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0 14:53: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環境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計算機網絡;網絡教學;問題與對策
1、引言
網絡的發展,尤其是Internet的發展將信息時代的社會細胞(多媒體計算機和掌握了計算機技術的人)連成了一體,實現了人類智慧的連網,并由此創造出全新的網絡文化。不少學校順應時代需要建設了校園網,并連入了互聯網,開始了網絡教學的嘗試。
所謂網絡教學是指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或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知識。由于網絡教學具有時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個別化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絡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這就要了解網上教學的教學模式、特點、問題以及應對辦法,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新。
2、網絡教學的特點。
網絡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網絡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網絡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網絡教學過程的交互性。網絡教學最大特點是它的實時交互性。實時交互性是指在網絡上的各個終端可以即時實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之間。通過課件還可以有效地獲得圖、文、聲、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師生之間的交互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學生之間的交互可以進行協作學習。這種雙向交互活動不僅使學生通過視、聽手段獲取教學信息,而且它還代表著一種學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興趣。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交互學生能及時地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并按要求調整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2)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共享資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軟件的共享,核心是軟件的共享。網上資源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形聲兼備,學習者在鏈接或教師指導下,可輕松自如地在知識海洋中沖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神奇的網絡環境,對教育個性化的形成,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對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系的轉變,對促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多媒體信息的綜合性。多媒體網絡融超媒體和超文本于一體,集圖形、圖像、圖表、聲音、文字于一體,有利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4)教學方式的先進性。傳統教學的中心是教師的教,網絡教學的中心是學生的學。在網絡教學中,教學不再是滿堂灌,學生的學習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組織、調控,并以作業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至于學生的步調、方式、進度、內容的數量和難易程度等則由學生本人決定。
(5)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風格、學習的起點等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在傳統的“教學流水線”上難以實現因材施教,網絡教學克服了這些弊端。多媒體網絡教學,帶來了許多真實的情境,將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現象帶進了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得到提高,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網上的教學內容不僅有本校學科教師編制的CAI課件,而且有來自于不同類型、不同地區學校的課件內容。學生通過比較借鑒,選取那些內容結構組織嚴密的優秀網站或課件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3、網絡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與方式。
學校中心工作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校要真正為培養一代新人發揮效能就必須從課堂主陣地著手。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課堂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向學習者,核心在于學習者主動將新的信息和經驗與其原有的知識基礎相融合的過程,因此網絡教學正是適應了建構主義理論的需要。
網絡教學模式大體可以分為:
(1)集體教學模式。教師先用常規教學中的講授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將概念、原理等講述清楚、提供途徑,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組討論、協作交流,同時交待任務情景。利用計算機迅速和反饋及時的特點,提供化難釋疑。放手讓學生自行練習,學生出現疑難問題,可用電子舉手。教師通過監視管理功能,選定有疑難問題的部份學生,組成一個特定的學習小組。學生可以利用語音對話、BBS論壇、留言簿、公告欄等展開討論、進行經驗交流。教師同時也可接受學生的咨詢,指導學生解疑,提供幫助。利用廣播功能,可以對典型錯誤在小組或全班進行廣播,迅速進行糾正,以引起學生注意。對有創造性的見解在小組或全班廣播后進行表揚或肯定,以供同學學習和借鑒。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可以在輕松環境中學習新知識,促進了學生共同合作的意識。對教師來說,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的變更和教學方案的調節。
(2)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是利用服務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資源,使有限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率。學生利用服務器站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一個服務器站點相當于一個小型圖書館,學生可以共享服務器站點上的大量信息,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個別學習,使課堂教學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目前網絡教學的八種方式:
(1)視頻廣播:由網絡管理中心通過播放視頻(實時視頻或錄像)。這種形式與電視或播放錄像沒有太大的區別,學生無法控制,實際上是一種直播課堂式的教學。它的好處是學習者不受地域和人數的限制,且占用帶寬?。ㄖ恍?.37M)。多用于名師授課、學術報告、重要會議的直播等。
(2)視頻點播: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對服務器中的視頻進行點播。內容可以是電視教學片,也可以是課堂實況錄像。由于是非實時的點播,所以我們可以對其精心設計(插入圖文、視頻、動畫等)。
(3)視頻會議:視音頻多向實時傳輸的形式。
由于設備昂貴,應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師答疑。
(4)WEB教材:把教學內容作成網頁的形式。
其好處是編制難度不大,運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語言或課件開發工具開發的教材,一般通過下載到本機運行。
(6)BBS論壇:師生間、學習者間以電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協作。
(7)聊天室(教學討論區):師生間、學習者間通過文字、語音等形式異地實時交流。
(8)e-mail:師生間、學習者間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4、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
(1)課堂容量問題———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
為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有關人員在網絡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資源,但是卻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后果,那就是:豐富的資料讓學生眼花繚亂,又是背景資料、又是電子板書、又是圖片、又是相關鏈接資料。
學生連瀏覽一遍都來不及,更別提做筆記、分析、思考、判斷、吸收、綜合、消化了,結果出現了學生無從下手、漫無目的、閱讀隨意的現象。這實際上是使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處于一種嚴重失控狀態。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我們對課堂教學容量的認識走進了誤區。我們知道課堂上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是不可能無限制擴張的。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應該作為網絡教學的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才是目標。作為教師,要處理好網絡與教材之間的關系。
網絡知識如果局限于現有教材,它就變成了電子課本;網絡知識如果完全脫離了教材,它又變成了無源之水。網絡只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在運用其進行教學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突出主題、重點、難點,不能為了學生的興趣而隨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掌握好課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自主學習問題———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減少了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閱讀時間,在閱讀過程中不加干涉。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學生隨意閱讀該不該干涉呢?這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嗎?這是網絡教學實踐中感到困惑的又一個問題。經過理論研究和實踐論證,網絡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里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網絡教學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動,教師的作用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增強。
比如在閱讀、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個別同學調節閱讀進度、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概念及時糾正,發現討論過程中學生高質量的論證分析可以提醒大家關注,在線指導解決同學的疑問等等。所以網絡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動問題———傳統手段的必要補充。
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又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在網絡教學中解決情感互動問題。思想教育功能在網絡環境下如何體現呢?通過探討,筆者認為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沒我的關系。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華就會在有聲與無聲之間潛滋暗漲。比如課始播放一段音像資料、課中穿插一段生動的講述、課尾同學之間通過語言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動的作用。因此解決網絡環境下的情感互動問題,傳統的教學手段可做必要的補充。
(4)課件通用問題———課件模板的優化設計。
一般情況下課件制作基本上是為了某一節特定的課例而設計的,因此通用性很差。通用性是考察課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標準。如果一個課件通用性很強,不僅制作它的老師用,全校都能用、全國都能用。
提高通用性最好的辦法是設計一些內容簡潔、重點突出的網絡課件制作模板。教師可以根據課型的不同需要,或嵌入討論系統或嵌入留言系統等,發揮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另外,制作課件也可以發動學生,上網搜索資料等事情可以教給學生去做。學生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學習,并且是對主動性要求更高的學習。
(5)網絡教學對設備、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難以推廣的問題———循序漸進、明確分工。網絡教學對設備有一定的要求,學校沒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沒有互聯網接入就無法開展網絡教學活動。然而,我們對網絡教學認識的發展必然經歷一個過程,新的學習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變革的,這種變化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設一個小型的實踐環境開始網絡教學的探索。當然,隨著我們實踐的深入、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網絡教學的物理條件會得到改善的。即便囿于經濟因素,無法大規模開展網絡教學,只要我們在小規模網絡教學的實踐探索過程中轉變了教育觀念、提升了教學水平,這同樣可以視為網絡教學實踐探索的有益效果。與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相比,從學校層面來看,網絡教學對技術的依賴不高。超級秘書網
真正的多媒體制作,涉及教學方案設計、文字腳本撰寫、平面設計(美工)創意、2D3D動畫制作、視音頻素材采集和編輯、編程等等方面,對人力資源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對制作平臺的硬件要求很高,對客戶端設備有一定要求。而網絡教學呢?如果我們充分運用已有的公網資源,充分運用已有的權威機構專業網站、個人特色網站,充分運用通用軟件,技術復雜的事情交給個別專業人員去做,只需要教師運用Word來寫作一個學習活動方案。教師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學習活動方案的設計上、更多地集中在學習者學習活動的輔導上。
5、結束語。
網絡龐大的信息資源、優越的多媒體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為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網絡服務日臻完善的時代,面臨的是一個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開展網絡教學是時代的需要,是學校教學的必然選擇。我們要依托校園網,營造數字化的校園環境,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戟峰。教育技術進入信息化發展新階段[M].中國電化教育。2000.3
[2]張秀英。世紀回眸,從媒體的演變看電教的發展[M].中國電化教育。1999.10
[3]田屹。論信息時代的學校網絡教學[J].教育技術中心2004-10-24
[4]任長松。探究式學習:18條原則[M].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2期
關鍵詞:網絡環境下 會計學習 模式 研究
一、網絡環境下會計學習模式的特性
(一)自主性
學生除了通過在課堂上的學習之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環境有效的選擇相關的會計內容進行針對的學習。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學習主要強調學生自主地進行設計和控制,學生通過網絡強化相關會計知識的掌握、提升會計軟件操作能力,這整個學習過程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學生采用自主性學習模式進行會計學習時,教師應適時地指導學生,以教學目標為主來保證學生的網絡學習。學生通過網絡環境能大量地獲得會計相關的知識,通過閱讀相關文獻資料有利于學生會計經驗的積累。
(二)研究性
研究性模式主要是以強化培養會計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為主要目的,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不同的是,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相關會計問題進行展開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一部分的深層次的知識,提升相關的會計技能。研究性學習是采用發現和探究的方式,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大量累積學習經驗,從而提升學習效率。研究性學習較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的進行會計學習,重于引導學生在事件過程中的創新思想培養。相較于傳統的會計學習方式而言,研究性學習較為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促使學生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學習方法,以達到高效快速提升學生的會計水平的目的。
(三)協作性
學生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能夠快速地形成相關會計知識的全面學習,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指導學生完成會計相關學習,有針對性的對個別學生進行強化指導。而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利用網絡就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換彼此的學習經驗,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也可以說,協作性的學習模式是研究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延伸,在整個的會計學習過程當中自主性學習始終是出發點。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將自身掌握的學習資源共享給同學,快速的接收同學共享的學習資源,還能快速的掌握會計方面的相關資訊和熱點,同學之間也可以就熱點等問題進行討論并交流心得,提高學習效率。
二、網絡環境為會計學習提供便捷高效的途徑
會計教學的多媒體化發展使得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計算機和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也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能夠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掌握教學理論知識,教育信息知識等相關方面的內容。教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工作。
網絡知識的儲備量相當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會計學習需求任意取用,但是仍然有些學生無法更好的使用網絡資源,這無疑造成了網絡學習資源的浪費。因此,學生必須強化對網絡工具和搜索引擎等能夠有效協助會計學習的軟件的操作練習,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網絡環境當中各種優秀的資源輔助學習,最大限度的發現的發揮網絡環境下會計學習模式的作用。
想要利用網絡環境進行會計學習首先要具備硬件條件,會計教學需要具備投影儀、計算機設備、上網設備等來完成教學,而對于學生而言,網絡和計算機是學生完成會計學習,與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某些會計學習和實踐操作內容重要媒介。
三、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學習模式的實踐應用
(一)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主要表現在自為性、自立性、自律性等方面,學生作為網絡環境下會計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會計內容都必須是自主進行學習的。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使能夠抵制網絡環境下其他方面的誘惑,全神貫注的利用網絡條件來進行會計學習。學生在進行會計學習時可以將會計內容分化,然后制定出會計學習的階段性目標,在線討論階段主要以必修課為主,而重點講授階段則是注重答疑解惑。
(二)為學生提供科學的總結評價
學生完成了某一階段之后的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對于學生的會計學習而已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評價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快速的完善不足方面。學生在初步了解和進一步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過程中,其學習質量可以通過會計學習評價表現出來,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評價對自身的學習方法等進行優化調整,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下一階段的會計學習。所以說,在會計學習整個動態過程當中,盡管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學習評價與傳統的學習評價存在差異,但仍然對學生的會計學習起到支持保障的作用。網絡環境下的總結性評價作為補充,形成性評價作為重心,診斷性評價作為基石,這些網絡會計學習評價引導學生的會計學習,并貫穿始終。
四、結束語
校園網的出現推動了網絡在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網絡環境下衍生的會計學習模式不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會計學習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網站、網上搜索引擎等先進工具來協助完成會計學習,這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學生的會計學習效率。網絡上有很多會計專業網這種聚集了優秀的會計資源的網站,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學習,充分的利用網絡學習優秀的會計經驗。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會計學習,不僅能提升自身知識儲備量,同時也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會計水平,徹底發揮了網絡環境下會計學習模式對學生會計學習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通訊;師生互動;異地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08(2011)03-0060-06
一、網絡通訊技術促使師生互動變革
師生互動是現代教育制度中師生交往的重要活動方式,有師問生答、師講生問、生講師評、生問生答等形式,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力保證。在數百年的班級授課制教學進程中,師生之間已經建立起了穩定的、行之有效的面對面互動關系,使得教育、教學活動得以有序進行,知識傳承效果達到最佳。
當今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學習不再是單一的在校學生的專利,在職人員異地學習人數占學校學人數的比重與日俱增。學習環境、教學模式等發生巨大變革,異地師生之間必須借助媒介才能開展非面對面的教學活動。在網絡通訊技術面前,傳統的師生面對面互動策略不斷受到沖擊。師生互動不再僅僅是師生間的語言、手勢、神態的互動,還包括教師、學生與網絡媒體的互動。因此,在異地教學需求越來越迫切的今天,研究網絡通訊技術環境下的異地師生互動問題,是解決未來教育不可逾越的現實問題。
師生異地互動離不開通訊媒介。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手機通訊平臺、視頻會議系統、即時通訊軟件等異地互動通訊工具和軟件迅速普及,其功能也越來越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異地同步或異步互動交流。技術改變人類生活,通訊技術必將使得師生互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師生不論身在何處,都能隨時隨地通過媒介互動;可以是一對一互動,也可以是一對多、多對多互動;可以是同步互動,也可以是異步互動;可以是文字互動,也可以是語音、視頻互動。信息時代,師生之間利用網絡通訊技術進行互動交流,正逐步成為一種常態,即將成為師生互動的主流。網絡通訊技術雖然問世時間不長,但其影響深遠。研究網絡通訊技術在異地師生互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果,對未來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師生互動研究現狀分析
師生互動是一個歷史久遠,人們一直在思索的課題,也是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中外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重要性。有關師生互動的研究國內外也都相當重視。在古希臘,蘇格拉底創立了一套尋求知識的方法――“產婆術”。在他眼里,教學就像是一個嬰兒的“接生”過程,教師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刺激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尋找出正確的答案。而我國古代最具影響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提出,教師要具備善于了解學生,啟發誘導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并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了“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的思想。這些可以說都是師生互動思想的早期表現。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從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倫理學等學科角度對課堂師生互動進行研究,不斷豐富著師生互動的理論成果。美國的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主張“要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繼而國內外分別從師生互動主體、師生互動效果等不同角度,對師生互動的類型、師生互動行為、師生關系等進行了充分詳細地探討。
在教育社會學領域,主要是從角色及其相互之間的行為過程這一角度來理解師生互動的。德拉梅特(1976)的《教室中的互動》,是最早專門論述課堂師生互動問題的著作,此書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對教室內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課堂情境以及師生關系做了較全面的分析。英國學者B.J.Ashley等人根據社會學家帕森斯社會體系的觀點,從師生互動主體的角度進行探討,把師生課堂師生互動行為分為教師中心式、學生中心式和知識中心式三種。從哲學認識論出發,研究者認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著一種主客體關系。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教師主導說、學生主體說、師生雙主體說以及主導主體說。在此基礎上,R.Lippitt&R.K.White等人從師生互動中的教師領導方式進行探討,把教師使用權威的方式分成三類:權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并由此形成了教師命令式、師生協商式、師生互不干涉式三種不同課堂互動行為類型。在心理學尤其是教育心理學領域,研究者更側重于從師生互動的內容、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方面來探討。1983年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根據教學效果描繪了課堂中師生相互作用的四種類型。如圖1所示:1的效果最差,教師跟全班學生僅保持單向交往。2的效果尚好,教師試圖跟全班學生發展來回交往。3的效果較好,教師跟全班學生保持來回的交往,也允許在正規的基礎上有學生之間的交往。4的效果最好,教師在集體中是一個參加者,他鼓勵集體中所有成員,包括教師自己,有來回的交往。
從師生互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以及形成的情感因素進行探討,Siberman把教學情景中的師生關系分為四種類型:依戀型、冷漠型、關懷型和拒絕型。C.howes和她的同事根據依戀理論將師生關系分為三類:回避型、安全型和抵制、矛盾型。Getzel和Thelen將教師行為分為團體規范型、個人情感型和動態平衡型三種。R.C.Pianta則將師生關系分為三個不同的特點:親密、沖突和依賴。另外,我國學者王家瑾還從工程學角度,采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因素構建出教學活動的三維坐標體系,形成了師生課堂互動模型。。怫蘭德(Flanders,1970)通過對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提出的互動分析系統FI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System)。將師生互動的語言行為分為三大類共10個類別,為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量化途徑。這是國內外首次對師生互動行為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量化,并帶領師生互動的后繼研究。
綜上所述,均是從理論上對師生互動類型進行了研究。關于師生互動的途徑、形式與性質,研究師生互動的內容關注的還比較少。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網絡教育、遠程教育走在了前端,緊隨而至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發展迅速。人們對師生互動的關注逐漸轉移到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師生互動,尤其是遠程教育中的師生互動。1989年穆爾提出了“三種類型的互動”,即學習者與學習內容、學習者與教師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作為一個概念框架來理清遠程教育中產生互動的不同活動。庫克森等人fcookson&Chang,1995)根據互動的性質將互動分為教學互動和社會互動;根據傳播媒體的不同,Kearsly3L將遠程教育中的
互動分為文字互動、音頻互動、視頻互動;因反饋時間的不同,博格將互動分成同步互動和異步互動;Saun-dersetal在1997年根據互動的物理性地點和時間講互動分為課堂內互動和課堂外互動。王陸教授(2008)指出信息技術環境中的教育關系變化,首先是師生和生生的人際的關系的變化,因而,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師生互動關系必然會成為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的熱點問題。并認為信息技術環境中典型的互動應該包括教師、學生、教育媒體和交互發生的時間這四個傳播要素,表現出新的特點:第一,互動借助于媒體發生的,按照媒體類型可以分為文字互動、音頻互動和視頻互動三種類型。第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按時間特征分課堂內的教學互動和課堂外的社會互動;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可以以同步方式或異步方式展開。第三,學習者通過與學習界面交互而引發的與學習內容的互動。如圖2所示:
王陸教授提出的四個傳播要素與互動類型的關系圖,綜合了前幾位外國學者對遠程教育中互動的類型劃分,形象地表明了因媒體而引起的師生互動的顯著變化:師生互動需借助于媒體發生,盡管如此,但王陸教授構建的傳播要素與互動類型關系圖仍舊沒有表現出媒體的變革,尤其是媒體變革給師生互動帶來的影響。盡管網絡環境下師生互動發生巨大變革,但目前對于網絡互動還沒有一個確切地界定,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描述與論證,楊剛等人從教育學、社會性、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視角對師生網絡互動進行了解析,并將師生網絡互動結構分成民主型、主導型、私聊型、無反饋型和孤立型。劉細良等人則強調主體間性對多媒體教學中師生交往的作用。
同時,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在迅速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帶動著師生互動的變化。此階段,我國有關新課標下的師生互動變化的研究也一時劇增。這是我國課堂教學變革的一大特色。但是無論是新課標下的師生互動研究還是網絡環境下師生互動研究,我國多注重有效互動的策略研究,對理論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完善。隨著網絡環境的復雜化,師生互動也隨著變化甚快,唯有不斷地跟上其研究進度,才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指導意義??v觀國內外對網絡通訊環境下師生互動的變化研究,還大多停留在傳統研究的方式上,即要么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師生互動的關系,要么從微觀的角度對其行為變化進行分析,很少有結合二者為一體的研究。且宏觀方向側重理論研究,微觀方向則偏重教學實踐,并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其次,對信息環境下,網絡環境中的師生互動研究最多的還是遠距離師生互動的特點和課堂中師生互動的變化,真正將遠程教學互動和課堂互動結合起來的還比較少。本文將依據網絡通訊環境下師生互動途徑為主線,從宏觀上構建師生互動變化理論模型;從微觀上對師生互動行為進行具體分析,并加以實證。為遠距離教學互動和課堂教學互動的互動途徑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網絡通訊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
網絡環境下的師生互動是復雜的。根據互動的形式,可以將師生互動分為面對面互動和非面對面互動(又稱為異地互動);根據互動的性質,可以將師生互動分為同步互動和異步互動;根據互動的途徑,可以將師生互動分為視頻互動、語音互動、文字互動等。使用不同的媒介,師生互動的強度有所不同,師生互動的受益面也有所變化。為方便研究,我們以師生互動途徑為依據,將不同的網絡通訊媒介歸類,結合師生互動的形式、性質及互動強度和受益面的變化,構建網絡通訊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如圖2所示。
(一)師生互動的途徑
為方便媒介歸類,我們將網絡通訊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互動途徑分為三大類,八個層次。三大類為:師生同步互動;師生同步或異步互動;師生異步互動。師生同步互動類中,除不用借助通訊媒介的師生面對面互動層次外(傳統的師生互動),還有以視頻會議系統為主的師生視頻互動和以手機通訊工具為主的師生語音、文字互動兩個層次。電子郵件、留言板等,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已經具有滯后性,歸類為師生異步互動。社會性即時通訊軟件、在線答疑系統和BBS、論壇等,也可實現師生同步互動,但其功能略有減弱,介乎師生同步和異步互動之間。
視頻會議教學系統,可以實現一終端對一終端、一終端對多終端和多終端對多終端的同步視頻互動教學。每個終端學習者的人數可以根據教學效果的需要,靈活設置。理論上講,通過該系統將異地學習者臨時組建成一個教學班,即可實現面對面教學中的一切師生互動功能:雖然需要教師和學習者提前熟悉系統的使用。因為視音頻同步,互動如見本人,互動效果僅次于師生面對面的互動。如同班級授課一樣,該系統必須有固定的場所,使用時師生之間需要提前相互約定時間,不能實現隨時、隨地互動。手機通訊工具,雖然已經開通視頻通話業務,但目前絕大多數用戶仍舊以語音、文字同步互動為主。手機終端屏幕的局限性決定了手機通訊工具在師生同步互動中,以一對一的師生互動為主,且師生的肢體語言不能為對方所見,互動效果大打折扣。但其能實現隨時隨地的師生互動,個別教學功能顯著。
師生之間即可實現同步互動,也可實現異步互動的主要媒介是:社會性即時通訊軟件、在線答疑系統、BSS、論壇。社會性即時通訊軟件主要指QQ、MsN等,已廣泛應用到人們日常異地交往的各個方面,師生異地互動交流也不例外。社會性即時通訊軟件是目前異地師生之間實現同步文字互動的主要工具。特別是社會性即時通訊軟件中群互動功能,可以實現多對多的即時互動,為教學公告的和資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在線答疑系統基本上設置在網絡課程中,是一個為專門課程知識答疑所設計的互動途徑,只針對所選課程的學生開放。BBS、論壇針對網絡上所有人開放,每個人都可以在里面就不同話題展開爭論,或者回答別人的疑問,或者了解別人的觀點。
網絡環境中師生異步互動的途徑,包括電子郵件、留言板兩個層級。電子郵件可以是一對一的師生異步互動,也可以是一對多的師生異步互動,互動內容可以在網絡上長期保存。留言板則是生問師答的異步互動途徑,即全體學生可以單獨給教師留言,教師為學習者個體逐一解答。這兩種異步互動方式都只有互動參與者自身能看到互動的內容,具有保密性,主要用于預約答疑。
(二)師生互動的形式與性質
師生互動有面對面互動和非面對面互動兩種形式。傳統意義上的班級授課制,師生處在同一地理位置的同一物理空間,師生互動基本上是面對面互動:在課堂內、外完成師講生問、師問生答、生講師評、生問生答。師生之間直接通過語言、動作、手勢、眼神等傳遞和反饋信息,實現言語類和非言語類的信息交流。而在信息時代,師生地理位置發生變化,只能借助網絡通訊技術實現非面對面的互動交流:電子郵件形式的生問師答、BBS淪壇形式的生問生答、視頻通訊形式的師問生答等。從面對面互動到非面對面互動,從直接的信息傳遞到借助
通訊技術的信息傳遞,師生的互動形式發生根本性變化。
根據師生互動的時間跨度,將師生互動分為同步互動和異步互動兩種方式。師生同步互動是指師生之間能夠實時互動交流。傳統班級授課制,除書面作業交流外,課內授課、課外交流等,師生互動基本上是實時的同步互動。而在網絡通訊環境中,師生身在異地,若要實現同步互動,必須通過視頻會議系統、手機通訊工具或即時通訊軟件實現視頻、語音、文字同步互動。因為在師生之間有媒介這一載體,雖然也還是同步互動,其互動效果有所減弱。師生通過特定的通訊工具,在不要求即時反饋的前提下,隨時發生的交流互動形式,稱為師生異步互動。傳統課堂中的作業批改,試卷訂正等均屬師生異步互動。網絡通訊環境中的電子郵件、論壇等,是典型的師生異步互動。師生異步互動以文字為主,沒有同步互動的緊迫感,互動參與者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有利于知識的創新與建構。
(三)師生互動的強度和受益面
師生互動強度泛指單位時間內師生互動交流的信息量、反饋的及時性、互動過程的投入程度、對互動信息的領悟程度等。圖3中實線所示的正梯形即表示不同互動途徑所體現的師生互動強弱關系:同步互動強度高,異步互動強度弱;視頻互動強度高,音頻互動強度次之,文字互動強度弱。在正梯形的最底端,是師生面對面的互動,其互動強度最高:師生之間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無時無刻在傳遞信息。師生可以及時、清楚的領悟對方所表達的意思。教師可以很好地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并針對學生的反饋做出及時調整。視頻會議系統要達到面對面的互動教學效果有難度:攝像頭拍攝范圍不能完全代表教師或學生的視域,屏幕上的平面視覺效果讓教師肢體語言所傳遞的教學信息有所損失,師生互動強度要低于面對面互動強度。到音頻互動層次,肢體語言全部丟棄,互動強度再次減弱。越往正梯形的頂端,師生互動從視頻互動逐漸變為音頻互動、文字互動,互動性質也從同步互動逐漸變為異步互動,師生互動強度逐漸變弱。留言板和電子郵件,在師生互動中,是典型的弱互動。
師生互動受益面主要指師生互動時,參與互動對象數量。在網絡通訊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中,虛線表示的倒梯形即表示師生互動受益面:它與師生互動強度剛好相反,互動強度越高,互動受益面越窄。從圖1所示的師生互動途徑來看,視頻會議系統能實現同步視頻互動,所以師生互動強度高,但其受益面變窄:如果參與視頻會議系統學習的人數過多,學習者沒有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等同步互動的機會,則學習者參與這種學習和看錄像沒什么區別,學習效果自然降低。手機通訊雖然犧牲了視頻,但它是一對一的問答形式的師生互動,同步互動對象少,互動強度高。越到異步互動層次,互動面越寬泛:BBS論壇可以讓所有愿意觀看、討論的人參與;電子信箱可以實現群發。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師生互動是永恒的話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最希望的互動仍舊是面對面的互動。但在網絡時代,異地互動在所難免。我們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目的是研究各類網絡通訊工具在師生互動中的優缺點,在運用中結合實際需要,揚長避短,選擇性、綜合性地使用。師生互動途徑的選擇是靈活的,層級的區分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意味著師生互動途徑一定要選擇從下到上,從互動強度大到互動強度弱。
四、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對網絡教學的指導
我們在《教育技術理論發展研究》這門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教育碩士,需要異地教學),依據網絡通訊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為指導,組合利用不同的網絡通訊工具,搭建了異地網絡互動教學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通訊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比較研究,以此探尋網絡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趨勢。
(一)網絡通訊環境中的師生互動環節
與傳統班級授課教學相比,網絡通訊環境中的師生互動不僅存在,而且師生互動在教學環節中所占的比重相對更大,主要集中在下述三個部分:
一是課前授課信息的與反饋。學習者身在異地,授課信息必須準確及時地發送給學習者,讓學習者提前知道上課時間、上課地點以及相關課程資源的下載地址,做好課前預習。我們綜合利用手機通訊工具的“企信通”功能和社會性即時通訊軟件的群發功能,進行課前授課信息群體。不能上課或上課有異動情況的學習者,均能及時同步文字反饋或異步留言反饋信息,方便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二是課中的異地同步互動教學。我們利用視頻會議系統,開通4-6個異地同步視頻互動學習終端,在上課過程中同步實現師生多點對多點視頻互動。設立異地視頻互動答疑環節,為異地學生提供現場同步答疑的機會。最大限度地利用視頻會議系統模仿傳統班級授課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減少師生互動過程中的信息損失。教師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實時監控異地學習者,恰當的對異地學習者的學習實行同步互動引導,提高其注意力,提升參與互動的積極性。
三是課外預習與復習的互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網絡通訊軟件使用習慣,靈活選擇合適的師生互動途徑,參與課外預習與復習的互動交流。我們提供有:適合異步個別指導的電子郵件;適合同步或異步集體互動的BBS論壇;適合同步互動交流的QQ學習群;通過留言板預約答疑等。教師在群組和互動平臺論壇里進行適當的引導、指導,并開通手機移動課堂播報,幫助異地學習者及時整理每次授課所講知識的重點、難點,方便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
(二)網絡通訊環境中的師生互動效果分析
《教育技術理論發展研究》這門研究生課程在異地網絡互動教學平臺下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過程中每位學生體驗網絡視頻同步互動教學均在10個課時以上,每節課前均會接受手機短信通知以及課后接受移動課堂播報,由此可知學生對異地網絡互動教學的體驗效果已經達到穩定狀態。在此學期末,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了解通過異地網絡互動教學平臺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效果。根據異地網絡師生互動變化理論模型圖中互動途徑的特點,異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效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采用視頻同步互動,模擬傳統課堂。視頻同步互動中師生可以看到對方形象,具有生動、直觀性強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問答、展示、討論、辯論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尤其是網絡視頻的完善,由一對一可以擴展到多對多的視頻,師生互動不但可以進行師個、師班互動,也可以進行師組互動。在本次教學實驗中,教師利用視頻多對多的優勢,采用集體答疑討論的方式進行互動,其中既有師個互動、師組互動,也有師班互動。異地網絡同步視頻互動效果和傳統課堂面對面的互動效果相似。從實驗調查結果中(見表1)可以看到:5個問題統計結果均超過3分(3分表示基本同意),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教師通過實時的視頻互動、監控,可以更好地集中思想,積極地參與互動,特別是促進情感上的交流;老師異地通過視頻同步互動引導,能更好的預防學習者迷航。
第二,利用通訊工具手機短信功能,輔助課前通知,課后復習。在對手機所調查問題的統計結果均超過3分(見表2),這說明學習者對利用手機短信互動平臺實現移動教學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其互動效果次于視頻同步互動效果。手機短信平臺互動在傳遞的信息量上要低于視頻互動;互動時間上也要有所延遲,若有專門教輔人員效果會更好,但是對于那些不能參與到課堂,也沒有視頻互動條件的學習者來說,手機短信互動平臺還是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第三,網絡通訊軟件QQ群組的即時討論組和論壇,完善了課堂、課后師生互動。對課后預習、復習的互動活動起了促進作用,幾乎每一個主題后面的跟帖達30多條,單條帖子的字數在100字到1000字不等,而瀏覽帖子的人數在200多人至300人之間。用學習者的話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較之于傳統的課堂學習,很能激發人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這種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習者的興趣,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不會受到像傳統課堂那樣的約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等。課堂活躍則是互動的直接體現,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可見學生互動的主動,積極性體現的很到位。
(三)網絡通訊環境中的師生互動變革
師生互動的主體由以教師為主轉化為師、生互為主導。在師生互動中,有兩方面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同時,教師和學生均不是獨立地出現在師生互動中,而是共同參與在互動活動中的。傳統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權威者,師生互動是一種“輪式”交往,即教師處在既定的中心位置,以提問等方式分別與學生展開并列、平行的師生互動。教師掌握著互動的主控權,學生被動參與互動。而在網絡環境中,下述幾個方面促使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的絕對主導地位降低,學生主導作用增強:一是網絡環境中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選擇性,削弱了教師的權威性和學生對教師的盲從性;二是課前授課信息的對學生課前預習起到提醒作用;三是便利的網絡課程資源和溝通途徑的多樣化,方便學生隨時網上自主學習,消除了學生主動互動的途徑障礙;四是物理空間距離的存在減弱了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主動干預,讓學生擁有較高的學習研討自由度。
通過網絡通訊技術,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的師生互動,學習無所不在。傳統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雖然互動強度大,但必然要求師生面對面。而網絡通訊技術介入師生互動環節,雖然互動強度有所降低,但師生通過手機、QQ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隨時隨地的實時互動,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時間、地點限制,打破了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界限,泛在學習成為現實。網絡便捷、及時、靈活,師生互動隨時隨地可行。師生網絡互動的機會增多,時間延長。
師生互動內容從知識到情感,由單一變豐富,由簡單變復雜。網絡通訊環境中,學習者所學知識,已經通過精品課程等形式提供給學習者。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在學習資源的同時,不斷上傳自己的心得、體會,上傳的資源吸引了更多的后續學習者,成為學習者課后復習、反思的“活資源”。同時,師生互動從傳統的語氣、表情、體態語言形式轉變為豐富的文字、圖片、符號形式,師生情感互動取決于人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師生互動的途徑變多,帶動師生互動從單一到豐富。例如在節日里利用飛信、信箱等給異地老師同學發祝福的信息,借助網絡通訊工具可以很好的表達我們當面無法表達的情感。
師生互動的強度和受益面相互制約。在異地網絡教學的授課階段,應該采用互動強度大,互動受益面相應小一點的互動途徑來實現師生的教學活動互動。利用其互動性強的特點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傳遞大量的信息,實現教師對教學過程和師生互動的實時調控,保證教學質量。在異地網絡教學的討論互動階段,可以采用互動強度小,但互動受益面足夠大的互動途徑來進行適當的師生互動。適當的減弱了互動強度,給予了學生充裕的時間去思考、消化吸收互動中所學習的知識;同時也要放開師生的互動范圍,擴展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網絡通訊環境中的師生互動與傳統教學環境中的師生互動比較
通過《教育技術理論發展研究》這門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實踐,從師生互動主題、形式、性質、內容、方式、強度和受益面等七個方面,將網絡通訊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與傳統教學環境中的師生互動作比較分析(如表3)。
五、研究結論及展望
網絡通訊技術滲透到教育教學中,異地同步或異步互動教學成為可能。傳統班級授課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師生互動也將發生變革。為方便研究,我們依據師生互動的形式、性質、途徑、強度和范圍,構建網絡通訊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互動變革理論模型,即:將師生互動途徑分為同步互動、同步異步共存互動和異步互動三大類共八個層次;越在正梯形的底層,師生主要是視頻、同步互動,其互動強度越大,但互動受益面越小;越在正梯形的頂層,師生互動主要是文字、異步互動,其互動強度越弱,但互動受益面越廣。
【關鍵詞】網絡經濟 網絡環境 運營管理
一、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對成長方式的影響
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優勢不再集中在資金、技能和規模等幾個方面,而是體現在快速和創新上來。誰最先發現潛在市場,挖掘新的商機,誰就最新搶占市場份額,成為該行業的領跑者。因此企業的發展壯大不再是靠效率靠規模,而是依賴于革新創造,這勢必會影響企業的成長方式。
(二)對經營方式的影響
電子商務的出現將極大地影響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脫離常規的買賣雙方交易的模式。網絡經濟除了買賣雙方交易的模式外,更多強調的是供應商模式。供應商通過對產品營銷渠道的挖掘,作為買賣雙方的中介可能會占取更多的利潤。
(三)對生產組織方式的影響
在因特網的支持下,傳統企業可以通過定牌生產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品牌公司只需負責設計和營銷。此舉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1)企業利用全球范圍內的優勢資源既達到增加企業效率的目的,又避免了常規的硬件投資,從而降低了運營成本;(2)企業只需要保持對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發設計能力,而不必將自己耗費在低產能的工業生產中,如此一來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必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四)對組織管理的影響
網絡經濟讓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得以更新,從而使管理更具效率。企業組織結構的網絡化,既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網絡化,企業內部決策的層次越來越清晰,管理的幅度越來越寬,決策越來越分散;又表現為企業之間組織的網絡化,形成了以專業化聯合的資產,共享的過程控制和共同的集體目的為基本特征的企業間組織方式。
(五)對企業營銷模式的影響
在網絡環境下,無論是任何企業都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網站,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資源來銷售自己的產品,這種銷售方式不但充分體現了網絡營銷成本低廉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銷售方式上快捷的重要特征。在企業傳統的營銷模式之下,人員通常情況下需要在營業場所對產品進行銷售或者是上門對產品進行銷售,這樣不論在物力上還是在財力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消耗,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網絡營銷所帶來的巨大優勢。
(六)對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的影響
網絡經濟將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最后達到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電子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成為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動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最后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完善。
二、網絡環境下企業運營管理的策略
(一)運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網絡意識
隨著網絡經濟及市場環境的發展,企業越來越覺得管理創新的重要性,需要能夠創造出能夠進一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企業還可以通過網絡的有效傳輸,及時向目標市場發出相關信息,從而滿足消費者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企業內部職工也可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來,職工可以結合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發展戰略等等,制定好工作計劃以及實施方案,從而達到合理參與管理,發揮集體智慧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二)加強網絡型組織結構建設及流程再造
在網絡環境下,網絡型組織結構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組織結構。通過信息網絡的有效利用,使得企業原有組織結構變得簡單化、扁平化,管理層彼此之間可以進行有效地溝通與交流。網絡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要想及時掌握重要商業信息,企業在進行組織結構設計時,需建立一種速度型機制。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腳跟,組織結構就必須具有柔性,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適應性。實施組織流程再造是一種系統工程,是一種組織創新模式,流程再造就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重要支撐,對企業組織運行基礎的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重新組合,并且對相關制度做出一系列相應的調整,以確保流程能更好地運作,產品質量、服務以及速度等多項績效標準都能得到明顯性地改善,從而為利益相關人帶來最大的利益。
(三)加強生產管理,促進供應鏈的網絡協同
在網絡環境下,企業要在內部生產管理有所加強,使得網絡資源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實施供應鏈管理,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得企業的生產能力以及經濟效益大大提升。通過網絡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企業的生產協同,使得與之相關的企業能夠協同性地加強實施關鍵的業務流程,并能充分利用同一資源或進行同步化作業,共同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保證質量以及履行各自的義務。因此,企業應建立起企業間更為緊密的網上協作環境,滿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時上傳下達的要求,實現高效率的網絡協同工作。
(四)進一步發展網絡營銷,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在網絡營銷中,企業交易成本可通過對網絡的應用大大降低,企業在經營中可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展開市場調研、搜集相關資料、對市場進行分析、與客戶等展開即時地交流溝通,還可通過在網站上重要信息以及對意見的收集等。網絡營銷是人類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了,通過互聯網消費者能夠在任何地區、任何時間主動通過各種可能的網絡渠道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并進行選擇。
總之,網絡經濟的發展對企業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企業必須要認真研究和總結網絡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努力進行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張正梅.論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1(05).
關鍵詞:網絡環境;財務信息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146-02
引言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以通信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引發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變革。這種變革正以極快的速度影響著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全球信息網絡的出現以及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擴散與傳遞,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界限的鴻溝在網絡的沖擊下,愈來愈模糊?;ヂ摼W的發展為企業的經營創造并提供了眾多的機遇與挑戰。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其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并且進行充分利用建立自身的信息網絡系統,對企業經營相關的過程流、物流、資金流等活動的信息進行加工、整合,保障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改善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而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與經濟效益。從企業經營的財務管理角度來看,加快企業財務管理網絡化建設,匹配互聯網時代的需求,已經是當代企業經營亟需改善的環節。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而言,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傳統的財務流程以及治理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不僅對企業財權的配置是否合理構成了影響,更是對企業的整體經營提出了挑戰。企業財務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改善其單一、滯后的財務管理手段,通過實時、綜合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使得企業能夠及時、全面、科學地對企業的運營進行掌控。網絡財務管理為企業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提供了保障,使得企業在動蕩的經營環境下仍然能夠保證企業的良好運轉,因此對企業而言,加快財務網絡建設必不可少。
一、網絡環境下企業財務信息化存在的相關問題分析
(一)企業財務網絡系統存在著風險
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以及迅猛發展,為企業應用網絡技術進行財務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由于網絡技術的擴散性、不確定性,使得企業的經營面臨著重大風險?;ヂ摼W的開放、共享以及全球性的特征,使得任何機構、個人都能夠自由地應用網絡資源進行經濟業務往來或獲得相關的信息,缺乏完備的信息保密以及系統安全功能,難以防范內外部非法行為的發生,因此這并不符合企業財務管理保密性的需要。在企業中,與其經營相關的會計信息是重要的內部機密,是其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的清晰反映,因此,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企業的財務操作成果有被監視、竊取以及非法利用的風險;大批量的會計信息在網絡中進行傳送時,也有可能發生遺漏、截取的風險。在開放環境中,互聯網的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安全,這無疑又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投資。
(二)企業財務網絡系統建設中存在著不足
一個良好運作的網絡系統不僅需要大量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相關操作人員引進或培訓,但就目前中國部分企業來說,企業中有關財務網絡的建設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雖然中國國有企業以及大型非國有企業網絡財務管理軟硬件的建設已經日趨完善,但是作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私營企業、中小企業等在硬件設施、技術以及網絡人才體系的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缺陷,雙方在網絡財務管理水平方面的差異也是中國經濟結構發展不均衡的主要組成部分。企業硬件設施落后、技術以及人才的缺乏,都會對財務網絡的順利運行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網絡技術的運用需要企業的管理做出重大的變革,不僅涉及到管理方式、理念的變革,還涉及到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中國企業應用會計電算化的歷史比較久遠,但是其應用水平仍處于低級,大多數企業仍只是基于會計的基本理念對財務進行淺層次管理,缺乏財務網絡管理的深度以及有關的創新。
(三)網絡環境下的財務管理可能會致使內控失效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大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各部門如果缺乏統一的協調,在使用網絡技術時并沒有受到相應的約束,這使得企業的經營處于一種無組織、無序的發展狀況,內部控制的失調不僅導致企業經營效率的下降,還即將導致企業不得不增加相應的管理協調成本以保證整個企業運作的凝聚性、有序性。對企業來講,其傳統的財務管理活動是在信息的不完全條件下進行的,各部門開展業務活動是基于授權批準以及服從于企業共同目標進行的,而且各部門以及崗位的職責明確、合法,但是在網絡財務管理中,財務網絡不僅肩負著會計信息的儲存,還要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隨著企業經濟業務的增加,其產生的大量會計核算業務彼此進行交叉,更加加劇了會計信息的復雜程度,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活動中的職權牽制以及分工控制失去應有的效果。再次,企業在進行傳統核算時可根據票據、賬簿的改動痕跡等進行控制,但在網絡中,相關信息的刪除以及修改不能夠被有效地監控。最后,企業財務網絡軟件的安全性高低也對企業的財務信息有一定的影響,這主要源于軟件是財務信息收集、核算、儲存的中心。
二、解決網絡環境下企業財務信息化問題的對策探討
(一)強化企業財務網絡系統的安全管理
網絡技術的應用對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在企業中類似財務這樣的部門,其提供的財務信息等對企業未來的經營以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加強企業財務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保密性管理極為重要。網絡安全包括網絡軟件安全、設備安全以及信息安全,通過一定的手段保護網絡系統的數據以及軟硬件,防止其受到泄露、破壞以及更改,進而保證系統連續、正常地運行。因此,企業可以通過相關手段及技術對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保密性加以控制,確保企業網絡的安全,為企業通過靈活、便利的網絡服務通道。首先,企業應當定期對硬件進行維護工作,保證其良好運轉;其次,為企業的財務數據系統提供良好的管理以及技術保護,通過建立全方位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對系統的訪問、信息加密及傳送進行控制,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保護財務信息避免受到網絡攻擊者的非法入侵;最后,在網絡信息的收集、核算、儲存中采用加密技術,消除信息的非法拷貝、篡改等行為,并引入認證技術對企業財務系統涉及到的相關人員以及信息的真實性進行身份鑒別、信息核實,防止非法操作行為。
(二)完善企業財務網絡的建設
對企業來說,大力推進網絡技術的應用不僅要有先進基礎設備作為保障,還要擁有高素質的操作人員。良好的硬件基礎設施是實施財務網絡管理的基礎,中國中小企業及私營企業在發展業務時要注意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對原有設備進行淘汰更新、升級,保障硬件設施的穩定、有效運行,再者是要定期對設備進行專業性的維修保養,對企業的供電系統、路由器、交換機等相關硬件檢測,并及時處理硬件系統的問題,進而滿足企業財務網絡管理的需要;最后,網絡環境下的企業財務管理不僅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豐富財務知識以及操作經驗,還要有專業性的網絡技術以及素養。在當代企業中,這樣綜合性的人才極度缺乏,因此亟需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財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即通過引進、培訓、脫產進修等方式,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人員體系,推動企業網絡財務管理的順利進行。對于企業來說,高素質且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人才是其發展經營以及應對未來挑戰的重要力量,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培養高端人才作為企業經營戰略實施的主要推動力量,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更新人才體系,是企業完善財務網絡建設的工作之一。
(三)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加強財務內部控制
網絡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各部門開展經濟業務的自由度,但同時也為企業的整體運作帶來了相應的風險。企業經營的無組織、無序狀態對企業制定統一的目標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加強財務內部控制極為必要。首先,企業在選擇財務網絡管理軟件的時候要設定相應的標準,比如可以將軟件系統的可靠性、安全程度以及維護、后續技術支持作為考量因素。由于企業的規模、行業性質以及實力等方面的不同,其選擇的軟件的技術標準一定要適合企業的需求;再次企業自身要加大人力、資金、物力等投入開發應用軟件系統以及軟件防護系統,重視軟件的安全性防護以及相關操作流程的規范以及監管,避免數據信息的流失、篡改;三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網絡制度,實行專人專崗負責制,對軟件的使用權限加以限制,消除企業內的越權操作。
結束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科技不斷取得進步的背景下,企業財務網絡化是企業財務發展的必然,互聯網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同樣在微觀方面為企業財務管理的變革提供了機遇和挑戰。網絡的發展及運用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從傳統的手工式過渡到了網絡財務,而將網絡財務打造成與中國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模式,為中國企業今后的經營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建濤.淺談信息化建設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作用[J].財會通訊,2011,(20).
[2] 陳秀偉.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5).
1基于網絡的探究式學習環境設計的背景
目前網絡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課程內容是對新技術、新理論及其應用的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新的技術和理論,更要求學生能夠了解這些新型知識的應用,更重視學生科學、合理、開放思考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學生在新的學習領域探究能力的提高?;诰W絡的探究式學習環境就是針對網絡課程的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更高能力提升而設計的?;诰W絡的探究式學習環境可以實現的學習目標主要包括有:第一,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出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第二,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第三,使學生能夠更科學、更合理、更開放的方式進行問題思考;第四,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究某一領域新理論、新資源的能力;第五,為學生創造出更開闊的獲取資源的渠道,提高學生分析信息和檢索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
2基于網絡的探究式學習環境設計的模式
根據探究式學習環境設計的特點,并結合網絡技術的相關知識,本文建立起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的目標控制模型。
3基于網絡的探究式學習環境的設計
結合網絡環境可以提供的學習幫助以及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需求,可以建立起下圖所示的網絡探究式探索式學習模型,這是一個基于網絡應用技術的探究式學習平臺。從這個網絡探究式學習平臺中可以看出,在教師確定出網絡探究學習主題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根據網絡上已有大量的用于論證探究方向的資料,探究式學習模型支持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工具實現與教師或者同學的交流,并可以例如探究式學習環境中的探索式學習系統進行自我測評。
二、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實現形式
1個人學習型
這個形式下的探究學習僅僅是由學生個體獨自進行探究實現的,例如完成某項學習任務的設計,這種設計無論是獨自完成整個作品還是完成作品中的某一部分,都是以自主能力為主,雖然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也需要與別人交流或者溝通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探究學習,但是整個過程中最終的決定和判斷都是要求個人做出的,項目的最終實現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
2小組合作學習型
基于網絡的探究式合作學習指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以及相關技術,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多個學習成員共同組成學習小組來完成一項探究任務。這種學習模型使學生可以進行橫向交流與多向的溝通,這種環境下的探究學習學生可以互相的交流與合作,總結經驗,共同提高。這種學習類型主要有專題學習小組或者專題研究小組。
3沙龍型
沙龍型探究學習環境主要是學生圍繞共同的研究主題進行研討和交流,組成專門的主題小組或者研究小組,學生可以相互啟發共同進行,促進個人或者各個研究小組的研究進程。這種探究式學習更注重團隊的合作凈勝,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將自己的想法和探究結果與沙龍中的其他成員共享,供大家參考和討論,從而得出探究結果。這種網絡探究學習環境可以發動學生的能動性,從而促進整個探究沙龍成員的工作順利進行。
三、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建立
1成員的確定
在該模型之內,其成員組成應該主要由參與探究式學習的學生以及教師所共同組成。具體可以分為核心小組成員以及核心成員。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將其劃分為不同功能的小組,從而有效構建基于網絡的探究式學習環境伊始狀態下的成員。網絡探究學成員應該由那些較為善于交流并具有豐富探究學習經驗的學生以及教師組成。而這些核心成員(學生)則可以幫助其他同學進行探究式學習。隨著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具有探究學習經驗成員會越來越多。如此以來,也會有更多的學生逐步有效的參與到該模型的運行中來。
2探究方向的建立
在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中,探究方向主要是根據具體的考試大綱亦或是同學們的興趣點最終進行確定的。而探究學習所需要的課時以及具體的探究學習內容也應該與正常的課程教學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依據探究學習參與者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開設一些重難點課程,進而使同學們的探究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速率也會變得更快。而在該模型范圍之內,我們的參與者也能夠依據自身的具體、實際情況來衡量是不是要參加到這些課程的學習中去。而并不需要像那些全日制課程那樣必須要做到全員全部參與,它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考生的學習成效,于此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學們的探究學習能力。
3網絡交流平臺的建立
網絡平臺和相關的交互工具是參與成員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空間以及環境。筆者認為,我們在選擇交互工具的時候,首先必須要考慮到具體的網絡技術的支持,其次還需要做到與具體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相結合。一般來說,交互工具主要分為如下兩種:異步交互工具和同步交互工具。異步交互工具主要是指BBS、電子郵件以及答疑平臺等;而同步交互工具則是指電話亦或是視頻直播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交互工具很好的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建立網絡平臺的時候還應該設立管理支持以及評價反饋等功能。
四、構建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的策略
構建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具體構建的過程當中至少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共享學習資源
筆者認為,建立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首先必須要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學習資源的共享是構建網絡探究學習環境的重要基礎。所以,我們在建立模型的時候,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地指導,還應該依據學生在不同探究學習階段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有效及時的為其提供相關的信息資源。諸如,在探究學習的初始階段,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與探究學習相關的基礎資料;在探究學習的深入階段,我們則需要根據學生的探究學習情況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練習題等,從而幫助他們有效鞏固探究所得。
2學習過程的管理
在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或者是具體的探究學習情況為其科學打造和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作業練習題等,從而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同學們的具體學習過程,也便于對其進行更加有效地管理。
3開展探究結果檢測支持服務
一般來說,探究結果檢測支持服務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服務內容。
3.1課程支持服務
課程支持服務不僅要能支持異步交流還應該支持同步交流。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的課程管理者應該根據同學們的具體學習需求從而靈活的增加相關的課程資源以及學習形式,從而形成更加有效的課程支持服務。
3.2探索式學習信息支持服務
這種支持服務大致包含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政策咨詢。通過相關的交互工具向學生傳達與考試相關的信息。其次,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公告,告知學生具體的考試時間、分數查詢時間等等方面的內容。最后,通過交互工具幫助同學們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3.3學業管理支持服務
關鍵詞: 網絡環境自主學習英語聽說課網絡學習模式
1.引言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由于受到文化傳統中的“師道尊嚴”的影響,中國多數的大學生往往習慣了接受式的學習模式。同時,部分學生的“證書型學習動機”強烈,認為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忽視語言基礎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大學英語課時少,學生多,導致教師對課本和應試技巧的“灌輸式”教學,這種做法更加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學習興趣。
基于以上的情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成必然,傳統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語言學習模式注定要被復合型學習模式所取代。
本文以新時代交互英語的聽說課為例,探索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情況。
2.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模式
網絡環境能夠對學習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和便利的學習環境,同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自主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效率更高的學習策略,這兩者的結合對于外語教學具有推動作用。
在自主學習的定義方面,不同理論學派有著不同的觀點。如Holec(1981)指出自主性是自我控制學習的能力,其中包括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控制習得過程及自我評價。Little(1997)對此定義作出了補充,他從心理認知的角度對自主學習作了描述,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習者的心理和學習過程、內容的關系,而絕非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關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的研究越來越多,自主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訓練與發展。
在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并被應用于教學實踐。新時代交互英語系列教材運用了網絡信息和多媒體技術,體現出全新外語教學理念,尤其在聽說課方面,學生自主上機學習和課堂面授的形式成功地解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還包括“網絡輔助平臺”、“英語水平測試平臺”和“學習資源庫”等資源。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和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具體如下:
(1)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倡導個性化學習。
(2)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學習機會。由于師資缺乏,大多數高校公共英語課采取大班授課,并且課文內容過于陳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網絡輔助教學的應用為大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傳統的英語教學形式單一、內容呆板,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而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現行的自主學習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僵化的產生。由于自主學習者的分散性,自主學習者之間缺乏的交流,導致信息的匱乏和思維的局限。
(2)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學生往往要面對眾多的課程和作業,或者由于高考后突然失去學習的動力,或者對于新的學習方式感到不知所措,這種模式對于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并不合適。
3.自主學習與大學英語學習
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學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有著積極的意義。
大學英語教育涉及學生多方面的水平,但他們的語言智能、學習動力、認知風格、態度情感、興趣愛好、原有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學生應根據自身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自主學習策略。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主要表現為:適時靈活地使用各種交際性學習策略,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更多地借助于媒體資源和教輔材料等進行自助式學習。在強調自主學習重要性的同時,不能否認教師的指導監督功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教師不僅要起到指導和監督的作用,更要多層面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4.結語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必要的。在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之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自主學習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包括對于自主學習開展的具體內容、方式及其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等。同時對其深入研究的成果將進一步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使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美華.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要素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3).
[2]房錦霞,劉蘭云.構建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S1).
[3]高忠信,張景燕.大學英語自主性學習的思考與探索[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3).
[4]古麗米拉,張斌科.淺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J].昌吉學院學報,2006,(03).
[5]顧靜.大學生語言學習觀念與學習自主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6]張殿玉.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外語教學,2005,(010).
[7]李萍.計算機網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