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19:14: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融資風險控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融資融券概論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融資就是借錢買證券,證券公司借款給客戶購買證券,客戶到期償還本息,客戶向證券公司融資買進證券稱為“買空”;融券是借證券來賣,然后以證券歸還,證券公司出借證券給客戶出售,客戶到期返還相同種類和數量的證券并支付利息,客戶向證券公司融券賣出稱為“賣空”。
融資融券交易與大家熟悉的普通證券交易,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1.暗含做空機制,投資者從事普通證券交易,買入證券時,必須事先有足額資金;賣出證券時,則必須有足額證券。而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投資者預測證券價格將要上漲而手頭沒有足夠的資金時,可以向證券公司借入資金買入證券;預測證券價格將要下跌而手頭沒有證券時,則可以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這意味著股價下跌時也能獲利,改變了單邊市場狀況。
2.具備杠桿效應,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須支付全額價格,但融資融券只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交易。
3.改變了與證券公司之間的關系,在融資融券制度下,投資者與證券公司不只存在委托買賣關系,還存在資金或證券的借貸關系,須將融資買入的證券或者融券賣出的資金交給證券公司作為擔保。
二、融資融券的歷史進程
2006年1月6日,證監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一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提出,券商將可以為客戶買賣證券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早在1993、1994年,券商就開始為客戶提供“透支”服務。在當時機構自我約束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違規融資、挪用資金、重倉莊股,客戶不顧風險借國債之名炒股,眾多券商身陷虧損黑洞。1996年,證監會明令禁止融資融券業務。
新《證券法》已經刪除了對融資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條款,這為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合法化掃除了法律上的障礙;而近日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則明確了符合條件的券商可以進行融資融券業務,并對融資融券規模與凈資本的比例作了明確規定。
三、我國引入融資融券交易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證券市場基本制度的完善。在我國資本市場交易基礎設施、技術條件逐步完善的今天,市場只允許作多的單邊機制,必然導致市場機制在運作中處于一種非協調非對稱的跛行狀態,經常只能通過外部力量的干預(政府干預)才能恢復其穩定態,缺乏做空機制成為資本市場的重大缺陷。
2.有利于證券業的規范經營和資產重組。目前我國券商多而小、布局不甚合理,融資融券業務為券商拓展業務模式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那些內控機制達標、資產質量優秀的券商將會率先獲得推出該業務的資格并迅速吸引客戶,整個經紀業務市場將面臨客戶資源的重新整合。
3.有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優化。引入融資融券交易方式后,整個金融市場結構將會發生變化:貨幣市場、證券市場、金融機構融資市場三個市場有機聯系與貫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相互對接,資金能夠順暢良性循環,降低銀行和證券行業系統性風險,提高資金市場的運作效率。
四、我國引入融資融券交易存在的風險分析
1.體制風險。融資融券交易具有創造虛擬供求的功能,并通過銀行信貸融資,擴大銀行的信用規模,可能出現如下情況:一方面,造成通脹的壓力,虛擬資本的增長比一般信貸引起信用擴張的乘數效應更為復雜,從而不利于當局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另一方面,虛擬供求有可能使證券價格嚴重脫離實際價值,形成泡沫。
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交易一方因倒閉或其他原因不能履約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金融機構在信用交易中必須解決的風險,雖然各國對信用交易都要求交納一定比率的保證金,但仍存在交易對手不能履約的可能性。
3.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由于市場變量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我國股市目前還不夠成熟,股市波動性強,投資者還不夠理性,而且還存在著股價操縱等行為,由于融資融券杠桿化的作用,突然的急速上漲和下跌很可能造成投資者巨大的損失。
五、融資融券的風險管理
1.監管層的風險管理
首先,對券商介入融資融券業務要設置嚴格的門檻。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既需要與投資者打交通,又少不了與其他金融機構打交道,這其中會有利益上的沖突與糾紛,也會放大金融風險,因此,監管層必須對其嚴格把關。
其次,對投資者參與融資融券要設置適當的門檻??紤]到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能力,對投資者設置門檻是必要的,但這種門檻設置不能太高,否則融資融券政策就成了方便少數人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政策。
最后,適當放寬對投資者融資融券的投資對象或標的,拓寬投資者的選擇空間。
2.券商的風險管理
融資融券將使券商經紀業務的內容更加豐富,證券交易量增大,券商的傭金收入也會隨之增加,可以說,融資融券業務是券商的巨大“利好”,但券商萬不可忽視其中的風險。如果券商是自己進行融資融券交易,那券商是在自營,與一般投資者并無本質區別。不過,券商如果大量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負債經營的話,一定要注意財務風險,以免陷于財務困境而難以自拔。
如果券商是為市場里的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作為債權人的投資者,券商要做好處理“呆賬壞賬”的準備。為此,券商應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如確定風險管理政策和風險容忍度,評估風險管理的效果。
3.投資者的風險管理
融資融券是一把“雙刃劍”,投資者使用得當,可以贏得更多的投資收益;反之,也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投資損失,這就要求投資者要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和較好的控制風險能力。因為在投資過程中想準確把握時機是非常難的。國內證券界人士也表示,融券交易雖然意味著可實施做空,但具體操作較難把握,一般不要以不確切的不利消息作為做空的理由。而且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很可能碰到陷阱。在做空某只股票時,需要提防這只股票的莊家行為。
參考文獻:
[1]毛建林,羅濤.關于我國引入融資融券交易機制的現實思考[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關鍵詞】地方融資平臺 償債風險 風險控制 模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進入穩定快速發展階段,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改善居民生活、吸引產業投資以及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各級地方政府由于受到自身財力的限制,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明文禁止各級地方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因此設立地方融資平臺已經成為各級地方政府突破融資瓶頸的重要途徑。
一、地方融資平臺發展現狀及存在的風險
2008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信貸大幅增長。為了鼓勵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資源以支持中央的4萬億投資計劃,在原有地方投資平臺難以滿足投資拉動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新形勢下,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聯合《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投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在宏觀政策指引下,地方融資平臺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也在快速增長。截至2009年10月,全國地方融資平臺超過3800家,地方負債超過5萬億元。地方融資平臺通過大規模融資并推動城市化建設,為我國擴大內需和應對本次危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通過大量舉債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償債風險。由于地方融資平臺主要的作用是為政府融資,公司缺少突出的主營業務和充足的固定資產,通常以政府劃撥的土地、股權作為資產,在融資中更多地依靠政府的財政進行擔保,這造成了地方融資平臺的高負債率。并且地方融資平臺的大部分資金使用在自償能力比較低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建設項目之上,給地方留下隱形赤字和債務負擔。如果依靠土地和稅收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出現大幅下滑,則會直接威脅地方財政償付能力,導致融資平臺難以履行其償債的義務,發生債務危機。地方融資平臺的高負債風險,猶如我國經濟的一枚“潛水炸彈”,如果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不斷惡化,我國金融機構的整體健康將面臨很大威脅,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都將因此而面臨很大的挑戰。
二、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控制
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已經得到相關監管部門的廣泛重視。今年1月19日總理在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提出,“盡快制定規范地方融資平臺的措施,防范潛在財政風險”。銀監會在2010年1月26日的第一次經濟金融形式分析通報會上,提出“金融機構要全面評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加強貸款跟蹤檢查”,并將地方融資平臺風險排在銀行業今年重點防范的三大風險之首。
如何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風險控制,學術界和業界提出了各種應對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儀式上提出,對于地方負債的增量部分,可以在制度安排、產品設計上“開正門”,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而對于存量部分,可以將巨大存量的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與證券市場對接起來,進行資產證券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肖耿、李金迎、王洋等人提出應從商業銀行和政府部門等多個層面采取組合措施化解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如商業銀行應建立項目監管制,實行資產證券化,并建立銀行間的溝通機制。政府部門則應進一步探索項目融資方式,增強財政透明度。董敬茹、王友健針對地方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優化配置資源,充實融資平臺實力;強化監督管理,建立長效的償債機制;提高投融資管理水平,打造政銀企互動平臺;加強對地方政府背景貸款的風險評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應當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進行規范化市場化透明化改革:一是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透明度;二是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行為的市場化;三是銀行應當推進更為審慎的對地方政府融資的風險管理舉措;四是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資責任制度。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封北麟認為,對地方融資平臺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風險控制:一是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二是提高投融資平臺市場化程度,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強化投融資平臺風險內控機制;四是加強投融資平臺的外部監管,加快建立政府債務風險管理機制。牛建鋒、武根啟從完善投融資體制、建立持續資源注入機制、挖掘內部可經營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五個方面對如何加強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和風險控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三、風險控制模型
如以上學術界和業界人士所提出的,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風險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他們提出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定性的,缺乏定量分析。地方融資平臺的一個主要風險就是負債水平過高,因而對于地方融資平臺負債水平的控制是風險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對于地方融資平臺負債水平的控制建立如下風險控制模型。
模型假設:
第一,地方融資平臺的期初負債為X,負債平均年限為n年,年利率為r,以復利計息。
第二,地方融資平臺投資項目無收益。
第三,地方政府第一年給予地方融資平臺的財政撥款為Y,且每年以h的速度增長,且h≠r。
第四,地方融資平臺出現債務危機后,地方政府每年給予地方融資平臺的財政撥款全部用于地方融資平臺的還本付息。
第1期:本息和為X(1+r),第1期可用于償還本息的地方財政撥款為Y,第1期負債余額為X(1+r)-Y。
第2期:本息和為[X(1+r)-Y](1+r),第2期可用于償還本息的地方財政撥款為Y(1+h),第2期負債余額為[X(1+r)-Y](1+r)-Y(1+h)。
第3期:本息和為X(1+r)3-Y(1+r)2-Y(1+h)(1+r),第3期可用于償還本息的地方財政撥款為Y(1+h)2,第3期負債余額為X(1+r)3-Y(1+r)2-Y(1+h)(1+r)-Y(1+h)2。
同理可推:第n期:本息和為X(1+r)n-Y(1+r)n-1-Y(1+h)(1+r)n-2-…-Y(1+h)n-2(1+r)- Y(1+h)n-1,第n期可用于償還本息的地方財政撥款為Y(1+h)n-1,第n期負債余額為X(1+r)n-Y(1+r)n-1-Y(1+h)(1+r)n-2-…-Y(1+h)n-2(1+r)-Y(1+h)n-1-Y(1+h)n-1。
控制償債風險,可以認為在地方融資平臺出現償債危機后,地方政府隨后的n年內給予地方融資平臺的財政撥款能夠償還地方融資平臺的負債本息和,即第n期負債余額為X(1+r)n-Y(1+r)n-1-Y(1+h)(1+r)n-2-…-Y(1+h)n-2(1+r)-Y(1+h)n-1-Y(1+h)n-1為零。通過運算并整理,可得到:X=Y{1-[(1+h)/(1+r)]n}/(r-h)。
四、舉例說明
2009年A市給予地方融資平臺的財政撥款為35億元,假設以后每年以7%的速度增長。2009年初A市地方融資平臺負債平均年限為5年,年利率為5.76%,則2009年A市的風險控制規模為35×{1-[(1+7%)/(1+5.76%)]5}/(5.76%-7%)=169.4億元,而該地方融資平臺2009年初的實際債務規模僅有130億元,說明A市目前的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尚不存在風險。
【參考文獻】
[1] 《領導決策信息》編輯部:地方融資平臺負債已超5萬億,央行提出開兩道“正門”化解風險[J].領導決策信息,2009(40).
[2] 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J].中國金融,2009(20).
[3] 董敬茹、王友健: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吉林金融研究,2009(10).
[4] 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發展及其風險評估[J].西南金融,2009(9).
【關鍵詞】私募股權 股權融資 風險控制
企業進行私募股權融資在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風險,從企業和私募股權接觸開始到后續的各個階段都應該強調規避風險,制定控制策略,使企業面對PE風險得以充分準備、順利進行和完美結束。
一、對不同類別的投資者進行選擇時的風險及控制策略
企業必須首先明確PE的目的,是單純地為了融資、套現部分股權、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還是為了上市。PE要實現的目標不同,擬選擇引入的投資者也應該不同。如果事先不清楚私募的目的而跟風操作,會在后續的私募介入進程中迷失方向,從而使企業處于被動地位。
若私募是為了企業上市,應當避免選擇那些同自己在業務上有上下游關系的戰略投資者。一方面,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很可能會成為控制企業股份的潛在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戰略投資者的介入容易在上市的審核中遭遇審核風險,從而使上市遇阻,顯而易見的法律風險就是無法擺脫的關聯交易。假使企業想得到投資者在科技、管理或公司治理上的支持,以及獲得業務的上下游、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最好選擇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的目標是首先會考慮自身發展戰略,希望實現對投資企業的長期控制,與金融投資者相比較,前者尤其關注企業的控制權。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卻對優化企業股權結構沒有好處。因為上市公司對股權設置中“一股獨大”的情況有嚴格限制措施,這對希望上市企業來講,無疑將留下巨大的風險隱患。
與追求企業控制權的戰略投資者不同,金融投資者追求資金的回報,不渴求控制企業。如果選擇了金融投資者,融資企業可以在協議中設定一些控制股權設置的條款,比如股權轉讓的期限條款,包括對受讓方的限制。也可以通過行使優先回購權,增設否決權等形式促使金融資本有序退出,同時限制戰略投資者的惡意收購。
二、投融資雙方利益的促進協調
融資方如果與投資方在價值、立場上不能統一,投資者將會怠于履行許諾的投資義務,最后很難避免兩敗俱傷的局面,通常還會波及到管理層更迭或投資者不得不出讓股權的結果。
實際上,融資者與投資方最終目標應該是統一的,那就是實現更高的投資回報。企業采取控制私募股權風險的策略,也是為了防范投融資雙方出現法律糾紛,為了更好地協調投融資雙方的利益,促使雙方目標的實現。在準備階段就應該厘清兩者的利益分配,這樣在后續的合作中就可有效地防止投融資雙方出現沖突,而最終實現“雙贏”的目標。
三、融資企業應對私募股權資金退出的方略
關于對投資者退出企業的風險控制,是私募股權風險控制的后續問題。
(一)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的退出方式
不同的退出方式對融資企業的影響不同,如果投資資金無法實現預期的退出戰略,那么整個私募股權的結局就充滿了很多變數。通常私募股權投資資金會以以下三種方式實現退出:
1.IPO,即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一般而言,這是資金退出的最理想的方式。IPO可以使得企業在上市后重新從投資者手中購回股權,保持公司的獨立性。在融資上,可以滿足企業籌集資金的需要的同時,滿足獲得流動性的愿望。
2.股權轉讓。股權轉讓不僅是融資企業引入投資資金的方式,也是投資資金成為公司的股東后向其他投資者轉讓其股份實現資金退出的方式。股權轉讓的退出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融資企業由其他企業收購兼并;二是融資企業由另一家投資資金收購,然后接受后續投資。
3.股份回購。股份回購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股份回購協議條款,即投資者入股創業企業風險控制的手段之一,如果企業經營沒有達到預期要求,投資人要求企業在一定時間按一定價格回購投資的股份。二是企業為了收回企業的控制權,也可以要求收購投資人手中的股份。
(二)融資企業如何控制資金退出的風險
首先,企業應當謹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股權轉讓的形式出讓股權給企業競爭對手。重點控制手段主要在投資股權協議中對投資方的出資期限、出資方式、投資手段、退出方式、退出限制等方面進行限定。
其次,企業應當有整體融資計劃,規劃每一個階段投資資金的退出和流入。對于企業而言,引進后期投資的基金作為股東,還可以利用后期投資者成熟的管理經驗,獲得增值服務來降低風險。
最后,企業應當預防投資者因對企業喪失投資信心而撤出投資。投資資金的提前退出,對急需資金的企業可以說是悲劇性的災難。因此,企業應當在平時就做好和私募股權投資者的交流工作,努力使雙方的目標靠擾,讓投資者對企業的前景充滿信心。
私募股權法律風險控制是一項貫穿全程并密切聯系投資方和融資方利益的系統工程。該系統工程從引入投資資金的目標和選擇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入手,并在資金進入企業的過程中進一步體現,到投資退出時得到真正考驗。
參考文獻
[1]李小海. 企業法律風險控制[M].法律出版社,2009:105—107.
融資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受損,導致企業融資規??s小,企業經營困難,很多企業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不幸夭折,更多的企業則因為缺少繼續發展的資金而舉步維艱。本文在對安
徽省太和縣中小企業發展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在中小企業不斷強化自身發展的同時,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風險控制;風險防范
引言: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融資困難問題,被形象概括的“雙缺口”的融資困境,太和縣中小企業融資模式中蘊藏巨大的融資風險是直接導致其陷入融資困境的主
要原因。由于我市中小企業具有先天的弱質性,導致其抗風險能力較弱,市場風險極易通過財務風險轉化為融資風險。要緩解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就應從其融資風險角度入手
,對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進行分析、判斷,提出防范的措施,從而確保中小企業融資暢通運行才是關鍵之所在。
一、中小企業融資概述
(一)中小企業的概念
中小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濟單位。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概念
中小企業融資是指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推出的定制化融資解決方案。廣義的融資是指資金在持有者之間的流動,以余補缺,是資金雙向互動的過程,包括資金的融入和融出
,既包括資金的來源,又包括資金的運用。狹義的融資主要是指資金的融入,即企業從自身生產經營現狀和資金運用情況出發,根據未來發展需要,利用內部積累或向企業外部的
投資者和債權人籌集資金,以獲取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資金的一種經濟行為。本文所說的融資即是狹義范圍內的融資[1]。
(三)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與方式
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兩個方面,即自我積累和外部融資。
目前太和縣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仍為自我積累,其來源主要包括實收資本,應收賬款,留存收益等,主要為企業股東資本投入和企業利潤滾存。
外部融資主要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主要包括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和風險融資;間接融資主要為銀行貸款和政府支持的信用貸款。在外部融資方面,由于目前我國
的金融體制限制和我市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外部融資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2]。
太和中小企業都把向銀行、信用社貸款作為外源性融資的首選,貸款占企業總負債的比重70%以上,銀行的資金都很充裕(存貸比都只有30%左右),屬于不同法人的金融分支
機構也較多,因此在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優質貸款客戶的情況較激烈。在太和,銀行對效益好、還款有保證的中小企業,一般貸款利率只上浮20%(達不到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上限)
。
(四)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中僅僅依靠企業的自有資本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要,而通過資本經營,利用財務杠桿,在短期內實現企業規
模的擴張就成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但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除少數大型知名企業,一般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十分有限。在歷來
的調查中,“資金不足”始終被列為中小企業第一位的問題,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或只得到部分滿足。
現階段,太和縣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具有兩個特點:第一,企業自籌資金在資本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偏大。受內外因素的制約,太和縣中小企業通常以自我積累和零負債起步,往
往以合伙集資、企業盈余等方式籌集生產發展資金。太和縣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自籌資金的總量仍然較小,不足以支持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
要。其次,銀行貸款在資本結構中所占比重明顯偏小。中小企業在銀行實際貸款總量不高。
二、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與融資風險的類型
(一)中小企業融資風險
威雷特認為“風險是關于不愿發生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之客觀體現”,融資風險則是指企業融資或籌資過程面臨的風險。
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廣義上是指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遇到的風險,狹義上是指企業因借款而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
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現狀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業的管理觀念落后,內部管理基礎工作缺乏和管理環節薄弱,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對市場的潛在需求研究不夠,產品研制的技術力量有限,對
市場的變化趨勢沒有預見性等都為企業融資帶來了風險。那些經營不佳,或銷售渠道不暢,或競爭實力不夠或難以實行多元化經營來分散風險的中小往往首先受到市場的沖擊。在
我國的中小企業近5年的淘汰率為70%,因此,約30%左右的小企業是虧損的狀態,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長潛能,七成左右發展能力很弱,能夠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僅占1%。因
此,公司無論是進行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會面臨諸多融資障礙,難以滿足市場融資的條件,融資困難加大,融資風險增加。
(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類型
1.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風險
直接融資是資信等級相對要高,企業規模較大的企業采取的一種融資方式,因此中小企業因自身的資信等級低體制不全的原因,導致信息不透明的程度就越高,提供資金者在
讓渡資金時要求的風險補償也就越高。目前,太和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風險主要表現為:
(1)信用風險,財務風險。租賃融資的風險:就是為資金嚴重缺乏及購買的能力也不強的中小企業提供一種很好的融資渠道。這這類企業來講,雖然這樣的融資要求低,費
用少等有點,但融資的期限相對比較少,因此在這種短期市場利率有變化的問題也是帶來了風險。
(3)兼并融資風險。在融資過程中,如果對融資環境與時機把握不好或對兼并的目標企業選擇不當和對兼并雙方資產評估有誤等,都會產生一系列風險。具體表現為:目標
選擇風險,過程風險,管理風險[3]。
2.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風險
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機構為媒介所進行的融資,主要有銀行貸款。間接融資風險是指企業間接融資活動收益的不確定性,主要有銀行貸款風險。
由于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頻率高,一次性需求量小,企業自身抗風險的能力低的弱點,加上市場變化大及經濟波動的影響,這些都使得類似中小型企業面臨經營的風險。
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
1.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是指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或籌資來源結構、期限結構等等因素而給中小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這方面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籌資成本費用過大、
利率過高、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而造成財務危機。
2.現金流量風險
現金流量風險:指在企業收益不錯的情況下,我國實行的責權發生制原則表明:不錯的收益并不能保證現金流入的實現。
連帶財務風險
由于各種原因,用本企業的資產作為擔保為其他企業單位到金融機構貸款的這種行為原本是正常的商業信用,但是如果借款單位因各種原因在款項到期時不能還應有的本息時
,那么為其擔保企業則必須對金融機構還本息責任,因此出現了連帶風險。
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
市場銷售
市場需求、市場價格的變化,尤其是競爭使銷不穩定,產生了風險。
生產成本
原材料的供應和價格、機器、工人的生產效率等是不肯定的因素而產生的風險。
3.生產技術
設備事故、產品發生質量問題、新技術的出現等,不易預見,產生風險。
外部的環境變化
如自然災害、經濟不景氣、有協作關系的企業沒有履行合同等,企業自己不能左右,產生風險。
(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形成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業對管理的觀念落后,管理環節薄弱及內部管理基礎工作欠缺,員工素質不高,對市場的研究不足,產品的研制技術力量有限等等。因此,不管是通過直接的還是間接
的融資,都難以滿足市場融資的條件,因此都會遇到一些融資障礙,融資的難度加大,風險增加。
企業制度與市場環境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小企業信用不足存在普遍現象,主要因部分中小企業存在會計信息不真實,核實混亂、做假賬、資本完全空殼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
影響了企業的形象。而相對大企業各方面制度規范,信息公開化。因此,銀行或者投資人要像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投資就必須的提高對這類企業各信息的收集與質量分析,因此
又加大了投資的成本,從而讓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加大難度。融通到資金的多少甚至是否能融通到資金。企業的融資存在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2.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的缺陷
相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金融與資本市場的發展明顯滯后,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市場尚未形成,市場上缺少金融工具降低融資風險,致使融資風險向融資機構集中。由于
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風險較大,導致融資機構缺乏向中小企業融資的動力,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與成本。
四、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在創業發展過程中無一不遭遇缺少資金之痛,很多企業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不幸夭折,更多的企業則因為缺少繼續發展的資金而舉步維艱。目前,我市中小企業融資
風險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技術基礎薄弱,風險管理手段落后
太和縣因為對融資的風險管理技術偏弱,因此整個管理水平很難有很好的保障。體現在:對風險的識別難度大、對風險的評價誤差大、處理這種風險的手段落后等等。嚴重影
響了這種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目前基本的應對風險管理措施可以分為三類:風險回避、風險控制和風險轉移。大多數的公司或企業主管部門通常采取前兩種手段處理風險,往往
忽視了風險轉移,對于風險分擔這一基本原則的理解存在誤區。
(二)政策法規不完備,風險管理的法律依據有待進一步完善
企業融資的本質是產權制度的創新。需要國家通過立法劃分產權界限,維護產權收益,但我市相應的基本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因此提高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相應加大了融
資成本。因此提高了這類企業的融資風險,。對應的加大了成本。角度或者專業的差異對問題有不同的效果規定的差異導致了這種管理的體系不能系統與規范。
五、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與管理的對策
(一)以規避風險為目標的事前控制措施
1.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管理體系
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企業在平時的財務處理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居安思危、樹立風險的觀念、強化風險的意識,提高風險的價值觀。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置高
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建立對風險的預測管理體系。企業應當建立這種體系,時刻對企業的發展及運營的狀態進行檢測,定時測算財務風險的臨界點,及時對發生的或者將發生的異常情況進行放映
及控制。利用財務杠桿控制負債比率,采用總資本成本比較法選擇總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組合,進行現金流量分析,保證償還債務所需資金的充足。
2.認真分析融資環境,建立風險評估和識別
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式與對風險的評估,確定好管理目標后要求中小型企業對項目融資執行前,、執行中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及分類。中小型企業必須對這種融資額環境
和面臨的風險再次評判這種融資的正確性以及是否可以在這樣的市場及環境中順利的進行。企業應結合風險預警目標和風險管理隊伍水平,選用適當的風險評估和分析模式,以保
證對融資風險的合理分類,對風險程度、結果分析和轉化作用的概率進行準確判斷。
3.制定合理的融資策略,防范和降低融資風險
太和積極發揮工商職能,更好地服務企業,堅持把服務企業融資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新理念,幫助企業化解融資難題。
(1)傳統銀行融資仍占主導。太和在原有6家銀行的基礎上,徽商銀行、郵政儲畜銀行相繼入駐太和。太和全縣有8家銀行,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3)動產抵押登記方便快捷。積極依托太和工商紅盾信息網平臺,將辦理動產抵押登記的各項須知及各類表格、聯系電話在網上公示,需辦理登記的當事人只要上網查看須
知,下載表格填寫后即通過網絡上傳,經審查合格后再赴工商部門簽字辦理。此舉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受企業的歡迎和好評。
(二)以化解風險為目標的事中控制措施
1.加強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以降低融資風險
(1)提高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內源融資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企業的利潤,經濟效益好,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可以通過生產活動在不從外部注入資金的情況下也能實現
資金的滾動擴張。太和中小企業的“強身健體”,要加強自身管理,還要加強信用意識,提高經營的透明度,并加大技術投入、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保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制度建設。注重強化企業的主業意識,突出主業、壯大主業是實施資本經營的堅實基礎。太和縣重點企業不單純追求企業規模大,更注重企業素
質強
2.利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控制和降低風險
中小企業信貸一直面臨著“上面重視、基層難辦”的尷尬。對銀行而言,中小企業融資比較零散、單筆貸款規模小、借貸周期短,管理成本高,信用風險相對較大,同時,現
行的制度體系和金融服務絕大部分是按照規范、成熟的大型企業的經營特征來設置的,并不符合小企業借貸期限短、難有擔保質押等實際情況。但是,中小企業面廣量大、發展潛
力不可限量、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等原因,銀行將信貸市場開拓的重點放到了中小企業上。
3.利用政府資本降低融資風險
經濟發展在企業生死存亡的激烈競爭中已經發生了三大深刻變化,即已開始從負債經濟階段向資本經濟階段轉變,從數量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向質量特色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
轉變,從政府直接操作為主的高速發展階段向政府創造投資環境的提高發展階段轉變。針對這些變化,太和縣委市政府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資本經營必須觀念先行。觀念新才能機制活,太和縣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幫助重點企業集團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建立
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去運作一個企業,并從企業領導班子入手,注重培育優秀企業家隊伍。太和縣已形成一整套選拔、培養、使用、考核和獎勵企業家的科學管理機制,在全市涌
現出一個優秀企業家群體,通過他們保證了太和縣企業集團的發展壯大。
(2)政府要有服務意識。從太和縣成立企業股份上市指導小組開始,太和縣的擬上市公司(如安徽新富太發飾品有限公司)就開始享受到了縣委、縣政府各有關部門提供的“
一條龍”服務,工商、稅務、國資局等各有關部門為企業辦手續、跑批文要一直負責到中央,解決了依靠企業自身所難以辦到的一些事情。
(三)以反饋風險為目標的事后控制措施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對融資過程進行分析,企業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投資的需要,而投資又是為了獲得利潤。在一個整體過程結束后,企業必然要對融資運作的全過程進行系
統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各種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種財務比率,重點應放在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上。
1.健全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制度
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證企業經營、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和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而真實的財務報告和有效率的經營也正是企業風險管理所應該達到的基本狀態
。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要建立健全財務機構和制度,為企業監管做好準備。二要構建嚴密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立配套的獎懲制度。三要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促使企
業的經營管理正常進行。四要實行科學的、全面的預算管理,為企業監管提供檢驗標準和考核依據。五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果。六要改進人力資源管
理機制,提高企業人員素質。七要不斷強化外部監督,督促企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6]。
2.完善風險預測體系
企業必須立足市場,制訂結合實際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合理的融資結構來分散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控制投資風險。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把
風險降到最低點。加強對各類風險信息收集、分析、評估的力度。在風險管理與控制模型中強化風險信息收集這一要素和措施,具體表現為:收集政策法規風險信息,收集市場風
險信息,收集經營風險信息等等。
3.加強風險評估和風險識別
增強風險評估識別。增強風險評估和識別必須具有較強的早期風險感知能力,以對各種融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斷,同時對風險發生的時間和臨近程度發出風險識別和預
警信號。風險預警信號是系列定量的安全警戒值,可根據歷史或同行的經驗設定。這樣就可做到心里有數,一旦發現情況異常,及早根據不同程度的風險和控制目標采取有效的管
理措施[7]。
六、結論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主體,是活躍市場、繁榮市場的細胞。太和中小企業眾多,為省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太和縣中
小企業迅猛發展,觸及各個領域,為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從各方面來看,太和中小企
業都面臨著嚴重的融資困難,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在這項工程中,銀行、政府、各類投資者以及中小企業自身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要想解決中小企業
融資難的問題,依靠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要在企業自身,銀行,政府三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降低融資風險,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一
定程度上緩解太和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作者單位:太和縣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心)
參考文獻:
[1] 佚名.我市企業融資風險問題研究[D].
[3] 金濤,徐彪.淺論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控制[J].經濟與法,2010(1):220.
[4] 白國盛.論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防范[J].企業家天地,2010:43-44.[6] 王永成.我市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方經濟,2010(1):69-70.
[5] 黃茂海.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經濟師,2010(5):229-230.
一、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對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對國際貿易業務缺乏相關操作經驗,不能對國際市場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造成了風險防范意識的缺乏。融資機構把關注點也沒有放到核心的位置,只是對企業本身的財務能力感興趣,沒有或者很少的關注貿易的大背景和國際貿易環境下企業的上下游情況,當然對進出易過程業務更是了解的非常少。在對上述條件沒有深入調查和了解的情況下,只是做一個降低了融資條件的動作,這樣魯莽的決定勢必會帶來風險。大型的外貿企業作為融資對象,其特點是相對集中的,這樣無形中使風險也相對集中,雖然這些企業實力雄厚,總覺得不會出現問題,但是一旦國際系列因素爆發,會使發生利率、政策風險或匯率風險等發生變化,進而使金融機構的風險逐漸加大。
(二)管理體系不完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與國際貿易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是相似的,如出口商信用風險、國家風險、匯率風險、銀行內部操作風險等。如何對這些風險進行防范和管理呢,那就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與銀行的相關部門進行相應的銜接,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我國的信用業務起步晚,國人的信用、企業信用制度的意識淡薄與不夠完善得問題。另一方面,我們的外匯業務處理模式由于起步晚,還有很多不夠完善,尤其是信息共享度差導致了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管理缺乏統一管理,也沒有匹配的制約機制,最終無法實現資源共享、監控風險的目的。在實際操作中,上述闡述的此類問題怎么來進行規避,深入剖析原因,貸后管理即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信貸人員只注重表面的情況,如公司的財務實力和擔保情況,對交易雙方的貿易進程了解不夠深入,對信貸資金撥付之后再也不做過問。
(三)缺乏高素質的從業人才。國際貿易融資在國內貿易融資基礎上,對業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國際業務發展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尤其是人才的問題更為突出。員工很多事做國內貿易融資轉行,他們的知識結構單一,只是對皮毛有所了解,缺乏財務和金融方面的知識,直接帶來了很嚴重的問題,導致其無法從財務資料和企業經營信息進行相關的判斷。
二、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使得國際貿易融資方式、手段更加靈活和多樣。尤其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國把視線集中到了我國,中國的貿易融資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將牽扯到世界各國的走向。在伴隨著機遇的同時,也加劇了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風險,也使其更加復雜化。有效控制融資風險將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
(一)強化預測,加強防范。國際貿易融資特點決定了其具有一定風險是世界各國不可回避的,尤其是風險種類較為復雜的特點,近兩年各國越來越意識到。在意識到基礎上進行相關的預測并加以預防的。根據經濟學基本原理設計風險調控模型,使各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得以控制,并與管理部門的政策相吻合。對國家風險實施動態管理。在我國,某國的國家風險一旦給定,一般很少調整,除非發生重大事件。因此,經常發生多年前為某國核定的風險額度小于銀行單筆貸款金額起點的規定,導致限制了貸款的發放。
(二)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當前,國內銀行隨著全集一體化程度的加深,也在在外匯處理程序方面暴露除了很多的問題,它的處理程序較為落后。不同分支行、不同部門之間業務各自為政,沒有公共平臺將其不同分支行、不同部門的網絡資源與信息共享、并進行統一協調的管理。針對上述出現的這種情況,有必要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各支行、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以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
(三)建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信貸管理模式。為了有效控制與管理風險,應建立一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信貸管理模式勢在必行,關注結算方式的風險程度、關注交易參與各方的特點以及貿易過程中的風險保障措施。第一,對貿易融資業務實施全面到柜臺管理;第二,客戶授信額度的審批不能僅僅關注表面上的財務報表的資產負債和抵押擔保等資料,還應關注實質性的貿易現金流流等數據;第三,加強貿易融資授信的時效性和靈活性。根據業務類型不同、風險程度不同,適當地調險系數、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措施。
三、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分析
近年來,國內銀行在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面的進步是不庸置疑的,但與國際市場的其他企業相比,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還處在低級的階段。這就對我國國內的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變自身缺陷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創新。
(一)建立貿易鏈貿易融資業務模式。傳統的融資業務,國內銀行的業務范圍相對來說很單一,只是對貿易的單個環節提供融資。但從國際上最新動向來看,貿易融資業務應看成是一種交易性銀行業務。因此,國內銀行應順應國際貿易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適時推出相應的國際貿易供應鏈融資的產品戰略。簡單地說,就是三流合一,即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合二為一,為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適時的貿易服務和融資服務。
負債作為現代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企業產生了很多積極的作用,如利息抵稅作用、財務杠桿作用、降低資金成本作用等。但是,以上負債融資的各種優勢都是在企業合理負債的基礎上實現的。如果企業沒有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及外部宏觀環境的發展變化,盲目過度的進行負債融資,就會出現負債融資的不合理,一旦經營環境惡化,企業就會陷入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本息的危險處境。因此,本文定義負債融資風險指企業因負債經營而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本息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的發生取決于負債融資內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要具體剖析負債融資產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二、現代企業負債融資風險產生原因
負債融資內生因素決定了企業將來需要償還債務本息的數量和時間,外生因素決定了企業將來可以用來償還債務資金的數量和時間。一旦二者出現了不協調的情況,負債融資風險就會產生。
(一)負債融資內生因素分析
1、負債融資規模過度。負債規模是企業到期所要償還債務本息的重要決定因素。在負債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規模越大,債務本息越高,從而由于收益變動導致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負債規模還決定了負債比率,負債比重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投資收益率的微小變動就會對企業償債能力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負債融資規模過度極易導致負債融資風險的產生。
2、負債利息率過高。負債規模決定了債務利息的寬度,利息率則決定了利息的深度。負債利息率過高直接影響到期利息費用的升高,從而融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加大。同時,資本市場是負債融資主要場所,資本市場的變動勢必對負債融資成本產生影響。如負債利息率的高低取決于融資時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供小于求時,負債利息率就會上升,負債資金成本就會升高,融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就大。
3、負債融資結構不合理。負債融資結構包括負債來源結構和負債期限結構。負債來源結構決定了負債整體資本成本,因為不同來源的負債具有不同的利息率。如果企業負債來源結構不合理,負債整體資本成本上升,就會加大融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負債的期限結構不僅決定了負債的成本,如長短期債務具有不同的利息率,還決定了負債本息償還的時間。如果企業沒有將負債的期限與企業的經營情況(如資金回收)進行合理搭配的話,即使是在盈利的情況下,企業也會出現難以在短期內籌措到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債務的可能。
(二)負債融資外生因素分析。企業負債融資的內生因素決定了負債的償還數量與期限,是負債融資風險產生的前提。但最終導致負債融資風險發生的因素是企業本身的獲利能力和資產狀況。
1、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企業負債融資的本息償還最終來源于企業的收益。但是,企業的獲利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企業的投資收益率高于負債利息率,企業就可以獲得負債帶來的財務杠桿利益。但是,當投資收益率下降或者低于負債利息率時,負債就會侵蝕企業的股權資本,甚至迫使企業面臨到期無法償債的可能。投資收益率下降幅度越大,企業負債融資的風險也就越大。
2、企業償債能力惡化。在投資收益率固定的情況下,企業的償債能力也有可能惡化,進而引起負債融資風險。企業的償債能力包括現實償債能力和潛在償債能力。現實償債能力指企業預期的現金流入量。潛在償債能力指資產的流動性。當企業的信用政策過寬,不能實現預期現金流量時,企業就會面臨財務危機。此時,企業就會變現資產進行債務清償。如果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差,企業到期不能還債的可能加大,融資風險升高。
三、現代企業負債融資風險控制
對負債融資風險產生原因進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抓住關鍵環節對其進行控制,作好負債融資決策和風險防范工作。
(一)負債融資內生因素控制
1、負債融資“度”的把握。負債融資度的把握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收益水平、所處的經濟環境確定企業最佳的融資規模,也就是確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最好的方法是先采用負債臨界點法確定負債率的適度區間,然后再根據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進行適度的調整。負債臨界點法的理論依據是,企業負債的最高規模為企業息稅前利潤不大于利息支出情況下的負債規模,即EBIT≥I,由此可推導出:EBIT≥Bi,Bi/A≤EBIT/A,d≤EBIT/Ai,d≤M/i。(其中B為負債,A為資產總額,d為B/A,M為EBIT/A息稅前資金收益率,i為負債利息率)由此可以看出,企業的最高負債率為資本收益率與資本成本率的比值。企業確定負債率的區間后,再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適當地在區間中選擇最佳的資產負債率。比如,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好,變現能力強,資產負債率就可適當的高些,反之亦然。
2、負債資本成本的把握。負債利息率是決定企業到期利息費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應當認真研究資本市場的變動情況,根據利率走勢作出合理的融資安排。總的來說,在利率處于相對高水平時,企業應少融資或只融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于由高向低過渡時期,也應少融資,或采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融資。反之,當利率相對較低時,企業的負債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企業可以適當的擴大融資規模。在利率處于由低向高進行過渡時期,企業應抓住時機,籌集長期資金,并采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
3、負債融資結構的合理配置。首先是債源結構的合理配置。不同來源的負債具有不同的融資成本,對企業具有不同的約束程度,從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和收益也是有差別的。企業應當具體分析每種負債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選擇最佳的融資組合,達到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其次是負債的期限結構配置。不同期限的債務對企業負債融資風險具有不同的影響。短期債務資金成本低,但是風險高。長期負債資金成本高,但融資風險相對較低。因此,企業要進行長短期債務的合理搭配。同時,企業還要將債務期限與投資期限相結合,以便到期有足夠的現金流量償還債務。在合理保證預期現金流量的情況下,處理好成本、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二)負債融資外生因素控制
關鍵詞:中小企業;企業融資;擔保行為;風險控制
前言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政府推出很多扶持政策,這使得很多投資者開始重視中小企業本身的融資擔保情況。從當前融資擔保來看,很多擔保機構在此方面的體系變得越來越成熟,在融資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為銀行和很多中小企業之間構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但是,由于融資擔保本身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很多從業人員在此方面的認識還存在著很多缺陷,對融資擔保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文章對融資擔保進行詳細闡述,希望促使人們能夠對其有更加清楚的認識。
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簡介
中小企業主要是由一個人或是幾個人提供資金來保障企業的經營,這使得企業在經營規模上相對較小。中小企業常常是由業主來進行管理,不論是在人數雇傭上,還是在周轉資金上都相對較少,這使得其受到的干擾也相對較少。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則主要是指由與中小企業有一定利益關系的其他企業來為其進行擔保[1]。從其融資方式來看,其主要包括透支、借款、延期付款等形式,而在融資擔保上所存在的風險則主要包括行業風險、市場風險、項目管理風險、道德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等。如果擔保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管理不善、對受保企業監管工作沒有做到位,那么也將產生較為嚴重的融資擔保風險。
二、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重要作用
融資擔保這一行為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幫助銀行機構分擔風險,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在融資時所存在的信用不足的情況。通過融資擔保不僅能夠降低融資風險的發生,還能夠滿足中小企業在融資上的需求,但是融資擔保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其主要的影響因素在于宏觀經濟的發展,當擔保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盈利問題時,將會使該企業面臨非常大的考驗,甚至會使其發生倒閉。但是從總體說,融資擔保所具有作用是不容人們所忽視的,只要人們加強在融資擔保風險上的控制,那么則充分發揮融資擔保的作用[2]。融資擔保行為還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對資金的流向進行引導等方面的作用。擔保企業可以通過發揮自身在風險管理體系和人才上的優勢來構建出規模經濟,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雖然擔保行業發展時間較短,但是該行業的競爭卻是非常激烈的,而且社會服務也對擔保行業有了更高要求,促使擔保企業能夠開發出新的管理模式,這對于擔保行業中相關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控制的方法
風險控制是金融業的核心內容,也是所有金融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要想能夠有效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應當采取風險控制的方法:首先,風險回避。從另一角度來講就是放棄風險,也就是說當融資擔保機構在為某一中小企業做擔保之前需要對受保企業進行調查和審核,如果在調查和審核當中發現受保企業存在財務等風險,那么擔保企業便可以放棄對其的擔保,從而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其次,損失控制。只要擔保了便會存在風險,當發生不可預計的風險時,則需要擔保企業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給擔保企業所帶來損失。在風險損失控制上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種控制方法,針對于事前控制其最為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降低發生損失的概率,而在事中和事后上所進行的控制則是為了有效降低實際損失[3]。第三,風險轉移。風險轉移主要是通過將風險進行再轉移,以此來減少自身所承擔的風險,此種風險控制方式是很多擔保企業首選形式,對于擔保行業的發展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第四,風險保留。針對于一些具有較強實力的擔保機構,當判斷出風險在自身承受范圍之內時,則可以將風險自留。
四、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控制的實踐路徑
(一)增強信用風險策略管理
對于擔保公司而言,信用風險客觀存在、不可避免又最難管控,特別是面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系統性因素時,即便是風險管理體系健全、手段豐富、措施完備的銀行機構都很難做到全身而退,在金融夾縫中生存的擔保公司就更難幸免。然而信用風險也并非洪水猛獸,仍然可以采取多種管理策略的組合來控制風險、降低損失發生的概率和程度。例如優化業務結構,加大低風險業務領域開發,縮減高風險業務領域規模;分散擔保風險,擴大基礎客戶群,降低單戶擔保金額,分散行業集中度,引入保險機構分攤風險;優化擔保產品期限配置;擔保投向抗周期性行業傾斜;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終端,全方位獲取客戶資信狀況,改善客戶信息不對稱風險,不斷進行后評價改進風險管理措施等等。
(二)建立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
為增強市場化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心,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中小企業融資的補償政策性措施,如向銀行貼息的財政補貼政策、設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基金等,政府參與承擔中小企業融資的最后風險,構建政府對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機制,不失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有效嘗試。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三方共建風險分擔的機制,也是提高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成功率、降低擔保機構風險與收益不對等以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多贏方式。
(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
要想能夠有效實現中小企業控制融資擔保風險,需要構建良好的外部監管體系。加強監管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最有效的保證。對融資性擔保行業通過立法層面的規范是最有效的途徑。除了在法律上進行完善和構建,還需要從社會的角度來構建外部監管體系,通過構建完善的外部監督管理制度和社會服務體系面,能夠保障擔保行業獲得良好的發展。由于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擔保時,其所承受的風險是非常高的,所以通過加入到行業協會中,通過強制再擔保行為來幫助其降低擔保風險也是做法之一。
(四)內部風險分級預警機制的構建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從其內部來構建風險分級預警機制對于加強融資擔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中小企業內部擁有較為完善的預警機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對受保企業所存在風險進行監控,如果預警系統中的各項數據表示受保企業在財務上出現了意外情況或是存在有違約等行為時,擔保企業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更改,并調整合同當中的各項條款,從而內部來達到對風險的控制[5]。在構建預警機制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還需要根據擔保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構建有效的預警機制,充分發揮預警機制在擔保企業在開展擔保活動中的作用,有效實現擔保風險提前識別、有效控制,為保障擔保企業的利益做出重要貢獻。
五、結語
總之,中小企業是我國最多的企業類型,也是人們進行創業的重要載體,這使得對其融資擔保進行風險控制具有積極意義。然而,中小型擔保企業還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內部結構,更沒有一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這使得其在進行擔保時將面臨非常大的風險,影響擔保企業的發展,所以需要中小企業加強在融資擔保上的風險控制,避免中小企業由于風險的發生而出現困境。此外,文章還對風險控制措施的實現進行了說明,希望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的發生,促進融資擔保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宗維.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控制的實踐路徑思考[J].時代金融,2015(29):154-155.
[2]奉化市中小企業成長融資平臺的模式創新與實踐思考[J].寧波通訊,2012(9):20-21.
[3]徐鵬.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分析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74-75+103.
[4]紀崴.中小擔保公司風險:控制與補償[J].中國金融,2011(9):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