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時間:2024-03-13 16:0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顧客價值博弈營銷策略
企業的發展策略經歷了許多的階段,從最早的關注產品質量、價值鏈管理、組織流程再造到企業文化等,但是企業所關注的往往是其內部改進以及自身的經營,而不關注企業外部的市場,即顧客價值營銷。
過去企業認為企業的外部市場是不可控的,與其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關注市場的變化,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業內部改造中。然而,近來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只有關注市場,提升顧客價值,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
顧客價值內涵
早在1944年,著名的美國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就提出了“顧客讓渡價值”的概念,即顧客購買商品或勞務所獲得的總價值和支付的總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顧客的總價值是指顧客購買某一產品或服務所期望獲得的一組利益,它包括產品價值和服務價值等,而顧客的總成本是指顧客為購買某一產品或勞務所消耗的時間、精力、體力以及所支付的貨幣成本等。
顧客讓渡價值實際上就是顧客價值,當顧客進行商品購買時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從中獲得最大的實際利益,即所獲得的總價值最大而支付的總成本最少??梢缘贸?,顧客是否最終購買該商品并不是取決于商品的價值和花費的成本,而是顧客價值最大化,所以,企業應調整其經營策略,不要一味的生產質量高的產品或產出價格低廉的商品,而是要以顧客價值最大化為基準,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多的顧客讓渡價值,在同行競爭中取得優勢,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顧客與企業的博弈模型
(一)博弈參與方
在當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是理性經濟人,其行為動機是經營獲利以及持續發展,在利益最大化以及所處環境、形勢的驅動下,企業有可能采取某些違規操作,例如生產質量較差的產品,借以獲得競爭優勢來實現企業的目標,獲取較大的利益。
顧客同樣是理性經濟人,顧客在進行商品選擇時往往希望以較低的支付成本來獲得較高的商品價值。
(二)博弈假設前提
博弈假設前提包括:企業的策略空間為生產高質量的商品和生產低質量的商品;顧客的策略空間為選擇購買或不購買;當企業生產低質量產品被顧客購買后被發現,則企業將會受到監管部門的懲處以及顧客價值的損失;企業生產低劣產品獲得的利潤全部來自于顧客價值減少的效用部分。
(三)博弈得益矩陣
博弈得益矩陣見表1,其中,A、B為顧客購買企業高質量產品時顧客、企業獲得正常收益;顧客在不購買商品時效用為X;B-D、B-C是企業在顧客選擇不購買商品時生產高質量商品和低質量商品所取得的效用;F是顧客選擇購買低質量商品時,企業增加的收益,而增加的收益全部來自于顧客損失的收益;A-F、B-C+F分別是顧客選擇購買低質量商品時顧客、企業的收益;(A>X>A-F,B-C>=B-D,F-C>0)。
顧客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一)單次博弈模型分析
通過構建模型分析可知:A>X>A-F,B-C>=B-D,F-C>0,進而發現該矩陣可以達到納什均衡,當顧客選擇購買行為時,由于B-C+F>B,所以企業一定會選擇生產低質量的商品;當顧客選擇不購買行為時,由于B-C>=B-D,企業仍然會選擇生產低質量的產品;所以企業無論怎樣都會選擇生產低質量的商品。當企業選擇生產低質量商品時,由于X>A-F,所以顧客傾向于選擇不購買行為。所以,最終的納什均衡則是顧客不購買,企業生產低質量商品。
通過上述分析,在單次博弈中,由于顧客和企業雙方都是理性經濟人,各自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唯一的均衡是顧客選擇不購買,而企業生產低質量商品。容易看出,在短期利益的趨勢下,企業生產低質量產品欺騙顧客,達到“雙輸”的結果,但從長遠看,企業必須考慮顧客利益為其提供高質量產品。(二)無限次重復博弈
但是,在無限次重復博弈中,上述矩陣存在一些問題,它沒有考慮到當企業生產低質量產品被顧客購買后被發現,企業受到監管部門的懲處以及顧客價值的損失(R),所以在改進的博弈矩陣見表2。
考慮到R后,若B<B-C+F-R,則無限次重復博弈的納什均衡仍然是(不購買,低質量產品)。
若B>B-C+F-R,則存在著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顧客選擇購買行為期望:PQA+P(1-Q)(1-F)=PA-PF+PQF
顧客選擇不購買行為期望:(1-P)QX+(1-P)(1-Q)X=X-PX
解得:Q*=(F-A+X)/F
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期望:PQB+(1-P)Q(B-D)=QB-QD+PQD
企業生產低質量產品期望:
P(1-G)(B+F-C-R)+(1-P)(1-Q)(B-C)=PF-PR-PQF+PQR+B-BQ-C+QC
解得:P*=(D-C)/(R-F+D)
因此,在這種條件下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為Q*=(F-A+X)/F;P*=(D-C)/(R-F+D)。即當顧客購買行為的概率P>P*時,企業的最優選擇是生產高質量的商品;當顧客購買行為的概率P<P*時,企業的最優選擇是生產低質量的商品;當企業選擇生產高質量商品的概率Q>Q*時,顧客的最優選擇是購買該商品;當企業選擇生產高質量商品的概率Q<Q*時,顧客的最優選擇是不購買該產品。當Q=Q*時,顧客可隨機選擇購買和不購買行為。
顧客與企業的博弈對策
在市場經濟中,(不購買,低質量產品)的納什均衡無論對于顧客、企業、乃至整個經濟環境都是有害的,應盡量避免其發生。具體來說,就是讓廣大企業主認識到顧客價值的重要性,審慎對待企業制造劣質產品而受到監管部門的懲處以及顧客價值的損失(R),盡量使B<B-C+F-R,即R足夠大。使廣大企業主了解到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和區別,認識到顧客價值對于企業生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根本上將顧客價值同企業目標、企業文化聯系起來,實現企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企業不僅要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同時要盡量降低顧客在購買過程中的成本,如提高顧客購買商品的便利性;改善購物環境,使其成為顧客休閑、娛樂的場所;提高員工素質,建立優良的售后服務機制,用優質的服務提升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在市場交易中,雖然顧客具有最終選擇權,但實際上企業處于更具優勢的地位,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宣傳產品信息和服務,引導顧客進行消費,創造顧客價值,將企業和顧客緊緊聯系在一起,引起顧客共鳴和顧客忠誠,提高顧客價值。
顧客價值最大化往往要求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導致成本增加,有時還會增加不必要的風險,所以在實施顧客價值最大化的策略中,存在一個合理的界限,即收益下限和成本上限。一味追求顧客價值最大化是不理智的,只有在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交易;欺詐;納什均衡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網絡經濟已經成為新的經濟活動的主題。但是,當人們為網絡所帶來的種種便利而歡欣鼓舞時,卻又不得不面對著這樣的一個事實:那就是因為網絡交易的虛擬性所引起的交易欺詐行為有惡化的趨勢。
以美國為例,由于嚴重的網絡欺詐行為對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如此大的損失,美國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IFCC(美國互聯網欺詐投訴中心,the Internet Fraud Complaint Center)來分析和應付這些問題。據IFCC報道,每年由于互聯網欺詐投訴帶來的總損失高達320萬美元,每一投訴的平均損失為776美元。
在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公布的2005年我國十大投訴熱點中,網絡欺詐已經成為繼食品、汽車、家電、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投訴熱點。全年共受理網上購物投訴580件,投訴的主要問題包括低價誘惑和虛假宣傳等。這說明發生在我國網絡市場中的欺詐行為已經比較嚴重,它會影響網民對網絡產品的信任感并進而影響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我們陶醉于現代網絡技術便利性的同時,不能忽略由網絡虛擬性所帶來的網絡欺詐問題。
二、網絡欺詐現象的形成與特征
從根本上講,網絡欺詐行為的出現是由于網絡市場中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不同于傳統市場。
與傳統市場比較起來,電子商務市場的優勢在于其較低的進入障礙、較低的管理成本和市場信息獲取的容易性。雖然電子商務市場有著這樣的優勢,尤其是它有著很高的信息效率,但它并不意味著它一定會帶來很高的市場交易效率。事實上,與傳統市場比較起來電子商務市場所存在的、由于產品質量信息的不對稱性所造成的欺詐問題不僅存在,而且更加嚴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網絡生產者的多樣性
與實物產品不同,數字產品是由網上的虛擬人來制造和銷售的,市場銷售者的銷售時間短而且數量多。通過今天的個人主頁和將來可能在任何一臺個人計算機上運行的Web服務器,每個用戶都是生產者和潛在的銷售者。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網絡產品的質量信息的不對稱性會更大,網絡欺詐發生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二)在線產品的先驗性
因為數字產品多為經驗產品,它們的質量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被了解,然而,一旦消費者掌握了數字產品的信息內容以后,消費者就不再愿意購買了——這就是信息產品生產中無法克服的“信息悖論”(informationparadox)(Arrow,1970)。這一特點使得廠家沒有一個好的方式來使消費者相信它們產品的質量。
(三)在線產品效用評價的主觀性
由于數字產品不只是紙上產品的數字版,它還包含了電子媒介的特點,比如,網上的報紙被個性化和定制化了,可以隨時更新等,因此質量的評估將越來越主觀和個性化,也就更具有不確定性。而網絡的消極外部性使得供應者在一個消費者身上建立的信譽很難擴散到其他消費者身上,進而也加劇了信息不對稱性問題的存在。
(四)在線產品的物理特征
在網絡市場中有很大一部分產品是數字產品。由于數字產品不像其它物質產品那樣出現有形磨損,可以永遠地存在下去。因此,生產商往往會采取一種蓄意過時和頻繁升級的銷售策略,即使沒有競爭者也是如此。由于很多的新版本的質量是否高于舊版本還未可知,這時的質量不確定性問題所導致的欺詐問題將更加突出。
(五)在線產品內容的可變性
在電子化市場上,銷售商的身份很難識別:一家網上商店可以在一天內建立起來,也可以在第二天就消失。另外,網絡交易者身份的不易識別性也導致了網絡欺詐問題的存在。比如,在網上拍賣市場上,參與網上拍賣的交易人都是以虛擬身份(ID)出現在拍賣網站中,這就使得即使是拍賣網站也無法詳細了解注冊用戶的真實身份。
更進一步地講,供應商提供的信息追求一種差別化的戰略——它阻止了比較出價的可能性。因此,有些信息不能夠或者將不會成為可以進行比較和證實的信息。另外,在線產品效用的短期性所導致的信息的經常被演化,也加重了消費者的信息劣勢。
三、網絡欺詐的產品質量博弈模型與啟示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產品質量博弈的信息經濟學模型,分析一下對網絡欺詐進行管理的內在機理,力圖為減少和消除網絡欺詐提供一個策略思路。
(一)產品質量的博弈模型
考慮兩個交易者X和Y,分別賦予他們兩種產品x或y的全部存貨,同種商品的質量是不完全相同的,可以分為高質量產品和低質量產品(相應地y也分為高質量產品和低質量產品)。假設一單位x和一單位y進行對等交換,同時,假設X給交易的各種所有可能的收益為:得到一單位高質量y的效用為u1,得到一單位低質量y的效用為uu2,賣出一單位高質量x的效用為v1,賣出一單位低質量x的效用為v2。
同時假使Y的定價方式是:只要將x、y進行交換,其余的和X的定價完全相同。則每個交易者存在兩種策略選擇,即賣出高質量產品或者賣出低質量產品。他們的支付情況如圖1所示。
如果u1 v2>u1 v2且u2 v2>u2 v1時,也就是說,當v2>v1時,X會選擇用低質量產品x進行交易,并且,這個前提也會導致Y選擇向X 提供低質量y 。當然,在這里v2和v1都是負數。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要當交易一個單位低質量產品比交易一個單位高質量產品會導致交易者損失的效用要小些時,低質量產品會驅逐高質量產品。如果我們把例子的條件復雜化,譬如,對兩個交易者X和Y的交易可能的不同情形進行區分定價,結論則恰好相當于v2(X)>v1(X)和v2(Y)>v1(Y)。如果產品的交換被視作不合作博弈的話,則博弈形成的一個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策略組合(低質量,低質量),這也就是”的效果。如果我們假設交易不僅僅只進行一次,而是在后續的時間段里能每階段一次地、持續地彼此往來進行交易時,我們面對的博弈則是一種超級博弈,即一個無限重復多次進行的博弈。
我們可以考慮如下戰略組合:假如X在第一階段用優質品交易,在第t 階段(t>1)用劣質品進行交易當且僅當在前面某一階段Y用劣質產品參與了交易(稱此為戰略SX)。對Y只須將SX中的X換成Y,其余不變即可(戰略SY)。令交易兩方都以δ(0
若Y實施戰略SY,X就從戰略SX中脫離出來,從t=1 到t=T一直實施“高質量產品”策略,但到T 1階段他采取“低質量”策略;由于Y采用SY戰略,他會從 T 2階段起,開始實施“低質量”策略,于是X可以采取的最優策略也就是出售劣質產品。于是,X從T 1階段脫離SX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就是:
對X來講,(1)與(2)差值決定了是繼續SX還是脫離SX。根據推導,我們可以知道當且僅當滿足下列條件時,二式之差才為正,即:
(二)結論
從上述博弈過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1.高質量的產品驅逐低質量的產品需要滿足一個“分離均衡”條件。這個“分離均衡”條件可以從(3)式看出:只要δ滿足(3)式,形成的戰略組合為(SX,SY),即在市場上就只有高質量產品才能參與交易。其中,δ值的大小取決于一個比例值,即賣出劣質品與賣出優質品帶來的效用差值和得到優質品與得到劣質品的效用差值之比。即只有當交易者“目光短淺”時,我們才能肯定地說劣質產品會驅逐優質產品,否則,市場參加者都愿意以高質量的產品進行交易。
2.高質量產品驅逐低質量產品的過程是一個要對長遠的未來做出適當貼現的過程(即δ足夠的大)。隨著δ的增大,賦予未來收益的權重也隨之增大,于是隨著交易者賦予未來收益的權重的上升,劣質品驅逐優質品的機會在減少。隱藏在這個背后的原因是,如果廠商對未來有足夠的耐心(類似無限次的重復交易),廠商也才有積極性為自己產品質量建立聲譽。因此,對網絡欺詐的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對“聲譽鏈”的管理過程。
四、解決思路與策略建議
在我們為減少或消除網絡欺詐行為提出策略建議時,我們首先應確立這樣的一個觀點:雖然基于internet的網絡市場提供了一個可以減少交易成本的途徑,但它并沒有改變市場交易中的信息非對稱性。當我們在陶醉于現代網絡技術便利的同時,不能忽略由網絡虛擬性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問題。這是我們觀察、利用和發展電子商務不可忽略的前提。
上面的模型告訴我們,欲使市場參加者都愿意以高質量的產品進行交易,不至于“目光短淺”,不至于在網絡交易中發生欺詐行為,必須有相應的機制來保證和驅使市場參加者進行合作的博弈并重復下去這種機制可能是制度,也可能是法律或道德規范。具體來講,應注意以下的問題:
(一)規范在線廠商的行為并向消費者提出忠告
針對網絡交易中發生的欺詐行為,政府機關應該制定相應的行政措施,規范在線廠商的行為,并向消費者提出忠告。同時,消費者可以向司法機關告發可疑的欺詐行為,請求司法救濟。比如,美國聯邦商務委員會(FTC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就專門接受在線消費者的投訴,并向消費者警示。FTC曾根據消費者投訴,運用委員會的投訴數據庫做出相關分析,總結出十大網絡商業欺詐行為(見表1 )。
該委員會還向所有的在線消費者提出忠告:(1)在簽約前要仔細研究合同;(2)注意商家的文字表述和鏈接是否隱藏有“秘密”。(3)要注意隱私條款,如果商家未提供或含糊其詞,一定要放棄交易。(4)對未在網站上提供其詳細住所、營業所地址、電話的企業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目前我國有關電子商務的立法還不是十分健全,因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聯邦商務委員會的方式,同時,對于商譽較差、有欺詐行為的商業機構包括網絡質量中介,應當有一定的懲罰措施。對于發生嚴重欺詐行為的商業機構,應當撤銷其經營許可證。
(二)制訂和培養網絡交易的道德準則
美國的做法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迪。美國營銷協會(AMA,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曾頒布過相關的內容,提倡道德規范和信仰。這些要求包括:工作成員禁止與有疑問的客戶或第三者交易,對于從事了危害事例的予以撤銷。AMA頒布的內容起到了鼓舞消費者信任的一種作用。另一種專門涉及有道德方面的在線交易的方法是對全體消費者進行教育的鼓勵。
(三)實施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的有機結合
由于網絡市場具有虛擬性,因此,為了減少網絡市場上欺詐現象,必須強調在線營銷和傳統營銷的有機結合。本文的模型告訴我們,網絡欺詐的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對“聲譽鏈”的管理過程。因此,要促使網絡企業出售高質量的產品,就應該使在線企業拉長自己的“聲譽鏈”,應利用它們在實物市場中的信譽和品牌作為進入電子商務的“敲門磚”。
(四)為網絡欺詐的規治提供法律保障
美國的大多數州都制定了電子商務法,這些法律在減輕消費者的擔憂、減少網上欺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產品質量法》和《合同法》等法律對消費者在獲得高質量產品、減少消費者的逆向選擇方面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有關的條款僅僅只是對實物市場而言的。對我國來講,為網絡交易提供法律,應著眼于在電子商務這一新的交易方式與傳統交易方式下的異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廣東省電子交易條例》的出臺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開頭,但從整體上來看,與全球電子商務立法的迅速發展相比,我國在這方面的行動還很緩慢。我們必須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考慮我國電子商務規范的制訂并注意跟蹤國際發展動向。
參考文獻
[1]Arrow, K. J., Ea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 [M].Chicago: Markham,1970.
[關鍵詞] “信息不對稱”問題 電子商務市場
一、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不對稱問題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提出并引入信息經濟學的,它主要是研究傳統市場由于產品質量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信息非對稱性及對市場效率的影響。電子商務市場以其較低的進入障礙、獲取市場信息的方式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等優勢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由于信息獲取的完全性較高,在一定意義上使信息不對稱問題得到了改善。但也正是電子商務市場的在線交易匿名的形式、交易者身份識別、信譽識別機制的設計以及采用數字形式傳遞商品信息的新型信息傳播渠道的特點,使信息與實物相分離、商品與售賣網站相分離以及交易者與物理空間相分離,從而使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廣泛存在。以下以電子商務市場中商品質量信息為例,從經濟模型上對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行分析,
二、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經濟模型
如下圖所示,假設網上有兩個商品提供者,顧客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為D1,對劣質產品的需求為D2,由于顧客從高質量產品中獲得的價值高,因此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所以D1>D2。由于劣質產品冒充優質產品,顧客與供應商信息又存在不對稱,無法區分辨別劣質產品和優質產品,因此給劣質產品生產商一個以次充好的機會,將劣質產品的價格定在和優質產品相同的水平,由此可以假設市場上的供應曲線就是高質量產品的供應曲線S。
信息不對稱市場上的供需曲線
如果在這個市場中信息傳播是完全的,消費者能夠判別優質和劣質產品,則高質量產品和低質量產品的價格分別為P1、P2。但是在網絡市場上售賣時,劣質產品的供應商會隱瞞自己產品的質量,產生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并不知道哪個是高質量的、哪個是劣質的。這樣,消費者只能估計出能夠購買到優質或劣質產品的概率,并以此確定對產品的需求。
假設顧客估計出購買優質產品和劣質產品的概率分別為e和1-e,這樣實際需求曲線為D0。
實際價格為:P0=eP1+(1-e)P2①
假設商品提供行業的正常利潤率為r,優質產品的成本為C1,劣質產品的成本為C2。
對于實物產品來說,符合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優質產品生產成本大于劣質產品的生產成本,即: C1>C2。
而對于數字商品來講,起作用的是網絡經濟學中的邊際成本不變特征,也即:進行研制的固定成本投入很大,而進行生產的可變成本很小并基本不變。數字產品固定成本遠大于可變成本這一特征決定了低質量產品廠商的進入壁壘很大,一旦決定進入,巨大的沉沒成本就使廠商不得不考慮商品的出路。所以,在數字商品在生產時很少有低質量廠商,只存在復制品廠商。這種復制品的成本只相當于優質產品的可變成本,即拷貝成本。這里將復制品看成是劣質產品,這樣存在C1>>C2。
假設兩類生產者在行業中的正常利潤為r,那么在交易者可以隨便進入的開放的市場中(類似于完全競爭條件)應有:
P1=C1(1+r) ②
P2=C2(1+r) ③
分別將②式和③式代入①式,得到市場上的實際價格為
P0=[eC1+(1-e)C2](1+r)④
又一般的產品供應商的利潤率可以表示為
因此,在實際價格為P0時,根據⑤式,并且將④式代入整理得高質量產品供應商的利潤率為:
同理可得,劣質產品供應商的利潤率為:
將兩者進行比較⑦-⑥,整理得:
由⑥式,得
由⑦式,得
根據⑧、⑨、⑩式,可以看出r1與r2、r1與r以及r2與r相比較的結果,都主要取決于C1和C2的大小,下面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三、模型分析
無論是對實物產品來說,還是對數字產品來說,
由于都存在C1>C2(對于數字產品來說C1>>C2),
因此有:
即r1-r0;
這樣一來,在網上交易中,無論是實物商品還是數字商品,市場最后價格P0對于高質量產品的提供商不利,而劣質產品的提供者卻獲得暴利。最終高質量產品由于其利潤低于成本,將退出市場。同時由于高質量產品的退出,消費者選到高質量產品的概率e將減少。
又根據P0=eP1+(1-e)P2,并且P1>P2,
由此導致所產生的新的市場價格也將減小。最后,當e為零時,P0=0+P2=P2,即市場上只剩下劣質產品的供應商。劣質產品的存在產生了惡性循環,交易者的信心大大降低,網上交易的相關產業不能得到發展。
正因為劣質產品的成本低于(對于數字產品來說,遠遠低于)優質產品的成本,使得劣質產品的生產商獲得暴利,而優質產品的生產商收益大大減少,進而出現市場萎縮,只有劣質產品留在市場?!靶畔⒉粚ΨQ”問題對整個市場產生了次品驅逐優質品的破壞作用。
四、電子商務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
1.擴展模型
假設市場上有信譽好的和信譽差的兩種類型的企業,企業本身清楚自己的類型,客戶不了解企業的類型。信譽好的生產者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信譽差的生產者為客戶提供比較差的產品和服務,而客戶進行交易是為了獲取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將上面模型中的參數進行擴展。假設信譽好的生產者進入電子商務市場的初始費用為C,主要包括因特網基礎設施的投資成本和管理方面的一些費用。在一次交易中,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為P,其成本為C1,對于客戶來說,其價值為V,這里有V>P。假設企業和客戶都選擇開展網上交易,在企業信譽好的情況下,企業的收益為P-C1-Csg,其中Csg是指信譽好的企業進行一次交易的平均運營成本,客戶的收益為V-P;在企業信譽差的情況下,企業的收益為P-Csb,Csb是信譽差的企業進行一次交易的平均運營成本,由于信譽差的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很差,其成本C2忽略不計,對客戶的價值也忽略不計,則客戶的收益為-P-Cc,其中Cc指的是客戶時間成本及心理損失等。顯而易見,信譽好的企業獲得的交易機會遠遠大于信譽差的企業,雖然進入電子商務市場的初始成本以及運營成本都是一樣的,但是信譽好的企業在一次交易中的平均運營成本遠遠低于信譽差的企業,即Csg
R=e(V-P)+(1-e)(-P-Csb)
因此要想有效的解決電子商務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劣質生產商的進入成本來限制劣質廠商的進入;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消費者的期望收益來鼓勵消費者進入電子商務市場,參與網上交易。此外,優質廠商要主動開展各種營銷活動,建立品牌意識。同時,政府也要發揮其宏觀調控和監督的作用,優化市場的運行效率。
2.對策分析
(1)Csb的優化
如果我們能夠加大Csb的值,使之大于P,即P-Csb
①經營許可證限制
政府必須對想要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的企業進行審核和登記,比如審查企業的經營項目,評估要開辦此類行業所需的初始資金,設定相關的初始資金標準,沒有達到此標準的不能開辦電子商務;而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電子商務經營許可證,給予其從事電子商務的資格。
②品牌和營銷戰略
雖然電子商務市場上的品牌和信譽成為產品質量的保證比起實物市場可能性要小,但是我們可以實行信譽轉移策略,即實現由實物市場向電子商務市場的聲譽轉移。只有信譽好的企業才能負擔起龐大的宣傳費用,對于信譽差的企業來說,進行廣告宣傳只能大大的增加Csb取值,使其開展電子商務變得無利可圖。
(2)提供直接的網上查詢體系,優化對e判斷
由于客戶的期望收益很大的程度上依賴于e的值,因此提高e的值,就可以提高客戶的期望收益,使得客戶有更大的信心選擇進行網上交易,從而提高了市場的效率。
①成立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來負責整個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維護,設計出一套公平、合理、準確地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用以反映企業真實的信用水平。
②對企業的信用檔案進行集中管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唯一性和權威性。
③建立網上查詢體系,將除了上述的企業信息檔案以外的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協會的制度等放到互聯網上,以方便客戶查詢。
(3)客戶損失的優化
客戶的期望收益不僅與e的取值有關,還與客戶在遭遇信譽較差的企業時的損失-P-Cc有關,如果能夠降低客戶的損失,則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客戶的期望收益,從而達到提高市場效率的目的。
①完善信用制度,運用法律手段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②對每一筆交易投遞保險。企業可以和保險公司組成聯盟,對客戶的每一筆交易投保,保險公司對客戶出現的損失進行賠償,以增加客戶進行交易的信心,提高市場的效率。
③搜尋。通過Internet無比強大的傳遞和搜索優勢,比如利用搜索引擎Usenet新聞組等獲得大量相關信息,將不同商家的商品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性價比最高的那一種。
(4)信息中介機制
信息中介相當于一個公告板,它可供消費者交換信息、列出有欺詐行為的銷售商的“黑名單”。多個產品的中介如果與某個“作假”的供應商勾結,并繼續對這個供應上作虛假信息公告,那么消費者將會同時停止購買這個中介的其他商品。這被稱為“信譽溢出”的機制會促使中介停止勾結,進行公正的質量信息評估。
(5)買賣雙方達成不完備合同
所謂不完備合同,是指合同中包含缺口和遺漏條款。合同可能會提及某些情況下各方的責任,而對一些情況下的責任只做粗略或模棱兩可的規定。買賣雙方可不用在合同中指出對產品的詳細具體的要求,但明確一點就是對高質量產品或服務的回報是交易的繼續。這樣一來,一旦發現低質量產品的存在,合同立即終止。因為高質量產品的回報是交易的積蓄,這對買賣雙方都有利,因而這種機制無疑制約了賣賣雙方的行為,迫使他們按照自己的責任例行。
目前,具備一定經營資質的種子企業,大都有了自己商品種子的品牌?!捌放啤辈粏螁问墙o自己經營的商品起個好聽的名字,“品牌”的重要商業屬性是該商品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譽度,而支撐高知名度和高信譽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該品牌產品的高質量。通俗地說,質量是創造名優品牌的基本條件,沒有高質量做保證,就絕不會有“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譽度。因此,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靈魂。
企業全員高度的質量意識和企業高效運行的質量管理體系,是保證企業產品質量長期穩定的基礎,也是創造企業名優“品牌”的前置條件。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企業設備、設施和技術條件不易被改變的條件下,如何保持和維護企業“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譽度、使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使企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呢?首先,從企業領導到每一名員工都必須提高質量意識,擺正質量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位置,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各級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觀能動性,把質量意識與質量管理,作為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方針。不斷提升企業商品種子質量的自我檢測能力;提高企業商品種子質量的控制水平。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切合實際的,貫穿于商品種子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質量工作方針、管理制度及其運行程序。而且不能一勞永逸,必須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這里所說的“全過程”,就種子生產而言,應該包括五個階段,一是田間生產準備階段,種子田的選擇、隔離區設置、原種(親本種子)管理和選用、生產人員培訓、制定生產技術方案等。二是田間生產階段,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收獲,除執行常規農作物種植技術措施外,要在苗期去雜、花期去雄、收獲期去除雜穗、脫水、脫粒等生產環節嚴格執行農作物種子生產技術規程的要求。三是工廠生產加工階段,種子加工、精選、包衣、包裝等。四是倉儲運輸、銷售階段;種子貯藏期間的防霉變、防蟲等技術措施,運輸期間的裝、卸、押運、各類單據的簽發等。五是售后服務階段,跟蹤問效、到生產田追蹤種子質量等都要納入質量管理全過程。在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并要把質量管理的責任落實到人頭,形成環環相扣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鏈條。
第二,質量管理不是企業中某個部門的事,它應當建立在全員質量意識的基礎之上。領導層的質量意識是正確決策的前提,中層干部和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是貫徹質量方針、策略的保證,普通員工的質量意識是質量工作的基礎,三者相輔相成。從公司經理到倉庫保管員、從生產一線人員到后勤保障人員、從質量管理部門到財務核算部門都要提高質量意識,參與質量管理。
第三,企業領導要重視對員工質量意識的教育培訓,突出質量管理部門的作用,特別是突出一線質量檢驗人員的作用,嚴肅對待質量工作人員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質量管理責任一定要落實到崗位、人頭,嚴肅責任的追究。
無形資產運營的目的是運用市場手段,創造無形資產市場資產形式,以及實現無形資產的增值。企業重視并加強無形資產營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無形資產本身具有超乎想象的價值,這是有形資產所不能比擬的。其次,無形資產營運能夠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并且無形資產營運有利于企業進行低成本擴張,實現規模經濟。無形資產同有形資產一樣,通過營運都可以實現價值增值。企業可以將自己的知識產權、管理優勢等無形資產對外參股,或者轉讓,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在具體運作過程中,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策略,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無形資產營運策略
無形資產開發策略
專利和商標是已經權利化了的智力創新成果,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法律承認并給予保護的獨占市場的武器,企業必須采用一些先進的跟蹤與分析的方法去觀察、分析競爭環境和競爭者,進而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無形資產開發策略,最終取得無形資產開發的優勢。
無形資產延伸策略
企業利用現有的品牌生產其他產品,在一把名牌大傘下聚集系列產品,形成名牌的“王國”。實施品牌延伸,可以幫助新產品順利進入市場,減少新產品上市的風險。同時,可以大幅度降低產品介紹期的促銷費用,消費者會有意無意地將對原產品的信任感傳遞到新產品上。并且,品牌延伸可以進一步擴大名牌的影響,增加名牌的價值。
無形資產融資策略
企業利用本身的無形資本進行融資具體措施是:第一,若是創業籌資,可以利用企業的技術、管理、營銷、人才等綜合優勢,借助一項優秀的創業方案就可以吸收風險投資取得創業資本;第二,若是企業持續生產經營活動中進行籌資,可以將部分無形資產進行抵押取得貸款。 第三,若是以合資或合作方式吸收外資,企業要對我方的資產進行全面評估,特別要對容易疏漏的技術、人才、營銷網絡等重要資源進行全面評估、合理作價,以此獲得更多的資本。我國許多企業都成功地運用了這一策略,特別是一些知名的上市公司,更是從資本市場籌集了大量資金。 第四,若是以特許經營方式接受投資,對受資方來說前期只投入部分資金就可以取得特許方的先進管理經驗、配方、商標權等無形資產的特許使用權。
無形資產擴張策略
企業利用名牌效應、技術優勢、管理優勢、銷售網絡等無形資產可以盤活有形資產,通過聯合、參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實現資產擴張。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擴張,其最大優勢在于成本低、投資省。
無形資產分配策略
黨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制度,這是對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關系的充分肯定。在現代企業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勞動不僅要按照他們為創造企業價值所作的貢獻大小按勞分配,而且要把他們的勞動成果資本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參與利潤分配,并且企業的品牌、技術、管理訣竅、計算機軟件、營銷網絡等無形資產都可以作為資本投入其它企業,特別是那些高科技企業,在企業尚未投入運營之前,技術就可以作為資本投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無形資產營運應注意的問題
加強無形資產投入。目前,加強無形資產投入應包括:利用知識產權營造無形資產;在質量信譽中營造無形資產;廣告宣傳中營造無形資產;在人才科技中營造無形資產;在經營管理中營造無形資產。我國企業在這五個方面投入中,特別是在人才、科技和廣告中的投入普遍很少,這必然形成較高的產品成本,造成所謂的“橄欖型”經濟(兩頭小、中間大)。
充分利用和發展現有無形資產。多數無形資產項目受時間的制約,因而企業應當在其有效的時間內,盡量充分加以利用,并努力將現有的無形資產盡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抓住現有無形資產的各種優勢,主動開展各項業務,充分發揮無形資產的延伸、融資和擴張等功能。
摘 要 所謂質量成本的優化,就是要確定質量成本各項主要費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質量總成本達到最低值。
關鍵詞 低碳經濟 唐山市 陶瓷產業 質量成本優化
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質量成本優化一般要遵循下述幾個策略:
一、預防成本的優化策略
質量成本管理是以最經濟的手段生產出用戶最滿意的產品,適當地增加預防成本是必需的,這是為了從根本上保證產品質量。同時由于預防成本的增加(即預防的措施增多),產品質量得以改善和提高,使內、外部損失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最終結果,既降低了質量成本,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1.關注產品在設計與開發階段的質量
產品質量首先應該依靠優質的設計,如果由于設計原因造成劣等品將使公司付出極大的成本。因此,我們必須將質量成本控制的重點放在產品質量的設計、預防、鑒定等環節上,特別是設計環節,應作為重中之重。我們不能因為一味地強調生產的高質量而制訂出遠高于顧客要求的質量標準,這必然會增加產品的質量成本和總成本。
2.對供應商進行培訓
高質量的原料是公司制造出高質量產品的前提。一個公司在加強檢驗以避免不合格的原材料進入生產線的同時,另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對供應商進行培訓。在大多數西方企業,這已是共識,并已實施多年,但我國的多數企業似乎還沒有動靜。實踐證明,對供應商進行培訓以加強其質量和服務意識能有效預防不合格的原材料進入的機率。
二、鑒定成本的優化策略
對于因為沒有充分建立鑒定項目而面臨損失成本過高的情況適當地增加鑒定費用,對于已經達到甚至是遠遠超過標準的工序可適當地考慮降低鑒定費用。
根據A陶瓷公司的實際情況,鑒定成本的改善方法應遵循以下三大原則:合理的儀器設備預算、精兵簡政、工作分析來降低成本。
1.合理的儀器設備預算
主要指新購置時,要綜合評估公司陶瓷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現有儀器的使用狀況。
(1)是否一定要買。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買來后的使用效率及折舊費用等是否馬上需要且為長期一直需要。內部是否可以挖掘潛力。條件許可用外檢是否費用低,充分估算投資報酬率,或成本利益得失。
(2)要決定買,儀器設備的選用要和公司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測量精度、功能、可靠性(重要)、服務(特別是應急的快速反應)。也就是說將自己的實際需求與產品和服務品質緊密結合,千萬別僅以價格為考慮重點,在生命周期內的貢獻度很重要。
2.精兵簡政
標準工時的制訂,對不同的檢查作業制訂相應的標準工時來合理安排所需的人員。對檢查人員進行作業分析,主要是對每天的工作時間里檢驗人員有多少時間真正用在直接工作中,有多少是無附加值時間進行分析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3.工作分析來降低成本
質量管理部除檢查工作外,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工作需要完成,這些工作依然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如將這些工作進行科學分析和安排,也會使人力、物力成本得以降低。傳統觀點認為,在達到最佳質量成本點之后,如果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其所花費的成本將超過提高質量所帶來的收益,所以通常公司實施質量成本管理的目標是在達到最佳質量成本點后,將注意力從通過增加預防措施來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損失成本轉移到通過提高檢驗工作效率來降低鑒定成本上來。
三、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的優化策略
對損失成本高的項目加強糾正預防措施,進行質量改進,使得內部損失下降。損失成本的降低方法如下:
1.讓全員了解造成損失成本的問題及原因
公司質量管理部應充分利用生產管理例會,來說明質量管理工作業績落實,質量改善計劃,但在例會召開之前,應準備好相關數據資料:(1)過去的時間里,質量管理業績對年度質量管理發展規劃達成狀況。(2)過去的時間里質量改善的達成情況,包括:改善前后結果對比、投入改善的成本和改善后在客戶滿意度及成本上的收益。
2.要能夠協調好其他部門愿意參與改善
(1)質量管理部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角色
質量管理部須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應能組織協調各種力量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并能有措施預防問題的發生。
(2)了解各部門陶瓷產品質量的苦衷
實際上要解決的損失成本,對公司來講,內部影響本廠的利潤,外部影響客戶滿意度及聲譽;對公司內各部門來講,也是其工作業績的困擾,他們也希望這些問題能得以解決,使工作更加流暢而富有效果。所以作為一個陶瓷產品質量管理者,應深入了解各部門的苦衷,將改善與工作困擾結合起來,當幾個問題解決下來以后,會慢慢樹立起質量管理部的威信。
(3)建立考核、評估激勵制度
關鍵詞:工程建筑;監理;施工質量;監督策略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幅度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行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對建筑行業總體評價。要想提高工程質量,就要不斷加強工程建筑監理工作,健全和完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但是目前,隨著建筑行業和施工技術的發展,新的質量問題屢屢出現,因此,要加強工程監督監理工作,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質量。
1 工程建筑監理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行業的質量監督體系對建筑產品的使用壽命與性能有決定性作用,如果建筑工程存在較多的質量問題和功能問題,不僅會影響建筑工程的整體美觀和實用性,甚至會對用戶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建筑企業要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完善質量監督體系。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各行各業對建筑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建筑工程的規模與數量得到提升,但是有些建筑企業為獲得經濟利益不擇手段,忽視建筑工程質量,導致建筑工程出現功能缺陷和質量問題。所以,現代建筑企業要充分認識工程建筑監理工作的重要性,對建筑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便為以后工程質量的改進提供借鑒和指導。據筆者了解,導致建筑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多為施工單位質量監督與管理不到位,同時也受施工技術水平的影響,所以現代建筑企業要通過提高監理單位的監理水平來加強對施工質量的控制與監督,這將關系到建筑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
2 提高質量監督水平的具體策略
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要求監理人員采用動態的質量控制措施,不僅要對事后的工程質量進行驗收,還要加強對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監督,避免工程質量問題和功能缺陷的出現。工程建筑監理人員要通過現場監理來檢驗工程質量,一旦發現工程質量不滿足技術標準要求,需按照安全生產制度與細則來對工作進行充分分配,避免安全管理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的漏洞而影響工程質量和工人安全。適當的質量控制方式能夠促進監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要重視事前的計劃與指導,還要加強事中的質量檢查和事后的質量驗收。以下是筆者對提高質量監督水平的幾點建議:
(1)預防與指導相結合
現代建筑企業要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根據相關質量驗收標準,建立行之有效的質量監督體系和計劃。在質量監理過程中,工程建筑監理人員首要要審核施工方案和計劃,保障工程所用的施工技術、施工工藝、施工設備能夠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在選擇建筑材料時,不能貪圖便宜購買廉價、質量差的材料。其次,工程建筑監理人員要嚴格監督與控制施工進度及方案的執行情況,針對工程項目不同的實施階段,界定不同的管理內容,實現對技術人員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具體工序的檢查與監督,以避免工程項目在實施階段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2)實現動態的質量監理
所謂工程建筑監理,就是對施工質量的監督與控制,監督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以及施工質量,避免建筑工程在具體實施階段存在較多的質量問題,因此,監理人員要事先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全過程監督以及動態的質量監理。首先,監理單位要嚴格遵循質量監督與管理制度,采用符合監理合同要求的工作方式,對建筑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督與控制。其次,工程建筑監理人員要及時采集并分析各類有效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質量缺陷問題,只有監理機構在施工過程中解決實質性的質量問題,才能保障質量監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工程建筑的總體質量。
(3)加強質量驗收管理
如果工程建筑監理人員沒有及時發現施工質量問題,則事后質量驗收工作將決定質量問題能否被解決,因此,事后質量驗收管理工作要符合相關的質量驗收標準還需要監理人員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質量驗收。
總之,對施工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還要注意對施工圖紙的審核、施工技術的指導以及特殊工藝的監管。工程建筑監理人員要仔細審核施工圖紙,加強與施工單位、業主等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排除圖紙中可能存在的質量隱患。監理人員還要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能力,熟悉安全知識和質量控制知識,有效減少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有些建筑工程采用特殊的施工技術,監理人員要全方位、全過程對特殊工藝進行監督與指導,發現問題立刻提出并要求整改,杜絕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
3 結語
工程建筑監理對施工質量有重要影響,我國建筑行業及相關企業要給予高度重視。當前工程建筑監理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為工程的使用埋下了質量隱患和安全隱患,制約了建筑行業和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工程建筑監理人員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建立經驗,充分利用質量檢測設備和技術,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進而實現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徐華軍.趙泉鎮SMA的施工控制與監理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