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5 14:48: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自身語言素質的提高。
教師要想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為幼兒學習語言樹立榜樣。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師是最直接、最有權威的模仿對象。所以老師的語言一定要做到發音準確規范、簡潔明了、生動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讓優美的語言滲透在幼兒幼小的心靈。在與幼兒的語言交往中,教師要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啟迪幼兒進行思維交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幼兒語言的培養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個長期的、不懈的探索過程。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去思考、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語言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只要堅持不懈,為幼兒創造各種發展的機會與條件,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葉圣陶說:“語言是思維的定型,思維是語言的基礎?!卑l展語言能力就是發展思維能力,而發展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幼兒語言的發展關鍵在于思考。
1.創設一個寬松的語言氛圍。 有了寬松、愉快的氣氛,孩子才想說、敢說,并且感受到說的快樂。當然,寬松并不就是讓幼兒隨意發言,而是讓孩子感到沒有壓力、不強調對錯與好壞,做到“理解接納,支持鼓勵”。
(1)接受孩子的語言特點。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支持、少反對;多欣賞、少諷刺;多啟發引導、少消極灌輸。不受生活經驗、思維特點、成人標準的限制。有的幼兒語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準確或恰當,出現少詞多字的現象,甚至用方言來表達。這時我除了引導幼兒準確地表達外,還極力鼓勵他們使用語言解決問題。
(2)滿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體語言教育活動時,當個別孩子的問題回答與自己設想的大致符合時,教師馬上就此小結,提出下一個問題,這樣往往容易使幼兒形成思維定勢,導致活動不能繼續。教學要突破定勢,激發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交流的目的。
2.鼓勵幼兒想說、敢說、會說。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教學中幼兒除了和教師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和同伴交談。而在集中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發言說話的機會太少。針對這一問題,我改變了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注重以幼兒為主體,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發言機會。
(1)讓孩子想說。依據幼兒好表揚,喜歡小禮物的特點,用激勵的方式使幼兒產生想說的欲望。如,在上語言課時,我對于能積極發言的幼兒及時地發一張小卡片,獎勵一朵小紅花,并摸摸他的頭或擁抱一下等給予肯定。針對個別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樣一開始就能站出來說,而是進行個別交談,一步一步地去引導,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最終達到與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讓孩子敢說。其實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因此我們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表現自我的機會,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感,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欲望。如開展“開心小主持”、“課間播報”、“自由交談”等活動,使幼兒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通過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傳達給周圍的人,與他人一起分享快樂,同時培養了幼兒傾聽的習慣,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語言教育滲透各科教學。
語言教育實際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種互為基礎、互為聯系、和互相促進的關系。語言教育不僅是語言課教師的責任,而且是各科教師的責任。在各科教學中,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等其他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各科領域的教育是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
1.游戲教學。游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的主心骨,不論是課堂游戲還是戶外游戲都要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兒不僅要動起來,而且要進行交流,了解游戲環節及游戲的目的所在,達到游戲的結果,從而獲得語言的發展。比如在角色游戲中,分配角色是關鍵,教師在分配角色時要反復強調角色名稱,然后請每個幼兒說說自己在該游戲中擔任什么角色,任務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賽中扮小白兔的幼兒的任務是當裁判員等。
2.音美教學。幼兒語言的發展應滲透在音美教學活動之中。如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聯想感覺到了什么?然后用語言描述出音樂旋律所表達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聽《春天來了》這首歌,幼兒就會說:“我感到天氣變暖了,柳樹發芽了,田野變綠了,山里的野花開了,蜜蜂蝴蝶飛來飛去。”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繪畫的內容,并說說繪畫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線像什么?幼兒就會七嘴八舌地說像媽媽的頭發,像攀登架,像螺絲,等等。這樣能充分發揮幼兒思維想象力,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氛圍中發展語言能力。
關鍵詞: 語言教育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當前,語言教育研究已經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的重視,并被深入推廣到各個層次層面。教育研究通過對教育過程的各項實證研究來嘗試解決現有教育活動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求提高教育質量。教育研究有其獨有的特性,以實證研究為主,具有系統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就是兩種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對比
1.1內涵
定量研究就是對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針對事物的質的方面。事物的質是它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部所固有的規定性,也就是說定量研究是通過解決“有多少”的數量問題,定性研究是通過解決“是什么”、“有沒有”的性質問題,從而分別對復雜的教育問題作出數字的描述和語言的描述,來反映研究對象的特征和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假設,確定具有因果關系的各種變量、抽樣、選擇測量工具、控制無關變量、實施測量、檢驗效度、數據運算與分析、驗證假設。定量研究是一個具有標準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繹過程,是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適用范圍
從哲學上講,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種事物的量的“顯易”程度不同,能夠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物質現象的量比較“外顯”,而精神現象的量“外顯”不明顯。在教育領域中,屬于是物質現象的,如教材與教學質量、教育結構與教育投資、學生的身體狀況等,一般可以嘗試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屬于精神現象的,如學生的焦慮心理、教師的師德狀況、教學方法的改革等,則可以嘗試定性研究法。
從方法特點上講,由于定量研究不考慮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只對操作工具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十分重視,適合對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較大樣本的對象進行研究。定性研究則相反,它適合對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樣本的對象進行研究,這種方法運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個案研究法。
2.幾種常見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方法
2.1.1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相關研究包括簡單相關研究和復雜相關研究兩種,它主要是研究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例如焦慮與二語寫作之間的相關關系。相關研究沒有自變量,研究者不對變量進行操縱,不能做出因果判斷,只能得到兩個變量(或多個變量)之間是否有關系的判斷。例如,相關研究回答“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之間是否有關系”,不能回答“學習策略是不是導致學習成績好的一個原因”。
相關研究最大的好處是能幫助我們理解重要變量間的關系,缺點是它的研究對象是群體而不是個人,所以很難對某個實體作出深刻的認識研究。
2.1.2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語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于二語習得和應用語言學中。實驗研究的目的是在兩種現象之間建立因果關系,即探討一個變量(自變量)的變化是否引起另一個變量(因變量)的變化。實驗研究的一個獨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對自變量進行操縱,也就是說由研究者自己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學方法孰優孰劣,教學方法就是自變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將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并設法給不同組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
由于實驗研究是建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最好途徑,因此它常被認為是最有說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1.3調查研究
調查是通過對樣本的直接研究來了解總體特點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標準化的資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試的某些變量,通過研究一個樣本而推廣到整個群體的研究方法。調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個個案的詳細信息,而是探討大量個體的一個或多個變量,調查是一個標準化的觀察程序,所有的被試都面臨相同的調查問卷,有相同的指導語,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
進行一個調查研究常常包括幾個階段:首先要確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研究范圍;第二個階段是進行取樣調查;第三個階段是對資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釋。選擇了一個樣本之后,就可以運用編制好的調查工具進行實際的調查,收集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解釋。資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見的有問卷調查、面談、直接觀察法等。
一個成功的調查研究具有很多優點,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試的許多變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個大樣本。
2.2定性研究方法
2.2.1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是從分析的單位來定義的,對一個對象的研究就是個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個個體,通常研究處于自然環境中的個體。
個案研究探討的問題完全不同于相關研究。相關研究探討群體的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個案研究則可以為研究者提供有關個體的豐富信息,例如學習者個體學習的過程、策略,學習者個體的個性、態度、動機等特征是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個案也可以是一位教師、一個課堂、一所學校、一個團體。研究者可以研究一個個體,也可以研究幾個個體并對他們進行比較。但是,個案研究所采用的個案數量常常是很少的,因為個案法最重要的是詳細、全面地了解某個個體的特征。
2.2.2自然觀察法
觀察法沒有要操縱的自然變量,研究者在研究開始時并沒有任何假設,主要是探索和記錄自然出現的現象,并不對環境中的變量進行控制。自然觀察法的資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對現場進行觀察記錄,然后進行總結分類。
自然觀察法的最大優點是有很強的現實性,它在自然環境中研究人的行為,力圖不干擾被試的行為,不改變情景,因此自然觀察法研究常常被看成是產生假設的研究。但是自然觀察法也有很大的局限:首先,資料收集存在觀察者偏向。研究者進行觀察之前對所要觀察的行為類型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很難建立一個標準的測量方法,因此在對行為進行分類時,研究者很容易受預期和已有觀察的影響,很難認識到預期之外的新行為。其次,進行自然觀察所需的時間很長。自然觀察研究不能操縱自變量,不能控制額外變量,因此不能進行因果推論。
3.定量與定性研究法的評價
前面我們已經較詳細討論過了定量與定性研究,這兩種方法本身無所謂正確錯誤,關鍵是它的運用范圍恰當與否,因為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認識各種方法特點的基礎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據研究目標和研究課題的性質,恰當地選擇和使用某一具體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1)客觀性。用數字描述事物比用語言描述的主觀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觀事實。(2)嚴密性。事物質變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將引起質變,定量研究能觀測到事物的微小變化,防止事物的質變。(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樣統計基礎上的,研究對象的范圍較大,更具有說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現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標體系,影響制約教育的變量很多。但是,在現有教育研究發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響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慮有限的變量,而相應地放棄一些事實,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必受到質疑。
定性研究的優越性是:(1)真實性和全面性。(2)靈活性。定性研究強調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觀臆測,尊重事實,允許并鼓勵研究對象根據自己的認知框架,而不是根據預先安排好的問題結構來做出回答。(3)準確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問卷或調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種基于經驗和直覺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經驗是生動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結果往往是正確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點是不精確,對研究問題的認識帶有明顯的個人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縮性和模糊性。
總之,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兩種方法各有利弊,語言教育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單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現象都只能獲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窮盡,很難得出全面、準確的結論。在教育科研中,必須把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結合適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學、可靠與有效,這樣,既可以在兩種方法之間取長補短,又可以對兩種方法所得的結果進行比較和驗證,從而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Larsen-Freeman,D.&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Studies in Second Languge Acquisition,1997,19:131-143.
語言教育 教育理念 存在問題
一、前言
1.幼兒語言教育的含義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就是主要通過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來培養幼兒聽和說的能力的教育活動。
2.幼兒的記憶力發展規律決定了幼兒語言教育的特殊性
幼兒3歲以前是幼兒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時的幼兒記憶力水平可以吸收所有外界的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的記憶。隨著年齡增大到18歲,記憶力會逐步減退。因此,幼兒的智力開發重點在于給灌輸一些有用的東西,發揮記憶力好的特點,只要記住就行,不需要理解。而幼兒智力開發的主要途徑是語言教育。當教授一些經典內容時,幼兒會吸收一切美好的、藝術的東西,這樣幼兒的心態就很好,性格就很好,就擁有智慧,這些東西將影響他一輩子,受益一輩子。
3.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不可否認,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是針對性強,由于長期的共同生活、親子間感情親密、互相信任,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其次,家庭語言教育具有靈活性與隨機性、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和豐富性。而且家庭語言教育中家長教學具有特殊的權威性,孩子更容易聽從。但是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存在缺陷。家庭教育時間不固定、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忽視兒童的個性特點以及參差不齊的家長素質不齊都導致家庭語言教育存在不可回避的難題。
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兒童語言教育的主要是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培養兒童語言交往的習慣,提高兒童語言交往的能力;同時引導與提高兒童傾聽和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為兒童入學后的繼續學習做好準備。這些優勢比如固定的環境、專業性是家庭無法提供的。因此本文選取了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研究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從而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對策。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存在不適合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問題
傳統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新時代的今天,它存在一些落后方面,大致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來闡述。宏觀是對于教育變革全局的阻礙,主要表現為幼兒園語言教育觀念落后,中觀主要體現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微觀上反映了教師在教授中容易存在的問題,本文基于具體的實踐來進行闡述。
1.幼兒園語言教育觀念落后
首先,是部分幼兒園和教師受慣性思維的影響,習慣對兒童進行統一授教,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在幼兒中存在開朗和內向兩種孩子,兩者需要不同的教授,但是這種一刀切的教學理念不適合所有的孩子,因為它容易讓那些性格活潑的孩子更容易得到關注,這對內向的孩子造成了一種自卑心理。
其次,語言教育的觀念仍是在語言教育中由教師主導,忽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一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單純以填鴨式的教學,不注重創造幼兒主動說話的情境。另外,一些幼兒園對新觀念采取排斥的態度,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的語言教育,這導致幼兒對幼兒園精心準備的活動興趣不高,語言能力發展緩慢,這是“老師牽著孩子的鼻子走”導致的必然結果。
2.幼兒園語言教育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傳統語言教育活動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存在語言教育方式簡單的誤區。傳統語言教育活動認為采用講故事、談話、看圖說話三種方式就可以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在看圖說話的教學中,所借助圖畫以單一畫面和連環畫為主,這兩種方式表現形式都是靜止的,即使豐富了畫面內涵,也并不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他們偏愛有生命力的東西。同時,看圖說話和連環畫會迅速使兒童看膩,不能滿足幼兒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影響了看圖說話的有效性。在傳統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一般會以一個話題如尊敬老年人來探討,但是這種談話僅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幼兒的想象為基點。幼兒需要豐富多變的對象來認知,所以談話的效果其實也并不突出。
多媒體教學提供人機交互功能,使圖像可視化,使復雜內容簡明化,已經得到了幼兒園的廣泛采用,但是作為發展時間不長的教育手段,幼兒語言的多媒體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教師的創意較好,但由于制作技能的缺乏,導致課件枯燥無味。兒童也就缺乏興趣來享受新的教學技術帶來的好處。另外,一些教師追求技術掛帥,將多媒體課件弄得比較花哨,造成幼兒只注重色彩、圖片的變化,忽視了對于語言教學重點、難點的關注,產生了喧賓奪主的不良影響。
3.幼兒園語言教育具體操作存在瑕疵
幼兒園語言教育具體操作存在瑕疵,具體來說,大致有以下幾種:第一,當幼兒發音不清楚時急于糾正。一些教師認為語言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一味地糾正幼兒說話時的發音,以致幼兒難以發清楚字音,還會喪失說話的勇氣和信心,影響語言的發展。第二,當幼兒答錯問題時馬上予以否定。這種方式會使得孩子受挫,不敢再積極回答問題。第三,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過于著急。雖然回答不出問題確實會耽誤教育時間,但是這種急躁會使得兒童產生自卑感,并因此對老師產生敵意等。第四,忽視不肯說、不愛說的幼兒。對于這類孩子,有些老師仍只是教幼兒說,讓幼兒說,實在不行就忽視他們的存在。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摘 要: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的語言教學活動,使生活教育與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內容、組織形式、方法、評價手段等方面進行研究,以發展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幼兒;語言發展;生活教育;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72-01
幼兒期的語言學習與發展,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質,才能表達思想,吸收知識,全面發展。因此,語言教育對幼兒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精深,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終身發展。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幼兒的語言教學活動,使生活教育與語言教學有機結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內容
幼兒語言適宜教育內容研究的目的是將語言教育目標具體到可供教師操作的單元教學內容上,而單元教學內容的來源是幼兒的日常活動。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將幼兒一日活動中的語言活動內容歸類為兩種語言類型。其次,分解出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和聯系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然后,針對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編制出具體的單元教育內容。五年來,幼兒園編制的對話教育單元有“聽話、答話、打招呼與自我介紹、提問、體態語與情景語”等14項。獨述教育單元有“閱讀、簡單完整句、并列句、復述、結構模仿、列綱編故事”等10項。語言轉換教育單元有“人稱代詞轉換、地點代詞轉換、禮貌用詞轉換、敘述性與評價性語篇轉換、對話與獨述的轉換”等10項。
二、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組織形式
幼兒園開展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是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二是聯系滲透的語言教育活動。它們同語言交往類型的關系如下:首先,同對話語言的關系。對話語言主要應用于日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活動,因此,幼兒對話語言能力發展的主要途徑是聯系滲透的語言活動。然而,這種語言活動是以各學科特點為認知對象的,如將對話語言的形式與功能規則放入其中進行學習,會影響幼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應留出一定的學習對話語言的時間。其次,同獨述語言的關系。獨述語言運用的場合主要是有目的、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例如生活經驗講述,故事、科學常識的講述及評價性的講述等。由于獨述語言是一種無具體語境支持的語言,其學習會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應有較多的時間讓幼兒學習獨述語言。再次,同語言轉換教育的關系。語言交往是一種動態過程,語言轉換無處不在。語言轉換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應該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安排語言轉換的學習。
三、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方法
第一,充分滿足幼兒交際的需要。教師要把兒童的需要放在首位,為幼兒提供多種學習內容與學習材料。第二,創設動態的語言交往環境。要通過變換交往環境的時間、地點、交際主體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與人交往的技能。第三,啟發移情。第四,隨機轉換表達。要啟發幼兒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別人的需要,并幫助幼兒選擇適宜的語言來適應變化了的Z言環境。第五,及時反饋。第六,正面評價。教師對幼兒的語言交往要予以積極回應,并允許幼兒講錯,肯定幼兒的大膽嘗試。此外,課題組同志還創造了時空輪換法、對象變換法、故事講述與情景表演互換法、遺漏信息提問法、結構模仿法等方法。
四、幼兒語言適宜教育的評價手段
教師應運用自編、彌補、改編等方法,為幼兒的語言能力找到合適的評價手段。比如,在對話上,選用封閉與開放相結合的測試方法。封閉是為每對幼兒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即給兩個幼兒一件看似好的實際上一玩就會出現故障的玩具。開放是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相互商量、討論甚至爭吵,教師不加干預,只在一邊觀察記錄。在獨述上,采用彌補方法開展看圖講述后輔以離圖講述的測試活動,并規定看圖講述只用于獨述測試。在語言轉換上,借鑒國內外學者做的關于兒童語言技能的一些研究,并改編為適合我園集體測試的評價手段。具體方法是:創設兩種不同的情境,觀察幼兒在不同情境中的語言行為。我園將三大能力的評價手段應用于全園幼兒年齡特點調查和第一輪試驗班幼兒語言適宜能力發展評價。從效標效度看,測出的分數與教師平時感受到的幼兒語言水平相關,這說明評價手段能較正確地反映幼兒實際的語言水平。從構造效度看,其分數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反映出幼兒年齡增長與能力增長相關。從內容效度看,測出的語言要素基本上能代表三大能力的主要方面。此外,幼兒園還制定了一套包含年齡層次目標內涵的評估指標,以幫助教師了解實施教育后目標的達成度。
五、結束語
在生活和游戲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既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兒園必須為幼兒創造良好、寬松的語言環境,注重幼兒情感的體驗。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把握生活化、趣味性、個性化原則,利用良好的語言環境與表達機會、運用多種方式有效引導,實現幼兒語言運用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共同提升。要注重幼兒在語言活動中情感的真實體驗,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智力發展、個性發展。
作者簡介:沈奕莉(1988-),女,江蘇昆山人,幼兒園二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言教學;幼兒園;有效性
3~6歲的兒童正處于學習語言的大好時期,關系到今后的語言表達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然而由于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限制,許多幼兒園在語言教學方面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值得欣慰的是,在理論指導與實踐探索的不斷改進之下,幼兒園教師已意識到語言教學的重要性及問題所在,并開始為之努力。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不足之處
1.缺少語言教學的情境
語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任何語言都無法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然而,許多幼兒園的語言教學就是教兒童如何朗讀和背誦課文,與兒童自身的生活、娛樂環境并無太大關系,傳統的灌輸式語言教學帶給兒童的,僅僅是了解書本知識而已,無法切實提高兒童在生活、娛樂、家庭中使用語言的能力,沒有實踐的環境,課本知識最終只能被忘記。
2.缺少明確的語言教學目標
如何制定教學方案、實施教學活動都要以教學目標為前提,幼兒園語言教學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缺少指導方向,教學活動因此得盲目。許多老師對語言教學課程并沒有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加上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禁錮,一些并不適合兒童的教學方式方法也逐漸滲入幼兒園課堂,比如,語言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效果的評估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應試教育的影子。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語言教學目標,讓幼兒教學水平停滯不前。
3.缺少有效的語言教學手段
語言教學離不開教學設備,然而許多幼兒園的硬件設施非常缺乏,課堂上只有最基本的黑板、粉筆,沒有引入任何多媒體設備,老師傳授知識只能依賴板書。教學設備的嚴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手段,許多老師即使有創新的語言教學方法也無法落實,以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趦和男愿?、心理、認知特點等,必須要利用聽覺、視覺、色彩、圖形等多元化的感官刺激才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從而讓他們對語言學習產生興趣,積極參與。沒有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備,很難實現有效的語言教學。
二、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
1.設計生動的語言教學情境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需要將兒童放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之下,通過現場氣氛的渲染來激發兒童愿意說話、敢于表達的心理,讓兒童把課本中習得的語言知識通過自己的話、用自己的方式在設計的教學情境中表達出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語言真正用于生活,讓小朋友們在學習、娛樂、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傳統教學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界限明顯,學生“說”的機會非常少,通常都是在“聽”。長此以往,在兒童心中形成“聽老師話就是好學生”的觀念,即使有自己的想法,礙于老師的威嚴也不敢表達,“畏師心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兒童的語言水平。所以,在設計語言教學情境時,老師不應該只從表面上、形式上來營造氛圍,更要把握兒童的性格與心理,重視精神層面的情境設計。
2.確定幼兒園語言教學目標
語言教學目標應在有關教育部門的引領下盡快明確,牢牢把握住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正確方向,只有教學方向明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得到更好的調整與改進。應試教育的枷鎖必須打破,幼兒園兒童的性格、心理、心智尚未發育完善,應試教育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均會造成不良影響,“一言堂”“灌輸式”“死記硬背”的教育模式顯然不利于兒童成長,兒童也無法在枯燥的幼兒園課堂教學中集中精力自主學習。上述種種問題均表明語言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極為重要的,不僅關系到語言教學質量,更關系到兒童能否有健康、快樂的幼兒園生活、能否在幼兒園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樂趣。因此,有關教育部門必須加強對語言教學目標的規范,讓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有明確的目的,另外,每個幼兒園也應該制訂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教學目標,為兒童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3.加強教學設備的投入
我國的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幾乎各占一半,后者教學條件尤為不足。至今仍有許多幼師認為,多媒體在語言教學中作用不大,而且會分散兒童注意力,同時,很多教學內容也沒有必要用到多媒體,即便有設備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基于此,在增設幼兒園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同時,也要轉變幼兒老師的教學觀念。
綜上所述,若要切實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質量,必須將應試教育體制的理念、教學方法等移出幼兒園,國家應加強對幼兒園硬件設施的投入,老師也要改變教學觀念,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創造有利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語言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董明月.幼兒園語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5(2):42.
關鍵詞:兒歌 幼兒 幼兒語言 幼兒語言教育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學習語言最關鍵的時期。因此,如何為幼兒創造各種語言習得的環境,調動幼兒學習語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地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是幼教工作者所關心的話題。兒歌作為一種很好的語言范例,一直以來都深受兒童的喜愛,它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是幼兒語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種重要的幼兒教學資源與手段。
一、兒歌――伴隨幼兒成長的語言
兒歌作為兒童文學中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種文學體裁,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寶貴遺產。清朝文人杜文瀾在《古遙諺?凡例》中把“兒遙,小兒謠,嬰兒謠”等歸入“童謠”一類。《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則對兒歌進行了這樣的闡明:“兒歌是兒童口頭傳唱的歌謠,中國古代稱為童謠。兒歌的概念,是五四后歌謠學興起后才普遍使用的?!盵1]周作人在《兒歌之研究》中對兒歌首次給出定義:“兒歌者,兒童歌謳之詞,古言童謠。”[2]本文認為,兒歌是一種以低齡幼兒為接受對象、吟誦性曲調的一種兒童文學文體,具有韻律節奏強、句式整齊劃一的特點。兒歌內容淺顯單一、通俗易懂,節奏鮮明活潑、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二、兒歌與幼兒語言的發展
語言是一種符號,它是以反映一定事物而存在。幼兒對語言的認知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從掌握語音、詞匯到句子,從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逐步形成、逐步完善。在短短的幾年間,從反射性發音到呀呀學語再到基本掌握口語,經歷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幼兒在語言習得過程中,一方面從中吸收了各類詞匯,擴充了知識;另一方面,隨著知識領域的擴大,他們的聯想和敘述能力也增強了,促進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兒歌作為幼兒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因其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而倍受幼兒喜愛。0―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幼兒對語言刺激非常敏感。幼兒的語言習得能力是以其生理器官的感覺、運動機能為基礎的。發音器官、語音聽覺系統和神經中樞的成熟是幼兒語言發生和發展的重要生理前提,感知覺、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想象能力等心理發展是幼兒語言發生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兒歌的內容、形式非常貼近幼兒實際,易于為幼兒接受。
三、兒歌――幼兒語言教育的新資源
審視當前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的情況,結合兒歌進行教學已成為幼兒語言教育的新興教學資源與手段。在此,本文主要從內容與方法這兩個方面分析兒歌是如何成為幼兒語言教育的新資源的。
(一)兒歌可以成為幼兒語言教學的內容資源
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兒童生活中,游戲是一種精神的體現,游戲是幼兒理解、體驗、超越生活的方式。[3]兒歌是幼兒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它與幼兒的游戲相伴相隨。兒歌對于幼兒語言教育的作用也就和游戲的作用聯系在一起,使幼兒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兒歌也是一種語言游戲。兒歌是訓練幼兒思維的最好材料。通過對兒歌的設問,啟迪幼兒進行思考。如《誰的什么比腿長》:“誰的胡子比腿長?誰的脖子比腿長?誰的鼻子比腿長?誰的尾巴比腿長?蝦的胡子比腿長;鵝的脖子比腿長;大象的鼻子比腿長;老鼠的尾巴比腿長……讓幼兒通過思考,總結小動物的外貌特征,達到鍛煉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通過繞口令兒歌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樹子和柱子》:“有個小孩叫樹子,割草丟了灰兔子。有個小孩叫柱子,玩水丟了黑褲子。樹子去找灰兔子,撿到一條黑褲子。柱子去找黑褲子,拾到一只灰兔子。通過對這些形式兒歌的訓練,可以極大地促進幼兒對語言的把握。
(二)兒歌可以成為幼兒語言教學的方法資源
兒歌不僅可以作為幼兒語言教育的內容,它更可以作為一種語言教學方法。挖掘兒歌內涵,使兒歌與語言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幼兒語言自主學習的新途徑。為此,在日常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兒歌的特點及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將兒歌與語言學習完美地結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教師可以通過兒歌來達到提高幼兒發音目的。如《躲貓貓》:“躲貓貓,躲貓貓,你藏好,我來找,馬上就要找到了,找到我們一起玩。”在這首兒歌中,我們可以集中地練習元音音素“ao”。兒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幼兒仔細地學習元音音素,而且還能使幼兒靈活地掌握發音技巧。此外,兒歌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幼兒情緒,激發學習興趣。語言學習是枯燥的,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幼兒喜聞樂唱的兒歌,不但能放松精神,增加語言學習的趣味性,還能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四、基于兒歌的幼兒語言教育策略
(一)充分開發和利用兒歌語言材料
兒歌是幼兒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語言養料。要發揮兒歌的語言教育功能,必須要首先利用好兒歌這個語言教育的材料。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文化研究者,應重視兒歌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兒歌資源的開發。其次,利用兒歌進行語言教育必須要基于兒歌的特點,依據和遵循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由于幼兒語言學習、語言教育的特殊性,在通過兒歌實施語言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兒歌,傳授給他們的兒歌必須符合他們的接受能力,讓幼兒易于并樂于接受。如小班幼兒對兒歌的認知主要來自于對兒歌的節奏體驗,為此,在小班語言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采用誦讀、吟唱的方法來促使兒童學習兒歌,提高幼兒的語言感悟能力;中班和大班幼兒隨著探索意識的增強,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創編或創作兒歌的形式進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外,由于兒歌本身就是一種口頭文學,具有內容淺顯、語言通俗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基于幼兒的模仿特點,促使幼兒在聽賞過程中主動模仿兒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充分發揮兒歌在三個教育領域的作用
幼兒的語言發展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合力。首先,家庭是兒歌教育的最初陣地和重要陣地。家庭日常的生活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語言交往機會,使幼兒通過實踐,練習和運用語言。家庭在對幼兒語言教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優越性。如利用親子活動來調動家長參與念兒歌活動中,和幼兒一起念唱兒歌。其次,幼兒園是對幼兒施行正規化、專門化語言教育的主要場所?!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為此,幼兒園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兒歌教學:通過示范領讀和讓幼兒朗讀,通過幼兒兒歌朗誦比賽等主題活動形式進行兒歌教學,促進幼兒對兒歌的理解,最終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最后,社會教育在幼兒的兒歌教育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領域的兒歌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文化產業應該將兒歌與影視、網絡、游戲等媒體實現共謀互動,使兒歌成為一種能誦能唱的作品,發揮兒歌更大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們在兒歌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37.
一、幼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落后
目前,大部分幼兒園在語言教學中所采用的是集體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孩子的語言能力難以得到發展,會使性格內向的孩子更加不敢開口。我們常說幼兒是主體,但在實際語言教學中,許多教師仍會采用教師主講的教學方式,忽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2.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在進行教育教學時,為達到教育目標,許多教師會將教參中的目標作為標準,生搬硬套,沒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合理取舍,在教育教學中缺乏創造性,在遇到幼兒發言有意外情況發生時,不能因勢利導,隨機生成精彩的講課內容。
3.家庭影響不容忽視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帶大,老人說的大多是方言,在這樣的環境下,幼兒的語言便受到影響。祖輩們說方言,而父母大多都說普通話,導致孩子說話出現“土洋結合”的情況。甚至有個別孩子,教師即使用普通話和他交流,他也用方言對答。
二、對策
1.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隨著時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語言教學也應該緊跟教育理念創新的步伐。幼兒教師首先要明確語言教學的根本目標和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幼兒參與到語言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一定要正確選擇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使幼兒的潛能得到開發。
2.豐富教學手段
教師要用多種形式開展語言教學,如談話、聽說游戲、早期閱讀、區角活動等,豐富幼兒生活,讓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多練,給幼兒的語言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綜合性活動,來豐富語言教學活動的內容。在綜合性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和鼓勵,主動說話的愿望得到激發,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就會隨之提升。
3.改進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時要耐心指導,方法得當,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幼兒的語言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發音不準確是正?,F象,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語言環境,用生動自然、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交流,讓幼兒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體會語言的魅力。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還要保護幼兒的積極性。幼兒比大人更需要贊美和欣賞,教師要多用正面語言進行鼓勵,要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尊重。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位幼兒的優點,讓幼兒的每個亮點都展示出來。一個亮點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當幼兒能用正確的詞匯交流時,教師要給予表揚;當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即使不太正確,也要給予鼓勵。
隨著人們交往的日益頻繁,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明顯增強,幼兒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講標準的普通話,以便以后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