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4 17:22: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成本管理與控制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勵,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成本的競爭。而當前人員工資、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成本管理日益重要,這要求會計人員要參與企業的管理,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而不僅僅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而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其內容設置已呈現出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需求,有必要對成本會計內容進行創新。
一、成本會計存在的局限性
(一)成本會計過分注重成本核算而輕成本管理。當前成本會計課程主要為成本與費用的分配和核算、產品成本計算方法選擇等內容,其最終的目標為將成本與費用進行分配,核算出產品成本。當前,企業間競爭日益激勵,成本飛速上漲,通過成本管理以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成本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會計人員應參與企業成本管理過程,樹立成本控制的理念,參與企業管理,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
(二)課程內容與現實部分脫節,不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實踐性,傳授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必要原理和方法,注重對學生成本核算方法,從而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育有重要的影響。當前,成本會計課程以課堂傳授必要理論、方法為主,結合校內實習進行強化,成本會計的計算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的現實生產情況,由于產品成本作為企業核心商業秘密無法進行企業實踐,成本會計內容與現實存在脫節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從事成本會計工作時無法快速上崗,必須由師傅幫帶中學習。如: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管理要求決定成本計算方法是采用品種法、分批法還是分步法,但現實中,由于企業采用工藝的不同,成本計算方法選擇難度較大;部分企業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等,成本會計與現實脫節較大,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三)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消弱了成本會計的作用。成本會計以手工模式,將各項成本和費用進行分配和歸集,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核本文由收集整理算工作,從而傳授成本核算的方法。近年來,會計電算化特別是erp系統的日益普及,將傳統手工模式大量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成本會計人員僅需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從系統中選擇計算方法即可,計算機自動完成成本核算的過程,從而使得成本核算過程日益簡單,無需花費大量時間時行核算,幫助企業成本會計人員從大量的核算中解放出來,增強員工的成本意識、成本控制,簡化會計工作。
(四)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內容存在重合現象,不利于學生的統籌運用。我國會計分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三大分支,成本會計注重成本核算,而將成本管理的大部分內容放入管理會計中,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分離,使得學生學習兩門課:一方面無法統籌運用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知識,由于學生知識運用和領悟力的不同,能夠柔和兩部分的內容的學生較少,需要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學習統籌運用,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實踐脫節,降低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導致學生樹立注重核算而輕管理地的思想,忽視成本會計參與管理的作用。
二、成本會計的創新型設計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新技術的運用,對成本會計進行改革已很迫切,因此,本人對成本會計課程進行創新型設計:
(一)對成本會計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幫助學生樹立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會計課程改革的目標必須與會計專業培養人才目標相一致,切合企業實際工作,增強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應將管理會計中成本管理的內容引入成本會計課程,將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內容納入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將成本管理的整個流程作為一個整體,灌輸給學生,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成本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樹立成本管理理念,參與企業管理中去,為企業決策者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樹立學生全過程管理理念,企業成本的內容和范圍不僅只局限于產品生產環節,而應是企業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各項成本、費用的全部活動。如企業的預測、決策、技術研發、銷售等領域,分析和考核各項成本,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關鍵詞: 《成本會計》課程 現存價值 課程設置
近年來,有人提出,高校會計、財務管理專業不應再開設《成本會計》課程,應將現有的《成本會計》課程內容“一分為三”,一部分納入中級財務會計,一部分納入財務管理,稱之為財務成本管理,一部分納入管理會計,這樣就可以解決成本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課程內容重復或者遺漏問題。但筆者認為《成本會計》課程現存價值巨大,不能分解。解決課程內容重復問題,必須先對每門課程作出正確定位,然后對具體教學內容作出系統規劃。
一、設置《成本會計》課程的現存價值
1.《成本會計》課程設置的根基厚重
《成本會計》課程設置的根基源于成本會計工作。成本會計工作是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企業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的貨幣表現,是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如今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有限資源的日益減少,成本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誰擁有“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和勞務,誰就擁有了市場,就擁有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撒手锏”。只有通過科學的成本會計工作,有效降低成本,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1)降低產品成本是企業生存的前提。從補償的角度分析,企業取得的銷售收入,應補償產品生產過程中支出的成本,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維持再生產。如果銷售收入大于成本,則形成企業的盈利,可用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如果銷售收入小于成本,則是虧損。一旦虧損金額巨大,或者資不抵債時,企業不但不能繼續經營下去,而且將面臨破產的危險。因此,科學地降低成本,就成為保障企業生存的重要任務。
(2)成本信息是企業重要的商業語言。通過成本會計工作,不僅能夠反映和監督企業成本情況,而且通過編制成本報表能提供企業的成本信息。成本信息是企業管理層進行決策的有用資料,是企業制定產品或者勞務價格的重要依據。同時,成本信息也是社會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的依據。
(3)成本會計工作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基礎。成本會計工作的最終產品是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又形成一系列綜合性的經濟指標。企業各項工作質量的好壞,最終都能在成本指標中得到體現。因此,通過成本會計工作,能揭示企業在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改善企業生產、技術、勞動、物資、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4)成本會計工作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成本會計核算對象是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是利潤的抵減項目,因此,成本費用的降低,則意味著利潤的增加。通過成本會計工作,可以從不同角度降低成本費用,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5)成本會計工作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其中價格競爭是最為常見和最為普遍的。同類產品低價格是企業處于不敗之地的先決條件,而成本又是制定價格的重要依據。若企業的成本水平較低,產品價格就可以定得較低;反之,低價格就會使企業處于不利境地。通過開展有效的成本會計工作,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水平,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6)成本會計工作是傳承會計文化、傳播會計理念的有效途徑。成本會計工作是一個系統的管理工程,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它既是對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又是對企業員工的全員管理。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工作時,將各個部門和每個員工都作為成本管理的重要要素,要求企業的各個部門、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全面貫徹落實企業的標準成本制度、作業成本制度、質量成本制度、社會責任成本制度等,這本身就是將會計理念和會計文化傳播和發揚光大的過程。
2.《成本會計》課程設置的緣由充分
(1)記錄和傳承會計文化的需要。成本會計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基于企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成本會計先后經歷了早期成本會計、近代成本會計和現代成本會計三個階段,已經具備了完整的理論和方法,不僅跨越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而且在學科體系上形成了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平分會計天下的局面,成為任何會計主體取得財務和管理信息不可或缺的支柱。成本會計作為專門研究成本問題的學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其學科內容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客觀上需要有相應的載體來記錄和傳承其學科理論,需要有相應的主體傳播和弘揚其文化。一般而言,最佳的記錄載體是書籍;最常見的傳承途徑除了口口相傳的古老形式外,最好的也是書籍;最有效的傳播、弘揚文化的主體就是教育。而對于集傳承會計文化、培養會計人才于一體的會計教育來說,獨特的自然屬性造就了其具備承載成本會計學科創新和發展的主體資格和能力,成為當之無愧的責任主體,所以,會計教學設置《成本會計》課程也就成為一種客觀的必然。
(2)會計學科發展的需要。成本會計研究的是“多維成本”問題,一方面對會計主體生產經營成本和期間費用的“財務成本”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對會計主體生產經營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成本”進行研究。其中,“財務成本”研究的對象是資產計價與費用分配,是一個流量范疇,與財務會計的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相關聯;“管理成本”研究的對象是成本的管理,屬于動態范疇,它與管理會計的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決策相關聯??梢?,成本會計作為既連接財務會計又連接管理會計的一個“結點”和架構對外、對內會計的橋梁,既研究企業的過去、現在,又研究企業的未來,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領域,成為會計學科發展的一大板塊,缺少成本會計的會計學科體系將是不完整的。
(3)人才培養的需要。會計、財務管理專業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極強的特點,而設置《成本會計》課程正是為了充分體現該特點。《成本會計》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重要載體,既涉獵會計理論的抽象內容,又兼顧會計實務的具象內容;理論教學強調對會計文化的認知、沉淀和傳承,對成本會計范式的理解和掌握,實務教學強調對會計知識的積累、加工,特別是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技巧。這種抽象和具象內容構成了會計精神世界與會計物質世界的完美結合,它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理性會計知識的掌握,而且有利
于學生對會計職業情感的培養,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二、《成本會計》課程的設置及內容
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應設置“有差別”的《成本會計》課程,即對于高職高專層次的會計、財務管理專業設置《成本會計》課程,本科層次的設置《成本會計學》課程,研究生層次的設置《成本管理會計》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其意義在于:層次分明,針對不同的受教育者和不同的培養目標規劃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各種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學習內容上的銜接和遞進;高職高專教育突出實務操作內容,本科教育兼顧理論與實務內容,研究生教育突出理論研究內容。
1.高職高專設置《成本會計》課程,即“狹義成本會計”。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該課程內容側重于成本核算、成本報表的編制和成本分析。具體包括:(1)總論。成本的概念和作用,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成本會計的對象,成本會計的任務,成本會計的工作組織。(2)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費用的分類,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設置的賬戶。(3)費用歸集和分配的程序和方法。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職工薪酬的歸集和分配,其他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期間費用的核算。(4)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5)成本核算的輔助方法。分類法,定額法。(6)成本報表。成本報表概述,商品產品成本報表,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報表,制造費用明細表,期間費用明細表。(7)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概述,全部商品產品成本的分析,可比產品成本的分析,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
2.本科設置《成本會計學》課程,即“大成本會計”。其目的不僅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側重于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包括:(1)成本會計基本理論。成本會計的概述,成本會計的理論體系。(2)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成本費用核算的基本程序,成本核算的原理和方法。(3)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要素費用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的原理及方法,制造費用歸集與分配的原理及方法,生產損失核算原則與方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原則與方法。(4)成本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額法,分類法,各種產品成本核算方法的運用。(5)其他行業成本核算。施工企業成本核算,房地產企業成本核算,商品流通企業成本核算,金融保險企業成本核算,旅游、飲食企業成本核算,農業企業成本核算,等等。(6)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成本報表的編制,成本分析。(7)成本預測。成本預測的原理,成本預測的程序,成本預測方法,成本定量預測法的運用。(8)成本決策。成本決策的原理,成本決策的程序,成本決策方法。(9)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原理,成本控制方法。(10)成本會計專題。專題介紹成本會計學科發展的前沿理論。
3.研究生開設《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即“廣義成本會計”。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成本管理意識和成本管理能力,塑造高素質的成本管理人才。課程內容側重于成本的管理,如成本預測管理、成本決策管理、成本預算管理、作業成本計算及管理、資金成本管理、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技術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環境成本管理、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管理、成本考核與成本審計管理等,內容上更多地體現本學科前沿理論、先進理念,以及科學管理方法等,并要求學生掌握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所有的成本費用,通過一系列方法進行預測、決策、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最終實現成本管理會計的目標,即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鄔?搖丹(1980―),女,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會計、財務管理;(江西南昌 330038)王?搖瑩(1976―),女,山東棗莊煙草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為財務核算。(山東棗莊 277000)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是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兩門主干核心課程,在這兩門課程的內容和方法體系之間存在著較多的交叉和重疊,這樣不僅導致了高校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還給求知的學生們帶來較大的學習困難,給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帶來了困惑。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的相關課程教材作為載體進行分析,從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職能出發,通過分析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當前的開設情況及這兩門課程相互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出發,提出對這兩門課程進行整合的基本構想。
一、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內容重疊現象及課程教學分析
1.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內容重疊現象。在目前市面上發行的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教材里面,比較容易看到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在內容上存在很多重復與交叉。這些交叉集中表現在管理會計課程包含了成本會計的一些內容,比如在全面預算中包含了成本的相關預算,在短期經營決策分析中也包含了成本的決策分析,在責任會計中包含了責任成本預算和控制。另外,作為管理會計基本內容的標準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很明顯也是成本會計的核算內容。換而言之,也可以理解為在成本會計中也包含了相當部分管理會計的內容。舉個例子來說,在一些西方成本會計的教材中將資本支出預算或者投資的決策分析這些在管理會計教材中的內容列入了其中。再有,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的管理、戰略成本的管理等,管理會計教材與成本會計教材均把它們列為了自己的教材內容。
2.課程教學內容分析。研究發現,管理會計其核算的實質是利用成本會計的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借助會計方法、統計方法以及數學的一些方法進行預測、決策、管理、控制,并且對現實的執行結果實行績效考核,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促進各種積極因素,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提高經濟效益。管理會計的課程教學目錄列舉如下:⑴管理會計的概述;⑵成本性態的分析;⑶變動成本法;⑷本量利關系的相關分析;⑸生產經營預測;⑹短期經營決策;⑺投資經營決策;⑻生產經營的全面預算;⑼標準成本系統;⑽責任會計;⑾存貨的控制;⑿作業成本法;⒀財務狀況分析;⒁戰略管理會計。現代的成本會計是根據成本核算的資料和其他的一些相關資料,采用現代數計原理與方法,建立起數字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用來幫助人們形成最低的成本要求,從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預算、決策、規范、管理、考核、促使企業生產經營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運行,實現最優化的生產效益,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并增強其競爭力。成本會計的課程教學目錄如下:⑴成本會計概論;⑵成本計算的基本原理;⑶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和作業成本法);⑷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包含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⑸預算控制、定額成本控制、標準成本控制、存貨成本控制;⑹成本的財務報表分析;⑺成本的績效考核;⑻戰略成本管理。
3.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教學課時安排。課題組通過對省內重點高校、普通高校、職業高校,又把它們劃分為綜合類的院校、財經類的院校,調研其課程開設情況。江西省高校的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一般在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作為必修課程。每門課程一般課時設為每周3至4個課時,并且在一些非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在跨專業選修時,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也成為主要的課程,課時數也一般在每周2至3個課時。
這兩門學科內容自成體系,從各大高校的課時安排來看,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是非常重要的主干課程,在高校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任課的教師如果不是同一個老師去完成這兩門課程的話,為了讓教學課程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都不會去簡化或者減少各自的教學課程,不可避免會有相同的教學內容在同一專業教學課程中重疊。
二、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1.可以避免課堂教學內容的交叉與重疊,節省教學資源。根據課題組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內容編排方面有很多的重復,比如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成本的預測、成本的決策、以及標準成本控制和責任中心的相關業績考核等等。對兩門課程進行整合以后形成成本與管理會計可以將交叉重疊的部分加于合并,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完整性也更好,最重要的是讓高校的教學資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合理地安排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兩門課程在分開教授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兩門課程的授課教師由于溝通的不充分,導致一些內容重復地講,或者一些內容都忽略掉,教學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兩門課程一般是安排在前后兩個學期傳授,成本會計先開設,管理會計在后一個學期開設,這樣會造成學生對這兩門課程的知識銜接性有障礙,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將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課程整合為一門課程就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3.可以優化課程的體系,提高課程的地位。一直以來,對于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財務會計在課程建設中受到的關注更多,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相對來說就少很多。通過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的地位將會得到較大的提高,對于學院課程建設來說,也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從而可以優化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三、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整合之后的構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為了避免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課程內容上的重疊與交叉,應將這兩門課程合并,將其稱之為成本管理會計。
1.成本管理會計的課程內容設置。整合后的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包括以下幾個基本內容:第一部分是理論篇。這篇是開篇,在這里主要進行一些學科歷史背景的追溯,學科研究范圍的界定以及一些理論知識的鋪墊。第二部分確定為成本核算篇。這篇主要以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以及產品成本的核算為主題,主要內容包括成本會計的核算原理、產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作業成本法及變動成本法等),生產費用的核算(基本部門與輔助部門的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聯產品與副產品成本的歸集與分配等)。第三部分是成本的管理篇。這部分以生產成本核算的財務信息為基礎,借助一些分析方法為核算主體的戰略管理服務,其內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分析、作業成本管理、管理預算、短期經營決策、長期的投資決策、平衡積分卡、全面預算、責任中心等。
2.成本管理會計的課程教學安排。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是對原有課程――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所以,整合之后的課程更加合理,更加系統。教學內容由于含蓋了兩門課程,內容也相對較多,一個學期要完成這么多的教學內容,在課時安排上就應增加,課題組的試點班是每周6個課時數,分兩次上,這6個課時,是每周5課時的理論課,1個課時的上機操作課,以保證教學任務的按質按量完成。
3.成本管理會計的教材設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時間安排的設置,課題組調研過程中給實驗班使用的教材也是經過了千挑萬選,最終選擇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吳革編著的一本《成本與管理會計》。從長期課程發展來看,建議由國家教育部或者會計學會等相關機構組織教材的編寫工作。不建議各高校自行編寫,以避免形成一些良莠不齊的教材充斥市場,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課題組強烈建議,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實踐操作性,教材在編排過程中要豐富案例部分和增加教學的實踐環節。
[參考文獻]
【關鍵詞】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重復
作為高校會計專業三門并列的核心課程,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存在嚴重的內容重復成為一個普遍問題,這無論給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帶來了很多困難和不便,浪費了稀缺的教學資源。對此,許多學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本人在從事會計教學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點看法,在此與大家探討。
筆者認為,財務管理與會計學屬于同一學科層次,它們的地位是并列的,都是企業管理中兩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會計學的兩大分支,屬于第二層次;成本會計當前公認是其既具有財務會計的性質,又具有管理會計的性質,應屬于第三層次。因此,本文將首先解決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內容重復問題,將會計的內容進行整合,然后再探討與財務管理的內容重復問題。
一、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
1、天生的血緣關系,兩門學科內容重復的歷史必然。
十九世紀中葉后期至二十世紀20~30年代,在工業革命的的推動作用下,產生了以成本核算為核心的成本會計。20世紀三四十年代,泰羅制逐步形成與推廣,標準成本、預算制度逐步建立,據以進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分析,成本會計的職能從成本核算擴大到成本預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而這也被公認為管理會計的萌芽。可見,早期的管理會計是從成本管理開始的,因為在當時,面對競爭,企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控制成本。二戰以后,成本會計積極開展成本預測與決策,變動成本法、目標成本法、責任成本制度相繼出現,成本會計將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集中形成獨立的體系,形成了對企業成本的全面管理。而這時,成本習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等也成為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側重于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的雛形也基本形成。20世紀50年代,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的發展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成功應用,為現代管理會計奠定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以預測決策會計為主,以規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為輔的現代管理會計體系正式形成。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從成本管理擴展到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包括采購、生產、銷售等。
因此,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密不可分。管理會計自產生之日起就與成本會計存在天然的“血緣”關系,管理會計對企業的全面管理就是從成本管理開始的,隨后又擴展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而成本會計一直面向的是對企業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是它們研究內容的交叉點。當前的教材中也體現了這一點,管理會計主要包括成本性態分析、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預測分析、短長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制度、責任會計等;成本會計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成本會計中成本分析、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與管理會計中成本性態分析、本量利分析、變動成本法、預測分析中的成本預測、全面預算中的成本費用預算、標準成本會計、責任會計等內容重復。
2、教學需要,兩門課程內容應明確劃分。
做為一門學科的研究,可以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延伸,與其他學科內容的重復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但作為教學,尤其是本科教學則應將其內容與其他學科明確劃分。筆者認為,可將成本會計定位為財務會計的一部分,其核心是成本核算,即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而原成本會計中成本管理部分全部在管理會計介紹。這是因為:首先,管理會計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作為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一整套信息處理系統,理應包括對成本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業績考核評價,否則,其提供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某些信息是無法提供的。比如,沒有成本預算就無法進行相應的現金預算、利潤預算,沒有成本決策也無法進行價格決策等。其次,現代成本管理決不是某一部門的工作,而是企業各個部門及全體員工的責任,成本會計人員不可能單獨承擔現行成本會計賦予的成本預決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職責,將成本管理并入管理會計便于學生從整個企業的角度理解成本管理。
這樣,成本會計的教材內容可以這樣設置:
(1)成本會計基礎理論,包括成本會計對象、性質及核算原理等;
(2)各種費用的核算及成本計算模式與方法;
(3)成本信息報告;
(4)電算化在成本計算中的應用。
這幾部分內容已經足夠做為本科生一學期每周兩課時或三課時的學習。
3、兩門課程不宜合并。
1952年世界會計師大會上正式提出了“管理會計”一詞,這標志著管理會計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認,促使了現代會計被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后,管理會計在西方企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世界上許多會計組織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會計的專門委員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及時、正確地做出決策和有效地進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實時性、前瞻性的管理會計信息,單是財務會計已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完整的現代會計體系理應包括兩個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系統:一個是為外部管理服務的財務會計,另一個則是為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那么,解決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重復,只能是成本會計給管理會計讓路,而不應將兩大分支之一的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并,形成所謂的“成本與管理會計”,這就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破壞了整個會計的學科體系。
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
1、研究對象相似,兩門課程內容重復的不可避免性。
財務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活動,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實行分工、分權管理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專業管理,包括生產管理、技術管理、物資管理、營銷管理、人事管理等。在這些專業管理中,有的側重于價值管理,有的側重于勞動要素管理,有的側重于信息管理。財務管理區別于其他管理的特點,就在于它是一種價值管理,是對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運動所進行的管理,因此可以說財務管理的研究對象就是企業的資金運動。根據企業資金運動的內容,財務管理應包括資金的籌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的管理,它們構成財務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管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對象理應和會計的研究對象一致,即企業再生產過程中能以貨幣表示的經濟活動,也就是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管理會計主要利用財務會計所生成的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財務信息,進一步分析加工,提供經濟決策所需要的信息,而這種加工過程實際上就是對企業資金運動的管理過程。由此可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在研究對象上有著驚人的相似,這種相似造成兩門課程內容大量的交叉重復。從目前教材來看,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重復的內容有:本量利分析、經營杠桿、銷售預測、利潤預測、資金需要量的預測、經濟訂貨批量、資金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涉及兩門課程相當大比重的內容。
2、側重點不同,兩門課程重復內容的協調。
雖然研究對象相似,但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也有明顯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側重點的不同。管理會計為內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會計信息,著眼于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它對經濟信息進行直接管理,對資金運動則進行間接管理;財務管理為企業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財務狀況的手段和措施,側重于資本經營,著眼于資金運動本身的管理,是對資金運動的直接管理行為,具體表現為貨幣的取得、運用、分配及規劃等。
因此,財務管理課程應以資金運動為主線,以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資金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以財務決策為核心,以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回收和分配為主要內容,構建其教材體系。管理會計課程應以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以本量利分析為基本手段,以經營決策為核心,以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為主要內容,構建其教材體系。以此為原則,我們就可以將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重復內容有一個比較好的協調。具體如下:資金時間價值、資金需要量的預測、長期投資決策側重于對資金運動的直接管理,應劃歸財務管理;本量利分析、經營杠桿、銷售預測、利潤預測、經濟訂貨批量、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側重于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的管理,應劃歸管理會計。
參考文獻:
[1]王朝曦。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交叉關系研究[J]。財會研究,1999,(3)。
[2]郭曉玲。對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學科內容交叉問題的探討[J]。財會月刊,2005,(3)。
[3]牛彥秀。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內容交叉問題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2,(6)。
一、工程項目成本的概況
1、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耗費勞動的貨幣表現形式。成本屬于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講,成本是一種價值犧牲,其作為各種犧牲的表現形式,成本從經濟角度看,并不是全部犧牲都可以在現金流量上進行直接反映。非財務成本、財務成本及機會成本為成本的三大分類。
2、工程項目成本的概念
作為一項綜合性指標,工程項目成本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項耗費的總和。施工組織、技術及經濟管理等屬于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包含的內容。建設工程一般都具有工期長、工序多及施工復雜等特點,為此,必須遵循工程項目需求進行工程項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遵循成本支出性質對工程項目成本進行劃分,可分為合同成本、目標成本、實際成本三類;遵循計入財務的方式對工程成本進行分類,可分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兩大類。
3、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概況
全員、全面及全過程為全面成本管理TCM內成本管理“三全性”的重要體現。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工程項目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等都積極加入成本管理,并對科學管理加以強調,做好全員成本管理工作。通過全面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將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不斷對成本管理進行改進,實現成本降低的目的。
二、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相關理論
1、控制理論
控制理論由美國數學家維納創立,目前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刂剖侵缚刂浦黧w對受控個體的一種能力作用,在此作用下按照施控主體的預定目標受控客體進行運動,最終實現該目標。實現預定目標是控制的目的,換言之根據既定狀態被控對象進行有效運行。在控制系統內,施控主體、受控客體、施控和受控之間作用傳遞為其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如圖1所示。遵循有無反饋回路控制系統分為2種形式:開環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作為一種簡單控制方式,開環控制的特點為只有正向作用存在于施控主體和受控對象間。反饋控制系統為閉環控制系統,正反饋與負反饋為反饋的主要形式。做好正、負反饋工作,可為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提供理論基礎。在社會經濟系統內前饋控制也被叫做事前控制。在項目全面成本管理中,該理論主要應用于以下2個方面:第一,遵循企業統一成本控制相關要求,與項目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符合項目具體情況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進而對各項費用開支情況進行約束,避免浪費與誤差等現象的出現;第二,項目施工過程研究中,實現成本目標時,可能出現極大的影響因素,為此,可選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降低對成本造成極大的影響。如季節性、地質情況等。
2、制度經濟學理論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制度資本和制度成本對其起決定作用。作為制度機制判斷的主要標準,制度經濟學對市場交易變化和發生將產生極大影響。制度成本是指市場交易過程中實際支付的成本,同時還包含機會成本(制度影響下,不能順利進行的市場交易或放棄的交易)。在制度作用下,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但其還應涵蓋邊際成本。通過成本管理控制,實現成本有效降低。
三、加強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措施
作為建設工程管理、運行等工作的決策依據,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對工程經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工程項目成本有效利用及科學管理,可以對工程建設事業的高速發展提供更好地服務,這也是建設企業的主要任務。為提高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水平,必須實現成本管理規范化、提高成本管理人員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為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份強有力的保障,才能實現成本管理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1、實現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規范化
為順利開展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相關單位管理人員必須對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熟練掌握,并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對成本管理要點進行學習及熟悉掌握,完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構建成本管理工作責任制及保障機制。根據《工作目標綜合考評辦法》進行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如發現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存在重大問題,應及時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加以處理,確保全面成本管理的質量,為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有效控制工程建設成本,必須嚴格遵循經濟責任制原則,有效結合責、權、利,并在項目內進行各成本中心的確定,要求其具備控制成本的能力與責任,進而完善項目成本控制責任體系。但責任又屬于一種權利,為將各個成本中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必須定期考評員工業績,并明確獎懲制度。
2、提高成本管理人員的素質
目前在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員業務素質較低的現象,如財務資料信息整理過于敷衍、資料收集不認真,歸檔不規范等,這些現象的大量存在導致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工作難度不斷加大。在成本管理中,為對全面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有效提升,財務及相關部門專職人員必須端正工作態度、指導管理兼職人員,確保其操作的規范性,在各個環節、各個層面上確保成信息的準確性,企業應組織專業知識培訓課程,定期地讓工作人員參加,以此有效提升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確保成本管理信息、數據的完整性與準確性,確保管理流程的規范性,實現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科學有效性。成本管理應通過全體員工來完成,作為一個綜合性指標,成本涉及各個部門,因此工程建設企業必須加大成本控制意識,遵循定額、限額及計劃等原則進行有效管理。從全方面多層次對成本管理中存在地弊端進行杜絕,避免浪費,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網。成本管理貫穿于建設企業經濟管理的整個過程,如施工組織設計、材料使用等。為此,建設企業全體人員必須加強成本控制意識,積極參與成本管理工作,為貫徹落實成本管理,達到預期目標提供可靠的保障。
3、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因施工企業具有較大的規模,要求其技術與生產方式必須與社會經濟、企業發展相適應。在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活動中,成本信息數量也急劇增加,如選用人工方式對工程項目成本信息進行處理,不僅浪費時間,更消耗人力,同時具有較差的準確性。為達到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動態化、全面化,必須實現全面成本管理的信息化集成,進行工程項目成本動態管理系統的開發。通過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以計算機為信息化的主體,不僅可以對處理資料的時間進行有效降低,更能形成各類綜合性的成本資料,以此幫助項目管理人員對信息進行及時掌握,確保信息的完整、準確性,并為工程項目全面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四、結束語
關鍵詞: CDIO教育理念 《成本管理會計》 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在我國,《成本管理會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起步較晚,以1993年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和會計準則的出臺為標志,《成本管理會計》從《工業企業會計》中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立的學科體系。《成本管理會計》是一門多科性、綜合性、邊緣性學科,是以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為依據,對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利用,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的課程。要學好《成本管理會計》這門多科性、綜合性、邊緣性學科,僅僅以“講授”為中心、以“教材”為重點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這類人才的需要。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模式,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已成為高?!冻杀竟芾頃嫛氛n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二、《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現狀分析
1.課程性質?!冻杀竟芾頃嫛肥歉咝X敃悓I開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應用性,主要講授成本核算方法及預測、決策、控制、業績評價方法,旨在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及將來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2.教材狀況。我國的《成本管理會計》教材大多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教材內容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偏重技術方法、數學模型,應用價值不足。書中公式多,計算多,表格多,實際工程案例較少,過于強調計算能力的訓練,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崗位技能訓練重視力度不夠,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學效果。我國高校中,《成本管理會計》這門課程一直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師生缺少溝通,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內容大多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教學與實際需求相背離,只管“教”,不管“用”,未能實現培養其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與開拓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
三、將CDIO教育理念引入《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
1.CDIO教育理念。CDIO教育理念是2000年以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四個單詞的縮寫。從2000年起,瑞典皇家工學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四所大學歷經四年的研究與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CDIO教育理念。該理念是以工程項目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該理念提出了一個教學大綱(能力要求)和12條標準(課程設計要求),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確保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CDIO教育理念在國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才。近年來,國內某些大學相繼開展了CDIO教育理念應用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2.將CDIO教育理念引入《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盡管不屬于工程類課程,但其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決定了該課程同樣可以吸取CDIO教育理念的精髓,將基于項目訓練的“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引入該課程教學中。按照CDIO教育理念,將成本管理會計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讓學生直接參與項目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實現自主思考和學習專業知識,構建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體系(見圖1)。
四、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1.項目構思?;贑DIO教育理念的項目教學是圍繞多個完整的真實項目而開展的教學活動,以項目作為實踐教學的基本載體,圍繞具體的項目逐漸構建知識體系,培養技能,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通過“做中學”,將教育過程放到具體情境中體驗學習,將學生探索興趣、解決問題毅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融入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2.項目設計。根據成本管理會計核算要求,《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劃分為以下教學項目:將課程知識點融會貫穿于各個教學項目中,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見圖2)。
3.項目實施。項目實施就是以項目帶動“教”與“學”。在項目開始實施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以項目團隊的形式組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分工,通過輪換崗位,讓學生熟悉各崗位工作,營造學生置身于實際工作崗位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以項目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采用分組討論和代表發言方式進行交流,啟發引導學生思索、分析、判斷問題。通過收集、編寫、討論分析教學案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增強教學效果。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借助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將教師引導與學生學習、課內與課外、過程與結果有機融合,讓學生逐步掌握教學項目操作流程與方法,經過自主學習與訓練,最后獨立完成教學項目與工作任務(見圖3)。
4.項目運作。項目運作過程就是考核評價過程。以往考核評價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CDIO理念強調的是對全面學習效果的考核評價,強調理論、實踐與能力考核評價三者并重,考核評價學生學科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考核與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從構思、設計、實施、運作四個層面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見下表)。具體來講,(1)考核評價主體多方,包括小組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三者相結合及涉及素拓與研發的第三方評價;(2)考核評價內容多樣,包括出勤情況、操作態度、團隊溝通協作、操作技術與水平等;(3)考核評價方式多種,包括成果展示、匯報答辯、報告撰寫及知識測試等。
能否作好教學過程考核評價是這種方法能否成功的關鍵,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專業知識、基本個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項目操作能力均融入考核中,通過多元評分體系使考核覆蓋整個教學過程。這種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能夠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杜絕實踐操作抄襲現象,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和項目的訓練之中??茖W可行的考核評價辦法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團隊合作意識與小組榮譽感,鼓勵創新性和創業精神培養。
五、結語
作為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標志性成果,CDIO教育理念顛覆了沿襲多年的以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為主要手段的傳統教學模式。基于CDIO教育理念,進行《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其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項目為導向,引導學生對項目構思、設計、實施與運作,把離散的知識點和操作技術組織成面,增強學習效果。通過項目學習各知識點并綜合運用,樹立系統化、工程化的理念,將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圍繞項目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馮雪琰.基于CDIO理念的成本管理會計教學模式探討[J].商業會計,2013,(6).
[2]湯孟飛,許義生,步瑞.基于CDIO理念的《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2,(22).
[3]趙遷遠,田旺軍.高職院?;贑DIO理念的企業培訓模式探索與實踐――以酒店行業培訓為例[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4]周利芬.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
[5]潘紅艷.基于CDIO理念的環形教學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12).
【關鍵詞】印刷企業;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印刷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問題
成本管理對印刷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我國部分印刷企業并沒有形成嚴密的成本管理體系,簡單地把過去成本核算模式作為成本管理,沒有引入新觀念、新程序,且不能對發生成本的事前、事中做好預算控制工作。
(一)觀念落后,成本核算不全面。企業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有些管理者仍然停留在過去陳舊的思想觀念上,不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企業非常重視對紙張、油墨、人員等成本的控制,忽略了固定資產折舊、工資分攤與提成、銷售成本等較為隱性的費用支出,造成成本核算不全面,不能真實反映經營生產活動,對實施精細化的成本管理不利。
(二)成本管理信息滯后,物流管理水平低下。成本管理需要全面系統掌握企業內部物流信息,但大部分印刷企業處于粗放式管理階段,采購、存貨、生產等各環節隨意性較大,信息準確度不高,不能及時有效反映成本情況,且物流系統不健全,物流管理水平低下,是企業實施成本管理的基礎性難題,嚴重制約了實施精細化成本管理。
(三)紙張使用效率還不夠高。紙張成本是印刷企業最重要的成本,一般報紙、書刊、雜志等紙張費用占到了印刷企業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在微利時代,節省紙張成本是印刷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目前企業控制紙張成本力度加大,但與精細化管理還存在一定差距,仍然有進一步提升紙張使用效率的空間。
(四)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高素質員工是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支撐。特別是新形勢、新任務下,一些新的設備和技術應用到印刷行業,企業對人員素質要求更高。然而,目前大多數印刷企業對員工培訓不重視,員工培訓次數少、質量低,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企業長遠發展缺乏后勁。
二、印刷企業成本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更新思想觀念,提高認識。觀念是行動的先決條件,沒有樹立全面系統的成本意識,即使先進的技術條件和完善的制度,成本管理的作用也難以有效發揮。印刷企業要對成本管理有足夠的認識,作為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性工作來抓,貫穿到企業每個環節、每個過程、每項工作。企業在員工培訓過程中,要把成本意識作為重要課程,激發員工對成本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員工成本管理意識,轉變成本管理觀念,創新成本管理舉措,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同時,要注重合理進行成本控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質量。一般情況而言,降低成本也會降低產品質量。這樣雖然增加了企業短期利潤,但對長遠健康發展不利。
(二)優化內部物流系統,加強物流管理。優化內部物流系統和加強物流管理是精細化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內部物流系統包括原材料采購、存儲、使用等多個化解。建立完善合理的內部物流系統和加強物流管理必須對市場需求、生產能力以及原材料、產品的數量、價格、規格、存庫時間等多方面信息進行掌握,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歸類,采用先進數據處理技術將各類數據應用到生產經營過程中。同時,要注重信息共享,建立局域網,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在加強內部物流系統方面,采購時要提前制定詳細合理的采購計劃,做到最大限度降低庫存時間。要引用高素質人才進行采購,全面掌握原材料的特質、使用方法以及相關供貨渠道,做到“物美價廉”,努力降低采購成本。存儲管理關鍵做到適量和降低庫存時間。印刷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必須存儲一定數量的紙張、油墨等耗材,而庫存時間長本身能夠產生成本,所以要對原材料采購進行預測,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根據實際需求采購原材料,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同時努力降低庫存時間。在加強物流管理方面,要將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物流作為整體研究部署,包括從接收訂單到原材料采購、存庫管理、運輸費用等等各環節。要充分利用ERP管理,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努力降低庫存,降低運輸費用,減少運送時間,降低營運成本。
(三)從嚴要求,進一步控制紙張成本??刂萍垙埑杀臼枪澕s生產經營成本的重要途徑,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下狠功夫:一是高標準驗收紙張質量。紙張質量不僅關乎產品質量,也直接關系成本管理。質量不高的紙張可能導致運行效率低下,有的也會在運輸過程中產生問題,甚至致使企業停工。要在紙張的規格、克重、大小,甚至外包裝等多個方面進行認真檢驗,盡量選擇長期合作的品牌。二是嚴要求規范設備操作。準確記錄規范操作下每一班生產中生產消耗情況,掌握設備的生產效率和常見的停機點,根據實際制定合理的措施,減少浪費,降低成本。三是全方位提升技術水平。目前,很多新技術應用到印刷行業,可以減少紙張斷裂,減少浪費,比如墨汁自動預設和半自動印版更換相結合的技術廣泛被應用,企業應借鑒使用。
(四)加強培訓,提高員工素質。隨著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到印刷行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更高,就相應要求企業針對先進技術進行員工培訓。目前,大多數印刷企業每年只組織一兩次員工培訓,不成系統,效果不好。企業要把建立完善培訓制度,推動培訓工作長期化、制度化,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特別要注重針對不同性質的崗位開展不同類型的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起到培養人才,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過程,企業唯有高度重視,建立完善內部物流系統,加強物流管理,強化紙張成本控制,并著力提升員工素質,才能在成本管理上求突破、有成效,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永葆企業活力。
參考文獻
[1] 馬濤.推行精細化管理 提高印刷企業核心競爭力[J].印刷世界,2010(05).
[2] 湯禮軍.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印刷企業經濟效益[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