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4 09:47: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個人知識管理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基本理論概念
1.知識的概念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而且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迄今為止,人們對知識都沒有作出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不同的人,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定義都不同。
縱觀國內外對知識的定義,我們雖給不出明確的定義,但卻可以總結出,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對事物的認識和經驗(包括技能)的總和。從信息的層面來看,它是一種能改變人的行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換句話說,知識只是信息中的一部分,是對特定對象的人類個體有用的信息。盡管知識來源于信息,但不完全等同于信息。它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而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之間的互相轉化,是組織新知識產生的最大的源泉。
2.知識管理的概念
知識管理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知識管理活動不僅涉及對知識本身的管理,而且包含越來越廣的外延。只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詞還沒有一個定義明確而取得共識的概念。不同的領域、人們的研究目的、角度的不同,對知識管理強調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至今對于知識管理這一概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
目前,基于人們對知識應用的水平,在知識管理認識上,存在兩種理解:一種認為知識管理是以信息管理為基礎,用信息管理的模式建構知識管理的對象和內容,作為信息管理的延伸和發展。
關于知識管理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從上面這些不同的定義來看,有一點卻是達成了共識的,那就是知識管理不是任何傳統意義上的對人的管理,也不是真正的對知識的管理,而是強調了以知識為核心和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更加傾向于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創新。
3.個人知識管理(PKM)的概念
關于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明確的定義,我總結認為個人知識管理(Personal Kowledge Management,PKM)是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幫助個人有效地管理飛速增長的信息,實質上就是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個人層面上更加深入的應用,它是個人在明確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基礎上,將個人隨機地或者有意識地從不同的渠道獲得的各種不同的信息經過個人深層次的篩選、分析、加工、組織和評價,從而轉化成可系統利用和可擴展的個人知識,側面地輔助個人將隱性知識適當地、有效地轉換成顯性知識,構建起趨于完整的個人知識庫,然后進行知識的共享和交流,持續性地進行知識的更新,最終達到知識的利用和創新,更加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資源解決問題,提升個人學習及工作效率,整合個人的信息資源,增強個人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因此,個人知識管理將日益成為學習者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是完善個人知識體系從而達到知識創新的一個過程,是適應信息時代網絡遠程教育學習和完善終身學習的重要能力。
二、個人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經濟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迅猛之態帶領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個以知識為主導的時代里,人類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廣泛,如報刊、廣播電視媒體、互聯網、人際交流、工作實踐等。信息和知識的產出呈指數級增長,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信息資源分散,數量龐大,表現形式越來越復雜,內容與價值的相關性不如何迎接這一挑戰,并采取適當的方法處理信息獲取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這就需要我們采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這些信息,因為只有有效地管理好個人自身的知識,才能真正擁有這些知識,結構化這些知識,使得這些知識為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務,更加充分地發揮個人潛能。
三、個人知識管理與組織知識管理的關系
個人知識管理和組織知識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有人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本身反對共享,從而推導出了個人知識管理不應該倡導的結論。但我認為個人知識管理絕對不是反對共享的。事實上,現在很火的blog(博客)就是作為一種個人知識管理中知識共享的工具出現的。組織知識管理就是捕獲組織內外有價值的知識與信息,并將這些知識和信息進行最大效能的利用用,以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同時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組織更多的是要求知識的共享,使整個組織的競爭合力達到最高。因此,我認為個人知識管理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而組織知識管理則更加關注組織的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增強社會競爭力。
四、個人知識管理的意義
比爾?蓋茨認為:“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輸贏?!币虼?,個人對知識的尋找、發現、篩選、獲取、加工、存儲、利用、評價、交流、創新的能力決定了自身的競爭能力。
個人知識管理的目的通常是增強個人競爭力。這是因為在現在已經到來的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它作為這個時代的第一生產力存在著,彰顯著它獨特并且不可取代的作用。個人知識管理幫助個人對知識進行的高效動作,就意味著個人競爭力的提高。而個人知識管理的現實意義在于,它是個人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石,深入地挖掘個人需要的各種知識,將隱性知識最大化地顯性化,同時吸收外界的顯性知識進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創新出新知識,從而為個人的創新能力和今后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知識經濟時代,個人更加明顯地成為知識的消費者。個人追求知識的最大意義,在于能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力量,進而發展個人與組織的能力。此外,個人除了不斷追求新知識外,也應積極創新,努力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而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人們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就必須學會對個人知識進行有效甚至最優的管理。
參考文獻:
[1]甘永成.e-Learnig環境下的個人知識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03,6.
[2]孔德超.論個人知識管理[J].圖書館建設,2003,(3).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PE )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importance of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nceptual model, a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as build, which including the storage and accumulation of pers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knowledge and the personal knowledge of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360-degre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for the Teachers of Phys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knowledge management; evaluation
1 引 言
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21世紀也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是知識社會中的個人和組織提升素質與競爭力、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一項重要策略[1,2]。高校體育教師是知識型社會中極為典型的知識工作者,不僅擔任著知識的傳遞、創造與學習,培養適應未來國際競爭的高級專門人才,還是體育技能的培訓、鑒定和發展的重要角色,是要具有高尚品質、淵博知識、全面能力、健康體魄以及愛生重教的創新型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地追求個人知識成長,才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的需求,勝任體育教學工作[4,5]。同時,“科教興體”是新時期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實施“科教興體”戰略和人才強體戰略的關鍵是體育科技、體育教育創新,這是體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靈魂,也是體育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另一方面,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高校體育教師個人必須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列,跟上科學技術的發展,了解和掌握教育與體育的新知識和新變革,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結構,才能肩負起培養21世紀的新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達到科教興國的目的。 因此如何認識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體系,并進行評估,進而針對性完善和更新,成為當今高等體育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之一。
國內外對教師知識的結構研究較多,針對體育教師主要集中在素質、能力、知識觀、知識結構的合理性以及體育教師的培養等角度進行的研究[8-14],而對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及其評估研究的相對較少。
本研究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于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的完善,構建了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價體系和評估方法,以期為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隊伍優化建設,提升新世紀高校體育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2 個人知識管理的內涵
2.1 個人知識管理內涵
對于個人知識管理我們通常采用Dorsey教授與Frand的論述:“個人知識管理應該被看作既有邏輯概念層面又有實際操作層面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p>
(1)概念層面的定義
個人知識是一種流動的、動態的混合體,隨著刺激和學習隨時改變更新,其具體組成元素包括經驗、價值觀、情境信息(Contextual Information)和專業洞察力,它能提供一個參考結構來評估與整合新刺激所產生的信息與經驗,形成新的學習,并可以指導決策和行為。將個人知識管理看作邏輯概念層面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引用Frand 和Hixon對個人知識管理的定義:“它是一種概念框架,指個人組織和集中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為我們知識基礎的一部分。它還提供某種將散亂的信息片段轉化為可以系統性應用的東西的(個人)戰略,并以此擴展我們的個人知識。”
Skyrme則對這種戰略進行了更為細致的描述,包括:①明確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個(知識)獲取戰略;②設定信息的優先級,確定哪些信息可以丟棄,哪些信息可以收?。虎鄞_定如何和何時處理手上的信息;④為需要歸檔和保存的知識建立規范;⑤創建個人的文件系統,可以兼顧(管理)自己的工作;⑥生活和其它知識活動;⑦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錄(書簽)和索引;⑧經常評估/評價所存儲信息和目錄的價值。
(2)實際操作層面的定義
將個人知識管理看作實際操作層面的技巧和方法,實際上是對知識管理所涉及的過程的概述。這些過程包括創建、分類、索引、檢索(搜索)、分發,以及重新使用某項知識的價值評估,這些過程本身也是相互結合的。這些知識管理方法實際上是處理日常工作中“知識維度”的一系列連續的動作和操作。通常將這些動作和操作概括為個人知識管理的七種技巧和方法:檢索信息的技巧、評估信息的技巧、組織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達信息的技巧、保證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協同的技巧等。除此之外,個人知識管理的目的通常認為是為了增強個人競爭力。這是因為在現在以及將來的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個人知識管理幫助個人對知識進行的高效運作,就意味著個人競爭力的提高[1,2]。
2.2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意義
新世紀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約了學校體育的發展。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達到科教興國的目的,培養21世紀的新型人才,高校體育教師知識管理至關重要,其重要意義具體如下:
①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師培養良好的知識收集、整理、共享、交流、創新習慣
隨著所需管理知識資源內容的增多和類型的復雜性增加,高校體育教師有計劃地建立個人專業知識體系,系統地收集、加工、整理相關的體育專業知識資源,存儲知識,挖掘體育活動和教學中的技術、技巧和能力方面的知識,可以養成收集、分類、整理、加工和應用知識的良好習慣,使個人知識網絡更加科學化、條理化和動態更新化。
②有利于提高高校體育教師個人工作績效
充分利用高校各類信息資源數據庫,快速搜索相關專家、專業機構、服務機構和相關資訊網站等個人知識網絡,“知道誰能做的知識”和“知道哪里有的知識”,讓個人思維得到最大的連續性和關聯性,有效地提取、組織、整理、挖掘、利用所需專業知識資源,能在較短時間內增進體育教師個人經驗和知識的質與量,提高實際教學效能和體育專業理論水平。
③有利于提升高校體育教師個人專業知識和競爭力
高校體育教師工作具有個體性、創造性、發散性的特點,不僅需要專業理論知識、體育技術和技能,而且需要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通過建立體育教師個人專業知識體系,有針對性地吸收和補充所需的專業知識資源,對個人知識經驗進行總結, 并對自己的重要知識行為、活動進行記錄總結,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師更好地認識、運用事物的規律、原理等知識,幫助個人有效地運用個人擁有的經驗知識實現可持續性地學習、更新,提高個人體育專業知識水平,從而提升自己個人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④是我國體育創新教學的必然要求
我國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高校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多層次、寬領域、復合型的知識與能力:即人文知識基礎、現代科學知識基礎、現代教育技術基礎、教學能力、指導學生鍛煉身體的能力、訓練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因此,實現對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有效評估,能夠幫助高校體育教師提升其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我國21世紀對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綜合素質在體育創新教育方面的具體體現。
2.3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構建的原則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是指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實踐中,對知識的獲取、積累、共享、創新、評價等過程進行的管理。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構建原則必須符合如下:
①科學性原則
體系的確定是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研究和評估的關鍵,任何指標體系都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在保證指標完備性的同時,要兼顧指標的獨立性和其特殊的屬性和內容。本課題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指標的確定首先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體育教師要求的特點,依據體育教學活動頻度、難度、廣度,特別是對體育教師知識能力的要求,同時體系指標的數據應易于收集,其準確性、可靠性容易保證。
②以人為本,公正合理
由于受體育教師專業化的影響,加之教師本身的個人素質有很大差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一致性評價。因此,對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管理評價既要考慮《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又要看到體育教師個體知識的進步幅度,評價應能公正合理地體現個人知識水平的高低,體現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評價取向。
③明確性與模糊性結合,具有良好的導向性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價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反饋教師知識結構信息,調控教師個人知識的獲取、積累、共享、創新、評價等過程,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符合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了進行綜合評價,個人知識管理體系指標意義上的定義盡量做到清晰、直觀、明確,對個人知識、技能評價應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向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過渡,發揮評價的診斷、促進和激勵功能。因此,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應合理化、科學化,對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評價應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明確性與模糊性結合,調動高校體育教師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個人知識管理評價對高校體育創新教育的促進作用。
④符合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活動是由教學與科研等若干方面的活動和若干活動的環節共同構成的,如:體育教學任務、運動訓練任務、組織競賽任務、運動項目指揮、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指導學生鍛煉身體的能力、自我訓練能力、科研能力、社會活動等都有著可以被認識和掌握的環節,彼此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共同構成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的基本領域和基本模式。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從教育的角度探討知識,改變知識觀,充分把握高校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的豐富性、開放性、前瞻性、發展性,更新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教育觀,通過對個人知識體系的本質進行研究,對現有的高校體育教師知識結構和評估方法進行探討。
3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
3.1 研究對象方法和目的
研究對象:本文以江蘇某高校體育部的體育教師和管理學院的管理方向專家,共計42名為問卷調查對象。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8名,講師20名。
研究方法:①文獻資料法:查閱中外文獻資料,檢索有關高校體育教師的資料,認真學習《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②問卷調查法:運用在查閱多方面資料和對42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問的基礎上,擬定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價體系的初步框架,然后進行特爾斐法調查,確定指標體系與評估數據的最后整理。
研究目的:建立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價體系和評估方法,以期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應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3.2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概念模型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概念模型包括:個人知識存儲和累積、個人知識構建和完善以及個人知識應用和創新三個部分。其中,個人知識管理過程對個人知識存儲量有直接的積極正向作用;個人知識管理過程對個人知識的使用和創新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個人知識存量對個人知識管理的績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這個三個部分也是個人知識管理的中的知識采集、知識組織、知識存儲、知識更新、知識檢索、知識轉移、知識分享、知識測評和知識應用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概念模型如下圖:
3.3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價體系
結合個人知識管理的研究和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概念模型,以及問卷調查的結果和相關專家的意見,這里我們分析、歸納、總結、提煉,并建立了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價體系框架,將個人知識管理體系分為個人知識存儲和累積、個人知識構建和完善以及個人知識應用和創新三個部分,以及相應的子變量和測量變量,詳細信息如下表所示。
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包括三層含義:
其一,對個人已經獲得知識進行管理;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同時來源于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實踐,存儲在于各種媒介、實物和大腦中。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就是促進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同時吸收外界的顯性知識進入自己的個人知識體系。未經整理的信息無助于知識的累積,終身學習,高效的個人知識存儲和積累是高校體育教師是提高自己綜合素質,應對知識經濟時代高校體育教學越來越高的需求,贏得教學創新的關鍵。
其二,通過各種途徑和運用各種工具學習新的知識,吸收和借鑒別人的經驗、優點和長處,彌補自身思維和知識缺陷,不斷完善和構建自己的個人知識體系。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知識工作者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尋找某些他們永遠沒有找到的信息上。高校體育教師作為特殊的知識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知識氛圍,實踐環境多,創新情境優良,并且應用效果容易鑒別;然而,體育教學工作對知識的數量和質量需求呈現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的趨勢。高校體育教師大部分時間應該是用在創新工作,而不是應該浪費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和知識尋找上。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完善和構建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
其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別人的思想精華,實現隱含知識的顯性化,應用教學實踐,激發創新出新知識。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管理目的在于提升知識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使用效率和利用價值,用于實踐,歸納檢驗并修正,在實踐教學中創新,促進個人知識應用和創新,提高個人以及高校的體育教學水平。
4 360度高校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評估方法
4.1 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概述
個人知識可以存在于各種媒介、實物和人的大腦中,一方面,一些可以表示出來成為顯性知識,還有一些則是不易表達的隱性知識;另一方面,個人知識的測試變量各個指標存在著相互關系的隱蔽性、因果關系的復雜性、相關因素的隨機性、子指標的分散性等特點;此外,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的廣泛性和多樣性,使得這為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評估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如何準確對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進行評估,成為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360度績效評價法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Edwards & Ewen等學者在對一些企業組織不斷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一種從多個角度獲取組織成員行為觀察資料的方法。在這種評價模式中,評價者不僅僅包括被評價者的上級主管,還包括其他與之密切接觸的人員,如同事、下屬、客戶等,同時包括被評價者的自評。因此,360度績效評價模式能夠多角度、多來源地對組織及個人的效績、發展需要等方面做出客觀、準確的評估,促使被評價人員提高管理技能和工作業績,改善團隊工作,促進企業發展。
本文將360度考核方法運用在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中。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綜合運用了心理學、心理統計與評價、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科學理論,多角度、多來源地對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的知識管理體系包含的內容做出客觀、準確的評估,促使高校體育教師提高個人知識管理水平和工作業績,改善教學工作,全面提高高校體育教學。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是一種從不同層面的人員中收集評價信息,從多個視角對高校體育教師進行綜合知識考評并提供反饋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基于管理人員、同事、學生、高校各部門以及自身等信息資源的收集來評估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的方法。
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是將高校內外環境、了解和熟悉被評價對象的人員(如高校行政部門、高校教輔部門、同事、學生和專家等)對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存儲和累積、個人知識構建和完善以及個人知識應用和創新等方面提供客觀、真實的反饋信息,找出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優、劣勢與發展需求的過程。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如圖2所示:
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的主要對象和內容如下:
(1)高校體育教師自我評價
讓高校體育教師針對自己在教學、科研以及工作期間,根據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三個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并據此設定個人知識管理未來的目標。當高校體育教師對自己的個人知識做評估時,通常會降低自我防衛意識,從而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愿意加強、補充自己尚待開發或不足之處。
(2)同事評價,是指由高校體育教師同事之間互評個人知識管理,來達到評估的目的。同事彼此間工作在一起的時間很長,所以他們相互間的了解反而會比上級與其他人員更多。此時,他們之間的互評,反而能比較客觀;而且,同事之間的互評,可以讓彼此知道自己在人際溝通、信息管理、同行交流、社會經歷、體育交叉和邊緣學科等方面的能力。
(3)學生評價
學生是高校體育教師的主要工作對象,并且高校教師教學和創新的主題也是學生,學生在相當程度上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有一定的認識。以通過學生對高校教師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體育教學知識、體育競技知識、運動項目規則和裁判方法、優美體形的塑造知識、體育技巧訣竅等等個人知識水平的反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管理、教學和科研能力有什么地方需要加強。若自我評價與學生的評價之間有太大的落差,則亦可針對這個落差,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改進個人知識管理,改善體育教學。
(4)上級的評價
高校體育教師的上級主要是系(學院)的行政和教學領導,也就是教研室主任、系正副主任和系黨委成員。通過上級的多角度評估,會讓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得到更客觀的評價。同時身為上級必須熟悉評估方法,并善用其個人知識評估,如多元化思維、穿透性思維、競技臨場指揮能力、運動項目戰術等的結果指導部屬,發展其潛能。
(5)行政部門、教輔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評價
高校行政部門主要是人事處、教務處、科技處、財務處、工會等各個部門能夠對被評價人員的個人知識體系相關評價指標進行客觀評價,例如,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項目研究情況、圖書借閱數量、CNKI數據庫查詢次數、學術會議參與情況、體育競賽成績、社團活動等等。
(6)專家評價是綜合以上評估結果,邀請專家對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進行綜合評價。專家是知識管理方向的專家和體育專業的教授,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子變量或者測量變量,如果能夠定量處理則定量,如果不能定量則定性處理,有專家設定指標評價權重和隸屬度取值原則。最后有專家綜合評估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
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不僅需要完善的評價指標,更需要進行相應業務流程的重組與集成,以及良好的運行模式。所以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的創新運用必須以知識管理為指導,以改善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管理水平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為目標,以系統工程思想和管理科學為手段,才能在知識經濟時代正確評價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知識管理水平。
4.2 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的優點
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通過充分考慮到各個方面的信息反饋,進行有效評價,對高校教師個人知識管理過程中錯誤進行更正,對誤差進行修正,對正確的予以保持和發揮,通過評價認識到個人知識的優勢和劣勢,調整管理,才可以盡快實現個人知識的有效管理。因此,本方法在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中具有以下優勢:
(1)廣泛、全面的信息: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有全方位的信息提供者,涉及高校體育教師生活、工作、教學內外環境的各個因素,涵蓋被評價人員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各類特征,能使評價更為全面,評價結果更準確。
(2)多方位、多角度:從任何一個方面去評價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水平做出的判斷都難免片面,運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則可以減少片面性及誤差;3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的評價者來自不同層面,有高校行政部門、教輔部門、同事、學生、上級和專家等,這樣得到的信息更準確,得到的評價信息角度更多,評價更全面、更客觀。
(3)誤差?。?60度高校體育教師個人知識評估方法的評價者不僅來自不同層面,而且每個層面的評價者都有各自視角和方法,且評價數據有專家綜合評估,其結果更接近于客觀情況,誤差小。
5 結論和展望
知識管理是知識社會中的個人和組織提升素質與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策略。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文化和教育迅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不斷涌現。高校體育教師是知識型社會中極為典型的知識工作者,要運用個人知識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方法,提高個人信息素養,完善專業知識體系,成為個人知識的管理者和創造者。這不僅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快速定位正確/合適的信息,不斷地吸取新知識、新信息,而且要善于獲取知識信息,掌握獲取知識的技能、工具、方法和技巧,與其他人保持溝通和信任,不斷地在學習和實踐之間轉換,創造新知識,才能給予學生最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素質,提高高校體育的創新教育,實現我國“科教興體”戰略和人才強體戰略。
關鍵詞:個人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
1概念界定
在傳統的管理學三層含義中,第三層含義指: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在開放條件下,組織都會處于千變萬化的環境中,而環境則成為決定組織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組織管理學理論日益成熟之際,管理學家意識到:管理學雖建立在對社會人的人性假設上,但員工反而被局限在單個組織中而被當作組織人來對待。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人作為知識的載體,使得知識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前文提到的知識管理是指廣義的知識管理,當人們面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而需要將個人擁有的資料信息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時,則需要引入個人知識管理(PKM)這一在國際上流行的理論。PKM是指個人在日常活動中收集、分類、存儲、搜索和共享知識的過程(Grundspenkis,2007),以及利用這些進程來支持日常的工作(Wright,2005)。它的產生來自智力工作者對個人提升日益增長的需求(Smedley,2009)。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知識管理方法,而不是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方式(Pollard,2008)。
2理論延伸
PKM集成了個人信息管理的思想,但側重于個人技能,并與知識管理相結合,從不同的學科,如認知心理學、管理和哲學等來獲得輸入(Pauleen,2009)。從組織化的角度去理解,這一研究已發展到擴大人類的認知能力和組織邊界滲透性的領域。從元認知的角度看,它比較了基于能力和效能在內的人類認知的各種方式(Sheridan,2008),它是一個發展中的研究領域(Pauleen,2009)。近些年來的研究已經開始探討“個人知識管理在Web2.0技術背景下的潛在作用”(Razmeritaetal,2009)。
3已有研究成果
多西確定了PKM的幾個重要方面:信息的檢索、評估、組織、分析、表達、安全和協作,提出了21世紀智力勞動者必須掌握的7種PKM的技巧,并且可以根據需要相互結合,有選擇地使用。賴特的PKM模型則包括了4個相互關聯的領域:分析、信息、社交和學習。分析維度包括演繹、構想、應用、創建和語境化的能力。信息維度包括獲取、評估、組織、整合和信息溝通。社交維度涉及尋找、合作、直接社交網絡和間接社交網絡的同步發展、對話等方面。學習維度包括擴展模式識別和意義建構的能力、發展新知、提高自我并惠及他人。在野中郁次郎等關于知識創造的SECI模型中,知識可以是隱性或顯性的,并且這2個方面可以互相作用而生成新的知識。知識既然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那么PKM也應該可以分為顯性的知識管理和隱性的知識管理,將顯性的知識內化到個人知識體系中,經過大腦的處理并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斯梅德利在此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可以利用專家建議和社區實踐來幫助個人知識的創建。PKM也可以分為2個主要維度:個人知識和個人管理(Zhang,2009)。他將PKM模型發展為組織知識管理(OKM),并將組織知識和個人知識的“屬性”和“管理”作為這一理論的重要兩軸。這些組織化和個人化的知識通過OAPI進程(Organizationalize-Aggregate-Personalize-IndividualizeProcess)進行交互,這樣,組織化的知識通過個性化進程轉為個人知識,而個人化的知識通過聚集處理轉化為組織知識。米塔爾(Mittal,2008)認為目前的知識管理理論是由知識創造、細化和執行、轉型、話語所組成的循環。現代的組織因為不同的地域造成的多樣性問題在專業的工作日益凸現,所以一個合適的知識管理體系必須適應這種多樣性并反映到過程中。組織能夠獲得、分享和應用合適的知識系統是其在知識經濟中競爭獲得成功的根本。她的研究側重于各種知識活動的所有者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些活動,并在活動中創造價值,并且建議將某些類型知識習得行為輸入組織的日常管理中從而促進組織的知識管理。米塔爾還進一步指出,知識的共享牽涉到知識在人群中的轉移。組織不僅應保證所有的知識編制成文,而且也應該準備好用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不同類型的知識共享,以促進將員工的知識共享至整個組織。隱性知識的共享通過人們在一起合作或在工作場所相互的激發來實現。顯性知識是通過專業系統來整合專家和他們的知識資源(Snowden,1998)。知識是動態的,它通過人類的大腦來會意、創造、傳播、融合、概括和解決問題。相關的研究文章是專業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之間最好的媒介(Zhuge,2006)。知識流動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將新知不斷加入到生成的知識中(MacMorrow,2001)。傳統上,知識儲存分為內化的隱性知識和通過專家報告、演示文稿、視頻和文檔等形式外化的顯性知識。專業人士的隱性個人知識很難以文件和報告的形式存儲,因此很難檢索和訪問。知識管理的重要前提是使知識和專門知識能夠以明確的形式呈現,并能夠融入學習組織的知識庫中。知識管理強調能夠使用先驗知識來判斷新信息的價值,并吸收和應用它以創建新的知識和能力(Alavietal,2005)。信息可以被分析以創建新的知識并使消息升值,導致下一步的行動。根據Oluic-Vukovic的研究,技術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為它通過合成數據和捕獲不同來源的信息來促進新知識的創造,但具體是哪種類型的信息技術對知識創造具有更大的影響力目前還在探討中。Ortrun在知識管理理論下提出了一個“軟方法論”模型以解決訪問和管理一種特定類型的知識:個人隱性知識。利用個人的能力來編輯和演示隱性知識是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一步。顯性知識的表達框架就是文本。文本可以通過轉碼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信息一旦由個人智力的內化變為知識,這種知識就是可以編輯和展示的,而且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展示的前提是深入的知識理解和更好地溝通效果。知識要外化必須借助于結構化和編輯,這樣才有儲存和展示的可能性。綜上所述,盡管PKM有著各種各樣的定義和闡述,但其實質都是在于如何提升個人的能力。
4研究現狀及展望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PKM就是對個人信息管理(PIM)的新包裝。Jones認為可以將個人信息作為一個有形資產進行管理,而個人知識不行。Snowden則聲稱大多數人不能在傳統意義上進行知識“管理”,并主張意會,而不是用PKM進行思考。PKM的目的是幫助個人在個人、組織和社會環境中更有效率(Pauleen,2009),并且經常使用網絡軟件等技術來實現。然而,有人認為通過技術實現的PKM已經限制了它的價值和效用(Pollard,2008)。通常來說,知識的應用可以按照這些規則進行。首先,需要將與問題有關的知識找到,通過互聯網可以迅速找到相關的問題;然后進行第二步,也就是消化、吸收找到的知識,如閱讀資料,向專家請教;最后建立模型,設計出比較及評價的方案,在這些模型中挑選出支持決策或得出結論便是完成對知識的應用。頭腦風暴、專業會議、沙盤推演甚至聊天都是知識應用的準備階段,可以幫助個人進行知識的加工整理,形成應用知識的規則意識。在信息時代,PKM必將成為知識工作者獲取、管理、利用信息的全新、有效的手段,也是一個亟待開發的領域,有效的PKM可以充分挖掘個人潛力,開闊視野,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儒,侯英,李紅波.Web2.0環境下的個人知識管理[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8(1):32-35.
[2]李奕.數字化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孫富菊.企業知識管理和企業內部培訓的關系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9(12):88-89.
關鍵詞:教師;知識管理;現狀;策略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知識管理從以前的企業領域拓展到教育領域,教育所面臨的變化是重要而深刻的?,F今的“知識型社會”,大幅度提高知識的產出量,讓以傳播知識為工作的教師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不斷增強技術和知識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實現中國現代化。受宏觀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學校教育迎來新一輪的改革浪潮。學校程序化、單一、傳統的管理體制,無法適應現在社會發展的要求,各種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逐步應用在學校中,在教育、研究、管理等不同領域進行創新,更好的優化配置學校高校資源,促進學校管理的改革進程。知識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思想,是目前學校戰略選擇和管理創新的新切入點。怎樣科學的搜索、保存、應用及共享知識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1知識管理的定義與內涵
20世紀80年代誕生了知識管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聯合國國際勞工大會于1986年第一次對知識管理的概念進行界定。在而后十多年的時間內,知識管理理論獲得持續發展。知識管理是通過系統、科學的方法來探索、分析、總結、得到信息,并將信息傳遞給需要的人。知識管理的流程包括識別、得到、歸納、細化、儲存與使用知識,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化管理,發展信息和技術并不是其工作重點,其重點是增強集體與個人的創造與創新能力。知識管理并非是一類技術,是結合各種操作性較強的解決方案,借助集體智慧與知識共享增強知識的創新與使用。在學校中知識管理主要包括兩個類型,即學校方面與教師方面的知識管理。學校知識管理重點在于共享,而教師知識管理則更重視反思和日常積累。組織知識管理以教師個體知識管理為基礎,以更好的實施學校知識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師知識管理中,使其成為教師的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管理的重要輔助方式,提升顯性知識的全面性與系統化,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與綜合發展,增強培訓與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進而逐步增強學校管理的競爭力。
2實施知識管理的作用
現在,我國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承擔起特別重要的使命。技術與教育妥善結合,教育彰顯出多種形式、特征和學習風格,教育領域也受到知識管理的影響。而教師是創造知識、分析知識和傳輸知識的專業人員,要使用知識管理技術和工具對知識進行系統管理,增強自身專業水平。學校擁有數量龐大的信息,如期刊、參考材料、教科書等需要進行管理;同時,教師在教學工作積累的教學知識和個人經驗也要進行管理。因此,教師、學校都要實施知識管理。學校知識管理以教師知識管理為前提和基礎,能夠有效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重視教師知識管理,可以為增強學校競爭力指出前進方向。教師知識管理能夠推動其增強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師要逐步豐富知識內容,特別是努力收集學術前沿知識,將其妥善的融入科研和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積極管理個人知識,基于個人知識需求來搜索、獲得知識,讓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之間實現相互轉化,達到知識的交流與共享。教育信息化和知識管理具有特別密切的關系,通過教育活動能獲得教育信息,再借助信息技術管理教育信息。重視研究教師知識管理,可以為增強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提供策略與措施。
3教師知識管理存在的問題
3.1教師不具備自主管理教學知識的意識
首先,現在很多學校仍舊將科研成果當作是評價教師工作績效的重要標準,導致科研與教學之間出現沖突。實際上,科研和教學相矛盾、相沖突的情況不在少數。一些教師在科研中投入過多精力,沒有對教學主體地位給予應有的重視。其次,教師沒有在平時教學工作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大部分教師沒有建立起自主管理知識的思想意識,在教學實踐中缺乏創新精神和知識積累習慣,更沒有形成和其他教師分享與交流知識的思想。較差的知識管理意識,影響教師得到信息的效率和質量,對于增強教師建構技能有不良影響,甚至阻礙其專業化發展。
3.2沒有深入開發隱性知識,知識缺乏創新
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具有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明顯高于教育專家已整理和總結的范圍及種類,在教學教育經驗中體現出更多的才能和知識。但長久以來,教師的集體和個人隱性知識沒有得到全面開發。這是由于無法借助語言將隱性知識傳遞給他人,而且大部分學?,F行的管理方法、組織文化和管理系統也深刻的影響隱性知識的使用與開發。而教育體系內擁有很多隱性知識,所以為教師建立良好的傳播和表達隱性知識的氛圍和環境是特別重要的。教師要積極、深入的反思和總結隱性知識,通過個性化方式總結自己的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并要清楚地將其表達出來,推動個性化知識的建立和共享。
3.3沒有建立起知識共享和交流的條件與平臺
目前,在學校管理上依舊應用傳統的、官僚化的管理模式,更重視使用專制管理、行政命令、統一要求的管理方式。學校沒有更多考慮教師的情感需求與業務需要,沒有設身處地地分析教師的想法,同時在教學管理上教師的發言權較少,對其話語權沒有給予應有尊重,影響、限制教師價值的增強,讓教師難以有效發揮其主人翁精神和自主決策意識。
3.4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師知識管理制度
現在我國采取科層制度對學校進行管理,該制度要求成員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是要遵循管理原則,嚴重影響組織和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科層制度也難以提升和優化組織文化,是因為科層制以行政權力為管理重點,所建立起的組織文化一般是以行政權力為前提的,但因為行政權力所提供的利益和資源誘惑,導致大部分優秀教師爭相競聘管理性崗位,導致科研和教學面臨較大影響。不完善、片面的教師知識管理機制,會影響教師的智力資源,導致知識浪費,阻礙教師積累與創新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當前科研管理領域缺少合理的制度,教師面對大量科研任務時經常不求質、只求量,加上科研水平決定教師職稱晉升,造成很多的教師在科研上投入過多時間和精力,影響其歸納和總結個人知識,進而影響到知識管理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所以,逐步健全教師知識管理機制,對增強教師知識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增強教師知識管理的方法
4.1校領導提升重視與支持力度
知識管理與學校政策制定、教師及學校本身具有特別密切的關系。學校領導要了解知識管理所體現出的引領作用,進而將知識管理思想融入學校管理改革中。要想在學校管理中推廣知識管理并產生預期影響,需要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學校領導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證開展知識管理的每一位老師,都能分析、得到、傳遞、創造、分享知識。知識管理體系對知識進行結構化、標準化處理,將其收錄相應的知識庫中,讓用戶不必查詢知識原始來源就能夠重復利用知識。教師要使所擁有的知識能實現有效搜索和訪問,能夠快捷的編輯和修改知識,并定期檢查數據庫中知識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教師要不斷增強知識管理意識,摒棄惰性思想
教師管理個人知識的過程能夠體現出主觀能動性,其個人知識中的隱性知識所占較大比例,而顯性知識通常比例較小。假如沒有妥善管理知識,難免會流失大量信息,無法建立起更完善的知識系統,教師之間也無法暢通的分享和交流優秀教學成果。教師知識管理既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逐步增強教師個人能力的過程。
4.3教師要自覺反思知識,實現知識的創新和轉化
反思知識就是獲取知識、整理知識和儲存知識的過程,反思知識能更好地創新和轉化知識。教師自覺的反思和完善教學,要不斷反思平時文化生活及教學活動,全面分析教學活動假設。教師要使用多種方式,通過概念闡述或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將蘊含在教學中的隱性經驗采取顯性概念來顯示。此類概念化會促進教師解釋本人的教學行為,另外也引導教師之間基于自己的隱性個人教育理念開展溝通和共享。
4.4建立健全的教師知識管理機制
知識管理是持續開展的,并不是低關聯度或者暫時的。通常來說,持續學習知識的過程是由嚴格、全面、健全管理機制提供規范或保障的。所以,要遵守以知識為重點的管理思想,以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為著眼點制定科學有效的激勵與管理機制,全面增強教師知識管理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引導教師不斷挖掘、歸納、轉化、創新、分享內在實踐經驗和外在理論知識,以增強教育的系統性和創新性,進而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符合時代要求的應變能力。借助健全的教師知識管理機制,能夠通過制度來固定教師學習和教學任務,并將其深刻在教師意識中,推動學校建立起現代化的學習型組織和機構,進一步增強學校競爭力。
5結語
總而言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現階段,教師開展個人知識管理,能夠更好地挖掘、創新、利用知識資源,推動知識的增值。如果教師具備將個體知識轉化為“智慧”和“能力”時,就能全面體現出知識的內涵與價值,教師也由于創新知識和提升知識價值而擁有更多的活力,全面彰顯教師知識管理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朱焱,陳廷俊,李如密.教師實踐性知識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管理,2017(11):39-41.
[2]陸菊.知識管理視野下的教師知識共享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31):191-192.
[3]朱焱,陳廷俊.教師實踐性知識管理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7(10):45-50.
“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為圖書館提供了技術支撐,電子資源脫穎而出,帶來革命性變化??茖W引導著知識管理系統,為管理、傳遞和使用知識提供路徑和方法。”Yadagiri,S.強調,在迅速出現的數字紀元和知識社會,知識管理能夠加速知識的傳播,改善圖書信息中心的業務程序,增強其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升其業界地位。美國學者Baker,ShirleyK.認為,在高校,在一些學科,高等教育和圖書館在巨大的機遇面前,要肩負起數字信息和知識管理的重任。盛小平教授基于文獻計量法論證了知識管理不是一種管理時尚,利用庫恩的學科定義標準驗證知識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KarlWiig在《知識管理:一門淵源久遠的新興學科》等文中強調,知識管理成為一門新興學科,需要包括管理科學、認知科學、經濟學、教育方法、人工智能、信息管理與技術科學在內的支撐性學科。伊朗學者Hazeri和澳大利亞學者Mar-tin及Sarrafzadeh認為,知識管理作為一門學科,隸屬于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并強調其多維度,即涉及組織、企業、管理和實踐等多個領域。據調查,全球排名前500強的企業都不同程度實施了知識管理項目,政府部門和其他組織機構也在積極引入知識管理,促進自身發展,提高競爭力,知識管理實踐活動已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展開。圖書情報界參與知識管理的研究是大勢所趨,吳慰慈教授指出:“開展知識管理問題的研究,將推動圖書館學研究超越傳統圖書館機構的局限,去面向更廣闊的實踐基礎。”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前圖書情報學的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在知識管理的研究方面,圖書情報學具有先天優勢,如果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圖書情報學的學科地位、應用范圍和社會影響都將產生大的飛躍。學科的理論體系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存在與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處于起步階段的知識管理學。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知識管理不斷從相關學科吸收營養,在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信息技術方面頗有起色,逐漸確立了一定的學科地位,形成了獨有的理論體系。但實踐超前、理論滯后是目前知識管理學研究的基本現狀。
2知識管理的概念及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柯平教授認為,知識管理學是關于知識管理理論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其主要內容有:①理論知識管理學(包括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發展研究和知識管理學科體系);②應用知識管理學(包括知識管理方法論、技術和系統研究);③專門知識管理學(包括企業、政府和公共知識管理學等)。人類邁入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圖書情報學的知識化加速發展,圖書情報學終于從以文獻、信息為中心走向以知識為中心,呈現圖書情報學研究的知識化趨勢。知識管理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圖書情報學的理論基礎,它需要憑借一定的信息技術以實現其功能,信息技術是知識管理最重要的工具?,F代信息技術為知識管理奠定了技術基礎,使大規模的知識存儲、快速的知識傳輸成為可能。圖書館正是在技術取得突破進展的基礎上,建立起支撐知識管理的技術設施,才使文獻信息知識資源的建設過程與知識生產、傳播、擴散、應用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水平,也為圖書館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提供了保證。
3知識管理學科來源研究
3.1哲學上關于知識的認知
在西方哲學中,對知識的追求充滿了懷疑主義,這使得很多哲學家尋求有助于他們建立不容懷疑知識的終極真理方法。柏拉圖把知識定義為經過實證的正確的知識。從德國的康德和黑格爾開始,認為知識的來源和認識包括主觀感受和理性推導兩個方面,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和適應的過程。哲學認為,知識的本質在于它從社會實踐中來,正確可靠的知識能科學地反映客觀事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3.2經濟學關于知識和知識管理的討論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指出,每個經濟主體都擁有獨特的知識并強調組合顯性知識的重要性,比如新出現的產品、生產方法、材料、市場和組織等都是源于知識新的“組合”,他關注的是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變化過程。20世紀70~80年代,隨著科技迅猛發展,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退到第二位,信息作為經濟資源滲透到各種經濟活動中,信息就是財富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發現,世界經濟的競爭、經濟全球化越來越依賴于科技進步,“知識就是力量”這一理念重放光芒;在后工業社會,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極大提高了生產力,知識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內在核心因素,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提出新經濟增長理論,“在計算經濟增長時,必須把知識直接放到生產體系中考慮”。1995年,美國許多企業的無形資產比例已經高達50%~60%,體現于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中的知識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知識已不是經濟增長的“外生力量”,知識積累導致技術變革,構成經濟增長的原動力。20世紀90年代,現代企業出于競爭的需要,將知識視為組織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資源,知識管理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3.3經濟管理學的知識解釋
管理是人類社會中必不可少的活動,自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20世紀20~60年代的行為科學理論、20世紀40~80年代的“管理叢林”,到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文化階段,在一百年的時間里,管理革命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統治力量,這凝結了無數管理實踐者與理論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一開始是由生產決定的”,社會需求是推動學科發展的強大動力。20世紀60年代,美國管理學大師PeterF.Drucker首次提出知識管理這一重大概念,80年代以后陸續發表大量相關論文,對知識管理做出了開拓性工作。1988年,他發表《新型組織的出現》,認為知識是一種能夠改變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1999年,波士頓大學信息管理學家T.H.Davenport出版《營運知識》,標志著知識管理正式登上歷史舞臺。20世紀末,現代經濟學、管理學和知識經濟理論日益成熟,并滲透到企業管理中,使企業管理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出現了第五代管理思想,即知識管理。因此,知識管理是時代的產物,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知識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從思想角度看,當代知識管理有許多淵源,比如抽象性的哲學思考,以及特定工作場所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所引發的某些具體思考??傊?,人們在試圖揭示社會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20世紀管理界種種提高效率的努力,都構成了知識管理的重要淵源。
4知識管理學的學科定位
4.1學科定位
筆者通過萬方數據庫,以“知識管理學”為題名,“概念”為關鍵詞,共檢索到1987~2011年學術論文140篇,外文文獻48篇;通過EBSCO數據庫,以“knowledgemanagementscience”為題名,“concept”為關鍵詞,共檢索到1987~2011年國外研究文獻39篇。這些論文涉及圖書情報、管理、制造業、工程、醫學、數學、計算機等眾多領域。可見,知識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調查發現,大量的知識管理教育研究項目首先源于圖書情報學或信息管理,其次是計算機或工程,商業和管理。集合的課程、寬泛的知識管理技巧和資產清楚地表明了知識管理教育的多學科性。這也與邱均平教授的研究結論相一致,即知識管理是一種跨學科、綜合性的研究領域,它對信息管理及其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今后一段時期,信息與知識管理的研究將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續以圖書館和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
4.2研究對象
從一門獨立學科的視角來看待知識管理,整合各個學科優秀學者各有特色的理論和技術,柯平教授提出知識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知識管理學是一門研究組織、個人和社會的知識過程的學科,在此,知識過程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知識的產生、組織、傳播、共享、創新以及知識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知識管理績效評估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文化、制度等手段同樣重要;同時他還提出了由知識治理、戰略知識管理和一般知識管理組成的三層次知識管理學學科體系框架。
5案例分析
眾多企業認為,知識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管理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涉及企業的各個層面,如組織方式、管理方式、信息系統、業務流程等,它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開展知識管理項目必須取得企業高層領導的支持,甚至由他們直接主持推進。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較為成功地實施了知識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選拔人員。中國海油以年輕化、知識化為宗旨規范干部選拔標準,1999年以來,共提拔近100名較年輕、本科以上學歷干部,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干部交流,每年選拔5~10名中高級管理人員到國外攻讀MBA。(2)學習型文化。長期以來,企業內部形成了學習型文化,正是這種文化,使其敢于承擔風險又善于駕馭風險,始終保持創新的熱情,勇于超越現狀。(3)科學管理。在管理上,制度成為企業運行的根本法則,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制度、科學嚴格的決策制度、經濟有效的用工制度成為企業管理的基點。2001年,在財政部對中直系統資產總額超百億的62家企業的績效評價中,中國海油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均為第一,被亞洲權威金融及投資管理雜志Asiamoney評為“2001年度亞洲最佳管理公司”。可見,知識管理項目實施的決定因素在于:以知識為核心,以人為本;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知識管理具體解決方案;與特定業務流程有機結合。目前,我國圖書館知識管理處于理論研究向實踐應用的過渡階段,實際案例不多。
6知識管理學的研究趨勢和現實覆蓋力
關鍵詞:博客;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應用
近年來,博客作為一種新型網絡信息交流工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使用博客的人數也突飛猛進地增長。從博客引入到中國至今,短短的幾年內,中國博客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博客專欄、注冊博客更是數不勝數,博客已經成為網上知識聚集的信息交流場所。圖書館作為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使用的組織機構,可以使博客這一新型工具在圖書館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博客的概念特征及其主要功能
(一)博客的概念
博客(Blog或Weblog)一詞源于“Web Log(網絡日志)”,是Web Log的縮寫,即一個由不斷更新的、按倒序的時間順序排列的、其內容可以是各種主題、各種外觀布局和各種寫作風格的眾多“帖子”組成的網頁。作為網絡上的一個新生事物,博客從誕生至今,因其即時性、個性化、開放性以及共享性等優點而風靡全球,備受網民的青睞,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
(二)博客的特征
博客作為一種不同于BBS和論壇的新生事物,具有個人性,是一種個人自由表達思想的平臺。博客中的每條內容都是博客們當時的思想快照。博客的優點在于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說心里話的地方,在這里人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或想法,記錄個人日常經歷,還可以精選和記錄自己在互聯網上看到的精彩內容,并對外,允許他人自由瀏覽。人們可以自由訪問他人的博客,了解和評價他人的觀點或想法,也可以通過瀏覽他人的博客,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還可以給作者留言進行交流,使博客上記載的知識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
有學者指出,博客是一種特殊的網絡個人出版形式,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的網絡鏈接,內容按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博客們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博客網站不再需要網頁制作等專業知識,只要會收發郵件,就可以無障礙地在各博客托管服務網站申請自己的博客網站。目前互聯網上出現了眾多博客托管服務網站,在這里可以免費申請個人空間(如果你要求一些高層次的服務則可能會收取一定的費用,就像申請VIP E-mail一樣),申請了自己的博客空間后,再根據博客網站所提供的形式模版設計自己博客內容的外在表現形式,無須為版式布局耗費時間和精力,人們可以將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內容創造上。博客作為一種特殊的網絡個人出版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博客們不必擔心在博客網站上發表的言論、觀點和看法會受到傳統媒體集中控制模式中“把關人”的把關而被“改頭換面”或禁止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自己就是編輯,正如戴夫·溫納(David Winer)所說“博客就是沒有經過編輯的個人聲音?!?/p>
(三)博客的功能
博客作為一種特殊的、“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能使個人的思想觀點更容易發表、流通和復制,而且即時出版。只要敲動鍵盤,自己的話語便可即時通過網絡傳向世界各地,使讀者看到作者的最新作品。一般來說,博客有這樣幾個功能:
第一,知識過濾、積累功能。博客是人們對某一主題的研究或者思考的記錄,并對外分享,是個人知識積累的工具。當前,網絡信息泛濫,良莠不齊,博客因此又充當起了知識和信息的“過濾器”和“指南針”的角色,將信息進行過濾后再傳遞給人們。人們可以通過博客將信息互相傳播,不必在漫無邊際的網絡中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所需信息,從而使知識獲取的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知識共享功能。在知識管理實施過程中,知識積累、交流、共享都是實施知識管理的基礎,只有知識共享才能使知識創造價值。博客的功能之一就在于使知識共享,它不僅對個人知識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歸檔存儲,同時,它還可以將這些知識進行共享交流。人們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觀點和看法并對外,供他人閱讀和評論,為其他人提供了共享機會。博客作為個人知識管理工具,在促進個人自身知識積累的同時,也為他人提供了幫助,使知識具有了更高的共享價值。
第三,提供網絡群體的深度交流和溝通平臺。博客被視為繼電子郵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種互聯網溝通工具。博客的出現為人們建立網絡社交群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同時,其簡單易用和即時的特點又使得人們能夠方便地利用它展開對于一些主題的探討。通常,人們都可以在別人對自己信息的回復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反饋意見,獲得許多啟發。對于團隊或組織來說,博客也是一種內部非正式信息交流的良好渠道。
博客在圖書館應用的現狀及可行性分析
博客出現后,受到了IT領域的廣泛重視,一些知名的網絡公司紛紛介入博客服務。微軟在其MSN網站上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務,Google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商Bloger.com,網易、搜狐也相繼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務。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博客網站及從業人數急劇上升。圖書館界也關注著博客的發展,相繼出現了一些圖書館學者的個人博客網站,圖書館界的最新信息,探索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在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有機結合的大環境下,傳統圖書館正在向現代化圖書館過渡,大部分圖書館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計算機,擁有自己的局域網,并且通過與Internet連接進行圖書借書還書的計算機化管理、實施館藏資源共享網絡化及編目數據的標準化等。這些通訊技術及網絡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使得圖書館技術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圖書館建立自己的博客服務網站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同時,圖書館作為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擁有一定數量的館藏資源,為創建博客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另外,博客所具有的“四零”條件,即零編輯、零技術、零成本、零形式也為讀者在圖書館的博客服務網站上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間提供了便利條件。
博客在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中的作用
(一)增加館藏資源
高職院校圖書館普遍存在館藏資源匱乏的現象。高職院校大多由中專校合并升格而來,圖書館紙質圖書數量缺口大,電子資源和數據庫資源也處于發展階段。如何建立合理的館藏資源、如何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已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當前和今后建設發展的迫切任務。圖書館作為教學輔助部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資源的缺乏,圖書館在資源配置上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效益好的院校能夠持續投入資金購買紙質圖書,效益不好的院校不僅無法保證持續地資金投入,更無法進行軟硬件的建設。
博客所具有的知識過濾、積累與管理功能可以緩解高職院校資源缺乏的現狀。博客作為個人知識管理工具,不僅能夠促進個人自身的知識積累,也為他人提供了幫助,使知識的獲取效率更高,并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博客,將網上那些讀者要費時費力進行鑒別的信息進行過濾,并將過濾后的信息傳遞給讀者,充當網絡信息導航員的角色,減少讀者查找、鑒別的時間。讀者也可以通過博客將信息傳遞給其他讀者,使知識獲取的效率得到提高。在整個過程中,圖書館還可以將其博客信息(不僅包括圖書館自己在網上過濾的信息,還包括讀者反饋的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搜集,然后進行深加工,編制合適的索引和目錄,制做成自己的特色知識庫,并把它作為自己的特色館藏存儲起來,達到增加館藏的目的。
(二)開展信息導航和參考咨詢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隨著Internet的興起和迅速發展,信息生產、傳輸空前便捷,導致信息量急劇增長,信息質量參差不齊,“信息爆炸”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征。圖書館學界提出了圖書館員要爭當“網上信息引導員”、“網絡信息導航員”的口號,要求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員應該選擇質量可靠、費用低廉、登錄方便的信息源,熟悉網上信息機構,更好地組織網上信息,為讀者提供良好的網絡導航服務。博客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組織與平臺,它的出現使得信息導航更加方便快捷。博客將信息進行分類和篩選,圖書館可以根據本館和本校專業設置情況,對網上獲得的博客信息進行分類搜集,二次加工,編制出專題索引、專題題錄等,向用戶提供“導航服務”。
在圖書館參考咨詢博客上,讀者可以方便地自己的信息需求,圖書館員可以利用博客及時、迅速、精確地答復讀者的網上咨詢,圖書館可以在參考咨詢博客上,方便地開展用戶培訓網上講座,加強對用戶的指導、教育與培訓,提高讀者的信息檢索能力,更好地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方便、客觀地分析用戶的信息需求,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過濾,得到用戶所需要的、個性化的信息資源精品,然后利用博客及時性的特點,快捷、持續、定期地向用戶通報相關課題的最新動態。另外,在參考咨詢博客上,每個參考咨詢員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網絡空間,使圖書館員之間、圖書館員和讀者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圖書館員不僅可以方便、及時地了解讀者的需求,還可以通過博客與其他館的參考咨詢工作人員進行交流,經常查看他們的博客,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三)利用博客開展讀者服務
讀者工作是一項服務性的工作,必須根據辦館方向和任務,根據讀者的需要,通過館內閱覽、圖書的宣傳推薦、書目索引、解答讀者咨詢等業務活動,為讀者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為科研、教學提供圖書資料。它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圖書館工作的中心環節,圖書館文獻的收藏、整理、開發無不圍繞為讀者服務進行。博客的出現,為建立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聯系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博客的一個顯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交流互動性。利用博客,圖書館和網絡讀者之間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加強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圖書館員之間的相互聯系。博客所具有的簡單易用和即時的特點使圖書館員與讀者之間能夠方便地展開主題探討,同時,人們還可以在別人對自己信息的回復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反饋意見,得到啟發。
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建立不同類型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博客,如新聞博客、書目導讀博客、參考咨詢博客、用戶培訓博客等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圖書館可以方便地在自己博客主頁上對讀者進行相關信息的調查,了解讀者需求,為圖書館館藏的優化奠定基礎。在新聞博客上,圖書館可以報告和鏈接國內外重大新聞,本館相關的最新動態和信息,及時方便地公布對讀者的超期提醒和催還事宜。在書目導讀博客上,圖書館可以提供新書和音像制品書目清單,做好新書宣傳和評價工作,引導讀者了解并合理利用圖書,更有效地發揮圖書館藏書的作用。在讀者博客上,讀者需要什么樣的文獻資料,對圖書館員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圖書館領導可以通過讀者博客了解讀者對圖書館及圖書館員的評價。在圖片博客上,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圖片展覽,如書籍破損圖片、不文明借還書圖片等宣傳文明借書,使讀者能夠文明地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
提高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素質
高職院校圖書館從業人員大都沒經過專門的圖書館學方面的培訓,這種狀況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職稱學歷結構不合理。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博客的共享性,進一步加強資源共享、提高圖書館專業隊伍的素質及業務水平。
博客是個人性與公共性的結合體,它不僅僅表達個人思想,記錄個人日常經歷;而且還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精選和記錄自己在互聯網上看到的精彩內容,為他人提供服務與幫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體現了一種利他的共享精神。圖書館“博客”能夠幫助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網絡日志的形式,和讀者、其他工作人員進行交流。通過建立圖書館員個人博客,使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斷地把自己的工作困惑、學習心得、工作體驗與其他工作人員共享,也可以登錄其他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博客,了解他們的工作心得、學習他們的先進工作方法及管理辦法。另外,還可以鏈接到其他圖書館學專家的博客主頁上,通過觀看專家的博客,學習先進的圖書館理念、思想及其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圖書館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進而提高整個圖書館專業隊伍素質和業務水平,實現圖書館員的“另類”再教育。
通過博客促進圖書館文化建設,完善管理體制
博客作為一種基于網絡的文化現象,意味著開始實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博客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促進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改進圖書館的管理機制。
圖書館博客有助于完善圖書館管理制度,實現人性化管理前面提到,高職院校大多由中專校升格或合并而來,高職院校圖書館也大多是從圖書室發展而來。原來的圖書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圖書館定位都受到沖擊,面臨著重新定位、改進管理的問題。博客所具有的思想共享特點,使圖書館領導者可以通過博客了解館員的想法和讀者的建議,充分發揚民主,激發廣大館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完善圖書館管理機制,樹立統一的圖書館價值觀、服務目標和良好的工作風范,引導員工主動參與管理。
圖書館博客有助于加強對員工的軟約束力,增強凝聚力圖書館常常制定出許多規章制度保證工作正常運行,但制度過于瑣碎,難以執行,甚至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在此情況下,可以用一種無形的文化上的約束力彌補規章制度的不足。博客文化作為文化共性與文化個性相融下的一種文化,可以有效地加強這種“軟約束”,減弱硬約束對職工心理的沖撞,削減由此引起的心理抵抗力,從而使圖書館達成統一、和諧和默契。使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工作人員團結在一起,使他們感到個人的工作、學習、生活等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圖書館這個集體,與圖書館同甘苦、共命運。
圖書館博客是樹立良好圖書館形象的有效途徑優良的圖書館形象是圖書館成功的標志,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形象,它可以激發圖書館職工對圖書館的自豪感,責任感;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夠更深刻地反映圖書館文化的特點及內涵。圖書館博客作為一種圖書館網絡文化,是整個圖書館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圖書館博客的出現可使校內讀者通過博客了解圖書館文化,使圖書館根據讀者的建議和意見,優化館藏,提高服務水平;外界人員通過訪問圖書館博客,可以了解辦館理念、工作態度、圖書館文化,樹立圖書館外在形象,有利于本館的發展和對專業人才的吸引。
博客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新生事物,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其在圖書館建設方面的應用也必將越來越廣泛。圖書館應該抓住機遇,合理利用博客技術,使工作更上新臺階,推進圖書館的各項建設。
參考文獻
[1]方興東.何為博客?[OL].博客中國(Blogchina.com).
[2]光,陳存業,程美.論圖書館博客文化建設[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