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2 16:03: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的基本流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貿易公司;海外子公司;內部審計
作為一般貿易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也是以一般貿易公司形式運營,業務相對簡單明了,那么在貿易型公司的子公司中,內部審計主要劃分為哪幾類呢?依據審計的目的基本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首先,為管控日常運營風險,應定期對海外子公司的日常業務流程進行審計,可稱之為“內部流程審計”;其次,對于海外子公司的關鍵崗位變動,需進行“離任審計”,主要包括子公司的第一負責人,及財務負責人等關鍵崗位;再次,根據對新市場開發的需要,應進行盡職調查的審計;針對海外特殊事項,為規避運營風險,還需要進行特殊事項審計等。
一、內部流程審計
對于海外子公司應每年就其在日常財務管理流程的嚴謹性及科學性進行梳理,并對海外子公司本身財務制度的全面性,科學性及執行總部下發各項管理制度的嚴格性進行監督及管理,這就要求總部每年均需派遣相關人員對海外子公司進行內部流程審計,一般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下發內部審計通知書,告知被審計單位審計日期、審計范圍并要求被審計單位在三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
(二) 根據初步了解,編制內部審計實施計劃,羅列重要事項與問題。
(三)進行現場審計,與相關人員面談,了解子公司負責人對業務熟悉度及對子公司管理的整體規劃?;蜻h程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進行訪談。
(四)現場巡視,諸如:辦公場所、倉庫等作業現場,使審計人員取得初步 的直觀了解,可以為后續工作提供幫助。
(五)索取反映財務收支及有關經營管理活動的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被審計單位應及時提供并對所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及準確性負責,對所提出的問題及重大事項提供說明和相關資料,實地審計結束時,審計人員應歸還所索取的資料。
(六)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取得充分、相關和可靠的審計證據,作 為審計結論和建議的依據??梢圆捎孟铝蟹椒ǐ@取審計證據:
1.審閱復核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各項管理制度和其他與審計項目有關的文件、資料;
2.抽查盤點被審計單位現金、存貨等各種實物資產;
3.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場所、實物資產和有關業務活動;
4.了解被審計單位各項業務流程,分析其合理性,并執行“穿行測試”;
5.為印證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所載事項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詢問;
6.復核被審計單位原始憑證及會計記錄中的數據;
7.分析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
8.將審計過程、審計證據、審計判斷等記錄于書面底稿中。
(七)對上次內部審計問題點進行復核,追蹤整改情況。
(八)實地工作終結,應與被審計單位溝通,主要內容包括審計概況、審計結論、審計建議等重要問題,與被審計單位達成共識,初步形成問題的改進方案。
二、內部關鍵崗位離任審計
內部關鍵崗位在離職時,尤其作為海外子公司的主要管理崗位在離職時,總部應派遣權威的審計人員對其在職期間的履職情況進行審計,就其在履職期間是否存在重大違規違紀行為、是否存在重大營私舞弊行為、是否對關鍵工作內容進行交接等內容進行審計,主要可采取以下步驟:
(一)了解審計目的:
任職人的離職背景(正常離任審計、違紀離任審計 、其他非正常原因)以及基本任職情況,結合不同背景和離職原因,制定相應審計策略及審計側重點。
取得職位說明書,了解職位工作目標與職責。
(二)根據初步了解,編制內審實施計劃,羅列重要事項與問題。
(三)與相關人員訪談,審核任職者的職責履行情況或者遠程通過電話、視頻等設施進行訪談。
(四)查閱相關業務資料、財務資料,審核任職期間公司或經辦項目的財務狀況,落實取得業績、披露存在問題、明確責任。包括業績目標的實現情況、所管轄事務的開支狀況、公司資產負債狀況、盈利或虧損狀況以及項目效益狀況、所簽訂的重要合同及其財務結果等。
(五)與相關人員訪談、查閱業務記錄,審核任職期間的管理狀況
包括部門或單位的組織結構建設、管理系統建設及其實施情況;人員結構、知識結構與職責的匹配性、組織系統的通暢性和效率性;管理風格是否符合發展需求;團隊的信任機制是否正常等等。
(六)任職期間風險狀況審核
包括管理不善或涉及違規操作導致公司存在風險或面臨罰款,如項目失敗風險、管理不力或違規操作涉及國家、行業法規風險、業務的法律漏洞或其他條 款導致公司損失風險、管理控制風險等等。
(七)未決事項審核
包括尚未執行完的合同、尚未結束的項目、財務事宜、技術事宜或法律事宜等等。
(八)其他事項,如可能涉及的舞弊問題等等
三、內部專項審計
內部專項審計是針對財務強相關的、在內部管理出現漏洞的事項,需要專業審計部門或者財務人員對此事項進行審計,調查出現漏洞的原因及相應的責任人并最終出具處理意見。主要應由以下幾個步驟:
(一)制定審計調查方案,編寫審計計劃。
(二)審計部門應根據專項審計調查事項的大小和工作難易程度及要求,指派能足夠勝任該項工作的人員,或組成調查組,確定調查組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明確責權
(三)進行現場調查,與相關人員訪談、翻閱相關資料。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描述,并提出改進建議。
(四)完成現場審計后,編寫審計報告。
(五)審計報告內容應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就報告中所列的問題和情況作進一步核實
(六)審計報告逐層上報上級領導審閱,涉及被審計單位相關負責人經濟責任的應將審計報告同時送交人力資源部,由其出具相應的懲處措施。
四、內部審計報告的撰寫基本要求
內審人員完成現場審計后,應撰寫內部審計報告。
(一)內審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標題 正文 撰寫人 報告日期
(二) 內審報告的正文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審計調整:針對會計核算中的主要問題提出的調整意見,并重述被審計單位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2.審計結論:對被審計單位在制度建設、財務管理、業務流程、內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作出評價,并對影響企業經營的重大事項、相關風險予以揭示。對于審計中發現的重大違規違紀行為需單獨列示,并詳細描述問題及可能帶來的損失及風險,明確整改期限及相關責任人。
3.審計建議:針對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建設項目;數智化審計;應用方案
一、引言
工程建設項目是重資產類企業投資的主要內容,建設項目審計既是內部審計的重點領域,也是資本市場對投資進行監管的重要環節。對于以基礎設施為主要資產的企業,如電信運營企業,其建設項目具有數量多、涉及面廣、管理日?;忍攸c。傳統的建設項目審計一般基于事后審計、被動式審計,依賴建設單位提供的審計資料,存在審計效率低下、制約因素多、審計質量不高等弊端。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和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內部審計須堅持業務創新,摒棄傳統意義上的審計思維和審計方式,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審計效率和質量,實現流程再造,構建數據驅動、敏捷高效的審計新模式,這也是建設項目審計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以通信運營商建設項目審計實踐為例,探討如何構建建設項目數智化審計方案。
二、建設項目審計特點分析
建設項目審計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或部分環節的真實性、合法合規性、效益性進行的獨立監督和評價活動。按審計所處環節一般分為預算審計、全過程跟蹤審計、工程結算審計、竣工決算審計(如圖1所示),各階段審計需求依據企業建設項目的性質及其管理規定而定。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建設項目投資立項、設計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物資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竣工驗收、財務管理、后評價等各環節的審查和評價。項目建設是投資形成資產的過程,為加強和完善資產監管,國有企業一般規定建設項目須通過審計方可正式竣工。建設項目審計與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等其他審計類型相比,其特點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設項目審計已融入項目管理全流程,是其中一個環節;二是對審計機構來說,建設項目審計是被動式審計,當項目流程到達審計環節時,由項目發起者提交審計申請方可安排審計;三是審計結果作為招標控制價、施工費結算、項目竣工決算的依據,審計報告是建設項目檔案的一部分。基于上述特點,建設項目數智化審計必須在項目管理流程信息化基礎上,將審計環節嵌入項目管理信息化流程,才可發揮審計信息采集自動化、信息處理智能化、審計成果應用及時性等優勢,高效支撐項目建設投資管理需求。
三、建設項目審計信息化基本流程設計
建設項目審計作為項目建設總體流程的一部分,當項目流程進展到應提交審計環節時,方可觸發審計。預算審計、結算審計屬于造價審計。一個項目一般會有多個單項工程,根據合同及施工內容性質、金額確定是否必須進行,可多次報審,也可能無須報審。竣工決算審計對整個建設項目進行會計核算,只允許報審一次。全過程跟蹤審計是兩種審計的結合,主要區別在于審計過程的日常跟蹤審查和評價、審計階段性報告的多次出具。建設項目審計業務信息化流程如圖2所示:1.項目報審。當項目流程到達可報審環節時,項目管理人員收到項目報審待辦任務,打開任務后展示需要填寫的項目基本信息及必需的審計資料。項目基本信息應由系統根據前期信息、所處環節自動判斷填寫,不能自動判斷或者可由人工修改的可以在此階段人工填寫或選擇,所需審計資料凡系統前期生成的應有鏈接列表,未生成的方可人工上傳資料。對于可多次進行的預結算審計,提交審計申請時應可以建立多次報審任務,但流程將仍處于本環節;對于無須審計的項目可填寫說明,選擇無須審計。必需信息均填寫完成并經審批同意后,提交到項目或地域對應的審計管理人員,進行資料初審。2.審計安排。審計管理人員判定審計申請符合條件后,根據內部規定選擇自行審計或委托外部中介審計,依據系統設定的權限提交審批或直接派發至對應的審計中介。對于合同約定需要對單個項目發送審計委托函的情況,此階段由系統自動生成電子委托函發送給對方,審計中介可通過門戶網站收到任務待辦。3.審計過程監控。審計實施過程一般分為資料審查、現場勘察、定案確認三個環節。在此階段多數需要審計人員與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多方溝通,必要時還可啟動審計暫停,審計過程監控應實現三個環節的進展信息互通、審計暫停申請和審批、補充資料傳遞、審計時限超時預警提示等功能。4.審計報告審核。審計人員將審計報告初稿上傳系統后,提交審計部門審核,一般通過審計管理人員和部門領導兩級審核,并對本次審計質量考核打分。系統可內置審計報告模板,將審計發現的問題作為模板內容,并內置可選問題分級類別,審核通過的報告針對審計發現問題由審計管理人員進行歸類,并納入案例庫,便于后續統計分析。5.審計問題整改跟蹤。對于需要整改跟蹤的重要審計問題,選擇“整改跟進”選項后,審計問題將隨審計報告一起發送給建設管理部門和其他配合部門,問題整改完畢后,由建設管理部門將整改結果及相關證明資料反饋給審計部門,形成問題整改閉環,并與審計報告一并歸檔。除上述正常流程外,還應考慮特殊情況下的審計報告調整,當審計報告已審批分發歸檔、后因特殊原因需重新調整時,須履行報告調整的審批流程,調整接入點一般應在上述流程的“審計報告復核”環節。與上述基本流程相匹配,還應建立對應的數據庫及數據配置功能,如對中介信息數據、審計管理人員數據、審計資費數據等進行管理,實現審計任務的自動分派和審計費用的自動核算,并具備審計區域配置、審批人員及權限配置功能。
四、建設項目審計數智化應用方案
(一)建設項目審計數智化功能架構
建設項目數智化審計建立在工程項目流程各環節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期望結果輸出、數據來源確定與各信息系統間的接口開發需求。從建設項目物資信息、造價信息、轉資信息、合作單位信息等方面設計關聯信息輸出結果,從而將物資采購管理系統、LIS庫存系統、合同管理系統、ERP系統等與項目相關的物資采購審批、物資出庫領用和退庫信息、合同信息、轉資信息等審計所須數據信息,統一接入數智審計平臺,實現多系統數據在審計系統內的共享、交互分析、稽核驗證等功能。建設項目數智化審計基于智能工具應用及大數據分析,從而減少人工判斷誤差、降低審計風險、提升管控質量,數智審計平臺的功能架構如圖3所示。
(二)建設項目數智化審計功能應用案例
1.報審數據的系統間稽核與校驗。將物資采購管理系統、LIS庫存系統、合同系統、ERP系統與報審項目相關的物資采購審批信息、物資出入庫信息、合作單位信息、轉資信息統一在審計系統作業流程中呈現,同時引入AI能力,實現多系統數據和報審數據的自動比對、稽核與校驗,輸出多單匹配表,以便審計人員對異常數據進行重點核準。比如,依據出庫光纜材料規格及數量自動核對結算表中敷設各規格光纜長度工作量,依據ERP轉資數量核對設備、材料安裝工程量等。2.報審時效性監控預警。為解決建設單位項目經理久拖不報審、歷久難審的被動局面,更好地督促建設單位及時提交結算審計和決算審計,開發基于項目流程數據的“探針式”報審及時性預警功能,即根據項目前期預設的報審時間節點,統計驗收后未及時提交結算審計或決算審計的項目信息,并對報審及時性進行統計和分析,自動提醒項目管理人員及時報審,實現事后審計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職能轉變。3.結算標準與定額標準、材料價格自動比對。在系統內建立工信部頒發的信息通信建設工程預算定額標準數據庫,將運用通信工程定額的項目與標準定額中的定額編號、定額名稱、人工工日數量、機械及儀表使用費進行自動匹配和稽核,提示未采用定額標準的子目。引入“爬蟲”技術,抓取當地造價管理機構在互聯網上的材料信息價,建立材料信息庫,與建設項目開、完工時間信息匹配出相應材料價格,為項目材料審計提供結算標準和依據。4.基于大數據的異常結算費用預警和分析。按專業類型將同類專業的主要工作內容依據標準定額用工進行權重賦值,并將地域差別、特殊場景一并納入權重值考慮,審計人員錄入結算工程量,逐步積累各年各市同類項目結算數據,形成各專業標準工程量費用數據庫,并形成各專業平均造價指標庫。審計時可輸入報審工程量,查看本項目單位工程量結算單價與造價庫比較結果,也可定期對全省同類項目、不同地市的結算費用單位比值進行分析比較,對異常費用自動輸出預警。5.基于NLP和OCR的審計結果準確性一鍵核查。為減少審計報告人工審核誤差、提升審核質量及效率,在審計系統中開發基于NLP和OCR的審計結果準確性的一鍵核查按鈕。當審計中介人員審結并提交報告及相關信息后,系統調用NLP、OCR智能識別功能,完成項目審計報告及附件內容的信息識別、提取和分析,完成審計報告、支撐附件、系統頁面關鍵數據三單匹配稽核和結果一鍵展示。比如,在結算審計流程中,可實現“審計報告”“定案表”“系統頁面”三個維度的“送審金額”“審定金額”“審減率”一致性一鍵稽核。6.現場勘察的真實性、準確性監控。為加強對審計中介人員外出勘察工作的監督及管理,開發現場勘察軌跡呈現功能,對勘察照片中的日期、時間、經緯度等信息進行分析識別并展示軌跡。對進行遠程站點勘察作業的項目,依靠GIS定位技術建立偏離算法模型,比對實際勘察點與應勘察點是否一致。該功能可確保審計中介人員現場勘察工作的真實性,杜絕編造虛假勘察數據的現象。
五、建設項目審計數智化發展展望
關鍵詞:信息集成環境 內部控制評價 審計程序
一、引言
較多依賴信息集成系統的企業(如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企業、超市等大型百貨零售企業、以ERP等為平臺的制造企業),將自身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業務過程和財務過程在信息技術環境中集成,以自動實現企業經營運行和財務反映的一致性。在這種反映關系的信息集成環境中,企業會計報表是否完全在內部控制的推動下產生,目前在我國一些基于信息集成環境的審計項目中,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流于形式。一般認為,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直接目的是確定審計任務中的審計程序、重點和范圍,由于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可以方便的實施實質性測試,甚至可以對被審電子賬簿實行詳細審查,因此,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然而,電子交易記錄與原始憑證、與實物資產以及與人的行為等對應關系,目前還是得借助手工方法給予核對、監盤和審查,如果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嚴重失真,所有基于這些資料的實質性測試都沒有意義,審計人員將會遭受極大的風險。長期以來,信息技術環境下內部控制評價的成效在我國一直不能得到突破,審計主體的觀念固守以及專業勝任問題是其中主要原因,目前尚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這種狀況會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改變。在傳統的功能較為單一的財務信息系統環境中,由于系統功能僅是對會計或業務過程的模擬,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流程、應有的內部控制點都未發生根本的變化,系統中信息的流入流出不僅量小且內容單一,內部控制評價的客體,包括控制點的效用、信息產生的動因和所涉及的部門一目了然,也便于取證。因此,審計主體在內部控制審計程序中尚可較多的利用以往的經驗和方法。與此不同的是,信息集成系統在管理理念更為精細、技術實現基礎更為復雜的背景下構筑起來,并在企業內部營造出信息流轉有序、業務功能聯動,甚至在企業間沿著供應鏈的方向達到信息集成的IT集成環境,相應地其中內部控制的形態也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性的特征。要對信息集成環境中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全面的測試和鑒證非常復雜而耗時,必將帶來審計成本的升高,這并不符合制度基礎審計的意圖,因此,審計主體沒有必要對所有這些控制形態都進行深入評價。過分關注信息技術在信息集成環境中內部控制結構的風險因素?;蛭ㄗ⒅貍鹘y內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與否,都會使我國目前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走入相對狹隘的空間從而流于形式。能否在成本效益原則下評價內部控制的存在性與有效性,必須深入了解新環境給審計工作帶來的影響,并依賴于審計程序的創新和審計技術的發展。
二、信息集成環境的內部控制評價特性分析
理想的信息集成環境是在企業的中高層業務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并將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重組的前提下構建的,企業的控制活動與集成系統相適應,并在其實施之際就得到確定,各類交易數據從初始錄入開始的無縫數據流特性減少了內部控制執行個體主觀素質的差異及事后檢查的弊端,也滿足了企業內部信息溝通的有效性,信息集成環境中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指標更多的集中在環境變化之后控制體系對新的控制政策、程序遵循的程度,內部控制的評價工作呈現出如下特性。
(一)評價內部控制建設的總體性目標由審計職業主導信息集成環境中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滿足兩個目標,即經營管理性目標和技術性目標,后者強調對信息技術風險的防范或控制,如服務器安全控制、登錄安全控制、數據庫安全控制等。信息集成系統的復雜性已催生出多種專業審計技術的問世,其中并行審計技術被公認為最有效,該技術在應用系統中嵌入審計模塊,在系統運行的同時實行連續監控,包括對事務流事件、時間事件、文件事件的監控。雖然系統技術性的風險評估應用受到現代技術發展的約束,非傳統審計職業所能控制,但由于信息技術人員不熟悉會計要求和審計風險,所以只能依據審計人員的風險識別指令開展工作,向審計小組提供與集成系統直接相關的審計證據,在審計活動中扮演輔助角色。審計專業人員則需要了解企業的整體信息流程及關鍵性信息流程的固有風險點,在此基礎上指導其他專業人員開展審計工作。因此,評價信息集成環境內部控制建設的總體性目標由審計職業主導。
(二)形成內部控制鏈因果關系預期的難度加大為了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在設計和運轉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審計師首先要建立只針對被審企業的正確完善的內部控制框架預期。傳統環境中,審計范疇下發展起來的內部控制評價更注重會計控制,因此,利用控制過程中清晰的因果關系,就可直接監控流程開展工作,如通過實施檢查銷售記錄是否遵循連續編號的審計程序評估銷售業務重復入賬或遺漏重大銷售業務事項的風險。而在信息集成環境中,過去諸如由于會計制度不規范、相關人員頻繁更迭而導致的賬證不符、會計處理隨意等現象得到根本遏制。所不同的是,一方面系統吸收并內嵌了國際先進企業的管理實踐,相應的控制內容超越了傳統的會計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系統強調對各類生產流和管理流程對人、財、物等資源的有效利用控制,也強調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匹配和協調控制,其中的控制思想是網狀的。由此可見,相應控制措施由系統對單據分類連續編號的功能來提供,隨后的開票程序、執行催收款程序、會計處理程序以及存貨調撥、庫存量識別、存量不足時的訂單發出等都由集成系統自動完成。這樣,各控制環節的職責分離要求被系統嚴密的身份認證、授權機制所取代,控制的范圍、形式和時序都與原來有所不同,增加了審計主體對其中的因果關系理解或觀察的難度,必然影響審計取證程序。
(三)信息集成系統的集成度決定審計取證的內容和方式在信息集成環境中,以ERP為平臺的制造企業為例,從系統流程來看,絕大部分原始信息來源于采購和銷售兩個部門,財務部門通常是這兩個部門的用戶,因此,財務數據可以是準確的,但業務數據可以也可能發生錯誤或造假。由于對信息集成系統這個“黑箱”內部的控制結構進行審計目前尚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因此,審計關鍵控制點的選擇通常在采購和銷售子系統的入口。然而,目前我國有些企業所謂的集成系統其物流系統(實物賬)和財務系統(財務賬)是分離的,物流系統是用來作內部管理的,而財務系統是應付稅務等部門檢查的。還有的企業采用局部引進的方式進行信息化集成,會計系統雖然與業務系統(進、銷、存)建立了接口,并能夠利用自動轉賬實現業務系統和會計系統地連接,但集成性較差,信息的縱橫流轉摻雜了較多的人工介入,如果適時增加補償性的人工控制職能,將有利于減少控制風險,反之則不然。因此,集成系統的集成度決定著審計取證的內容和方式,需要審計人員對我國信息集成系統的種類、各自的流程特點以及相應控制缺失可能存在的隱患有更多地了解。
(四)全過程的內部控制評價視角內部控制評價常用的方法歸納起來有兩種:一是查閱相應結果文檔,通過調查詢問來證明
控制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按計劃執行,因為這是一種事后行為,問卷結果可能背離真實環境;二是在每類交易循環中選擇一筆或若干筆業務進行穿行測試,即通過監控業務信息的啟動和流程本身來評價內部控制的存在與否,這種測試結果往往是局部的。一般來講,信息集成環境中的企業規模龐大,關系復雜,其內部控制系統包含多重目標,涉及企業每個層面和各項業務,上述兩種方法都不能有效滿足對內部控制進行全面真實地評價。在大中型企業中,企業戰略目標的分解細化通常由預算管理來完成,預算管理同時也作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在企業內部建設起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授權、分權”控制架構。過去由于歷史資料收集及編制上的難度,預算管理在企業內部控制上的效果不明朗,也就無法將其作為內部控制評價的對象和工具。而在信息集成環境中,預算管理需要的公共資料與其他業務系統共享,并在此基礎上確定預算管理的業務范圍,進行預算的管理,另外,這種信息的實時傳遞也使預算數據能夠實時完成對業務的控制,使企業的經濟活動時時處于受控狀態。綜合應用傳統的調查詢問和穿行測試方法,通過重點評價企業預算在編制、修訂和執行上應遵循的控制,就可以使審計主體站在全局的角度,以較高的效率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三、信息集成環境的內部控制審計程序選擇
信息集成環境中內部控制審計程序的總體流程與傳統環境一致,即通過對控制系統的了解和記錄,初步認定控制風險的高低;然后對擬依賴的全部或部分內部控制程序進行符合性測試,測試它們的有效程度;最后在符合性測試的基礎上,對控制風險進行再評估,從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綜合上述信息集成環境中內部控制評價的特性,審計程序中的具體工作內容和重點都會因企業環境發生變化,要想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產生實效,必需在成本效益原則的框架下尋找合理的審計視角切入點和優化審計程序。
(一)了解內部控制結構,引入兩種職責分離評價模型內部控制審計程序的第一步,是了解被審企業內部控制,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進行初步評估,以確定需要測試的項目并制定測試計劃。根據內部控制要素構成、信息集成環境的特點以及可供利用的審計資源,可以將內部控制體系進行系統劃分。具體分為三個部分,它們是核心結構(即貫徹企業戰略經營理念、方針制定和傳達的管理層控制系統);基本結構(即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來支持核心結構的執行控制系統);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結構(即由內審職能為主導的評價和監督控制系統)。核心結構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決定了整個企業的態度、行為和效果,基本結構決定了企業各種業務循環的過程、方法和記錄軌跡,內部自我評價結構通過日常的、持續的監督活動確保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這三部分緊密關聯,以人工或自動執行的手段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多階段交互。可以引入兩種職責分離評價模型:靜態職責分離和動態職責分離。評價靜態職責分離主要針對內控體系的核心結構和自我評價結構,它僅限于審查高層崗位職能集上的約束關系,如企業重大決策集體審批制度、上報流程、責任簽署流程、自我評估機制。審計主體依靠自己的力量,通過調查詢問、調閱相關文檔等傳統方法展開審計工作。動態職責分離對交易流程啟動時系統會話中可激活的對象和時序進行約束,評價的對象主要針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結構,如合法執行人的認定,各類單據輸入后識別匹配的激活機制,對所有折扣、降價、退款及費用調整處理的判斷激活機制等,解決的是角色委派時潛在的沖突問題。審計主體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借助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的幫助通過模擬測試對其開展評價工作。在審計程序的這一個階段,要有信息技術部門的充分介入,并負責對內部控制技術性建設目標發表意見。具體做法是,先由他們負責對信息集成系統的運行環境作出初步評價,以確保被審企業集成信息系統的控制環境是可信賴的,只有于這一前提之下報表審計小組才開始進一步深入了解公司的信息系統流程(僅是流程而非信息系統本身),并識別出潛在的固有風險。
(二)符合性測試。根據系統控制特點測試控制體系的基本結構在了解內部控制的基礎上進行初步風險評估之后,審計程序的第二步就是執行符合性測試,目的是收集足夠的證據以支持對某一認定評估的控制風險水平。實務中通常對業務循環應遵循的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信息集成環境中的符合性測試主要圍繞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結構展開。在信息集成環境中,內部控制與流程管理自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各業務循環與執行部門、與預算管理缺乏內部聯系的狀況得到根本改進,一次測試就可以證明內部控制體系中多個控制點的一貫應用,從而使符合性測試將更為有效。雖然測試樣本選取的首要原則不再是出于成本效益考慮,而是以不影響或擾亂被審企業正常的經營管理為首選,但必須根據系統特點設計測試作業程序。
(1)控制測試從信息流轉的源頭開始。以ERP為平臺的制造企業為例,內部控制鏈的源頭在采購和銷售環節,相應職能部門應遵守的流程控制,一是在進行合同簽定時,同時簽定付款期限和相關條款并保證每一份合同在系統中產生詳細記錄;二是從制度上保證業務人員嚴格按照合同的條款進行錄入。針對上述流程控制,測試樣本所要達到的目標,一是評價客戶信用額度和資信等級記錄、預付款比例和催收等控制措施的存在性,二是評價口令授權控制體系的有效性。而在非企業級的集成環境中,由于業務信息和會計信息在采集、處理和傳輸路徑上的不同,為了評價它們之間應遵守的完整性和匹配性控制措施是否存在,需要選取多個敏感的信息源頭設計測試樣本,并實施證證、賬證、賬賬之間的核對程序。
(2)取證基本程序應隨信息集成系統的工作特性變化。信息集成系統內部本身存在大量稽核控制點,針對其執行形式和執行順序,取證基本程序也應隨之改變。如當被審企業現金收支占其貨幣資金收支總量的比例較大時,如何確認采購、銷售和成本的及時結轉就成為審計重點。傳統做法是需要大量憑證抽樣以核實采購成本的真實性,但在信息集成系統中,這一業務的執行過程通常由一個內部稽核關系來控制,即倉庫本月原料入庫都會自動生成一個入庫號,采購部根據入庫號和采購合同填制采購單價,財務部根據入庫號對采購數量、采購暫估單價進行復核并做暫估入庫的會計憑證。雖然同樣可以采用傳統的憑證抽樣核實方法來間接測試系統這一稽核關系是否存在,但如果采購部和財務部的這一流程在本月沒有結束,本月財務相關模塊就無法關賬。這樣,審計程序就要轉移到倉庫,審核庫房是否“每一筆實際入庫的原材料均會且必須生成一個入庫號”就成為一個關鍵程序,也使“核實大量會計憑證”這一基本程序轉移到“核實企業基本經濟業務”上來。
(3)在解讀內部控制流程的基礎上系統性的設計測試樣本。納入內部控制范圍的各種活動,總表現為一系列可控制的點,對諸多關鍵點進行測試即可有效評價內部控制總體。在信息集成環境中,往往某一活動的控制點并非存在于該活動本身,而是將其分解以后分布在與其有關聯的他處,其比例甚至比該活動的發生地點更多,控制形態呈現傳遞和繼承的現象,控制效果以累積的形式存在于系統中。如存在核算的動因是供應鏈業務,其日常核算的數據也就來源于供應鏈,系統的功能結構是將存貨核算子系統與成本
核算子系統、供應鏈管理子系統,應收及應付子系統集成,實時完成存貨的出、入庫核算和憑證處理,并實時傳遞到總賬系統登記總賬,于是供應鏈上存貨的變化在財務上得到及時反映,更實現了企業存貨的實時管理。由于各子系統的聯動性增強,一方面為了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在系統初始化定義階段,只有存貨科目在存貨子系統中定義,存貨有關的其他信息則由采購、銷售及倉庫等子系統進行定義和管理;另一方面存貨子系統除了通常的權限管理、輸入管理及操作流程限制等控制措施以外,各相關聯動子系統的數據輸入、信息傳遞和處理過程都是評價存貨子系統控制的要點。這時就要仔細解讀存貨管理控制活動的處理流程,將應有的控制按逐層分解的方式展開。并落實到各個子系統的操作層及每個業務人員,在此基礎上系統的設計測試樣本。
(三)評估控制風險,整合利用控制體系的自我評價結構根據符合性測試結果,評估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是否與控制風險初步認定相一致,是內部控制審計的第三個步驟。其中,內部控制在所審會計期間的運用是否一貫,發生顯著性變動的原因,變動情況及影響,都是審計主體評價控制風險的重要考慮因素。信息集成環境中內部控制的變化,一般是由系統功能擴展、企業組織結構變化或經營戰略變化所引發,呈現出信息覆蓋面和信息流轉方向發生改變的表象,這里,信息集成系統專業化知識的缺乏會影響控制風險的評估。由于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又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通過對以該職能為首的自我評價結構的再評估,可以得到企業信息集成系統在開發、保持、實施方面日常的和連續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到系統不提供服務的部門、項目或業務的情況,從而評價企業整體可能受到的影響。但首先要評價控制體系中自我評價結構的獨立性,在此基礎上開展相應的控制風險洋估工作。
山東煙草的審計工作范圍不僅僅涉及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并擴展到工程項目審計、經濟合同審計、專項經費審計等領域。山東煙草內部審計職能已經不在局限于傳統的事后評價,而已經向事前、事中的監督和服務職能轉變。例如,各業務部門在物資采購以前,會主動與內部審計商議,就采購項目的有關問題,聽取內審部門的意見,規避采購風險,內部審計為企業服務的意識不斷增強??傮w看來,煙草內審部門要提高在公司中的地位,必須要重視內部審計的目標,即實現為組織價值增值服務。而要實現這種增值服務,山東煙草內審的工作范圍仍需要進一步擴展,即通過參與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企業文化整合。早在2006年,國務院國資委就出臺《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經過幾年來的推進,我國銀行、電信、電力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全面推動風險管理審計。2008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連同此前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并要求2012年起上市公司及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出據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這些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煙草開展審計工作起了較好的示范作用?,F代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作用中日益重要,山東煙草內審部門的價值增值職能實現必須與“風險”結合,在充分利用審計資源的條件下,從以前事后的監督和評價職能轉向事前積極的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來提高企業的經濟運行質量;從傳統的查錯防弊轉向效益審計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出謀劃策;堅持審計的“關口前移”,把事后審計和事前、事中審計結合起來,將“風險管理”理念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消除內部審計死角,努力提高內部審計成果的利用率。
二、內部審計工作流程需要優化
山東煙草的內部審計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從下發“審計通知”、被審單位進行“審計承諾”、實施“審計項目”、撰寫“審計底稿”、到“征求審計意見”、產生“審計報告”和“審計檔案”歸檔的規范流程,和審計底稿表格的規范,例如經濟責任審計、物資采購審計、經濟合同審計、效益審計等審計實施程序辦法和審計評價指標,在具體審計方法的指導下,山東煙草內審工作能夠做到審前有計劃、審時有方案、審中有記錄、審后有報告、處理有決定、落實有結果、結束有檔案。但是審計環境在不斷發生改變,審計流程需要不斷地改善和優化,要結合當前煙草的運營特點,在審計的各個階段都充分利用計算機的作用,最大化地實現業務的自動化,以實現更加科學和規范的審計工作流程,滿足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和要求。適當的審計流程一方面會使得審計人員獲取充分、恰當的審計證據,并且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有效地履行審計職能和責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減少必要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山東煙草的內審工作,以優化對象要達到的目標為根本原則,在現有流程的基礎上,規劃、分析并運用一系列設計方法提出優化后的審計實施流程,然后開始試行,進而正式實施,并對其作出評價,針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再次進行改進,不斷循環。對流程的優化,不論是對流程整體的優化還是對其中部分的改進,都是以提高工作質量、提升效率、減少成本、節約資源等為目的,以期為山東煙草內部審計工作進一步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提供理論指導。
三、審計人員知識結構比較單一
現代內部審計是管理的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部審計工作“源于管理而又高于管理”的工作層次和工作思路,反映出內部審計工作的性質對工作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的要求。審計工作人員除了具有堅定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工作作風之外,還應具備較全面的業務素質。但是,山東煙草內審人員學識結構比較單一,大部分為財務審計專業,主要是具備財務方面的知識,缺乏具備基建知識、計算機知識、法律知識、風險管理等技術知識的人才。審計范圍嚴重受限,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此外,內審人員參加工作后,埋頭于日常事務性工作,沒有及時進行知識更新,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綜合分析判斷并提出審計意見或建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除專業知識外,山東煙草內部審計中面臨的較大問題是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與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一部分審計人員業務老化,對應用信息技術不感興趣。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知識更新培訓的不足,不少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及相關技能無法得到同步提高,應用仍停留在較低水平上。目前真正具有較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人員并不多,既精通計算機編程又熟悉審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則更少,從而導致當前審計信息化手段運用不充分。
四、審計信息化手段運用不充分
為使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總體框架更具應用價值,需要對內部審計信息系統進行業務流程設計。根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教育系統內部審計準則》、教育部17號令《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對內部審計相關業務流程的規定以及2009年出臺的《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等文件的要求,將業務流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以及審計報告階段。在具體的流程操作上,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業務流程將充分考慮信息化的特點,更加注重內部控制的基礎性作用。對于每個階段的具體流程,詳細敘述如下:
1.審計準備階段
審計準備階段是指正式實施審計前的階段,該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審計立項、送達審計通知書、開展基本調查、編制審計方案以及進行審計公示。審計立項《。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以下簡稱教育部17號令)第二十二條指出,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根據本部門、本單位的中心任務和上級內部審計機構的部署,制訂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報經本部門、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后組織實施。信息化環境下,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進行審計立項時,其有效的依據可以包括年度審計工作計劃、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審計任務、學校領導交辦的審計任務、學校有關單位委托的審計事項以及平時調查論證需要審計的事項等。同時,需要選派審計組成員,指定審計組組長。送達審計通知書。教育部17號令第二十三條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實施審計應組成審計組,編制審計方案,并在實施審計前向被審計對象送達審計通知書。又根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2號——審計通知書》的相關規定,審計通知書需要通過紙質版資料進行傳送,內部審計機構在實行審計3日前(特殊情況除外),向被審計對象送達審計通知書。審計通知書由審計組組長按規定格式編寫,并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審批。而且,內部審計機構認為需要被審計對象自查的項目,應在審計通知書中寫明自查的內容、要求和期限。開展基本調查:在開展基本調查時,審計組可以通過高校內部審計信息系統自動取得要求被審計對象提供的有關資料。當然,對于所獲取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都應該由被審計對象負責。編制審計方案。《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號——審計計劃》第十七條規定,審計項目負責人負責制訂審計方案?!督逃到y內部審計準則》第二十條規定,審計方案應當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審核批準,重要事項報經本部門、本單位主管審計工作負責人批準后實施。審計組在隨后的實施審計過程中,若發現審計方案不適應實際情況,還可以對先前制訂的審計方案進行實時調整。審計公示。編制審計方案后,在審計組對被審計對象正式進入審計階段前,將審計項目的內容、形式、依據、審計組成員構成以及監督舉報方式等以文件、簡報、進點會或內部網站的形式進行公示,接受各方的監督,增加審計信息的透明度。
2.審計實施階段
審計實施階段是審計組對被審計對象展開具體審計的階段,此階段是審計組將審計工作方案付諸實施、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階段,是高校內部審計全過程最主要的階段。該階段需要充分考慮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設計出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審計實施階段的工作流程,該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獲取相關資料、確定審計重點及要點、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獲取審計證據和全面評價以及審計工作底稿匯總。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階段,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流程中審計日記的編寫以及審計工作底稿的獲取是伴隨著整個審計實施階段的。獲取資料。審計組進入正式審計階段后,需要先獲取相關的資料,以確定審計的重點及要點。然后根據所獲取的相關資料,初步確定審計的重點及要點。并通過調查,確定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流程更注重內部控制的基礎作用,若確定被審計對象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就可以直接退出審計,提出相應改進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若確定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則可進行相應的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審計測試。根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5號——內部控制審計》和《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細則規定,確定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后,就要對其運行情況進行符合性測試,可以通過穿行測試和小樣本測試兩個主要階段完成符合性測試。通過符合性測試,確定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有效程度,若確定被審計對象有效執行了內部控制制度,則可進入實質性測試階段。信息化環境下,實質性測試一般都是借助計算機對被審計對象的財務數據進行核查,測試類型具體可分為六種類型:出錯處理測試、數據質量測試、數據一致性測試、實務盤點與審計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比較測試、利用外部數據對審計信息系統內的數據進行測試以及分析性檢查測試。獲取審計證據和全面評價?!督逃到y內部審計準則》第二十五條至第三十條均是關于審計證據的規定,由此可見獲取審計證據的重要性。在審計實施階段,如何收集并鑒別審計證據更是影響審計質量的關鍵。在這個階段,需要通過全面評價將審計組各成員所收集的零散的審計證據和初步評價結果進行綜合,篩選出重要的證據和主要的問題,并進行重點綜合評價。審計日記和審計工作底稿?!督逃到y內部審計準則》第三十一條規定,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對審計工作進行記錄,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工作底稿應當記載審計人員在審計中獲取的審計證據的名稱、來源和時間等,并附審計證明材料。審計日記的編寫和審計工作底稿編制貫穿整個審計過程,審計工作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將較為零散的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匯總和整理,以便為審計報告階段的工作做準備。審計人員在利用計算機輔助工具進行審計過程中,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做出詳細、準確的記錄,編寫審計日志,以便反映出審計工作的全部過程。
3.審計報告階段
對于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流程,在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后,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應該根據上一階段匯總的審計工作底稿,編寫相應的審計報告。這一階段的工作包括:審計負責人核查、編寫審計報告初稿、與被審計對象討論報告初稿、出具正式審計報告和改進建議、回訪檢查以及審結歸檔。審計負責人核查。流程設計中,對于匯總的審計工作底稿,需要由審計負責人進行核查,若確定不能按審計程序繼續下一步工作,則要追加必要的過程。若確定可以按審計程序繼續下一步工作,則開始編寫審計報告。編寫審計報告初稿?!督逃到y內部審計準則》第四十條規定,審計組應當在實施審計終了后15日內向內部審計機構提出審計報告;特殊情況下,經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批準,提出審計報告的時間可適當延長。審計報告應當經審計組集體討論并由審計組組長定稿。審計組組長應當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負責。由此,在完成了對匯總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后,應嚴格按照規定由審計組編寫審計報告初稿。與被審計對象討論報告初稿。在流程設計時,審計報告初稿經內部審計機構審定后,須與被審計對象進行討論,征求其意見,采納相應的意見并修改審計報告,修改后的審計報告報內部審計機構,由審計負責人審批,出具正式的審計報告。經過主管校領導審批后的正式審計報告才能送達被審計對象?;卦L調查。對于提出的正式審計報告和改進建議,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督促被審計對象及時提交整改方案或整改結果報告,以便了解審計改進意見的落實情況,從而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后續審計。需要說明的是,內部審計機構必須對重要審計事項組織相關的后續審計,檢查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及其效果,并出具后續審計報告。審結歸檔?!秲炔繉徲嬀唧w準則第7號——審計報告》第十四條規定,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及時地將審計報告歸入審計檔案,妥善保存。教育部17號令第十八條也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在審計事項結束后,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和管理審計檔案。信息化環境下的高校內部審計檔案的保存,可通過紙質保存和電子介質保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歸檔。對于必須要進行紙質歸檔的審計材料,首先由立卷責任人按立卷的規則和方法對整理后的文件和材料進行組卷,經審計組組長復查后,依照有關規定進行案卷的編目和裝訂。審計組立卷完畢后,統一報送內部審計機構,由內部審計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審計檔案的保管和移交工作。
二、基于內部控制的高校審計信息化系統應用效果
關鍵詞:審計信息化平臺;審計管理信息系統;審計標準與方法;優化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什么樣的方法才可稱得上是“系統、規范”的方法呢?并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審計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取決于審計所處的環境和時代。如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以風險控制為導向內部審計環境日益復雜,傳統的手工審計也因為效率低下、方法單一而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審計工作的需要。
內部審計機構與審計工作者應當在繼承先前優秀審計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并開發更先進的審計方法和更有效的審計工具,建立一個切合企業實際的審計信息化平臺是適應這一現實需求的解決方案?;诖?,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審計信息化道路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建立了自己的審計信息化平臺——審計管理信息系統。
一、建設目標
我們的審計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將審計質量控制標準、控制程序、知識庫等集成在一起的管理與作業平臺。建立、優化這一平臺,我們旨在實現:
一,總結、優化以前手工審計環境下形成工作流程,通過系統化的工作模板將其固化到系統中,最終使有經驗和無經驗的審計人員都能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全過程的在線審計操作。
二,在繼承已有經驗和方法的基礎上,形成既定的檢查控制標準和系統化的檢查內容,嵌入到系統中,提升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
三,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在線作業系統,本部人員可以實時查看現場作業,并可根據需要對現場人員查看或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必要的后臺支持。
四,借助計算機系統強大的存儲、檢索功能,建立相關的數據庫,輔助審計人員方便地查詢審計依據,高效地利用審計成果和進行檔案管理。
五,借助審計標準研究與審計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優化,鍛煉、提升審計人員實踐能力和理論素養。
二、主要功能
通過審計管理信息系統,我們可實現審計計劃編制與審批、審計項目實施到審計成果利用全過程的在線管理與作業。該系統的功能模塊主要包括:
1.審計計劃管理模塊
審計機關可以通過審計計劃管理模塊編制、審核、年度審計計劃。
2.審計項目管理模塊
經過審核、后,年度計劃中的項目方可實施。項目管理模塊可幫且我們實現:1)指定審計組長及組員;2)根據實際需要從審前調查、審計標準、審計實施方案、審計通知、首次會、現場作業、末次會、審計報告、審計整改等階段選擇、預置審計項目的執行過程;3)監控項目進度、查詢作業信息。
3.審計作業管理模塊
根據審計項目實際需要,經過項目管理模塊對審計作業階段進行選擇、預置后,審計組長啟動項目,審計組依次逐項實施從審前調查到審計報告等各個階段的作業任務。
4.知識庫管理模塊
知識庫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審計依據文件庫、審計問題案例共享和業內交流,其中審計依據主要用于審計人員在線查詢與學習,審計問題案例用于被審計單位學習、借鑒,業內交流用于提升審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
5.統計報表模塊
統計報表模塊主要用于統計、呈現項目執行情況、審計問題整改、審計人員等信息,供審計管理機關獲取相關數據。
三、審計標準與審計方法的利用
除將審計人員信息、審計對象等基本數據維護到系統內和借助信息系統將審計作業流程固化在審計作業模塊中之外,我們將研究與實踐中形成的審計標準、審計方法和審計內容嵌入到審計信息化平臺之中,在審計作業模塊的各個執行階段可按需調用,主要包括:
1.框架性審核內容
按本公司目前實際開展的五種不同的審計業務類型編制框架性審核內容,將其維護到審計管理信息系統中,供審計組在編制實施方案時從中選擇、配置檢查內容。
2.重要性排序標準
針對審核內容,我們首先審計業務類型劃分一、二級基本流程并設置評分基數,結合各所屬單位業務特點、審前調查事項、歷史審計數據和風險管理成果等因素設置評分調整參數,在此基礎上對基本流程評分后排序,根據排序情況分級設置重點、非重點內容的檢查點數量和抽樣數量。
四、應用效果
截至目前,我們已使用該系統執行5個審計項目,取得了較好的審計效果。審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成功開發與利用,使我們的既定目標基本實現。
系統應用最顯著的效果體現在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兩個方面。
就審計效率而言,系統內預置的審前調查問卷、框架性審計內容、前邊階段數據引用到審計報告初稿等系統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審計組的工作效率,審計討論表確認審核完畢,即現場審計作業一結束系統即可根據前期作業成果生成審計報告初稿的基本內容。
就審計質量而言,基于前期的審計標準化研究成果編制出的檢查方案更具體、更易操作。計算機系統數據引用、查詢、統計等功能使得審計記錄更加完整、準確。審計人員減少了重復錄入,節省出更多時間用于更深層次的分析工作。審計組長的管理、指導、監督與審核職能,從而使審計的整體工作質量得以提高。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研究
一、我國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審計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審計機構獨立性問題
從社會層面上來看,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相比于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國許多會計事務所在審計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大多僅僅是避免政府的規章制度,嚴格的審計要求等方面帶來的不必要麻煩而聘請的注冊會計師,而不是出于提高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的目的。從審計關系上來看,研究表明,審計的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審計收費的影響,可以說審計收費在審計獨立性的比重過高,從而影響審計的獨立性。我國近幾年會計事務所的數量呈上升的事態,相反,正是數量的劇增,經濟的下行壓力加大,競爭激烈,致使事務所為了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就會降低審計成本,爭相降低收取費用。從而加大審計風險。從理論上來看,會計事務所和客戶是一種平等互利的關系,然而在利益驅動的作用下,大多的事務所與客戶則形成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就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審計機構的獨立性,直接導致了各個部門人員對自身職責了解不清晰,進而造成在問題出現時互相推卸問題的現象。
(二)工作流程不合理問題
制約風險管理審計的主要原因在于對不同的企業差異化流程體系的缺失。從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存在的目的上說,運用一些管理方式保障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審計過程中不僅需要技術和制度方面引進套用固定的模式,還應該與所在的中小型企業具備的特點相適應。而相比現行的風險管理審計流程通常是先以固定的模式作為參考,對不同的客戶個性化的業務沒有進行專業設計,對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審計過程中,將一整套的流程體系運用到企業里,造成審計過程的繁瑣性,從而導致效率低下,管理混亂同時對于服務流程的規范也不精細,流程優化不足還導致了審計的成本增加。
(三)技術的落后性
由于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完善,在對企業進行審計的時候沒有相應的判斷的參考體系或信息管理系統的不完善,沒有建立覆蓋所有個人和企業的信息系統,使信息在調用時比較困難。我國的大部分企業都是處于這個階段,只對審計問題僅定性的層面進行管理,對定量方面則沒有相應的剖析,這樣做會對風險管理審計的有效性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導致審計的無效,浪費了資源。而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時,審計過程需要網上申報、審批與文件錄入,必不可少的要用信息庫對客戶的信息進行存儲與更新。
(四)組織機構的不完善問題
我國近幾年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審計流程的設計中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導致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大多數企業都存在組織機構不完善的問題,這一問題使得在崗人員對自身的職責不明確,風險承擔主體也具有了模糊性,當發生問題時,各個部門之間就會相會推卸責任,無法高效的解決所發生的問題,這也間接反映了我國無法在企業風險管理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發展到戰略高度。
(五)專業風險管理審計人員的缺乏
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最基本的是在于審計人員,專業的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的重中之重,對于我國的審計發展相對起步晚,發展慢,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人員需求遠遠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各個企業為了滿足政策要求,只能啟用一些沒有審計專業基本技能或沒有相應的審計經驗的人員,這些人員往往缺乏實踐經驗,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能有效的運用到案例中,自身的工作能力較差,從而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從我國現實的角度而言,企業聘請的注冊會計師對企業本身的基本情況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加強對風險管理審計人員修養與能力的提高將會對風險管理審計產生積極的作用。
二、文獻綜述
西方學者對風險管理審計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主要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是在風險管理過程方面,A-UKandIreland(2000)認為風險管理審計可以將風險管理與企業經濟活動相結合;Allegrini(2004),他認為通過進行風險管理審計可以使企業了解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合理地進行經濟活動;第二個方面咨詢服務方面,對于咨詢服務來說,相關從業人員有責任與義務對企業提供相應的咨詢活動,幫助其尋找解決方案。咨詢服務對企業的影響表現的尤為突出,也是當今企業經營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國內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風險管理與審計關系的研究:陳書麗(2005)認為,風險管理審計是以改善組織運營的一種保證活動與咨詢服務;陳磊(2006)認為,就我國目前的審計行業現狀來說,有這樣一個趨勢,就是要完全將企業審計與風險管理融合,對企業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做出預測,使企業的經濟活動可以順利進行。陳留平(2007)從審計管理角度著手,揭示內部審計的相關概念,對風險管理進行深入的思考。第二,存在的問題研究:杜鵬遠(2000),指出審計人員自身素質存在問題,風險管理中缺乏獨立性,審計人員結構體系不合理等。楊莉(2004)認為風險管理審計過程中相應的法規并不完善,沒有對審計人員行為進行明確的規范。李曉春(2008)等人對我國審計風險管理工作的困難點與重要性進行分析且對我國在這方面的長遠發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議。李俊林(2009)分析了我國在這方面研究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以此為基礎,給予了我國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具體方案。第三,關于風險管理審計作用的研究,其中,張慧清的研究較為完善,她通過對有關公司數據的調查分析得出了風險管理審計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李曼等人探討了風險導向在風險管理審計中是如何實施的。綜上所述,國外對企業風險審計的研究非常成熟,提出了許多有效的見解,但由于國內外企業所處的環境差異,我國對企業風險審計不能完全復制與照搬,而這個方面對于我國來說還屬于新興的事物,因此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上仍存在著一定的爭論。本文旨在對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中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三、上市公司加強風險管理審計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流程不夠完善,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性存在缺乏,這也使得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發展有更加廣闊的發展趨勢。同時,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同行業的競爭導致風險管理審計面臨的問題更加的嚴峻,為了使上市公司能夠穩定的進行經濟活動,對上市公司進行風險管理審計研究是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上市公司加強風險管理審計的必要性
1.應對風險日益增大的經營環境需要。企業在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要使企業生存和發展下去,就需要企業的技術水平與運營能力還有風險管理水平,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化,經營的風險也很大程度的增加,如:國家的政策導向、對手的競爭以及法律的變化等都會導致經營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巨大的損失。2.改善公司治理機制的需要。從我國審計行業的角度上分析,風險管理審計一方面能夠讓高層的管理人員通過審計管理制定更有效的方案來的防范出現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使企業的股東能夠深入了解審計風險,增強股東的投資信心。從而促使企業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成功的運營,進而達到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目的。3.企業風險管理的需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對風險控制也越來越重視,企業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實力,實現股東的最大化,風險管理審計是企業管理的關鍵,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規避風險,提出可行性方案。
(二)加強風險管理審計優勢
1.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審計能夠有效的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和初步判斷,并對預測的風險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行分析,大大的降低企業由于風險帶來的危害,減少審計風險產生的危害。從而使得企業在經濟活動中避免盲目性與無序性。2.對于上市公司進行風險管理審計時,通過對同行業的競爭企業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來獲取足夠的經驗與教訓,在根據自身的風險有效的結合,制定出正確合理的解決方案。
四、強化我國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審計的政策建議
(一)提高審計機構的獨立性
當前我國審計管理現狀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對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從而使風險管理審計工作能夠有效的展開并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就需要對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進行完善,以下將從兩個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一是加強審計制度的建設,提高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如:把會計事務所的性質更改為行政事業單位,發揮其在審核經濟實體的過程之中的強大力量,同時,有關部門應當采取相應措施,使企業與會計事務所的力量處于一種平衡機制;二是對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進行完善,如:對會計事務所進行文化建設,增強從業人員職業基本素質,加強從業人員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實際的業務水平。在增強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我國審計行業的整體實力,另一方面對降低上市公司的審計風險,提高公司的競爭力。
(二)明確審計工作流程
風險管理審計的流程先是有固定的模式作為參考,但是沒有對不同的客戶個性化的業務流程進行設計,對于上市公司而言,經濟活動對公司的影響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審計人員僅僅使用一套較單一的流程運用在審計管理上會增加審計過程的繁瑣性。因此,在對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審計流程的優化方面有如下建議:1.強調以客戶為中心。2.注重業務效率與風險管理。3.借鑒而非照搬固定的工作流程模式。4.為了使對公司的風險管理審計能夠正常的進行,審計人員需要對被審計對象的相關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并未其提供個性化的業務工作流程,以客戶的需求為基本點,整合并優化各類資源,同時,做好市場定位并且以客戶細分為基礎設計流程;完善配套機制,改進風險管理審計中的各項管理體制;完善其崗位分配,使分工更加專業化,減少流程重復,把業務操作手續簡單化;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改進業務管理方法。
(三)健全審計信息技術系統、優化公司內部審計組織機構
對上市公司進行風險管理審計充分利用強大的審計信息技術系統作為支撐,并利用強大的信息系統代替人工系統進行工作。隨著技術的更新加快,研發的費用也相應的提高,所以在技術投入方面,每個會計師事務所都應該增加投資,建立強大的信息技術系統。與此同時,我國政府應該給予一些獎勵政策來鼓勵技術發展和創新,還應該引進國外的先進的高科技。在健全審計信息技術系統的同時,優化公司內部審計組織機構,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達到人崗匹配,使得在職人員的崗位職責明確,風險承擔的主體清晰。
(四)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完善風險評估系統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使得企業在國際的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挑戰性。這也對我國的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我國會計事務所機構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和引導。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技能、知識、性格、動機等要素,通過培訓讓注冊會計師能夠熟練的掌握技能和相關知識,也通過這種方式來相應的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會計師事務所應該更加重視實質而不是重視形式。達到效率優先,重在實質的培訓效果。并且對培訓人員進行能力水平、性格相關的測試,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制定培養方案,加強訓練的力度,完善培訓的內容。從而彌補會計師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新其知識儲備。既要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也要完善風險評估系統,風險評估系統的完善有利于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有利于我國現行的風險評估系統的完善,彌補以前在風險評估系統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對未發生風險進行一定防御作用。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對風險管理審計進行輔助,發散從業人員的思維,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使得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更加積極,有效的完成任務。對于企業的審計過程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和風險審計操作平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