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6 17:1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創業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服務體系;創業教育
我國高校實行擴招政策后,畢業生數量激增,全國大學生待業人數逐年上升。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大學生畢業生超過690萬人,而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到3%。因此,調查和研究大學生對創業服務的需求和我國創業服務環境現狀,不僅使創業服務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環境,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同時,也可以為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提供依據。
一、問卷設計思路
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我們的利用近半年時間,對大學生的創業需求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全市4所高校在讀大學生以及部分在讀研究生。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問卷設計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創業環境的需求情況,第三部分為創業教育的需求情況,第四部分為創業服務的需求情況。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5份,有效問卷91份,有效率為95.78%。
三、對策建議
(1)加強創業宣傳,建立創業服務網絡,落實創業服務政策,形成一體化的創業教育服務體系
針對高校大學生國家(政府)、學校以及社會需要進一步宣傳創業,鼓勵創業以及支持創業。應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大學生創業的積極作用,通過樹立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型傳播創業正能量,逐步引導大學生關注創業和積極創業,同時重視培養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的能力。針對高校創業大學生以及畢業一定年限內的創業青年提供創業幫扶指導服務,將創業者的創業思路轉變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并在實踐中加以引導與指導。國家(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等手段降低創業成本,提升競爭力,帶動社會形成關注創業、支持創業的輿論氛圍。同時國家(政府)需要進一步構建創業綠色通道,組織創業群體統一宣傳扶持政策,減少繁瑣的政策申請流程。加強政府的橋梁的作用,帶動成功企業家與大學生創業群體的沙龍會議。通過政府聯系高校、企業等社會資源加大對創業教育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形成一體化的創業教育服務體系[1]。
(2)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大學生創業由于初入社會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欠缺,任何問題都可能造成創業的阻礙。這時候創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是一張全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高校創業指導要貫穿整個大學教育課程,結合大學生需求以及創業教育的需求,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創業知識的需求,如針對大學生創業期待課程,高校在創業教育內容方面,應突出企業(公司)運營與管理經驗分析、創業團隊管理技巧、創業案例分析、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等的內容的教育;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同時加大對社會資源的利用,通過各種渠道引進和聘任擁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家、創業者、技術專家以及政府官員作為特約專家參與到創業教育服務中。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應注意滿足對管理類、營銷類、法律類等多方面人才的需求。創業教育課程是在傳統的教育的基礎上通過相關創業課程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創業是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社會進步的需要[2]。
目前部分高校成立了“就業創業導航站”,對本校學生創業給予創業支持。但是,高校在幫助指導學生創辦企業、本??萍汲晒D化、風投資金引入、創業企業孵化培育等方面還缺乏一定的系統性[3]。這就要求高校積極同當地企業進行聯系,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實踐讓大學生創業群體培養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高校應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創立一些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實體,培養自立自強的創業能力,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加創業感悟[4]。
(3)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
大學生創業缺乏資金也是大學生創業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創業的初始資金籌措成為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問題之一。金融業發達的美國政府為支持“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每年分時間段定期向這些小企業投資公司進行撥款,提供了堅實的創業支持,從而形成了大量的創業基金,由于創業基金由美國政府提供投融資擔保用的,因此大量的民間資金緩緩而來,創辦“小企業投資公司”, 增加了運作資金[5]。因此,通過政府扶持、社會幫助、風投資金注入進行創業,創業大學生才能真正擺脫創業初期的困難。政府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門檻,并對其進行減稅甚至免稅政策;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免息貸款;高校積極為大學生創業招募風投機構以及社會資本;創業園積極幫扶創業大學生向風險投資者推薦項目。(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
基金項目: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4Z003-37);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10YJA630090).
參考文獻:
[1]許寧等. 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的現狀分析及其完善[J],教育與職業,2012(11) :46-47.
[2]王強等. 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模式探討[J]. 學理論,2010 (30) :205-206.
[3]王博,馬琳娜等. 如何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的實效性[J].現代交際,2013(2) :202-203.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對策
大學生創業現狀
嘉興市2009年科技計劃《創業環境與大學生創業模式研究》課題組對嘉興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進行了深度訪談和問卷調研,深度訪談選擇了4家企業業主,問卷調研共發放問卷33份,回收33份。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大學生創業準備。一是創業動機。超過半數的創業者創業時最強烈的動機是“實現個人理想和自我價值”,其次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占42.4%,27.3%的創業者是為了“賺錢”,說明創業者的價值觀是多元化的。二是創業前的經驗積累。調查表明,45.5%的大學生創業時的年齡為23~25歲,24.2%的大學生創業時的年齡為31~40歲。如果以22歲作為大學畢業的正常年齡,近一半的創業者創業時間為大學畢業1~3年后,還有相當比例的甚至在畢業10年以后才能創業。54.5%的創業者認為在大學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創業,66.7%的創業者創業前在其他企業工作過,且超過八成的創業者認為創業前的就業經歷對于創業活動影響較大或很大。
大學生創業模式。第一,創業項目及創業形式。由于嘉興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對入住企業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方面的要求,近半數創業項目屬于專利產品生產經營類。非專利產品生產經營類、服務類創業項目也占相當比重。創業形式方面,一半以上的創業者能籌集到一個公司的注冊資金,以注冊成立公司形式進行創業,也說明多數創業者比較傾向于經營一個獨立實體。第二,創業資金與創業組合。近四成創業者的創業資金為自有資金,三成以上來自親朋好友的資助,二者相加超過七成,說明創業資金的融資渠道狹窄,來自風險投資和政府資金支持的均不到一成。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創業者希望有2個人分擔風險,但不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也不希望獨自承擔風險。
大學生創業過程。第一,自主創新與核心技術:調查顯示,48.5%的企業有自主創新,且自主創新的領域一般是核心技術。技術領域涉及軟件、電子科技、物聯網、生物技術等行業,其業主有不少是來自美國、韓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留學回國人員。
第二,成長階段與經營收入:由于嘉興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管理到位,成熟的企業不能獲得服務中心的支持政策,入住企業一般處于初創階段和成長階段。接受問卷調研的企業中,近七成為小企業,近半數的企業經營收入呈上升趨勢,但也有27.2%的公司呈下降趨勢。
第三,經營成本與存在問題: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創業者選擇通過社會招募的辦法來招募員工,即不愿意員工與自己有工作以外的其他關系。在回答“您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時,“接到的業務不多”填答率最高,占30.3%??梢婁N售收入不高和創業成本(勞動力成本)高是阻礙企業成長的重要原因。
第四,關于引進風險投資:選擇“尚未接觸風險投資,有這方面計劃”的占42.4%,選擇“對風險投資尚無多少了解”的占24.2%,說明創業者雖有需求,但引進的風險投資不多;在對風險投資的看法方面,近四成的創業者認為風險資金“都在回避風險,實為安全投資”,1/3的創業者認為風險資金“對企業產權構成威脅”。說明風險投資的經營目標與企業引進風險投資的目標之間存在較大分歧。
第五,關于創業的體會:近四成的創業者體會最深的是“建設團隊”,1/3的創業者體會最深的是“提高創業素質”,可見,大多數創業者對于創業過程中的體會更多著眼于創業經營管理團隊的建立,著眼于人的因素。
大學生創業成效及發展計劃。第一,創業成效。企業能否較好地成長與企業獲利能力密切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嘉興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的這些處于初創階段企業的獲利能力不高,一半以上“有少量盈利”,1/3“盈虧持平”。七成以上的創業者對自己公司的利潤率是不滿意的,只有不到三成的創業者較為滿意。面對這一現狀,63.6%的創業者對創業前景感到“有壓力”,9.1%的人感到“迷惘”,只有24.2%的人感到“自信”。第二,發展計劃。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創業者對自己人生的期望是“做一名企業家或職業經理人”,說明他們進行創業不是權宜之計;另有三成的創業者選擇“在機關事業單位謀取穩定職位”或“專心致志研究技術或業務”則可能是因為感覺到自己不適合創業或體驗了太多的創業艱辛。創業者不會因為一次創業失敗就放棄創業,假設一次創業失敗,54.5%的創業者選擇“等待時機,積累經驗”,45.5%的創業者則選擇“籌集資金,努力進行下次創業”。在填答“下一步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時,57.6%的創業者選擇“進一步開拓市場”,關注“加強創業團隊建設”和“融資問題”的分別占27.3%和24.2%。
大學生創業環境。第一,影響創業成功的因素及障礙。在諸多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因素中,60.6%的創業者認為“個人管理經驗、專業技術知識及個人能力”比較重要,57.26%的創業者認為“政府的政策”比較重要,還有33.3%的人選擇“機遇”。關于創業成功的障礙,72.7%的創業者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系”認為是“資金短缺”的也占21.2%。
第二,對政府扶持政策的建議。創業者們能入駐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本身就是政策支持的結果,入駐后,與政府近距離接觸,自然會關注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但也有36.4%創業者只是“偶爾關注,比較清楚”,說明政策的影響力需進一步加強。關于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建議,創業者們的建議主要集中在提供“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和“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服務”這兩方面,分別占51.5%和45.5%。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建議。一是創業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在諸多創業必備的素質中,63.6%的創業者選擇了“出色的溝通及交際能力”,54.5%的創業者選擇了“良好的社會關系”,可見,創業者們認為社會經驗是最重要的;此外,也有36.4%的創業者強調“強烈的挑戰精神”在創業中的重要性。
二是對創業教育開設課程的建議。60.6%的創業者建議開設“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51.5%的創業者建議開設“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可見在這些創業者看來,在校期間學習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以便有效利用社會資源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才是創業機會分析。
三是對創業教育方式的建議。51.5%的創業者傾向于由創業者或企業家提供定期講座的方式開展創業教育,36.4%的創業者建議“以創業實踐和創業模擬分析作為創業指導課程的主體”,可見創業者們很注重創業實際經驗的傳授和創業案例分析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四是對高校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建議。66.7%的創業者建議將大學生創業“納入大學科技園區提供場所、實驗設備等環境和服務”,39.4%的創業者建議“學校提供配套資金”,可見創業者們認為應從場所、設備、資金等方面對大學生創業給與扶持。
大學生創業對策建議
政府、高校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再創業”的理念。一方面,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大學生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首先要普遍開展創業教育,使大學生普遍具備創業意識,普遍認識到創業是必備的謀生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極低,而一旦創業失敗,對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打擊很大,所以不能盲目鼓勵大學生創業,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先就業,著眼于積累社會經驗和創業資金,具備條件以后再擇機創業,以提高創業成功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問題;對策
當前社會環境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創新創業的最佳時機。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要求在高等學校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指出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面對國家對人才培養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及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幫助大學生創業成功,無疑是高職院校一項重要任務。
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科學內涵與重要意義
1.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科學內涵
上世紀80年代末(1989年),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創業教育”這一概念,呼吁高等學校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但到底什么是“創業教育”,在世界各國并不統一,在國內外學術界也沒有形成一致的觀點,學者、政府、教師、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它。
在美國和加拿大,創業教育一般叫做“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而歐洲大多數國家稱之為“Enterprise Education”,他們用此表達“對受教育者事業心的培養”。美國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既有廣義又有狹義,廣義的創業教育指的是對學生創業品質的培養,包括創造性、創新性、冒險性等內容;而狹義的創業教育則是指幫助學生識別商業機遇、創辦新的企業、創造新的發明、創設新的服務等。歐洲大部分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解則是類似于美國的狹義理解。
在國內,學術界一般多是傾向于美國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解,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創新性的大學生,而狹義則是指培養大學生具有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精神及創業人格,進而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
1.2 大學生創業教育對高職院校的重要意義
21世紀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競爭不斷加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十對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做了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國家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培養具有創業思想、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時代人才是國家和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的必然要求。
創業是推動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不斷增長,促進社會生產方式發生變化和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助于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生產。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社會。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進入大眾化,高??焖贁U招造成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事實。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社會就業難的重要途徑,可以為社會和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高校必須在人才培養中融入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崗位競爭力,這是考量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對高職院校也一樣。另外,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內在需求,新時期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成就人生意義的最佳方式就是自主選擇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
2.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大多是2000年以后(少數1999年)經中專升級或職業大學轉制或新建成立,高職院校本身的發展時間不長,這些年來,高職院校的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內涵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但就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而言,各院校起步較晚,僅在近幾年時間才逐漸重視和探索開展了一些工作,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與綜合性大學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亟待解決和完善。
2.1 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當前,不少高職院校領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及廣大學生,對創業教育存在著認識誤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工作的快速發展。通過對國內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狀況的研究及《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調查問卷》分析研究,發現不少院校領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認為,作為高職院校,當前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好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確保學生畢業時能順利地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學生創業教育暫時不需要放在重要位置,甚至無足輕重,他們認為將學生創業教育作為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內容模塊即可。不僅如此,部分管理人員對于學生創業教育本身的內涵也沒有科學的理解,將創業教育簡單的等同于創業政策、創業流程、創業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教育,認為畢業前給學生搞一些創業講座即可,忽視了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即忽略了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素養以及創業能力與品質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大學生認為,到畢業時找不到滿意工作再考慮創業,他們認為創業是不得已之時才會做出的無奈之選。另外,不少學生將創業教育狹義地理解為“如何開辦企業、如何當老板”的教育。院校領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及學生對創業教育認識的偏差、不到位,直接導致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效果欠佳、推進緩慢。
2.2 創業教育工作未形成體系
一是創業教育未納入院校人才培養整個體系之中。創業教育實際上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創業教育絕對不是強加在人才培養體系上的臨時任務或附加之物,不是可有可無、可繁可簡的培訓課程和應付式的教育活動。開展創業教育是高校應有之務,必須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之中。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應明確體現,而且創業教育的途徑、方法、內容都應該明確體現。
二是創業教育教學自身缺乏體系。從當前實際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缺乏大學生創業教育頂層設計,尚未成立類似“創業教育領導小組”或“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等頂層組織機構,開展的各項創業教育工作顯得較為凌亂,呈現為碎片化,各自為陣。很多院校僅是在學生創業指導課中安排一些創業方面的教學課時很少,一般只有幾個課時,其次就是針對畢業生組織開展少量的創業類知識講座、開設了少量的創業基礎及創業技巧選修課。缺乏頂層組織領導、各自為陣很難形成“戰斗力”、收效甚微。
三是創業教育支持體系不健全。包括學生創業教育政策和制度不健全,院校與政府機構及企業間的聯動機制不健全,創業教育評價及激勵機制不健全,創業教育基礎設施不健全。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的發展來看,一個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至關重要,包括社會和政府對高校創業教育的支持體系。目前,我國很少有社會投資主動與高校或大學生進行合作。
2.3 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一是師資數量嚴重不足,二是專業水準較低,三是培訓工作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從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師都是兼職人員。這些兼職教師或是來自管理崗位,或是來自專職輔導員,或是來自管理類課程教師崗位,他們因為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兼課的課時量很少,很難深入研究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因此專業水準也較低。
2.4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起步晚,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單一。目前,大多數院校僅是開設了幾門創業類選修課,其次是在“就業指導”教學中安排了少量課時的創業知識教學,沒有形成相對完整的創業課程群和課程體系,與國外和國內兄弟院校相比,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還很不完善,相應的教材建設工作也比較落后。
2.5 創業實踐教育平臺短缺
學生創業教育,除了給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但這種能力絕不是在課堂中就可以養成的,學生必須積極參加創業實踐,通過創業實踐鍛煉,通過身體力行、親身感悟才能練出“真功夫”。創業實踐與創業課堂教學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因此,為學生搭建創業實踐平臺、提供寶貴的創業實踐機會顯得特別重要。目前,少部分高職院校在創業實踐教育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等,先后創建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實踐平臺,學生在校期間很少有創業實踐的機會,這離創業教育的開展需求還存在教大差距。
2.6 創業教育的氛圍不濃,學生創業人數甚微
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工作總體重視程度不夠,這也直接體現在創業教育的氛圍不濃上。
根據麥可思的 2014年、2015、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我國2013、2014、2015年高職高專類畢業生創業人數平均創業人數的比例分別為3.3%、3.8%和3.9%,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創業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這樣的比例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百分之四不到的創業人數比例還很低,比如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就高達23~25%。
3.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3.1提升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將創業教育放在應有的重要位置
3.1. 1 提高管理層對創業教育的認知。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必須首先認識清楚,創業教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陪襯”教育??茖W認識創業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是加強和完善創業教育的先導。院校領導、管理人員應加強創業教育相關政策學習,通過考察交流、參加培訓等途徑來提高認識、交流經驗。
3.1.2.幫助高職大學生提高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加強對他們創新思維、創業實踐、敢于冒險、理性冒險等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明確創業教育絕不僅是“如何創辦企業、如何做老板”的培訓教育。創業教育的核心是要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善于把握機會、敢于創新冒險、理性冒險,這種精神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都十分需要,是個體職業生涯能否取得成功非常關鍵的要素。
3.2 健全機構、頂層設計,創新模式、制度運行,科學構建學生創業教育運行體系
一是建議相關院校盡快成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做好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將創業教育工作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有機結合。
二是建議成立“創新創業指導中心”或“創新創業學院”等組織機構,確保創業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和不斷推進。
三是建議實施“全面覆蓋”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創業教育運行模式。創業教育是針對所有學生的教育,是全員教育,所以創業教育實現“全面覆蓋”是對高校的基本要求?!叭娓采w”的創業教育重在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理念的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創業教育必修課、通識課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開展全院范圍的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來促進,最終培養學生一生受用的創業品質和思維。
另外,對于有較強創業意愿的學生,學院可以進行重點培養,為他們開設創業技巧、創業能力、創業實踐等課程和培訓,促進他們創業實踐、創業成功。
四是建議多方聯動、“四個結合”,系統化實施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離不開政府政策、資金、資源的支持,也離不開企業提供創業實戰的指導和幫助,所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一定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資源,積極推進社會、政府、學校、企業多方聯動。另外,既然將創業教育納入學生人才培養全過程,那么創業教育就必須和學生的不同專業特點相結合,和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相結合,和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相結合,其次還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相結合,做不到這“四個結合”,創業教育就沒有真正納入學生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3 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是建議設置專職創業教育教師,深入研究和引領全院創業類課程的教學工作;二是建議科學設置創業師資的隊伍結構,專兼和兼職教師相結合,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相結合。三是建議將師資培訓工作常態化和系統化。四是建議以掛職鍛煉、企業實踐的形式選派創業教師到企業鍛煉學習,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到創業一線去實踐,提高創業實戰能力。
3.4 建立分層分類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3.4.1 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教育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
3.4.2 針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開設“創業技巧”、“創業實務”、“企業經營與管理”等選修課程,還可以考慮引進國外的YBC、KAB等項目。這些課程實用性、指導性更強,有助于學生創業實踐和成功創業。
3.4.3 結合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及專業特點分類開展創業教育。針對一二年級學生開設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基礎知識教育;針對三年級學生開設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另外,根據不同專業,各院系可以有針對性的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創業教育課程。如在計算機應用系開設“互聯網商業模式與創新”等課程。
3.4.4 借助網絡平臺和載體開展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機會??梢酝ㄟ^開發教學資源庫、慕課等方式,也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推送創業知識,實現創業教育“手指滲透”。
3.4.5 開設豐富多彩的創業教育講座。
3.5 構建多渠道、開放式的創業實踐教育體系
一是建議沒有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的院校,盡快為學生搭建創業實踐平臺。
二是建議設立創業創新基金。通過基金來幫助和鼓勵大學生發揮專業優勢、個人特長積極參與創業項目的落地。
三是建議積極引導學生成立創業類社團。借助創業類社團,學生的創業競賽活動、創業講座、創業案例宣講、創業交流活動等可以經常性開展,這對激發學生創業熱情、營造創業文化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
四是建議舉辦和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創業競賽活動。
3.6 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文化宣傳
建議將大學生創業文化有機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整體規劃當中。學生創業行為的背后有著價值觀引領和精神的追求,加強對創業教育的文化宣傳對學生創業意識的激發、創業素質的提升具有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正向激勵作用。另外,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建設的一種重要形式,創業教育的有利條件、政策支持也應一并納入制度文化統籌考慮。
[參考文獻]
[1] 沈雁.丹麥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以哥本哈根商學院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 陳璐.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中國市場,2015(17):93-95.
[3] 麥可思研究院.2014年-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關鍵詞:非師范類大學生;創業;建議
作者:張欣,?郭莉莉?,劉俊娜,?劉雙雙,?詹焱
一、創業背景
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屢創新高。隨著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話題的熱議,我校作為師范類院校,素有“教師之搖籃”稱號,師范類專業學生就業方向相對明確,而作為非師范類專業學生,專業特色不鮮明,就業優勢不突出。因此,為就業環境所迫,一部分學生選擇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業,但遇到了不少問題。為此本文針對我校非師范類大學生的創業現狀及前景進行研究。
二、我校非師范類大學生的創業現狀
1.創業意愿
筆者以所在高校為調查對象,對我校非師范類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對創業的基本態度。根據分析,我校非師范專業學生對創業持贊同態度的占86.3%,而持反對和無所謂態度的分別占2.4%和11.3%,這表明面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我校非師范專業大學生不是選擇逃避、妥協,而是愿意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
第二,對創業信息的熟知程度。據調查,僅有0.9%的學生對學校和政府的創業支持政策是完全了解和熟悉的,大部分學生對相關鼓勵和優惠政策不甚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校非師范專業學生的創業意愿只停留在“想”的階段。此外,從調查問卷中得出我校非師范專業學生獲取創業信息的來源廣泛,涉及到學校宣傳、熟人介紹、網絡以及其他,所占比例分別為70.7%、23.5%、52.3%和13.6%,這部分數據表明學校宣傳是我校非師范專業大學生獲取創業信息的主要途徑。
2.創業現實情況
第一,創業人數。據我校招生就業處的數據顯示,畢業生人數基本保持不變,已經創業成功的人數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成功創業的學生入駐到我校逸夫樓創業基地,如菜鳥驛站、粟米街、實踐派大學生兼職俱樂部等,而創業人員基本都是來自于非師范類專業。據對我校實地調查的結果顯示,參加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人數的比例為18.4%,沒有參加過的為76.8%,不知道的為4.7%;正在考慮創業的人數比例為53.3%,正在創業的人數則占到近2%,而非師范類占據了大部分的比例。
第二,創業動機。根據國內有關機構和人員對大學生的調查,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主要動機有:實現自我價值、經濟的需求,積累經驗等。據此,對我校的學生關于非師范大學生創業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的創業動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展現自我能力,實現自身價值(65.1%);賺錢(28.8%);覺得新鮮,具有挑戰性(4.3%)。由此可見,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我校非師范類大學生中選擇創業的學生大部分傾向于以展現自我能力,實現自身價值作為創業目的并希望創業成功。
3.存在問題
第一,大學生自身局限。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溝通技巧,社交范圍較為單一,缺少與外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據調查,66.98%同學認為自己創業困難原因是社會經驗不足,相關知識欠缺。50%學生表示對注冊、貸款、辦理各種工商手續等創業的基本常識不了解。
第二,對創業政策缺乏了解。國家出臺很多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學校也有很多優惠政策,尤其是資金優惠政策。問卷中90.09%的同學認為資金困難是創業前三大阻力之一,在問卷中大部分同學知道有支持政策但不了解,只有少部分人熟悉政策。
第三,缺乏創業氛圍。創業風險大,加上我校作為師范類院校,90%左右非師范學生也都表示要考取教師資格證。另外考研狀況異?;鸨?,一些師范專業考研率高達90%,非師范專業的考研率也在20%左右。因此我校的考試氛圍濃厚而創業氛圍明顯不足。觀念上的制約因素加上缺少創業氛圍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創業率低。
三、我校非師范類大學生的就業前景與合理化建議
1.創業前景
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業前景十分明朗,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政府方面。2014年,教育部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國家通過出臺文件保障創業大環境的良性氛圍。河南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力爭實現2014年―2017年引領6萬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率達到3%的預期目標。
第二,學校方面。專門的創新實踐基地――逸夫樓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提供場地支持,并且開展一年一度的創新創業大賽,教師的專業指導,在思想層面上引導學生。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第三,學生自身方面。從上文的調查結果來看,我校的非師范類專業的大學生創業意愿很高,雖然創業實踐略少,但是這也表明大學生的創業空間還是很大的。另外,百度指數結果表明信陽大學生創業的搜索指數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2.合理化建議
第一,建立創業信息網版塊。校方應該建立創業信息版塊,具體來說,可以包含如下區域:①榜樣區。著力宣傳已成功創業的師兄師姐的事跡、經驗,并設置答疑留言板。②項目區。選擇其他高校的創業成功項目、社會上最前沿的項目、符合本校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和歷年創新創業大賽遺留的未完成項目,并有機結合,做出最佳的項目選擇,在項目區陳列。③信息查詢區。主要設置三方面內容,一是項目區項目的具體情況;二是鏈接創業相關的網站;三是相關政策的和解讀。
一、社會支持的內涵
從社會學學術上較為正式的定義,社會支持是指一定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無償幫助的行為的總和。從社會支持的來源上看大體上可分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的社會支持包括制定實施政策法規的國家政府單位以及社會其它組織、高校等,非正式的社會支持是指家庭、同事、朋友、老師等社會關系的支持。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上,按照支持主體的不同把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體系分為政府支持(財稅金融政策、商事制度、孵化平臺)、社會服務支持(信息提供、投資信托、創業文化氛圍)、學校支持(創業教育、產學研合作)和家庭個人支持(情感支持、資金積累)。政府支持、企業支持、學校支持屬于正式支持,家庭個人支持屬于非正式支持。
二、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發展現狀
在政府方面,葉映華認為,雖然放寬了大學生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實行稅費減免、資金扶持和培訓指導服務等政策,但大部分在執行過程中無法落實。政府缺乏一套健全的支持創業的體制,特別是許多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配套政策門檻高、要求嚴、服務少、收費多。目前國家創業專項資金與小額貸款尚屬于資質,并不能完全解決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問題。
在學校方面,我國的創業教育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創業教育的理念。王青山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單一,以入門知識為主,缺乏完備的教育體系和師資力量。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脫離了專業教育,不能發揮專業課老師對創業項目的指導,合理規避大學生創業的風險。
在社會服務方面,投資人缺乏好的創業項目,而大學生有好的創業項目卻找不到合作人,這種信息滯后甚至脫節現象已屢見不鮮。社會沒有提供諸如政策咨詢、創業融資、市場營銷等創業服務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盈利民間組織也不多。社會上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創業服務中介、一少部分的獵頭公司和各個創業網站,此類機構缺少完整的評估監督機制。
在家庭個人方面,中國父母一貫對孩子的期望是找到好工作,安穩生活。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環境使中國大學生從小在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素質以及創業心理素質方面存在欠缺。隨著社會發展,中國的家庭結構從大家族式逐步轉變為“一家三口”的核心型家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家庭這一非式社會支持功能的弱化,家庭在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上很難滿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了。
三、促進對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體系建設
在政府支持方面,梅強認為,政府應拓寬融資渠道,設立國家創業資金,完善小額貸款政策,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創業融資。設置創業保障制度,引導大學生了解并利用已有的創業優惠政策。把創業政策劃分為改善創業環境型、提高創業能力型、減少創業風險型三種類型,提出要通過完善服務內容、營造創業氛圍、完善社會保障等來減少創業風險。陳仲華指出政府應積極為大學生拓展實習單位, 鼓勵高校組織大學生參加實習,完善實習補貼政策,以豐富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完善政府、高校和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密切政府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同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部門、企業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李炳論建議,政府應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資金融通體系,完善大學生創業小額信貸融資機制,設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完善創業支持保障機制,提供創業激勵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的評價體系。
在學校支持方面,王青山強調,學校要加強創業教育的組織基礎建設,通過成立創業教育研究中心開展教育培新、科研實踐等任務。重視中小企業的創業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實習的機會,將校內創業理論與校外的創業實踐結合起來。徐生林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該分層次進行,包括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創業職業。只有明確了不同層次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創業教育才能科學地進行。王荔指出,學校首先要完善師資結構,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素質。其次開設并完善創業教育課程。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把創業意識、組織管理、理財能力和溝通技巧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融合于教學過程。
在社會服務支持方面,梅強建議企業承擔起協助角色,捐助成立高校的創業中心,提供資金支持。主動參與到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中去,提供實習機會和實踐基地給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借助一定的社會網絡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支援等咨詢服務。陳仲華建議,新聞媒體可以針對一些創業政策作出詳細解讀,幫助大學生了解最新的創業政策。通過網絡平臺,邀請專家與大學生在線交流,有利于政府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創業的需求情況。李娜認為要從社會輿論上支持創業者,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宣傳教育,改變大學生求穩的職業觀念,克服不敢創業、不會創業、不能創業的心理障礙。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積極創業、包容失敗的文化氛圍。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大學生;創業;創新;建議
[中圖分類號] C6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8-73-3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Optimiz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Environment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Wu Wentao
(West China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and the problem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and on this basis, provides the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Keywords:new economic norm;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suggestion
在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黨的十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了創業。創業、創新被賦予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引擎”的角色[1]。創業有助于經濟增長、提高生產力、激發創新和創造工作機遇的重要動力,是解決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增長、就業率下降等問題的重要方法,發展創業型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1 大學生創業的內涵
創業是指個人或群體開展的以創造財富為目標的活動。也就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開發利用創業機會,組織并配置各種資源提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大學生在這里主要是指在校大學生和剛剛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個群體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理念最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創業的動力強。大學生創業是指有意向創業的大學生根據自身特點,結合自己專業知識優勢和實踐創新能力,在經濟社會中尋找機會整合可用資源,自主獨立創辦新企業,提品或服務,最終實現創業的過程。
2 經濟新常態下加強大學生創業的必要性
2.1 大學生創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
大學生創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自1980年以來,美國新增就業崗位中,80%是新企業創造的。目前,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不斷增多,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為110萬,2012年達到680萬,2013年達到近700萬,2014年大學畢業人數首次突破了700萬,達到了727萬,2015年的畢業人數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攀升,達到了749萬,2016年可能還要提高,數量的增加,就業的壓力就增加[2]。畢業生總量的不斷增加,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發展速率的調低,國際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影響,種種原因,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崗位萎縮、就業空間狹窄,引發了一系列的就業難題。鼓勵大學生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舉措,不僅能夠解決大學生自己的就業問題,還能為社會衍生出新的就業崗位。為此,國家相繼出臺了大量政策措施來鼓勵大學生創業,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快建造國家創新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多渠道多模式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2.2 大學生創業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大學生創業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據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大學生的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創業活動越活躍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就越快。從2010年到2014年我國的GDP雖然持續增長,但增速下行,2010年GDP增速是10.6,2011年是9.5,2014年是7.4,2015年中央的要求是7左右[3]。在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增長、就業率下降、勞動力成本增加、產能過剩加劇,中國過去30多年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通過創新創業來制造新的需求,比如計算機和手機,這些產品剛剛出現的時候,誰也想象不到它們會帶來這么大的市場。由此可見,發展創業型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2.3 大學生創業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黨的十報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業被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學生創業可以說是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創新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創業上擁有獨特的優勢,所以,大學生是創業群體中不可或缺的新鮮力量。大學生創業對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能夠給予系統的支持,并做出全面、積極的貢獻。因此,鼓勵大學生創業,不僅能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還能為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升級帶來一定的動力,符合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創新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平均比例大約占畢業生總數的1.5%,相比過去有所上升,但與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20%-30%相比,我國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小,創業的水平差距較大。
3.1 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比例比較低
大學生是最有能力、最有潛力創業的群體,大學生自主創業更能體現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發展壯大的基因和根基。雖然我國下了大力氣,在資金支持、貸款配套服務等方面都給大學生政策傾斜,但我國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實際比例多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據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的大學生就業數據統計顯示:2007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1.2%,2008屆為1%,2009屆為1.2%,2010屆為1.5%,2011屆為1.6%,2012屆為2.0%,2012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2.9%,2013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比例為1.2%,2013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3%,2014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0%,2014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8%。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大學生中真正走上創業之路的學生仍然是極少一部分,而在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一般為20%-30%。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出,自主創業沒有成為我國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選擇。
3.2 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成功率較低
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和大學生自身的關注,大學生自主創業已成為一條新興之路。在逐漸高升的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雖高但實際成功率卻不如人意。據相關的問卷與實地調查顯示:在當前的創業激情下,大約80%的學生有過自主創業的想法,但實際的創業結果卻不如預想的一樣成功。據不完全統計,非大學生創業者失敗率近70%,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98%,遠遠高于一般創業者,能夠持續經營并自主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僅占2%。這樣的低成功率現象讓人詫異,更值得我們思考。
3.3 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資金嚴重缺乏
大學生創業離不開資金支持。注冊企業、尋找場地、開拓市場、提品和服務,處處需要錢。沒有多少積蓄的大學生在進行創業過程中最先感到缺的就是錢,眾多的大學生創業者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創業資金的缺乏成了大學生創業的攔路虎。
據調查顯示:我國有70%左右的創業大學生因缺乏資金支持而宣告創業失敗。針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難問題,國家出臺了小額擔保貸款、簡化反擔保手續、延長擔保責任期限等資金支持政策,用來緩解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缺乏問題。但據調查發現,多數大學生創業者表示自己及身邊的同學們很少有去申請的。例如:在2012屆畢業生中,60%左右的創業資金是由“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而來,他們充當了“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其次的資金來源是積蓄和銀行貸款,占25%左右,而由政府提供資助的比例約為1%。這說明在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中,政府發揮的資金扶持力度還很微弱。
據調查:導致大學生創業面臨資金難題的原因不外乎三個:其一,創業大學生由于缺乏資產質押,故從銀行借貸的可能性很小;第二,創業大學生由于缺乏成功經驗,通過民間借貸獲取資金的可能性也很小;第三,擁有項目的創業大學生與擁有資金的投資者之間缺少較好的對接平臺。這樣,就導致很多大學生的創業計劃一拖再拖。缺乏資金是造成在校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政府應鼓勵各類投資者積極助力大學生創業,與大學生創業者積極、無障礙地對接。
3.4 大學生缺乏進行自主創業的經驗
大學生一直在學校讀書,對企業的運營、市場的運作、相關的政策法規等都缺少了解,對資料沒有進行全面的收集,更缺少相關的經驗。忽然出來當“小老板”,在匆忙之間就做出選擇,倉促上陣,無法應付在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據調查,在校大學生創業遇到的主要困難,70.2%的受訪者認為是“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系”,團隊的經驗和能力不夠也是另一個失敗原因。對此,要建立健全青年創業輔導制度,從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天使投資人當中選拔一批青年創業導師。積極幫助大學生創業,少走彎路,有效積累經驗。
4 經濟新常態下優化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創新環境的建議
2015年7月7日,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說 要解決就業或者鼓勵大學生創業,學校首先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把學生培養的質量提得更高一點,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創業意識更強一點,從而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就業觀、創業觀的教育,對他們進行就業創業的指導和服務,這是大學的責任[4]。同時,政府應該從政策導向、資金支持等方面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這也符合現在所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形勢和大背景。為了積極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經濟的發展,建議如下:
4.1 為大學生創業拓寬創業資金籌措渠道
高校應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基金),加大對創業工作及創業大學生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與金融部門、小額擔保貸款管理部門、微眾銀行、民營銀行等進行的合作。探索設立校內大學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指導服務站,本著風險可控和方便大學生享受政策的原則,提升貸款審批效率。重點培育一批有較高科技含量、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創業項目和新興服務業項目,支持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上注冊“網店”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打造一批大學生創業精品項目。為了滿足學生創業資金需求,使想創業的在校學生擁有相應的風險保障,解除失敗的后顧之憂,四川大學與工商銀行共同設立了5000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并通過校友支持、企業贊助、個人捐款等多渠道整合社會資源,在全球校友的支持下籌劃設立金額在4~10億元的優秀學生創業眾籌基金。與成都市協商共同設立校地合作資金和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共建“四川大學天府創新研發中心”,共同打造1億元的面向全球優秀學生的創新創業基金。與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簽署校地協同創新合作協議,共同設立校地合作資金和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共建“四川大學天府創新研發中心”。
4.2 廣泛開展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實訓練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高校應努力實現創業教育全覆蓋,將《創業基礎》作為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核心課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大力開展創業培訓。同時,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獲得專利、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和自主創業,并將成效折算為學分,對休學從事自主創業的在校大學生保留學籍。例如:四川大學為破解課堂教育與創業實踐“兩張皮”的難題,不斷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性、針對性和銜接性,不斷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確保在“書本”落地的同時,精準有力地提升實踐質量。自2012年起,學校啟動了萬門課程建設計劃,將在10年時間建設10000門左右的課程,其中,學術研究型課程5000門,新建、升級改建創新創業型課程2000-3000門,社會實踐型課程2000門。目前,川大學子每年都能選修300多門來自社會精英、行業翹楚、杰出校友等來校開設的創新創業及實踐應用型課程,旁聽500余場創新創業系列講座。在“社團+創業項目”的學術型社團模式激勵下,學生自發組建形成了400多個學術型社團,招募到近萬名學生會員,年均開展各類學術活動1000多次。不僅每周舉辦創業分享會,每月開展大型講座,每年舉辦大型創新創業論壇,還形成了創業大講堂、創業體驗賽、周末創業沙龍、大學生暑期創業操盤實踐等品牌項目。
4.3 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與創業實踐孵化
加強實施教師創業教育能力提升計劃,將提高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干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就業創業教育教研機構,配齊配強創業就業指導專兼職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行業的創業實踐。整合校內教育資源,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講座、創業訓練、創業模擬、創業大賽、典型事跡報告會等活動。依托大學科技園、產學研基地、專業實驗基地、就業基地、實習基地等現有條件,建設符合學校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的創業實訓和創業園,積極創建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提高利用效率和孵化成功率。借鑒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共建一批適合大學生創業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參考文獻:
[1] 朱帥.淺析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融資渠道[J].商情,2011(3).
[2] 孫,解長福.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1(9).
一、引言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對于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是當前黨和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創業作為就業的一種高級形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而大學生創業必然依托于一定的環境,創業環境是大學生創業活動開展過程中無法忽視的因素,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場所。我國創業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還不成熟,由于大學生并非我國現有大軍的創業主體,因此國家在體制創新中給予大學生創業的特殊政策并不多,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法規。
科技服務業是指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技術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經驗、信息等要素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國發〔2014〕49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國家將大力促進科技服務業的發展,計劃到2020年,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成為促進科技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引擎??萍挤諛I的重要任務為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
從以往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以科技服務業為依托,優化我國大學生創業環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活率。滿足大學生創業的融資需求,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創業能力,可以為我國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解決大學生自主創業對于推動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實現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等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縱觀我國現狀,國家大力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卻屢遇瓶頸、處處碰壁。創業環境復雜而又多變是導致我國大學生創業難的一個主要因素。本文將通過研究科技服務業發展對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影響,將科技服務業與大學生創業緊密關聯,在得出二者相互關系的科學結論的同時,提出有效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比率的針對性意見,利用科技服務業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提出可行性建議,從而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清楚的了解當前創業環境,并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利用。
二、相關文獻回顧
隨著近年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國內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對于我國科技服務業的界定、發展和前景進行研究和探索。程梅青、楊冬梅、李春成(2003年)認為“一般而言,科技服務業是指一個區域內,為促進科技進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種服務的所有組織或機構的總和?!崩罱恕⑼裘暨_、任廣乾(2011年)認為“科技服務業是為其它高技術行業提供服務的產業,運用高技術的其它產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為科技服務業提供了成長空間,是科技服務業的主要潛在市場。高新技術產業和科技服務業的產業協同是科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動因?!睆埱逭?2015年)將中國科技服務業集聚的空間演化特征總結為:我國的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良好,并表現出東部優于中西部,集中于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
在20世紀80年代,創業這一話題就開始在中國出現,進入21世紀以來,創業環境也越發收到中國學者的重視。吳啟運和張紅(2008)運用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出,影響大學生創業傾向的關鍵因素包括創業政策、家庭內部的因素和教育的鼓勵等;朱永躍(2012)等人針對江蘇蘇南地區通過設計大學生創業環境調查并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目前大學生創業環境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為高校支持和政府支持,最次要的是金融機構支持和培訓機構支持。
由于國家進一步強調大學生創業和科技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其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系也逐步引發學者的關注。2009年,張峰海在接受關于國家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采訪時表示:“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孵化器加強與大學合作,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體系,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科技創業能力?!?李鑫健(2010)通過研究發現:“現階段科技服務業的創業孵化基地發揮的最主要作用是培養大學生的各項實踐技能和業務知識,促進了大學生的個人人力資本的增加。”他同時指出,組織人力資本、組織社會資本和組織物質資本對于大學生創業各方面的影響各有不同。劉楊,傅紅(2010年)指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幫助大學生降低創業成本,增加創業經驗和提高創業成功率方面能起到極大的輔助作用,因此成為幫助大學生創業的有效方式。潘勤和李典友(2010)認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將不斷協助大學生創業者將科技成果產業化,將創業計劃實踐化,其自身的組織特點決定了它在扶持大學生創業上的擔負的主要責任。科技服務業能夠通過提供服務和營造創新環境,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成功。”
綜上可知,學術界圍繞大學生創業與科技服務業的研究日趨成熟,而針對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還不夠系統、深入,在研究內容上主要集中于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構成要素、現狀分析和完善對策等方面,而與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聯系不夠緊密,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選用文獻研究法對相關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并對其中的觀點進行分析和匯總。在此基礎上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分發調查問卷,并利用其所收集的信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同時基于大學生學科特點的差異,對具體內容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得出結論。
四.大學生創業環境的調查結果分析
為得到大學生創業環境現狀以及其與科技服務業的關系,我們設計并向各個高校大學生分發了調查問卷,累計收回324份,填寫者的專業分布如下表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理工類和經管類的學生居多,為方便統計和分析,我們將理工和醫學分為一類,統稱為理工類,將經管、人文、藝術等分為一類,統稱為人文社科類。
4.1大學生創業的原因
上圖可以看出大學生基于多種原因選擇自我創業,上述七種備選原因所占比重較為均衡,其中約有22%的被調查者認為“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較為粗略的結論:由于大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歷和人生觀等的差異,其創業的原因較為多元化和分散。
4.2大學生創業的主要障礙
與上圖所示,無論是人文社科類還是理工類的學生,大多數人認為大學生創業的最大阻礙是缺乏社會資源、人脈、資金、工作經驗和知識技能;部分人將創業的阻礙歸結于創業的環境;較少數人存在家人反對和個性不適合創業的狀況。由于參與調查的部分大學生對于創業環境中的政府因素不太了解,即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扶持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創業資金、知識技能和相關渠道的缺乏??傮w來看,被調查者認為創業的障礙集中于硬性條件的缺乏、自我能力的不足以及創業環境中的扶持和保障程度低。
4.3大學生創業最需補充的知識和技能
大學生普遍認為其現有知識不足以滿足其創業要求。數據顯示,市場營銷、創業相關政策法規以及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是高校畢業生在創業時亟待補充的知識。大學生對社會了解較少,對國家政策法規的關注度不夠,使得在大學生在進行創業前,對于有關于創業的法律法規十分迷茫,不利于大學生創業的進行。難于獲得行業內部資料、對現有行業和市場的不了解,使得大學生對于創業機會的敏感度低、對于創業環境的把控也十分薄弱。基于學科特點,理工類大學生更缺乏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對于營銷渠道、營銷方式的了解相對較少,如何選擇目標市場相對更不明確。人文、社科類的大學生對于生產技術了解匱乏,其在面臨創業選擇時更加難以發現創業機會,對于生產的管理也更加的模糊。
4.4創業所需的信息服務
調查問卷中此題是一道多選題,在行業信息服務、政策法規咨詢與服務、投融資及金融服務和創業項目申報及輔導這四項列出的信息服務中,被調查者的選擇較為均衡,并且從結果來看大部分人選擇全選,也就意味著,對于所有的大學生創業者而言列出的這四種信息服務都較為稀缺。進而可以看出,目前相關服務機構較少并且較少融入于大學生創業環境中,各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與幫助也不能滿足其需求?;緞摌I信息的缺乏反映出大學生創業環境有待完善。
4.5大學生創業應給予的支持
對于大學生創業應給予的支持,理工類學生和人文社科類學生的選擇存在顯著差異。除了兩類學生都需要創業種子基金外,能夠提供信息、技術、政策、培訓等專業服務的創業服務機構以及貸款優惠政策對于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生同等重要。學科性質的差異導致其創業需求不同,其中理工類大學生對于專業性的支持認同度更高。
4.6創業孵化器在大學生創業中的作用
作為科技服務業的一個分支,創業孵化器在支持創業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大學生創業時,他們認為創業孵化器所發揮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業務知識的輔導、能力的培養、對外的社會關系網絡支持以及啟動資金的支持。其中,對外的社會關系網絡是大學生認為其在創業時,孵化基地所提供的最有價值的幫助。此外,相對于人文、社科類的大學生而言,理工類大學生對于業務知識的了解更為匱乏,因此創業孵化器在業務知識輔導方面對于理工類大學生的幫助也更為重要。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制定有利于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相關小組或部門,統籌解決科技服務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尤其在對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影響方面,營造公平、公正、規范的良好環境。
加強科技服務業的宏觀調控,全面規劃與制定全國各地科技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和行業規劃,并與大學生創業環境發展趨勢相適應。對于公益性科技服務業機構,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其服務水平;非營利性機構,加強引導、市場運作,政府對不同類型的科技服務業機構應分類指導,建立規范化的現代管理制度。
政府放寬對科技服務企業注冊限制的同時,放寬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服務限制。如在無形資產、技術推廣等方面,大學生創業者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使用權,鼓勵大學生創業者利用科技服務業增強企業競爭力。
2.加快改革步伐,推動服務業專業化與全面化
深化計劃管理等方面的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立項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科技立項和審批制度,對于大學生創業應給予特別關注和服務。加快建立評審專家信譽評價制度,提高科技計劃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進一步推進以專業知識服務、專業技術咨詢為主的服務體系,培育和構建現代科技服務業管理創新機制。同時加快我國科技服務業國際化發展步伐,營造多元化大學生創業環境,為不同類型的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幫助。
在科技服務業行業實行人才戰略,制定科技服務人員待遇方面的傾斜政策,增強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加大對科技服務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整體素質,進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
3.進一步增強行業細分,服務更具針對性
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行業種類進行細分,對各行業實行分類指導。集中科技服務業中的不同類別的科技力量,解決各行業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突破和跨越。
推動高校與科技服務業機構開展合作,對相關產業進行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鼓勵高等院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的產學研聯合體,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
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業務、管理等方面分別給予專業。在業務方面,由該領域的專家或技術人員提供專業上的指導與建議,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在管理方面,由管理人才對創業者和其他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從而為企業的發展與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