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
時間:2024-04-02 15:56: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131-02
由于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并開始有了金融消費和投資的需求?;ヂ摼W金融時代帶來了余額寶、P2P網貸、眾籌等一系列創新性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如余額寶借助其低成本、低門檻、流動性強的優勢很快就獲得了人們特別是年輕的消費群體的青睞。年輕消費群體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習慣了在電商平臺上的消費模式,更能接受互聯網理財這種新興事物。此外,雖然傳統理財產品如儲蓄具有固定收益,無風險特點,但是它缺乏流動性,操作復雜,而互聯網金融理財相對來說操作簡便,流動性更強,可用于隨時消費。最后,互聯網金融產品相對于傳統理財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入市門檻更低,如一元錢就可以投資余額寶,并獲得收益,這為大部分缺乏資金的年輕消費群體來打開了理財大門,并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一、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支付
2012 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大財富管理時代,因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通脹等因素引發財富貶值風險加大,公眾對于財富管理的需求迅速膨脹。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使多元化財富管理更具可操作性,例如余額寶,它是由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推出的創新性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即碎片化理財,只要支付寶用戶把其閑置在支付寶里的資金轉入到余額寶里面,用戶就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實際上,支付寶用戶是購買了貨幣基金。用戶存放在余額寶的資金可以獲得比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更高的投資收益,同時還可以用于支付寶賬戶的消費。作為互聯網金融重要組成部分的第三方支付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余額寶的成功推出證明第三方支付企業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核心業務,不斷取得競爭優勢,還要根據企業所面臨的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企業的商業模式,或者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預測和把握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并發現其中的商機,然后整合企業所擁有的各種優勢資源進軍金融領域,以搶占市場。第三方支付企業在未來的金融服務創新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重視移動互聯網的價值。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個人和企業所面臨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如社會媒體驅動大眾消費,借助社會媒體消費者的評價和意見等將會被反饋到企業生產者和銷售者那里,生產者將依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改善其產品或者調整其商業模式以獲得更多收益。
第二,進軍其他領域。在互聯網金融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企業在保持原有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還可以考慮涉足金融行業以及其他行業,不斷地開拓新的市場,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其中余額寶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把握客戶信息資源??蛻粜畔①Y源對于企業來說有很大用途,如營銷部門可以通過與老客戶的溝通來獲取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并選擇目標客戶。采購部門可以避開中間環節直接聯系供貨廠商,降低了采購成本。
第四,操作便捷性有待提升力。隨著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加快,第三方支付企業也不斷推出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對于用戶來說,它傾向于操作便捷的產品,操作流程的復雜性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因此我們要力求使操作更加便捷。
第五,加大風險監管的力度。目前,中國對于互聯網金融還未建立一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面對大眾對于安全性的強烈需求,第三方支付企業應加大風險監管力度,適時對各類風險進行識別、評估、監測、控制和檢查。
二、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
近年來,有很多學者對商業模式進行了研究,對于商業模式的定義也有所分歧。本文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把商業模式分成了目標客戶、價值內涵、傳遞渠道、客戶關系、收入流、成本結構、關鍵業務、關鍵資源、關鍵合作方九個基本模塊。并沿著自下向上的脈絡把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描述為:
第一,通用支付平臺。在中國通用支付平臺有很多,如支付寶、PayPal綠色支付等,其中支付寶本來只是用于淘寶網上購物支付的平臺。目前,它已成為了一個通用的支付平臺,它可以滿足更多電子商務企業和消費者的支付需求,它極大地降低了消費者的網購風險,也有利于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發展,形成了三贏的局面。
第二,在線P2P 支付。在線P2P支付是一種為個人對個人之間提供在線支付結算的服務。借助于互聯網,在線P2P 支付具有低成本的、24小時全方位的實時在線服務的特點。它的目標客戶主要是低收入人群以及小企業,它以業務網絡、相關金融機構如銀行等為主要的合作對象。成本包括平臺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等;收入來源于服務傭金以及增值服務的收益分成。
第三,互聯網人人貸?;ヂ摼W人人貸是成立于2010年的一個P2P網絡信貸平臺,目前,人人貸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據統計,其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了13%左右。關鍵業務是在線資金供求匹配、信用評估等。關鍵合作方取決于平臺業務的深入程度。平臺的成本包括在線系統的建設、運營和營銷費用等,收入來源于成功交易的服務費用和向合作方收取的分成費用。
第四,在線個人理財。在線個人理財是一個專門針對年輕消費群體的理財服務平臺,它具有便捷和透明的特點,年輕消費群體可以借助該平臺來管理自己的財富如進行各類投資,該平臺核心業務是對平臺進行研發和管理,然后通過該平臺為投資者提供各類財務數據信息,幫助投資者分析以及做出最優的投資決策。在線個人理財平臺主要是通過提供各類服務、收取廣告費用等渠道來獲得收益。
第五,社交網絡投資平臺。社交網絡投資平臺主要服務于有投資需求的個人和企業以及投資經理,如創辦于2009年的AngelList,他把創業者和投資者聯系起來,使雙方可以了解各自的情況,讓投資變得更加透明。此外,該平臺還降低了投資門檻,為投資者提供小額投資的機會。最近,AngelList又推出了一個可以讓投資者直觀了解項目未來前景的估值工具,極大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第六,SoLoMo 金融服務。Solomo它是由Social(社交化)、Local(本地化)、Mobile(移動化)的英文單詞整合而來的形式,也可以稱之為社交本地移動,它是移動互聯網未來重要發展趨勢之一。近年來,它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在中國已經出現了大量像陌陌、泛泛、幸會等Solomo金融服務產品。
第七,金融大數據。所謂的金融大數據是指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方式對大量、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專業化分析和處理,在此基礎上與傳統金融服務相結合,以推出新型資金融通工具。大數據金融作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一,受到了政府及企業的高度重視。而互聯網企業的巨頭阿里巴巴是運用大數據金融的最具代表性的企業。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
第一,不斷創新商業模式。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創新越來越快,新型理財產品被陸續的推出。根據互聯網金融的主體和商業模式的不同可將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互聯網企業或電商企業直接想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即互聯網企業或電商企業通過電子商務這個平臺向顧客提供給各種金融服務。二是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展的網絡借貸。如P2P網貸,它提供的是個人與個人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一個平臺。它主要是通過在網站上提供與借款人有關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借款人違約率的大小,以幫助借款人尋求愿意放貸的人。三是眾籌融資。眾籌融資是指項目創始人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提供各種項目相關信息,投資者通過了解這些信息然后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進行選擇的一個平臺。四是傳統金融業利用互聯網或電子商務這個平臺提供金融服務?;ヂ摼W使得銀行可以為顧客提供實時在線服務,降低了其運營成本,簡化了各類服務操作流程。
第二,對傳統業務的替代加速。2013年,互聯網金融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熱潮,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推廣開始侵占傳統銀行業務市場,互聯網巨頭對傳統金融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傳統金融業務中包括存、貸、匯三大業務,而互聯網金融已經涉足“匯”和“貸”兩大領域。2010年,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小貸,它主要是為微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據消息透露2013年的二季度末止,阿里小貸對外累積貸出的資金規模達1 000億元,它幫助很多微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解決了資金供應的問題?;ヂ摼W或者電商企業紛紛踏入金融領域的舉動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傳統銀行業的正常運行。
第三,即將迎來第一波風險釋放。隨著中國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中國的金融業已經開始走向互聯網化并進入電商領域,同樣的,而一些電商企業也開始向金融領域進軍。然而,在互聯網金融過快發展的同時,隱藏在背后的風險也開始逐步顯現出來。P2P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每天以3~4家的速度增長。不過,就在P2P高速發展的同時,一批批P2P公司正在倒下。僅2013年10月以來,就有42家P2P網貸平臺倒閉或者出現逾期提現問題。
參考文獻:
[1] 梁笑雨,魏鵬.P2P網絡借貸風險[J].財經,2013,(4):40-42.
[2] 邱勛.互聯網基金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4):75-83.
[3] 于小洋,高雪林.基于第三方支付視角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探究[J].電子測試,2013,(13):219-220.
[4] 孫浩.互聯網金融的新興商業模式[J].中國信用卡,2013,(9):50-54.
[5] 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傳統商業銀行“網絡化”
有人稱2013年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年,來自互聯網運營商或電子商務運營商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網上存款、貸款、理財等所形成的互聯網金融生態迅猛發展,給傳統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帶來了很大沖擊。中國的金融,特別是銀行業亟須轉型升級。
互聯網進入新時代對人類的核心影響,是企業和居民都將在“網絡化”環境下生存,缺少“互聯網式思維”的金融服務將難以滿足這種新變化。這些金融服務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一是要求更加“隨時”。微博、微信、易信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線上線下”概念更加模糊,“隨時在線”成為現實。二是要求更加“隨地”。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都成為上網終端,使得隨地上網成為可能。三是要求更加“隨心”。依據開放式平臺、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廣泛應用,互聯網以其開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特征,決定了網絡環境中的每個個體都有可能根據自己的意愿,構建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這些新變化將推動金融市場、金融服務發生革命性變革,大大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尤其是對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靈活的金融服務,支持金融和經濟轉型升級。
“雙輪驅動”
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
面對新變化、新挑戰、新機遇,商業銀行應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去擁抱互聯網金融,推動金融網絡化與互聯網金融的雙輪驅動,更好地促進金融和經濟的轉型升級。
一是加快推動傳統金融服務的網絡化發展。商業銀行要以科技為引領,通過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對傳統銀行的業務和服務進行改造和轉型,以解決商業銀行便利性相對不足、資金成本較高等問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傳統銀行業務平移、復制到網上來,而是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要以網絡化、移動化為方向,重構商業銀行的渠道體系,重組內部的組織架構、擴大自助終端、視頻對話、遠程支持、集中作業、加密控制等,突破金融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提高渠道的便捷性。敏銳洞察和引領客戶需求,構建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和改善客戶體驗。
二以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結合,使得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交易及現金流等情況進行全流程跟蹤成為可能,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和成本過高問題,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便利性。銀行要充分利用開放式平臺、大數據等新的信息技術,對產品、業務、流程等進行全方位的重構,將產品和服務積極融入各種形態的網絡平臺與商業生態,利用網絡和平臺支持客戶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求,豐富并有效利用客戶信息,積極發展金融超市、嵌入電子商務、在線融資等,滿足企業和個人基于互聯網應用所產生的新的金融服務。同時,積極探索與新的企業模式、激勵機制等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深化金融改革,配套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三是自我發展與對外合作并重?;ヂ摼W經濟作為未來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其實質就是多個行業不斷跨界合作,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過程。電子商務企業、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網絡入口、使用頻度及基于大數據的信用分析上更具有優勢,商業銀行則在風險管理的專業性、數據的再應用、產品設計能力和一攬子金融服務等領域,有其他非金融機構難以復制的優勢。這就要求商業銀行跳出現有框架的束縛,以互聯網的開放性思維,與移動通信、電子商務、搜索引擎及門戶網站等不同行業,通過競爭擴大合作、通過開放促進創新來實現金融和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
盡管互聯網金融具有單筆業務成本低、效率高、網絡覆蓋范圍廣、時間空間限制小的明顯優勢,但其面臨的風險也是十分明顯的。首先是投入規模大、商業模式不確定、技術和市場變化快;其次是網絡安全、系統的穩定和客戶信息的保密以及流動性管理等對互聯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選準商業模式、控制商業風險,符合監管要求和提高自控能力,對銀行業顯得尤其重要,互聯網金融既要積極發展,又要穩妥地發展。相應地,需要切實加深對互聯網的研究,把握互聯網的基本規律,培育互聯網基因,并結合商業銀行自身特點,確定商業模式,找準切入點,防范出現大的失誤。同時需要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加快建立健全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
我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甚至還存在很多空白。建議加快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消費者保護、網絡征信體系、金融監管、公平競爭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快寬帶中國、信息消費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規范、有序和良性發展及推動金融改革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和基礎環境。
關鍵詞:互聯網;商業銀行;轉型發展;路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迅速,傳統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互聯網金融催生出許多新的金融業態。同時,伴隨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金融脫媒趨勢日漸加快,銀行同業間競爭日趨激烈,傳統商業銀行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日益嚴峻。為適應新趨勢、新環境與新挑戰,傳統商業銀行必須要加快利用金融科技的強大動力,開展互聯網金融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自身經營轉型升級與發展。
1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1.1互聯網金融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功能有機融合的產物,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支付、生物識別、區塊鏈等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支付、投資、融通、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態?;ヂ摼W金融具有平臺金融、碎片金融、信息金融和普惠金融等相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也在不斷演化升級。目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貸款、眾籌、數字貨幣、金融產品(基金、理財、保險等)網售、金融信息服務等發展模式。
1.2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1)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運用較低的成本直接接觸客戶。資金供求雙方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項目甄選、撮合、價格匹配和資金交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不需要像傳統金融機構那樣進行大量的人財物的投入,運營成本相對更低。傳統金融機構承擔的是組織者、平臺的角色,它和客戶之間的關系是根據利益交換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這一關系變成了客戶和客戶之間的關系,是平等關系。(2)工作效率高?;ヂ摼W金融業務主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自動的挖掘與分析,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整個業務的審核、評估過程,客戶不需要在現場排隊等候,客戶服務體驗更好,工作效率也更高。傳統媒介會受時間、空間、地域等的限制,互聯網的存在有助于打破時空的限制,虛擬的網絡空間里,互聯網金融公司不受這幾個維度的約束,可以為客戶能夠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3)彌補傳統金融信息不對稱問題。金融的本質其實就是資金的融通,其關鍵環節是供需兩端信息對稱,而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稱基礎上的,金融服務成本較高?;ヂ摼W金融企業通過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重建企業與個人信用體系,可以降低信息成本,有效控制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技術為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消除信息不對稱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4)具有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普惠金融這個概念是聯合國于2005年宣傳國際小額信貸年時率先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任何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給與服務,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城鎮低收入人群、農民等社會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普惠金融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擁有平等享受獲取金融服務的機會,信貸權也是一種人權。
2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2.1互聯網金融帶來的良性效應
(1)長尾效應:傳統銀行強調的是大客戶、大眾市場及主流業務,雖然也關注“個性化定制”、“二八定律”,但由于在精準定位、數據收集、有效分析、柔性生產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處理技術,因此傳統商業銀行無法低成本的滿足小眾客戶獨特需求。而互聯網金融具有包容、開放、互動的特性,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具有處理小額、海量交易筆數的技術優勢,能夠有效整合碎片化的需求并形成規模優勢。(2)鯰魚效應。傳統商業銀行由于存在進入門檻和制度監管約束等問題,存在業務運營模式老化、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弊病?;ヂ摼W金融迅猛發展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能倒逼傳統商業銀行進行轉型,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改變傳統盈利模式,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提升客戶體驗與滿意度。(3)迭代效應?;ヂ摼W技術與互聯網金融日新月異,這就都要求銀行盡可能快的推出的原型產品或服務,完成上線前的測試,而且要讓更多的普通用戶參與到產品的試驗與驗證環節,通過與用戶的交流和互動,及時完善原型設計,進行持續的微創新、不斷完善,真正推出客戶體驗好、競爭力高、差異化的金融產品,不斷提高銀行獲客能力。(4)社區效應。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的發展將更加依靠于傳統金融體系外專業化的電子商務企業、移動運營商、數據收集公司、信息處理公司、移動支付公司、客戶咨詢公司、網絡安全公司等密切合作。從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競爭模式轉變為以銀行為中心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之間的競爭?;ヂ摼W金融生態圈中,合作伙伴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發金融產品,提升客戶體驗,共同打造共贏的合作模式。
2.2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帶來的挑戰
(1)對傳統商業銀行的運營思維形成沖擊。互聯網精神實質是開放、平等、包容、分享,這對傳統銀行的運營思維形成巨大的沖擊?;ヂ摼W金融改變傳統銀行業務采用的分布式業務流程作業方式,將人工處理流程轉變為計算機智能化處理,徹底顛覆了傳統銀行靠增加員工和物理網點來做大業務規模、提升客戶服務水平能力的傳統經營思維??蛻舻慕鹑谛袨榧铀傧蚓€上遷徙,而且金融服務與生活場景的關聯嵌套日益緊密,客戶更加關注個性、強調體驗、渴望互動等屬性增強??梢灶A見,智能化、便捷化和低成本的綜合智慧銀行將大行其道。(2)小微業務與零售業務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以后,市場更加復雜多變。傳統商業銀行靠利差收入來維持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向小微業務、零售業務轉型升級成為必然。當前,創新與創業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催收大量的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此外,以80/90后為代表的網絡新生代不斷發展壯大,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網絡購物、虛擬社交、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等方興未艾,零售業務潛力巨大。(3)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當前,我國的貸款利率市場化已基本實現,而存款利率市場化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ヂ摼W金融的崛起將有利于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劇了資金脫媒,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出現,使大量的社會資金繞過銀行支付結算體系,直接導致銀行存款大量流出?;ヂ摼W貨幣基金等金融產品的出現,社會資金快速從銀行體內流向互聯網金融機構,對銀行負債業務造成了嚴重沖擊。(4)傳統商業銀行盈利模式難以持續。目前,利差收入是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主要利潤來源,基于此的發展邏輯就是不斷做大業務規模。商業銀行想擴大業務規模,首先要做大負債業務,拓展銀行存款來源,進行存款爭攬。而互聯網金融企業銷售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其年化收益率基本維持在4%-5%左右,但大大高于銀行同期基準存款利率水平,導致銀行存款不斷流失,倒逼銀行不斷提高存款利率,壓縮銀行利差收入水平。
3積極擁抱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銀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1)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當前商業銀行經營壓力較大,由于物理營業網點存在較高房租、水電費、物業費等固定費用,使商業銀行運營成本大大超過非網點渠道。這些固定費用非常高昂,嚴重侵蝕銀行的利潤,降低了營業網點的盈利水平?;ヂ摼W金融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有助于倒逼傳統商業銀行進行轉型升級。(2)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平臺?;ヂ摼W金融的發展能夠彌補傳統金融的供給不足的短板。由于互聯網具備低成本、大規模處理標準化信息的先天優勢,有效降低銀行提供小額金融服務的成本,擴大金融服務的供給范圍?;ヂ摼W金融依據長尾理論,能夠覆蓋更多的客戶,有利于偏遠地區與弱勢群體的客戶獲得金融服務,被認為是普惠金融發展中的重要力量與突破。(3)順應技術發展的需要?;ヂ摼W和移動通信技術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能夠復雜環境下做出有效精準決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幫助商業銀行更好地了解客戶,成為提升銀行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區塊鏈技術有助于開重塑商業生態,給商業銀行帶來發展機遇。(4)有助于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互聯網技術已經全面融入企業經營和居民生活當中,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能夠為客戶提供便捷、多功能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提升客戶體驗、打造線上線下互為支撐的服務模式,全面持續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和水平。
4傳統銀行業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發展的路徑
4.1形成互聯網意識,運用互聯網思維
金融網絡化是時代必然的趨勢,商業銀行必須要適應新環境,及時更新金融理念與意識。商業銀行應當積極掌握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和規律,參考和引入互聯網方面先進、高效的信息技術,努力尋求在業務領域更好地服務客戶和市場的方法和路徑,在意識和思想上能夠跟上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水平,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
4.2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打造轉型新動能
當前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生物識別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涌現,商業銀行要加強金融科技的運用,構建包容性強、功能齊全的金融科技平臺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加強跨界合作,改變過去對抗的思維定式,努力做互聯網巨頭與科技巨頭的合作伙伴,構建多元化互聯網跨界融合渠道,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同開發人性化的金融產品,提高獲客能力,共同打造共贏的合作模式。
4.3要依托豐富的線下資源,建立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
區別于互聯網公司純線上運營模式,商業銀行大都具有完善豐富線下渠道和物理網點,業務體系更是相對成熟。商業銀行要更加注重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與可獲得性,走線上線下聯動發展的新模式,推進物理網點的轉型升級與智慧網點的建設,提升金融服務的供給水平,培養客戶獨特的體驗習慣,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
4.4堅持風險可控,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商業銀行實施互聯網金融創新,必須要以風險和成本為約束,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搭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并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策略,要妥善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二者之間的矛盾,為商業銀行的創新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4.5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互聯網金融的智力支持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金融學與信息技術、互聯網思維、企業管理等深度融合的行業,要想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必須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分層次、分重點地加強培訓,建立專業化的團隊。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和薪酬管理體系,提高互聯網金融人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水平,不斷激發員工的歸屬感,激勵員工通過不斷創新,推動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杰,賀晨.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財經科學,2015,(1):11-16.
[2]郭品,沈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理論解讀與實證檢驗[J].財貿經濟,2015,(10):102-117.
[3]王金龍,喬成云.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與普惠金融的互動發展[J].新視野,2014,(5):14-17.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競爭;新業態;金融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7)03-0027-05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嶄新的數字金融時代已經悄然而至?;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功能的融合逐步改變著傳統金融生態、業態和模式,并對互聯網環境下的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互聯網企業等金融的“外行人”逐步踏入金融領域,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推進普惠金融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創新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提供方式,降低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成本,改變金融的格局與環境?;ヂ摼W金融與傳統金融基于各自的優勢融合發展,為金融體系的完備、金融業務的豐富提供了新的思路,為金融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向,引導創造更加豐富的金融新業態。
一、互聯網發展催生金融的物質基礎和功能基礎
互聯網發展產生了金融的物質基礎和功能基礎,為金融模式創新提供了必要條件。
1.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物質基礎
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物質基礎主要包括技術基礎、平臺基礎和客戶基礎等。
第一,以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新技術,深刻改變著傳統金融模式,推進了金融深化發展,為金融模式創新提供了支撐。云計算通過分擔電腦存儲、計算及擴展等功能,提高了用戶計算能力和信息服務能力,通過交叉配置服務時間滿足服務需求時間分布不同的用戶需求,提高服務響應效率。陳甚澍(2012)認為云計算技術能夠降低銀行業的成本、風險,提升其競爭優勢。大數據通過數據挖掘、分析等方式創造價值,成為驅動創新、提高生產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基礎。謝平(2013)指出,大數據為金融活動參與者的信用評級提供了支撐。在大數據技術運用背景下,互聯網金融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違約概率。
第二,互聯網平臺是一個虛擬的空間,用于匹配參與者雙方的需求?;诨ヂ摼W技術的平臺基礎主要由三個層面構成:一是數據層,主要是運用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對原始基礎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反饋;二是規則層,主要由交易規則、運營規則、管理規則、安全規則等構成;三是應用層,主要是為金融需求者提供集支付、理財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當在模式創新基礎上的用戶累積數量達到質變之后,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層、規則層和數據層會出現聯動創新的局面,呈現出向綜合化或橫向化方向發展的趨勢。
第三,互聯網的客戶基礎強調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互聯網的客戶基礎旨在匯集客戶資源,覆蓋長尾市場,這要求單個客戶邊際服務成本足夠低和客戶數量足夠大以實現規模經濟。借助于互聯網服務渠道能夠有效獲取大量客戶,同時降低單個客戶的邊際服務成本。二是互聯網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差異化和便捷化的服務需求。隨著市場用戶信息的不斷透明化,客戶需求不斷凸顯個性化,借助互聯網的金融服務能夠實現對客戶的細分,充分挖掘客戶潛在需求,針對不同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從客戶需求出發提升服務價值。
2.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礎
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礎主要包括支付功能、信息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其中,支付功能是金融的基礎設施,信息功能是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資源配置是提高配置效率的支撐。
第一,傳統支付是對交易者之間、金融機構之間債權債務關系進行清償的一系列組織和安排。而互聯網背景下的支付是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技術為支撐,實現債權債務清償的制度與組織安排。以運營商為主體的模式下,運營商通常將用戶手機賬戶作為移動支付賬戶,通過扣除用戶話費進行支付交易。以銀行為主體的模式下,銀行通過運營商獲得通信網絡服務,將用戶的銀行賬戶與手機賬戶綁定,通過銀行卡賬戶進行支付。在以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主體的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與運營商、銀行和商家合作,共同完成支付交易,合作方權責明確,有效提高了支付效率。
第二,互聯網的信息功能不僅優化了傳統金融的“提供價格信息”的功能,而且使“價格信息”的內涵得以豐富。一是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加快了信息的流動和資金的流動速度,從而使利率指標更加準確地反映資金的供需狀況,引導資金的配置效率,為金融機構帶來了價值增長。二是信息的流影樗孀胖Ц痘疃,對這些支付活動蘊含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客戶偏好、信用狀況等信息,通過精準營銷實現金融機構的價值增長。
第三,互聯網在資源配置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一是互聯網技術對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均能進行科學高效處理,解決傳統金融忽視的小微領域的信用評價問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二是互聯網能夠實現跨國界、跨時區和跨領域配置資源,拓展傳統金融配置的范圍和邊界,為風險管理提供廣闊的市場和完善的交易工具,可深化金融發展,優化資源配置。
二、互聯網發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的動力分析
互聯網技術發展形成了金融的物質基礎和功能基礎,這是金融模式創新的必要前提。從國內實踐看,金融抑制、制度變遷和信息不對稱為互聯網基礎上的金融模式創新提供了環境和空間,互聯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成為當前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生態。
1.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金融行業更為突出。信息不對稱影響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并增大了金融交易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不能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從而不能確定企業的風險與風險成本,導致商業銀行只能依據平均風險值來確定企業利率水平。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低風險企業由于借貸成本高于自身預期而退出信貸市場,信貸市場存在更多的是借貸成本低于自身預期的高風險企業。在此背景下,必將推動信貸市場利率上升,同時增加信貸市場的整體風險,從而造成大量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使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互聯網金融在本質上可被視為一種在信息技術推動下形成的“新金融中介”。互聯網技術能夠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使信息的傳遞和反饋更加透明和有效,緩解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改善資金配置效率。例如,P2P、網絡眾籌等金融模式的出現,從市場痛點出發,有效彌補了市場空白,推動了金融模式創新發展。
2.制度變遷
制度變遷(institutional change)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結構)產生、替代或改變舊制度的動態過程。制度變遷是以一種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突破原有制度的制約,解放生產力,適應生產關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金融業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制度滯后。從金融制度變遷的層面來看,我國原有的金融體系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我國的金融體系逐步從計劃型向市場型轉變。然而傳統金融機構的牌照壟斷、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忽視中小微企業等因素使金融體制改革整體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金融體系的發展滯后又阻礙了經濟發展。
互聯網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金融制度變遷。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在法律層面,為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國務院及各省部委紛紛出臺相關規章,鼓勵和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在政策層面,降低金融行業準入門檻、鼓勵金融創新發展、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監管機制等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在征信層面,互聯網金融與征信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征信機構應運而生。
3.金融抑制
對金融進行過度管理會導致金融配置效率低下,甚至金融秩序無序。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扭曲導致形成金融抑制,使得金融資源不能發揮作用,從而制約了經濟增長。像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我國目前仍然存在著金融抑制的特征,例如政府規定的存貸款利率、信貸資金流向限制、信貸配額限制、銀行開設分支機構限制等。
金融抑制導致了金融服務缺口不斷擴大,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土壤,金融抑制下的市場需求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內在動力。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大量的金融資源被配置到了政府項目及國有企業等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及一些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不足?;ヂ摼W發展推動了金融模式的創新發展,為金融抑制局面的改變提供了支撐?;诨ヂ摼W的金融模式實現了金融行業內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信息不對稱的降低,對資金需求者的信用和風險等方面進行評價,將分散化的金融資源高度融合,推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三、互聯網發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的方向
依據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從經濟社會屬性、產業組織屬性和功能屬性等角度分析金融模式創新方向,為未來的金融模式創新提供指導。
1.基于互聯網金融經濟社會屬性的演進方向分析
金融功能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而向前發展。注重用戶體驗、滿足用戶心理價值感知和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的理念向傳統金融持續滲透,成為互聯網時代金融功能轉型的內在驅動力。農業文明背景下,經濟具有較強的自給性、區域性和封閉性等特征,此時的金融功能僅是貨幣功能。工業文明背景下,經濟呈現出全球化、一體化特征,生產要素跨地區和跨國界流動,金融功能從支付結算到信貸功能,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信息文明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發展豐富了信息交流的空間和信息價值創造的渠道,信息數據出現了跨時空、跨虛實的交互。經濟發展推動金融從服務生產功能向滿足客戶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與價值創造功能轉變。
在此背景下,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模式創新的出現,融合了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基因、創新思維和消費方式,創造出不同于傳統金融的服務方式和商業模式,改變了現代經濟用戶的信息獲取方式和金融消費習慣。這在追求金融活動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時,也滿足了廣泛用戶在支付、融資與投資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以關注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打上了關注內心、關注精神、關注感受的廣義虛擬經濟思想烙印,蘊含著社會生活價值重塑的社會經濟生態變遷邏輯。
2.基于互聯網金融產業屬性的演進方向分析
互聯網金融產業屬性演進方向表現為互聯網系統與金融系統的相互交織和動態演變過程?;ヂ摼W企業的跨界滲透和傳統金融基于互聯網的技術創新,使原本不交叉的產業領域實現了跨界融合。這一過程不僅包括“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思維向傳統金融機構滲透,而且包括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技g推進金融服務模式創新。
金融模式創新本質上是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各種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持續交織、耦合與互動,生成新模式的過程。從互聯網金融來看,互聯網金融借助互聯網技術,以電子化、信息化等方式進行金融交易,并融入以人為本、注重用戶體驗、滿足用戶心理價值和提供個性化服務等內容,具有形態虛擬化、運行方式網絡化等特征。金融機構在互聯網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需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強調滿足用戶心理需求,讓其因享受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而感知價值。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通過對信息數據等無形資源的挖掘和分析,使價值形成方式擺脫了傳統有形資源的路徑。互聯網金融將價值創造與社會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金融民主化、普惠化為特征的產業組織屬性和價值創造的演進路徑。
3.基于互聯網金融功能屬性的演進方向分析
以長尾理論為基礎,互聯網金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降低邊際成本?;ヂ摼W金融的邊際效益遞增規律使個性化金融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資金的時間、空間匹配邊界和規模得以極大的擴展。互聯網背景下的虛擬經濟時代,新的金融產品、金融需求、金融服務以及新的交易關系不斷出現,沖擊并顛覆著傳統經濟基礎上的傳統金融模式與功能,使金融模式創新成為必要和可能,并推動了金融模式創新進一步發揮壯大。正如林左鳴(2011)所強調:“正是此類讓虛擬價值走上前臺的規則變化和觀念更新,使商業模式創新成為必要并且可能?!?/p>
虛擬經濟重新定義了金融行業的價值分工和商業模式,讓虛擬價值走上前臺,利用新思維、新技術對傳統金融商業模式和服務功能進行創新?;ヂ摼W金融的出現,是將金融業態模式和本質功能加以網絡化和及時化,是對傳統金融功能進行的有益拓展,營造了新的金融生態圈及其價值創造方式。互聯網金融精確對接用戶的需求盲點,讓金融回歸普惠和民主化,讓服務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滿足用戶體驗?;ヂ摼W金融模式演進與功能拓展,既取決于互聯網技術對金融業的滲透,又取決于現代社會大眾對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高層次的需求體驗。通過金融模式創新與功能拓展,可向用戶開放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的制定權和所有權,為用戶提供具備互聯網基因的生活體驗和全新的金融消費生態鏈。
四、互聯網發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創新的路徑與對策
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迎合了我國金融產業發展新趨勢,帶動了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改變著傳統金融生態和模式,不斷地促進傳統金融的發展模式、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轉型升級。
1.金融模式創新的路徑
隨著互聯網技術產業的不斷完善和成熟,互聯網企業逐漸開始拓寬業務范圍,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網絡技術支持,還在不斷地創新和探尋新型的業務模式。未來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的路徑有兩類:一是依賴技術進步而實現的移動支付、大數據金融平臺和直銷銀行等;二是依賴與傳統金融合作而實現的綜合性平臺和智慧銀行等。
第一,基于技術進步的金融模式創新。從技術層面來看,移動支付、大數據金融平臺和直銷銀行等將是金融模式創新的新渠道。在移動支付方面,未來支付模式將圍繞“金融+生物識別”開展。目前,利用指紋、聲波、人臉、虹膜、指靜脈等生物識別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集中在開戶身份核驗、繳費支付認證、自助機無卡取現等場景,如招商銀行的“ATM刷臉取款”、民生銀行的“手機銀行指紋支付”以及阿里、騰訊等互聯網金融企業推出的“刷臉付”“聲波付”“空付”等。多渠道探索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場景,是未來金融模式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金融數據平臺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平臺+數據+金融”。利用大數據金融平臺能夠實現對用戶數據的分析、挖掘,對用戶信用進行評價,以及對金融產品進行定價等,推進金融模式深化發展。在直銷銀行方面,由于沒有物理網點,直銷銀行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比如匯豐銀行的直銷銀行通過互聯網渠道、手機銀行方式或其他電子渠道提品或服務。
第二,合作基礎上的金融模式創新。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合作方式從“大數據+電商平臺”向“大數據+綜合性平臺”轉型。商業銀行通過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能夠積累大規模的用戶,并通過平臺規則、互動機制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合作背景下形成的數據、平臺和金融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實現對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綜合化管理,在此基礎上能夠為用戶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包括支付結算、現金管理、融資擔保和財富管理等,實現互利多贏的全新商業模式。未來將形成三大模式:一是以浦發銀行為代表,關注消費金融和支付功能,利用高效的平臺處理終端,構建跨平臺、跨幣種、跨渠道的支付體系;二是以招商銀行為代表,關注創新財富管理服務,構建一個提供資訊、金融產品精選、在線理財顧問的全流程財富管理平臺;三是以華夏銀行為代表,關注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功能,打造立足于支付結算、現金管理為代表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創新的銀企合作模式。
2.金融模式創新的對策
互聯網發展與金融模式的創新深化,重塑了金融體系的核心競爭優勢。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應深刻認識互聯網發展對金融模式創新的重要影響,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探討促進商業銀行創新的對策,為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創新提供支持。
第一,借鑒互聯網思維?;ヂ摼W思維體現為尊重用戶體驗、開放包容以及公平普惠等。傳統金融企業應借鑒互聯網思維,為其金融模式的創新發展提供方向參考。重視客戶對金融服務需求的細微變化,根據用戶多層次、多元化的特點,通過差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設計,持續提升客戶體驗;學習借鑒互聯網金融模式,化商業銀行內部業務流程,最大化地滿足用戶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
第二,運用互聯網技術。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挖掘、整理和分析數據,把握產品發展方向和用戶需求偏好,精準設計金融產品和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增強用戶體驗;線上線下方式相互配合,實現用戶獲取便捷化的金融服務。線下主要是進行獲客和增加客戶體驗,線上主要是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便捷化。
第三,推進服務渠道創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金融服務或金融交易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在此背景下,傳統金融企業必須瞄準金融服務趨勢,推進服務渠道創新。通過開發各種軟件,利用線上銀行業務替代線下業務,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鄭州銀行的“簡單派”和“鼎融易”,通過自建或整合外部渠道,為其上下游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利用廣告宣傳、新聞媒體和口碑等方式,推廣渠道影響力。
第四,激發人才創造力。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激發人才的創造潛力是商業銀行金融模式創新成功的基礎。通過引進具備互聯網金融從業經驗的人才,依靠技術溢出效應和流動效應,帶動創新;通過內部人才培訓,實現人才轉型,支持創新;通過內部選拔或外部引進的路徑培養高端金融人才,支持金融模式創新,加快產品與業務轉型。
第五,強化風險管控?;ヂ摼W時代背景下,風險傳播速度更快,沖擊力度更大,需要對創新風險進行嚴格管控。要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和管理機制。通過建立風險預警管理體系,將外部數據轉化為預警信號,對用戶進行有效監管,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4,(8).
[2]陳甚澍.論云計算及其在銀行業的運用前景[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黃桂田,何石軍.結構扭曲與中國貨幣之謎――基于轉型經濟金融抑制的視角[J].金融研究,2011,(7).
[4]張成虎,金虎斌.互聯網金融驅動創新機制研究[J].財經論叢:2016,(2).
[5]李佳.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與融合――基于功能觀的討論[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5,(1).
[6]李敏.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生態體系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5,(12).
[7]林左鳴.廣義虛擬經濟論要[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在這樣的商業變革大背景下,CFO們也在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去重整公司財務?是不是應該用更加開闊的視野和前瞻性的思維去思考商業環境的改變,進而推動財務管理的變革?其中的一些先行者們更是已經開始了變革實踐,用互聯網思維來尋找財務重構之路。
商業模式變革推動財務創新
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引發了商業模式的變革,而商業模式的重塑必然會對財務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財務要跟隨和支持商業模式的變化,財務重構一定要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主要工作方向和核心內容,支持商業模式是財務模式重構的主要方向?!毙聤W集團CFO于建潮的話表達了CFO們對時下財務重構的理解。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教授在“第三屆中國財務管理全球論壇”上表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今天驅動商業模式變革的動力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商業生態化經營,第二是創造能使客戶成功的價值,第三是提供整合化的系統服務?!倍鄳呢攧罩貥嬕彩菄@著這三方面展開。
近年來,香港利豐集團作為新經濟代表企業,為適應企業商業生態化經營,在財務管理上進行了改造。利豐之前的商業模式比較關注客戶的滿意度,但對供應商的持續發展則關注不夠。隨著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利豐意識到一個企業商業模式的成功,不可能僅僅依靠自己,還要依靠供應商、客戶、中介組織等產業鏈各利益主體,共同維護生態系統的運行。為此,利豐專門成立了供應商資源部門,其中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幫助供應商解決資金問題。由于供應鏈流程的關系,利豐的供應商有30?40天拿不到應收賬款,從而影響持續發展。為此,利豐專門在新加坡成立公司,基于供應商的應收賬款進行融資,然而由于這些供應商分布于世界各地,怎樣才能使這件事情落地呢?
這就有賴于建立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上的數字化供應鏈?,F在利豐已經開發出了移動互聯網APP系統,涵蓋了從產品開發、OTS系統、合規、通訊系統、原料采購到供應商訂單融資的各項應用,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上,對供應鏈融資進行創新,以達到和供應商的協調發展。
傳統行業已經開始應用互聯網手段重構公司財務,互聯網企業又豈會落后?;ヂ摼W公司的商業模式中,非常強調的一點是與客戶形成戰略伙伴關系,為此電子商務公司京東和阿里巴巴都進行了很好的財務創新。京東的“金寶貝”為其平臺上的客戶提供隨借隨貸服務,并且無需抵押擔保,從而有效解決了這些客戶的資金問題。阿里巴巴的“一達通”,則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為中小企業客戶降低物流成本30%,降低金融成本40%;同時通過“一達通”還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貿易融資,加速資金周轉,截至去年年底,“一達通”共發放貸款超過9800萬元,受益中小企業710家,壞賬率幾乎為零。而類似于“金寶貝”、“一達通”這樣的服務,既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更是互聯網公司財務管理的創舉。
在這場正在發生的商業模式變革中,傳統企業也同樣強調客戶的成功,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薛素文表示,大北農的智慧金融計劃就很好地幫助農戶解決了融資問題。公司建立了農村信用網,在這個平臺上每個農戶都變成了一家家規范化的公司,賬目清晰,而這些清楚的交易記錄正是一種信用的體現,大北農還進一步將其客戶分為三級:3A、2A、1A,并將高評級客戶推薦給銀行,如廣發、光大等,使這些農戶方便獲得銀行貸款,目前,這樣的貸款已完成了5億元,且無需任何擔保。
在如今的商業模式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提供整合化的系統服務。深圳的一家貿易公司創捷供應鏈,就很好地做到了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聯動,并通過對集群的有效組合推進了產業的發展。
創捷供應鏈服務于很多通訊行業的中小企業,其中的一些公司雖然有很強的設計能力,但要進行整個生產過程的采購、生產、通關等流程就很難實現了。針對這類公司,創捷供應鏈提供了一種整合化的系統服務,他們與中小技術性公司進行合作,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當這些公司需要支付訂金時,可以先將訂金打到一個統一的平臺香港創聯,再通過該平臺進行付匯,完成國際貿易。組裝和檢驗環節,同樣也在統一的平臺進行,方便國際貿易中的結算和退稅。
互聯網金融影響財務重構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除了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公司財務重構,金融領域的變革同樣影響到了公司財務領域。平安銀行副行長張金順在談到企業財務重構時表示:“財務無外乎就三個方面:融資、投資、運營資金管理。重構就是這三方面的重構。”
張金順表示,互聯網已經形成新的技術革命力量,新主體、新模式、新格局,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題詞。制度創新以及技術和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撕裂原有的融資格局和模式,企業財務重構的時機已經來臨。借助互聯網,大家可以按照統一的規模、統一的標準、統一的信息披露,實現資產的轉移、轉讓、回購等。平安集團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可以為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等提供綜合性投融資咨詢與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可以實現資產的轉讓,這個轉讓可以是F2F、F2B,也可以是F2P、P2P。
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也已經影響到了制造企業的投融資領域。京東方是一家生產液晶顯示板的制造企業,由于近年來產品需求旺盛,京東方希望能將生產基地從北京拓展到重慶、安徽、內蒙以擴大產能,建設規模達到460多億元,這么大一筆資金從哪里來呢?京東方希望能通過資本市場定向增發完成融資,但460億元的體量巨大,很難按照傳統方式在股市上完成。這時,平安集團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平安集團具有綜合性的金融業務,包括保險、信托、證券、銀行,這樣通過平安集團的證券、信托平臺共募集了75億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融資渠道,共募集了185億元。
在這個項目中,從投資的權利義務關系來講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投,由平安集團組織私營客戶,借助平安信托直接購買京東方的股票;第二類是通過京東方自己的融資平臺,進行承諾性回購。而企業要完成這樣的結構化融資,前提是要借助由互聯網形成的彼此信息披露機制。
關鍵字: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10-0119-01
在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互聯網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發展[1]。如:網絡銀行、金融理財、第三方支付、網絡保險銷售等多種虛擬形式。其中互聯網金融主要是依靠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的現代網絡技術,是能夠將社會融資從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等二維模式轉向第三種融資模式,這樣便導致傳統的金融運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一現實,商業銀行如何順勢而行,依托互聯網資源,化危機為動力,以電子銀行作為著力點,逐步加快金融信息化的轉型。今后電子銀行將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主戰場,也是其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一、互聯網時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對商業銀行金融供給產生的影響包括三大效應[2]。一是替代效應。有數據表明,截止2011年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分流率普遍已超過70%??梢婋娮鱼y行已經成為了商業銀行最主要的服務平臺。但事實上,商業銀行的金融供給在其他支付機構的影響下不斷被削弱。截止2012年,我國網上支付額度已經達到了約3.2億元,超過了金融支付的1/3以上。二是雙刃效應。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存在對商業銀行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原因在于傳統銀行的存貨中介功能被復制應用。譬如,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小微商戶只需要進行線下的收單,然后通過移動終端來管理收單。供需雙方成本低廉,但第三方支付機構仍有利潤空間,這是傳統商業銀行無法做到的。因此假如商業銀行不能準確把握時機,依托互聯網資源開展經營轉型,那么其發展勢頭必將日漸虛弱。三是離散效應。社會分工的日漸精細,使得金融服務不斷被分解細化。也就是說,沒有一個行業是可以完全地獨立地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因此開展金融合作已經成為了商業銀行謀求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利用互聯網金融能夠將各種信息直接在網上,就算避開銀行也能夠及時掌握客戶流動的情況,這樣便能夠有效減少人工調查、逐筆審核的費用,有效提高了互聯網金融交易的效率。阿里金融更是這個網絡信貸用戶的經營商,其中2億家淘寶小賣家,在短短2兩小時便分享了阿里小貸的3億元淘寶信用貸款。
二、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
1.加快融合,形成銀行主導的多元化金融圈
商業銀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批固定的客戶,但是作為電子商務不斷滲透,也存在著不斷巨大的潛力。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提供快速便捷的網絡金融服務,但是傳統的商業銀行卻無法做到。因此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加強金融融合,主動出擊,同時確保自身的主導地位。一是依托移動互聯平臺。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建立移動互聯平臺。如手機、互聯網等。增加消費方式的選擇性,同時確保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隨意地獲取金融服務。二是打造特色終端服務,去介質單一化。將現有的智能終端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進行有機整合,將線上線下、移動電話、互聯網以及其他智能終端的金融服務進行全面融合。譬如,目前國外某銀行,其客戶可以通過電子銀行進行預約取現。通過電子銀行獲取驗證碼信息后,可直接到柜員機進行無卡取現操作。這樣用戶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便能夠實現無卡進行業務操作的目標。
2.整合資源,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突破,大部分人們越來越信賴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并且將傳統的大部分業務由商業銀行轉向互聯網金融平臺辦理。因此堅持客戶本位,以支付為中心,逐步拓寬服務領域與渠道,致力于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整合消費者與商家的金融需求,提供全面的金融中介服務。商業銀行應當在現有支付業務的基礎上,積極圍繞上游下游潛在客戶群的金融需求,拓寬金融服務范疇。從而形成支付業務為主的,涵蓋上下游商家與客戶的金融服務體系。譬如,針對上游的商家,可積極開展增值服務。如在資金需求數據處理網絡模式下開展吸收存款、匯總資金、發放貸款、供應鏈等服務。甚至是開展定制式服務解決方案。針對下游消費者,則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場景,豐富支付入口[3]。
同時整合客戶資源,以客戶需求為切入點,實現多平臺的信息數據資源的統一共享。通過加強各平臺的產業、業務對接,形成以客戶為單位的立體化金融資源與服務管理。
3.轉變意識,創新金融服務形式
商業銀行在搶抓互聯網金融發展機遇的同時,同步加強服務理念創新也是實現穩健發展的重要一環。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根據各個年齡階段的客戶群體的生活需求有效提升現有的服務路徑,這是商業銀行迫在眉睫的問題。譬如,工商銀行的上海分行已經逐漸積累了“地鐵支行”的經營理念。例如:為了適應上班族的時間,便將地鐵分行的時間改成了早八點到晚八點。同時還設計快速前臺、集中處理后臺,有效結合了各個銀行自動服務設施的建設,從而引導用戶通過手機辦理各項銀行業務。又譬如,商業銀行也可開展網絡信貸模式。這種方式不用抵押,成本低,方便快捷,這樣能夠有效解決個人和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融資問題,適合資金擁有較少的個人投資者。
三、結語
互聯網金融能夠飛躍發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個良好地體驗環境?;ヂ摼W時代,商業銀行必須適應客戶消費群體的需要,為人們理財提供了更多的途徑,促使互聯網金融逐漸朝著穩定、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商業銀行主導地位額,配置合理的資金供需市場。
參考文獻:
[1]王永利.互聯網時代銀行服務模式創新[J].中國金融,2013,10(02): 176-178.
到目前為止,市場主流還認為中國股市的金融和房地產等強周期股被低估了。而銀行的董事長們還認為互聯網金融僅僅是技術應用的問題。然而,互聯網已經對人類行為模式與產業結構產生了重大改變,互聯網產業至少能與石油產業媲美。而快速崛起的互聯網金融必將對傳統銀行形成挑戰!
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是兩個概念。
現在,絕大多數銀行都有網上銀行,似乎這就是完成了銀行的互聯網化。但這勉強可以稱為“金融互聯網”。每個銀行都在這樣做,所以銀行間的網上銀行沒啥區別?;c錢建一個網站,其實與實體銀行是一體的;而互聯網金融則包括了網絡支付體系、網上貸款、網上商店以及各種金融產品的網絡交易平臺,這些都是傳統銀行沒有的東西。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以及云計算等,將會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會出現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模式,即“互聯網金融模式”。
為什么我認為中國銀行業會崩塌?因為中國的銀行業是一個沒有自由競爭的市場,其護城河就是政策壟斷。所以,一旦批準設立民營銀行,允許自由競爭,那么傳統商業銀行們賺得“不好意思”的利潤將不復存在?;ヂ摼W金融會給銀行致命一擊。
互聯網金融的前景雖然還不算明朗,但是過去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傳統商業模式日漸被淘汰,隨著盈利方式的改變,零售業的商業生態也因此而改寫。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的主角會是天貓、京東、蘇寧云臺等B2C平臺。
雖然銀行業的傳統業務會萎縮,但金融行業的整體規模是擴大的。未來的錢跑哪兒去了?都去電商平臺了。
傳統銀行的長期競爭優勢有四方面:巨大的資本需求;巨大的規模經濟(物理店服務網絡);整個地區壟斷的行業結構(地方保護);消費者轉換成本(繁瑣手續和物理店距離)。
這些長期的優勢或者說是特點,在面對虛擬的互聯金融時還能稱為優勢嗎?甚至,過去龐大的物理店服務網絡,在新的競爭格局下,會不會成為巨大的包袱?與互聯網金融相比,傳統銀行對客戶有多大的粘度可言?
而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未來誰會成功則是個謎題。
互聯網金融,一條基本的規則改變就是效率會代替規模??偟闹袊洕幠N磥頃_到100萬億,但是90%的傳統企業會倒閉,這100萬億會流向哪里?哪些該做加法?哪些做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