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6 14:4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樹立正確消費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課內容屬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經濟生活》模塊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部分的內容,是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部分,也是第一單元的落腳點。本課著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理智的消費觀,具有十分濃厚的人文色彩。在第三課第一框引導學生了解影響消費水平的客觀因素和形形的消費行為后,本節課進一步發掘背后支配消費行為的主觀因素,并在對各種主要的消費心理與行為進行科學點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學習以上內容,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進行科學、合理的消費,獲得參與現代經濟生活的必要知識和技能。
二、學生分析
高一年級學生具有自主性強、個性張揚的特點,而消費是既有經歷又有感受的熟悉的話題,因而在教學中可以圍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展開,非常適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討論、進行探究,易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通過運用比較鑒別、合作討論等方法,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學生了解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幾種主要的消費心理,懂得看待、評價各種消費心理,并準確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含義。根據理智消費的原則,模擬一份家庭消費計劃,結合個人行為,說說怎樣才算是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二)能力目標
學習探究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深入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參與生活實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教師通過本課教學,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樹立環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樹立適度消費、量入為出和避免盲從等消費觀念,成為理性的消費者。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做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消費,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用正確的消費觀指導自己的生活消費,所以,理性消費要踐行的正確原則是本節課的重點問題。
教學難點:適度消費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本節課涉及“適度消費”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問題,由于學生在認識和理解這些問題時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問題。
五、教學方法
本框題綜合運用講讀法、討論法、事例分析法、舉例法、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目的是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本框題的內容,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學生思考,回答,總結)生活消費受居民收入、消費品價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我們的消費都會受到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客觀的影響因素前面已經學過,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消費心理。
課前展示問卷調查結果(也可在課后)
1.身邊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長時間,便會“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搖B.沒有
2.你挑選服裝的要求是(只能選一個)
A.新奇、前衛、突出個性?搖B.質量好、大方
3.如果讓你選一款車,你會更注重
A.外形、款式?搖B.質量、性能、售后服務等
4.同學請你吃一頓飯花了200元,如果有機會請他吃飯,你準備用多少錢
A.150元?搖B.200元?搖C.300元
5.你去飯堂(校外)打飯會不會自己帶飯盆?
A.會?搖B.不會
6.你會怎樣處理礦泉水瓶?
A.隨手扔進垃圾桶?搖B.聚集起來賣掉
7.你每月的零花錢主要用于
A.零食、衣服、飾物、充值卡?搖B.書、文具、電腦游戲與軟件、體育用品、上網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消費觀念是比較正確的,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消費觀念不那么科學,是什么消費心理在作怪呢?其實,我們的消費不僅受客觀因素的影響,而且受消費心理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呢?這就是第二框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第三課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板書)。
1.消費心理面面觀(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幾種消費心理的利弊及態度。(通過課件展示)
(課堂探究活動: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探究一種消費心理,5分鐘完成。要求小組密切合作,然后派一個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觀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得到結論,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特別指出:消費是否應該從眾,要作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是否被社會認可。)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應該持否定態度。)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應該提倡。)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正確的消費觀需要參考哪些要素,從而在消費過程中自覺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此外,還有其他消費心理對人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例如愛美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好癖心理等。由于消費心理對消費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社會消費時,要注意對消費心理的引導,使人們的消費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問題過渡: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呢?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有何具體要求呢?
2.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原則。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
①什么是適度消費?
②你認為:“小年輕”的消費“適度”嗎?是否我們都不要喝“XO”,全喝“二鍋頭”,才叫適度消費?(課件展示漫畫)
③貸款消費是適度消費嗎?如何看待“負翁”?
教師歸納總結:(略)特別說明:量入為出的“入”指的是過去、現在、將來的收入。適度消費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消費。所以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的貸款消費是適度消費。過高地估計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還不起貸則是不適度的消費。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難點內容,將學生討論與教師講解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理解,并賤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的原則。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課件展示相關漫畫)
①你喜歡追星嗎?購物時非名牌不買嗎?
②你有過憑一時沖動而購物的行為嗎?
③在你的消費結構中,物質消費占多少?精神消費占多少?是否患“小兒麻痹癥”?
教師小結說明:(詳細理論略)
首先,要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
其次,要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
最后,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自己的事例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用啟發式教學法,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自身的消費行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加以點撥,讓學生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原則。
課件展示相關圖畫。思考:為什么要保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實現可持續性消費?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得出綠色消費5R原則。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原則。
教師引出問題:議一議:你怎樣看待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打包這一現象?勤儉節約的作風是不是過時了?并引用總理的乘除觀:任何一個小數乘以十三億就是一個大數;任何一個大數除以十三億就是一個小數。
課件展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并從歷史、國情、個人成長等角度分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意識。
教師小結:以上四個原則,是科學消費觀的具體要求,我們要理解和掌握這些原則,并用它們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既有益于個人,又有益于社會,將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課堂總結
1.以設問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歸納課文的基本內容,強調重點。本節課探討的兩大主題是什么?各自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教師展示知識結構圖表,直觀、系統。
3.以設問方式,引導學生升華認識,落實人性養育。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思想實際,談認識、談轉變)
(四)布置作業
綜合探究:
1.分組活動,就綠色消費進行探究學習,撰寫小論文。
2.在問卷調查深圳中學生消費觀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問題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調整方案,撰寫成文。
3.根據今天所學知識重新設計一份個人或家庭消費的合理化建議。
附:板書設計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高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
伴隨1996年部分高校并軌招生的試行,大學生學費大幅度上漲,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先后出臺了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基金、困難補助和學雜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職院校在認真落實這些政策措施的過程中,建立了相應的學生經濟資助體系。以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目前該院建立健全了以“獎、助、補、貸、減”為主要內容的學生資助體系,大力推進溫暖工程建設。可見,現在的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對當今貧困大學生正發揮著顯著的物資解困功能。
消費道德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費者道德素質為宗旨,有目的、有計劃、多途徑地向消費者傳授和灌輸合乎現代倫理道德規范的消費知識、消費經驗、消費技能等內容,并對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的教育活動。作為高職大學生的主體,“90后”具有其獨特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由于目前我國缺少比較完善的消費道德體系,身處多種消費觀念沖突交織復雜背景下的高職大學生的消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誤區,甚至出現消費道德缺失的現象。因此,對從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輔導員來講,應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為消費道德教育的發展帶來的新契機,加強對“90后”高職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這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校園、節約社會,完善高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的特點及其實施后對“90后”高職大學生的影響
該資助體系的特點是:經濟來源全由政府投入;資助對象雖各有不同,但其實施宗旨是既獎優又助困。該資助體系的實施提高了資助的強度,擴大了資助的覆蓋面。以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近五年來,每年國家資助的金額達500多萬元;每年約有25%的學生獲得學院獎學金,有20%的學生獲得國家獎助學金;在銀行的支持下,學生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由數十人增加到近千人,僅近三年生源地貸款就達到770余萬元。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的實施,如一股暖流溫暖著每一位大學生尤其是貧困生的心田,大大減輕了大學生尤其是貧困生的經濟壓力,提高了他們生活的自信,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斗志。受資助的大學生感恩于國家的關懷,力爭將獲得的資助予以最合理的利用。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90后”的高職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濃厚而集體觀念淡薄,在高職學生資助體系等關涉自身經濟利益面前,首先考慮的是自我,有的為了獲得高額資助甚至不惜請客送禮,使資助政策變了味。而拿到高額資助的貧困生,有的搖身一變成為校園“困難貴族”,其中拿著錢去從事高消費的大有人在。同時,由于資助的無償性和國家政策的連續性,一些貧困生和家長把貧困當成一種獲得國家無償資助的籌碼,滋生了“等、靠、要”等消極思想。這都顯然有悖于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實施的宗旨。
二、利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加強“90后”高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路徑
目前,“90后”高職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理性的,但越來越多的不良消費觀正嚴重影響著高職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對即將成為社會主要驅動力和消費生力軍的“90后”加強消費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作為從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筆者認為雖然加強“90后”高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途徑有很多,但尤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善于利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為消費道德教育提供的新途徑,加強“90后”高職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
1.加強制度建設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的實施宗旨是獎優助困。因此,學院管理部門應在確保獎助學金、補貼等準確無誤發放之余,還應建立規章制度,形成和諧消費道德的長效約束機制。如,在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制訂的國家獎、助學金評選辦法,國家助學貸款管理辦法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等校紀校規中,對各項科學的消費行為規則進行了具體量化,并要求對有利于和諧校園建設的行為予以肯定和適當的獎勵,對有悖于和諧要求的行為予以制約和懲罰,并將是否遵守制訂的規章制度作為各種評優評先及獎助學金、補貼的重要依據。 2.培養節儉習慣,培養學生“財商”
輔導員應巧抓國家資助體系實施的契機,加強“90后”高職大學生的消費引導和理財教育,幫助他們養成節儉的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財觀。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實施過程中,輔導員要針對“90后”高職大學生的消費誤區,有選擇地開設一些講座、報告會,如結合系部實際請企業管理者講艱苦創業的歷史;還可以利用系部每周六晚上“我與電影有個約會”的活動組織學生觀看反映貧困山區孩子求學生涯的電影,組織學生開展勤工儉學和向“希望工程”捐款等活動,使他們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形成理性消費觀念,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而所謂的“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的能力。如輔導員可利用主題班會教學生“花錢”的方法;又可以采取與企業家面對面、開展理財競賽等方式,在競賽中激發學生的理財興趣,引導學生的消費和理財行為,使他們具備走上社會的消費道德素質和理財經驗。
3.注重人文關懷
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實施的過程中,輔導員要加強對“90后”高職大學生消費觀的調查,把握他們對于消費觀念的心理,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因“人無我有”和“人有我無”帶來的心理沖擊,正視自己的消費階層,做到“富不傲,貧不卑”,適時調整心態,避免步入由從眾心理轉向求異心理的惡性循環消費誤區,提高心理調控能力,塑造和諧的心靈環境,從本質上杜絕攀比消費、超前消費等非理性消費現象的產生。而輔導員自身應自覺做到生活簡樸,不鋪張浪費,做學生勤儉節約的師德榜樣。
4.發揮社團作用,培養自立能力
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實施過程中,輔導員應注重發揮學院學生社團的作用,開展以消費、理財為核心內容的教育活動。如開展以“如何看待校園浪費現象”和“理性消費與理財能力”為主題的征文或演講比賽,使大學生在參與中自覺接受教育,形成正確的消費觀、理財觀。充分發揮學院社團為學生提供更多勤工儉學崗位和創造更多社會實踐機會的作用,鼓勵在校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參加各種課外兼職、實踐活動,使他們珍惜勞動成果,確立科學的消費觀和理財理念,培養自立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消費道德氛圍。成立系部愛心基金會,開展“每天節約5角錢”等活動。運用宣傳工具,如櫥窗、展板、標語、校報、校園網、廣播等,在校園內進行良好的消費輿論宣傳,加強機會教育與感恩教育,促進學生合理、適度消費,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消費道德教育。
5.延伸“兩課”教育
論文摘要: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等方法,對我院150名男女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體育消費水平及其體育消費結構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目的明顯,體育消費動機是健康的;但體育消費仍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體育消費以實物消費為主。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是消費價格太高、消費場地少和學習任務重。并針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進一步深化“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提出幾點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黃岡師范學院150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本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設立問卷調查表,對我院的大學生隨機發放問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問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為94.700。運用SPSS16.。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
從可以看出,支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增強體質,這說明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目的非常明顯,消費動機是健康、積極的,這與我國推行的全民健身計劃是相適應的。但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在從事體育運動時必須掌握體育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同時影響我院大學生積極的體育消費動機的主要因素有娛樂休閑、審美、明星效應、從眾與攀比等等。其中娛樂休閑占的比重最大,可見我院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是健康的,而且在審美的影響因素上女生明顯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響,像從眾與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對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必須正確地引導。
2.2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體育實物消費資料和體育勞務或服務消費資料的數量,可用價值單位來表示。
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間,男女平均占75.400,可見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層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生活費普遍來自家庭,消費能力受到影響,體育場館數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學生的消費。但調查表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結構
2.3.1參與類體育消費
主要是指為了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健身訓練、體育健康醫療、體育教育培訓等所支付的各種費用。從表3看出此項消費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較樂于參加俱樂部的鍛煉,以求達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觀賞類體育消費
主要指為了觀賞運動競賽、體育表演而購買門票的費用,統稱觀賞類體育消費。調查結果顯示此項消費的比例不是很高,這主要還是跟學生的經濟支付水平不高有關系。
2.3.3實物類體育消費
主要指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所消耗的實物產品,如運動服裝、鞋襪、球拍、球等小型體育用品。表3顯示,此項消費男女大學生占體育總消費的比例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學生占58.700,男女生差異不大,說明男、女生都樂意花錢購買體育服裝及體育用品進行體育鍛煉與健康投資。
2.3.4精神類體育消費
主要是指大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或獲取體育賽事、體育明星、名牌球隊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購買的體育書刊、報紙、雜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費。表3顯示,此項消費男女生總體較高,男略高于女,但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當代大學生偏重于運動實踐的鍛煉效果,在講求實惠的同時,也注重對體育知識、體育信息的獲取及知識面的拓寬。
2.4大學生體育消費方式
2.5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頻度與體育消費的關系體育消費水平與積極參與體育的意識關系十分密切。表5的調查結果表明,每周參加3-4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學生,體育消費的比例相對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說明體育鍛煉已經必不可少,同時體育消費已成為體育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6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
2.6.1經濟條件不允許
大學生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家庭供給,消費承受力亦隨著家庭的供給的變化而變化。作為大學生經濟上首先滿足基本的生活和學習的需求,然后才會去考慮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費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經濟對其體育消費能力的影響,大學生之間體育消費水平不均衡,因此經濟支付能力的大小決定著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實現程度,從而影響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水平。從表6可以看出此項對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影響很大,這主要是跟大學生自身的經濟來源有關。
2.6.2體育設施太少
體育設施對大學生提供的體育項目、服務價格、服務環境、服務質量等,是影響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于現在學校學生人數大量增加,而學校場地數量有限,場館數量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造成學生參加運動的人數下降。從表6可以看出此項對我院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影響也很高,這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
2.6.3學習任務重
由于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他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準備考研上,這樣用于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就減少了。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進一步深化“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
(2)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大學生參與體育消費的時間,如在周末適量延長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等。
1.政治教師的德、才、人格力量具有無形的滲透力
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于政治教師顯得尤為重要。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美好的心靈對受教育者有著特殊的感召力。在講授《在實踐中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時,為了說明人生價值的實現首先要在自己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筆者聯系自身從教生涯的苦與樂說明實踐的重要性,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這一職業,說明了良好的師德在德育滲透過程中有著特殊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教育者的衣飾穿著,一顰一笑,言談舉止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有學生畢業之后開玩笑說,老師,你的普通話、講課方式可能會影響我一生。課堂既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也是教師展示自身神彩的舞臺。作為一位政治教師應注意自身的課堂形象,不修邊幅,邋里邋遢觀之不雅,干凈整潔的衣著,端莊大方的舉止,乃教師應有的風度。課堂上教師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表情達意的手勢,都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對受教育者有著潛在性的影響,加里寧曾如是說:“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督,孩子們幾十雙眼睛盯著他,須知天地間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們心理上多種微未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捉摸一切最細微的事物?!蹦切╇[性的不為人們關注的課堂上的細枝末節,往往影響著教師的形象和威信,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靈的形成。
淵博的學識是德育滲透的重要載體,也是政治教師的必備素質。作為政治教師,除了專業基礎知識扎實以外,應是個“雜家”。在課堂教學中,教育者若能做到唐詩宋詞隨手拈來,成語典故運用恰當自如,在知識的海洋里任意馳騁,學生一定會被你淵博的學識所折服,并由衷地對你產生敬佩之情。知識既能啟迪人的智慧,也能征服人的心靈。作為擁有知識的主體教師,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就有著無形的感召力。
情感是德育滲透的特殊載體,是感化人心靈的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爆F代教育學也認為,沒有情感的參與就沒真正意義的教育。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曉之以理的同時,動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育者情感的投入,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情感,必須隨著教學內容的不同而不斷起伏變化,或怒、或喜、或恨、或悲,從而牽動著學生的思緒,于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2.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點”,讓德育內容潛入學生的心靈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德育內容豐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師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如,在高一經濟常識《紙幣的產生和發展》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觀賞“人民幣”上的圖案,講解道:第五套人民幣各面額正面均采用了同志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采用了我國著名的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分別選用了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泰山、杭州西湖。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我們偉大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偉大的民族文化。學生學習完這一內容,除了了解經濟常識的道理,還深深地感到“一個強大的祖國,一定要有強大的信用體系”,他們對祖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3.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德育滲透
論文摘要:老子生態倫理思想所包含的道法自然、無為、知常曰明、知足不辱等有著重要的現代價值,有助于當代的人們重新審視人類的生存方式,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路。
當前,生態問題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個不可回避的重大難題。人類在不斷探尋用科技手段解決生態問題的過程中,卻越來越發現這種訴之于外的方法途徑并沒有帶來預想的效果,每一次新科技的使用往往又會導致新問題的產生,“科技決定論”已日益被證明是片面的、狹隘的。于是,人類開始轉變思維,訴之于內,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問題,反思長期占統治地位的人類中心主義意識。今天,七七大報告已明確提出我們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這一目標的實現除了靠科技進一步發展外,還必須靠我們自身的反省,即深刻反省我們在自然觀、發展觀、消費觀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偏頗,重塑新的生態理念。老子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涵的生態倫理思想為我們的深刻反省提供了獨特的思想視角,對當前人類克服日益加劇的生態危機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
一、老子的生態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
1.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為何物?《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钡谒氖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逼湟馑季褪钦f道是萬物的本源,是萬物之母。那道又有什么特性呢?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就是說自然是道的本性。自然則是一種不受絲毫外力干預而本然如此的固有狀態,天地萬物也正是順應道這一自然本性而生成、運行和顯現。因此,第五十一章又曰:“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奔吹乐员蛔鸪?,德之所以被珍貴,就是因為其順應自然。因此,人類既然與天地萬物是同源的、緊密聯系的,那么也應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只有使天地萬物都處于無拘無束的狀態,天地萬物人才能達到和諧,人類才能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2.無為的思想
人類應如何做才叫順應自然呢?老子認為必須“無為”。人們以往常常把“無為”理解為什么事也不做,否定一切,不行動,等同于“不為”。筆者認為其實“無為”并不是指這個意思,它是指不隨意而為、不胡亂而為;它反對不顧事物的內在本性和實際條件,為了一己之私利或虛名而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事物的、反自然的行為,反對以人的價值標準隨意地去衡量一切的做法?!盁o為”在實質上是指人類按照天地萬物的自然本性所采取的適應行為,是道法自然在人類身上的具體體現。因此,《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為之,而有不為?!边@就是說,德行高深的人并不意識到他自身德的存在,卻擁有真正的德;德行淺薄的人處處留心顯示他的德行,反而不能擁有真正的德。德行高深的人無作為,卻能做成一切事情;德行淺薄的人有作為,反而卻做不成事情??梢?,“無為”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是一種獨到的、有深刻意蘊的“為”。
3.知常日明的思想
《道德經》第十六章曰:“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靜曰復命。復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有不殆?!币馑际钦f,萬物蓬蓬勃勃地生長,最終都各自返回它們的本根,這就是規律,人只有認識到這一規律才叫明智。因此,人類只有深刻地認識和把握自然過程的變化規律,才能既不隨意妄為又不陷人“不為”,“知?!笔恰盁o為”的前提。
4.知足不辱的思想
要達到“無為”的境界,僅有“知?!边€是不夠的,還必須要“知足”。老子認為,道是和諧的,它不追求過分的完滿?!兜赖陆洝返诙略?“少則得,多則惑?!鄙偃〉姆炊梢缘玫剑嗳〉姆炊妹曰?。要達到少取,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外力的限制,即通過社會規范對越出限度的行為進行限制與禁止,但此法只能治標;二是內心的限制,即自我約束,此法才能治本。而要能很好的自我約束,則必須要有“知足”的思想。《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备嬲]人類知足乃是知止的前提,只有知足才能知止。第四十六章日:“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奔床恢闶且磺袨牡湹母驹?。因此,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問題上,人類更要注意知足知止,適度開發,合理利用。
二、老子生態倫理思想的現代價值
老子思想中雖沒有直接談論如何整治生態問題,但其道法自然、無為、知常曰明、知足不辱等思想卻給了當代生態倫理思想家們無窮的靈感,他們對其思想給予了高度的贊揚。當代著名人文物理學家卡普拉把老子的生態倫理思想稱為最完美的生態智慧,說它提供了人類在自然的循環過程中與之和諧相處的指導思想。德國學者格羅伊則把東方的自然觀范式當作拯救自然的唯一希望。
當前,在我們國家尋求進一步騰飛之時,重新認識老子的生態倫理思想,對于啟迪今人的生態倫理觀念,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價值。
1.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自然觀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對自然的本質及自然與人的關系的根本認識。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大,人類的欲望也越來越膨脹,人類的自大心理也越來越突出,自然已成了任人類索取、掠奪的對象,毫無自身獨立的價值可言。老子的生態倫理思想則認為天地萬物人都是源于道,人既不是獨立于自然界的抽象存在,也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人不可能超越自然而生存;人并非天生就比其它生物優越,其它生物也并非是為了人才存在的,各種生物之間應是各有其自身獨立的價值,應具有平等的權力;人有智能,但人類不應逞其智能,不斷膨脹自我,將自己高高凌駕于其他生物之上。因此,老子的生態倫理思想有利于激發人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懂得尊重自然的價值,尊重其他生命形式,并承擔起對自然這個整體的責任,盡自己所能保證這個整體的發展。
2.幫助人們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老子的生態倫理思想認為自然乃是根本,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如果自然都已面目全非,無法再適合人類生存的話,那么人類所取得的一切發展又有何意義呢?因此,發展絕不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和諧、協調、平衡是天地萬物生存發展的基本法則,也是人類謀求發展應該遵循的準則。另外,在特定歷史階段萬物是有限的,發展也只能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特別在資源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上人類要“知足知止”。總之,在節制中求發展,在協調中求發展,在和諧中求發展,在規律中求發展。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濫開濫采的行為都是違背發展本質的,最終都是要受到懲罰的。只有樹立這樣的發展觀,才能改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摒棄那種短視的掠奪式開發,實現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人類也才能稱得上走向真正的繁榮富強。
當發達國家已意識到工業社會生產方式的弊端并開始尋求更適宜的發展觀的時候,有些發展中國家卻還要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我們國家在總結以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觀,既承認人類的利益,又承認自然的權利及其內在的價值,強調經濟、生態和社會三者的協調統一,強調經濟發展必須有利于資源的持續利用,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在良性發展中實現經濟效率、生態平衡和社會公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幫助人們樹立健康的消費觀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一、前言
體育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從體育市場的角度講,大學生既是巨大的消費群體又是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了解他們在現階段的體育消費意識、觀念、價值取向、消費方式和行為將會對體育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福州市部分高校學生進行調查,目的在了解目前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狀況,了解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方向,為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體育消費觀念,指導其正確地進行體育消費,為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
2.調查對象
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3所高校的大學生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圖書館查閱近幾年有關體育消費的學術論文,為本文的研究尋找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在3所高校對在校大學生隨機發放問卷表200份(男生120份,女生8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
(3)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和有關材料通過Word和Excel進行數據處理歸納。
三、結果與分析
1.體育消費的涵義
大學生體育消費是指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從事體育活動的個人消費的經濟行為。
2.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意愿程度
由統計數據可知:75.5%的大學生對進行體育消費表示愿意,說明多數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從認識上持積極態度。另外,由于消費觀念的不同,大學生體育消費出現分層多樣性。
3.大學生參加體育消費的動機
調查結果得出:男生體育消費動機排位依次是強身健體、興趣愛好、休閑娛樂、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社交需要、追求審美。女生體育消費動機排位依次是強身健體、審美追求、興趣愛好、休閑娛樂、社交需要、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
4.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現狀
男生和女生的每學期體育消費都是集中在51~100元和101~200元兩個檔次中,而男生的總體消費比女生要高一些。有部分大學生主要是由于消費能力有限。
5.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最多的體育消費是運動服飾,其次是購買健身器材,第三是到俱樂部鍛煉、培訓。其中導致消費在運動服飾上的主要原因是:(1)各院校的要求;(2)運動服可在運動和生活兼用;(3)眾多學生對高檔次、質量好的運動服裝有一定的追求。
6.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
(1)大學生對體育消費的經濟支付能力
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資助,大學生在經濟來源受限制時是很難進行體育消費的。
(2)體育場地設施不足
由于高校體育場館不足,場館數量和人數的不協調造成參加運動的人數相對下降。所以高校體育基礎設施不足,制約了體育消費。
(3)空閑時間少,學業忙
空閑時間少,學業忙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另一因素。
(4)體育價值觀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在思想上仍然擺脫不掉“沒病就是健康”的錯誤思想。這些想法說明了大學生對體育消費的認知不夠,也造成了對體育消費的積極性不大。
(5)體育興趣愛好
體育興趣愛好是影響體育消費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大部分大學生表示愿意進行體育消費,但處于較低的水平。
(2)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比較明顯,主要是強身健體、興趣愛好、休閑娛樂及審美追求等。
(3)從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來看,男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稍高于女大學生。大部分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處于低消費階段。
(4)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主要以物質消費為主,主要用于運動服飾、體育健身器材和報紙雜志等。
(5)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依次為:個人經濟狀況、體育場地設施、空閑時間、學業繁忙程度、體育價值觀、體育興趣愛好。
2.建議
(1)加強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的培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消費,讓學生理解體育消費是滿足健康需求的主要消費形式。
(2)重視大學生體育興趣習慣的養成,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幫助其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正確引導大學生對體育消費進行合理的應用投資,可適當降低體育產品價格,促進大學生消費。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新課標 生活化 課程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體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求,重視教學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效果,將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中,以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模塊。而生活素材是構建學生與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課堂教學應設計一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因此,新課改要求我們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行的教材,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托,合理整合課程資源,把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活化課標教學。
1,新課程教學中‘.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含義
首先,“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高中學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現新情況、新特點。另外,由于高考升學壓力大,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不同問題,家庭經濟條件有貧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德育理論,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現狀,關L經濟貧困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煩惱和困難,進而引導學生樹立自信。
其次,“貼近生活”是指教學內容要圍繞學生實際生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新課程教學實踐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當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要講的基本觀點,講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還要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講學生身邊的人與事。這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就不是空談理論,而是具體的,具有指導作用。
最后,“貼近實際”就是貼近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貼近實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說明理論,最終提高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生活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細心發現,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對生活素材進行認真篩選,力求內容豐富,品位高雅,引領學生在這種生活背景中進行體驗,使學生能自主獲取自身發展的資源和力量。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透析事物本原,領悟生活真諦。
2如何將生活化素材引進高中思想政治課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新教材體系在編寫上以生活為主線,刪除了繁、難、偏、舊的東西,增加了生活實際和時代內容,充分體現了生活性和時效性。通俗易懂,內容形象生動。課程知識生活化,客觀上,為我們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然而,生活是經常變化、發展的,有些教材內容中的生活事例,離學生現在所處的實際生活環境較遠,滯后性強,證明力弱。如果教學中,不適當加以改變、整合,不僅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例如:在講《文化生活》第五課文化創新的途徑(繼承和創新)時,結合廣東實際,以涼茶為例,它是怎樣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的。學生的興趣很快調動起來,甚至有的學生要求自己說一說。在課堂教學時,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離學生所處的實際生活環境較遠的事例,更易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論觀點。
二是篩選生活素材,使學生體驗感悟。生活素材是構建學生與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課程知識是前人從客觀實際中概括出來的抽象概念、原理、觀點等,它與學生的生活世界距離太遠,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使課程內容體現出生活時代信息,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材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尋找知識原形,使生活情境成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促使其知識的內化和建構,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例如,在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價值決定價格》一課時中,我受到《老漢殺雞》漫畫的啟示進行了《蛋市》情境創設,我讓一名同學扮演養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模多養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爭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書上的知識。由于這種情境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每個同學都不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課程內容要緊貼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課程內容要在知識、思想上、心理上與學生的經驗儲備、個性特點和思維水平相適應。因而,只有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的生活素材來創設教學情境,才有利于引導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才有利于學生道德內化,幫助學生化知為行。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篩選生活事例,不注意貼近學生的發展水平來選擇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來取代學生的生活,這樣,無法讓學生獲得有效的生活體驗,也難以使課程知識內化。例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讓班上的六個學生排演了一個小品,他們中的小張同學過生日,他們五個準備怎么慶祝他的生日。這五個同學有的說要送給他一個90元錢的大蛋糕,有的準備送給他一支鋼筆,小張本人也表示要花上個四五百塊錢好好請他的這幾個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讓班上的其他同學對他們各自的做法發表一下意見,同學們踴躍發言,指出他們各自消費行為的合理之處和不當之處,然后我及時地將課本上本節的知識點撥出來。這時既讓學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識,又讓6位同學得到了感悟:怎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達到了言傳身教和結果。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親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創設多元、個性化的生活情境。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樣化是今天時展特征。人們的生活也隨著時展而日益豐富多彩,異彩紛呈。人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去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讓課程內容回歸學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定格學校內這一狹隘的范圍。通過多元化的學習、體驗,能促使學生學習進步、努力發展,還能促使學生情感豐富,個性完善,興趣多樣能在多元化生活體驗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辦事。如果教學內容創設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學生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這既難于使學生學習生活有滋有味,興趣素然,又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規劃,認真實施,發動學生走出校門,進人工廠、農村、市場、機關單位等進行調查、訪問、拓展視野,定期邀請專家作報告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豐富了生活,開拓了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學習方式,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它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學習的內容或相近領域選擇研究專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發展性和創造性能力為核心,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為中心,以主動參與、協調合作、自主發展為主要特征。在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主要以作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實踐活動為重要途徑,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為載體,引導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互動,引導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如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就當前的新聞熱點“農民工權益保護”、“都市繁華街區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教育均衡化”等來討論追求“社會公平”下的效率。如適度合理消費一節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子課題如:“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寄宿制學生消費結構分析”、“中學生高消費剖析”、“現代消費方式與勤儉節約的辨證統一”等等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基礎上懂得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中學生消費之我見”、“農民工與城市發展”、“貴族學校與教育均衡”三個專題,通過6課時的多種形式的研究,學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成果。在這一連串的研究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