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3 17:46: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精神的傳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職業精神是在職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具有明顯職業特征的職業價值觀和理念體現。醫學職業精神是指醫務人員在醫學職業實踐中逐漸形成并發展為行業內和全社會所肯定、倡導的基本從業理念、價值取向、職業標準及職業風尚的總和,應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群體性與個體性結合、實然性與應然性結合,體現醫務從業人員對真善美的職業價值追求[1]。
一、醫學職業精神的內涵解讀
醫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的臨床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將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具備高尚的醫德,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具備人文關懷、利他主義和高度責任心。而職業精神的養成不是在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整個醫學教育階段逐步養成。醫學職業精神教育要以人本主義為核心,除了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教育外,多途徑、多舉措開展醫師職業精神教育,培育醫學生正確的從業觀、價值觀,培育人文精神和利他主義精神,促進醫學發展,維護人類健康。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建構醫學職業精神維度
1.價值維度――以理想信念為基礎的職業價值觀培育。理想信念與職業價值觀辯證統一地存在,而且相互影響和轉化,反映的是人精神層面的問題,體現人的精神追求、道德水平、價值取向、理想信念。醫學生信仰什么,反映了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信仰目標偏差必然導致職業價值觀的偏差。隨著價值取向和文化形態的多元,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醫學生的思想,某些醫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追求淡漠、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追求物質享受、心理素質脆弱等問題。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糾紛增多、醫療體制改革等問題困擾著醫學生,再加上還沒有真正進入職業角色,僅僅是接受社會上的負面信息,對很多問題沒有深入了解,使得醫學生容易產生職業價值觀偏差??梢娎硐胄拍罱逃谒枷胝谓逃械淖饔茫饕谟谂囵B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責任意識和奮斗精神。
2.理論維度――以醫學倫理學為理論核心的專業素質教育?!搬t學倫理學是人文醫學教學的主軸,它貫穿于醫學實踐各方面的始終,醫學的宗旨和醫療職業的價值、態度和行為準則,無不是醫學倫理理念的凝化,醫學倫理也是醫生的必備品質[2]”。作為核心人文醫學課程,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是比較規范的,但也存在一定問題,開課率和課時量相較實際需要還有很大距離。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講授醫學倫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臨床醫療新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等已經比較緊張,教師無法充分結合臨床實踐及醫療熱點,更談不上提供實踐機會。另外,我國的醫學倫理學還存在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缺乏既有專業背景又有臨床經驗的教師、沒有貫穿在醫學教育整個階段等問題,醫學職業精神的培養猶如紙上談兵。
3.文化維度――以傳統醫德和當代人文關懷為準則的文化傳承。我國醫德體系的歷史悠遠,最早源于《黃帝內經》,要求醫者不僅要有高明的醫術,還要有仁者愛人、清廉正直、謙虛謹慎、勇于創新的傳統職業操守和品德。這些職業道德對我國歷代醫者影響深遠,一直延續至今。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醫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僅依靠傳統的職業操守和品德已經不能滿足于社會發展和醫療實踐的現實,我國醫學職業精神教育模式對醫學生、醫務人員的從業理念和職業標準達不到理想的指導和教育效果。2001年,“國際醫學教育組織(IIME)提出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簡稱GMER),醫學畢業生應該具備的7項最基本能力是職業價值、態度、行為以及倫理等”[3]。即除了具有高超的醫術外,更要具有高尚的醫德和人文關懷精神,培養醫學生“尋常的關懷心,俗世的悲憫心”的醫學人性光芒,就是當代對醫學職業精神更加精確的定位。2005年,中國醫師協會道德建設委員會明確要求醫務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將其作為執業的要求和準則,樹立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并指導醫療實踐,將職業標準和從業要求明確化和制度化。
4.環境維度――以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為助力的環境影響。校園文化中所蘊含的醫學道德精神價值的意義對學生的影響是“隱性”的,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精神養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4]。大學校園不僅是建筑樓群的集合,更應該代表一種文化和精神,將醫學職業精神和校園的整體文化氛圍、底蘊融合,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悟醫學的真諦。學風建設有助于培養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和愛崗敬業的道德風尚,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5]。要以社會服務為平臺,在社會實踐中深刻了解所處的社會發展現實和科技發展現實,促進醫學職業精神的養成。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醫學職業精神的培養路徑和模式
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基礎,引導樹立正確的醫學職業價值觀。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深化教育內容,豐富教育形式,切實增強醫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一是豐富教學內容。經濟、社會、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學生的眼界前所未有的開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增多,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廣,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問題也應更廣泛,如國情教育、國際熱點分析、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等。著重要在“敬業”上引導學生熱愛崗位,遵守職業規范,踐行醫學生誓言。二是改革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室為固定地點的教學模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白叱鋈ァ本褪峭綄籴t院、社區、醫藥企業、社會機構等進行聯合,進行參觀學習和訪問調查;“請進來”就是請醫學專家、人文教育家等專業人士開設職業精神教育和人文教育專題講座。三是重視教師的言傳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應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以生為本、忠于職守,養成良好的職業精神。對于專業課教師和臨床帶教教師來說,要積極構建他們的身教德育觀,在教學過程中以身示教,將醫學職業精神教育融入醫學專業課程教育整個過程,培養學生在醫療實踐中分析判斷、解決倫理問題的能力。
2.以醫學倫理學教育為抓手,豐富醫學職業精神的專業內涵。在教學目標上,培養學生對病患的人文關懷,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養學生用醫學倫理學觀念去解決問題、評價問題。應盡快修訂教學大綱,將醫學倫理學納入到必修課程體系,增加學分和評價機制。以專業課教學為基礎,切實增強倫理學思想的滲透力。專業課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豐富的臨床、理論知識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倫理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現代醫學大家和古代名醫的生平紀事和學習、求學經歷,或者播放影片、紀錄片,組織討論、情景模擬等。在實驗操作中,提倡節省動物實驗對象,盡可能減少動物在實驗過程中痛苦的仁愛思想。解剖課程上形成對尸體捐獻者默哀的教學慣例,提倡對生命致以尊重,對逝者致以哀思。在臨床教學中,重視案例教學,結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揚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崇尚科學、謙虛博愛的職業精神,反對缺乏仁愛、唯利是圖的醫德淪喪的行為。這樣就形成了有層次、有重點的教育體系,適應職業精神教育本身和學生思想變化的需要。
3.以傳統醫德和當代人文關懷為準則,形成醫學職業精神的文化傳承。傳統醫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精髓內容:仁者愛人、懸壺濟世的職業要求;不圖錢財,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質;虛心向學、善于鉆研的學習態度;服務病患、認真負責的工作宗旨;不畏強權、追求真理的獻身精神和不斷研究、勇于開拓的創新追求[6]。這是長期以來古代的醫者在行醫過程中總結、形成、傳承下來的優秀職業道德和準則,也是中國古代醫學文化的精髓,古代醫學職業精神的核心,是值得當代醫生和醫學界認真研究、踐行的文化傳承。除了傳統醫德外,古代的優秀醫者如華佗、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不懼兵荒馬亂危險,上門為病人診治的扁鵲;被“譽滿杏林”的名醫董奉;“輕財如糞土、耐事如慈母”的北宋醫家龐安時等醫者典范,將他們的事跡和精神貫穿于職業精神教育中,比簡單說教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只有把這些優良的醫德傳統和當今的人文關懷相結合,使良知、正義、責任、人性等意識進行內在樹立和升華,才能達到人文關懷道德教育目標[7]。對于醫學生來說,知識、技能、態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掌握知識和技能是為形成端正的職業態度打基礎,而良好職業態度的養成反過來也會促進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強化,使這三者有機結合的就是人學?!坝袝r去治愈,經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特魯多的這句充滿人性光輝的箴言道出醫學不是冷冰冰的儀器和技術的產物,而是情感的產物。因此,培養醫學生的“人文關懷”必須正視醫學人文教育的地位,調整醫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課程體系、教育模式,注重醫學職業精神中的人文價值取向,充分重視醫學生的思想、情感、德行等人文素質的培養,此外,踐行“以學生為本”理念,實現學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利益,教育理念從“管理學生”轉化為“服務學生”柔性化管理,對學生來說,“以人為本”的理念自然會“入腦、入心”。
4.以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為促進,培育醫學職業精神的外部環境。校園文化是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重要外部條件。通過校園美化,打造優美高雅的校園環境。以先進的設計理念,將校園布局、建筑特色、景觀設置、校園綠化、道路建筑命名等環境因素和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充分結合,為師生提供美觀、高雅、文明、莊重的大學氛圍。此外,還可以在教室和宿舍張貼古今中外名醫大家的畫像和生平簡介;在宣傳欄宣傳勵志性的醫學小故事;在校園內開辟植物園以供學生學習和勞動;精選醫學家的人物雕塑美化校園,供學生瞻仰。
通過學風建設,營造濃郁的校園整體學習氛圍。從新生入學教育起,就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引導。如新生醫學生宣誓、參觀校史館、舉行升國旗儀式、軍事訓練、校訓精神解讀、校史校情學習等,增強專業歸屬感和認同感;在二、三年級著重營造和諧、健康、豐富、活躍的學風氛圍,重點組織專業學習活動;在四、五年級,學生開始接觸臨床和實習,應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輔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職業定位、醫德醫風的養成教育。根據醫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課程安排組織形式多樣、新穎有意義的校園活動,抓住傳統節日、重大事件、開學和畢業典禮等時機,利用板報、廣播、宣傳欄、校報、網站等各類載體,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品味和內涵。如通過舉辦護士集體授帽儀式、送文藝下基層醫療機構、優秀醫務工作者來校作報告、醫學知識競賽、各類醫療操作技能競賽等醫學生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校園文化活動,切實增強醫學生的人文修養。
關鍵詞 武術文化 武術教學 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Martial Arts Cultural Heritage in Martial Arts Teaching
CUI Changsong
(College of Sport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martial arts culture. Firstly, there is help students from awareness of healthy competition helps to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students, to help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teaching martial ar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n made accordingly attention to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teaching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attention to clear the contents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as well as attention to ensure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hours the proper martial arts teaching martial arts to achieve three strategic cultural heritage effective in teaching martial arts, and hope to be able have inspiration to carry out martial arts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materials arts culture; material arts teaching; cultural heritage
1 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武術文化的意義
1.1 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武術文化有利于學生良性競爭意識的培養
社會的進步使得社會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勵,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面對或者承受巨大的壓力,這的一點對于學生來說也不例外。但是,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學生卻存在無法正確的面對競爭的問題,極端的甚至為了在競爭中取勝而不擇手段,從而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而武術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重視的是禮讓的競爭觀,講究的是不為人先、大義服禮、先禮后兵的風度。在武術教學中通過武術文化的滲透和傳承,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個人素質和修養水平的提升,讓學生在面對競爭時,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有助于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觀念的形成。
1.2 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武術文化有助于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武術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凝聚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梢哉f,我國武術文化發展的過程,是與我們的民族發展息息相關的,很多都是對民族精神的寫照和反映。例如:我國武術文化中“公忠為本,精忠報國”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武術文化,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了武術技能的同時,受到民族精神教育,讓學生的民族精神意識、民族精神素養以及民族精神品格都因此得到有效的培養和發展,讓我國的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揚。
1.3 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武術文化有助于武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學校是傳承人類知識、進行文化傳播的主要場所,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為人類文化傳播提供了一種更為有效的途徑。學校教育與“日承式”教育或者是“大眾傳媒式”的教育相比較而言,更具有精確性、系統性以及權威性,這一點對于武術教育來說已是如此。通過把武術文化貫穿在武術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實現對武術文化的精確、系統傳授,以確保武術文化傳授的完整性和科學性。而且由于學校是專家學者和科研工作人員較為集中的場所,各種不同的思想和見解都會在此出現、交流、碰撞,從而對武術文化的創新性傳承也會產生積極的促進意義。綜上所述,可知,在武術教學中傳承武術文化,對我國武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2 在武術教學中實現武術文化有效傳承的策略
2.1 注意樹立新的武術教學觀念
自從武術進入學校教育教學領域以來,雖然武術教學的觀念隨著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也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但是在多數任課教師的教學觀念中,武術教學仍然就是傳授武術的攻防技術和武術套路,任課教師在開展武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重視的仍然是學生武術技術的和武術套路的學習掌握情況,以及身體素質的發展情況,而卻忽略了武術教學活動的文化傳承和弘揚功能。如今要在武術教學中實現武術文化的有效傳承,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種傳統的、滯后的武術教學觀念,從文化的視角出發,去認識和了解武術中的文化現象,樹立武術技術教學與武術文化傳承相統一的、新的武術教育傳承觀,以更好地促進武術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2.2 注意明確武術文化傳承的內容
注意明確武術文化傳承的內容,是在武術教學中實現武術文化的有效的傳承一個基本前提。我國的武術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不但與哲學、政治學、倫理學以及文化學和藝術學等諸多領域相關,而且還與中國傳統的軍事思想和醫學理論以及社會習俗等多個方面存在密切的關聯。因此,其所蘊含的內容非常繁多,甚至可以說是包羅萬象。面對這樣情況,在武術教學中進行武術文化的傳承時,應選擇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夠在符合學校武術教育教學的標準和要求的基礎上,實現我國武術文化傳承的最佳成效,以盡可能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就成為了十分關鍵的一個問題。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在開展武術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就要注意對武術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通過科學的整理、分析、總結、和提煉,歸納出適合教育教學要求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的、有助于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的內容,剔除滯后或是陳舊的內容,以盡可能通過科學的內容組織和內容選擇,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武術文化的精華,實現武術文化科學、系統傳承,切忌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問題。其次,還要注意明確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所要傳承的武術文化內容。也就是說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武術文化的傳承時,一定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組織,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武術文化學習興趣。
2.3 注意確保并適當增加武術教學的課時數
目前在開展學校武術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中小學的武術教學還是高校的武術教學,課時數的安排普遍存在偏少的現象,很多學校僅僅利用目前所安排的武術教學課時根本無法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而且由于目前很多學校的領導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武術教學的重要性,存在對武術教學不夠重視的情況,某些學校甚至連現有的教學課時都無法保證,以至于對武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中的傳承造成了負面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確保武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中的有效傳承,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通過宣傳、檢查以及考核等多種手段,來提高學校對于武術教學的重要性的認識,確保武術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學校則應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注意營造良好的校園武術文化氛圍,杜絕擠占武術課的問題的出現,并盡可能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武術文化課教學的課時安排,將武術文化作為武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看待,促進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中的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 栗勝夫.中國武術發展戰略研究[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教育;中醫藥人才培養
高等學校既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進文化創新和傳承的重要基地?,F代大學的本質是在積淀和創造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就其歷史原生態而言,中醫藥學是一門人文主導型的經驗性學科。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的人才培養更應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尤其是中醫藥文化教育。
中醫藥學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的高級中醫藥人才須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中醫藥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中醫藥學的人文特質,突出中醫藥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特點和亮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同時,中醫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國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統文化也為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中醫藥的人文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是中醫藥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突破點。
一、中醫藥文化的提出與素質教育的關聯
中醫藥文化的概念是在2005年8月召開的全國第八屆中醫藥文化研討會上首次被確立的。會議將中醫藥文化的定義解釋為:中醫藥內在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外在行為規范、器物形象的總和[1]。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廣義的說,中醫藥文化是指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創造的中醫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狹義來說,是指中醫藥行業獨有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和人文習慣。
中醫藥學植根于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中,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蘊含著豐富的醫學精神和倫理道德,具有獨特的文化屬性;不同于西方醫學,其工作對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屬性[2]。
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來說,中華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涵在中醫文化中大都有所反映,甚至成為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思辨原則和重要的治療法則。所以,中醫藥文化從本質上講,是構成中醫學的母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化的民族文化體系;從功能上講,是傳承中醫藥學的載體,承載了中醫藥學數千年的文明史、光輝史,更是世界人民的醫學財富。
素質教育所關注的是一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在中醫藥文化之中講究“辨證論治”,學生素質教育講求的是“因材施教”“天人合一”的中醫藥文化的觀點,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整體素質時也是十分注重環境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如此看來,中醫藥文化中的許多觀點與素質教育對學生培養的觀點有不謀而合之處。學生在中醫藥文化的感染下能夠更充分的將素質教育的目的內化,并從更深層內涵之中將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營運到學生的“精氣血脈”之中。結合素質教育強調的要有豐富的知識、高尚的文化修養、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多面和過硬的能力、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們就能更好地繼承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并以“啟古納今”的精神完善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中醫藥文化教育是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
中醫藥院校的辦學歷史已半個世紀。時至今日,中醫藥院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想日趨成熟。中醫藥院校在著力中醫藥現代化的同時,有必要對辦學的理念進行反思。高等中醫藥教育應當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強化中醫藥文化教育。
(一)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藥學發生、發育和發展的思想母體和動力源泉。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與人文的成功交融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特質。在世界醫學史上,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自己的傳統醫學。但是,歷盡幾千年的滄桑,目前碩果僅存,并且承傳不絕的只有中醫藥學。中醫藥學之所
以能夠生存和發展,是因為其有合理的存在價值,是因為其具有先進文化的合理內涵。中醫藥學是中國對人類知識寶庫的最輝煌貢獻之一。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蘊涵著許多原創性的寶藏。中醫藥學的價
值和生命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所看重。
(二)中醫藥教育要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
廣義上講,大學是典型的文化機構。大學教育承載著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基本功能,創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現代大學全部活動的基礎。高等中醫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理應成為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傳承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弘揚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創新中醫藥文化則是中醫藥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醫藥學要繼承、創新,中醫藥院校要發展、強壯,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不容忽視。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市場。高等中醫藥院校的人才培養在重視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同時,更應注重中醫藥文化教育。
三、中醫藥文化教育與中醫藥人才培養關系探討
(一)中醫藥人才培養目前所面臨的現狀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今的中醫藥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著中醫藥文化教育減少與削弱的問題。學校存在重視專業業務教育,輕視人文素質教育;學生中較為普遍地存在重視西醫學習,輕視中醫學習;樂于親近西方時尚文化,久而疏遠中國傳統文化的現象。由此可見,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重視中醫藥文化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二)中醫藥文化教育與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實踐針對中醫藥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我校在中醫藥文化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從新生入學伊始,我院就制定了形式多樣、內容詳盡的入學教育計劃。把加強中醫藥文化熏陶,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和鞏固專業思想緊密結合起來,多層次-多領域地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利用參觀廣東中醫藥博物館、藥用植物園,觀看《情鑄醫魂》等勵志錄像,邀請專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開展“叩開中醫之門”系列講座等形式,讓學生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中醫藥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對中醫專業的熱愛,教育學生以繼承發揚中醫藥學,豐富現代醫學,弘揚和發展我國特色醫學為己任。
(三)中醫藥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
1、弘揚傳統文化精髓,豐富高等中醫院校人文素質教育
整個傳統中醫理論體系都是以中國文化的若干范疇為理論基礎的,沒有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沒有現有中醫藥理論?;蛘哒f,中醫中藥的理論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v觀中醫藥學發展史,從中可以折射出中醫藥學在歷朝歷代中都在進行當時的“現代化”,所以,中醫藥學本身就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是以哲學、文學、史學為基礎,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地理、數學、天文、軍事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新時期的文化發展要求傳統文化進校園、弘揚民族文化,而中醫藥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文化知識和人文底蘊,其思維模式還具有一定的臨床實際意義。在醫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中國的傳統醫藥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培養新時期融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于一體的綜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僅是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中國文化地位和價值,而且也是在促進醫學學科更快更好地發展[3]。
2、樹立大醫精誠風范,培養中醫藥人才高尚職業道德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歷代醫學家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不僅編寫諸多醫學書籍傳承中醫藥知識,還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傳頌的醫德醫風。以孫思邈“大醫精誠”為核心的中醫藥人文精神與行醫理念是中醫診療服務的基本準則,也是當今醫療服務者所應遵守的基本準則?!吧n生大醫”的最高境界是“無欲無求”,“惻隱之心”是醫師的靈魂,“至親之想”是行為準則。作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對待患者應當具有愛心、耐心、誠心、慈悲同情之心,感同身受;應一心一意地救治患者,沒有其他私心雜念;對待所有的患者應該像是對待自己的“至親”一樣,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應當不畏艱辛,不圖名利,不避風險,要有盡善盡美和至真至愛的情懷,亦是當今行醫者應具有的風范。
“醫者,仁術也”,醫學科學是一門復雜的生命學科,醫生不僅需要有過硬的醫學基礎知識和精湛的臨床診療技術,更要具備“仁愛”的人文思想,只有精誠仁愛才能成為大醫,才符合21世紀“生物-心理-社會”的人性化的醫學模式?,F代醫療工作者應當是“仁”與“術”的結合,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統一。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中醫藥學有關醫學仁愛思想理論,對于在新時期培養具有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體系的綜合醫學人才,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和長遠的現實意義[3]。
(四)中醫藥文化教育與中醫藥人才培養結合的途徑與方式
中醫院校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應是多層次,多途徑的。在學校層面,要在辦學理念、辦學方針、指導思想上突出中醫藥特色。要努力營造中醫藥校園文化氛圍,重視對學生進行中醫藥文化熏陶。在教師層面,中醫院校教師的表率作用可以說非同尋常地重要。教師對中醫藥文化的看法、觀點,很大程度影響著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興趣和專業態度。要對教師進行中醫藥文化的先進性教育,要強化教師對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認識,師的思想。來自非中醫院校的教師要自覺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學習,了解中醫藥文化。在學生層面,要在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上,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渠道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
關鍵詞:校史館;育人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003-01
一、校史館是學校歷史積淀的濃縮
校史館記載了學校發展過程中教學、育人、科研、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面的工作,是學校發展歷程的反映和總結,它充分展示了學校辦學成就、發展歷程,同時,校史館也是擴大學校社會聲望的重要窗口。校史是學校發展軌跡的真實記錄,是學校成立、發展、壯大、變遷的最好見證,是學校發展、經驗、教訓、智慧等各方面的總結和積淀。
回眸學校的發展歷程,時代所給予學校的不只是和煦的陽光,還有風雨的考驗。校史并非是去而無返的遺跡,它在歲月流變中的種種積淀,是不可忽視的精神財富。廣大教職醫護員工生可以通過校史對學校的整體概況、校訓精神、歷史沿革可以有全面的、直觀的認識,對弘揚貴醫精神、提高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校史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
貴陽醫學院走過的歷程,給我們以無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學校從抗日時期創建至今、扎根貴州沃土、成長于建國之后、發展于改革開放、壯大于邁向新世紀的步伐中,一代又一代貴醫人,從這片沃土走出,走向貴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許多人成為了著名的醫藥學專家、學者。通過與先輩們跨越時空的交流,緬懷那些獻身貴州醫學教育事業的教育家,激勵著貴醫人,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人生志向,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獻身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
校史館對構建校園文化起著積極作用,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教育導向功能,我們應充分發揮校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校訓是大學精神的一種體現,是現實中引導大學發展方向的無形力量?!罢\于己、忠于群、敬往思來”的校訓和“文化建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钡霓k學理念為核心的貴醫精神,催人奮發,讓貴醫人沐浴在貴醫精神的光芒下,凝視和感思,自己所肩負的使命。
三、充分發揮校史館的育人功效
校史館不僅是學校發展歷程的回顧,它更是學校教書育人,進行愛國主義和傳統教育的基地。校史館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繼承傳統,弘揚前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同心同德,銳意進取,創造貴醫美好燦爛的明天!
1、開展愛校,宏揚學校傳統文化
大學的首要功能是教書育人,這就要求我們確立以人才培養為重點,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校史全面生動地展示學院辦學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凝聚辦學特色,傳承優良傳統,弘揚校園文化,培育師生員工愛校精神,翻開校史檔案,學校有著自己生動光榮的愛國愛校史,這些都是校園文化發揮其教化育人作用的極好教材。校史檔案中豐富的愛國愛校內容,是構建先進校園文化的重要舉措,也會對校園文化的建設起教育導向作用。
通過校史構建出良好的校園文化精神氛圍,可以使學校的師生員工了解學校的歷史,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每個在校人都是學校一分子的意識,熱愛自己的學校,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形成自覺、良好的學習風氣與工作習慣。這樣,可以把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發他們為共同的發展目標進取的情感,進而內化為一種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巨大合力。
2、開展德育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內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愛國守法、敬業奉獻的良好品質;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通過校史館,同學們可以了解貴陽醫學院的發展歷史,了解先輩們創業的不易,學校發展的艱辛,鼓勵今天的學子們認識歷史,尊重歷史;傳承先輩的光榮傳統,樹立高遠的理想;在現實生活中自強不息、樹立信仰;用先輩的精神財富激發學生今天的斗志,提高學生戰勝挫折、克服困難、樂觀向上、努力拼搏的勇氣,使他們早日成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優秀建設者,為祖國的強盛自覺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3、開展人文教育,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
高校校史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校史館既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又是高校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媒介,以其直觀性與社會性特點和豐富的內容決定了它是新時期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中最具有吸引力和滲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載體,成為校園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和文化創新的基礎。
關鍵詞:人文素質 教育 醫患關系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intern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s and patients.
SHI Xin-ge LI Aie-guo
Chinese PLA Postgraduate Medical School Orthopedic Surgery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With the conversion of the medical model and doctor- patient r elationship, the patient need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for the serv ice of medical humanities. Clinicians should not only have plentiful medical expertis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but also have excellent humanistic qualities. The present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very weak in clinical education .It is great reality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intern and to enhanc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clinicians and clinical medicine intern for society to resolve docto r- patient conflicts and construct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s and patients.
Key Words:Humanistic quality;Education;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中圖分類號:R4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11-0021-03
自1977年美國學者恩格爾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漸進發展?,F代醫學模式不但要求醫療與服務同步,醫術與醫德并重,而且要求疾病治療與健康維護相統一;不僅要求醫務人員轉變觀念、轉換角色,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而且要樹立醫學人文觀念及增強意識[1]?,F代醫學模式要求臨床醫生必須高度重視患者的思想感情變化,并要真正尊重、理解、關愛病人,加強醫患感情溝通,建立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F代醫患關系已由受傳統醫學模式下的主被動關系, 發展為現代醫學模式下的共同參與關系,體現了醫患雙方的人格、價值和利益的相互尊重。現代醫學模式及醫患關系的轉變對臨床醫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要求臨床醫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由此對我們臨床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轉折點, 是醫學生成才的重要環節,這一階段的人文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在臨床實習中,學生接觸到的是真實的社會,真實而具有復雜社會屬性的人,臨床教師良好的人文修養的示范作用可以通過醫療行為、醫患關系等具體地體現出來, 讓臨床實習生得以直觀地感知人文精神的在臨床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并及時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對其今后執業行醫后處理和應對復雜的醫患關系,及時化解醫患矛盾于萌芽之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及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醫學人文精神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人文精神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的載體人文學科,是集中體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共同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傳承。醫學即人學,自誕生以來,人文屬性就是醫學的本質屬性之一[2]。醫學也是人文精神的載體之一,醫學人文精神是對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質量、生命價值和人類健康與幸福的關注,是對人類身心健康與自然、社會及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關注。人文知識對醫學具有引導、制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內在的人文修養甚至比外在的專業技術更為重要[3]。
所謂人文素質,是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品質,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在一般人文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將醫學生培養成人格和諧、健全,全面發展的人的基礎之上,將人文精神與醫學這一特殊科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其核心是尊重一切與醫療活動有關的人的價值,主要內容包括:尊重、熱愛和敬畏生命,以維護生命健康作為醫學的最高使命和職責,尊重病人的人格與尊嚴以及平等的醫療與健康權利,注重對社會利益及人類健康利益的維護,對醫務人員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自身正當權益的維護。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之目的是對醫患雙方的人格、價值和利益的相互關注和尊重,是對社會共同利益、人類共同健康利益的關注和維護。
2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呼喚臨床醫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在當前醫療市場化和商品化傾向日益嚴重、國家醫療衛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社會上頻頻出現由于患者對醫療及服務不滿意對醫生進行過激語言行為及過激人身傷害行為,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由于疾病等原因,患者處于心理的極度敏感及脆弱期,容易產生情緒波動和行為失控,故容易出現過激行為導致醫患糾紛。這就要求臨床醫生具備深厚的人文素質,懂得尊重、理解、關愛和撫慰患者,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用良好的人文修養和適當的人性關懷化及時解醫患矛盾?,F代醫患關系已經由傳統醫學模式影響下的主被動關系轉變成現代醫學模式影像響的相對平等的主客體關系,病人也從單純的求醫者變成了在醫生具體指導下積極配合、具有各種權利義務的醫療活動的參與者。在這種醫患關系中,醫學實踐關注的不應僅僅是疾病的本身,還應關注醫療活動背后的文化、政治、經濟等諸多社會因素。社會對醫療質量的評價標準除了醫療技術本身外,還有醫療服務的人文因素。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糾紛頻發的深層次原因,正是由于臨床醫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素質的低下,與患者缺乏感情溝通,對患者缺乏人文關懷。
醫學技術的高度發展是現代臨床醫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的客觀因素?,F代醫學技術迅猛發展,取得了許多偉大的革命性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人類征服疾病的能力?,F代醫學可以讓必死無疑的人實現長期存活,讓失去功能的器官和組織通過替代重新獲得功能,甚至可以人工培育器官和組織,克隆或重新組裝生命。 現代醫學被認為是無所不能的,科學似乎可以征服一切。某些醫生認為現代醫學技術是萬能的,因而他們藐視人文精神,人逐漸成為現代醫學技術的附屬品,技術成為主人,醫生變成技術的奴隸。人被異化了,科學、醫學從而遠離了人文。而當科學無限擴張的同時,人文領地也日益的縮小,人文逐漸被邊緣化了[4]。醫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必然導致醫學人文精神的衰落?,F代醫學教育先驅奧斯勒曾經告誡我們:一個醫生絕不只是在醫治一種疾病,而是在醫治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一個活生生、有感情、正為疾病所折磨的人。所以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必須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尊重、理解、關愛和撫慰患者,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博大的仁愛之心。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干預、傳授醫學知識、介紹醫院情況等,增強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感和患者戰勝疾病自信心,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3 加強臨床醫學實習生人文素質教育必要性和迫切性
自建國以來,特別是1952年學校改革和院系調整中,將許多綜合性大學改為專業學院,同時大大壓縮人文課程,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大學教育人文精神的衰落。上世紀80年代,我國一些醫學院校開始恢復開設人文素質課程,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醫學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是當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觀念落后,導致醫學生人文知識貧乏,人文素質低下。由于近年來本科醫學生就業形勢普遍不好,絕大多數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開始準備考研,許多學生不重視臨床實習甚至放棄臨床實習專職考研。這樣的學生雖然最終可能考取研究生,成為醫學技術高超的醫生,但是卻失去臨床人文教育實踐的大好時機,使本來就薄弱的人文素質教育雪上加霜,造成大量缺乏醫學人文素質的醫務工作者出現在臨床工作中。這樣的醫務工作者作為教育者也必然不可能教育出醫學人文素質合格的醫學人才,造成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逐漸陷入惡性循環,臨床醫務工作者人文素質逐漸滑坡。
在大多數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學還只是重視醫學人文知識的灌輸,卻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視了臨床實習這個臨床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實踐環節,把醫學人文知識的傳授當成了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部,放棄了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內容。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師雖重視臨床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卻不關心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現在從事醫學人文課程教學的教師有多數不是臨床實踐者,他們難以真正完全介入臨床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實踐環節。而在臨床實習階段,作為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也是本來可以“亡羊補牢”的的最好機會,卻因為臨床教師和學生的集體忽視,最終導致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嚴重分離。醫務工作者不但要具備良好的醫療技術,還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質, 具備關注人類價值與精神的能力, 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這既是醫學教育本身的要求, 也是時展的要求。提高未來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需要寓人文教育于醫學教育連續統一體的全過程, 即學?;窘逃?、 畢業后教育、繼續醫學教育[5]。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學生進入醫療行業的前奏。該階段的對人文素質教育的忽視直接影響學生從醫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影響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加強臨床醫學實習生人文素質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4 加強臨床醫學實習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及方法
臨床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身人文素質以滿足患者的要求及臨床教育的要求。作為臨床和教學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必須涉獵廣泛的人文科學知識,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養。這不僅對自身醫療水平的提高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還能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 給臨床醫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獲得患者及學生的尊重。人文科學的涵蓋面非常廣,臨床醫生關于人文知識的擴充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將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需要終生的學習和努力。近10余年來,總醫院在趙美娟等人積極呼吁及倡導下,醫院領導積極重視,醫院設立人文講壇,定期請社會各界精英對臨床醫生及在校博碩士研究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極大的提高了臨床醫生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了臨床醫療糾紛的發生,對醫院的快速發展產生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對醫院深化發展創建研究型醫院提供了人文精神支撐。他們的先進經驗值得全國各級醫院推廣學習。
臨床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將人文素質教育細化于日常醫療和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傳輸,而臨床實習的教學則是以臨床實踐為主。臨床實習的教學手段主要在于讓醫學生參加實際的診療行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臨床實踐能力,通過臨床實習細節內化人文素質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問診查體是病房醫生與患者溝通接觸的首要環節,是臨床醫療工作當中的基本環節, 運用良好的溝通能力完成問診查體是醫生基本人文素質的表現之一?;颊咴谏砘技膊〉臅r候到醫院來就診, 身心處于相對敏感及脆弱時期,不僅僅想緩解身體上的病痛,還希望在心理上能得到醫生的關心和撫慰。臨床醫生通過親切的語言,無微不至的關心 很容易建立良好的信任及有效的醫患溝通。臨床教師要具有仁愛之心,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 實際體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為患者分憂解難尊重和維護病人的隱私。臨床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診療過程向臨床實習生傳授相關的經驗與技巧,維護好病人的隱私權,使病人安心安全的接受治療。在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時,臨床醫生不但要考慮病情的需要,而且要考慮病人的經濟情況,既不能消極對待治療任疾病發展, 也不應過度治療,增加病人的負擔[6]。臨床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把病人當作完整的社會的人來看待, 不僅要治好患者的病, 還要切實為患者將來的生活考慮,引導學生以高度的責任感為病人選擇合理的方案。臨床教師通過臨床帶教,不但培養了臨床實習生的人文精神,同時也提高了自身人文素質,使病人在醫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減少了醫患矛盾及醫患糾紛的產生,促進了和諧醫患關系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白云,劉曉光.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11(4):598.
[2] 王忠彥,安娜.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與重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4):145-146.
[3] 田遠虎,徐智,張小青.外科醫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探討[J]. 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31(2):69-71.
[4] 王一方.醫學人文:一個幽靈在徘徊[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5,20(10):15.
【關鍵詞】:文化 校園文化 建設 價值
校園文化建設之管見
馬維娜 張 旭
【正文】醫學院校的校園文化是以職業技能培養為載體,通過歷代師生的傳承 和創造所積累的精神成果和蘊涵這種精神成果的物質成果的總合[2]。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校園文化建設狀況,筆者做如下分析:
1.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和目的
1.1以文化作為環境建設的主線,彰顯獨特的校園魅力
1.1.1環境文化彰顯傳承
充滿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隨著學?;窘ㄔO的完成,新舊校區在主要樓群建筑的環繞下,呈現出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俯瞰給人以家的感覺和溫馨,整體校園建筑顏色由淺入深,逐漸厚重。三年來,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精心布局,學校的文化已經目之所及、足之所至、心之所感。
1.1.2職場文化淬煉品格
隨著學校整體布局的調整,結合各樓的特點和功能,進行標牌設計,進一步深化職場文化、淬煉品格。在綜合樓、體育館、圖書館、基礎樓、社區醫院等場所,設置適當的標語、理念墻和代表專業特色的雕塑,無時無刻都彰顯著醫學院校職業的生命力。
1.1.3專業文化同化價值。
本著與學校文化協調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各系部也打造了自己的專業文化,在教學實訓場所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設計了系標,并使裝修、裝飾、設施等方面,建設與專業相呼應,以同化師生對本專業價值取向的認同。
1.2.以文化人的思維作為前進的原動力,釋放管理的積聚效應
多年的積淀,醫專文化不斷從靈魂深處喚醒、改變著醫專人,給我們思想、信念和力量。這力量使學校強大,使管理走向成熟。
1.2.1制度,拓寬了管理視角
為了以制度理性喚起文化的自覺,學校在進一步優化原有制度、建設了各類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重視執行、培養自覺。幾年來,新學期全校教職工大會的出勤率均在95%以上,學生的違紀率、降級率逐漸降低。制度,在管理的視角下,釋放出了文化自覺的效應[3]。
1.2.2網絡,改變了管理模式
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目前,已經建立了以學校門戶網站為主體,以教學、英文、學生網站為補充的校園網絡文化陣地。網絡的應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學校的教學手段、教育形式、管理模式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數字化校園建設也在全省高校中走在了前列。
1.2.3文化,提升了管理水平
07年的評估,使學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殊榮。為了加快建設的腳步,醫專人帶著自信、勇氣與魄力,做出了“業績歸零”的選擇,并把2008年作為各項工作的起始年,開始了示范校建設的奮斗歷程。
2. 校園文化建設成果
2.1校園文化氛圍濃厚
目前,校園樓載德行、園載德厚,草木傳情、石景達意,隨著學?;窘ㄔO的完成,新舊校區,在主要樓群建筑的環繞下,呈現出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俯瞰給人以家的感覺和溫馨;整體校園建筑顏色由淺入深,逐漸厚重。辦公樓取名善教樓,意在行政人員也要精通教育教學方法,因才施教。學校樓宇建設的同時,環境建設同步推進,六合廣場、七星園林,已經建成。七星園采用了日本建筑“枯山水”的設計風格,警醒師生無論學校如何發展,都不忘節約。配以眼山、耳池、六合廣場,寓示醫專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與時俱進的精神。
2.2輻射醫專文化惠及社會
為了以文化凝聚精神,使“吉林醫藥職教集團”的成員單位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學校設計了集團標識、凝練了工作理念、工作愿景,制定了發展戰略,定制了紀念品,把學校的文化觸角延伸到集團的各個層面。在模擬醫院的建設中,吸納企業思維,建立情境中人才培養的醫學教育新模式,為我省醫學教學改革開創了先河。
2.3開展生命教育潤澤心靈
為了讓文化成為提升學生境界的平臺,讓教育發揮點燃、喚醒、塑造的功能。學校在部分學生中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融醫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等多種學科為一體,采用新穎的情感體驗式教學方法,開展了知行合一的全人教育,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性、團隊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凡是參加學習的班級,集體榮譽感都特別強。生命教育,體現了校園文化,更發展了校園文化[4]。
【結果】校園文化是醫學院校特有的文化現象;是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合。我校通過三年的文化建設,提升了廣大師生的人文品位和精神風貌;為了明確工作思路,學校賦予每一年工作以新的內涵,即超越、痕跡、量化管理到內涵提升,在這種工作思路引領下,使醫專不斷傳承精品文化、演繹特色內涵、追求卓越的成長軌跡。
【結論】通過我校文化建設,凝練了醫專精神,打造成精神圖騰,彰顯出學校發展有的和諧。多年來,醫專人用心血和汗水在這片沃土上刻畫出厚重的文化軌跡,這軌跡與云杉精神相融合,書寫出了醫專發展生生不息的精彩傳奇。相信,這種精神也必將成就醫專事業的永恒。
【參考文獻】
[1]教育與職業,構建高職校園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洪震,2005,(20);
[2]高等教育研究,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高寶立 ,2007,(05);
關鍵詞: 通識教育;實習;教學
醫學本科實習節段是學生從學校向社會、從醫學生向臨床醫生過渡的特殊階段,是學生整體素質和專業知識的應用和體現的時期,是學生從業生涯中重要的倫理道德、職業習慣、作為未來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等人文素養構建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其專業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起始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其相關的多方面的教育更是十分關鍵,加強通識教育強化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醫學實習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醫學實習節段的通識教育是培養未來醫學專業人才社會責任感的關鍵階段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和提高,現代醫學人才必須是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級醫學人才,傳統醫學目的是救治人的生命, 而現代醫學目的則更關注人的生命質量。人類對自身的認識越來越迫切, 對生存和生命的價值越來越關注, 并且隨著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等社會因素關系的更加密切, 醫學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功能,保護人民健康, 提高人口素質, 保護社會和自然環境, 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保證經濟、科技、文化、社會協調發展。未來的醫生不僅承擔著治病救人的功能,還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能[1],因此,我們目前的醫學教育就要樹立起醫學大基礎觀、醫學文化觀、大衛生觀以加強醫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培養。
醫學學科發展離不開社會發展,社會的進步對醫學的社會功能的要求日益突出, 醫學的目的和內涵將會進一步深化。醫學科學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不僅有正面效應也同時具有負面效應,因此醫學工作者必須用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系統對技術的非人格化性質加以平衡,這種思維就是人文精神,正如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器官移植、生殖技術、克隆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等都與人類的道德和倫理同行,否則人類的命運、前途將無法想象。因此, 醫學教育必須使醫學生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高度責任感與把握科學的精神相結合, 專業教育必須與通識教育相結合。作為醫學生向臨床醫生過渡節段的臨床實習節段,更是學生接觸和培養責任感、社會感和人文精神的關鍵節段,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具有專業的醫學知識,而且要有深厚的人文社會學的積淀,要具有一只眼睛關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一只眼睛關注著醫學活動中的正義、公正、義務、美德、仁慈、責任、同情、忠誠、自主、允許的能力和責任, 保持科學的醫學與人文的醫學之間的平衡[2]。在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學生完成醫學專業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共同發展和進步的培養。
2 醫學實習節段的通識教育是培養醫生良好醫學道德的關鍵階段
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完全德性的人。高尚的職業道德是保證醫務人員做好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且醫療衛生領域中的職業道德狀況也會影響整個社會風氣。醫務人員面對的對象是人,受當前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病員和家屬為了治好疾病向醫務人員送紅包。這時就需要醫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抵御這種誘惑。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 他們將來在工作中能否經受得住這樣的道德關的考驗, 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看醫學院校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是否已經將道德觀念深深扎根于醫學生的腦海中,尤其是臨床實習節段教師的表現和表率作用會對學生未來醫學道德的形成具有直接和直觀的作用。教師在醫療工作中所表現出的醫德、醫風和工作責任感, 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實習節段我們不僅要強化帶教教師的醫德行為,而且要進一步強化教育,讓學生在這一階段樹立起醫學道德底線,強化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醫學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將體現在其工作態度、服務態度上。在未來工作中是以病員為中心還是以自我為中心, 是獻身醫療衛生事業還是憑借自身掌握的知識謀取不正當的私利,是全心全意為病員服務還是作風懶散、不負責任, 這些都是醫學道德和社會公德意識在工作中的反映。加強醫學道德和社會公德意識教育就是要讓醫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個人、自身與病員之間的關系,使之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3]。 3 醫學實習節段的通識教育是培養復合型醫學專業人才的關鍵階段
1993年英國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提出了21 世紀的醫生應是交流專家, 有判斷力的思想家, 主動的終身學習者, 信息專家, 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流行病學和行為醫學的應用者, 衛生小組的管理者, 社會的支持者和初級保健的提供者。1995 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未來的醫生是保健的提供者、決策者、健康教育者(或交際家)、社區領導者、服務管理者。21 世紀醫學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使得醫學教育的范圍更廣泛, 實踐通識教育將促使醫學生具備全面發展的素質。
醫學實習節段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節段,是學校中學習的各種知識在實踐中進行實踐的開始節段,這一階段加強通識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融會貫通的學習方式, 形成較寬厚、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同時認識和了解當代社會的重要課題, 發展全面的人格素質與廣闊的知識視野[4]。使學生不僅學有專長, 術有專攻, 而且在心智等方面能夠全面協調地發展。實現不同學科的知識相互通融, 遇到問題時能從比較開闊的、跨學科的視角進行思考, 收集資料,與人交流合作, 達到不同文化和不同專業之間的溝通。
4 醫學實習節段通識教育實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