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9 14:46: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外培訓的分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大至某省,小至某鄉、某個學?;蚰昙?,高中生分享的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均勻的現象。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所謂的幾大名校,學校內有所謂的重點班。普通學校和班級的學生沒有辦法得到高素質老師的耳提面命,不能保證得到良好的師資力量和學習條件。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學習成績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與家長和孩子對成績提高的渴望度形成很難破解的矛盾。校外培訓市場靈活的辦學方式、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不同家庭對提升孩子成績的焦灼心態,造成家庭對高中生校外培訓投資支出快速增長。
文獻[1]從教育機構的內部機構、產生發展的外部條件兩個維度進行了分析。文獻[2]認為校外教育中教學保障、教學質量、費用合理等為關鍵需求。樹立品牌、提供完善的教學保障、優秀教學質量與效果等是競爭要素。大部分學者側重于從供給方角度進行研究,從校外培訓的公益性、校外培訓市場的需求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較少從需求方角度出發,對家庭的校外培訓投資行為、支出與市場的關系進行探討。鑒于此,本文重點對高中生家庭校外培訓投資進行調查分析。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針對陜西省西安中學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的學生,每個年級發放調查問卷60份,共發放180份。收回問卷169份,回收率達到94%。剔除部分漏答、亂答的無效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為91.6%。問卷中,將家長學歷分為大專及以上、高中、高中以下三個選項。將家長職業分為工人、農民、公務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個體、其他八個選項。學習成績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合格及以下四個選項。
對調查問卷采用EXCEL2007進行數據錄入,將數據導入SPSS21.0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并進一步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家庭對校外培訓投資的認知分析
將家庭對校外培訓投資的認知從消費屬性認知、投資意愿、實際參加培訓情況、未投資和投資原因、家庭投資負擔6個方面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投資可以通過轉化生產要素積累的方式,為后期生產創造條件,而消費則轉化成不再轉化成生產要素的其他資產。對于家庭來講,對校外培訓的消費屬性屬于投資還是消費的認知直接影響其是否支出選擇。從圖1可以看出,77%的家庭認為校外培訓支出屬于投資行為。家庭條件滿足的前提下,94%的家庭傾向于給孩子進行校外培訓投資,持否定和無所謂態度的家庭僅占6%。但實際參加培訓班的學生只有86%,剩下14%的學生或者因為家庭收入不足,或者因為家長擔心投入后效果不佳沒有回報等因素沒有參加培訓,但主要原因是孩子對參加校外培訓沒有興趣。78%的家庭對高中生進行校外培訓投資的主要原因是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另有20%的家庭看到其他同學都在校外學習,不想讓孩子落后。家庭校外培訓投資主要來自家庭本身的收入,約有61%的家庭認為該筆支出在家庭能承受的范圍內,有29%的家庭認為基本上沒有負擔。
(二)高中生校外培訓班選擇情況分析
從對校外培訓班了解渠道、選擇培訓班標準、參加原因及報班個數四個方面對高中生參加校外培訓情況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
從圖2可知,高中生了解校外培訓班的渠道主要是朋友介紹、廣告宣傳、以往經驗等幾方面,占比分別為41%、38%、16%。而選擇培訓班的標準分別為看教育質量(38%)、看師資力量(29%)、看教學設施(16%)、看課堂設施(12%)、看培訓價格(5%)。高中生參加培訓的原因主要來自提高成績的需要和家長的要求,另有20%的學生則是看到別人都參加培訓后的從眾心理。59%的高中生參加輔導班個數為1個,28%的高中生參加了2個輔導班。
(三)家庭校外培訓支出情況分析
對家庭校外培訓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從圖3可知,家庭校外培訓支出占比分別為30%以上、20%、10%、5%、2%左右的家庭分別占樣本總量的7%、34%、55%、3%、1%。結合2015年上半年西安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062元,可估算出家庭用于校外培訓的上半年平均支出水平約為3951元,占總消費支出的12%。
(四)高中生背景對高中生校外培訓投資的影響差異性分析
從高中生背景中各選取家長、學生的影響因素各3個。家長選擇其學歷、職業和收入,學生選擇其性別、年級和成績。將各影響因素與校外培訓投資的關系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匯總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家長職業、學生性別、學生年級、學生成績與家庭校外培訓投資的顯著性均大于0.05,說明家庭校外培訓投資與以上因素基本沒有什么太大的差異。就家長職業而言,迫于對孩子上學和就業的壓力,不管父母是干什么的,都會選擇重視校外培訓投資,提升孩子的競爭實力。因現代家庭以獨生子女為主,不管男女都是家庭的心頭肉,都會下大力氣去培養。高中是學生生涯的關鍵時期,面臨高考的壓力,家長非常重視在該階段加大校外培訓投資,期望孩子讀個好的大學。對于孩子而言,成績好的想保持自己的優勢,而家長也樂意為其投資,成績差的想較快提升,家長則更想方設法提升挖潛。
家長學歷和家庭收入與家庭校外培訓投資的顯著性均遠遠小于0.05。對家長學歷而言,高、低學歷的家長在校外培訓投資問題上存在顯著差異,呈現出學歷越高的家長,對孩子將來發展有越高的期望值,越會加大對孩子校外培訓投資的力度[3]。對于家庭收入的影響來說,其高低直接影響家庭對校外培訓投資的積極性,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輔導班收費較高,如果家庭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則很難堅持下去。收入較高的家庭更愿意加大校外教育投入,而貧困家庭對此則比較慎重。
四、結語
大部分家庭認為培訓支出屬于投資行為,并傾向于給孩子進行校外培訓投資,投資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不想落后。家庭校外培訓投資主要來自家庭本身的收入,支出在家庭能承受的范圍內。
89%的家庭校外培訓支出占家庭消費性支出的10%~20%,平均水平在12%左右。
家長職業、學生性別、學生年級、學生成績對家庭校外培訓投資的影響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差異性。家長學歷和家庭收入與家庭校外培訓投資的差異性顯著。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的家庭對校外培訓投資的力度越大。
參考文獻:
[1]涂欣.透視校外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04:44-47.
【關鍵詞】校外教育 必要性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73-02
一、實施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實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時展的需要
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深刻變革,知識經濟正在取代工業經濟而成為現代社會的主導經濟形態,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人才素質的綜合化;二是人才的個性化,有創新能力;三是人才的多樣化。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青少年必須成為崇尚科學、勇于創新、知識廣博、文明守法、誠信合作等方面綜合素質較高的一代新人。而校外教育給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緊密結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實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人的發展實際上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的結果。團中央書記處趙勇提出青少年校外教育機構的社會化、校外教育場地的社會化、校外教育隊伍的社會化和實現校外教育服務的社會化。他指出,只有面向社會,充分依靠群眾的力量,才能把校外教育事業真正辦成服務所有青少年的社會教育事業。
(三)實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需要
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喜歡豐富多彩的活動是青少年的特征,他們的全面發展,良好的道德習慣和行為是他們投入多樣而全面的活動實踐中實現的。另外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作為社會存在物而活動。因此只有在這種親身參與的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個體才能發展他的社會性和個性品質。
(四)實施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教育持續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及社會意識形態正在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環境正在發生新的變化,而如何充分利用青少年的閑暇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功能,進一步構建青少年校外教育模式,是教育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校外教育現狀及問題
(一)定位不準,內容不豐富
部分從事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和不少家長僅僅把青少年活動陣地看成是青少年游樂的地方、是應試教育的延伸,而不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陣地。這種觀念表面上是對青少年活動陣地培養人、鍛煉人的認識存在偏頗,實質上卻是整個社會教育觀念、人才培養觀念的滯后,這是與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之間存在差距。也正是這種觀念推動了各個活動陣地熱衷于舉辦各類培訓班,重視經濟效益,勿視社會效益。
(二)教學場所簡陋,學生安全隱患多
校外教育活動場所少,規模小,設施老化,在數量和規模上都難以滿青少年學生的需要,大部分校外活動場所配套設施老化或不健全,甚至存在安全隱患。而比較好的校外活動場所被出租、挪用、擠占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三)經費不足,制約校外教育的發展
大多數校外教育機構資金狀況相當緊張,有的連基本的工資開銷都不夠,更談不上添置設備設施,有的迫于"生計",部分場所采取出租場地等方式彌補資金缺口,有的甚至無視師德,片面追求高回報的培訓,還有一些校外活動場所,由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本身特有的資源、文化教育軟硬件配套匱乏。
(四)校外教育師資缺乏,專業結構配置不合理
據調查,校外教育師資隊伍普遍存在專業教師數量不足、骨干教師力量薄弱、年齡結構偏大、專業結構和人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大多數的都是聘請在職老師兼職,還有的校外教育機構居然招收非師范畢業生進行教學,他們只需要進行上崗前的培訓,他們就可以走馬上任。
三、加強校外教育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監管
盡快健全工作機制,由教育部門統籌,齊抓共管,領導和協調校外教育機構的工作,要對校外教育機構要嚴格準入機制、審批機制、監管機制和考核機制,對不具備辦學資格或辦學方向背離的校外教育機構堅決予以取締,政府部門要將校外教育像學校教育一樣納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使青少年宮與學校等機構舉辦的校外培訓和活動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以便于協調、調配、指導與考核。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二)統籌規劃,加大投入
政府要將面向青少年的活動場所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之中,合理利用社區現有各類活動場所,綜合利用現有的各類文化場所,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各種場所、設施,建立節假日開放制度,安排好青少年學生的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生活。在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資金的投入,通過新建和擴建,大力改善現有的青少年活動場所條件。各校外教育機構要拓寬融資渠道,多方籌措資金,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青少年活動場所和捐助各種活動設施及經費,各校外教育機構要從實際出發,利用市場機制結合教育規律,求得生存和發展促進校外教育產業的發展。
(三)加強校外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是要加強現有人員的優化配置,加大培訓的力度;二是制定校外教育機構教師的職稱、職務晉升等政策,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校外教育事業;三是加強外聘教師的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外聘教師管理制度。
“雙減”政策出臺后家長們喜憂參半,既有緩解壓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家長的擔憂聚焦于幾個問題:減少學科類校外培訓,會不會造成階層固化?市場需求仍在,會不會造成“私教”盛行?“雙減”會不會造成孩子“放羊”?“雙減”后,什么樣的孩子會脫穎而出......
想弄明白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分析“雙減”政策的底層邏輯:針對學科教育,要把學科教育回歸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減輕家庭負擔。
由此可見,“雙減”政策將進一步推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歸各自的角色。“雙減”政策出臺前,家庭與學校出現同質化趨勢。學校像考場,家里還是像考場。
受市場宣傳的影響,家長們大都別無選擇又極其負責地將孩子送進培訓班或在家給孩子布置額外作業。當校外輔導被政策性叫停,家長們失去了方向。停下來,分析一下政策,找到家長可以嘗試的角度。
家長要怎樣
把時間還給孩子呢?
文件第二項第5條規定:“分類明確作業總量。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第三項第9條規定:“保證課后服務時間。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實施各種課后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引導學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山y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根據這兩條可以推斷:孩子的作業和在校完成作業的時間都會有所調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時間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訓會進一步增加空余時間。那么家長要怎么做,才把時間給孩子呢?
一是密切家校聯系。積極參加家長會、家長學校,主動與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狀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家校聯動教育方案,構建和諧家校關系。
二是更新育兒觀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質和能力,理性規劃孩子未來發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
三是融洽家庭氛圍。細心關注孩子思想情緒變化,傾聽孩子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溝通互動模式,幫助孩子排憂解難。
四是要指導學生合理用好在家時間。督促孩子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適度安排家務勞動,加強體育鍛煉,開展親子閱讀等。加強孩子網絡行為監管,及時發現、制止。
五是不妨將重心轉移到培養孩子習慣上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這個過程離不開外力的推動,經歷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閱讀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思維的發展;運動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注意力和專注力的提高;勞動的習慣能幫助孩子確立正確價值觀、責任感,提升獨立能力;參與家庭生活的習慣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識的培養;興趣愛好的習慣有助于塑造培養健全人格,全面發展,建立自信,積極健康。好習慣成就好未來,孩子就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內驅力也會更足。
哪些學習習慣很重要
這里列表供大家參考
沒了校外輔導
怎么辦?
文件第四項第14條規定:“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
家長對這條規定會本能的出現緊張。沒了輔導,考試怎么辦?
此時,家長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
1.孩子通過校外輔導獲得了穩定而持久的分數增長嗎?2.分數的提高等同于學業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嗎?3.孩子在接受輔導后,學習習慣和方法有積極、長效的變化嗎?
想清楚這三個問題,就可以客觀地評估校外培訓對自己孩子的價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校外培訓機構,而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雙結合。好的成績,不是靠刷題刷出來的,教育肥沃的土壤,還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驅動等。
再看文件第五項第18條“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
這里有兩個重要信息:命題趨勢和招生指標分配。
先看命題。防止偏題、怪題、超標題,那什么題最重要?當然是課堂上老師講解的題。這就形成了一個系統:課堂--作業--考試--評價。再看招生。文件強調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其本質是突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均衡趨勢。
家長還應對戶籍所在區域的公辦學校有所關注和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情況、校園文化、課程建設、學生活動等一系列因素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針對這一變化
家長可以怎么辦呢
這里列表供家長參考
此外,教育部積極推進課后服務工作,不斷健全完善課后服務有關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家長應予以積極配合。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可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隨著教育均衡化、區域化的發展,學校間也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常和家長強調:孩子的身上有家長的影子。
家長改變,孩子改變。
“雙減”政策后,家長角色回歸。
關鍵詞:工程碩士;校外導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001-02
自2009年起,我國開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為落實教育部“建立健全校內外雙導師制”要求,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在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導師(以下簡稱“校外導師”)隊伍建設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工作,相繼出臺管理辦法,開展校外導師評聘(或遴選)工作。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校外導師隊伍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校外導師評聘管理體系,在準入條件、待遇、考核、培訓等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工作。
一、當前國內工程碩士校外導師評聘調研情況
1.校外導師評聘管理制度建設有待健全。筆者共搜集了20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校外導師評聘管理辦法。上述研究生培養單位中,以學校名義出臺校外導師評聘文件的18所高校,以二級學院名義出臺文件的有2個學院。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校外導師評聘還停留在學校層面,盡管在校級評聘管理文件中,絕大多數規定以二級學院為主體開展校外導師評聘工作,但二級學院出臺相關管理細則的仍然較少。近年來,國內高校普遍實施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這說明目前的校外導師評聘工作仍停留在學校宏觀管理層面,出臺的管理文件中各項條款規定比較寬泛,具有較大的彈性;在二級學院層面,該工作仍然屬于探索階段,符合本學院情況和需求的管理細則還在制訂之中。工程碩士教育在我國始于1997年(2009年之前以在職教育為主),經過10余年的積累,校外導師評聘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且,近年來工程碩士教育加強了與社會職業資格銜接,為評聘校外導師提供了便利。
2.評聘條件情況分析。各高校對校外導師的評聘條件規定不盡相同,經過歸納和分析,這些評聘條件基本可以歸納為年齡、職稱(職務)、學歷(學位)、實踐經驗、學術(科研)能力等五個方面的要求。(1)年齡。對年齡上限在管理規定中有明確要求的為9所,其中,1所高校規定上限為65歲;8所高校規定的年齡上限在55~60歲之間(如:57歲等)。其余11所高校在管理辦法中做出明確規定。筆者認為,多數高校沒有給出明確的年齡上限要求有其合理之處:①社會實際工作部門(尤其企業中)高級技術人才退休年齡彈性較大,在私企或外企中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因此校外導師的年齡上限不好確定;②考慮各個專業學位類別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由二級學院自主規定比較合適。硬性地規定年齡上限不利于校外導師評聘工作的開展。(2)職稱(職務)、資歷(實踐經驗)要求。20所高校均對校外的職稱(職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16所高校要求具有高級(含副高級)職稱(或相當水平的技術或管理職務),4所高校要求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中級技術職稱也可。大部分高校對實際工作經歷的年限通過職稱或資歷等方式提出了要求。校外導師具有高級職稱或職務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為研究生參加實踐教學提供較好的條件和環境保障。(3)學位(學歷)要求、學術(科研)能力要求。在學位(學歷)方面,有15所高校在基本評聘條件中做了明確的要求,其中6所要求學士(大學本科)以上學位,9所要求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余對學位(學歷)未做明確要求的高校,可以從職稱或職務條件中反向推測,擁有大學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是基本默認條件。在實際導師評聘審核中,擁有學士學位和副高級以上職稱(職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學術(科研)能力要求方面,所有高校都規定校外導師要具備一定的學術、科研能力。僅有一半的高校對學術能力做了明確的規定,根據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和與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交流,主要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兩個方面:(1)目前校外導師的評聘管理規定是仍然采取了延續多年的學術型研究生導師遴選管理方法和思維慣性,在對校外導師總體情況缺乏了解的情況下,為保障導師隊伍素質而采取的保障性規定。(2)研究生分類培養仍未得到深入實施,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和論文要求仍然與學術型研究生相近,所以校外導師的要求與校內導師也較相似。
3.校外導師職責與待遇(權利)規定對比分析。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校外導師的職責涉及“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從筆者調研的30所高校來看,對校外導師的職責做出明確要求的共有23所高校,職責多為3~6條,分別從提供實踐條件、課題研究、開題、指導論文、承擔課程教學等方面做了具體的要求;而對校外導師的待遇問題做出明確規定的僅有12所,其中提出支付校外導師報酬高校的僅7所,多數給予校外導師的待遇為“享有研究生導師的稱號或名譽權,由研究生院或二級學院發放校外導師聘書”。校外導師的責權利不對等問題需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關注,應盡早出臺相關的規定。目前,多數高校的校外導師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屬于“義務工作”,在責任、權力和利益方面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缺失,單純的名譽驅動,直接導致當前不同校外導師所指導研究生的效果差異較大,并且長此以往導師和所在單位的積極性均會受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環節可能會流于形式。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這個問題解決迫在眉睫,政府部門應盡早出臺相關措施,比如參考國外政府對接納學生實習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減免部分稅收或給予補貼等。
二、校外導師隊伍分析——以燕山大學工程碩士校外導師評聘工作為例
在“滿足需求、控制數量、保證質量”的指導思路下,燕山大學工程碩士校外導師評聘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目前共評聘全日制工程碩士校外導師228人。與上述三個專業學位類別2012年招生規模相比,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師比為2。通過對上述228名校外導師的學位結構、職稱層次、年齡分布、本領域工作年限、職務級別等基本信息進行統計。校外導師隊伍具有以下特點:校外導師的學位(學歷)層次以碩士和學士為主,二者合計占80.7%;職稱結構以副高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為主,二者合計占86.3%,無職稱信息的導師基本來自沒有實行職稱評定的私企或外企,但擔任相當水平的技術職務;校外導師隊伍以36~55歲中青年為主,該年齡段校外導師占84.3%,年齡結構呈“紡錘形”,導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性較強;在專業學位類別所對應或相近的職業領域的從業年限也以11~30年居多,二者合計占80.6%;在本單位或部門擔任中層、高層技術或管理職務的占86.3%??傮w來看,校外導師的整體素質是很高的,是一支學歷和職稱層次合理、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導師隊伍,能夠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提供較好的條件支撐。同時,也應該注意一些問題:(1)導師絕大部分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來源于私企和外企的外聘導師比例仍然偏低。(2)多數校外導師擔任中高層技術和管理職務,工作繁重,能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擔任指導或教學任務需引起高校的重視。(3)對校外導師的待遇、考核、培訓方面的制度亟需完善健全。
三、對工程碩士校外導師隊伍建設思路與途徑的建議
工程碩士重點為企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雙導師制”對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半p導師制”培養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校外導師能夠發揮預期的作用,對于加強工程碩士校外導師隊伍建設,筆者有以下建議:
1.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和支持工程碩士教育事業,對建立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和提供校外導師崗位的企事業單位在政策和資金方面予以支持。
2.高校應進一步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在校外導師評聘工作上充分考慮各專業學位類別的特點來制訂相應的評聘標準,遴選優秀的人才擔任校外導師。
3.要保障校外導師隊伍的質量,一方面在評聘數量方面可以隨著專業學位招生規模逐步增加,并在摸索中逐步完善評聘條件和標準;另一方面,要盡快健全校外導師的管理機制,在待遇、考核、培訓、淘汰等方面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實現校外導師隊伍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研[2009]1號,2009-03-19.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I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實訓基地建設和利用過程中,并不像工科專業那樣能有現成的工廠車間內完成,學校也不可能提供一筆資金給學生去創業實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如何將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成為了眾多院校極力探討,以期改進和突破的一個問題。
一、學生崗位實訓的現狀分析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由于高職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專業學習的廣泛性,企業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意愿是十分強烈的,但是企業的合作熱情明顯缺乏,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遠不夠。總的來說,企業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缺乏動力的。
二、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一)“平臺式”校外實訓基地(群)的建設
高職院校應加強與政府、相關行業組織的合作,搭建“平臺式”校外實訓基地(群)。依托生產性的企業行業為主體,搭建“一校+多企”的平臺,建立集群式校外實訓基地。學院應主動與相關行業協會,如食品行業、電子行業、房地產行業的合作,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并建有不斷推進產學合作內涵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本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真實的生產和管理體驗。
(二)建設“合作制”校外實訓基地
在與本市、本省的大型企業合作的基礎上,拓寬合作范圍,加強與外省,甚至國外的企業建設“合作制”校外實訓基地。大型企業實力相對雄厚,可由企業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提供工商企業管理人才需求信息,指導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二是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專業教學與培訓團隊,開展企業人才培養和員工培訓,并且在校內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教師參與產品營銷或研發,與評優或補助掛鉤。力爭做到基本專業技能訓練在校內完成,其它核心職業能力培養主要在生產現場進行;三是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學習與就業結合,將“合作制”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推向全面;四是大力支持合作企業發展,開設企業“定制式”培養人才的班級。
(三)建立“項目導向培訓企業型”校外實訓基地
與中小企業合作,建立“項目導向培訓企業型”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融教學、生產、科研于一體的“培訓型企業”合作,將企業作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對學生開展流水線生產過程中多工種中高級技能訓練,以及相關崗位人員的應知與應會培訓。
三、校外實訓基地的機制建設和政策建議
(一)動力機制
學校方面,專業建設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并將其與國家財政撥款相掛鉤,深化高職院校共建共享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可能性,為學生搭建真實的生產性實踐平臺。
企業方面,應確保企業在合作中能獲得較好的預期利益,包括:優先獲得優秀畢業生的選擇權;可以利用高校資源對本企業職工進行繼續教育,提高企業和員工競爭力,并把員工對學生的幫帶教育與獎金等掛鉤,落到實處;同時依法享有一定的財政補貼或稅費減免。
學生方面,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工作的積極性,應有相關法律確保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能獲得真實的管理工作體驗,并能取得相應的工作報酬,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提高就業的可選擇性。
(二)激勵機制
針對企業參與合作積極性不高這一問題,從政策和制度層面考慮,如何激勵企業參與高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政府應建立企業參與高職教育或與高職院校合作的相應利益補償機制。如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加拿大通過退稅政策來鼓勵用人單位參與校企合作),對于參與校企合作教育的相關企業按一定比例減免相關稅費。讓企業切實感受到參與職業教育既是履行一種社會責任,同時又是一項能給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帶來好處的事情。
(三)約束機制
政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明確企業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及相應的懲罰措施,并加強政策的執行力,以此從法律形式上加強各行各業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約束力。
同時,政府應鼓勵各行各業建立非政府非市場的公共性行業組織團體,在政府的引導下,讓相關行業性組織、協會參與到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建立起連接企業、學校和政府的中介組織和機構,以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向企業和學校宣傳等。
(四)利益分配與財務管理機制
在財務管理方式上,明晰相關的利益分配關系,讓學校教師參與的實訓課程指導報酬和教學課程建設的工資,學生在企業工作的報酬,企業員工的幫帶指導報酬等都有明確的財務支出明細,校方和企業方按協議進行利益分配。另外,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額資金、設備損耗等專款專用,統一核算,嚴格執行經費預算和成本預算。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充分發揮多種模式應用的過程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校企合作帶來的真實場景或項目的學習體驗,也讓企業和政府在這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丁金昌,童衛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2]姚麗梅,王玉生.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7).
[3]吳興偉.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基地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5(8).
關鍵詞 校外教育 素質教育 師資優勢 教育品牌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青少年宮作為校外教育的主陣地,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牢固樹立“經營校外教育”的理念,以優勢求生存,靠特色促發展,生存發展與社會需求緊密鏈接,才能實現最大化的教育效益、社會益效和人才效益。近年來,孤島社區少年宮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辦宮宗旨,高質量地服務社會,服務少年兒童,成為孤島地區孩子們喜愛的、家長歡迎的、領導滿意的、一流的校外教育品牌。
1強化一流的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師資優勢
1.1練好“坐”功
在保證教育教學正常運行的同時,拿出充裕的時間,讓每一位教師能夠“坐”下來,認認真真地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法》、《校外教育教師管理規定》及當前國內外校外教育教學管理的先進知識、先進經驗,把教師掌握教育、教學信息與動態作為一項例行制度,常抓不懈,使每一位教師時刻把握當前最先進、最科學、最切實可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把最新的教學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與此同時,堅持先進教育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抽出專門時間,先后委派了幾批年輕教師骨干到北京、上海等地進行系統的培訓與實踐,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準。不僅如此,少年宮還要求每一位教師聯系個人實際制定師德修養計劃,嚴格自律,完善自我,不斷培養教師熱愛教育、無私奉獻的精神,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風范,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的品質。
1.2唱好“站”功
教育教學重在實踐,有了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一個扎實的實踐舞臺。教師的實踐舞臺在課堂,少年宮從每一位教師的教育教學計劃設計到課程安排,從備課內容運行到課后意見反饋,從教育教學改進到理論與實踐創新,一切圍繞孩子,圍繞孩子的一切,科學設計,精心規劃,讓每一位教師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讓每一堂課的每一個孩子都從中受益。
1.3嚴格管理
每年春季組織一次“家長滿意率問卷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檔量化打分,敢于辭退了家長反映問題較多的老師。平時,對家長反映的教師工作態度、教學質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促其及時改進。嚴格的管理,培養了教師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
幾年來,面對外部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對生源市場較大的沖擊,少年宮在競爭中健康發展,在沖擊中茁壯成長,在成長中不斷進步。目前,少年宮所有的專業和兼職教師均具備了大專以上學歷,形成了較為雄厚和穩定的師資優勢,為進一步發展孤島校外教育,讓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校外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師資基礎。
2注重一流的辦學質量,突出教學特色
教育教學質量是少年宮取得社會認可、信任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是少年宮工作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題。為此,少年宮在辦學模式、辦學途徑上不斷進行有益地探索,不斷改變思維定勢,打破工作僵局,“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不斷擴大辦學空間。
近幾年來,少年宮不斷擴大辦學規模,開設了包括美術、書法、舞蹈、器樂、劍橋英語、奧林匹克數學班、益智健體綜合班等十幾個特長教育專業,基本滿足了少年兒童在素質教育上的需求。已累計培訓學員數萬人次,幾千名學員在國家級和省部級的各類比賽中獲得獎勵。器樂、舞蹈、劍橋英語等考級合格率均在98%以上,優秀率達30%。連續多年組織學員參加全國性書畫大賽、全國世紀之星少兒特長成果展和“星星河”全國少兒美術書法大賽,并獲得成就。為了給家長、學員提供更大的方便,少年宮還積極同中國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山東省舞協等聯系,被確定為考級點,部分專業的考級活動均在少年宮舉行。考級點的設立,是對少年宮辦學實力的強有力證明,更是孤島社區校外教育辦學水平的權威性象征,社會知名度會進一步提高,將會使孤島乃至周邊地區更多的群眾了解少年宮、信任少年宮,少年宮的生源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有實力才有活力,有技術才更有力量。少年宮在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同時,刻苦鉆研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不斷創新,教育教學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化。少年宮承擔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與學的研究》、《少先隊進行創新教育的研究》、《建立雛鷹爭章課程,自主發展學生》等國家級、省級、局級課題的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藝術的探索方面,已形成了“創設情境、重視操作、愉快學習”的教學特色 。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281-01
一、我國高職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在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在實訓基地模式上主要采用“雙元制”實訓模式、“合作型”實訓模式、“技術與繼續教育”實訓模式和“教學工廠”實訓模式等。這些實訓模式從一定程度上對我們國家實訓模式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我們還是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建設具有我國國情特色的實訓基地模式。
從目前各高職院校在使用建立起的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實施情況來看,對校企雙方來說還存在很多難以跨越障礙,實訓基地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一)從企業角度來看
首先要去實習的學生多,而可以用于實習的崗位少,不能滿足實習生的需要;其次由于各企業都有商業秘密,這就限制了學生實習的內容;再次會計崗位的分工鉗制了學生實習的業務范圍,工作手段制約實習效果;最后就是會計崗位的指導人員理論水平不夠高。
(二)從學校角度考慮
好多學校用于實習的經費不足,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還不能實現教師現場指導;學生實習時的也存在較大的風險。
綜上所述,雖然各地都在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但是在使用會計實訓基地的同時都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是針對現存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能解決,使會計實訓基地能發揮出自有效應。
二、解決高職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難題的措施
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創新實訓形式。高職會計專業可以與生產企業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作,這兩類單位合作的方式應有不同的特點,作為校外實訓基地的用途和作用也應各有側重,并根據具體情況創新不同的實訓形式。
1、對于生產企業,其作為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可以為一年級學生提供認知實習,此時,學生的主要實習場所不是安排在會計部門,而是在生產車間, 讓學生認識企業整個生產流程,增加學生對企業的實際印象。在實習中也可以邀請會計部門專業人員給學生講解會計流程,并讓學生認識常見的會計憑證,增加學生對會計工作的了解。這種認知實習安排一般半天即可,不會對企業正常工作造成大的影響。
2、對于會計師事務所,宜采用培訓式合作形式。這種形式是對學生在完成校內計劃課程之后、畢業之前所進行的培訓。培訓內容是對真實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這種培訓式合作形式有固定的實訓單位、場所和時間。培訓單位與學校的合作是長期、穩定的關系,雙方要遵守合作協議,認真履行職責。這樣的合作單位非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公司莫屬。
3、引進式合作形式。這種方式是將企業引入校園內,學校免費為企業提供辦公場地,企業只需要投入設備和人員即可,但前提條件是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實訓的機會。采用這種形式后,企業可以減少經營成本,對高職院校而言,可以將校內外實訓室合并,減少實訓設備的投入。同時,企業進入學校后,學生和老師可以就近在企業參加實訓,減少了校外實訓中組織和管理上的麻煩。這樣的合作單位也只能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工作不需要大型設備和機器,主要依靠人力資源,因此,對辦公場所面積要求不會太大,1-2 間實訓室就足夠。這樣的單位引進1家就可以了。
總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作用是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工作環境,為高職學生與職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提供訓練平臺。因為會計本身是一項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幾乎所有企業在招聘會計人才時,都要求一段時間的工作經驗,所以學校必須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才可能增加學生的工作經驗,從而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通過本文的研究,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可以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開展松散式、培訓式和引入式的實訓基地建設方式,為會計專業學生提供不同的實習實訓機會,從而增加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實踐技能,最終實現快速就業。
本文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1—2012年度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專項研究課題《高職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05—1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