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4 23:5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控制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政府績效審計在我國實施的時間不長,有些審計技術和方法還在探索中,是不夠成熟的,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執行不到位
1.內部控制環境弱化。當前,我國政府機構的人員和崗位設置的結構不合理,很多人員的崗位職能不明確,沒有形成內部的監督和檢查機制,政府內部的權利之間不能相互制衡,造成濫用職權。
2.內部控制活動形式化,效用不能充分發揮。政府當中的內部控制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制度,即使有明確的制度,很多都是不成文的規定,沒有出臺一個文件形式的書面制度,執行力也不夠。
(二)績效審計風險控制觀念比較陳舊
1.投機行為傾向,風險偏好。在政府績效審計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往往會選擇一些風險較高的項目來審計,這樣既會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的認可,又讓社會民眾滿意。但是,風險較高的項目在審計當中也具有很高的難度,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也就越高,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就越大;2.審計主體的特殊性對審計失敗承擔較少甚至不承擔責任。政府績效審計的審計主體是國家機關的審計人員,他們代表了國家的監督權和絕對的權威。他們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認為審計風險不會總發生。即使風險真的出現了,有國家作后盾,利益相關者和被審計單位也極少通過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們也承擔較少甚至不承擔責任。
(三)外部監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1.審計公告的法律體系不健全。目前的審計公告制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只有一些基礎性的法律法規對公告制度有規定,這些法律的地位不高,對公告制度的規定的適用范圍也比較狹窄。缺乏具有行政法規性質的公告制度規定,導致審計人員的信息披露沒有制度可以遵循,會有較大的隨意性,影響審計信息的質量;2.審計項目進行結果公告的數量較少、公告范圍也較小。由于政府工作有些不能公開的特殊性,對于政府績效審計的結果很少進行披露,政府審計機構只公布具有重大風險和存在重大違規的項目,這些項目雖然典型,但是并不具有一般性,給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和借鑒意義不大。而且,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財政收支情況也不公告,給舞弊帶來了可能。3.審計公告問責制缺失。政府績效審計的過程只是評估政府在經濟和管理活動中存在違規和不合理的問題,提出如何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率的策略。但是,對于造成經濟問題和管理不善的責任人并不追究,這就導致了審計公告問責制的缺失。
二、我國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對策
(一)深化內部控制體系
第一,政府的工作人員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道德觀,要積極推進廉政建設,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控制環境首要的就是工作人員的道德品質,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形成一個良好的政府文化的環境,優化控制環境;第二,建立權責分明的組織體系。政府各個組織機構的設置應當科學合理,各個崗位分工明確,適當實行簡政放權,對相關人員授權,規范審批制度,并對內部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監督。第三,強化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最重要的部分,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就要先加強內部審計。對于被審計單位來說,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必須要體現出來,保證審計人員和機構是相互獨立的。這樣,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和政府績效審計人員相互配合,為審計單位控制風險,提供對改善管理和決策有用的審計建議。
(二)改善外部環境,提高風險控制意識
第一,加??審計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政府績效審計風險控制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審計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審計人員要充分重視績效審計的重要性,了解審計失敗給社會公眾帶來的危害。第二,提高廣大審計工作者對風險的重視程度。通過道德和法律兩方面來約束審計人員,同時,也發揮信息時代的方便,形成大眾監督。第三,加強風險意識教育。要在政府的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當中宣傳風險意識對于績效審計的重要性,要求審計人員保持較高的職業道德,按照章程和規定審計,發揮績效審計的作用;第四,改進審計技術和方法。推進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實現會計和審計的相互貫通,變革審計方法,實現審計方法的多樣性。
(三)充分發揮外部監控作用
第一,建立健全審計公告制度體系。形成一個客觀清晰準確的審計報告是政府績效審計的最終結果,是對績效審計成果的一個總結,分析造成被審計單位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被審計單位和社會公眾都有權利了解查看最終的審計報告,應該建立健全審計的公告制度,將審計結果對外公布,向社會公眾普及政府績效審計的相關知識,讓審計人員更多的考慮自身的社會責任。有利于形成全社會的監督機制,使績效審計發揮效用;第二,強化績效審計法規建設,建立風險控制的有效機制。轉變績效審計的理念,通過立法來支持績效審計的重要地位和權威性,明確規定審計的對象、內容、目標和權限。
內容摘要:近年來,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融資租賃企業風險控制薄弱,信用風險成為重要的風險。融資租賃業作為典型的金融服務企業,員工控制在風險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風險控制的基礎。融資租賃企業風險控制中的員工控制包括挑選、任命合格的人員,精心的崗位設置和激勵機制等。為控制信用風險,員工控制必須滲透到融資租賃業務流程的各個階段。
關鍵詞:融資租賃 信用風險 員工風險控制
問題的提出
融資租賃誕生于1952年的美國,這種集“融資”和“融物”于一身的融資方式在現代公司財務和金融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融資租賃的籌資額在美國已經超過了債券的籌資額。雖然我國目前融資租賃業滲透率偏低,但是近年來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是,融資租賃的發展存在兩大隱憂:一方面,融資租賃風險控制(簡稱“風控”)薄弱,成為其發展的障礙,其中信用風險是各種融資租賃風險中最重要的風險;另一方面,人才的缺乏也成為其發展的短板,這也導致員工控制在融資租賃信用風險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盡管融資租賃在我國屬于新興的朝陽產業,但卻經歷坎坷,這與信用風險有密切聯系。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承租人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或不能償還租金,或者由于交易對手信用狀況和履約能力的變化導致資產價值變化使得租金無法收回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對于融資租賃企業來說,信用風險是最嚴重的風險。信用風險決定著融資租賃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的發展或衰落。因此,研究如何控制融資租賃企業的信用風險、如何在信用風險防控中做好員工控制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融資租賃風險控制文獻回顧
Ansley 和 Cleverley(1983)指出醫療設備融資租賃是金融和貿易結合的邊緣產業,涉及面比較廣,是個系統工程,風險控制也要是系統工程。研究融資租賃的風險及其控制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Ambrose和 Yildirim(2008)指出結構性信貸風險模型經常遭受一個常見的批評,那就是公司的資產價值的評估過程是不可觀測的。而開發一個簡化型的信用風險模型,可以避免出現資產評估過程中不可觀察的情況,數據分析表明,承租人信用風險對租賃期限結構具有實質影響。黃彥菁(2009)指出:國外租賃業的發展經驗表明,完善的信用體制對融資租賃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我國現有的融資租賃市場環境,應該適時適當地對融資租賃引入激勵與懲罰機制。懲罰系統的建立是信用風險的重要構成,對我國特殊體制下,融資租賃的現狀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框架。但是,對于具體的解決措施缺乏具體探討,對于懲罰機制的構建、人員配置和細節處理缺乏合理批判。梁飛媛(2008)對信用風險問題做出了一些描述,并基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角度,闡明融資租賃中存在的風險與控制問題。但對融資租賃的風險控制并沒有做較深入的分析。譚向東(2011)指出融資租賃行業具有高的風險性,風險控制是融資租賃企業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嚴格控制風險才能謀求行業的良好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涉及行業很多,如金融、國際貿易、法律、交通運輸、保險等方面,這樣每一個融資租賃項目都可能給出租人帶來風險導致租金無法收回。在融資租賃業務中,信用風險是作為出租人面臨的主要風險,按照業務流程可以分為合同簽訂前的信用風險和起租后的信用風險,在不同的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針對措施。
但是現有的融資租賃風險防控文獻往往忽略了員工控制的作用。其實,不管是管理工作還是作業活動都需要靠人來完成,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企業管理研究的重點。因此,很多管理學家和企業家認為“辦公司就是辦人”。程新生(2008)指出員工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認為在建立本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之前,管理人員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員工控制是否充分。之所以將員工控制放在首要地位,是因為與結果控制、過程控制等其他控制方法相比,員工控制具有相對較小的副作用和相對較低的直接成本。胡陽(2010)則論述了員工控制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中的重要性。本文將系統探討融資租賃信用在風險防控中如何實施員工控制。
融資租賃企業員工風險控制必要性
員工控制是指一系列控制方法,這些控制方法能夠使員工專業、敬業并且自覺地做好工作。員工控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使員工清楚企業的控制目標和控制標準,知道企業期望員工做什么;確保干好工作,確保員工能擁有干好其工作崗位需要的所有能力(如經驗和才智)和資源(如信息和時間);避免員工發生錯誤、舞弊、貪污、偷懶行為的可能性;增加了員工進行自我控制、自我監督的可能性。
融資租賃企業作為典型的金融服務企業,其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人員與資金,因此,在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控制機制中,員工控制具有核心的地位,是其他控制的基礎,因為員工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其他控制方式的執行程度和有效程度。企業對員工的控制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挑選與任命合格的工作人員;對這些人員進行精心的職位設計。因為融資租賃業具有高風險性,所以一名高素質的從業人員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技能,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市場的敏感性和市場把握能力。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對員工的培訓,使他們熟悉企業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認知和走勢,培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融資租賃企業職工的職位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確定崗位職責,賦予各個崗位相應的任務、權限和職責。有關的內部控制包括:授權控制、職責分工與牽制。對融資租賃崗位設計要遵守互相牽制原則,對不相容的職務要嚴格實行分離,使不同崗位之間形成一種監督、相互控制的關系,這是內部控制的一般原則。跟大部分經濟活動一樣,融資租賃企業業務一般分為授權、核準、執行、記錄、審查等步驟,這些步驟屬于不相容職務,應該由不同的人員和部門去實施。
融資租賃業務流程中員工風險控制措施
為控制信用風險,融資租賃企業的員工控制必須滲透到融資租賃企業業務流程的各個階段。融資租賃的基本業務流程按時間順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發起階段、實施階段和交易終止階段。
(一)交易發起階段的控制
在交易的發起階段,主要工作涉及到租賃設備與供貨商的選擇、出租人尋找客戶或承租人提出租賃申請和出租人對租賃申請人的審查與受理。融資租賃項目經理在對申請人進行調查時,可能因追求個人利益而導致出租人面臨信用風險。因此,融資租賃企業的激勵機制不能過于強調融資租賃業務人員的收入、獎金與業務額掛鉤,防止因盲目追求擴大業務額而招致信用風險。融資租賃企業可以借鑒銀行業的“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讓融資租賃企業的關鍵業務人員對租賃項目的信用風險終身負責,通過降低業務人員單純追求提成和業績的投機行為,來降低融資租賃企業的信用風險。
(二)交易實施階段的控制
由于在融資租賃公司和承租人之間存在“成本”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在租賃公司把租賃物交給承租人后,需要對承租人執行租賃合同的情況和承租人的經營狀況進行追蹤和調查,特別是對租賃物使用和租金的回收要進行嚴密的監控。業務人員還應該與承租人保持密切聯系,加強交流及時了解承租人日常活動的變化,密切關注承租人現金流的流向,防止承租人隱瞞利潤拖欠租金。
(三)交易終止階段的控制
如果交易是非正常原因終止的,業務人員應該及時與公司資產管理部門和法律部門商定補救措施。如果給出租人造成嚴重損失,該筆租賃被確認為不良資產,那么融資租賃公司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對業務經理和相關業務人員責任的追究。如果該筆不良資產主要是公司內部原因造成的,那么一定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銀行業“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如果該筆不良資產的產生主要是業務人員自身能力的問題且未存在投機動機,應該給予相關人員批評、警告、罰款等,情節嚴重的應給以除名。如果是由于這些人員為個人利益與承租人進行故意共謀惡意欺詐,銀行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完善融資租賃公司的內部控制。如果租賃公司產生不良資產肯定會暴露公司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控制上的漏洞和缺陷。公司應該吸取教訓,針對漏洞和缺陷逐一分析,提高風險意識,全面完善信用風險的事前防范、事中監控和事后處理機制。
第三,對承租人存在欺詐行為的處理。如果承租人通過提供虛假材料避開租賃前調查、事中審查和事后檢查,或者承租人沒有遵守租賃合同的規定而給出租人造成損失,對于這些問題出租人可以視具體情況訴諸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利益。
另一方面,融資租賃企業在處理承租人租賃申請時,也要進一步強化企業自身內部控制工作:包括實現對該類承租人業務的流程化和程序化;確立租賃合同的授權和分級審批制度、租賃合同的內部檢查與稽核制度;同時保證落實租賃決策人員的崗位責任,形成租賃信用風險的電子化控制制度,完善融資租賃的激勵制度的責任追究制度。
結論
融資租賃是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但在我國卻經歷坎坷,這與融資租賃面臨較多的信用風險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對融資租賃風險的研究對行業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員工控制與其他風險防控方法相比,挑選和任命員工、培訓、職位設計等員工控制方法的副作用和直接成本都較小。甚至在小型融資租賃企業中,員工控制取代了許多結果控制、行為控制等“正規”控制方法。即使在大型融資租賃企業中,高素質的員工和良好的職位設計能夠彌補“正規”控制方法的不足。
融資租賃業作為典型的金融服務業,資金和人才是最重要的財富,人員的控制是其他控制的基礎,良好的員工控制才能保證其他風險防控措施的順利實施。對員工控制好才能更好地進行其他控制,員工控制應該貫穿融資租賃公司業務流程的發起、實施和交易終止等各個階段。
參考文獻:
1.程新生.企業內部控制(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楚衛琳.融資租賃業務中的利潤操縱:動因與條件[J].會計之友,2009(10)
3.黃彥菁.試論融資租賃風險產生的機制與管理[J].中國總會計師,2009(7)
4.胡陽.金融衍生品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影響研究[J].金融論壇,2010(2)
5.胡陽,劉浩然,李蓓.《融資租賃風險與控制》的教學方案設計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9)
6.梁飛媛.融資租賃的風險與控制[J].浙江金融,2008(11)
7.史燕平.融資租賃原理與實務(第3版)[M].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5
8.譚向東.基礎設施融資租賃(實務)經營城市的重要金融手段(第1版)[M].中信出版社,2011
9.何娣,張玉芳.我國融資租賃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時代,2012(34)
10.楊海田.2012年中國融資租賃業年鑒[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1.趙建敏.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困境與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2012(18)
關鍵詞:金融危機;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
一、引言
風險控制是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戰略,而隨著金融危機對各行業發展的影響作用不斷加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商業銀行在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方面的壓力,因此,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商業銀行實施嚴格的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是其發展的必要措施。但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對金融危機的影響認識程度較低、授信業務的發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完善的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缺乏對授信風險管理的必要投入等,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對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能力。
二、金融危機背景下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必要性
(一)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是商業銀行取得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活躍,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因此各商業銀行都不斷加強授信業務的發展,以此取得更為高效的發展。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由于其對商業銀行發展帶來的影響不斷深入化,因此加大對授信業務的風險控制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其取得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授信業務直接牽扯到商業銀行發展的各個方面,是其發展的根基業務,而強化相應的風險控制更是成為商業銀行其他類型風險控制的重要基礎。所以,加強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是其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要求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構成了我國金融市場的主體,其風險控制情況將直接影響著我國金融市場能否實現健康穩健運行。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加劇,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風險控制難度不斷提升,其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帶來了較大的難題。因此,加強商業銀行對授信業務的風險控制不僅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發展,更是關系到我國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眾所周知,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商業銀行作為重要的金融主體,其風險控制情況對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強化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授信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也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要求。
(三)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是保持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斷步入正軌,商業銀行的競爭不斷加劇,而風險控制成為影響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為了實現自身的高速發展,各商業銀行都在授信業務方面加大了發展的力度,使其自身獲得較大的經濟利潤,但是真正決定其競爭力的最終還要取決于風險控制。如果商業銀行在后金融危機影響下難以做好授信業務的風險控制工作,則會導致其資本的流失,其整體的發展將受到較大的限制,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使其發展乏力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因此,如何實現有效的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成為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競爭力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三、金融危機背景下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對金融危機影響的認識度較低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尤其是金融市場化的發展,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會更加深遠。而當前商業銀行在授信業務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對金融危機及其影響的認識度較低。一方面,很多銀行管理人員由于業務方面的要求,而忽視了對金融危機的防范工作,缺乏風險控制意識,在授信業務上只是根據相關的流程辦事,沒有進行慎重的考慮。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銀行受到政策的影響較大,其在實施授信業務的過程中還沒有綜合考慮到金融市場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素,而這些風險因素一旦達到某一標準之后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危機,對整個商業銀行乃至金融市場都會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二)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發展存在盲目性
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能夠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息收入,這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因此,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對授信業務的發展工作,而忽視了對授信業務全過程的風險管理。一方面,授信業務管理人員本身的風險意識較為淡薄,其對企業所提出的各項申請只是進行表面上的檢查,而沒有綜合當前行業、市場等情況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預估,因此使得授信業務埋下了風險隱患。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在授信業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惡性競爭現象,在利潤的驅動下,商業銀行很難通盤考慮全球金融市場變動可能帶來的金融危機,盲目性的發展會降低商業銀行對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意識和能力。
(三)缺乏完善的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
近些年來,在我國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措施不斷完善,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動越來越難以估計,其風險隱患和影響越來越大,使商業銀行的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顯得措手不及。一方面,商業銀行在辦理授信業務的過程中,不斷面臨新的審批問題,而現有的政策還沒有得到更新,只能借助于已有的機制對其進行審批,這就難以對授信業務的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預警。另一方面,在發現風險因素之后,現有的應對機制顯得捉襟見肘,而機制的制定和實施存在時間差,在高速發展的金融風險下,其控制力顯得十分有限。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能力。(四)缺乏對授信風險管理的必要投入授信業務風險控制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當前商業銀行對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投入相對不足。一方面,在機構設置上,大部分銀行的授信機構基本成熟,但是其職能的發揮存在較大的問題,需要的審批環節依舊較多,而其時滯性阻礙了授信業務的發展,同時對相關人員的職能的發揮監督不足,使其存在舞弊現象,也增加了授信業務的風險因素。另一方面,在資金和人員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授信業務相對繁瑣,而目前存在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其對各項業務的辦理存在表面性,難以對其實現全過程的風險控制。資源投入不足也是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危機背景下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商業銀行對金融危機的認識
金融危機背景下要想強化商業銀行對授信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必須要首先提升對金融危機及其影響的認識程度。一方面,要對銀行各部門的管理者定期進行金融市場相關知識的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其傳播和影響,預先做好應對金融危機的思想準備,以此指導其授信業務的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學習和吸收國外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管理的經驗,根據我國金融市場及銀行的發展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利用,指導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實施更為有效的授信業務風險控制。
(二)嚴格監管授信業務的發展
商業銀行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不斷拓展授信業務,而這種盲目性也加大了風險因素,因此金融危機背景下必須要全面嚴格監管銀行授信業務的發展。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各項審批環節,根據對借款企業及個人資料的審核,根據行業和市場的發展情況,對其實施授信業務,在授信額度方面進行控制,將風險隱患降低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充分結合近些年來金融危機的產生和傳播情況,對其影響力進行研究,在經濟周期內適度發展授信業務,將其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避免過快發展帶來風險隱患,在各項業務的發展上實現漸進性和高控制性。
(三)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
一方面,要根據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動和國家政策的變化對現有的授信業務等預警機制進行更新,在原有的基礎上制定出更為實用和有效的風險控制預警機制,為商業銀行實施的授信業務做好制度層面的保障,以此強化其風險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各項授信審批制度的實施情況,通過嚴格的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將各項風險因素進行嚴格的排查,避免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授信業務帶來風險隱患和影響,實現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健康發展。
(四)適度加大對授信風險管理的投入
加大相關的投入是商業銀行增強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關鍵。一方面,要完善部門的設置,并加大對硬件和軟件設備的投入,采用先進的風險預警系統對授信業務進行實時的監督,避免全球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風險隱患。另一方面,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其授信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使其在實施授信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專業技能,加強對風險的預警能力,提升授信人員風險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實現商業銀行對授信業務風險的嚴格控制。
五、總結
商業銀行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授信業務基礎之上,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控制的難度不斷加大。從研究來看,商業銀行應該從強化對金融危機的認識、嚴格監管授信業務的發展、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適度加大對授信風險管理的投入等方面來強化其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授信業務風險控制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實現自身的健康長期發展。
作者:阮丹 單位:武漢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錫良.商業銀行授信風險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12)
[2]吳沭林.后危機時代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測度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11)
民營集團公司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自身規模龐大、產權結構復雜等固有局限,存在著大量問題。文章對我國民營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同時也深入地分析了問題背后的原因。通過案例分析,為我國民營集團公司初步構建了一個規范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該體系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最終控制目標,以民營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為控制對象,提出三種分別對應的控制方法,對我國民營集團公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民營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
民營企業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潮在逐漸地發展壯大,尤其是一些規模龐大、資金雄厚,擁有多個子公司,實現跨行業、地區多元化經營的現代化大中型集團公司。它們展現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民營集團公司產業鏈長,產權關系復雜等固有局限,它們在生產經營、投資戰略、籌資結構等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這使集團整體的財務風險加大。
一、相關理論研究
回顧國外學者對風險管理進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1901年,美國威利特先生對風險的實證分析進行了研究,1921年,經濟學家奈特在美國出版了名為《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他在書中提出了風險測量的手段;1931年,風險管理理念被首次提出,美國管理協會邁出了那重要的一步;1963年,美國出版了《企業的風險管理》一書,該書讓歐洲各國意識到了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而后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專業化,更是成為了一門獨立的企業管理學科。特別要指出的是,國外學者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運用財務指標建立起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方法,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由此得到豐富和發展,也為財務風險管理在企業中的實際運用提供了依據。我國對財務風險的研究,源于上世紀80年代。在財務風險的控制問題上,我國學者們發表了不同的觀點,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我國對財務風險理論的研究可以說大體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實證研究,學者們通過運用各種變量模型來分析企業的財務信息,預測財務風險;二是規范研究,學者們在嘗試著構建一套可行的財務風險控制方法的同時,財務風險管理理論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二、概念界定
(一)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三資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就是在我國除了國有、集體以外的各種企業組織。集團公司是指眾多企業通過投資等方式,以母公司為主導地位組成的,是一種現代化的企業組織形式;集團公司的內部擁有多級法人治理結構,其下面的各成員具有獨立的組織結構和法人資格;母公司不但對子公司的財務決策有掌控權,還對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實行控制。
(二)財務風險
狹義的財務風險觀點認為:負債是引起財務風險的唯一因素,如果一個企業連負債都沒有,那么也是不可能會有財務風險的。因此,可以說企業在負債到期時償還不了債務的可能性就是財務風險;廣義的觀點認為:因為企業財務活動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企業價值有增加的可能,也存在減少的可能,使得未來的實際收益會偏離原來的期望收益,這樣的不確定性就是廣義的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活動可以分為籌資、用資和分配等環節,其中的每個階段、整個過程都會隱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因而從廣義理解財務風險會更客觀,也更具有現實意義。
(三)財務風險管理的概念
財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運用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對財務活動中的風險不斷識別、評估、控制和處理,來有效降低財務風險水平,保障企業經營活動安全,實現企業總體價值最大化的過程。而其中的財務風險控制則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最重要的環節,也是降低風險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本文主要對這一環節進行研究。
(四)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的作用
財務風險管理的作用是企業通過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最終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民營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的建立,一方面,由于財務風險控制是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后者可以給前者提供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為其在民營集團公司中的具體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由此合理制定民營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系統。
三、民營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分析
(一)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的含義
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是指在籌資、投資、經營等財務活動過程中,企業的戰略規劃、決策機制、實施措施和監督機制,以控制財務風險,實現集團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的內容
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追求的目標就是實現集團整體價值最大化。這個過程就是財務活動開展的過程,由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三個方面構成。集團公司財務活動結果因受到內外部復雜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因此,站在財務活動的角度上,我們可以分為籌資風險控制、投資風險控制、資本運營風險控制三個方面來進行管理。
(三)民營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產生原因
1.民營集團公司缺乏財務風險意識。一些集團企業可能對自身財務風險的復雜性沒有充分認識清楚,也沒有對財務風險危害的強烈意識。因此,沒有管理層的重視和員工的積極參與,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和控制體系對集團來說也是毫無作用的。
2.缺乏科學的風險管理手段。和國外相比,我國集團企業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運營也還不夠成熟,缺乏可以借鑒的實踐經驗。因此,雖然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目前的財務風險管理的方法還不足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和效率。
3.內控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民營集團公司很少有能建立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典范。在民營企業,一般不設置內部審計部門,更沒有內審人員,就算有也只是形同虛設。由此可見,內部控制的作用被企業忽視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效果將直接受到內部控制管理機制是否科學、健全的影響。
(四)民營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現狀
1.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中國民營集團旗下子公司眾多,產權結構非常復雜,管理鏈條長。民營集團對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責權沒有明確的分工,導致一些企業母公司權力過大,使子公司失去了獨立治理的活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組織控制所需的成本。并且由此形成了集團內部混亂的投資中心和利益主體,集團公司沒有集中配置資源的能力。
2.監控不力。很多集團都普遍缺乏在資金運行環節的動態監督和追蹤,這樣管理層就無法全面掌控整體的實際財務狀況。該問題的一方面原因是還沒有建立有力的監控機制,另一方面是由于相關人員的素質沒有過關,還有就是集團本身復雜體系的固有局限性。
3.信息失真。信息造假等問題,使得信息嚴重失真,特別地對于財務信息,若造成不準確的會計核算和不真實的財務報表,會掩蓋母公司和子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造成巨大財務風險。
四、案例研究———某集團
某集團,這個曾經是我國最大的民營集團公司之一。2002年底,某資產總額達136億元,上繳利稅4.5億元。然而,在2004年,某資金鏈斷裂。但是,某集團的成與敗也帶給我們不少啟示。從某的迅速擴張到悄然謝幕,它的繁榮和失敗對后人有著重要的意義。某的衰敗除了資金鏈斷裂這個最直接的原因,還受宏觀經濟環境、國家政策、公司治理結構、總體戰略失誤、多元化結構失衡等因素的影響。本文以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為立足點,主要研究某集團在籌資、投資、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籌資活動
某集團資金鏈斷裂的外部原因有:一是2004年3月2日《商務周刊》發表的《某資金繃緊》,引發了某的負面輿論形象;二是政府銀根緊縮,使得各金融機構開始大幅縮減貸款并緊逼收貸,某因此承受了沉重的還款壓力。但內部原因是某發生財務危機最直接的原因:缺乏完善的財務風險控制制度,缺乏現金流預算,并且在投資決策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投資的規模、期限、報酬率等實際情況。
1.籌資結構失衡。某規模龐大的擴張幾乎都是由短期借款來維持的,而由于擴張投資的回收期較長,資金回流速度慢,因此,某只有靠“借東家補西家”的惡性循環來運營下去。短期借款為某集團提供了大部分的資金,但這些資金的大部分卻被投放至長期投資,這種不合理的投融資結構在某集團埋下了非常大的財務風險。某在如此高風險的融資結構下,仍然缺乏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算,沒有預測集團公司的債務償付能力,導致了對宏觀環境變化、市場波動承受的能力很低。因此,某資金鏈在銀根緊縮時斷裂在所難免。
2.融資成本過高。某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三條:一是將所持有的資產、股權進行抵押,或是通過旗下公司擔保從銀行融資,這種商業貸款產生了較高的財務成本。二是通過控制非銀行金融機構募集資金。某將各個公司的融資額由控股金融機構去執行,這種方式對客戶承諾了一個年保底收益率在12%~15%,某所承擔的融資費用壓力巨大。三是民間融資,其每年的利率一般都大于12%,在資金很短缺時最高甚至達到過22%。為此,某每年大概要付出的利息為30億元左右。
(二)投資活動
某的多元化投資戰略過于理想化,在進行產業整合的過程中,某一味地大肆收購,產業體系復雜,沒有合理的戰略規劃;通過控制金融公司來滿足資金需求,資金鏈復雜,難以掌控。
1.產融混業失衡。2002年,某成立“上海友聯”,嘗試產融混業經營。他認為控股一些金融機構,就能解決某資金緊張的問題。某曾形成了一個控股27家金融公司的龐大金融帝國。于是,某便通過這些金融機構,以關聯公司之名,利用股權抵押和擔保貸款方式取得大量資金。這種錯綜復雜的擔保關系,形成風險傳遞鏈,而風險根本沒有分散和轉移,還可能導致互相牽連。
2.多元和相關的失衡。某從快速擴張開始,涉及了娛樂、房地產、汽車及零配件、機電、餐飲、農牧、金融等多個領域,雖然看似實現了產業多元化,但大部分產業都是不相關的,產業的上下游的相互支持作用很小。某的擴張是盲目、不切實際的,沒有認清自身的經營管理、產業整合和資金調度的能力水平并不能承受這么復雜的產業鏈。某純粹只是擴大了規模,缺乏消化吸收,產業重組的過程。
(三)經營活動
一方面,在某的大規模擴張活動中,其利潤的增值有一部分來源于一些并購交易中的股價上漲或是被并購企業帶來的銷售額,實際的利潤率和現金流量其實是不升反降的。另一方面,在某的實業經營活動中,其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首先,由于某對民間融資等的年利率給的非常高,這直接導致了財務成本的增加。
(四)案例啟示
1.控制財務風險,做強做大。民營企業在國家政策、融資等方面相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存在一定的劣勢,特別是民營集團公司,由于規模龐大,產權關系較為復雜,存在一定的管理難度。所以,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必須明確公司的主業,并堅持在該行業內做到專業化和精細化,確立自己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有了堅固的基礎,企業才有可能做大做強,才能夠長期持續穩定地發展。像某這樣盲目投資,急劇擴張規模,不顧主業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企業集團做強才是最根本的,做大只是一個結果,民營企業必須靜下心來,專心經營主業,先做強再謀求做大。
2.現金為王?,F金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像企業集團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必然和其他企業進行著龐大的采購、銷售等業務,而現金是保證這些財務活動實現的必要條件。因此,企業的生命力直接受現金流量的多少和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的影響。雖然外部融資可以幫助企業獲取現金,但是企業的主要現金來源還是應該主要靠商業活動。過去的經驗表明,民營集團公司受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較大。一旦政府銀根抽緊,民營集團公司就會暴露出資金鏈的問題。因此,企業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金融機構上,只有通過價值創新和實效經營,現金流才能持續穩定,企業才能長久發展。
3.加強現金預算。通過分析現金流量,集團可以掌握現金流動的動態情況,從而為編制現金流預算提供依據,以防止未來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斷裂。如果企業貨款回收較好,庫存周轉靈活,那么外在表現就是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的大幅度減少,表明企業經營能力較強;投資者應當高度警惕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量凈額比凈利潤要小時,在這種情況下,應收款項及存貨對現金流的占用大幅度增加,表明了企業經營能力下降。編制準確的現金流預算,企業集團應該匯總具體目標,并將集團在一定周期內的投資收益、運營狀況及籌資計劃涉及到的現金流量收支狀況具體量化出來,建立全面預算。
參考文獻:
[1]周運濤.ERM理論演進概述[J].企業導報,2010(5)
[2]呂娜.采購風險管理文獻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5)
[3]楊宏麗.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13)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面臨各式各樣的風險,會計在內控過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企業對風險控制的效果。結合我國企業當前會計內控的現狀,分析會計內控在企業風險控制中的作用,找出當前會計內控在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給出改善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會計;內部控制;企業;風險控制
隨著經濟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企業在生存經營中面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為了更好地在競爭中占據一個有利地位,企業不斷建立與完善自己的內部控制,而企業的會計內控在整個內控中占據著非常核心的位置,沒有任何控制可以代替會計內控在企業中的作用,企業實施會計內控,一方面保障了會計資料的真實與完整,另一方面,會計控制將企業面臨的風險給降到可控制的范圍內,提升了企業風險控制的水平,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企業在風險控制中實施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一)為了更好地應對國際化的要求與挑戰
當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是科學技術的世界,在二者以較快速度發展的同時,既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機遇,也同樣增加了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特別是在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以后,對外越來越開放,為國內的企業帶來了非常便利的機會與條件,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融資,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要想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運營,則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會計控制體系,并對該體系適時完善,這樣,企業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自己的優勢,才會更有信息與能力來應對國際化的要求與挑戰。
(二)企業自身進行改革的必然要求
當前,各個企業處在一個十分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因而面臨的選擇與競爭極為激烈,在這樣一個超競爭的環境下,企業要適時滿足變化的要求,進行深刻變革,對企業內部進行變革與調整,從而更好地提高企業自身內部的管理水平。
二、會計內控在企業風險控制中的作用
(一)合理防范企業的控制風險
企業在經營與運行的過程當中,會伴隨著各式各樣的風險,如何將控制風險降到合理范圍以內,一直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點。企業的控制風險隨時都會發生,控制風險一旦發生了,企業將蒙受著非常大的損失,并且在管理過程中會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但是,如果在企業中建立內控制度的話,則可以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控制風險,將各種風險都進行合理的預測與估計,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合理預估,做出分析。通過會計內控的實施,可以幫助企業對風險有一個合理的認識,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建立一套對風險進行評估的體系,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意識,使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的心中都深深建立控制風險的目標,盡早的發現風險,適時采取措施控制風險,將風險降到最低,實現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二)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需要的各種會計信息
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就是做出各種決策的過程,會計信息資料是否真實、完整,直接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做出各種正確的決策,而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建立在企業會計內控的基礎之上。企業會計工作的執行,要遵守嚴格的要求與標準。在會計內控的推動下,會計工作會有秩序、有步驟的開展,進而提高了會計工作的真實性,也可以最真實的反應企業的經營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會計內控,可以發現會計信息資料中存在的錯誤,這樣可以及時的糾正錯誤,避免后期錯誤的發生,減少工作中的損失。
(三)合理控制風險,保全財產安全、完整
企業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企業的運營不僅僅關注自身能創造出多大的價值,而且非常重視自身積累財富的多少以及財產是否安全、完整。將會計內控貫穿企業管理的整個環節,可以在很多的環節降低對財產的損耗,將一些沒有必要的浪費或損失降到最低。例如:將會計內控用到采購上,將入庫單與出庫單進行核對,只有二者達到一致,才允許付款,這樣就可以避免資金的多付與浪費。
三、會計內控在企業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會計內控的地位和作用
當前在會計風險控制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會計內控的重要性被忽視。在企業中,有很多人沒有充分認識到會計內控的本質,甚至一度認為只有企業的財務工作才和會計內控相關,其他部門與會計內控沒有任何關系,恰恰出于這種不恰當的認識,才導致會計內控在企業中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一些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在為企業制定一些財務方面的戰略的時候,并未考慮會計內控的作用,短時間來看,企業的戰略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但是在長時間范圍內,財務戰略方面的弊端便會日益凸顯出來。在有弊端的戰略的指導下,企業的發展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成本問題、操作問題等等,長時間內累計會造成會計內控的混亂,使企業面臨著非常大的控制風險,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
(二)會計內控存在很多的薄弱環節
會計內控工作的好壞依靠實踐的檢驗才會得出結果,而對會計內控進行檢驗的標準主要依靠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會計內控是否明確劃分員工的權利與責任,并且在決策的制定與執行的過程中,會計內控是否充分發揮了監督的作用,決策是否正確、執行度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對企業工作是否進行了內部審計,并且采取的審計方法是否明確。會計內控只有符合這兩方面的內容,才稱得上是科學、有效的,才會凸顯出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但是,在真正落實到會計內控的過程中,會計內控還存在很多的薄弱環節,例如:出納崗位、會計崗位均有一個人兼任,這樣不同崗位之間彼此監督的作用就消失了,容易造成以權濫用的行為,會對企業產生不好的行為,此外,企業的資金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薄弱的地方,這樣,會計內控的實施便受到了限制。
四、完善會計內控對企業風險控制的對策及建議
(一)對會計內控進行完善
企業要以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會計內控體系,對企業進行全面、連續、系統的監督與控制。企業內部的每一位員工,要明確自身的權利與職責,杜絕各種兼職現象的產生,減少財務方面舞弊行為的發生,企業在進行各種經濟活動時,一定要做好審批工作,實行審批、執行業務相分離。
(二)管理者要重視會計內控的地位和作用
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情況下,會計內控的建設與發展受到越來越多主體的關注,特別是政府。近幾年來,政府出臺了很多關于會計內控方面的法律制度,為了促進會計內控的良性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實踐當中,一些法律法規并沒有被執行,也沒有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甚至出現了一些與和諧相悖的畫面,一些違法現象、有法不依等屢禁不止,企業高管中忽視會計內控的人大有人在。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扭轉管理者對會計內控的認識,遵守政府出臺的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會計內控有序執行與完善。除此之外,政府還要深入了解會計內控在企業實施中的具體情況,與企業進行合作,針對會計內控實施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源并適時解決,促進多方主體對會計內控的重視,為會計內控的良好實施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內控在企業風險控制以及企業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當前會計內控在企業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就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此來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抵御各種風險,從而實現企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作者:張鎮鋒 單位:普寧市天元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鳳麗.企業常見會計內控風險及其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6
[2]寧平.內控——企業的“防火墻”[J].中國農業會計,2012
[3]金英惠.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及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2
[4]郭飛.淺談企業會計管理面臨的風險與防范建議[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5]高敬.基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會計內控策略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
關鍵詞:企業;融資模式;風險控制
一、 企業融資模式下的風險控制
1.1企業的融資模式
企業的融資活動是企業更好的發展的必要環節,企業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發展趨勢、未來的市場定位等通過銀行金融體系、證券、基金等進行的資金的籌集的活動。通過融資能幫助企業得到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現金流量。是企業的融資配置的一個動態的過程。
1.2主要的融資模式及特點
1、 風險比較大。企業的融資根據自身情況和規模的不一樣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不同,企業本身的資金流量小,對外界的金融沖擊力的抵抗力較小。在經濟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很難通過其他的途徑來規避各種的風險,所以存在風險大的問題。
2、融資障礙多。復雜的融資渠道似的企業在尋則融資的途徑時面臨各種的阻礙,企業的規模決定著他們在抵押貸款能得到的資金的分量。融資的途徑的選擇、企業自身的問題、外界的壓力、市場的波動情況都是企業面臨的障礙。嚴重的影響著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順利的進行。
3、 政策的影響。大部分的企業都是通過各種的金融渠道融到資金的,貸款、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政策隨時都在處于變換之中。而企業本身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無法阻擋金融政策方面帶來的影響的。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扶持力度和政策都會對企業的融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1.3企業融資模式的現狀分析
據有關的數據顯示企業中的65.7%融資是依靠各種的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的,而33.3%的是企業權益性融資。債券類融資占1.8%。而我國銀行機構的簡介融資的整體規模好似非常大的。這就顯示了我國國民參與投資的比重在不斷的上升。資金的分配逐漸的像企業和個人加強。整體上的企業融資狀態受到很多的條件和政策的影響出現了各種的問題。整體的發展和狀況不是太好。
設立創業板的計劃早在2001年就已提出,2008年中國證監會《創業板上市發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上市企業資格標準規定:企業只要最近一年盈利即可申請上市,沒有具體的數量考核,凈資產的規定也由2000萬元下降為1500萬元,但要求企業必須是具有成長性的企業,具備科技部認定的創新型企業資格,考核指標是企業每年的銷售收入增長??梢?,創業板能夠讓更多擁有持續研發潛質,卻不能立刻從盈利能力上顯現出來的創新型企業擺脫苛刻繁雜的上市標準到創業板上市,滿足融資需求。這體現出創業板更重視企業成長性和未來發展的特征,也符合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需要。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創業板的開設目前處于擱置狀態。
2004年推出的中小企業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是為設立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板積累經驗,中小板上市資格如下: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大于3000萬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收入累計大于3億元,或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現金流量凈額累計大于5000萬元;發行前總股本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根據深交所數據:截至2008年11月14日,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己有上市公司182家,IPO總發行規模達63億股,融資總額為56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3億元,而融資額最高的公司達到了41.4億元,最低的將近1億元。 由此可見,中小板的上市門檻對于廣大中小企業過高,創業板又遲遲無法推出,可以說,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基本上被排斥在股權上市融資這道門檻之外。
1.4融資模式中的風險控制對企業的影響
融資規模中的風險控制能幫助企業更好的進行的資金和債務的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但是對于風險控制的作用來看能更好的調節各種的資源的分配。建立強硬的控制體系,對于企業來說解決了資金流量和債務之間的平衡的關系、。而針對不用的融資模式的風險控制能正對不同的模式的特點和融資的規模和情況進行合理的分配企業的融資比例。讓企業的融資不至于出現突然中斷的情況。
二、 影響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因素
2.1宏觀因素
影響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宏觀因素很多,例如政府的經濟金融政策和宏觀調控的措施、金融融資風險評估系統、企業的融資規模和比例等。政府的經濟宏觀調控措施直接的影響著貸款和各種的債券、基金的價格的波動,對企業的融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風險評估系統的建設目的是控制融資中的風險,讓企業能更好的掌握住自己的融資的風險的大小。從而決定是否更好的給進自己的融資的比例和結構。充分調動企業的各種的資源進行安排配置。而其他的因素或多或少都對融資風險控制產生了影響。風險控制的制約因素是風險評估模型中的利率和資金流量的掌控。
2.2微觀因素
企業的融資風險控制微觀影響因素主要有企業的資金流量、規模、未來的發展、市場的規模、產品的競爭力、企業中的競爭、金融體系的波動。微觀的影響因素更多的是對融資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的一怒視一般是用過其他的方面的表現來進行反應的,而不是直接的可以了解的。在評估的模型分析中也是很難加入評估的。所以想要控制微觀的融資風險控制影響因素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
三、 改善不同融資模式下的風險控制策略
3.1加強金融體系的改革
金融體系的擔保是保證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擔保體系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信用融資額度的增加相應的應該增加在擔保方面的建設。而我國各信用擔保機構的主要資金來源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編列的資金,并應逐年增加,這將最大限度地保證信用擔保機構有充足和穩定的擔保資金。擔保機構負責對企業的規模、資金狀況、還債能力、未來的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和統計,最后決定給企業的融資金額。其別企業進行貸款主要考慮的是企業的市場能力,例如收益、產品的競爭力、發展潛力等。各種的扶持政策可以幫助這些企業進行發展。
3.2改善企業的整體的融資環境
融資環境的建設是影響企業融資的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發達國家的銀行創了多種信貸評估技術、多種金融服務產品以及多種信貸風險控制技術等,既比較有效地緩解了中小企業的“信貸缺口”,同時也在相當程度內保障了銀行資金的安全。因此,在應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導致的融資困難問題時,銀行方面在保持貸款安全的前提下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同時也需要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推出適應不同企業需求的融資工具,暢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一是增強對中小企業業主的信用評級;二是開辦保本理財業務;三是對一些中小企業試行商業性的信用風險;四是對中小企業的設備投資開辦租賃融資業務。(作者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唐湘娟.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根源探析.經營管理者.2010(07):23-27
[2]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9(01):10-18.
[3]張延芳.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理淺析.河北金融.2011(10):21-24
[4]彭芳春.徐勇.論金融危機與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沖與應對.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0(07):15-18.
[5]陳艷,張明悅.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實證研究[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1(03)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風險控制
一、前言
現如今,工程項目規模越來越大、建設步驟越建越復雜,建設過程中天氣、資金、材料、人工等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隨著過程中不可控因素的增多、或大或小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風險本身又具有長期性及潛伏性,往往會伴隨在項目執行的整個過程。因此,如何對項目風險進行控制成為了最重要的問題。
二、施工風險的分類
施工中所遇到的風險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風險識別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特征,使得風險因素的識別更客觀、更準確,常見的施工風險分類有:
1、設計技術風險
設計方案是否確定應作為是否開展招標工作的先決條件。工程設計是工程建設實施的龍頭,沒有一個完善的設計,無從談及招標及合同。因此在工程招標之前應盡量完善設計工作,只有避免在設計方案不確定時招標,才能避免由此帶來的風險。
2、施工技術風險
在設計方案確定的情況下應研究施工方案,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證沒有變更和索賠。每一個施工方案,無論它是傳統的還是新創的,都有自身的優點和局限。業主必須對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考慮和評估,使用最佳的施工方案。
3、自然及環境風險
地震、火災、臺風等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風險,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惡劣的氣候、施工對環境的影響等都是潛在的風險因素。按照一般合同條件,這類風險應由合同主體共同承擔,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誤的補償。
4、政治、社會風險
政治、社會風險表現方面很多,項目管理人員除了要求具備豐富的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還需具備政治頭腦。
5、合同風險
工程合同既是項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項目全面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項目的管理者必須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在起草合同文件時學會從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三、施工風險的分析
風險分析與評價與風險識別緊密相關,是指在定性識別風險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和評價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影響的范圍、可能造成損失的大小以及多種風險因素對項目目標的總體影響等,達到更清楚地辨識主要風險因素,有利于項目管理者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從而減少風險對項目目標的不利影響。
四、工程項目風險控制分析
風險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術管理方法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或在風險事件發生后減小損失。當前,建設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成本急劇增加,其原因主要在于施工單位盲目趕進度、降成本,沒有注意規避風險。風險控制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減小損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預防和事后控制。事前預防是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事后控制則是在風險事件發生時,盡可能防止事態擴大和情況惡化,并就產生損失的大小和原因進分析、確認,屬于業主的責任要提出索賠。
1、風險回避
通過回避風險因素回避可能產生的潛在損失和不確定性。 這是風險處理的一種常用方法。其具有以下特點:
(1)回避也許是不可能的。風險定義越廣,回避就越不可能。
(2)回避失去了從中獲益的可能性。
(3)回避是一種風險,有可能產生新的風險。風險回避對策經常作為一種規定出現,如禁止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等。因此,風險管理者為了實施風險回避對策,在確定產生風險的所有活動后,有可能制定一些禁止性的規章制度。
2、損失控制
損失控制方法是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或通過降低所發生損失的嚴重性來處理風險。同樣,損失控制是以處理風險本身為對象而不是設立某種基金來對付。根據不同的目的,損失控制可分為:
(1)損失預防手段,如安全計劃等;
(2)損失減少手段,包括損失最小化方案、損失挽救方案。
損失預防手段是減少或消除損失發生的可能,損失減少手段是試圖降低損失的潛在嚴重性。損失方案可以將損失預防手段和損失減少手段組合起來應用。損失的發生是由多種風險因素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在眾多風險因素中,技術風險、人員風險、設備風險,材料風險和環境風險是引起損失發生的五個基本因素。預防損失的發生和降低損失發生就要進行全面控制,而且以人為因素最為重要。因此,損失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對項目的有關內容進行審查,以識別潛在的損失發生點,并提出預防或減少損失的措施,從而制訂一系列指導性計劃,來指導人們如何避免損失的發生、損失發生后如何控制損失程度并及時恢復施工。安全計劃、災難計劃、應急計劃是風險控制計劃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安全計劃的目的在于有針對性的預防損的發生;災難計劃則為人們提供處理各種緊急事故的程序;而應急計劃的目的是在事故發生后,以最小的計劃使施工恢復正常。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則是將可能出現的一些施工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風險轉移并不能減小風險的危害程度,只是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而已。風險轉移的主要方式是保險,通過繳納保險費,將施工中的大部分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即其主要有合同轉移和工程保險兩種形式:
(1)合同轉移
工程合同既是項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項目施工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承包商在簽訂合同時必須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學會從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明確自己和發包方之間的風險承擔責任。否則,風險將給項目帶來巨大的損失。
(2)工程保險
通過保險,投保人將自己本應承擔的歸咎責任和賠償責任轉嫁給保險公司,從而使自己免受風險損失。與其他風險處理手段相比,工程保險更優越,在目前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此種方法相對簡單,在此不再贅述。
4、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擔風險所造成的后果。這種手段有時是無意識的,即當初并不曾預測的,不曾有意識地采取種種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時也可以是主動的,即承包商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若干風險主動留給自己。在施工中,對于那些可能造成的損失較小、重復性較高、通過加強管理能夠規避的風險是適合于自留的。
五、結束語
由于工程項目建設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因而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既要取得利潤,同時也要保證工程能順利進行,就需要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切風險因素有一個全面的評估和對策,從而就可以減少企業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鐘文杰.施工項目管理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