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8 14:4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現代化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推行教育現代化,必須把社會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融為一體
教育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活動,主要承擔兩種社會職能:一是傳遞社會生產、生活知識和經驗;二是培養下一代,全面提高一代代新人為推進社會發展而服務。教育現代化和社會現代化的這一共同使命,就決定了兩者具有共同的本質特征。
實踐證明,只有把教育與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行協調運作,教育現代化才能順利推進,才能在社會現代化的宏觀背景中演奏出最新最美的樂章。而使兩者相得益彰、和諧發展的共同主題則是人,分析一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失誤不難發現,那些只是物不是人,只重制度不重觀念的努力,最終都不能取得好的結果,有的甚至導致失敗。
二、人的觀念要從傳統教育轉變到現代教育方面來
我國某些地方在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之初,在一些教育現代化示范學校和鄉鎮,所到之處可謂富麗堂皇,設施一流,但在他們的介紹中聽到的只是他們的投入數字,而不是怎樣利用此設施如何教育,在他們扳著指頭計算他們的總投入時,完全忽視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學生。
正如一位家長懷疑孩子太善良不是好事一樣,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太多的教育觀點與社會經濟生活相掛鉤,太善良就是軟弱,太獨立就是叛逆等,其實我們還是依循傳統的觀念把自己的所謂對善良的認識強加于孩子身上,而沒有認識到善良是一種社會標準,是一種社會的判定。
在我國,我們把真、善、美當作教育的最高追求,認為它是人性的最高體現,是人的現代化的最佳表現。中國古代儒家就形成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是對人的最大尊重。“羞恥人心,義之端也”,一個人知道害羞,他就會講義氣,講社會道德?!笆欠侵?,智之端也”能判斷是非,這就是智慧的開端。這是人類社會對善惡、對文化、對教育的要求,它要求人們按社會的規則來教育孩子。我們所說的對人的現代化教育不單單是指對其進行現代化知識的教育,也是對善的認識以及利用社會道德規范來判定人的善惡,
三、孩子需適應社會嗎?人的現代化只是針對孩子嗎
一個家長曾經問過著名的學者陳綬祥教授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教育他適應這個社會嗎?”陳教授回答是:“你讓他適應哪個社會?他適應他成長起來的那個社會?!笔堑?,讓孩子適應他能成長起來的那個社會,這就是教育,這就是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要有一百年的眼光,雖然社會是不斷變化,但教育是相對穩定的,尤其是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其教育原則也是相對穩定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依賴這些基本原則來處世的人。這就要求每一個父母對教育的原則應該有認識、有信仰、有信念,依賴這些原則,不然的話就不能成為一個教育者,就只能在忙忙碌碌中隨心亂變的世界中追趕某些方面的時髦,而是還不停地拿基本的教育原則來解說那些時髦的變化。
四、孩子要有責任心嗎?人的現代化是對社會承擔責任的再現
現在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做任何勞動,孩子對家里的事不聞不問,到了外面更是眼中無人,這種現象在當今的中國是比較普遍的,也是令人擔憂的。我們要讓他們明白他們也應該有責任,這就要從小教會他們承擔任務,讓他們有責任心,比如說完成指定作業就是他們的責任等。只要經常這樣說,犯了法,要受到懲罰,不勞動就沒有飯吃。如此長久下去,就會灌輸了負有責任的觀念。
盡到自己的責任,是保證我們正常生活的重要一環,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一環,抽象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沒有用的,浪費時間,浪費力氣,只有讓他們自己認識中國文化的偉大之處,只有靠我們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才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
【關鍵詞】現代人思維方式 高中語文教育 關系 影響
面對不斷改變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在“一夜”之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還在不斷地持續,并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關鍵階段,教育對其未來發展的思維方式具有深刻的影響。因此,應將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融入高中語文教育,實現教育目的與社會發展方向的一致性。
一、現代人思維方式概述
(一)思維方式的內涵
所謂思維方式,是指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具體而言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線性思維,即形式邏輯,二是非線性思維,即對稱邏輯。簡而言之,可以將思維方式定義為某個時期的人們看待某些事物的方式、角度和理念含義,這種思維方式直接且絕對影響著人們在某個場景下的言行舉止,但它受到當時的環境、文化以及物質條件的影響。比如,在互聯網未全面普及之前,人們習慣通過閱讀、查閱書籍獲取知識,并通過思考,對當前的某個社會輿論熱點進行書面性評論。而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今天,人們不再局限于書籍,而是更多地習慣于通過網絡了解信息,并實現信息交流。
(二)現代人思維方式的改變
現代人思維方式正在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著,尤其是當移動互聯網將人們之間的現實距離通過虛擬空間大大縮短,這一改變也不斷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而這一改變一直在不斷變化著,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對某些事、某些物的認識。比如,互聯網剛剛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時,網絡上的信息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某些事物的判斷,但當虛假信息越來越多,官方信息介入越來越深時,人們面對某些信息不再像過去一樣憑直覺進行判斷,而是能夠通過思考,提出疑問,對信息的真假進行辨別,客觀公正地分析某些事,避免受到某些不安好心之人的影響。
二、現代人思維方式與高中語文教育的聯系
(一)相互獨立卻又相互影響
高中語文教育與現代人思維方式是相互獨立的兩個主體,前者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增強學生對世界百態的正確認識,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后者則是反映了某個時期某種環境下人們對某些事物的思考方式。雖然兩者相互獨立,但由于高中語文教育是基于現代人思維方式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加上高中生已經能夠獨立思考,開始逐步介入社會,已被現代生產生活方式所影響,因此,現代人思維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中語文教育。同時,高中語文教育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也影響著未來社會主體(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即間接影響著現代人思維方式。
(二)互相矛盾卻又緊密相關
高中語文教育由于教師的不同,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也不同,這是因為每個教師、每個學生都受到不同環境下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這與語文教學是互相矛盾的。但思維方式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體現教育目的的重要課程,因此,兩者又是緊密相關的。良好的思維方式能夠促進高中語文教育發展,現代化的高中語文教育理念和方式,能夠促進思維方式的提高和發展。
三、現代人思維方式對高中語文教育的影響
(一)教學理念現代化
現代人思維方式是現代化的,而這也有力促進了教學理念的現代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活動的重要思想,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持有的基本觀點和看法,更是教育目的、意義的重要體現。因此,應結合現代人思維方式,對高中語文教育理念進行豐富完善,確定教學原則、目的和意義?,F代人認為,“以人為本”已經成為社會達成共識的基本認識,而對于教學理念而言,則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摒棄應試教育帶來的糟粕,將課堂和課下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實現個人能力和素質水平的提升。
(二)教學方式現代化
現代人生活方式是現代化的,而這也影響了現代人的思維,這種思維也在促進教學方式現代化。傳統高中語文教育往往是“黑板、粉筆和課桌的簡單結合體”,缺少顏色,更缺乏活力,但現代人講究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青春、靚麗、活潑和生動,因此,高中語文教育則應當結合現代人的生產生活方式,緊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將多媒體、移動互聯網、移動設備以及視頻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應用到教學活動當中,實現教學方式現代化。
(三)教學內容現代化
現代人對某些事的認識在不斷發生改變,個人英雄主義及個人觀點對現代人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是因為現代人在思考事情、認識事物方面,個人意識明顯增強,對個人權利和義務的認知更加清醒?,F代人認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某些事某些物只是在某個階段或某個時期才是正確的,這就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當樹立辯證思維的哲學觀點,既要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實現個人思想道德的升華。
四、結束語
當前,我國已經吹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教育應當進一步與現代人思維靠攏,通過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推動教育發展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周曉梅.現代人思維方式與語文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7):129.
現代化的過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人們習慣使用一系列的指標更為直觀地反映現代化成果,如經濟總量增長和社會財富增加、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優化、生活水平和質量提升、現代科技成果運用等。其實,現代化過程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面,即社會成員對于發展理念、目標、規律從不認識到認識、不認同到認同,達成共同愿景并自覺協調行動的動態過程,這一過程很難使用確定的數據指標加以量度。這一點對于考量教育現代化至關重要。雖然在教育普及程度、發展水平、基礎條件、新技術應用、教育成果以及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等方面也可以用一些指標和數據進行詮釋,但由于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復雜活動,教育觀念、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的現代化變得特別重要,成為教育改革創新突破的難點。
1.職業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是從決策者到每一個社會成員轉變教育觀念的過程。18世紀到21世紀世界現代化進程有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第二階段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物質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據研究,我國將在2015年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實際上,在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現代化,進入了第二次現代化階段。社會轉型、經濟轉軌、文明發展,對于人們的求學、擇業乃至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非常深刻的影響。國家教育制度也需要在現代化進程中與時俱進,如果不能響應變化趨勢加以創新改革,就會產生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失衡、多元化人才成長路徑的短缺,人才保障程度和教育民主都要受到質疑。負責任的政府和富有遠見的決策者應當積極引導公眾在接受什么類型教育、走什么樣的成才之路上進行理性選擇。如果不能因勢利導,及時調整不同類型教育發展比例和節奏,就會形成就業困難和社會需求不能滿足的問題。受教育者如果固守“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再加上適宜個性特點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終身發展道路不夠完備,必然造成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加劇教育結構失衡、教育資源緊張,加重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矛盾,加大受教育者的學業負擔甚至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F代職業教育伴隨第一次現代化的進程而誕生和發展,是教育制度進步的體現,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成果。因此,重視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選擇職業教育、熱愛職業教育是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只有教育觀念得到真正轉變,才可能推動教育制度創新和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
2.職業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是職業教育的舉辦者、辦學者和執教者認識職業教育規律、運用職業教育規律,在實踐中發展職業教育理論的過程。職業教育應當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最為緊密、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最為適應、與行業企業需求最為貼近、與社會就業高度相關,這決定了職業教育的時代性、民生性和經濟性。職業教育是以實際職業需求為邏輯起點、為社會需要輸送合格人才為目標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因此,職業教育的內容由反映社會分工的職業性質、特征、任務、標準所決定,反映作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應該在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所要達到的要求。職業教育的模式就是針對各類不同學習基礎的受教育者和適應不同類型職業特點所建立的、從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出發達到職業教育目標的人才培養路徑、方法和手段等教育過程模型。職業教育的評價也超出了學校教育標準和一般教育評價的范疇,需要引入社會、行業、企業多方評價和相應的職業標準。這些職業教育理念相比于普通教育或者學科型教育都有本質不同。如果不從職業教育規律出發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就走不出普通教育“改良”、學科型教育“壓縮餅干”的老路,甚至發生張冠李戴、南轅北轍的怪事,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
3.職業教育制度的現代化是從制度和政策層面固化職業教育實踐和理論成果、體現職業教育價值、保障和指導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過程。推動職業教育制度現代化的主體是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政府對職業教育應負起最主要的責任,包括提供法律框架,主導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除了直接提供職業教育外,還要發揮領導、監督作用,促進協調和建立質量保障機制,確保職業教育為全民服務。當前,政府需要進一步強化國家職業教育制度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建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統籌學校、企業和社會職業教育資源,實現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適應需求、協調高效、科學發展。要統籌兼顧、科學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擺脫單純從學齡人口教育分流出發制定職業教育招生計劃和確定職業院校辦學規模的傳統做法,從社會用人需求、學齡人口的求學需求和成年人接受職業教育需求出發,結合職業教育辦學能力,統籌兼顧、科學確定全國、各地區、各院校的職業教育規劃。要適應社會分工和人才結構需求,按照職業人才成長規律,在現有的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和延伸職業教育功能,形成職業教育新的層次標準體系和教育分級制度,構建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要按照職業教育面向人人、服務終身的要求,改革職業教育招生考試制度,實行更為開放的入學政策,實施相應的教育評估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制度的現代化是提高職業教育競爭力、吸引力和貢獻力的根本。
(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
關鍵詞: 教育現代化 文化理論 文化時代 文化實踐
教育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發生、交流、選擇的內在機制之一。文化的創造、意義的出現,啟開了人類的心扉。教育則將這神圣的力量傳遞,賦予人生以價值,注入生活以意義。教育無法脫離文化,教育現代化的研究有文化學的意味才是完整的。
一、教育現代化的文化理論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加入了后發型現代化的行列,開始關注自己的發展。然而,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現,以西方科學知識為基礎的工業化或現代化并沒有幫助那些大多數的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擺脫貧困的命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增大。此時,發展已經不再是充滿熱情的自我實現,而是無可奈何的異化過程。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新的發展模式――內源發展,以區別于傳統上過于依賴外在因素的發展模式。
內源發展強調,如果發展是為了實現本國人民的愿望,那它就不可能模仿任何一個外部的模式,必須采用本土人民自主選擇的目標和方法。發展越來越被看作是一種喚醒的過程,一個激發社會大多數成員創造性力量的過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個由規劃者和學者從外部解決問題的過程。
內源發展理論提出:第一,發展是一種自主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外在的幫助是必要的,但是這種幫助不能演變為對本土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民心靈的控制,本土人民自身的意識、責任感和創造力,是實現內源發展的關鍵要素。第二,發展是一種整體性和協調性的過程,而不是單方面的經濟行為或政治行為。第三,發展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過程。在實現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國家的意志和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種意志和行為不能僅僅體現在組織發展目標咨詢、制定發展規劃上,必須同時體現在關注本國人民的發展能力上,體現在動員基層人民真正參與到發展事業中來。第四,內源發展強調本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在發展中的作用。歷史的演繹告訴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國家不可能置原本的傳統文化于不顧,在一片廢墟上建立一個新文化。而且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因素是有利于現代化建設的,以充分發揚本國特色,為世界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二、教育現代化的文化時代內涵
(一)教育現代化的路徑依賴存在的現實性
教育的核心是人,而人是生活在特定的族群和文化模式中,每一種文化為人們提供的認知方式和意義世界是不同的。教育現代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必須依賴已有的“路徑”。正是依賴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承,每一種文化模式中的人們解讀教育現代化的“路徑”也就不同。而經濟的發展或政治的發展是無法說明這種差異性,因為經濟學分析和政治學分析的假設背后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價值指向,即西方化。文化學分析的教育現代化理論解釋具有反西方化特征,通過文化的解釋達致對現代民族國家教育現代化的不同體認。
(二)教育現代化的實質就是為社會發展提供容納持續變遷的文化能力和價值觀
教育,就其承載和傳遞文化的屬性而言,它的現代化進程應該在現代化的元問題上來定義。因為文化的承載與傳遞既是現代化的核心問題,又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人類文明正是因此而得以延續。通過提供容納持續變遷的能力和觀念,教育就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和主體。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活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社會的變化節奏日益加快。對于從漫長的進化史中一步步演變而來的人類來說,現代科技所帶來的巨大而緊張的社會變遷無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現代化就是要教會培養人們習慣并適應社會的劇烈變遷,進而為社會提供容納持續積極應對變遷的能力。
(三)文化賦予教育現代化以個性品質
文化是自成一格的,這是文化研究極為重要的態度。教育現代化的文化學研究拋棄了傳統教育科學在研究價值上尊崇西方文化的情緒定向,給予民族、地區的教育文化以應有的尊重和理解。文化不僅賦予教育以內涵,而且賦予教育以個性品質。當然,教育現代化更應該大力促進各國文化的借鑒和吸收,提高民族文化的整合能力。
三、教育現代化的文化實踐透視
(一)從我國文化傳統角度反思教育現代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特有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有著自己獨特且穩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體現著獨特的民族心理和經驗。中國的文化傳統更是如此。從總體上來講,我國的文化傳統對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是兩方面的,有積極的作用,當然也有消極的作用。本文旨在論述文化傳統對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消極作用,以使教育現代化能夠更清晰地明辨自己的方向。
1.我國“重教”的文化傳統影響了科學技術和科學精神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非常注重道德倫理,推崇德治,提倡教化,并形成了“重教”的傳統?!抖Y記?學記》中有記載“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但對于“重教”的傳統,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重教”的內容。由于當時統治階級大力推行教育,只是看中了教育的教化作用和倫理功能,因此,“教”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詩》、《書》、《禮》、《易》、《樂》、《春秋》而展開的倫理教育,基本上排除了與科學技術等有關的知識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是教育的方式。中國傳統文化比較注重直觀和直覺的思維方式,對理想境界的探究更是用“內省”、“頓悟”的手段來達到;由于受“中庸”、“不爭”思想的長期影響,形成了墨守成規、保守的思維模式,使傳統教育中缺乏邏輯思維、輕視分析和創造,導致中國長期以來處于科學技術落后的境地,科學的理性精神長期受到抑制,形成了一種人文精神濃厚,而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相對不足的情況。
2.我國文化傳統中的“民本”思想制約著民主思想的產生和民主氛圍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的思想,由于這種思想是在封建等級制的前提下提出來的,因此自產生之日起就未能擺脫封建主義思想的桎梏?!懊癖尽彼枷胫饕w現的是“臣民”思想,人民的一切都被視為君主的恩賜,過多地強調的是人的責任與義務而很少講到人民的權利,它強調尊卑有序的等級觀念和重權威的價值觀念,自由和民主更不被視為人所應該擁有的權利。這種違背民主原則的傳統文化取向,嚴重阻礙了現代教育的民主化進程。
(二)從外來文化的影響反思我國教育現代化
回顧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歷程,我們看到我國教育是在西方文化和西方教育現代化的沖擊下開始啟動的,并且在后來的發展中帶有依附性的特征。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學制、學校、教學方法甚至相當一部分教學內容,均移植于西方國家的教育。雖然在建國后,中國教育現代化受過蘇俄的影響,但從總體來說,仍是以歐美的影響最大。
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早期,教育發展的依附性非常明顯。無論是、維新運動、,都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模式為參照系的。以學制而論,清末壬寅癸卯學制是以日本學制為中介的西方學制,1913年頒布的壬子癸丑學制也是模仿日本的,1922年的壬戌學制就是照搬美國學制的結果。早期的教育現代化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教育西化的過程。
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國開始認識到教育現代化的價值,此后,“教育現代化”的概念基本取代了“教育西化”的概念。馮友蘭先生對這一概念的轉變是這樣認識的。他說:“從前人常說我們要西洋化,現在人常說我們要近代化或現代化。這并不是專是名詞上改變,這表示近來人的一種見解上徹底改變。這表示,一般人已漸覺得以前所謂西洋文化之所以是優越的,并不是因為它是海洋底,而是因為它是近代底或現代底。我們近百年之所以到處吃虧,而不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中國底,而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傳統底。這一覺悟是很大底,即專就名詞說,近代化或現代化之名,比西洋化之名,實亦較不含混?!薄拔逅摹睍r期的思想空前解放,也促進了在中國的傳播,一些的主將也開始運用理論分析和改革教育。這一思潮使我國自1949年建國之日起到1956年黨的召開這一時期,中國教育現代化受到了蘇聯教育模式的強烈影響。由于建國初期,過分注重教育與政治的關系,提出“以俄為師”,雄心勃勃地學習蘇聯人民建國經驗的口號。教育作為中國百廢待興的一個事業,也在學習之列。這些都使當時的教育理論、教育課程、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考試方式等全盤照搬蘇聯。這些措施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無法切實與本國教育實際相結合,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教師自我認同;專業發展;自我認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社會學相關理論研究的加深,自我認同似乎轉眼間成為了教育學研究的熱門話題。簡單來講,所謂的自我認同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穩定的自我認識,它是個體自我統一性的表現,綜合體現在個體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教師而言,自我認同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自我成長和成熟。
一、教師自我認同問題的由來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別是在第八次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更加速了教師自我認同危機來臨?!拔沂钦l”、“我想要什么”“我往何處去”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困惑著教師的自我發展。通過對已有的文獻梳理,可以發現,過去的研究更傾向于把教師的自我認同劃分為不同的維度進行研究,以期望全面了解自我認同的構成要素。然而,簡單的把教師自我認同劃分為不同的維度,是難以觸及到教師自我認同最內核的東西。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的方向已經不再局限于對教師自我認同問題的歸類和劃分,轉而開始對教師的自我統一性研究上進行拓展。特別是現代性下,知識的不確定性,以及知識的碎片化,教育自身也需要不斷的改革,以應對社會對教師發展提出新要求,這無形中加大了教師自我發展的負擔,進而引發教師自我認同危機的來臨。
二、現代性與教師自我認同的勾連
(一)制度化教育推動教師自我反思
當今社會,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制度之中,教師也是如此。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制度具有“制約”和“促進”的雙重作用。吉登斯認為,人們的創造性活動,是以當時所處的環境為支撐的。制度化教育發展到今天,現代學校已經成為一個統一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教育場所。對教師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甚至高度統一化的教育,依然成為制約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要障礙。然而,現代性下,制度化的教育仍在,但在制度的“制約”和“促進”的雙重影響的背景下,教師自我創造性活動開始不斷的利用“規則”來實現。由此可見,教師在自我認同中的反思和對抗,其實是受到了一定的外在條件的限制。這種限制告訴我們創造并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再造活動。從這種觀點出發,在教師職業成長中積極塑造自我,實現自我認同的道路上,制度化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視和抹殺的。
(二)自反性現代化為自我認同注入活力
自我性現代化理論認為,“現代性有多種可能,這便是自反性現代化的回答。根據啟蒙運動的老公式,后者依賴現代化來克服現代化?!睆闹羞@個概念可以看出,現代性本身不僅是“反思”,還有“自我對抗”?,F代性下,人們面對社會發展后果威脅時,所表現出的更多是自我對抗。用現代性來對抗現代性,在對抗中形成新的認識。對于教師而言,這種現代性理論似乎給教師自我認同提供了為教師自我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自反性現代化作為社會發展的階段,說明了自我認同是現代化的產物。教師要克服自我認同危機就必須要回到現代化中,在現代性社會中去克服自我認同中出現的危機。但同時,自我性現代化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動力,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能,使得教師必須在沖突和矛盾中尋求突破。
(三)風險社會加劇了自我認同的信任危機
在吉登斯看來,現代性社會中充滿著風險,作為現代人完全避免風險是不可能,只有積極應對風險才能在風險社會中找到出路。吉登斯指出,“風險社會個人的適應態度主要表現為四類:實用主義、樂觀主義、犬儒主義、實踐主義?!痹谶@四個態度中,吉登斯最為推崇的是實踐主義,其不同于悲觀主義的那種消沉態度來應對風險社會,它包含了實用性和積極性的特點,是一種類似自嘲或自我幽默感的態度來淡化風險社會中的悲觀情調。在風險社會中,教師必然需要不斷的調整的自己的角色來適應新的教學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實踐態度,在實踐中應對這種在復雜的局勢,同時不斷的在自我批評中克服危機,推動教師自我認同的發展。
三、教師自我認同危機中的新意蘊
(一)在制度化背景下推動自我認同的新發展
學校教育作為制度化教育發展的縮影,它給教育發展帶來一種新的契機。在教師看來,制度的背景是教師發展中必須要正視的一個問題?!爸贫瓤偸菚o人提出各種各樣的規范性要求,并希望人們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內扮演相應的角色采取行動。”這就需要教師要提高自我意識,對制度保持一種適當的反思行為。首先,教師個人要在“制約”和“促進”中達到統一。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對制度本身進行消極的應對,而是在制度的限定范圍內,為自我發展拓展空間,并且這種拓展或突破必須依據當前制度機構。其次,制度本身也被賦予了自我突破和超越的特性。制度作為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其本身烙下深深的社會烙印。從這方面來看,對制度本身的看法變成了一個認識論范疇的問題。那么教師只需要扭轉自身的片面認識,全面了解制度本身的屬性,這類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最后,教師要充分發揮自我意識,建構真實的自我。自我意識在處理自我認同危機時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在制度化背景下調動自我意識,認識自我,建構自有教師督促學生學習的班級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結合。
(二)自反性為現代教師發展認同開辟新路徑
在吉登斯的觀點中,自反性的現代化理論就代表著教師對現代化教育的一種反思。這種反思不但包含了教師對當先教育的不滿,也帶有對教育現狀的妥協。在現代性下,隨著教師的自我反思也在不斷的跟進,教師自我J同變成了一種評判性的反思活動。自我批判是教師在對現實否定基礎上產生的,并在否定中重新審視現代教育。這種新的認識倡導寬容的教育環境的同時,也并不是對教育毫無原則的妥協,而是培養一種理性的價值觀念。同時,他還指出,“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不是充斥著各種理性成分,而是理性的缺乏,以及非理性的盲目盛行。”所以,教師應公正看待當代教育中不合理的成分,防止盲目的貶低教育的弊端。教師能做的就是對現代教育抱有一種寬容的態度,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現代教育,讓教師從“理性世界”回歸到“生活世界”中,重塑教師觀。
(三)風險社會克服教師自我認同的信任危機
風險社會下,教師發展中出現的“我是誰”的困惑、人生定位的缺失、創造性精神的喪失,以及自我焦慮感的加劇,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自我認同內在分裂,以及教師自我認同感的消退。吉登斯認為,風險社會本身“已經超越了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之分。風險社會是我們生活的動力機制,也是我們面臨的新兩難困境的中心難題?!跈C遇與風險之間,能否達到有效的平衡,就取決于我們自己。”這句話指出,最為教師,不能把風險本身看成一個不和諧、不安定的成分,而應該把它看成一種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狀態,以此喚醒教師面對挑戰,激發潛能。改變心態,喚起教師的責任意識,這是教師在風險社會中的“自我保護”。對于風險社會,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理解。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在應對風險社會時,必須要轉變人生態度,喚醒人們的自我意識。對于教師而言,這種責任意識的喚起,更有利于教師在工作中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提升應對風險社會的能力。
總之,在現代性下,重新對教師自我認同的分析,關系著教師自我認同的新發展。教師自我認同需要教師提高自我認識,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正確處理社會關系,分析復雜的人與社會的關系,了解社會發展的連續性、歷史性和發展性的特點,重新建構出教師的自我認同的新機制。
參考文獻:
[1](德)烏爾里希?貝克、(英)安東尼?吉登斯.自反性現代化――現代社會秩序中的政治、傳統與美學[M].趙文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8.31.42.43
[2]程嶺,王嘉毅.初任教師的自我認同探究――基于吉登斯的現代性自我認同理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13):36―40
[3]李茂森.反思性選擇:教師自我認同的運行機制[J].教育發展研究,2013(8):24―28
[4](英)安東尼?吉登斯.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96
沒有家庭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F代化是指社會從傳統型向現代的變遷,涉及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我認為首先是要有大的觀念上轉變,這是政府行為,政府的領導要認識,這是前提。近來,國內有學者王雅坤與我們合作,共同對家庭教育現代化主要內容這一選題進行了研究。歸納起來,應該包含以下主要內容:家庭教育現代化應包括家庭教育觀念現代化、家庭教育內容現代化、家庭教育方法現代化、家庭教育手段現代化、家庭教育環境民主化等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民主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需要廣大家長在不斷改善自身素質過程中,在社會大環境不斷改善條件下逐步完成。
第一,提倡新理念,實現家庭教育觀念現代化。家庭教育觀念的核心是為什么生兒育女,把子女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就是“養兒防老”或“光宗耀祖”,就是“望子成龍”“考狀元做官”。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有些家長重智育,輕德育、勞動教育,只知道給孩子增加營養和開發智力,別的不過問或很少過問。而現代家庭教育提倡的新理念最核心的應該是:為民族未來生兒育女,為國家的富強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不僅是為了給孩子謀生的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的個性獲得和諧、健全的發展,成為“幸福的人”,成為愿意并且有能力為謀求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幸福作出貢獻的人。這種人智力健全,有毅力,不怕艱難困苦,奮發有為,既能適應緊張而復雜的現代生活,又能創造美好的現代社會。提倡現代家庭教育新理念還包括:要學會向孩子學習、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教育要先從改造母親開始、父親的人格魅力在于責任心、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解決孩子問題首先要解決家長問題、樹立終身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知識等等。
第二,學習新知識,實現家庭教育內容現代化。相當一部分家長教育子女的知識陳舊,這是造成家庭不良育人環境的主要根源。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新知識,不斷接受現代家庭教育新信息,這是做一名合格家長的基本要求。試想一個教育孩子知識和方法都落伍的家長怎能培養出優秀合格的孩子?!大量失敗的家庭教育事例都說明:僅僅是由于家長平時不注重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必然面對孩子沒有智慧,沒有科學的方法。因此,只有我們不斷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的內容才有可能與時俱進,才能順應孩子成長的基本需要,才能實現家庭教育內容的現代化。
第三,講求新科學,實現家庭教育方法現代化。面對孩子出現問題,作為家長教育和指導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學,直接決定著家長教育和指導孩子的效果。大到孩子走上了不歸之路,小到孩子心理產生逆反心理,絕大部分都是源自于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和指導孩子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孩子永遠是無辜的。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作為新時代的家長應該銘記這一點。家庭教育方法的現代化主要包括:親子交流與溝通的方法是科學的、家庭教育語言是科學的、家庭教育的行為是科學的等等。總之,家長在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是有智慧的,是尊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規律的,是站在孩子角度上和孩子一起成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B-0018-02
中小學校的現代化教學工作經過多年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多媒體、網絡、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并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們有必要積極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成果,在中學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多媒體、虛擬現實及計算機仿真等現代教育媒體與技術,改進教學手段,改善教學環境,完善教學內容,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擬對農村中小學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農村中小學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基本情況
1.經深入調查,筆者了解到,在農村中小學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程度不高。雖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活躍,興趣很高,但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還是無法擺脫“傳統教學”的制約,仍然以傳統教學手段為主,課堂上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師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2.對于實驗教學,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實驗教師都能認識到其重要性,但卻不能從根本上重視,加上農村中小學校教育經費的緊張,一些短缺的儀器、藥品未能及時補充,導致實驗課教學沒能正常開展。
3.現在大部分的農村中學、中心小學都配備有電子白板技術設備,但很多教師沒能充分利用,導致課堂容量小、訓練量不夠,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率低。
二、農村學校少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原因分析
1.與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認識高度有關
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否發揮其高效益主要取決于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思想認識程度。不少學校領導和教師認為,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只是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只不過是幫助驗證某一現象,與其拿出一節課的時間來驗證這一現象,還不如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說明這種現象來得直接。這種心理定勢直接制約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2.與是否有教學理論支撐有關
任何改革若沒有一定的實踐理論支撐,是很難順利開展的。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試驗論證后,總結出一整套的理論依據,通過課堂的進一步探究而形成的。主管部門對教師的相應培訓相對滯后,再加上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導致教師對高效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缺乏理論支撐。因此,需通過專家的理論培訓、現場授課指導,讓教師了解和掌握理論,并通過進一步的課堂探究,讓學生認可并接受,方能廣泛應用。
3.不理解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作用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為教學模式和增強教學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這種技術進行虛擬的效果缺乏真實性,就像電影一閃而過,沒有足夠的優勢。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
1.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加強理論學習
要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更新觀念,正確認識現代化教學的功能與作用;二是學校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現代化技術教學能夠真正的、良性的開展起來。
(1)用現代化教學裝備進行交流和學習。學?,F代教育技術裝備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農村學校的“校校通”“校園網”“班班通”等也在有計劃地逐步實施。學校應充分利用好“校校通”“校園網”等,共享資源,加強教師間的學習、交流與合作。
(2)借助各類教育資源平臺進行學習。學校應借助遠程教育中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校園網將教師的繼續教育、國培教育培訓以及本地建立起來的教育資源網有機結合起來,為本校教師的校本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提供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
(3)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能否建立起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現代化教學模式,更新觀念是關鍵。傳統的教學思想是束縛課堂教學改革的絆腳石,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勇于改革創新,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裝備課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創設良好的現代化教學環境
(1)為改變教學裝備硬件建設落后的局面,學校要投入一定資金對課堂現代化教學進行徹底地改造。
(2)對現代化教學所需的儀器、設備及時更新和補充,以保證教學所需,確保實驗開足開好,甚至創造條件補充一些探究性課堂教學設備。
(3)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的管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在學校的評估方案中應予以充分合理考慮,并把現代化技術教學成績列入學年教學評估中,以極大地調動技術管理人員和老師對現代化教學的工作積極性。
(4)學校要切實加強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教務、科研、總務要形成齊抓共管之勢,開學初要制定現代化技術教學工作計劃,落實設備的購置及儀器的維護保養以及設備儀器管理的文化宣傳,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進入技術設備室就能感受到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濃厚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與創新興趣。
3.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高效課堂
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將枯燥的化學材料綜合處理為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信息,可以把抽象變為直觀,也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變為栩栩如生的宏觀材料,把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沖擊,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梢?,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為高效課堂插上騰飛的翅膀。
首先,要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現代教學手段綜合了文本、影像、動畫、聲音等,可以輕易地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其感染力和表現力都很強,可以把使學生帶入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引起學生極大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的思維活躍,促使他們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中,我們用多媒體來演示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讓學生在觀看動畫場景中產生疑問:為什么在洞中活蹦亂跳的小狗突然死去而同行的人卻安然無恙?并以此為線索,創設有趣的情境導入新課,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所學內容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為高效課堂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又如,學習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原子的結構》時,筆者播放課件“電解水”的微觀圖示,運用動畫效果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提高學生的三維目標。
其次,要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集聲情并茂、圖文并茂、影音并茂于一體,其容量之大是傳統教學可望不可即的,它可以多角度、全方位、高效率地展示和傳遞信息。利用其優勢,可以使學生高效地吸納大容量的學習內容,增加了課堂容量,壓縮了教師講授時間,把更多的主動權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提高了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石灰石用途時,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索一些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和石柱等奇特景觀圖片、影像資料,甚至我們可以自己拍攝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添加到教學內容中,配上悅耳動聽的音樂……這些視聽感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又如進行O2、H2、CO2實驗裝置及相關練習部分的復習時,如制作化學實驗常見的儀器素材庫,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利用多媒體組合儀器并進行實驗,加快了教學節奏,呈現出更多的裝置組合,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4.實施制度管理,實現現代化教學技術廣范應用
(1)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實現現代化技術教學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關鍵問題,是扎實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力保證。一方面,健全各科儀器設備和實驗教學設施的有效使用制度,保證其永遠處于最佳利用狀態;另一方面,充分保證和體現良好教風學風的行為規范,使教師按照制度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健全獎懲制度,在評優、晉升方面平等對待,甚至給予一定傾斜,以保證利用現代技術設備教學工作的相對穩定,充分發揮教師們探究高效課堂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2)學校要從儀器設備的采購、管理、使用、維護等環節都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并由學校各主管部門負責。配備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專職人員,且做到結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