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9 14:5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職教育理論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本科教育;高職教育;本質區別
高職教育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場經濟的推動,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直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術型人才。對于本科教育來說,二者不僅僅是學制上的差異、教育認證的差異等。因此研究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的本質區別要走出這些表面的差異,從深層次去分析二者之間的異同和各自的優勢。
1 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的區別
1.1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區別
本科教育教育對人才的定位為:學術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而高職教育的人才定位于:技術型人才和職業型人才。
學術型人才是指主要研究和探討各種理論知識,從而又產生新的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在學習上不需要獲得資格認證,只要拿到學位證就可以。工程型人才是指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回歸到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中以會的學位認證的理論學習占據的比重仍然要高于以獲得資格認證實踐學習的比重。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踐是為了產生和驗證理論,最終的目標還是以理論為主。
技術型人才是指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歸到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技術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都有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但是二者最終的目標卻是截然不同的,技術型人才培養中的理論主要是為實踐而服務的,因此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中以獲得資格認證的實踐學習占據的比重要遠遠高于以獲得學位證的理論研究學習。職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從實踐再到實踐的模式,主要的學習就是實踐,代表性的人才就有我們通常看到的高級技師。
1.2人才培養目標的區別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熟練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能夠從事科研工作和基礎技術工作的高級人才。這一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要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體系和基本的工作方法,對于實際出現的問題能夠快速的做出判斷和解決措施,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最終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職業崗位。還有個別的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則主要是以培養技術和理論專業性非常強的高新技術人才,在企業單位內主要是管理型人才和教育培訓內人才。而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市場為基礎培養一批能夠直接從事第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型人才,主要是培養高層次的技術人才,面向的崗位為企業單位的高級技工或技師。能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最主要的還是專業技術。
2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在課程設置上的區別
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的本質區別還體現在課程設置上。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是按照學科的體系和架構進行設置的,而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主要是以即將從事崗位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來設置的。
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的基礎是該學科的基本知識體系架構,按照“寬口徑, 厚基礎”的標準,在課程安排上更加注重學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镜恼n程設置有三大塊組成: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以及專業課。對于技術型比較強的專業,除了基本的課程設置以外,也注重對提高學生的經營管理技術水平和技術操作水平的培養。課程設置也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
而高職教育在課程的設置上首先是以市場所需的崗位為基礎的,因此一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也是以市場崗位需求來設定的。從而,高職教育的課程安排上的職業性特征非常明顯。在課程設置上雖然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但是對于理論知識的安排主要是以夠用為原則來設置的,對于專業技術型課程安排的比較多。因此,總體來說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除了基本的專業課之外,對理論知識課程的安排更加強調實用性和針對性。
3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在教學要求的區別
本科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著重強調學科教師學術水平的高低以及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看中教師的學歷、科研的能力以及理論基礎水平。對于教學要求上除了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去開展更深次的討論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對于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學科,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全面指導,多開展技術實訓課,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的傳輸給學生先進的設備和技術。
高職教育要求教師隊伍的建設要以職業導向為基礎,對于專業課教師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論和技術知識以外,更加看重教師的工作經驗。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才能在實際的教學實踐工作中講解和應用技術,才能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對于高職教育開展的實訓課程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高職教育的實訓基地要盡可能的與實際工作現場相似,更加看重學生是否能夠真實的去實踐和操作各種技術,為學生日后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結束語
綜上,通過分析和探討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的本質區別可以看出,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的區別不是表面上所說的層次不同,而是為了滿足社會不同人才需求而開展的兩種不同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產業人才觀;教育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A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學校教育,它不僅應關注技能養成,更應關注文化養成,應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將促進學生的一般性發展與與職業性發展有機融合,為區域產業發展提業真正所需的、符合產業人才觀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不僅是高等職業教育現階段的重大理論課題,更是改革發展所必須解決好的迫切問題。
一、產業人才觀的本質是人的全面發展觀
產業人才觀是基于產業文化背景而生成的、對“什么是人才”的以識。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類型,產業文化是現代工業社會生產方式下萌生和發展并積淀與升華,由產業精神、經營哲學、價值觀、制度、行為模式、組織和品牌形象等元素構成的物質和精神互為整合的生產性文化系統。產業文化以先進介值為核心,包括職業道德、行業企業文化、現代生產服務管理方式、行業群體行為規范和法規政策、輿論環境等。產業文化與經濟、科技、教育、民生的發展和需求密切相關,它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始終影響,甚至決定著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進程。同時,作為生產領域文化的產業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產業鏈自內優企業文化的的集成和結晶。產業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體是認同產業文化并將其內化為自身行為的從業人員,而這種認同和內化,則由從業人員所具備的職業素養來實現。
就產業人才觀來講,對產業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的,正是從業者所具備的從事某種職業所需的“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個性品質和動機”,并在此基礎上認同產業文化并內化為自身行為,繼而傳承創新產業文化的能力。
現代企業的人才觀各具特色。微軟選拔人才特別注重人品、智慧、團隊精神、激情。IBM用人標準有三點,包括必勝的決心、又快又好的執行能力、團隊精神。聯想總裁柳傳志認為現代企業需要的人才應具備三個條件:做人要正,胸有大志,有極強的進取心,有才能。這些人才觀正是對從業者作為社會的全面發展要求,可以說產業的發展和人的發展、產業的人才觀和人的成才追求有著高度的一致和趨同性。因此,在本質上,產業人才觀是人的生面發展觀的具體表現。
二、高職教育確立產業人才觀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開展大量合作,在專業和課程教學領域中借鑒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先進經驗,如情境學習理論、能力本位和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理論與方法等。這些國際臺作側重于策略和方法層畫,對貼合產業人才觀、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并予以足夠的重視,將能力的內涵片面、浮躁地理解為崗位技能,過度強化崗位技能訓練,削減公共基礎課時,壓縮、取消必要的技術知識學習;在具體的訂單培養模式上流露為為特定企業、特定崗位訓練“機器人”的弊端,辦學重心向職業技能教育傾斜,辦學層次向中職教育下移,將高職教育辦成了職業技能培訓,甚至是企業的崗前培訓班。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職教育偏離了產業人才觀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致使高職學生知識積累單薄,人文素質、職業能力、職業精神匱乏,發展后勁不足。
高職教育以產業發展對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開展人才培養工作,以人才支持推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又以新的人才需求帶動高職教育專業與課程建設。高職教育與產業發展應是一個處于勻稱、適當、協調的和諧發展狀態。“現代學徒制”的提出,恰恰說目了高職教育在產業人才的培養成長過程中承擔的任務是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是為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符合產業人才觀所認可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而打下個堅實的基礎。因此高職教育需要、也應該確立產業人才觀,以產業人才觀為出發點開展人才培養工作,以達成服務產業發展的社會責任。
三、確立產業人才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高職教育區別于中職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學生必須掌握足夠的高等理論知識。高等理論知識是養成包括技能在內的、較高的職業能力的前提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結構的改善,可以提升和發展人對問題的認知程度、對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認知及操作程度,對采用常規或非常規方法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大小的理解程度,通過知識、方法再到能力的轉化,最終提升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高職學生成為產業人才觀所要求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正是其在校學習期間所掌握的高等理論知識,倘若基礎理論知識欠缺,學生高等專業知識成色不足,必然難以滿足產業人才觀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定位。高職教育要從職業性、實踐性和區域性的角度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現人才培養的自身特色。1.職業性。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也是區別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屬于典型的高層次職業型人才培養的教育類型。高職教育主要不是培養學術型人才,而是培養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崗位工作能力的適合具體職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是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要體現人才培養的職業性要求,要從職業性的角度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才能保證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實踐性。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教學鞏固專業知識,發展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質,讓學生獲得較強的職業從業能力。高職教育要從實踐性的角度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將實踐教學作為考核和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指標。學生不僅要通過理論教學進行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更要通過實踐教學進行系統的實踐能力訓練,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3.區域性。高職教育作為培養職業型人才的社會活動,必須植根于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區域之中,以地方為中心,與市場相適應,體現區域特色,“其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1]為此,高職教育只有走特色辦學道路,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發展以及行業企業的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設置,選準服務項目才能培養出適用對路的高技能職業型人才。
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現狀
受思想認識以及實踐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目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仍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注重考試評價,忽視潛能培育。高職教育在類型上屬于職業教育,側重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評價的導向是職業型導向,不能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學術標準來衡量以職業技能為主要培養目標的高職教育。目前主要采取考試評價的方法,這種評價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采取集中灌輸的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職業技能的培養,實踐環節比較薄弱,學生未能接受充足的實踐鍛煉和技能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操作技巧處于較低水平。(二)評價指標單一,忽視素質培養。高職人才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健全的人格。目前評價工作傾向于采取單一的以檢驗知識為主的終結性考核評價,未能或者較少采取多元的以檢驗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的考核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考核,難以激發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提升。(三)注重定性評價,忽視定量評價。定性評價是根據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平時表現和現實狀態,直接對評價對象做出定性結論的價值判斷。定量評價主要采用數學的方法,收集和處理數據資料,對評價對象做出定量結果的價值判斷。受評價指標量化程度以及操作難易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在操作上主要采取定性評價法,即依據學生提交的總結或者報告來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高低。這種評價往往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難以對學生作出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存在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來衡量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水平,或者以學生職業技能水平來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高低的現象。(四)評價主體單一,忽視社會評價。社會評價是指以高職教育系統外部的社會力量為主體,從社會發展以及行業企業需求的角度出發,依據一定的評價指標對所培養的人才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目前主要是以教育行政部門和高職院校自身的評價為主,未能吸收諸如用人單位、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工作,評價主體較為單一,評價過程較為主觀,評價結果缺乏可信度。這種評價缺乏社會力量的監督和制約,帶有濃厚的行政化色彩,評價結果不夠客觀,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效果的最大化。
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主體
高職教育要吸收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全面性。(一)行業企業(用人單位)。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職業型人才,這種職業型人才是否符合社會行業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行業企業(用人單位)來進行檢驗和評價。行業企業(用人單位)不僅是高職教育服務的最直接的需求主體,同時也是客觀評價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主體。行業企業(用人單位)不僅能夠對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工作業績、專業程度、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而且可以為高職院校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設置提供反饋性意見。(二)社會評估機構。社會評估機構的評價是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專業工作人員,依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在系統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社會評估機構作為獨立于高職院校之外的非利益相關者和非官方機構進行第三方評價,擺脫了校方人為的主觀因素的干擾確保了操作的公平性,排除了虛假信息的干擾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致使評價工作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保證了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全面性,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易于得到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普遍認可。(三)社會實踐單位。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學生提升職業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高職學生到社會實踐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目的是要在實踐工作崗位上接受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把所學專業知識在工作崗位上得到充分運用,形成較強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社會實踐單位通過對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工作態度、操作技巧和職業紀律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主體。(四)高職院校。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開展系統的培養工作,讓學生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同時又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如何,主要看在整體上是否達到了學校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標準和要求,畢業生是否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以及適應市場需求及變化的能力。高職院校理所當然應當成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主體,高職學生只有達到了學校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要求才準予畢業。(五)畢業生。高職學生既是高職教育服務和培養的對象,也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可或缺的評價主體,從中可以真切地了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畢業生在就業崗位上是否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能否較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能否充分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掌握的職業技能在工作崗位上有所創造,為行業企業發展作出貢獻的情況,不僅是衡量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對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滿意度。
四、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要素
關鍵詞 衛生職業院校 中職 高職 教師轉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近年來,我國更加重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并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將大量基礎條件較好的中職、中專學校升格成為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需要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次轉型對中職教育的教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對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于轉型期的中職院校教師面臨著更加巨大的職業壓力,再加上其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工作性質以及職業規劃不明確等問題,他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促進自身教師角色的轉型。
衛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醫學一線急需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之后面對的是患者,所從事的是服務行業,因此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同時還要使他們形成奉獻自我的觀念,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切身為患者考慮,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衛校的學生還需要有良好的人格,這對于避免以后踏入工作后的腐敗行為有積極意義。
1現階段中職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師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缺乏認識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雖然屬性相同,但是其理念、內涵、規律之間的差異卻很大,對高職教育內涵認識不足是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過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難,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高職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辦學方針、辦學方向等缺乏了解;二是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理念沒有充分的認識;三是對高職教師知識結構認識比較模糊,也不明確高職教師對能力結構的要求;四是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等把握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定位不準、目標不明就會成為中職教師在向高職教師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教師只是單純的將中職教育方式套用在高職教育中,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學生以及教育目標的需求。
1.2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方法不當
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長期受中職教育模式的影響而局限在原有的思維定勢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都與新時期市場的觀念相悖,忽視了對教育教學改革的關心,并且也對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之間的區別了解積極性不高,給高職教育發展帶來了消極和負面的影響。雖然為了促進中職升高職轉型教師師資隊伍素質的提升,高校不僅制定了繼續教育工程、名師工程、師德工程,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師資隊伍補充渠道改革、教師工作考核辦法以及教師職務動態管理等,這些都為教師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部分中職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在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上難跟上轉型教育的需求。在教學方式上仍然按照以往的做法,將知識的系統化以及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作為教學的全部內容,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思想政治觀念、規律以及事實的學習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師講的很辛苦,學生也聽的很迷糊,在教學局面上出現了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能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并且沒有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與高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難以實現因材施教。
1.3中職教師學歷不高
中職院校的學歷結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本科學歷,只有少數人是研究生學歷,而根據我國教育部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有35%以上的任教教師學歷達到研究生或碩士以上,由此可見,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學歷結構上與教育部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教師的職稱自然也遠遠低于高職教師的要求。
1.4中職教師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不足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端技能人才,再加上高等職業教育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中生,他們與初中生相比有了更深的知識積累和更高的學習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師能夠具備各個社會需求崗位相關學科實際工作能力的知識和技能,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高超的專業操作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較強的教學能力。然而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初中級操作型技能人才,再加上中職學生專業理論學習接受能力所限,因此在教學中對中職教師的要求就沒有高職教師那么高,導致中職教師在平時不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不關注專業理論發展趨勢,不了解專業前沿知識,存在知識結構老化、專業知識更新滯后等問題,因此在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中會感到力不從心。再加上近年來高職學校的不斷擴招,這就給轉型教師帶來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力,限制了其自身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2中職升高職院校后思想政治教師轉型對策分析
2.1樹立高職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與中職院校雖然都是以就業為指導的教育理念,但是兩者在辦學方向、辦學方針、辦學定位、辦學宗旨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并且在學生的特點、教學特點以及培養特色上也有一定的不同。面對時代的挑戰,職業學院教師應該明確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異同以及高職教育對教師能力結構、知識結構以及教學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重“教”向重“學”發展,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由教育者向促學者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角色轉換,教學方式應該更加具有激勵性和創新性,進而實現師生交往和共同發展。
2.2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首先,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中職思想政治教師在轉型過程中,要對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完善,這主要可以從三方面進行:一是掌握高等教育學知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和特點,掌握職業教育的特殊規律;二是職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對專業相關基本理論知識有全面的掌握,熟悉國內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學術前沿動態,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三是對于未達到教育部規定學歷的教師,應通過加強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的積累,更新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在短時間內取得合格學歷;四是通過調查等方式對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并與時俱進,時刻關注社會、政治以及經濟的動態發展變化,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其次,要鼓勵中職教師將實踐與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師要深入社會,對社會需要職業院校學生的企業崗位需求進行了解,及時調整學生的思想狀態,在具體工作中培養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進而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術人才。最后,職業思想政治教師還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鼓勵自主研修,在工作中要改變以往的認識,從高職角度來審視自己、正視差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主動地按照高職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通過不斷的研究、反思和總結,促進自我成長,不斷超越自己,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
2.3轉變教學方式
轉型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轉型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不高、心理狀態相對成熟等特點,在轉型后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都是想要考上更好的大學而沒有得償所愿的,他們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并且往往由于受挫而難以對學習提起興趣,尤其是對于邏輯性和概念性的內容比較多的思想政治課來說,就更覺得枯燥而不想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采用靈活、直觀、形象、有趣的方式,通過情境設計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并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對于促使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形成觀點具有積極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自信心進行培養和建立,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使他們走出沒有考上更好大學的陰影,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4完善激勵機制
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過渡期和適應期。建立激勵機制應用于中職院校向高職院校轉型過程中,能引導和促進教師角色轉換,推動轉型的進展,并在其中起到激勵、引導、調節、規范和保障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將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教學能力與工資、獎金掛鉤,通過建立和落實相關激勵機制,將教學成績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將教學的“質”和“量”作為教師教學成績的評價標準,使中職教師能夠盡快地提高自身專業發展,并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于此同時還需要建立退出機制,對于不能按時完成角色轉變,難以滿足高職教育教師需求的教師,應對其從職稱和待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壓力和傾斜。
3結語
職業院校要想提高辦學水平,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就必須要全面促進教師師資隊伍質量的提高。只有通過迅速提高中職教師素質,使中職院校教師從心理上形成高職教育的理念,并通過以高職教師標準要求自己,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以適應高職教學要求,保障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為我國中職院校升高職院校政策的實施提供高技能教師資源支撐。總的來說,中職學校升格或承擔高技能人才培養任務后,中職教師素質提高和轉型成為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發展都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從現階段中職教育教師存在的問題、學生的特點以及高職教育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來看,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的轉型需要從觀念的轉變、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學方法的轉變等幾個方面來著手進行,最終實現教師角色的完美轉變。
參考文獻
[1] 凌鏡,郭航鳴.關于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職教體系的思考[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3(5):5-7.
[2] 張玉芳.關于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問題的探討[J].學理論,2012(33):215-216.
[3] 吳曉偉,許鵬飛.中職體育教師向高職體育教師的轉變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2).
[4] 鐘萬里.淺談中職升格為高職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3):58-59.
[5] 呂龍凱.物理教師怎樣實現由中職到高職的角色轉換[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2):107-108.
[6] 張忠誠.淺談中職教師如何成功“升級”高職教師[J].職業,2013(14):68.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教育 職業教育 訂單班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開展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是培養人才、解決就業和豐富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已經成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其中,五年制高職教育以其教育規模大、在校時間長、技能培養水平較高的特點,成為了很多地區職業教育的首選。推進五年制高職教育,實施“訂單式”人才的培養模式,已經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的風潮。在此,探索“訂單班”人才培養的路徑和基本方法,無疑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制定務實有效的“訂單”培養計劃,轉變人才培養觀念
眾所周知,開展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也給眾多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人才資源。但是在傳統的職業教育特別是五年制高職教育中,封閉的環境、滯后的教學理念和缺失的教育計劃都給人才的培養帶來了困難。現今,采取“訂單班”形式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其根本要義是將職業人才的培養通過企業的訴求和學校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即按照企業用人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培訓和培養計劃,然后通過學校的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坝唵伟唷笔轻槍π暂^強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教學更加有的放矢,也使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務實,同時也可以提高職業人才的實踐技能水平。
開展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訂單班”模式教學,首先要更新思想、實事求是,要讓學生們認識到“訂單班”的深刻內涵,要理解企業用工的需求,要深刻領會技能的重要性。高職學校和廣大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培養的觀念,要側重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成為“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高水平人才,而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家。要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根據企業“訂單”需求制定翔實、有效的教學、實習、上崗及反饋體制,實現“訂單”教學的一體化。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企業的“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所以,用人企業單位、職業學校和學生都應該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要用科學化的思想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真正實現“訂單班”模式的成功。
二、企業“訂單”直接指向學校,直接與學生培養掛鉤
所謂的“訂單班”,其實就是根據企業、單位的用人需要,和職業學校達成培養人才的意向,然后按照教育和培養計劃進行人才培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需求和方針無疑具備指向性的作用,企業的人才需求就是學校職業教育的方向。所以,企業的“訂單”應該和五年制高職學校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要參與到教學計劃的制定中,而且要適時的給出反饋和意見,并不斷的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試和改進。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對象大都是十五六歲的初中畢業生,他們尚處于身體和思想發育的階段,可塑性較強,適合接受“訂單班”模式的教育,也適合與企業需求直接掛鉤。通過與企業接軌的職業教育,能夠培養出實踐水平高、理論知識強和綜合能力突出的優質人才。
從實質上來說,“訂單班”教學和培養的模式就是企業通過職業學校來為自己培養人才的過程。因此,企業甚至可以直接影響或參與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當然了,“訂單班”的學生要學習和認知企業的基本理論,包括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產品、企業制度等。同時,學生培養與企業直接關聯,也改變了傳統的職業教學模式,為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養找到了一條新路子。另外,企業的直接參與,可以更有針對性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讓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可以為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在校企聯辦的“訂單”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始終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保障學生的全面、綜合及可持續發展。
三、推行職業教學“訂單4+1”的模式,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
在五年制高職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企業和學校同處于教學工作的鏈條中,企業是人才需求的終端,學生則是培養的主體,學校則扮演著人才培養和教學基地的角色??梢赃@樣說,三者只有相互融合、共同努力,才能獲得“三贏”的結果。因而,要推行類似“4+1訂單”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要既保障職業學校內部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又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術的培養。所謂的“4+1”模式,其實是很多五年制高職學校都在采用的教學模式,即四年的在校學習和一年的頂崗實習。四年的在校學習能夠保證職業人才充分的理論儲備和素質提升,一年的頂崗實習可以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充分的釋放出來,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4+1”的過程中,人才的培養可以真正達到“水融、行云流水”的效果,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可以實現質的飛躍。
當然,具體的培養模式還包括“3+2”“2+1+2”等,其實這些模式都是將五年職業教育拆分成不同階段,然后開展在校教學與在崗實習的過程。諸如此類的人才培養模式,既保證了學生理論知識的極大豐富,也實現了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水平的有效提高。
總之,探索和實施五年制高職教育“訂單班”人才培養的模式,是開創職業教育新局面的有效嘗試,也為職業人才培養、企業人才儲備和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值得在全國更大范圍內進行試點和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教師;教師再培訓;必要性;現狀;對策
不管是高職教育還是普通高等教育,師資問題都是制約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來人們教育觀念的轉變,促使高職教育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生源的急劇增加,都對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結合高職教師在培訓的現狀和各個院校的現有經驗進行高職教師的再培訓,已經成為各個高職院校所必須面對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師再培訓的必要性
教師本就是負責將最新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傳授者,高職教育的關鍵就是師資力量,對高職教師進行再培訓是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關鍵,也是滿足高職院校發展的必要條件。
1.推動高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必須進行高職教師的再培訓
高職教育與普通的高等教育不同,高職教師不是某一個專業的理論家,而是具有較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實踐家。高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只是一個概念和一句口號,它要求的是教師在擁有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2.高職教師個人的發展必須通過教師再培訓來完成
教師再培訓是對教師職前教育的一種延伸,它是一個終身延續并且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過程,高職教師想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正規系統的教師再培訓可以幫教師獲得新知識、新技能,保持自身優勢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務于高職教育,并不斷地進行自我發展。
3.高職教師再培訓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高職教育已經改變了以前單純招生的局面,由以前的規模擴張向質量提高轉變,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的就是師資力量的提高,師資力量的提升關鍵就是進行教師再培訓,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
4.高職教師再培訓有利于進行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經不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更注重實用性。高職教師再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更能面向市場和適應社會競爭的復合型
人才。
二、高職教師再培訓的現狀
在當代的教育體制下,高職教師的再培訓雖然受到了一定的
重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許多問題。
1.對高職教師的再培訓認識不足,缺乏培訓意識
有些高職院校因為領導的意識薄弱和經費不足等原因,缺乏對教師再培訓的重視,對教師再培訓缺乏支持,導致教師本身對再培訓缺乏充分的認識。
2.再培訓帶有較多的功利性,大部分只是看重學歷和形式而輕實效
過多的教師職稱的評聘,讓教師的再培訓只重視文憑和形式,而不重視過程和實效,這種只限于提高學歷的培訓方式,使再培訓的功利化傾向嚴重,不適合教師和學生專業技能和素質的提高。
3.教師再培訓缺乏有效性的制度管理
高職教師再培訓的政策不完善,院校的培訓制度尚不能和培訓相結合,學校對教師再培訓缺乏相應的硬性要求,并且對教師在再培訓中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和鼓勵機制,導致高職院校教師
再培訓出現極大的隨意性,高職教師自身也缺乏積極有效的自我
評價。
4.教師再培訓的方式單一,培訓困難多
因為教師再培訓的起步較晚,所以需要參加教師再培訓的教師數量大,這就導致經費短缺,使教師再培訓的渠道單一,大多數教師再培訓只注重理論而忽視技能,很難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把理論和技能運用到平時的授課中去。這樣就很難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不能提高高職教師的綜合專業素質水平。
三、強化高職教師再培訓效果的對策
高職教育的發展面臨著來自多個方面的挑戰,為了促進高職教育健康持續地發展,應該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高職教師的再培訓。針對我國當下高職教師再培訓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在高職教師的再培訓中應該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以加快高職教師隊伍的建設。
1.要增強教師再培訓的意識,讓教師充分意識到教師再培訓的重要性
意識薄弱是教師再培訓的最大障礙,引入高職教師再培訓的獎懲機制和考核機制,讓教師意識到參加再培訓是自身發展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重要舉措。這樣就能改變教師意識不強的局面,從而提高高職教師再培訓的質量,促進教師技能水平的提高。
2.構建完善的教師再培訓的網絡體系
加強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培訓機構建設,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和自身優勢條件,根據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進行合理的技能和知識培訓。同時還要加強實踐培訓基地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
3.構建教師再培訓的評價考核體系
在對教師進行再培訓的同時制訂詳細的考核細則,對教師進行硬性的任務要求,并把任務完成量和教師的考核評優結合起來,教師再培訓評價考核體系的健全可以讓教師強化再培訓的意識,推進教師再培訓工作的進展,推動教師之間良性競爭的形成,達到教師再培訓的初始目標,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4.針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制訂培訓課程,明確再培訓的內容和目標
高職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高職教師的培訓要注重“因人制宜”,符合受訓教師的個人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要求,制訂出針對性強的受訓科目和課程計劃,以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課堂理念。
四、結語
高職教師的再培訓體現了時代的要求,符合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滿足了高職院校提高綜合能力的要求,同時提升了高職院校的社會競爭力。高職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再培訓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高職院校更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綜合進行教師的再培訓,以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靈鋒,邢滿榮.加強高職院校教師培訓研究[J].大家, 2011(03).
[2]鮑松媛.高職師資管理和開發淺析[J].華商,2008(08).
[3]于愛紅.論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
(一)先進的教育理念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世界聞名?!半p元制”模式是一種既在學校學習專業理論和文化知識,又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教育形式。它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強調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同步培養;它將企業與學校緊密結合,旨在培養學生將來在職涯發展中所需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雙元制是一種以實用為本位的模式。英國BTEC(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模式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各教育機構和教師均在以學生為中心這一理念下開發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及進行教學活動。BTEC強調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學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教師為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組織和管理,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個人潛能開發。BTEC的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及學習支持系統的建立等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美國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教育理論是以能力為基礎強調能力培養、能力訓練的教育教學思想體系,強調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按照職業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各項專業能力開發學習任務,建立學習資源庫,設立評估體系;學生按照學習指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完成任務后先進行自我評價,達到要求時再由教師進行考核評定。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占主導地位,學習結果是學生具備了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的實際能力。
(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國外高職教育除了開設綜合課程,還開設技術性課程,而且技術性課程比重在不斷加大。在德國的“雙元制”教學體系中,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比例為1:1;英國為學生安排為期一年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到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美國更是從職業需要出發安排課程內容,基礎課與技術課之比是38:62。課程的設置要求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一體化,教學情境與工作環境一體化。在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國外高職教育不僅充分利用校內的實訓設備,還充分利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這一載體,把課堂移到工廠,把工廠搬進學校,實現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校企間長效的、雙贏的合作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企業培養受歡迎的技能人才,提高勞動者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企業通過支持和參與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將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融合在教學方案中。這樣,企業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高職院校中錄用到優秀人才;高職院校將一些知名企業引進校園,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幫學生樹立“企業人”的理念,為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提前鋪路。在英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教育機構和產業界的伙伴關系密切。產業界是職業院校的先導,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活動,為教師提供實踐平臺,對學生進行職業培訓;高職院校非常注重與企業的緊密合作,為企業提供支持和新技術的項目培訓,形成產學研合作發展的良好局面。在德國,企業把職業教育視為“企業行為”,企業為學生實踐設置相應的崗位,為學生實踐提供規范的實訓基地;不僅有完善的培訓計劃,還有充足的培訓經費;不僅有優秀的培訓師和技工指導,還有相應的進修措施,這些使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更為完善,使高職教育體系更有效、更順利地開展。在美國,高職院校從專業設置到課程設置,從教學到實習,一切以企業的需求為中心,致力于為企業培養合格實用的專門人才;企業更是參與教學其中,為學生提供場所、設備和資金,密切關注學生的各項情況。校企合作出現了“半天交替制”模式,即學生在學校接受半天理論知識學習,下午或晚上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性的兼職工作??傊?,國外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始終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企業的需求,不斷地調整校企合作方式,尋找合適的“契合點”,開展長效的、雙贏的合作。
(四)高素質雙師型的師資隊伍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高素質雙師制的師資。高職院校任職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又是能工巧匠。國外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資格要求高,管理考核嚴格。美國的職教者實行資格證書制,即必須獲得州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才能任教。執教的教師必須是大學本科或碩士研究生,既要求專業知識過硬,又要求有教育學學習經歷,崗前通過教育學院和實踐環節的專業培訓。獲取任教資格后,每兩年半,參加一次教師資格考核,不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即被淘汰。德國“雙元制”擁有兩類教師,一類是在高職院校講授文化課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師,一類是在企業帶領學生實踐,進行技能指導和培訓的實訓教師。承擔校內專業課授課任務的教師必須完成專業課、教育學和一門選修課的學習,承擔企業實踐指導和培訓的教師,是企業員工或由企業聘請,有四年專業學習及兩年師范學習的經歷,經過教學實習并通過考試后錄用的。英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接受正規的職前教師教育。專職教師要持有大學教育證書,兼職教師要獲得城市行業協會的教師證書,與教師證相關的課程需以繼續教育培訓組織所制定的標準為基礎。在高職院校執教的教師既要擁有教師資格證,又要擁有專業工程師證,以此達到學術性、教育性及技術性的統一。
二、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啟示
(一)轉變教育理念,樹立高職人才培養
“重能力”的新理念國內高職教育在人們心中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嚴重的等級之分。高職教育一直定位在???,而當今社會的文化價值取向是“重學歷,輕能力”,要發展高職教育,必須認清高職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我國傳統的觀念是重視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正是這種觀念,使勞動收入有所差距,使高職教育失去吸引力。企業用人應看技能,勞薪計算應依工作能力和完成的工作量而定,“能力社會”取代“學歷社會”的理念是高職教育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二)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德國“雙元制”、美國CBE、英國BITC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我國高職教育也應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研究一套適合我國學生、符合我國國情、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教育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實施以“任務為驅動,項目為導向”的多層次教學體系,創建開放式教學環境,制定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需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一體化教材,建設一體化課程網絡自主學習環境?!岸鄬哟巍苯虒W體系的構建要求在教學活動中,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項目為載體,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設為工作活動中要做的項目。創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和開放的實訓基地是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空限制,“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工學結合”的人性化教學??己嗽u價體系注重形成性評價,將學習目標分解為多個項目,進行全程分段考查,學期末或學年末的考核只在成績評定中占一定比例。
(三)重視校企合作,加大企業參與教育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還滯后于社會需求,接受高職教育的學生感到學無致用,企業用人時感到人才難得。為了實現高職教育“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企業應更多地參與教育其中。企業人士可擔任高職院校的顧問,參與課程的更新和設計,制定教學內容的實施方案,評價教學活動等;企業隨時向學校提供信息,讓學生接觸最新技術、最新設備及材料,將崗位需求和專業人才需求轉達給學校,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及教學效果評價的參考。
(四)推行和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