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2 14:51: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重男輕女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重男輕女 孝道 父系制
一、《蛙》中“重男輕女”現象的體現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就是鄉村醫生“姑姑”-萬心。在不同的時代,她扮演著不同的人生角色:在50年代的中國,由于國家勞動力不足,鼓勵多生,迎來了中國生育高峰。這時“姑姑”是人們口中的“活菩薩”、“送子娘娘”;在1965年底,由于前十年人口急劇增長,讓國家感到壓力,于是第一個計劃生育的掀了起來。姑姑也投入到了計劃生育的浪潮之中,成了公社計劃生育的領導者、組織者、實施者。這時“姑姑”害了上千名嬰兒的性命,成了人們口中的“魔鬼”。從角色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出,“姑姑”萬心是一個絕對擁護黨和國家政策的人。那么,有個問題值得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在計劃生育中“姑姑”成了萬人唾棄的“魔鬼”。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至到生個兒子出來才甘心呢?文中提到,為了生個兒子,張拳妻子黃秋雅、“我”的妻子王仁美、陳鼻妻子王膽紛紛丟了性命。因為在這些人的意識里,他們沒有兒子便是絕了后。譬如:陳鼻得知是個女兒便痛苦萬分地說“天絕我也~天絕我也~老陳家五世單傳,沒想到絕在我的手里”[1]。再到40年后,小獅子期滿“我”,將“我”的植于陳眉腹中的目的也是為了傳承香火。小獅子冷笑道:“你有女兒,沒有兒子。沒有兒子,就是絕戶給你代孕,為你生兒子繼承你的血統,延續你的家族?!盵2]。以及那個所謂的牛蛙公司即代孕公司的服務宗旨也是幫別人生兒子。我們可以從這些例子中看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生育觀。
二、“重男輕女”的原因
(一)經濟條件
在50、60年代,中國廣大農村仍然以封閉的小農生產方式為主。這種生存方式是個體的,一家一戶的,生產工具落后,幾乎都靠手工操作,生產力水平很低。這也決定了一個家庭要想多生產東西,就得增加人手即增加勞動力。這種全靠體力的勞動,男性自然比女性強,所以就表現為多生男孩子。在文中“我”的娘說“跑兒啊,咋不當那個黨員啦,也不當那個干部啦,回家種地,不也挺好的嗎?現在是化時期了,現在分田干了,糧食多得吃不完,人也自由了,我看你就回來吧”[3];“往壞里想,袁腮道,讓王仁美把這個兒子生出來,你削職為民,回家種地,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農村,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在他們的眼里,只要生了兒子,有了勞動力,一切生計問題都可以解決。農村的養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養老是人們年老時的生存需求。農民年老后喪失勞動力,沒有退休金也沒有社會保障,靠什么繼續生活呢?只有靠下一代,其中女孩子成年后嫁出去便沒有養老義務,也是俗話說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么養老義務就只有兒子來承擔。這也是農村“養兒防老“觀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如文中袁腮說“二十年后,你兒子鳳凰騰達,你當老太爺,享清福,不是一樣嗎?”也如路遇(2002)所言“傳統社會這種經濟的生存性需求是多生育、重生男觀念的經濟根源”。
(二)文化和制度條件
“儒家‘孝’文化對‘早、多、男’生育文化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數千年來,作為中國傳統生育文化表現形式的‘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和‘傳宗接代’的形成,與‘孝’文化的影響有直接關系”(路遇2002)。那么在生育觀上的核心便是一定要生了兒子才算盡了“孝”。例如文中“扁頭”的兒子說“大叔,像您這樣的杰出人物,沒有兒子實在是太不應該了。知道不?您這是在犯罪,孔夫子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也印證了在“父系制”的社會里認兒子傳宗接代。劉坤亮(1992)說“‘傳宗接代’表現為一種理性觀念,經濟政策對它無能為力?!痹谖闹校瑸榱俗岅惐悄苤鲃影淹跄憥プ龅艉⒆?,罰款陳鼻的財產全部歸還。這算是,一項“經濟誘降”政策了。但是,毫無作用。也體現了“傳宗接代”的生育觀是沒有經濟措施可以對付的即它具有獨立性(劉坤亮1992)。同時,文中“姑姑”萬心,為了讓超生的那些婦女能配合計劃生育政策,幾乎是用盡全身解數與形形的人斗智斗勇。以及40年以后,計劃生育政策算是名存實亡。如“扁頭”的兒子說“‘有錢的罰著生’、‘當官的讓二奶生’、‘隨便生,想生幾個生幾個’、‘只有那些無錢又膽小的公務員不敢生’”。這些例子既說明“重男輕女”觀念的頑固性,又說明了“重男輕女”的生育觀是父系制的產物(劉坤亮1992)。
綜上所述,重男輕女思想觀念的形成有其經濟、文化和制度的根源,并且在形成后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以至當代社會。我們可以清楚的書中分析出,“重男輕女”的危害:殘害許多無辜的生命;對家庭和社會形成沖擊,性犯罪增多。以及它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譬如: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萎縮;男性勞動力過剩,女性就業壓力加大等。因此本文的旨意在于給與仍有“重男輕女”觀念的人們一個警醒,讓他們認識到“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的重要性以及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參考文獻:
[1]莫言.《蛙》北京出版社,2013.
[2]劉坤亮.《“重男輕女”生育觀之我見》[J].南方人口,1992,01:46-47.
[3]路遇.《論中國傳統生育文化》[J]. 東岳論叢,2002,02:5-12.
一、寫身邊的小事,提倡熱點爭論
套用羅丹的那句名言,生活并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素材的眼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膽發表見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和前提。針對生活中的疑點,教學中的難點,有意識地設置爭論情境,讓學生參與爭論,即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空間。應當經常有意識地提倡學生觀察生活,關心社會,感悟人生,把生活與作文溝通。下面看爭論同一問題的隨筆:
重男輕女
我拿著碗去打飯,老遠便見食堂餐廳排著長隊。走近了,看見戴著牌子的劉主任抓了一個插隊的毛頭小子站在隊伍的西邊,正在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我也加入了這打飯大軍。突然我發現了“新大陸”。隊伍東面的女孩們插隊甚是瘋狂!
我看見插隊被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然而我卻沒有一次看見是女同胞被抓的,每次總是短頭發、嘴巴上有絨毛的男同胞們。女同學不插隊嗎?非也;女同學干得比男同學隱蔽嗎?非也;女同學穿的衣服比男同學鮮艷多了。什么原因?
值日老師們“重男輕女”也!
女的臉皮比男的薄,如把女的抓出來,人家面子上不好看,怕這些小姐們的自尊心受到太大的傷害,所以即使老師看見女生插隊,也表示出睜只眼閉只眼的態度,放任自流,因而這些小姐們便更加“猖狂”起來。
值日老師不出她們的洋相,有時也出于另一種原因——怕麻煩。她們小姐脾氣十足,一哭二鬧,實在讓人招架不了。
希望這些小姐們能將自己的行為收斂收斂。老師們,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吧,可別再“重男輕女”了!
也說“重男輕女”
上周有位同學寫了題為《重男輕女》的隨筆,寫的是見劉主任抓了插隊的男生進行思想教育時,一邊的女生卻“瘋狂”地插隊一事后的數條見解,大有指責女生而為男生鳴不平之勢。然而我卻有些異議。
其一,“不抓女生只抓男生”不符合事實,我就發現不少插隊的女生被抓。遠的不說,本班就有兩個女生被值日老師批評過。不知作者是剛剛轉學來的還是孤陋寡聞,我想作者肯定是個連男女都難區別的高度近視眼!說老師們“重男輕女”實在冤枉了他們。
其二,講插隊,女孩子哪是男子漢的對手?纖纖弱女哪里抵得過彪形大漢?君不見,平日里男生你推我擠在窗口前形成由無數個人頭組成的圓嗎?君不見,有些男生常常說“先遣部隊”“癩子跟著月亮沾光”嗎?君不見,少數男生吆喝著分幾次插隊到前面去嗎?現狀如此,不抓男生又抓誰呢?
其三,作者分析老師不抓女生(且不論是否為事實)時,重要的原因是女生“愛面子”“愛哭鬧”。此話差矣!我想女生的面子不會比男生的值錢吧。難道十幾年的教育沒告訴她們守紀律,只告訴她們怎樣耍賴,怎樣用眼淚化險為夷么?這樣的形象在書上電視里見過不少,然而在學校出現的不多。以點代面,以個別代表全體女生是不是有些不妥呢?“僅僅看見某些漩渦和逆流而看不到長河的奔騰,只能說明觀察者的短見?!保ㄕZ)
客觀存在的不應該縮小,也不應該夸大。《重男輕女》雖也反映了某一現象,但多少有些言過其實,有嘩眾取寵之嫌。以上拙見,不知作者同意否?
自由狀態下寫作是一種旨在提醒學生保持個性、培養他們寫作興趣的作法而已,至于理論上的總結,現在還為時過早。
二、借鑒名家名篇, 提倡學以致用
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备闼囆g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學習了課文中的名家名篇,讓學生也去嘗試一下,用剛學到的方法去仿寫文章,也是我叫學生寫隨筆的又一種方法。下面請看學生學過這些課文后所寫的文章:
《水調歌頭·考試》:考試幾時休,抹淚問老師,不知老師心中,今日罰幾遍。數理化,文史地,背無頭,不應有恨,何事老師傷我心?人有悲歡離合,分有優良之分,此事古輒有,但愿優長久,千萬別換留。
《釵鳳頭·習題難》:作業本,鉛筆頭,滿桌難題在等候;文難作,筆難落,這篇古文何其難學。煩,煩,煩。 未下手,筆依舊,難題猶如磚頭厚;趕快做,莫停留,下午檢查,如何補救?愁,愁,愁。
《清平樂·寢室見聞》:輝哥神游金庸,馬其正侃反恐,最喜張聰亡賴,上了廁所不沖。
對于以上仿寫,且不管它是否講究平仄押韻,也別管它有幾笨拙和稚嫩,作為一個初中學生,能模仿已有的傳世佳作的體例,用精練的語言很到位地表情達意,反映生活,已屬不易。
三、開掘潛能,提倡弘揚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想多思,做到有感而發,根據自主擬題,多寫自由作文”為了有效的實踐弘揚個性,我特地搞了一次寫作訓練課:個人標志設計。要求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個自我形象標志,可參考社會上的各種商標、會標的設計風格,但標志必須能展示自我個性風采、滲透自我理想信念,注重自我審美意識,體現自我創造思維?!皹酥尽毕逻€須附注“個人標志說明”,對所設計的“標志”內涵進行簡單介紹,同學可適當評說。學生設計的標花可謂異彩紛呈?,F擷取幾例與大家共賞。
【例】
姓名:曹靜云
性別:女 〔個人標志〕
自撰格言: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定的。
個人標志說明:“C” “J” “Y” 是我姓名開頭的字母,合起來像一把傘,這仿佛就是我。我要為人類撐一把傘,阻隔烈日的炙烤,擋住暴雨的侵襲,讓人間不再有“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煎熬,讓世界不再有“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疾苦,但愿我的情意能送給每位需要幫助的人。在知識的海洋里,努力拼搏,不斷進取吧,只為了圓我那心中的雨傘夢。
同學評價:好一個“傘”夢!它是你心靈的詮釋,是21世紀新新人類的護照,有了它,世界將不再有過多的苦難,人類也就可盡情享受愛的溫馨。
關鍵詞:《兵車行》 女性社會地位 藝術手法
《兵車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篇之一,其中所描繪的“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一句,更是為我們留下了千古長嘆?!侗囆小肥嵌鸥τ谥刑茣r期所做,詩中充分的展現了當時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深重災難,父親、母親、妻兒奔走相送,深刻的刻畫了一家頂梁柱不得不投身軍中的悲涼氣氛。其深刻的思想和的藝術表現手法,是其千古傳唱的重要原因。而在這首詩歌中,也同樣在側面上反映出當時女子社會地位低下的問題,同時作者也從當時的社會環境出發,指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p>
一.《兵車行》的藝術表達手法
1.寓情于敘事描寫,水融
車輪滾滾而塵漫天,戰馬嘶鳴而聲暗暗。詩歌開頭就為我們描繪了出征之前貧苦百姓被迫離開家鄉、走向戰場的喧囂畫面。征人衣甲陳舊,妻子丁寧哭嚎,老者默默而不語,哭聲云霄。詩人用鋪敘渲染的手法,通過平白的敘事描寫,將其情感如畫卷一般,徐徐展開于我們眼前,字字句句都飽含詩人對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的譴責,以及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頗有《木蘭詩》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的情感表達特點。
2.真實自然,貼切傳神
在描寫的過程中,詩人完成了對“征人”出征過程中,妻兒老小奔走哭號畫面的描寫之后,仍然不能一吐胸臆,直觀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于是進一步采用“目見耳聞”的藝術構思形式,通過和“征人”之間的言語交流,借“征人”的嘴說出“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的悲慘境遇,充分展現出作者對戰爭破壞人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無奈之情,極大的提升了全詩的藝術感染力,為我們更好的了解當時的社會情境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二.《兵車行》中女性社會地位的體現
我國傳統思想中,重男輕女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和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有關,同時也造成了若干悲劇??陀^上來說,中國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不高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在我國的古代婚戀習俗上還是在一系列的文學表述中都有著集中的展現。與此同時,這種思想也對現代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傳統觀念,在當前社會中仍然有著廣泛的市場,尤其是在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養兒防老思想尤為嚴重。特別是男孩是家族香火的延續、男孩是養老的手段等等,都在客觀上反映著我國傳統重男輕女這一封建思想。而在生產力低下的唐王朝,由于連年的戰爭對生產、生活的迫害,這一情況反而有了一定的改觀: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為什么會有這種思想呢?詩人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同時詩人又進一步解釋,青海頭白骨無人收,連年征戰所導致的男兒戰死隨處可見,雖不說是十室九空,也只有健婦鋤犁了。而這種情況下,我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礎。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情況的客觀存在,是廣大人民群眾心靈受到嚴重摧殘的結果、是封建王朝對百姓荼毒的必然結果。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下,連年的征戰耗光了唐王朝的生命力,一方面導致國庫空虛、百姓勞役沉重,另一方面大量的青壯年戰死,也對當時的社會生產造成了嚴重的迫害,大量的耕田荒蕪、百姓食不果腹。實際上,《兵車行》中所描述的重男輕女思想的改變,也同樣是這一情況的集中展現,大量的青壯男子投身戰場而百戰未歸,婦女成為主要的勞動力。這種情況下,婦女地位的提升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這年頭,竟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正當我打算怒斥其觀念陳舊時,朋友趕緊解釋說,不是我重男輕女!生男生女,我一樣都疼,只是男女真的有別!舉個例子吧,如果生個兒子,就算他以后被抓進牢里關個二三十年的,出來后照樣可以生個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可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女兒身上,行嗎?
這話還真把我問住了!男女平等,不見得就要抹殺男女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在生育這件事上,男人從二十到六十,暢通無阻,不存在高危的問題。老來得子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可女人到底青春有限,過了三十五,就算能生得出來,自己也得仔細掂量一番,值不值得冒著大風險,去當一回高齡產婦?
生理上的差異,也必然影響到男人和女人對感情的不同態度。男人對待一段戀情,總顯得比女人灑脫,分就分唄,天涯何處無芳草!可女人就小心謹慎得多,投入之前總要仔細掂量,再三斟酌??刹皇牵f一遇人不淑,談個十年八年的再被人踹開,錯過了結婚生育的黃金期,想找個好男人可就難了!可男人們就沒這個顧慮,要不怎么說男女有別呢!
有些女人年輕時吃過虧,吃一塹長一智,之后對待感情難免就有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味道。遇到一個看似合適的男人,免不了要再三思量,考慮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因為吃過虧,也更懂得青春易逝,挑男人時不再是外貌協會,也不當拜金女,不要最帥最貴,只要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原因無他,這樣的男人風險低,性價比高。
這樣的舉動,看在豪放女的眼中,難免顯得瞻前顧后,名副其實的膽小女。豪放女們的座右銘是,人不輕狂枉少年,愛就痛痛快快地愛一回??扇硇耐度胍欢蝺H靠感覺維系而完全不考慮現實風險的感情中,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狠狠地摔一跤。越是盲目沖動,受的傷就越嚴重,很可能摔了這跤,就再也沒有能力爬起來。
相比較而言,吃過虧的女人們看似膽小,其實是對待感情的態度更為謹慎。正因為明白前路漫漫,暗礁不斷,所以在起航前,先對這段航程做一個仔細的風險評估。當然,如果風險太大,不妨及時下船,明哲保身。而這些潛在的危險,對于那些在感情路上高歌猛進從未吃過虧的女人來說,之前從未出現在感情的字典中,自然也無從意識到。茫茫情海,一旦觸礁翻船,再想上岸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關鍵詞:性別公正;男女和諧;大學生
本研究為青島農業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2014年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4日
一、問題的提出與調查方法
從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上我國首次提出“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我國在倡導兩性協調發展的道路上已經前進了20年。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女性獨立意識和公平意識提升,性別公正越發成為人們關注的兩性議題,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性別公正是指無論在公共領域還是在私人領域,在尊重男女差異的基礎上,強調兩性個性自由、人格和機會平等、擁有公正的權利與義務,是踐行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論實踐。本文的調查對象涵蓋了駐青高校的不同層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高等教育接受者,他們對于性別公正的認識能夠較好地反映大學生對于性別公正的了解程度和態度。
本文研究調查所采用的方法為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相結合。問卷調查安排在2015年3月至5月,采用實體紙質問卷調查和網絡問卷調查兩種方式,共發放問卷440份,其中紙質問卷300份,網絡問卷141份,回收有效問卷433份,有效回收率達98%。紙質問卷的發放點是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學院等;網絡問卷借助專業調查網站平臺,主要通過同學圈傳播問卷鏈接,通過電腦客戶端和手機微信客戶端進行填寫,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數據的可信度。
二、大學生性別公正意識調查分析
此次對駐青高校大學生性別公正意識的發展狀況調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維度:
(一)大學生群體對于“性別公正”概念的認知
1、對“性別公正”概念不甚了解。駐青高校大學生群體“十分清楚”的大學生,僅占受調查總數的12%,表示“清楚”這一概念的只有24.5%,共累計達36.5%,不到受調查總數的四成。這種結果的出現,不排除“性別公正”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名詞,與大眾較為熟知的“男女平等”過于強調男女同等、均等,評判標準整齊劃一相比,更加注重在尊重兩性差異的基礎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同時,這個結果顯示對于“性別公正”觀念的宣傳力度亟待提升。
2、認為當下社會仍未實現性別公正。調查顯示,僅有6.9%的大學生認為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50.3%的大學生認為性別歧視輕微存在。其中,性別與性別歧視感受程度對比分析顯示:女性感受到的性別歧視略重于男性,有11.1%的男大學生認為不存在性別歧視,而只有4%的女大學生認為不存在性別歧視,認為性別歧視現象嚴重的女大學生也比男大學生高出11%。想要實現性別公正,首先要克服性別歧視的存在,在兩性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性別特征公正地進行社會分工。
3、認為當下的性別不公正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在校大學生們認為當下的性別不公正現象由多重原因造成。其中,認為是歷史遺留問題的具有相對較高的認同度,78.1%的同學均勾選了這一選項。此外,在大學生觀點中,生理差異(51.3%)、男權社會現實背景(61.9%)、教育環境(48.7%)均占有一定比重,也都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
4、對性別公正的未來發展秉持著美好愿望。性別公正關注的是人的基本權利,而不是不考慮男女性本身的生理差異、將男女兩性完全同等對待,甚至強求女性成為男性?;谛詣e差異,有時規定相同的權利反而構成對女性的歧視,規定不同的權利則是為了結果的公平。調查中,高達67.7%的大學生認為在未來,性別歧視的狀況會得到改善,社會即將更加公平公正,兩性關系也將益趨和諧。
總的來說,性別公正這一新概念,正在被大學生群體逐漸了解和接受。大學生群體能夠認識到社會中性別不公正的存在和存在的原因,并對性別公正的未來秉持著良好的愿景。
(二)大學生群體對家庭、學校、職場中性別公正的認知
1、成長環境因素中,家長的“重男輕女”傾向降低。調查顯示,當前認為家庭中家長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的僅占調查樣本的4.16%,選擇嚴重的占7.16%。其中,家長“重男輕女”傾向與受調查者性別對比分析顯示:在認為“重男輕女”思想一點沒有的38.8%的比重中,有占受調查總數25.9%、占受調查女生數44.3%的女生認為自己的家長沒有重男輕女的觀點,而同等選項中,僅有占受調查總數12.9%、占受調查男生數31.1%的男生認為自己的家長沒有重男輕女的觀點。相比而言,女生更能夠感知到自己家庭的觀念開放。這一現象對于女生的成長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在性別意識公正、尊重女性的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女性更容易形成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性格。
2、在專業學習中,女生相比于男生較有優勢。出色程度與性別的對比調查顯示,有50.3%的同學認為,在就讀專業內,女生優于男生,且這一結果受到性別主觀影響不大。但是,在文科受調查者中,高達59.4%的學生認為女生總體優于男生,這一特征更加明顯化;而只有37.9%的理科生認為男生優于女生。說明性別因素不是評判智力高低的決定性因素,但性別因素仍然對不同領域有著相應影響。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讓兩性發揮各自優勢,各盡其能,并能夠取得相當的回報,是構造性別公正的要義之一。
3、在職場,男性比女性更有優勢。調查結果顯示,有51.3%的人認為在職場男性比女性有優勢。而在設計性別刻板印象觀點的調查中,有61.89%的人認為“女性更適合做護士、秘書、公關、空乘等,男性更適合做市場、銷售、工程師等”這樣的說法不構成性別歧視。說明在職場上,男女性別不公正、職業地位被不同等對待的狀況仍然比較嚴峻。在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生存權、受教育權、就業權和社會保障權等多項基本權利,就業歧視明顯違反以上權利規定,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另外,就業性別歧視嚴重破壞了市場公平原則,挫傷了女性勞動者的積極性,并造成市場人力資源配置的失衡甚至是浪費。此外,就業性別差異沖擊了婦女應有的社會地位,損及女性的尊嚴,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4、女大學生追求性別公正的意識更強。恩格斯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業去;而要達到這一點,又要求消除個體家庭作為社會的經濟單位的屬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承擔社會角色,并且做出不凡的成就。這一觀點和變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女大學生的觀點,越來越多女生開始想要做一個具有主體意識的新女性。本次調查在針對女大學生的問題中,有54.1%的女性認為,自己期望擁有自己的事業,做一個獨立自強的女人。在對待經濟問題上,女大學生也開始表現出更加獨立的態度,在占受調查女生總數的57.7%的女生認為在談戀愛的時候AA制比較好。在經濟獨立問題上,有占女生總數40.3%和51.8%的女生認為女性想要與男性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必須要在經濟上獨立,僅有7.5%和4%的人選擇了不贊同和不清楚。經濟獨立在倡導性別公正的道路上起著基礎作用,女性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在生活上不受制于男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秉持著這一觀點,女大學生能夠以此為依據要求自己,為自己爭取性別公正全面實現的未來。
總的來說,在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經歷中,家長對待子女的性別歧視比重下降,重男輕女的現象明顯降低,這對于建立性別公正的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校園和職場中,男女性沒有因為性別而顯現出明顯的智力差異,但在職場上卻受到不同的待遇。但值得高興的是,女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追求性別公正的意識提高,有利于性別公正的實現。
(三)大學生群體對媒體輿論中“性別公正”的感知。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傳媒技術的提高,媒體輿論越發對人們思想產生著深遠影響。
1、多數大學生能夠意識到媒體有性別不公正的存在。李普曼曾經在《公眾輿論》著作中進行過解釋:“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別、種族、年齡或職業等特征進行社會分類,形成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在當代傳媒中,原本豐富多彩、價值追求多元的女性角色被塑造成為家庭賢惠型、事業強勢型、符號化強勢型固化形象,進行單一化解讀。調查顯示,有78.7%的大學生認為媒體對于女性群體的報道存在性別偏見和刻板印象,說明在大眾媒體中,性別不公正現象嚴重。
2、對于媒體輿論中經常提到的性別不公正認識不足。隨著媒體的迅猛發展,一些流行新詞被大眾廣泛接受,其中不乏一些暗含性別不公正元素的詞語。比如,“女漢子”本身就包含一定的價值隱喻,默認了女性不具備男性擁有的獨立堅強的性格、正常體力和在當代社會存活下去的智力。相反,如果男生像女生,被稱為“娘娘腔”就是貶義詞,暗含著“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少大齡未婚女性被戲謔成為“剩女”,而大齡未婚男性卻被稱為詞性褒貶不一致的“王老五”。調查顯示,僅有25.4%的大學生認為“剩女”、“女漢子”這類的稱呼存在性別不公正的表現。
三、促進性別公正的對策
性別公正,是一種先進的性別文化,主要表現在性別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型性別關系。提高大學生對于性別公正的認知和踐行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積極作用。
(一)宏觀政策制度角度。我國按照基本國策,積極推動兩性平等的發展,通過法律、行政、宣傳等手段,努力實現兩性在“受教育權”、工作待遇、崗位競爭等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應該依據現實情況,與時俱進地制定保證性別公正得以實現的政策性措施,并通過法律、行政等手段進行推廣,至上而下地實現性別公正。
(二)中觀社會層面。大眾傳媒也是推動性別公正建設的重要方面。一方面針對社會潮流,利用大眾傳媒推動了性別公正的發展;關注倡導性別公正的有志之士發聲,提高其話語權;另一方面針對傳媒傳播過程中,一些性別刻板印象、美女經濟等不利于性別公正實現的現象,大學生群體應該在提高自身認識的前提下,努力為媒體發展建言獻策,對媒體的不合理報道及時批評指正。對于即將從事媒體行業的大學生而言,應提高其對于性別不公正現象的辨識能力,提升媒體責任感,減少為了博取關注度而宣揚性別不公正意識的報道,報道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正能量事件。
(三)個人層面。針對女性由于生理原因,承擔著生育義務而造成的性別不公正,女大學生群體不應因為社會趨勢就自暴自棄,應該堅定信念,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為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努力。同時,男性也應該認識到性別公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應該尊重和愛護女性,認同女性的社會價值。針對女性自身對于陳舊觀念對于性別不公正現狀的屈從,女性群體應該提高對自身群體的關注度,樹立自我意識,自主進行價值選擇,團結起來共同抵制性別不公正的存在。
主要參考文獻:
[1]祁建建,張琳琳.從性別平等視角對刑事訴訟法的初步分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
[2]丁啟明.論性別差異與就業權平等[J].學術交流,2014.10.
[3](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失學女童為什么而失學呢?為什么失學中的女童比男童多呢?我認為有兩種原因:第一,是因為家里沒有錢而上不起學;第二,因為現在仍有一些家長存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父母覺得供女孩上學沒有用,不如讓她們在家里干活。
男童和女童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有上學的權利,這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剝奪。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就是那些失學兒童,每天看到其他同齡的孩子能夠高高興興地去上學,而自己卻在家里干活,這時會怎么想,多想讓人幫一把呀!
現在,我們應該多多宣傳,積極參與獻愛心的援助計劃。哪怕是一角、兩角,積少也會成多。讓更多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讓更多的笑聲在校園中回蕩。
同學們,為了讓失學兒童不再把上學當成夢想,請獻出你的愛心,伸出你溫暖的雙手,來幫助這些失學女童吧。
8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姐姐給我報聽寫,有一個詞語我不會寫,姐姐讓我空著,我不愿意,就躺在地上耍賴。其實我知道自己錯了,但是我想,我這樣你總會告訴我怎么寫了吧。我的叫聲驚動了媽媽,媽媽快步的從房間了走出來,聽了姐姐的敘述,生氣了。“你給我起來”我聽到了火藥味。可是我沒有起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也不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大的膽子。我繼續耍賴,并且大聲叫喊著,抗議著。“起來”母親的聲音又高了幾個分貝,我沒有起來,卻哭了出來,眼淚就隨著我的眼角流出來,我甚至還能感覺到它是溫熱的。但是,這并沒有博得母親的同情,反而讓她更生氣。母親一把把我從地上拉起來,我甚至還沒有站穩,母親就伸出她的手開始打我,我感覺身上到處被打的很痛很痛,就用更大聲哭喊表示我的抗議,一下子,一個家充滿了我的哭喊聲,和母親的呵斥聲,當然還有一些雜亂的聲音,不過我并沒有聽清楚。我只是感覺自己溫熱的眼淚順著眼角不停地流下來,我甚至沒有顧上去擦掉它,就任它流,一直到一張臉上到處是水的痕跡。我想,那時侯我的眼睛一定紅的像兔子一樣。我以為母親會停止責罵,讓我繼續聽寫,因為大人都那樣,就喜歡看孩子哭。(那時候就是這么理解的)然而,母親卻用她的食指指著我的鼻尖,沖我喊著:“不許哭?!逼鋵嵅灰膊幌肟?,也不想對母親認輸,可是眼淚哪里是說止就止的住呢?眼淚沒有再流了,但喉嚨里還是發出“唔唔”低沉的哭喊聲,母親揚起她的巴掌,重重的打在我的身上,再次重復“不許哭”。最后好像是我妥協了,也不知道是母親打累了,事情最后的結局在我的腦海中也并沒有留下很深刻的影響。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母親的用意。那次,我好像是長大很多了吧。母親告訴我小的時候她差了一點點就不能讀書,而原因就是影響中華民族很多年的觀念——重男輕女。母親告訴我她生活的苦難上怎么熬過來的,告訴我她的童年。才明白,也許是因為母親小的時候受夠了重男輕女的傷害,所以她才要求她的女兒,不能小家子氣,她的女兒要背負起責任,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要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樣頂起頭上的一片天!我相信是母親讓我學會堅強,不要為了芝麻綠豆而落眼淚;讓我學會了尊嚴,不能讓自己變成小丑。
我想,或許就是那一刻,人生的含義讓我讀懂,同時也讀懂了母親對我的愛。愛可以有很多很多種,但母親的愛被她深深的打在我的身上,是我身上無法抹去的烙印,是我腦海中無法忘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