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20:14: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概念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概念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在三年的實驗研究中,從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這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在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所要遵循的創造性教學的教學原則,可以采用的創造性教學的教學方法和要完成的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作一簡要論述。
小學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是指教師結合所要教學的數學概念,遵循創造性教學原則,運用創造性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下面就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談點兒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的目標,是教學的根本。進行小學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學目標,如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等一些有關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目標,完成這些基本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創造性教學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礎上,還要完成以下幾項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概念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概念,而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是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發現是創造的一種重要形式。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庇纱丝梢钥闯觯W生用自己的頭腦去親自獲得知識也是一種發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創造力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開發學生創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個人的創造力能被開發到什么程度,能否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如果一個人不想去創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創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為科學和人類進步獻身的高尚品德,那就會給他的創造力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就可能會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因此,在進行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要學的新概念、新知識感興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大膽進行聯想和猜測,以培養學生的挑戰性和冒險性;通過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優良品質等。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造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為創造提供要求,為創造提供成功的可能,為檢驗創造成功與否提供檢驗的標準,因此可以說實踐是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創造的機會進行成功的創造,提高創造能力。同樣,創造力的提高,會促使一個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見解落實到實際中去,在創造活動中養成實踐的習慣,進一步提高創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去探究新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發現新概念;可以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概念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
以上各教學目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A知識、基本技能是創造性教學的基礎,創造性教學的目標則是雙基目標發展的結果。因此在概念的創造性教學中,除了要確定雙基目標外,還要確定培養創造力的目標,做到在打基礎中學創造,在學創造中鞏固基礎,提高創造力。
二、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首先必須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如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結合的原則等,這是因為它們是指導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一般性原則。其次還要遵循以下幾項教學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創造性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各自的主體精神和主體作用,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使教、學的主體共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從知識水平、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心理特點的掌握和教學規律的運用來說,教師是教的主體;從教學是為了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的轉化來說,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中如果沒有學生主動的感知、思維,單憑教師的灌輸,學生的認識無法實現;如果只有學生主動的感知、思維,而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認識同樣無法實現。因此在進行創造性教學時必須遵循主體性原則,因為它是實現創造性教學的的前提。實施主體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活動量,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時間和空間;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自主精神,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使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得到發展。
2.探索性原則
探索性原則,就是教師要努力使教學活動富有探索性,為學生創設進行觀察、探索、發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聯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新知,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自覺進行探索新知的過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學習中體驗探索的樂趣。探索性原則是創造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根本目的決定的。這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活動以傳授為主,以“告訴”的方式讓學生“占有”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造成了置學生于被動地位,只能形成對講授傳播的依賴性和被動性,無法經歷探索發現的過程,沒有求異思維、馳騁想象的機會,抹殺了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的潛在能力。而兒童本身存在著創造潛能,需要親歷大膽懷疑、多方設想、探索發現、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將創造潛能轉化成現實的創造能力。實施探索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討論、發現;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聯想和猜測,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
3.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就是在教學中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要結合實例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要組織有效的練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性原則是創造性教學的目的所決定的。創造性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是與實踐活動密不可分的,創造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表現,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實施實踐性原則要注意:在教學中要把所講授的數學概念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的去理解和掌握概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質疑、想象、動手;特別要注意,凡是學生能自己想出來的、能講出來的、能做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成功,讓學生在學和做中能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愉悅,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以此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創造動機和創造熱情,使學生能不斷地追求新知,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成功是一個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對小學生來講,成功對他樹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欣慰,便會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苯虒W中經常激勵學生并幫助他們經常體驗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進取的心態,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堅定他們的創新意志,進而形成穩定的創造動機。這也是在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要遵循激勵性原則的原因。實施激勵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積極尋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發現其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要采取寬容態度,不要過多指責;要容忍學生幼稚的或不成熟的想法,尊重并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造機會使學生能經常體驗成功,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創造潛能。
以上各教學原則是一個密切聯系的統一的整體。在創造性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這些教學原則的內在涵義,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互相配合,發揮這些原則的整體作用。
三、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引入概念的教學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礎。引入這個環節設計、組織的好,后面的教學活動就能順利展開,學生就會對教師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比較,繼而順利地形成概念。
1.引入概念的方法
(1)實例引入
實例引入是指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實例,從具體的感知引出概念。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使抽象的數學概念用學生所接觸過的、恰當的實例進行引入。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由于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因此不能直接給出“分數”的定義,必須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分數”的概念。教學時,可以通過列舉大量的、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實例,如平分一張紙、一個圓、一條線段、4個蘋果、6面小旗等,來說明“單位1”和“平均分”,然后再用“單位1”和“平均分”引出“分數”這個概念。
(2)舊知引入
舊知引入是指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數學概念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許多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上,是舊概念的延伸和發展。利用學生已有概念引申、推導出新概念,可以強化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幫助學生建立概念體系,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是系統的、完整的。利用這種方法引入,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講小數乘以整數或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時,可以從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入;講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概念時,可以從約數這個已有概念引入。
(3)計算引入
計算引入是指通過計算發現問題,通過計算引出概念。教材中有些概念既不便用實例引入,又與已有概念聯系不大,就可以通過對運算的觀察分析,發現其中蘊含的本質特征,揭示數量或形的本質屬性,達到引出概念的目的。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可以先給出幾個乘積是1的兩個數相乘的算式,如“3/8×8/37/15×15/73×1/31/80×80”,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再觀察、分析,從中發現規律,繼而引出“倒數”定義。
(4)聯想引入
聯想引入是指依據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引入方法。由于數學知識間存在著類似、平行、遞進、對比、從屬、因果等關系,這就使學生的大腦能將兩個看似互不相及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像展翅的雄鷹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教學中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發多端的聯想,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自由聯想的天地中獲得最大發展。如在教學“百分數”時,上課伊始就給學生提出這節課要學習“百分數”,要求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聯想,學生依據自己的直覺大膽想到“百分數與分數有關”、“百分數與百有關”、“百分數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分數”等,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新課。這樣引入,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2.引入概念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引入概念不能局限于某一種方法,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適當的引入方法。引入概念,它的任務并非是單一的,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唯一的,因此在教學中所采用的引入方法往往是各種方法的協調運用。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既可以用“舊知引入”,即根據除法與分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引入;也可以用“計算引入”,即讓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通過計算,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從而達到引入的目的;又可利用“聯想引入”,讓學生對課題展開聯想,引入新課;還可以先采用“聯想引入”,再采用“舊知引入”。
(2)要適當的運用變式。變式就是變換概念的非本質屬性,突出本質屬性,從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正確理解。在進行概念的引入教學時,往往由于教師所提供的感性材料的某些片面性,會使學生忽略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影響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在舉例或使用教具時,要適當的運用變式。如使用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教具時,不能總是固定在一般位置上,而要采取變式的方法,變換教具的方位,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不同事物的各種性質,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這樣學生才能不受事物的非本質屬性(方位不同)的影響,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形成概念的教學
形成概念的教學是整個概念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辨別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過程,因此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就是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
1.形成概念的方法
(1)比較發現
比較發現是指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總結出本質屬性或規律。這種方法是針對事物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探索,能提供對事物較為全面的認識,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發現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知識間的異同和關系,防止知識間的割裂與混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
如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先給出一些自然數,讓學生分別找出這些數的所有約數,在比較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然后根據約數的個數把這些數進行分類,①只有一個約數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的,即約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最后引導學生根據三類數的不同特點,總結出“質數”和“合數”的定義。
(2)類比發現
類比發現是指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都相同或相似,聯想或猜想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繼而得到新的結論。它是依據客觀事物或對象之間存在的普遍聯系━━相似性,進行猜測得到結論的發現方法,它可以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建立概念系統。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類比發現”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手段。
例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根據比與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系,即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或除法中的被除數,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或除號,后項相當于分母或除數,比值相當于分數值或商;再根據學習分數時學到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大膽進行猜測,在“比”這部分知識中是不是也有一個比值不變的規律;最后通過驗證,得到“比的基本性質”。
(3)歸納發現
歸納發現是指引導學生對大量的個別材料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總結,從特殊中歸納出一般的帶有普遍性的規律或結論。歸納發現是一種不完全歸納,但它仍能從特殊事例中發現該類事物的一般規律,因此這種方法也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發現方法。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的直接觀察,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也可以讓學生對實際例子進行分析,歸納出結論。
例如在講“乘法分配律”時,先讓學生計算:
①(32+25)×432×4+25×4
②(64+12)×364×3+12×3
計算后很容易發現每組中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以看出左邊算式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算式是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雖然兩個算式不同,但結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
(4)操作發現
操作發現是指講授新的知識前,教師要求學生制作或給學生提供學具,上課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實驗,使學生主動地、獨立地發現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操作是一個眼、手、腦等多種器官協調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去發現概念,可以開發學生的右腦功能,使學生的左腦和右腦協調發展;利用操作發現還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能使學生經歷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掌握新知。
如講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那出課前準備好的不同的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等),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拼擺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找出原來三角形與所拼成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再根據它們的關系和所拼成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5)嘗試發現
嘗試發現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現,在嘗試中成功。嘗試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尤其是未知事物的一種方式。許多發明創造都是通過嘗試而成功的。教學中讓學生嘗試著去進行發現,成功了可以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如果失敗,則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使學生了解錯誤產生的根源,為下一步的嘗試成功打下基礎。
如教學“帶分數乘法”時,出示“”,讓學生進行嘗試計算,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做出了以下幾種解答:
然后讓學生對幾種方法進行評價,發現每種方法的優點及不足,最后總結出一般的帶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形成概念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適當運用對比。對于容易混淆的新舊概念,要通過分析、對比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既要找到它們的內在聯系,又要找到它們的根本區別。例如,在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時,“正比例”的意義往往影響學生對“反比例”意義的理解;也可能出現學生學習了“反比例”的意義后,而干擾學生對“正比例”的理解與掌握。這就需要及時地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對比,找出兩個概念的相同點(它們都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一種關系),以及它們的不同點(“正比例”是在比值一定的情況下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反比例”則是在積一定的情況下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清晰地建立“反比例”的概念,而不會與“正比例”產生混淆。
(2)要及時作出言語概括。數學中的有些概念是給予了科學的定義,而有些概念則不給定義,是通過描述或舉例說明的方法給出的。在形成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所學概念準確、精煉、及時地概括出來,使其條理化,便于學生記憶。在進行言語概括時,注意要讓學生動腦總結,教師不要包辦代替;總結準確的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不準確的要及時糾正,予以鼓勵。進行言語概括還要注意適時,要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學生豐富了感性認識后,順水推舟地揭示概念,如過早地概括出概念,學生就會對概念死記硬背,使概念的掌握流于形式;過晚就起不到組織、整理概念的作用,達不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三)運用概念的教學
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而概念的運用則是一個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它們是學生掌握概念的兩個階段。通過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加深、豐富和鞏固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運用過程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等,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運用概念的方法
(1)復述概念或根據概念填空。例如:
①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質?(復述比的基本性質)
②把單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的數,叫做分數。(填關鍵詞語)
(2)運用概念進行判斷。例如:
①判斷正誤:
a.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叫做方程。
b.“32+X=69”是方程。
②選擇:下面哪些方程,哪些不是方程?為什么?
4+3X=106+2X7-X>3
17-8=98X=018÷X=2
(3)運用概念進行推理。例如:
①填空:
a.如果a和b的最小公倍數是ab,那么a和b是()。
b.奇數+奇數=()奇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②判斷:
a.如果ab=7,那么a和b成反比例。
b.一個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
2.運用概念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中主要是通過練習達到運用概念的目的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練習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練習的目的要明確。在練習時必須明確每項練習的目的,使每項練習都突出重點,充分體現練習的意圖,做到有的放矢,使練習真正有助于學生理解新學概念,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如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新學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設計針對性練習;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定式的干擾,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可以設計變式練習;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設計對比練習;為了幫助學生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加深學生對新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設計開放性練習;為了幫助學生溝通新學概念與其他知識的橫向、縱向聯系,促進概念系統的形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設計綜合性練習等。
(2)練習的層次要清楚。小學生認識事物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一個逐步深化和提高的過程。因此練習時要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逐步加深練習的難度。如學過“商不變的規律”后,可以安排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a.90÷30=(90×)÷(30×2)15600÷1300=156÷
這一層是基本練習,它是剛學完新課之后的單項的、帶有模仿性的練習,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
b.根據72÷9=8,說出下面各題的結果:
720÷90=7200÷900=72000÷9000=
這一層是發展練習,它是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練習,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c.填空:
(1200×4)÷(400×)=3
(1200÷5)÷(400)=3
(1200)÷(400)=3
這一層是綜合練習,它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深化概念,提高解題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由技能到能力的轉化。
論文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近年來,隨著招生門檻的不斷降低,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進入中職學生的學生中大部分的中考成績都很不理想,尤其是數學成績更是令人擔憂。一大批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聞數色變”,對數學的學習無法產生興趣,甚至不知從何入手。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本文就中職數學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中職學校數學學習的現狀分析
(一)從學習基礎上看,大多數學生對概念、公式、性質等無法理解,知識點模糊,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對所學習的數學內容一知半解。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差,口算的速度慢,正確率低,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和思維模式。
(二)從學習目的上看,作為中職學生的學習目的非常直接,僅僅只是學會一種技藝,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所以,在中職的學習過程中,學校、老師、學生都對專業技術課會非常重視,而對數學這樣的基礎課程的學習忽略,尤其是對思維難度大的數學更是望而生畏。但是如果忽略基礎課堂的學習,只重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這樣的學生往往在專業能力和自身素質的發展上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從學習方法上看,中職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被動數學教學論文,缺乏鉆研的精神,無法集中精力聽課,課上也不積極動腦思考問題,作業更是馬虎應付了事,抄襲現象更是嚴重。學生機械、簡單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生無法靈活運用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薄弱。
二、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專業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學習。因此,要真正提高中職數學的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端正態度
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差,在學習中不斷地遭受打擊,家長和老師的指責批評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放棄的心理。對他們來說,學習不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是一項沉重的負擔。怎樣改變這種局面呢?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教學的宗旨在于讓學生學會學習,以學論教是現代教學科學觀的主要內容。中職數學的教學并非教師簡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深入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自身的認知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去探索,將枯燥無味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為他們專業學習服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改變師生的定位,真正融入學生中,讓學生親近你,靠近你,信任你,并及時的為學生的進步贊揚、喝彩,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端正學生態度,明白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中來。
(二)創設條件,激發興趣
學生經常會說:“我對這個感興趣,我才學得特別好!”“我覺得有意思我就愿意去學!”從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職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造各種條件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教師要巧妙地從生活中挖掘數學的素材,讓學生感受數學離我們的生活如此的近。教學導入時就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濃厚的學習興趣,選擇最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能極大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一件商品采取怎樣的營銷策略才能占有市場而帶來較高的收益,洗衣機怎么操作才能省電省時等,將生活中的小事引入中職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能讓數學課堂富有生活的氣息,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其次,適時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數學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將數學的趣味性、鮮活性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也讓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而教師幽默的語言、優雅的談吐能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與交流。
(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特殊的校情和生情,學生的數學基礎存在著很多的差異,兩極分化的情況尤為嚴重。而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客觀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不同學生、不同基礎采取“分層教學”。在分層教學前,必然了解客觀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基礎,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數學教學論文,這樣才能做到教學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后,老師在備課過程、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就應該體現層次性和梯度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的要求,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同時,在檢測學習效果時,也是采取分層測驗、評分的方式,用不同的方法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就感和學習的動力。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因材施教外,尤其要關注“學困生”,因為學困生他們的基礎更為薄弱,他們一直都處于“無人關心”的被遺忘的角落,很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所以教師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走入他們的內心,讓他們重燃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科學評價,促進教學
教師對學生科學、客觀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除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外,更應該注重學生情感與態度、非智力因素的評價。評價方法多種多樣,注重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如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真程度,學習熱情、學習習慣、合作交流能力等,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進步與成績,為學生后續的發展提供一個客觀的方向。
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怎樣提高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是每一個中職數學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根本上更新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采取先進的教學手段,用賞識的眼光來教育學生,因材施教,以發展的評價觀來看待學生取得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職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化之.對中職數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職教通訊.2003.8.
[2]吳光新.突出職業學校特點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嘗試[M].上海出版社.2005.9
[3]曹才翰.數學教育概念[M].江蘇出版社.2002.5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這個轉軌的過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教師都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不僅有助于先進的教學思想的傳播,新的教學方法的推廣,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論文和科研報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兩種主要形式。廣大教師無論參加何種規模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最后都要以論文、實驗報告等形式把成果發表出來,讓同行評判、分享、借鑒。因此,了解撰寫教育論文、教育科研報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一、論文種類和作用
從論文的內容形式來看,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例如,指出應試教育的缺點;提倡素質教育,論述它的優點及重要意義。又如,批評傳統教學方法的滿堂灌、機械訓練等不足之處,倡導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例如,關于比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
集各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在掌握幾何概念過程中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探討排除思維障礙的方法,提出改進幾何教學的建議。
論文的應用很廣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論文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論文往往影響人們的思想,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文化基礎。
第二,論文是以文字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經過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綜合、理論論證等,得出一個結論或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便解決一個實際或理論問題。而這些必須要以文字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來,讓讀者評判、借鑒或運用之解決問題。
第三,論文是測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論文的水平能反應作者的知識理論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論文是培養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徑。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作者學習、研究的過程,也是能力得到鍛煉、提高的途徑。
二、選擇論文的課題
(一)選擇課題(簡稱選題)的含義
從教育科研所探討的問題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課題。
第一類是基礎理論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什么是教育的問
題。如:“教育應當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類是應用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怎樣教育的問題。如:“教學什么樣的內容”、“選用什么樣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這兩類研究課題都非常重要,并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但是,作為小學教師和教研人員,我們一般應當把自己研究的重點放在應用性研究的課題上。
從課題選擇本身的含義來看有兩種。
第一種是廣義的含義。研究課題的選擇,即選擇、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選擇教育基礎理論方面的課題,還是選擇應用性方面的課題。
第二種是狹義的含義。在自己的研究范圍內,確定論文的中心論題。也就是在小學教育、教學的范圍內,確定研究什么問題。我們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種含義。
(二)選題的最佳考慮
現實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論文研究的課題。有些問題的指向非常廣泛,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問題的解決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對于普通的研究者來說,限于自身的素養和客觀的研究條件,并無能力來承擔。有的又太過具體,缺乏普遍價值。所以,我們必須兼顧各種條件,發現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問題。
課題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符合時展的要求,適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選題要著眼于社會效能和價值,要研究能解決教育實踐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作者應密切關注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和動向。面向21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研究的重點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如何通過數學教學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科研人員應重點研究如何改革現行的數學課程、教材及教學方法,建立面向21世紀的素質教育的數學課程、教材、教學體系。對于教研人員和廣大的教師來說,一般應從素質教育的觀念出發,側重研究數學教學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2、選擇自己有濃厚研究興趣的題目。
對研究課題有濃厚的興趣,會表現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觀能動性。興趣會產生熱情,使人克服困難,集中精力去研究。
3、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業務特長的題目。
研究者應從個人的條件、能力出發來選擇和確立論題。有些題目值得寫,但自己能否寫好卻是另一回事。在選題時,自己要考慮一下,你對本專業領域中的哪一部分最熟悉,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你就選擇哪個論題。
4、選擇自己占有資料較為充分的的題目。
從外因方面來說,資料是研究的基礎,要充分掌握在題目限定范圍內的材料,盡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鮮的、典型的材料。因此,選擇自己已占有較為充分資料的論題,會使工作的難度降低一些。
(三)選擇課題的失當
選擇課題的恰當與否,常常關系到整個研究的成功與否。在廣大教研人員和教師的來稿中,常常會碰到一些論文由于選題的失當而無法發表。選題的失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選題過大。
題目過大,是普通作者在選題時常常出現的問題。例如,題目“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它的定義、構成、作用、測定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作深入的探討。這樣的課題往往是一種研究方向,而對于一般的個體作者來說,把它當作為一個具體論題是不合適的。2、選題過難。
選題太難,矢完成題目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題目含混不清、多重化等。例如:“數學教學與開發兒童的智力”,這樣的論題使人無從下手,最后演變成,有多少資料就用多少資料,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可能,研究到哪里是那里。
直觀地看,極值點偏移現象應該具有這樣的幾何特征:在兩個等值點之間具有一個單獨的極值點,偏離了正中的位置,向左或右偏移.用數學語言敘述(簡稱為嚴格定義)就是:設函數f(x)滿足f(a)=f(b),并在區間(a,b)內只有一個極值點x0;若x0[SX(]a+b[]2[SX)],則稱極值點x0右偏.函數f(x)的極值點左偏和右偏統稱為函數f(x)的極值點偏移.
不難看出,這一嚴格定義涵蓋了參考文獻中極值點偏移的概念.但是,其屬性的詳盡研究已超出了初等數學范疇,為在現有的初等數學范圍中探討之,需要在數形結合的思想下使用簡化的概念.
因此,結合中學數學實際內容,本文定義如下極值點偏移的簡化概念,并在現有初等數學意義上做一些探析.
簡化定義設可導函數f(x)滿足f(a)=f(b),并在區間(a,b)內只有一個極小值點x0.若對于任意x∈(0,x0-a)∩(0,b-x0)即0
注1對于極大值點的偏移,只需考察負值函數的極小值點偏移.
注2按簡化定義,函數f(x)在極小值點x0鄰近的左邊值f(x0-x)大于或小于右邊值f(x0+x)時,x0左或右偏移,其數形結合的特點十分明顯.因此,考察f(x0-x)與f(x0+x)的大小或f(x0-x)-f(x0+x)的符號是十分自然的思路與方法.
文[1]將極值點發生偏移理解為函數在極值點左右增減速不同,導致函數失去對稱性.事實上,當左側的減速大于右側的增速時,可理解為f(x0-x)-f[JB((]x0[JB))]>f(x0+x)-f(x0),即f(x0-x)>f(x0+x).依上述定義,極小值點x0向左偏移.當左側的減速小于右側的增速時,可理解為f(x0-x)-f[JB((]x0[JB))]
文[2]在數形結合的思想下,歸納出的結論正是本文的簡化定義,但并未將其歸結成初等數學范疇內極值點偏移現象的本質.
文[2]、[3]的結論中假定f(a)=f(b)=0是不適當的,因為許多函數圖像不與x軸相交,但仍有極值點偏移問題.
如在前述嚴格定義的基礎上,融合數形結合的思想,可得出如下初等數學范疇內的結論.
結論1設區間(-∞,+∞)內的可導函數f(x)滿足f(a)=f(b),并且只有一個極小值點x0.
(1)若f(a)
(2)若f(a)>f(2x0-b),則函數f(x)極值點x0右偏移.
證明由函數f(x)在區間(-∞,+∞)內只有一個極小值點x0可知,f(x)的單調遞減區間為(-∞,x0),單調遞增區間為(x0,+∞).
由此可判定,極值點x0分別左偏移或右偏移.
注3結論1、2在一定意義上刻畫了極值點偏移的本質.
值得一提的是,初等數學中數形結合的方法并不是一種嚴格推理論證的數學思想方法,而是一種利用幾何特點輔推理的方法,只適用于初等數學范疇.
如右圖所示函數,隨著所考慮的區間改變,極小值點偏移的類型也在改變(甚至是不偏移的):極小值點x0在區間(a,b)內右偏移,在區間(c,d)內左偏移.
因此,從嚴格數學意x上講,極值點偏移不是確定的概念,只適合在初等數學中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去考察.本文的簡化定義,賦予了極值點偏移問題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以及易于處理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邢有寶.極值點偏移問題的處理策略[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旬),2014(7):19-22.
眾所周知,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數學都是一門重要且有價值的學科,因其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學應積極探討創新方法,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課堂教學最為關鍵環節,就成了教學方式轉變的突破口。
一、對話教學的基本概念
“對話”是人類用言語進行交流、相互溝通的過程和形式。從廣義范圍內思考,“對話”不僅僅是言談這樣簡單,戴維伯姆還提出“對話從本質上來理解問題”的觀點。也就是說對話除了語言交流外,還是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對話教學”,就是抓住對話的特性,將其運用于課堂,有利于協調教與學關系的模式。新思路:傳統教學,教材是教師講授的重點及核心,課堂內容不脫離課本內容,由老師強制灌輸。在對話教學中,由于引入對話模式,教材的核心地位發生改變,教材內容變成了探討的對象,由一個點進行發散思維,進行互動,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創造意識。
二、具體應用步驟
1、學生主體間對話此種對話,老師盡量不參與,只是退居其后,引導學生自主對話。學生之間交流彼此觀點,了解彼此思路,除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體會其他同學的個性想法,整體對話顯得輕松而有活力,帶動整體課堂氛圍,不沉悶,有生氣。例如,老師可以提出“人數加減”的問題,“班里總共有多少人?下課后,如果出去幾個人,教室內還剩多少人?若班內當前狀態下有幾人,說明幾人出去活動了?”等。學生之間若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交流,彼此闡述原因,共同思考。小學生這個群體其實有著強烈的交流欲望,通過課堂上的表達和溝通,可以得到同伴的認可,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另外,老師還可以從教材中提煉有價值的話題,讓學生探討,在他們對話的過程中,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增加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熱情。
2、主客體間對話在課堂上,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而客體則是教學的文本輔助內容。文本雖然不能主動和人交流,但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使文本更加的鮮活,增添趣味性和知識性。數學這門學科雖然注重計算環節,但是也離不開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比如“黃金比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們人體黃金比例的測量方法,教給同學們這種比例的審美,讓學生在課下親自動手,探索數學的奧秘。又比如“三角形的穩固性”,教師可以搜集相關資料,介紹埃及金字塔屹立不倒的科學道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3、教師與內容對話內容往往是死的、固定的,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未必能準確的把握和明白,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詮釋功能,用更加生動,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小萌一分鐘走30米,走了8分鐘;小明一分鐘走40米,問小明在第幾分鐘追上小萌?若是剛接觸這類問題,學生往往不能理解,會被題目繞暈,這時候老師就可以教學生掌握關鍵詞,通過某些關鍵詞,了解這個問題屬于什么類型,像這個例子就是追擊問題。教師與內容對話往往能夠很出彩,老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讓學生愿意去思考,而不是懼怕和抵觸,也不覺得無聊、枯燥和乏味。
三、對話教學的重要作用
1、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們只是被動的知識吸收者,教師充當主體,進行知識的灌輸,這種方式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的惰性,因為本來很多知識復雜且枯燥,再加上數量的增多,學生會覺得痛苦,不利于知識的掌握。而對話教學,教師走到引導臺上,成為一個傾聽者,就像一個放風箏的人,只需要輕輕拽著風箏線,不讓其掙脫,在合理的范圍內任其發散思維,張開思考的翅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課堂的高效和教學的質量。
2、培養學生的對話思維當代社會,人際交流以及溝通能力是每一個社會人應該具有的技能。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有可能養成孤僻、不愛回答問題、不擅長和同學相處的壞習慣,人格發展不完善、不健康。而對話模式可以提前教會學生交流和對話的魅力,通過與同學、文本、教師的溝通,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理解能力,鍛煉思維,享受對話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對話思維,有利于學生理性思考能力的發展,和“說”的能力。
3、優化課堂,提高質量同樣的教學內容,方式的優化有利于質量的大大提高。不同課堂間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然而枯燥沉悶的課堂很難產生真正的智慧,也很難引發有效的思考。在對話模式下,師生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不僅增添學習樂趣,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質量,達到課堂追求的目的。
1.課題的核心概念
“課堂三導教學”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以教促學”。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通過“導學、導疑、導練”三個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同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當堂有效訓練與評價,進而創建緊張、有序、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
2.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能力發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課堂著重于師生的有效教學行為,以此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下校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比較傳統,出現“滿堂灌”的現象,學生只是接收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致使許多教學內容在課堂內無法完成,老師只得課內損失課外補,校內損失校外補,靠多布置課外作業來提高教學成績,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羈絆了素質教育的推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能不能找到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或策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高效率的學習,使師生在課堂上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課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業,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這一問題已經是目前我們課堂教學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進一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的瓶頸,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將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而我們進行的“課堂三導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正是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課堂教學行為的問題,解決的是學生學習效率、能力培養的問題,它與新課改的精神、目標和任務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內容
探索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好奇心,發揮學生主動精神,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為此,我們確立了“課堂三導教學”的核心理念: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以教促學。即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引導為本、學校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立足點,在課堂上通過靈活交替運用“導學、導疑、導練”三個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改革形式,既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途徑、方法,又能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并通過檢測暴露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經過教師的點撥解惑,落實學生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并對所學知識進行當堂有效訓練與評價,從而達到人人達標的目標。
三、研究方法
為了使本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并靈活使用個案分析、調查研究、區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研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并推廣可行性經驗和做法,使課題目標得以真正的落實。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是:
1.通過理論與實踐培訓,進一步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在區級培訓的基礎上,邀請省、市專家來我區作報告、開示范課、與教師座談,強化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組織全員培訓
(1)利用期初小學校長會、分管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會,分別對學校領導進行培訓,確保認識到位,統一思想。
(2)組織我區全體實驗教師參加培訓,抓典型實驗學校,培養優秀實驗教師隊伍。
3.典型學校帶動
第一、確立典型實驗學校若干所;第二、利用典型實驗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通過開放周、片際研討、共同體等活動傳遞給全區實驗教師,以此帶動、輻射、引領全區課題實驗研究。
(1)開展區域性課題專題教學研討活動,及時總結經驗,好的經驗和做法加以推廣,進一步促進課題實驗的穩步發展。
(2)組織全區性的教師競賽,促進教師自覺參加實驗。每年定期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堂三導教學”觀摩評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能力。
(3)開展區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及城鄉共同體教學研討活動。以研帶培,以培促研,研培結合,促進了城鄉之間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
(4)編寫導學材料,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保障。由小學教研室牽頭,組織一線優秀教師編寫四―六年級學生學習活動材料,并在網絡上,為實驗教師的上課提供方便,同時為課題實驗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之,課題的實驗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輔以實驗研究法、調查法、觀察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確保本課題得以順利實施。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師方面
1.轉變觀念,增強教研意識
一切先進的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生發出來的;一切改革的困難都是來自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所以,要想推進課題實驗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是先導。課題實驗開始,我們把教師的培訓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組織實驗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有關“課堂三導教學”理論,還經常組織老師們積極參加了省內外的教學觀摩研討和培訓活動,聽取優質課、專題講座、優秀案例分析等,要求老師回來后要在本?;蛉珔^里上一節匯報課或開一場講座,把先進的理念傳播給老師們,推廣運用好的經驗和做法;還聘請省內外專家來我區講座、上示范課,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注重抓校本培訓,堅持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專題研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教學反思與論壇相結合。老師們認真研讀教育教學理論的有關知識、課程標準以及報刊雜志的有關文章,人人寫學習筆記、心得體會。達到在培訓研討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增強教師課題研究的教研意識。
2.開展研討,提高教研水平
課題實施的推進,研究是關鍵。面對課題實驗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抓住對“嘗試”、“有效”兩個詞的理解。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三導教學”課題的研究?只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1)開展課題調研活動。每學期我們教研室都要組織教研員到課題實驗校進行調研,聽課、評課、交流,了解一線教師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為實驗教師指明課題研究的方向。
(2)舉辦課題專題研討活動。每個學期課題實驗校輪流開展一次課題專題教學研討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題研討課、評課交流、經驗介紹、講座、階段小結、論文匯編等。共舉辦了7次課題專題研討活動,每次活動都有教學論文或階段小結等共匯編5冊,取得較好的成效。
(3)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實施課題實驗以來,曾舉辦了三次區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主要以開展“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等領域的內容進行教學專題研討。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三導”教學的“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核心理念,“先學”就是讓學生進行獨學、對學、群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運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評價機制,發揮團隊精神,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昂蠼獭本褪墙處熱槍W生的疑難之處進行點撥、指導,教師少講、精講,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才講。力求達到:“一節課我們關注的不在于教師講得多么的精彩,而在于關注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學習狀態;一節課我們不但要關注學生獲取了哪些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知識”的最高境界。
(4)開展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和城鄉共同體活動。每個學期開展或組織一到二次區小學數學林愛村名師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工作室成員的研討課、經驗總結、專題講座、評課交流等等;還組織開展了城鄉共同體教學研討活動,每次活動都能圍繞“課堂三導教學”課題研究的主題,組織課題實驗學校的優秀老師到農村及薄弱學校進行“送教送培”,充分發揮了名師工作室成員及課題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帶動輻射的作用,讓優秀的課堂教學成果在教師的心中生根、開花、結果,不僅促進了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且促進了城鄉之間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
3.提升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通過課題的實驗研究,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嘗試中來,走促進自己專業成長之路,其綜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養鍛煉了一批中青年教師。一是教師合理設計教案的能力明顯提高。二是在刻苦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熱情明顯增強。課題實驗以來,全區教師自撰了1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或優秀案例分析分別在CN、省級等刊物上發表;3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分別在市、區級刊物上發表。參加市級以上優質課評比20人次獲獎(其中國家級1人次、省級13人次、市級6人次);參加區級優質課評比有40多人次分別獲一、二等獎。多位教師參加市教師技能大賽獲得好名次,還有老師被邀請承擔市級以上骨干教師的培訓任務。由此可見,通過課題實驗的研究,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力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學生方面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多種,可以是教師指導,學生領悟;也可以是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不同的學習方式,代表著不同的教育理念。通過課題實驗,我們發現學生最大的變化是:教師在課堂中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學,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生的學習情感開始由“厭學”轉向“樂學”。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中品嘗成功之樂,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敢于展現與眾不同的想象與創造,展示自己的個性。一位六年級的學生在問卷中寫到:“我會通過自學課本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我們這樣學習感到學得很輕松。我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整節課處于緊張的狀態,但我們還是學得很愉快!”還有的學生說:“我們很喜歡這樣的數學課堂,老師都是讓我們自己學,不懂的知識老師才講,我們真正學到了知識”等等,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增強。由于教師采用“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理念進行教學,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成果,老師利用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積累了大量的基本活動經驗,掌握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
(2)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養成。通過課題的研究,實驗老師對學生經過精心的培訓、輔導,嚴格要求,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不斷的養成。如:傾聽的習慣、勤思的習慣、敢說的習慣、善問的習慣等。
(3)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實驗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同時運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評價機制,讓學生通過“兵教兵”、“一幫一”等活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把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2.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通過三年多的課題實驗,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特別是有些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大。如:某實驗教師從四年級跟班到了六年級,原來這個班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比較差的,到六年級畢業抽檢中學生的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還有一位實驗教師他所執教的班級有好幾位學生由原來的學困生轉化為中等生,中等生轉化為好生,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樂學、愛學數學。
(三)努力實踐,推進課題發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課題實驗開展以來,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充分了解學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教學,并根據導學材料進行個人的增加或刪減,在課堂中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每一個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探索、學會質疑、學會與人合作,并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愛學、樂學數學。
課題實驗校先后承辦了多次課題專題研討活動,教研員與一線老師一起研究了無數的課例,通過“備課―公開研討課―聽課―評課―反思”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經過比較分析,形成了“課堂三導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
1.導學目標
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將以往的“教學目標”變成學生的“學習目標”。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改造成學生具體的學習任務,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的是讓學生一開始上課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本節課我們要學什么?使學生學習有了方向,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自學診斷
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課本的內容,邊自學邊完成診斷練習。學生對自學過程中碰到自己沒辦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可靈活采取以下四種形式:一是讓學生自我重點研讀;二是小組討論;三是向老師求教;四是引導學生通過“兵教兵”、“一幫一”的形式,解決在獨立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3.合作探究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自己搜集的信息,進行總結性精講點撥,解答疑問,對有些問題進行規范性界定,也可以讓已掌握知識點的學生進行講評,教師補充。合作探究可以包括:
(1)預設的問題。
(2)學生在自學診斷練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3)生成的問題。
(4)教師重點講解和輔導,解決疑難問題。
4.展示交流
是“自學診斷”和“合作探究”的升華,主要是解決本節課知識的鞏固、檢測、提升的過程。通過組際展示,交流各小組在“自學診斷,合作探究”中取得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展示學習效果就是讓學生表現自我,感動同伴,學會傾聽,學會欣賞,進而在為自己為同伴自豪的同時增強學習自信心,完善自我,形成能力的重要環節。即當堂訓練,鞏固提升。展示交流部分的練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完成的,如果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請教小組的成員,或者老師重點輔導,讓好生幫助差生,并且要求他們做完練習后進行及時的批改或者讓學生上臺展示,進行集體的批改,這樣也可以減輕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老師應采用一些評價的激勵機制,促使學生抓緊時間完成作業。
5.歸納總結
(1)全課總結,歸納、概括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2)滲透學習方法。即課堂總結體現兩個方面:一是概括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強化難點,總結規律,使學生對全課的內容和知識要點留下明確清晰的印象;二是總結提升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條理化,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教學 提高 建議
一、教學觀念的現代化
強調學生參與教學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要使教學觀念現代化,應做到先實現三個“轉變”。
1.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這里,關鍵是教師如何抓綱帶目,激發學生去積極思考問題。如“倒數”一課,教師只要點明“兩”、“1”、“互”三個字義就可以了?!皟伞奔吹箶凳侵v“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只有一個數量,就不存在倒數關系;“1”是說構成倒數的條件,即兩個數的乘積是“1”,兩數互為倒數;“互”是指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關系。教師課堂中精講,只講起點,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
2.由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主
課堂教學中實現“轉軌”,實施素質教育,這既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又是其歸宿。
3.由封閉性練習為主轉變為開閉統一的多功能練習
這要求教師能夠博采眾長,精選例題、習題,挖掘潛在因素,做到“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因題制宜地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用,一題多解,充分發揮其功能,以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從而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再形成“四學”機制。教學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所有的教學效果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會否參與和參與多少來決定的。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積極營造和諧的民主教學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注意讓學生在“學會”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掌握“會學”的本領和方法,從而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會學,”形成一個學習的良性循環。最后有效實施“四導”。教師之道貴在“啟導”——即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啟發思考”和“引導學生學習”上,通過“誘導、指導、引導、疏導”四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思維,疏通障礙,讓學生在動手、動口中學習,發展智力和創造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素質,使課堂教學短時高效。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巧妙施“導”,以形喻數,闡明算理,結合圖形指導寫分數,進而歸納出“性質”。
二、課堂結構的現代化
合理的課堂結構,注重整體優化合理的課堂結構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之一。首先,要有一個相適宜的教學環節和各個環節的科學的時間分配。其次,要摒棄低效的教學環節,強化時間觀念,提高效能。如:口算題的出示可做一些改變,變練一題換一題的出示方法為限時練習。這樣,出示時間短了,學生必須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加了數學課堂訓練強度和學生思維密度,既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改善,又達到了“省時”和“高效”的目的。實現合理的課堂結構,雖然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是我們可以用兩個標準來衡量:
1、是否體現了“五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源,訓練為主線,培養能力為主旨。
2、是否實現了“和諧統一”——教學與學法關系的和諧統一,師生關系的和諧統一,知識與能力的和諧統一,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一,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統一,講與練的和諧統一,動與靜的和諧統一,講授與自學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的現代化
突出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思維訓練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訓練,教學中尤其突出對數量關系的分析和算理的闡述,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把握好教學方法的側重點。如:概念教學重在抽象、概括,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并啟發概括、形成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綜觀教學過程,既是傳授新知的過程,更是思維的訓練過程,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而法則教學重在明算理。運算法則的掌握,關鍵在于理解,教師要結合實例,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嘗試、去發現,進而概括運算法則,這樣學生不但懂得如何算,還知道為什么這樣算。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正確計算的能力。同樣公式教學重在推導,應用題教學重在思路訓練。
四、教學質量的最佳化
講究信息質量,加快信息反饋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最佳效果,某種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及時取得反饋信息,在實行教學信息及時反饋時應注意到:一是全面性。加強課堂巡視,觀察學生動態,通過必要的問答、練習、板演等獲取反饋信息,尤其要照顧中下等學生的學習情況,當面指導、當堂解決。二是可靠性。對只要求做出“對”、“錯”或“是”、“否”回答的問題,可用事先約定的辦法。如:手心向前是對,向后是錯等方式表示。這樣每個學生都必須獨立做出明確的反饋表示,避免了回答問題“隨大流”的弊端。三是及時性。就是取得信息一定要迅速及時,做到及時獲取、及時調控,以達到教學效果最佳。
五、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追求練習實效只有采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訓練,才能收到事辦功倍的效果。為此,數學課堂訓練要把握好如下幾點:1、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2、訓練的時間長短,數量多少,都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以便在不增加學生學習時間的條件下,取得盡可能好的效果。3、習題的設計、編排要體現教育性原則,做到“低起點、小步子、快節奏、大容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從內、外兩個方面強化學生的求知欲望。4、針對問題,精選習題。例如:為引入新課,設計知識銜接題;為鞏固概念,設計基礎變式題;為拓寬思路,設計多變、多解題等,從而實現訓練目標。上述五條基本要求,體現了數學學科特點,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想讓自己在數學課堂上碩果滿枝,那就非下苦功夫實踐不可,去實現上述要求,就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