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30 17:47: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工程專業特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跨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學科領域,是針對當前世界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而發展起來的,現已成為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之一。
針對有色領域的重污染現狀,依據中南大學的學科特色和環境工程學科體系的建設規律,在中南大學新世紀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等的資助下,經過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實踐,已形成了有特色的環境工程學科新的教學體系。其中,具有有色冶金特色的《環境科學導論》的教學是新學科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結合近年來在冶金特色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科學導論》教學中的經驗與體會,談幾點教學改革與創新之處,旨在充分發揮交叉重點學科群的優勢,培養冶金環境工程復合型高級人才,重點解決礦冶領域的重污染問題。
課程性質與特點《環境科學導論》是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主干課之一,屬于必修課。該課程以人類生存環境是一個自然-社會-經濟的復合生態系統的基本原理為基礎,著重闡述環境問題的發生和發展,探討人類活動對環境各要素的影響,特別是對大氣、水、土壤、生物等環境要素的影響;闡述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介紹城市、農村區域生態與環境、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等新方法和環境科學發展的進展。其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激發學生熱愛環境保護事業的熱情和學習環境科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將來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奠定基礎。
相對于傳統的課程,本課程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研究內容與人類自身利益關系緊密。學科領域覆蓋面廣,學科知識交叉性強。其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諸多領域,涉及化學、化工、土木建筑、機電、物理等多學科知識。
概念新,出現的新名詞多。如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綠色壁壘、綠色消費等。課程內容與實際結合較密切。如各種污染物控制技術的原理與工程設計緊密相關。研究方法綜合性強。各種方法論如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在環境科學的研究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知識更新快。環境科學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新觀點、新技術日新月異,環境熱點不斷變化,環境質量動態變遷。
授課時間有限。當前,大多數高校均強調學生的寬知識面和綜合素質培養,學時數大幅度壓縮,課堂授課時間很有限。
我們結合冶金特色環境工程的專業特點?!董h境科學導論》的課程特點及在有色冶煉企業進行環境治理的工程實踐,經過6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尋出了一些冶金特色《環境科學導論》的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的選擇按專業性質精選內容,詳略得當《環境科學導論》課程內容涉及專業領域廣、內容多。在實際教學中,因授課學時所限,不可能面面環境工程本科創新人才培養與學科跨越發展的關系研究《環境科學導論》教學改革與實踐俱到,理應"因材施教",即根據冶金特色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關注點及培養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略選擇。
針對冶金特色環境工程專業應重點討論礦冶行業實行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的主要途徑,介紹現有冶金企業面臨的環境問題,重點在于讓學生建立環境意識,將環境科學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
按專題備課,補充與調整教學內容備課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備課質量對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傳統的按節備課法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難以根據課本外的大量新信息補充、調整和組織教學內容,對于環境科學導論課程更是如此。我們按專題進行備課則很好地彌補了該方面的不足。我們根據授課總學時數、教學重點和能夠找到的教學材料,將教材重新組合,分為若干專題講授,很好地突出了重點、熱點、難點。為此,不僅需要補充或更新教材內容,往往還要打亂教材現有結構,將最需要講授的內容梳理出來,重新形成條理清楚、邏輯性強的系統化知識并傳授給學生。教學實踐表明,按專題進行備課和講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的改革互動式教學為了增加與學生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課的授課內容,并將內容分成若干知識點,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事先準備好的、圍繞授課知識點的有關專題發給各個小組,要求各小組利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制作電子課件,每次課抽一、兩個小組上臺就自己小組的專題作報告。
如講"水污染"專題時,除進行三河三湖七大水系的污染狀況及治理對策、南水北調工程、三峽工程、湖泊富營養化等專題的講解外,我們根據冶金特色環境工程專業特點,還列出如下專題:試分析歷史上環境事件中有幾起是由重金屬污染引發的及其內在原因;與重金屬有關的湘江鎘污染事件、北江鎘污染事件、岳塘砷污染事件、株洲新馬村鎘污染事件等等的原因及對環境的影響。為增加授課趣味性,我們在授課中經常插播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視頻材料,讓學生始終保持著興奮狀態。
關鍵詞:特色專業課 環境工程 本科生 教學 礦業
1973年,國務院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明確指出,“有關大專院校要設置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我國高校從1977年開始設立環境類本科專業,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化,在高校擴招大背景下,結合目前國內外廣泛存在的環境問題,社會對環境類本科專業的需求增加,造成許多高校紛紛開設環境類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專業尤其典型)。隨著競爭加劇、就業困難等問題的出現,一些學校開設緊縮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甚至出現了部分高校環境類專業一度停止招生的現象。因此,結合傳統優勢和行業特色對進行專業定位是關系到專業發展水平和前途的關鍵。而特色專業課作為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和學生培養的重要內涵,充分發揮其在構建專業特色、明確主攻和服務方向上的作用,必將對專業的發展將直至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教學普遍致力于培養可從事企事業、城鄉、區域及全球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和研究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應用復合型人才,可在各級政府機關環境保護部門、規劃部門、科研院所、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從事環境管理、教育、環境監測與評價、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環境工程本科生專業課設置一般分三部分,即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綜合不同高校的課程開設情況,總體有代表性課程設置見下表(化學類、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等公共性專業基礎課除外)。
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三大部分中,專業基礎課重點介紹主要的環境學原理、環境與生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知識,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專業必修課則基本上各高校均為圍繞水、氣、固等環境工程重點方向設置專業主干課程,并結合環境監測和微生物學等基礎測試評價體系和微生物學知識,對本科生在重點方向上的基本專業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行培養與訓練;專業選修課則囊括了環境評價、質量分析、環境信息系統等現行的環境工程主要內容、方法和一些新興的邊緣學科、研究領域以及手段。以上三個部分由基礎帶動專業,基于原理和方法論來解決環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體問題,從問題的產生到新技術、新思維支持下的環境與生態相關問題的解決與處置。再輔以相關教學實踐環節如社會實踐、課程設計、本科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全面培養本科生的素質和技能,以達到培養計劃的要求。
分析我國高?,F行的環境工程本科生教學體系,大體能滿足本科生教學的基本要求。但縱觀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設置,基本上以共性為主,雖有部分高校開設了與學校傳統優勢或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如中國農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的農業生態工程課程),但總體說來,全國高校依舊普遍缺乏在主干課程體系支撐下的特色課程體系。通過對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調查與溝通發現礦業類高校大部分學生對礦山、煤礦利用加工企業等存在的環境與生態問題、解決問題的原理與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識和認識,不清楚本校環境工程專業與其他學校相比優勢與特色所在,定位不明,這對于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而言,無法突出其為行業服務,有目的、有方向培養高素質、強技能人才的特點和優勢。
2 特色專業課開設的必要性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點,應有計劃、按辦學重點和側重點逐步開設相關的特色專業課程,增強學生在相關行業和部門工作中的能力,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
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銜接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環境專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基本上所有的工科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都開設了環境工程專業。這樣的專業規模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同時也使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面臨挑戰,特別是我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不斷涌現出新的環境問題,這就需要高校結合國情培養專業過硬的環境人才,解決目前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目前,很多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教學還一直延續老的傳統,不能和與時俱進的專業課教學有機地銜接起來,使得課程教學孤立、枯燥,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對相關知識在實踐中的橫向聯系和綜合運用不夠[1]。因此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銜接性教育問題是當前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值得關注的一個課題。
一、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存在的問題
1.對專業基礎課重要性認識不足。提到專業基礎課的重要性,我們首先要明確環境工程基本理論的來源是什么,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讓學生們建立清晰的知識模塊,例如,有的學校環境工程專業開設《化工原理》課程,而且這門課被作為核心專業基礎課來學習,那么有的同學就有疑問了:我們是環境工程專業,為什么要學習化學專業中的化工呢?這是因為環境工程實踐中的工藝過程及反應器的設計依據都來源于化工知識,如果學生們不明確這一點,很可能將《化工原理》作為普通課來學習,那么這直接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對反應器設計、計算、構造原理及特點理解困難;此外有些學校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由其他專業的老師來授課,例如《化工原理》由化學專業的老師來上課,《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由生物專業的老師來上課,由于這些老師對環境工程專業基礎課重要性認識的不足,直接造成學生們“輕”專業基礎課、“重”專業課學習的局面。隨著環境復雜性問題的突出,對環境工程人員的理論和專業要求也更加嚴格。如果沒有專業基礎課的理論知識支撐,就無法靈活地應用專業知識,只會套用現有的技術和設計模式,這遠遠不能滿足環境產業發展的需求。
2.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嚴重脫節。由于現階段環境工程專業開設學校太多,導致環境工程人才過剩,學生就業壓力很大。針對這種情況,有些學校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對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進行調整,向本校的特色方向靠攏,例如對于鋼鐵院校,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就側重鋼鐵和冶金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和資源化。這種改變有利于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是有些學校只對專業課進行了改革,卻沒有對專業基礎課做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使得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嚴重脫節,沒有互動和銜接。這往往容易造成上完專業基礎課以后的學生直接上環境工程專業課倍感突兀與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基礎課對專業沒有作用的誤解。造成以上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專業基礎課不是真正直接服務于環境專業教學的,其與環境工程專業課是各自分開的。
二、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銜接
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課,顧名思義,它起到的是基礎性的重要作用,這個基礎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其他教學創造了條件。那么,如何上好這個專業基礎課呢?這就要涉及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有機銜接問題,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1.合理的專業計劃與課程安排。制訂合理的專業計劃和學期課程安排,加強專業課和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師之間的聯系,掌握學生知識動態,從而進行辯證施教。我在上工藝和反應器的課時,凡講到與工藝和反應器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時,有的學生回答說沒學過,有的說學過但不記得了,還有的干脆說不知道,但通過耐心啟發,學生們能較為準確地回憶起相關的知識點。我認為關鍵問題在于:(1)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征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達不到將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知識互相聯系和綜合運用的要求;(2)部分學校專業課和基礎理論課排課先后順序和課時安排不合理,專業課中提到的有關專業基礎課知識學生還未接觸。(3)專業基礎課程有些內容較深,如流體力學,它是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的延伸;有些課程較抽象,如環境微生物學,基本上都是微觀過程。這些課程如作為獨立學科來傳授,因知識點多,內容枯燥,學生提不起興趣,容易造成學生對專業基礎課學得不扎實的結果,就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制訂合理的課程計劃,使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程相互呼應,同時加強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老師間的聯系,摸清學生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辯證施教[2];其次作為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師必須全面掌握多學科尤其是交叉學科間的知識,這樣上課時才能廣征博引、游刃有余,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并靈活運用。
1.1對環境工程畢業生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已經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環境管理與監測、研發與設計、施工與運行、教育與培訓、咨詢與服務等機構,培育和造就了一支較大的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隊伍,今后的主要任務將集中在完善、充實和提高等方面。調查發現,這些機構和隊伍建設發展過程中,以前的環境工程畢業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畢業生質量也能較好地滿足需要。然而,新形勢下這些傳統用人單位對環境工程人才質量規格大多提高到碩士或博士層次。2004年以來,國家先后建立了“兩師”制度,對從事環評和環保工程設計的人員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了知識結構和對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規定了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設計與實踐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照目前環境工程本科生的業務培養目標,就質量而言還有較大的差距。
1.2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渠道變化明顯近年來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渠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國家和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行政部門人員精簡,公務員門檻迅速提高;各級環境保護監測部門多數也已人滿為患,需要進行調整提高,本科畢業生需求降低;國家和省級環境保護規劃、設計、研究單位正在或已經完成走向市場的改制,大多需要有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壟斷性中央企業不同程度地面臨增效減員的任務;一般工業企業更加青睞于環境工程高職畢業生從事其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點的快速增長期已過,僅需要少量優秀博士層次人才;同時,環境工程高等職業教育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也擠壓了環境工程本科生就業渠道。今后較長時期內,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就業主渠道肯定會轉向環保產業、專業環保公司,以及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后,生產環節與管理的分工會更加精細,大量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和城市環境污染的控制都需要專業化隊伍來解決,污染治理設施的建設、施工、運行及管理自然就會從企業剝離出來,必然會促進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刺激對環境工程大學生的需求?!皟蓭煛敝频膶嵤?,有力地促進了專業環保公司的建立與發展,專業隊伍將迅速壯大,將成為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環保專業人才缺乏、供應不足,而且這些地區正在進入工業化和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對環保專業人才需求旺盛,能給環境工程大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有人預測,2010年國內的環保市場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需要環保從業人員1000萬人,環保技術人員50萬人。
1.3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壓力顯著增加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逐年降低,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率下降尤其迅速,就業壓力顯著增加。原因主要是:1)供求關系失衡。高校1999年開始大規模擴招,招生人數由1998年的180萬增加到2008年的599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97年的5%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23.3%。環境工程專業,如環境工程專業點數量和招生規模急劇擴大,形成了本科畢業生數量遠超過社會需求的局面。2)環保產業發展速度慢且嚴重滯后。據調查,2004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單位11623個,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原值為23902.1億元,銷售總額4572.1億元,利潤393.9億元,從業人員159.5萬人,無論是規模還是從業人員數量均難以滿足環保事業發展的需要。3)就業渠道變窄、空間變小。社會需求的變化壓縮了環境工程畢業生的傳統就業渠道。同時,今后十年高技術領域環境類工程高級專業人才退休者甚少,也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4)不現實的就業觀。剛走出校門的環境工程畢業生首先需要明白就業形勢,不能僅盯在政府部門、國家和省屬企事業單位、大城市和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應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把視野轉向環保產業和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
2環境工程高等教育分析
2.1辦學規模分析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發展迅速,如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點已從1995年的52個猛增到2009年的327個,年均遞增高14%,畢業生數量由2500人增加到2萬多人,是高校擴招以來增長最快的本科專業之一,已成為專業點最多的十大本科專業。多數工、理、農科高校均設有該專業,不少高校還將其定為重點骨干專業。
2.2人才培養質量分析總體上,社會對2000年前畢業的環境工程人才質量是肯定的,具體表現在:1)絕大多數畢業生基礎知識扎實,專業功底較深厚,綜合素質較高,很多已成為政府環保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和中堅力量;2)普遍對廢水、廢氣、噪聲及固廢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識有較系統的掌握,經過2~3年的實際工作鍛煉,多數具備承擔環境工程項目設計、施工及管理的能力,懂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較濃的工程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有一定的解決環境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務實”能力較強。3)早期的環境工程大學生有不少從事環境管理、環境評價、環境教育、環境宣傳,甚至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化學工程、冶金工程等工作,經過1~2年的適應均能較好地勝任所從事的工作。1998年以來,高等教育提出“擴寬基礎、淡化專業”,高校開始提倡“通才”教育,環境工程高等教育受此影響,外語、計算機、政治、人文社科類課時比重明顯增加。基礎知識一般比較扎實,專業課教學相對削弱,致使畢業生專業知識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明顯不足,對國內外環保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了解甚少,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方面的知識比較膚淺,工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
3環境工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3.1穩定辦學規模近十年來,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盲目開設環境工程專業或擴大招生規模,出現了畢業生供求關系失衡、就業困難的局面,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環境工程專業辦學質量。伴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提高辦學質量的要求,環境工程高等教育的擴張速度在迅速減慢,今后較長時間內應將重點放在穩定辦學規模,完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上。
3.2做好學科定位人才市場的變化將加速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科學定位。重點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招生量小、畢業生讀研或出國率高,到基層工作的人不多,理應對培養“研究”型人才負以重任。而對于多數地方一般院校來說,就業壓力大,必須著眼于畢業生就業主渠道,調整好專業方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
3.3加強專業的規范化和特色化環境工程高等教育既要堅持“統一性”,也要注意發展“特殊性”,突出“個性”?!敖y一性”就是要在培養規格和基本要求上做到一致,“特殊性”就是要根據學校相關學科優勢、自身條件和人才市場要求,使培養的人才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特色或優勢。環境工程專業多脫胎于其他傳統專業,受源專業的影響,校際之間有不少差別,盡管教育部多次修訂專業目錄,仍需根據社會需要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進一步規范化。加強特色化時,學校應充分考慮“兩師”制提供的機遇和挑戰,著力解決就業問題。
3.4深化課程體系改革不少高校過分強調“素質教育”、“通才教育”,弱化了專業教育。在課程體系上具體表現在:總教學時間過分壓縮,專業課時銳減,政治、外語、計算機等課時膨脹,實驗和實踐環節薄弱。為此,必須根據環境工程人才市場需求,按照高等教育規律,逐步深化課程體系改革。重點應放在優化知識結構,拓寬專業知識,強化專業特色,提高設計與實踐能力上。如加強《環境管理》、《環境法規與標準》、《環境影響評價》和培育專業特色的課程等。
3.5強化專業實驗和實踐環節教學本科教育是工程師的搖籃,學生階段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專業實驗將為畢業后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近些年,不少環境工程專業點缺少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實驗室面積不足,儀器設備老化,辦學經費投入不足,畢業環節重論文輕設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此,應強化專業實驗和實踐性教學,完善實驗教學條件,開出并開好規定的所有專業實驗,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通過典型工程的現場教學和畢業設計中實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運行操作規程編制等,改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3.6改進工程類課程的教學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等工程類課程教材內容龐雜,日趨理論化。加上不少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的經歷,很難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必須改進工程類課程的教學,按照專業目錄要求設置課程設計或實習,結合典型案例分析解剖工程原理,明確設計參數選取、設備選型、電器儀表控制、技術經濟平衡等原則。尤其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實際污染控制工程不僅追求技術上滿足要求,還要把投資、運行費用、操作管理的難度、裝置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作為約束條件。
3.7提高人才的綜合質量在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和今后較長時期內,著力提高畢業生質量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具體應重點關注:1)思想素質的培養。應培養學生樹立專業發展的信心,具有獨立思考與探索的精神,能夠辯證地看待和解決問題。2)系統知識的掌握。不僅包括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也包括法律法規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既要有足夠的廣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3)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強化實驗和實踐教學,尤其是畢業設計,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實際科研課題或環保工程中,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適應性的培育。通過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其適應性,使他們可通過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等手段,能適應更廣闊的就業領域。
4結語
【關鍵詞】畢業設計;農業院校;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專業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為一門邊緣交叉性學科,其發展目標是解決不斷涌現的各種實際環境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已成為一門集自然、社會和技術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工程學科不僅研究水、氣、固廢、噪聲等主要環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術和措施,還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探討廢物資源化技術,以及對區域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和科學管理,以獲得最優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設置有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已超過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礎和重點學科存在明顯差別,其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大多數理工科類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養方案注重于對學生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的培養。我校的資源環境學院準備新設環境工程專業,在環境工程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類大學,一定要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并發揮現有優勢,找準適合自己的立足點。
安排在第七學期末開始的畢業設計(論文)是環境工程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檢驗,也是保證本科教學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畢業設計(論文)輔導環節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和研究觀念,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傳統;3.使學生在方案設計、材料調查與搜集、工程繪圖、理論計算、實驗研究、數據處理、外文閱讀、使用計算機、查閱文獻、經濟分析、工具書的使用、文字表達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鑒于畢業設計階段對于本科生培養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設置安排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為我校環境工程新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和理工科類院校不同,農業院校的環境類專業一般都源于土壤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學科,其本科課程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以土壤、農業化學和農業生態資源等專業的知識體系。因此,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安排上,也應與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從目前來看,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比較單一,重實驗輕設計。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專業本科生畢業只有畢業論文可做,而無畢業設計的內容供學生選擇。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一般建設較晚,在師資、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設計及應用的教學、科研方面,農業院校環境類專業的基礎顯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尚難以開展對學生進行畢業工程設計的指導;同時,由于學生們受專業課程設置所限,他們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與工科學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很多學生也不愿意選擇他們感覺更為吃力的畢業設計工作。然而,目前環境工程本科生就業的去向主要還是與環保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等相關的公司和企業,而諸如環境管理部門、環境監測站等事業單位現在大多都呈人才飽和狀態,可接受的本科畢業生非常有限。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程設計能力方面的弱勢,在就業時與工科院校同類專業的畢業生競爭時就處于明顯的劣勢。因此,有必要通過畢業設計來加強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使他們能夠具有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設計基礎和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校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面臨的不利局面。
2.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未能充分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體現農業院校學生現有知識體系的優勢。與工科院校相比,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專業的歷史沿革、學科組成和行業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競爭力,需要在畢業論文(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上充分體現農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學的方法,而應走有生態特色的辦學之路,培養出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污染防護的人才。農業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態學科的優勢地位,畢業生相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生態學知識。此外,當前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又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慮讓一部分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時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的工作。這樣一來可以發揮農業院校學生生態學基礎扎實、生態知識結構較全面的優勢,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適應市場需要,為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特別是農村地區環境評價的單位輸送可用人才。
3.畢業論文(設計)立題與實際聯系還不夠緊密,約束性題目難以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由于教師設計的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來自于實際的工程項目,部分題目陳舊甚至經年不變,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些舊知識舊問題,使得設計成果沒有實用價值和科學意義。這在一方面打擊了某些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使得某些本來就對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同學更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對工作應付了事。
為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業環境類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畢業論文(設計)的設置和指導上可以考慮以下的一些改進措施:
1.加入一些和農村環境保護治理相關的設計類題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大多是在給水排水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的內容上受給水排水專業的影響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為排水管網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農業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設計內容,由于專業基礎所限,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競爭。因此,應在設計內容上著眼于和農村地區和農業環境相關的工程。如目前農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農村污水的處理都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相關的工程也建設了不少??梢栽O定一些如農村小型給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站的課題。在處理工藝選擇上,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條件,一般應選擇操作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的常規處理工藝,這樣更符合農村地區的實際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藝處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類廢水,都是可行的設計題目。學生經過這些設計工作的鍛煉,將有助于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農村環保治理的相關工作,不僅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可為農村環境的治理培養可用人才。為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上也要考慮有工程背景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同時可以通過幫助青年教師去設計類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等措施,提高他們的工程素養和設計能力,從而達到輔導學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體現資源與環境的緊密結合,設置適量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題目。工科院校的環境專業一般更側重于各種污染治理技術工藝的開發與研究,對環境與資源的重視不足。農業院校則注重于從宏觀側面上分析環境與資源的關系,將自身對土壤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研究優勢體現在資源和環境管理方面。為進一步體現農業環境院校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點,有必要在畢業設計時通過設置合適的環境影響評價的課題來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另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在當前對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就業方向,其中主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做工作設計不同,由于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學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因此和工科院校學生相比并不遜色,甚至某些方面他們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學生要更加深入,相關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全面。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設置適當的環境影響評價課題,不僅發揮了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環境評價方面的一些優勢,也可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效的幫助。當然,這同樣也對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加入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對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也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一個可取的方法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注冊工程師,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來保障本科生培養的質量。
3.將畢業論文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或課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環境工程專業由于本科就業的壓力較大,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選擇畢業后繼續攻讀本專業的研究生。對于準備攻讀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別是已取得報送推免資格的學生而言,在本科畢業階段通過完成畢業論文來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鍛煉是很有必要的。對于無需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們盡早進入畢業論文的課題。在課題的選擇上,應盡量從老師的在研項目中選取適當的一部分讓學生來參與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簡單的讓本科生給在讀碩士生打下手。根據筆者的經驗,只要老師進行有效的輔導,并選取學生力所能及的課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本科生同樣可以參與到實際科研項目中,并做出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遜于在讀的碩士研究生。對于要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畢業生,也要盡早安排他們進入畢業論文的課題。老師要幫助學生按安排好時間,一方面要讓他們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顧到學生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兩頭兼顧。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有必要在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進行適當的調整,提高畢業內容的多樣性,加強其實踐性,并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治理的人才而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蔣展鵬.環境工程學[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劉恒明等.環境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齊向前等.不斷提高教學管理,切實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5 (8):33-34.
[4]劉綺等.環境工程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研究[J].高教與經濟,2008,21 (2):18-22.
[5]徐微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科特色及人才培養目標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 (2):141-142.
[6]沈連峰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辦學特色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1,1 (1):61-63.
>> 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創新+工程實踐”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新形勢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淺析 典型歐美工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比較研究 南華大學對核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新形勢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究 面向注冊執業工程師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修訂 環境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探索 羅格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與啟示 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探微 本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探索 基于環境工程專業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創新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創新型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創新型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淺談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寓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于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 依托企事業單位 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布冠好,師超.當代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缺乏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中國西部科技,29,(9):68-69.
[4]劉艷萍,鄧一兵.環境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1):21-22.
關鍵詞:學科建設;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7-0257-03
西南科技大學自設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以來,在積極開展學科建設,努力提升學科層次水平。目前我們已建成集博士授權建設點、碩士學位授權點、四川省重點學科及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于一體的重要學科,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實驗室和集“產、學、研”一體的“水處理與污染控制中心”等科研實驗平臺,擁有一批水平較高、結構合理、指導和教學經驗豐富的科研與教學隊伍,已成為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和科學研究的基地。在完善學科結構的同時,我們也努力把將學科建設的成果轉化為本科教育的優勢資源,使之成為支撐專業建設的有效載體,從而達到以學科建設推動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目的。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為例,就學科建設推動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經驗作一些闡述。
一、學科建設成果促進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隨著各種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和影響范圍的不斷擴大,環境工程學科研究內容正進一步拓展,同時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領域要求也越來越寬,比如“三廢”治理技術、物理性污染控制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核廢處置與環境安全等,而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側重于環境工程傳統領域,如大氣污染控制、城市生活廢水的處理等,造成培養的人才由于知識面過窄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高級人才的需要。因此,在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設置上,我們考慮到課程體系既要體現專業的基礎性,又要緊跟學科發展趨勢。因此,在我校2009版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圍繞學科的核廢物處理處置與環境安全、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新生環境污染物安全與調控、環境規劃與水污染控制四個發展方向,重新建立主干理論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新增了一些專業特色選修課程,如《電子廢棄物資源化技術》、《核輻射與環境安全》和《環境污染與糧食安全》等。
二、學科建設促進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我們環境工程專業教師背景和研究方面較為明確,基本涵蓋了環境監測與分析、環境微生物技術、環境影響與評價、大氣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與處理、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等主要環境學科研究領域。因此專業以學科建設為依托,圍繞本科生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現在已建成以學術方向帶頭人負責的6個教學團隊: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學團隊、水污染控制教學團隊、核廢物處置與環境安全教學團隊、大氣污染控制教學團隊和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學團隊,同時團隊負責人全權負責本教學團隊成員的教學能力提升、學術發展、課程教學質量及提出教學團隊建設和發展規劃。經多年實踐證明,優秀的科研團隊同時也可以建設成為優秀的教學團隊。
三、學科建設強化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及教學能力
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絕大部份教師是博士或碩士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參加工作,本身進行科研素養高,但是他們實際工程經驗少,在指導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上往往感到所學知識與工廠生產有些脫節。因此,學科建立起青年教師的“幫扶計劃”,即:鼓勵和引導青年老師參加實際工程項目;定期對新進青年教師舉行系統的培訓;同時以老帶新、“傳、幫、帶”。經過多年的努力,環境工程專業青年教師正在茁壯成長,成為教學和科研的棟梁之材及骨干力量。同時,也培養了大批的中青年骨干教師。2009年以來,中青年教師晉升教授5人,晉升副教授9人。同時新進博士2010、2011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成功申報國家發明專利5項,同時2010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實踐證明,處理好學科建設與青年教師培養的關系,是促進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及教學能力提高的有效模式。
四、科研成果豐富了本科教學內容,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長期以來,學科都鼓勵老師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不斷將科研成果融為環境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加快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課程的速度,解決了教學內容先進性的問題,也不斷將學生帶往本學科科研的研究前沿,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自2007年以來,西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已出版專著6部,被環境工程專業部分課程選為教材或參考書。王青教授2007年參編的《中國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安全》,該書全面評價了我國水土流失現狀與發展趨勢,現已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選作我校為“環境工程專業導論”主要參考書。同時,部份項目成果也作為典型案例應用于教學。如王青教授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岷江上游山區聚落生態位圖譜與影響尺度”引入本科生教學,作為“環境管理與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時以岷江上游山區生態環境管理作為案例加以分析介紹,將山區產業結構與自然資源利用層次的關系、山區經濟發展階段的概念模型、長江上游山區生態與生產統籌規劃的理論與方法作為重要內容補充進課堂教學內容。
五、良好的科研平臺為本科生科技活動提供了優越的實驗條件
環境工程專業自學科建設開始,就特別注重利用重點實驗室的實驗儀器設備。特別是利用學科科研平臺,專業逐步增加開設起了相當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實驗,并使含這“三性”實驗的課程逐步達到實驗課程總數的90%以上。如利用四川省環境工程自控技術高校重點實驗室的資源,開設起了“廢生物質處理重金屬廢水”、“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研究”、“小城鎮/社區生活污水低成本處理與資源化”等綜合性實驗;利用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的獨特優勢,專業新增加了“生物冶金法回收尾礦中金屬的研究”、“PCB的破碎與分選”等研究創新性實驗;而核廢物處置與環境安全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則支撐起了“超臨界流體技術在退役核設施表面去污中的應用”、“放射性廢物高性能固化”等“三性”實驗的開設,這些都為環境工程專業本科實驗教學提供了優越的實驗條件。
六、專業建設成效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在強調各學科建設的同時,也重視學科建設對專業建設的引導與支撐作用,學科建設中積極把取得的學術成果轉化為本科教育中的優秀資源,從而引領了專業建設也不斷取得新突破和新進展,成效越來越顯著,特色越來越鮮明。2006年環境工程專業被評為四川省特色專業;2009年成功申報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成功申報環境工程四川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2年環境工程成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參考文獻:
[1]吳烈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就業形式和人才培養定位淺析[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2):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