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9 15:0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環境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城鄉差異;社區養老;社會環境
[中圖分類號]F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3)28-0060-03
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帶來了嚴峻挑戰,挑戰之一就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社區作為居家養老模式的主要載體,對于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建設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愉快生活的社區養老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然而現有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社區養老模式的內容,其推行的重要性,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政策建議上,忽視了對社區養老環境的營造。本文就是基于實地調查,用城鄉差異的視角分析社區養老社會環境建設的現狀。
1概念界定
社區養老社會環境一個抽象的概念。從宏觀方面來看,社區養老是一個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共同努力不斷推進的事業。從微觀方面來看,社區養老需要社區、機構和家庭三方面的努力。它們共同為老年人提供的良好的養老環境才稱得上積極的社區養老社會環境。本文在對社區養老社會環境進行操作化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它的現狀進行測量:
11組織機構
社區養老服務的組織機構,包括社區內部管理社區老齡事務的工作機構和社區為老服務組織,是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核心,一切服務的實施,都需要它們去領導實行。
12制度政策
政策主要指社區落實各級部門有關老齡工作的情況,以及本社區為開展老年工作而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它們是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靈魂,一切服務都是以它們為指導原則展開的。
13人員關系
這里是指與社區養老有關的各類人員之間的關系。包括社區從事老年工作的專業人員與老年人之間的關系;社區內老年人之間的關系;社區里老年人與其他人群的關系等。這是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關鍵,只有各種人員關系和諧,才能夠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
14文化氛圍
文化氛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區為宣傳老齡工作而營造的尊老、愛老、敬老的氛圍;二是社區成員之間形成的一種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的社區文化環境。這是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升華,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夠真正保障老年人健康快樂地生活。
15活動空間
活動空間既指為增加老年人交往、娛樂而提供的活動場地及器材等設施;也包括為增加老年人互動、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而開展的各項為老活動。它們是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載體,沒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一切社區養老服務都無從進行。
2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現狀
為了明晰城鄉社區養老社會環境的現狀,仍需從社區養老社會環境建設的五個方面加以描述:
21在組織機構取得一定成績,但在覆蓋率上仍有城鄉差異城市社區所調查老年人(825人)中認為“村居有管理老年人相關事務的機構”的有265人,Mean=03212。農村社區所調查老年人(615人)中相應有127人,Mean=02065。獨立樣本T檢驗:Sig(2-tailed)=000(
22在制度政策上,養老政策因種類不同既有城鄉差異也無城鄉差異以“孤寡老人的照顧政策”和“最低保障政策”作為“制度政策”的測量指標。城市社區所調查老年人(825人)中認為“村居里無兒無女的老人是有國家或集體負責養老”的有277人,Mean=03358。農村社區所調查老年人(615人)中相應有252人,Mean=04098。獨立樣本T檢驗:Sig(2-tailed)=0004(
然而,在城市社區調查老年中認為“村居里生活困難的老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有556人,Mean=06739。農村社區所調查老年人中相應有390人,Mean=06341。獨立樣本T檢驗:Sig(2-tailed)=0117(>α值005),不顯著。由此可見,城鄉社區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差異。
雖然,城鄉社區在養老社會環境建設時都重視制度的建設,注重落實和制定有關老齡工作的方針政策,比如“低?!闭呗鋵嵕洼^好,沒有城鄉差異。然而目前的效果還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從“量”上來說,在回答“孤寡老人是否有集體供養”時,城鄉老年人回答“不是”的人數近兩倍于回答“是”的人數,因此必須提高為老政策的落實程度。此外在“量”發展的同時,還需要“質”的飛躍,雖然城鄉生活困難的老年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然而在保障水平上還有高低之分,城市的保障水平高于農村社區也近兩倍。
23在人員關系上城鄉社區沒有差異,但對老年人缺少精神關懷對所調查城鄉社區老年人認為的“村(居)領導比較關心老年人”“村(居)成員比較關心老年人”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Sig(2-tailed)=0315(>α值005),不顯著;Sig(2-tailed)=0351(>α值005),不顯著。由此可見,在村居成員關心老年人這一問題上,城鄉社區沒有差異。然而,對比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認為社區領導比較關心他們的老年人有280%,認為社區成員比較關心他們的老年人有412%,可見社區領導的關心度相對于社區其他成員對老年人的關心度,老年人更加滿意于社區成員。作為養老服務機構的組織領導者,出現這樣的情況值得反思。
24在文化氛圍上城鄉社區有差異,類型單一
城市社區所調查老年人(825人)中認為“村(居)里重視尊老敬老宣傳,注意營造尊老敬老社會氛圍”的有217人,Mean=02630。農村社區所調查老年人(615人)中相應有126人,Mean=02049。獨立樣本T檢驗:Sig(2-tailed)=0009(
雖然社區正大力加強為老服務的文化氛圍建設,且城市社區相對于農村社區而言比較重視助老服務的文化氛圍建設。但還可以看出,城市社區的助老內容雖然廣闊,但還不足以滿足各類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大部分社區只考慮到了困難老年人的生活,而沒有全面考慮其他老年人的生活,因此需要更多的深化服務內容。農村社區跟城市社區相比,服務內容首先必須擴大,在擴大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夠像城市社區一樣深化內容、提高質量。
25在活動空間上問題較為嚴重,現有空間難以滿足老年人需求在養老社會環境建設中,活動空間的建設是載體,是其建設情況的直接反映。然而城鄉社區在老年人活動空間建設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問題,現有的活動場地、活動器材、運動設施以及活動內容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村(居)里有老年人活動團體”、“村居里有老年人活動場所”、“村(居)里有老年人體育鍛煉的設備”,對城鄉社區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都是:Sig(2-tailed)=0000(
3總結與反思
31社區養老的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況
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責任明確,那社區到底怎么養老?政府給出的答案是:社區居家養老。從養老類型的劃分來看,社區居家養老是將“養老地點”與“養老服務供給”兩個維度劃分出來的“居家養老”與“社會服務”的一種交叉組合形式。[1]劃分養老類型有三個維度,除了“養老地點”和“養老服務供給”之外,還有就是“養老資金的來源”,直白地說,如果養老資金足夠充裕,當前我們所遇到的養老問題許多都會迎刃而解。養老資金不充裕,政府埋單力度不夠,社區如何提供養老服務?
一靠社區志愿者?中國不僅缺乏長期志愿服務的文化傳統,更沒有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當前我們的志愿服務大多停留在依靠工青婦和大學生組成的臨時群體身上,他們所體現出來的臨時性、形式性甚至功利性都說明他們所提供的志愿性養老服務是靠不住的。二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雖然有地區要求各級政府投資新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并且提出一些軟硬件的要求。事實上,要求每個社區單獨建立一個機構,已經成為多數社區無法承受之重。它們所提供的硬件多數只能應付檢查,所提供的軟件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數量與質量的落后使多數老年人無法從中獲益。三靠撫養協議?相關法律對于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義務有明確的規定,法律已經對于子女的贍養義務有了明確規定,為什么還需要并不具有嚴格法律效應的撫養協議,法律靠不住,協議就更不可靠了。
調查顯示出的全面推行的居家養老服務實質上是徒有其表,實質低效的居家養老。村居層面僅僅滿足于應付上級的檢查與考核。實際情況是,這些考核指標反映出的也就停留在“有”的層面。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顯然是低質量的,是不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廣泛需求的。
32社區養老中的政府與市場
雖然市場性居家養老服務需要被提供服務者個人或其家庭直接在市場上購買,且隨著老齡化加劇,此市場必然廣闊。但福利性居家養老服務卻屬于政府基本責任范疇,政府應主要通過財政補貼或直接購買服務來履行責任。但當前政府在福利性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表現是值得反思的。
政府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管理部門,其職責是制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政策法規,確立整體發展規劃和分步推進計劃,做好經費預算與資金撥付,社區服務組織培育、綜合協調及有關的監管工作。雖然國家相關部委的各方面支持政策及資金已經出臺并一定程度上落實,但是可以發現,現實中因為資金缺乏所導致的低質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普遍存在。調查發現的大量為老服務基礎設施的落后,不得不說是政府投入不足的表現。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才能夠建立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33社區養老的城鄉差異如何縮小
城鄉因生產方式、生活形態不同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流動,在養老方面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地域的差異所導致的養老服務內容和質量的巨大差異卻應該被消除。當然,農村老人與城市老人的經濟支付能力、思想觀念等的差異在推行居家養老服務的時候需要考慮。現行的按照城市的標準在農村建設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顯然不合適,相對于城市老人而言,農村老人需要的應該更多的是福利性的養老服務而非市場性的養老服務。因此,城鄉建設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硬件標準可以不同,但是在制度保障、服務安排等軟件支持方面,城鄉應該消除差別。對于農村社區養老,應該根據農村老年人的集居化程度以及生活方式與城市老年人的差異,創新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在這一點上反倒不應該城鄉一體,農村地區應依托鄉鎮敬老院服務平臺,開展為老服務項目。除此之外,農村地區最應該進行的是為老人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此基礎上才是社區養老的社會環境建設。
參考文獻:
[1]陳友華居家養老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J].人口學刊,2012(4):51-59
[2]陳友華,吳凱社區養老服務的規劃與設計——以南京市為例[J].人口學刊,2008(1):42-48
[3]錢雪飛論建設社區積極的養老社會環境[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1):29-31
[4]宋君,張國平對南通市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的思考[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6,20(3):12-16
首先,從區域文化視角看,東北地區城市的創業氛圍不濃,社會整體的創業熱情不高。從一項數據對比可以發現,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創業指數(每萬人擁有新創私營企業的數量)分別為7.29、3.41和3.22,遠低于北京(107.61)、上海(63.43)、浙江(31.89)等發達省市,而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32)。[2]聯系到東北三省201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排名全國倒數幾位,不難發現,沒有創新創業活力的地區出現經濟下行壓力時的脆弱性。東北城市的創新創業活力不足與地區文化存在密切關系。在社會文化維度,有不確定性規避的因素,即全社會愿意接受不確定性的程度,或者是否愿意冒險。東北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大慶精神為代表的“集體主義創業文化”,與南方沿海城市相比,普遍存在追求穩定、排斥冒險的就業觀念。[2]社會成員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其二,創新創業教育的缺失。一是表現在家庭教育的保守性,雖然重視子女的素質提高,但還是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唯分數論。家庭缺少對子女創業知識的教育、創新習慣的培養、創業精神的塑造。中國孩子的創新創造能力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家庭的教育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家庭沒有使用創新方法教育出的子女,也會缺少創新創業的能力,工作學習顯得趨于保守。二是表現在全民創業教育培訓的不足。不管是城市下崗職工、農村待業青年,還是在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培訓遠遠不夠。政府作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服務主體,有義務對有創業意愿的群眾安排創業教育。大學開設的創業創新教育課程較少,缺少了教育引導和鼓勵,使一部分有創業意愿的社會成員,由于受創業能力的限制,逐漸失去了創業的動力。其三,大眾媒體的輿論宣傳不到位。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離不開大眾媒體的宣傳。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通過媒體宣傳,全民才能夠獲知,并得到創業支持,堅定創業決心。創新創業社會氛圍的形成,輿論引導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在全社會的創業輿論宣傳方面存在宣傳形式單一,宣傳力度不夠,社會氛圍不濃的問題。輿論宣傳的主要陣地為電視、互聯網、報紙和戶外廣告等。當前的電視節目注重娛樂化而創新創業教育的節目較少;互聯網具有便捷性與及時性的特點,但復雜的網絡環境沒有系統性的創業教育。此外,政府在城市戶外廣告和報紙上的宣傳投入不多,創業創新環境營造力度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能夠遏制社會成員保守、知足、追求穩定、安于現狀思維的盛行。大眾傳媒營造的創新創業輿論氛圍,能夠提振社會的活力與信心。
二、營造有益于全民創業社會環境的對策建議
1.家庭環境作為社會環境的子系統,要在全民創業創新社會環境營造上發揮基礎性作用。家庭環境包括家庭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主要是家庭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獨立性、成功性、知識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和控制性十個因子。家庭硬環境主要包括家庭結構、家庭來源、家庭經濟情況、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職業類型等狀況。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硬環境與大學生創業能力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家庭軟環境與大學生創業能力之間存在相關,家庭親密性、情感表達、獨立性、知識性、娛樂性與大學生創業能力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矛盾性與大學生創業能力各維度呈負相關。[3]因此,要重視家庭教育,營造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傳統的家庭環境。創新創業型的家庭環境營造,在兒童和未成年階段,父母從簡單的、常見的現象入手,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獨立性和創新性思維。對于成年人的創業,家庭要有和睦、民主的氛圍,為家庭成員創業提供良好的后盾支持。
2.搭建平臺,發揮創業群體的引領帶頭作用。社會成員所處的群體環境是社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成員固有群體(圈子)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政府、社團引導創業者組建新的創業組織,形成一個創業者群體,通過群體的交流互動,碰撞出群體成員的創業激情。作為政府、協會、社團等組織,應當重視城市創業群體的建立,通過成百上千個活躍的創新創業群體的帶動作用,營造全民創業創新的社會環境。當前,要大力推廣眾創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眾創空間能夠為創業者整合資源,提供良好的社交空間;創業咖啡通過整合本地資源,為早期創業者搭建一站式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通過新型的創業支持平臺,創新創業者能夠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對于創業成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能夠極大地帶動當地創業活力和創業服務水平。
3.注重學校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進一步擴大社會創業培訓的規模。教育是塑造人格與培養能力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學校教育,對一個人價值觀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營造,離不開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支持。針對當前教育中存在創新創業缺乏,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學校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調查研究表明,學校的創業教育在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上效果不顯著,反而學校的創業教育在塑造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進取心和創造力方面具有較大的作用。因此,有學者建議學校創業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求大學生畢業就創辦企業,而是將創業教育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即培養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開拓進取的精神。[4]二是進一步擴大社會創業培訓。目前,大多數地方政府都已經出臺創業培訓計劃,并有所實施。但是,應當適度擴大培訓規模,做好培訓宣傳工作,使更多的社會成員參與到政府實施的創業培訓中來。通過創業培訓,能夠增加全社會的創業氛圍,創辦更多的小微企業。
4.社會成員的工作單位在營造全民創業創新方面應當有所作為。工作單位作為個人日常工作生活時間最多的場所,在塑造員工創業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夠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建設做出貢獻。社會成員在工作單位能夠獲得技術、經驗、人脈資源等,工作單位的包容性和創業文化也能夠使職工得到創業的熏陶。例如:海爾集團、萬科集團鼓勵員工創業,不但拿出專項資金支持員工創業,也為創業者保留職位,即使創業失敗,員工依然可以回公司工作。由此類比,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也應當在營造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中有所作為,為企業員工提供優惠的創業政策,營造更加包容的創業環境。
5.大眾媒體進一步做好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輿論宣傳工作。大眾媒體主要有電視、廣播、報刊、雜志、互聯網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廣告、樓宇廣告、公共場所廣告等形式,在創新創業輿論宣傳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新聞媒體在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上,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教育引導、交流經驗、樹立典型等手段,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輿論,形成講道德、重誠信、遵循法治、遵守契約的社會文化氛圍,讓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百舸爭流、奮發有為的改革開放新局面和經濟社會新氣象。二是大眾媒體要做好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宣傳,包括創業稅費減免政策、信貸優惠政策、創業補貼政策、創業培訓計劃等。政府和其他機構出臺的創業優惠政策,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信息,要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媒體對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使全體社會成員能夠了解這些優惠政策,進而產生創業的想法??傊ㄟ^大眾媒體的創新創業宣傳,營造出寬容失敗、勇于開拓的社會氛圍,形成全社會競相支持創新創業的生動局面。
“兩型社會”是相對于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汲取前人的經驗幫助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為了更有效率的利用資源,尋求環境友好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強調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趨于有效的利用資源和對資源的循環使用、保證生態環境向良性方面發展“兩型社會”的最重要的特征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因此劃分為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放曰“兩型社會”。(扮“兩型社會”概念的厘定環境法治必須以理性環境文化為基礎。當下,對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已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兩型社會的建立思維是人類思想觀念的一次重大變革是對于傳統的工業社會和現代生活文明的反思和檢討是人類重新認識自然規律,尊重自然和回歸自然。資源節約型社會要求人類社會更有效率的利用資源,以期使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而環境友好型社會則是要求人類社會經濟生活消費和生產方式與生態系統和諧共處撒到可持續發展。所以兩型社會是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明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二)環境法制建設的理論依據和意義
1.環境法制建設的理論依據
(l)環境資源的公共性。環境資源屬于公共產品。不具有消費的排他勝及所有權的明確性。[3〕哈丁為我們描述公地悲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公共產品的重要特征,即:全社會每個成員都從中得到惠益。與此同時,會成員因此也要負擔其不利后果。所以,環境資源不能通過市場調節來實現資源配置。
(2)環境的負外部性。當某一個體的生產或消費決策無意識地影響到其他個體的效用或生產可能性,并且產生影響的一方又不對被影響方進行補償時便產生了所謂的外部效果,或簡稱外部性。川環境問題普遍存在負外部性,比如企業在經濟生產活動中排放大量的污染廢棄物造成的負面影響油全體社會以及生態系統共同承擔,從而波及社會公共利益。
(3)環境資源產權不明晰。環境產權理論最早由科斯在其《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提出的。他認為使環境的外部性內部化的關鍵在于如何實現在損害方和受害方之間平均分配外部性價值。[5〕由于環境資源具有極強的公共屬性特征那么環境外部性則嚴重的缺乏環境產權的不明晰。人是理性的動物因此則具體有趨利性,人們會根據成本與收益的比例來權衡一個決策的為和不為。當付出的成本大于支出,那么交易則不可能進行若支出大于成本則會進行交易俗語中也談到“賠本的買賣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干。”也是說明這個道理。所以犧牲環境資源來攫取自己的私利也就成為必然。2.加強環境法制建設的重要意義從法理學的角度分析法律具有強制性穩定性,規范性以及普遍性。構建“兩型社會”,即:環境友好型J資源節約型社會將成為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發展的一個方向通過法律手段來調解“兩型社會”中的社會關系,由強制力來保證,規范性來調整社會成員的行為。其具有比道德,會輿論等其他方式效果更明顯朧勢更突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環境法制是保障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一環。法制對于建設兩型社會的突出價值在于,法律可以明確的規定各個主體的權利義務主體,以此人們便會為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預期判斷保障公民權利人和義務人在規則的空間內活動。其次法律的形成往往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出現尖銳的對立時法律的權威性和國家的強制力能夠平衡這個矛盾并兼顧個人和公共兩者的利益。
二、我國兩型社會文化法制建設的歷史積淀
中國的哲學世界與西方哲學理念共同構建了東西方的兩大哲學體系。如儒家倡導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佛家提出的眾生平等的理念。中國哲學雖然分為幾大派別,但是中國主要哲學派系儒釋道確是三位一體的。尤其在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面有著大密度的交叉與重合。在我國古代立法中也體現著濃厚的環境保護觀念。根據《逸周書•大聚篇“旦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三月遺不入網署,以成魚鱉之長’?!盾髯?#8226;王制》記載“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澤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絕其長也”。西周時期的《伐崇令》規定“勿壞屋,勿填井,勿伐樹木勿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體現在法制史上尤其鮮明反映了樸素但科學的生態文化思想法律。
三、域外以日本為例兩型社會文化法制建設的現狀與經驗
在幾十年間舊本從世界公認的“環境問題嚴重國”轉變成為“環境防治奇跡”的國家。日本是創新立法為先導法律的體系完備是其有效的進行環境治理的有效機制。二戰后環境治理問題開始,日本政府就頒布一系列環境治理的法律。在1967年舊本國會通過了第一部全國性的環保法律,即《公害對策基本法》,1970年又對此進行了適應性的調整。此外,日本的環保法律的重要部分是環境標準。日本的環境標準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保護公眾健康的標準,第二類為保護生活質量的標準。
四、我國兩型社會環境法制建設的現狀、不足及對策
(一)兩型社會環境法制建設的現狀與缺陷
我國早在1989年就頒布了環境保護的基本法《環境保護法》。其中有規定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同時要求公民個人和集體單位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在專門性的法律層面先后頒了多個專門性法律。在政府方面江996年進行《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7j中規定了環境宣傳、環境教育、對外宣傳等方面的內容。為了重視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決策能力在《全國環境保護綱要》中要求:加強生態保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入開展環境國情、國策教育分級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培訓。雖然我國較早就頒布了《環境保護法》,還通過了一些專門性的法律但是在建設兩型社會法制方面的規定太過寬泛和籠統,缺乏系統性。不僅如此我國在建設兩型社會環境法制建設中,缺乏強制性的規范措施多見于“議程”和“計劃”這樣的“軟法”。與日本和俄羅斯的環境法中明確強調政府職責的制度相比,我國的兩型社會環境法制建設缺乏操作性和執行力。
(二)我國兩型社會環境法制建設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企業搬進校園
隨著大學生實踐教學課時量的增大,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也開始逐步深入至全國各大院校。而使用得最多的應該屬用友新道公司研發的這款VBSE軟件,VBSE-VirtualBusinessSocietyEnvi-ronment跨專業實訓課程是通過仿真社會中的企事業單位及其相關部門,給予學生高仿真的崗前實習。該款軟件不僅設計了制造業、供應商、貿易公司,還設計了與這些企業息息相關的機構,例如: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局、工商局等。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真切地接觸到企業的實際業務,還能夠了解和掌握該企業所在部門與機構單據傳遞的流程。但是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的引入到底能夠給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宗旨都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而結合這一服務宗旨,高等院校的會計專業都普遍開設了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會計綜合實訓教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手工模擬實訓和計算機模擬實訓。手工模擬實訓是指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同學們獨立完成某個制造業企業一年中的某個月的賬目,即:“一套帳”式實訓課程。計算機模擬實訓是把手工賬的內容錄入至計算機,完成這個企業總賬、固定資產、薪資管理、UFO報表的操作。雖然整個實訓過程中會涉及到會計憑證的填制、分類賬的登記、科目匯總、會計報表的編制等業務。但是整個實訓過程幾乎沒有涉及制造業企業與其機構單據傳遞的流程,例如:企業在工商局注冊公司的流程、納稅申報流程、銀行基本賬戶的開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流程等。所以,學生即便完成了整個會計綜合實訓也很難把專業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
二、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影響
1.打破傳統會計模擬實訓教學模式的局限
首先,傳統會計模擬實訓教學大多采用“一套帳”的模式進行授課,且實訓的教學內容也是固定統一的。其次,傳統會計模擬實訓沒有對會計職業崗位做出相應的細化,例如:會計主管、出納、會計人員、審計人員各自的崗位在會計模擬實訓過程中并沒有做出針對性的訓練。另一方面,在企業中會計人員是需要和其他各部門人員有工作上的配合和協作,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其會計崗位的要求。然而,VBSE虛擬仿真實訓是一個設置單人單崗、對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會計工作進行全方位的高仿真模擬平臺。它通過搭建仿真的企業實景實現“上學即上班”、“校內實訓就等于校外實習”的理念,從而真正的把課堂變成職場。在這個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中,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會計職責崗位的分工,熟悉實務操作型會計崗位人員與機構的交涉流程,例如:納稅申報流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的簽署、銀行申請貸款業務的基本流程。
2.轉變會計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思路
“一套帳”式的會計綜合實訓主要以專業教師講授為主,而針對這種VBSE虛擬商業環境實訓,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講授者,而是作為一個教學顧問來輔助學生。顯然,教學思路的創新對會計專業教師就顯得格外重要。換而言之,這種教學思路的轉變需要授課教師擴寬自身的知識體系,在熟練使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法、財務分析等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能夠融合經管類其他專業知識體系,使其能夠實現跨專業的協同性。
3.幫助整合會計專業知識體系并發現其內在聯系
會計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財務管理、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分析、會計電算化。而這些課程都相應地開設了單項專業實訓教學環節,比如:基礎會計實訓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總賬、薪資管理、固定資產、供應鏈等模塊的操作業務。但這些單項的專業實訓課程不僅形式單一,而且無法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體會到會計專業整個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但是VBSE虛擬商業環境實訓是把零散的專業知識整合,然后以情景案例的形式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會計專業的學生就能夠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把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并且能夠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去發現專業知識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就供應商企業而言,其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和利潤分配活動要求學生在使用VBSE虛擬商業環境軟件時整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分析課程中所學知識點來為仿真企業的CEO提供決策相關的財務信息。在這個做預算及分析的環節就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熟悉會計各專業知識體系間的關聯性。
三、結束語
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以情景教學作為依托,通過模擬制造業企業、供應商企業、貿易公司的財務業務,打破了傳統會計模擬實訓教學的局限、轉變了會計專業教師固化的教學思路、整合了會計專業知識體系。在鍛煉學生實操能力、決策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還擴展了教師的知識面,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因此,筆者認為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平臺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起到了創新、改革、推動的作用。通過這個平臺的搭建,能夠更好更多地培養應用型人才,讓會計專業的學生能夠畢業就上崗,迅速完成學生到財務人員角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用友新道“.把企業搬進校園”VBSE引領新航道[EB/OL].2011.
[2]侯鵬.基于VBSE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0):212.
作為國內最早提出“宜居城市”理念的城市,北京距真正成為一座宜居之城還有多遠?為了解市民對北京宜居度及自身居住環境的評價,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于2010年11月,對城六區1046名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
被訪者普遍認為在北京生活居住、購物出行,方便但不夠舒適
一般來說,居住環境的衡量依自然和社會環境的不同,可從兩方面進行: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是指居所物資環境,如居住范圍內的道路、場地、綠化等。軟環境指的是居所社會環境,如居住區域內的治安狀況、人口素質、生活方便舒適程度、信息交流與溝通、社會秩序等。
對于居住硬環境與軟環境的測量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對于客觀數據,政府部門有精確全面的數據統計。本調查只從考查城市居住者對居住環境的主觀感受與評價入手,以主觀數據(滿意度與主觀評分)來分析北京市居住環境的優劣。
在調查指標的選取上,往往需要對居住硬環境與軟環境的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考慮及取舍,筆者根據調查需要及施測可行性,結合有關文獻資料,確定了4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以期對北京市居住環境做一個粗略的詮釋。同時,我們將調查統計結果一并列于表中。
一級指標得分普遍不高,最高為方便快捷度(63.4),生活舒適度得分最低。這表明相對來說,被訪者普遍認為在北京生活居住,購物出行比較方便,但不夠舒適,生活環境狀況一般,安全系數尚可。
二級指標中,得分最高依次為供電、供水、購物方便程度和出行方便程度。得分最低依次為寵物飼養管理、流動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它們與最高分項同時出現在“生活舒適度”中,明顯影響了該一級指標的得分。
對于居住安全度,環境安全評價低于建筑安全評價;對于環境優劣度,人際環境評價優于社區環境評價,優于自然環境評價;對于生活舒適度,基礎設施完備度評價高于公共服務管理評價,社區服務得分較高;對于方便快捷度,生活便捷強于出行便捷(見表1)。
市民對居住環境的評價不好不壞
被訪者對其居住環境的總體滿意度評分為60.7分,該評分系由被訪者根據其對居住環境的總體滿意度進行的主觀評分。經相關分析,居住環境總體滿意度評分與4個一級指標的相關度都達到顯著性水平(P
居于不同類型社區及不同居住狀態的被訪者對居住環境的評分稍有差異。各項評分最低的為平房區住戶,最高的為高檔小區住戶,住在普通商品房社區或自有住房的被訪者對各項的評分也都高于總體或與總體持平,老舊小區只在居住的方便快捷度評分一項上與總體不相上下(見表2)。
僅半數市民認為北京宜居
城市是否宜居,其現狀水平是客觀存在,而衡量標準則多為主觀設定,不同研究者指標設計多有不同,但究其核心都是對“以人為本”的社會環境和“以自然為根”的自然環境的評估。因而,一個城市是否適宜居住、宜居的水平如何,不是僅靠數據可以評定的。結論還要在市民的感受和實際生活中去尋找。
調查顯示,只有55.6%的被訪者贊同北京能被稱作宜居城市,而另有1/3的被訪者持反對意見,更有11.4%的人態度不明朗。以上居住環境滿意度調查結果也反映出,市民對居住環境的總體滿意度及影響宜居的4個一級指標(環境優劣度、居住安全度、生活舒適度和方便快捷度)評價都不很高,說明北京距宜居城市的理想目標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作為北京市民,要承受太多的壓力,同期調查數據顯示:市民物價壓力為3.80(0~5分評分之平均分,下同),住房壓力為3.77(86.7%的人表示對目前的高房價難以承受),食品安全壓力為3.37,就業壓力為3.29,工作壓力為3.27,醫療壓力為3.24,養老壓力為3.19,交通壓力為2.98……總壓力值為3.17,56%的人感到有很大或較大的生活壓力。
調查還顯示,市民中僅30%的人認可社區宜居環境,23.2% 的人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比較滿意,9.6%對自己的收入滿意,10%對家庭收入滿意。未來生活最令市民不安的前五項依次為:個人及家人身體健康(57.6%)、個人及家庭收入(52.0%)、房產置業(33.1%)、子女撫養和教育(28.4%)和個人及家人就業(27.7%)。
市民對優化自身居住環境持三種不同態度
那么,就居民個體而言,他們會怎樣對居住環境進行優化與改善呢?調查顯示,市民主要有三類做法:一類為主動進取型,如改善室內環境(38%)或另購房產(13.2%);另一類為被動等待型,希望有第三方出面或某種機會出現幫助其改善居住環境,有40%的居民希望由政府或物業出面治理社區環境,27.8%的人希望政府進行舊樓改造,26.3%的人盼著拆遷;第三類為維持現狀型。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60-02
在許多高中學生的心中都有著對醫生的憧憬,希望能夠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也因此許多學生對醫學類專業表現出非常高的興趣。但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醫患關系變得日趨緊張,經常出現暴力傷醫、收受賄賂等情況,使得許多學生對醫學專業表現出較高的畏懼性,因此在這方面的意向也較弱。下面對高中生醫患關系認知現狀及其與報考醫學類專業意向的關系展開具體的分析。
一、高中生醫患關系認知現狀
醫患關系已經成為當前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之一,我們高中生在報考專業的時候也因此受到較大的影響,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降低我們對醫學類專業的積極性。對當前高中生表現出來的醫患關系認知現狀進行分析,其主要表現出以下幾點:第一,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對于醫患關系顯得更加的關注,在這方面的認知也更多。高三的學生即將面臨專業的選擇問題,他們會在學習之余自行查看和收集相關專業相關的信息,自然醫患關系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但是其中許多同學在關注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媒體和新聞評價來做出判斷,這就造成他們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存在較強的片面性;第二,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來自于城市的高中學生更加關注醫患關系,而來自于農村的高中學生在關注度上相對較低。對于這種認知現狀的出現,主要因為媒體環境和輿論環境的不同,城市的高中學生更容易接觸媒體環境和輿論環境,再加上自身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較弱,因此,較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使得他們在醫患關系上的認知出現改變。
二、高中生醫患關系與報考醫學類專業意向的關系
從我對身邊同學的調查了解來看,許多同學都對當前較為惡劣的醫患關系表現出擔憂,其中一些同學表示在專業選取上會優先選擇其他專業。由此可以看出當前醫患關系已經嚴重影響到高中生的醫學類專業意向選擇。
(一)影響到學生對醫學類專業的報考積極性
實質上醫學專業有著較為良好的發展前景,對我們高中生來講,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這也是許多高中學生對醫學類專業表現出較強興趣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當前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我們獲取信息變得越來越容易,社會中出現的一些惡劣醫患關系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能夠收到,同時這樣讓我們產生較大的憂慮。擔心自身在從事醫學工作之后,發生這種惡劣的醫患關系,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進而在醫學類專業的報考上顯得不如理想之中的積極,降低醫學類專業的報考率。而且在面對這種不良的社會環境時,許多高中生家長也會為學生考慮到醫患關系緊張帶來的危害,從而在我們選擇專業時給出一些意見,讓我們放棄對醫學類專業的選擇,這些都嚴重影響到我們對醫學專業報考的積極性。
(二)高危險性影響報考選擇
醫學治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在實際的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錯誤的情況,如果因此引發較為嚴重的后果,不僅對病人及其家屬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同時也會影響到自身未來的發展,最為主要的是一些惡劣的醫患關系往往因此而產生。在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既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又要做好醫患關系處理工作,在工作中將會變得十分的辛苦,許多同學考慮到這點都不禁升起放棄學醫的想法。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報道,某位實習生親身經歷了暴力傷醫的事件,使得他對醫療工作失去信心,最終放棄在醫院實習,進入到其他行業之中,我相信這種情況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十分常見。已經即將進入醫療行業工作的實習生尚且有較強的恐懼心理,更何況我們高中生呢?因此造成較多的高中生放棄對醫學類專業的選擇。
三、改善不良現狀的對策
為了能夠讓高中生對醫患關系有正確的認識,不影響到自身對醫學類專業的選擇,筆者站在高中生的角度,提出幾點改善當前不良現狀的策略。第一,對醫療體制進行規范和完善。通過建立更加健全的醫療體制,以此來約束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行為,從而減少醫患之間矛盾的產生,維持醫患關系的和諧;第二,應當加強對良好醫患關系的宣傳,提升廣大群眾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同時醫護人員能夠盡可能多的站在患者角度思考,能夠相互理解,從而避免在治療期間矛盾的產生;第三,應當注重對高中學生醫學專業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在選擇報考專業的時候,更多的是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做出選擇,如果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能夠加強對我們醫學專業興趣的培養,自然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報考醫學專業。
關鍵詞:重建;農村金融;市場組織體系
一、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現狀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現狀是重建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基礎。目前,全球發展一體化趨勢在逐漸增強,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來自國際環境的沖擊也越來越大,我國農村金融在國家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在提升,因此,農村金融也在不斷受到國際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今天,社會越來越關注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建設的重要原因。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建設現狀主要體現在:首先,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制度不完善。雖然目前我國的農村發展還不是非常的好,但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已經逐漸豐富化、復雜化,面對這樣的情況,與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相適應的制度就應該是較完善的。然而,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制度還不夠完善,組織體系的很多活動都缺乏明確的指導,因此在農村金融市場的組織體系管理中,就會面臨較大的困難。所以說,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制度的不完善,是當前農村金融市場組織體系存在的問題之一,也是面對的現狀之一。其次,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缺乏創新。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源動力,對于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而言,更需要創新。當前社會,科技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環境更是急速的變化著,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作為社會經濟環境的組成,自然需要以環境的變化為基礎,不斷的創新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但是,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相對較落后,與現代金融體系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也會制約農村金融的發展。所以說,創新的匱乏也是當前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現狀的體現。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點以外,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現狀還有其它體現,比如運行的不規范,業務的單一等。但同時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現狀也有好的體現,比如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組織體系中開始出現相對科學的管理意識等。
二、重建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策略
針對當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組織體系的現狀,本文認為,重建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1、集中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
集中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對重建我國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城市不同,分散的金融市場、單一的業務模式都使得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重建中,大型的金融機構很難發揮其優勢,實現其作用。為此,就要集中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特別是那些能夠與農村經濟相適應的中小性金融機構。通過對這些中小型金融機構的集中發展,可以實現農村金融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進而為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穩定創造條件。所以說,集中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是目前重建我國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重要策略。
2、準確定位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實現市場組織體系制度的完善
加入WTO之后,我國的經濟與世界接軌,農村金融的發展既面臨機遇,同樣面臨挑戰,在重建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過程中,就需要以國際環境為背景,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實踐經驗,準確定位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實現市場組織體系制度的完善。在過去,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集中在節水灌溉貸款、農業技術改造貸款等方面,但是社會的發展使得今天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也應該做出一定的調整,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文化發展等都應該屬于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之內。在準確定位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之后,才能更好的調整農村金融的組織體系結構。此外,在準確定位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的同時,也應該實現市場組織體系制度的完善,根據確定的業務范圍,制定出合適的制度規范和指導農村金融的組織體系建設同樣重要??傊?,準確定位農村金融的業務范圍,實現市場組織體系制度的完善,是當前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建設重建中的重要策略選擇。
3、創新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兩點以外,重建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同樣需要創新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創新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首先要求以對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進行充分的調研為基礎,市場組織體系的構建應該與實際發展和社會需求相適應,所以,創新之前的調研工作非常重要。其次,創新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可以借鑒國外金融業市場組織體系建立的經驗,同時也可以學習國內城市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構建策略??傊瑒撔罗r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是社會環境不斷變化之下對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重建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基本策略。
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重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還是普通群眾,都應該意識到重建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重要意義。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實現重建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才能保證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的作用的發揮。同時,重建農村金融的市場組織體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員的投入。
作者:佘松濤 單位:中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