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3 09:07: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發展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低碳經濟;產業結構;體系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only way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it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to promote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from the importa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system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低碳經濟是指兼顧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低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基礎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它是相對于人為碳流通量而言的,是一種為解決人為碳流通量增加引發的地球生物圈失衡而實施的人類自救行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改變人們的高碳消費傾向,實現低碳生存。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2010 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光鮮的數字背 后,我們需要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增長依然是以資源的大量 投入和環境的污染為代價的,技術進步或全要素生產率的 貢獻相對較低,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并未得到轉變 。 隨 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整個世界經濟體開始關注環境的污染 問題,全球經濟變暖成為人類面臨的極大挑戰,低碳經濟 成為人們開始關心的話題。1900 年―2004 年的 105 年,主 要國家和地區的碳排放歷史積累份額中,歐美等資本主義 國家所占比例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經 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較多的碳排放 。 從經濟所處階段和產業結構特征看,中國目前正處在快速重工業化階段,而支撐重工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是能源供應。只有實現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從而實現經濟穩定和持續發展的目標。從社會結構轉型進程看,中國目前正處在快速城市化階段,而作為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活動頻繁、交通擁擠和財富集中的龐大有機體,中國城市高消耗、高排放的“高代謝量”特征十分顯著。隨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城市擴張速度越來越快,控制城市能源資源消耗和廢氣排放成為實現節能減排戰略的關鍵所在,發展低碳型城市化乃大勢所趨。從社會發展戰略看,我國粗放型發展方式的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導致的環境污染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發達國家的發展導向和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使得中國的生態文明應當立足于國情,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動態導向型社會”,重點圍繞提高能源效率和構建清潔能源結構開展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二、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1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機遇
(1)借鑒國際先進的經驗。發達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已推出若干重大舉措,其基本模式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系統和低碳產業結構,要求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鼓勵低碳發展的政策,發達國家的低碳之路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2)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將會創造新的投資點和消費點,從而促進內需的擴大,使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轉化為機遇。據匯豐銀行的德利馬預計,低碳經濟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到2020年時,該行業的年收入將超過2億美元。
(3)碳交易的發展將帶來商機中國獲得聯合國批準的核證減排量約占全球總量的40%。根據國際清潔發展機制,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務的國家可以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權,中國極有可能成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產基地、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國、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這其中無疑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中國企業也可以在碳交易中直接得利。
2.2 發展低碳經濟的挑戰
(1)能源消費結構的挑戰。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態勢,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量將達到50億t標準煤以上。從能源消費結構看,我國煤炭消費所占比重過高。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僅占27.8%,發達國家煤炭消費比例大多不到20%,而我國煤炭消費所占比重高達69.5%,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高碳”的挑戰。
(2)經濟增長模式的挑戰。中國近30年的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耗幾乎也在同步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以“高碳”消耗為代價的。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中國的煤炭消耗大約為每年40億t,而中國煤炭產量的峰值大約在2027年達到27億t。按照當前的“高碳”模式發展,不但能源供應將成為增長瓶頸,環境的危害和國際社會的減排壓力也無法應對。因此,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經濟增長模式是我們當前的必然選擇。
(3)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的挑戰。目前我國在能源生產和利用、工業生產等領域的技術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和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差,產業體系薄弱,這是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最大挑戰。比如,在電力行業中煤電的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熱電多聯產技術等,中國仍不太成熟。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但執行情況并不樂觀。由于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又存在技術壁壘,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先進的技術,尤其是煤炭的清潔化技術。
三、實現低碳經濟的途徑分析
3.1 調整產業結構
發展低碳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從高碳向低碳轉變,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又一個重要方向。產業結構調整應側重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如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旅游、教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不僅要關注“中國制造”,更應該關注“中國創造”,要減少中間制造環節的能耗、物耗和污染。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使單位能耗創造的GDP有明顯增長,在國際分工中實現價值鏈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改變經濟增長長期依賴低成本制造業優勢的現狀,限制“三高一低”產品出口。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高碳產業準入的市場門檻,積極發展低碳產業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3.2 構建低碳經濟發展政策體系
完善低碳經濟政策,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鼓勵發展低碳工業并對低碳技術實行補貼政策,支援低碳消費者或生產者;積極構建碳權與碳市場,開展國內自愿性的碳排放交易機制;另外,還要建立碳基金、碳匯生態補償機制、投融資機制等。完善低碳消費政策,加強公眾參與意識。大力推廣我國的低碳標志認證制度,鼓勵企業生產低碳型產品,把溫室氣體減排同商品銷售的競爭掛鉤;制訂和完善主要工業能耗設備、家用電器、機動車等能效標準,強制淘汰高耗能產品要想把社會發展納入到低碳的軌道上來,就要從改善 民生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如要盡量坐公交車,盡量乘火 車去 8 公里以外的地方,用跑步等節能方式鍛煉,使用節能 燈,改用節水型淋浴噴頭,午餐休息時或下班后要關閉電 腦及顯示器,等等。這些事雖然瑣碎、細小,但它的意義卻 嚴肅、重大。這一切不僅僅是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改進 我們的生活質量,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這些 節能低碳的小事正在準備迎接并創造一個新的社會,這就 是低碳社會的時代 。所以,改善民生不僅是低碳社會發展 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手段,正是改善民生才能夠從根本 上造就我們所夢想和追求的低碳社會 。另外,還要在“政府采購”中加入低碳采購的相關標準等。完善低碳強制性政策,加大政府保障作用。積極擬定碳排放總量控制方案,制訂低碳城市評估標準及建設規劃技術指南等,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3.3完善低碳經濟發展的手段
發展低碳經濟不是一時的時尚,而是社會公德和時代 精神的必然要求。發展低碳經濟要求建立低碳社會,低碳 社會是一個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特別是切身利益 有密切關系的社會,也是一個同民生問題和民生工程有深 刻聯系的社會 。 簡言之,低碳社會的建設過程,必將也是一 個改善民生的過程 。 在低碳社會中,一些基本的問題如低碳教育 、 低碳科 技 、 低碳文化 、 低碳旅游 、 低碳醫療等,都凸顯和傾向民生問 題 。 由這些基本要素組合成的低碳社會在整體上不僅有重 點,而且這個重點非常明確地體現為民生,從而使民生成 為低碳社會整體的重中之重 。 離開了民生,這種重要性就 要失重了 。 因此,推進低碳社會建設,就應像黨的十七大精 神 、 十二五規劃所要求的那樣,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 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 重點的社會建設 。 低碳社會的建設是一個大局,無論各項具體工作如何 重要,在實施上都要服從大局,而實現這種統一最好的標 準就是民生問題,就是改善民生的事業。改善民生的方針 既體現了全局的要求,也體現了局部的取向。以民生為準 則,低碳社會建設工作全局的權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支 持,低碳社會建設工作局部的權益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維 護。
參考文獻
[1]劉向兵,劉釗,杜軍杰. 電力發展如何應對低碳經濟發展模式[J]. 價值工程,2011,(2).
[關鍵詞] 權重確定 組合賦權 相對比較法 熵值法
一、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的方法
由于目前我國的循環經濟建設正處于發展之中,有關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方法也還處于研究、發展之中,沒有形成一套公認權威的方法可以選用。而在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方法中,關于指標的權重,是綜合評價的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個指標在評價對象中價值地位的系數。目前,有關權重的確定方法有數十種之多,根據計算權重時原始數據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組合賦權法三類。主觀賦權法有專家咨詢法、最小平方和法、相對比較法、AHP(層次分析法)等,其研究比較成熟。這類方法的優點是能較好地反映評價對象所處背景條件和評價者的意圖,但這個指標權重系數的準確性依賴于評價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因而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客觀賦權法的原始數據來自于評價矩陣的實際數據,如熵值法、拉開檔次法等。這類方法切斷了權重系數的主觀性來源,是系數具有絕對的客觀性,但容易出現“重要指標的權重系數小,不重要指標的權重系數大”的不合理現象。組合賦權法是結合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各自的特點形成的。其做法是:首先在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的內部找出最合理主、客觀權重系數,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主客觀賦權法權重系數所占的比例,最后求出綜合評價權重系數。
通常評價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所建的指標體系由兩級指標體系組成,一級指標體系構成子系統層(指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應體現哪些方面的特點,即為哪些類別的因素將直接影響某區域內循環經濟的發展),二級指標體系則為具體的指標(即采用可測的、可比的、可以獲得的要素及要素群,對前面已確定的子系統層的數量表現、強度表現、速率表現給予直接的度量,例如,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單位工業產值能耗、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等,各評價指標能全面系統地對區域循環經濟發展進行定量的描述,從而構成指標體系的基層要素)。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權重系數的準確性和客觀性,現采用組合賦權法來確定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值。一級指標則采用主觀賦權法中的層次分次法來確定權重系數。
二、一級指標體系(子系統層)權重的確定
子系統的權重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又稱多層次權重解析方法,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薩蒂(T.L.Saaty)教授首次提出來的。該方法是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把數學處理與人的經驗和主觀判斷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分析目標準則體系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有效地綜合測定評價決策者的判斷和比較,其確定權重的步驟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由同一層次指標針對上一層次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的結果而構成,假定A層因素中Ak與下一層次B中的B1,B2,…Bn有聯系,則將構造的判斷矩陣以表格形式表示為:
判斷矩陣使得決策者判斷思維數學化。但是,人類思維具有一致性特點,即認為因素之間的關系應該具有傳遞性:若已知因素 X2與因素X1的相對重要關系系數δ21,因素X3與因素X2的相對重要關系系數δ32,則可以根據δ21和δ32得到因素X3與因素X1的相對重要關系系數δ31=δ32 δ21。
2.求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
從上可知,求取各指標的權值,就是求取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向量。一般求解判斷矩陣不需要太高的精度,所以特征值也不需要嚴格意義上的解析解(實際上,當矩陣階數較高時,特征值的解析解很難求出)。通常有兩種方法可求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的近似解,一種是幾何平均值法,一種是求和法。這里采用幾何平均值法,其計算過程為:
(1)對矩陣A先按行將各元素連乘并開n次方,求得各行元素的幾何平均值:
稱為隨機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ratio),當C.R.<0.10時,判斷矩陣有可以接受的不一致性,否則,就認為初步建立的判斷矩陣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需要重新賦值,仔細修正,直到一致性校驗通過為止。
三、(二級指標)各子系統中具體指標權重的確定
各子系統中具體指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基礎,其權重系數的準確性對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影響很大。因此,選用組合賦權法來保證這一級指標的相對準確性,其中主觀權重系數由相對比較法確定,客觀權重系數由熵值法確定,主、客觀系數各占綜合系數的50%。其步驟為:
1.用相對比較法確定主觀權重系數
相對比較賦權法的過程如下:將所有評價指標 Xj(j=1,2,…,n)分別按列和行排列,構成一個正方形的表;再根據三級比例標度對任意兩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將評分值計入表中相應的位置;將各個指標評分值按行求和,得到各個指標的評分總和;最后做歸一化處理,求得指標的權重系數。
三級比例標度兩兩相對比較評分的分值為 ,則標度值及其含義如下:
四、結束語
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中,初選指標體系需經過篩選后確定最終各子系統具體指標,再利用上述主客觀賦權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值,為后續評價模型的構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鄒新月:企業作用等級模糊綜合評價.系統工程.2001,19(7):386~389
[2]葉義成柯麗華等:系統綜合評價技術及其應用.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97~100
關鍵詞:民營經濟;碩士論文;研究方法
一、選題意義
民營經濟的發展是現展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國際國內學術界對此都有大量論述。在實踐中,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各國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其中民營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對經濟騰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國的民營經濟是在激烈的爭論中發展起來的,它的存在與發展體現了中國改革的進程和深度,民營經濟用自己的競爭力贏得了存在和發展的合法性,贏得了越來越寬松的政策環境,但其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是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民營經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并且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加入WTO以后,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及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民營經濟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但是,民營經濟在發展中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其中包括民營經濟發展中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外在環境的制約。因此,在進一步統一對民營經濟的思想認識,明確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深入研究新時期民營經濟內在發展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探討民營經濟發展的方向定位和拓展途徑,努力營造有利用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外部優良環境,對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論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為能全面、深刻地分析民營經濟相關論文的研究方法,共搜集四篇論文進行分析。它們分別是吉林大學徐進的《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延邊大學李英哲的《對延邊州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西北工業大學殷亭國的《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制度反思》、鄭州大學閻中洋的《縣域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在論文研究方法分析梳理中發現,有些文章專門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而有些文章只是在摘要部分提及那么一兩句有關的研究方法,有些甚至一點都沒有涉及自己論文的研究方法。例如:
延邊大學李英哲的《對延邊州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中,就有專門的小節是介紹自己的研究方法。“本論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原理,分析過程中采用了從一般到具體,即先從民營經濟的一般狀況(全國)的分析研究出發,弄清民營經濟的含義、形式及作用和阻礙因素等。然后研究延邊州的狀況,進行對比比較,從中找出來差距,發現差距很大,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甚大。對于延邊州民營經濟的分析,運用對立統一、一分為二的原理,從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上來探討延邊州所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是從民營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三個方面分析,指出努力的方向與建議(對策)。”
西北工業大學殷亭國的《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制度反思》在摘要部分提及了有關自己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制度經濟學理論為基礎,運用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我國在轉型期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出現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全文的線索是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制度創新安排的發生機制和形式以及由此帶來的市場化程度的加深?!?/p>
鄭州大學閻中洋的《縣域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在摘要中也提及“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為主,兼顧定量分析,以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論述縣域經濟與民營經濟二者之間的關系,闡明當前我省在經濟發展中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快壯大縣域經濟的基本觀點?!?/p>
吉林大學徐進的《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并未提及有關的研究方法。
綜合分析這四篇文章,它們大體使用了以下幾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資料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法、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三、論文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論文的研究方法,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民營經濟碩士研究生的方法意識比較薄弱,研究方法的運用呈現出結構性失衡的特征。碩士論文中定性規范的多,定量實證的少;理論歸納的多,經驗分析的少;二手資料多,第一手客觀材料少;描述統計多,推斷統計少;文字說明的多,圖表曲線模型解釋的少;比較研究中簡單羅列的多,學理性深入分析的少;直接斷言給出結論的多,假設推理證明的少;低水平簡單重復的多,較高水平的創新少;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的應用整體上較為簡單、粗糙,甚至多有錯誤,且對所得數據不會進行科學整理。因此,總體來說,民營經濟的研究生論文在研究方法方面是極其薄弱的。
第二,學科理論缺乏自身的理論體系,學術研究缺乏原創性。就是說,目前我國民營經濟整體上尚未成為具有邏輯嚴密的數量結構知識體系。國內學者更多是注重西方理論與方法的借鑒與應用,而忽視了國內原創性的學科理論與方法的探索與構建。值得肯定的是,國內不少學者或提出了一些好的理論觀點,或其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然而,這些理論觀點和成果并未能很好地融合起來構成思路連貫、結構嚴密、假設嚴謹的完備的科學體系,因此,未能達到學科整體科學化的程度。
摘要:目前有效的縮小區域經濟的發展差距是區域經濟領域研究的重點,運用因子分析找到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因子分析得出因子得分情況。以云南省為例利用回歸分析重點對第三類地區進行經濟指標的分析。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確定影響區域經濟差異的因素并得出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性。
關鍵詞:區域經濟;因子分析;回歸分析;多元統計
0引言
近十年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的增長,對于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陳斐等人[1]將空間統計分析嵌入到GIS系統中進行可行性分析。李雪梅等人[2]將主成分分析應用于區域經濟分析中,吳濤等人[3]基于粗糙集理論對區域經濟進行了分析。S.Luo[4]通過聚類分析研究中國區域經濟。但是區域不平衡的現象并沒有真正地解決,為了對每一類地區制定合適的經濟發展的方案,本文對近幾年中國的各類經濟指標運用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進行了研究,確定了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并找到加快發展的動力。
1分析方法的理論
本文在對區域經濟的數據分析過程中采用了兩種數據多元統計的方法,分別是因子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模型由主成分分析發展而來。在降低維度思想的基礎上,將多個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轉變為少數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的方法。與主成分分析方法相比,因子分析的特點是更注重于描述原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近年來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提高,人們將因子分析的理論成功地應用于經濟學、心理學、醫學等各個領域,不斷豐富了因子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回歸分析屬于統計學中的基本分析方法,一般用來確定因變量與若干個因素變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式,通常稱為回歸方程或數學模型;此外,還可以通過控制可控變量的數值,通過建立的數學模型對因變量進行預測;回歸分析還可進行因素分析,尋找出影響顯著的變量,從而可以區別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2經濟指標的選擇
區域經濟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區域經濟反應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系。每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都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
3區域經濟的數據分析
3.1因子分析本節主要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根據相關性大小對原始變量進行分組,從而提高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通過該方法提取影響經濟發展的主因子。將收集的資料導入數據分析軟件SPSS19.0。
3.2多元回歸分析
通過對以上各省份的區域經濟的劃分,可以得出屬于第三類地區的省份最多,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必須大力促進第三類地區的省份的經濟的發展,從因子分析的結果分析選取了三個因子得分較高的指標X1(工業增加值)、X2(城鎮居民人口數)、X3(房地產開發企業個數),為了便于分析第三類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這里以云南省為例,選取2005-2015近十年的數據,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建立回歸模型,以便于對未來的生產總值做出預測。
4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到區域經濟的劃分,無論是通過聚類分析得出的區域劃分還是通過因子分析得出的區域劃分都能夠得出屬于第三類地區的省份占到絕大多數,所以在進行經濟戰略部署的時候,應該以第一類地區的發展帶動第三類地區的發展為重點才能夠達到縮小經濟區域發展差異的目標。通過區域的劃分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區域經濟問題:①以廣東、山東、江蘇為首的發展迅速的三大省份,都是位于東部沿海地區,這說明中國沿海地區的省份擁有經濟發展的資源更加的豐富,也可能在地區經濟制度方面更加的完善,從而有利于該地區經濟的發展。②從第二類地區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直轄市,這說明該類地區的發展影響因素最大的應該是社會因素,人類的活動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③第三類地區的占到全國省份的2/3,這些地區的地理條件有很大的差異,說明影響這些地區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應該從自然條件方面找到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應該從社會資源等方面尋找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5結語
我國的區域經濟差異的因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經過上述的數據分析在眾多的指標中確定了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工業生產增加值,所以應該從行業發展的狀況中找到適合各類地區的有針對性的經濟發展策略。以第一類地區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先鋒,繼續保持該地區省份的經濟發展勢頭,整合該地區的各種發展資源,能夠為第二、三類地區提供有效的經濟發展資源,能夠起到各地區相互幫扶的作用。為了加快第三類地區的經濟發展,應該以第二類地區為聯系的紐帶,通過第一類地區對第二類地區的經濟帶動,進一步的使得第二類地區幫助第三類地區的發展,形成一個經濟發展的鏈條。通過建立的回歸分析模型可以得出城鎮人口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國家要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的原因,所以在今后的經濟戰略部署中應該加快各地區的城鎮化建設,不斷的增加城鎮人口的數量。
參考文獻:
[1]陳斐,杜道勝.空間統計分析與GIS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2002,27(4):391-396.
[2]李雪梅,張素琴.主成分分析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45(19):204-206.
關鍵詞 經濟發展;協調性;主成分分析;投影尋蹤;降維
中圖分類號 F205 X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1)09-0117-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9.020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由2000年的98 000.5億元和7 858元增長到2008年的302 853.4億元和22 698元,GDP增長速度常年保持8%以上,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一時期中國的國家財政收入和對外進出口總值也均相比2000年增加了3.58倍,其中進出口總值2009已達22 073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但由于中國經濟現階段的發展過分依賴于自然資源的開采與礦物能源的消耗,因此目前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往往同時伴隨著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問題,對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造成了巨大壓力。
隨著環境和資源問題日益得到社會的重視與關注,中國已經不能再將發展目標局限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應該追求經濟、環境、資源間的協調發展,因此在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評價時,需要考慮其對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影響。為了更全面地反映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本文進行中國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評價指標涵蓋了經濟、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因素,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中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尤其是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程度。
在之前學者對經濟發展協調性的研究中,并沒有將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個獨立的子系統列入協調性評價的范圍,而更多的是被零散地分布在經濟指標中,而在本文的研究中,為了更全面地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效用,評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將人民生活水平(以下簡稱生活)作為一個子系統引入中國經濟發展協調性的評價體系中。
本文對中國2000-2008年的經濟發展進行了協調性評價,不僅反映了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發展趨勢和目前存在的問題,還反映了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生活等相關方面的協調程度,能夠為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提供參考。
1 協調性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
1.1 評價方法
經濟發展的協調性評價方法主要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兩大類,其中定量評價方法中目前常見的有層次分析法[1]、模糊數學評價法[2]、主成分分析法[3-4]、投影尋蹤方法[5-6]。在這些方法中,層次分析法存在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的缺點;模糊評價法得到的結果不夠明確,而且同樣受主觀因素影響;主成分分析法在得到各主成分的分解結果后,沒有合適的加權計算的方法,不能給出合理的綜合評價值;投影尋蹤方法要求選擇的指標之間相關性不能太大,否則會造成最終投影評價值的失真。因此單獨使用這些評價方法進行經濟發展的協調性評價都存在其各自的局限性。
主成分分析與投影尋蹤方法都是對高維評價指標的降維方法。投影尋蹤方法能夠得到一個明確的最終評價值,但對于評價指標的選擇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進行投影尋蹤處理前對評價指標進行人為的篩選;主成分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得到單一的評價值,但可以將相關性較強的多個評價指標轉化為不相關的少數主成分。由此可以看出主成分分析與投影尋蹤方法在評價特點上具有相互補充的優勢,主成分分析可以彌補投影尋蹤方法在評價指標選擇上的缺陷,投影尋蹤方法可以解決主成分分析無法得到單一評價值的問題。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了結合主成分分析與投影尋蹤方法的兩階段降維方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進行評價。
本文采用的兩階段降維方法,可以結合主成分分析與投影尋蹤方法各自的優點,減小評價指標選擇過程中主觀因素的影響,選擇盡可能多的相關指標進入評價指標體系,在更全面的數據基礎上評價經濟發展的協調性。
主成分分析[7]能夠利用數據之間的相關性,通過坐標軸的旋轉變換,將多個變量轉化成較少的新變量(主成分)。在本文的研究中,主成分分析作為兩階段降維的第一階段,其得到的主成分將作為新的指標數據,利用投影尋蹤方法進行第二階段的降維。
投影尋蹤方法[8]通過將高維數據向低維空間投影,分析低維空間的投影特性來研究高維數據的特征,是一種處理多因素復雜問題的統計方法。投影尋蹤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高維數據通過某種組合投影到低維子空間中,對投影得到的構形,采用投影指標函數(目標函數)衡量投影暴露某種等級結構的可能性大小,尋找出使投影指標函數達到最優的投影值,然后根據該投影值對樣本集進行相應的評價。投影尋蹤方法與其他評價相比,在指標權重的賦予上能夠通過挖掘已有的數據信息,消除主觀因素的影響,評價結果客觀明確[9]。
1.2 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為了對中國2000-2008年的經濟發展協調性進行評價,建立了包括四個子系統(經濟、環境、資源、生活)在內的評價指標體系。為了環境、資源和生活子系統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對這三個子系統進一步細分,建立了三級指標體系。各指標數據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2000-2009。本文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本文所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了4個子系統,9個子項目,112個評價指標,涵蓋了經濟、環境、資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各個方面,保證了研究中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減小了指標選擇中主觀因素的不良影響。
2 中國經濟發展協調性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第一階段降維
為了使降維后的結果更具有實際意義,便于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對經濟子系統及另9個子項目分別進行主成分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將得到經濟子系統和其他三個子系統的9個子項目的評價指標數據的主成分,共計10組主成分。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驟有:指標數據的標準化、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判定、確定主成分個數、確定主成分表達式等四步。
由于投影尋蹤方法要求確定指標是正向指標還是負向指標,因此為了方便之后的投影尋蹤分析,在主成分分析之前就先將負向指標數據取其相反數,確保所有進行兩階段降維的指標數據都是正向指標。
在此不贅述主成分分析的具體計算步驟,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10組主成分共21個主成分因子,其中居民生活子項目只有1個主成分因子,污染排放子項目與水資源子項目有3個主成分因子,其余各子項目均有2個主成分因子。
2.2 投影尋蹤―第二階段降維
投影尋蹤方法的主要步驟有:評價指標值的歸一化、構造投影指標函數、優化投影指標函數和排序分類四步,由于其算法已較為成型,本文不予以展開描述,具體可參考之前已有的相關研究及著作[10-12]。
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21個主成分因子作為新的評價指標,對其進行投影尋蹤分析后得到表2所示的各指標權重值。
由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各指標都具有一定的權重,只出現極少數指標權重較小的現象,反映了投影尋蹤方法根據樣本數據信息給予各指標權重的適用性。同時可以看出生活子系統的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均較為顯著,體現了將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個子系統納入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體系中的必要性。
將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值與各評價指標經過歸一化處理的數據進行加權計算,可以獲得各年各評價指標的相應評價值,經過加總計算后得到2000-2008年各子系統及中國經濟發展協調性的評價值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在2000-2008年間,中國經濟發展協調性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從2006年開始,協調性有了大幅提高。
經濟子系統、環境子系統、資源子系統和生活子系統的發展趨勢都與經濟發展協調性的發展趨勢較為吻合,其中資源子系統的發展趨勢波動較大。
由經濟發展協調性和四個子系統的發展趨勢來看,經濟發展協調性的發展與四個子系統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每個子系統都對經濟發展協調性有著重要的影響,表明為了達到協調發展的目標,不可忽視任何一個子系統的發展,也證明了將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個子系統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2.3 子系統發展因素分析
本文的評價指標體系中,環境、資源和生活子系統均有細分的子項目,可以根據各子項目的評價值分析各子系統的發展情況。環境、資源、生活子系統及其各子項目的2000-2008年的評價值如表3所示,其中環境子系統和生活子系統的發展趨勢與其各子項目的發展趨勢比較接近,表明各子項目的發展對于子系統的發展都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
在環境子系統的四個子項目中,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的評價值提高較快,污染排放與污染治理的評價值提高較慢,表明中國的污染問題仍較為嚴重,其發展的滯后抑制了環境子系統的發展,為了加速環境子系統的發展,需要對污染問題給予更高的重視,各相關單位需要更好地落實貫徹已有的排污治污政策,需要同時做好減排和治理兩項工作。
在生活子系統的三個子項目中,城鎮生活的評價值發展速度較快,反映了近年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顯著的,相比之下農村生活的評價值發展速度相對較緩且波動較大,表明中國目前城鄉生活水平的差距并沒有明顯縮小,改善農村生活水平依然是重要的課題。
資源子系統分為礦物能源和水資源兩個子項目,經過趨勢分析發現資源子系統的評價值發展趨勢與水資源子項目的評價值發展趨勢基本吻合,都是在波動中逐漸提高,而礦物能源子項目的評價值基本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這表明由礦物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經濟發展對于礦物能源的過分依賴,目前礦物能源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為了改善能源現狀,一方面可以通過發展能源技術,發掘可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減輕經濟發展對于能源消耗的過分依賴。
3 各子系統間協調度分析
在當前中國的國情下,經濟發展與其他子系統的主要矛盾體現在經濟的超前發展對其他各子系統的不良影響上,并未發展到環境子系統、資源子系統或生活子系統的超前發展能夠導致經濟發展受到抑制的階段,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并不應該排斥其他子系統相對經濟子系統超前發展的現象。
在之前學者的研究中往往是利用模糊數學的方法[13]衡量各子系統間的協調度,這種方法需要進行各子系統評價值間的相互回歸分析,但這樣的回歸分析的理論基礎并不牢固,經常存在虛假回歸的現象,或是出現無法解釋回歸曲線的情況;而且當其他子系統相對經濟子系統處于超前發展的狀態時,利用模糊數學的方法會得到較小的協調度評價值,與現實情況并不相符。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本文利用各子系統評價值逐年的提高幅度上的差異衡量各子系統間的協調度。
現階段經濟子系統對環境、資源、生活子系統的驅動作用較強,其他子系統對于經濟子系統的驅動作用相對較小,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Granger Test)對此進行了驗證。在此驗證結果的基礎上,本文選擇以經濟子系統的評價值增長幅度為基準,計算經濟―環境、經濟―資源、經濟―生活三組子系統的協調度,分析其他各子系統相對于經濟子系統的發展情況。在現階段若其他子系統相當于經濟子系統發展越快,則說明他們之間的協調度越好。
由于各子系統所包含的評價指標數量有一定的差別,為了減小評價指標數量的差異對于協調度衡量的準確性的影響,本文利用各子系統評價值的增長率而不是增長值來計算協調度,計算式如(1)所示:
Uij=[(Si, j-Si, j-1)/Si, j-1]/[(Sj-Sj-1)/Sj-1]
(1)
Uij 表示第j年i子系統相對于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
Si, j表示i子系統第j年的得分,Sj表示經濟子系統第j年的得分。
由式(1)可知,Uij越大意味著該子系統與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越高,當Uij大于1時,表示當年該子系統的發展速度超過經濟子系統,處于超前發展的狀態;當Uij小于1時,表示當年該子系統的發展滯后于經濟子系統;當Uij等于1時,則表示當年該子系統與經濟子系統處于同步發展的狀態。
根據式(1)和各子系統2000-2008年的投影尋蹤評價值,可以計算2001-2008年經濟―環境、經濟―資源、經濟―生活三組子系統間的協調度,最終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經濟―環境、經濟―生活、經濟―資源三組子系統的協調度發展趨勢均比較類似,其中經濟―資源子系統的協調度波動相對較大。各組子系統間的協調度都是先經歷迅速提高的階段,再逐漸回落波動至平穩,其最終協調度都穩定在1.0附近。2008年經濟―環境、經濟―生活、經濟―資源三組子系統的協調度分別為0.759、0.927、1.279。上述情況表明經過這幾年的改進與調整,各子系統間逐漸形成了協調發展的趨勢,但環境、資源和生活子系統的發展情況總體上依然稍微滯后于經濟子系統。
4 結 論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與投影尋蹤方法相結合的兩階段降維分析,利用112個相關指標數據,對中國2000-2008年的經濟發展協調性進行了定量評價,彌補了現有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提高了評價數據的完整性,并將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個新的子系統引入協調性評價體系中,提高了經濟發展協調性評價的全面性。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的經濟發展協調性總體上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并在近幾年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結果同時表明污染問題、農村生活水平和礦物能源問題是協調發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礙。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發展協調性,需要針對現有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如嚴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強污染排放與治理的政府監控;關注農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能源技術開發力度,逐漸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等。
本文提出的子系統間協調度的衡量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現實的要求,在對經濟―環境、經濟―資源、經濟―生活三組子系統進行了協調度分析后,反映了各子系統間協調度的發展趨勢,就現狀而言三組子系統間的協調度發展趨勢較為接近,且發展趨勢良好,但環境、資源和生活三個子系統的發展水平依然略微滯后于經濟子系統,需要保持對環境、資源和人民生活水平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以確保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實現全方位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寧小莉.包頭市城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分析與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 (1): 32-35.[Ning Xiaoli. Evaluation on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aotou City[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22 (1): 32-35.]
[2]齊曉娟,童玉芬.中國西北地區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狀況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2): 110-114.[Qi Xiaojuan, Tong Yufe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Population,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Area of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2): 110-114.]
[3]桑秋,張平宇,蘇飛,等. 20世紀90年代以來沈陽市人口、經濟、空間與環境的協調度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 (2): 115-119.[Sang Qiu, Zhang Pingyu, Su Fei, et al,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 Population, Economy, Space and Environment in Shenyang Since the 1990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 (2): 115-119.]
[4]李鶴,張平宇,劉文新. 1990年以來遼寧省環境與經濟協調度評價[J].地理科學,2007,27 (4): 486-492.[Li He, Zhang Pingyu, Liu Wenxin. Assessment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China during 1990-2003[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27 (4): 486-492.]
[5]姚奕,郭軍華,倪勤. 中國經濟與環境系統協調發展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0(1): 100-103.[Yao Yi, Guo Junhua, Ni Qi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0(1): 100-103.]
[6]趙晗. 基于投影尋蹤的區域協調發展比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0): 74-77.[Zhao H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PP Mod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0(20): 74-77.]
[7]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He Xiaoqun. Modern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3.]
[8]付強,趙小勇.投影尋蹤模型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Fu Qiang, Zhao Xiaoyo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6.]
[9]王久順,張欣莉.投影尋蹤聚類模型及其應用[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2, 19(6):53-55.[Wang Jiushun, Zhang Xinli.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2002, 19(6):53-55.]
[10]方必和,程志宏,劉慧萍.投影尋蹤模型在國民經濟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運籌與管理,2005,14(5):85-88.[Fang Bihe, Cheng Zhihong, Liu Huiping.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Model in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J].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05,14(5):85-88.]
[11]張玲玲,王宗志,顧敏.房地產風險評價的投影尋蹤模型研究[J].水利經濟,2005, 23(1):20-22.[Wang Lingling, Wang Zongzhi, Gu Min.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Pursuit to Decision Making on Venture Investment in Estate[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05, 23(1):20-22.]
[12]張欣莉,丁晶,王順久.投影尋蹤在巖溶水水質分類中的應用[J].工程勘察,2001(5):26-28.[Zhang Xinli, Ding Jing, Wang Shunjiu. The Use of Projection Trace in Classification of Karstic Water Qualities[J]. Geoti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2001(5):26-28.]
[13]門可佩,魏百軍,蔣梁瑜,等. 基于經濟系統的中國協調發展指數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 2010(9): 37-41.[Men Kepei, Wei Baijun, Jiang Liangyu, et al.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Based on Economy System[J]. Technology Economics, 2010(9): 37-41.]
Evaluation on Coordin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nce Based on Twostage Dimension Reduction Method
LIU Ruijie ZHANG Zhihui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市發展所面臨的資源能源供給短缺和環境承載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而目前我國在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公認的、較為權威的指標體系,同時對于評價方法選擇也多集中于主觀性較強的方法。因此,本文以系統論原理為依據,選擇了17個沿海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對這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主分析,得出了各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情況。
二、指標體系構建與研究方法
(一)指標體系構建
為了全面、客觀地反映我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本文在選取評價指標體系時,在緊密結合所研究城市實際情況和保障數據資料可獲得的前提下,遵循了系統性、全面型、科學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則,構建了我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二)研究方法
1、原始數據的同趨勢化和標準化處理
(1)類型一致化處理。因此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既有正指標也有逆指標,為了使指標同趨勢化,本文將用極小值法將逆指標轉化為正指標。
(2)標準化處理。因為各組數據的量綱不同,因此需要統一對它們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標準差方法對原有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研究指標體系的內在結構關系,在損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成少數幾個相互獨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標大部分信息(≥85%)的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方法。通常把轉化生產的綜合指標稱為主成分,每個主成分都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
3、聚類分析法
聚類分析法是研究“物以類聚”的一種方法,它根據一批樣本(或變量)數據本身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類定義準則,對所研究的事物進行歸類。最終會繪成一幅系統聚類的譜系圖,再根據一定的原則確定最終分類結果。
三、我國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天津市、秦皇島市、大連市、上海市、連云港市、寧波市、溫州市、福州市、廈門市、青島市、煙臺市、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湛江市、北海市和??谑?7個沿海城市作為研究對象。
(一)主成分分析
首先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我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各個子系統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進而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關系數矩陣(略)及其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從而得出我國部分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各個子系統的綜合得分,并對其綜合得分進行排序。
在此基礎上得出6個主成分的各自得分,并進行相應的排序。進而根據6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對各個主成分的得分進行加權平均,可得出我國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并對其得分進行排序(表1)。
(二)聚類分析
為了進一步對所研究的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化進行研究,本文選用SPSS13.0繼續對這17個沿海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各個子系統的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分析。選用組間平均鏈鎖距離法作為類與類之間距離的計算方法,選用平方歐式距離作為樣本間距離的計算方法,得出這17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樣本歸屬情況。
(三)評價結果分析
從各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情況可以看出,深圳市以3.44的得分高居榜首,深圳市和上海市則以0.99和0.48的得分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說明了這三個城市在所研究的沿海城市中屬于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除了大連市、廈門市和青島市的綜合得分均在0分以上,其余11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均在0分以下,這些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則相對落后。
根據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所研究的17個沿海城市大概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海口市;第二類是深圳市;第三類是北海市;剩余14個沿海城市是第四類。將聚類分析法的結果與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這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得分及排名情況相比較,除湛江市之外,可以看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見,本文所建立的我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我國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城市的經濟實力、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環保投入、環保意識、城市規劃、資源利用效率、資源再循環、再利用水平及社會和人文環境均是影響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的研究僅以各城市2007年的相關數據為基礎,評價結果未能反映動態變化;同時因為受指標的可操作性和資料的可得性所限,仍然有一些能夠較好地反映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
關鍵詞:因子分析 聚類分析 經濟發展 邯鄲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1-195-03
邯鄲位于河北省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春秋時期就作為一個地方經濟中心的城邑見于史冊。邯鄲交通便利,工業基礎雄厚,自然資源、旅游資源豐富,近幾年其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由于資源、交通、人口等因素,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
對于各縣經濟發展差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區經濟差異的現狀、原因及解決措施等方面。本文選取14個指標構建評價體系,運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方法,以邯鄲15個縣(峰峰礦區、市內三區除外)為樣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對各縣經濟實力排序, 然后在此基礎上采用聚類分析的方法, 結合因子分析提取的三大公因子對各地區進行類型劃分, 最后進一步分析邯鄲各縣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的原因,并對縮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協調縣域經濟發展提出建議。
一、數據來源和指標選取
為了全面客觀地衡量邯鄲市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遵循指標數據的客觀性、可獲取性等原則,選擇合適指標,建立評價模型,進而研究邯鄲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
數據來源于河北省統計局官網2013年統計年鑒中各縣(市)主要國民經濟指標(2012年)中提供的各項數據。
指標的選取是在考慮影響全面客觀地衡量邯鄲市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結合邯鄲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遵循合理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等原則下,選擇邯鄲地區15個縣的14項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即選取X1生產總值(萬元),X2農林牧漁業產值(萬元),X3工業產值(萬元),X4第二、三產業比重(%),X5人均GDP(元),X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萬元),X7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元),X8人均地方財政支出(元),X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X10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元),X11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元),X12常用耕地面積占行政區總面積的比例(%),X13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床),X14普通中學專任教師(人)等14個指標建立指標體系。
二、邯鄲各縣經濟發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利用降維的思想,由研究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通過因子分析,保證數據信息丟失較小的原則下,對原有數據進行降維簡化,最終用少數幾個公共因子來評價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通過因子分析,可以實現對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等級排序,避免人為評分的主觀性,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
(一)因子分析的適宜性檢驗
運用軟件SPSS19.0,對指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適宜性檢驗。本文通過對數據進行KMO統計量和Bartlett’s球形檢驗,見表1。
由表1可以得出,KMO值=0.615>0.6,Bartlett球體檢驗的sig取值0.000,表示拒絕各變量是獨立的假設,所選數據通過了KMO統計量和Bartlett’s球形檢驗。故選取指標數據適宜進行因子分析。
(二)公共因子個數的選取
從表2和圖1得:前三個公因子能夠反映原始指標92%的信息,且特征值均大于1,具有顯著代表性,并且碎石圖驗證了提取前三個因子的可行性。因此,前三個因子包含了原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可以代替原14指標對邯鄲市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
(三)因子分析與模型建立
由于初始載荷矩陣不夠簡明,各因子的含義不夠突出,為此,本文在因子旋轉時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使各個指標在某個因子上產生較高載荷,在其他因子產生載荷較小,經過6次迭代收斂,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見下頁)所示。
表3可知,第一個公因子F1在生產總值(X1)、農林牧漁業產值(X2)、第二、三產業比重(X4),人均GDP(X5),固定資產投資(X6)、人均財政收入(X7),人均財政支出(X8)、人均消費品零售總額(X10)、人均儲蓄余額(X11)、耕地面積比例(X12)等指標上有較大載荷,這些指標是縣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展示的重要指標。所以,可以將F1命名為經濟發展因子;第二個公因子F2在工業產值(X3)、醫療機構床位數(X13)、學校專任教師數(X14)等指標上有較大載荷,這些指標是縣域科技發展的現狀和潛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可以將F2命名為科技發展因子;第三個公因子F3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X9)等指標上有較大載荷,這個指標是縣域民生發展的現狀的重要指標,所以,可以將F3命名為民生發展因子。
(四)綜合得分及評價
根據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并進行加權匯總,得到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F,其計算公式為:
F=(58.122×F1+24.493×F2+9.400×F3)/92.005
將邯鄲所轄各縣的數據代入,得到15個縣的經濟發展因子得分F1、科技發展因子得分F2、民生發展因子得分F3,以及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得分F,并進行排序,見表5。
由表5可知,在經濟發展因子F1上得分最高的前三個縣區依次是武安、涉縣、邯鄲縣,其中武安的得分約為2.34,涉縣約為1.84,遠遠高過其他縣區,在此項因子的得分上有11個縣得分為負值,這就是說,武安、涉縣經濟發展能力遠高于其他縣區,其他縣區需加大對此項因子的重視度。在科技發展因子F2上得分最高的前三個縣區依次是永年、武安和大名,其中永年的得分約為2.27,遠遠高過其他縣區,說明永年縣對教育、工業、醫療等行業的較為重視,經濟發展潛力較大。在民生發展因子F3上得分最高的前三個縣區依次是永年、邯鄲縣、武安,特別是永年的得分約為1.46,農民平均純收入遠高于其他縣區,生活質量較高。在經濟發展綜合得分F上最高的兩個縣區依次是武安、涉縣,特別是武安綜合得分約為1.92,遠遠高于其他縣區,說明武安整體經濟實力強,對經濟發展的各方面都很重視。武安在經濟發展因子、科技發展因子、民生發展因子都處在全市各縣前三名。
三、邯鄲各縣經濟發展水平的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將個體或對象分類,使得同一類中的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比其他類的對象的相似性更強。其目的在于使類間對象的同質性最大化和類與類間對象的異質性最大化。常用的聚類方法有:系統聚類法、K均值聚類法、模糊聚類法等,本文采用的是系統聚類法中的離差平方和法。
(一)聚類分析的過程
在上述因子分析得到三個公因子的基礎上,根據指標特征,我們選用系統聚類法中Ward法對各縣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聚類分析。借助SPSS18.0軟件,距離上采用歐式平方距離,得到譜系聚類圖如圖2(見下頁)。
(二)聚類分析的結果及評價
聚類分析的結果(表6,見下頁)表明:邯鄲市15個縣按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可分為以下五類:第一類為發達縣域,包括武安、涉縣;第二類為較為發達縣域,主要是磁縣、邯鄲縣;第三類為中等發達縣域,主要是永年縣;第四類為一般發展縣域,包括成安、曲周、廣平、館陶、雞澤、邱縣、肥鄉、臨漳;第五類為相對落后地區,包括魏縣、大名。
第一類縣域:武安、涉縣為經濟發達縣域,綜合得分遠高于其他縣的得分,特別是武安的綜合得分為1.92,在經濟發展因子、科技發展因子及民生發展因子的得分排名依次1,2,2;涉縣在經濟發展因子得分位列第二,在科技發展因子及民生發展因子有待提高。這類地區位于邯鄲地區的西部丘陵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旅游業發達,工廠企業眾多,經濟發展迅猛,為邯鄲各縣經濟發展的典范。
第二類縣域:磁縣、邯鄲縣為較為發達縣域,綜合得分排名依次為第3名和第4名。這類地區經濟發展擁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實力,區位優勢明顯,邯鄲縣圍繞邯鄲市,磁縣位于邯鄲南部,且馬頭電廠與邯鄲市相鄰,邯鄲機場就建在磁縣碼頭鎮。在經濟發展因子、科技發展因子及民生發展因子的得分排名在比較靠前,各方面發展較為均衡。
第三類縣域:永年縣為中等發達縣域,綜合得分排名為第5名。這類地區位于邯鄲市北部,人口和農業大縣,人口超過100萬,永年縣城緊鄰邯鄲市,交通便利;近年來,永年房地產業發展較快,在蔬菜種植、軸承生產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永年廣府古城是旅游勝地,也是太極文化之鄉。永年縣在科技發展因子及民生發展因子的得分排名均為第一,發展潛力較大,但由于縣域人口眾多,在經濟發展因子上得分最低,需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經濟發展。
第四類縣域:成安、曲周、廣平、館陶、雞澤、邱縣、肥鄉、臨漳等8個縣為一般發展縣域。這類地區位于邯鄲地區的東部,地處華北平原,各縣農業較為發達,均為地域和人口小縣,工業、第三產業相對落后。在經濟發展因子和科技發展因子的得分均為負數,但各縣應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養殖業、特色種植、招商引資等方面加大力度,增強自身的經濟發展力,逐步縮小各縣域經濟發展的差異。
第五類縣域:魏縣、大名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地區。這類縣域位于邯鄲地區東南部,兩縣均為人口大縣(90萬以上),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在經濟發展因子和民生發展因子得分較低,排名均在10名以后,而科技發展因子得分較高,排名均在前5名。這類縣域應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經濟發展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時控制人口數量,發揮縣域特色,比如魏縣的鴨梨,大名的香油。
總之,通過上述簡單的分析,結合邯鄲地區自身的情況,制定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在市政府的統一協調下,各縣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逐步縮小各縣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實現全市各縣均衡發展、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四、結論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方法,對2012年邯鄲各縣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分析和評價,結果表明:(1)邯鄲各縣經濟發展主要受三大因子影響。其中經濟發展因子F1貢獻最大,貢獻率為58%,科技發展因子F2是影響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因素,貢獻率為24.5%,民生發展因子F3是影響經濟發展的第三大因素,貢獻率為9.5%。(2)把三個公因子作為聚類分析的變量,不僅剔除了傳統聚類分析中變量間的信息重疊,提高了聚類精度,而且把聚類分析和因子分析結合起來,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客觀。(3)運用因子分析法對邯鄲15個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排序;運用聚類分析把邯鄲15個縣劃分為五個經濟發展區域,并提出更有針對性的經濟發展政策。(4)從經濟發展因子、科技發展因子、民生發展因子三個方面從發,分析邯鄲各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從而便于各縣從中找出自己的亮點和不足,進而制定與自身適宜的經濟發展策略,為邯鄲各縣域的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本文為2014年度邯鄲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2014030);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民生調研專項課題(201401603)]
參考文獻:
[1] 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 馬慶國.管理統計――數據獲取、統計原理、SPSS工具與應用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3] 田冰,王東,等.基于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的安徽省城市綜合實力分析評價[J].金屬材料與冶金工程,2007(4)
[4] 河北經濟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5] 河北省統計年鑒[M].河北省統計局,2013
[6] 陳希鎮,林俊濤.用多元統計方法分析浙江省各地區的經濟分析結構[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0(6)
[7] 張海永.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江蘇省13個城市社會發展水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
[8] 劉麗英.基于PCA和DEA方法的北京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3(5)
[9] 趙春廣等.河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析與協同研究[J].經濟師,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