時間:2022-12-12 00:0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結構》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教育的“革命性”變革。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進多元智能理論,國內有專家認為,多元智能理論無疑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質教育的最好全釋”;還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一道,構成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強大理論支撐。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內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種:包括語文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加德納認為,相對于過去的一元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更全面地描繪和評價人類的智力能力。加德納還指出,人類智能還包含有次級智能和多種次級構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汽車英語課程設計
(一)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
Posner(1994)認為,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包括:了解學生的需求、興趣、能力、知識水平等例如:學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補的能力、已有的基礎或條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課程情況例如,有能力識別和解釋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細致的有關知識,目前這個課程的開設情況等。擅長聽說讀寫譯五項必備能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而不是簡單的拼湊、復制、模仿依據以上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做好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就要求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學生已經完成的課程標準或已經具備的語言知識,要求通過參考有關著作、論文、同類課程、教材等,與同行交流,收集積累案例或經驗等等。
(二)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標準根據
Furey提出的標準,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必須把握下列標準:
1.是否有足夠的理論依據英語課程設計必須基于什么樣的科學理論基礎,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學性和社會性?
2.是否適合學生目標在從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學生的自身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實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評性在從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自評課程設計的真實效果。
(三)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
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取決于授課的理念。針對英語語言,如果認為語言是符號系統,課程設計就由語音、詞匯、語法、句型構成,強調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如果視語言為交際工具,課程設計要考慮的是交際的人,交際發生的條件、交際的目的等。英語課程設計關注的不僅是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有社交的適當性。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調研結果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逐步更新,教材從最初的純英文閱讀形式的到單獨開發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從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車專業英語校本教材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根據主題確定教學內容、重點及難點,融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訓練于一體,重點突出,實用性強,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多元英語語言智能,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論下汽車英語課程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汽車英語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為本位,突出應用性本課程在對汽車企業英語應用能力需求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確定工作任務模塊、同時突出語言技能的要求制訂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明確了教學應達到的知識標準和技能標準。其次,課程體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邏輯性、典型性和實用性本課程以國際汽車行業最新的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將傳統汽車英語課程的以訓練專業英語閱讀能力為主體的教學內容,整合成為汽車構成的4大部分分別為發動機、底盤、車身、電氣設備以及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和底盤的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等各個任務模塊以系統的知識主題構成課程內容體系。最后,教學手段優化,突出多元英語智能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將互動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多媒體聽力、課件加視頻等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用英語分析和理解專業知識的能力和用英語進行專業領域的交際能力,并結合具體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四、總結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引導教學,對于學生潛能的開發、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創新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更加強調教化功能也培養學生的語言,忽視了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的出現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通過全新的智能觀作為理論基礎,并利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這個平臺,通過相互融合,就能有效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多元智能理論提出的學生智能的個性化,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智能基礎和結構特點,重新組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個性化教育,從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二、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
(一)多角度激活引導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常常表現看不懂和讀不出,這是閱讀的核心,因此老師要通過多角度的激活引導個性化閱讀教學。這就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開展:第一,排除學生心理以及思維上的障礙。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即使有新的見解,往往也不愿意回答,因為害怕說錯被同學嘲笑,時間一長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所以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個體文化的差異,以及社會環境的差異,對于作品理解深度也會存在差異,要明確這種差異的正常屬性,就算是專家教科書的答案也并非唯一,通過這種激勵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敢于發表意見。第二,倡導教學民主化。民主化教學是新時代重要的教學理念,在課堂閱讀教學時,師生之間相互平等,老師能理解的內容學生并非不能理解,學生不明白老師不一定就明白。老師在教學中獲得優勢在于有著更多的教學資源以及專業知識,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教學中通過平等的對話更容易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第三,構建交流平臺。由于應試教育更多需要以分數為保障,所以老師常常擔心閱讀教學不能到位,總想面面俱到,但是枯燥的學習方式往往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通過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互探討以及和學生進行相互討論,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式,這是現代創新教育的核心觀念,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沒有普遍適用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具體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開展:
1.采用三點相連教學法。
所謂三點就是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這三點中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文化知識信息,能夠讓學生自由想象,激發學生閱讀潛能。在連接重點方面,要對閱讀文本的重點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進行重點教學。比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語言技巧就是學習重點,要明確“巧”的內涵,然后讓學生研讀文本,就會逐步發現比喻、通感以及疊詞等技巧。寫月光下荷花的姿態不同文化素養的學生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但是卻又能夠產生大體一致的審美趣味。在突破難點教學方面,因為相對較難,所以在閱讀中更容易體現出這種多元智能。所以在文本難點的解析方面要采用見仁見智的方法,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抒發胸臆、思接千載。比如在《荷塘月色》中“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在這里為什么朱自清會使用并不美好的詞“鬼”作為喻體?這時候學生就會憑借自身的想象和理解進行分析和感悟,從而擴展學生的想象力。在連接疑點教學方面,由于文本中會存在很多疑點,而這些疑點相對晦澀難懂,這時候就需要引導學生直面疑點,讓學生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杜鵑枝上杜鵑啼》,有人就提出這個題目給人的是惆悵還是欣喜?很多人會回答是欣喜,可是杜鵑本身就是一種惆悵的詞,因此這種回答似乎又有點不簡單,所以通過學生的辨析就能獲得更多的見解。
2.三方互動教學法。
閱讀說到底就是對文本信息的感悟和發現,所以在閱讀時通過互動交流就能有效挖掘文本的深層內涵。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就需要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和三位一體的互動進行教學。其中三位一體的互動教學則主要指的是文本和文本作者以及閱讀主體之間的互動,而這種深入文本以及和文本作者的潛意識的交流互動,往往會獲得意味無窮的樂趣。
3.三法互容的教學方法。
個性化思維和閱讀經驗的積累是風帆,而閱讀方法則是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也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進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引導,比如通過聯系生活和逆向思維以及審視批判等三種方法的相互融合,促進學生閱讀個性化教學,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三)認真引導學生閱讀過程的獨特體驗
在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充分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以及體驗。在當前紛繁雜亂的社會環境中,由于個體的稟賦和素養以及文化的差異,在閱讀體驗上會產生明顯的區別。作為老師最終的評價中,在反饋閱讀結果方面要以真誠、負責以及激勵向上的評價模式充分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而摒棄傳統的以標準答案為準的單一評價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要想充實重視學生獨特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那就要做好“三重三輕”工作。也就是重視閱讀過程輕視結論、重視肯定閱讀輕視否定閱讀、重視閱讀發展輕視靜止閱讀。
三、結語
其內容寬泛,方法和測試標準單一,沒有創新突破點。只注重傳統智能理論的實現,忽視研究生英語學習的實踐性需求,不注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造成了研究生各方面的畸向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因其含義和衍生分類可見其社會性,注重與社會實際需求的協調和接軌。因此,研究生學習的課程、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這一理論在打破傳統定義束縛的同時,也為研究生英語教育開拓了新思路。首先,鑒于研究生個體差異性,這八種智能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組合。其次,這些不同的組合僅僅是以學生個體差異性為出發點進行的智能組合,沒有優劣之分。再次,智能組合沒有優劣之分,卻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的突出點或者弱勢之處。在不放棄弱勢智能組合的同時,可以著重發揮其優秀智能組合。另外,在某一方面智能突出的學生,確實能更好的處理這一方面的知識,然而,對特定這一方面突出的人,不僅僅是天賦使然,更有對知識學習的后天彌補。對于沒有相關天賦智能的學生,通過合適的智能組合,來彌補這方面的缺陷,對天賦突出的學生,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最后,面對學生或突出或弱勢的智能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尊重學科規律的情況下創新改革,根據其特點來尋找適合的英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課程教學多樣化來滿足研究生英語學習的各種需求。
二、實際教學策略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
衍生出了一種創新性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分級教學。其基于研究生的個體差異性和研究生所處階段的創造性,進行不同的智能組合,將強勢與弱勢相結合,以此來設定不同的英語教學課程。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下,進行多維教學,令學生向均衡方向發展。
(一)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采用適合其優勢的英語教學方案多元化智能理論的出發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其強調不區分差生優生,根據其智能優勢和弱勢,促其發展。教師應該采用真實材料,整合理論,多維教學,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關注程度。
(二)從學生個體差異性出發,根據其不同智能類型,設計相應的英語教學活動,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激發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對話、演講等手段引導學生的多元智能開發。
(三)針對學生突出的優勢,開發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設置特色選修課,如英語報刊閱讀或英語影視欣賞等,促進學生與學習資源的有效交流。
(四)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而非傳統單一的成績考核體系。要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如自評,互評,師評。這就要求學生要經常自我審視,與他人多交流,教師也要長期觀察學生,收集其日常數據,進行長期性、多方面的評估。
三、結語
[關鍵詞]研究生創新能力多元智能理論課堂教學和評估測試
[作者簡介]沈瑛(1974-),女,浙江湖州人,浙江工業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外國語言學。(浙江杭州310013)
[中圖分類號]G64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8-0167-02
在研究生教育中,創新教育是核心;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關鍵。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束縛和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重點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具體表現為:目前我國研究生科研實踐參與度低,原創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有限。這種高等科研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滯后的現象與現今科技、經濟發展極不協調,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專家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為培養研究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提供了課堂教學和評估測試的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論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從注重內容本身過渡到所承載的思想和思維模式上,使學生在實踐以及創造力方面獲得發展。
一、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
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善于發現問題,富有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和探索精神,并能綜合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綜合能力。研究生創新能力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創新思維和創新品格三個方面。目前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尚有不足,具體表現為:一是缺乏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二是參與創新活動的程度低;三是高水平的創新成果缺乏,其中高水平創新性成果的缺乏是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的最主要表現:我國研究生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還極少。有調查顯示,近幾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當中,雖然不乏優秀論文,但總體而言,我國研究生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還極少。有學者將我國研究生的研究與探索缺乏原創性的現實概括為“四個簡單”:簡單移植,只是對他人方法的應用和重復;簡單揭示表面現象,沒有深入研究事物發生、發展的內在聯系;簡單延伸,只是進一步證實他人的工作;簡單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實驗證實已知的結論。
二、用多元智力理論指導教學
1.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最初是在哈佛大學Gard ner教授1983年出版的專著《智能的結構》中首次被提出,Gard ner歸納總結,人至少有七種與生俱來的智能:文字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自省智能、人際交往智能。此后,Gardner又補充了三種智能:自然學家智能、生存智能和道德智能。沒有哪種智能比哪種智能更優越,只是個體差異以及社會需求不同而已。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研究生教學改革已在國內教育界廣為關注、大力研究并逐步推行。許多高校、科學研究系統的教師、學者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測試評估體系等多方位研究和分析多元智能理論與研究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關系,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最終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創新活力。
2.營造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的目的旨在營造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和拓展研究生創新潛能,使其轉化為顯在能力,發揮并應用到實踐生活和工作中去。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以下是行之有效、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指導研究生教學的要點。
首先,了解多元智能理論中個體差異性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多元性和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展開多元化教學。在研究生課堂教學中,主張首先理解研究生有著各自專業差別、不同背景、智能差異、各自的強項,了解學生個體智能差異性,使教育適應學生,實現個體化教學,從而使學生的強項得以加強,而弱項得以彌補,獲得最優化的發展空間。多元化教學的益處就在于使每個學生的潛能有充分發展的空間,并且互相借鑒、取長補短。
其次,展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增加知識教學,鍛煉專業知識能力以及發揮創新能力。以研究生英語課堂為例,可設計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如:語言智力,可采用針對某一主題事件開展情境對話、辯論、故事接龍或講演;邏輯數理智力,采用單詞歸類、圖表分析問題、邏輯判斷和比較中西文化;空間智力,參照圖表數據寫作英文作文或視頻展示;身體運動智 力,如表演英語短劇、講演;音樂智力,可欣賞、學唱和創作英語歌曲;人際關系智力,分組完成承擔的任務和作業;自我反省智力,對比自身和所學的人物,反省自我行為。每個研究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任務中,充分展示自己最擅長的智力,同時向別的同學學習自己薄弱和不足的環節,展開多姿多彩、立體化的教學課堂,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以最高的效率樂學其中,展示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并得以表現自身的優勢。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高職英語教學 教學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中提出的,這八種理論智能分別為: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及人際交往智能。
Gardner認為,作為個體,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這八種智能在每個個體身上的表現形式、發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智能評價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所有的評價及由此產生的批評結果應考慮個人的差異及其發展水平,也就是說,要將“知識本位”的評價原則轉向“人本位”。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對英語教育者而言,多元智能理論為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從多角度,用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智能。這是人文發展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以下為筆者總結出的幾種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英語教學評價方式。
1.課前演講評價
教師每節課前安排學生利用3~5分鐘的時間做“Presentation”,各小組輪流展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有的學生唱英文歌曲顯示了優秀的音樂智能;有的學生通過模仿秀的方式進行演講,表現了很好的語言、肢體運作智能;有的小組合作表演英文小品,體現了人際交往智能和語言智能;還有的小組展示的是關于自然的錄像片或是以圖片為主的PPT,并配以英文解說,將視覺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課前演講結束后,也會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將其成績納入平時成績中。這種方式既關注了整體,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給予學生展示知識和能力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各種智能的協調發展。
2.合作學習評價
教師將班里學生在自愿結合的原則下分成若干小組,學期末,按照給定情境,每個自編自演英語短劇,教師對其進行考核。其中角色和臺詞的分配可由小組成員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而定,陳述臺詞過程就是發揮語言智能的過程。在該環節中,提倡合作學習,更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PPT的制作及演示體現了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在表演的過程中,肢體運作智能及音樂智能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揮。表演結束后,各個表演小組的同學可以就各位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及自我評價,而自我認識智能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得到發揮。教師還可以選取某些學生熟悉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或辯論,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討論要匯集每個小組成員的觀點,體現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這種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人際交往協調合作的體驗,幫助學生有效地與人共事,是學生在以后的現實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前提。
3.課業質量評價
教師應設計和布置多種智能的作業,并對其進行考核。如小組合作完成的給定主題的作品,這就激發并考查了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及人際交往智能。要求學生書寫英文日志或日記,并定期檢查給予成績,這個過程表現了學生的自我認識智能及自然觀察智能。又或是設計制作英文海報或是動畫,體現了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和語言智能。這些非傳統的課業評價手段,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多數同學認為這種評價方式更公平公正。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評價的系統性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評價中的應用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作,要將其運用到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中,以便涵蓋八項智能。另外,由于教師本身的多元智能也有差異,教師之間也可就評價方式進行討論和交流,充分發揮個人的強勢智能。
2.方式的適宜性
在多元智能與英語教學評價整合時,應該根據學生智能特點、水平及差異。不能為了單純發展或者運用多元智能而耗費大量的學生時間組織各種活動,或者將與主題無關的教輔材料生搬到學生作品中,這樣無疑會事半功倍。
3.手段的多元性
評價是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應摒棄以考分決定一切的做法。教師應從多個方面、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評價中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三、結語
高職英語教師應基于多元智能的觀點,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智能發展傾向,以多元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評價和考核,借以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提高高職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最終達到符合社會不同行業需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向群飛.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1967年,由美國哲學家納爾遜?古德曼發起,“零點項目”(Project Zero)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啟動。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零點項目”負責人霍華德?加德納在其著作《智力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霍華德?加德納是世界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發展心理學教授,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他發表的專著超過20本,論文數百篇?!都~約時報》贊譽他為“美國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發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哈佛商學院教授稱“加德納是本時代最明亮的巨星之一,他突出表現人類成功的不同智慧”。美國特質教學聯盟主席稱 “推動美國教育改革的首席學者,加德納當之無愧?!?/p>
2 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港臺地區研究“多元智能”已較為普遍。如 1998 年,香港開始舉辦由全港中學生參加具有創意及挑戰性的優質教育活動――“香港新一代多元智能競賽”,鼓勵學生注意多元智能的發展和培養團體合作的精神。臺灣第一批多元智能實驗學校雅歌實驗小學、大坪國小等學校每學期都制定應用多元智能課程規劃,開展多元智能的實驗。
在大陸,自1999年加德納的中譯本《多元智能》在我國發表以來,我國對多元智能的研究才開始,近幾年有許多學校進行了有關多元智能的實驗,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北京、上海、山東諸城多所學校開設了多元智能教育實驗區。中國教育學會設立了“十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的實踐研究”項目。
北京大學2010年成立多元智能課題組,開展多元智能大規模研究工作。多元智能課題組組長孫慶均研究員和北京師范大學鄭日昌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于2011年3月完成《中國兒童多元智能情境評估系統》項目。
3 多元智能理論與班主任工作
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指導下,解決小學生厭學、學習能力缺乏、心理健康缺失、原則缺失等等問題。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落實實現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育改革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3.1 多元智能化的教師
第一,研究型的教師。班主任工作的多元智能化和個性化,落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多元智能評估、個性化教育設計和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研究教學中的問題并得以有效的解決。
第二,欣賞性的教育。在學習多元智能后,應該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實施有效的教學,發現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帶著欣賞每個孩子優勢智能的眼光、心態來面對學生。這種欣賞性教育要求每一位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應該抱著欣賞的心態和慈愛的目光。
第三,專業型的教師。這里講的專業性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優勢智能正好是你所學的專業;二是要有學問、學歷的支撐和幫助,也就是知識深度的問題。
第四,“助產婆”理念。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助產婆”教育思想非常精彩,知識不是聰明的學生產生的,知識是老師幫助學生領悟到的。這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發現知識的樂趣,體驗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3.2 發現并開發每個孩子的優勢智能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優勢智能,都是渴望成功和被人欣賞的。只看優點,這是多元智的精彩性,也不是不看缺點,而是缺點達到不影響正常生活學習時盡量忽略它,把絕大多數的時間精力用于他的優勢智能的開發,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優秀人才。
3.3 多元智能的學生觀
每一個學生都有優勢智能,從小學開始,要重點傾向于對優勢智能的培養,把他的優勢智能轉化成這個領域的優秀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的工作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社會的負擔。
3.4 多元智能化的班級管理
第一,通過多元智能測驗找到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和智能結構,按照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建立優勢智能學科學習風格促進學習成績提高。
第二,按照優勢智能分組,把優勢智能一樣的分成一個組,這樣把學生分成八組,假如一個班有50個學生,有可能邏輯組有10個,語言組9個,空間組8個,運動組有5個,自然組10個。要把學生全部安排成領導以激發責任感。假如有八個人,就有主任1個,項目主任7個。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學生有一種參與感,有被尊重的感覺。一夜之間每個學生都變成了最聰明、最優秀的學生了。另外,教室要大,教室要分8個區,這8個區域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墻上可以貼畫圖,可以貼美術字,也可以釘很多釘子,掛標本,可以讓他們做創意品。要制定班級規則每個學習中心,每周必須舉辦一次大型的活動一次小型的活動,這些活動必須有文字記錄,照片和錄像。
第三,多元智能化課堂教學。多元智能課堂對老師有一個極其高的要求,就是藝術化的課堂,把音樂、美術、表演等藝術融入課堂。
論文摘要:多元智能理論以堅實的科學基礎和對傳統教學理念的挑戰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本文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了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結構》一書中針對傳統的一元化智能理論提出的。加德納突破了傳統的智能一元論,將智能定義為“個體用以解決或生產出為一種或多種文化或環境所珍視的問題的產品的能力”。[1]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包含了以多元形式存在,彼此獨立的八種基本智能,即:語言,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交往,自我內省和自然環境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幫助了教育工作者辨認和培養那些在傳統教育中不被承認或沒有被發現的智力強項,鼓勵了研究者開發和實驗心得課程、新活動、新評估方法和教學方法。本文在分析多元智能理論特征基礎上,探討了該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及其八種智能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
根據加德納的觀點,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普遍性
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發展程度和組合的情況不同。而且,人的智能是彼此獨立,并以多種方式存在的,經過整合可以在某個方面表現得很突出。
2.開發性
人的多元智能發展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開發和訓練,人的智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得到開發和加強,而且是開發程度越高,發展越明顯,智力水平相應也越高。
3.差異性
盡管每個人都具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但由于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與制約,每個人的都有智能優勢和弱勢,所以在表現方法和程度上各不相同,而這些智能上的差異往往成為影響學習速度、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4.實踐性
智能是個體在社會生產和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不斷發現新事物、汲取新知識的能力。智力的本質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或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多元智力理論自提出以來就備受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尤其得到美國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認同。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重點被定為以教授和測試語言智力為主,而其它的多種智力則被嚴重忽視。[2] 大學英語的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實踐和創造能力,全面和諧地發展多種智能。該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學生中只存在“差異”,并不存在“優劣”
多元智能理論體現的是教育平等的觀點,它注重的只是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學生各種智力的發展水平不同,在某個學科科目上會有所差異。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智能特點,構建每個人學習的最佳智能途徑和個性化學習方法,與傳統教學相比,有極大的優勢。
2.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個性化教學建立在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情況的基礎上,即教師應在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確定最有利的教學方法,以便因材施教。教師須充分認識智力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這一點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要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教學模式要“朝個性化學習,自主化學習方向發展”。[3]
3.課堂教學應實現多樣化
多元智能理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為學生提供了八種潛在的學習途徑。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應基于開發學生的各種智力優勢。正如armstrong教授所指出的,如果一個教師在運用傳統的語言或邏輯的方法進行教學時感到很困難,那么根據多元智能的理論,教師就應該變換不同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4] 因此,要為學生創造多樣的展現各種智能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智能。
4.構建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機制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以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評估學習者的智能發展,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建立“在學中評”的評價機制,使評價成為學習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把自我評價、生生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很好地結合起來,建立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制度和評價主體多元化機制,將教學評估和教學過程融為一體。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熱潮使許多外語教學工作者聚焦尋求有效的教學途徑。而多元智能理論以其堅實的科學基礎,幫助教學理論和實踐工作者認識和發揮學生的潛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依據。多元智能理論用于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將會給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1.語言智能的應用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提供廣泛的素材和多樣的活動方式。如在聽力訓練上,教師應訓練學生有效傾聽,在聽的過程中判斷內容、抓住中心主題,在聽后針對重點進行概括。不僅如此,應該擴大學生聽力練習的范圍,可以聽英語故事、廣播、新聞、歌曲、演講等。課堂教學中經常訓練學生做口頭陳述、匯報、復述故事等,鼓勵他們涉獵教材以外如英文報刊、圖書、互聯網中的資源。
2.數理邏輯智能的應用
英語教學中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時,可采用不同的提問策略,提出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運用歸納或演繹的方法;或指導學生根據語篇線索來推敲、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或根據語篇中的已知信息來推敲故事的發展情節等,這些閱讀訓練都有助于學生推理判斷能力的發展,從而促進其提升數理邏輯智能。
3.空間智能的應用
利用真實空間(如教室或物體的位置)進行直觀教學是培養空間智能最直接的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積極的身體語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英語對話距離,都能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濃厚氣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采用電影、電視、投影、多媒體、圖片等形象化的工具輔助教學。在處理課文時盡量把教學內容視覺化、簡單化。
4.身體運動智能的應用
通過身體運動體驗學習的內容,在動中學,在動中用,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安排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寫情景對話,設計短劇,進行角色扮演,使課堂講授情景化、趣味化,學生表演熱情高漲,對課文的理解也更為透徹,達到賦學于樂的目的。
5.音樂智能的應用
學生大多喜愛音樂,將音樂融入語言學習過程,會使枯燥的語言學習變成輕松的享受。教師可以找些與課文同步或相關的英文歌曲,先聽歌曲,呈現歌詞,再講解歌詞,學唱歌曲,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有效地鍛煉他們的聽說能力,有利于增強語感,感受異域文化的熏陶。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課下去搜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歌曲,或根據課文內容創作英文歌詞,配置朗讀時的背景音樂。
6.人際交往智能的應用
語言本身的目的就是交際,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人際交往智能的最佳方式。朗讀接力、討論、翻譯訓練、故事接龍、辯論比賽等都是積極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也使學生增強合作意識,開創新思維,使英語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7.自我內省智能的應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啟發學生對自身認知資源的認識,引導他們了解任務類型、學習某些策略的知識,讓學生主動認識自己智能活動的過程,養成計劃、監控和調整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布置課下作業,如閱讀名人自傳,寫讀后感;或聽名人訪談錄,對比自己的言行,匯報自己的觀點等。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爭取不斷地完善自我。
8.自然環境智能的應用
培養自然智能也是外語課的任務之一,教學中可要求學生閱讀有關環保及生態題材的資料,引導學生學習動植物和環境方面的知識,并用英語把過程和感受做相關報告,與同學分享探討。這些都將充分發揮英語課堂所學語言知識在學生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