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4-03-22 14:52: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K82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149-01
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與德育的目標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劃等號,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過政治課和各科教學以及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則側重于以優美的藝術形象和事物去影響學生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說德育主要是從認識上塑造學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則主要是從情感上去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僅能夠提升人的道德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德育的發展,以更好地實現德育的功能價值。現在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一些有現代意識的教育工作者,自覺地把美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利用自然審美、社會審美和藝術審美等形象教育活動,來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閱讀悲劇作品,讓他們在審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經受的苦難,以此提高他們勇于面對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師利用參觀雕塑展覽的機會,讓學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紀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藝術審美的過程中,革命先驅、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氣,會慢慢地融入學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內化為學生的道德意識。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智育承擔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重任,同樣,美育在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要使學生智力得到發展,我們認為必須盡快扭轉忽視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來。因為美育與智育同樣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對培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著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對于促進智力和創造力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敏銳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強弱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條件之一。敏銳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感知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培養感知力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藝術世界。美育是審美形態教育,它向人們展示的是豐富的、形象鮮明的自然形態和藝術形態,學生通過對這些形態的長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變得敏銳。
(二)培養形象記憶力。在人的認識能力中,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記憶,大腦就不會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發展。那么學校的智力教育就不應該忽視對學生記憶力的培養。然而,學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訓練學生對概念、數字、邏輯推理方面的記憶,而忽視形象記憶的訓練。美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審美形象既鮮明生動,又帶有濃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學生展示的是各種各樣的視聽形象,如一個個鮮明的畫面,一首首動人的樂曲,它們都飽含著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學生的感知興趣,并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記憶里。
(三)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培養想象力,審美教育是最佳途徑。一方面,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大量的包含著審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體的心靈,內化為表象,為想象提供材料;同時感情的積累又為想象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審美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主體面對審美的世界時其想象力空前活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素質教育的體系中,美育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美育的全面開展,它在培養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會日益突顯出來。
(四)促進直覺思維的發展。直覺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觀透視、瞬間判斷的特點。由于直覺不靠邏輯的分析和綜合卻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質,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暫的時間內,從多種可能性中作出選擇,得出有價值的預見和設想。因此,許多科學家把直覺看成是創造的起點,是打開自然奧秘大門的鑰匙。
三、美育對體育也有促進作用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因而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教育也應當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了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使其富有成效,我們認為,應該把美育與體育結合起來,使美育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瑩.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吳媛.略論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0(08).
[3]韋有賢.淺談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關鍵詞:美術教育 素質教育 基本路徑
一、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即審美教育,也稱美感教育。它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一種通過升華人們的感性來引導人們的興趣,進而促進人格完善的一種教育形式。它是培養、提高學生感受人格完善的一種教育形式。它是培養、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樹立、端正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學生的情感、美化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的教育。美育與德育、智育和勞技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又有本質的區別。德育是行為規范,在規范中對人的精神起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調整和規范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智育主要是通過對人的培養和訓練,使人們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側重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知”的開發與教育。體育主要是通過一定的運動形式,促使人們具有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情緒,側重的是人與身體的關系。勞技教育主要是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創業能力,側重的是人與社會就業的關系。而美育則是通過對美的鑒賞來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培養和鍛煉人們鑒別、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側重的是人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同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勞技素質不能代替審美素質一樣,德育、智育、體育和勞技教育也不能代替美育,美育有它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它理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獨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美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路徑
美育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它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路徑。
首先,美育能以美輔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質。一般來說,人的思想素質的提高,是通過德育來實現的,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說教,必須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通過漸進的方式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樣的潛移默化之中實現思想道德教育,這實際上是一種情感教育,是動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美育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受到教育。通過美育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知善惡,識美丑,以“善”為美,以“有德”為美,以“五愛”為美,以樹立崇高的理想為美。例如,健康的、激奮人心、催人積極向上的歌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融為一體,點燃了學生的生命火花,凈化了青少年的心靈,激發了青少年對于美的熱愛和追求,從而提高做一個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覺性,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
三、美術教育能夠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p>
我們知道,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學生一直感到校園生活枯燥乏味,嚴肅緊張有余,寬松和諧不足;這樣沉悶的環境,對教師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無疑是一種傷害。而美術能影響人的文化、修養、品位、情緒,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美育有利于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
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美育的性質與自身特點決定的。首先,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育不同于別的教育,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通過“寓教于樂”使人的心靈得到潛移默化的凈化。美育就是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并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生活中去,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其次,美育有利于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美育由于沖破了狹隘的功利主義,并且是一種自由形態的教育,所以比較容易與其他教育相結合,并滲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夠把其他教育帶動起來,形成為一個有機體。美育的規律,基本上就是對美欣賞的規律。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體現著一定的社會思想、社會道德、人生價值、追求與理想,使學生受到感染、啟迪和教育,從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范圍,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地對學生實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個教育活動之中,使他們不斷地得到美感的陶養,那他們就會逐漸形成自覺地認識美、熱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習慣,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樹立起美的理想,養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五、美育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育;素質教育;意義
1.美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系
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是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而美術教育則在達成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智、體、美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他們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只有促進這幾個方面協調一致地共同發展,才是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但是美育有氣自身的獨特性,可以說它更具有一種綜合性和超越性。因此,對于素質教育而言,美育是其中的靈魂和核心。缺少了美術教育,素質教育就難以實現其目標。
2.美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意義
2.1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育最基礎的任務就是通過美感教育和審美形態教育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鑒別、欣賞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審美心理結構的健全,幫助其開發智力,并形成完善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這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也具有推動作用。審美任務就就是要將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所積累的審美經驗變成當代人心靈的財富,并培養他們善于創造美、珍惜美、理解美、感受美和發現美的能力,并在內心深處形成情感動力來激發他們建設美好世界的欲望。21世紀充滿了競爭、希望、挑戰和發展,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科學技能,而且還必須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美術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美術應用能力,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美術教育時,必須要利用高度的藝術感染力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美感的養成。因此,授課過程中應以評價能力的提高、美術觀念的形成、欣賞方法的學習和美術知識的傳授為側重點。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幫助其更好地表現和傳達審美觀念和審美感受,從而促進其他各面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些基本圖形,學生則可由此產生聯想,學生的發散思維也能得到提高;還可播放音樂,學生依據音樂旋律來進行創作聯想,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提高。所以,通過美術教育,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其審美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進創新能力等其他各項能力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教育這門學科主要依靠形象思維,其信息傳遞的形式是圖象和形象,通過形象來進行信息傳遞具有生動豐富、容量大的優點,另外,當代社會又有多感觸的、多形態的、聲光結合的、立體的、平面的等多種新的形象思維語言產生,這就使得頭腦的形象儲存更為豐富。有機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往往能夠激發靈感,活躍思維,從而促進新思想的產生。
學生在美術活動過程中能夠體現其自我實現創造力和特殊才能創造力。其中,前者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而后者往往在接受過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身上具有明顯體現,這些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而且形象描摹能力也很強,對形式美的感受力也較強,其創作出的美術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審美價值。通過美術教育對學生自我實現創造力的培養,能使美術形象語言更加多樣和豐富,使學生思維更具廣度和深度,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形象思維文化教育,這對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養成以及其創新思維的培養都是極為有利的。
在進行美術教育時,相關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有一定幫助,比如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傳統繪畫技法,結合指畫和水墨,結合水彩和臘筆畫,拼貼剪紙和撕紙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廢物材料的型、色、質利用起來進行色彩剪接、立體組合或者是平面拼貼,從而創作出具有現代造型的新作品。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靈感,促進其創新思維的形成。
2.3促進學生品格的完善
美術教育雖然要注重美術知識的傳授,但這并不是美術教育的終極目標。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美育可對德育起到輔助作用,盡管兩者的目的具有差異,但美育的力量卻能夠促進人們崇高品德的養成。所以,美育對學生良好品德得養成和發展意義重大?,F代美育的意義基礎是哲學思想,美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勇氣、毅力、自制力等和美術學習活動相關的品格,而且還以學生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為依據,來引導學生認同祖國文化,從而形成愛國情懷,并讓他們充滿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在當代社會,培養學生的這種品質尤其重要。
一部優秀的美術作品必然散發著理想的光輝,人們在欣賞時能夠產生對生活、對社會或對人生的思考。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品味其中的理想光輝、人格品質、思想情感以及所蘊涵的哲理等相關美的特質,通過美育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升華學生的靈魂,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其品格的完善和健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對于倡導、構建和普及人們的人文價值、人文關懷及人文精神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充滿了競爭和挑戰,特別是在人才的競爭方面,表現得尤為激烈,但是在人才的競爭過程中,其所具有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將是取勝的關鍵因素,而美育則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當今的各個中小學校以及職業中學應加強學生的美術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相關部門和教師也應在這方面進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使美術教育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中能夠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世霞. 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教育現狀及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美術教育 美育 素質教育
一、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育即指美感教育,其是一種趣味、感性、人格教育,通過激發興趣來提高感性并促進人格完善。美術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情趣、端正審美觀念,美化生活、凈化情感、陶冶性情,相比德育、智育和勞技教育而言,美育對人與現實之間的審美關系更為注重,使人們通過美的鑒賞來提高審美情趣,并提高人們鑒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育與德育、智育和勞技教育有所不同,其具有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美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美育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美育能夠提高人的思想素質,以美輔德。我們通常認為以德育人才是根本,提高思想素質需要通過德育來實現,然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枯燥說教,而該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循序漸進地將德育寓于美育之中,讓人們在學習榜樣的潛移默化之中完成思想道德教育,這其實是一種情感教育,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美引善的過程。某種意義上講,可以通過美育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受到教育。還可以通過美育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知善惡,識美丑,以“德”為美,以“善”為美,以“愛”為美,樹立崇高理想,完善美好人生。
三、美育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學生美術學習過程中,需要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自身人格,健康成長。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通常會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進行,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永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
眾所周知,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校園生活大都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嚴肅緊張有余而寬松和諧不足,這樣的學習生活環境勢必嚴重影響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美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四、美育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
正如康德所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通過美術欣賞教學,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思想和藝術魅力,并學會用這種眼光欣賞和觀察生活中的視覺形象,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藝術素養,漸漸了解國內外美術發展史的基本概念、重要的美術流派的風格特色、重要的美術家及其作品的識別,加強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人類文化的熱愛。并能夠運用美術知識、概念和術語,從表達手法等方面去分析,描述不同的美術作品,學會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提高美術鑒賞水平,逐漸形成開放的審美觀念和獨立的審美個性,并能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審美判斷。
五、美育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美術作品貴在創新。美術學科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教授學生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美術素質的開發、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活力與創造力為其特點和根本任務的。是在學生審美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亦即人格的全面發展的。與其他學科相比,其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是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兩種思維關系密切,形象思維是基礎,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邏輯思維。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注重形象思維教育。通常而言,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同其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是成正比的,此外還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將知識、道德轉化為一種智慧。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讀書破萬卷,學習認真,人品正直,可就是不會運用,成為書呆子,歸根結底這與缺乏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較差,缺乏美育教育具有直接關聯。
六、美育有利于培養新型人才
人的個性的形成與其特定的生活環境和自身條件密切相關。在當今社會中,美術專業學生如果不懂得美學和審美,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才,真正地做好工作。事實證明,真正有聲望的大學者,他們的成功都與其所受到的良好的美育教育有關。美育是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其社會功能在于全面培養人。美育著眼的是整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美育能夠從高角度來體現人的理想和本質要求。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已成為廣泛共識。培養審美情趣而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情趣而發展個性,學生既悅目悅耳又悅心悅意,在追求美、創造美的過程中體驗更高層次的悅志悅神,實在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白曉 充分發揮美術教學中的美育功能[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6,(4)。
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育 現狀 重要性 改善策略
一、中學美術教育現狀綜述
美術在中學課程中一直無法準確定位,也是多年來教育界普遍存在爭議的地方。我國的教育大綱對其地位進行了明確界定,強調其的必修課課程地位,以及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往往很難保障其應有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應試教育的模式未得到根本轉變,除專門培養藝術生的班級,學生、老師及學校都潛移默化地將課程地位與升學考試直接掛鉤,在此種境遇之下美術課就成了“副課”,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全面發展目標就無法實現。
但是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模式的推行,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對于精神生活的不斷要求加劇,同時美術教育也出現了轉變,但是此種轉變很難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要想改變美術教育的現狀,轉變美術教育觀念成為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不可逾越的階段。只有轉變觀念才可以使美術教育得到進一步重視,并使教育大綱的精神得到充分體現。
二、中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上世紀末我國作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決定,認為勞動者的素質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因此確定了以提高國民教育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這一目標的確定將美術教育的地位進一步作了提升,其成為學生素質培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確立了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地位。
1.美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缺一不可,其中美育占有重要的作用。從我國的歷史傳統來看,我國歷來是一個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這與傳統教育是分不開的。而在現代教育當中對于“真善美”的教育也不應當忽視,美術教育不僅對個人提高精神品質、陶冶情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素質教育中的其它方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如果素質教育的內涵缺乏美術教育,那將像一輛無軌的火車,到處亂撞。因此,美術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而且是重要內容。
2.美育與德育相輔相承
美德在中華民族的歷朝歷代都受重視,在歷史長河中不少朝代都是實施德治的,可見其地位不一般。就其內涵來看,美與德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以美為標準就不會作出德的評判,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什么是美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就很難對德進行界定。在素質教育中也是如此,在過去的某一時期,我國的中學教育只注重德育而在美育方面有很大缺失,這是由于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深刻、不全面造成的。只有認識到美育與德育的一致性、替代性及關聯性,同時也認清其二者的不可替代性,強調二者共同發展,才可以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3.美育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前提
只有對美有了追求,才會產生創造的動機。千百年來,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就是一些先進人物出于對美的追求所至。馬克思強調,生產活動都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的,所以社會發展離不開對美的追求,而中學教育中的美術教育也不可缺失。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是為其將來的創造活動、創新活動打好基礎,也是其將來創新能力產生的源泉,在此基礎上的創新能力培養也會更加有意義。
4.美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需求也逐漸由物質轉向精神,同時休閑經濟也成為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工作之余會欣賞美、追求美,并逐漸將美發展成人的一部分,因為物質的滿足對人的發展是有限的,而精神的追求卻可以使人們不斷追求卓越。因此,在中學中進行美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人的全面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改善中學美術教育的策略
美術教育在中學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人的全面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改善中學美術教育現狀。
1.認真堅持并貫徹我國素質教育的方針
要加強對中學美術教育方針的理解和認識,并在實踐中予以正確落實,從而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重視美術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是當前諸多工作之首。
2.重新構建中學美術教育體系
要對現有的美術教育體系進行重新規劃整合,從美術教育教學的單一模式向多方位復合模式發展,以強調美術技巧為主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主,可以通過美術欣賞、藝術講座及作品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美術教育,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3.強化師資隊伍
要改善中學美術師資現狀,加強專業美術師資隊伍建設,以藝術修養作為教師考核標準,打造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專業美術教師隊伍。
4.完善課程體系
美術課程內容必然隨著教育目標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因此對美術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規劃等各方面都要進行重新審視和規劃,查漏補缺,使課程體系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藝術教育的內容;而我國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詩教、樂教,在他看來,美育在整個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美育這一概念和對它進行獨立研究的理論,則是由德國的偉大詩人和美學家席勒于18世紀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近年來,學校藝術教育取得了較大發展,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日益凸顯。但是,美育仍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還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當前,改進美育的重點在基礎教育階段?;A階段的美育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二、美育是關注人的整體素質和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人格教育,是一種企及生命質量的教育
美育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的美育,指審美教育。廣義的美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為了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美育應從狹義美育向廣義美育發展。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能從美育的本義出發,研究、運用音樂教學方法,那么就能通過各種藝術活動,來誘發、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從而真正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潤、營養、熏陶,進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在精神狀態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負上有所促進。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培養人的審美情感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識獲取多少為目標,這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區別。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傳授新知識,在音樂課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音樂的水平,在音樂中中培養起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一堂較成功的音樂課、一首好的歌曲或者欣賞一首優美的樂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這是因為學生愉悅地進入構成音樂的兩大要素———節奏和旋律的環境中,感受到了美、理解了美,這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情操。所以應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和需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別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對心靈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獨特功能。
三、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具有獨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
關鍵詞:素質教育 美育教育
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創造性思維、豐富的審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質教育則為美術教育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展現的舞臺。我國現代美術教育起步晚底子薄。隨著美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價值、地位進一步肯定與提高,以及經濟與文化建設的發展,每年僅靠幾所藝術院校和師大美術專業培養為數有限的美術生,顯然是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點的增設,不同類型的學校辦美術專業,擴大招生規模,這是時代的必然。于是,我們看到:那種長期以來全國幾所美術院?!胺指钐煜隆钡木置嬉巡粡痛嬖?,眾多考生“同擠獨橋”的現象已成為歷史。時下,老牌藝術院校競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學科的重新分化與整合,以求新的擴充與發展機遇。高師院校更是在力求辦學效益的提高,搶占市場的競爭中,對美術專業特別青睞,以致大量的美術專業點如雨后春筍般地生長出來。不少長期將美術視為“游藝”或“準學科”而對之不屑一顧的綜合性大學,也將建構美術專業作為他們擴大規模,完善學科結構的新思路、新創舉,“準學科”的藝術一躍便成為“錦上之花”。
美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它以美術形態為載體,以審美為特征,通過對美術形態的了解,美術語言的思考,具體形象的描繪,美術精品的欣賞等教學活動,把學生帶入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天地,使他們去有意識地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識地去了解美的真諦,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從創作、欣賞中去構建一個具備美術修養的人格的臺階,達到人格的完善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什么是美術教育”、“美術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對于這類問題,長期以來不乏理論上的探討者。其實早在本世紀初,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倡導者和理論奠基者先生,對此就作過精辟的闡述。他從康德哲學的基本觀點出發,認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脫,“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見,又有超脫性以透出利害關系;所以,當著重要關頭,有‘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甚至有‘殺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這是完全不由于知識的計較,而由于感情的陶養,就是不由于知育,而源于美育”(注:《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選集》1959年,中華書局。)基于這種認識,他大力提倡美育,并把美術教育看作是美育最重要的途徑和方式,他說“文化進步的國民,既然實施科學教育,尤要普及美術教育”。從廣義上講,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都是美育的具體實施者,美術教育就是審美文化教育。
作一種藝術,一種文化現象,美術的感染力是十分強烈的,人們通過視覺、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的同時,會悄然產生一種以景感人、以情感人和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藝術的社會功能,他認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從這段話可以理解為:一方面對藝術可以觀風俗之盛哀,具有認識社會、歷史的作用,從而提高思想素質;一方面“多識于鳥獸草本之名”也就是文學藝術還具有認識自然現象,增長多方面知識的意義。這些都是闡述藝術的社會功效。
就個體功效而言,美術有助于發展人的全面思維,手腦并用,高度協調一致的作用,心理學家佩斯里研究確認:左腦支配人體右側的多個器官,并實施語言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科學思維”。右腦控制人體左側器官,并實施立體圖像和形象思維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藝術思維”。倘若人腦的左右兩半球合理利用,并和諧發展則能使人聰慧起來,進而發揮其最大的潛能。
美術又稱造型藝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可視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情感的視覺藝術。美術的這種特有功能是在左右腦中通過想象和創造,再通過手的表現來完成的。而想象是指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齊白石畫中的蝦之所以讓人感到游動嬉戲,徐悲鴻筆下的馬之所以讓人感覺奔騰飛馳,這一切不僅是畫家對生活的體驗,還是鑒賞者的想象使藝術家注入到作品中的生命力重新復活。愛因斯坦自己也認為:“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美術作品中啟發而來的”。
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首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在解剖學、植物學、光學、力學、工程機械等科學領域都有巨大的成就,它把幾何學,透視學的原理運用到繪畫藝術中,他認為繪畫必須掌握幾何學的點、線、面和投影的原則,他不但自己運用這些原則創作出不少著名美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將這種自然科學的方法帶入繪畫理論與創作實踐中,對后來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