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時間:2024-04-17 15:59: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音樂對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于處在較大學習壓力下的高中生來說,音樂課具有放松心情、開發思維的作用,但是由于當前學校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較低,且老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化和單一性,很難吸引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參與興趣,使音樂課教學效率降低。因此,老師要改變自己對于音樂課重視度不足的觀念以及單一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以實現強音樂課堂高效教學。下面我們主要探討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方法。
一、實現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具有較高的帶入度,很容易將學生帶入一種特定的環境中,帶給學生真實的體驗感,也就更容易激發學生學歌的熱情和唱歌的感情。以《獨特的民族風》為例,在欣賞歌曲時,老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有關蒙古族、藏族和維吾爾族的民族風俗,讓學生了解到底是在一種什么社會以及經濟背景下衍生出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音樂文化,這樣便于學生對于民族歌曲的理解和欣賞。
二、提升課堂趣味性
為了吸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做一些輕松的音樂游戲,以增添課堂趣味性,更好地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現代京劇》的學習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哼出其熟悉的現代京劇曲調,然后讓其他同學競猜,在游戲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京劇知識。
三、增強課堂知識性
對于高中生來說,若音樂課只是單單進行對于音樂的欣賞,難免使部分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因此,老師可以適當增加課堂難度,在課堂上引進一些知識性的問題,在課堂進行中將知識講述給學生,然后在授課結束后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提問。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的問題,還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背景,可謂效果頗豐。
高效的高中音樂課堂體現的不僅是老師的教學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能力。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是老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老師應極為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反應,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多變的學生需求。只有這樣,教學效果才能完成得真正出色。
參考文獻:
研究的動機
近年來,我國高中音樂教育開展的如火如荼,音樂教育事業呈現一派生機,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一些經濟貧窮、觀念落后的地區連最基礎的音樂教育都無法得以開展。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雖然高中音樂教育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許多學校仍然把升學率擺在首位,音樂課形同虛設,很少有人真正關心重視藝術課程的教學。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在這個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最需要的就是適應新時代、具有高能力、高素質的全面發展人才,而更好地開展高中音樂教育對促進社會地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的。
研究的目的、意義、對象
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空前提高,引起社會深刻的變革,我國正進行著歷史以來規模、力度、難度最大的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然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教育發展十分不平衡,各地師資水平差異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區有效實施新課程標準就成了筆者研究的目的與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歸納法、實例論證發、問卷調查法等??偨Y教學中的寶貴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的概括和現狀研究,從中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理念,以及提出音樂教育改革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解決措施,使其普通高中音樂教育得到完善和發展。
。
(一)普通高中音樂課改個案研究
羅燕平在《石家莊市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提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新教育人才觀、嘗試教學新模式;建立良好的音樂教育管理機構;開展第二課堂和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加大音樂學校社會力量辦學力度;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教學內容上處理好“美育”與“求知”的關系;音樂課內容要傾向于民族音樂等方面?!?/p>
(二)普通高中音樂課改課堂教學研究
周媛在《淺論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姜麗榮在“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與發展”中提出普通高中音樂教育過分強調少數同學的專業訓練,忽視了多數同學的素質教育。
(三)普通高中音樂新課改教育教學的理論探討。
周媛在《淺論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提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姜麗榮在“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與發展”中提出音樂課“信天游” 式的課堂教學,嚴重阻礙著《新課標》的貫徹和實施。毛哲茹在《淺談高中音樂教育的“教”與“學”》中提出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以上文獻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同時筆者發現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
1.全面發展、個性培養
普通高中音樂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素質教育的提高。
2.全方面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學校應必要采取強制性的檢查與監督手段,要有音樂教育學期計劃,學年目標,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學理念和實際教學措施。
3.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大于對學習結果的掌握
教學的任務不僅是教,更是為了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應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去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
結束語
根據各地區在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改革形勢下,筆者圍繞“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現狀研究和反思”的課題,不難看出高中音樂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種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路徑雖有明顯的優越性,但也難念有一些不切實際和一點蓋面的情況,不過,我相信通過《課改》的實施,各地區的老師們都有了一些新課程的概念,給未來的音樂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愿高中新課程改革能更順利的執行和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平.《對普通音樂教育改革的兩點認識》[J]. 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謝苗苗.《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初探――以上海四所高校為例》[J]. 上海音樂學院
[4] 周媛.《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以連云港市新浦區普通高中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為實力的調查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
[5] 毛哲茹.《淺談高中音樂教育的“教”與“學”》[N]. 西安市 ,2010
[6] 錢麗.《對高中音樂教育的研究與思考》[N]. 嵊州市崇仁中學,浙江嵊州 312400 , 2012
[7] 王萬龍,姜麗蓉.《 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現狀與發展》[N]. 榆林市第二中學、米脂縣沙家店學區,2011
【關鍵詞】聆聽 感受 平等與互動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9(a)—0171—01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朝氣蓬勃的新氣象。作為一名高中音樂教師,通過回顧前段時間的教改之路,我發現在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可喜可賀的新氣象,同時也出現了較為普遍的“矯枉過正”的現象。
1、現象
在學習《醇厚的中原韻》的課堂上,氣氛十分熱烈,同學們在熱烈的搶答(問題達到十幾個),再加上導入、探究、律動,共用了三十多分鐘,而聽音樂的時間僅有:十分鐘1反思:教學設計應圍繞“聆聽音樂”來進行。許多教師都抱以極大的熱情,并做出積極的努力,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組織活動上,卻忽略了“音樂就是讓人聽的”(舒澤池)這一學科特點。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于聽覺,因為音樂藝術的這種特征,所以在音樂教育中,發展聽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我們必須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就首先強調:音樂教學應突出學科的特點,即“遵循音樂是聽覺藝術”的規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從音樂出發,從聆聽人手,不脫離“音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節好的音樂課應是“充滿音樂”的音樂課。
2、現象
在執教《獨特的民族風》這堂課時,為了激發學習興趣,我用了較長的時間介紹藏族的風土人情,整節課上氣氛熱烈,同學們也都興致勃勃地交流著有關知識。反思:激發興趣,應開啟學生的“音樂”心扉。那節課后,與幾位老師進行了交流,大家都覺得這節課雖然課堂氣氛好,可同學們感興趣的卻不是音樂。類似的情況在一些公開觀摩課上也屢次出現。以上現象偏頗之處在于重視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卻忽略了培養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這種偏頗不可忽視。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產生的條件之一是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即只有對音樂感興趣,學生才會有學習音樂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有了音樂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有了審美的愉悅體驗和情感共鳴,又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感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和豐富人生的前提。所以,音樂教師首先做的就是開啟學生“聆聽音樂的心扉”,通過恰如其分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樣,學生既能通過努力掌握音樂知識,體驗增長知識的快樂,又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獲得巨大的精神享受。
3、現象
在一堂觀摩課上,教師播放《金蛇狂舞》,提出的問題是:感知整首樂曲的音樂情緒是:“痛苦、悲憤”緩慢的,還是熱烈歡快的?同學們連想都沒想拉著長音回答:“熱烈歡快的?!边@首樂曲的情緒特點非常明了:熱烈歡快的。而教師為什么把答案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呢?反思:師生關系,應實現“真正”的平等與互動。上述現象,一是“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預設”的問題無意義,何談生成”?二是看似師生良性互動,而實際上仍是教師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成了主導,這種課堂教學是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教師雖然再不會高高在上,可在潛移默化中,又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不但學生不喜歡,恐怕自己都有些底氣不足。
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在教學中的定位是“組織者”、“引導者”和“橋梁”,這種定位帶來教師教學理念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必然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呢?首先,在課下就深入到學生中去,聆聽學生心聲,與他們傾心交流,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在教學中,必須建立起師生之間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關系,時時處處把他們當朋友,理解尊重他們的一切,有了這個氛圍,學生才敢于發表獨特見解,才有大膽質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才符合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
4、現象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中音樂;運用與策略
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通過相關教學問題、案例,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一、探究式教學法概述
1)探究式教學的主要內涵。
第一,教師對學生音樂技能的“教”。探究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地位從傳統的主導性地位轉變為現在的引導性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通過情景帶入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的思考、探究進而得出結論。在設計教學活動、內容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其一,問題探究模式。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學內容,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合理的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其二,條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的挖掘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與探索能力,設置有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其三,科學的指導。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教學的目的進行指導。第二,學生的“學”。教師無論使用何種教學方法與手段,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信息等渠道提高對問題的研究與理解;通過溝通、討論得出最終結論。
2)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培養模式的意義。
第一,符合時代要求,全面促進學生發展與個性培養。在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的今天,教師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思維,要運用新方法、新模式進行學生的培養,要通過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是一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第二,契合高中年齡特點。高中生的辨別能力與思維能力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是他們卻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這種教學模式更加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梢杂行У耐貙拰W生的思維能力。第三,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高中學生面臨著學校、老師、家長以及自己的壓力,這些有形或者無形的壓力,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極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果將高中音樂課堂的學習也變得死氣沉沉,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改變這一問題,可以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變得活躍起來,可以有效的化解學生的各種壓力,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喜愛程度。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合理設置課堂時間,加強對學生引導探究的重視;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對此,要做到一下幾點:第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導入。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提高對課堂導入的重視。一般課堂導入的實踐多為簡短的幾分鐘,而優秀的課堂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教師音樂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可以先播放學生喜愛的音樂,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雖然,探究式教學主要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恰當的“度”,要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與點撥。學生在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與缺點的,教師要及時發現、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師在實際的講節奏和節拍的知識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節奏,探究這些節奏的形成和組合,從而發現節奏和節拍的規律,以及節奏的豐富多彩,再進一步以具體音樂作品為例,探究節奏與節拍在其中的作用,由淺入深,學生在實踐探究中學到了節奏和節拍的知識。諸如此類,在所有的音樂學習中,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智能,盡可能讓學生去思考、去了解原因,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設置好問題,放開手,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使枯燥的樂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和音樂實踐中來,從而達到從老師的僵硬傳授知識到學生快樂探究的轉變。第三,實踐探究方式。實踐探究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加強對知識的學習與探究。教師要通過歌曲演練、單獨演唱以及小組合作等方式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驗收,提高學生對音樂技巧的掌握能力。第四,要給予學生的正確的評價。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活躍程度以及知識的長掌握能力等相關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表揚等方式凸顯對學生的重視,對于表現較差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不要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提高學生信心。
三、結束語
音樂教學可以有效的陶冶情操,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在高中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要提高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合理的、科學的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習積極性,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提高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作者:鄭嬌蓉 單位: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張教華.關于構建當代高職院校音樂學科新的教育體系及發展途徑的思考[J]藝術百家,2012(1):291-296.
音樂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本,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縮短音樂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立足于音樂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于學生人格的和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是認識你自己的教育。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喚醒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構建人的審美心理結構,使人格得到塑造、心靈得到陶冶。然而,高中音樂課堂卻似乎忘記了音樂的本原意旨,而成為文化科目的附庸,而新課程所倡導的音樂教育教學任務形同虛設。所以,高中音樂課堂必須走進音樂的本原,即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讓高中的音樂課堂成為音樂的本原課堂呢?
一、走進音樂本原的高中音樂課堂,應走進學生心靈的情感場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情感場域,這個場域對音樂元素有著本能的心靈回應,穿過音樂語言而通達的情感場域必須達到最大限度的敞開,音樂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調查顯示,70%以上的學生喜歡音樂,90%以上的學生喜歡聽音樂,而他們喜歡的是鮮活的、接地氣的流行音樂,學生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曲或者樂曲本能的排斥,即普通高中音樂課選作教材的音樂作品必須情感率真,人、情、境合一。
案例:音樂家曾這么看待流行音樂走進校園:流行音樂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舒適的成長環境,并積極幫助他們提升鑒別能力和抵抗誘惑的能力。流行音樂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能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積極作用,讓流行音樂成為中學生“解壓”的一種重要方式。
我們從學生所關注的音樂文化和音樂生活經驗入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培養情感的場所,通過音樂使學生感知愉快,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喚起學生心靈深處對音樂的同理心,使其情感得到升華,在音樂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陶情淑性”.
二、走進音樂本原的高中音樂課堂,應配合學生經驗的文化審美
高中音樂教育是一種音樂文化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培養音樂興趣,豐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中突出音樂教學的文化審美十分重要。
首先是課本中的文化經驗。音樂和詩詞如同一對孿生的姐妹。詩詞不僅作為書面文字給人以視覺刺激,還作為吟誦或歌唱的材料訴諸人的聽覺。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其含蓄精練的語言、優美的形式、和諧的韻律和深沉熾熱的感情,成為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材料。古典詩詞演繹而成的音樂作品極具文化審美特性,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演繹成的《煙花三月》,張繼《楓橋夜泊》演繹成的《濤聲依舊》,更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的直接演唱,都配合了學生的經驗,從而凈化了學生的心靈,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意識,培養他們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人格,進而達到了文化審美的目的。
其次是民族強音的時代經驗。在我國,有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與時俱進,體現著時代的脈搏和律動,學生的思想情感與之碰撞,火花燦爛。比如《走進新時代》一曲,為我們展現了黨和國家第三代領導集體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決心和信念,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奧運會上劉歡的《我和你》,再如劉德華唱的那首《中國人》,表達了人們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情感,透露出一腔愛國熱情?;诖说囊魳氛n堂,怎能不讓高中生充滿豪情?總能不提高他們的文化審美品質?
再次是青春勵志的生命經驗。青春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記憶。關于友誼、關于愛情、關于感悟……這類音樂多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音樂家說過,音樂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只要學生對此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就會產生對美的熱愛。
案例:學生聆聽優美的音樂,想象栩栩如生的畫面,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因此,音樂匹配學生經驗的文化審美,能使人具有更好的教養,具備更高的文化素質,具有更豐富的內心情感。
三、走進音樂本原的高中音樂課堂,應適合學生發展的志趣培養
有一位音樂教授說,學音樂不只可以作為自己的一技之長,還可以培養氣質,宣泄情感,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流行音樂不但是休閑和放松心情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音樂可以陶冶情操,緩解學習壓力,在緊張的學習后聽一會兒音樂,會讓人感覺輕松而舒適。其實,這告訴我們音樂可以適切地培養學生的志趣,既是功利的,又是非功利的。音樂對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講,可以是高考的技能門磚,也可以是提升自己文化品位和素養的重要科目,亦可以是自身的審美追求,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課堂上,
關鍵詞:高中音樂 鑒賞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1-0184-01
1 音樂教學要堅持“以音樂為本”的原則,進行學科的綜合教育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音樂知識向更廣闊的知識面延伸,并與其他學科進行適當的知識綜合。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與知識,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但是,在學科綜合的過程中,教師一旦沒有把握好尺寸,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使音樂教學偏離主題。
例如,教學高中音樂教材中《高亢的西北腔》,在欣賞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腳夫調》時,教師與學生談論大量的西北民族習慣、服裝特點、節日禮儀等問題,雖然達到了學科間綜合的教學目的,但是大量歷史問題的傳授就會使音樂教學缺乏音樂知識性。雖然這樣的音樂教學更豐富多彩,但是卻有一些主次不分的感覺,這樣的學科綜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取的。
在音樂教學中,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教學要“以音樂為本”,在以注重音樂行為和知識的前提下,將相關的知識恰當、適量地傳授給學生。音樂教學中的學科綜合必須以音樂為載體,以豐富的音樂教學為指導進行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
2 引導學生成為音樂鑒賞的主體
高中生是一群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特見解的學生。在他們的心中,自己已經是成年人,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我們就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而是要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音樂鑒賞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和進行。
2.1帶問題聆聽
在了解一個音樂作品之前,“聽”是最關鍵、最直接的一步。學生可以通過聽覺系統感受音樂作品的節奏、情感和魅力。教師可以預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首音樂作品的節奏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音樂作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性地欣賞這首音樂作品時就會非常認真和專注。在這種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學生的音樂思維也會變得非常活躍。
2.2唱音樂主題
音樂主題是音樂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哼唱音樂主題,有利于學生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主題形象,對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準確地理解,更能在音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學高中音樂教材中《飄逸的南國風》時,當學生聽完一遍歌曲《幸福歌》后,對于這首歌曲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哼唱這首音樂作品的主旋律,進而幫助學生學習這首音樂作品。
2.3放飛思想,進行想象
在學習和欣賞完一首音樂作品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這首音樂作品的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想的過程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步驟,有了學生想的過程,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更具有創造力。這也正是高中音樂的教學目標。
3 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得音樂教學靈活、多變,各種形式和特點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令人感到興奮和愉悅。雖然這種熱鬧、多變的教學使音樂教學更具有活力和趣味,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只考慮課堂的氛圍,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狀態。例如,在音樂公開課中,隨處可以見到即興的課堂教學環節,如課堂表演、小組合作、分組討論等方式。這種合作、表演和討論是教師為了快速地實現自己的教學而設計的,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有時還沒來得及合作和討論就被教師喊停了。這樣的課雖然有了形式上的“熱鬧”,但是卻不能讓學生踏踏實實地投入到音樂作品的學習當中。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追隨課程改革,使教學只有華麗的外殼,沒有美麗的內涵。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適當地、恰到好處地設計和融入活動環節,并及時反思教學行為的成敗和優缺點,充分利用教材,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抓好教學時機,讓音樂課堂
既有新穎愉悅的教學形式,又有充實的教學內容。
4 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
音樂知識的獲得必須依靠學生自己的體驗,學生自己通過感知音樂的方式獲得音樂知識。所以,音樂的教學過程是學生對音樂感知、感受和領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讓學生被音樂感染和感化,從而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靈魂。以前那些試圖給學生把音樂講明白的教學方法,到現在看來顯然是不可取的。對于同一首音樂,在欣賞時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環境的差異,他們在進行想象和聯想時就有可能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不能過多地對音樂內容加以詮釋,要留給學生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5 恰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關鍵詞:高中音樂 課堂教學 審美意識
《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是情感體驗的最直接表達方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音樂教材的深入解讀,有助于學生建立審美情趣,促使其正確價值觀的生成,對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有著重要意義。
一、創新課程體系,凸顯文本審美特征
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變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有效彰顯。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考量教材課程體系的適合度,觀照學生學習心理訴求,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嶄新課型,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調整,根據教學需要分合教學內容,把樂理知識融入教學實踐之中,為學生感知音樂美創造條件。其次,合理設計教學計劃,“高中音樂教學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中有著較為積極的影響,因此,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從而引導高中學生實現自由、全面以及和諧發展?!苯處熞獙φn堂教學做好精心安排,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設計要適當。最后,教師要注意發揮音樂美質感染因素的滲透作用。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在于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承襲,而是對音樂美感的體驗和感知,由此形成教育激發點,實現美育新突破。
在學習《草原牧歌》時,我讓學生朗讀《草原小姐妹》這篇小散文,并給出精彩提示:“人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審美觀建立的重要本能意識。只有高質量的人生,才能應用音樂來美化生活,創造美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愉悅感和幸福感?!睂W生能很快地進入學習感悟教學情境之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討論草原特色和蒙古族文化。學生展開了熱烈討論,并達成學習共識。讓學生從學習小散文介入音樂學習,打破了音樂學習的一貫做法;讓學生收集相關信息,豐富了音樂學習的內涵。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審美體驗感知。
二、優化教學模式,創生學生審美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精神實質,在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應用時,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對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進行適度評估,針對學生的接受情況做出調整和改進。高中生思想活躍,對待新事物有探索欲望,教師在設計教學模式時,要有創新意識,只有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才能獲得良好的激發效果。創設精彩導入方式、布置教學環境、引入多媒體展示、設計懸疑問題、講述音樂故事等,都能從不同角度形成教學的主動力,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審美體驗,在具體演繹過程中創生美感因子,形成重要的美育力量。
在欣賞《錦雞出山》音樂作品時,我播放樂曲《錦雞出山》視頻,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我向學生提出問題:“這首樂曲共使用了哪些樂器?樂曲表現了什么場景?”學生展開討論,我再次播放音樂作品。學生給出了正確答案:“這首曲子使用了溜子鼓、頭鈸、二鈸、馬鑼四種樂器。樂器描繪了動物形象及勞動的生活場景?!蔽矣肿寣W生選擇其他表現形式,如舞蹈、造型、講解、演唱、對話、演奏、詩歌、散文等來展示自己對樂曲內涵的理解。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讓學生運用其他表現形式表達內心體驗,這正是思維成長的過程,也是音樂感知的消化過程。學生審美意識得到了強化,審美能力獲得了歷練。
三、更新媒體應用,激發教學審美情趣
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之后,給教師施教帶來了多樣選擇。多媒體具有強大展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編輯信息、儲存信息、聯網等功能,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將相關圖片、視頻、音頻、文字、動畫等材料展示給學生,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形成重要的美育激發力量。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愉快的教學情境中,學習興趣被快速激活,課堂教學氣氛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師生通過有效互動,對音樂作品、音樂常識進行體味和鑒賞,美育感知順勢生成,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歷練。因此,教師要合理使用多媒體以輔助教學,發揮多媒體的正效應。
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在學習“俄羅斯民族風情”相關內容時,我讓學生回憶《如歌的行板》,然后播放《卡瑪琳斯卡亞幻想曲》。我激發學生展開話題討論:“俄羅斯民歌旋律有哪些特征?”并給出提示:“俄羅斯是飽受苦難的民族,在苦難中尋求真理,在斗爭中尋求光明,這已經成為俄羅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構成因素。”學生的思維被啟動了,課堂學習呈現高效性。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作品,給學生以多元感官刺激,特別對于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解讀,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刻體驗和感知。
四、篩選教學方法,提升課堂審美效度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和資源進行整合優化,這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共性認知?,F代學生處于信息快速發展時期,學生接受信息快捷,占有信息量大。教師要依據學生學習實際來設計教學方法,要注意摒棄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自由唱”,也要避免現代課堂教學中的“滿堂問”“自由聽”,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融為一體。正如奧托所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边@里的“挖掘”,是指教師采用多元個性教學法的應用,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切入點,對音樂作品展開個性化學習感知。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收集信息、吸引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展開多種教學實踐活動、改革課堂展示形式、推動學生反思學習,只要方法得當、落實到位,就一定能為學生創設審美能力的成長空間。
在欣賞古琴曲《流水》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中國十大名曲曲名,讓學生對這些作品有大體了解。我又針對琴之禮提出思考問題:“琴師彈奏有如此神效,有什么妙法呢?”學生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展開學習探索。我總結古琴演奏技法,即三音:天音、地音、人音。重點介紹天音,幫助學生建立聆聽要領。繼續播放《流水》古琴曲,使學生進入鑒賞佳境。我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運動,從十大名曲開始介入,對琴師彈奏技法進行探究,總結古琴技法,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欣賞創造良好條件。學生在具體欣賞中,自然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
五、推演個性評價,歷練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作為一種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任務就是提高每名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都得到開發。為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教師要展開多元教學評價活動。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施教的重要激勵手段,教師要對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語言進行更新優化,要體現評價的時尚性、多元性、個性化特征。評價內容要注重學生情感、審美、品質的成長指數,多從美育角度介入;評價方式要體現多樣性,自評、小組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書面評價、口頭評價并用,激勵學生學習感知音樂熱情;教師評價語言要體現人文性、專業性,要側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關注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成長。這對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有一定促進作用。
音樂是重要審美教育載體,教師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學生創設發掘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平臺。創新課程教學體系,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模式,更新媒體應用,篩選教學方法,推演個性評價,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展開教學創新優化活動,促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氣氛中實現美育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