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2 16:03: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統計學要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老年; 心血管疾?。?護理; 要點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4-0111-02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疾病越來越多,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的發病率近年有逐年上升勢頭,而且臨床危重癥也越來越多[1]。不僅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很高,其發病的種類也逐年增多,其病情程度也逐年加重。因此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面對更大的壓力,同樣對此類患者的護理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23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對象,探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要點及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院接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對象,篩選條件為患者年齡大于60歲,排除血液性疾病患者、各型肝炎患者、內分泌失調患者等,符合條件者共計230例,記為患者組。其中男122例,女108例;平均年齡63歲?;颊呓M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五組,編號為Ⅰ~Ⅴ組,每組46例。各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將患者組23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五組,編號為Ⅰ~Ⅴ組。其中Ⅰ組接受常規護理,即包括疾病治療性護理,患者病房環境的保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和運動,患者個人清潔衛生的護理等。Ⅱ~Ⅳ組在接受常規護理之外分別外加心理干預、健康指導、人文關懷。心理干預主要是使用各種方法使患者消除疾病恐懼、治療負擔以及預后等,使患者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情。健康指導主要是包括提高認識,飲食指導,運動鍛煉的宣教與指導,加強藥物治療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以及向患者及家屬宣傳有關疾病的防治與急救知識,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避免各種誘因[2-3]。Ⅴ組接受整體護理,即圍繞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需要,采取一切合理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簡易量表(WHOQOL-BREF)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所得數據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 19.0,并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患者生存質量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
230例患者干預前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比較,干預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患者生存質量WHOQOL-BREF量表評分 分
時間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會關系 環境因素
干預前(n=230) 59.23±10.81 52.08±9.66 62.27±6.86 59.43±12.87
干預后(n=230) 62.57±10.78* 61.93±9.51* 62.92±7.02 62.18±13.37*
*與干預前比較,P
2.2 不同護理要點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關系
單純性常規護理Ⅰ組與外加心理干預治療Ⅱ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Ⅰ組、Ⅱ組=6.343,P0.05)。整體護理和常規護理等其他護理干預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Ⅰ組、Ⅴ組=15.294,字2Ⅱ組、Ⅴ組=4.039,字2Ⅲ組、Ⅴ組=13.538,字2Ⅳ組、Ⅴ組=8.425,P
表2 不同護理要點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關系
組別 生存質量評分大于60分(例) 百分比(%)
Ⅰ組(n=46) 27 58.70
Ⅱ組(n=46) 38 82.61
Ⅲ組(n=46) 30 65.22
Ⅳ組(n=46) 34 73.91
Ⅴ組(n=46) 44 95.65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屬于常見病、多發病,臨床死亡率高[4]。對于老年人來說,并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大,入院治療的患者甚多,因此給護理工作帶來不少壓力。護理中如何使患者滿意并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成為護理工作探討的熱點話題。
在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對老年心血管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常規護理外加心理干預、健康指導、人文關懷以及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通過研究結果發現,常規護理外加心理干預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最大。王世英等[5]的研究也表明,對老年患者的異常心理給予相應的心理指導和護理, 能明顯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有利于他們早日恢復健康, 縮短住院時間。此外,在本研究中,常規護理外加健康指導和人文關懷對患者的生產質量影響并不大。而整體護理是最理想的護理方式,本研究中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組別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最大。
總之,老年心血管疾病發病后一般較嚴重,但有效的治療和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對于該類患者護理要以患者為中心,實施整體護理,其別是心理干預護理尤為重要。其次要人文關懷和健康教育并行,這樣能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娟.1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09,21(15):1889.
[2]田震靜,呂燁輝,付愛麗,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502-504.
[3]孫潔.老年心血管病的臨床護理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7):191-192.
[4]隴文菊.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975-976.
就目前而言,醫患關系的矛盾糾紛問題往往是當下表現出的普遍社會矛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患對于治療預期過高,加上護理人員護理存在疏漏問題,從而引發。而究其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缺少人文理念,未能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給予病患人文關懷與服務,從而引發矛盾產生。因而作為未來的護理人員,護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不僅僅是針對一些知識點,更需要學習相應的人文理念。而就此,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詳細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選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于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然后按照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即研究組(150名)與對照組(150名)。其中研究組護生有150名,包含文科生 46人(30.67%),理科生104 人(69.33%),年齡范圍為18-24歲,平均年齡(22.1??.2)歲;研究組護生有150名,包含文科生 49人(32.67%),理科生101 人(72.14%),年齡范圍為19-23歲,平均年齡(21.9??.1)歲。根據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病人無論在年齡、文理科比例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其中對照組護生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了解《兒科護理學》課程知識點,掌握護理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強化知識的實踐運用。而研究組則采用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對《兒科護理學》課程完成教學流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按照教學方向,制定臨床經驗教學規劃,同時結合生活實踐將課程內容進行細化并且配合人文理念開展教學;2、強化人文理念知識普及講座,即如加入人文關懷理念普及講座,主要以華生作為例子,闡述其人文思想以及個人事跡,同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人文思想感染與感化;3、增加人文教學活動,即如加入人文知識競賽、護理話劇編排、人文理念辯論比賽等等多種活動,同時可以組織護生進入醫院實踐實習,從而通過現實的工作深入了解人文思想與理念。
1.3 評估標準
根據本次調查研究,主要將調查評估結果分為以下幾個檔次,即1、優等學生學習效果顯著,能夠完全掌握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能夠將知識點與人文理念融入實踐過程中;2、學生學習能夠達到一定效果,基本了解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能夠將知識點與人文理念融入實踐過程中;3、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了解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無法將人文理念與知識理念融入到實踐過程中。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3.0數據包開展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真實原始數據及平均數據表示,即(x??s)表示,并通過t檢測;而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則通過?%p2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可見,各組學習效率對比可知,研究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93.33%,而對照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76.92%;以上各組總體有效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關鍵詞】消化潰瘍;穿孔;護理要點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218-02
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潰瘍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突然穿透而發生急性穿孔,以胃竇小彎及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多見。[1]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嚴重腹痛,始于上腹逐漸延至臍周,有時胃腸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數小時后出現腹膜刺激癥,多數患者有氣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癥狀,確診后常需緊急手術治療。在手術治療前要進行規范的臨床護理,才能保證其痊愈率,本文旨在探討建立規范的護理措施的重要性,以確?;颊呤中g前后的恢復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所有研究對象均是2009年5月――2012年6月入住普外科的患者86例,且自愿參與研究,并經本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院后,隨機將86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3人,年齡在20-61歲之間,平均年齡38±1.12歲,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屬于胃潰瘍穿孔者21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65例。兩組入選患者無其他并發癥。
[關鍵詞]課堂總結;醫學統計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6-0117-02
課程總結是教師在即將結束某一教學內容時,通過歸納總結、提問、討論等方式回顧概括課程的主要內容,使授課內容系統化的行為方式。作為以理論授課為主的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總結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學生對課程的深入理解及興趣,其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
一、課堂總結對醫學統計學教學的意義
醫學統計學是將統計學的原理及方法與醫學實際相結合的一門應用學科,是醫學生從事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預防及衛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課程。作為一門以理論授課為主的課程,醫學統計學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概念抽象,很多基本概念例如t分布、p值等對于初學者來說都是十分生澀難懂的;二是知識點既分散又相互關聯,例如方差分析與秩和檢驗分布在不同的章節,但是應用起來需要同時掌握這兩部分的知識,以便根據數據情況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三是方法選擇容易出錯,在卡方檢驗中,不同的計數資料數據應該采用不同卡方檢驗方法,甚至有些計數資料不能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因此,即使教師在課堂上已經把概念講解得十分清晰,學生的知識體系可能仍然是零碎的,甚至可能出現學生越學到后面越糊涂的現象。[1]所以,及時利用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抓住知識要點、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統計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十分重要。
二、課堂總結的設計要點
要發揮課堂總結的作用,就不能對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羅列,而應該通過對課堂總結進行精心設計,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升華。對課堂總結進行設計,首先是要設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對重點和難點的再次強調,及時解決學生理解上的問題。其次,要設計課堂總結的時間。課堂總結是對某一教學內容的總結,它并不一定在整個課堂結束時才進行。再次,課堂總結要針對不同的授課對象。不同層次的學生其知識背景不一樣,教學需求也不一樣。教師應針對不同教學對象進行不同的設計,使得課堂總結既能涵蓋本次授課的重點內容,又具備針對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最后,要注重課堂設計的形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或不同的授課對象改變課堂設計的形式,使學生能及時吸收和消化大量、抽象的理論知識,達到對授課內容進行“畫龍點睛“的目的。筆者下面對常見的課堂總結形式進行總結。
三、課堂總結的形式
(一)結合哲學思想,啟發學生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醫學研究中很多知識都體現了哲學的思想。[2]在授課內容結束之際,將統計知識與哲學思想結合,讓學生體驗醫學統計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具體的理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是一種有意思的課堂總結方式。
假設檢驗是醫學統計學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它是用來判斷樣本與樣本、樣本與總體的差異是由抽樣誤差引起還是本質差別造成的統計推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據問題的需要對所研究的總體作與待研究問題相反的某種無效假設,在該無效假設成立的條件下,由實測的樣本計算出統計量的值,根據統計學中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抽樣中發生的思想和預先給定的顯著性水平,做出是否拒絕無效假設的判斷。在醫學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假設檢驗是學生公認的難點,而很多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在于:既然已經從樣本數據中看到了差異,為什么還需要進行復雜假設檢驗?利用哲學中的“現象與本質“原理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假設檢驗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為例:欲考察某種疾病對男性血紅蛋白的影響,收集了20名男性患者的血紅蛋白值(g/L),算得均數為104.4 g/L,標準差為19.48 g/L。當地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平均值為140 g/L,問男性患者的血紅蛋白平均水平與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很多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既然104.4g/L與140 g/L是明顯不同的,為什么還要做假設檢驗?”
在哲學中, “本質”揭示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質,人們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艾F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現。在本例中,欲回答的是男性患者的血紅蛋白平均水平與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這樣一個關于本質的問題,而所觀察到的104.4g/L與140 g/L只是一種現象。因此,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就必須借助假設檢驗來做出判斷,這樣才能回答關于男性患者的血紅蛋白平均水平與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這樣一個關于本質的問題。
(二)巧用發散思維,激發學生思考
醫學統計學的很多知識點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孤立地學習某一章節必然會導致“學用脫節”的現象發生。在一個章節學習完畢時,及時利用發散思維幫助學生將已經學習過的相關知識進行關聯或者區別,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完參數估計、t檢驗、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檢驗等知識后,可以詢問學生要證明兩地高三男生的身高是否不同,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各適用于什么情況?鼓勵學生利用發散思維進行思考,將學生的不同回答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總結相互有聯系的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通過知識點之間的對比、歸納,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三)利用思維導圖,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
傳統的課程小結往往強調知識點的羅列,教師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對課程的重要概念及理論進行簡單的總結。這種總結忽略了前后知識點間的關聯性,從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識體系變得孤立、零碎,這樣不利于學生從整體及全局的視角思考問題。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通過構建系統完整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習者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綜合,進而呈現概念之間的層次關系和思維順序關系,能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完整的統計知識框架,使其避免局限于若干抽象概念的機械記憶當中。而圖像的使用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還可以把有關聯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研究表明,在醫學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更容易記憶和掌握理論知識,對教學有積極的作用。[3]下面以計量資料相關知識為例。
(四)融入實際案例,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案例討論也是課題總結中常見的方式。在授課之后,由教師根據此次授課內容,準備一些綜合性的統計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修改意見。案例結課的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內容,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應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案例結課可以使用導課時的案例,這能使授課內容首尾呼應,既能鞏固本節課所學到的新知識,又照應了開頭,使一節課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知識的應用和記憶。案例結課也可以采用錯例辨析的形式,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讓學生在辨析中消化知識難點,建立正確的統計思維。例如,在學習卡方檢驗時,可以給學生展示本該使用校正公式進行檢驗而未使用的案例,讓學生自己找出案例中存在的方法誤用問題,進而總結卡方檢驗中不同公式各自的適用條件,讓學生在以后碰到類似問題的時候能夠準確做出判斷。
四、結語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方式外,醫學統計學教學的總結方式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實踐??鬃釉疲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表明了學習與思考之間的辯證關系,而課堂總結就是一種積極思考的方式,它使得學生由單純地接受知識到綜合地吸收知識。在總結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了系統的思維框架,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學習過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說精彩的教學如同樂曲,那么課堂總結則恰似一首樂曲的“終曲”,要做到“余音繞梁”。授課者要充分重視課堂總結的作用,對課堂總結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精心設計,做到藝術化的課堂總結。
[ 參 考 文 獻 ]
[1] 金丕煥. 中國生物統計學的現狀與挑戰[J].中國處方藥,2002(9):62.
[2] 賀幸平.論統計學的哲學意蘊[J].統計與決策,2007(13):31-33.
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間收治的使用呼吸機的患兒53例,分為兩組。觀察組根據觀察要點實施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干預,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護理效果。
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89%,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0.83%相比明顯較低,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對使用呼吸機的患兒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并發癥,促進患兒盡快恢復,醫務人員應注意明確觀察要點,針對性的做好護理。
關鍵詞:呼吸機 觀察要點 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24-01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呼吸機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呼吸障礙的危重病人救治中,但呼吸機為人們帶來好處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對機體各方面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患者,更應該高度警惕。因此,做好使用呼吸機患兒的護理工作,盡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尤為重要。為進一步探究使用呼吸機患兒的觀察要點及護理措施,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間收治的使用呼吸機的患兒53例,回顧分析其臨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1月間收治的使用呼吸機的患兒53例,分為兩組。觀察組29例,男性16例,年齡在1.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31±1.56)歲,女性13例,年齡在2~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2±1.43)歲。對照組24例,男性13例,年齡在1~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4±1.29)歲,女性11例,年齡在2.5~1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1±1.46)歲。其中,腦炎患兒11例,哮喘患兒13例,顱內出血患兒5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7例,麻醉意外患兒3例,吸入性肺炎患兒4例。使用呼吸機的時間為30~354h,平均時間為(221.52±18.63)h。所有患兒病情、年齡、使用呼吸機時間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包括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康復鍛煉在內的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對于呼吸系統的觀察護理。觀察患兒口唇及面部顏色,以判斷是否缺氧,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以上。及時觀察患兒的自主呼吸情況及呼吸節律,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對呼吸方式進行調節。并對患兒動脈血氣分析的結果進行檢查,正確判斷通氣狀況,合理調整呼吸機的工作參數,確保肺通氣維持在滿意狀態。因實施氣管插管術之前,氣囊周圍有較多細菌存在,所以使用呼吸機的患兒產生肺炎的幾率較高。因此,臨床護理中應及時對患兒進行肺部聽診,對痰培養及X線所見等指數及時注意。保持室內清潔干燥、空氣流通,管道每天更換,濕化罐中的注射水也要保證及時更新,整個過程都要保證無菌操作。因使用呼吸機患兒的喉門不能關閉,一定程度上減弱其咳嗽能力,分泌物無法自行排出體外,因而需要定時吸痰。護理人員要首先向患兒家屬講述吸痰的必要性及配合方法,親身示范,吸痰前首先給予患兒過度充氣,鼓勵患兒有效咳嗽,變換輕扣其背部排痰,以有效減少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產生。每天2次更換切口敷料,常規使用抗生素。當有氣胸臨床表征時,立即拍X光片檢查,幫助醫生對患兒實行胸腔穿刺,必要情況下置入胸導管以盡量引出氣體。加強護理干預,定時對其拍背翻身,保持呼吸道通暢。于患兒床頭放置胸穿包,以方便緊急救治時使用[1]。
1.2.2 對于血壓的觀察護理。低血壓病癥臨床中也常易發生,護理人員應每間隔1個小時檢測患兒血壓1次,對產生低血壓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呼吸機的工作參數給予重新調整。若調整參數后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則表示癥狀發生機制為呼吸機因素;若患兒癥狀無明顯變化,則可能是因為患兒自身存在低血容量病癥,或心肌收縮相對較差,分析原因后對癥處理。
1.2.3 對于神經系統的觀察護理。呼吸機過度通氣會導致堿血癥,患兒的腦血管出現收縮致使腦缺血,嚴重者可產生昏迷;若呼吸機通氣不足,存在于血液中的CO2分壓會明顯升高,此時容易使患兒有昏昏欲睡之感,腦血管也會出現擴張,導致腦血流量大幅度增加,導致昏迷。因此臨床護理中,嚴密觀察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及神志意識,并及時行血氣分析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1.2.4 對消化系統的觀察護理。腹脹也是臨床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使用呼吸機可增加患兒腹腔臟器血管的阻力,使其產生缺血或者缺氧。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有效指導患兒進行簡單的床上活動,確保胃管暢通,并每晚對患兒腹部按照一定方向實施按摩[2]。
1.2.5 心理護理?;純耗挲g較小,面對陌生環境會感到害怕,尤其是在插管后,因不能說話會產生恐懼、害怕等不良心理,表現為哭鬧不止甚至拔管。此時護理人員要協同家屬耐心的對患兒進行開導,使用輕柔的言語向患兒介紹呼吸機的作用,減輕患兒抵觸心理。臨床中使用呼吸機之后,不允許家屬陪護,因此護理人員要多陪護患兒,采用講故事、聽音樂的方式緩解患者不安心理。護理人員要保持足夠耐心,及時了解患兒心理反應,切實做好患兒的心理疏導工作。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經過護理,兩組患兒病情均得到明顯改善,護理期間,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有2例,具體表現為切口感染者1例,氣胸者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89%,對照組出現并發癥的有5例,其中肺炎患兒3例,氣胸患兒1例,黏膜損害患兒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8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次研究表明,對使用呼吸機的患兒根據觀察要點實施臨床護理,可有效減少患兒并發癥產生,促進患兒病情盡快恢復,值得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醫康復護理;腦梗死;偏癱;肢體功能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是由多種原因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腦組織缺氧甚至壞死,進而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其發病率和致死、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有資料報道[2],70%及以上的腦梗死患者可遺留癱瘓、失語、失用等殘疾,其中偏癱是最常見后遺癥之一。我院在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輔以中醫康復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康復治療效果,現將研究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梗死偏癱住院患者62例,均參照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梗死診斷要點[3],并經頭顱CT和(或)MRI證實。所有患者均首次發生腦梗死、意識清楚,有肢體功能障礙,排除大面積腦梗死、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42~63歲,平均年齡(53.2±5.9)歲;病程3~18d,平均病程(9.9±1.4)d。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中醫康復護理干預組(簡稱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患者治療前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及肢體功能、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模式。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輔以中醫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方案如下。①情志護理:通過說理疏導、勸說疏導、移情相制、順情從欲、氣功調神等中醫情志護理方法,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及心理壓力;通過談心、釋疑,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等方式,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利于臟腑、氣血功能恢復,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②中醫康復護理:對于中風急性期患者以按摩為主,輔以針刺治療,按摩主要以伸、拔、扳、按、揉、擦等手法在患者頸項、肩部進行,針刺選取的穴位主要包括水溝、風池、大椎、天柱、內關、太沖、曲池、合谷、三陰交等;恢復期患者以針刺、電針、艾灸為主,輔以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存在神經功能缺失的部位。
1.3 評價方法 分別于進行護理干預前與干預結束后,采用簡化Fugl-Meyer(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運動功能量表評分,進行運動功能的評定,上肢66分,下肢34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療效越好[4]。
1.4 療效評定標準[3] 采用痊愈、有效、無效三級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頸、肢體功能活動恢復正常,生活自理,能正常工作和學習者認定為痊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明顯好轉,頸、肢體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能參加一般的工作和學習者認定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未減輕,頸、肢體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和死亡者認定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FMA評分差別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兩組FMA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干預組提升更為顯著,與治療前與同期對照組比較,差異均較為顯著,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干預組31例患者中痊愈20例,有效8例,無效3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0.32%;對照組31例患者中痊愈12例,有效12例,無效7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7.41%。兩組臨床療效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梗死屬祖國醫學中“中風”范疇,其基本病因為,血瘀內阻,血行不暢,氣機不通,宜以益氣化瘀、活血通絡為主要治則[5]。中醫情志護理可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及心理壓力,可使氣血運行順暢,利于臟腑功能恢復正常,中醫針灸及推拿按摩可以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疏通經絡、調暢氣血、糾正氣血逆亂,從而增加患者腦部血流量,加快血液運行速度,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的運動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藥物治療和護理基礎上,輔以中醫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臨床療效顯著,與傳統護理模式比較,差異顯著。
此外,顯著提升腦梗死偏癱患者FMA評分,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胡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726-727.
[2] 楊紅專.腦卒中的康復治療進展[J]. 中外醫療,2011,8(2):182- 184.
[關鍵詞] 針刺調節;缺血性中風;血脂水平;血液流變學
[中圖分類號] R245.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5(b)-0116-02
腦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缺血性中風(CIS)約占腦血管疾病的70%。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CIS的發病率也呈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和健康[1]。臨床上,西醫在對缺血性中風的治療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療效,而中醫對于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有其獨有的特色和優勢,尤其是針灸在治療中風方面已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近年來的研究表明[2]:缺血性中風的發生與患者的血脂和血黏度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系,血脂異常升高對于促進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變、增加血黏度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考察了對缺血性中風的患者進行針刺調節后對血脂水平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齡中,最小43歲,最大72歲,平均55.2歲。將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30例。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驗證,每例患者在進行治療前,研究人員均對其進行了告知,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兩組間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基本情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納入和排除標準[3]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醫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西醫診斷依據1996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同時行頭顱CT或者MRI檢查確診;中醫診斷依據1996《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且發病2周以內;②年齡30~70歲;③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要點。
1.2.2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③意識昏迷或者生命生命體征不穩定,經檢查證實有腦部腫瘤、外傷、寄生蟲病、代謝障礙、風濕性心臟病以及其他合并癥的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婦女以及懼怕針灸或者不合作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抗缺血性中風治療,靜脈滴注給予醒腦靜注射液以及必存依達拉奉注射液,每日1次,同時予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對于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給予降壓和降糖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針刺頭部百會、率谷、頭維等穴;上肢肩俞、曲池、外關以及合谷等穴;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每日治療一次,兩組均以15 d為1個療程。分別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兩組治療效果的差異,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變化
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水平均明顯降低(P < 0.05),且觀察組的前后變化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觀察的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液流變學各指標的變化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CIS在臨床上是指因為腦部血液供應發生障礙而導致缺血和缺氧而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產生偏癱、偏盲以及感覺障礙、失語等癥狀。其發病的主要特點為腦血栓形成,在腦血栓的致病因素中,動脈粥樣硬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4],高脂血癥以及血液黏度升高是缺血性中風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缺血性中風的臨床防治中,如何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液黏度,成為各方面普遍關注的課題。
有研究表明[5-7],通過針刺調節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腦血管舒縮反應能力,增強神經元營養促進再生地作用,提高大腦中動脈的平均血流速度,對血管壁的機能、血管阻力以及血管的彈性的改善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因而在本研究中,筆者考察了對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進行針刺調節的效果,結果表明,雖然常規治療均可使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配合針刺調節之后,可見患者的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降低更為顯著,治療前后的改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且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變較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通過針刺調節,可有效地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腦部動脈中的β-受體,因而不僅可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腦血管功能,還可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減輕血液的運行阻力,改善患者血管壁的機能,解除血管痙攣,為側枝循環提供有效的代償血流,從而提高大腦側枝循環功能以及改善腦部血流的自動調節功能有關。因此,可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針刺調節,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變,較之僅進行常規治療的患者更為顯著,使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趨于正常,從而糾正血液循環障礙,增加血流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以及血栓的形成和進一步的發展[8]。
總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針刺調節可顯著改善缺血性中風的形成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其發生和阻止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缺血性中風是一個受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復雜的病理過程,在后續的研究中,關于針刺調節對缺血性中風患者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慶,倪光夏.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實驗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1):61-63.
[2] 周鈺,黃海霞,牛相來,等.針刺調節缺血性中風患者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1,18(3):176-177.
[3] 何揚子,韓冰,林秀華,等.針刺留針時間對缺血性中風患者腦血流速度的影響[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06,27(2):262-266.
[4] 萬華,陳炳,張志強.急性腦梗死中醫證型與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血糖、血脂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7,14(4):209-211.
[5] 羅文舒,楊卓,欣于海.波針刺對缺血性神經元凋亡信號轉導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9):84-85.
[6] 陳文,顧紅衛,馬維平,等.針刺足三里、懸鐘對缺血性中風患者腦血管功能的影響: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06,26(12):851-853.
[7] 唐曦,劉小衛,殷堅,等.全經針刺法對恢復期腦梗死腦血流動力學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7):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