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0 14:53: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體系的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誠信是人類之法、道德之本、為人之基,是醫療機構處理各種關系、解決各類矛盾、指導各項醫療活動的重要坐標。蔣正華曾經指出,我國市場交易中因誠信缺失、經濟秩序問題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我國GDP的10%~20%,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000多億元,相當于中國年財政收入的30%還多。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因此至少減少兩個百分點。[1]在醫療服務行業,誠信的缺失,也必然導致醫療機構喪失其碼的信譽、迷失應有方向,甚至為追逐利潤不擇手段,嚴重影響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醫療沖突的內涵與外延
醫患沖突是醫患雙方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對某些醫療行為、方法、態度及后果等存在認識、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對方合法權益的行為。醫患沖突的核心問題是利益沖突,根結在于我國衛生資源分配不平衡,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深入、不徹底,衛生法制不健全, 當前我國醫患沖突的表現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療效的界定與認知雙方的理解反差大
患者以及親屬認為“既然自己出了錢,就希望得到應有的療效?!敝灰膊〉玫搅酥斡蚓徑?即使花了較多的錢,多數患者也是能夠承受的,且一般不釀成尖銳沖突。但是,當患者的較大經濟投入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較具體的醫療效果時,患者心里難以承受,這種利益沖突就會引發出來。
2、治療成本居高,一般患者難以負擔
雖然國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規定一些常用藥品的價格),但醫療成本依舊很高,除少數富人外,普通勞動者,日益不堪治療重負。普通公民對醫療機構只是追逐利潤的行為,怨聲載道。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的多元化,加上醫藥代表等營銷方又推波助瀾,醫療機構和有關部門(比如藥店、銷售公司等)自然要考慮自身的利益,當然患者便成了消費者,在利益的糾結和欲望的指引下白衣天使有時候便成了一種諷刺。
3、醫療體系的改革過程中過份的追求市場化的形式,醫療機構以市場為導向,以盈利為目的必然造成富人醫療、富人保健。
中國的貧富差別大,成為兩頭大中間小的社會結構。低收入的群體在總人數上占有大部分,而這部分人在面對自負盈虧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醫療機構時,會因心理落差巨大而難以承受,就是社會中的中產階級在面對救死扶傷的醫術變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時,其心理上也難以承受。
二、誠信缺失在醫患沖突中的表現
1、自我醫療
由于對醫療體系的不信任,再加上對疾病認識的不足在沒有醫生、藥師的指導下,擅自用藥,這樣便潛藏很大的危險性。例如,非處方藥的使用還缺乏科學性和規范化,非處方藥同樣具有藥物的雙重性,用藥者不具備理解非處方藥風險的能力,還有一些特殊人群用藥風險性高,藥師的藥學服務功能不健全,非處方藥包裝、標簽和說明書不規范等。
2、抗生素的濫用
一般患者總是一知半解的認為疾病就是細菌病毒等引起的,一有不適就胡亂的吃一些抗生素,豈不知胡亂的用抗生素會打破人體的生態平衡,提高細菌的耐藥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中國國家藥監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抗生素人均消費量是國際水平的10倍,正如中華醫學會所擔心的,濫用抗生素將導致各種嚴重后果,中國每年有2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40%的人與濫用抗生素有關,中國有60%的失聰兒童是濫用鏈霉素所導致的,看看這些數據是多么的觸目驚心。
3、過度醫療
醫生的自保與利益驅動加上患者的無知,輕微的感冒就靜脈注射,靜脈滴注副作用大,它沒有吸收過程,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副作用出現快而急,臨床上很多較輕的副反應,例如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現象的患者,在口服給藥的時候,不一定出現,更有患者在皮試的時候是陰性,可是一旦給藥,就會出現嘔吐等癥狀,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但一部分患者總覺的靜脈注射是不二法門,醫生出于自身利益也不去糾正,這樣將錯就錯,靜脈注射成了治病的唯一法寶。
4、醫療人員的表現
在醫患沖突中,由于誠信缺失醫療人員的表現有那些呢?醫療人員的表現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醫患間信任危機,醫務人員“謹言慎行”。醫學是經驗科學,而經驗的取得,一是來自書本,再就是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積累,而后者是最主要的來源,對書本的學習是繼承,對臨床實踐獲得的病史資料和經驗的收集、總結和應用是研究、發展和提高。然而今天,醫患之間缺乏充分的溝通和信任,相互猜疑,醫務人員小心翼翼地走進病房又惴惴不安地離去,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據報道,醫患雙方通過攝錄的方式保留證據做法在很多醫院都發生過。[2]醫患雙方彼此的戒心到了這種程度,不能不說是一種信任危機。
第二、追求保守治療,有意尋求證據保存。醫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科,是在探索中發展的學科。以前醫生的道德準則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進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現在則因醫患之間缺失誠信,造成醫生不敢冒一點風險,“沒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輕舉妄動”。為規避風險,分清責任是非,醫患雙方簽訂手術公證,以期取得法律上的證據效力。[3]手術公證實際上是醫患雙方缺乏誠信的無奈之舉。
三、誠信缺失的根源分析
醫患沖突中誠信缺失的根源可以從以下二個層面來剖析:
第一、衛生體制建構的不完善,支撐誠信發揮作用的機制沒有保證。醫患沖突中,誠信缺失的出現表面上看是倫理道德問題,更深層次的則是體制和制度的原因。
第二、衛生立法建設滯后,缺乏強有力的餞行誠信的法律保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和誠信是維持市場有序運行的兩個基本機制,法律的基礎是國家暴力,而誠信則靠輿論、制度、法律得以實現。[4]我國衛生立法速度近幾年明顯加快,但仍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要求,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衛生法,醫療機構管理和醫療技術操作規程還很不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法律適用疑義重重,醫德醫風建設還只是個軟指標,在這種情況下,醫患雙方各自從自身利益出發詮釋法律。
四、展望
要想使醫生和患者之間真正的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必須與整個社會的和諧建設相結合,沒有和諧的社會關系也絕對不會有和諧的醫患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大于勾結互惠大于利用的時候醫患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真正的以誠相對,和諧相處,只有到那個時候醫療者關注的是患者而不是患者的錢包,就醫者敬重的是醫生而不是新奇特的醫藥。
參考文獻:
[1]毛歡喜,蔣正華.信用問題直接影響經濟運行[N]. 經濟參考報,2003-1-11.
[2]吳學安.醫患相互拍攝不足取[N].健康報,2004-10-19.
關鍵詞:農村醫療;三級醫療;服務供給;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6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礎建設體系,長久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農業大國,長久以來我國政府在農村醫療服務體系中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全力滿足不同年齡段農村人口對于醫療服務方面的相關需求,這對于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我國農村三級醫療服務供給發展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本文通過對筆者所在農村地區三級醫療服務供給情況進行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結合大量文獻資料數據的相關參考,將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體系
本文通過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發現,在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服務供給發展中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健全的管理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特別是對于農村地區來說,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靠天吃飯”、“生活條件惡劣”的舊面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我國逐步發展。最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相關部門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提升其醫術方面,對于整個醫療衛生體系的管理卻有了一定的忽視,這大大阻礙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和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對于現階段的農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來說,其在管理方面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主要的方面,對于其中的醫生管理方面來說,其主要是由本村的村民委員會向上級進行推薦,并對其實行行政管理;對于業務管理方面,村級醫療衛生管理部門會受到上級部門也就是鎮醫院和縣級衛生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管理;對于其經濟管理方面,由于我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國家,以集體經濟為主,但是在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體系的經濟管理過程中往往會采用集體管理為主,私人管理為輔的模式,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相應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上級管理部門也就是村委會缺乏其應有的約束力,因此,一般來說,在現階段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中期主要負責和管理的部門都是鄉鎮衛生院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在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無論是農村醫療體系的從業人員還是上級管理部門都需要為其生計問題考慮,無暇對整個醫療衛生體系的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這也是導致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管理松散、缺乏嚴格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本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中,由于相關的轉診制度不夠完善,導致整個醫療系統的建設非常滯后,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地醫治,最終對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失去信心。
(二)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相對較差
筆者通過對大量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際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同時結合大量文獻資料的數據進行參考發現,現階段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從業人員往往都是一些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專業技能相對較差的人群,因此其在提供有效地醫療服務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更有甚者,還有很多較為貧窮落后的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體系的從業人員往往只具有小學文化,非專業出身,他們往往是經過一些簡短的醫療業務培訓之后就上崗進行醫療服務,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都是邊務農邊進行醫療服務的,這不僅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同時也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
(三)缺乏合理的鄉村醫生性別結構和學歷結構
缺乏科學合理的鄉村醫生性別結構和學歷結構也是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中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根據我國著名的農村醫療體系的研究學者王亞東的相關數據研究表明,現階段在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體系性別組成方面,以男性居多,甚至占到了總人數的82.1%,而女性只占到了17.9%。除此之外,在學歷組成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研究表明,現階段在我國農村地區從事醫療衛生服務的從業人員中,中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只占到了總人數的12.7%,而取得相關資格證書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24.7%,這也就意味著將近三分之二的從業人員都是無證行醫,嚴重不符合國家醫療衛生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這種情況亟待改進和完善。
(四)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系統進行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發現,雖然很多地區農村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其在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投入到醫療衛生事業中去,相關財政部門對于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還是非常之少,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現階段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相對落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村民的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更加談不上對于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了,這些都是導致現階段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相對滯后的重要原因。
二、針對農村三級醫療服務供給中存在問題的相關意見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結合國內外先進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案例,將其相關意見通過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一)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服務供給管理體系
針對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三級醫療服務攻擊體系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本文認為相關部門應該首先從其制度的健全方面進行入手,嚴格按照國家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管理規定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在對醫療衛生機構的選址方面也需要進行事前的調查研究,針對整個農村居民與衛生機構距離的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對其患者首選的就醫方式進行以及就醫的主要原因調查研究,并形成專業的數據資料進行參考。一般來說,村民在進行就醫選擇方面,其首要選擇還是比較基層、距離家庭較近、經濟支出相對較少的衛生站,因此,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應該不斷對自身的管理進行加強,為村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而努力。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患者的就以效率,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各級醫院之間還應該建立完善的轉診制度,進一步促進整個醫療體系的發展。
(二)提升農村三級醫療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更好發展,相關部門還應該對其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工作,使其能夠快速的接受先進的醫療衛生知識,同時對于沒有取得職業證書的醫生進行停職處理,在考取專業的執業證書之后才允許其上崗。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服務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三)不斷優化鄉村醫生性別結構和學歷結構
相關部門應該針對現階段我國鄉村地區醫生性別結構和學歷結構方面問題進行改進,盡量安排一些女性醫生參與到鄉村醫生的工作中去。除此之外,相關領導部門還應該提升整個從業隊伍的學歷水平,讓更多高學歷的專業人才深入到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的第一線,促進整個衛生事業的更好發展。
(四)加強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更進一步確保整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的順利建設和發展,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其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加大對其進行的財政支持和幫助。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農村三級醫療服務供給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改進建議進行闡述,希望能對其未來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容輝.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供給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1.
[2]石培琴.我國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3]楊宇霞.新農合制度下農村基層醫療服務質量及其治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2.
[4]李娜.我國政府衛生醫療公共服務供給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0.
[5]何含兵.貧困地區農村衛生室公共購買籌資機制及政策研究[D].第三軍醫大學,2013.
關鍵詞:醫療機構;科研項目;問題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t of indicator management system to evaluate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elaborate the necessity,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and through two rounds of expert inquiry, literature search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we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The study selected 100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4 first-class indicators, while 4 second-class indicators derived from the first-class indicator and third-class indicators derived from second-class indicators, which constituted the second and third-class indicators of the study.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class indicators in the indicator system were given different weight value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was established.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takes all aspects of the medical institu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ion;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Problem
t學科研項目是醫療機構為了培養科技人才,鼓勵醫務人員進行科技研究,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結合臨床工作開展的醫學研究,主要包括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研究、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研究、專項研究、醫療機構管理研究等項目。在醫院進行科研項目已成為醫療機構塑造骨干人才,建設一級學科,提高科研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面對這一發展趨勢,醫療機構科研能力的評價是現代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的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合采用文獻搜索分析和理論研究,建立一套針對醫療機構科研項目能力評價的指標管理體系[1]。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方法 采用德爾菲法,該法又被稱為專家意見法,本方法建立從基礎研究類型的醫學科研項目的全過程評價指標體系。對每一級指標分別進行兩輪的專家咨詢,逐步完善,建立醫療機構項目能力評價的體系。
1.2專家的遴選 從研究的目的出發,遴選全國范圍內熟悉對醫療機構的科研項目30名,在行政管理、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的實踐的經歷、督導檢查經歷,具有一定的管理經驗[2]。
1.3初步建立指標體系框架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在征求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初步確定從立項、實施過程、產出、效益四個方面來擬定醫學科研項目全程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共分為四級指標。其中,包括立項、實施過程、產出及效益4項為一級指標,由一級指標派生出的4項二級指標及二級指標派生出的三級指標,這樣就構成了本研究的二、三級指標。
1.4開展專家咨詢活動 由德爾菲法的特點,本研究通過兩輪函詢,對剛建立的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進行篩選。
1.5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函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各項指標的算術平均數、中位數、變異系數及專家意見協調系數;對參與函詢的專家進行,如專家的基本情況、積極性、權威程度等;用百分權重法計算出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系數[3]。
2 結果
2.1專家基本情況 30名專家的專業設計行政管理、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在醫療行業工作時間超過10年,具有一定科研的實踐的經歷、督導、檢查經歷,見表1。
2.2專家的積極程度 本研究經過兩輪的專家函詢。第一輪專家函詢發出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22份,有效回收率為73.3%;第二輪專家函詢發出問卷22份,收回有效問卷20份,有效回表率為90.1%
2.3專家權威程度 專家權威程度(Cr)由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斷依據(Ca)兩個因素決定的,見表2。
經過兩輪函詢專家權威程度的平均值分別為0.7~0.9,表明專家權威程度較高,可保C指標的可靠性。
2.4醫療機構科研項目全程評價指標體系一 、二 、 三級指標及其權重,見表3。
3 討論
開展醫療機構科研項目的工作為了要提高醫療科研經費的利用率,增強醫療科研項目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的能力,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從而增強醫療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讓患者得到真正的實惠,早日解決廣大患者“看病貴、看病難”的社會民生問題[4]。
3.1醫療機構科研項目能力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近年來,各醫療機構加大科研項目投入,如何評價科研項目的質量和效果,如何進一步促進科研能力的健康發展成為項目管理領域關注的焦點。對項目能力的評價是項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3.2醫療機構科研項目能力評價體系的意義 開展醫療機構科研項目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要提高醫療科研經費的利用率,增強醫療科研項目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的能力,從而增強醫療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在醫療機構實際臨床應用中,讓患者獲得真正實惠,有效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這對醫療衛生學科的發展及其資源的優化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如下:
3.2.1有助于保證醫療機構科研項目的科學性、有效性。建立的評價指標涉及醫療機構科研項目的全過程。除科研結果外,研究進程的評價也非常重要。當發現項目實施與預計目標發生偏離,此時依據項目的合同采取相應的改正措施;應按其原定的預算方法對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嚴格審查,由于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經費不足,適當的給于增加,而挪用科研的經費應追究責任并追回。通過過程評價,及時檢查項目實施進程中出現的漏洞,并提出應對策略,提高管理質量,保證科研項目的科學性、有效性。
3.2.2有助于促進決策的科學化 項目的實施過程很多并不是讓人非常滿意,如有的項目尚未進行可行性論證就盲目開始;實施過程中沒進行及時評價和跟蹤而導致項目進展不暢甚至失敗的。建立出一系列嚴格的評審機制、評審流程、評價標準進行科研項目的評估,能盡量使決策失誤降到最低,促進決策的科學化。
3.2.3有助于實現醫療機構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本項目擬以醫療機構科研能力作為評價對象,通過梳理我國醫療機構科研能力評價的現狀,指出科研能力評價指標在建設中的不足,并提出存在的問題;而后對當前科研能力評價指標進行修正,構建醫療機構科研能力評價指標;最終將該指標運用到具體的項目中進行實證研究以凸顯實踐性和可持續性[5]。
本研究采用專家咨詢法、調查分析法,對國內外醫療機構科研能力評價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目前的現狀,我國應該盡快建立完善的醫療機構科研能力評價體系,逐步完善培養更高素質更多的評價人才的相關措施,進一步了解建立醫療機構科研能力評價的體系,最終讓科研經費得到充分的利用,為醫療事業做出的更多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雍正平,蔡力,劉洲,等.2009~2011年四川省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科研現狀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3(11).
[2]林暉,馮建軍,王凌,等.關于醫學科研項目評估方法的系統評價[J].西部醫學,2011,6(23):1198-1200.
[3]鄭勇,范懷昌,廖菁,等.小康型鄉鎮衛生院特色??平ㄔO及效益評估[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1):176-177.
關鍵詞:中國高校大學 醫療保險 思考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療保險被應用在了高校之中。什么是醫療保險呢?醫療保險就是在人們生病或受到外界傷害時,由國家或社會給予的一種醫療服務或是經濟物質上補償的一種保障制度。它的制定是要經過國家研討的,在用人單位里通常是單位替員工繳納保險費。大學生在社會中主要是學習并沒有什么經濟來源,但是對于國家來說,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為了保障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高校中也應用上了醫療保險,那么大學生醫療保險的體系是什么樣的?又有著怎樣的不足?下面我們主要的談談。
1現今高校醫療保險的概括
1.1高校中的醫療保險。我國有近千家的高等院校,其中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就國家整體院校的醫療保險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公辦高校都有醫療保險體系,而且是公費醫療保險政策,而民辦的高校就欠缺很多,只有很少的民辦高校才享受公費醫療保險政策,而且體系也不是十分的健全。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醫療保險體系漸漸發生了些許的改變,公費體制的醫療保險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了,所以大部分高校都直接選擇與社會醫療保險公司進行合作,這樣就可以根據高校自身的發展特點來制定出最為合理的醫療保障合同。
近些年來,大學生醫保越來越被重視,在也不像以前那樣被人所遺忘,但是由于發展的時間短,還存在一些地域發展差異,使得一些地方的高校并不能很好的實行大學生醫療保護政策,而且體系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內部設立了設施較為齊全的校醫室,使得學生在生病受傷的情況下能快速進行治療,但是還有很多高校由于資金的問題就忽略了醫務室的建設,使得學生看病難,就醫難。
1.2高校學生的經濟狀況。高校學生的經濟狀況根據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而且學生沒有經濟來源,主要的花銷都是由靠家里提供。這也就使得學生在選擇醫療保險的時候,并不能客觀的去選擇,也就使得不能正確的選擇醫療保險的種類。
1.3高校學生對醫療保險的看法。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的醫療保險都是讓學生自愿選擇,很多學生在入學的時候都會參加投保,但是一學期過后,有的學生就會覺得醫療保險沒有用,也就不在繼續投保,這也就使得醫療保險的投保率逐漸降低。還有就是,有些學生因為家里情況不好,從一進校門時就不參與投保。
1.4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高校學生不同于社會中的工作人群,他們主要就是學習,因此身體狀況較之社會中的其他人群,呈現出良好的狀態。不久前,國家就校內就診人數與校外就診人數做了一項調查,發現高校學生在生病或受傷的情況下,在校內就診的比例與在校外就診的比例相似。而就診的情況多為闌尾炎似得突發疾病還有就是外傷骨折等等。
2國外醫療保險的體系
縱觀世界各發達國家的教育來看,我們都可以發現,他們高校中都實行醫療保險,而且是全民性的醫療保險。這些國家中的高校醫療保險制度不會因為是公辦和民辦的情況來進行區別的,只要是高校都會享受這種全民性的醫療保險。即使有些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一些國家,也有著相對健全的醫療保險體制,比我國的體系強上不少。
就美國的醫療保險我們來談下。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是由政府制定的,而且也是在政府的監督下執行的。主要的保險人是收入比較低,身體上有殘疾,還有就是65歲以上的老人等。這是醫療保險的主要受保人員,而除此之外的人就只能參加商業醫療保險。高校學生在社會中屬于比較特殊的人群,因此國家有相關的保障,大學生可以享受價格低廉的醫療保險,而且保險的范圍還很廣泛,像由事故導致的受傷保險支付醫療費,精神受刺激由保險支付精神診療費等等。
根據以上的內容總結出美國高校學生的醫療保險特點:(1)學生可以享受社會醫療保險,還可以參加商業醫療保險,兩個保險可以一起參保,加大保險的力度。(2)學生支付醫療費的時候由保險公司直接負責。(3)醫療保險的保障方面很廣泛,而且投保的費用也很低,保險費用的支付也比較簡單。
3我國高校醫療保險體制的構建
在建立高校的醫療體系時,我們可以借鑒美國高校醫療保險的模式,以社會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輔,這樣雙重保險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全面的社會保障。同時還要大力發展醫療救助的制度,使得學生在重大的疾病時也能很好的進行就醫。
在我國,政府、高校、大學生在醫療保險中扮演的角色很模糊,所以要制定相應的制度。明確這三方面在醫療保險中的權力和義務,更好的讓廣大高校學生在醫保下得到保障。
在我國,近幾年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公益事業越來越關注,從而很多非盈利的機構發展了起來,包括教育、法律援助還有救助低收入人群等。也有相應的非盈利醫療機構,但是就整個中國來看數量很少,很難幫助太多的人,因此我國應該加大力度鼓勵非盈利機構的建立和發展。非盈利醫療機構雖然只能提供出很少的費用,但是也能為學生提供一些方便。
我國的高校學生對醫療保險的認識不深,因此在完全自愿的投保方式下,很難做到人人參險,這也就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因此國家要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機制,以此來實現,每個高校學生都受保。這樣高校的醫療保險體系才能完善,才能更好的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能為家庭減少負擔。
文中我們主要談了下我國高校醫療保險的現狀,還有一些國外比較優秀典型的高校醫療保險制度,從中也制度了一些改正的計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種改造肯定能盡快的實行,只是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困難,我們應該盡力去克服。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我們應該保證大學生在學習的期間受到良好的社會醫療保障,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徐寧, 許平. 當代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困境與反思[J]
[2] 張立偉. 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現存的問題及對策[J]
[3] 郭明軍. 高校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
關鍵詞:農村空巢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一、現狀分析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分析
截止2011年,已開展新農合的縣數2637,基本覆蓋了全國所有縣市,參保人數8.32億,參合率為97.5%,受益人次為13.15億次。人均籌資由2005的42.1元增加到2011年的246.2元,增長了六倍有余。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開展以來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層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新農合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新農合在開展過程當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綜合各專家學者來看主要集中于制度建設、資金籌集方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信息管理系統等幾個方面[1]。
(二)農村空巢化現狀分析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有 65 歲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 156 1.64 萬戶,占 65 歲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戶的 22.83%,其中,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 111 7.9 萬戶,占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 71.58%[2]。到本世紀三四十年代,農村獨生子女年老后將有 30%不與已婚子女同住。不僅僅是規模龐大,農村空巢老人還面臨著經濟狀況窘迫、缺乏日常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健康醫療狀況不佳等方面的問題。作為在我國已經推行了10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能在多大程度解決這部分人群的養老醫療問題,我們必須在事實的基礎上對此加以討論。
(三)農村空巢化對新農合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當前覆蓋面較廣,但針對于如空巢老人這類近些年來規模日益龐大的特殊群體來說卻并沒有針對性的照顧措施。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說,當前新農合對于農村貧困人口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臨時性救濟性的措施,而非一種日常性的醫療保障類方案。
新農合推廣10年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在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水平方面卻并沒有明顯的作用體現,尤其是與城市相比,空巢化現象的擴散不僅需要在醫療方面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它更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長期施行的保障機制。因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可持續發展是與農村的實際狀況緊密相連的,農村空巢化現象只是當前農村眾多問題的一個縮影,但我們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從而推動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生活保障體系的完善。
二、思考與建議
解決農村空巢化問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目的不在于“完全消滅”這一現象,而在于將這一現象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降到最低。當前,新型農村合作化醫療正在大力推行和改進之中,要將新農合的最用更大程度上的發揮就必須面對農村空巢化這一不得不去面對現象?;诖?,結合相關專家學者的觀點,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思考。
(一)大力發展社區醫療,將其納入新農合醫保體系
當前社區醫療的主陣地依然是城市,但是在農村也同樣有著廣闊的推廣空間。社區醫療服務的宗旨是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居民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負責式照顧,是將預防、醫療、康復、保健有機結合,將個體保健和群體保健融為一體,從而為居民提供綜合、連續、方便、快捷、經濟、優質的衛生服務,由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立足社區、面向家庭,提供綜合,連續的健康服務[3]。農村空巢化一個典型的特征是家庭功用的缺失,通過興辦社區醫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子女不在身邊而造成的家庭功能的缺失。如果將社區醫療的醫療支出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之內,則能夠極大的推動農村社區醫療機構的發展。
(二)建設行之有效的巡回醫療制度,將其作為新農合有機補充
流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赤腳醫生”以及興起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三下鄉”活動中的“衛生下鄉”都可以是看作巡回醫療的多種形式體現,巡回醫療由于其便捷性以及相對于鄉鎮醫療機構更加具有的專業性,能在一定程度提升農村人民的醫療健康水平。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隨著全民醫療保障水平的提升,巡回醫療制度也應該在更高水平上發揮作用。當前,制約巡回醫療制度發展因素主要集中于資金籌集、人才吸收和長效制度建設方面。如果將巡回醫療制度納入新農合的保障范圍之內便能,有效統籌各類資源,有效解決上述制約因素。通過引入長期性制度化的巡回醫療制度,能夠在不大規模擴充醫護人員,增加醫療設備的基礎上,整合各類資源,因此,這不失為一種“經濟的”提升空巢老人在內的農村人民醫療衛生水平的有效方式。
(三)全面提升農村醫療救助水平,即重保障也重救濟
醫療救助是政府通過提供資金、政策和技術上支持,或社會通過各種慈善行為,對因患病而無經濟能力治療的貧困人群實施專項幫助和經濟支持的一種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既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部分[4]。
目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主要存在不少困難,主要表現在少數貧困農民交不起每年的參合資金。農村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群體大都缺乏經濟上的自立能力普遍存在以上困難,因此,對于這部分群體來說,單純依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來解決看病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在新農合之外,還應繼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提升醫療救助水平,將醫療救助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村醫療保障手段。只有將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都納入到農村社會保障這一體系之內,才能形成覆蓋面廣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才能可持續性的發展。
注釋:
[1]陳志剛,羅曉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研究綜述[N].吉林大學學報,2009,30(6).
[2]姚引妹.經濟較發達地區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J].人口研究,2006(6).
[3]蔡亞祿.社區醫療服務發展思路探析[J].安徽醫藥,2008(03).
[4]王保真,李琦.醫療救助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衛生經濟,2006(01).
參考文獻:
[1]劉暢.農村社會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219.
[3]陳志剛,羅曉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研究綜述[N].吉林大學學報,2009,30(6).
[4]姚引妹.經濟較發達地區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J].人口研究,2006(6).
[5]蔡亞祿.社區醫療服務發展思路探析[J].安徽醫藥,2008(03).
[6]王保真,李琦.醫療救助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衛生經濟,2006(01).
【摘要】良好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僅能夠維持和提高居民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夠促進人力資源的普遍發展,對于促進宏觀經濟的增長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公共衛生保障是國際通行做法。那么,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現狀怎樣,如何建設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其間政府責任如何體現,這些問題的解答對于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鄉鎮公共醫療 衛生服務體系 政府責任
加強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解決鄉鎮“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重要突破口。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機構存在著經費緊張、人才短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職責缺失有關。均等化取向下的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應在劃定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明確政府責任的基礎上,整合基層衛生資源,創新公共衛生機構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同時,切實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以保障公共衛生機構有效運轉。
一、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現狀
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包括婦幼保健、疾病預防等衛生服務機構。我們認為,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鄉鎮衛生機構經費緊張,鄉鎮衛生院與村級衛生室的財務狀況更是困難,醫療衛生服務市場化的背景下,“以醫養防”現象嚴重。其次,醫療衛生服務具有特殊性,醫療衛生人員的成才周期較長,而現有環境又難以留住人才,從而使得基層衛生人才短缺。第三,由于經費緊張,使得衛生機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與村級衛生室)的設備落后,難以有效提供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其中既有體制性原因,又有機制性原因。首先,政府投入不足。分稅制下,衛生機構一般下放到地方各級財政,使得上級財政對地方衛生機構支持不足特別是稅費改革以來,基層財政普遍困難,基層財政的衛生投入也逐步減少,但支出的絕大部分仍用在工資支出上,即財政收入主要用來“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總之,鄉鎮可用財力減少,使得衛生經費投入也相應減少。其次,盲目的市場化改革。政府投入不足,使得衛生服務機構為了補償經費不足部分,無視衛生服務的特殊性,盲目推行市場化;主要表現之一就是醫療收入占到了鄉鎮衛生院收入的絕大部分。市場化改革通過引入競爭,使得醫療服務領域的供給能力、內部運轉效率得到提高,但也帶來了諸如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等問題。同時,具體到鄉鎮衛生院這一級,防保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與醫療機構不分,導致有限的公共衛生投入支出效率低下,進而使得“重醫輕防”問題更為突出。
二、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責任
公共衛生是采取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等措施,預防和控制疾病、保障社會公眾健康,是保證不同社會群體均等享有基本健康保障的基礎性工程?;踞t療服務,指針對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所規定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當然還包括一些基本的醫療服務設施;作為準公共產品,采取政府、社會籌資與個人籌資相結合的醫療保障制度來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醫療需求,以保障公民的基本健康權利。非基本醫療需求,作為一種私人消費品,政府不提供統一保障,可由居民自己承擔經濟責任,當然,為了降低個人和家庭的風險,鼓勵發展自愿性質的商業醫療保險,以推動社會成員之間的互保??傊?,基本的醫療需求與非基本的醫療需求都可以通過市場來提供,政府的責任主要體現為市場監管,以解決醫療服務領域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對于一些基本的醫療需求可以通過補貼買方、醫療救助等形式來解決農民“看病貴”問題。
三、鄉鎮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
1.劃定公共衛生服務范圍
相對于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需要政府承擔更多責任,因此,為了明確政府責任,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劃定公共衛生的服務范圍。我們認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具體應包括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婦幼保健、衛生監督、健康教育以及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當然,如何劃定還存在爭論,而且,源于地方財力的不同,公共衛生服務的范圍也可有所擴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需要相應的財力保障。首先,公共衛生服務的溢出性,決定了各級政府在公共衛生服務的供給中需承擔不同責任。其次,中央財政應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涉及面廣、危害性大的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和職業病的預防控制項目給予補助。第三,應該根據各地不同的財力狀況劃定籌資責任,對于財力嚴重不足的縣、鄉,上級財政應予以傾斜,適當減少基層配套比例。
2.創新公共衛生運行機制
為避免“以錢養醫”造成的重治輕防現象,特別是在公共衛生支出有限的背景下,有必要創新公共衛生運行機制,提高公共衛生支出效率。首先,應該使防保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醫療機構在鄉鎮衛生院內部實現分離,分開核算,防保機構和衛生監督等公共衛生機構應在經費、人員、編制方面充分予以確保。其次,通過“以錢養事”、“花錢買服務”的形式對村級衛生機構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予以補助,這既可以調動下級衛生機構的積極性,同時,又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供給的質量與效益。
3.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過程中,雖然面臨著諸如保障水平底、受益面窄等問題,但仍為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要求,更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調查發現,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鄉鎮衛生院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這既有利于提高其醫療服務能力,又使得政府能夠把有限財力投入到公共衛生服務中去,并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有效運轉提供財力保障。因此,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鄉鎮公共醫療衛生體系有效運轉的保障,必須將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與鄉鎮公共醫療衛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呂卓鴻. 政府承擔公共醫療衛生的理論基礎和范疇界定[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0,(02).
[2] 徐 勇. 公民國家的建構與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3).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的現象,不僅僅關系到每個公民個體的生活狀態,更有可能影響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當今社會,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應的醫療制度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由此可見,如何科學而有效地完善人口老齡化現狀下的醫療制度,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社會各界必須認真面對和努力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之一。
2.人口老齡化與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2.1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內涵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范圍內的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是社會學領域十分常用的術語之一。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內涵主要是指,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的人口因為年輕人數減少、老年人數增加而出現的老年人口數量占人口總數量的比例相應增高的社會現象。按照當今學術界的統一標準,當年滿60歲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總數比例的10%或者年滿65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則意味著這一國家或地區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相關部門數據統計,2013年底我國的老年人口總數量即將突破2億大關,而最終達到2.02億,屆時老年人口總數將占據全國人口總數的14.8%。由此可見,我國在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2.2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2.2.1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不斷加劇。毫無疑問,我國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與其他老齡化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呈現出老齡化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絕對數量大等鮮明的特征。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正在不斷加劇。與此同時,在全國總人口老化程度加劇的同時,老年人口的內部也在不斷老化,即高齡人口占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升高,這也為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社會負擔。2.2.2人口老齡化呈現出層次性和差異性。人口老齡化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它一直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演進,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就我國的實現情況而言,各個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差異性較大,具體表現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人口老齡化程度略高于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由此可見,人口老齡化程度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因此,伴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我國各個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狀況也呈現出更為復雜的層次性以及差異性。
3.醫療制度與我國現行醫療制度
3.1醫療制度的基本內涵
醫療制度是一個國家或社會的基本社會制度之一。醫療制度的基本內涵主要是指社會對個人和群體采取醫療保健措施的總稱。醫療制度是現代社會制度的重要一個環節,是當前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的嚴峻挑戰,為確保絕大多數的老年人能夠確實老有所醫,構建和諧社會,不斷完善醫療制度是我國社會各界必須面對和努力解決的重要民生問題之一。
3.2當前我國醫療制度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醫療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起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醫療制度的發展仍然未能滿足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社會現狀。特別是當前普遍存在于我國的城鄉二元體制,使得城鄉之間醫療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城市人口的收入高,醫療制度更加完善,而與之相反,農村人口的收入較低,醫療制度也不盡完善。由此可見,當前我國的醫療制度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醫療體制內部也存在著中西部梯次性差異性、城鄉二元差異性等方面的問題與不足。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這一社會現狀,為當前我國醫療制度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
4.人口老齡化現狀下完善醫療制度的必要性
4.1人口老齡化帶來了醫療衛生費用的不斷提高
當前,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快,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醫療衛生費用問題也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一般而言,人到60歲之后就開始進入身體發病的高峰期,這樣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多就帶來了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從而導致全社會醫療衛生費用的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當今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導致了醫療器械以及各類醫療費用的不斷提升。上述種種情況,都增加了醫療保險的負擔,也為社會的醫療制度的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4.2人口老齡化對當前的醫療制度帶來了新的沖擊
當前,我國的醫療制度的保障方式和籌資方法都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固有模式。然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帶來的是醫療保障繳費人口數量的相對減少,而醫療保障的收益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大。由此看來,當前傳統的醫療保障方式和籌資方法,已經不能滿足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醫療保險基金的壓力和負擔。與此同時,我國老年人口的基數非常大,增長速度過快,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未富先老”的社會狀況,也都為當今社會的醫?;鸬某惺苣芰砹颂魬?,給我國當前的社會醫療制度帶來了新的更大沖擊。因此,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擴大化的趨勢下,傳統的醫療制度在經受著越來越多的沖擊。為了能夠更加適應目前社會的需求,醫療部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來完善醫療制度,尤其是針對目前老齡化社會的現狀。
4.3人口老齡化為我國二元結構的醫療體制提出了新的挑戰
長期以來,城鄉二元體制一直在我國社會存在,而隨著而來的就是我國醫療制度的二元化結構。城市人口的收入高,醫療制度更加完善,而與之相反,農村人口的收入較低,醫療制度也不盡完善。目前,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使得醫療保險費用體系的不均衡性進一步凸顯出來。這就使得二元化結構的醫療制度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盡快建立社會統籌、科學合理、統一協調的現代醫療制度,就加劇醫療制度與人口老齡化之際的問題,從而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斷發現問題,并進而將傳統的醫療理念進行改革,從而順應目前的發展潮流。在諸多的問題中,二元結構是最為主要的影響元素之一。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從各個角度進行改革,從而迎接不斷出現的新挑戰。
5.人口老齡化現狀下完善醫療制度的主要途徑
5.1充分發揮政府在完善醫療制度方面的主導作用
眾所周知,在任何一件社會事務中政府的主導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在健全和完善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下完善現代醫療制度,政府應當進一步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承擔其相應的責任,完善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履行好醫療衛生事業的組織者、籌資者以及監管者的角色。與此同時,政府應當不斷建立健全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確保老年人的基本權利,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的基本醫療和護理需求,確保絕大多數老年人確實“老有所醫”。
5.2逐步建立和優化多元化的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
一直以來,我國傳統的醫療制度中針對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十分單一,不能滿足當前多元化的老年人口的現狀。面對這一狀況,我國應當積極借鑒和吸收西方發達國家的醫療制度,逐步建立和優化多遠化的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例如,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地區和城鄉的老年人建立和實施不同的保險制度或醫療費用資助方式,保障措施應當向高齡老人、中西部地區老人以及農村老人適當傾斜。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適應了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的社會現狀,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人口的醫療需求,減輕老年人的負擔,保障老年人的醫療服務權利。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將占據重要的位置,從而在醫療行業,也應注重這樣的問題,保證在不同的時代下和境遇下都能夠更好的做到順應時展,滿足時代和人民的需求,從而在根本上營造新時代的醫療環境。
5.3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口的醫療護理制度
當今,我國社會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這在一定程度是為當今“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提出了挑戰。與此同年,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獨生子女增多,使得“4+2+1”的家庭模式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青中年面對和承受的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傳統家庭對老年人的護理保障措施明顯不足。同時,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健全和專業的護理機構所收取的費用是往往是普通家庭難以承受的,這一切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以及醫療水平。由此可見,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口的醫療護理制度不但是大多數老年人口及其兒女的強烈需求,同時,這也是滿足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這一社會現狀的現實需要。
5.4不斷加快以社區服務為基礎的醫療預防保健體系建設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醫療預防保健制度已經越來越難以跟上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的現實狀況。因此,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社會現狀下完善現代醫療制度必須加強以社區服務為基礎的老年人醫療預防保健體系建設。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逐步建立起集預防、保健、治療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從而不斷提高老年人的醫療預防保健意識,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節約醫療費用。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行為的規范和管理,逐步改善社區衛生服務的條件,充分利于各類社區衛生資源,進一步降低老年人醫療成本。由此可見,不斷加快以社區服務為基礎的醫療預防保健體系建設,是人口老齡化現狀下健全和完善現代醫療制度的必由之路。
6.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