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2 20:01: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導師培養制工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五礦地產湖南開發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4)
摘 要:師徒制淵源已久,對于大學剛畢業、初次接觸社會的青年員工來說,通過導師的帶領,盡快地掌握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領,學習更多的工作和社會經驗,緩解初入社會面臨的各種壓力和困惑,對其更好地融入社會是有著巨大的幫助。
關鍵詞 :師徒制;標準化管理;“12345 法”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8-0193-02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簡介:李映桃(1972-),女,湖南衡山人,本科,培訓主管,經濟師、高級教師、一級人力資源師、高級企業培訓師。
研究方向:人力資源。”
導師帶徒已經成為我國青年員工OJT 培養一種最重要方式。但導師帶徒管理中,發現主要有2 個問題:一是“不愿帶”或“不愿跟”,二是“帶不好”或“跟不好”。這2 個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導師“傳、幫、帶”的能力和過程出了問題。
由于師徒分布分散,管理很難集中管理,導致導師在帶徒活動過程中屢屢出現問題:用于監督考核的表單填寫不規范,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制單分散,各個培養階段的達標標準無定法,沒有一個有效匯總的載體,造成師徒雙方對整個活動存在模糊性,角色權責不明,各個單位對監管時段的內容和要求也不清楚。為此,對導師帶徒活動不斷進行反思和持續改進,將各個環節的流程和步驟加以優化,對整個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加以創新實踐以解決導師帶徒效果參差不齊的問題,此外,我們還采用了標準化的管理辦法。所謂標準化,就是將企業的各種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準(或稱標準書)。將這些規范依標準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準化。標準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術儲備、提高效率、防止再發、教育訓練。
標準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業內成員所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文件的方式加以保存,而不因人員的流動,導致整個技術、經驗的流失,將個人的經驗轉化為企業的財富。因為有了標準化,每一項工作即使換不同的人來操作,也不會在效率與品質上出現太大的差異。
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導師和徒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鍵是要確立目標、構建機制、提升素質、處理好各個相關體及實施者的分工協作關系,以便有效地將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共性與個性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雙贏。
要做好導師帶徒活動的標準化管理,就要處理好5 個問題:(1)帶徒的周期;(2)帶徒的幾個階段;(3)培養目標的確認;(4)如何考核,與哪些掛鉤?(5)管理標準化的載體。
一、具體做法:“12345 法”
1. 編制1 本導師帶徒活動工作手冊。每一個青年員工在培養期內都會領有一本培養手冊,其中包括簽訂培養協議、界定師徒責任、明確階段性培養任務、記載培養考核記錄和出師答辯等內容,作為青年員工培養過程監控和指導藍本。特別強調的是,在導師帶徒之前,有必要進行相關的導師師資培訓。
2. 兩個目標,具體指新員工依據專業特點設定通用培養目標和結合青年員工自身特點設定個性培養目標。通用培養目標是培養的基礎,過程會進行監控,階段性會進行考核,注重縱向專業能力的提升,培養專業人才,例如,企業文化學習、職稱和職業資格的取得、專業書籍的學習、規范及法律法規學習、現場技術問題的解決等。個性培養目標主要提升青年員工的綜合能力,發揮員工特長,培養復合型人才,例如,兼職黨工團事項提升組織能力、征文提升寫作能力、每日課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課程講授能力等。
3. 與3 項培養考核相關聯,具體指青年員工出師考核同專業技能等級關聯、培養成果考核同導師晉級關聯、人才培養考核同負責人業績關聯。青年員工培養期結束后,需要進行出師考核,新員工考核合格才能有資格向專業技能等級T2級晉升。導師在參加公司管理干部提拔和專業技能晉級考核中,需要查看其導師帶徒考核中成績是否合格。各單位的年度經營目標書中均設置了人才考核指標,對于關鍵人才流失考核進行倒扣分。
4.4 個培養考核等級,具體指青年員工培養過程考核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對于優良進行獎勵,對于不合格進行談話或更換導師。導師帶徒考核有一年的階段性考核和培養期結束的出師考核,分別對導師和徒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階段性任務完成情況、述職答辯情況、職稱職業資格獲取情況等多方面。
5. 培養階段,具體指引導期(前3 個月)、適應期(3 個月)、實踐期(3 個月)、能力發展期(3 個月)和出師答辯期(1 個月)。根據新員工不同階段的特點,制定階段性的培養任務。引導期主要引導新員工盡快融入團隊,消除陌生感,認同企業文化,熱愛企業,培養內容為企業文化、企業制度和相關規范;學徒期主要是輔導新員工將所學的知識逐步轉化為業務能力,培養新員工的動手能力,鼓勵大膽開展工作,主要通過崗位實踐和專業資格考試進行培養;實踐期主要是輔導新員工將專業知識和崗位知識相結合,進行綜合運用,鍛煉新員工獨立開展一般性工作的能力,主要通過崗位任職、專業內輪崗和資格考試等方式進行培養;能力發展期主要是輔導新員工獨立開展工作并提高創新工作方法的能力,能夠發現規律和運用規律,主要通過賦予工作職責、輪崗、專業講授等方式培養新員工綜合能力。出師答辯是培養期結束后,新員工對照出師條件申請出師答辯考試,采用“1115 出師答辯法”進行答辯,最后由評委提問答辯和人力資源部資格考試驗證組對新員工出示答辯結果,對于合格的員工進行出師并晉級專業技能等級。
二、創新點
(一)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
將活動工作手冊作為青年員工培養過程監控和指導藍本,保證培養有計劃、考核有依據,一冊在手,簡單明了。同樣,培養手冊也是新員工入公司1 年的職業生涯規劃文件,讓職業生涯規劃不再是空洞的規劃,例如,手冊中約定什么時候取得初級職稱、什么時候學習完專業規范、什么時候講授課程等。
(二)通用培養目標和個性培養目標相結合
進一步發動公司各專業線結合公司戰略、本專業及實際相關崗位勝任模型,集思廣益,編制好各自專業在活動各階段中應達到的基本通用目標,實現共性管理。同時,在尊重個人特色的基礎上,由導師根據徒弟的個性特點,和徒弟協商制定個性自選目標。這樣的目標,將組織與個人、共性與個性有效地結合。
(三)強化導師和專業線領導的責任意識
導師帶徒成效不僅與徒弟專業晉級掛鉤,還與導師的管理晉升考核掛鉤,與相關專業線負責人的管理績效考核相聯系。強化導師和專業線領導的責任意識,積極主動關注整個過程的實施狀況并及時指導。
(四)活動內容明確
整個活動分為5個階段,前4個階段為一帶一計劃實施階段,最后為出師申請和答辯階段。這幾個階段也推出了一些亮點:
1. 出師流程創新
制訂出師申請流程,編制《出師申請表》,要求徒弟填寫,導師負責全面審核徒弟執行師承計劃情況,就日常表現、績效情況、學習工作總結等給予評價,對是否同意答辯簽署明確意見。并且要求出師申請者提交1 份學徒期的學習及工作總結,導師提交1 份帶徒指導及評價報告。
2. 總結材料內容的創新
改變了以往提交工作總結的形式,要求提交具體工作分析報告或者是自己實際工作過程中工作經驗的總結,而且必須結合一個具體的工作處理案例匯報。這樣避免了徒弟的總結材料流于形式,也可以幫助徒弟及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在總結中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
3. 答辯和述職形式的創新
采用“1115 答辯述職法”,要求1 個PPT、1 個具體的實際業務案例、1 個解決辦法、5 分鐘講解。在出師答辯或述職的過程中,師徒都要求用PPT 演示,圖文并茂,信息量很大。通過這種形式的匯報,綜合考察師徒的總結概括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辦公軟件的熟練程度等,改變了以往低頭念稿子的單調形式。從多維度提升新人的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公司的視頻會議設備,在外省公司參加答辯的師徒,利用視頻對接進行現場答辯,不僅節約了成本,又方便了對外地導師帶徒工作的管理。
三、成果:
(一)導師帶徒的標準化管理體系逐步形成
通過2 年的摸索實踐,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導師帶徒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特別是“12345 法”的創新運用,為導師帶徒提供了良好的規范和標準。這個方法對培養目標、考核等級、培養階段等都做了詳細的論述。培養階段主要分為5 個階段,前4 個階段為一帶一計劃實施階段,最后為出師申請和答辯階段。不僅能發揮導師的引導作用,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同時,有利于有效地引導幫助新員工盡快融入團隊,消除陌生感,認同企業文化,熱愛企業?!?2345”法以標準化建設為載體,重組了導師帶徒各個環節的工作流程,導師帶徒的基礎管理工作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系統化。
(二)人才隊伍結構大大優化,人員成長大大加快
通過2 年的摸索實踐,為公司人才梯隊建設提供了一批優秀的人才。2012 年至今,共引進40 名應屆畢業生,導師帶徒覆蓋率100%,擔任兩級公司團委(支部)、工會兼職委員16 人。2012 年和2013 年新員工均進行了專業內或跨專業轉崗培訓,2012 年新員工全部通過出師答辯,總體培養效果明顯,有利于公司的企業文化和技術的傳承。
(三)工作績效和社會效益實現雙豐收
教育部在這份題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點改革工作深入推進》的簡報中,介紹了國務院學位辦通過推進各項改革來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具體舉措,其中包括對專業碩士學位綜合改革試點有關情況的介紹。
教育部批準了北京大學等64所高校,在法律碩士等15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共資助改革試點2360萬元。武漢大學的法律碩士、工程碩士(測繪工程)、工商管理碩士以及湖北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參加了試點。
國務院學位辦要求參加試點的學校和專業必須實行雙導師制,應安排學生參加至少半年以上相關領域的實際工作,用工程報告或工作總結等代替畢業論文,不再把SCI或EI等作為專業學位的評定指標。
關鍵詞:學前教育;實習指導;雙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4-0117-03
作者簡介:呂藝琴(1976-),女,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教育教學。(廣東 河源/517000)
一、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的內涵
教育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是實現幼兒教師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指導教師是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進行組織與指導的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實踐中,一般由實習學生所在的中職學校(以下簡稱“學?!保┖蛯嵙曈變簣@(以下簡稱“幼兒園”)分別安排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教育實習。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要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任務必須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形成雙導師制。可見,雙導師制是一項在教育實習實踐中常用,并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肯定的實習指導制度。
學校指導教師和幼兒園指導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指導實踐中,形成的比較固定的方法與流程,就是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該指導模式包括三方面內容:
1.學校指導教師的指導活動
它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啟動、組織、溝通、總結。啟動是指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學校安排,將實習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有的學校教務部門已經分組),對實習學生進行動員,布置實習任務,帶領學生到幼兒園開始實習的過程;組織是指組織學生參與實習觀摩活動、開展小組試講、試教、實施活動方案等具體實習活動的過程;溝通是指就學生在實習活動中的相關問題與幼兒園方面進行交流溝通的活動;總結是對實習學生進行成績評定、對整個實習指導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并向學校反饋的過程。
2.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指導活動
它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介紹幼兒園及班級情況――指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觀摩――指導學生設計活動方案――指導學生在實習小組內試講――指導學生試教(面對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組織、實施活動方案,并予以點評。
3.“雙導師”共同指導活動
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共同對學生的活動方案設計、試講、試教和活動方案的組織與實施進行指導??梢?,在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中,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指導活動各自展開,又產生交集,共同推動學生實習活動開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的優勢
與傳統的實習指導模式相比,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優勢更明顯,主要表現在:
1.有利于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各自優勢,提高實習指導水平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實現從“學生”向“準教師”的發展,不僅需要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更需要實踐經驗與專業技能。然而,學校指導教師雖然教育理論水平較高,但不具備直接從事幼兒教育的經驗與能力;幼兒園指導教師幼兒教育經驗豐富、幼兒教育能力較強,但往往幼兒教育理論水平較低?!半p導師制”指導模式能克服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各自的不足,發揮他們各自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指導服務。
2.有利于發揮不同導師的功能,確保實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中,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發揮不同的功能,推動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指導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試講、試教等實習活動進行指導,更要對實習活動進行組織、協調、溝通,對實習學生進行鼓勵與督促。幼兒園指導教師雖然對學生教育實習進行組織與協調,但其作用更多的是對學生實習活動進行業務指導。他們讓實習生觀摩和體驗幼兒園的教學管理,對實習生的實習行為進行隨時、現場的指導,為實習學生起著良好的示范作用。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活動正是通過發揮學校指導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各自功能順利開展。
3.有利于促進指導教師之間交流學習,促進共同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為學校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平臺。在學前教育實習活動中,學校指導教師可以觀摩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體驗和感受幼兒園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經驗與技能,反觀自身的不足。而幼兒園指導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校指導教師的交流,感受到學校指導教師的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增強抓緊專業理論學習的動力。可見,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促進了指導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有利于提升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
三、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運行中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在運行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影響其優勢的發揮,影響實習指導的質量與水平。
1.指導教師選聘隨意
由于實習生人數較多,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不足,以致美術教師、音樂教師,乃至政治教師都被安排指導學前教育實習。非專業的指導教師由于欠缺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無法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進行有效的指導。
幼兒園也因實習生太多,無法為每個實習生都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許多學生被比較隨機地安排到幼兒園的某個班級,該班的主班教師就成為實習學生的指導教師。指導教師選聘的隨意性,影響著實習指導的效果與水平。
2.學校與幼兒園缺乏統一實習方案
在學前教育專業實習中,學校與實習幼兒園沒有共同制定統一的實習方案,雙方對實習培養目標、實習流程、實習考核評價等問題缺乏共識。由于對實習指導活動缺乏清晰的認識與全面把握,指導教師大多僅憑經驗開展實習指導活動。實習指導活動充滿了指導教師個人的主觀性和經驗性,學生的實習活動因此也充滿了隨意性。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的質量與水平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
3.實習指導缺乏必要的收入回報機制
學校指導教師的實習指導活動,學校往往會支付一定的報酬,但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指導活動大多未獲得相應的報酬。原因在于學校為了降低實習成本,往往通過私人關系聯系免費實習幼兒園。而幼兒園也因能獲得實習生的勞動而愿意無償接納實習學生。一般來說,由于實習生能為指導教師做許多具體工作,大多指導教師對實習生比較歡迎。但由于沒有報酬,幼兒園指導教師未必能全力為實習生提供實習指導服務。有的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生開展教學活動中擅自離崗,就能證明這一點。幼兒園指導教師缺乏足夠的指導動力,自然影響其實習指導質量與水平。
4.“共同指導”缺乏
由于學校和幼兒園一般沒有硬性要求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必須在某些環節進行共同指導,而幼兒園指導教師為避免麻煩,也大多不愿邀請學校指導教師參與某些教學環節的指導。學前教育的“雙導師制”因此變成了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的各自指導,彼此的專業優勢難以發揮,難以形成指導“合力”,最終影響實習指導工作質量與水平。
5.實習指導缺乏必要監督、評價機制
有的學校指導教師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沒能在實習指導工作上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只是抽空到幼兒園來查點一下實習生的出勤率或解決一下園方提出的有關學生的問題,在學生的實習活動中只是起到管理者的作用。有的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讓實習學生單獨組織教學活動,自己卻離崗。實習指導教師指導活動因缺乏必要的監督與評價機制而顯得“隨意”,影響著實習指導活動水平與質量。
四、完善學前教育專業“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的建議
為更好達成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目標,需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以激發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的優勢。
1.加大“校、園合作”力度
建立穩定的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基地,為“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搭建穩固的運行平臺。學校要充分認識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的重要意義,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基地建設予以充分的重視:①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負責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工作,以保證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人力資源投入。②學校要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資金投入,并將實習幼兒園及指導教師的費用和報酬納入本單位的財政預算。③學校應與實習幼兒園簽訂《實習合作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園合作”關系,為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搭建良好平臺。
2.確立實習指導教師素質標準
完善指導教師選聘和培訓制度,建設專業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學校要從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戰略出發,制定《學前教育實習指導教師選聘、培訓和管理辦法》,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指導教師的選聘條件、工作待遇、工作內容等問題作出統一規定,為學前教育實習指導教師的聘任提供依據。同時,對學校非專業指導教師,要加強其業務能力培訓,提升其實習指導能力;對幼兒園指導教師,學校應與其個人簽訂《實習指導協議》,明確其在實習指導中獲得的權益及應當承擔的責任,以激發其實習指導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提高實習指導工作水平。
3.制定統一實習指導方案
樹立實習培養目標,明確實習指導內容,規范實習指導流程。學校與幼兒園要委派指導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制定《學前教育實習指導方案》,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相關問題作出統一規定:①實習指導的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培養和提升學生開展幼兒教育教學及科研工作的職業能力。②實習指導內容:包括保育、教育、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方面;③指導流程: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指導流程應有所區別。④重點注意事項:明確指導活動中應注意的重點事項,以免在實習指導活動中出現重大失誤。
4.建立共同指導機制提升教育實習指導工作的質量與水平
為加強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的通力合作,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目標達成,需建立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機制,內容包括:①實習生情況反饋機制。幼兒園指導教師與學校指導教師之間應建立實習情況反饋渠道,以便實習生的實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學校指導教師。②實習環節共同指導機制。學校指導教師應與幼兒園指導教師一起,共同對實習生的試講、試教、活動方案的組織與實施進行指導,并給出評析意見。③重要事件共同處理機制。對實習中出現的重大事件,學校指導教師應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積極溝通、共同商定處理決定,并及時總結。④實習成績共同評定機制。學生的實習成績,應當按照實習方案確定的比例,由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共同評定。
5.建立實習指導活動的監督、考評機制
為了保證“雙導師制”實習指導模式規范、有序運行,學校與幼兒園應共同建立實習指導活動的監督、考評機制:①實習指導活動巡查跟蹤制度。學校實習負責部門應當對學校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的指導活動進行不定時的巡查,及時掌握指導教師的工作開展情況。②實習指導教師工作日志制度。實習指導教師應寫好實習工作日志,對其實習指導活動予以記錄。③實習指導教師工作總結制度。指導教師應對一定時期內的實習指導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④實習生評價制度。實習學生對指導教師的工作表現可以進行評價。巡查記錄、工作日志、工作總結和學生的評價,作為綜合評價指導教師工作業績及是否續聘的依據。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應用物理 專業建設 人才培養方案 導師制
1.引言
應用物理學是以物理學的基本規律、實驗方法及最新成就為基礎,進行應用和實踐研究的學科,不僅是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而且是未來物理學專業發展的主流方向[1]。應用物理專業作為一個面向產業發展,為行業企業提供專門人才的本科專業,其發展應該緊密聯系行業動向,把握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方向。畢業生可在高?;蚩蒲性核M一步深造、在公司企業從事物理材料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等?;谶@些,專業優勢應用物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成為國家基礎研究所必需的人才。2014年,學校根據教育部下發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決策部署,提出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方向轉變的辦學思路。我校本科專業要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要以服務地方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來培養學生[2]。
2.應用物理專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緊跟行業發展需求,先后修訂了2011版和2013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對比這兩個方案,從當前的角度看,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是符合當時光伏產業發展特點的。當時我國的光伏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特別到2011年年底,中國的光伏生產份額達到了占全球50%的高比例,整個市場呈現出廣闊的前景。當時光伏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非常大[3],而且國內高校開設光伏專業的又比較少,導致我們制訂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時缺少可以參照的例子,在課程設置上也就體現物理學和光伏材料課程相互混合的結果。而2013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實際是在2011版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小的修正,減少了一些專業理論課程,相對增加實踐教學比例。這是因為通過我們對兩年多的專業建設上的總結和反思,發現存在所開設的課程不夠合理等問題。尤其是所開設的課程中傳統物理學知識過多,課程內容過于專業化、理論化,行業適用特征不明顯,這會造成對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不足,這一點在我們帶學生去企業實習中已經有所反映。由此,我們在專業教學上做出了一些調整,例如降低理論教學難度,加深實踐知識的講解等,但是受制于人才培養方案的限制,專業人才培養效果依然沒有得到大的改變。這就促使我們對人才培養方案做進一步修訂。另外,通過與企業的接觸我們認識到,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只有好的培養方案是不夠的,還要培養出具有良好素質的人。這不僅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學生自身長遠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3.改革和實踐
面對應用物理專業的培養現狀和新形勢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要求,我們在應用物理專業建設上重點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重視學生素質培養兩個方面進行探索性改革和嘗試,明顯提高我校應用物理專業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3.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上,我們本著“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應用”的原則,結合學院實際,通過走出去調研、請進來論證的方式,不斷對已有工作進行總結改進,使本專業的培養方案符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緊緊圍繞學校提出的“應用型”辦學定位,將應用物理專業的方向定位為光伏材料設計及應用。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應用物理和光伏材料基礎知識,具有堅實的應用物理基礎,熟悉基本物理電子學、半導體材料和光伏器件設計基本知識,具備光伏器件設計所需的物理和控制器件的基本技能,具有光伏材料研究、產品開發和設計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置上,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我們設置理學課程模塊和工學課程模塊,體現理學打基礎,工學求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較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在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時安排上,我們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使實踐教學的比例占總學分比例達到30%以上,專業實習實訓12周以上,更彰顯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向應用型轉型的辦學特色。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通過不斷加大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達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通過進廠實習,與企業零距離接觸,著力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縮短了從學生到員工之間思想與業務距離,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2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重視學生素質培養。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型進一步深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成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4]。根據學校提出的“以學生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結合應用物理專業發展實際,于2015年年初,我們在全體本科生中實施學生成長導師制。希望通過導師制的形式,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具體地說,學生導師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職責:
3.2.1心理指導
現在的大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受挫能力不強的現象。因此,導師可以通過關心學生日常生活,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端正生活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導師可以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影響和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2.2學業指導
導師主要負監督的職責,要定期對學生所學課程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了解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情況,準確把握學科專業發展動態和社會需求,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指導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并對學生選課、學習進程安排、發展方向、學習方法等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確立正確的成才目標,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2.3考研指導
導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讀書活動、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文獻和信息檢索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尤其是對于大三學生,導師要對學生的專業課的學習及考研規劃提出建議,并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提倡有條件的導師帶領學生積極走進實驗室,開展科技創新大賽,參與科研課題及科研項目的研發工作,對學生進行科研的初步訓練。
3.2.4就業指導
導師要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和本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形勢,通過對就業形勢的分析及對專業發展方向的理解,利用自身優勢,結合學生興趣和潛力,因勢利導,科學合理地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在學生就業方向選擇和目標定位上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導師的社會閱歷和專業背景優勢,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興趣,增強就業準備和就業信心。
為了更好地將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制訂了《理學院學生成長導師制實施方案》,從規章制度上加強了導師的遴選和管理工作。第一,導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有高度的責任心,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第二,導師要有一定的學術造詣。導師要負責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帶領學生開展學術研究活動。導師的學術成就不僅可以為學生樹立前進的榜樣,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導師的信任,便于更好地開展指導工作。第三,導師要保證工作時間。導師只有通過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存在的問題,因此導師必須定期拿出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活動。第四,導師要填寫指導工作日志,如實記錄對學生的指導活動,并在學期末寫出工作總結。學院會根據導師的實際指導效果和學生的反饋意見,在年度考核,職稱評聘和學院二次分配等方面向優秀指導導師進行傾斜和獎勵。
4.改革的初步成效
通過一年來學生成長導師制的實踐和探索,不僅幫助部分學生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例如,在2016年應用物理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中,有超過50%的課題來源于導師的科研項目。另外,在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應用物理專業的考研錄取率達到了26%,顯著高于我校平均12%的錄取率。因此,推行導師制促進了應用物理專業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進一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鞏曉陽,李同偉,王,魏榮慧,崔紅玲.新形勢下應用物理專業的改革與前景定位[J].學科探索,2015(9):15+25.
[2]張石定.應用物理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探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5(14):108-110.
關鍵詞班級導師制 矛盾
1 班級導師制的定位
作為牛津大學秘密武器的本科生導師制,自從經竺可楨等老一輩教育家引入我國以來,在我國掀起了幾次學習的浪潮。尤其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培養精英人才的交替張力下,本科生導師制成了我國眾多高校探尋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項重要舉措,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又一次青睞。本文探討的本科生只限于全日制的本科生;本文倡導的班級導師制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全面指導的導師制,它賦予了班級導師兼具班主任、任課教師、心理輔導員及生活顧問等多重角色。實行班級導師制,是想通過導師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引導,強調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提高學生在為人處世、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規劃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 班級導師試行過程中面臨的障礙性矛盾
2.1 大與小的矛盾
所謂大與小的矛盾,是指在班級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學生惰性大與班級導師管理權限小的矛盾。在試行班級導師制過程中,學生自身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惰性大、主動性差。調查顯示:學生主動找導師溝通的意識普遍淡薄,生活中、學習上有困難主動找導師的只占8.4%;大部分學生不太了解或一點也不了解導師制,不知道自己和導師在導師制中的關系與作用。據班級導師反映,其所帶班級的學生求知積極性小,在課外科技、專業技能競賽等活動中,只有少部分學生樂意積極參與,大部分學生對于未來職業與專業間的關系“想得比較少”,還有部分學生“太忙”,“即使是導師想找他都未必找得到”??傊?,沒有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勢必會影響班級導師制的實施效果。而與學生相對應的則是處于尷尬境地的班級導師,他們介于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之間,其權限范圍模糊,沒有管理甚至是制約學生惰性的“權力力量”,僅憑個人魅力以及專業素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大與小的矛盾阻礙著我們實施班級導師制理想目標的達成。
2.2 多與少的矛盾
據有關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調查資料顯示:“湖南文理學院調查顯示:與導師見面機會很少或幾乎沒見面的占75%;浙江大學調查數據顯示:有65位導師與學生是零接觸;從中南大學調查數據看:有65.9%的同學認為與導師見面的次數太少;從沈陽體育學院來看:制度中明確要求每位導師每月輔導學生4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的時間,而真正按照學院要求執行職責的導師僅占5.6%,大部分導師與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每學期見1次或每學年見1次的占57.4%。更有甚者,導師與學生從未見過面。”①這些調查反映,在實行導師制的高校中,導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普遍偏少,師與生所對應的教與學過于局限于課堂。上述現象的基本原因就是高校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學生多、老師少的現狀成為制約高校良性、長效、健康、快速發展的絆腳石。
2.3 共性與個性的矛盾
針對班級導師制的運行,我們還針對武漢紡織大學試行班級導師制的三個院系進行詢問調查以及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試行班級導師制的院系和班級中,班級導師在教育方面,共性引導居多,占92.5%,個性指導較少,只占8.4%。而且共性引導的場所基本是實驗室和教室,以開集體會議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與班級導師間的互動頻率低,而且是一對多的形式,導致了班級導師對學生了解非常有限以及學生接受指導的實際效益不高的現象。部分試行班級導師制的班級學生反映個別班級導師根本或不能全部認識學生,學生與班級導師之間的關系是陌生的、淡漠的。因此,在對個性鮮明的大學生群體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太多的共性指導在某種程度上泯滅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4 智育與德育的矛盾
在試行班級導師制的過程中,很多班級導師更注重宏觀地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科研設計,與實行班級導師制的初衷——全面地指導學生的學業、品行,注重大學生的德育培養相去甚遠。在試行班級導師制的院系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最希望班級導師指導什么”調查顯示:84.1%的學生希望得到選課、學業規劃的指導,76.6%希望得到學習方法指導和人生規劃指導;然而班級導師對學生的指導過程中,專業性教育比率偏重,而對學生的思想、生活和興趣的培養等德育的培養較少,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我們實行班級導師制的初衷。在我院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導師能夠發揮“導課”的作用,但能夠全面履行班級導師職責的“導師”僅1.25%。部分導師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不引導學生開展學習交流,甚至忽略了通識性啟發教育。注重智育培養的背后,德育教育的缺乏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健康的成長成才。3 構建有效機制,促進班級導師制的健康長效運行
近年來,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已被廣泛關注,作為構建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一種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模式——班級導師制是加強師生之間溝通交流,促進教學相長,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制度保障;是全員育人理念的有效探索,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有力推手,更是高校人才培養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有益嘗試。因此,必須構建有效機制,解決班級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矛盾,促進班級導師制的有效運行。
轉貼于
3.1 高效管理要完善機制、加強監督管理
班級導師制的建立與推行是一個系統性工作,要在教學中體現出明顯的效果,則必須多方面齊抓共管。首先要制定班級導師制工作制度。明確導師的權利與義務,導師的組織管理等,從制度上規范導師制工作,確??己嗽u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導師制考核制度,定期準確評價導師的工作績效。包括檢查導師工作計劃、工作記錄、工作總結及學生指導記錄等,要求和監督導師各階段培養計劃的完成。再次,通過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及時掌握導師職責履行情況及學生的反映,完善導師的約束機制。當然,在制定評價體系的同時,學校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給教師提供獨立思考和自我主工作的空問,培養導師自我管理意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②
3.2 班級導師要加強自律、提升自身素養
班級導師制得以良好運轉,導師隊伍是關鍵。班級導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情操、業務能力、奉獻精神等。作為班級導師,要有效地“ 育人”,自身應努力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了解本學科最新的科研動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政治素質,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等方面都要嚴以律己、為人師表,通過言傳身教,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同時班級導師把還要把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能有效帶動學生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的良好結合。所以,班級導師制的實施,對廣大教師來講,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因此,推行班級導師制必須先提高導師自身的素質,再通過對導師培養和再教育的系統化、制度化,加強導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知識體系的更新與充實,確保班級導師制順利有效地實施。
3.3 學生要轉變觀念、注重良性互動
在高等教育大環境下,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學生科學發展是高等教育的長期目標。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互動交流是雙方“共贏”的最佳狀態。然而事實上,高等教育的現狀令人堪憂,高校師生之間“有事聯系,無事不聯系”是最普遍的關系現狀,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實行班級導師制并使之有效實施并可持續傳承下去或許將是“一廂情愿”的事情。“學生”是主體,如何轉變學生觀念,充分調動學生在班級導師制中的能動作用,是班級導師制能否長期有效地實施下去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班級導師制實施之前應首先做好詳細明確的闡釋工作,讓學生明白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其次,應加大鼓勵師生互動交流的刺激力度,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師生互動教學。
總之, 實行班級導師制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只有不斷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 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學生的積極性和班級導師的正確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 才能使班級導師制在人才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注釋
①曹十芙.學分制下本科生導師制的研究.碩士論文,2006.12.
②張彥.本科生導師制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6).
參考文獻
[1]應躍興,劉愛生.英國本科生導師制的嬗變及啟示[J].浙江社會科學,2009(3).
【基本要求】要求工作人員:端正態度,加強學習,提高能力,培養特質;了解學生生活狀況,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關心新生身心健康,發揮多方合力作用,適時開展專題教育,認真做好黨建工作。
要求學生:出好每日早操,做好每日內務,上好每日課程,積極參加活動,爭做文明學生,珍惜美好時光,刻苦學習知識,錘煉意志品質,陶冶道德情操,健康成長成才,立志報效祖國。
【基本方法】深化“四個”教育。深化安全紀律教育,深化適應養成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學涯規劃教育。
加強“四個”建設。加強班團組織建設,加強文明宿舍建設,加強五不學風班建設,加強先進班集體建設。
發揮“四個”作用。發揮黨小組作用,發揮學生黨員作用,發揮各類學生組織作用,發揮廣大學生“三自”作用。
【基本抓手】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工作的規范化建設,狠抓工作的基本環節,學風班風舍風黨建及心健工作凸顯特色,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教育作用。
【考核重點】各班英語、數學期末平均成績及不及格率;早操和宿舍內務情況;學風和文明宿舍建設工作;黨團學工作。
一、 加強隊伍建設
以“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核心,以研究工作對象和工作的有效途徑為重點,恪盡職守,科學規劃,溝通協調,有效落實,深化“四心工程”,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安全穩定意識,構建學習型、團結、和諧的工作隊伍,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依據“合法、科學、規范、可操作性強”的原則,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查找問題,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辦事流程,促進工作科學發展。
二、 狠抓基本環節
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教育與管理、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按照“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的要求,狠抓早操、內務、課堂、自習、晚點名、周點名等基本環節,廣泛開展先進班集體、優良學風班、文明宿舍等創建活動,適時開展安全、紀律、愛國、責任、進取、榮譽、感恩等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引導、激勵、服務、約束作用,發揮黨小組作用,發揮學生黨員作用,發揮各類學生組織作用,發揮廣大學生“三自”作用,促進新生全面成長成才。
三、重點工作凸顯特色
以專業思想、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為抓手,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強化專業教育,培養專業興趣,引導學涯規劃,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能力,凝練創建優良學風的有效途徑。
以互相團結、共同努力為基礎,以營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之優良氛圍為目標,優化創建文明宿舍活動方案,形成創建文明宿舍活動的特色。
以黨建為龍頭,以黨小組為核心,以“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為重點,加強教育培養,強化服務關愛,創新組織活動的有效途徑,增強支部活力。
以在宿舍、教室加強日常關注為抓手,以“咨詢室”面詢和網絡、電話咨詢為主要咨詢平臺,以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學習壓力、理想信念為主要咨詢內容,強化宣傳教育服務功能,及時發現、處理學生的心理困擾或心理健康問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四、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
由黨團學辦公室負責,強化網管指導,以輔導員老師和學習導師工作博客為重點,豐富網站內容,通過班級網絡教育聯絡員的宣傳溝通,使新生及其家長在上網時愿瀏覽我們的網站內容,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011級第二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1、開學工作
1) 注冊(周一上午十點前報告報到情況);
2) 開學第一次點名安排(紀律周、感恩、安全、學風、文明宿舍等);
3) “我與家庭共成長”主題班會(前二周內完成);
4) 返校后思想狀況調查分析及心理健康普查(第一周四上午上報);
5) 假期作業批改,社會實踐表彰(第一月中表彰);
6) 綜合測評工作(第一月內表彰);
7) 分析考試成績,交流學習經驗,引導學涯規劃,培養專業興趣,嚴格學習紀律,創建優良學風;
8) 調整骨干;
9) 堅持早操、內務、例會、沙龍、月普查、月黨小組會及聯系教師等制度;
10) 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
2、期中工作
1) 增強校園安全意識,檢查夜不歸宿和違章用電,清明節游玩安全等;
2) 適時開展理想、責任、榮譽、感恩、安全、紀律、適應、養成、愛情觀、心理健康等主題教育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
3) 加強教育培養,強化服務關愛,創新組織活動,充分發揮黨小組及學生黨員作用;
4) 轉正工作;
5) 文明宿舍建設及表彰工作;
6) 紀律處理,考風考紀、誠實守信教育,考前動員和心理輔導;
7) 分析期中考試成績,交流學習經驗,完善學涯規劃,培養專業興趣,加強學習紀律,創建優良學風,加強心理輔導;
8) 總結前半學期工作,完善下半學期計劃;
9) 五一假安排。
3、期末工作
1) 學風整頓月;
2) 安全教育;
3) 資助育人,助學貸款;
4) 院部工作考核;
5) 黨員發展;
6) 假期作業及假期安全教育;
7) 留校學生的登記、教育和管理;
8) 落實與家長聯系制度,介紹學生在校情況和學習成績;
9) 工作總結、考核、評優、結果上報(學期倒數第三周,全體工作人員上交本學期工作總結和下學期工作構想);
10) 工作交接(組織關系等資料提前準備好,放假前交給各輔導員); [1] 2010年學生會工作計劃范文
2010年團總支學生會工作計劃
2010年第二學期學生會工作計劃
高中學生會工作計劃
數學學院學生會學習部工作計劃
學生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工作計劃
2010年大學學生會宿管部工作計劃
2010年學生會春季工作計劃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11) 迎接下學年新生輔導員和學習導師及崗前培訓工作;
12) 辦公室搬遷、網頁更新等。
附:工作總結提綱(需有支持材料和各類數據統計分析)
1) 入學教育工作;
2) 團學骨干教育、培養及作用發揮情況;
3) 黨小組及馬列自學小組活動開展情況;
4) 黨員教育培養及作用發揮情況;
5) 開展公德、紀律、理想、適應、責任等日常教育的途徑及效果;
6) 適應養成教育管理工作;
7) 專業教育工作;
8) 引導學涯規劃工作;
9) 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情況;
10) 先進班集體、優良學風班、文明宿舍建設的措施及效果;
11) 早晚檢查及周點名情況;
12) 隨班聽課情況;
13) 各班交入黨申請書和發展比例,英語、數學平均成績及不及格率;
14) 理論研究情況;
15) 特色工作;
16) 其他。
2011級第一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1、崗前培訓
1) 開班,校領導講話;學工處領導主題報告(半天);
2) 新生部解讀學期工作安排,強調接待工作注意事項等(半天);
3) 輔導員黨建、心健、學涯規劃、骨干作用、軍訓及日常工作交流(一天);
4) 思政室心健工作輔導培訓(半天);
5) 信息處數字迎新輔導培訓(半天);
6) 教務處、武裝部、計財處、醫院培訓(半天);
7) 學習交流,制定個人工作構想(一天);
8) 黨建、心健、網建工作交接(一天);
9) 更新網頁內容(輔導員、學習導師有關信息上網);
10) 宿舍、信箱分配及新生接待方案。
2、新生接待
1) 接收關系,溫馨提示,明確要求,對新生及其家長做好宣傳、咨詢、服務等工作(印發“新生寶典、給家長的信等告知內容”);
2) 做好新生黨員登記工作,明確“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在黨小組、馬列自學小組、文明宿舍、先進班集體、優良學風班、“雙做”等活動中的作用和對新生黨員的要求(印發黨建材料)。
3、組織軍訓、組建隊伍
1) 做好第一次點名(告知安全、校紀校規、適應等。介紹西電精神和三大條令等),使新生初步了解學校、軍訓、大學生活和專業;
2) 與新生同吃同住同軍訓,加強責任、榮譽、適應、養成教育,爭取思想政治教育與軍事技能訓練雙豐收;
3) 做好新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情況調查、黨團組織關系的接收工作;
4) 完成小班化、團學組織、黨小組、馬列自學小組的組建(黨務流程宣傳),培養、關心、使用、指導黨團學骨干開展工作;
5) 適時安排“適應大學生活、校紀校規和初級業余黨?!钡膶n}教育;
6) 了解學生基本信息、心理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掌握學費繳納情況;
7) 協調體檢、戶口、服裝、賽歌、照相等工作;
8) 西電精神及“三觀”教育;
9) 廣泛開展“理想、責任、榮譽” 主題活動或“‘軍訓杯’——軍訓感悟”有獎征文活動等。
4、加強適應性教育,促進學風班風文明宿舍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堅持早操、內務、例會、沙龍、月普查、月黨小組會、聽課、聯系教師等制度;
2) 及時廣泛做好安全教育、紀律教育、學生手冊學習及解讀工作;
3) 及時廣泛開展專業教育、學習方法教育,引導學涯規劃;
4) 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問卷等),加強適應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工作;
5) 狠抓早操、內務、自習、課堂、晚查寢、周點名環節,強化一日生活制度;
6) 以互相團結、共同努力為基礎,營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氛圍為基礎,加強優良班風和文明宿舍建設;
7) 節假日安排。
5、加強安全紀律教育和資助育人
1) 適時開展感恩教育(每個班都要開展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學生工作處將在學期末進行優評選表彰);
2) 及時開展法制意識、安全意識教育(協助保衛處“11.9活動”);學校安全工作檢查;
3) 學風建設月;
4) 導員考核、學年總評、院部工作檢查、技能展示工作;
5) 掌握困難學生情況,做好評薦校貸、國家獎學金的準備工作;
6) 及時開展考風考紀、誠實守信教育;
7) 以期中考試成績為抓手,以班會、家長會、骨干會、學困生座談會、經驗交流會、談心、聯系家長、辦宣傳板報等為著力點,幫助同學們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專業興趣,激發學習動力,完善學涯規劃,創建優良學風;
8) 全員認真總結前半學期工作,及時完善下半學期工作計劃。
6、期末工作
1) 上報高級黨校名單(5%);
2) 文明宿舍創建活動階段總結(團學牽頭);
3) 新生(含暫時離校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數據錄入;
4) 掌握學生欠費及其心理等情況;
5) 做好元旦、平安夜節日值班及安全等教育工作。
6) 強化團結、和諧、誠信、愛心、處世能力等的教育培養,做好資助育人工作(11月貧困生資助,冬寒補助10%,“國助金”11月底評選);
7) 加強考風考紀及誠信教育,做好考前后心理輔導;
8) 寒假作業、社會實踐(招生宣傳)及假期安全教育安排;
9) 留校學生的登記、教育和管理;
10) 落實與家長聯系制度,介紹學生在校情況和學習成績,溝通欠費問題;
11) 學期倒數第三周,全體工作人員上交本學期工作總結和下學期工作構想。
附:工作總結提綱(需有支持材料和各類數據統計分析)
1) 軍訓工作;
2) 入學教育工作;
3) 團學骨干教育、培養及作用發揮情況;
4) 黨小組及馬列自學小組活動開展情況; (2) 2010年學生會工作計劃范文
2010年團總支學生會工作計劃
2010年第二學期學生會工作計劃
高中學生會工作計劃
數學學院學生會學習部工作計劃
學生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工作計劃
2010年大學學生會宿管部工作計劃
2010年學生會春季工作計劃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5) 黨員教育培養及作用發揮情況;
6) 開展公德、紀律、理想、適應、責任等日常教育的途徑及效果;
7) 適應養成教育管理工作;
8) 專業教育工作;
9) 引導學涯規劃工作;
10) 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情況;
11) 先進班集體、優良學風班、文明宿舍建設的措施及效果;
12) 早晚檢查及周點名情況;
13) 隨班聽課情況;
14) 各班交入黨申請書比例,英語、數學平均成績及不及格率;
15) 理論研究情況;
16) 特色工作;
17) 其他。
3 2010年學生會工作計劃范文
2010年團總支學生會工作計劃
2010年第二學期學生會工作計劃
高中學生會工作計劃
數學學院學生會學習部工作計劃
學生會青年志愿者協會工作計劃
2010年大學學生會宿管部工作計劃
關鍵詞:技工院校;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7-0021-06
一、研究背景
(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國經濟新常態和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引發對高技能人才旺盛需要。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提出,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人社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提出,要“突出高端引領,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妒锥贾虚L期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圍繞首都產業發展需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明確指出201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達到80萬、2020年達到120萬。“十二五”期間,實現年培養技師、高級技師1萬人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達到年培養技師、高級技師1.5萬人的規模。此外,《北京行動綱要》提出聚焦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形成高技術制造業占比例超過30%。
(二)企業對現代技師的需求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提升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對技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保障部于2006年對技師提出了新的概念。傳統技師,主要負責特定崗位具體工件加工、研發;通過在工作過程中,長期地探究、積累經驗成為擁有絕招絕技的“行業大師”?,F代技師,負責完成整個生產線的技術維護與工藝整合等任務;不僅僅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術,還具備整個生產線的現場管理能力、組織與指導員工技能培訓的能力,運用已有工作經驗和規律解決問題的創造力、不同工作領域的遷移能力以及復雜性溝通能力等非專業性技能。
(三)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
通過院校走訪調研以及“全國技工院校校長培訓會”、“全國技工院校師資培訓班”等途徑,以發放紙質版或電子版調研問卷形式,對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以及珠三角地區的10余所重點技工院校(預備)技師培養情況進行調研。
調研中,在被問及“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技師培養的滿意度”時,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學生理論基礎和技能水平滿意度較高,分別占60%和80%。相比較下,學生在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創新能力方面,用人單位滿意度較低,分別占10%和20%(如圖1所示)。
調研“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技師培養滿意度”后,接著問及到“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時,師資隊伍薄弱和缺乏行業企業支持是兩大影響因素,占65%。其中,師資力量薄弱是很多技工院校培養技師效果不佳的主要影響因素。進一步數據分析得出,師資隊伍薄弱主要體現在教師專業技能不足,缺乏企業經驗,教師數量不足等方面。(如圖2所示)
通過對全國重點技工院校學制技師培養模式調查研究得出,目前技工院校在培養學制技師過程中,主要面臨著四個方面的困難:其一,師資隊伍薄弱,教師主要來源于學校,盡管參加過多種培訓,具備一定的企業工作經歷,但是對行業、企業的技術發展、要求以及規范,與行業專家相比依舊存在著一定差距,對企業工作任務的關鍵技術、關鍵能力等核心點的把握不到位,影響技師培養質量。其二,教師教學觀念亟需更新,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地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職業素養是企業對員工整個職業生涯、工作始終的基本要求,員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解決問題能力是企業關注的核心指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更需要關注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其三,學校以模擬真實生產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技師階段學生的發展,例如,某學院在培養中級工、高級工學生的過程中,堅持開展以代表性工作任務為載體的項目教學,以行動導向過程為主導的教學組織,既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更關注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對于學制技師階段的學生,僅限于校內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高技能、多元化、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其四,學校學習環境、文化、組織形式、管理模式與企業差別大,雖然學校實訓室、廠房等一體化教室具備高端設備,雖然技師培養過程基于一體化教學理念,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以培養技師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但是,校內技師培養缺乏企業真實工作情境(如:企業文化、企業環境、企業管理模式以及企業工作組織形式等)對技師學生能力的歷練。情境學習理論強調,行動是基于情境的。人不是根據內心符號表征行動的,而是通過與環境直接接觸,與互動來決定自身的行動。基于真實情境,默會知識在人與情境的互動中發揮作用。因此,模擬的學習環境以及仿真的工作任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非專業能力,在這種情境中培養出來的技師在解決實際生產技術問題的能力、改革創新的能力以及工作經驗等方面是會受到企業質疑的。那么如何來提高企業對技工院校學制技師培養的認可度呢?
二、研究問題及方法
基于國家、社會、市場對新型技師的需求,筆者對學制技師人才培養模式做了大量實證探究。以北京市某技師學院為個案,探究“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本研究主要研究問題:“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內涵是什么?如何培養學制技師(主要從培養路徑和管理過程兩個維度進行探究)?“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實施效果如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實物收集法,以企業深入調研為主,理論研究為輔,結合學生學習過程材料從多個角度對校企合作“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深入探究。
三、研究現狀
(一)傳統技師培養研究現狀
傳統技師培養主要采取自學成才或師傅帶徒弟培養模式,雖然培養出技能過硬、有絕活、實踐經驗豐富的技師,但培養時間長、工作崗位受限,不能滿足科技和工藝日新月異的需要。傳統技師主要定位在具體的崗位上,負責單一工件的加工。他們技術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依靠持續地積累經驗。
(二)“校企雙制”技師培養研究現狀[1]
2012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廣東省學校“校企雙制”辦學指導性意見》(粵人社發[2012]178號)提出:“在全省學校開展‘校企雙制’辦學改革,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廣東特色的‘校企雙制’辦學制度?!?013年3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廣東省30家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作為示范學校試點探索開展“校企雙制”辦學。
“校企雙制”辦學是指依據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規律,依托院校和企業雙方優勢資源,通過政府出政策、企業出崗位、院校出學位,校企聯合招工招生、送崗送學、雙制培養,充分發揮院校育人機制和企業用人機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業共同培養技能人才的新的辦學制度?!靶F箅p制”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雙制班,主要面向初、高中畢業生開展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的技工教育,學員身份主要是全日制學生;二是招工即招生的在職雙制班,主要面向企業在崗職工開展彈性學制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培養技能型人才,學員身份主要是企業員工。
“校企雙制”技師培養是通過“企業主導、校企共管”、“十個共同”等形式,開發課程,組織教學與管理,培養師資,運用技師的企業考評方式開展的一種技師培養模式。“校企雙制”的技師培養模式倡導“企業主導、校企共管”、“十個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訂招工招生計劃、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專業建設、開發課程體系、搭建管理隊伍、組建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實施教育教學、開展考核評價和產學研服務”等。
(三)“雙導師制”技師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國內“雙導師制”的研究起步較晚,有關“雙導師制”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醫學專業、職業院校學生、本科生以及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上。2009年以來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后才開始受到較多關注,研究成果的形式以期刊文章和新聞報道居多,論著暫時沒有,學位論文也比較少。
“雙導師制”更多以對策的形式出現在諸如“師資隊伍建設”、“培養質量”、“研究生培養”、“專業學位教育”等研究主領域。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教育層面,對“雙導師制”概念界定有著不同的標準,呈現出不同的做法。近年來,“雙導師制”在職業教育中,運用較為廣泛,主要是為企業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生產、管理、服務的一線技術工人。對于職業教育來說,“雙導師制”是校企合作的直通車,是以就業為導向“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是培養企業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2]。
國外并沒有嚴格的“雙導師制”說法,但是在很多發達國家實施“導師制”培養本科生、碩士生。美國,以“實習教師”、“合作教師”、“學校指導員”三方組成。根據三方各自的角色具體而嚴格的規定各自的責任,合作教師和學校指導員根據實習導師的情況,彼此溝通,共同協商確定學生在單位的實習進度。英國,學生的指導教師分為兩類指導老師,一類是學科教學教師,一類是教育與專業學習教師,這兩類老師彼此協作,共同對學生負責。在職業教育層面,德國“雙元制”是本土首推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由校、企共同實施[3]。
四、研究發現
(一)學制技師“雙導師”培養模式內涵
教授童華強曾提出,“雙導師”指為學制技師班學生配備2名導師,其中1名來自企業在職技術專家,1名為校內專職教師,組成的雙導師團隊,共同指導技師學生的項目學習和企業實踐[4]。這種培養模式確保師資質量,既滿足培養學制技師對教學、管理方面的需要,又滿足對企業核心技術、技能方面的需求。
“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基于一體化教學理念,由純粹的學校培養轉變成學校、企業共同培養,培養過程中實現了“學校內代表性工作任務”到“企業內真實生產課題”為載體的學習過渡,實現了專業知識、技能與學習工作過程知識的銜接,體現了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雙重培養,由學校單方評價轉變為真實的校企雙方評價,做到了學校、企業學制技師培養的融通[5]。通過將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引入到學制技師的培養,學制技師在學習中直面研發生產中的難題,通過參加技術攻關、生產校驗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能力、學習和研究能力。
“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是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把技師學生與企業員工組合起來為完成同一項任務而工作。學制技師與企業生產任務直接接觸,作為實踐共同體的參與者,在企業中扮演一個合法的角色,在工作中具有真實意義的身份和真實的工作任務,從知識體系、技能結構、生產規范、人際溝通、責任意識等多方面進行訓練,不但實現了對技師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組織整理、優化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社會能力上實現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養成和培育,切實達到了專業技能和核心能力皆優的新時代技師要求[6]。學制技師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知識,還有完整的工作情境知識,包括組織、管理知識和人際交往、合作知識等等。技師學生通過行動與具體工作實踐的反映,領悟、學習企業的社會情境知識,實現技師學生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7]。此外,在技師培養過程中,遵循行動導向原則,將學習者個體活動和學習過程與適合外界要求的“行動空間”結合起來,擴展學習者的行動空間,提高個體行動的“角色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該培養模式注重以人為本,培養技師主觀能動性、不斷自我優化和自我負責的意識,使技師學生能夠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進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饋,在學習、工作過程中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獲得職業行動能力[8]。這才是技工院校技師培養的終極目標,也是學制技師“雙導師”培養模式的深刻內涵。使純粹的院校培養模式轉變成校企合作技師培養模式,使校內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
為規范和推進知識技能型學制技師的培養質量,提升用人單位對技師畢業生的滿意度水平,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后備高技能人才,諸多技工院校研究學制技師培養方法。下面以某技師學院為個案探究校企合作“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的路徑和管理過程。
1.培養路徑。通過對該技師學院技師培養深入研究,總結出一條“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路徑(如表1所示)。
2.“雙導師”學制技師管理過程。在實施“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過程中,遵循校企協作、工學交替、課題引領、雙師培養、全程監控、多方考核的原則。前期準備階段,“選企業”、“選導師”、“選課題”。實施階段,為了能夠實現對學生企業學習的過程監控,學生需要按時提交工作日志、周記以及工作總結;企業導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周評價;學校導師需要按時到企業回訪,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己穗A段,學院遵循“校企雙評,多元考核”模式,考核內容包含學生工作態度、工作素養的考核,占總成績的40%,企業課題學習和完成情況的考核,占總成績的60%。(如圖3所示)
(三)“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實施效果
1.技師培養規模增大。該技師學院“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開始于2013年,最早試行于數控加工專業,以數控加工專業為例,從已畢業技師人數上看,“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如圖4所示)。
課題組成員在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時,通過對學生家長滿意度調查發現,學生家長對學院技師培養質量以及孩子就業去向滿意度高達95.8%。該學院技師培養規模不斷增大,培養質量高,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與認可。
2.技師優質就業。以數控系為例,目前為止“雙導師”學制技師畢業生共計136人,技師考評通過率100%,就業于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五院、北京機床研究所、CAXA、清華大學等單位,實現優質就業。(如圖5所示)。
數據表明,該技師學院數控系“雙導師”學制技師畢業生就業去向非常樂觀。70%技師學生優質就業,就業于航天三院-159廠、航天二院25所、航天二院-283廠等航空航天企業,北京機床研究所、北車集團、精雕科技等高端設備制造企業,清華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鋼鐵研究總院等科研院所,留校從教。技師們進入企業和院校后,主要從事導彈、衛星零件加工,導彈裝配與調整,機床零件生產、數控加工、精密檢測、擔任學校一體化教學等核心工作。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進入了民營企業、私有企業和部分合資企業,主要從事設備維修、零件裝配、機床裝配與調試以及機床維修與售后等工作。
3.企業對技師認可度增高。在課題組對北京市49家企業所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在被問及到雙導師技師學生在工作中的優勢時,企業對“雙導師”培養模式下技師的“專業技能、吃苦耐勞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滿意度高達80%-85%,對“與人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以及專業理論基礎”滿意度高達60%-65%(如圖6所示)。
綜合數據表明,“雙導師”培養模式下,該學院學制技師培養質量得到提升,技師“吃苦耐勞、良好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強”等特質得到就業單位認可。
4.技師離職率降低。通過對該技師學院近幾年技師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發現(以數控系為例),學生離職率不斷下降,企業對學生滿意度不斷提升。尤其實施“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后,學生的離職率降低至14.29%,42名學生中僅有6名學生出現離職離崗現象(如表2所示)。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職業成長,也有助于企業后備人才的儲備。
“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是一種可借鑒、可傳播、可推廣的新型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有效地解決目前學校教學資源局限性的困境,如:實訓設備、場地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提升技工院校教學效果。能夠解決校企合作存在的諸如:頂崗實習學生學習質量無法保障,學生學習權利被剝奪成為流水線工人等問題,提高了學生培養質量。同時,在相關行業、企業內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成為首都裝備制造業和汽車修理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孵化器。“雙導師”學制技師培養模式有利于學校自身發展,不斷擴大技師培養規模;有利于技師職業能力的發展,提高企業認可度、滿意度;有利于企業人才儲備,實現校、企、生共贏。
參考文獻:
[1]何士林,辜東蓮,李宗圓,等.廣州市技師學院“校企雙制”技師培養研究[M].中國廣州科技和信息化發展報告(2015),2015.8.
[2]鄧明陽.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體”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57-59.
[3]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童華強.院校學制技師“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4(Z1).
[5]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5.
[6]萊夫(Lave, J.),溫格(Wenger, E.).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