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4:5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語言教育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蒙特梭利;語言教育;語言發展條件;發展策略
語言是表達自我的主要工具,孩子有吸收周遭環境語言的本能,也需要和親人溝通以滿足他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如何激發幼兒的在語言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家長和幼兒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問題。著名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她從實踐中總結出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教學方法備受推崇,而她關于語言教育的理念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一、蒙特梭利語言教育理念及啟發
蒙特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盡早應該著手,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蒙特梭利在著作中完整論述了語言教育的相關內容,包括語言概述,語言文字教育的意義、目的、特點、發展、方式等理念。而其中三點語言教育理念則更讓人深受啟發:
1、語言發展是有敏感期的,錯過敏感期,就會阻礙語言的發展。(0~2歲――聽的敏感期;6個月~3歲――說的敏感期;2~6歲――閱讀、書寫的敏感期)幼兒教師要適時、有計劃、有目標地抓住嬰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以日常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以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其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
2、語言的學習來自于聽、看、模仿、練習、正確的輔導。蒙特梭利注重語音、語調、文字應用并進。語言機能結構復雜,感官的發展與語言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學習中可通過感官訓練與操作,獲得實際的經驗,逐步培養孩子聽、說、寫、讀的能力與習慣。
3、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加強語言學習。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成人學習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環境下學習的,如口語教育要從交談身邊的事物開始。要把孩子放在預備的環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幫助。
二、幼兒語言發展的條件解析
蒙特梭利認為,幼兒語言上的缺陷和不完善,一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生理性缺陷;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即在幼兒的語言形成期,因為聽不到正確的發音、完整的語言,或是由不好的(或錯誤的)發音習慣造成的言語缺陷。因此,幼兒語言發展的條件主要有兩點:一是要有健全的大腦與言語器官;二是要有適宜的語言環境。
1、保持健全的大腦與言語器官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基礎。正常的生理結構為幼兒語言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人類完整的語言活動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大腦皮層有主言中樞”。由此可見,完整的言語活動需要整個大腦的協調運作。它受整個大腦皮層機能的制約,并不是某個語言中樞能獨立完成的。
2、提供有準備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學習語言需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因為字、詞、句子都要與一定的語言情景結合在一起才有實際意義,若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死記字、詞、句,即使記住了也是不會理解運用的。語言能力是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將幼兒放置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學習語言,其發展效果是驚人的。這一個學習語言的特點正如蒙臺梭利教育強調的:成人應為幼兒準備一個符合幼兒需要的真實環境,它能為幼兒身心發展所需提供活動與練習,并且像家一樣充滿愛、快樂與便利。
三、創設幼兒語言發展條件的策略
(一)充分鍛煉幼兒大腦與言語器官,為幼兒語言學習打下物質基礎。
蒙特梭利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口語表達的能力,我們認為口語是所有其他語言表達形式的基礎。透過語文圖卡和分類卡、故事、新聞、謎語、童謠、手指謠、詩詞,甚至延伸到其他工作區的活動范圍,孩子有許多機會吸取正確的新詞匯,這些豐富的詞匯和表達自我的能力是蒙特梭利環境給予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第一把鑰匙。
在奠定口語基礎的同時,孩子由“聲音的游戲”和“注音符號砂紙板”,認識語言的聲音和符號,聽力的提高對語言的學習至關重要,先有聽后才有說;此后,孩子將用“拼音盒”開始拼字、造詞,甚至寫故事或其他的文字創作;而閱讀能力隨著孩子對文字的解析自然地發生了;孩子由日常生活區和感官區所磨練出的手眼協調和控制手肌肉,間接為他日后書寫的能力建立穩固的基礎。我們以孩子所顯現的敏感期作指南,給予適時的工具和輔助,促進幼兒大腦言語器官的成熟,幼兒對語言文字的吸收及探索便會隨之自然地發生。
(二)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愛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任何語言活動都和孩子周遭的生活及喜好息息相關,惟有透過對孩子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才能產生共鳴,并且引發孩子自我表達的興趣和動機。
1、創設豐富的生活場景。豐富的生活內容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源泉。有效的語言學習并非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學,在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語言也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語言。幼兒的語言學習就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幾乎無所不在,可能是在起床穿衣時、在餐桌上用餐時、在戶外游戲時,在幼兒所經歷的各種生活場景中。生活是語言學習的源泉,有了豐富的生活內容,才能有豐富多彩的語言。所以,我們要創設各式各樣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多看、多說。
2、提供標準、正確的語言示范。幼兒最初學習語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長起來的。幼兒生活的照顧者(家長、幼兒教師等)是其直接學習的“榜樣”,幼兒語言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使用語言的質量。因此,成人在與幼兒對話時應注意:說話語速要慢,口型明確、語音清楚、準確,語調抑揚頓挫;堅持使用正確的詞語和語法正確的句子與幼兒交流,不要用不準確的詞來逗孩子,避免使用兒語。
3、創造自由交流的語言環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教師要重視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際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寓語言教育于一日生活(來園、進餐、睡覺、如廁、盥洗、飲水、散步、做操、戶外游戲等)之中,在幫助幼兒建立生活常規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自由是蒙臺梭利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兒只有在自由的氣氛中,才能將學習潛能發現出來。還要家園合作,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社區、多接觸伙伴,如多去公園、游樂園、動植物園等地方舉辦活動,給孩子創造與伙伴們自由交往的環境。這樣做可彌補幼兒交往經驗的不足,有助于孩子人格和語言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蒙特梭利語言教育中,還要側重于培養幼兒樂觀、自信的品質,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特梭利,蒙特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中國婦女出版社,2012
基礎。
關鍵詞:幼兒時期;語言教育;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在當前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討在幼兒園語言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語言教育觀念落后
幼兒園老師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對兒童的語言教學都是統一進行的,沒有意識到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幼兒的性格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活潑開朗型的,另一種是內向型的,所以要對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能對所有孩子都實行一種教學方式,這樣只會讓那些性格活潑的孩子受到關注,從而忽視了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語言教育還存在著以教師為主導的舊觀念,忽視了對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一些幼兒教師教學觀念落后,還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注重為幼兒創設說話的情境。
2.幼兒語言教學的方法存在問題
傳統的語言教學活動主要采用講故事、談話以及看圖說話等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看圖說話教學中也是借助簡單的畫面和連環畫,這些形式都是靜止的,只是豐富了畫面內涵,并沒有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達不到提高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
目標。
多媒體教學能夠實現人機互動,使圖像可視,能夠讓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因此,在幼兒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雖然有些幼兒老師有較好的創意,但由于制作技術的限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幼兒語言教育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不完善
幼兒語言教育在具體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首先,幼兒發音不正確時急于糾正,有些教師認為語言教學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過于頻繁地糾正幼兒的發音,反而使他們很難發清楚字音,還會影響他們說話的勇氣和信心。其次,當幼兒在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教師馬上就進行糾正會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不敢回答問題。最后,當幼兒不能及時回答問題時教師會著急,這樣會讓幼兒產生自卑感,甚至會對老師產生敵意。
二、解決對策
1.改變幼兒語言教學理念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精神為主,幼兒教育也要順應時展的潮流。要實現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就要設計一個完善的語言教育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實現教學目標,還要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進行語言的學習,讓幼兒能夠自主進行語言學習活動。
2.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改變教學方法
教師要把語言教學活動蘊含于多種形式之中,比如,談話、做游戲、閱讀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都能得到語言能力的提高,幼兒園還可以引入綜合活動來不斷豐富語言教學活動,綜合活動主要是各個方法的相互整合,這樣的方式更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因為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這樣的活動可以刺激學生說話的欲望,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再加上綜合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貼近,幼兒理解起來更容易。
3.改進幼兒語言教育的具體操作模式
首先,當幼兒的發音不準確時不要急于糾正,因為幼兒的語言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出現發音不清楚的現象很正常,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多鼓勵兒童,通過環境的變化,讓兒童意識到正確的方法,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其次,對于兒童回答錯問題的情況,教師要分析兒童答錯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是對問題沒有理解還是沒聽清楚又或者緊張,不能急于批評兒童,要讓他們敢說,給他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嘗試錯誤中發展語言能力。第三,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也不要著急,幼兒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具體的措施,要多鼓勵兒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后,對于那些在課堂上不敢說話的兒童要多多關注。他們不愛說話可能是因為內向也可能因為自卑,教師要加強與他們的溝通,讓他們充滿信心,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幼兒的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語言的教學,幼兒時期的教育是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基礎的,在這個階段讓學生接受一些美好的、藝術的東西,這樣對于學生良好心態、性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這些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讓他們受益
一生。
參考文獻:
[1]何曉花.發展語言 貴在滲透:為如何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支招[J].才智,2010(16).
語言教育 教育理念 存在問題
一、前言
1.幼兒語言教育的含義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就是主要通過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來培養幼兒聽和說的能力的教育活動。
2.幼兒的記憶力發展規律決定了幼兒語言教育的特殊性
幼兒3歲以前是幼兒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時的幼兒記憶力水平可以吸收所有外界的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的記憶。隨著年齡增大到18歲,記憶力會逐步減退。因此,幼兒的智力開發重點在于給灌輸一些有用的東西,發揮記憶力好的特點,只要記住就行,不需要理解。而幼兒智力開發的主要途徑是語言教育。當教授一些經典內容時,幼兒會吸收一切美好的、藝術的東西,這樣幼兒的心態就很好,性格就很好,就擁有智慧,這些東西將影響他一輩子,受益一輩子。
3.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不可否認,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是針對性強,由于長期的共同生活、親子間感情親密、互相信任,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其次,家庭語言教育具有靈活性與隨機性、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和豐富性。而且家庭語言教育中家長教學具有特殊的權威性,孩子更容易聽從。但是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存在缺陷。家庭教育時間不固定、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忽視兒童的個性特點以及參差不齊的家長素質不齊都導致家庭語言教育存在不可回避的難題。
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兒童語言教育的主要是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培養兒童語言交往的習慣,提高兒童語言交往的能力;同時引導與提高兒童傾聽和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為兒童入學后的繼續學習做好準備。這些優勢比如固定的環境、專業性是家庭無法提供的。因此本文選取了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研究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從而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對策。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存在不適合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問題
傳統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新時代的今天,它存在一些落后方面,大致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來闡述。宏觀是對于教育變革全局的阻礙,主要表現為幼兒園語言教育觀念落后,中觀主要體現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微觀上反映了教師在教授中容易存在的問題,本文基于具體的實踐來進行闡述。
1.幼兒園語言教育觀念落后
首先,是部分幼兒園和教師受慣性思維的影響,習慣對兒童進行統一授教,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在幼兒中存在開朗和內向兩種孩子,兩者需要不同的教授,但是這種一刀切的教學理念不適合所有的孩子,因為它容易讓那些性格活潑的孩子更容易得到關注,這對內向的孩子造成了一種自卑心理。
其次,語言教育的觀念仍是在語言教育中由教師主導,忽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一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單純以填鴨式的教學,不注重創造幼兒主動說話的情境。另外,一些幼兒園對新觀念采取排斥的態度,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的語言教育,這導致幼兒對幼兒園精心準備的活動興趣不高,語言能力發展緩慢,這是“老師牽著孩子的鼻子走”導致的必然結果。
2.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傳統語言教育活動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存在語言教育方式簡單的誤區。傳統語言教育活動認為采用講故事、談話、看圖說話三種方式就可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在看圖說話的教學中,所借助圖畫以單一畫面和連環畫為主,這兩種方式表現形式都是靜止的,即使豐富了畫面內涵,也并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他們偏愛有生命力的東西。同時,看圖說話和連環畫會迅速使兒童看膩,不能滿足幼兒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影響了看圖說話的有效性。在傳統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一般會以一個話題如尊敬老年人來探討,但是這種談話僅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幼兒的想象為基點。幼兒需要豐富多變的對象來認知,所以談話的效果其實也并不突出。
多媒體教學提供人機交互功能,使圖像可視化,使復雜內容簡明化,已經得到了幼兒園的廣泛采用,但是作為發展時間不長的教育手段,幼兒語言的多媒體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教師的創意較好,但由于制作技能的缺乏,導致課件枯燥無味。兒童也就缺乏興趣來享受新的教學技術帶來的好處。另外,一些教師追求技術掛帥,將多媒體課件弄得比較花哨,造成幼兒只注重色彩、圖片的變化,忽視了對于語言教學重點、難點的關注,產生了喧賓奪主的不良影響。
3.幼兒園語言教育具體操作存在瑕疵
幼兒園語言教育具體操作存在瑕疵,具體來說,大致有以下幾種:第一,當幼兒發音不清楚時急于糾正。一些教師認為語言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一味地糾正幼兒說話時的發音,以致幼兒難以發清楚字音,還會喪失說話的勇氣和信心,影響語言的發展。第二,當幼兒答錯問題時馬上予以否定。這種方式會使得孩子受挫,不敢再積極回答問題。第三,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過于著急。雖然回答不出問題確實會耽誤教育時間,但是這種急躁會使得兒童產生自卑感,并因此對老師產生敵意等。第四,忽視不肯說、不愛說的幼兒。對于這類孩子,有些老師仍只是教幼兒說,讓幼兒說,實在不行就忽視他們的存在。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摘 要: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的語言教學活動,使生活教育與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內容、組織形式、方法、評價手段等方面進行研究,以發展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幼兒;語言發展;生活教育;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72-01
幼兒期的語言學習與發展,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質,才能表達思想,吸收知識,全面發展。因此,語言教育對幼兒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精深,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終身發展。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的語言教學活動,使生活教育與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內容
幼兒語言適宜教育內容研究的目的是將語言教育目標具體到可供教師操作的單元教學內容上,而單元教學內容的來源是幼兒的日?;顒?。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將幼兒一日活動中的語言活動內容歸類為兩種語言類型。其次,分解出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和聯系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然后,針對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編制出具體的單元教育內容。五年來,幼兒園編制的對話教育單元有“聽話、答話、打招呼與自我介紹、提問、體態語與情景語”等14項。獨述教育單元有“閱讀、簡單完整句、并列句、復述、結構模仿、列綱編故事”等10項。語言轉換教育單元有“人稱代詞轉換、地點代詞轉換、禮貌用詞轉換、敘述性與評價性語篇轉換、對話與獨述的轉換”等10項。
二、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組織形式
幼兒園開展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是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二是聯系滲透的語言教育活動。它們同語言交往類型的關系如下:首先,同對話語言的關系。對話語言主要應用于日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因此,幼兒對話語言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是聯系滲透的語言活動。然而,這種語言活動是以各學科特點為認知對象的,如將對話語言的形式與功能規則放入其中進行學習,會影響幼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應留出一定的學習對話語言的時間。其次,同獨述語言的關系。獨述語言運用的場合主要是有目的、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例如生活經驗講述,故事、科學常識的講述及評價性的講述等。由于獨述語言是一種無具體語境支持的語言,其學習會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應有較多的時間讓幼兒學習獨述語言。再次,同語言轉換教育的關系。語言交往是一種動態過程,語言轉換無處不在。語言轉換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應該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安排語言轉換的學習。
三、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方法
第一,充分滿足幼兒交際的需要。教師要把兒童的需要放在首位,為幼兒提供多種學習內容與學習材料。第二,創設動態的語言交往環境。要通過變換交往環境的時間、地點、交際主體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與人交往的技能。第三,啟發移情。第四,隨機轉換表達。要啟發幼兒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別人的需要,并幫助幼兒選擇適宜的語言來適應變化了的Z言環境。第五,及時反饋。第六,正面評價。教師對幼兒的語言交往要予以積極回應,并允許幼兒講錯,肯定幼兒的大膽嘗試。此外,課題組同志還創造了時空輪換法、對象變換法、故事講述與情景表演互換法、遺漏信息提問法、結構模仿法等方法。
四、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評價手段
教師應運用自編、彌補、改編等方法,為幼兒的語言能力找到合適的評價手段。比如,在對話上,選用封閉與開放相結合的測試方法。封閉是為每對幼兒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即給兩個幼兒一件看似好的實際上一玩就會出現故障的玩具。開放是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相互商量、討論甚至爭吵,教師不加干預,只在一邊觀察記錄。在獨述上,采用彌補方法開展看圖講述后輔以離圖講述的測試活動,并規定看圖講述只用于獨述測試。在語言轉換上,借鑒國內外學者做的關于兒童語言技能的一些研究,并改編為適合我園集體測試的評價手段。具體方法是:創設兩種不同的情境,觀察幼兒在不同情境中的語言行為。我園將三大能力的評價手段應用于全園幼兒年齡特點調查和第一輪試驗班幼兒語言適宜能力發展評價。從效標效度看,測出的分數與教師平時感受到的幼兒語言水平相關,這說明評價手段能較正確地反映幼兒實際的語言水平。從構造效度看,其分數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反映出幼兒年齡增長與能力增長相關。從內容效度看,測出的語言要素基本上能代表三大能力的主要方面。此外,幼兒園還制定了一套包含年齡層次目標內涵的評估指標,以幫助教師了解實施教育后目標的達成度。
五、結束語
在生活和游戲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既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兒園必須為幼兒創造良好、寬松的語言環境,注重幼兒情感的體驗。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把握生活化、趣味性、個性化原則,利用良好的語言環境與表達機會、運用多種方式有效引導,實現幼兒語言運用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共同提升。要注重幼兒在語言活動中情感的真實體驗,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智力發展、個性發展。
作者簡介:沈奕莉(1988-),女,江蘇昆山人,幼兒園二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整合課程 幼兒教育 語言教育
整合課程理念對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幼兒教育內容涉及語言、音樂、美術、體育、生活常識與計算等不同的部分,涉及多個領域。新的幼兒教育綱要更明確了幼兒教育的新內容與新目標,鼓勵教師創新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活動。幼兒教育應當將幼兒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工作的目標,基于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對多項內容進行整合,利用整合課程的模式,優化幼兒語文教育。
一、整合課程下幼兒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整合課程衍生出分科課程
在整合課程理念出臺時,許多教師已經習慣了分領域開展幼兒教學活動。在幼兒教育理念創新過程中,沒能正確理解整合課程理念,使得整合課程活動從全面性的教學活動變成分科教學活動。在語言教育中,幼兒教師在設計整合課程時,認為語言教育的內容不夠突出,需要加入更多的語言教育內容或者增加語言教育的時間。有的教師過于追求綜合課程中各個領域知識的平衡,增強了課程的分科性,不利于整合課程的發展。
2.形式化整合弱化語言能力培養
為了突出幼兒教育的現代化,許多幼兒園為了應用整合課程而整合課程。在組織幼兒主題活動時,為了完成整合課程任務,一些幼兒教師會將語言、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的內容拼湊到主題活動中。教師根據主觀理念對各領域內容進行組合,活動看起來有靜有動,十分科學,但活動之間缺少連續性,并不利于幼兒在活動中發揮創造力,導致語言教育的功能有所弱化。
3.整合課程的全面性不足
整合課程下的幼兒語言教育應當重視學生橫向能力與縱向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整合課程活動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也要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語言知識。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往往選擇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語言教育的背景,這樣的活動只利于幼兒橫向語言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其縱向語言能力的培養。
二、整合課程下幼兒語言教育的方法
1.加強科學整合課程觀念的建立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本身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具有生活性與娛樂性,每一個領域的教學活動都具有其他領域活動的特點,整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將各個領域的教育結合在一起,利用幼兒園、社會與家庭的資源成為必然趨勢,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就是對課程的一種處理。當代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建立科學的整合課程理念,既要堅持整合課程的理念,對各個教育領域的內容與資源進行挖掘與利用,又要重視語言活動的實施,對綜合活動進行利用。在整合課程背景下,開發其他領域活動的語言教育價值,才能保障語言教育的質量。
2.重視語言教育的語言優化作用
語言教育是幼兒教育的核心,在整合課程中,語言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內容整合在一起,這就使語言教育打破了傳統的教育限制。語言活動可以以綜合活動的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這對于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幼兒教育中語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讓幼兒在語言應用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語言觀念,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整合課程活動能夠給幼兒創設不同的語言環境,提供不同的語言內容。比如“我是小畫家”的綜合活動,教師引導幼兒作畫,可以讓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交流顏色的選擇,利用學習環境和學習中的平等地位,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在過家家游戲中,教師讓幼兒扮演不同角色,學習音樂作品,進行體育鍛煉,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使用語言,有利于突出語言教育核心地位。
3.加強語言教育為必要部分的活動體系建設
在整合課程背景下做好幼兒語言教育,需要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重視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將其納入到綜合活動體系中。對幼兒教育活動的各要素進行多樣化整合,是整合課程理念的重要觀念。將語言、藝術、科學、社會與健康等各個領域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在綜合活動中體驗知識、探究知識,才能促進語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將語言教育融入到整合課程元素中,與每一個領域的活動形式聯系起來,促進語言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會讓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三、結語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具有全面性,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在整合課程背景下,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正確的整合課程理念,組織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的課程活動,對多個領域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只有教學內容科學、教學方法有效,才能讓語言教育的開展更加順利,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馬雪琴,馬富成.整合課程狀態下的幼兒語言教育問題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6:88-90.
[2]汪可沁.整合課程背景下幼兒語言教育的探索[J].才智,2009,36:249+78.
[關鍵詞] 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全面語言教育;不足;策略
一、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的不足
語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努力和環境的影響共同形成的。幼兒處于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語言能力在這一時期能夠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因此,應該更加注重這一時期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時期進行全面的語言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和人物,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全面、綜合以及合理的開發。然而,在國內幼兒時期的全面語言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忽視語言能力的綜合性開發
從廣義上來講,語言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寫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應該包括社交能力、語言技巧等與語言能力密不可分的幾種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國內兒童的語言教學質量只是依靠認識多少字,會背誦多少兒歌等等來衡量,而忽視了其他方面,例如,與老師或者家長講話是否有禮貌,能夠清晰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交流障礙等。這些也是語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由于很難被量化而往往被忽視。
2、忽視了兒童學習能力的開發
處于幼兒時期的兒童,對于語言的學習和對知識的記憶都有著驚人的能力:例如,對于一些簡短的故事,孩子在聽過一遍或者兩遍之后,就能夠把大體描述出來。在國內,幼兒教師往往在教會孩子基本的漢字之后,就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去看,但是缺乏對書中內容的詳細講解,在幼兒出現認字錯誤或者理解錯誤時,也沒有給予及時的糾正,這些做法都阻礙了兒童學習能力的進一步開發,成為延誤幼兒的語言學習的原因之一。
3、忽視了日常生活對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模仿能力是學習語言的主要能力之一。處于幼兒時期的兒童,模仿能力特別強,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教師或者家長們通常認為,一周兩次或者三次的語言課程是提高兒童語言能力最快的途徑,這種想法忽略了日常生活對于兒童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兒童會憑借自己驚人的模仿能力,留心日常生活中老師或者其他孩子的言行舉止,從而進行模仿和學習。但是,國內的兒童語言教育往往忽略這一點,從而造成在教學中的本末倒置,對兒童語言學習有著不利的影響。
二、推進全面語言教育的策略
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語言水平。由于教育方法不當而導致的語言能力障礙,可能以后需要通過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回來。因此,一定要重視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時期對于推進全面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為兒童的語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保障。鑒于國內在兒童語言教育方面的不足,現提出以下幾點主要的解決方案:
1、重視營造全面語言教育的環境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幼兒時期的兒童來說,語言的學習是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幼兒語言的學習和教育離不開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因此,我們應當重視營造全面語言教育的環境:例如,注重教師和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從而及時了解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在交流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盡快幫助孩子改正這些錯誤,使得兒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2、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
提高語言能力是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語言的學習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在幼兒語言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兒童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首先,鼓勵孩子多看、多聽、多說、多練,通過老師在語言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打好語言的基礎;其次,要教給孩子一些禮貌用語以及在日常交流中應該注意的地方,培養孩紙能夠與他人進行友善地交流;最后,鼓勵孩子正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便于老師及時驗證語言的學習效果。
3、欣賞和感知文學作品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者通過對于語言的反復錘煉,字斟句酌,才能形成好的文學作品。鼓勵兒童閱讀文學作品能夠啟發他對于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的語言學習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欣賞和感知文學作品,可以培養兒童對于語言的感知能力,學習到描述景物、人物、事物的方式方法;通過對優美的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夠清晰地了解詞匯的運用情景,激發兒童對于閱讀的興趣。因此,使得幼兒時期的兒童閱讀文學作品能夠更快地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幫助建立起對語言的敏銳感知能力。
4、積極開展促進語言教育發展的活動
兒童通常具有活潑好動,喜歡參與各類趣味活動的本性,積極開展各類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幼兒時期兒童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通過提倡和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改變了傳統語言教學的死板模式,能夠激發兒童對于語言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鼓勵兒童積極表現,并通過一定的獎勵措施,呼吁孩子參與的互動中來。這樣可以在一定的語境能,指導孩子自由交流,積極發揮語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英.中國幼兒潛能階梯科學開發3~4歲:語言訓練[M].吉林出版集團、吉林美術出版社,(2011年-06月出版)
關鍵詞: 幼兒語言教學 生活化 語言環境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是指以集體活動形式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幫助他們獲得傾聽、表述、欣賞、閱讀等語言經驗,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得到發展。在組織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狀況:傳統的語言活動在組織過程中都是孩子們在聽故事時很認真,可是提問時卻有很多孩子不感興趣,以致影響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期的“講一遍故事——提一些問題——作一次小結”的教學模式單調乏味,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很順利地控制教學紀律,幼兒不會過于興奮,課堂氣氛“安靜”,但是單一、僵硬的教學模式,提問偏于故事重復內容,以致幼兒根本不感興趣。新課程將語言教學活動滲透到了主題活動中,貼近了幼兒的生活,注重了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要讓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學習中,給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的語言生活化,使“生活即教育”,使語言教學真正與幼兒的生活相融合,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提高。
一、幼兒語言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語言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
第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第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第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第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第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在這些活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與幼兒的生活過程、生活經驗相聯系。而且在認識客觀事物,與人交往,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時,也都不可避免地與語言打交道。向幼兒進行初步的語言教育既是其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認識事物的需求。既然語言教學來自生活,自然就提出了幼兒語言教學要創設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從幼兒的學習心理來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動力,如果語言教學活動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需要,則必將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因此,幼兒園在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創設一個與真實的生活情境相關聯的語言學習環境。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兒現實生活為軸心,以動態的、發展的方式組合課程,使課程內容由“書本世界”向現實世界回歸。這就提出了幼兒語言教育創設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二、幼兒語言教育生活化的途徑
“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用詞,使幼兒的詞語符合語法,能連貫地講述故事,使幼兒說話自然大方,不做多余的動作,是我們進行語言教學所追求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情境,教學活動,還要在游戲中提供適合幼兒語言發展的材料,讓幼兒進行語言活動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語言的表述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對生活與游戲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語言化解決。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使語言教學的開展得到家長的配合、支持與理解。
(一)創設生活化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講”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活動的動力,要讓幼兒開口講,就要讓幼兒愿意“講”。
1.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加入“玩”的環節,激發幼兒“講”的興趣。
在幼兒園中避免不了語言教學活動,孩子們在教師組織的語言活動中能得到語言的發展,但是在活動中部分孩子不喜歡,不參加。玩是每個孩子都喜歡,不會拒絕的。我們可以利用這點,在語言活動中加入“玩”環節,孩子都不會拒絕。
2.在主題活動的背景下,創設生活化情境,開展語言教學活動。
新教材的主題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比較貼近,教師可以將各個年齡幼兒語言發展的要求和主題活動開展有機地結合,創設與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系的語言情境,寓語言教學于幼兒的活動之中。
總之,在主題背景下開展一系列語言活動,能使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語言,學會表達,大聲地說。
3.在角色游戲情景中,利用材料開展語言活動。
新課程強調環境的創設。在角色游戲中,游戲情境應配合主題創設環境,為幼兒提供可開展“交流”的平臺和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體現層次性和階段性,讓幼兒通過擺弄材料,在說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如開展小班角色游戲“娃娃家”,教師可以提供各種材料,創造“娃娃家”游戲環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分發碗筷,在整理物品等游戲情節中與游戲者交流,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和表達。在大班的“理發店”中,教師提供各種游戲材料,如洗發、剪發、做頭飾等游戲工具,讓幼兒有材料擺弄,并在材料擺弄和幼兒游戲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游戲間的對話,給幼兒提供一個可對話的平臺,讓幼兒“講”,這樣幼兒的語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能得到提高。
4.在區角游戲中創設表達的情境。
結合不同活動區的特點,指導幼兒學會恰當地表達。在區角活動中,幼兒不但與環境和材料互動,還與同伴互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學會與人合作,區角有利于幼兒學習常見的交往語言和交往技能。教師要充分利用不同活動區的優勢和特點,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指導游戲。
(二)在生活環節中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生活環節是發展幼兒語言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通過一日生活,教師可以自然地滲透語言,創造幼兒學習、運用和構建語言的條件。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環節中有來園和離園,如廁,喝水,起床,進餐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在園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滲透語言教育。如來園的時候,注重與幼兒個體交流,我們每周都會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確定談話內容,多運用引導性語言和激勵性語言,激發幼兒表達的興趣。
(三)提供“才藝展示會”環境,促進幼兒表達語言。
2012年我帶的是大班,發現大班的孩子的表達表現能力不盡如人意,常常出現揪衣服、伸舌頭、雙臂夾緊、身體僵硬等焦慮、緊張的體態,于是我想從故事入手,幫助孩子培養自信,提高表達表現能力。有了想法后,我就立即引導孩子進入積極的準備狀態,先讓孩子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待孩子熟悉故事內容后在小組內講述,再逐步過渡到在全班故事會上講述。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少孩子不夠自信,有抵觸情緒。有的孩子不管我怎么鼓勵、怎么引導就是不肯開口講故事。于是我調整方案,把“故事會”改成“才藝展示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特長,表現最拿手的才藝,這個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認同。為了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我與孩子商討,與家長溝通,以發掘每個孩子的優勢和特長,幫助他們將自己的才藝表現出來。孩子在表演中得到了自信,愿意張開嘴和同伴交流,在展示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