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6 14:50: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環境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后進戰士 心理過程 思想轉化
所謂后進戰士,是指部隊中在思想、工作上相對落后的少數戰士。人數不多,但卻影響部隊工作的正常進行,做好后進戰士的思想轉化工作是部隊政治思想工作的一個難點問題。本文擬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對后進戰士心理形成的過程和成因作一初步探究和分析,以便于有針對性地做好后進戰士的思想轉化工作。
1 后進戰士心理變化過程
人離不開社會,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無論是群體,還是社會,它的形成都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為前提的。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p>
1.1后進戰士心理變化變化過程
后進戰士的心理變化過程,是一個人與其所處社會環境之間相互運作的互動過程。從偶然過失到持續犯錯,最后演變成后進者,一般要經過這樣一個互動過程:初次偶然犯錯——社會處罰——進一步犯錯——強烈處罰和拒絕——再進一步違紀,開始對處罰及行為者表現出敵意和怨恨的態度——危機達到容忍邊緣,社會正式責難其違紀行為——違紀者以更嚴重的行為來回答責難與處罰——社會把此人看作后進者??梢?,所謂后進戰士是其與其所處社會環境互動失敗的產物。
1.2后進戰士心理變化過程的特點
(1)互動性
人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是這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對于互動主體來說,社會互動都有一定的心理機制,社會互動的結果多少都會對互動雙方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雙方的反應導致了下一輪新的互動步驟的發生。對戰士來說,他對社會環境施加給他壓力的反應,要看社會環境壓力的程度如何,他對社會環境所施加壓力的反應,則以社會環境所施加壓力為基礎的。而社會環境的反應,則又是以戰士對此的反映為前提。正是這種互動性,才導致了戰士心理變化過程的進行。
(2)互逆性
后進戰士心理過程的互逆性,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這種人與社會的互動貫徹“等價交換”交換原則。即雙方在人格與人的價值上等同,一旦這種等同的平衡被打破,必然會產生偏斜,開始朝著一個方向發展。發展的方向由互動雙方—人與人所處的社會環境,這兩個因素的強弱來決定。社會環境反應程度強,則加劇人的反應;社會環境反應弱,則向著逆方向發展。
(3)動態性
這個互動的過程,不是以一種靜止的狀態存在的,是時時刻刻地發生著的。只要戰士不脫離部隊這個環境,那么他與他所處的環境之間的互動,就不會停止。人與其所處社會環境之間互動過程表現出來的這種動態性,是與人的思想變化的多變性相符合的。
做后進戰士的思想轉化工作,應從他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互動過程中,把握后進戰士個人行為與他所處社會環境這兩個方面,來分析后進戰士的心理變化的規律,作好思想轉化工作。
2 對后進戰士心理變化過程的分析
應從戰士所處的社會環境壓力(群體壓力)具體環境因素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后進戰士心理變化過程,探究這些因素對戰士心理變化的影響。
2.1心理變化過程中的群體壓力
(1)群體壓力
在群體中,群體大多數成員的意見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它使群體內的每一個成員自覺或不自覺地保持著與大多數人一致性,這個力量就是群體壓力。群體壓力是這一過程的動力源泉。
(2)群體壓力與個人愿望
在后進戰士與其所處社會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群體壓力是一步一步升級的,它使得堅持自己意見的少數者產生強烈的內心沖突,必須在維持獨立與歸屬群體的愿望中作出抉擇,或者是抗拒群體的壓力,為堅持自己的意見而疏離群體,或者是屈從于群體壓力而放棄自己的主張。但無論如何,這都使他強烈地感受了群體壓力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所謂后進戰士往往是那些性格倔強,個性很強的戰士。
2.2群體壓力及其負面影響
對戰士來說,他的活動脫離不了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總是處于一定的群體之中,群體必然會對他產生壓力。影響和作用于戰士心理的群體,主要有:部隊內社會環境壓力和部隊外社會環境壓力。
(1)部隊內社會壓力
部隊內壓力(群體內壓力)。來自社會內環境,是直接的壓力。構成群體內壓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干部的評價、同鄉的看法、戰友的看法、部隊日常生活工作、部隊規章制度、部隊風氣(氛圍)、生活環境等。
(2)部隊外社會環境壓力
部隊外環境壓力,來自部隊外部環境,是間接的壓力。構成外壓力的因素主要來自:社會期望、家庭期望、父母希望、親屬同學的影響等。
2.3標簽理論與初次違紀、持久違紀
(1)標簽理論
常言說,“兵都是好兵,關鍵就看怎樣帶?!笔聦嵣?,后進戰士往往是部隊造成的,是部隊給他定的位置,給他貼上什么樣的標簽。正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k。w。貝克特認為的:什么人被貼上標簽?一是異常標簽的輪廓是很清楚的,但在實際上把它貼在什么人身上卻不很明確。許多人被貼標,但與標簽卻不吻合,相反更近似的反而未被貼上。二是被貼上標簽往往是巧合。三是通過私人交往非正式地被貼上了標簽與經過正式地被貼上標簽是同樣一種政治秩序。
(2)初次違紀與持久違紀
人并非生來就是后進的,后進戰士之所以成為后進,決非一日之功,他的心理變化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對后進戰士來說,初次違紀一般是偶然發生的,而持續違紀則是初次違紀行為反映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說過:“人最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眲e人就是自己的鏡子,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往往會對本人的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一個偶然發生的違紀行為可以被別人看作是后進者,也可以不被別人看作是后進者。但如果一個人被別人宣傳是后進者,其他人就會對他加以譏笑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違紀者往往會產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心理,而且還會隨著他周圍環境看法的加劇而加劇,甚至還會產生更大的積怨,走向極端。一旦形成心理定式,他的思想工作就難做了。
2.4情境因素與個人違紀行為、違紀現象
(1)情境因素
環境是被人定義的“情境”過程。個體在群體中所完成的社會行動,是由其生活狀態等條件與個體特點所決定的,而且還會受到許多因素的作用。個人違紀行為的直接原因,應到違紀行為主體的個性特點及其所處的具體情境中去尋找。
1、為下文作鋪墊。
2、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社會背景等。
3、突出某種環境特點,為中心(或表現人物的某種精神風貌或表達某個道理)服務。
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對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環境的描寫,分為景色描寫與人物生活背景的描寫,描寫的內容可以是室內陳設、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時代氣氛等。
關鍵詞: 中專新生 心理適應能力 客觀因素 主觀因素
中專新生處在人生發展階段的青年初期,屬于人生歷程中的巨變期。這個時期是人生命力成長最旺盛、最富于學習的時期。這一階段所受的教育影響,將遠遠超出該時期而延續終身。但這一階段同時也是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期,他們會出現許多心理不適應的問題。部分中專新生因為心理適應能力較差,長期處于焦慮、抑郁或恐懼等不良情緒狀態,容易引起植物性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身體的不適應和疾病的發生,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及以后的發展。通過長期對中等專業學校的入學教育觀察和研究發現,中專新生出現心理適應不良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兩個: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一、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包括個體社會化程度、家庭教育、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四個方面。
1.個體程度社會化
人的一生都處在社會化過程中。社會化的含義是指個體通過不斷地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范,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社會需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社會性,使自己融入群體中,從而使社會不斷延續和發展的基本過程。它包括社會外化、自我內化兩個方面。中專新生所具備的社會化外部條件是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大眾傳播工具等。其自身條件主要是有接受教育的基礎和強烈的學習愿望,有一定的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等,而且經過多年的系統學習,已具備了較強的理解能力,喜歡模仿,易受暗示。這些身心發展特點表明,中專新生社會化自身條件已具備。其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適應和遵守社會規范。這些主要依靠社會教化,而社會教化主要靠學校教育,入學教育是開始。中專學校應根據中專新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其內化的有利條件,引導學生正確選擇社會化方向和內容。
2.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與社會的最早的接觸點。它作為中專生居息、活動、學習、經濟保障的重要場所,對其思想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家庭具有為子女指點生活目標、傳授生活知識技能、培養思想道德品質、引導行為規范等重要社會功能。同時,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它既是個體成長發育的溫床,又是塑造個體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場所。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年長者在家庭生活中對其下一代進行的教育。它具有內容廣泛、方法靈活、時間持久、作用顯著四個特點。從內容上看,它與學校教育有著互補性,兩者相得益彰,則可形成良性循環。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在入學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中專新生家長存在重智輕德、重品輕心的片面性教育觀。有的家長本身教育力欠缺,相當多的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狹窄,教育方法簡單,教育效果不佳?;谶@樣的現狀,學校教育要想順利推進,必須取得家長的意向配合。在入學教育中要建立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渠道,通過家長會、信函、電話等多種途徑,向家長提出合理與善意的建議,并向家長發放、推薦有關青少年教育的讀本,幫助家長了解子女身心發展特點,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對子女形成適宜的期望,及時給予子女必要的指導、鼓勵和安慰。學校―家庭教育的有效溝通易于形成有助于中專新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3.學校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它擔負著向學生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及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直接和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環境直接關系到中專生思想行為的發展。
學校環境是由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大部分構成的。物質環境是指學生所處的間接影響學生思想行為的物質背景條件。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優雅的學習壞境,讓環境美來熏陶、凈化學生心靈,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它包括學?;顒涌臻g、教學設備、校舍、教師隊伍和校園規劃等,它們是創造良好精神環境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條件。其中教師隊伍素質是重要的因素,它包括班主任隊伍素質和學科教師隊伍素質兩個方面。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是全面關心學生成長的主要教師,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在中專新生入學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中專新生能否順利度過適應期。其工作的時間、空間決定了他們成為中專新生最易接近的人,這一特點決定他們在入學教育中更能了解中專新生,更能將心理輔導與班級日常工作、德育工作及家庭―學校的合作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接到新班之后要在深入了解本班中專新生心理狀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培養班級和諧的人際氛圍,增強中專新生心理適應能力。在工作中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情感因素作為重要目標,對中專新生施以教育力量,使中專新生情感潛能得以發揮,以促進中專新生的身心發展。鑒于此,入學教育工作對班主任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需要班主任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心理學理論的學習,在入學教育過程中,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有的放矢,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適應性問題,改進工作方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學科教師隊伍方面。傳統教育觀認為學科教師僅僅擔負教學任務,只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技能,這在教育觀念上出現了偏差。同時,學科教師作為實際工作者,往往根據以往的經驗進行教育,再加上固有的教學行為和職業,他們不愿改變教育觀念?,F代教育觀對學科教師的責任有了明確的新的要求,即學科教師也肩負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和主渠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也是最難的途徑。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落到實處的標志,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獲得成功的保證。學科教師應轉變教育觀,適應新形勢下中專新生素質的變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心理需求為出發點,采取適合中專新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提高新生心理適應能力,幫助中專新生盡快適應中專學習的要求。
精神環境主要指學生所處的直接影響其思想行為發展的精神文化條件,包括校風、班風、師生、中專新生之間關系等。這是影響中專生思想行為的主要方面。如果一所學校精神環境良好,例如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人際關系和諧輕松,能聯系學生實際,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問題和矛盾,學生的思想行為就會在從眾、受暗示、合群的心理支配下,獲得健康發展;反之,學生思想行為呈反向運動趨勢,教育收效甚微。
4.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可分為國內社會環境和國際社會環境。這里的社會環境主要指國內社會環境,包括國內經濟發展狀況、科學文化水平、社會總體價值取向、人生態度、大眾傳媒和社會風氣等因素。在當代中國,國內社會環境總體良好,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是安定的。但是,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視聽、網絡等媒體的廣泛傳播,不良生活方式、價值多元等也對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主觀因素
從歷年高考題來看,重點考查自然環境描寫。具體考查內容有:1.環境描寫的作用(意圖)。2.環境描寫的特點。3.環境描寫的手法。4.環境描寫的寓意。5.環境描寫的賞析。通常以下列兩種方式出現,一是描法和作用相結合,二是描寫的環境特點和作用相結合。重點是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環境描寫作用(意圖)題
環境描寫的作用,總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1.環境本身: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②暗示社會環境;③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奠定基調。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現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運。3.情節方面:①暗示或推動情節的發展;②為后面情節的發展作鋪墊或制造懸念;③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4、.主題方面:①表達、寄托、暗示、揭示主題;②豐富、深化主旨。
答題常用術語:
1.社會環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3)揭示社會關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現(影響、決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會本質,提示主題。
2.自然環境的作用:(1)突出季節特征;(2)表現地域風光;(3)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4)渲染、營造、烘托氛圍或氣氛;(5)增加或緩和緊張的氛圍;(6)奠定感情基調;(7)反映、暗示社會環境;(8)換轉或展開情節,推動情節發展;(9)為情節發展作鋪墊;(10)前后多次描寫,成為行文線索;(11)為下文刻畫人物作鋪墊;(12)烘托、映襯人物形象;(13)表現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轉變;(15)象征、暗示人物命運;(16)揭示人物命運的必然性;(17)表達、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題;(18)豐富、深化主旨;(19)設置懸念,產生波瀾,激發閱讀興趣。
答題示例:【安徽卷】請對小說畫線處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作簡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時里,半山的松樹,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閑石。春陽暖融融的,溫意無盡,枯莖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答題點撥】特點要答出手法特點及景物特點。
參考答案:(1)特點:采用白描(手法特點)手法描寫了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景物特點)的景象。(2)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破解小說環境描寫作用的五要素】
1.聯系段落位置
環境描寫所處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會有所區別。比如首段的環境描寫大致能起到交代地點、渲染氣氛、明確基調等作用,處在文本中間的環境描寫大致能起到承上啟下、轉換情節等作用,處在末段的環境描寫大致能起到呼應前文、營造余韻等作用。
例如全國卷Ⅲ12題: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么作用?
解析: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第一次出現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環境、凄清的夜晚,情節就此展開;第二次出現在鮑勃和吉米一番對話之后,渲染了一種沉寂、尷尬的氣氛,這是情節轉換的標志。這兩處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寫,兩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
參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
2.聯系詞語選用
作者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創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為了達到預期的表達效果,作者往往會相應地選擇一些能突顯主觀情感的詞語來描繪環境。如用凄風、苦雨、落葉、夕照、寒雁等冷色調的詞語;或用艷陽、麗日、春苗、綠柳、蓬勃等暖色調的詞語。不同色調的詞語營造出迥異的環境效果。
比如上例中兩次用“冷颼颼”來營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環境,為下文情節的發展渲染了恰當的氛圍,若用“暖烘烘”顯然就不合語境了。
3.聯系描寫對象
作者在選擇描寫對象時事先都要進行仔細斟酌,因為恰當的環境描寫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畫和主題的表達。為了表現人物豐富的心境、復雜的性格,作者往往要為小說中的人物設置多種不同的活動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其性格。
例如浙江卷19題: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采用的手法,并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相關原文:層層疊疊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熱的藍天襯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頂,以及在太陽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這一切在老人周圍形成了一種肅穆靜謐的氣氛。在烏米腳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過果園的綠樹叢看去,它們那五顏六色的屋頂,酷似一個被打翻了的顏料箱。從山下不時傳來馬具的叮當聲,還有潮水拍擊海岸的沙沙聲。偶爾還可以聽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館附近的人們的喧嚷聲。在這兒的山頂上是一片寧靜,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隨著還在六年前已經開始了的烏米的幽思漫漫的歌聲。
解析:此段景物描寫圍繞烏米展開,文中已經明確地指出,這里的景物描寫渲染出“一種肅穆靜謐的氣氛”,描繪出烏米的生活環境,這里的靜謐的氣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聲音形成對比,突出了烏米的孤獨,同時也暗示出烏米夫死子亡的悲慘命運。由此不難發現此處描寫的作用。
參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肅穆靜謐的氣氛;②突出烏米孤獨無助的處境;③暗示人物的命運。
4.聯系情節發展
每篇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都不可能脫離作品的敘事而獨立存在,總是與情節發展或人物心理相關聯的,只有把景物描寫放到小說的具體情境中來考慮,才能準確把握它的作用。許多優秀的作品,總是通過對特定的自然環境的描寫,或展示世態風情,或暗示人物命運,或推動情節發展。
5.聯系作品主題
在小說中,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驅使人物行動的特定場所,也是一定歷史時代、社會現實及其發展趨勢的具體體現。首先將作品通覽一遍,再聯系小說創造意圖(如果有復雜背景,命題者一般會安排注釋標明),來反觀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理解作品主題,把握人物形象。
二、環境描寫技巧(手法)題
環境描寫的常見技巧主要有:
1.從描寫技巧角度看,有:①細節描寫,場面描寫,白描(粗筆勾勒,突出特征),細描(精雕細刻、濃墨重彩);②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明暗對比,色彩搭配,渲染、襯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來描寫;④選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寫等等。
2.從寫景角度看,有:①感覺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形、聲、色角度);②觀察角度―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仰視、俯視、平視;③寫景順序―分層寫景(由遠及近,由近到遠;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內及外,由外及內等等)。
答題示例:【浙江卷《烏米》(俄 阿?馬?高爾基)】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采用的手法,并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烏米坐在門旁的石頭上,她的身材勻稱頎長,白發蒼蒼。她那布滿細小皺紋的臉,已被太陽曬成了棕褐色。層層疊疊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熱的藍天襯托下的阿伊―特里山的灰色峰頂,以及在太陽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這一切在老人周圍形成了一種肅穆靜謐的氣氛。在烏米腳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過果園的綠樹叢看去,它們那五顏六色的屋頂,酷似一個被打翻了的顏料箱。從山下不時傳來馬具的叮當聲,還有潮水拍擊海岸的沙沙聲。偶爾還可以聽到聚集在集上咖啡館附近的人們的喧嚷聲。在這兒的山頂上是一片寧靜,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隨著還在六年前已經開始了的烏米的幽思漫漫的歌聲。
參考答案:(1)手法:①襯托(以動寫靜,以景襯人);②分層寫景,遠近高低結合。(2)作用:①烘托出肅穆靜謐的氣氛;②突出烏米孤獨無助的處境;③暗示人物的命運。
三、環境描寫寓意題
景物的寓意:雙關含義,表面(本義)義、象征義、比喻義等。
例題:(江蘇卷《“這是你的戰爭!”》)請探究文中自然景物敘寫的深刻含意,以及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四、環境描寫特點題
例題:(《德富老漢的最后結局》)請概括小說開頭兩段所寫景物的特點并簡析其作用。
參考答案:(1)特點:描寫和煦的陽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麥秸以及游戲著的狗,突出了秋日鄉野靜寂怡人、溫馨祥和的特點。(2)作用:營造溫馨祥和的氛圍,烘托主人公愉悅舒適的心情,為下文主人公悲劇命運形成大的“反差”作鋪墊。
五、環境描寫賞析題
例題:(安徽卷《董師傅游湖》)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
關鍵詞:VBSE 實踐教學 實訓平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104-02
會計專業是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比較強的專業,對于該專業學生來說,實訓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綜合能力,決定著學生的能力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實踐存在著實訓手段單一,綜合性、設計性內容不足;實訓內容靜態化,缺少應變能力的訓練;課程設計難以體現崗位特性等問題,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生在進入企業后需要適應的時間較長,企業需要付出較多的人力、財力來進行新員工的培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應用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來搭建財務綜合實踐平臺,對現代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會計工作進行全方位的模擬,可以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了解真實企業的經營與運作過程,了解企業內部結構、運作流程等,感悟復雜市場營銷環境下的企業會計工作,學會工作、學會思考,從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1 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的特點
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是針對會計專業學生搭建的綜合實訓平臺,顛覆了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主要特點包括:一是學生角色的轉變,在該實訓平臺中,學生不再是學生,而是企業的一名員工,需要應聘入職,有崗位職責、工作任務,還要進行工作考評;二是全景呈現真實企業的方方面面,學生的視角不再僅僅局限于會計一角,企業完整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都將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三是完善的系統架構,幫助學生切身地去認知現代商業社會環境以及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工作特點,促進專業理論知識的轉化與應用,感悟復雜市場環境下的企業經營,讓學生學會工作、學會思考,從而培養自身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全局意識,增強學生參與社會的責任感。
2 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建設的關鍵點
2.1 物理環境的建設
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建設首先要搭建一個完整的、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要求的物理環境,營建具有真實企業經營氛圍的環境是平臺建設的基礎。具體來說,一是要選擇適當的仿真企業辦公場地,場地大小、布局可以根據實訓規模的大小及學校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滿足實訓及仿真要求即可,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便于仿真協作;二是企業辦公環境的營造要盡可能地貼近真實的企業辦公環境,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等企業辦公設施要齊備,在細節上要盡可能地營造出企業辦公的氛圍;三是企業各部門及外部服務機構的設置要有物理意義上的隔絕,尤其是外部服務機構如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要與企業主體的辦公環境在物理空間上有所隔離,避免在同一場所內設置。
2.2 企業團隊的組建
在搭建好物理環境之后,進行企業團隊的組建是財務綜合實踐平臺建設的另一關鍵點。具體來說,企業團隊組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企業組織架構。仿真企業的組織架構包括企業管理部、營銷部、生產計劃部、人力資源部、倉儲部、采購部、財務部,其中財務部崗位設置了財務部經理、總賬會計、成本會計和出納員。二是定人定崗。財務綜合實踐平臺的核心是企業組織架構中的財務部,但從業務流程的角度來說,其他部門的人員配置也是至關重要的。從實踐經驗來說,除財務部,其他部門的人員配置應以教師進行角色扮演為宜,如條件允許,也可結合學校其他專業的VBSE來進行交叉設置,確保仿真企業內部各管理環節的專業性。對于財務部的定人定崗,則可以通過讓學生投遞簡歷、面試應聘等來進行確定,使學生從源頭上就感覺到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的嚴肅性。三是制定完善的企業管理規章制度。要全景仿真現實環境中的企業,制定貼合企業經營管理實際的規章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規章制度,才能有效營造出真實的企業氛圍。
2.3 工作任務的設計
工作任務的設計是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建設的又一大關鍵環節。搭建物理環境、組建企業團隊等,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開展工作,因此,工作任務的設計是實訓項目運轉起來的中心環節,只有圍繞工作任務,才能實現實訓的最終目的。
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涉及的工作任務可以分為2種類型,一類是基本工作任務,另一類是實時工作任務?;竟ぷ魅蝿瞻ǔ跗诮ㄙ~、稅費計算、薪酬核算、薪酬發放、貨款回收、材料款支付、期末結賬等;實時工作任務是工作任務設計的主要部分,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類工作任務的設計是根據企業實踐,將真實經營環境中企業遇到的會計問題呈現在學生的仿真實訓中,如各類會計報表的填報、審核;企業固定資產的盤點、折舊計提等。實時工作任務的設計要以問題為中心,在實訓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工作任務,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由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
3 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全景仿真并不H僅是一套系統就可以輕易實現的,要營造企業經營的氛圍,需要著手的細節處甚多,要將一個真實的企業搬進校園,在某種程度上,并不亞于真實創辦一家企業的難度。因此,要讓學生在實訓中真實地感受到企業的氛圍,要以真實創辦企業的模式來進行平臺的建設,在此方面,學校實訓項目管理者與組織者還需要進行不斷地摸索與探討。
其次,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實訓過程中,教師在仿真實訓中往往充當企業的管理與組織者,這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多方面的涉獵,很難在實訓過程中滿足學生的需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因此,在此問題上,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在實訓過程中,引入企業人士進行客串也不失為一種解決的辦法。
再次,基于VBSE財務綜合實踐平臺的校內實訓,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效果評價體系來對實訓效果進行評估,然后再根據評估結果不斷改進完善實訓平臺,只有如此,才能使平臺建設日趨完善。
4 結語
VBSE這一全景仿真的虛擬實踐教學系統,秉承“將企業搬進校園”的實踐教學理念,對于會計專業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來說,其應用價值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優勢明顯,發展推廣潛力巨大,但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基于VBSE的財務綜合實踐平臺的建設,還需要在一些方面不斷完善與探索,才能使其應用價值不斷提升,助力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媛.財經院校運用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開展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長春大學學報,2014(2):270-273.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表演風格;特征
中圖分類號:J7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187-01
由于自身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差異,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每個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民族舞蹈,沉淀著民族的審美情趣等,蒙古民族地處北方邊界,以勇猛著稱,在蒙古族舞蹈中有很強烈的風格特點,本文主要分析蒙古族舞蹈舞臺表演風格特征的把握。
一、蒙古族舞蹈的形成背景
蒙古族舞蹈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特定社會環境中表現出的生活生產方式。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族頑強堅韌、沉淀著民族性格。草原和天空的遼闊就造就了蒙古族人性格豁達的一面,去留隨意。
民族舞蹈的形成與民族的審美風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蒙古族的舞蹈中含有很多模擬飛禽走獸的舞蹈如《勇士頓踏》等。早期生產力非常低下,蒙古族生產非常的不穩定,因此蒙古族精神有著非常強烈的英雄主義、尊重生命等特點。在長久的蒙古族的生長中,以草原森林為主,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因此蒙古族人認為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被呵護。
二、蒙古族舞蹈舞臺表演風格特征的把握
蒙古族舞蹈在中國的舞蹈表現藝術中風格迥異而特色鮮明,只有充分認識到蒙古舞的創作背景等,才能更好的把握蒙古族舞臺表演風格特征,蒙古族舞蹈舞臺表演風格具有一些特征需要把握好。
(一)熱情豪放和優雅柔和的風格
熱情豪放幾乎是蒙古族舞蹈的精神支柱,人們眾所周知蒙古人熱情好客,在這點的表現中完美的表現在了待人接物中的各個方面中,尤其是在舞蹈的表現中更加明顯,很多舞蹈都體現出了熱情豪放的風格,如在“安代舞”中豪放風格表現的最為強烈。熱情豪放的舞蹈在我國的黑龍江地區、遼寧地區等流行的舞蹈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比較嚴技巧上可以說并沒有很大的難度,很多游玩的人也很樂意參與到舞蹈中,這是蒙古族民眾來招待來客的最主要的舞蹈形式,充分體現了蒙古族舞蹈熱情豪放的表演風格。
在蒙古族舞蹈中,雖然很多都體現出了熱情豪放的特點,但是也存在不少的舞蹈具有非常明顯的柔和優雅的內涵,如在“盅碗舞”的舞蹈中,這種舞蹈在鄂爾多斯等地區非常流行,這種舞蹈在表演中具有比較靈活的舞蹈動作以及形式等,因此舞蹈者在表演中更能表現出舞蹈功底和才華,舞蹈方式更加輕松隨意,在歷史中主要是以祭祀和祝賀的形式存在。
(二)敏捷機智和粗獷不羈的表演風格
蒙古族民族受到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等決定了蒙古族民族具有驍勇善戰,這點在前文已經提到,蒙古民族顯著的表現特點在于身體反應、敏捷性以及頭腦反應靈活等,這點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有很大的體現,如在蒙古族的“牛頭虎舞”中,表現?;幎穲鼍暗奈璧?,在表演中講究的是動作迅猛、反應靈活,舞蹈意識感染力表現非常強烈,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氣息。
游牧民族所特有的特點還有一個便是粗獷不羈,在惡略的環境下,蒙古民族長期生活在草原中,與大自然相抗爭,還會存在起其他民族相爭斗的情況,因此在民族特點中有非常明顯的粗獷不羈的性情,在蒙古族舞蹈中,這種性格特點的表現主要是通過摔跤舞蹈進行表現,摔跤舞通過木偶的形式來進行表現,采用夸張的風做獲取更加生動的表演效果,表現蒙古人人民的粗獷豪放和熱情。
(三)具有明顯的愉快樂觀的風格
蒙古族民族人民長期與自然環境相抗爭,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磨難,因此就造就了蒙古人民的無搜畏懼、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蒙古族舞蹈中很多都能看到人們樂觀向上的特點,如在蒙古族的筷子舞等舞蹈動作,表演人員一邊唱歌一邊敲打筷子,舞蹈氣氛非常的明快、樂觀、活潑,每個參觀舞蹈的人員都能夠隨著舞蹈和音樂感受到表演的歡快,很容易感染到其他參觀人員,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蒙古族舞蹈所具有的良好的精神狀態。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先分析了蒙古族舞蹈形成民族精神、性格以及審美等特點,進而研究蒙古族舞蹈舞臺表現風格的把握,在本研究中所論述的蒙古族舞蹈舞臺表演風格比較淺顯,沒有與其他相似舞臺表演風格相對比,如內蒙古民族舞蹈等,更深的研究還需要人們努力去實現。
參考文獻:
[1]魏琦.關于蒙古族舞蹈表演的風格探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4(02):161.
[2]何佳. 蒙古族舞蹈與內蒙古“三少”民族舞蹈比較[D].內蒙古大學,2010.
1.1生態建筑的含義
生態建筑是指運用生態學知識,結合建筑和環境,將人、自然、建筑有機地結合起來,科學地利用自然環境,尋找最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生態建筑環境,使對人類有益的能源在建筑和環境中高效地循環運轉,并將人、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看待,從而創造一個最佳的建筑環境。
1.2生態建筑的特點
1.2.1生態建筑的設計特點
生態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方式,與傳統的建筑方式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①生態建筑的整體意識和系統觀念都非常強,強調整體帶來的實際意義;②生態建筑能夠有效利用能源,并且不會造成污染,與傳統的建筑相比,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③生態建筑具有循環再生性,并非一次性的資源利用;④生態建筑對環境的適應性非常強,適宜大面積發展、使用。
1.2.2生態建筑的自然特點
生態建筑,顧名思義,從生態而來,終究還要回歸生態,降低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環境的傷害,保持著生態的穩定性。任何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過程中都會消耗自然能量,并且產生建筑垃圾,從而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生態建筑的設計就是通過與自然的關聯和運作,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將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控制在最低限度,以達到最佳的利用效果。
1.2.3生態建筑的社會特點
生態建筑是一種新興的建筑模式,它與人們的意識形態有著極大的關聯——人們的價值觀念決定著生態建筑是否能夠發展并完善,管理制度決定著生態建筑的建設方向,政府法規從根本上保證了生態建筑的建設。人們正確的意識形態促使生態建筑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1.2.4生態建筑的人文特點
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而生態建筑不僅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而且關注更多的是人們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健康,創造讓人們身心都感到舒適的環境,這就是生態建筑的人文特點。生態建筑不僅僅是簡單的建筑,同時還涉及到自然、社會、經濟、政治、人文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
2生態建筑設計的原理和原則
2.1生態建筑設計的原理
2.1.1與自然環境的相融性
在建造生態建筑時可利用的自然資源有很多,為了保護建筑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并發揮其最大效用。在建筑設計時,要重點考慮周邊環境,比如光、風能、水源等;綠化布置盡量與周邊的綠化體系形成系統的網絡化關系。此外,還可利用自然光線采光,利用水池等親水設備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調節周邊的小氣候。
2.1.2能源的節約
在建造生態建筑時,要注意減少能源以及物質資源的使用及浪費,盡量不作多余的設計,不特意追求建筑外表及裝修上的華麗、獨特。在必要的內部設計中,應盡量節約資源;在非必要性的設計中,應根據其實用性作適當的調整,盡可能地運用建筑本身具有的自然環境優勢。總之,生態建筑設計和建設都要遵循“節約能源”的原則。
2.1.3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設計生態建筑時,要充分考慮如何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當建筑不能繼續使用時,需將其用料盡可能地回收再利用。好的建筑設計也可在建筑的內部創造水、生物養分、能源資源的循環利用,比如地下水、中水、下水、凈化水的循環再利用,太陽能、電能、熱能、生物能的轉換利用,從而維持生態建筑使用上的長遠效益。
2.2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
2.2.1整體原則
生態建筑的設計不僅要保證建筑本身的特性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還要將建筑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和諧地統一起來,尊重當地文化特色,將建筑與人文相結合,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
2.2.2舒適原則
在生態建筑中,舒適度總與能源資源的消耗成反比關系,并且這個矛盾一直未能徹底解決。生態建筑在滿足舒適度要求的同時,還要盡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有有效運用科學技術手段,積累建筑經驗,總結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建筑建設技術,才能堅持生態建筑的舒適原則。
2.2.3高效、環保原則
生態建筑要實現高效、環保的目標,就需要降低建筑物對能源資源的過度消耗和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要運用高新科技,比如新的建筑材料等,以降低建筑當中的能源消耗;同時還要避免使用帶有污染性或者危害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創造健康、舒適的自然環境。建筑作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依托,其建造、使用、維護和拆除均應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
2.2.4經濟原則生態建筑的建造、使用和維護是一個多元性的建筑系統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組織體系的問題。高投入和高技術的生態建筑雖然可以滿足人們高水平的生產生活需求,可以反映最新的科學技術水平,但是,并不是只有高投入的建設才能夠實現生態建筑的全部功能,適當的技術、因地制宜的材料選取以及符合地域特色的建造風格同樣可以引導生態建筑的發展。
3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
3.1整體的設計方法
在生態建筑的設計方面,設計師必須從整體上來看待生態建筑中的每一個問題。生態建筑的整體設計主要遵循兩個原則,即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和建筑與社會環境的和諧。在設計應用型的生態建筑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建筑地段,使建筑處于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建筑的建設要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還要通過即將建造的建筑來彌補已經造成的社會環境的不平衡。除此之外,在生態建筑設計時還要注意尊重地形地勢、保護現有綠化植被、結合當地水文特征、保護土壤等方面的問題。在生態建筑整體設計時,應采用能夠使建筑與社會環境和諧、融洽的設計方法。妥善保存原有的建筑,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建筑景觀;保護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并積極創造新的建筑景觀;適度、合理地使用城市的交通和土地,盡量不改變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城市恒久的活力和精神文化魅力。
3.2單體的設計方法
3.2.1自然通風在生態建筑的通風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小氣候自然通風,或者利用智能控制系統提升建筑物的通風效果。
3.2.2采取降溫隔熱措施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時,要充分分析、研究建筑所在地的區域環境和氣候特點數據,引導生態建筑的設計和建設。利用窗簾、百葉窗、挑檐板等合理控制光線,以降低陽光對室內溫度、濕度或小氣候的影響。
3.2.3自然采光
在生態建筑設計中,要使建筑能夠充分利用陽光采光,在設計中可通過加設玻璃墻、通窗、天窗等使室內光線充足,以滿足建筑采光要求。同時,在生態建筑中通過安裝日光反射器、反射板等設備,并結合智能操作控制系統,從而可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資源。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