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1 14:58: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生理想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生 承挫能力 必要性 培養
所謂的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障礙或干擾,導致其動機不能夠得到滿足而產生情緒狀態。高中生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由不定型向定型的成長階段,可塑性很大。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在這個時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充滿幻想且具有極強的模仿力,但同時,由于這個階段的高中生也很容易因各種因素產生心理挫折感,如不及時排解這種被挫折感困擾的情緒,長期處于一種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是一蹶不振的狀態,極可能影響其一生。那么,為什么要培養高中生的耐挫折能力?我們又該通過哪些方式來培養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呢?以下進行詳細論述。
一、培養高中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
耐挫能力是個體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順利克服挫折所帶來的一系列消極的情緒狀態的一種心理特征。目前在我國的高中生這個群體中,普遍存在著承挫能力較差的情況,尤其是城市的高中學生,他們生活在比較安逸舒適的環境當中,偶爾遇到挫折也基本上是家長代替排除,一旦在高中壓力較大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挫折,而家長和老師未能及時發現,很多高中生就會因無法承受挫折而作出一些問題行為,甚至是釀成悲劇。
二、培養高中生的耐挫能力
對高中生耐挫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身幾個角度來進行,但不管是哪一個部分,都要做好對高中生的心理引導工作,為健康心理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并為其不良情緒的排解提供條件。
1.正視挫折
首先要引導學生敢于正視面對的一切挫折,在心理上對承受挫折做好準備。老師和家長需要從理論和生活經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在心理上認識到理想是美好的,但是要登頂理想的高峰,需要踏平許多崎嶇的小路,這個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作為高中生,必須要正確對待這些挫折,迎難直上。
另外需要引導學生面對心理挫折的時候,使他們的行為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理喻,援引一些合理的事實情況和理由來解釋所遭遇的挫折,幫助減輕或者消除焦慮和困擾;替代,就是以一種目標替代遇挫的目標,主要方式有升華和補償兩種;轉移,即將注意力轉移到挫折之外的事情或者領域中,以減小或消除挫折的困擾;壓制,控制好因挫折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情緒,但這種方式不能夠真正解除身心上的困擾。
2.創造情境
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讓學生了解人際關系的準則,使其在理解他人、幫助、關心甚至是保護他人的過程中,建立起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從而保障高中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正常學習、和諧生活,在融洽的關系氛圍中成長。
另外,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處理心理障礙。當自我理想和需求沒能得到滿足的時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高中生們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讓他們的情緒得以宣泄。老師和家長要經常與學生談心,開誠布公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意見,維持高中生在心理上的平衡;學校和社會應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心理郁積。
3.開展心理咨詢
開展正確的心理咨詢,將高中生的心理、生理,思想方式、思想品德,習慣愛好以及在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聯系在一起做總體的分析。從整體上去幫助學生解決自己認識當中所存在的無法解決或是難以擺脫的情感、心理困擾,真正地幫助他們緩解心理的壓抑情緒,振奮其精神,使其恢復平衡的心理狀態。
三、結論
當下,在高中生心理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高中生因無法承受心理挫折所帶來的情緒上的抑郁和不安而發生的社會慘劇時時都有,而且這種悲劇狀況還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培養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是高中教學教育過程中應尤為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胡曉娥,劉淑萍,賴以柱,蔣常香,李潔.高中生挫折感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9.(05).
[2]馮湖.試論青少年耐挫折能力的培養[J].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04).
一、健康人格對青少年發展的重要意義
人格是在生活實踐中能夠體現個人精神面貌的各種穩定的心理、行為特征的獨特結合,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素質的核心所在。健全的人格應該是高中生生理、心理、智能、性格、思想和道德的健康發展。培育健全人格,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崇高的社會道德感、較強的情感控制力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等,促進其全面發展。
1.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高中生對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物的關系的一種認識和評價。高中生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就能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全面而客觀地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進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做到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律,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更加符合自身發展的目標和社會的規范與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
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健全的人格,能使高中生有效調節和控制自身的情緒,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拼搏奮斗的進取精神,合理地宣泄、轉移和排解消極情緒。
3.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本質上說來,社會適應能力就是高中生調整自己與社會關系協調程度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夠促使高中生對社會產生較強的責任感,增強自己的歷史使命感,更加主動地關心社會、了解社會,努力使自己融入社會。
4.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以感情親疏為特征的心理關系和心理體驗。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現代社會人取得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對高中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能促進他們與其他社會成員熱情相處、真情溝通和良好互動,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從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自己的學習甚至未來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發展機會和發展資源。
二、思想政治教學與高中生人格教育的關系
1.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應有之義
著名教育家先生認為:“教育是幫助受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們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基本政治理論教育,是高中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必修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高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進而實現全面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促進高中生認知、情感、道德、心理、審美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
2.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素質教育的本質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應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形成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鮮明個性,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自身潛能,適應社會、貢獻社會。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進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徑
1.轉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
人格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離不開具體的內容、形式和載體。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充分發掘教材中與人格教育密切關聯的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格教育密切而具體地融合為一體,把思想政治課堂變成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深厚的思想基礎之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摸清學生的思想基礎,尊重和滿足學生個體思想發展的內在需要,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從而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使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優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展人格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導性。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樹立“大政治”的觀念,突破課本和課堂,優化教學內容,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典型的故事,以靈活的形式,把理論說教變成有現實意義的引導。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重視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的“天下為公”的遠大志向、“自強不息”的堅韌精神、“誠信為本”的道德原則、“先憂后樂”的高尚境界等人格教育的瑰寶轉化為高中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信念。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習慣于“灌輸”“說教”“假、大、空”,教師“一言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沒有自我空間,自然無從談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在人格教育中發揮特殊作用,就必須改變教師獨占課堂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啟發、合作探究等教學法,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科學探究、合作創新,讓課堂變成啟迪學生智慧、滋養學生心靈、完善學生人格的快樂殿堂。
參考文獻:
關鍵詞:厭學心理 高中生 形成原因 應對策略
眾所周知,學習態度影響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習態度可以更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樂學效果,反之降低學習效果。厭學心理是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消極表現,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特別是我們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升學壓力都較大,加之課程知識點難度高,有時難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表現出厭學心理。我作為一名高中生,對此深有體會。下面結合日常學習情況,對我們高中生的日常厭學心理及其成因進行了分析。
一.高中生厭學心理及其成因
(一)厭學心理表現
從日常學習情況看,我們厭學心理主要體現在認知、心理及行為上[1]。第一,認知方面:受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影響,有的同學認為成功與學習沒有多大關系,錯誤地認為成功只是物質豐足,認識不到讀書學習的真正價值,學習興趣不高;第二,心理方面:老師、家長提及學習時,一些同學的情緒反應大,如大吵大鬧,認為學習只是重復簡單、枯燥的行為,不愿探討深層次問題;第三,行為方面: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做作業、逃課等。
(二)形成原因分析
1.消極情緒
{查顯示,我們很多同學認為高中學習太苦,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不樂于學習,常常是被動的、消極的學習,滋生厭學心理。
2.學習動機不足
有了求知需求,就會產生學習動機[2]。當前,我們不少同學的學習動機不足,只是被動的執行家長、教師的安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而且,繁重的課業任務加重了我們學習的疲憊感,感知不到成功感和樂趣,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3.認知偏差
社會上有很多沒有讀過書的成功人士,受“讀書無用”思想的影響,我們同學中的極少數人對學習活動產生了認知上的偏差,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反感學習。
4.意志力不強
意志力薄弱,最易產生厭學心理。我們中的一些同學如果沒有家長、教師的敦促,很容易失去學習自制力,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以外的地方。高中三年是一個持之以恒的學習過程,要想升入理想大學,需要較強的意志力。
二.高中生厭學心理的應對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多樣、新穎的學習方法,能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學習興趣。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任務驅動學習法、幫帶學習法,通借助各種各樣的活動去學習,消除以往學習生活中的枯燥感,增加學習樂趣,以打消厭學心理。
(二)增強成功體驗,強化學習動機
根據社會心理學觀點,自我意識對個人的言行、活動有指導、推動的作用,可以使個體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個體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從這一點看,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基于此,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當不斷地接受學習動機教育,從教師、家長及周邊的一些人中吸取正能量,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與理想。
(三)改變不正確的認識,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習的主場所,而家庭也是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影響著我們學習的態度和認識。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將學校學習與家庭學習要緊密地結合起來,多接觸一些引導式、挫折式、培訓式的學習活動,對學習形成一個正確認識,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改變片面、偏激的思想,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四)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
養成堅強的意志、吃苦耐勞的品格,在學習和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堅定不移的態度和頑強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實現既定學習目標,到達成功彼岸。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面對日常學習中的厭學心理,要采用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以輕松、自如的心態去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明威,劉迪.高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其應對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4:184+201.
關鍵詞: 高中生 心理壓力 政治課程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中生一切以高考為主,尤其是高三學生,幾乎每天都是在高強度的學習和復習中度過的,之后進行定期的模擬考試檢驗學習效率和質量,造成學生面對考試和成績的緊張、忐忑心態,一旦成績不理想就容易產生心理壓力,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因此,針對高強度壓力下的高中生群體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十分重要。
1.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的要求
1.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鑒于高中生所面臨的緊張學習狀態和巨大心理壓力,在政治課程中應開展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適度緩解心理緊張和壓力。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節奏,并在高中生的生活環境中控制、調節自身情緒和狀態,以輕松的心態投入心理教學中,為學生分析、調節心理狀態。
1.2有廣博的知識修養。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行為、心理、精神狀態,然而人類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生物,所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不僅涉及眾多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而且高深莫測、晦澀難懂,這就要求心理學教師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無論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心理學實際應用方面,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基礎心理學理論開展豐富的情景模擬,擁有強大的思維邏輯能力及出色的演講口才。
1.3有高度的責任感。
在實施心理學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論是在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接受程度方面,還是在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方面,都極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對于首次進行心理學教育的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教師必須具備對心理學教育的強烈熱情和責任感,才能將這一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教育工作持續開展下去。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1改變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針對高中生群體,每天面對的最多的就是課堂教學和作業,無窮無盡的各類課程是導致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的直接原因,所以一切的課堂教學都會引起內心的排斥或反感情緒,政治課堂教學也不會例外,如果直接將心理學教育拿到課堂上開展傳統模式的教學活動,則學生勢必會排斥和拒絕而不利于教育的實施,所以在教學模式上一定要有所改變,打破封閉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自由靈活、生動有趣的相關活動吸引學生參與,然后在活動中逐漸滲透心理學理念,鼓勵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和核心力量。
2.2以問題為中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高中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繁重的作業任務難以完成,長期不間斷的課堂教學帶來的壓迫感,以及得到不理想的成績之后面臨的來源于自己、老師、家長的各方面壓力,等等,說明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大多是因為長期被動接受高強度教育而沒有收獲理想的成果而造成的,那么教師就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從關鍵問題出發,改變學生的被動情緒和心態,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教師扮演引導角色,然后逐漸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這樣就不會出現被動的壓迫感。
2.3樹立正確的教學評價觀。
在應試教育下,人們傾向于將高考作為學生的跳板,作為學生命運的轉折點,高中生為了即將到來的高考不遺余力地學習和備考,然后進行一次次的模擬考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成績,似乎成績就是一切,因為高考是根據考試成績評價的,大學是根據高考成績選拔專業人才的,所以學生、教師、家長最重視的就是成績,而對學習的過程并不在意,然而這種評價方式可能不公平,分數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是具有情感的生物,存在感性的一面,所以人有時候會犯錯誤、會有失誤,那么學生一旦在考試中出現錯誤或失誤將會直接影響考試的分數成績。但這并不能代表學生沒有努力學習,不能因此而降低對學生的評價,因此,教師必須明確這一點,評價標準可以視情況而定,分數成績并不是對學生的唯一評價標準。
3.對學生施以“真愛”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暖人心的情感流露,對人心的感化力量十分強大,能夠帶給人信心和動力。愛同樣能夠融入教育中,為嚴謹、嚴肅的教育教學過程帶來一絲溫暖和感動情懷,尤其是教師表現出的對學生的愛,是一種關心和愛護,同時是一種尊重和信任,這種愛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帶領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學生內心的情感糾結與迷惘,從而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針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需要采取合理合適的解決方法,比如改革創新高中的教學模式,緩解高強度課堂學習帶給學生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壓迫力;適當開展豐富有趣的課外集體活動,并帶動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放松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利于今后的課堂教學;建立健全高中學校的心理健康部門,可以設置類似陽光小屋的心理咨詢師,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尋求幫助,及時解決存在的心理方面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韌.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J].快樂作文,2011(3):61.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教育;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被社會所重視。高中生正處于重要的成長階段,雖然高中生自身認為他們已經長大,可以獨立思考很多問題,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而高中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人生導師,對于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承著重要責任和使命。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首先認清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并著力研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與措施。
一、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
雖然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速度較為驚人,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均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社會上有心理疾病或者說是心理障礙的人群出現增多態勢,這其中不乏正在讀書的高中學生。由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深度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其成長環境及家庭狀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很多高中生對于自己的情緒不能夠及時調節與控制,在融入班級集體、適應學校生活的過程中表現出不自信,對于人際關系的處理并不很理想。其次,高中生處于一個相對矛盾的時期,對于內心的不愉快不與外人傾訴,這也是青少年心理成長的危險階段。再次,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很在意與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學生自身在集體中關系處理的不夠好,班主任處理師生關系的不慎重等,足以成為青少年的心理壓力形成的原因。
二、高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今后面對日益沉重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時的心理狀態。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做起,采取創新式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以健康的心理狀態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班主任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作為學生人生的導師,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可謂付出了自己多年的青春。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班主任,應充分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而且這種重視不能光停留在理論上,更應落實到行動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學校根據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心理活動的規律,采用各種方法與措施,以維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之間關系的處理、與要好的異性同學之間的關系處理、面對挫折與壓力時的心理反應等。心理健康教育應與思想道德教育區別對待,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而心理健康教育則重點在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將教師的個人意愿強加到學生身上[2]。
(二)高中生仍然需要教師“愛的奉獻”
高中班主任除了教授學生學習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一過程中最有力的方法莫過于用愛去澆灌學生的心田[3]。例如:我的班級有一名品學兼優的女生,與外班的男生有較密切的交往,但其學習成績并沒有受到影響。如果采用不恰當的方法一味的責怪孩子,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甚至形成逆反心理。當時我并沒有運用常規方法找家長、找學生談心等,我通過其他同學側面打聽到了女生的QQ號碼,以一位正在高校學習的學長身份與其聊起了學習、高校生活及“我”的戀愛生活。慢慢地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她也與我吐露了心聲。原來她與那位男生的交往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是很好的朋友,他們只是在一起學習。而校園內的流言卻給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我只為這件事說了一句話“流言止于智者”,她為我回復了很多開心的笑臉。慢慢地我們在課內課外又見到了那張天真無邪的笑臉。
(三)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高中生學沒有形成自身的意志力,對于外界的影響無論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高中生都沒有較好的抵御能力。那么作為班主任應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建立遠大的理想、正確的觀念,使他們慢慢變得自覺、自信、自制[4]。例如:在我的班級里,有個別學生整天埋頭苦讀,看上去特別用功,可是成績卻一般,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經過了解后得知該學生總是心不在焉,看著筆在動,其實腦子沒動。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是不動聲色,但在課堂上有意地經常提問他,將他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學習內容上。經過了一段時間,該名學生由于課上的內容聽的比較認真,成績也有所提高。到了找他談心的時候了,我找了中午休息的機會與其促膝長談。當然,長談內容可謂廣泛,并沒有拘泥于學習,但主旨是給予這名學生充足的信心。該名學生成績的提高讓我感受到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事無巨細。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已成為教書育人的重要目標,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高中班主任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式與方法上開拓創新,積極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更好的成長與發展,為祖國的現代化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簡介:夏章華(1971-),男,湖北省枝江市人,民族:漢,職稱:中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中學德育教育、高中班主任工作、高中政治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香玲.淺談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2(8):180-181.
[2]高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整合問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8):57-58.
【關鍵詞】教師;引導;認識自我
中圖分類號:G42
當代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引導的方針。這個引導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雙向性過程,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其關鍵在于學生的“內省”,這是引導過程賴以深入的內在原因。學生通過“內省”這一思想過程,促使其主體進行批判性的反思,以改變學生自我意識中的消極因素,促使其自我意識在發展行進途中得到完善。這就需要教師來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
正確地認識自我是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前提,是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才能量力而行,才能確立合適的理想自我,并為實現理想自我而奮斗。針對高中生這一群體,通過剖析讓高中生正確的認識自我,以便更好地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自我認識的難處在于“主體”的我,要積極主動地去認識、考察、評價“客體”的我,使“主體”的我和“客體”的我融為一體,從而達到正確認識自我??捎捎谌藗兇嬗凶晕倚蕾p、自我逃避、自我開脫等劣性,使人們很難正確地認識自我。那么應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呢?
一、明確正確認識自我的標準
正確的自我是指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要與自我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全面、正確的認識自己;二是正確認識自己與個人、集體、社會的關系。正確的自我認識的標準是評價自己要客觀、公正,不帶有虛假成分,不帶有感彩,不能抬高或貶低自己,也不能自以為是;與人相處要真誠、友愛、融洽,不能全然不顧他人、集體的利益,更不能損害他人、集體的利益。目前高中生雖然生理成熟,但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并未真正成熟,不完全清楚對錯的界限。同時他們大多又是獨生子女,不善與人相處。所以教師要指導他們認識正確的自我標準,對于正確的要給予鼓勵,對于錯誤地要及時糾正。
二、在經常的自省中認識自我
自省即自我反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的言行的過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彼宰允〔粌H有自我批判的成分,也有自我肯定的成分,即人在失敗面前要自省,在成功面前也要自省。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省,給他們一個時間、空間,讓他們對自己的言行、思想、學習狀況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檢查自己的行為和動機是否正確、發展進程是否不足、有哪些收獲和遺憾,從中發現自己的優劣狀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調整。這種自我反省可以在班級的每周班會進行,讓每個學生進行就一個周中自己行為的自省,以鞭策自己。也可以讓學生將自我反省寫在自己的日記中,因為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更看重自己的隱私,不愿將自己的缺點暴露在公眾面前,所以這種方法更好一些。
三、與人交往相處中了解自我
由于自我意識是“主體”的我對“客體”的我的認識,所以人在認識自己的時候的確比較難,正如大文豪蘇軾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般來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周圍的人對我們的態度和評價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我們要通過他人的眼神、語言、態度了解自己言行的對錯和自己的社會處境,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表現,以此來完善自我,達到目標。與同齡人在個性、能力、與人交往態度、情感表現方式等比較中會明確自我,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進一步認識自我,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正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也”。也要注意要選擇與自己情況相近的人比較,這樣才能比較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認識自己。
同時每個人都有認識自己的過程,如果苦苦思索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跟周圍的人比起來自己是否一無是處?周圍的人到底怎樣看待自己的?如果一個人想的話,很容易自卑或者自負,與人交往相處會加快對自我的認識的進程的。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與人相處交往,在交往接觸中既可以去擴大自己的視野,提高觀察能力,去發現自己,也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更開朗、更陽光些。在與人交往相處中既要告訴學生要尊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冷靜地分析,對他人的態度與評價我們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這樣才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也要指導學生如實表現自己,不能有意遮掩,不能以假象示人,只有坦誠與人相待,聽取他人意見,才能全面認識自己。因為如果一個人的本來面目為一整體的話,那么對一個人的認識深度分為四個程度:第一程度為自己和他人都未認識到;第二程度為他人認識到而自己未認識到;第三程度為他人未認識到而自己認識到;第四程度為自己和他人都認識到。實踐證明認識程度越大,其自我意識越正確,心理越健康,越有助自我成長。
當前我國高中生正處于十四五歲——十七八歲的青年初期,這是他們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從生理來看,他們無論男女青年,性發育和性成熟大約都在18歲左右完成。性的成熟,使他們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因而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的管教,獨立性和自尊心日益增強;另一方面力圖使現在的“成人的我”與過去的“幼稚的我”分割開來,無論在言語上還是行動上都極力證明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但事實上他們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并未真正成熟。因此他們常處于獨立性與依賴性、內心封閉與渴望交往、自主性與被動性等相互糾結中。從人生發展階段來看,人的一生要經歷學習、工作、戀愛、家庭等幾個階段,在這些階段中,工作的好壞決定著生活是否舒適愜意,而在今天科技創新時代,學習的優劣又決定著未來工作的好壞。當前由于受就業壓力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能否順利考上大學,考上名牌大學,就成為高中生改變人生,實現鯉魚跳龍門的主要手段。
1.制定學習計劃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興趣廣泛,感情豐富,求知欲強,正處于學習的最佳時期。但他們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響,學習上往往只憑一時的興趣和好惡,忽冷忽熱,一曝十寒。針對中學生的這種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學生要在每學期初制定一個學期總計劃,明確學習任務,確立學習目標;另一方面根據課程進度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周密計劃。許多學生執行計劃時往往有始無終,這主要是沒有遵守學習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定計劃目標過高,超過自身生理負荷所容許的范圍,盡管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而預定的學習目標卻未達到。這種挫折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動機、信心、情感、意志等動力要素,產生學習的心理障礙。所以制定計劃時必須正確認識自我,計劃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體驗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
2.以高中生為主體,教學方法多樣化
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高中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像游泳一樣,高中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高中生頭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外語教學最有害的缺點是講得太多,練得太少,試圖以教代學,結果是高中生什么也學不到。教師利用教學藝術,根據高中生的好勝心、興趣、愛好和求知欲,把所學的內容用多種練習方式,通過啟發高中生思維,讓高中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地學習, 引導高中生在大量口語練習中形成能力。使高中生融匯貫通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要做到這些,教師要精心設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高中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造語言情境,讓高中生比較輕松、自然地達到訓練目的,培養高中生良好的語言素質。
3.強調高中生仔細審題的良好習慣
對于英語來說,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而高中生好動、精力不容易集中,經常會出現馬虎大意的行為,對英語題目缺乏耐心細致的審題,從而釀造一系列的失誤,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在英語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注意觀察細節,學習細膩的處理問題。在英語作業上,監督學生認真審題,集中精力,專心答題。
4.強化高中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對于高中英語的學習來說,需要專注課堂學習,認真聽講,在英語課堂上,要想實現良好的學習傾聽習慣,必須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這些素養。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表現欲望加強,喜歡自己說,不喜歡聽別人講話,愛插嘴或者搶話,這些都是對學習極為不利的。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必須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的傾聽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課堂中,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傾聽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視聽習慣和傾聽習慣。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再給學生講英語故事時,充分采取抑揚頓挫的語言,或者利用手勢、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來調動他們傾聽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運用懸念法,讓學生產生好奇,促使他們認真地傾聽,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分散他們說話的意識,讓他們認真傾聽;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傾聽習慣和傾聽能力,才能在數學課的學習上提高學習效果,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
5.著重培養高中生英語作業的書寫習慣
作業的寫作習慣關乎到所有的學科,對學生的影響比較大,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極為重要的。在學校有一定的規范來約束高學生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來寫。但還是有一大部分學生不能做到自律,對于作業敷衍了事,不認真,不整潔。所以在英語課堂,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就要求老師必須以身作則,做個示范作用。老師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要想讓小學生具備良好的書寫習慣,老師要在學生平時書寫給予關注和多加注意,突出自己的書寫良好習慣,給學生榜樣的力量。在英語課堂板書上要做到認真、整潔、仔細、規范,讓學生感到敬佩和欣賞,這樣就能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動力,促進今后的自身發展。
6.發展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習慣
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贊可夫語)。也正像一句古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其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習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方法。發散性思維,即求異思維,是一種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種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維過程。為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習慣,教師可以嘗試以下幾個途徑。
6.1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良好的想象力依賴于學生的好奇心和知識面。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構思新穎、思維巧妙、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維護"童心"保持學生持久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