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5 08:52: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壤檢測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 前處理技術 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進步以及人們綠色環保理念的提高,磺酰脲類除草劑因高效、廣譜、低毒和高選擇性等特點,已成為當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一類除草劑[1,2] 。自美國杜邦公司上世紀80年代開發出第一個磺酰脲類除草劑——氯磺隆以來,磺酰脲類除草劑已有30多種產品問世,常見的有芐嘧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氯嘧磺隆、胺苯磺隆、苯磺隆、醚苯磺隆等[3]。這些磺酰脲類除草劑的基本結構由活性基團、疏水基團(芳基)和磺酰脲橋組成,其品種隨著活性基團和疏水基團的變化而變化(圖1)。
圖1 磺酰脲類除草劑的基本結構
但是,隨著磺酰脲類除草劑使用范圍的逐步擴大,其在農作物和環境中的殘留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日益顯現,因此,對作物和環境中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檢測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技術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前處理技術研究,二是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關于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技術研究的綜述文章較多[4~7],從分析誤差看,前處理技術是檢測的重要環節,前處理技術既重要又薄弱,因此本文就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做一綜述。
隨著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技術向著簡便、現場、快捷、成本低、自動化方向發展,其前處理技術也正向著省時、省力、低廉、減少有機溶劑、減少環境污染、微型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本文將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前處理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前處理技術,另一類是新型前處理技術。
1 傳統前處理技術
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傳統前處理技術常用的有:液液萃取技術(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震蕩提取技術等,這些技術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實用,雖然存在一些不足:操作時間長、選擇性差、提取與凈化效率低、需要使用大量有毒溶劑等,但目前在實驗室工作中仍被廣泛使用。
1.1 液液萃取技術
液液萃取技術又稱溶劑萃取,即用不相混溶(或稍相混溶)的溶劑分離和提取液體混合物中分析組分的技術。此技術簡單,不需特殊儀器設備,是最常用、最經典的有機物提取技術,關鍵是選擇合適萃取溶劑。張淑英等[8]萃取土壤中豆磺隆選擇二氯甲烷作為萃取溶劑,平均回收率達到75.5%~97.18%。黃梅等[9]使用液液萃取技術提取稻田水體中芐嘧磺隆與甲磺隆,之后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方法的精確度和準確度較好。另外,毛楠文等[10,11]也使用此技術對磺酰脲類除草劑進行研究。此技術不足之處是易在溶劑界面出現乳化現象,萃取物不能直接進行HPLC、GC分析。
1.2 震蕩提取技術
震蕩提取技術也是一種常用磺酰脲類除草劑等農藥殘留的前處理技術,包括超聲震蕩提取、儀器震蕩提取等。例如,毛楠文等[10]利用超聲震蕩等技術提取土壤中磺酰脲類和苯脲類除草劑,甲醇作為提取劑,平均加標回收率達到71.72%~118.0%。 崔云[11]總結震蕩提取等技術提取土壤中不同種類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并進行HPLC、GC等儀器分析,總結見表1。
2 新型前處理技術
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新型樣品前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固相萃取技術(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免疫親和色譜技術(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IAC)、分子印跡聚合物富集技術(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液相微萃取技術(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LPME)、微波輔助萃取技術(Microwave-assistant Solvent Extraction, MASE)及支持性液膜(Sport Liquid Membrane, SLM)萃取技術、連續性流體液膜萃取技術(Continuous-Flow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CFLME)、離子交換膜萃取技術(Ion Exchange Membrane Extraction Method)和在線土壤柱凈化(Online Soil Column Extraction, OSCE)等其他前處理技術。其中,SPE是這些新型前處理技術使用最廣泛的一種。
2.1 固相萃取技術
SPE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并應用于液相色譜中,是利用固體吸附劑吸附液體樣品中目標化合物,再利用洗脫液或加熱解吸附分離樣品基體和干擾化合物并富集目標化合物。
SPE基本操作步驟見圖2。分萃取柱預處理、上樣、洗去干擾雜質、洗脫及收集分析物4步。岳霞麗等[12]使用美國Supelco公司3mLENVI-18規格固相萃取柱測定水體中芐嘧磺隆,檢測限達到0.01mg/L。葉鳳嬌等[13]比較SupelcleanTMLC-18 SPE Tube(500mg, 3mL)和Oasis HLB SPE Tube(60mg, 3mL)2種不同規格固相萃取小柱的凈化吸附和濃縮效果,并選擇Oasis HLB SPE Tube測定12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將煙嘧磺隆等12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樣品用85%磷酸溶液調整pH值至2~2.5之后過柱,各組分回收率達到90%以上。在洗脫及收集分析物步驟,用含0.1mol/L甲酸的甲醇-二氯甲烷(1:9,v/v)溶液洗脫磺酰脲類除草劑,用兩次小體積洗脫代替一次大體積洗脫, 回收率更高[7],或者用CH2Cl2可洗脫芐嘧磺隆[12]。
另外,Carabias-Maninez等[14]用SPE提取水樣中酸性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嘗試選擇不同吸附劑和洗脫劑,回收率70%~95%。Furlong等[15]利用SPE同時提取濃縮磺酰脲類和磺胺類農藥殘留并用HPLC-MS進行檢測。Galletti等[16]對LLE、SPE 2種前處理技術進行比較,土壤和水中分離提取的綠磺隆、甲磺隆、噻磺隆、氯嘧磺隆回收率后者明顯高于后者,噻磺隆更明顯。
近年來,固相萃取在復合模式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SPME)、基質分散固相萃?。∕SPD)[17,18]和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劑4個方面展開新應用。
SPE前處理技術因其簡單,溶劑用量少,不會發生乳化現象,可以凈化很小體積樣品(50~100μL),水樣萃取尤其方便,易于計算機控制而得到廣泛應用。不足之處是提取率偏低,多數要求酸性條件。因此,對于在酸性條件下易分解的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需要及時分析或進行酸堿平衡。
2.2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超臨界流體是物質的一種特殊流體狀態,氣液平衡的物質升溫升壓時,溫度和壓力達到某一點,氣液兩相界面消失成為一均相體系,即超臨界流體。SFE是利用超臨界流體密度大、粘度低、擴散系數大、兼有氣體的滲透性和液體分配作用的性質,將樣品分析物溶解并分離,同時完成萃取和分離2步操作的一種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20世紀70年代后開始用于工業有機化合物萃取,90年代用于色譜樣品前處理,現已用于磺酰脲類除草劑等農藥樣品分析物的提取[19]。
近年來,SFE的使用已相當廣泛。例如,史艷偉[20]采用SFE技術萃取土壤中芐嘧磺隆,不僅對SFE萃取壓力、溫度、時間等因素做具體分析,而且研究高嶺土、蒙脫石和胡敏酸含量等對芐嘧磺隆萃取率的影響。郭江峰[21]在其博士論文中用超臨界甲醇提取土壤中14C-綠磺隆結合殘留,獲得85%以上提取率。另外,Bernal等[22]利用有機溶劑、SFE和SPE 3種方法提取土壤中綠磺隆和苯磺隆。HPLC檢測顯示,SFE-CO2在綠磺隆和苯磺隆土壤殘留測定中提取更加優越,回收率更高,達到80%~90%。Berdeaux[23]用SFE-CO2從土壤中萃取磺酰脲類除草劑綠磺隆和甲磺?。状蓟蛩鳛楦男詣?,回收率均大于80%,結果與SPE技術相似或稍好。Kang等[24]用SFE技術萃取2種土壤類型中的吡嘧磺隆,以25%甲醇為改性劑,溫度80℃,壓力300atm,萃取時間30min,添加濃度0.40mg/kg,萃取率均達到99%。另外,Breglof等[25]用SFE技術與同位素跟蹤法相結合研究甲磺隆、甲嘧磺隆和煙嘧磺隆殘留,以土壤為基質,以2%甲醇為改性劑,回收率達到75%~89%(煙嘧磺隆除外,回收率為1%~4%)。
目前常用的超臨界流體是CO2,廉價易得,化學性質穩定,無毒、無味、無色,易與萃取物分離,萃取、濃縮、純化同步完成。SFE前處理技術在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提取中克服常規提取法的缺點[26],具有分離效率高、操作周期短(每個樣品從制樣到完成約40min)、傳質速度快、溶解能力強、選擇性高、無環境污染等特點。隨著SFE技術與越來越多的快速檢測技術聯用,其在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研究分析中具有較大潛力,尤其在多殘留分析中,能夠顯著提高分析效率。
2.3 免疫親和色譜技術
IAC是一種將免疫反應與色譜分析方法相結合的分析技術,是基于免疫反應的基本原理,利用色譜的差速遷移理論,實現樣品分離的一種分離凈化技術。分析時把抗體固定在適當載體上,樣品中分析組分因與吸附劑上抗體發生的抗原抗體反應被保留在柱上,再用適當溶劑洗脫下來,達到凈化和富集目的。特點是具有高度選擇性。技術關鍵是選擇合適的載體、抗體和淋洗液。例如,邵秀金[27]采用IAC和直接競爭ELISA法相結合對綠磺隆進行分析檢測,選擇pH7.2磷酸緩沖液作為吸附和平衡介質,80%甲醇作淋洗液,結果顯示:IAC動態柱綠磺隆最高容量達到3.5μg/mL gel;樣品中綠磺隆含量250倍;空白土壤樣品添加0.1μg/g綠磺隆,平均回收率達到94.09%。另外,Ghildyal等也利用IAC結合酶聯免疫法對土壤中醚苯磺隆進行分析檢測[28]。
2.4 分子印跡聚合體富集技術
MIP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子識別技術,是利用MIP特定的模板分子“空穴”來選擇性吸附聚合物,從而建立的選擇性分離或檢測技術。MIP對磺酰脲類除草劑具有很好的粘合能力。例如,Bastide[29]等用MIP富集提取綠磺隆、噻吩磺隆、氟磺隆、氯嘧磺隆、氟胺磺隆5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用4-乙烯基嘧啶或2-乙烯基嘧啶作為功能單體,乙烯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交鏈,甲磺隆作為模板,結果顯示MIP在極性有機溶劑中具有很好的識別能力,鍵和容量達到0.08~0.1mg/g,這種方法可以從水中富集75%以上的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Zhu等[30]使用MIP鍵合甲磺隆,鍵合容量高,能夠測定ng級的甲磺隆。湯凱潔等[31]采用芐嘧磺隆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柱(MISPE)對加標大米中的芐嘧磺隆、甲磺隆、苯磺隆和煙嘧磺隆4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進行凈化和富集預處理,幾種物質能直接被萃取柱中的印跡位點保留,雜質幾乎不保留,表現出良好的識別性能。
2.5 液相微萃取技術
LPME是1996年Jeannot和Cantwell等提出的一種新型前處理技術[32]。LPME相當于微型化液液萃取技術,因樣品溶液中目標分析物用小體積萃取劑萃取而得名。例如,吳秋華[18]將LPME與HPLC聯用,分析水樣中甲磺隆、氯磺隆、芐嘧磺隆和氯嘧磺4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限達到0.2~0.3ng/g,并且將基質分散固相萃取結合分散液相微萃取與HPLC聯用分析土壤中上述4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檢測限達到0.5~1.2ng/g。
2.6 微波輔助萃取技術
MASE是匈牙利學者Ganzler等提出的一種新型少溶劑樣品前處理技術。MASE利用微波能強化溶劑萃取效率的特性,使固體或半固體樣品中某些有機物成分與基體有效分離,并保持分析物的化合物狀態[33]。MASE萃取時間短,消耗溶劑少,具有良好選擇性,可同時進行多樣品萃取,環保清潔,回收完全,越來越成為替代傳統方法的新前處理技術。但使用時應對萃取溶劑優化,確保萃取過程和溶劑中分析物的穩定性[34]?,F階段MASE已廣泛應用于磺酰脲類除草劑等農藥殘留前處理中[35,36]。
2.7 其他前處理技術
有支持性液膜萃取技術、CFLME、離子交換膜萃取技術、OSCE等。支持性液膜萃取技術,又叫膜法提取,是一種以液膜為分離介質,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萃取的化合物范圍較窄,只能萃取形成離子的化合物,流速比較慢。例如,Nilve[37]用膜法提取測定水樣中的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CFLME是將LLE和SLM連接起來的一種技術,首先分析物萃取進入有機相(LLE),然后轉入液膜支持設備形成的有機微孔液膜表面,最后通過液膜受體被捕獲(SLM)。這一技術被用來萃取水中的胺苯磺隆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回收率達到88%~100%,甲磺隆達到83%~95%[38]。CFLME技術和支持性液膜萃取技術均適合在線檢測水中痕量磺酰脲類除草劑,方便快捷。不足之處是受體容量易受酸影響,而水樣和土樣中一般都有酸存在。離子交換膜萃取技術是一種采用離子交換膜作隔膜的萃取技術,通過離子交換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膜狀功能高分子電解質)的選擇透過性來實現對分離物的萃取技術。離子交換膜萃取技術對生物測定有良好的評估,萃取過程成本低,能耗少,效率高,無污染、可回收有用物質,與常規的分離萃取技術結合使用更經濟。已在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檢測中得到應用[39]。 OSCE適合土壤樣品中痕量污染物的萃取,方法有效、簡單、快速。Lagana等[40]用OSCE萃取土壤中綠磺隆、芐嘧磺隆、煙嘧磺隆等6種磺酰脲類除草劑,其回收率達到63%~99%,比超聲波萃取和MASE高,精確度最好。
3 小結
目前,在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前處理技術中,LLE和SPE仍占據重要位置,新型前處理技術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前處理技術,很多情況下樣品前處理過程是在常規的傳統前處理技術基礎上與微型化、自動化、儀器化的新型前處理技術結合共同完成的。
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痕量殘留及其獨特的理化性質,給該類農藥殘留的分析檢測造成較大困難。為確保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和準確性,前處理過程及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SFE、MIP、CFLME及OSCE等新型前處理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和發展,儀器分析技術(如液-質聯用、氣-質聯用等)、免疫分析技術(如熒光免疫技術、酶聯免疫技術等)及生物傳感器法、活體檢測法、酶抑制法等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新型檢測技術方法的不斷涌現和快速發展,經濟環保、微型化、自動化、儀器化的前處理技術及液-質聯用等新型檢測方法的發展已成為其首選和重要發展方向,多殘留檢測、在線實時檢測、自動化檢測等已成為國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 鄧金保.磺酰脲類除草劑綜述[J]. 世界農藥, 2003, 25(3):24-29,32.
[2] 張敏恒.磺酰脲類除草劑的發展現狀、市場與未來趨勢[J]. 農藥, 2010,49(4):235-240, 245.
[3] 張一賓.磺酰脲類除草劑的世界市場、品種及主要中間體[C]. 上海:2009年中國磺酰脲類除草劑360°產業論壇, 2009.
[4] 魏東斌,張愛茜,韓塑睽,等. 磺酰脲類除草劑研究進展[J]. 環境科學發展, 1999, 7(5).31-42.
[5] 張蓉,岳永德,花日茂,等. 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分析技術研究進展[J]. 農藥,2005, 44(9):389-390.
[6] 呂曉玲,佘永新,王榮艷,等. 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 分析測試學報, 2009, 7(28):875-880.
[7] 歐曉明. 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檢測分析研究新進展[J]. 精細化工中間體, 2006, 1(36):1-6.
[8] 張淑英,蘇少泉,楊長志. 土壤中豆磺隆殘留的氣相色譜測定[J]. 農藥,2000,39(9):23-24.
[9] 黃梅,劉志娟,蔡志敏.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稻田水體中芐嘧磺隆與甲磺隆及乙草胺殘留量[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31(2):213-215.
[10] 毛楠文, 李方實. 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土壤中殘留的苯脲類和磺酰脲類除草劑[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8,27(6):2509-2512.
[11] 崔云,吳季茂,將可.磺酰脲除草劑的殘留分析[J].上海環境科學, 1998,10(17):22-25,42.
[12] 岳霞麗,張新萍,董元彥.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水體中芐嘧磺隆的殘留量[J]. 光譜實驗室, 2006,2(23):321-323.
[13] 葉鳳嬌,孔德洋,單正軍,等.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水中12種磺酰脲類除草劑[J].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11, 2(23):36-40.
[14] Carabias M R, Rodriguez G E, Herrero H 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henyl and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water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iode array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J]. Anal Chim Acta. 2004,517:71-79.
[15] Furlong E T, Burkhardt M R, Gates P M, et al. Routine determination of sulfonylurea, imidazolinone and sulfonamide herbicides at nanogram-per-liter concentrations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Sci Total Environ, 2000,248:135-146.
[16] Galletti G C, Bonetti A, Dinelli 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sulfonylureas in soil and water[J]. J Chromatogr A, 1995,692:27-37.
[17] Barker S A, Long A R, Short C R. Isolation of drug residues from tissues by solid phase dispersion[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89,475:353-361.
[18] 吳秋華.液相微萃取前處理結合高效液相色譜法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應用[D]. 石家莊: 河北農業大學博士論文, 2011.
[19]徐寶才,岳永德,花日茂.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農藥殘留分析上的應用(綜述)[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6.
[20] 史艷偉.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土壤中芐嘧磺隆的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2009.
[21] 郭江峰. 14C-綠磺?。–hlorsulfuron)在土壤的結合殘留特性研究[D]. 博士學位論文,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1997.
[22] Bernal J L, Jimenez J J, Herguedas 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soils[J].J Chromatogr A,1997, 778:119-125.
[23] Berdeaux O, Alencastro L F, Grandjean D,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soil samples[J].Int J Envion Anal Chem,1994,56(2):109-117.
[24] Kang C A, Kim M R, Shen J Y,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Pyrazosulfuron-Ethyl in Soils[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6, 76(5): 745-751.
[25] Breglof T, Koskinen C. K, Kylin H.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metsulfuron-methyl, sulfometuron-methyl and nicosulfuron from soils[J]. Int J Envion Anal Chem,1998, 70(1-4): 37-45.
[26] 戴建昌,張興,段苓. 超臨界萃取技術在農藥殘留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農藥學學報,2002,4(3):6-13.
[27] 邵秀金. 綠磺隆殘留免疫分析化學研究[D]. 揚州: 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2.
[28] Ghildyal R, Kariofillis M. Determination of triasulfuron in soil: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s a soil extract cleanup procedure[J]. J Biophys Methods,1995, 30: 207-215.
[29] Bastide J, Cambon J P, Breton F, et al. The us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extrac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J]. Anal Acta, 2005, 542: 97-103.
[30] Zhu Q Z, Haupt K, Knopp D,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er for metsulfuron methyl and its bingding characteristic for sulfonylurea herbicides[J]. Anal Chem Acta. 2002, 468: 217-227.
[31] 湯凱潔,顧小紅,陶冠軍,等.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對4種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測定[J]. 分析測試學報, 2009(12)28:140-144.
[32] Jeannot M.A,Cantwell F F. Solvent microextraction into a single drop[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6, 68: 2236-2240.
[33] 武漢大學主編.分析化學[M].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03-304.
[34] Li Y T, Campbell D A, Bennett P K.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ultratrace HPLC-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soil[J]. Anal Chem, 1996, 68:3397-3404.
[35] Font N, Hernandez F, Hogendoorn E A,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and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etection for screening soils for sulfonylurea herbicides[J]. J Chromatogr A,1998,798:179-186.
[36] Hogendoom E A, Huls R, Dijkman E, et al. Microwave 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and coupled-column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etection use of an analytical restricted-access-medium column for the efficient multi-residue analysis of acidic pesticides in soils[J]. J Chromatogr A, 2001,9 38: 23-33.
[37] Nilve G, Knutsson M, Joensson J A. Liquid chromatographic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 in natural waters after automated sample pretreatment using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s[J]. J Chromatogr, 1994, 688 (1-2):75-82.
[38] 張蓉. 幾種磺酰脲類除草劑高效薄層析殘留測定技術及應用[D]. 碩士學位論文,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2003.
樣品采集是土壤測試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整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礎,如果樣品采集不標準,化驗精度再高,對指導測土配方施肥的作用也不大。為保證土壤樣品的代表性,必須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采樣誤差:
1.1科學劃分采樣單元
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資料,根據采樣地區的土壤類型、肥力等級和地形等因素,劃分采樣單元,并標注到土地利用現狀圖上。每個采樣單元土壤盡量均勻一致。每個單元大田作物和果樹為6.67hm2,蔬菜為3.33hm2,棚室每棚為1個單元。不同作物種類分開采,不同土壤類型分開采,不同地形分開采。
1.2正確確定采樣點
要有足夠的采樣點,采樣點越少,代表性就越差。一般情況應根據采樣單元的大小、土壤肥力一致性等因素,大田每個采樣單元取15~20個采樣點,大棚內9~13個采樣點。另外,采樣點要在整個地塊中均勻分布,采樣點越集中,采樣點的代表性就越小。
1.3樣品采集要標準
按“隨機等量、多點混合”的原則進行采樣。大田和果樹地采用S形布點采樣,大棚內采用梅花形布點取樣。每個采樣點的取土深度和采樣量要保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與下層的比例要相同。取樣器應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鏟取樣,先鏟出1個耕層斷面,再平行于斷面取土。測定微量元素的樣品必須用不銹鋼取土器采樣。大田作物和蔬菜采樣深度為0~20cm,果樹采樣深度為0~40cm。旱田土樣應在壟臺上2個作物根茬之間進行采集,水田土樣采集不能采到稻根,果園土樣采集時在2棵果樹之間選擇采樣點。將采集的土樣放在塑料布上,剔除石塊、雜草、作物根系等,鋪成正方形,用四分法最后取1kg土樣裝入布袋。
2土樣處理要規范
規范處理土樣是保證土壤養分準確度的重要措施,處理土壤應注意以下幾點:
2.1新鮮樣品的制備
某些土壤的成分如二價鐵、硝態氮、銨態氮在風干過程中會發生顯著變化,必須用新鮮樣品進行分析。為了能真實反映土壤在田間自然狀態下的某些理化性狀,新鮮樣品要及時送回室內進行處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將樣品混勻后迅速稱樣測定。新鮮樣品一般不宜貯存;如需要暫時貯存,可將樣品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2.2樣品風干
從野外采回的樣品要及時放入風干盤中,攤成薄層,置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自然風干,風干過程中防止酸、堿及灰塵的污染。土樣不得日曬,以防養分損失。
2.3樣品處理
土樣要全部磨碎過篩,不能將不易磨碎的篩上土樣扔掉,要逐次磨碎逐次過篩,直至所有土樣全部過篩。過篩后的土樣要充分混勻。一般初過篩的土壤結構差、養分含量較低,后過篩的土壤結構好、養分含量也較高。3土壤樣品測試要準確
土壤測試是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結果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配方的準確性,為保證檢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要在以下幾方面加以控制和解決:
3.1空白試驗
空白試驗必須與樣品進行平行測定,以考察和監控來自環境、試劑、試驗器皿、水等給檢測樣品帶來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
3.2平行雙份
在測定時隨機抽取10%~30%的樣品進行平行雙份測定,沒有超出允許誤差即為合格。平行測定結果不符合要求時,除對不合格的重新做平行雙份測定外,應再增加10%~30%的平行雙份,直到符合允許誤差要求。
3.3參比樣
在進行樣品檢測的同時,將1個參比樣與樣品同時檢測,與測定值參照比較。
4試驗要求要嚴格
測土配方施肥的參數全部來源于田間試驗,施肥模式參數的建立和肥料配方的提出,施肥參數的校驗以及肥料配方效果的驗證和推廣應用,都與田間試驗密不可分。為保證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可以通過如下途徑進行控制:
4.1試驗地選擇
選擇一塊合適的試驗地是減少土壤差異的影響、提高試驗精度的首要條件。要選擇土壤類型、肥力水平、作物長勢一致,地勢平坦的地塊作為試驗田。試驗田要有良好的水澆條件和排水條件,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保證試驗不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干擾,以減小試驗誤差。
4.2嚴格田間管理
田間試驗要由專人嚴格操作,確保各項參數準確。試驗各小區內除施肥品種、數量不同外,其他澆水、防病、治蟲等管理措施要掌握完全一致。對作物生育期間的生物學性狀要認真調查并做好記載,秋季晾曬并做好室內考種。
論文關鍵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措施;樣品采集;土壤處理;樣品測試
論文摘要測土配方施肥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掌握好關鍵技術措施,才能真正發揮出測土配方施肥的作用。土壤樣品的采集要有代表性,土壤處理要規范,土壤樣品測試要準確,試驗要求要嚴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藥,污染,健康,環境保護
一、農藥污染途徑
農藥的污染途徑眾多,但農藥之所以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基本特性,如:農藥的理化特性,包括:農藥的溶解性、降解性、附著性、滲透性和內吸性等。
1、直接污染
顧名思義,直接污染就是農藥的有害部分直接作用于受污染體。農藥直接作用于蔬菜瓜果等可食作物的表面,經過長期的生長過程侵入其內部,在進入食物鏈,就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2、間接污染
所謂間接污染,就是說作物的食用部分并非農藥的直接受體,而是農藥經由土壤中的水分養料進入作物體內并富集,從而形成農藥殘留。
3、違規用藥
農民為減小作物受病害、蟲害等災害的影響,不僅會違規交叉使用蔬菜上禁用的高毒農藥,例如: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等。而且還會頻繁用藥或增高用藥量,這些都是造成農藥污染的主要途徑。
二、農藥污染的危害
1、農藥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農藥作為農業生產資料對減輕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它也是一把雙刃劍,農藥在對作物實施保護的同時會才六在作物體內,通過食物鏈而危害人體健康??萍颊撐摹>唧w而言,農藥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三條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中毒。尤其是有機磷農藥,可以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從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某些高效農藥,會引起急性中毒,嚴重者會引發生命危險。
2、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得到了重視。農藥多是以液體噴灑使用的,在噴灑中或使用后,農藥中的擁堵成分會隨水分一起蒸發到空氣中,從而對大氣造成影響,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過本底值,并達到一定數值就稱為污染。如果污染物濃度超過衛生標準或生物標準,就視之為污染或嚴重污染。而一旦達到污染或嚴重污染,就勢必會對人體健康、其他生物健康及整個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3、農藥對水環境的污染
水體中農藥的來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向水體直接施用農藥;含有農藥成分的雨水落入水體;植物或土壤粘附的農藥,經水沖刷或溶解進入水體;生產農藥的工業廢水或含有農藥的生活污水等進入水體等。農藥的使用時刻都危害著水環境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會破壞水生態平衡??萍颊撐?。如密西西比河、萊茵河等一些世界著名河流的河水中都檢測到嚴重的農藥超標問題。
4、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的農藥來源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農藥直接進入土壤,如除草劑的施用;第二種是防治病蟲害噴撒農田的各類農藥。第三種是隨著大氣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殘體。而農藥對土壤的污染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深入土壤之中的農藥會隨著養料和水分進入作物體內;另外還會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三、農藥污染危害與環境保護措施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造成了農藥使用品種多、用量大的局面。然而,可有人知曉,對作物所使用的農藥中70%~80%直接滲透到自然環境中,并對土壤、水甚至是人們一心想要保護的農產品造成污染,從而進入生物鏈,對所有生物和人類健康都產生嚴重的、長期的和潛在的危害性。
盡管我國從實施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來,在病蟲害防治問題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離完全控制化學農藥對環境污染的目標還有很遠。植保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如何才能使植保的功能兼顧持續增產、人畜安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多方面。采取相對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發揮自然抑制的作用,將有害生物種群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下,使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都達到相對平衡的程度。
1、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體系
擯棄傳統的以農藥抑制作物病蟲害的思想觀念,由新的、更合理的方法取代。比如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來調節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以生物多樣性來保護生物,使有害生物的在種族密度保持在經濟效益所允許的受害范圍以內??萍颊撐摹某掷m農業觀念看,這種方法是十分可行的。不過從技術上看還有待研究與推廣。
2、研究開發有害生物監測新技術
要在植物病原體常規監測方法中的孢子捕捉、誘餌植株利用、血清學鑒定基礎上開展病原物分子監測技術的研究,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監測病原物的種、小種的遺傳組成的消長變化規律,為病害長期、超長期預測提供基礎資料。對害蟲的監測也可利用現代遺傳標記技術(RFLP’RAPD等)監測害蟲種群遷移規律。對于雜草應充分考慮到雜草群落演替規律,分析農作物——雜草、雜草——雜草間的競爭關系,另外還應考慮使用選擇性除草劑給雜草群落造成的影響,對雜草的生態控制進行研究。
3、 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長期預測和宏觀控制
為適應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預測、預報應對有害生物的消長變化做出科學的判斷,也就是要對有害生物消長動態實施數年乃至十年的超長期預測。要在更人的時空尺度內進行,其理論依據不單單只是與有害生物種群消長密切相關的氣候因子,亦包括種植結構、環保要求、植保政策以及國家為實現農業生產持久穩定發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參考文獻:
[1] 馮雨峰,閭振華,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危害原因及其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1
[2]鄒喜樂,論農藥對環境的危害[J].湖南農機,2007-07
[3] 劉英東,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的探討[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1
[4] 海浪,大協作致力降低農藥污染[J].山東農藥信息,2010-02
[5] 劉世友,農藥污染現狀與環境保護措施[J].河北化工,2010-01
關鍵詞: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路基工程;質量控制
Pick to: the paper GeoGauge soil stiffness/modulus teste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the selection of a highway 1 km long road test test results, to make quality control chart and drawing histogram analysis, to get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road and service life.
Keywords: GeoGauge soil stiffness/modulus tester; The subgrad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O21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道路工程建設質量的變異性由于材料和施工等變異性導致路面病害發生的區域和時間不同總是存在的。減小工程質量的變異性,提升建設質量的下限值,對于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具有重大意義。論文以路基施工為例,借助于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測定的路基回彈模量,以數理統計學的“2”原理為工具,通過實時檢測路基施工過程中的特征參數,及時評價施工變異性,并降低施工變異性,發現施工缺陷,以采取措施糾正質量缺陷,提高質量參數下限值,確保道路整體施工質量和行為參數的穩定,提高道路的服務水平和服務壽命。
1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的工作條件與應用原理
1.1 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的工作條件
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測試時,在土的表面施加一個恒定的振動力,量測由此產生的變形,動態地反映材料現場的工程特性。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在地面上測量材料的力學阻抗,以頻率的函數的形式測量傳遞到土壤層的壓力和引起的表面彎沉。剛度、變形力等直接由材料的阻抗產生。GeoGange在 100-196Hz之間以25Hz的穩態頻率給地面施加很小的位移 (
1.2 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適合的應用原理
(l)在將要測量的材料上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點。在技術人員獲得一定量經驗之前,應該避免高集料含量的基層或底基層。
(2)在每個測量位置至少重復測量3次,這些重復的測量將使您熟悉相應表面條件下的GeoGange精確度。將GeoGauge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是測量中最重要的部分。
(3)GeoGauge的安放十分關鍵,儀器應與地面足夠的直接接觸。僅僅有一個材料表面的水平是不夠的;經驗表明,100%的腳的表面積都需要與材料表面相接觸。
2 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2.1工程案例
本合同段施工線路起訖樁號 KS0+550-K57+000,全長6.45公里。檢測數據為工程路基下部碾壓資料,為考察施工質量及變異性情況,選取其中長1km測試路段的測試結果。為用GeoGauge土壤剛度/模量測試儀測試地基的模量值,測點35個,由于儀器本身讀數的可能變化,每個測點測不少于4次,并使變異系數小于10%,取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測點的最終結果。為保證碾壓質量,除了其它指標要求外,設計部門還對該部位提出了40MPa的標準要求。試分析該段施工質量狀況。
表1模量測試結果表(Mpa)
2.2質量控制圖
對該路段的模量結果作平均值與極差控制圖,如圖1所示。
(a)(b)
圖1平均值-極差控制圖
分析平均值-極差控制圖。從圖1可以看出,所有的樣本點都在(算術平均值=與標準差=S)的控制界限內;位于中心線兩側的樣本點數目大致相同;樣本點在控制界限內的散布是隨機獨立的,無明顯規律或傾向。這都是施工處于受控狀態的一些必要特征;但在平均值控制圖的中心線上、下各一個“”的范圍內的樣本點數僅為3個,并未占到總點數約2/3的比例。同時,對道路工程施工而言,用“”作為控制界限顯得較為寬松。為確保工程質量,以為控制界限是可行的;而以為、控制界限時,在平均值控制圖中有一個樣本點(7號)已突破控制下限,此時可判定施工過程能力下降,發出預警。觀察表1的7號樣本點測試數據易知,該組模量普遍較小。返回工地找到對應的檢測段,發現碾壓質量的確不足,原因是壓實是在雨后進行的,碾壓含水率較大。
2.3繪制直方圖
根據得到的樣本數據繪制直方圖,通過直方圖來分析道路施工質量狀況:一方面,觀察以模量為特性值的直方圖的形狀,來判斷施工過程的正?;虍惓?,進而尋找異常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與質量標準比較(如路基的設計模量),判定施工過程的質量情況。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采取措施,查證原因,防止不合格的施工質量發生。
1)根據表1的結果繪制直方圖(圖2),圖中同時繪出了概率密度曲線。由圖2可見,直方圖的分布屬于“標準型”,即中間高、兩邊低,左右基本對稱;數據大體上呈現正態分布,據此可判定施工過程處于穩定狀態。但這一結論跟質量控制圖以為控制界限的結論不同,表明如果要求較為嚴格,僅根據模量特性值呈現的正態分布判定施工處于穩定狀態是不準確的。
圖2直方圖與正態分布曲線圖
2)與標準比較及合格率計算
根據圖2直方圖與設計模量或標準值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直方圖的分布超過公差范圍,屬于“能力不足型”。說明有待于提高施工能力。而根據現有施工水平,計算不合格率為15.15%。
即不合格概率為15.15%,太大,與通常的5%標準相差較大,不符合要求。按照95%的保證率,得到的模量代表值32.8Mpa
3)結合給定的模量設計水平,計算施工能力指數0.34
施工能力指數不足0.67,表明過程能力嚴重不足,需采取措施予以提高。為此首先分析影響施工能力指數的因素。通過圖2的平均值控制圖可知,5號樣本點的模量水平亦較低,原因可能是碾壓遍數不足。因此,提高測試路段整體碾壓質量水平的關鍵是對5號與7號對應的路段進行特別處治。經過工地會議決定,對5號檢測段直接進行補壓,對5號段則予以翻松、晾曬,等含水率處于最佳含水率范圍時再行碾壓。后經檢測、計算、質量控制圖的繪制與分析,所有樣本點數據處于“”的界限內,薄弱路段得以消除,整體檢測路段的變異性大為降低。模量平均值增加為58MPa,標準差為5.9MPa,95%保證率時的模量代表值為48.4MPa>40Mpa;施工能力指數為1.02>1.00,達到了“正?!钡臉藴?,即表明施工能力已處于“正常”狀態,重新碾壓保證了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GE60-200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2]傅波.PFWD在舊路改造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公路與汽運,2005.08.
農藝專家走出實驗室
2016年11月28日清晨,大棚內霧氣一片,呂平正給建檔立卡的尹貴強、張明艷、羅占書等貧困農戶講解羊肚菌的栽培技術。在他指導下,貧困戶們麻利地操作,將一盤盤菌種有序送至溫室大棚內,開溝起壟,播種覆土,進行種植。
呂平是貴州省農委農產品質檢中心高級農藝師,他多次調查走訪,了解到白云區小山村、瓦窯村的貧困戶們有致富積極性,卻因缺乏專業農業知識,找不到適合的好項目。呂平團隊決定引導當地種植經濟價值高、周期短、見效快珍稀食用菌羊肚菌與冬蓀。
“呂老師來到村里后,讓我們改變傳統種植理念,為村民致富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毙∩酱逯鴱埱逵颜f。
呂平還充分發揮專家團隊優勢,組織帶領6個調研組,深入田間地頭,對白云區5個鄉鎮及農業園區土壤取樣檢測,通過引導實施科學配方施肥,降低種植成本。
萬名專家“聯幫帶”
2016年初,貴州組織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萬名農業專家組建成80多支農業特色專家團隊,分赴省內各地橢研究貧困村資源環境狀況、把脈存在問題、加強技術指導,為當地產業脫貧找準脫貧路、謀好脫貧策。
貴州師范大學黃凱豐教授根據田間試驗編制了《水生蔬菜的節水栽培技術》,突破水生蔬菜必須在水田種植的限制,實現了“水―旱輪作”,研究成果已在紅湖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示范推廣,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
貴陽市白云區沙文科技副鎮長毛遠湖帶領蒙臺村發展食用菌種植,將食用菌作為村集體新的支柱產業。村合作社與貴州春輝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貧困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建設大棚2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使55名貧困農戶脫貧。
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指出,“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科技人員到基層去支持‘三農’”“要評出100個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致富道路上的‘農字號’研究員、教授”。
查看更多《中國煙草學報》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中國煙草學報》編輯部
煙草與煙氣化學
(1)聚醋酸乙烯酯大孔吸附樹脂選擇性降低煙氣中苯酚研究 楊松 聶聰 孫學輝 顏權平 王宜鵬 趙樂 劉惠民 張曉兵
(5)卷煙主流煙氣中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含量的檢測方法 吳娜 耿永勤 李雪梅 米其利 黃海濤 周嵐 唐萍
(10)不同鉀肥配施對烤煙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質的影響 何永秋 劉國順 楊永鋒 李姣 高琴 彭金梅 劉典三 母海勇 高傳奇
制造技術
(15)物理參數對造紙法再造煙葉紙基熱降解和燃燒特性的影響 寧敏 周順 徐迎波 胡源 葛少林 王程輝 舒俊生 田振峰 王平軍 周明華 陶豐 何慶
農藝與調制
(21)我國部分典型植煙區土壤腐殖質組成特征及其與部分土壤因子的關系 馬云飛 羅會斌 宋街明 莫江 楊承 李振華 蔡凱 尹啟生
(26)曲靖市植煙土壤有效鋅含量狀況及與土壤因素的關系分析 趙爽 許自成 解燕 蘆秀苒 劉加紅 鄧建華
(32)土壤氮和15n肥料氮在不同生長期烤煙各器官的積累 化黨領 張詩卉 王瑞 霍光 劉衛群
(37)恩施州煙田養分輸入、輸出與平衡 鄧建強 王瑞 譚軍 趙曉超
(43)不同光質對烤煙漂浮育苗中煙苗生長發育及光合特性的影響 時向東 王林枝 滿曉麗 劉喜慶 王旭鋒
植物保護
(47)根際土壤調控對連作煙田青枯病的控制作用 鄭世燕 丁偉 陳弟軍 杜根平 徐小洪 謝華東
現代煙草農業
(53)湖南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 肖春生 肖漢乾
生物技術
(60)一株新的具有高效降低煙堿含量的短小芽孢桿菌mk21的分離篩選及作用研究 陳德鑫 許家來 馬志遠 郭志剛 安德榮
無
(64)煙草科技期刊論文撰寫基本要求正式 無
生物技術
(65)云煙97巨型變異煙株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 何余勇 羅定棋 趙磊峰 張永輝 謝強 年夫照 謝云波 雷曉
(70)煙草內生促生細菌的篩選及在漂浮育苗中的應用效果 陳澤斌 楊躍華 夏振遠 雷麗萍 陳海如
吸煙與健康
(76)nnk和b[a]p在卷煙煙氣復雜基質中的聯合遺傳毒性 木瀠 朱茂祥 潘秀頡 楊陟華 齊紹武
綜述
(81)稻田殘留二氯喹啉酸對后茬烤煙的危害及其修復研究進展 韓錦峰 張志勇 劉華山 王曉軍
(84)近20年國內外煙草相關專利信息對比分析與發展對策 曹建平
(90)煙草類胡蘿卜素代謝的遺傳及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永霞 馮琦 王景 崔紅 劉國順
無
(95)云南騰沖縣打造高黎貢山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界頭示范區 無
(96)打造特色科普 助推科技興煙——湖南省煙草學會推進科普工作紀實 無
(f0002)煙草全基因組基因芯片第一版(tiling芯片)成功研制 無
論文關鍵詞:艾比湖濕地邊緣帶,土壤鹽分,特征分析
景觀邊緣帶(Ecotone),亦可稱為邊緣帶。它是相鄰生態系統間的過渡地帶,它的特征表現在被時空尺度和相鄰生態系統之間的作用力所決定。在全球變化的背景下,它比其它地區更加敏感,具有“指示”和“預警”的意義。[1]
艾比湖作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受到專家的重視,2000年6月,艾比湖濕地成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錢亦兵、吳兆寧等人研究了艾比湖地區沙塵形成與地表條件之間的關系并對該地區土壤保持提供了一定的建議。[2]何靜、高翔等對艾比湖自然保護區內的植物群落的數量分類進行研究,并通過土壤環境的特征解釋了植物群落的分布。[3]馬玉娥,錢亦兵等對艾比湖地區的植被分布狀況及其多樣性進行了研究。[4]鄧懷敏、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等分析了艾比湖流域景觀結構并研究了其余環境因子的關系。[5]
艾比湖濕地邊緣帶位于準葛爾盆地西南部邊緣與阿拉山口風區交接處,生態環境脆弱。自20世紀50-70年代,艾比湖流域加大開發力度,入湖水量明顯減少,艾比湖濕地邊緣帶的生態環境加劇惡化,導致土壤養分下降,植被大量消失,土地荒漠化加劇。[6-8]本文研究艾比湖濕地邊緣帶表層土壤鹽分的離子特征,有助于在恢復當地生態過程中對人工種植植被的選擇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對推進保護和恢復艾比湖濕地邊緣帶,加快艾比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艾比湖濕地自然保護區(82°33′47″E--83°53′21″E,44°31′05″N--45°09′35″N,)東西長約102.63千米,南北寬72.3千米。它位于準格爾盆地西南部邊緣帶和阿拉山口風區交接處,深居大陸腹地。是奎屯河、博爾塔拉河、精河等多個河的尾閭湖,也是準噶爾盆地西側水鹽集聚的最低處,海拔為188米。氣候為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干燥少雨多風,四季氣候懸殊:冬、夏季漫長;春、秋季短暫;年平均氣溫5℃,年均降水量105.17mm,年均蒸發量2221.3mm。
1.2 土樣采集
根據前期對遙感圖像的解譯,使用 GPS 定位技術在該區布點 66個,選取地面相對平坦,具有典型性的區域作為采樣點,選擇土樣時盡量保持周圍土壤性質相對一致,差異性較小的地方取土,每個樣點取0-20cm土壤三份。大學本科論文 將每個樣點取得的土樣混合,作為待試樣品。
1.3 測定方法
土樣經風干,磨碎,過0.150mm篩后備用。將處理好的土樣,采用1:5土水比例制備浸提液。對浸提液進行水溶性鹽分析,分析項目包括:含鹽量,Na++K+,Ca2+,Mg2+,CO32-,HCO3-,Cl-,SO42-等主要離子含量。其中,總鹽采用質量法測定;CO32-、HCO3-采用雙指示劑滴定法測定;Cl-采用AgN03滴定法測定;SO42-采用EDTA間接絡合滴定法測定;Ca2+和Mg2+采用EDTA絡合滴定法測定;Na++K+采用差減法測定。[9]
2 結果與討論
2.1 土壤鹽分組成與類型
土壤水溶性鹽類是鹽漬化土壤中主要的存在形式,過量的鹽分導致土壤溶液高濃度提高了其滲透壓力,導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難,引起植物死亡,導致鹽害準概況的發生。所以,對土壤可溶性鹽類的定性定量分析,對研究干旱區鹽漬化土壤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土壤改良提供依據。[10]研究區土壤中各種離子占總鹽的比例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整個研究區內,土壤陽離子以K++Na+含量最高,為48.36%,Mg2+含量最低,為1.3536%;陰離子以Cl-最高,為38.7278%,CO32-含量最低,為0.1362%。
圖1 各鹽分離子占總鹽量的比例
根據中國土壤學會鹽漬土專業委員會對土屬劃分的標準[11],Cl-/SO42->2為氯化物類型;1≤Cl-/SO42-≤2為硫酸鹽-氯化物類型;0.2≤Cl-/SO42-<1為氯化物-硫酸鹽類型;Cl-/SO42-<0.2為硫酸鹽類型??芍芯繀^土壤類型為氯化物型鹽漬化土壤。
1
2.2 土壤鹽分離子頻數分布統計分析
土壤中各類鹽分離子之間既存在著發生學上的關系,也存在著化學上的基本關系,頻數分布能反映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情況[12]。對研究區土壤可溶性鹽分離子進行了頻數分布統計分析(表1)。從表1中每個鹽分離子平均值的大小可以看出研究區土壤的鹽分離子組成,陰離子主要是Cl-,含量為30.09g/kg;其次是SO42-,含量為6.49g/kg;CO32-含量最小,在多個樣本中均未檢測到;陽離子主要是K++Na+,含量為37.57g/kg。由變異系數可看出,哥鹽分離子均表現出一定成的的離散狀態,其中CO32-的離散程度最高。
2.3 土壤鹽分離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