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7 15:1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老齡化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國;老齡化;現狀;措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3-0095-02
中國經濟在近三十年取得了飛速發展,但伴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7%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即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進程在加快。
一、中國社會老齡化發展階段及特征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從2001年到2100年,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將平均每年增加596萬老齡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3.28%。到2020年,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
第二階段,2021年到2050年的加速老齡化階段。中國老齡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萬人。到2050年,老齡化水平達到30%以上。
第三階段,2051年到2100年的穩定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老齡人口規模將穩定在3-4億,老齡化水平基本穩定在31%左右。
同時我們注意到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老齡人口數量巨大。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經接近1.7億,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人口將超過4億,約占總人口的1/5,占世界老齡人口的1/4。
第二,老齡化發展迅速。中國65歲以上老齡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升到了14%用了27年,而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中國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第三,地區老齡化程度不平衡。由于我國經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各地區的老齡化差異也比較明顯。比如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寧夏在2009年才達到老齡化標準。
第四,男性少于女性。目前,我國老齡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少460多萬,據預測,到2049年,男性老齡人口比女性要少2600多萬。
第五,城鄉倒置現象明顯。據統計目前中國城鎮老齡人口比例要比農村低1.24個百分點,而且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長期持續。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于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六,未富先老。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基本處于經濟發達時期,而且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應對能力較強。而中國經過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盡管經濟發展顯著,但在人均GDP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預計到21世紀中葉,中國人口老齡化達到峰值時,人均GDP也只能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也表明我國的老齡化是一個“未富先老”的過程。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經濟社會影響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對于經濟還不發達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無疑會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口紅利”的衰退
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人口紅利”的衰退。最近30年來,中國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價勞動力大軍,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跡,勞動力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非常顯著。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影響勞動力的有效供給。中國正在由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時代轉變。最近這兩年,我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都出現了“用工荒”現象,招工難、用工難的問題日顯突出。低成本勞動力的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在不遠的將來,勞動力緊缺會慢慢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們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
老齡化研究中,老齡人口撫養比是一個重要指標。1990年中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撫養13.74個老年人,2000年撫養15.60人,據預測到2025年需撫養29.46人,2050年則達到48.49人。撫養比的急劇上升導致退休金、養老金、醫療保險基金等國家財政支出的急劇上升。
(三)個人消費減少
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導致消費需求的變化。一般而言,在老齡化進行的過程中,由于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加,消費支出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但是,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后,由于收入降低,老齡人口的消費水平將下降。擴大內需是中央制定的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之一,而總體來看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個人消費減少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內需增長,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不利影響。
三、我國政府已經采取的應對措施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應對不斷加快的老齡化進程。
(一)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1997年,政府制定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我國正在實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由單一的社會統籌制度轉向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管理方式也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部分積累制。當然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仍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覆蓋面過窄、養老保險金收支不平衡、養老保險金投資收益偏低等問題,我國政府也一直在不斷吸取其他國家養老保險政策的經驗并結合自身國情,修改和完善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城鄉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收入水平、經濟結構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我國城市和農村之間形成了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我國也正在積極研究部署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涉及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我國的國情復雜,城鄉二元差異顯著,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二)研究延長退休年齡
目前我國規定一般男性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性退休年齡50周歲(女干部為55周歲)。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退休年齡偏低。一方面較低的退休年齡加重了社會保障的壓力,另一方面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五六十歲的人往往還有精力有能力而且愿意繼續從事相關工作,為社會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我國目前人才結構不合理,有多年專業經驗的人士在各個領域都非常匱乏,過早地讓這批人員退休也是對人才資源的一種浪費。我國政府正在積極研究退休年齡問題。很多國家都通過延長退休年齡來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但延長退休年齡也在當地社會引起了一些爭議,我國政府正在積極關注和研究這個問題。
四、我國應對老齡化的一些建議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是關系到老齡人口自身,而且還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筆者認為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還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調整經濟結構,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經濟得到了發展,才能解決社會的各種矛盾,包括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難題。“人口紅利”的日趨消失也可能為中國提供一個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長的契機。由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我國經濟增長長期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驅動,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我們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經濟增長的含金量,經濟增長的源泉不應僅依靠人口紅利。
(二)加快相關立法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重大的社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歸根到底要靠法律。1996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總的來說,有關老齡人口保障的法律法規建設還滯后于老齡化的發展。為了維護老齡人口的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必須盡快制定有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家庭贍養等專項涉老法律、法規。
(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以年齡以及由年齡決定的消費特征為標志而劃分的產業。發展老齡產業是應對老齡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老齡產業化水平還很低,因此要制定老齡產業發展規劃,實施國家對老齡產業的扶持保護政策,建立老齡產業發展管理體制。立足城鄉社區發展老齡服務業,培育老齡服務中介組織,培養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同時我們也要大力研制開發老齡消費品,培育老齡用品市場。
(四)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生育率的方案,逐步調整人口結構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對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味地控制人口數量,會進一步加劇目前我國的老齡化趨勢。我們需要根據現實國情,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速度擴快和老齡人口比重過高。因此,我們需要制定一個相互兼顧的人口發展規劃,合理控制生育率,優化人口結構,為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勞動力資源,為國家的長期穩定繁榮提供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嚴冰,張偉.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10-11(1).
[2]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2006-02-23.
[3]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中國財政政策報告[R].2010/2011.
“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居住問題,更是對老年人生活方式全方位設計的系統工程。它根據上海地區老年人和城市發展的綜合特征,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以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和先進的設計理念,使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科學化、精神生活時代化、人生價值擴大化,從而實現積極老齡化的目標,緩解老齡化的社會壓力。
一、“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設計目標和理念
實現積極老齡化是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的主要途徑,它的三個前提條件是:健康、參與和保障,是老年人能夠按自己的權利、需求、愛好、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并得到充分的保護、照料和保障?!吧虾5貐^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設計目標就是通過科學系統的規劃和設計,提供合理的飲食起居、專業的醫療護理、便捷的交通、正常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參與、科學的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享受終身教育和繼續工作所帶來的生活樂趣,保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使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發展,推遲由生產人口轉變為受贍養的消費人口,使老年人的生活成為國家穩定發展的積極因素。
“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設計的核心理念是人文主義關懷,具體的說就是通過為老年人規劃設計完善健康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積極老齡化,使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空間得以延續和保留,最大限度地讓老年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使他們的晚年過得豐富、充實和積極,杜絕產生被邊緣化的感覺,維護人生的尊嚴和對生命的尊重,構建晚年美好和理想的精神樂土。
二、“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是產業化的公益性事業
由于老年公寓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雖然從主觀上來說能為投資方帶來投資回報,在客觀上卻是為老年人和整個社會服務,為緩解社會老齡化的壓力做出了貢獻,這表明了它的公益性特征。而經營模式的產業化是由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特點所決定的,國家倡導的多種經濟模式并存的發展方針同樣適用于老年公寓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資本有了相當的積累,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多渠道資本投資老年公寓具有現實可能性;再則,國際通行的老年公寓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屬于國家或集體創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它的開發是屬于商業范疇的,它是老年人社會化養老、社會化投資和企業化經營的混合體,開發模式完全是按照市場化的要求進行的(如立項、審批、資金籌措等問題)。因此,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走的是“福利性事業,市場化經營”的道路,屬于產業化的公益性事業。
既然它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就要求有國家的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其中,一則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傾斜,二則能夠保證其經營過程中贏利性和公益性并重,收益的分配和使用更加公平公正,三則對老年公寓的發展方向也能起到調控作用。而產業化經營模式保證了其操作更規范,軟硬件設施更到位,運營更靈活方便;同時,有利于運用現代的管理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對老齡產業實行商業化管理,有利于老年公寓運營效率的提高。
三、“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規劃設計
做好“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規劃設計,要立足于上海,根據上海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市民的經濟基礎和受教育水平等諸多因素,結合上海的城市發展規劃,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處理好老年人的大眾群體利益與重點群體利益的關系,做到重點與普及、高檔化與大眾化相結合。在“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規劃中,這種利益關系的平衡表現在能給老年人提供不同的養老環境(如市區的和郊區的)、不同形式的住宅形式(有別墅和公寓、有獨居和合居)、不同檔次的配套服務設施(有高、中、低檔三類,以滿足不同的需求群體)等方面。2.處理好老年公寓的國際傳統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協調的關系。如:“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設計的住宅形式多樣化,其中之一,是在原有的居民社區,利用普通社區住宅改建老年公寓,維護傳統鄰里和人際關系,使居家養老與機構集中養老相結合。3.處理好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與繼續學習、工作和社會參與的關系,實現積極老齡化,保證老年人的人生尊嚴,演繹完美人生。4.處理好老年公寓建設的科學化、專業化、標準化與健康穩定地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老齡化問題將長期伴隨在社會的發展進程當中,作為緩解社會老齡化壓力措施之一的老年公寓的建設也將是一項長期的社會工程,可持續的發展觀是老年公寓的設計規劃中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
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由以下四大部分組成(圖示:⑴市區老年公寓(包括新建和舊建筑改造兩部分); ⑵郊區田園式老年
公寓;⑶老年活動站;⑷老年公寓交通專線。
圖示 “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系統規劃設計圖示
“上海地區新概念老年公寓”是通過對老年人生活方式全面的規劃設計來實現積極老齡化這一目標的,四大部分的系統構成是人性化、科學化和時代化相結合的具體體現,是企業運營模式下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有機組合。例如老年公寓的選址更加科學,傳統的觀念總是認為老年公寓應該建在環境安靜的地方,但我們通過對老年朋友的調查發現,這只是老年人對睡眠環境的要求,在日常活動時間,老年人最怕孤獨和寂寞,在選址時如果能與幼兒園、文藝體育團體相鄰而建,利用其白天熱鬧,晚上安靜的工作特點,營造的生活環境氛圍則更受老年人的歡迎;對舊建筑的改造利用,尤其是在舊居住區的老年公寓改建,使老年人與其家人“分而不離”,這種“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符合大部分老年人的傳統養老觀,同時降低了成本,滿足大眾消費水平,更符合生態和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環境和住宅形式的多樣化,為老年人的居住形式提供了多種選擇和更改的可能,老年人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生理需要和自身意愿來調換居住環境,管理方式更靈活、更人性化;老年活動站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比較大膽的創意――我們計劃在市區的黃金地段(如在外灘、陸家嘴中心綠地、徐家匯、人民廣場等地區),結合周邊環境,建造一批新穎時尚的老年活動站,這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具象征意義,它既是老年人交往、學習和娛樂的場所,更是“新概念老年公寓”的宣傳站,是城市文明的標志,是社會和政府對老齡化問題重視的體現;而老年公寓交通專線(包括交通線路和交通工具)的設計,不僅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更是連接整個老年公寓系統的紐帶。
四、結語
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突顯,各地的老年公寓建設必將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養老觀念的轉變而逐漸增多。由于歷史的原因,上海的城市老齡化進程尤為迅猛,加強對老年公寓的研究,是確保城市的繁榮和穩定重要舉措?!吧虾5貐^新概念老年公寓”是建立在現有的養老模式和養老住宅形式的基礎上,結合上海地區人文地理、文化民俗、經濟基礎、教育水平,以及上海城市發展規劃而進行的一次老年公寓建設的新探索,其內容有待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文中的不足和缺陷難以避免,如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實是筆者成文之初衷。
[本文系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資助項目系列成果之一,編號:ssy05010。]
參考文獻:
[1]上海市老年學會:《2007年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書》,省略.cn,2008.6。
[2]劉 頌:《積極老齡化框架下老年社會參與的難點及對策》,《人口研究》,2006.10。
[3]唐光斌:《老年公寓產業化初探》,《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6.9。
1.保障力度不充分
首先,應當看到,在當前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保障力度不充分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在農村養老保險方面。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險水平較低,相較于當前的物價水平和生活成本來說,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甚至部分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幾乎不能起到任何保證作用。這一問題也是由于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建設起步較晚造成的,并且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不足,養老保險交納水平較低等,都使得養老保險保障力度不充分。
2.老齡化加劇
據我國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人,占總人口的10.1%,老齡化進一步加劇。老齡化現象所帶來的直接問題便是土地保障功能的減弱,在農村地區,土地保障是主要的社會保障途徑之一,隨著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喪失了勞動能力。并且從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務農人口數據來看也不容樂觀,平均年齡逐年增大,這也進一步減弱了土地保障功能。同時,隨著近年來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土地侵占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性問題,部分農民失去土地,導致土地保障功能完全喪失。
3.家庭保障功能減弱
在我國農村地區,家庭保障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地區主要的社會保障方式,養兒防老的家庭觀念也根深蒂固,對于新社保的建設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是也應當看待,在新時期,隨著農村地區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保障功能也在不斷減弱。當前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產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相當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比例已經大大超過了年輕人和中年人的比例。特別是在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下,很多家庭只有一個或者連個子女,家庭保障功能減弱已經成為當前農村社會保障中的不爭事實,更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現實困境之一。
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措施
1.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力度
首先,在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應當加強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力度,例如加強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保障力度。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的不足和問題,應當積極進行解決,在財政支出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加強養老保險資金管理。將新農合、新社保等養老保險體系納入到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統籌預算范圍內,以此增強資金保障力度。應當看到,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性問題,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這一問題所產生的影響也必將更加突出。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重視,在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方面深化改革,從國庫中進行集中統籌支付,杜絕該過程中出現的腐敗問題,真正做好農村社會保障。
2.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在完善農村社會保障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從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面臨的現實困境來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農村經濟落后。例如在新社保推行中,基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水平,難以大幅度提高養老保險繳納水平,因而也就無法較好的做好養老保險保障。在發展農村經濟中,應當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給予鄉鎮企業更多的政策扶持,如企業用地、免稅等等,增加企業就業人口,這等于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解決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有著積極意義。
3.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法治
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法治體系對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也有著重要作用,應當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立法,從法律角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農民向來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通過立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促進農村設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例如可以在立法中打破傳統的戶籍制度,應當看到,我國現行的農村戶籍制度中還有著諸多不合理指出,尤其是在新時期,農村戶籍制度所產生的矛盾和社會問題進一步尖銳,嚴重阻礙了社會保障的完善。因而從立法角度,改善現有的農村戶籍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科學的戶籍政策對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有著重要作用。
三、結語
【關鍵詞】老年人;體育鍛煉;健康老齡化
人口老齡化是指隨著出生率快速增長而死亡率的降低,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同中老年人口密切相關,老年人口的實現就伴隨著老齡化的進程,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加快老齡化進程的,它是以3.2%這個速度快速遞增的,如何使人口老齡化能夠健康的老齡化就顯得十分重要。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大多數的老年人處于心理、生理的健康狀態,且人口老齡化這個問題不影響社會的發展這就稱之為“健康老齡化”。為了實現健康老齡化這一目標,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以及國家的積極參與。
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現狀
今天我們仍處于經濟全球化這一行列當中,我們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機感和壓迫感,人們對“運動不足”也有越來越強的危機感,越來越多的人也都開始從事體育活動,在當今的社會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視,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開始進行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一般健身中以老年人居多,而在這些老年人當中又都是女性占絕大多數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比較高,參與者大多都是在66-75歲左右,他們的積極性比年輕人的積極性還要高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國對這種健身意識還不足,意識還不夠強烈的表現。
二、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1.體育鍛煉對老年人運動系統機能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快速增長,運動系統變化也比較明顯,肌肉在發生衰退變化的時候是在人進入老年以后,這時肌肉也會隨年齡的增長逐年的減少,快速減少的時期是人處于50歲的時候,肌肉彈性變差、肌纖維變細、力量以及耐力的衰退這些都是機退的主要表現,這個時期的人們容易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疲勞,還會出現骨質疏松的狀況,長此一來會給老年人帶來諸多不便,而且還會容易受傷給老年人帶來許多的疾病,每個人的老化過程不一樣,大多是以自然老化為主,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運動所造成的,所以說;健康的體育鍛煉可以緩解人體機能衰老,促進抗老化,改善機體退化現象。
2.體育鍛煉對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影響適當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減慢心率,使血液迅速流通,血液流通暢可以使心肌更好的吸收養分[2],營養補給充分老年人心臟發病率的發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心肌纖維變粗心室容量增大,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里的彈性勢能就會降低,會引發高血壓發生,參加體育鍛煉就可以改善這一狀況,增加彈性勢能。此外,參加體育鍛煉還能加快新陳代謝的速度,使身體里的有機成分都能正常且健康的工作,加快代謝物質的排出速度,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對老年疾病進行預防和控制,所以,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是走上健康的必由之路。
3.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人體老化是一個心理功能衰退的一個過程?!笆紫仁侵橇p退,其次是情緒改變,此外還有可能有性格改變”。[3]心理健康包括精神、身心、心理狀態和生命質量?!斑\動可以擴大老年人的交友范圍有利于緩解壓力和保持心情舒暢?!盵1]人體老化也是一個心血管功能下降的過程,心血管下降會引起缺氧,“有氧運動可以減緩和阻止心血功能下降的發生”,實踐表明:“秧歌舞鍛煉對婦女身心健康水平有良好影響”,[3]“太極拳鍛煉能夠緩解左腦疲勞,還能開發右腦發展形象思維的功效”。
三、健康有規律的體育鍛煉促進老年人健康老齡化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必須以正確健康的方式才能有效,有氧運動可以增加關節肌肉的靈活性、柔韌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處于健康年輕的狀態,例如:慢跑、散步、太極拳都是一些有氧的運動,這些運動的強度不大,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發展需求,可以增加關節肌肉的靈活性、柔韌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處于健康年輕的狀態。體育鍛煉的時間可以在早晨,也可以在晚上,時間可以定為30分鐘也可適當延長至60分鐘。場所可以在社區廣場公園、江邊或空地、以及體育館等。運動中的注意事項:第一,早晨運動是盡量不要空腹,空腹運動會引起低血糖,強度過大還會給心臟帶來負擔,引起心律不齊,可以在運動前喝點水或者吃點飯,飯后15分鐘在進行鍛煉。第二,運動前應該進行熱身,熱身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微喘即可,在進行身體各個部位的準備活動,以免直接運動給身體帶來傷害,避免受傷。第三,老年人在進行運動不要強度過大,因為老年人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差,身體狀況也比較虛弱。第四,調整好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在運動的同時也一定要補充好營養,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四、結論
老齡化產生有多種因素。主要原因有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齡化增長速度快以及地區城鄉的差異等因素,當人進入老齡階段運動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會發生明顯變化,老年人身體存在運動能力、人體感覺能力、心理機能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實現老年人健康老齡化至關重要,實現老齡化的方法有很多,而體育鍛煉是實現老年人健康老齡化最科學有效的方法之一,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身體成分,加強人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保護老年人的心血管機能,調節脂體代謝,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延緩老年人的衰老速度,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莉華,高亮.體育鍛煉的“健身”與“健心”功能及其實現路徑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4,02:22-25.
[2]谷燦,王秀華,何國平.社區老年人運動水平和自測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19:90-95.
我國是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老齡人口的絕對數在世界占第一位,而且增長速度快,高齡人口(指80歲以上的)增長速度更快。
據我國老年學會預測,到2015年,我國將有2億老年人。今后,各國人口的結構,無一例外都會是老年型。據有關權威資料預測,從1990年到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長2.2倍。
再看一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增加到14%所用的時間,美國經歷了68年,而中國只需要27年。
面對一個龐大的老年人口群體,必須重視并研究“健康老齡化”問題。
1987年5月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將這一問題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保健綱要》;1990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把健康老齡化作為一個戰略目標。從此,一個真正重視老年健康,并使老年健康能得以持續發展的全球性綱領形成。因此,可以說提出并逐漸實現這一目標,是維護老年健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如何理解“健康老齡化”
曾任中國老年學會會長的鄔滄萍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指出健康老齡化有6個要點。
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是老年人口群體大多數健康長壽,體現在健康預期壽命的提高。健康老齡化著眼點是群體的健康長壽,而不能僅滿足于個別人的高壽記錄。但群體的健康長壽是以個人的健康長壽為基礎的,因而,創造條件保證大多數老年人均達到健康長壽時,群體的健康長壽才能得以實現。
健康老齡化不僅體現為壽命的長度,更重要的是壽命質量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壽命的質量是有客觀標準的,是可以量化的。歐洲老年學會主席戴爾指出,這一標準包括:減少由衰老帶來的疾病,使急、慢性病得到治療和康復,盡量減少長期患病和需要人長期護理的時間,延長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時間,增加老年人獨立的時間,減少老年人受歧視的時間等。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壽命提高得很快,但生命質量不夠高。一是老年期死亡率比發達國家高;二是進入老年期后,存活時間短,或者說,老年人的更替較快;三是進入老年后的17年左右余壽中,預期的健康壽命只占1/3左右。
人類老齡結構向老齡化轉變,一方面要求有相應的“健康轉變”來適應;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會、經濟和文化諸方面。
這里所指的“健康轉變”,實際上是指“第一次健康轉變”和“第二次健康轉變”。前者旨在使死亡率下降,這可以通過提高公共衛生水平,改變不衛生習慣,降低嬰幼兒死亡率,對兒童推行計劃免疫,消毒殺蟲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來保證。
而“第二次健康轉變”,則指解決已存活到老年的龐大人口,如何延緩衰老的保健問題。此外,人口老齡化客觀上要求把健康涵義的外延延伸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即我們平時常說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過程,要從個體和群體增齡的過程中,認識老年人群健康狀況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及發展趨勢。老年期的健康狀況,其實是嬰幼兒、青少年和成人后各階段所有制約健康的因素,最綜合、最集中和最終的表現。要歷史地、全面地認識老年人的健康,它與所有人的福利都聯系著。
健康老齡化是人類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而提出的一項戰略目標和對策,它是建筑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的。由于人口老齡化正在或者已經成為現實,大量的老年人口向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就自覺、不自覺地促進了老化生理學、老化心理學、老年醫學與社會老年學的研究以及生物工程學的發展。健康老齡化是同每個老年人、同各行各業都有關系的一項全民性保健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民長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實現。
實現“健康老齡化”是全社會的責任
由于老齡化是一個過程,要實現健康老齡化就必須從青、中年開始,就應重視老年性疾病發病前期的病因預防。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一級預防”。
對已進入老年的人群,要及時做好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控制疾病的發展。這就是所謂“二級預防”。
對已患病的老年人,為了防致殘、防惡化,盡快促進康復,必須做好“三級預防”工作。
健康老齡化是人類的永恒主題。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是全民健康狀況的最終和最集中體現,也是最客觀的檢驗尺度。今天老年人的健康,是其中青年時期健康的積累。今天中青年乃至青少年、兒童的健康也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健康的未來。
因此,必須從全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老齡化。而且全社會都要來關心、支持老齡人口的健康化。
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
貫徹“預防為主”,是全球疾病控制的戰略思想。
為保護和促進人類健康,對病因明確疾病的預防,應是最重要的,因為絕大多數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病因,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那么,減少和改正這種生活方式,就是預防這些疾病的最好辦法。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提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有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因素,8%取決于醫療條件,7%取決于氣候的影響。
由于健康受諸多因素影響,科學家就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關系:
健康狀況=函數(環境+醫療保健+個人生物學因素+生活方式)
公式中的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醫療保健包括預防、治療、康復和自我保健等;個人生物學因素包括機體生理、遺傳因素等;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活動、睡眠、娛樂、社交及有無不良嗜好行為(如吸煙、酗酒、性亂、藥物依賴等)。
從上述公式的內容看,有些因素是個人不可控制的(如環境因素、個人生物學因素等) ;而個人的生活方式,則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一因素對健康狀況的好壞起到關鍵的作用。
健康在你手中
老齡化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不可避免的一個社會命題。
西方國家的老齡化進程始于上世紀中葉,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而我國在可觀的人口紅利下,奏響了一曲曲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的凱歌。廉價勞動力是支撐快速發展的基石,而不爭的事實是,我們的人口紅利在逐步縮小,勞動力資源優勢逐漸變弱,中國不可避免地迎來了一個尷尬的處境: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世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一個特例,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對于中國的老齡化進程,中國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張鐵梅女士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加,都高于世界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到2010年底,中國65歲老人1.18億,比例達到8.87%,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老齡化的趨勢和老齡人口的數量都是非常可觀的?!?/p>
另外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中國8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到一億人,占世界80歲以上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
如何處理好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正在成為中國在未來幾十年要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中國傳統養老方式被架空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養兒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們認為:家里有兒子,老了才有保障。
是的,這種思想在二三十年前還是人們心中顛撲不破的真理,而近些年來,卻發生動搖。
某地,某位老人幾天沒有出門,最后是鄰居破門而入,才發現老人尸體已經僵硬,而遠在他鄉的兒女無一知曉。已經不記得這是什么日寸候的新聞,只是到現在依然心有余悸。在我國,空巢老人的數目是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的中老年夫婦。當子女由于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后,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失調癥狀,稱為家庭“空巢”綜合征。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比之空巢家庭更讓世人擔憂的是失獨家庭,失獨家庭是指家里只有一個兒子或女兒,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孩子去世,家里只有兩位老人的家庭。
當然,老人們可以選擇去養老院養老,但是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里,養老院并不是一個頤養天年的地方,而是一個老人不愿意去,子女不愿意送老人去的地方,
中國人的養老依然長路漫漫。
管窺國外老年人居住建筑
如果說中國剛剛走進人口老齡化的路口,那么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路邊的陰涼處歇息了。如果我們虛心,快走幾步,可以傍著陰涼,學些經驗。
國外最普遍的養老方式是建造適合老年人的居住建筑。這種老年住宅初創于上世紀70年代北歐,目前在發達國家已盛行,如美國、加拿大、瑞典、荷蘭、日本都有不少的老年住宅。國外的情況闡明,老年人住宅可以看作是一些社會老齡化的先進的國家,在某種特定狀況下的老年人的居住形態。
1986年,國際慈善機構(HTA)制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分類尺度:
a類:非老年專用或用作富有活力的退休和退休前老人居住的住宅。他們有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可獨立生活在本身的寓所中。
b類:可供富有活力,生活根基自理,僅需要某種水平監護和少許輔佐的健康老人居住的住宅。
c類:專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人建造的住所,附有輔佐老人根基獨立生活的設施,提供全天監護和最低限度的處事和公用設施。
d類:專為體力衰弱而智力健全的老人建造的住所。入住者不需要醫院護理,但可能偶爾需要小我私家生活的輔佐和顧問,提供監護和膳食供給。
e類:專為體力尚健而智力衰退的老年人所建的住所。入住者可能需要某些小我私家生活的監護和顧問。公用設施同d類,但可按需另增護理人員。
f類:專為體力和智力都衰退,并需要小我私家監護的老人所設。人住者中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因而住所不能是獨立的,可為住者提供進餐、助浴、清潔和穿衣等處事。
g類:入住者除同f類外,還有患病、受傷的,暫且或永久的病人,這類建筑中所提供醫療和護理的應是注冊醫護機構,住房幾乎全部應為單床間。
除此之外,各國按照本國的具體國情,相應規定了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的劃分尺度。
美國的老人住宅建筑規模大,設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開設的課程和組織的活動超過80種以上。代表樓盤:太陽城中心、鳳凰城。有著完善的配套設施與功能區劃分。
日本的老齡人的生活質量是在良好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實現的。提供無障礙設施的老齡人住宅產品、具有看護性質的老齡人住宅產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產品。代表樓盤:港北新城。老年入住宅產品與其他租售性質的住宅產品混合設計在一個生活社區內,突出自助自理。
歐洲國家政策傾向于讓老年人居住在獨立的公寓中。建筑將三種元素結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區功能和生態目標。代表樓盤:荷蘭弗萊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處理,讓老年公寓不顯孤獨。
而最優的老年人居住建筑應該是允許老年人自由且獨立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協助。
舉例:西班牙桑塔麗塔老年人中心
《人民日報》有文章指出:據統計,西班牙目前65歲以上人口達753萬,占全國人口比例近17%。這一比例僅低于日本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這還只是2009年西班牙老齡化的數據。現在的情況不得而知。同時,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一個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在老年居住建筑上的成果和創新。
桑塔麗塔老年人中心位于西班牙巴利阿里省,設計單位是有名的Manuel Ocana建筑事務所,原名稱為Santa Rita Geriatric Center,成本約為5,200,000歐元,建筑面積包括5990平米的建筑和6200平米的花園。
設計師認為老年人中心應該是一處居住、參觀的理想場所,這里應擁有獨特的氛圍,供住戶安享晚年。而且,老年人中心不應該建的像一座醫院。
建筑師設計的這個桑塔麗塔老年人中心,只有一層,內部所有房間都有直路通向花園,即使有“走廊”,也是通向公共空間的直路。建筑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中心整體的可達性,自主性,住戶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尊重住戶的個人隱私。
在居住區與多邊形邊界之間是一處開放性的、相互連接的、平坦流動的空間,可以容納各種活動。要了解整棟建筑,就意味著要穿越一個無門無走廊的空間。那是一個流動的空間:內部的一些活動可以振奮住戶的感覺,減輕一般老年人中心給人帶來的迷惑、空間乏味的感覺。
建筑師通過按地塊地形走向設計圍墻的內表面,使得人造雙層蜂窩狀聚碳酸酯制圍墻也具有此種效果。建筑北立面使用藍色和帶綠色的塑料,強化了冷光效果;而南立面和西立面由于使用黃色塑料,給人一種溫暖的氛圍。
建筑屋頂是一塊的鋼筋混凝土板,顯示了建筑的整體走向,建筑師使用三組顏色限定除了三處區域,其中還包括的休息室。而不斷變化的氛圍,以及燈光不同密度和強度的變化,使住戶決定“選擇哪條路”,“在哪里停留”。
【關鍵詞】適老化住宅;適老化設計;養老建筑
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逐步顯現出其國際化的趨勢,我國又是人口大國,加上長期實行的計劃生育工作,使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速度極快。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社會性問題,適老化住宅與養老建筑是養老問題的關鍵之處。
1 研究背景
2000年,我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了1.78億之多,占據全國總人口數的13.26%。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19億,占據總人口數的8.87%。全國老齡委推測:預計到202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約占總人口數的16%,到2050年老齡人口數約占總人口數的29%。我國老齡化形勢已經越來越嚴峻,具體表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沒有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卻比發達國家要快;養老資金短缺,老年人的經濟需求得不到充足的保障;老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十分嚴重,城市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30%;對于喪偶老人、罹患疾病的老人沒有專業完善的社會服務。以上種種問題都急需解決,怎樣的住宅能適應老齡化社會并滿足老年人需求已經成為了我國養老建設的重點難題。
2 適合我國的養老模式
鑒于我國迅速老齡化的大背景,國家提出了“9073”的養老模式,也就是90%的老人依靠居家養老,7%的老人依靠社區養老,3%的老人依靠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養老是依托,機構養老是補充,國家希望通過此種模式建立出制度完善、規模舒適、服務優良、監管到位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2.1 居家養老模式的主流性
受中國傳統觀念“養兒防老”的影響,多數人都認為父母與子女在一起生活是理所應當的。當父母年老時,有兒孫在身旁盡孝,享受到最普通的天倫之樂是老人晚年幸福的重要體現。
2.2 機構養老模式的必要性
伴隨著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我國新成長的一代不得不面對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趨于小型化的家庭規模導致一對夫妻面臨四位老人的養老問題。小型家庭無法全面照顧老人的生活,因此只能依靠機構養老模式。但是機構養老的實際情況卻是服從機構統一管理,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節奏與老朋友相互交流的機會,缺少多樣化的活動場地,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響。
2.3 社區養老模式的潛質性與約束性
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深,養老問題逐漸被產業化,發達地區已經普遍開始建設專業的養老社區,將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統一解決。但是在經濟發達欠佳的地區,各資源優勢并不明顯,因此社區養老模式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縱觀以上幾種養老模式,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未來養老模式的主流必然為居家型養老,即未來社會上大部分老年人依然需要依靠家庭養老。而眼下普通家庭住宅的設計并未充分考慮老年化需求,住宅設計規范中也未提出適老化要求。因此,對適老化住宅及養老建筑的深入研究及實踐顯得尤為緊迫。
3 適老化住宅與養老建筑的研發策略
3.1 臥室方面
3.1.1 老年人需求
在養老建筑中,臥室往往是老年人一天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對于老年人的睡眠功能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臥室更是成為其主要生活場所。除了睡覺與休息之外,老人在臥室中看電視、閑聊等活動也十分多。因此,老年人臥室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與舒適性,對物理環境要求較高。
3.1.2 設計要求
在筆者調研訪談中發現,噪聲是影響老年人臥室活動的主要原因。一般的街道噪聲及家庭噪聲會對老年人睡眠造成較大影響,其主要是街道上的交通噪聲。調研發現,許多小區住宅都集中在城市交通繁忙區域,因此人口十分密集。許多老年人房間正好面對街道卻缺乏良好的隔音效果,因此需要加強老年人臥室的隔音措施。此外,老年人臥室的通風、采光、溫度等條件也十分重要,即使許多老年人臥室已經安裝空調,但是老年人更喜愛自然通風,以獲取新鮮空氣。
3.2 衛生間方面
3.2.1 老年人需求
衛生間是老年人保持身體清潔、解決生理問題的重要場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衛生間的使用頻率也會越來越高,因此一個好的衛生環境對老人而言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而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廣州某地區許多老年人住宅的衛生間面積過小,設備也較為落后,老人的特殊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并且衛生間在使用過后,地面濕滑,成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意外事故的高發區,因此衛生間安全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3.2.2 設計要求
首先要保證衛生間的良好采光與通風環境兩個必要條件,不僅能減少病菌的滋生,還能降低空間小的壓抑感。在高溫洗浴過程中,通風排氣不足容易引起腦供氧不足等現象發生,造成老年人昏迷或溺水等重要事故。其次,要安裝老年人坐式馬桶、坐式淋浴、衛生間扶手等設備,并且要將衛生間洗浴處安裝防滑墊,避免地面濕滑造成安全問題。
3.3 廚房方面
3.3.1 老年人需求
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社會活動較少,家務活成為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主要內容。年輕人需要忙于工作,廚房成為了老年人使用頻率較高的空間,并且集中使用時間較長,而老年人身體機能在逐漸衰退,難以長時間站立,因此廚房需要具有適應老年人特點的可操作性,為老年人生活自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3.3.2 設計要求
許多小區套型中的廚房都處于整個房間中通風采光較差地區,并且廚房多與衛生間相鄰,依靠間接采光。老年人視力衰退,在廚房中需要較為仔細的操作行為,因此對光環境要求較高。而且廚房的基本空間大小決定著其舒適性,空間過小的廚房在布局上難以滿足老年人實際操作的需要。此外,廚房地面也是容易濕滑的地方,地面在設計時所用材料也需要保證其防滑程度。
3.4 陽臺方面
3.4.1 老年人需求
陽臺能夠使居住者接受光照、呼吸新鮮空氣,也是居住者進行鍛煉、晾曬衣物的場所。因此成為老年人白天居家的重要活動場所。陽臺的安全性能、空氣質量、噪音污染等在設計時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