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6 17:19: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教育筆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該校大部分學生是進城務工隨遷人員子女,以2015年為例,全校學生738人,其中是進城務工隨遷人員子女639位,占全校學生的86.5%。經過調查,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相對城關其他小學家長來說普遍偏低,在家教方式上存在簡單、粗暴的錯誤傾向。大多數家長過度重視孩子的分數,而忽視了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嚴重缺乏家庭教育理念。基于這一背景,學校開展了親子共讀活動,號召家長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幫助家長逐步形成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促進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做好宣傳發動,營造優良閱讀環境
讀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國內外許多學者對閱讀進行研究,認為對剛步入書海的未知者要有目的、有系統地宣傳和推薦適合他們的讀物,并教給他們一定的讀書方法。有了合適的閱讀內容,加以科學的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輕松地在書海中遨游,更好地獲取知識。
1.寄送親子共讀倡議書
為了讓家長認識到親子讀書活動的意義并積極地參與其中,學校給家長寄送了《親子共讀倡議書》,旨在呼吁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親子共讀倡議書從環境、時間、方法上給予家長全面指導,主要內容包括為孩子建立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設置一個家庭圖書架,并適時添置一定數量的好書;每天抽出20―30分鐘的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充分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父母和孩子相互監督讀書情況,并用親子閱讀記錄本記錄下來,使老師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位學生家庭的親子共讀情況。
2.推薦精選閱讀書目
學校科學選取家長和孩子必讀書籍及推薦書目目錄。2016學年,學校選定的家長必讀書籍為《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學生的必讀書籍為中華經典詩文。學生必讀書籍又分為高低年級,低年級學生讀《三字經》《弟子規》,高年級學生則讀《道德經》以及學校編寫的校本課程《古詩古韻考級手冊》。并且在學校編撰的《親子共讀》閱讀記錄本上列出了家長和孩子每周的必讀內容,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列出推薦選讀書目,并將之掛在班級QQ群,供其自由選擇。
3.倡導自主選擇
學校鼓勵學生和家長多到書店和圖書館讀書,因為書店和圖書館書籍種類多且有具體的分類,孩子很容易選擇適合自己年齡段的書籍。而且,這些地方的讀書氛圍濃厚,孩子能夠接受最好的熏陶。從而使得親子共讀活動遍布每一個角落,不僅在學校和家里,也可以延伸到社會上。在圖書館選擇閱讀書目時,我們鼓勵孩子要“多元化”。不同類別的書對孩子有不同的教育作用,童話故事類的圖書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明辨是非,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知識類的圖書可以開闊幼兒的眼界,啟迪孩子的智慧;散文詩歌類的圖書可以使孩子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鼓勵學生和家長走進圖書館,多樣化選擇閱讀書目,旨在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盡可能通過廣泛的閱讀開闊思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創新親子共讀形式,激發主動參與意識
良好的習慣離不開家庭的影響,親子共讀活動取得成效一定要有家庭的配合。所以家長要堅持做好閱讀的榜樣,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為此,學校充分發揮班級家委會委員的作用,創新親子共讀方式,激勵家長主動參與閱讀,全力打造親子共讀氛圍。
1.方法指В提升家長素養
第一,聘請專家指導。家長學校不定期地邀請古田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家教專家或本校的講師、指導師開展親子共讀專題講座,呼吁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教給家長閱讀方法并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親子共讀中遇到的問題;第二,開展示范教學。教師開展家長進課堂示范閱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利用一些可行的指導策略和孩子互動來完成集體閱讀活動。教師把平時對閱讀活動的一些想法與指導要求告訴家長。通過教師的示范閱讀,家長逐漸掌握了一些親子共讀的閱讀方法,學會在閱讀中和孩子互動,從而使得親子共讀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2.網絡展示,激勵家長主動參與
為了吸引更多的家長主動參與到親子共讀活動中,學校各個班級都建立了班級親子共讀QQ群?;顒又酰刻焱砩嫌砂嗉壖椅瘯魅伟才乓晃患椅瘯蓡T和他的孩子通過手機朗讀,錄音傳至QQ群。每個班級的5個家委會成員每天輪流在QQ群里朗讀。如今,家長非常樂意在QQ群里和孩子一起朗讀,和大家分享閱讀時光。許多家長還將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閱讀的溫馨場面拍攝下來,上傳QQ群,讓大家共同見證、分享、交流。這樣,不僅增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為孩子的成長留下了美好回憶。
3.豐富活動,激發孩子閱讀樂趣
每逢節假日,家委會都會策劃豐富且有意義的親子活動,組織家長們帶領孩子走出家庭參觀,促進親子共讀更加貼近生活。比如:三八婦女節時,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自然中學會感恩;國慶節時,帶領孩子們拜訪光榮院老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班級開展親子共讀成果展示會、親子朗誦會擂臺賽、親子手抄報比賽、親子日記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孩子和父母提供共同展示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認識到生活是一本百科全書,同時也激發了家長對親子共讀活動的興趣。
三、注重反饋交流,提高親子共讀質量
為使親子共讀活動向深度發展,學校除推薦書籍、傳授讀書方法外,還增加了反饋交流指導,來提高親子共讀的質量。
1.家庭親子監督
為了保證親子共讀的有效實施,學校還建立了親子監督機制編撰并印發了《親子共讀》記錄本,要求家長和孩子每天要一起閱讀并填寫“親子共讀記錄表”。左邊表格填寫孩子的閱讀情況(包括閱讀書目、閱讀時間統計),由家長監督簽字,右邊表格填寫家長的閱讀情況(包括閱讀書目、閱讀時間統計),由孩子監督簽字。學生和家長在完成閱讀任務后,在親子共讀本上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收獲,或者記下讀書筆記。這種親子相互監督的閱讀方式有效促進了親子共讀的落實。
2.家長讀書交流
家長學校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家長讀書交流會。通過這個平臺,家長們可以相互交流經驗、心得。交流內容主要包括親子共讀的收獲,與孩子一起讀書的快樂感受,自己的讀書成長過程以及怎樣培養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講述“親子閱讀”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等。
3.教師批閱反饋
雖然親子共讀的主要參與者是學生和家長,但是教師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教師時常利用語文課把親子共讀的閱讀理念傳達給學生,利用班隊會總結每周親子共讀筆記的記錄情況,利用QQ群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及家長,利用課余時間批閱親子共讀筆記,利用閱讀課參觀寫得規范的親子共讀筆記,利用家長會賞讀精妙的讀書筆記。通過教師的努力,家長對親子共讀更加重視了。
4.書香家庭評選
每個家庭只要堅持一學期能認真完成親子共讀記錄本里面的任務,有閱讀,有記錄,檢查孩子能背下本學期的必讀經典內容,就能被評為班級“書香家庭”。
提高家長學校辦學實效性,需要家長們深度參與學習。本校借助親子共讀活動,采取一系列措施,讓家長堅持閱讀家庭教育書籍,讓孩子堅持誦讀中華經典和推薦書目。通過親子共讀活動,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科學的家教方法。親子共讀也提高了家長關注孩子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留守兒童和寄宿在托管機構的孩子,由于沒有家長的陪伴,現階段暫時無法進行親子共讀,下一階段,我校將針對此類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探索。
關鍵詞:問題學生 成因分析 轉化策略
一、“問題學生”的定義
我們通常把在學習、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經常出現某些障礙或在日常學習和中不能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漠視校規校紀、法制觀念淡薄、逆反心理較強、意志薄弱、在學習上不求上進、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控能力極低、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出現反復重犯錯誤的這類學生,視為“問題學生”這些被視為“問題學生”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現就這方面問題作如下探討。
二、“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
“問題學生”不是與生具有,出現的原因是極其復雜多樣的。許多研究者用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問題的形成主要和以下方面因素有關:
1.家庭因素,“問題學生”所出現的種種問題的根源主要在家庭,家庭教育的偏跛和家庭殘缺以及特殊家庭的形成,是問題的根源之一。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有無不良習慣、隔代培養等都是學生問題產生的不利因素。趙克林認為:“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方法以及行為的影響,是孩子產生不良行為的根本問題”。
2.學校因素,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制度上存在著很多缺陷,給學校的教育帶來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由于義務教育的推行,許多學生更多地知道自己的權利,,學校在懲戒學生方面有了一定的局限,對學生的威懾力一再降溫,缺乏了必要懲戒的說服教育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會顯得蒼白無力。
3.社會因素,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生活環境,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其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決定了社會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起決定作用。比如,追星求酷的娛樂世界,使學生不注重追求內在修養,只注重外在表現。網絡上的種種不良信息、虛擬游戲、在社會上的所謂江湖哥們義氣、幫派意識、暴力解決問題等不良東西滲入學生腦中。
三、“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
1.施以真愛,了解寬容
只要我們對他們的情感是真摯和積極的,就會給他們增添信心,有利于他們的發展。尤其是“問題學生”往往都會對自己身邊存在的人不信任和排斥,在行為上拒絕與身邊的人合作,這時如果站在他們的立場,認真聆聽那他們的心聲,寬容他們的缺點,給以尊重和信賴,讓他們從心底接納我們,愿和我們做朋友,這樣教育轉化成功就有了可能。
2.家庭、學校和社會育理念,明確各自責任
學校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主導作用,家庭更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相互支持的教育體系,是當今大教育的共同任務和歷史使命,育理念,各自履行職責,共同實現教育目標,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做到:(1)家庭方面,因為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整個成長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更新教育孩子的觀念,要密切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活動,通過學校家長會、家長聯系制度等方式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和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力爭做到家校教育優勢互補。(2)學校方面,在學生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不同的家庭會培養出不同的學生。因為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所以,學校必須隨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情況,建立起長效的家校教育聯系機制,最大限度上與家長在教育觀念上達成一致,取得家長的支持,減輕學校教育的難度,全面了解學生在家的思想動向,及時調整和改變學校的教育策略,強化教育效果。(3)社會方面,學校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搖籃,學校的人才培養策略和目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學生的素質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社會是個大課堂,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課堂輔導“問題學生”
首先,要在課前對問題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你像問題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而是以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的一種方法。其次,在課堂上對問題孩子進行悉心關注。課堂紀律管理,教師責無旁貸,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課堂紀律,老師要積極地介入管理,機智地干預,用引導、說服、調節的方法進行正面教育。課堂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問題學生的管理,管理好了問題學生,讓問題學生不再是問題學生,課堂教學就會順風順水,取得師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課堂紀律的管理,一般說來要多種方法并用,讓學生猜不著你要用什么辦法來處理違規行為。課堂管理常用的方法:1.預防。在問題孩子問題行為還沒出現之前,有針對性地提示、指導、鼓勵,增強問題孩子自我調控的心理準備。2.提醒。對問題學生不過多的關注,只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學習,應該做好筆記。比如,上課時有孩子玩手機,老師可以提醒學生:“筆記要做到本子,不能做到手機上喲?!蓖媸謾C的學生自然就會收好手機,做好筆記。3.暗示。老師發現有學生不守紀律時,可以邊講課邊走到他旁邊,或使眼色,或輕輕敲他桌子,或故意提高聲調,或悄悄指一下課本,或停頓下,引導問題孩子的注意,讓他明白老師在注意他。4.幽默。老師在針對某一違紀行為,用適當的幽默手段,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孩子們在快樂接受教育。
最后,要在課后對問題孩子進行鼓勵性評價。問題學生恨老師,是因為老師經常性的責備他,批評他,甚至懲戒他。問題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好了,就是優秀孩子,就要給予表揚、鼓勵。話語要親切自然,要有關愛喜悅之情。
總之,學生的問題形成雖然復雜,只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共同引導,“問題學生”將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
[1]霍麗娟.“問題學生”的成因與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
[2]李燕青.“問題學生”的形成及轉化策略[D].江西師范大學,2005.
從《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中,我聆聽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來的育兒故事,找到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爾·威特的父親有一個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抓起。
我們傳統的教育理論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遲到“上學的年齡”。等到孩子上學之后,我們又急于把許多的東西灌輸給孩子,于是,過多的學習不僅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而且還給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傷害。
如果家長忽視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養和開發,將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茖W的教育觀念應該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開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發展得愈好。
關鍵詞:大學生;厭學行為;類型;成因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9-0128-02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社會環境復雜,各種矛盾凸顯,在這一時期原有的價值觀在傳統、現代及后現代的沖突中遭到削弱,甚至淡化。而新的價值觀的形成又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這使許多人對價值標準出現了無所適從的狀態,價值觀呈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實用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在學校里盛行,而且,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大學生社會地位下降、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都對大學生造成了沖擊。面對這些沖擊,部分大學生認知心理失衡,導致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知識貶值,讀書無用”的亞文化思潮,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大學生不僅受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而且受到網絡時代的影響。當今社會是一個以網絡通訊技術和電子產品等技術為支持的信息社會,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并成為引導這些信息消費的急先鋒,諸多不良信息在網絡中的迅速傳播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導致一些人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從而產生厭學行為。
本文中的“學習”是指大學生對書本知識、基礎性理論知識的學習。所謂的大學生厭學是指大學生厭煩學習的心理態度和消極的學習行為傾向。大學生厭學的行為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思想上表現為理想與信念的淡漠、喪失,缺乏人生追求與目標,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在學習上表現為態度馬虎,經常逃課,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在生活上表現為閑散懶惰,不遵守學習紀律,經常以游戲玩樂等來消磨時間。
一、順應心理型厭學
1.順應心理型厭學的界定
這類大學生是校園的“無憂族”,他們的家庭條件較好,社會關系廣,將來就業不成問題,讀大學的目的是混一張大學文憑。思想上,無生存感和危機感,并且具有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學習方面松松垮垮,上課隨心所欲,作業馬馬虎虎,考試靠抄或者干脆補考,學習對他們來說只是附屬品;生活上講究名牌,追求時尚,注重排場,吃喝玩樂才是主業。
個案一:某男生,其父親是某局副局長,具有較廣的社會關系,該男生說:“我的工作有人為我找,根本就不需要我做什么,而且我進的單位都是事業單位或者待遇好的單位,最差也是回家當個中學教師,找工作對我來說太容易了?!?/p>
個案二:某女生,所學專業是小學教育,該女生說:“我要求不高,回家當個小學教師,每個月千把塊就行了,我家有個親戚是校長,找他幫忙進一些公立學校應該沒有問題?!?/p>
2.原因:家庭教育失衡
從上面個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可以滿足他們的經濟和就業需求,并且家庭對他們行為的影響很大。他們的學習動機機械化,成就動機欠缺,而這兩項動機的培養離不開家庭教育,因此導致這類大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是指施教者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進行的影響,不同施教者的意識傾向、思想觀念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結果,因此,家長對現有家庭環境的認知以及家庭氛圍的營造對子女有著直接影響。此外,家庭教育具有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特點。順應心理型厭學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失衡的負面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1)過分優越的家庭教育環境導致個人知覺偏差。我們知道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感知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生活環境,來自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個人知覺是個人對他人行為表現、言論思想的感知,進而認識到他人的動機、感情、意圖等內在的心理活動。個人知覺依賴兩個因素:一是受他人外部表現的影響,包括一個人的言談、行為、舉止;二是知覺者個人已形成的態度,價值觀念的影響。
這類大學生言語中涉及到父母的部分很多,他們有著非常深的家庭優越感,父母對他們需求是有求必應,對他們的要求非常單一,因此這部分大學生的家庭環境教育出現偏差,使他們形成了凡事都依靠父母,凡事都以父母的標準行動的習慣,導致獨立意識缺失,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由于遠離家庭,缺少約束,進而隨心所欲,加上以后有父母鋪路更容易厭學,放棄學習。
(2)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導致學習動力不足。造成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源是學生成就動機的弱化,成就動機的弱化源于早期的教育,有時甚至是伴隨孩子整個學習過程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只要求他們考上大學,有個文憑,憑父母的社會關系和財力畢業后找個好工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教育出現偏差,家長沒有將正確的學習觀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不重視對他們學習動機的培養,使孩子在考上大學之后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沒有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
此類大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失衡導致低目標,父母要求考上大學的目標實現了,而新的目標又沒有形成,加上個人知覺偏差,進而學習標準降低,低標準就會低動力,最終導致了學習動機弱化,進而產生厭學行為。
二、逃避型厭學
1.逃避型厭學界定
一、建立指導隊伍,擔當教育責任
“學校應當領導家庭”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時的一句名言。學校應在與家庭的合作中處于主導地位,應擔負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為了建立一支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隊伍,我們組織學習和培訓,充分調動班主任、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力量,使他們成為培訓家長的主力軍。
二、探索指導方法,更新家教觀念
我們的班主任、教師積極發揮了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他們掌握了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對家長能做到主動、熱情、關心。他們注重家庭教育指導方式的多樣化,做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他們想家長所想,給家長所需,因而更增進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融合。
1.家訪個別指導。寒暑假、節假日和雙休日,每位班主任行走在鄉間小道、村居街道,開展了“走進家庭,關愛學生”的溫馨家訪活動。一次次家訪,家長和教師心貼心、面對面的促膝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心靈溝通。家訪使班主任切身感受到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素質、家庭經濟狀況、家庭人文氣氛等學生成長環境,更有助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和家長的理解,進而讓家庭教育指導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2.教師寫給家長的信。以書信方式對家長予以個別指導,是家長很喜歡的一種指導方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全體語文、數學和英語學科教師時常動筆寫信給家長,給予家長家庭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養成的精心指導。家長們也紛紛留言給老師,只字片語的留言,促進了教師、家長間的情感交流,使教師體驗到工作的無窮快樂,讓他們更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3.親子輔導活動。讀書學習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應該帶頭示范,和孩子一起讀書,讓書香飄進每個家庭,父母和孩子同學習,共成長!如何指導家庭養成良好的親子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呢?對此,我們舉行了親子團體輔導活動,幫助家長、孩子根據家庭及家庭成員實際情況共同制定《親子學習計劃》,探討、交流培養親子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方法,讓家庭體驗親子學習的樂趣。
三、實踐家校合作,撥動家長心弦
我們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努力達成家校攜手共育幼苗的合作理念,以學校指導家庭,以家長帶動家長,以家庭促進家庭,達成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統一戰線”。我們積極實踐創設符合我校家庭背景、水平的活動,努力使家長成為既懂科學又講方法的家庭教育指導群體。
1.家?;?,激發家長學習熱情
學期伊始,學??倳鶕煌昙?、不同家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列家長學校征詢單供家長選擇,再根據家長相對比較關注的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或問題作為家長學校輔導主題,體現“從家庭中來,到家庭中去”的原則。
(1)授課的內容。不同年段的家長對家庭教育方法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習、生活范圍的擴大,家庭之間的交流也進一步增加,很多家長悄然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尋求指導方式的轉變。我們積極構建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從家長需求出發,設計了不同年級、不同形式的授課內容,激發家長的學習欲望,調動了他們參與“家校對話”的熱情。
(2)授課的形式。講座輔導、發放宣傳知識、給家長贈送《做孩子的領路人――好父母的七項修煉》等書籍、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周、家校聯系小報《橋》……授課方式的靈活多樣,使所有的家長都得到我們給予的幫助。家長學會了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使親子之間達成無障礙的溝通。
實踐活動之二:開放交流,體驗成長。
“打開校門,走進校園;坐進課堂,親身實踐”,這是學校讓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的宗旨。家長會、家長接待日、家長開放日活動是家長學校的活動方式。家長能夠在開放日等活動中,比較全面、客觀地通過觀察、交流、互動等方式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
2.家校合作,增進親子情感交流。一個富有情感、和諧的家庭允許孩子闡述見解,允許孩子與家長平等地對待問題。和諧是家庭每個成員互愛的表現,由于互愛的相互影響與感動,使孩子學會了愛。在這互愛的行動中,孩子才能認同父母、向父母親學習,從而引發愛的情操。我校開展家校互動系列活動,幫助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創設了幸福和諧的家庭學習氛圍。
一、結合生活實際,全面靈活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聯系實際生活,深化思想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學習理論和實際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在重視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用以指導實踐活動,同時在實踐中提高對理論的認識。要強調的是,這種實踐活動應盡量是學生生活中常有的或力所能及的,即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愉快地成長,以此來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立志報效祖國》的教學中,學生從錢學森當年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行為和動機中,認識到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對“愛國主義”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我適時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哪些行為是愛國精神的表現?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逐步從熟悉的實際生活事例中獲得了較深刻的愛國主義認識,即實現了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此時,我再聯系實際:每次升國旗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再次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我播放國歌,模擬了一次升旗儀式,學生都表現極好。在以后的每一次升旗儀式中,我都細心觀察,發現以前交頭接耳、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基本沒有了。
2.注重行為實踐,促進主體內化
學生思想品德主體內化的過程,是建立在外部影響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當這種影響成為學生活動的對象時,才會被納入主觀反映的領域中,從而引起內部思想和心理的矛盾運動。如果在課堂上能夠創設出社會實踐活動與交往的情境,則能通過模擬活動與交往使學生形成較穩定的思想認識,掌握一定的規范和準則。
例如,在《助人為樂獻愛心》教學的導行環節中,教師從口袋里拿出一封信,信的內容是:我縣某小學一名兒童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多的手術費,團縣委號召大家開展獻愛心活動,愿意捐獻錢物的學生到組長處登記。學生展開激烈的爭論后,都踴躍報名參加,場面十分感人。由此可見,學生已由道德認識上升為道德行為,也證明了這種教育的方法是成功的。
3.利用集體意識,培養良好習慣
就學生的角度而言,集體一般指所在的學校、班級、團隊、學生會、各類小組等。人的集體意識是強烈的,維護集體利益,為集體爭光的心理在思想意識和行為中表現得比較充分。同時,集體還為青少年的智慧、才能、興趣愛好和個性發揮與發展提供了最佳的條件。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培養、激發和利用好學生的集體意識,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為學生提供道德行為的環境,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互相交流。
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樣的作用是無限的
教師必須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舉止最有號召力、說服力,是無聲的命令。要想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必須處處、事事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例如,我平時注意積攢一部分零錢,經常為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添置一些鋼筆、墨水、筆記本之類的學習用品,并且經常在思想品德課上反復向學生們講一些做人的道理,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我們班里,每學期都會涌現出許多助人為樂的“小雷鋒”。再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差生補課,平時備課講課,批改作業也都勤勤懇懇,在學生中反響很好,因而大部分學生都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了很大影響,學習上也能做到扎扎實實。
三、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
1.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意大利作家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彼?,家庭教育的重點應將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個性教育放在首位。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謙讓,與親戚鄰里要友好相處,關心老人,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孩子做出榜樣。另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要與社區密切合作,辦好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2.積極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必須積極治理社會上不健康的文化娛樂環境,加大社會不良因素的治理與監管,加強對網吧的日常監管;還要發動社會多方力量,營造良好的校園周邊環境,加大綜合治理的力度,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關鍵詞:家長會紐帶完善
學校教育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升華;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導與深入。為此,就要在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一座金色的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家長會則是連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紐帶。一次好的家長會能使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學校教育,促進學校教育的深化與完善。所以,班主任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確立主題,明確目標
召開家長會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即把家長會開成情況通報會、分析問題會、加油鼓勁會、溝通交流會。一個總的目標就是通過召開家長會,要讓家長感到把孩子交到你這樣的班級里是放心的。
二、了解學生家長及家庭情況
我們知道,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體化的,其中家庭影響至關重要。學生的許多品質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我們在決定對學生如何進行教育之前,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家庭。通過學生渠道和家訪可以了解到一些情況,但家長會更是了解情況的良好時機。
通過家長會,教師要了解如下情況:
1.家庭的成員及經濟狀況。
2.家庭的氛圍(如家庭和睦與否、家風情況等)。
3.家教狀況(如對孩子是溺愛放任、粗暴嚴厲還是不問不聞,教育內容與方式是否恰當等);
4.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性格、處世態度等。
了解的方式可以用問卷調查,也可以在談話中完成。教師了解到的這些情況,可以為制訂教育措施提供詳細的依據,使教育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三、相互交流學生表現情況
家庭、學校是學生活動的兩個最重要的場所。作為家長,很想知道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同樣,班主任也想知道學生在家里的某些情況。因此,相互交流學生情況是家長會的重要內容。不過,班主任作為掌握主動權的會議主持者,應該慎重地進行這種交流。為了節省時間,要注意引導家長盡量講一些教師想知道的情況,內容要集中;在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情況時,要認真選擇內容,要充分考慮到某些內容反饋給家長后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師在面對家長時,心里一定要“裝著”學生。
1.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
2.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和家長交流時,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學困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于“學困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而否定學生,要盡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3.讓家長明白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傾聽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述,同時要輔以眼神、動作,間或插以“對”或“是”這樣的短語呼應,最好是動筆記一下要點;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
4.家長、教師是平等的,教師不能以教育自居。教師不能傲視家長,也不必自輕自賤。應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用商量的口吻,不可盛氣凌人,在家長會上點名批評孩子甚至連帶一起訓斥,陷入惡性循環:家長訓孩子,孩子恨老師,老師再訓孩子,導致有的家長心理上很難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
四、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
家長是教師的助手,家庭是學校的第二課堂。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可以大大促進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做這項工作,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有效地利用好家長學校。班主任在對學生家長的家教方式和家教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詳細設計出輔導家長的工作內容(有簡案)。
2.注意典型引路。安排3~5位優秀學生家長的在家長會上進行交流發言是家教是最生動的教材,最易為其它家長學習仿效,因此,班主任可以幫助這些家長總結經驗(會后及時上交政教處)。
3.把學生心聲反饋給家長。理解孩子,這是優秀家長必備的心理素質。在家長會上讓家長聽一下孩子們的心聲,會給家長的心靈以極大的觸動,自覺改正一些不恰當的家教方式。
五、做好會后的工作是家長會成功的保證
家長會不能開完就了事,而應該及時收集家長開完會之后反饋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
1.收集“家長意見單”“學習心得”或者針對某些現象而設計讓家長答的問卷資料,并進行歸類推理,裝訂成冊。
2.對反饋回來的信息采取整改措施:涉及到學校的意見及時向學校反映;涉及到班級和老師方面的意見,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采納;對有關贊揚肯定老師的話,則應把它作為前進的動力;對家長提出學生哪些方面需要改正的,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