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
時間:2024-03-16 08:3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小企業 信息化 政府管理 信息化平臺 蘇州市
一、前言
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深入社會的各個方面,并在不同層面上促進社會的加速發展和變革。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中小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管理、經營等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采用計算機、通信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充分開發、廣泛利用企業內外部的信息資源,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實現企業運行的全面自動化,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同時,企業信息化也是一個伴隨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加強企業運作控制,建成現代企業的過程。
為了系統、全面地了解蘇州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與規劃情況,以指導和推動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工作,蘇州市中小企業局、蘇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成立課題組,聯合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航天自動化有限公司,組織了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調查活動,采用發放問卷、在線調查、走訪客戶、電話詢問、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共發放問卷12000份,回收822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5196份。這些企業戶數在全部企業中所占比重雖然不高,但其資產、銷售、利潤卻占有相當比重,這些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此次調查的目的是揭示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和誤區,以推動企業以信息化為武器,塑造核心競爭能力。同時通過此次調查,幫助IT企業深入了解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重點和未來的投入方向,開發出相適應的產品。
調查結果顯示,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大部分企業認為,提高效率和強化管理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難點是資金不足,成功的關鍵是企業領導重視并參與。大部分企業都很重視接入Internet,主要作用是為了獲取信息,但不注重企業網站和企業郵件系統的建設和管理;企業越來越重視整合利用信息資源,并認為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是加強企業對生產、財務、銷售的信息化。
該項調查吸引了大批企業信息化相關人員的參加,根據受訪者填寫的個人身份,在樣本中,企業總經理、CEO約占16%,CIO或其他IT相關人員占34%,CFO及其他財務人員占15%,營銷及銷售人員(Market/Sales)占21%,業務人員占14%。從樣本的這一構成情況來看,該調查基本上反映了企業中與信息化相關的各類人員的綜合意見。
在受訪企業的信息化應用中,辦公自動化是最直接也最廣泛的方向,有68%的受訪者表示本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體現在辦公自動化之中。企業信息化的其他應用依次是:財務管理(56%)、業務管理(55%)、宣傳(42%)、庫存管理(42%)、客戶關系管理(40%)、經營決策(30%)和供應鏈管理(25%)。從這一順序來看,恰好是越高端以及越前沿的應用,普及的程度越低。企業往往是從低端和直接的應用開始,逐漸認識和接受信息化,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
二、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分析
⒈蘇州市中小企業人員規模分布
在企業規模上的選擇上,參與本次調查的企業規模分布最多的是100-500人的企業,其比例占59.6%。其次是大于500人的企業,其比例占27.7%,企業規模小于100人的企業比例為12.8%。信息化建設的需求、迫切性和企業的規模相關性比較高,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對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需求就越迫切。從該調查樣本所選擇企業規模的數據分布上可以看到,它們正代表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流應用和主流需求。
⒉蘇州市中小企業計算機與管理軟件的普及情況
調查顯示,蘇州的中小企業在計算機和管理軟件的應用上已經非常普及。占74.4%的中小企業用戶已經使用了計算機和管理軟件;在沒有使用的企業中也有7.7%的企業準備購買相關的計算機和管理軟件;只有17.9%的沒有應用信息產品的中小企業用戶,不打算使用或購買計算機和管理軟件產品。45%的受訪者選擇了量身定做,這一比例反映出,企業目前所接觸到的多數信息化產品并不能適合于企業自身的需要。22%的受訪者提出,希望服務商在對通用方案進行客戶化個性改進之后提供給自己,這說明許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處的,不過,如果客戶化個性改進的成本過高,企業也是無法承受的。
⒊蘇州市中小企業管理軟件的應用狀況
調查顯示,在使用了計算機和管理軟件的中小企業中,使用最多的軟件是財務軟件,其比例占50.5%。經過20多年對財務軟件的推廣,財務軟件的使用已經深入到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應用中。此外,進銷存軟件的使用比例也達到了27%,進銷存應用促進了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它能夠充分解決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一些比較基本的問題,如:能夠自動實現打印送貨單據;企業家可以隨時檢查自己的經營狀況;它使企業員工在一種規范的軟件環境中作業,讓中小企業的業務和管理在流程化、制度化方面得到固化,使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上了一個臺階。辦公軟件的使用,占到21.2%,從中可以看到無紙化辦公在蘇州市中小企業中的應用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是,非常遺憾的是,企業在使用生產制造軟件的比例比較少,只占9.5%。生產制造軟件能夠幫助制造型企業在靈活地按單生產中獲得最大的效率。但從調查的數據上看,蘇州市的制造型企業對這種軟件的應用并不是很普及,這表面上看是企業應用的積極性不高,但實際反映的問題是市場上沒有簡單易用的軟件提供,而且大部分生產制造軟件的通用性差并且價格昂貴。最后,還有22.5%的企業沒有使用任何管理軟件,這也表現出一些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困境:一是對管理方面的應用軟件認知不足,二是現有的管理軟件復雜度和學習成本都比較高,三是價格便宜的軟件比較少。這些都是中小企業難以跨入管理信息化門檻的主要障礙。
⒋蘇州市中小企業對管理軟件的需求狀況
中小企業對管理軟件的應用需求就是要解決企業的具體問題。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對于信息化正從一種被動、朦朧的狀態進入自發、積極理性的狀態;調查還表明,目前存在的多數信息化產品并不能適合于企業自身的需要。
蘇州市中小企業用戶使用管理軟件最想解決的問題,大部分都集中在庫存、銷售和財務管理方面。其中,需要減少各庫之間調貨麻煩的占67.1%;隨時掌握商品庫存情況的占52.3%;掌握每個客戶的銷售收入的占51.8%;降低財務和供貨商對賬的占50.5%;降低財務和業務對賬工作量的占45%;精確核準原材料和成本的占20.3%。從中可以看出,蘇州市中小企業對管理軟件的需求,主要是對企業運營流程中的物和財的管理,其典型表現為:對內集中在庫存和財務對賬管理,對外是銷售客戶和與供應商的財務管理。
⒌蘇州市中小企業網站建設的狀況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門檻的下降,中小企業對互聯網的認識和應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調查顯示,在蘇州市的中小企業中,有29.7%的企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網站,有70.3%的企業還沒有建立自己的網站。但是企業上網的目的和如何利用網站來進行自身業務的推廣,仍然是大家還比較困惑的事情。從中可以看到,促進企業建立網站的環境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一方面是企業建立網站的成本還比較高,維護和更新是最大的難題;另一方面,憑借企業自身的實力在網絡的宣傳和推廣上獲得的效益不是很大。這些都是阻礙企業建立并利用好網站的重要原因。
⒍蘇州市中小企業影響管理軟件應用的決策者分布
在企業管理軟件的決策上,中小企業基本上是企業主說了算。調查顯示,蘇州市中小企業在選擇管理軟件的過程中,主要的決策者是老板(企業主),其比例占78.1%;其次是財務的負責人,占20.2%;業務負責人和上級單位對他們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在市場經濟的運行環境下,企業主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獲得最大的收益。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企業主規范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如果管理軟件不符合這兩個需求,主管部門也很難推進管理軟件的普及和應用。
⒎蘇州市中小企業了解管理軟件的渠道分布
對于管理軟件的購買,中小企業還是比較信任專業的軟件銷售公司。調查顯示,蘇州市中小企業在購買管理軟件時,了解和購買的方式一般選擇通過專業的軟件銷售公司,占69.5%。由于管理軟件的復雜性要比通用性軟件要高,專業的軟件銷售公司對軟件的安裝、應用和維修服務都有一套比較規范的流程和制度,這樣才能保證軟件的應用能夠在中小企業中順利實施。此外,朋友推介的占15.3%,通過網絡的占14.4%,通過電腦商城的占9.5%,通過其他方式的占10.8%。
⒏蘇州市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升級的需求分布
中小企業對管理軟件的應用要求一般都比較低,只要能滿足其基本需求即可,對軟件的升級周期的要求不是很高。調查顯示,蘇州市中小企業用戶對軟件升級的需求不是很高,占65.7%的中小企業選擇1年后才升級;有16.0%的是半年才打算升級;有13.2%的是1個月升級;有5.1%的是3個月升級。
⒐蘇州市中小企業購買管理軟件主要方式分布
對于管理軟件的銷售,中小企業最需要的是現場銷售。調查顯示,蘇州市中小企業用戶在有購買管理軟件意向時,有42.3%的企業需要軟件公司或軟件銷售公司派業務人員來訪,進一步說明軟件的應用效果;有28.8%的用戶需要眼見為實,需要安排現場操作示范說明;有21.2%的中小企業希望參加軟件公司組織的免費培訓。只有7.7%的只需要電話聯系。
⒑蘇州市中小企業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狀況
電子商務的產生,讓中小企業用戶更加便利地接觸客戶和供應商。調查顯示,有21.3%的蘇州市中小企業從事過電子商務活動。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78.7%的中小企業還沒有參與過電子商務的活動。這表明,電子商務從認知到普及應用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⒒蘇州市中小企業購買管理軟件意向分布
部分中小企業對管理軟件的購買處于觀望狀態中。調查顯示,有74.2%的蘇州市中小企業打算在1年以后購買管理軟件,可以看出絕大部分都處于觀望狀態中;有14.3%的中小企業有意在半年內購買;有5.5%的企業計劃在3個月左右購買;只有6%的中小企業欲在1個月左右行動。
⒓蘇州市中小企業對信息化培訓的興趣分布
中小企業對企業信息化培訓服務興趣非常濃厚。調查顯示,蘇州市的中小企業用戶對于政府或者軟件企業,提供相互交流和免費的企業信息化培訓服務興趣非常濃厚,有70.2%的中小企業表示,愿意參加這些活動,并希望能夠提前通知他們。只有29.8%的中小企業對這種活動的興趣不是很大,他們都表示無法參加這種交流和培訓活動。
⒔信息化與工作模式的碰撞
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必然遇到原有工作模式與信息化要求之間的沖突,對此,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表示,可以接受工作模式的調整。其中,40%的受訪者表示完全可以接受,28%的受訪者表示工作模式可以進行大幅度的調整。表示不能接受工作模式調整的,僅占受訪者的4%。這一結果反映出企業對于信息化服務的極大配合。
⒕中小企業對信息化咨詢費用的承受能力
對于信息化咨詢中的收費,受訪者的態度也是非常積極的。28%的受訪者表示,如果IT咨詢服務商提供的咨詢服務確實能夠增加企業的收益,那么他們完全能夠接受在信息化咨詢中的收費。55%的受訪者回答較為謹慎,他們認為如果收費不高,那么他們將可以接受。
⒖未來三年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重點領域分析
2007年,中小企業在核心業務系統建設方面,將出現突破性進展。調查顯示,2007年,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在于財務管理、稅務管理、企業計劃系統、數據整合、數據倉庫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支撐。近半數的大型企業將進入數據整合和決策支持階段,由于數據整合和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必須建立在統一的業務平臺和統一的數據管理基礎上,所以這標志著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在不斷提升,將在以信息化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三、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
⒈總體應用水平較低
作為信息化主體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差異較大。盡管以高科技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但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處于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初級階段;網絡的應用主要停留在獲取和信息上,用于生產過程控制的很少;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還處于單機使用的起步階段。大部分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水平目前尚處于一般事務處理的單機應用和簡單信息管理階段,呈現出“信息孤島”、資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設綜合優勢發揮不出來的局面。從系統應用和網絡增值服務來看,除CAD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應用較好外,整體效果不明顯。大部分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產品宣傳、知名度提高等較低層面上,缺乏對電子商務的深刻認識。
⒉信息化意識有待提高
有些中小企業管理者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上存在很多偏見和誤區,缺乏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認為不搞信息化企業照樣能發展,對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在當前對許多人來說沒有網絡就無法工作、生活的情況下,少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還不會熟練地應用計算機和網絡。實現上網的中小企業較少,即使在已上網的中小企業中,多數所做的工作也僅是在網上開設了主頁和E-mail地址,既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更沒有借助網絡開展商務活動。
信息化是企業管理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有些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信息化=軟件化”,把企業信息化看作是計算機人員的事,認為與自己的關系不大。其實,企業信息化不僅是軟件的開發、應用和計算機網絡的建立等,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過程中,要配合信息化進行業務流程的重組、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制度等。
對于信息化管理系統,有些中小企業盲目追求上檔次,搞豪華版;有些覺得應該先實施再付錢;有些盲目想少花錢,多辦事;有些甚至主張完全立足自主開發。這些錯誤的思想,最終所導致的最大受害者,還是企業自己,不得不接受投資的浪費和項目失敗的無情現實。
⒊信息化投入資金不足
盡管近年來國家對信息產業資金的投入增長很快,但資金投入的絕對額相對于發達國家甚至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尤其是企業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的現象普遍。中小企業資金投入不足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銷售市場含有過多的不確定因素;二是IT軟硬件設備消費成本仍然較高。這可從以下兩點來理解:一方面是指IT設備更新頻率快,另一方面是指中小企業自行組織開發信息化應用軟件平臺,投入很大,開發周期很長,卻收效甚微,這些龐大的IT系統支出與投入就逐漸成為企業一個很大的負擔。調查顯示,目前蘇州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國外中小企業這個比例通常在2%~3%之間。
⒋專業信息人才嚴重缺乏
調查中發現,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是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有6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大障礙。盡管近年來我國在IT人才的培養方面進展很大,但是相對于龐大的企業需求來說,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具有相當經驗的IT人才還十分欠缺。
技術人才缺乏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阻力。中小企業由于行業分布廣泛,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很難吸引和留住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人才,難以保持人才隊伍的穩定。造成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整體水平低、信息產業競爭力不強、綜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的信息技術人才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不高,這與我國的教育制度改革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需求有關。同時,師資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約了信息化人才的發展。此外,我國還沒有專門培訓系統管理員的專業,學生畢業后要從事網絡管理工作,除了一些企業進行各自培訓外,大部分都只能在實踐中學習。更嚴峻的是,由于中小企業薪酬較低、人才激勵政策不到位,以及就業觀念等因素制約,中小企業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這種狀況對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⒌人員信息化素質有待提高
中小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大都比較落后,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先進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沖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將推動這些企業實行全面、徹底的改革,從觀念更新到業務流程重組、組織重組等,因而阻力較大,任務繁重,這也是制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中小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制訂的制度根本沒有貫徹執行,即使利用再先進的技術也難以實現。許多企業都以為:只要建立了一個信息管理系統,或者建立一個企業網站就算已實現企業信息化了,這種認識顯然制約了企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實際上,企業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考慮技術外,還要充分考慮到信息源的組織與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以及信息化對企業管理、運作模式的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現得最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實現必須伴隨觀念、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的根本變革方能實現。
⒍缺乏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方案
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高、周期長的問題較為突出。原因之一是,我國IT廠商主要提供PC機、顯示器、終端等產品,能夠提供給企業從售前的咨詢到方案的實施,直至售后的運營維護、系統化設計、一條龍服務的IT廠商少之又少。原因之二是,軟件開發、服務上的問題也導致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提高。近幾年逐步發展起來的國內管理軟件企業,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軟系統之上開發產品,其開發的產品要隨著微軟產品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軟件企業本身不很規范,由于其軟件設計人員的流失而造成無法完成用戶系統的更新和維護,迫使這些企業重新更換系統;另外,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在實施完成之后,要隨著市場變化等原因對系統進行調整,這些都需要企業支付相當數量的維護、更新等費用。較高的企業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資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業望而興嘆、駐足不前。
四、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針對目前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對中小企業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對策建議。
⒈提高對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
目前中小企業信息化不溫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中小企業對信息化認識模糊。廣大中小企業一定要轉變觀念,認識到開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業信息化強調的不僅是計算機軟硬件,更強調人、管理、技術之間的有機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業領導層、決策層又是處于主導地位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讓企業領導層對信息化給予正確理解和足夠重視,在實施過程中要對員工進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訓,培養企業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中小企業的管理層、決策層掌握了先進的信息化理念,才能順利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
⒉中小企業信息化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
信息化建設是中小企業長期而艱巨的一項重要工作。信息化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中小企業信息化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從易到難,從最急需的應用抓起,循序漸進。
通過制定企業整體信息化規劃,梳理相關業務流程,描繪信息化的藍圖,減少信息化的盲目性,提高信息化投入產出比。基于企業信息化規劃,在有限的條件下,從重點應用、急需應用入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循序漸進,豐富和完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⒊中小企業要合理使用有限資金
作為中小企業,能夠投入信息化建設的資金肯定不會太多。中小企業信息化一定要堅持“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不能盲目追求新技術,要通過制定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規劃,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滾動式”的投資方法,認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宜的實施路線,科學、合理地安排實施計劃。中小企業一定要擺脫以硬件設備為主的投資方式,要硬件設施、軟件系統以及網絡產品同時并重。由于中小企業涉及行業廣泛、企業內部管理方式以及業務流程多變,在系統選型時要堅持“好用、夠用、實用”的原則。
⒋中小企業信息化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規模分散、技術薄弱、資金有限,在自身不具備相關資源和技術力量的條件下,信息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例如,借助第三方的信息平臺協助信息化建設中的IT采購,減少IT采購過程中的風險系數;通過IT外包(是指企業將IT部門的運作部分或全部外包給專業的IT公司)服務,降低技術門檻,提高運作效率。但中小企業利用外部資源,要注意相關風險。特別是目前市場上產品和方案大多是為大中型企業設計的,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管理軟件較為匱乏。對于業務流程相對簡單、應用需求相對單一、經營狀況經常變化、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可能選擇使用那些系統復雜度高、使用難度大而又非常昂貴的產品。
⒌要積極爭取政府的相關支持
目前各地逐漸建立起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中小企業促進中心),這些機構相繼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總結出一批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提供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有關服務,例如向中小企業推薦優秀軟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平臺供中小企業租賃使用并提供有關配套服務等。在中小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雖然政府不可越俎代庖,但處在啟蒙階段的中小企業信息化非常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充分利用這些政府資源,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捷徑之一。
五、政府在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中應采取的措施
⒈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由于受多年來管理體制的影響,我國不具備發達國家在長期市場經濟基礎上形成的以完備的商會、協會組織為主導的統一協調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首先要打破部門、行業和地域界線,促進各類服務機構聯動服務,充分利用現有服務資源。
政府要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輔導;對于從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的信息機構,政府應建立和完善服務機構的收費標準,建立服務質量測評標準,建立服務監督回饋制度等。如此靠制度規范市場運作,靠自律和社會監督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政策扶持要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各類服務機構要依法競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⒉構建中小企業信息化平臺
中小企業的數量非常龐大,而且大多仍處于創業階段。從IT投入的用戶結構來看,中小企業將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其復合增長率也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據IDC預測,中國中小企業IT應用服務的前景非常廣闊,完善的電子商務方案必將成為中國企業網絡的全球商機。但真正推廣中小企業運營水平還需要時機,還需要政府的積極推動。政府投入過多的精力參與企業實際問題有些力不從心,也與政府職能相背離。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構建企業信息化的溝通平臺,吸收優質管理軟件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和高效的服務。
⒊加強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
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反映出,管理軟件的發展是基于管理應用的推動和信息技術的推動。當今時代中小企業的管理與經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競爭已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了市場為中心,從區域化走向了全球化;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已從單個的企業競爭變成了供應鏈一體化的競爭;中小企業的經營已從人、財、物為主要對象走向信息化和知識化為特征的活動模式;中小企業的商務已從傳統的方式走向了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的管理已從以產品為中心逐步走向以客戶為中心的階段,生產管理的重心已被供應鏈一體化的管理重心所取代;中小企業的管理方式從離散走向了集約,傳統的管理將被信息化的管理所替代。
通過政府搭建平臺,促成管理軟件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交流,將企業管理、管理軟件的思想有機結合,開展概念培訓與應用培訓,全方位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知識力度,實現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高。
⒋總結和推廣先進案例和經驗
通過調查研究,篩選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成功案例。針對不同地區特點,積極開展具有典型意義的信息化試點示范工作。通過收集、遴選一批已經實施信息化的企業案例,為廣大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提供可資借鑒和參考的“標桿”,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加快信息化進程,促進信息化建設與企業創新發展同步推進;及時總結經驗,采取形式多樣的活動以及多種機制,加強成功經驗的推廣普及,發揮好典型示范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偏差,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時間成本。通過舉辦信息會、展覽會、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為供應商和中小企業提供相互交流、展示產品和服務的平臺,加快面向中小企業信息化產品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有效地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
⒌進一步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
加大各級財政性資金的投入,積極推動將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主要用于基礎性、公益性的信息化項目建設,加大對信息化建設資金使用的管理力度;對所有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統一歸口管理,避免信息化建設資金多部門、多渠道申報,切實保證項目資金的統籌安排,杜絕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完善信息化建設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進一步發揮信息化投資有限公司在項目投融資中的引導作用,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新路子,廣泛吸引社會資金、企業資金、民間資金參與信息化項目建設,逐步實現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積極探索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有效之路,從政策到資金等多方位給予有力支持;以龍頭企業信息化帶動廣大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迅速提高蘇州市中小企業的競爭實力。
作者簡介:
徐華東,蘇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成員,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長期從事政務研究和領導工作。
徐偉康,蘇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經濟師,長期從事中小企業領導和研究工作。
杜文忠,高級工程師,國家信息化大獎獲得者,蘇州市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負責人,長期從事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計量經濟等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先后在國家級學術刊物上56篇。
楊學義,蘇州航天自動化公司總經理,長期從事企業信息化應用工作。
孫國平,用友軟件股份公司副總裁,長期從事軟件開發與應用工作;
計穎,蘇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經理,長期從事企業服務工作。
王麗娜,蘇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經理,長期從事企業服務工作。
一、會計信息化發展原因分析
(一)知識經濟是會計信息化產生的外部條件
知識經濟最早于1992年由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的。知識經濟作為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就是知識和技術的不斷創新,高新技術的迅速產業化。它不僅僅對社會、經濟以及個人帶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而且必將對提供企業管理信息、參與企業經營決策、服務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處于企業管理核心地位的會計管理也產生諸多影響。從會計界的反思來看,知識經濟是挑戰也是機遇,是會計獲得新的活力的大好機會。
知識經濟的產生,使原來的會計電算化已不再適應時代潮流,新的會計信息化理論脫穎而出。主要表現在:第一,知識經濟以信息傳遞的快捷、開放為特殊條件,因而在加工與輸出財務信息方面,對會計電算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知識經濟中的新產業將蓬勃發展,它們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生產要素,是知識信息依賴型的、明顯區別于傳統的經營模式,這對于現行的傳統企業管理模式,尤其對現行會計工作是一個很大挑戰,隨著新會計模式的出現及運用的普及,會計電算化便獲得了新的內容,并在新的業務處理中得到完善、提高和革新;第三,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是通過會計電算化這一企業財務信息加工系統,向企業內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財務信息,這就必然要求實現財務信息網絡化。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預測,知識經濟將是會計電算化極其普及與繁榮的時代,企業的會計只有實現高質量的財務信息處理與輸出,才能滿足知識經濟下對財務信息的高要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是提供高質量財務信息的有力手段,是未來企業會計輸入、加工以及輸出其財務信息的主要作業形式,企業的內部業務處理和外部信息輸出都將全面采用網絡處理。因為每個公司都有網址,企業對外公布的財務信息都可以被投資者上網瀏覽到。絕大多數公司都是通過網上的在線服務方式對外提供財務信息,財務信息不上網的公司會處于籌資劣勢,必將缺乏競爭力。知識經濟的到來,將是人力資源會計等新的會計模式流行和發揮作用的時候,新的會計模式必將要求新型的電算化軟件來完成新的業務處理方法。此外新一代操作系統的產生及流行,也會推動以其為平臺的會計軟件的發展。
總之,知識經濟的產生,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會計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改革,進而引起現在的會計電算化的革新,逐步朝著網絡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這正是新興的會計信息化理論產生的外部條件。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會計模型之間的矛盾,是會計信息化理論產生的內在因素
人類正在步出工業社會,而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無疑對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當然包括會計在內,必將產生巨大的沖擊,并對傳統會計模型提出新的挑戰?,F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模型的沖擊,主要表現在會計的存在和發展方面,除了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外,主要還受信息技術的制約。從理論上講,會計模型中的所有規則都應當與其所存在的客觀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然而所有這些規則的建立,卻又都不能超越其在信息技術上實現的可能性。手工會計技術在傳統會計模型中的地位,僅僅是記賬、算賬的工具,如果把現代會計信息技術,僅當作自動化,而不對傳統的會計模型進行重建,那就如同當企業面臨困難時,只要花錢添購一些電子計算機,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一樣。
會計模型是會計實踐的反映,是按照會計實踐的一定特征對會計所作的描述。植根于各種社會經濟環境的會計實踐是豐富多彩的,雖然豐富多彩的會計實踐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會計模型,但是目前的各種會計模型,拋開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同外,究其實質來說都是建立在亞當。斯密傳統分工論基礎上的會計模型(傳統會計模型)。由于信息社會的到來所產生的社會經濟環境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巨大變化,當然要求會計對此做出相應的反應,否則將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傳統會計模型是工業社會的產物,是與工業社會的經濟環境和手工的信息處理技術相適應的,它與信息社會對會計核算、管理、決策的要求當然相差甚遠,因而傳統會計模型在處理信息社會的經濟事項時,所表現的困惑必將在所難免,傳統會計模型無法適應現實需要,無法提供恰當充分的信息,勢必會使投資者轉而尋求其它信息來源。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具有電子記憶、數據處理、通訊傳輸等功能,它一開始進入會計領域,便展現出一種廣闊的前景。由于現有的電算化會計系統是基于傳統的手工操作模式,雖然在處理手段上有了明顯變化,可是其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規程并未因為計算機技術而有所改變。由此可見,當前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僅僅是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適應傳統會計模型,而傳統會計信息處理的程序和規則并不是因為有了計算機以后才出現的。所以筆者認為,這些傳統的會計處理程序和規則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具有適應性和協調性。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信息時代的會計模型,這是會計信息化理論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企業信息化對會計信息化的影響有了外部的和內部的原因,這一部分就沒有提出的必要了,可以和前兩部分合并或者去掉.
國家信息化,企業是基礎。所以企業信息化是當前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企業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實現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即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對生產過程的設計、制造、測量和控制實現自動化。企業信息化的另一目標是實現計劃、財務、人事、物資、辦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動化,并通過網絡使企業內部信息交流暢通,監控物流的整個過程。所以,企業還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統(MIS),力圖實現從生產到管理的全面自動化。會計信息系統(AIM)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該系統產生了企業70%以上的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實現會計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談不上企業管理的信息化。
現行的大多數AIM已本能地成為企業MIS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普遍存在與生產、設備、采購、銷售、庫存、運輸、人事等子系統脫節的弊端,而且會計內部各子系統之間是以轉賬憑證的方式聯系,造成數據與內外子系統之間均不能共享,信息不暢通,影響了財務管理功能的發展。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要求會計軟件與其它軟件相融合,達到內外數據共享,這是對未來會計信息系統提出的新要求。此外,企業信息化還要求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應具有開放性,能利用網絡技術對信息發送與接收,為其它相關的部門、行業提供綜合信息服務,這也是會計信息化必須解決的問題。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社會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然而企業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會計信息化又是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所以加快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必將成為下一階段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二、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一般是指在會計領域中使用電子計算機的通俗說法。主要包括電算化會計制度的確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運用、電算化會計人才的培養。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都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處理會計業務,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但兩者的內涵決不相同,其
主要區別如下:
(一)歷史背景不同
會計電算化是產生于工業社會,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會計業務的處理量日劇增大,會計工作的處理方法日漸落后,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加強信息處理力度,所以采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業務進行處理。會計信息化則產生于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中,企業的財富=經營+信息,可見信息之重要性。此外,知識經濟的產生,使企業由原來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向著知識密集型發展,誰擁有高新科學技術誰就擁有財富??傊畔⑸鐣笊鐣畔⒒髽I是社會的細胞,社會信息化必然要求企業信息化,會計占有企業70%以上的信息量,企業信息化必然導致會計信息化。
(二)目標不同
現行的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系統是基于手工會計系統的基礎發展而來,其業務流程與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為了減輕手工操作系統的重復性勞動,提高了效率;而會計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統,是從管理者的角度進行設計的,能實現會計業務的信息化管理,充分發揮會計在企業管理和決策中的核心作用。
(三)技術手段不同
現行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由于開始所產生的環境束縛,主要是對單功能的計算機設立的,后來的會計電算化軟件也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和改善;而會計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統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設計的,其實現的主要手段是計算機網絡及現代通訊等新的信息技術。
(四)功能范圍和會計程序不同
會計電算化是對手工會計系統的改進,是在手工的基礎上產生的,它的會計程序是模仿手工會計程序而進行,也就是以記賬憑證為開始的,最后實現用計算機對經濟業務進行記賬、轉賬、提供報表等功能;而會計信息化是適應時代的要求,根據現代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實時性的特點而產生的,它是從管理的角度進行設計,具有業務核算、會計信息管理、決策分析等功能,其會計程序是根據會計目標,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術重整會計流程。
(五)信息輸入、輸出的對象不同
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系統主要是為財務部門設立的,設計時只考慮了財務部門的需要,由財務部門輸入會計信息,輸出時也只能由財務部門打印后報送其他機構;而會計信息化是企業業務處理及管理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其大量數據從企業內外其他系統直接獲取。輸出也是依靠網絡,由企業內外的各機構、部門根據授權直接在系統中獲取。
(六)系統的層次不同
會計電算化以事務處理層為主,會計信息化包括事務處理層、信息管理層、決策支持和決策層。
(七)理論基礎不同
會計電算化是建立在工業經濟環境,是與手工信息處理技術相適應的,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對原材料,產品、廠房、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的管理,企業組織機構是一種“金字塔”式的縱向多層次的等級管理機構,是在亞當。斯密的傳統分工論基礎上的工業社會理論的會計模型。而會計信息化是在信息社會中產生的,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它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對會計信息處理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并用集成化的方式、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準確、完整、可靠、快速、合理的會計信息,進而實現會計信息的成本最低、質量最好、速度最快、服務最優的要求。
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雖有上述區別和差異,但兩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企業在實現會計核算的計算機處理之后,必然要求對會計業務進行系統化的計算機管理。由此可見,電算化是信息化的基礎階段,信息化是電算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總之,為加快會計信息化發展,必須首先全面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使企業信息系統各部分之間協調發展,為會計信息化培育良好的發展和運用環境。同時還要加強對會計信息化的
研究工作,研究會計信息化對傳統會計原理、會計業務流程、現有的會計制度、財稅管理制度的影響和改革政策,以便能夠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規劃和發展21世紀的會計信息系統。
三、會計信息化的特征。
知識經濟的產生,給會計帶來巨大影響,影響到了會計系統的硬件(信息處理的工具)、會計系統的軟件(信息處理的程序)和會計信息的內容(技術資產)三個方面?,F代計算機技術正在改寫紙張、筆墨、算盤等傳統信息技術的歷史;現代會計電算化軟件正在改寫建立在只讀寄存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循環;現代網絡通訊技術正在改寫以會計報表為基礎的傳統會計信息的交換方式。而現代新技術革命的高速發展,則正在改寫以有限資源確認為基礎的傳統會計信息的涵義。由此看來,未來的財務報告將會有以下幾方面的改變和特點:
(一)從單一報表體系向多元報表體系轉變
會計報表是會計系統的主要產出,它所提供信息的種類、數量和質量與傳統會計的系統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在傳統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手工會計系統,具有只讀寄存的技術特性,從而決定其生成信息屬性的單一性。在過去的近百年中,財務報表體系雖幾經變革,但仍然是在原基礎上的完善和改進。如果我們根據電子計算機具有隨機寄存的特性來重新設計和構造一個新的會計系統,那么這個系統將能夠完成多重信息處理的功能,從而使會計報表體系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屬性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如果我們能夠允許用戶任意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種類、數量和質量,如同他們選擇電視節目一樣方便,那么未來的會計系統就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系統,用戶可以直接從系統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由會計師來決定,會計的生存空間將自然得到拓寬。
(二)主體與關聯方信息并重
傳統會計系統是基于會計信息、財富分配用途,會計主體的確立是系統建立的前提。與此同時,工業時代的企業組織所具有的垂直控制也為這一前提提供了所必須的外部環境。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組織的垂直機構正在發生網絡化的改變,這使會計主體假設開始失去其合理性。因此,在信息時代如何恰當地提供主體及關聯方信息,從重視主體信息到主體與關聯方信息并重,代表著未來會計的一個發展方向。
(三)資源與技術資源并重
對有形資源的占有及使用是工業社會環境中企業得以持續經營的重要條件,這在客觀上決定了傳統會計系統也必須圍繞企業有形資源的確認、記錄、計量和報告來展開。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得以持續經營的條件開始轉向技術的開發、利用和爭奪,有形資源在企業持續經營的地位日趨下降。在這種趨勢下,促使新的會計系統的建立必須從重視有形資源,轉向有形資源與技術資源并重。
(四)貨幣與非貨幣計量并重
表格式信息揭示的框架,要求所有的會計信息都能夠數字化,且具有能夠匯總的經濟意義,即會計信息貨幣化的要求。但實際上,會計信息的計量并非只能具有單一屬性,其信息揭示也并非只局限于報表的方式。這種變化,將導致會計計量向非貨幣延伸,從貨幣計量轉向貨幣與非貨幣計量并重。
(五)從年度信息揭示到年度與日常信息揭示并重
年度信息揭示歷來是會計慣有的傳統。隨著會計信息決策用途的不斷增強,一個年度的信息揭示必然與投資決策對信息的及時性要求發生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就要增加信息更新的頻率?,F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信息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在隨機寄存功能的支持下,每次會計信息揭示也不再需要所謂的會計循環,進而使會計信息的日常揭示成為可能。所以,年度信息揭示必將被年度與日常信息揭示并重的格局所取代。
綜上所述,未來的財務會計必將朝著會計信息化的方向發展,而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為
我國會計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為實現會計信息化奠定了基礎。
四、企業的應對措施
(一)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是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前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各種信息傳輸網絡建設、信息傳輸設備研制、信息技術開發等設施建設。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一個寬帶、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國家信息主干網,逐步消除部門間、地區間的網絡分割壁壘、資源壟斷和體制。
(二)加強和完善安全認證體系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解決網上購物、交易和結算中的安全問題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和開展電子商務的關鍵。制定和完善安全認證體系,以確保網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統故障、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確保交易內容、交易雙方賬號及密碼的安全。
完備的法律法規是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運行的保證。政府應制定和頒布的內容包括:電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電子文件的規范、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認程序、知識產權的保護、商標權、企業和個人隱私的保護等法律法規,以保證電子交易雙方能按照共同的規則進行交易。
(三)做好并建立企業信息化決策管理機構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連續不斷改進的過程,因此應建立一個由管理專家、規劃專家、系統分析員、運籌專家、計算機專家等成員組成的決策管理機構。在項目決策時,由該機構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詳細的調研、論證,分析需求,明確目標,細心聽取多方意見,從而增加決策透明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四)做好信息化建設準備工作,落實企業信息化建設資金
80%的企業認為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企業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業信息化是一項投資很大的綜合性工程,因此,在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時,必須對其進行包括技術、經濟、財務等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詳細的投資預算,設立企業信息化建設基金,實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資,使資金落實到位,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信息化的順利實施。
(五)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質的信息技術隊伍
人才是關鍵,企業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知識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的"復合型"信息技術人才隊伍,這就要求企業通過加強人才培訓,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方式來造就一大批精通專業知識,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專門人才,來推動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
(六)面對新形勢,從實際出發,采用新技術和新服務。
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借鑒發達國家大量出現的基于共享成本與優勢互補的虛擬企業、商業孵化器和戰略聯盟的網絡組織的經驗的同時,要發揮企業信息化的獨特優勢,以成本的相對收縮為基礎形成企業無邊界的擴張,而擴張的趨勢應以知識和市場為指引,通過技術、知識或組織的變革,有效處理市場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場知識,從而不斷創新強化基于競爭的知識優勢,最終企業的市場規模優勢的體現就是國家知識優勢的實現。
對于大型企業來說,成長到一定規模實現信息化是自然的需求,而對于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會在解決具體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改變,漸漸領悟到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的瓶頸。但是無論是中小企業領導信息化意識的提高,IT人才的充實,還是信息系統帶來的企業效益的顯露,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因為企業信息化是一項長期的、綜合的系統工程,所以在制定企業信息化規劃時,就要從實際出發,既要全面系統,又要有所側重,在加速推進企業信息化的同時,積極穩妥地引導電子商務的發展,通過對信息流、資金流和物質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業間信息交流的網絡平臺,再逐步建立起以行業為基礎,以典型企業為示范,匯集產品的電子商務平臺,最終達到實施電子商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涂建明。知識經濟下的會計電算化問題[J].會計電算化,1999,(2)。
[2]劉忠玉。我國會計電算化現狀及對策探討[J].財經問題研究,1999,(6)。
[3]張瑞君。計算機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張廣。會計信息體系結構的發展[J].會計研究,*,(10)
[5]臧慧萍。網絡經濟對傳統會計的影響[J].中國會計電算化,*,(11)。
[6]胡冬鳴。構建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的理論與技術設想[J].中國會計電算化,*,(8)。
[7]葛家澍。當代財務會計的發展趨勢[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4,(2)。
[8]鄺才忠。當代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國際化現狀比較分析[J].中國會計電算化,2004.(3)。
[9]張玉華。21世紀我國會計軟件的六大發展趨勢[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4,(4)。
1.1 必要性
數據規劃分析是以網絡通訊、數據庫、電子信息等技術為基礎的,隨著工作量的增加,產生的數據資料越來越多。若采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容易丟失,且不易長期保存。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帶動下,電力行業相繼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但其安全首先要有保證,信息安全即信息要真實、完整、有效、可控,電力行業與人們生活及國民經濟密切相關,一旦信息被篡改或被盜竊,將帶來嚴重的損失。網絡在提供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容易被攻擊,所以電力信息安全必須得到重視。
1.2 現狀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數據規劃分析技術起步較晚,稍顯落后。近些年來,電力行業有了很大進步,信息技術也在不斷改進,這意味著我國在此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數據規劃分析涉及諸多因素,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我國目前還存在著些許不足。
首先,數據規劃分析意識薄弱,電力部門領導階層雖能認識到數據規劃分析給電力行業帶來的積極作用,但對數據規劃分析安全有所忽視。認為采用先進的設備和軟件就能保證信息絕對地安全,以至于防護措施較為簡單,不能真正保護數據規劃分析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黑客攻擊、病毒植入等手段越來越高明,很多關鍵性數據規劃分析存儲于計算機中,很容易被侵入。
其次,硬件和軟件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但總體來說,國內軟硬件水平偏低。如缺少自己研發的技術和品牌,多從國外引進,并未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致使不少的防病毒系統不能進行全面防御,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甚至有些部門只重硬件,而忽略了軟件,在硬件設備的性能、配置、功能上不斷創新,軟件技術卻長期沒有更新,難以滿足越來越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技術落后,國內還未真正建立起一個有權威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全國各地的標準都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信息的安全性。而電力部門也沒有制定規范標準,致使數據規劃分析安全管理出現混亂,各環節不能緊密相連,極易引起信息堵塞,無法實現資源共享。
2 電力生產管理系統中的數據規劃分析
2.1 調研分析——業務需求
根據信息工程方面的處理方法來進行數據規劃,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對當前情況下的業務進行調研分析,并通過一定的層次結構進行電力企業管理狀況——業務過程模型的建立。這樣就能夠保證分析員及業務員的自身思想相統一。
2.2 調研分析——數據需求
其主要是運用信息工程方法的應用,此應用理論主要強調的工作就是對分析范圍保證其完整性及全面性,所以,這就需要保證在數據規劃分析的過程中對整個企業及企業自身的業務領域都有涵括,就如同業務分析一樣,需要對全局性都進行觀點的保證,同時,還要為系統功能的模型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對業務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所遵循的流程一般為視圖調研到數據流量化分析再到數據庫整體規劃設計的實現以及通信網絡整體規劃設計的實現工作。
2.3 系統功能模型的建立
數據規劃建立的基礎就是業務需求分析以及業務流程規范,進而就能夠有效的對系統功能模型的建立進行實現。一般來說,系統功能模型主要所包含的部分有功能模塊、程序模塊以及邏輯子系統等,歸根到底其就是對系統規范化功能結構的進一步表述。對于功能模型的建立來說,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對功能模型系統自身的功能模塊進行合理有效的劃分。
2.4 系統數據模型的建立
業務人員以及相應的分析人員在對業務過程模型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建立的基礎上,還需要以用戶視圖作為主要的切入點,將企業的數據元素庫、物理數據庫以及概念數據庫等三個模型進行網絡創建。并通過對各個用戶視圖的數據分析,能夠保證其對每一個數據庫的關鍵詞及結構、容量及采集周期等進行確定。當相應的功能模型、企業模型及概念數據等設計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需要對數據可分身的機構進行相應的分析、設計,進而保證對系統數據模型的有效建立。
3 結束語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need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necessity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and the concrete solutions, also analyzed its risk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關鍵詞:工業公司;移動應用;研究
Key words: industrial company;mobile applications;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2-0137-02
0 引言
當前是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改革與發展最重要的時期,既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大更嚴峻的考驗。國內市場國際化的趨勢將進一步顯現,行業內各兄弟企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壓力,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將會面臨更為強勁的競爭。
1 公司信息化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十年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推廣,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具備了營銷、ERP、協同辦公平臺、資金監管系統、MES等信息處理系統,涵蓋營銷、客服、財務、物供以及日常辦公處理等主要業務部門,具備了比較扎實的信息化基礎。特別是協同辦公平臺、資金監管系統、MES等面向每一位員工的信息化系統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管理和經營效率,改善了公司溝通與協作環境,而且強化了員工的信息化意識。
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公司運營管理指令的上傳下達,促進不同系統的信息轉變為公司共有的知識資產,促進了溝通與協作,符合當今市場競爭必須快速反映的要求。信息化應用系統已成為公司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日常辦公和溝通協作中不刻或缺的重要工具。成為企業運作的支撐核心。
但與此同時,由于需要依賴固定的辦公場所和固定的辦公配套設備,信息化的極盛又開始凸顯一些問題:流程的信息化必然要求大量的工作需要在信息系統中完成,流程中各個環節的人員被束縛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如何才能打破這些時空上的信息束縛限制,跳出固化的信息化建設窠臼,可以隨時、隨地、隨手使用的信息系統,使得公司管理者、業務人員不管置身何地,都能隨心所欲地和內部系統關聯?這一問題日漸成為信息化市場的關注焦點。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引入企業移動應用解決方案。
2 移動應用的含義及其發展趨勢
所謂移動應用,就是通過無線技術的應用,打破目前固定場所、時間的辦公模式,結合實際需求,將各項信息系統的應用延生到移動終端,從而實現以下三點功能。①現場信息實時采集和傳輸。②實時的接收各項工作指令并及時處理。③隨時隨地的查詢所需的信息。
當今社會,我們在每一個行業中都能夠看到移動應用解決方案的實例,比如在物流公司、連鎖超市、郵局、公安局、電力部門等等。雖然在每一個部門移動應用的用途是各不相同,不過從總體來看,移動應用都對這些行業部門帶來了好處,在增加工作效率,減少人工工作強度以及人為失誤上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500強的企業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應用合適的企業移動解決方案來提升競爭力。如Wal-Mart,Carrefour,美國通用,DHL等大型跨國企業都大規模地應用移動計算技術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國際著名的IT市場研究機構Meta Group和Gartner Group等的研究報告表明,在未來的10年之內,80%以上的企業用戶將采用遠程或移動的解決方案,全球將有數億員工的日常辦公環境是非傳統的工作環境。這種前景,即將成為現實。
3 公司移動應用需求分析
在公司,無論是領導還是營銷人員、原料采購人員以及廣大員工都有強烈的移動化辦公需求:
需求一:領導出差途中,無法及時處理日常事務,導致相關工作延時;無法及時掌握公司生產經營狀態,導致決策延遲。
需求二:原料采購人員在采購現在無法及時將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進行綜合判斷;也無法實現煙廠與供應商之間通過信息及時共享、資源協調。
需求三:營銷人員身處客戶現場,無法實時查詢客戶資料、服務資料,也無法將收集到的信息及時錄入系統,導致信息滯后、資料不全。
需求四:在流程各審批環節中,無法實現審批信息的實時提醒和催辦。
需求五:各級人員無法實時登陸企業資料庫查詢需要的資料,也無法及時對公司信息進行更新。
需求六:行業物聯網的推廣和應用必然要求引入移動應用技術。
4 公司移動應用解決方案
滿足上述需求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對公司現有的信息系統無線延伸到手機、筆記本等移動終端。公司領導無論是在外地出差,還是在旅行途中,都可以隨時通過移動終端了解公司運作情況、審批各類申請等;員工不論是在差旅途中,還是在現場辦公,只要通過移動終端就可登錄企業內部各項應用系統,進行辦公,查閱資料等,第一時間掌握重要信息。通過把企業內部系統移動化,可讓企業外出辦公人員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享受信息科技進步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
個人認為,公司引入移動應用一定要切合公司的實際需求,在建設初期應重點考慮解決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①移動辦公:主要是實現與現有桌面辦公系統的對接,將辦公自動化的功能延伸至移動終端上辦理,為公司管理人員提供移動環境下的辦公條件。②移動營銷:移動營銷系統通過移動終端向各級營銷人員提供服務功能。③移動信息共享:為公司各級員工提供移動信息的查詢和錄入功能。
移動化可以為企業帶來業務、流程、工作方式的改變:①使企業業務移動化,可以更靈活、更迅速地對變化做出反應;②使企業流程移動化,從本質上加速類似客戶和現場服務這樣的移動化流程;③使員工工作模式移動化,鼓勵員工實踐中的多樣性,對如何、何時以及何地工作提供選擇的自由。
5 需要解決的問題
引入移動應用不僅僅是引入一個新的信息系統,它是對傳統信息應用的一種變革,在引入前還必須要解決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①公司要有更加開放的網絡環境,各級辦公人員通過移動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的訪問需要的系統,辦理相關業務。②開放的網絡環境必然要求建立更加科學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不僅要求網絡部署方式的安全性,還要求對無線信息通道、傳輸內容及終端提供全面的安全措施。不然一旦發生信息泄露或權限盜用事件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③公司必須建設一套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統,可以提供各級人員隨時隨地的查詢或更新各類需要的資料。④終端配置要求:各級人員對移動終端的要求不盡相同,需要根據不同的工作需求對不同的人員配置不同的移動終端。
6 結語
本文分析了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及公司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公司移動應用的解決方案和目前應著重注意的關鍵環節,并對方案實施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了闡述。移動應用是公司發展的必然選擇,但具體實現一定要切合實際并解決好幾個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偉章.移動數據通信技術與業務[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關鍵詞:名牌戰略 營銷策略 服裝企業
一、寧波服裝企業的現狀
寧波是一個聞名全國的服裝城,服裝是寧波的重要支持產業。在改革開放初期,寧波逐漸成長起杉杉、雅戈爾、羅蒙等全國知名的服裝企業,如今,在這些企業繼續做強做大的同時,又成長起洛茲、太平鳥、培羅成、唐獅等新企業。寧波現有服裝企業近1800家(不包括個體業主),年產服裝13億件,占全國服裝生產能力的12%左右,年銷售收入千萬以上的服裝企業達80多家。由于傳統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寧波服裝企業主要集中在“紅幫裁縫”的發祥地――鄞、奉兩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以形成自然的產業集聚區,集聚了幾十家具有相當規模和品牌效應的知名服裝企業。現在,寧波大部分重點服裝企業已走上二次創業即爭創國際品牌的新征程,如杉杉集團除了繼續與意大利、日本等國的先進服裝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外,正著手與意大利、法國等知名國際服裝品牌公司洽談合作,共同打造新的國際品牌;雅戈爾也與日本公司合作生產各類高檔紡織品、面料和職業女裝;羅蒙聘請了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長期擔任西服的設計與現場管理,也連續聘請了意、法、韓名師擔綱羅蒙設計師,而且與韓國聯手打造了女裝品牌迪可,進人了國內高檔商店;洛茲在日本泉纖維株氏會社的幫助下,投資建成了高級時裝車間,生產的高級時裝全部返銷日本,這一嘗試檢閱了洛茲制作高檔女裝的能力。可見,寧波服裝業的一些龍頭企業為了加速與國際接軌,正努力嘗試與世界服裝強國合作,成為跨國公司的合作伙伴,適應市場國際化已成為寧波服裝產業結構調整的主線。
二、寧波服裝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及障礙分析
(一)寧波服裝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
從大環境看,中國服裝出口的市場環境將得到較大的改善。一方面可以按紡織品服裝協定(ATC)獲得“一體化比例”和“額外增長率”取得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利益。同時可以通過多邊談判及時獲得一定的優惠待遇。多年來受被動配額困擾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服裝產業將得到力量的釋放,特別是一些國家對中國服裝配額的取消,將給中國服裝產業帶來極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的一些品牌服裝經銷商及服裝企業便會千方百計的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不同形式,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主打中國市場,由此引入的新設計、新工藝、新技術和現代化的科學管理、先進的市場營銷等等,都將會提高我國服裝行業的整體競爭力。而跨國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將會強化競爭機制,強烈刺激中國服裝企業的競爭意識,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進而增強競爭力。從小環境看,寧波國際服裝節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從1997年開始,每年一度的寧波國際服裝節暨中國國際男裝博覽會,就是為了吸引國際著名服裝城市的服裝企業、商家和知名人士到場,促成他們與寧波服裝企業的合資合作。而且寧波服裝加工工藝水平較高,很多產品暢銷日本、美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國內服裝業想打造自己的國際品牌是困難重重,有很多因素制約著中國名牌服裝進入國際市場,使寧波服裝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寧波服裝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
1、盡管中國的人世給國內服裝業能帶來種種好處,但也難免會有不利因素。比如,由于我國服裝出口配額分配和管理長期掌握在政府職能部門手中,尚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有序的競爭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因此,很可能引發企業在服裝出口方面更為激烈的無序競爭,最終導致進口國家或地區采取反傾銷措施,阻礙我國服裝出口。另外,行業內一批中小企業將被沖跨。因為,中低檔服裝加工在我國有一定優勢,而國際服裝市場在這一領域的競爭最為激烈,服裝企業“散、小、弱”,并以加工型為主,大部分企業沒有從事國際貿易的人才和經驗,而且對“人世”后的形勢估計備戰不足,樂觀有余。因此,服裝行業將會有一大批競爭力小、難以適應國際化市場經濟的企業被擠跨。
2、從總體上說,我國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科學管理水平相對不高,以產品數量多、價格低、成本低而取勝。服裝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拓展國際市場的實力相對較弱。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以及由于缺乏市場調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導,加之國內市場尚不規范,服裝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張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短視性。
3、缺乏國際知名品牌。事實上,經過多年為國外貼牌生產積累的經驗和積極探索,不少中國服裝在面料、加工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己經很小,但品牌差距卻使中國產品附加值與國外品牌服裝相去甚遠。寧波服裝出口額位居中國前列,但加工貿易占據服裝出口的半壁江山。品牌進入歐美市場,價格與貼牌相差很大,致使許多企業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品牌,貼上國外的商標,掙來的是來料加工的錢。因此,在作貼牌的同時,要積極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
4、服裝企業的信息技術開發相對落后,與國際先進的服裝生產和貿易水平還相差很遠,難以跟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我國服裝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資金不足,而且缺乏信息化人才。這已成為制約紡織服裝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服裝企業每年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平均投人僅占其銷售收入的0.1%左右,投入最多的企業約占銷售收入的2%,投入最少的企業還不到銷售收入的0.01%。這一比例與發達國家大企業信息化的投入占總資產8%-10%的比例相比,明顯存在較大差距。
三、寧波服裝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營銷策略
(一)把發展我國名牌服裝與深化企業改革結合起來。由于粗放型發展還具有很大的“慣性”,加之發展的嚴重失衡,為此,必須選擇出口產品前景廣闊和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名牌企業,率先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1)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打破生產流通界限,鼓勵專業外貿公司、金融企業與生產企業互相聯合、互相滲透,發展以名牌生產、出口項目為主導的服裝企業集團。(2)以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為龍頭帶動企業和產業重組,通過競爭,優勝劣汰,加強服裝企業內部的整合。(3)組建以名牌產品和企業為主體的跨國公司,實行跨國經營。(4)積極申請國際標準認證,加快信息化建設速度,有效抵制信息技術壁壘。
(二)把好產品質量關,并通過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優良的質量是國際品牌創建的基礎。服裝產品的質量不僅儀表現在選用的面料、剪裁做工的精致程度和設計風格的時尚性,也表現在諸如包裝、退換、或洗滌保養信息等相關的服務質量。服裝性能質量和款式是衡量產品質量最基本也是最實在的標準。依靠面、輔材料、縫制工藝、人體測量板型設計等
方面的技術創新能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優質的服務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并贏得顧客信任,有利于實現較高層次的品牌定位。在歐美國家,有些服裝零售商開始提供有關顧客個人形象的建議,包括適合不同體形與高度的成衣款式,以及適合個人膚色與頭發顏色的服裝色彩。因而,服裝企業要創建國際品牌就必須提高服務質量。
(三)增加科技投入,努力開發綠色產品。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發達國家相繼立法,對進入本國、本地區市場的服裝實行環保認證及對有害物質含量設限。很多國家規定只有具備生態標簽的產品方可進入本國市場。生態標簽是一種用來告訴消費者該紡織品已經過有關部門檢測確認為無有害物質的標記。因此,國內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前,先要取得綠色生態標簽。因此,確保產品的環保無污染是我國企業的努力方向;否則,將成為制約我國服裝出口的障礙。服裝企業要增加科技投入,積極地研制環保型服裝,啟動“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
關鍵詞:智慧餐廳;智能應用;傳感;FRID技術
Abstract:As the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mature, RFID industry will become an emerging high-tech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RFID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anteen, canteen service to realize intelligent on real significance, promoting humanization canteen servic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antee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D technology, innovative propose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 i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telligent sett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FRID technology in the areas of the property, not only let the user experi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economy achievements,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Key words:Wisdom canteen;Intelligent Applications;Sensor;FRID Technology
1 RFID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
RFID是一種非接觸射頻自動識別技術,通過射頻信號獲取相關數據信息,最早運用于軍事領域,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發展,RFID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和應用。作為物聯網感知層的傳感技術,FRID可以服務于信息服務業,大幅度的提高管理和運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主要應用于高速公路自動收費、公交電子月票系統、人員識別與物資跟蹤、生產線自動化控制、倉儲管理、汽車防盜系統、鐵路車輛和貨運集裝箱的識別等。RFID技術成為智慧經濟重要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智慧經濟帶來各個行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越來多的領域引用FRID技術,特別是人流量的行業;在物業領域,目前物聯網應用比較少,也說明技術研發前景、市場潛力巨大。
2 RFID技術給餐廳智慧化帶來契機
后勤餐廳供應幾千甚至上萬職工的飲食,其服務能力建設一直是電信、電力等大中型企業后勤餐廳管理的關鍵所在。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簽到和報表統計餐廳財務的單一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和后勤管理的需求,利用信息系統管理企業餐廳財務管理工作,完成各種營業信息的收集、查詢、統計及報表功能,實現企業餐廳財務信息、考勤系統的統一管理,可以使企業餐廳財務管理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和精細化。同時在應用方面導入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新型售飯設備,用信息化(售飯系統、LED大屏幕、網上訂餐、物聯網收銀、餐廳管理ERP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助力餐廳提高其采購、倉庫、財務、廚房等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效率,驅動餐廳服務能力迅速提升,優化餐廳售飯方式,改善就餐環境,提升飲食質量、提高送餐速度和準確程度,科學控制成本,落實動態核算、精細化收支管理要求,方便業務追溯和監管,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共享,用及時充分的數據輔助決策,指引日常調度和指揮。
單位后勤餐廳多屬于福利性質,餐廳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解決對餐廳成本的有效監管、經營情況向職工公開、堵塞管理漏洞、降低餐廳工作人員和上級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量以及對后勤餐廳監管和成本核算業務總結等。而FRID技術特點恰恰適合這些方面智慧化的需要,給傳統餐廳的智慧化帶來契機。
3 RFID技術應用于智慧餐廳的新模式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員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登錄到“智慧餐廳”界面,通過視頻非常直觀地了解餐廳當天的菜式、價格,同時掌握餐廳就餐的人流情況,從而選擇自己喜歡的菜肴與合適的就餐時間。還可以通過“智慧餐廳”,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還能輕松通過智能營養師咨詢,對菜品的卡路里和蛋白質含量進行查詢;就餐時,可以直接端取自己終端里選擇好菜品,收銀時端盤在智能托盤上放一下,自動計算用餐價格,把自己攜帶RFID就餐卡往感應器上一放,就可以自動在進行扣款。
這些構想大部分可以通過FRID技術來實現,在未來完成可以打造出智慧化、無人化、全自動化的智慧餐廳,將餐廳服務人員從傳統操作業務解放出來,開展科學貼心的咨詢服務,在各種利用FRDI技術的服務中探索如何使員工獲取更好的智慧體驗。這樣,智慧餐廳的出現將使餐廳的服務模式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樣才能充分發揮FRID技術的作用,獲取其最佳的應用效果。
浙江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FRID研究者已經對一些創造應用進行構思與設計。
該系統以智慧餐廳管理平臺為中心,統籌管理智能結算系統、智能視頻分析系統、餐廳門戶系統、環境監測系統及物業管理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聯動管理,打造智慧餐廳在快速結算、智能分析、個性化服務、物流追蹤,信息交互等幾大特色功能。如圖1所示基于FRID技術智慧餐廳網絡拓撲結構。
該系統給出的智慧餐廳信息化解決架構如圖2所示,從下到上主要由基礎部件、基礎網絡、公共云服務平臺、餐廳應用、餐廳門戶幾個層次組成,并要求支持網絡設備及資源可共享、復雜多網絡可融合與優化、餐廳平臺能力可擴展、餐廳應用可擴展,實現基于綠色通信網絡的智慧餐廳。
基礎部件:即視頻探頭、RFID、GPS、各種傳感器等感知設備;
基礎網絡:可采用任意類型網絡,如光纖、PSTN、有線電視網以及3G/4G、WIFI等無線網絡;
餐廳公共云服務平臺:主要是提供餐廳管理、餐廳服務、物業管理等公共云服務平臺,為智慧餐廳的各種應用提供支持;云服務平臺實現異地餐廳間可以聯網消費。
餐廳應用:主要包括面向就餐人員、物業、商家等的各種應用;
餐廳門戶:通過相關應用系統、數據資源和互聯網資源的集成,主要提供餐廳門戶、商家門戶、物業門戶、手機門戶,為客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
4 FRID在智慧餐廳關鍵技術的應用
FRID在智慧餐廳關鍵技術的應用有三個大的方面:物聯網智能計算系統開發、餐廳環境監測系統開發和智慧餐廳管理系統開發。
在物聯網智能計算系統開發主要解決每個員工通過在點餐時系統自動通過RFID物聯網計費。同時在餐廳建立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結算系統,每個餐盤都具有物聯智能功能,在收銀時端盤在智能托盤上放一下,后端物聯系統能自動計算用餐價格,通過一卡通接口進行扣款,實現收銀自動化。
在餐廳環境監測系統開發主要是在餐廳、餐廳、灶臺間、倉庫、儲藏間等場所加裝溫度、濕度、煙霧FRID傳感器,通過FRID傳感模塊開發,實現網上餐廳、智能手機實時展現餐廳的溫度、濕度情況等;監測系統與智慧餐廳云平網,形成為一個整體。
在智慧餐廳管理系統開發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供應鏈管理,從原材料采購到食品加工的所有環節,每份食物成品的原材料都具有可追溯性,每個成品都有相應的FRID傳感進行跟蹤和收集。每種、每天的成品食物的加工人員都要記錄并公示。對每種市場上的蔬菜類別進行分類,在系統中記錄,該工作須在系統上線時完成輸入,后續應用時及時補充、修改。同時記錄蔬菜、米面、油、魚肉、海鮮等各種原材料的供貨商FRID的管理,包括供貨商的基本信息、衛生許可條件、營業信息等。同時對餐廳每個流程每天消耗的材料管理,每種材料消耗的批次、數量等。當原材料庫存低于設定閾值時,系統以短信等方式通知餐廳管理人員。第二個部分是對餐廳與人員管理,管理整個后勤系統的關聯人員,包括廚師、衛生、采購、餐廳等人員,每個人員都有相應的FRID感應卡,滿足日常后勤管理信息傳遞與管理的需要,物業公司領導能夠通過在線視頻檢查餐廳的衛生與人員工作情況。提供日常物業公司需要的辦公功能,如通訊簿、信息收發等。對餐廳從業人員進行管理,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從業資格、身體狀況等。
5 FRID技術在智慧餐廳應用的優勢
⑴采用快速RFID識別和安全技術應用,將這種技術與后勤領域相結合,比傳統的餐廳顯示明顯的優勢:1)速度快。系統核算菜價,1秒核算,1秒刷卡,整個過程僅需2秒。2)核算準。每秒10次的高速重讀對比,差錯率為0,且穩定可靠。3)無人值守。實現收銀自動化等。⑵采用軟件物聯協同的方法。通過用軟件管好物流采供和收發存、成本核算等重要事務,業務單據通過信息化平臺在部門之間快速傳遞,事務快速協同,數據實時共享。⑶采用獨立自主的編制RFID技術完全標準。導入產品標準化,標準化成本和生產的管理理念。從源頭上制定標準化的菜品、成本和生產規范,梳理實施細則,實施標準化管理
6 結束語
從目前趨勢看來,人類社會將進入智能科技社會,智慧科技將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RFID物聯技術的智慧餐廳的建設還是初步階段,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還是需要更大的創新和想象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通過技術與應用的多方合作的新應用模式,共同努力,合理規劃,逐步實施,通力合作,使FRID技術在智慧經濟應用更加完善,突顯城市信息化的魅力和高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寧煥生.RFID與物聯網[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04.
【關鍵詞】 紡織服裝企業 障礙 營銷策略
Abstract : with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our country textile economic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aster and faster, the dependent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refore, how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omote marketing, various textil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competitive factors and the change of the opponent of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adjustment, is we have before us an important miss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extile trad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extile enterprises the influences of enterpris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 textile clothing enterprise; Barrier; Marketing strategy
引言
從2005年1月通過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簽訂了《紡織品與服裝協定》以后 ,紡織品國際貿易配額取消。這對世界紡織服裝企業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使我國紡織服裝企業面臨全新的營銷環境的挑戰:市場格局的變化,貿易區域化增加,綠色壁壘的形成等。而目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貿易已占全國出口商品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占國際紡織品貿易額的十分之一,作為我國最具競爭優勢的大宗出口產品,紡織服裝行業的經營發展狀況,不僅關系到該行業單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關系到我國經濟貿易等一系列國計民生問題。本人試圖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紡織服裝貿易面臨的諸多障礙,并嘗試提出相應的營銷策略。
1. 影響我我國紡織服裝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
1.1外部因素
1.1.1中國的入世給國內紡織企業帶來的不利
盡管中國加入WTO后給國內紡織服裝業帶來種種好處,但難免有些不利因素。首先,世界貿易市場結構日趨復雜,市場日益激烈,其壟斷性也來越強,各個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保護主義盛行,給我國紡織品出口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由于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配額分配和管理長期掌握在政府職能部門手中,尚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有序地競爭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很可能引發企業在服裝出口方面更為激勵的無序競爭,最終導致進口國家或地區采取反傾銷措施,阻礙我國服裝出口。
另外,行業內一大批中小服裝企業將會被沖垮。中國未來的市場前景將面臨著真正的“刀光劍影”,而過去的“開放”以及國內的競爭與之比起來顯得不過是一種模擬和演習。我國雖是服裝生產和出口的大國,但服裝工業的整體水平與國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產業升級需要一個過程,行業本身以及相關行業又存在著眾多短期內難以解決的關鍵問題,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同時,在國際競爭規則的作用下,必然會導致市場無情的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
1.1.2反傾銷措措施
反傾銷措施是WTO框架內各成員方可以利用的一種保護公平貿易的措施,根據《反傾銷協議》,成員方實施反傾銷措施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判定傾銷的存在;二是國內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威脅;三是傾銷與產業受損之間存在必然聯系。盡管我國以躋身于世界十大貿易強國行列,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包括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頻繁地進行歧視性反傾銷調查。據2006年5月世界貿易組織公布的反傾銷報告透露,在全球的“反傾銷調查”和“最終裁定數量”總體走低的情況下。2005年我國新遭受的反傾銷措施卻高達40項,新遭受的反傾銷調查達到55項,其比例約占全球總數的30%左右,遠遠高于WTO其他成員國。
為何我國遭遇反傾銷指控如此之多?一方面由于中國產品價格下跌導致進口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擠占進口國內的企業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中國質優價廉的紡織品改變了部分消費者在不同產品之間的消費選擇。這兩種導致中國紡織品在進口國占據絕對進口量和相對市場份額的因素無疑使得遭遇反傾銷指控的可能性增加。其中,歐美在對我國產品的反傾銷指控中,在傾銷認定方面均還存在一定歧視性,這抑制了中國在最具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生產制造領域的優勢在基于平等互利的貿易環境中充分發揮。也剝奪了廣大進口設限國消費者享有來自中國質優價廉產品的權力。
1.1.3世界經濟增長加快但消費者需求穩定
目前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格局中,歐美發達國家是主要的進口國,發展中國家是主要的出口國。歐美紡織品進口總額占全球紡織進口總額的50%,服裝進口總額占70%。近幾年,世界經濟正在逐步回升,消費需求增長,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出口帶來機遇,但是,紡織服裝品消費市場相對穩定。因此,國內產能的急劇擴張與相對穩定的國際市場容量之間將引起供求失衡。供需矛盾加劇必然導致出口市場“量增價跌”,而且容易引發無序競爭,增加許多貿易的顯性與隱性摩擦。
1.2內部因素
1.2.1中國紡織業投資明顯,出現過度競爭局面
紡織服裝是典型的壟斷競爭行業,由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和資本的積累,紡織服裝行業出現過度供給和過度競爭的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生產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產品價格優勢,也會逐漸削弱;同時,可能會出現國內紡織企業間通過互相壓價等方式的惡性競爭。這都將是我國紡織出口面臨“量增價跌”的現象,也會使我國產品聲譽大幅下降,引起更多的國際貿易¥¥。有關專家認為,要保持紡織服裝工業持續平穩的發展,產值增幅最好控制在15%~20%為宜。因為根據產業組織理論研究成果,競爭性行業是無利潤而言的,即使在產品村子啊差異性的壟斷競爭行業,過度供給的壓力可使市場相當大一部分產品的價格迅速跌落并陷入得不償失的狀況。不言而喻,過度競爭只能在短期內使消費者獲得一定的實惠。但從長期來看,過度競爭不僅使廠商得不償失,而且使消費者得到一點點實惠因為生產壓縮和壟斷形成而灰飛煙滅。
1.2.2產品附加值低,缺乏知名國際品牌
我國紡織品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研發技術投入不足,過分依賴低成本優勢,忽視產品附加值及品牌所帶來的收益,企業出口產品以定牌、貼牌加工貿易為主,自主品牌少,企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隨著近年來紡織出口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出口產品價格競爭的趨勢激烈,加之產業結構不合理,部分企業出現低值報關的不規范行為。盡管經過20年的努力,國內出現了一批部分為百姓知曉的“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但這些“名牌”中,享有國際知名度的幾乎沒有。
1.2.3信息技術的應用相對落后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傳統紡織業而言是個革命性的沖擊,也是信息技術發展在應用領域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誰能率先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誰就能贏得先發的競爭優勢。我國的服裝企業的信息技術開發于國際先進服裝生產和貿易水平相差很遠,難以與國際接軌。我國服裝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資金不足,而且缺乏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這已成為制約紡織服裝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服裝企業每年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平均投入僅占其銷售收入的0.1%左右,投入最多的企業僅占銷售收入的2%,投入最少的企業還不到0.01%,這比例與發達國家大企業信息化投入占總資產8%~10%的比例相比,明顯存在較大差距。
2. 現階段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營銷策略
2.1熟悉歐美相應法規政策,運用WTO規則,提高企業應對能力
針對歐美各種非關稅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不利影響正在逐步加深,再對我國出口商品采取反傾銷、反補貼和特殊保障措施增多的同時,技術性措施、檢驗檢疫、進口禁令、進口許可、知識產權、通關程序、環保和勞工標準等貿易壁壘也在逐步增多。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從主觀上積極提高維權意識和能力,熟悉歐美國家的一些“特殊”條例。例如,根據中美入世協議,到2016年前,美國仍舊可視我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在反傾銷調查時仍可非常主觀地采用“替代國”價格來核定我國產品的生產成本,繼續是我國企業處于非公正待遇之中。此外,歐盟雖于1998年4月通過一項修正案,將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刪除,但將未完全確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對我企業的反傾銷調查仍采取個案個議的辦法,這種判定使我國企業尤其是一些沒有財力、能力應對反傾銷的中小企業處于不利局面。另外,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應訴,加強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商會的聯系及時獲得信息和外部支持。
2.2紡織服裝企業可推廣柔性制造
柔性制造(在服裝行業更清楚地表述為服裝定制),就是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生產服裝。從市場學角度看,柔性制造實際上是在各個細分市場對需求的最準確定位,實際上是為企業開拓一個全新的消費領域。在這個新領域中由于經營者數量較少、供給能力有限,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廠商具有較強的價格絕對能力,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在國際的統一大市場中,相比較而言,中國服裝企業資本力量不足、營銷渠道不暢、品牌聲譽較差,在國際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經濟大競爭格局中處于明顯的不利地位。毫無疑問,在剛性制造條件下,中國服裝企業要走向國際,與國際服裝巨頭搶市場、掙利潤存在一定困難。但是在柔性制造技術方興未艾條件下,中國服裝企業實際與國際服裝巨頭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在這種潮流下,雄厚的資金和通常的渠道以及營銷技術并不是決定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很多情況下,因地制宜,甚至困陋就簡可以變不利為有利、反敗為勝。誰抓住柔性制造的歷史機遇,誰就能在國際紡織服裝市場搶得先機。
2.3創新經營,在未來趨勢中尋求機會
21世紀,市場在呼喚產品創新的同時,更需要經營和服務創新。對于完全沒有市場經驗的外貿企業,沒有國內市場是缺點,但沒有經驗也同樣是優點。利與弊是客觀的存在,把握好利與弊之間的尺度,會揚長避短很好地將短處變成優勢才是高手。紡織外貿型企業的產品要在一個陌生的市場開疆拓土,最高明的就是創新經營:不走別人的老路,打破現有品牌的慣性思維,在借鑒傳統模式與招數基礎上,尋求突破與創新。比如,在傳統品牌策略上強化服務理念,做產品和服務結合的營銷;根據社會個性化需求強烈的趨勢,經營更加個人化的產品;根據市場渠道多樣化的趨勢,創新渠道模式做新渠道品牌;根據消費者對體驗需求的增長,創立體驗式營銷終端;根據財富效應帶來的品牌集中,將自己的產品融合進優勢的品牌;根據產品功能融合的趨勢,發展新功能產品等等。
2.4建立戰略營銷聯盟
企業戰略聯盟,即企業和企業的合作,企業和品牌的合作、企業和商業的合作,為了抓住戰略營銷機會,到達共同戰略營銷目標而結成的聯盟?,F在大多數的休閑服裝品牌,其中15%的零售收入來自于配飾的銷售,這些配飾包括眼鏡、皮帶、休閑鞋、襪子、旅行包等而恰恰現在有些服裝品牌都存在有找不到專業的配飾企業來加強產品系列配套問題。為此,單純的紡織外貿企業可以考慮與品牌商達成戰略聯盟,為品牌商戶提供配飾產品。比如很多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商業巨頭,品牌已經具有很大的號召力,他們已經開始大力發展自有的品牌產品,企業為什么不將自己的優勢產品拿去和商業品牌合作呢?消費升級后顧客的需求更趨向于復雜化,各個品牌的配飾類產品將會逐漸增多,發展戰略聯盟使傳統紡織貿易企業轉內銷時極為值得嘗試的銷售模式。
2.5增加科技投入,堅持品牌戰略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相繼立法,對進入本國、本地區市場的服裝實行環保認證以及對有害物質的含量設限。德國Mectex公司經理Valeria Fassi Febbi說過,“在低價格產品領域里的競爭毫無疑問會更加激勵。中國人不會生產出‘法拉利’級別產品,但他們更熱衷于生產‘微型車’類型產品。相反,我們會不斷創新,開發新思路,制定更高的質量標準。當然,這需要時間開展大量的研發工作?!爆F如今是以科技定位,品牌劃分市場的時代,服裝企業要增加科技投入,積極研制符合時代的服裝,實施品牌戰略,早就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才能走進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大競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消費者需求層次不斷提高,追求品牌,增加名牌消費的現象日益明顯。因此,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推行品牌戰略不僅有利于擴大市場占有率,而且能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甘碧群. 國際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金泉. 紡織服裝營銷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