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8 16:14: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村級集體資產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新路子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84
1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相關定理
1.1 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界定
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的界定范圍面廣,主要涉及集體經濟組織的所有成員,包括非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等。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的界定主要涉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關系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界定要始終遵循維護所有者自身的合法權益、誰投資誰所有原則。農村集體資產所特有的所有權關系,在其界定問題上也常有糾紛發生,糾紛案件的發生大多由所有權界定部門給予協商調解。
1.2 農村集體資產歸屬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表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備的集體資產全部歸農民群眾所有,并由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集體經濟資產所有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還規定,農村集體資產在我國法律法規保護范圍內,任何個人、組織、單位等均不可隨意轉讓、侵占、哄搶農村集體資產。
2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清、集體資產流失嚴重
農村集體資產缺乏專業人員對其給予統計、規劃,導致很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混亂,部分村級組織自己都不清楚每年到底有多少集體資產,在集體資產方面的產權界定不清,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土地所有權方面的產權不明。在落實時,原本資產未科學劃分所有權,因農民缺乏土地所有權,集體與農民權利邊界不清。在缺乏民主與監督背景下,部分村級組織隨意轉讓、承包土地給他人,或隨意取消農民土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引起的產權不明。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因投資主體多元化,反而導致資產投資主體不明,無法正確劃分集體資產所有權。
2.2 村級財務管理水平滯后,審計工作不到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收支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民自身利益,集體財務會計不僅凸顯了現今農戶、國家、集體三者之間的利益,還展現除了集體經濟的實力與干部作風。但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因村干部自身法律意識不足,財務觀念意識不夠,未認識到做好集體資產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不完善的財務監督制度等問題,導致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嚴重[1]。
2.3 資產閑置率高、評估管理落后
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對集體資產的重視度不高,且受到資產管理水平的制約,使得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方面資產閑置問題嚴重。尤其是農村地區破產廠房閑置導致的資產閑置,閑置土地未及時的有效的利用起來,部分新修的廠房、新購入的設備等固定資產耗損、閑置、貶值等,為農民帶來了經濟損失。此外,諸如破產閑置廠房在轉讓時,缺乏合理的、規范的資產評估,估值不準確,資產未給予正確評估損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3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新路子探析
3.1 明確資產管理主體、預防集體資產流失
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還應明確集體資產管理主體,設定資產管理與維護崗位及崗位責任,盡可能避免因職權交叉引起資產管理問題。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代表,應強化與各鄉鎮政府與集體投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力度,并竭盡全力做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監督工作,以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切實維護農民集體利益,避免集體資產流失。
3.2 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完善審計制度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還應不斷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規范資產管理臺賬,提升村級財務人員素質與技能,做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此外,還應加大新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村級聯網,更有利于財務工作的開展。此外,應不斷完善審計制度,各鄉鎮資產管理機構在依照審計制度,做好集體資產審計工作以及審計人員離任工作,針對重點問題實施專項審計、專案審計,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做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以防資產流失。
3.3 科學盤活閑置集體資產、做好資產管理工作
農村部分閑置土地也不可死板的僅給予資產看護,還應科學盤活閑置資產,以防農村集體資產流失。還可采取可行的經營措施來提升閑置資產的價值。針對諸如因破產等原因導致的閑置土地,做好閑置廠房等的回收管理工作,部分有再利用價值的土地可給予承包、轉讓,提升其利用價值,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集體資產流失。部分閑置土地,在轉讓時應做好閑置集體資產的評估工作,以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總之,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基數相當大,農村集體資產數額也較大,農村集體資產屬于農民通過辛勤勞動獲取的最終成果,其屬于壯大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富裕的關鍵性物質基礎。科學、合理使用農村集體資產在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發展中意義重大,還可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保證社會穩定和諧。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現狀;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F121.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67
農村集體資產屬于農民群眾不辭辛苦的勞動成果,也是是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與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前提。而有效地使用與管理集體資產,能夠在完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集體經濟實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業經濟發展,穩定農民經濟收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集體資產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存在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與發展,給農村集體經濟正常發展帶來不良影響,若長時間發展下去,勢必給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繁榮穩定帶來影響。
1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
據相關統計顯示,2014年,福建省永泰縣長慶鎮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達到200萬元,與2013年相比,增加了39萬元。但目前為止,這些資產管理由村賬委托,所以永泰縣人民政府下達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源監督管理的意見》,同時,與縣委組織部、縣農業局、縣民政局和縣財政局結合永泰縣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與農村集體財務有關的計算機網絡監管系統與實施方案,并將其落實到集體管理各個階段。
2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集體資產缺少監督管理
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體系,沒有根據相關要求配置與利用集體資源,導致資產利用率偏低,難以從根本上達到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2.2 資產管理缺少規范性,產權關系不明確
由于農村集體資產缺少統一規范性,出現會計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并且沒有安排專業人員對其進行監督管理,資產登記不齊全,導致資產不斷流失。同時,由于原始憑證不齊全,沒有明確規定產權關系,且工作交接時,沒有根據相關要求進行,造成農村資產核算缺乏準確性。
2.3 財務公開不規范,監督不到位
由于部分村干部忽略了民主理財的重要性,沒有堅持民主理財的原則,個別人員存在個人主義的思想,導致機體資產缺少有效監控。另外,審計監督工作不到位,使集體支持與財務管理的問題日漸突出,讓民主理財只是個擺設,導致實質性問題難以根除。
3 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對工作流程進行規范
要想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財務管理制度;村級組織應根據《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條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的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比如財務年度收支預決算、票據管理、流動資金管理、開支審批和資產資源管理等制度,并進行完善;資產登記清查與資源登記清查制度;將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登記工作落實到位,對資產資源的分布、存量及種類進行詳細調查,同時建立與資產、資源管理有關的臺賬;民主管理制度;堅持“公道、正派”的原則,選擇高素質的人才組成高效的民主理財小組,按時主持召開與民主理財有關的會議,組織參與到民主理財活動中。同時,制定有效的財務計劃與方案,對村集體發生的各項財務收支問題進行處理,以此規范工作流程,實現民主理財的目的。
3.2 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
嚴格按照國家財務制度的相關標準要求,對會計賬薄進行設置,詳細記錄每筆賬務,并按照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核算各項財務,尤其是按時登記資產增減情況,定期清點資產,做到賬面數據符合實際數量。同時,加強培訓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的力度,提升財會人員的工作素質,進而為農村集體資產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
3.3 加大管理力度,落實審計監督工作
在對年度設計工作計劃進行編制過程中,永泰縣和長慶鎮另計農村經管站應按照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與本級人民政府的相關要求進行,以此抽查、審核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每3~5a應完成1次的各村設計工作,還應根據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的情況,將全縣審計力量結合起來,利用分片分組的方法來監督管理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的設計工作。同時,明確規定專項設計的責任,對群眾舉報、、征地和村級重點建設的項目進行審查。國家審計機關在審計監督鄉村接受的財政資金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情況時,應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福建永泰長慶的黨委、政府的有關要求進行。另外,要加強處理審計查處問題管理的力度,監督審計單位與有關人員各個階段的工作。
3.4 加強日常管理,規范資產管理機制
做好集體資產登記、產權界定和資產核資等工作,為集體資產核算的真實性、可靠性提供保障,讓管理模式透明化,以免村里有大量資金留下來;同時,每項業務都經過鄉鎮審批后,才可以入賬。這樣不僅能夠完善會計報賬的審核與監督過程,還讓會計向專業化方向轉變,提升核算水平。同時,達到全方位監督管理的目的,防止現金管理缺少規范性,出現挪用或者是亂用資金的情況,進而使農村土地、公共設施等集體資產財務管理趨于規范化。
3.5 加強集體資產管理
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力度,對農村集體資產專業行為和拍賣行為標準進行規范統一,避免農村集體資產出現流失的情況,甚至是出現侵害農村集體利益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而維護社會穩定。同時,將農村資產管理和干部考核制度連接在一起,加強干部、村級干部管理集體資產的責任心,組成集體資產和人員緊密聯系的良性關系,避免流失集體資產。
4 結束語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村集體資產逐年增加,村級集體資產管理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情況與問題。一些地方集體資產管理缺乏統一規范性,并引發矛盾沖突,已經成為目前干部群眾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所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力度具有重要作用。雖然,我國農村對于管理農村集體資產方面積累的許多經驗,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由于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帶來影響,阻礙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農村集體管理部門應對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進行研究,并積極采取改進措施,不斷進行完善,從而確保農村資產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趙育勤.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現狀及改進措施[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10):48-48,12.
[2]董妮.淺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人力資源管理,2014(5):314-314.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在我國實際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組織,它不是一級政權組織,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務管理職能,又要協助政府從事許多行政管理工作。農村財務管理是指對直接歸農民集體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項資產所發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
二、當下村級財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1.會計基礎工作普遍薄弱。(1)原始憑證記錄不全,白條入賬現象嚴重。一些行政村的票據中存在著大量無經辦人、無證明人、無審批人的白條,有的根本沒有幾張正式單據,大量的公款和稅款都從這些白條上流失。(2)賬務處理不規范。一些行政村不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科目使用混亂。(3)會計檔案保管不善。一些行政村不按規定保管會計檔案資料,會計資料不進行移交,誰管的賬誰帶回家,造成會計資料嚴重受損、丟失,甚至人為地銷毀。
2.民主理財形同虛設,起不到監督作用。(1)民主理財小組換屆的時間沒有明確規定。對于民主理財小組需要多長時間換屆或在什么時候換屆,相關法規沒有明確規定。(2)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推選工作不規范。有的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是由村的主要負責人指定的,這些人往往都是其親朋好友。在進行日常經濟審核時,只要是村主要負責人同意或簽批的,就一律蓋章,起不到監督作用。(3)民主理財小組的權利實施得不到保障。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暫行辦法》第七條規定:“民主理財小組享有對本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活動的民主監督權利,參與制定本組織的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參與重大財務事項的決策,有權檢查審核財務賬目,有權否決不合理開支?!钡趫绦兄?,因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理財小組常處于尷尬境地。
3.財務公開不夠規范。(1)公開不及時,特別是對于群眾反映熱烈的焦點問題不能及時公開。(2)實行會計電算化后,對電腦打印賬目校核不細,產生失誤,引起群眾誤解。(3)在財務公開的內容方面存在著欠細欠具體的問題,對于重大支出項目沒有專項公布。也有個別村公開的數字是虛構的。
4.財經紀律淡薄,財務管理混亂。(1)私設“小金庫”,搞賬外賬。一些行政村利用虛假單據入賬,套取公款,或收入不進賬等私設小金庫,搞賬外循環。(2)非生產性支出較多,大吃大喝,亂發補助,支出無標準。一些行政村干部利用公款大肆吃喝,有的巧立名目亂發獎金補助,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3)會計、出納職責不清。一些行政村會計、出納一人兼,村干部人人都能收錢、管錢、用錢,造成賬款分管不清,不利于互相監督制約。
5.資產管理不規范。(1)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沒有實行專人管理,不能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2)集體資產出租和發包不規范,有的沒有簽訂書面合同,只有口頭協議,或者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3)承包款結算不及時。(4)管理不銜接。村委班子換屆,出現重復發包或承包合同到期無人過問的現象。
6.村級債務化解困難。(1)村里財務收入來源單一、負債多,村里的各項公益事業、基礎設施無錢興辦,使得基層組織權威性削弱,干群關系緊張,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農村的社會穩定,從而加劇了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2)村干部追求“面子”工程和“政績”工程,盲目借款投資搞開發、辦企業、興辦公益事業,沒有進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結果興辦的企業效益不理想,有些甚至破產關停,造成負債難償。
三、今后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1.加強法制宣傳,提高認識,做到依法理財。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辦法,加強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制度的宣傳教育,使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對村干部和財務人員開展財經管理、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第三,要對廣大村民開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規、有關制度交給群眾,使他們真正懂得村民的權利。
2.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確保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建立財務制度是搞好財務管理的重要保證。為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須嚴格執行農業部、財政部新頒布的《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和《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并從各村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做到賬簿齊全、記賬及時、獨立核算、民主理財、規范管理。
3.搞好村級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做到民主理財。村集體經濟組織應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及其他有關規定,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如實地進行公布,接受村民監督。財務公開應當及時,做到每月公布1次財務收支情況,季度末公布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情況,對于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要做天隨時公開。財務公開的賬目要真實,公開的內容要存檔備查。對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議,要及時予以采納;對大多數村民不贊成的事項,應當堅決予以糾正。
4.規范集體資產管理,力求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首先要明晰產權、摸清家底,搞好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的界定和產權登記,建立集體資產臺賬。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清產核資小組,對本村資產進行徹底清查。其次,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準確無誤地建立資產臺賬,做好集體資產的登記工作,做到賬實相符,并及時反映資產的使用及其變動情況,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護集體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其次要搞好資本營運,盤活資產,保值增值。根據不同類型的資產特點,搞好資產經營。經營性資產重點抓增效,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抓增值,資源性資產重點抓開發,福利性資產重點抓保護??梢圆捎枚喾N多樣的方式充分利用集體資產。
5.加大審計力度,強化監督職能,確保村級財務管理規范。鄉鎮紀檢、農經和財政部門應加強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設立專門的內審機構,依法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村干部離任審計和專項審計,重點審查籌資和支出的合法性,審計工作結束后,應當及時向群眾公布審計結果,落實處理意見。
四、結束語
此外,本文也建議今后要注意:(1)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作用。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財小組;(2)健全農村審計機構和職能,強化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3)提升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穩定會計隊伍;(4)積極推行會計電算化,規范村級財務管理;(5)建立健全村級財務檔案管理制度。采取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相信一定會讓村級財務管理得到根本的改變和改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村級 會計委托 問題
一、村級會計委托中的問題分析
村級會計委托制模式是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運行中遇到的問題中總結出來并實施的一種村級財務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建立在多年農村經濟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其出發點是以村民自愿原則為前提,以村級集體資金的各項權利得到保障為基礎,經過村級領導機構同意后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和委托機構簽訂委托記賬協議,對財務行為進行規范化的操作。村級會計委托模式屬于一種尚在探索中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而且受到各種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F對其主要的問題做簡要分析。
(一)宏觀因素的影響
從制度層面上講,村級會計委托直接受到傳統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的影響。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基本出發點是在村級范圍內的集體資產歸全體村民所有。在長久以來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下卻又存在一種特殊委托關系,即村社干部作為集體資產的人享有對這些集體資產的處置權,而這種處置權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督,由此而滋生的問題之一就是集體資產被人侵吞,從而出現所謂的“公地悲劇”。因此即便實施了村級會計委托,在管理思想上仍然會受到傳統管理制度的影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對村級財務會計審核不嚴的情況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原因在于組織機構上的不健全,機構權責不明確,在賬目審核過程中受行政干預的程度較大。會計機構在審核村級財務數據時的原始票據時較為寬松,這就為村級集體資金被違規使用埋下了伏筆。同時,實施村級會計委托后,必然會強化機構所掛靠的鄉鎮級行政機構的權力。正常的會計審核程序在這樣的權力影響下出現“人情帳”、“關系帳”也就不足為奇。
(二)會計實施機制不完善
會計實施機制不完善首先體現在權責不明上。從當前實施的村級會計委托制度來看,基本上明確了在這一制度中的單位和個人的行為,對各自權利的界定是基本清晰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權利和責任是相輔相成的,但現行的制度對在村級會計行為中的違規行為卻語焉不詳,其后果必然是犯錯成本低廉,甚至沒有違規后的處罰措施,監督也就無法有效實施。從已經明確了的制度實施層面來看,同樣存在著缺乏強制性的問題,沒有了對制度實施的強力約束,再好的制度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形成所謂的“有法不依”的局面。
(三)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實施村級會計委托的初衷是保障村民對村級集體資金的自治權利,同時提高對村級資金的有效管理
但在實施過程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權力強行推行這一委托制度,并未嚴格按照村民真實意愿行事,對需要組織的村民大會表決等前提要求視而不見。其二,作為會計機構的會計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突出表現為會計當年度核算不規范,以及入賬原始憑證的審核不規范。還有就是會計處理方式的不規范,普遍存在一借多貸和一貸多借的情況,同時對會計資料的歸納整理粗放,財務核算、報表、憑證等管理隨意。其三,在村委會換屆后,并未有效實施委托事項的重新確認工作,未經村民同意就續簽委托協議。
(四)監督機制缺乏
建立村級會計的目的,在于建立起農村財務監督體系,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監督不到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機構自身的會計監督問題,表現為會計人員在審核過程中不按照嚴格的會計規程辦事,對財務制度執行不利;其二,農村財務的事前審計制度落后,無法對村級資金的使用做到提前監督;其三,村級資金財務運作不透明,村民無法對村級資金的真實使用情況行使有效的監督權。
二、對策探討
(一)嚴格規范村級會計委托實施步驟
村級集體資產是歸全體村民集體所有的。對村級集體財產的處置必須經過村民的集體同意后進行。針對普遍存在的鎮級政府強行推行該制度的問題,應當建立起縣級部門的專門的監督執行機構,對這一過程中的各環節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只有通過更高一級的監督行為才能杜絕鎮級政府的強制推廣行為。
(二)健全配套體系
村級會計委托制度本身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一套與之配套的財務規章制度。尤其是要盡快健全農村財務的決算和預算管理、村級財務支出的審批管理、票據審核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票據審核管理和會計核算管理。嚴格實施票據管理的目的在于杜絕“坐收坐支”、“自抵”入庫等行為。而會計核算管理則是要求村級的收支原始票據由會計審核后入賬,并按會計準則編制詳細的會計報表。與此同時,需要有的財務公開的強制措施,增加財務透明的程度,接受社會監督。
(三)完善會計委托機制的構想
以上幾點討論的都是會計委托機制以外的因素,對會計委托本身而言,需要進一步完善實施這一制度的組織機構,對各類必要的設施要盡快完善。從人員素質方面看,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是保障會計委托機制效率的重要條件。建議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資格認證以及會計人員違規操作后的處罰措施等相關操作細則,使得村級資金的管理能真正做到專業化,提高其使用效率和規范化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加強對會計行為中的違規操作行為的處罰力度,用違法必究的態度來保障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鑒于前文所分析的會計機構受到鎮級財務鉗制的問題,因此單靠鎮級部門的自我監督和自我規范和執行是不夠的。筆者建議建立起縣級部門組織的會計審核機構,負責定期對縣轄各鎮的村級會計委托工作進行監督,并由其實施對違規行為的處罰。
三、結束語
村級財務的管理問題一直都普遍存在。村級會計委托制度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有效嘗試。在實施這一制度時需要統籌兼顧各個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要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機制,避免會計機構和村鎮干部成為利益共同體。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348-01
1 當前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村組財務基礎工作薄弱
一是財務管理不夠規范。3年1屆的換屆選舉,導致村組干部變動頻繁,雖然經過培訓,但財務管理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造成財務收支發生時不夠規范,如2011年7月以來,退回村級手續不齊的支出就有202筆,總計金額286.17萬元。二是會計帳目設置不統一。財務帳目設置必須根據實際發生業務進行設置,不同時期經濟不斷發展,出現一些新的農村政策模式,如:近年來的社會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以獎代補等政策性資金撥款模式,讓會計面臨新挑戰,如何統一帳目設置成了新問題[1-2]。三是財務人員中村組報帳員趨于老年化,不利于信息化建設的需求。雖然老年人工作穩,又勤快,但電腦技術差或不懂電腦操作,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洪塘鎮村組報帳員共計24人,年齡幾乎都在40歲以上,50多歲或60多歲的占多數,最大年齡70多歲,老齡化嚴重。四是財務檔案過多,檔案室已容納不下,財務資料去留成問題。2004年以來洪塘鎮村組財務檔案(會計憑證、文書檔案)共有4 825本,辦公條件有限,已容納不下。
1.2 財務監督管理不到位
一是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出現個別滯后現象,有的村張貼公開資料不及時;有的公開內容不全面;有的公開內容不夠清晰,有的民主監督不及時,事后監督小組才參與[3]。二是審計、監督力度不強。3年1次的換屆選舉都必須離任審計,2012年村級離任審計,洪塘鎮16個村居審計金額共計2 244.76萬元,資產總計18 762萬元,資源性資產出租及專業性承包合同共計744份,1 761.61萬元。但審計時間短、帳目數量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只能走馬觀花,相應的也失去了審計的監督意義。三是有些干部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法律意識、責任意識不強。有的坐支現金帳;有的工程項目、專業承包、固定資產管理不按文件規定程序操作,存在先上車后補票等現象。
2 加強集體財務管理的對策
2.1 提高財務管理基礎工作
在上級的政策規定下,不違反村民集體組織法前提下,保持村級干部相對穩定。同時,加大財務制度貫徹落實力度,制定《關于規范農村招投標管理服務中心和農村承包合同審核服務中心運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廈門市同安區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指導意見》《廈門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的通知》《洪塘鎮關于進一步規范村集體財務管理規定的通知》等制度使財務管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軌道[4]。會計要以服務農村為宗旨,不斷學習武裝自己。同時上級部門要經常對專業知識及提高道德水平進行培訓,定時對會計遇到的問題進行詢問綜合,使帳目達到區級以上的統一規范。報帳員要選用年輕化、懂電腦的大中專畢業生,有利于電腦信息化管理,如網上公開錄入工作等。同時,可兼任村級檔案管理員工作,使檔案轉移到村有專人管理,確保檔案完整性、安全性。
2.2 發揮財務監督機制的有力作用
(1)加強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工作。村級自主張貼公開資料的模式轉換成會計到村組現場親自張貼的公開模式,服務下到基層。抓網上公開,把收支流水帳、銀行收支等逐筆網上公開。同時,由紀委牽頭組織人員進行公開監督,實施明察暗訪制,建立責任追究制,進行定期檢查、不定期暗訪,查到公開和民主監督不落實的、拖拉的、弄虛作假的,按情節輕重進行追究;把會計的工作成績納入年終考核和獎懲掛鉤,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審計,促使審計監督行之有效。對專用資金定期、不定期審計和監督。如征地補償款、水利工程、新村建設、種糧補貼、低保補助等進行專項審計。又如新村建設、老區審計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洪塘鎮2004年以來全鎮新村、老區、山區等建設13個村,財政資金總投入8 203.08萬元,財政資金及村級資金投入總計11 014.95萬元,其中:工程項目投入資金9 480.68萬元;地上物賠償及其他投入資金1 534.27萬元。只有審計及時,才能確保資金規范、安全使用。對離任審計應早安排、早部署,保證時間寬松,才能保質保量,發揮審計的震懾作用,達到審計監督效果。
(3)加強督導培訓村干部,提高法律法規政策水平,讓他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管理好、用好村財的意識,自覺做到嚴格收支兩條線;各項工程建設、合同承包、固定資產管理等必須按民主程序辦事,嚴格把關。2012年9月以來村級固定資產采購經法定程序審批購買49件,金額28.19萬元,經鎮審批,民主會議通過核銷59件,金額8.68萬元,有效地控制了先上車后補票的行為。
3 參考文獻
[1] 潘明水.農村集體財務監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3(22):47,69.
[2] 盧雅音.當前農村集體財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福建農業,2013(12):74.
關鍵詞:農村地區;資產管理;資源利用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主要包含資源性資產和非資源性資產兩大類。農村地區資源性資產占絕大部分,主要包括耕地、山、泉、河流等,其中耕地包含家庭承包耕地、專業承包耕地、未發包耕地、廢棄項目占地及坡地等。對農村地區資產的有效管理及高質量利用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管理農村地區的基礎。社會及時代的進步要求必須更高質量地開發與利用農村資源,但當前仍存在土地產權界限不明晰、經營規模不斷減少、監管不到位、資源閑置、資源爭議等問題[1]。文章以此為切入點,針對如何有效加強農村資產管理和資源利用展開討論。
1農村資產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1.1制度層面當前農村資產管理在制度層面存在疏漏,部分農村資產存在浪費現象。科學且高效的管理制度是集體資產有效管理的基礎,但根據當前集體資產管理狀態而言,需要不斷完善具有約束性的管理制度。不少地方存在資產所有權爭議及使用權爭議,農村建設受到阻礙[2]。此外,一些農村資產當前處于閑置狀態,此類資源持續浪費,必須依靠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對閑置資產的歸屬問題進行決斷,終止農民間不必要的矛盾,為構建和諧農村打下基礎。1.1.2人員層面當前農村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及專業知識欠缺,且專業人員不足,導致管理落后,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及高效的管理措施。當前資產管理中相關管理人員和很多農民對農村資產管理缺乏長遠性認知,更注重當下的利益,部分管理者往往陷入短期利益中,在對資源儲備及資源利用進行判斷時更傾向于短期收益投資,缺乏長期管理的認知[3]。資產管理人員在技能及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導致各項資產管理決斷仍處于基礎階段,無法對農村資產作出深層次管理,缺乏長遠眼光,農村資產無法創造更高的價值。1.1.3管理層面管理層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資產底數不清、部分資產嚴重流失,這與長期以來農村資產管理的權限、職責劃分不清有關[4]。少數村干部用集體資產購入電視、電腦等設備,但在離任后并未將此類資產交出,導致日后清算時出現死賬、壞賬,賬面資產臃腫嚴重;不少資產已無法正常使用,甚至損毀或丟失,但仍未履行報廢手續,在資產資金管理及賬目管理方面出現底數不清、賬實不符、資產數額偏大等情況。
1.2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許多農村廢棄項目占地未有效利用。自2001年起,我國為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升中小學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質量,摒棄了傳統“村村辦學”的方式,對鄰近學校進行資源合并,雖改變了許多農村小學班級僅個位數學生的狀況,但使農村小學教育用地閑置、疏于管理,很多地方學校成為了農民的私人“曬谷場”。還有很多農村為響應上級要求,鼓勵農業項目開發,鼓勵有志青年、愛鄉人士回村投資,形成了無承包期限、無上交義務、無承包合同的“三無”土地專業承包格局,甚至由于農村地區回村辦企人士本身與村委會關系交織較深,難以形成制度化管理。1.2.1利用層面相比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更豐富,但此類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土地資源閑置。除土地資源外,勞動力資源也是當前農村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農村居民進城務工,雖滿足了城市勞動力需求,但農村地區的建設卻逐漸放緩[5]。農村地區有大量的土地資源,但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導致資源浪費。1.2.2監管層面當前對農村資源的監管仍存在疏漏,無法全方位、高質量地監控資源收入。例如上報土地面積時,通常由村級政府根據之前的土地面積進行上報,但對于坑塘、草泊等新增且未納入計算面積的土地未如實上報,而是由村干部自行掌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土地資源統計漏洞[6]。上述資源發包大多為村集體自行組織,獲得的資金收入不在資金監管中,而是進入了部分利益獲取者的個人賬戶。1.2.3合同層面當前土地資源管理仍存在發包合同不合法的情況,隨著我國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施范圍不斷擴大,在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變的政策要求下,部分村級干部在資源管理過程中為謀私利,私自簽訂承包合同,且大多為長期合同,例如70年合同甚至百年合同。這種發包合同并不合法,不僅損害了村集體利益,還可能出現歷史遺留問題,使村集體上訪事件頻發。
2造成農村資產資源管理問題的原因
2.1思想因素
思想因素主要體現在管理者思想偏差、對資產資源的重視度不足。不少村干部在管理農村資產和資源上更傾向于形式管理,缺乏長遠考慮,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忽視了對各類資源的長遠利用[7]。雖然上級已提出了明確要求及相關規定,但思想上的偏差及對資產資源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實際操作時仍無法合理且長遠地利用資源。自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起,集體資產逐漸減少,而且由于傳統觀念的限制,無法高質量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及已擁有的土地資產。因缺乏創新精神,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相比資金管理而言,資產管理和資源管理更困難,也更容易被忽視。
2.2監督因素
監督的疏漏是造成部分農村資源資產無法被有效統一管理的重要因素。農村地區集體資產屬于共同財產,是農民辛苦的成果,但一些地方卻缺乏固定的臺賬記錄,在資源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憑證,無法及時反映資源變動狀況及資產實際情況[8]。管理制度疏漏導致部分資產被無償占有,在利益驅使下部分干部任人唯親,擅自出借集體資產,損害了群眾利益。例如在出租廠房、魚塘之類的資產或資源時,由于后期監管不當、合同不完善、連帶關系等因素,監管過程中出現“真空”,導致承租方經營粗放化,無法有效保護資產,甚至在眼前利益驅使下破壞、侵占集體資源資產,對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3管理因素
當前農村資產管理的公開度及透明度較低,在日常管理中,資源及資產登記并未向村民有效公布,民主理財小組被架空。有限的公開程度及部分農民文化水平限制導致管理不透明。當前我國財政部門在財政制度公開的內容及程序等方面出臺了政策,但在實際實施中由于管理不透明使其無法完全落實[9]。
2.4執行因素
農村地區的資產資源管理效果很大程度與執行力度相關。部分農村地區由于執行力度不足,導致較多資源浪費。例如村民隨意建房,對村民宅基地的發放及審批存在較大主觀性,村干部的權力過大導致占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鄉鎮為了經濟發展隨意規劃土地資源用于鄉鎮企業建設,這種零星規劃使土地資源利用率明顯降低,部分企業甚至在倒閉后仍占用土地資源,造成土地荒廢[10]。國家擁有土地產權,擁有土地征用及售賣的權利,但發放補償款涉及的各利益方會使實際征用過程出現分配不合理情況,侵害農民承包權益。
3農村資產管理及資源利用改進策略
各級政府建設新農村、改變農村精神面貌的側重點需要逐步轉為強化農村的資產管理和資源利用,需要縣鄉地方政府幫助、指導農村開展職能管理,促進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管理向更寬、更高、更新、更全的方向發展。
3.1樹立節約觀念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資源開發效果顯著,但農村地區人才匱乏、資源觀念滯后,難以適應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因此,落實節約優先的管理思路,成為梳理正確資源觀和資源管理的頭等大事,是使農村資源管理由外延粗放利用向內涵集約化利用轉變的前提條件。地方政府需要使農村地區管理人員認識到資源的稀缺性,從宣傳教育、法制建設、政績考核、財稅體系等多方面貫徹節約資源國策。同時還要控制資源利用總量,發揮規劃和計劃的引導作用,做好雙向調節,通過改變資源利用結構和調整產業結構,根據不同產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差別化管理。
3.2加強培訓,提升能力
農村各級政府及干部應重視對當前資源資產的合理管理及高質量利用,站在村民集體利益角度,端正思想,以長遠的眼光強化資源資產管理。加強宣傳“三資”管理,利用專欄、廣播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同時開展業務培訓會、動員會等,使“三資”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人員培訓方面可采用分級組織培訓的方式,避免走形式主義,村級會計人員、村干部應參加培訓,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按一定人數比例參與會議及培訓,保障農民群眾的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真正實現民主化管理。
3.3建立資產評估服務體系
對農村資產進行評估是推進資產管理的關鍵環節。農村地區的自然資產較為豐富,尤其是土地資產。價格是市場的靈魂,在土地資產管理方面必須形成有效的評估服務體系,正確認識農村土地資產的價值。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對農村集體土地資產進行深化研究,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當前我國缺乏農村土地價格評估專業人員及專業機構,在未來的土地資源管理中,必須重視該方面的人員培訓。針對當前集體土地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服務體系薄弱、價格不合理、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需要在法律援助、資產評估、土地權屬登記等方面建立服務體系。通過合理定價充分體現土地的價值,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深化稅費改革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及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體現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情況、代償補償及生態價值。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制定更具適應性的土地定級估價規范,培訓專業評估人員,建立農村地價評估機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合理確定農村集體土地資產價格,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權益。
3.4盡快進行土地資產核資
要想有效利用農村資產及資源,必須做好資產核資清算工作。無論是地票交易、三權抵押還是農村股份合作,必須科學評估土地資產價值,明確土地資本結構。當前展開農村集體土地資產核資、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權益、顯化農村集體土地資產價值尤為重要。建議政府以第二次土地大調查成果為平臺,依據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成果,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資產核資登記可使政府了解各村民委員會的集體土地資產在價值、結構、規模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為土地資產管理的各種決策制定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及維護農民土地權益打下基礎。
3.5加大資源資產利用程度
隨著進城務工熱度不斷提升,農村地區不少有效勞動力離開農村進城務工,導致農村的有效勞動力資源明顯下滑,對農村資源的價值發揮及閑置資產的高效利用造成影響。閑置資源及資產大量浪費不僅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及難度,還導致資源價值發揮受限。因此對于資源的高效率利用,需要徹底清查資產,對于賬面未記錄的資產、死賬、壞賬等根據實際調查結果辦理入賬手續,確保賬能對物;對于已經無法正常使用或實物不存在的資產應根據資產盤虧手續,經規范的流程審批后消減賬面金額,做到賬實相符。根據清算結果,采用合理的方式利用、盤活閑置資源,進一步摸清土地情況,詳細了解土地的質量、位置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按年度、季度及時更新資源臺賬,根據土地承包法,按照招標投標手續清理違法合同,對于不合規的土地發包流程應重新履行手續,確保合理、依法監管土地資源。
4結束語
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做好農村資產管理,使其效益最大化,不僅關乎新農村建設,還是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對于強化農村資產管理和資源利用,關鍵在于嚴格的法律法規、有效的監督管理、健全的規章制度、完善的民主服務、明確的權責劃分。只有做到對資產的高質量管理及對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才能保障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促使農村地區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穎,南志標.農地流轉對農地與勞動力資源利用效率的影響———基于甘肅省農戶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9,34(5):957-974.
[2]許明簫.解析農村資產管理條例提高農村三資管理效率———以廣東省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4):96-99.
[3]管兵.農村集體產權的脫嵌治理與雙重嵌入———以珠三角地區40年的經驗為例[J].社會學研究,2019,34(6):164-187,245.
[4]LiuZhenzhong,LiuJin,HeXiaoming.70YearsofChina'sfinance:history,contributionsandprospects[J].ContemporarySocialSciences,2020(5):28-46.
[5]仇葉.集體資產管理的市場化路徑與實踐悖論———兼論集體資產及其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質[J].農業經濟問題,2018(8):17-27.
[6]蔣,肖濱.重構鄉村治理創新的經濟基礎———廣東農村產權改革的一個理論解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13-21.
[7]王靜,邱道持,趙梓琰,等.農村土地資產管理改革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市忠縣316份農戶調查問卷[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4):114-119.
[8]陳昕.建設農村三資管理平臺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福建省農村集體三資綜合管理平臺的規劃與思考[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20(4):16-20.
[9]楊人豪,楊慶媛,馮一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基層治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論對成都市郫都區寶華村的案例分析[J].西部論壇,2020,30(5):32-42.
一、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原因
1、財務制度執行不嚴《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村級財務制度明文規定,賬款要分離,會計出納不能“一肩挑”。但有的村干部卻置國家法律、村規民約于不顧,包攬了會計、出納之職,直接經手現金的收支,買了東西開了票,回去告訴會計入了賬。包辦代管,一人說了算,會計成了“記賬員”,出納成了“票據保管員”,會計、出納形同虛設。
2、財務人員不穩定且素質不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性質要求財會人員要相對穩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財會人員實際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財會人員也跟著換屆,出現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低。由于年輕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適人選,致使一些業務生疏的財會人員也“持證上崗”。還有一些村,在挑選財會人員時,不是從工作考慮,而是完全憑個人好惡、憑感情辦事。一些素質低下、根本不具備會計條件的人,被選拔到財務管理的崗位上來。
3、會計核算混亂
對于設置的財務制度不能認真執行,導致村級賬目不能真實、清晰地反映有關資金的籌集、投入和分配情況。如會計科目的設置中出現“總收入”、“總支出”等不符合新會計制度的科目;在記賬方法的使用上,一些村委會仍采用“增減記賬法”;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有些村委會連最基本的現金出納制度都不健全,甚至村干部人人都可以收錢,人人都可以花錢,不受任何約束,白條抵庫現象嚴重。
4、集體資產管理不善
由于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多數是由村支書任命,并由村支書擔任理財小組組長,這就從根本上失去了理財小組存在的意義,使自主監督體系陷入空談。專管村級財務的鎮(鄉)農經站,不但審計力量薄弱,而且監督機制缺乏,對發現的問題不糾正、不處理,長時間不交賬、不結賬、不記賬,審計工作僅僅停留在“賬賬核對”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村級財務的監督職能。大部分村沒有執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很多固定資產損毀、流失甚至非法侵占均無人問津。據調查有多數村的主要干部將集體資產變為自家資產,更有甚者將村里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物資當作人情送與他人。多數村里物資的增減變動,村干部視而不見,物資常年被堆放在倉庫里,很少進行登記和實地盤點,經常存在賬實不符的現象。現在國家雖已對村級非生產性費用嚴加控制,但在農村揮霍公款現象仍十分嚴重。
5、村級財務審計工作不到位。村干部離任后的財務缺乏及時的審計。村民一旦發現該村的財務混亂,村干部有經濟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如果需要審計村財務,必須靠自己聯系審計事務所,審計費用一般由群眾自己支付,這便給工作帶來許多困難,諸多問題因拖延時間長,隨著村級換屆選舉、新班子的上任而不了了之。
二、促進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
1、規范資產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1)明晰產權,摸清家底,建立集體資產臺賬。 (2)搞好資本營運,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根據不同類型的資產特點,搞好資產經營。經營性資產重點抓增效,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抓增值,資源性資產重點抓開發,福利性資產重點抓保護。 (3)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目前,村級專項資金主要包括征地補償費、“一事一議”資金等。
2、搞好財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文件的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如實地進行公布,自覺接受村民監督。財務公開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和支出、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代收代繳費用、通過“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群眾要求公開的其它財務事項。財務公開應以填寫財務公開欄為主要形式張榜公布。財務公開欄應建在便于村民閱覽的公共場所。對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要專項公開,重點解釋。財務公開應當及時,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財務收支情況,年終公布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專項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財務公開的賬目要真實,公開的內容要存檔備查。每次公開后,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要及時召開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
3、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農村財務管理既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業務性極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