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4:5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學的研究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企業管理學研究的指導原則
(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研究農業企業管理學的基本指導原則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企業管理學,應結合中國農業企業管理實踐,吸收中、外、古、今在管理科學中的有益的東西,以充實和豐富本學科的內容。
(二)農業企業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是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的總結。因此在研究中要遵照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原則辦事,要重視把從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上升到理論、豐富學科的知識,再用這些知識去指導企業管理的實踐活動。
(三)研究農業企業管理學,必須與具體環境條件相結合,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不同,客觀條件也不一樣。在借鑒別人的經驗和理論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具體情況來運用,絕不可照抄、套用。
(四)研究農業企業管理學也應堅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為我所用”的原則,認真吸收中、外、古、今管理科學中有益的理論、經驗和方法,通過消化吸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適合中國農業企業管理實踐所要求的農業企業管理學。
農業企業管理學研究的方法
(一)農業企業管理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1.綜合化研究方法。農業企業管理學是交叉性邊緣科學,與其它一些學科,如社會科學、經濟科學、技術科學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豐富和發展本學科的內容,甚至移植其它學科的理論與經驗為農業企業管理實踐服務。
2.借鑒與創新相結合的方法。農業企業管理學是處于建設和發展中的一門學科,一方面需要借鑒和繼承中、外、古、今管理方面有效的理論與經驗,另一方面還必須有所創造和發展,使這門學科不斷豐富、完善和提高。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研究中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可克服兩種方法各自的局限性,從而求得更加科學和可靠的結果,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導農業企業管理的實踐活動。
4.系統分析方法。農業企業管理學是一個系統性科學,它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是系統的理論與經驗的總結。因此,只有運用系統的方法才能找出它的規律性和相互關系的內在聯系性。這是解決管理中復雜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農業企業管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1.歷史研究法。通過對農業企業管理學形成與發展歷史的考查,研究學科發展的規律,可以達到“鑒往察來”,“借古助今”的目的,’研究管理的歷史經驗,對發展這門學科是不可缺少的。
2.觀察研究法。對研究的對象進行系統、全面、連續和細致地觀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依據,以研究和分析管理的經驗與方法,并將其上升到理論以便用于指導管理實踐。
3.調查研究法。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了解一個企業或一個部門的管理情況,弄清管理中的經驗、問題及發展趨勢,從大量事實中概括出有規律性的理論和方法,用來充實本學科的內容。
4.試驗研究方法。試驗是認識客觀事物的重要手段,它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按既定的方案,對研究對象進行試驗和考察,從中尋求管理的規律性和具體方法,并判明其是否具有實際應用的價值。
5.案例分析方法。通過對管理活動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從中總結出理論、經驗和方法,用以指導企業管理的實踐。這一方法在西方國家的管理教學中廣泛應用,效果很好,實踐證明,這是研究農業企業管理學的一個有效方法。
農業企業管理學的指導原則和研究方法相關文章:
1.有關農林經濟管理類論文
2.什么是管理學 管理學研究內容和方法
3.企業管理學基礎知識
關鍵詞:比較管理;跨文化;研究路徑;管理史;文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C93-03 交獻標志碼:A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間貿易、技術、文化交流逐漸頻繁,許多關心國家經濟發展的學者認為國家經濟發展與本國的企業管理密切相關,所以致力于對世界各國管理現象進行比較研究。195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賓森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邁耶斯出版《工業世界中的管理:國際分析》一書,標志著比較管理學理論的誕生。該書運用比較分析方法對歐、亞、非、南美等地的美、日、法、英等12個不同類型國家的企業管理進行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差異情況對管理的普遍性影響。戰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興起,跨國公司為保持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在對企業進行管理規范時必須根據所在國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鐕镜拇笠幠0l展促進了比較管理學的興起,同時比較管理學又為跨國公司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智力支持。1970年美國紐約大學企業管理研究院成立比較管理學研究室,并成功舉辦比較管理學國際研討會,對比較管理學的學科性質、學術規范、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進行探討,標志著比較管理學學科的正式建立。由于研究方法和側重點不同,造成比較管理學自從創立以來就引起不少質疑,諸如研究方向相對分散、研究范式不盡一致、研究結論見仁見智等。為此在回顧學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跨文化的管理史視角對比較管理學的內涵外延、研究路徑和發展方向進行探討,為構建科學規范的文化管理范式積累經驗。
1 跨文化的比較管理學內涵外延
比較管理學是學界對各國公共管理或企業管理的理論模式和實踐經驗進行比較研究的成果,有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不同的層次,現有的比較管理學研究大多立足于企業管理,屬于微觀比較管理的范疇。比較管理學通過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管理現象的異同點、模式及其效果,研究這些管理現象與文化地域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而探討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的可移植性,以達到“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的目的。這里所說的管理現象有著廣泛的含義,既可以指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管理規章和慣例,又可以指管理過程、管理哲學、管理行為和管理效率等。在跨文化視野中,比較管理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識別、協和以及進行有效管理的問題??缥幕潜容^管理研究的重要立足點和基本特征,所以有時比較管理學也被稱為“多文化混交組織學”。
關于比較管理學的內涵,學術界一直存在立足點和關注點不同的爭論。有學者認為比較管理學是一門分析比較不同國家或企業之間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差異情況對管理的普遍影響以及研究管理基本原理可轉移性的科學。關于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國外學者有3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比較管理學以世界各國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為宏觀的研究對象,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兩個國家以上的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異同及相互影響、相互關系。這種意見是從國與國之間的企業管理比較出發,明確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另一種意見認為,比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對國與國間的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比較研究,而且還包括在一個國家范圍內的國營企業與私營企業的管理比較、合資企業與獨資企業的管理比較等。這種觀點將比較管理學研究對象的外延從跨國的宏觀角度延伸到一國內的微觀企業,把研究對象明確得非常具體。最后一種意見認為,比較管理學不是比較研究兩國以上的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異同,也不是對一個國家內不同企業之間的管理進行比較研究,而是以探討、比較、分析各種管理理論、實踐的異同以及尋求管理的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
管理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組織、協調共同勞動的重要手段,比較管理是對管理現象進行跨國度、跨文化、跨地區、跨企業的研究、對比和分析。為此,有些學者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比較管理學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探討。例如,顏堅瑩指出,比較管理學的內涵涉及系統的考察、鑒別、解釋和評價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同類企業及其管理過程的相似性和相異性,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其共性和特性,明確各國、各地區管理成效的關系,從而取長補短,作為改進現行管理方式方法的參考。孫耀君認為比較管理學主要以不同文化和國家的管理理論和實際為研究對象,用比較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以圖找出一些共同的管理規律或探求可資借鑒的有效地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史天林哺從廣義、狹義角度分析比較管理學的含義,并指出所謂比較管理學就是對管理現象進行跨國度、跨文化、跨地區、跨企業的研究、對比和分析。黃群慧盯認為比較管理學是建立在比較分析基礎上對管理現象進行研究的管理學分支,之所以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旨在分析不同國家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環境差異情況對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影響,并探索管理發展的模式和管理知識在不同國家的適用性。
本文利用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對2002-2007年國內正式發表的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文獻進行檢索,對文獻年度分布、文獻類型分布、文獻主題分布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結果共檢索出328篇有關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文獻。6年間,國內刊物上發表的工商管理實驗教學文獻數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趨勢。本文獻的專業分布方面,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模式、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內容、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方法等領域。這表明,2002年以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高校工商管理學科辦學質量和競爭能力,國內相關學者開始關注和重視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理論研究。在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體系構成、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方法、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課程建設等一系列方面,開展了專門的研究。筆者認為,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不僅可以推動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可以為國內高校的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建設實踐提供借鑒。
一、實驗教學對工商管理學科發展的影響作用
學習工商管理知識與技能有很多種方法,不同方法的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區別。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占重要比重,學生完全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所學知識,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實際運用能力普遍較弱。
基于此,2000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劉鳳泰副司長在“全國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研討會”上,突出強調“經濟管理實驗室和其他文科實驗室的建設應該得到重視和加強,盡快改變我國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和其他文科專業實驗教學相對落后的局面”〔1〕。敖利玲提出,21世紀企業管理專業教育面臨著多層面挑戰:來自管理教育自身發展的挑戰、來自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革命的挑戰、來自多元文化的挑戰、來自管理實踐變化的挑戰,這些挑戰對未來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商管理類學科的實驗教學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論聯系實際。②加深和鞏固管理理論與方法。
③加強能力培養,使學生成為“多面手”。④從整體上使管理學科所有課程的教學水平上一個大的臺階。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目標是,推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改革的需要;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吳軍強提出,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是教學育人的基地,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是科研的基地,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是學科建設的基地,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是創新的基地,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是直接為社會服務的基地。
國際上眾多知名機構的研究證明,讀到的信息,我們能學到10%;聽到的信息,我們能學到5%。因此,如何借助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升,加深印象,鞏固學習效果。
二、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的構
實驗。第四層次:開放性實驗的設置,為那些基礎較扎實、動手能力強、具有探索精神的同學提供廣闊的空間。
在實驗教學模式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基于操作應用的實驗教學模式,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一般是訓練某個專業應用軟件包的使用,成了社會上某些軟件公司的軟件產品的操作使用培訓課程;二是基于理論驗證的實驗教學模式,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強調的是“理論的驗證”。因此,對實驗教學的要求很低,有時只需要幾個課時,實驗項目的設計牽強附會;三是基于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模式,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側重的是利用現代管理技術解決專業理論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四是基于知識創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側重于知識的研究和創新,一般都是面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型實驗室的實驗教學模式。
沒有資源的實驗室與一般計算機室無異,不能稱之為經濟管理專業實驗室。經濟管理專業實驗的資源主要包括:專業信息資源、軟件資源、實驗項目資源、實驗教材資源、專業隊伍資源和專業技術資源等。實驗教學體系,包括3個實驗教學平臺,即實驗教學硬件平臺、實驗教學軟件平臺、實驗教學輔助環境。
三、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內容
應根據自己學院的主要服務對象和行業、學院教學特色和特長、管理對人才的階段性需求、實驗項目在學科中的影響、實驗學科之間的銜接關系及實驗條件,重點投入抓好幾個核心實驗,再以核心實驗為基礎,進行相應的擴展。這樣既保證了學科基本理論的扎實性,又充分照顧到相關專業實驗的系統性,還從學科角度避免了實驗之間的重復和空缺。
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其應用范圍很廣。從目前來看,可以建立六大實驗教學系統:商務技巧開發訓練系統、運作模擬系統、運作模擬仿真系統、管理崗位操作模擬系統、EDI模擬系統、會計實驗模擬系統。
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國內部分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的構成。
為避免目前實驗教學驗證性實驗多、設計性實驗較少的缺點,實驗課應當按大學科獨立設課,整個實驗課系統進行分層次教學。第一層次:主要是以演示驗證、模擬操作性實驗為主。第二層次:主要以設計性實驗為主,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設計能力的主要階段,實驗的方案、步驟和所需的儀器設備的選擇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選擇調配儀器、軟件。第三層次:開設綜合性選修實驗,設置一些難度較大的選修實驗項目,根據學生的愛好與特長選做一些實驗項目,或者讓學生自己設計開發實驗項目,利用實驗室的裝備進行
鐘守機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內容包括:(1)工商管理信息計算機化、網絡化。工商管理方式已由傳統作業方式轉變為以計算機為基本工具的網絡化的現代信息獲取與處理方式。各種工商管理專門領域都有豐富的管理軟件,如信息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等。這些軟件同樣是運行于高性能計算機、網絡化環境。
(2)廣告設計與制作計算機化。企業CIS、產品廣告設計與制作、平面美術設計、三維動畫制作等都是工商管理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基本上采用計算機設計、制作。
四、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的方法
工商管理學科的實驗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類型:案例型實驗教學方法和模擬實驗教學方法,兩種方法各有其特點與專長。
案例教學(CaseTeaching),又稱案例研究(CaseStudy),是1870年由當時哈佛法學院院長克利斯托夫·朗戴爾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根本性的改革的基礎上而創立的,后為哈佛商學院所采納。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與舉例教學法及傳統教學法比較,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明確的目的性、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性和突出的實踐性。
管理模擬教學(BusinessSimulation)是管理參與式教學法(EngagedLearningTechniques)的一種,它在教師創設的管理情境和模擬的經濟環境下,利用模擬情境或模擬軟件,將參與的學生按團隊分成若干個競爭企業,通過學生模擬一系列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使學生提高運用所學管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其方式和過程可以看出,管理模擬教學具有如下特點:實踐性、綜合性、參與性、合作性。管理模擬教學作為參與式教學法的一種,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的應用。據2001年的統計,屬于美國大學商學院聯合會核心會員的382所美國大學中的絕大部分(372所),如Wharton、Harvard、Simon、Johnson、Sloan等商學院,基本上都引入了商業模擬課程或方法,來輔助提升教學水平。不僅在戰略管理、市場營銷、會計與財務等課程中廣泛使用管理模擬,從事模擬軟件的研究與開發,而且經常開展全美或地區性的管理模擬競賽。常見的管理模擬方法包括:角色扮演、計算機模擬、博弈、訓練模擬等。
五、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管理學;演進;學科化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當美國人泰羅開始使用秒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法國人法約爾思考著組織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的時候,管理學作為一門具有系統理論和方法的科學便開始了其學科化的過程。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歷程,管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它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具有龐大知識體系和學科分類的復雜學科,然而管理學仍不成熟,關于管理學學科屬性的問題還處在激烈的爭論之中。在現時代,對管理科學自身審視、管理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的發展相對落后,關于管理學自身體系及學科屬性的研究不僅數量不多,而且也并沒有取得統一的認識和見解,關于管理學的學科屬性的認識也始終沒有達成共識。這種關于管理學問題研究不足的情況,導致管理學的研究沒有統一的理論根基和前提,是管理學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制約因素。由此可見,一個學科門類的協調發展有賴于該門類中眾多學科研究力量的合理布局和整體謀劃,而理清學科發展的歷史脈絡,辨識分支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學科的發展規律正是這一工作的重要基礎。
管理學科是如何演進的?管理學科應以何種姿態立于科學知識體系之林?管理學在科學體系中又應當屬于哪一種科學部類?這就是本文所要探索的主題,也是需要當前管理學界給與普遍關注和重視的一個課題。關于管理學的思考。思考的目的一方面是標識出管理學的特殊特征,另一方面是試圖以普遍的或者必將成為普遍的觀點去理解管理學這門學科的性質。無論是關于管理學科學性的研究,還是關于管理理論叢林走向統一的問題,甚至是關于管理學交叉學科性質的界定,都是關于管理學不同方面的考慮,這是關于一門學科的所具有的全部可能的共同認識方式的思考。管理學的社會背景和學科背景表明研究管理學的學科演進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中對管理學學科演進的分析。通過對科學、學科以及科學知識體系的界定和梳理,闡明了科學與學科之間的主要關系——學科是科學發展成熟的產物。首先證明管理學是科學,通過其逐漸發展和完善,進而逐漸演化成為一門學科。作為科學的管理學主要研究管理學的科學性問題。論證管理學的學科屬性需要有兩個前提的保證。首先,管理學具有科學性,是一門廣義上的科學。其次,管理學是一門學科。管理學本身所具有的科學屬性,管理學的科學體系,為管理學科的屬性分析奠定基礎。作為學科的管理學站在學科體系的角度,通過對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假設和科學共同體的角度對管理學進行了學科界定??偨Y了管理思想的演進并對普適性的管理觀進行提煉,以管理思想史為基礎試圖從當前混亂的管理理論從林中探究出管理學的本質所在,最后對管理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進行詮釋和界定,并希望從對立統一的角度對二者進行溝通,在管理學的實踐方面體現管理學的實踐性和科學性。通過對中國管理學學科屬性研究現狀的分析,發現在關于管理學學科屬性的研究中,交叉科學的視角是一個趨勢和熱點,但目前卻沒有是深入、系統的分析和探討。將交叉學科的分析框架引入管理學屬性的分析,運用生成因和類型質兩個維度,將管理學納入交叉科學的軟學科和部分“邊緣”學科中,并分析管理學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交叉學科的機制:多元、融生與流動。
通過對管理學的各個學派的研究,證明了管理學的多元共存特性。通過對管理過程學派、經驗學派和一般管理理論各自對于管理理論叢林走向統一設想的分析。通過對管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的多學科借鑒,論證管理學演化為交叉學科的過程。
參考文獻:
[1]Paul Milgrom, John Roberts. Economic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M]. N. J.: Prentice Hall,1992
[2]Gauthier, Caroline. An ultimate contribu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management scien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Management, 2008,(8):103-111
[3]魏文斌,走向形而上的管理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羅珉,管理學范式理論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2003
[5]Kybernetes. From management science to sociology: Cybernetics, finaliz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social scie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6): 420-436
[6]劉仲林,現代交叉學[M].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1建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是煤炭經濟發展的要求
經濟全球化和管理現代化,以及煤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將促成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發生深刻的變革。社會的進步,以及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學科向經濟管理學科的滲透,為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認知。根據經濟發展和現代管理的理念變革,研究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現象及其運作規律,客觀要求建構相應的跨學科的理論體系———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
1.2建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是現代煤炭經濟管理自身發展的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學科的發展一直滯后于現代煤炭經濟的發展。而現代煤炭經濟及其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又需要相關理論的支持,客觀上要求建構起以現代經濟、現代管理和現代煤炭產業為研究對象的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現象及其規律,為現代煤炭經濟管理提供理論支持。
1.3建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是培養復合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
現代社會對各類人才的要求逾趨高端,現代煤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也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F代煤炭經濟管理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學專業基礎知識,還要具有綜合分析和理論研究的能力,需要有國際經濟、國際化經營,以及管理學和經濟學等相應的社會科學知識。建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其生命力在于通過學科交叉實現煤炭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為復合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研究人才的培養提供系統而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提高現代煤炭經濟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為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及其體系建設提供恒久的智力支持。
2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
2.1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特征
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以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現象及其運作規律為研究對象,主要探索現代煤炭經濟運作管理與發展的內在規律,以期通過實施有效的管理,實現現代煤炭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企業效益最大化。其基本特征表現在:(1)跨學科性。這是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突出特點,主要指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是橫跨多門學科,融合多門學科而形成的新型學科。(2)綜合創新性。即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彰顯出獨特的綜合創新性,將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理論融合到現代煤炭這一特定的產業中,形成自身學科的特點。(3)相對獨立性?,F代煤炭經濟管理學作為不同學科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產物,并不是消極被動地依賴于原有的母體學科,而有其自身的體系結構。(4)應用實踐性?,F代煤炭經濟管理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力分析現代煤炭經濟管理活動,探求現代煤炭經濟運行、管理與發展的規律。
2.2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是現代煤炭經濟學與現代煤炭管理學相交叉的一個分支和交叉學科。社會科學在總體上是分別以某種特定的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經濟學是以現代社會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管理學是以現代社會管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是以現代煤炭經濟和管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F代煤炭經濟管理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活動,其要素包括煤炭經濟管理主體、管理客體和管理手段、管理目的等。煤炭經濟管理的基本內容在于規劃和協調煤炭經濟的行為,以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
2.3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體系構想
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作為一個完整而開放的宏大體系,應當涵蓋總論、運行論(主體論、客體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和效能論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總論是本學科的理論基石,包括煤炭經濟管理總論和煤炭經濟管理現代化??梢院w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本體論、發展論、方法論和價值論,即概念、研究對象、性質、體系、意義和方法、與相關學科的關聯關系及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產生、演變和發展趨勢等。第二部分運行論則涵蓋主體論、客體論和主客體相互作用論。主體論研究管理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的職能作用??腕w論研究管理客體在經濟活動中的基礎作用。主客體相互作用論研究管理主體與管理客體的結合運作進程。第三部分效能論研究煤炭經濟效益的考核和煤炭經濟管理效益的綜合評價。
2.4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研究任務和方法
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研究的任務,在于揭示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的運作和發展規律,通過認知和把握煤炭經濟管理運作規律,對現代煤炭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現代煤炭企業的效益最大化,促進現代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F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研究方法應以矛盾分析法、系統分析法、科學抽象法、比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等為主要方法。每個層面各有其特點,因此應區分不同層面,采取不同的、相對應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煤炭經濟管理現象的層面,主要是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對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對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問題進行研究、類比和歸納,對煤炭經濟現象的數據變化進行對比分析。進入實體層面,研究的方法可以實證分析為主,重點要對現代煤炭經濟管理領域內的問題進行解析。而在本質層面,則以定量定性分析為主,找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總結現代煤炭經濟管理活動的規律。也可以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方法,研究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的一般現象及其運作規律。
3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探索
3.1以人為本,構建學術科研隊伍
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的建設,首先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學術隊伍。目前,國內現代煤炭經濟管理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領域比較分散,在知識的相互貫通、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鑒方面還有待改進。因此,必須有意識、有步驟、分層次地培養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術科研隊伍,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是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領軍人物,是學科建設上水平、出成果的關鍵所在。不僅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扎實的科學理論基礎和廣博的知識面,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健康人格、寬廣胸懷和團隊意識,同時還須具備一定的溝通、組織、協調能力和系統創新能力,以及關注前沿學科的敏銳力和洞察力。要培養和積極引進一批素質好、業務精、能力強和學歷高的專業人才,充實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科隊伍,鼓勵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員獲取高學位和高級職稱,以穩定學科研究隊伍,提高科研人員的學術研究水平,優化學科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學術結構,以期建構起具有合理知識結構的煤炭經濟管理學術研究隊伍。
3.2與時俱進,全面完善學科體系
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還可以設置二級學科:現代煤炭產業經濟學、現代煤炭經營管理學和現代煤炭貿易經濟學。(1)現代煤炭產業經濟學主要闡釋現代煤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和現代煤炭經濟基礎理論。(2)現代煤炭經營管理學主要闡釋現代煤炭經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從宏觀方面研究現代煤炭的產業信息化,產業經營管理,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推進戰略,產業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戰略,產業競爭力分析,現代煤炭特色經濟,現代煤炭企業文化等;從微觀方面研究現代煤炭項目投資、風險控制、成本控制、生產標準、營銷策略、品牌戰略、人力開發、科技進步和市場結構等。(3)現代煤炭貿易經濟學主要研究現代煤炭貿易學史論,世界現代煤炭營銷概論,現代煤炭貿易經營管理,國內現代煤炭貿易,現代煤炭對外貿易和國際煤炭貿易現代化等。
3.3銳意創新,著力培養高端人才
建立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現代化的復合型高端人才。目前,我國的現代煤炭產業仍然面臨一個很大的矛盾,就是現代煤炭生產經營已由單一注重產能向產能和效益并重的方向發展,現代煤炭經濟管理顯現出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傳統煤炭產業與現代煤炭發展矛盾突出,務必要依靠科技進步,重視和加強現代煤炭經濟管理,開發人力資源,提高現代煤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實現我國現代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客觀形勢要求,現代煤炭經濟管理學必須緊密關注學科發展方向,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過立足理論,按照擇重、擇需、擇優的原則,增加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煤炭國際貿易知識和現代煤炭企業管理知識,構筑起經、管、法多學科凝結的學科平臺,培養煤炭經濟管理現代化高端人才。
【關鍵詞】管理學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學研究范式的含義
范式是托馬斯·S·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提出來的一個術語,指科學理論研究的內在規律及其演進方式。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賦予這個概念以關鍵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學認識不是簡單而純粹的知識積累;對科學理論進行構思、表述和組織的那種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預設的指揮和控制。他要探測一種隱蔽在預設或前提之下的、絕對而自明的集體資源。他把這些自明性稱作范式。范式的這一定義同時是語義的、邏輯的和觀念——邏輯的。就語義而言,范式決定著可理解性,給事物以意義;就邏輯而言,范式決定著最主要的邏輯操作;就觀念——邏輯而言,范式是聯合、淘汰、選擇的第一原則,決定著觀念的組織條件。根據這三個生成的和組織的含義,范式指導、統治、控制著個人推理的組織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觀念系統的組織。
范式的含義既強烈又模糊,強烈是因為范式具有一種徹底的意義,它是方法論的指導、思維的基本圖式、預設或起關鍵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帶有一種理論統治權。模糊是因為范式搖擺于多種含義之間,最終以含混的方式涵蓋了科學家們對一種世界觀的集體贊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確不僅揭示了庫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難。一種范式,對于在這種范式控制下進行的所有話語而言,包含著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疇,同時也包含這些概念或范疇之間的吸引/排斥的邏輯關系的類型。一種范式的性質可以通過下述方式來界定,第一是對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疇的推廣或選擇;第二是對主要的邏輯操作的規定。
管理學范式是一種世界觀,是管理學最高層次的方法論。它主要從科學哲學角度探討與管理學學科體系和基本假設有關的一般原理問題,即指導管理研究的原則、邏輯基礎以及學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問題。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務問題的解決往往是沿著既定的路徑。按照管理學家的解釋,知識的發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徑從而形成一定的理論范式。在管理實踐中,一般現存企業是在已有管理知識范式和管理技術的基礎上尋求管理變革或改進管理的。而新企業和新技術往往會帶來知識跳躍式發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種新技術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識范式作為支撐,那么將對已有的管理理論、技術和能力構成威脅。
按照庫恩的標準,管理學范式是劃分管理科學共同體的標準,不同的范式決定管理學發展的某一歷史時期,而某個特定研究方向或領域內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觀、共識及基本觀點則形成管理學家群體。管理學范式就是管理學家對他們的研究主題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意向和潛在知識假設。由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不同,所以管理學的研究范式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從科學哲學的角度看,管理學范式理論包括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本體論視角,二是認識論視角,三是方法論視角。所以管理學的范式理論是以管理學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與管理學之間呈現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管理學研究的科學主義范式
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學說從產生的時期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古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和韋泊的組織理論等;第二類是行為管理理論,發端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產生的人際關系學說,而后發展成為行為科學;第三類是當代的各種管理理論,產生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至今。這三類理論只是產生的時期有先后,并不是截然分開的三個階段。它們相互影響,繼承演變,形成各種流派。根據不同的邏輯起點,管理學的理論研究有兩個范式,一個是以組織的效率為起點,另一個是以人的需要為起點。前者被稱為科學主義范式,后者被稱為人本主義范式??茖W主義范式是以組織的存在為根本,把人納入組織,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高組織效率;人本主義范式把人的存在和需要作為根本,通過滿足人的需要來實現組織目標。
管理學的科學主義范式以美國古典管理學家泰羅為代表,通常把科學主義范式稱為泰羅范式。該范式的核心是如何使工作更加多產和高效,“科學管理”注重的是如何改進職工的工作表現,演示了工作要素的可辯識性和可重復性,泰羅堅信通過確定出工人完成某項作業的最佳時間,管理者就可能判斷工人是否干得出色。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帶來了組織效率的提高。隨著管理學的發展,在泰羅范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科學主義范式以實證主義、經驗主義為哲學基礎,把人的認識局限在人的經驗所及的領域,其方法論范式深受自然科學方法論范式的強烈影響。這種范式認為,組織及其管理現象與自然現象一樣,具有一般性的普遍規律。管理學的任務就是要運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從觀察經驗事實出發,研究和發展組織及其管理領域內的一般性普遍規律。:
科學主義范式體現在具有理性約束的個體追求服從技術規律和組織紀律帶來的高效率。從人的行為特征來看,“經濟人”的行為是理性的,因此,假定每個行為主體的行為都是合乎理性的,管理原理、原則和制度必須以管理主體的個人行為為基礎并且可以從社會歷史背景中抽象出來。單個行為主體都服從于技術規律,通過時間動作的分析,實現工作方法的標準化、工作條件的標準化和工作時間的標準化。適應這樣的行為主體的組織是一個高度結構化、形式化、不受個人支配的集權組織。
三、管理學研究的人本主義范式
管理學范式的第一次變革是由梅奧為代表的人際關系學說完成的,人本主義者指責泰羅的科學管理方法是不道德的,是將工作“非人性化”,并把極具人性色彩的管理變成了簡單的效率衡量。他們對科學主義范式提出批評,認為管理的對象不僅是物的管理問題,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問題,人是每一個組織中的核心,是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應當重視人的積極性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和作用。從人本主義范式的理論主張可以發現,行為管理是為解決效率與人性之間的矛盾而出現的。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對人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相應的行為準則,使得管理活動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人和組織與環境的關系時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更加符合人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古典管理學的原罪促成了人本主義范式的興起。人本主義范式以新康德主義、現象學、詮釋學等哲學思潮為理論基礎,強調管理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認為組織及其關系現象的本質是人的主體精神外化或客體化,是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嚴格來說,行為科學學派來自于社會學,法國學者涂爾干指出,在任何社會組織中群體總是由建立他們的價值觀和規范來控制人們的行為。
人本主義范式強調應把人放在管理學研究的中心位置,組織中最寶貴的資源不是原材料、資本、機器、土地或能源,而是人。這里所說的“人”,是被看成“生活在社會里的人”,他們是不斷地被密如蛛網的人際關系網所包圍,而他們自身也是這個關系網的一部分。在人本主義范式中,整個人類的本性是由積極的與消極的、崇高的與卑劣的品質構成,他們反對科學主義范式把人看成僅僅是一味索取的自利主義的“經濟人”,強調利他主義與給予的品質也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東西。同時該范式強調人的潛質的生長與發展,而且這種潛質的生長始終處于動態過程中,是不斷成長和進化的,是隨著時間和社會文化場景的變化而變化的。早在西方科學發展的初期,培根(F.Bacon)就覺察到了對一切認識活動產生影響的社會文化束縛,并同時覺察到了擺脫這些束縛的必要性。他在對認識的社會——文化規定性進行診斷時指出,認識的使命在于把認識從社會——文化規定性中解放出來,使認識成為科學?;艨撕D桶⒍酄栔Z認為,已經獲得的合理性會隨著促使它形成的那個過程的延續而削弱,合理性的操作特征會被不合理的社會力量所截取和利用。組織理論學家布賴爾和摩根在《社會學范式與組織分析》一書中隱含地指出,社會科學理論主要有兩條軸線,一條代表科學本質屬性的連續體,另一條代表社會(組織)本質屬性的連續體。科學的本質屬性強調穩定性、可證實性和規定性,而社會的本質屬性體現為永恒的變革。
四、結論
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分別是管理理論中注重技術與注重人的兩個主要方面,這兩種范式的發展構成了早期管理學發展的歷史。前者注重的技術是建立在一定的生產力基礎上的,隨著生產力發展和技術創新科學主義范式不斷變革,所以科學主義范式恰好體現了管理學研究范式的社會性。而人本主義范式注重人的需要,認為人是組織的核心,管理的對象不僅是物,而且是人,這樣的觀點恰恰體現了管理學研究范式的科學性。人是管理學研究的主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的行為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這樣的研究方法正是辨證的和科學的。組織及其管理的效率不僅是科學主義范式理性創新所產生的效率,也包括人本主義范式對工作認同的詮釋所產生的效率。
從本質上分析,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是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在于西方大范式。這個大范式是由笛卡爾提出并隨著17世紀以來歐洲歷史的發展而確立了下來。笛卡爾的范式把主體和客體分離開來,使它們各自擁有自己的領域,一邊是科學和客觀性研究,一邊是哲學和反思性研究。這個范式決定著一種二元世界觀,也是同一個世界的二元化:一方面是必須接受觀察、實驗和操作的客體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對自己提出存在、溝通、意識、命運等問題的主體的世界,客體世界對應著管理學的科學主義范式,而主體世界對應著管理學的人本主義范式。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豪斯曼編,丁建峰譯.經濟學的哲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法]挨德加.莫蘭著,秦海鷹譯.方法:思想觀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羅珉.管理學:科學主義還是人本主義.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4]李鄲.管理學的歷史演進:研究范式的角度.財經科學,2005,(5).
[5]羅珉.論管理學范式革命.當代經濟管理,2005,(5).
[6]魏文斌.西方管理學范式的三種維度.國外社會科學,2007,(1).
[7]羅珉.論管理學復雜范式.管理科學,2006,(1).
關鍵詞:資產評估 學科定位 管理學 經濟學
一、引言
隨著資產評估行業的快速發展,新的資產類型、新的市場細分對資產評估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已經逐步趨向高端化。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特征明顯、知識背景綜合的資產評估高級人才將是未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繼2004年重新開設資產評估本科專業后,2010年又增設了資產評估碩士專業,目前全國有15所高校設置了資產評估本科專業,68所高校設置了資產評估碩士專業。人才培養層次的逐步高級化,一方面滿足了市場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對資產評估專業的理論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資產評估專業學科定位的研究,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隨著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計劃的實施,從理論上探討資產評估的學科屬性,將有助于研究生的培養和未來研究方向的選擇,因此有必要對資產評估專業的學科歸屬進行梳理。
二、資產評估專業學科定位的歷史借鑒
資產評估專業的學科屬性,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很多學者曾以“傾向性”的觀點闡述資產評估的專業屬性。根據對以往文獻的梳理,至少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傾向于經濟學科
對資產進行價值評估的目的是為經濟活動服務,如果資產評估的方法誤用,評估結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則只能從經濟學角度進行解釋(陳鵬,1998)。同時資產評估的理論主要依附于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如信息不對稱理論、市場供求理論、預期理論等,分析資產價值采用的方法也是典型的經濟學分析方法(張俊平,2008),因此,資產評估更傾向于經濟學學科。在全國15所資產評估本科院校中,將資產評估設置于財政(稅務)學院的有內蒙古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和河北經貿大學,共4所,占總數的27%,傾向于經濟學觀點符合資產評估的特征。
(二)傾向于管理學科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資產評估發軔于國有資產管理,與會計學、財務管理有較長的淵源關系,理應歸屬管理學科(李光洲,2007;鄧九生,2008;唐振達,2009),在以管理(會計)學為基礎的同時,還兼顧了經濟、文學和理學(王開田、胡曉明,2002;張艷,2009),此觀點偏向于管理學。教育部2004年在少數財經院?;謴唾Y產評估專業設置時,將該專業歸屬于管理學科。從2010年15所具有資產評估本科招生院校的專業設置看,屬于會計學院的有浙江財經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湖北經濟學院、南京財經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廣西財經學院和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屬于商學院的有上海師范大學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屬于金融管理學院的有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共有11所,占總數的73%,因此,相對于持經濟學觀點而言,傾向于管理學的觀點占了大多數。
(三)傾向于交叉學科
交叉學科是指既包含有管理學、又有經濟學,還有工學、法學等學科。張欣(2006)直接提出了資產評估是一門高度綜合的邊緣性復合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寬,需要的專業技能高,且與多種其他行業相關。從對學科基礎課程設置的研究中也可以發現資產評估學科的交叉性。在對學科基礎課程設置中,王淑珍、尉京紅、馬慧景(2002)認為,應該設置會計方向課程、經濟與管理方向課程、金融與證券方向課程、稅收、統計方向課程;常麗(2007)認為學科基礎課將主要包括法律法規方向課程、財務會計方向或建筑工程方向課程與機械制造方向課程、金融與統計方向課程等。學科基礎課就應體現不同性質高校的學科結構特點,財經類院校難以開展不動產評估和動產評估等學科基礎課程。李春杰、柳娜(2010)認為學科基礎課程可包括: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基礎、統計學、經濟法(稅法)、市場營銷學和信息管理系統。從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的科目看,包含有財務會計、經濟法、機器設備評估基礎、建筑工程評估基礎、資產評估五門課程,這些課程處于同等重要位置,涉及到了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理學、工學等方面的知識。因此,較多學者認為資產評估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較為合理。
三、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研究的目的、研究假設前提、研究方法與手段的不同,通過比較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差異,進而從資產評估的研究目的、假設前提、研究方法來定位學科歸屬。
(一)研究目的
經濟學與管理學兩門學科區別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雖然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研究都涉及資源問題,但是對于這個問題經濟學長于解釋“who”和“why”,而管理學則長于指導“how”。經濟學的研究目的是解釋社會資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管理學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實現組織目標的組織資源最優使用原理和方法。經濟學產生的社會背景是社會經濟資源的嚴重稀缺。亞當?斯密對這一經濟現象進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場能夠通過“一只看不見的手”優化配置資源的解決方案。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用邊際效用的理論來解釋為什么完全市場競爭能夠通過邊際效益等于邊際成本來優化配置社會經濟資源。凱恩斯主義則從市場失靈的角度來解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么需要政府干預經濟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經濟學的發展過程顯示了經濟學始終對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關注。因此經濟學的目的就是研究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為什么社會經濟資源不能進行優化配置,并提出經濟發展對策。管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是工商企業這一新型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如何使用組織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組織目標,成為當時社會的新問題。因此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他認為: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勞動生產率。科學管理的產生為管理學的研究確立了發展方向。管理學的發展過程始終討論的就是如何提高組織資源的使用效率問題。古典管理理論認為組織運用科學方法替代經驗方法,通過經濟利益激勵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行為科學管理理論認為組織不僅應該關心員工的經濟需求,而且應該滿足員工的社會需求,這樣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組織為提高勞動生產率、技術系統和社會系統應該并重,要重視組織文化激勵作用,應該關注組織內的核心競爭力和組織外部環境。提高組織資源的使用效率是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唯一途徑。因此管理學的研究目的就是根據組織資源的使用效率情況,提出實現組織目標的組織資源最優使用方案。
(二)理論基本假設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研究都是以兩個基本假設為前提。一是關于人的假設,二是資源稀缺與否的假設。(1) 關于人的假設前提。兩個學科都是以人的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經濟學研究人的經濟行為,管理學研究人的組織行為。人的行為動機是由人性決定的,因此,兩門學科對人的行為的研究要以對人性的假設為基本前提。經濟學研究內容是社會經濟問題,因而經濟學假定人是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經濟人,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管理學強調組織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功能來充分利用組織資源,因而管理學假定人性是變化多端、復雜多樣的,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差序關系。(2)經濟學暗含資源的有限性假設,管理學暗含資源的非有限性假設。經濟學認為社會資源相對于人類的需求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才需要研究合理配置資源,節約資源。管理學認為組織可利用的資源相對于目標實現并非是有限的,而是可以通過組織管理不斷擴充的。人力資源培訓、員工激勵和創新的運用可以充分挖掘出組織中人無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戰略聯盟和合作還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環境中的資源。與此同時,政治和文化資源也是組織資源的一部分,所以管理的資源是無限的。但是為了降低成本,管理學還是要研究如何有效使用組織資源。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
供求問題是經濟學的根本,它用詳細的模型理論分析供應方會以何種價格出售,該價格需求方在哪個階段是可以接受的。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經濟學可以運用模型等工具從靜態、比較靜態以及動態層面進行分析;也可以運用實證的方法或規范的方法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可用文字說明,也可用數學方程式表達,還可用幾何圖形式表達。管理學在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等方面更加注重實際應用,更注重定性分析方法。
四、資產評估專業的學科定位
任何一個被認為是科學的學科,無論是自然學科還是社會學科,都有它自身獨特的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這是一個學科體系區別于其他學科之所在,也是我們分析學科歸屬的出發點。資產評估專業學科的定位應從研究目的、理論假設、研究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界定。
(一)研究目的
資產評估最終目的是在分析資產評估環境與評估對象特征的基礎上,對特定時點及約束條件下的資產價值進行評估,為決策方提供一定的價格尺度或合理資產價值咨詢意見。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委托人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現象,由于種種原因而無法直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只能轉而追求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提供相關專業信息的資產評估師,可以為相關各方提供實現目標的價值信息。資產評估服從了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市場經濟中單個經濟單位即生產者(廠商)、消費者(居民)的經濟行為,為行為各方提供資產價值咨詢服務并不過多地考慮管理,以價值規律為基礎,注重公允,主要回答資產價值“是什么”的問題。從資產評估研究目的來看,它既解釋了社會資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又提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方法。因此,資產評估兼顧了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特征,但更偏重于經濟學。
(二)理論基本假設
資產評估是建立在若干假設基礎上的,這些假設包括交易假設、公開市場假設、持續使用假設和清算假設。交易假設是假定所有待估資產已經處在交易過程中,評估師根據待評估資產的交易條件等模擬市場進行估價。公開市場假設是假定存在一個充分發達與完善的市場,該市場有自愿的買者和賣者,且買賣雙方地位平等,彼此都有獲取足夠的市場信息的機會和時間,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都是在自愿的、理智的而非強制或不受限制的條件下進行的。持續使用假設假定被評估資產正處于使用狀態,包括正在使用中的資產和備用的資產。清算假設是對資產在非公開市場條件下被迫出售或快速變現條件的假定說明。其中,關于人的假設在公開市場假設中可體現出來,假定了人是理性人、經濟人。關于資源的假設,四種假設都以可以計量的(有限的)資產為評估前提的,且認為社會資源相對于人類的需求而言是有限的,通過評估使資源達到合理配置。因此從資產評估的假設來看,資產評估應歸屬于經濟學。
(三)研究方法
資產評估有三項基本方法,即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資產評估的三項基本評估方法有著各自的理論依據,而這些依據均源自于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如勞動價值論是成本法評估的理論源泉,是對評估對象特定時點價值的重置模擬,用現行資本價格重新購置資產并使之處于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它探究的是評估對象的內在價值,而這樣的重置基礎又是以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價值決定的。再如邊際效用價值論在評估方法中的應用就是收益法,邊際效用價值論強調主觀感受(邊際效用)在商品(或資產)價值決定中的作用,強調單位成本的付出與收益的比較。而收益法則是通過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并將其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資產的預期效用越大,獲得能力越強,它的價值也就越高。經濟學中所討論的在兩種或多種選擇下進行邊際分析方法、供求理論在資產評估中也到處可見。因此,從資產評估的研究方法來看,資產評估應歸屬于經濟學。
五、結語
從資產評估的基本假設和研究方法來看,該學科應定位于經濟學;從資產評估的目的出發,該學科偏向于經濟學。然而,每一個學科并不是孤島,也不是單純的繼承關系,學科間相互學習和借鑒是促進發展的途徑。順應經濟環境的變化,經濟學與管理學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研究視野和方法,兩學科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經濟管理領域研究兼有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兩棲性的經濟管理學和管理經濟學等邊緣學科相繼出現。而這些學科幾乎又難以分清其為純粹的經濟學或純粹的管理學,經濟計劃、經濟決策(包括政策)、經濟預測、經濟調控、經濟監督、經濟評估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以及公司治理、產業組織、企業競爭力、制度安排、機制設計、結構調整、發展戰略及經濟激勵等問題的研究,既可屬于經濟學,也可屬于管理學。如果把他們從經濟學那里硬拉出來劃到管理學范圍,那就把應用經濟學的內容架空了。如果認為凡用文科方法來研究的則屬經濟學,凡用理工科方法來研究的則屬管理學,那么無異于看漏了近半個多世紀來經濟學的數學化、數量化、公理化、工程化的發展潮流。其實上述諸問題本身就需要經濟學和管理學共同來研究。美國管理學家西蒙(HA.Simon)因對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所進行的開創性研究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這說明他研究的經濟決策問題不僅僅是管理學而且同時也是經濟學(烏家培,2000)。因此,資產評估偏重于經濟學,并非否認管理學在其中的作用。J
參考文獻:
1.陳鵬.初論資產評估的經濟學基礎[J].財務與會計,1998,(5).
2.劉夢琴.資產評估學科歸屬及理論框架構成[J].評估縱橫,2012,(3).
3.汪海粟.資產評估專業學科知識結構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2,(4).
4.胡曉明.資產評估學科歸屬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0,(8).
5.烏家培.經濟學與管理學的關系[J].管理科學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