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設
時間:2024-03-13 16:07: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供應商管理體系的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有效措施
經筆者研究分析,現階段,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主要是供應鏈風險管理,隨著制造企業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企業想得到更好的經濟利潤,就需盡快的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就必須加強對供應商供應鏈風險管理控制,完善的供應商管理工作,充分企業供應商隊伍的穩定和可靠,促進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筆者將從: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分析、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分析
經筆者研究,部分制造企業在供應商管理方面還具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由于外部環境限制,我國制造企業對于供應商管理還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項體系的構建缺乏完善,最終限制供應鏈管理工作難以開展;其次是制造企業協同意識不足,未能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且對供應鏈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臺,無法將供應鏈與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綜上,我們發現制造企業在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開展上明顯力度不夠,不能對供應商供應鏈風險給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發展,為企業今后的可持續化道路造成不少障礙。
二、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
綜上,筆者對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為了促進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開展,企業必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構建合理的供應商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模、采用適當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加強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等,為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開展給予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構建供應商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
制造企業要想控制供應商管理風險的出現,首要任務是構建一個合理的供應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該模型的建立實際上是對供應商管理工作予以規范,提高供應商管理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制造企業而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供應商管理綜合評價模型,還必須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為績效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奠定重要條件。要控制供應商管理風險,做好供應商評價選擇工作是十分關鍵的,選擇的好壞對采購物品的質量和成本有著直接的影響,能在企業生存與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制造企業還必須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溝通交流,對供應商管理工作給予充分重視,確保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偟膩碚f,供應商管理風險的出現與制造企業管理不當有直接聯系,企業要想降低供應商管理風險的出現就必須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溝通交流,建立有效,合理的供應商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以此促進供應商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充分降低管理風險,使制造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制造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增添一臂之力。
(二)采用適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綜上,筆者對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發現供應商管理風險主要來源于供應鏈風險。據此,要想降低供應商供應鏈風險的出現,制造企業必須構建適應于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業經營特點及發展規劃與其他企業不同,那么制造企業在建立供應鏈管理模式時必須對企業自身特點足夠了解。在這里,筆者將以某大型超市為例,該超市實行的QR供應鏈管理體系,該體系是通過EDI等信息技術來實現訂貨補貨等經營信息的交換,該超市利用該體系大大縮短了交貨送貨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超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只有對企業自身特點充分了解,才能構建相適應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而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他們必須根據企業特點,建立核心企業供應鏈體系,制造企業供應鏈的建立必要以經濟實力與競爭力為核心,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建立一個范圍相對較小的資源共享平臺。實際上,核心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不論是對于制造企業本身還是供應商本身,都具有一定益處。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核心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加強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聯系,將欺詐等不良行為的出現。另外,對于供應商而言,供應鏈體系的建立能讓制造企業與其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對其業務的拓展,規模的擴大,經濟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過,核心供應鏈的建立對于企業信息化程度要求較高,它必要以嚴謹的科學技術為主,以防共享的資源被違法利用。事實上,制造企業在供應鏈體系的構建上完全可以選擇由第三方服務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臺的ASP模式,該模式充分應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拓展供應鏈范圍,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平臺日常維護開銷,同時也能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及時變更供應伙伴。
(三)加快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
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基礎是供應鏈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適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構建也離不開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因此,如何加快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成為制造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實際上,部分制造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基礎的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些許進展,他們將信息技術引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爾集團,在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選擇的mySAP供應鏈管理體系,該體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計劃、銷售與訂單管理、財務與成本管理等多個信息模塊,該系統實施后,海爾集團逐漸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設,極大的提高了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與準確性。海爾集團的成功為其他制造企業也帶來了發展契機,部分制造企業開始復制海爾集團的成功之路,加強信息化建設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進了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效率,也大大縮短了工作流程。上述,筆者提到制造企業可以通過ASP模式來開展供應鏈管理工作,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制造企業要想控制供應鏈管理風險,還要對自身企業準確定位,充分挖掘自身優點,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互動交流,與此同時,制造企業應注意發展自身的企業文化,努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形成品牌效應。
(四)對供應鏈管理體制進行長遠合理的規劃
供應鏈管理風險的控制離不開供應鏈管理體制的建立,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構建一套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體制,并對其進行合理規劃,為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重要基礎。以龍巖卷煙廠為例,改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有效構建了供應鏈管理體制,并對其實施長遠合理規劃,從而達到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目的。供應鏈管理風險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業上下的共同參與,制造企業要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對供應鏈風險加強管理,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了一種長期穩定的關系,大大減少采購成本,實現了制造企業的長效發展。此外,制造企業還必須大量吸納人才,并對在職人員實施相關培訓,樹立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為供應鏈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對制造企業供應商風險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從中發現不少問題,為了改善管理現狀,制造企業必須及時轉變管理觀念,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聯系,構建良好的供應鏈管理體系,順應時代的發展,把握住發展機遇,充分提升制造企業自身競爭力,對供應鏈管理體制進行合理規劃,為制造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制造企業領導必須加強對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重視,加大管理力度,重視管理人才的培養,為企業良好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創造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莉立.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探討[J].現代商業,2012(10):162.
[2]孔令夷.制造業供應商管理現狀及模式選擇[J].生態經濟,2013(04):106-110.
關鍵詞:物資采購 供應商 網絡建設
物資采購是每個企業不可或缺的經營活動之一,而供應商的管理又是整個物資采購體系的核心,其表現影響到整個企業。采購管理的發展趨勢就是改善企業的采購組織以及合理設置采購流程,完善供應商管理體系,更好的建設并運用供應商網絡系統,從而確保采購工作高質量、高效率及低成本運行。
1、尋找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當前企業采購發展過程中的產物,雙方以團結合作、共同創造價值的方法獲得持續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幫助、信息透明、風險共擔的基礎上。物資采購部門同供應商結成一個直接面向市場的動態聯盟,能夠像一個企業內部不同的部門一樣主動默契地協調工作。這不僅有利于物資采購部門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降低采購綜合成本,也有利于幫助供應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對于企業來說,與供應商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以降低物資采購供應鏈的總成本、降低供應鏈上的庫存水平、增加信息共享水平、產生更大的競爭優勢,以實現企業的財務狀況、質量、交貨、用戶滿意度以及產品業績的改善和提高。
從產品開發和改進的角度講,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戰略合作,充分利用和平衡企業內外部優勢,以降低整體成本為宗旨,利用供應商自身技能的增強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成功選擇戰略合作伙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1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
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作為戰略合作伙伴,是加強供應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針對品種多,分布區域廣的特點,需盡量選擇產品線較為廣泛,能夠充分滿足物資采購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供應商作為合作伙伴。
1.2雙方對利益的分配能夠明確地界定
物資集中采購過程中,物資采購與供應商保持的是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關系,需要雙方將各自的企業文化與對方的企業文化協調甚至融合起來,其價值觀也必須互相交流、融合,以形成對未來發展比較一致的價值觀。供需雙方必須牢固樹立“雙贏”的觀念。
1.3雙方的發展遠景目標具有一致性
物資采購進行一項工程建設,采購相關的產品,必須對產品有一個定位,這個定位也需要被供應商認可,并將其作為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雙方共同的戰略目標可以是提高服務水平、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等,也可以通過一系列指標加以量化。
1.4信任是雙方進行有效合作的紐帶和保證
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能否成功,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培養企業間的信任關系。信任能夠使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互補,長期合作。
1.5合作關系的成功有賴于供需雙方及時協調矛盾與沖突
供需雙方必須對分歧給予足夠重視,成立專門小組,以靈活、務實、寬容的態度,協調可能發生的矛盾和沖突,促進供應鏈整體目標的實現。
2、供應商管理與考評
供應商是整個物資采購供應鏈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供應商網絡,采取分級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加強供應商管理,開展供應商評估,營造公平誠信、和諧共贏的市場環境。
首先,供應商是采購物資的提供者。我們的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滿足,取決于供應商能否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的產品不過硬,服務不到位,企業采購制度設計再好,也難以實現物資采購的目標。
其次,從另一方面來說供應商也是企業采購活動的監督者。企業采購活動是涉及多個行為主體的互動過程,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每個主體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作為企業采購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供應商不僅是產品提供者,而且還扮演著監督者的角色,監督企業采購活動依法開展。
由此可見,供應商在企業采購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供應商的行為是否規范,關系到企業采購制度改革能否健康推進。因此,采取必要措施,加強對采購供應商的管理,提升供應商職業道德水準,規范供應商行為,是當前完善企業采購制度的一項重要任務。
2.1供應商網絡建設的分級管理
供應商的分級建立在物資分級基礎之上,各類物資供應商分別制定相應的供應商評價體系。對應每一個類別的供應商,根據其生產資質、能力、信用狀況、經營狀況、技術水平、主要業績、售后服務等指標進行分級,根據實踐及改進、提升。目前我們企業將供應商網絡設置為合格供應商、儲備供應商、一次性供應商。合格供應商中又細分為戰略供應商和一般供應商。
2.1.1 戰略供應商是指供應物資業務量大、價值高或企業對其依存度高,對企業質量、環境、安全有間接影響的,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并且在價格、質量、服務方面有明顯優勢。
2.1.2一般供應商是指供應物資的業務量較大,對企業質量、環境、安全有間接影響的,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并且有良好合作經歷的合格供應商。
2.1.3儲備供應商:符合企業供應商準入條件,與企業存在長期合作需求的新增供應商以及有過合作經歷、但年度評價后未獲得合格供應商資格的供應商。
2.1.4一次性供應商:招投標中標新增供應商或因特殊原因,單次為公司供應物資或提供服務的供應商。
2.2供應商網絡建設的動態考評體系
物資采購是一個大市場,公司每年數十億元的物資采購量,必將成為諸多供應商爭奪的一個焦點。從管理的高度來說,入圍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企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應商動態考評體系,定期淘汰不合格供應商;同時建立合理的供應商準入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優秀供應商積極加入到物資采購供應隊伍之中。對供應商的動態考評,是對供應商在某一階段供貨業績的綜合評定,同時也是對某一階段供需雙方合作效果的衡量與考評。這種考評是雙向的,一方面有助于采購方不斷改善采購策略,完善采購流程,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向供應商反饋供貨情況,有助于供應商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3、實行供應商準入退出制度
為確保供應商所提品的質量和服務,在動態考評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供應商準入和退出制度。
3.1供應商未經審批通過不得選用
供應商的選用順序:優先在企業供應商名錄中按戰略供應商、一般供應商的順序選擇;如果不能滿足要求,再在儲備供應商名錄中選擇。啟用儲備供應商的,使用部門需先填寫《儲備供應商啟用審批表》,審批通過后方可使用;在現有合格和儲備供應商無法滿足需求時,可尋源新增供應商,經批準后使用。
3.2供應商考評按重要性程度進行區分
供應商的考評分為季度考評和年度考評。對于成品運輸和鋼結構委外供應商采用季度評價,對其它類型供應商進行年度評價。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嚴重違反合同、發生重大安全、廉政、質量、環境等事故等事件,則及時進行評價。
3.3供應商考評結果的運用
考評結束后,企業新的供應商名錄。被取消資格的供應商,二年之內不得再次申請列入企業供應商名錄。
4、結束語
通過完善的供應商網絡管理體系,使物資采購總體做到質量過硬、價格合理、效率最高,大大降低物資采購綜合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供應商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供應商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物資采購效率及采購成本。因此,進一步探索建立適當的供應商管理體系,提高采購效率,是采購管理永恒的主題。
參考文獻
[1]楊利斌.企業物資采購中選擇供應商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3.23
摘要:目前,加強企業信用建設是我國政府大力提倡、開展的主要內容,只有創建信用體系、提高各企業的信用意識,市場經濟才能穩定發展,國家才能日趨繁榮?,F在絕大多數企業在管理、業務中都應用信息化完成相關工作。因此,構建信息化環境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極具意義。
關鍵詞 :信息化;信用管理;體系
隨著企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工作步驟的日益加快,信息化已經是企業業務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信息化已在大多數企業開展并逐漸加深其使用范圍與功能。本文從信用管理方面對信息化軟件的功能擴展進行探討,從信息化系統的采集、評價、查詢等方面探討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問題。
一、信息化與信用管理體系的關系
1.信息化是信用管理體系構建的平臺
目前國家大力開展信用建設,因為信用是市場經濟良性運作的保證,是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信用管理的不斷提升才能帶動企業的不斷發展,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
信息化平臺是方便企業工作的工具,能夠最大限度降低人工的運算、查找、搜索等工作。在信息化環境下構建信用管理體系,有利于企業將信用管理與現有軟件集成使用,提高企業信息的利用效率與信用體系的構建周期。
2.信用管理體系是信息化良性運作的保證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很多信息都是從互聯網中獲取,雖然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獲取成本,但是獲取的信息不能全部保證其真實性。如果合理的在信息化系統中構建信用管理體系,就能過濾一些對企業無關、虛假的信息,促使企業信息化的良性發展、運作。另一方面,企業在應用自身的信息處理業務時,需要增強信用意識,制定相關信用政策、利用信息化最大限度的有效控制信用風險。建立以企業為核心、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信息為主線的信用管理體系。
二、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1.信用管理體系構建的內在要求
企業間的競爭已從過去的個體競爭發展到了企業聯盟間的競爭,即供應鏈的競爭。供應商、客戶、企業間一方出現問題,則整個價值鏈利益受損,甚至瓦解。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創建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成為企業的內在要求,是企業健康、安全發展的前提。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工作平臺的不斷先進,互聯網信息的廣泛應用,采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已經被很多企業應用,這就使得開展信用管理的意義尤為明顯,構建信息化平臺的信用體系的勢在必行。只有構建了合理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企業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的信用,取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加快發展步伐。
2.信用管理體系構建的外在驅動
企業外在的信息要求企業構建信息化的信用管理體系。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商業活動,不僅在現有的市場,而且需要不斷擴展銷售渠道,把目光放在信息化運作模式上。在信息化的運作模式中,商業風險尤為凸顯。商業風險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信用體系的構建不完全造成的。因此企業需要確定準確的客戶信息、獲得客戶信用狀況,控制信用風險,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的信用管理體系也以幫助企業最大化的過濾企業無用信息,規避商業企業風險。
三、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部門
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企業設立專門的信息化信用管理部門,該部門主要負責信息化的順利運行,企業信用管理的組織實施。該部門可以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化信用管理工作。
(二)完善評估系統
1.自我評估。根據企業現有信息化管理平臺上的數據,對本企業經營狀況、管理狀況進行評估,建立完善的企業信用風險機制體系。對企業的產品、市場、技術等能力進行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給出適合的企業信用策略。
2.行業評估。對企業所在的行業進行發展評估,是企業時刻了解該行業所處的地位,并根據行業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
3.供應鏈評估。針對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進行評估,建立供應鏈數據庫,對客戶及供應商的生產狀況、供貨能力、支付能力、日常業務量進行評估,加大與優質供應鏈的合作,降低企業風險。
(三)改進信息化系統功能
企業在信息化使用過程中,主要體現在業務、財務方面。信用管理也是從這兩個方面約束、促進企業的信用意識,改進企業信用模式,加強企業信用管理的。因此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主要從信息化的總賬模塊、應收款管理模塊、應付款管理模塊、采購模塊、銷售模塊來構建信用管理體系。
在各個模塊中增加信用動態跟蹤及反饋語句,在信息化的使用過程中,實時對信用信息進行采集,分析。
四、構建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需注意的問題
1.企業內部培養信用意識
牢固的信用意識是企業信用體系的順利實施的前提,企業開展信用管理首先要從完善自身信用著手,依法開展商業活動,誠實信用、保證提供給客戶的信息真實,按時交稅,接受政府及會計師事務所審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只有自身信用了,才會和信用的企業長期合作,促進企業持久、良性的發展。
另一方面,只有企業加強了信用意識,才會及時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保持與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合作,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2.政府加快信用法制建設
國家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信用管理,并且用法律法規支持企業建立信用機制。建立政府網站,進行企業信用評估,確保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如果政府能建立、完善這樣的信息化信用管理平臺,那么,企業在進行交易時,都可以去政府的官方網站查詢相關交易方的信用等級,明確并降低信用風險。
3.完善社會監督機制
構建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體系也要充分完善社會監督機制,也就是加強信用服務公司的建設與管理力度。信用服務公司相當于會計行業的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對企業進行信用評估,幫助分析企業信用風險,創建信用平臺,使企業在信用管理建設中少走彎路。
綜上所述,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不是企業獨立進行的,需要企業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與政府的職能,做到環環相扣,才能實現信息化環境下信用管理系統的構建目標。
課題來源: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編號:2013SJD630100;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編號:201411054009Y; 蘇州市職業大學教改項目(研究性課程)SZDYKC-140203。
參考文獻:
[1]陳丹,趙樹寬,鞏順龍.電子商務的信用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情報科學,2006.1:47-51.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terial management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obvious role in the whole project, this paper from its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some aspects about on-site material management such as plan, schedule, quality, storage, eliminating defects, and hopes to further control the cost of procure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lief supplies management system, so as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s i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engineering quality.
關鍵詞:輸變電工程;總承包;物資管理
Key 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general contract;material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074-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工程建設越來越快,傳統的基建模式由于在建各方相互推誘或脫節導致效率低、工程質量差。目前很多的工程項目采用總承包模式(EPC),工程建設項目所構建的輸變電設備物聯網為電力物聯網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是智能電網的網絡屬性的豐富和拓展,也是滿足高效、經濟、安全、可靠和互動的智能電網的內在要求。在輸變電工程施工中,物資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降低電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根本上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
1 采購管理
采購管理涉及招標、簽訂合同、重要設備監造、催交、出廠驗收、設備運輸、進場復檢、施工及運行中的現場技術服務等環節。大型設備的采購管理與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及造價管理息息相關,是整個工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該環節中包含以下幾個關鍵節點:
1.1 采購形式與質量控制 總承包商重點控制主要設備、大宗材料的采購,對于施工現場低價值零星材料的采購,可通過分包合同由供應商負責采購。通過資格審查區分供應商,運用信息手段構建供應商信息庫,對供應商的行業資質、信譽、技術實力、售后條件以及對同類工程的履約情況進行全面調研,根據工程需求精確“定位”出合適的供應商。
1.2 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 在采購環節,選擇一家不合格的供應商,對工程質量、工期以及整體造價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不言而喻,所以為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按照業主要求順利交工,采購時一定要嚴格篩選供應商。
1.3 建立物資供應商管理體系 供應商管理體系主要分為評價準入體系和檔案管理體系(包括:供應商目錄、歷史價格庫、供應商基本資質、物資采購分承包方年度評審)兩個部分。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一個供應商考察─評價─審批─準入、檔案化管理以及詢價供應商確定等一系列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采購分包方管理辦法”,做到了對供應商進行動態管理。
2 工程物資采購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在土建、安裝等工程項目中,采購管理和物資供應是整個工程高速運作的樞紐,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程物資的采購有一定的風險,電站運行的物資采購基本為周期性采購,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是,工程物資的采購直接影響著電站運行物資的采購,在采購管理前必須理順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2.1 EPC承包模式下物資采購的重要性 前者采購的設備、選型、參數、供應商等都會成為限制因素,最終形成路徑依賴。電建工程耗資巨大,施工規模也非常大、建設周期較長,但大多數都采用一次性采購模式。在采購管理中,外部環境是時時變化的,如果合同出問題,或者對工程工期、質量、進度控制不當,都可能使電建單位蒙受重大損失。
案例一: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和江蘇田灣核電站曾因為設備或產品的質量不達標,使整個項目帶問題運行數月之久,造成整個項目的造價比預算高出許多。工程承包領域的采購主要包括物資采購、機械設備及安裝工程采購、咨詢服務采購三大塊內容。而目前來看,電建工程的裝機容量逐年增大,技術、設備在不斷地更新換代,采購成本越來越高,合同管理難度越來越大。電建企業必看到這些趨勢,根據自身條件不斷改進采購管理質量,力求產品質優價廉。
2.2 高效率的采購管理是提高項目經濟效益的有效路徑 規范、高效的物資采購能夠降低整個項目的建設成本。嚴格來講,項目采購不僅包括成本管理,它還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確立市場優勢的一個重要途徑。有一定競爭性的物資采購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增加利潤,提高項目整體的經濟效益。
2.3 EPC模式下物資采購所面臨的風險 EPC模式下物Y采購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采購過程本身伴隨的風險和EPC模式下采購工作所面臨的風險兩個部分,在目前國內的電力工程建設實踐中,EPC總承包商還要處理更多的風險因素。第一,采購質量風險。產品質量關系到電力工程是否能夠達到設計水平、滿足壽期使用要求,是設備采購所面臨的首要風險。第二,采購進度風險。工程項目的設計不充分、實施準備時間過短、各項資源不能滿足項目進度計劃要求等都容易造成工程進度延期。第三,采購成本風險。如果項目成本控制不嚴格,項目進度延期。EPC模式所固有的物資采購風險EPC模式是承包商獲利最多、承擔項目責任最多一種承包模式。
3 對整個項目的采購成本負責
總承包商對整個工程的采購管理直接負責,EPC總承包模式下一般都采用定價模式進行合同采購,總承包商承擔著大部分采購風險。現階段,在全球并購和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電建工程逐漸參與到市場化經濟轉型發展進程中,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行業水平在逐步提高,面對眾多供應商,總承包商往往難以根據自身需要對供應商進行科學的篩選和評價。
案例二:國際電力工程行業巨頭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和瑞典ABB公司都在財務和經營方面出過狀況,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曾一度面臨破產,后與法國政府同債權銀行達成和解,借助債權銀行的注資才破繭重生。諸如此類狀況,電力工程領域有時也難以避免。在采購供應鏈中,有的供應商在利益的驅使下通過在產品質量上偷工減料來降低成本,以實現低價中標。這種問題的存在客觀上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大量劣質產品涌入采購供應市場,不僅造成整個供應市場所提供的產品質量大幅度下降,而且嚴重破壞了整個物資采購行業的公允性。
3.1 工程物資采購管理及應用現狀 就現階段來看,工程物資及物資管理的主要討論思路始終集中在公共工程的招投標及項目管理領域。與國際工程領域相比,我國對項目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探索相對晚一些。目前影響電力工程物資采購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宏觀經濟中電力行業的形勢、電力工程承包行業形勢和具體物資供求環境等因素,要確定設備和材料采購模式和控制重點,首先應對這些外部因素進行分析。在國外,采購管理,特別是設備和材料管理已經成為多數國際工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3.2 電力工程物資采購環境變化情況及整體采購環境分析 從事電建工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體系下的投資及經營過程可以說“機遇與挑戰并存”。企業作為新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必須時時關注市場環境特別是整體采購環境的變化趨勢,根據對市場變化形勢的分析和研判適時調整投資和經營策略。在采購供應領域,供應鏈中的各方通過高效的協調與合作來降低交易成本,通過供應鏈分得一杯羹。庫存爆倉或者物資短缺都會使企業蒙受損失。庫存信息化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降低庫存風險的有效措施。
3.3 供應商資格審查和評價能否與具有供貨資格的合格供應商簽訂合同,是以后合同能否順利履行的前提。因此,做好供應商資格審查至關重要,它也是供應商管理的首要環節。供應商資格審查是物資采購前的一項前導性工作。選擇供應商前應根據采購需求確定對供應商的評價的標準體系。質量保證則應審查潛在供應商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情況,良好的保證體系能夠提高產品質量的符合性、可靠性,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能夠更早地發現問題。
4 建立健全救災物資管理制度
規范了物資入庫、登記、儲備、出庫、使用和報廢等內容,特別是詳細明確物資采購、申請、審批、調撥和回收等重點環節,全面提升全市物資正規化管理水平。
4.1 廢舊物資的管理 多年來,由于建設的歷史原因,廢舊物資的管理一直是國際輸變電工程的一個難題,一方面長期積壓造成庫房緊張;另一方面得不到合理應用,形成材料物資大量囤積,造成大量浪費。為了有效利用好物資、管理好物資,實現物資倒推,將甲地不需要的物資通過合理途徑調配到乙地使用,形成自下返上,徹底解決供需矛盾。
4.2 在整個逆向物流管理工作期間,國際輸變電物資倉儲配送站也遇到了諸多困難 一方面少部分部門重視度不夠,覺得廢舊物資價值低,回收手續麻煩不太理解逆向物資工作,對逆向物資工作沒有全力配合。另一方面,在工作期間,有的部門存在留一部分廢舊物資作為拆補,不愿意全部上報的情況。第三是對物資的回收,由于設備運維單位的分散,且廢舊物資時時在產生導致回收不方便,并且由設備運維單位產生就拉回的方式過于零散且違反“先鑒定,后回收”的原則,給整個工作加大了工作量。針對各種問題和困難,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工作,將物資處理的必要性講深講透,要求各單位部門加大物資申報速度。鑒定和回收廢舊物資是一項苦差事、累活計,但為何富源供電公司要花大力氣來做?廢舊物資長期閑置就是一種浪費,將它管好用好不僅能保證國有資產的不流失,對依法經營、規范管理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逆向物資管理得好、管理得到位能做到物盡其用,對國際輸變電工程管理也能增效。
4.3 加強現場零星采購和剩余、廢舊物資管理 由于總承包項目工程復雜,工期緊以及技術和管理水平等原因,項目部不可避免要發生臨時零星物資采購,尤其在項目總承包公司初始發展階段零星采購更是普遍??偝邪椖坎控撠熃U舊物資登記臺賬,并由公司統一對廢舊物資的確認、回收、保管、處置等業務作出明確規定。
5 總結
對于國際上的輸變電項目總承包物資管理,企業自身的業績經驗、技術和管理水平、人才的培養儲備、資金實力才是項目成功的內在因素。而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工程項目的承接、合同條款的漏洞、技術能力不足,很多中國的大型承包商習慣通過廣泛的社會資源掩蓋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應該廣泛開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以科技為先導的國際工程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加強我國國際輸變電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管理,完善項目管理體系和制度,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吸{和培養優秀人才、吸收和學習其他海外企業的經驗和教訓,以高效管理為保證,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為今后國際輸變電工程總承包項目物資管理項目上做出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周峰.寧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總承包模式研究[D].寧波大學,2014.
關鍵詞:REACH;產業鏈;CAMDS;基本物質
中圖分類號:F426.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2023603
1引言
化學品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化學品品種日益繁多,部分化學品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危害生態環境,如:石棉會引起肺癌、苯會引起白血病,DDT導致鳥類繁殖紊亂。雖然這些物質已被完全禁止使用或被納入控制管理,但現有的化學品管理制度對市面上流通的化學品的危害性信息認識不足,不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為統一協調歐盟對化學品管理的各項法規、政策及措施,維持歐盟化學品工業的競爭性和創造性,減少化學品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人類健康的損害,建立統一嚴格的化學品管理制度,歐盟于2007年6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簡稱REACH法規)。該法規是針對化學品的生產、貿易和使用安全而制定的,其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制造商、進口商和下游用戶來保證其生產、投放市場或使用的化學物質不會對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負面影響\[1,2\]。
REACH被認為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最大的貿易壁壘,對化學品進入歐盟市場設立了更高的綠色環保標準。因為REACH法規的生效,不只是化工品,還有其下游出口歐盟的紡織、輕工、電子、汽車、玩具等,都將遭到該法案的攔截,甚至被迫退出歐盟市場\[3,4\]。
伴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2011年產銷量突破1800萬輛,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已紛紛進軍歐盟市場,并占有一定的份額。為了使我國汽車行業能夠打破綠色技術貿易壁壘,從容應對REACH法規。本文基于中國汽車材料數據系統(CAMDS),建議整車廠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實現汽車產品中高危物質的管控。
2REACH法規基本定義
(1)物質。指自然狀態下(存在的)或通過生產過程獲得的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為保持其穩定性而有必要的添加劑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雜質,但不包括不會影響物質穩定性或不會改變其成分的可分離的溶劑。
(2)配制品。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或溶液。例如:油漆、劑、粘接劑、擋風玻璃清洗液、發動機油、金屬合金等。
(3)物品。指由一種或多種物質和/或一種或多種配制品組成的物體。其在生產過程中具有特定的形狀、外觀或設計方案,其設計方案比其化學成分更具有決定其最終使用功能作用。例如:發動機、車座、發電機、雨刮器、鋼板卷或鋼條、擋風玻璃、頭燈、螺釘、螺栓、氣囊、剎車片或制動器襯片等。
(4)高關注度物質(SVHC)主要包括:CMR(致癌物質、誘導基因突變的物質或對生殖有害的物質),PBT(持久的、生物累積的和有毒的物質),vPvB(非常持久、高生物累積性物質)等物質。
(5)下游用戶。指制造商或進口商之外的、在歐洲定居的、在其制造或專業活動中利用物質或在配制品中的物質的任何自然人或法人。REACH規定,如果物質已經注冊,下游用戶的產品已經在物質許可的應用范圍內,則下游用戶沒有必要對其中的物質進行注冊。
(6)中間體。指為將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所進行的化學加工中制造、消耗或使用的物質。
(7)有意釋放。指為了體現物品的某種功能或作用而釋放出化學物質。
3REACH法規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REACH法規要求汽車產品中諸如鋼鐵\[5\]、輪胎、膠粘劑等原材料需進行注冊或者通報。如:在出口汽車時,生產商就必須分析測定膠粘劑的成分,需要掌握有哪些化學成分、累計含量1年是否超過1t等重要信息,以決定是否需要注冊。
歐盟于2010年1月1日起對橡膠輪胎(包括摩托車輪胎)、翻新輪胎和添加油中的多環芳烴含量進行限制。REACH法規規定輪胎中使用的多環芳烴含量應小于輪胎質量的0.1%(即1000mg/kg)\[6\]。
雖然汽車產品中含有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但并不都是受到REACH法規的影響。依照REACH法規,以下兩種情況需要接受監管。
(1)汽車中含有有意釋放的化學物質。REACH法規規定,按照正常、合理的預期,如果每個生產商或進口商每年生產或進口的物品中含有“有意釋放”化學物質的重量超過1t,則必須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提交規定材料,對該化學物質進行注冊。當汽車產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符合上述條件時,生產商或進口商需要進行注冊。
(2)含有高關注度物質的物品。如果汽車產品中包含的高關注度物質(SVHC)在每年生產或進口的汽車產品中的重量超過1t,而且占產品總質量達到0.1%的,則該汽車產品的生產商或進口商要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進行通告。如果生產商或進口商在包括處置在內的正?;蚩珊侠眍A見的使用條件下,可以排除該物質具有向人類或環境的暴露危險時,則可以豁免告知義務,僅提供適當的說明即可\[7\]。
2013年2月綠色科技第2期
徐樹杰,等:基于CAMDS的汽車產品應對REACH法規機制探討經濟與管理
4基于CAMDS材料信息的數據化管理
4.1CAMDS簡介
中國汽車材料數據系統是為貫徹相關政策法規,實施汽車產品全產業鏈材料數據信息收集和管理的平臺。它將幫助汽車行業對汽車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各級產品進行信息化管理,如圖1所示。借助該系統,各級供應商可完成其產品材料數據信息填報與提交,闡明其產品中基本物質與材料的使用情況,并對所填報產品進行統一的分類管理。在此數據的基礎上,整車企業能夠在產品的設計、制造、生產、銷售和報廢回收等各個階段完成對車輛產品中材料基本物質使用情況的跟蹤與分析\[8\]。
圖1汽車產品供應鏈材料信息傳遞模型針對CAMDS的主要適用范圍,CAMDS數據庫采用模塊化設計思路。主要包括產品管理模塊、數據管理模塊、安全性管理模塊及其他功能模塊等。通過這些模塊,以B/S的方式實現CAMDS的各項功能。CAMDS的出現為我國整車企業搜集各級零部件材料數據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平臺,它將幫助整車企業及各級零部件生產企業實現對汽車產品材料的信息化管理。CAMDS用戶端界面如圖2所示。
4.2信息化管理流程
整車企業為了達到管理汽車零部件材料數據信息的目的,需要基于CAMDS依次完成以下工作:①為一級供應商企業注冊CAMDS賬號,并要求其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發送材料數據表,材料數據表中的信息包括零部件的名稱、零部件號、供應商代碼、質量、數量、材料種類、成分等信息;②對供應商發來的材料數據表進行數據審核,對通過審核的材料數據表進行批準;③建立能夠與CAMDS進行數據交換的企業內部管理系統,錄入相關車型的BOM表;④將CAMDS中批準的材料數據表導入本企業數據管理系統,并對照某款車型BOM表中的零部件號確認材料數據表是否為整車全部表單。如圖3所示。
圖3CAMDS與企業內部系統的數據交換4.3基于CAMDS應對REACH法規模式探討
汽車行業作為下游企業通過在線模式滿足REACH法規的要求,關鍵步驟之一就是充分了解成品中的基本物質。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結合本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與信息化建設水平,有效利用可靠的數據采集平臺CAMDS,在有效整合汽車產品設計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搭建起汽車產品REACH法規應對管理平臺,高效快捷、實用直觀的展現出車型中高危物質部件的使用和分布情況。
4.3.1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建設
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供應商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與企業內部產品及數據審核管理體系的建設。首先,供應商質量保證管理體系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高關注度物質(SVHC)要求納入供應商評價體系,要求供應商通過CAMDS如實填報材料數據信息。其次是企業材料與物質信息數據審核管理體系的建設,其主要內容包括相關技術團隊建設,制定供應商管控水平考核標準,對供應商產品及材料數據信息進行審核,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與考核。
4.3.2產品材料數據信息采集
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通過CAMDS對下級供應商的材料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并審核。材料數據信息的采集以全供應鏈采集的方式最為可靠,也就是對于產品中高關注度物質使用情況從原材料企業開始進行考核,這樣才可確保產品在每個傳遞流程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數據采集與上報流程如圖4所示。
圖4CAMDS數據收集及數據流模式4.3.3基于CAMDS高級接口(CAI)的企業內部信息
管理系統建設為了通過CAMDS采集到的車型材料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整合,需要使用CAI將汽車產品的材料數據信息下載到本地材料管理信息系統中,通過與車型或產品的BOM系統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實現在本地對供應商的產品成分信息進行審核,還可將通過審核的產品有害物質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與對比,得到相應分析報表,進而實現產品有毒有害物質管控的目的(圖5)。
圖5基于CAI企業內部管理系統的建設4.3.4汽車產品高關注度物質監控的實施
主機廠可以通過在線系統分析模塊,查詢高關注度物質在汽車產品中分布情況。同樣,主機廠也可以通過查找功能模塊,實現基本物質的搜索,如圖6所示。此外,企業可以通過內部信息系統得到車型或產品高關注度物質報表。為了確保數據產品的一致性,企業需要對供應商的產品及保證文件進行抽查與驗證。
圖6CAMDS在線基本物質分析界面5結語
針對CAMDS系統特點,建議汽車行業采取以下基本策略:
(1)使用CAMDS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方便快捷的對汽車產品中物質清單進行管控;
(2)上游用戶使用CAMDS系統時,建議避免使用通配符物質(CAMDS的基本物質庫中有3種基本物質,用戶可以用它們來代替材料中混雜或未知的基本物質,這三種物質分別為“添加劑”、“雜質”和“組分”,統稱為通配符物質)。
參考文獻:
[1]王沛,黃帥.實施4年-REACH法規經驗談\[J\].進出口經理人,2012(8):56~58.
[2]呂鐵梅,劉思明,王建平.REACH法規修訂和實施的最新進展\[J\].印染,2010(14):36~41.
[3]王超,徐靜珍.我國出口企業應對REACH法規的措施初探\[J\].物流管理,2007(12):37~38.
[4]向小麗,任元元.歐盟REACH法規的SVHC要求解析-復雜成品如何計算SVHC濃度\[J\].標準科學,2012(4):85~86.
[5]孫忠明,李玉光.REACH法規及鋼鐵業應對策略\[J\].世界鋼鐵,2009(5):63~64.
[6]史蓉,宋同江,郝軍,等.符合REACH法規的橡膠填充油技術進展\[J\].合成橡膠工業,2012(5):168~171.
[7]師建華.汽車行業應對歐盟REACH法規研究\[J\].中國汽車工業研究,2009(9):12~13.
[8]徐耀宗.基于CAMDS的汽車回收利用信息化管理\[J\].中國汽車工業研究,2011(5):46~47.
收稿日期:20130202
關鍵詞:京廣服務中心;生產管理體系
一、服務站生產管理現狀
現階段服務站生產管理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基于服務站的各種生產管理制度很多,但是各個管理制度獨立存在,沒有形成服務站的一套管理體系。服務中心也有很多的流程、管理辦法,例如《更換大部件管理辦法》《售后服務中心動車組特殊作業管理辦法》、《售后服務中心添乘管理辦法》、《售后服務中心調度指揮管理辦法》等等,各種管理文件不少,但是哪個版本是正式版本不能明確,很多文件有很多版,還有內容相同而文件名稱有出入的,總之都是各自為戰。由此造成了新到崗員工學習調度崗位的相關制度、工作流程時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其次由于服務站車組數量以及人員數量的變化,過去的管理制度中班組劃分及分工已不適用,過去的管理制度中的車組檢修流程也有所變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優化現有管理形式,特編制服務站生產管理制度。
通過本次生產管理體系制度的匯編更加明確了各個崗位職務在工作的職責,使各個崗位的員工都能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為以后標準化服務站的建設奠定基礎。
二、服務站生產管理體系建立的主要做法
1、強化前期調研,班組機構調整
通過一段時間在京廣服務中心的實際工作,發現在生產組織過程中,經常出現責任不明、互相抱怨等事項,為了更好的理順生產管理,首先進行了班組的機構調整,把成員全部打散,按照人員的性質成立了例檢組、故障組、臨修組。
通過這樣的組織機構調整,理順了工作流程,明確了分工,使生產工作組織起來更加順暢。
2、生產管理文件體系的建立
組織機構的調整為生產管理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生產管理方面的文件,售后也有很多,可是大都是零散的,沒有形成獨立的體系,為了建立生產管理體系,使生產管理工作制度化、習慣化,通過服務站領導、各業務組組長對服務站原有的生產管理制度的整理、刪減,結合公司對售后服務中心各服務站的各項規章制度、動車運營所對現場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現場工作的實際情況,匯編整合出此項制度。
三、服務站生產管理體系持續運行的建議
1、協同物流、技術、培訓共同搭建制度平臺
在制度的編制過程中,我們對技術組、物流組的職責都提出了自己的相關要求,可是這些要求是否可執行需要進一步的研討。
對于任何一個單位來說,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制度不在長而在于實用。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制度而編制度,只要制度夠用,切實可執行即可。文件太多、內容冗長只是增加了制度的執行難度,有害而無一利。
2、制度的執行要強化
生產管理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而如何將這些文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使之脫離擺設成為最重要的內容,這里,我們就要強調執行。每個人都按照制度辦事,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不符合的地方可以進行改正,但是必須按規定辦事。服務站的執行力文化建設,就是要把“執行”作為所有行為最高準則和終極目標的文化。
3、與建立標準化服務站的工作互相結合
今年運維部開始倡導標準化服務站的建設,而生產管理體系、物流體系、培訓體系、技術體系的強大是標準化服務站建設的基礎。通過目前生產管理體系的進展,制定了京廣服務中心生產管理方面標準化班組建設推進計劃,我們期望利用半年多的時間,可以將班組在生產管理方面打造成一個標準化的業務組,不但有利于班組的日常管理,對后期各服務站再建站時可以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4、制度的培訓要加強
制度培訓的方式很多,可以改變傳統培訓的方式,不再是坐在辦公室里面聽培訓老師講解,可以走出去,老師帶隊到現場,實際看看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在每處作業都需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需要員工重點關注的,或許培訓要求的時間長了,但是我覺得培訓的效果可能會更好。畢竟每次出事我們付出的可能都是血的教訓、生命的代價,這是我們不能承受的。
5、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
在這里,我們發現過供應商人員管理不到位的情況,為了更好的進行我們公司的售后服務工作,必須加大對供應商的日常管理,加強檢查力度,在日常問題的處理過程中,要及時查找問題,分析原因,不斷完善信息反饋制度,預見性地發現問題,需要TC技術人員協助的,技術人員積極配合,降低了供應商故障發生率。
6、不斷深化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貫穿于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并充分體現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這些管理職能當中,成為一切有價值的管理活動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是管理活動活的靈魂。管理創新在管理活動中具有基本性、基礎性、全局性、核心性的重要地位,管理就是創新。管理創新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效率,節省管理成本;管理創新是實現戰略目標的助動力,是廣州售后服務站跳躍式發展的有力保證。
由于在貴廣南廣鐵路樞紐工程中運用了供應鏈信息共享手段,項目物資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參建各方物資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全面實行了項目物資管理標準化。從物資管理標準化的角度講,推行供應鏈下的信息共享,是全面落實鐵路建設“六位一體”管理要求的具體實踐,貫穿了鐵路建設物資管理的方針、政策和目標全過程,從采購成本分析、供應商評價、市場評估等方面,讓參建各方共享信息資源,公正透明,使集采專供的物資管理更為有效,也為項目業主單位實行物資管理標準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吸引了競爭性優勢采購資源,控制了采購成本。由于鐵路工程建設前期基建物資的通用性強,廠家眾多,產量較大,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通過信息共享,整合了項目采購資源,適宜增大采購數量,降低交易成本,及時招標公告,吸引了更多的供應商加入投標競爭,從戰略上調整供應商結構,擴大市場范圍內的調控資源渠道。同時,通過信息共享,采取縮短供貨周期、增加發貨頻次、減少庫存等措施,讓利供應商以降低間接采購成本,爭取了更大的價格優惠和更優質的服務。三年來,貴廣南廣鐵路廣州樞紐工程共組織物資招標15次,招標額約15.1億元,順利完成水泥89.5萬t,鋼材14.4萬t等大宗物資招標采購,并取得了價格、交易方式的話語權,據不完全統計,共降低采購成本達2000萬元以上。
(3)提高了物資采購質量。信息共享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將參建方各自的物資驗收標準統一到一個高水準層面,制定統一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對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檢的質量問題,以工程監理通報為信息共享平臺,及時通報并拒絕供應商不合格物資進場,業主、施工單位、監理之間形成互動,能夠及時掌握工程物資的質量及物資供應商的服務水平,確保了參建各方物資設備的質量和物資供給的可靠性。
(4)提前預防,控制了物資采購的風險。信息共享有利于業主能夠及時有效地把握工程項目的進度要求以及對物資供給的需求,提高了供應鏈上供應商的響應能力,及時調整供貨周期以滿足建設需要。同時,當建設項目發生不可預見問題時,如遇2011年國家經濟政策調整,鐵路工程建設停滯,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反應,供應商及時調整了生產計劃和庫存,抓緊資金結算,使供需雙方將物資采購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較好地發揮了信息共享的風險防范作用。
2實現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徑
實施信息共享必須通過有效的載體,為此,針對貴廣南廣鐵路樞紐工程在采購結構、市場供求狀況等特點,對供應鏈管理下的信息共享有效途徑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
(1)統一認識,健全建設項目物資管理機制。黨政領導親自掛帥,以供應鏈信息共享理念為主線,建立業主負責制的物資管理組織結構,統一參建各方物資管理體系,將工程建設物資采購信息進行了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完善了項目物資管理標準化文件,如招投標管理、甲供材料供應及過程控制、外資材料與設備采購、建設資金與結算、合同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供應商信譽評價機制,參建各方共同評價,及時通報評價結果,做到公開透明,信息共享。
(2)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及電子化信息資源建設。為了適應信息共享的基礎管理要求,項目業主加大了計算機和網絡建設基礎性投入,逐步提高參建單位的計算機網絡覆蓋面,利用計算機、掃描儀等設備對紙質、圖片等資料文獻轉化數字化,并進行篩選和不同層次的加工,轉化為二次文獻信息,建立全文數據庫,加強電子資料的歸檔工作,以便于檢索利用及資料追溯。
(3)強化信息化的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信息共享,關鍵在人才,重點是培訓交流。在注重業務能力選拔的同時,對參建各方的物資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充分利用供應商技術力量,舉辦專用物資設備如TDCS車站分機設備、微機監控、智能電源屏、防雷設備等技術講座,使供需雙方面對面的交流,掌握設備主要特性和安裝工藝,切實提高了物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4)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①在項目系統內部建立信息共享的考核機制,納入到標準化考核內容之一,實行績效考核。①建立供應鏈下整體激勵評價機制,通過相關法律懲罰性約束,規范供應商淘汰機制,這對穩定合作伙伴關系,保障供應鏈各參建方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