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1 15:3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業經營范圍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旅游合同的法律特征
1、旅游合同的當事人具有特殊性
提供旅游服務的當事人,一般是從事旅游服務活動的單位,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接受服務的一方是接受旅游服務的個人或團體,在我國,旅游業為特許經營行業,從事旅游業務的單位必須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國務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旅行社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門按照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旅行社的監督管理工作。根據國務院《旅行社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本條例所稱旅行社,是指有營利目的,從事旅游業務的企業。本條例所稱旅游業務,是指為旅游者代辦出境、入境和簽訂手續,招徠、接待旅游者,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償服務的經營活動”。旅行社按照經營業務范圍,分為國際旅行社和國內旅行社。國際旅行社的經營范圍包括入境旅游業務、出境旅游業務、國內旅游業務;國內旅行社的經營范圍僅限于國內旅游業務。經國家旅游局批準,我省組團出境旅游社只有6家,即合肥4家、蕪湖1家、黃山1家;經有關部門批準,我省有權組織入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有33家。
2、旅游合同的標的是旅游服務活動
旅游服務活動是一項集合活動,不同于單一的服務活動。如律師服務、公證法律服務等。它通常包括一系列具體的服務活動。如安排游覽景點路線、提供導游服務、接送旅游者、安排旅游者食宿、保管旅游者的物品、保護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等。
3、旅游合同是雙務有償合同
旅游合同是雙務有償合同,旅游服務人應向旅客提供旅游服務,旅游者應支付一定費用。旅游合同又是諾成合同,合同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即告成立。
4、旅游合同一般具有團體性
旅游一般分為團隊旅游和自助旅游。團隊旅游是指為一定數目的旅游者與旅行社達成的協議,在團隊旅游中,因人數低于最低組團人數將導致旅游團不能成行,如果旅行社事先將人數限制情況向旅游者說明,那么在旅游者人數低于最低組團人數時,旅行社可能解除合同。同時,根據《旅行社管理條例》規定,在得到旅游者書面同意后,將已簽約的旅游者轉讓給其他旅行社。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規定,旅行社招徠旅游者超過組團人數,對于超過的人數,旅行社應負擔自始主觀不能的責任。
二、旅游合同當事人的義務
1、旅游服務方的義務
旅游服務方的主要義務是向旅游者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旅游服務。
⑴、旅游服務人應親自為旅游者提供服務,不能委托他人履行這一義務。
我國《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44條規定:“旅行社因不能組團,將已簽約的旅游者轉讓給其他旅行社出團時,須征得旅游者書面同意。未經旅游者書面同意,擅自將旅游者轉讓給其他旅行社的,轉讓的旅行社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僅如此,我國臺灣地區《旅行業管理規則》第27條第1款規定:“旅行業經營自行組團業務,非經旅游者書面同意,不得將該旅行業務轉讓給其他旅行業辦理”。因此,旅游者的書面同意轉讓具有終止其與原旅行社之間的合同關系的效力。不經旅游者書面同意轉讓,轉讓的旅行社應承擔法律責任。
⑵、旅游服務人應按約定提供服務內容。
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特別是客運汽車一項,應就其產地、品牌、型號、有無空調、座位數等內容作明確記載;旅游景點一項,應明確開始與結束參觀時間,必要時,可將旅行社所作廣告宣傳行程約定為旅游合同的附件;用餐次數和標準應當明確包括早餐的次數、標準以及正餐的次數和標準(菜、湯的數量,份量);住宿標準應注意“標準間”一詞的理解。只有在星級飯店里,“標準間”一詞才有實際意義,一般旅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的“標準間”是沒有標準的,因而,當住宿設施是一般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時,應明確約定住宿房間的床位數、有無衛生間、有無電視機、有無電話、電腦可否上網等設施、設備;購物一項,應明確購物次數、購物點名稱以及在每個購物點逗留的時間。
⑶、保證旅游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旅游者的義務。
⑴、按合同約定支付有關費用
支付費用是旅游者的主要義務。這里的費用包括勞務報酬和服務報酬等。旅游者應按合同約定的時間、數額、方式及時支付有關費用給旅行社,除約定的免費服務項目外,旅行社提供的其他服務,旅游者接受的,還應另外支付費用。
決定旅游合同中的費用的因素很多,其中除導游費等少數因素可由旅行社控制外,構成旅游價格的交通費用、食宿費用、景點門票費等其他費用都不為旅行社所控制。而旅游產品內容的可變性也很強,一條旅游線路及相關各有關部門所提供的服務具有極大的差異性。但在實踐中,個別不負責的旅行社有時會采取減少旅游產品中部分內容以迎合旅游者的價格心理,或者先以低價與旅游者達成協議,再在旅游途中向旅游者臨時收費用。
⑵、服從旅行社的安排和指揮,按旅游服務人的組織進行旅游服務。
⑶、保護旅游設備、設施。
《安徽省旅游管理條例》第18條規定:“旅游者應當遵守旅游秩序和有關旅游安全、環境衛生規定,履行旅游合同或約定,尊重旅游地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得破壞旅游區的景點和旅游設施”。
三、旅游合同當事人的違約損害賠償
1、旅行社沒有按合同約定提供旅游服務
旅行社應按合同的約定提供旅游服務。未按合同約定提供服務的,如未組織約定的游覽活動,未提供約定的食宿服務、未提供交通工具等都構成違約。由此造成旅游者損失的,旅行社應負責賠償。主要包括:旅游者預先支付的報酬和費用損失,以及為獲得該項服務而額外支付的費用損失等。
2、旅行社提供的服務質量不合格
旅行社應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旅游服務。如果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務質量不符合合同的約定,即構成違約。造成旅游者損失的,旅行社應負責賠償。
首先,消費時機成熟。經濟穩步增長。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己超過1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美元,這是一個新起點。人均GDP達到500美元到1000美元,將是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轉折點。它意味著經濟可以突破障礙向前發展,正如一輛汽車己過了最初的磨合期,可以放心大膽地跑高速。假日經濟出現自《全國年節及紀念日實施辦法》方案公布,我國公民每年可享有的節假日及雙休日共達114天,約占全年的三分之一時間。
其次,消費觀念已經改變。休閑農業主要客源是城市居民,隨著人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觀念發生了改變,特別是隨著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城市工業和城市生活產生的廢氣、廢水、廢物和噪音污染,加劇了城市環境的惡化,給城鎮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對優美環境的渴望,促使人們把目光轉向郊區、轉向距離城市較遠的農村地區。體驗幽靜的田園生活,感受鄉村田野寧靜、清新的空氣和純樸的民風。這便形成了對于農村休閑旅游業的強烈需求。
第三,交通運輸漸趨發達。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道路、民航、火車、汽車等交通運輸條件得到大大改善,加上私家車將走入家庭,使人們外出休閑一f一分便利。
第四,供給時機成熟。近幾年來我國農業實現連續豐收,過去農產品短缺的局面已經扭轉,包括糧食在內的大多數農產品供給己經進入較為充裕的階段,表現為買方市場。在家庭承包的基礎上,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克服“小規模、分散化”家庭經營弊端,已成為深化農村改革的主旋律。實行農業戰略轉型是解決農業發展的深層和長遠問題擴在我國農村實現農業的多功能性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發展休閑農業是實現農業戰略轉型的一個方向,,也是體現農業多功能性的一個方面。生產者的保障己經具備。近幾年的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很多農村也由產糧區改為經濟作物的種植區,人均土地占有量及耕種強度有所下降,加上農業勞動效率提高,農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另外,農民在與城里人的交往中了解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學會了他們的經營理念。這使得農民有著中間人的身份。這種特殊身份使他們既有農民勤勞儉樸、吃苦耐勞的特點,懂得農民最會干什么,又了解城里人,懂得城里人需要什么,從而成為在休閑經濟中可以大顯身手的一群人。有一定的資金積累。由于信息、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的優勢,農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己經依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成為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他們手里積聚著資金,再加上農業發展己達到了一定水平,受到國家政策與宏觀經濟形勢、微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休閑農業因其生態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回報的特點成為其.投資的對象之一。
第五,我國休閑農業的經營模式。休閑農業是通過優美的農業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過程和農業勞作,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參觀、參與、購物和游玩。休閑農業的經營類型:觀光農園。包括成熟的果園、花圃、菜園、茶園等經營范圍,提供給游客入內摘果、拔菜、賞花、購買及參與生產等活動,享受田園樂趣??萍嫁r園。以農業生產為主,向游客展現農業科學技術、把高科技引入農業并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休閑農業經營,如農技博物館、基因農場、生物工程、溫室栽培、水耕栽培、陽光農園、藥膳農園等。生態教育。以自然生態保護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發展的休閑農業經營形態,如生態農園、有機農園、野生動物保護講座、戶外環境教育、戶外渡假住宿、戶外野餐活動等。鄉野畜牧。以圈養或畜牧方式飼養牛、羊、馬、雞、鵝等家禽,規劃放牧、擠牛乳、剪羊毛、捉小豬、抓土雞、坐牛車、騎馬等活動。森林旅游。包括利用森林中多變的地形、遼闊的林地、優美的林相和奇特的山谷、怪石、瀑流等變為休閑游憩活動的經營,如森林浴、森林浴步道、森林小木屋、體能訓練場、自然生態教室、森林保育、賞鳥等活動。農莊民宿,在農村地區規劃具有農村特色的建筑物供游客休息、住宿,并且提供具有鄉土特色的餐飲,讓游客體驗農民的生活形式,并享用新鮮農特產品的經營,如一般農莊、自然修養村、漁村、民俗村等。民俗旅游.利用農村特有的文化和風俗作為休閑農業活動的內容,如農村民俗文化館、鄉村博物館、農產品生產作坊、民俗古跡、地方人文歷史、鄉村居民建筑、體驗農家生活等。
1 國內旅游經濟安全的內涵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政府對旅游行業安全問題尤為重視,尤其是在?食、住宿、交通等方面,確保這些環節的安全才能整體的調節我國旅游行業內部的安全情況。作為國家發展過程中的第三支柱型產業,旅游行業內部的經濟情況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的衡量指標,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代表,重視我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維持我國旅游產業的經濟安全,是政府未來工作的重點。
2 國內旅游經濟安全的影響因素
(1)影響國內旅游經濟安全問題由多方面的因素構成,政府加大對國內旅游經濟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重視旅游行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調整旅游經濟結構,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的旅游行業積極推動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步伐,政府在資金方面大力支持,在科技方面積極創新,充分的發揮出旅游經濟產業發展中的導向性作用,在與其它國家的合作中運用靈活性的外交政策支持著我國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由此可見,政府是旅游經濟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
(2)國內的旅游經濟影響著社會的經濟水平,決定著國內旅游市場的開發程度,現在很多國家都注重旅游經濟的發展,相比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旅游業的發展狀態一直呈上升趨勢,推動著國家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作為一項高收入的附加產業,國內的旅游業發展過程中行業內部多以休閑的場所為主,考慮到游人的經濟水平和旅游心態,做出了政策的調整,提升了產業的經濟水平的同時,做出了很好的宣傳,給國內的旅游行業發展提供了動力,因此,發展國內旅游是提升國家經濟效益的有效方式。
(3)國內旅游經濟安全因素的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安全的保證,安全是經濟發展中的第一要素,對于旅游產業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發展條件。旅游活動的開展需要安全問題的保證,安全的保障程度決定這活動的實施范圍。國內的一些旅游項目中,社會安全保障水平相對較低,制約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進程。此外,國家人民的素質也是影響旅游產業的重要因素,更好的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水平可以帶動我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給旅游者展示出旅游業更深的魅力,增強旅游業的人流量。旅游業是一項服務類產業,有義務向人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社會評價指標關乎到旅游產業的發展進程。
3 提高國內旅游經濟安全的有效措施
3.1 政府加大旅游產業的支持力度
要想提高我國的旅游業經濟,首先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門加大對旅游產業資金投入,擴大旅游經營范圍,增強旅游產業的經濟收入。根據相關調查報告可以看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帶動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堅持交通運輸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國內旅游經濟的安全維護力度。
3.2 提高人民收入
國民收入水平影響著旅游業的發展,國家有責任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的消費能力,在保證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積極運用科學的手段促進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提高,保證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
3.3 提高旅游行業對社會公眾的服務能力
要實現國內旅游經濟安全,有必要提高旅游行業對社會公眾的服務能力。對于旅游業而言,屬于服務行業,其服務水平間接的對國內旅游行業發展水平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對旅游經濟安全有影響。提升旅游行業的服務水平時應該注意游客的整體需求,根據不同的要求確定不同的服務方向,只有提高旅游產業內部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專業能力,才能夠促進旅游產業更加健康的發展。為游客提供最基礎的安全保障,吸引各界人士的眼球,提升旅游服務業的綜合素質,才能實現國內旅游經濟安全質量的根本提升。
內容摘要: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旅游業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戰略性產業。為促進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解決旅游業存在的突出問題,盡快制定出臺一部綜合性的旅游法成為必要。而旅游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有效解決一些部門、企業不規范的行為,促進我國旅游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旅游法 旅游法規體系 規范旅游市場 旅游業發展
我國旅游立法現狀與旅游法出臺必要性
(一)旅游法規體系與旅游法
一般理論意義上旅游法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概念是指調整旅游活動領域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與旅游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即稱之為旅游法規體系。狹義的旅游法是指我國正著手調研尚未制定出臺的旅游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一些旅游業發展較早、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均制定了專門的旅游法。在旅游法立法上,雖然世界各國在旅游法的形式、法律效力以及名稱上各不相同,但它們所調整的權利和義務關系都屬同一類,都有其共同的調整對象、基本內容,起到同樣的作用。
(二)我國旅游立法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我國出臺了一些旅游或與旅游有關法規和規范,為旅游企業同旅游者及其他法律關系主體的正當權益提供了法律保護。
如今旅游業已被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基于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9年《旅游法》起草工作啟動;2010年國家旅游局召開起草《旅游法》專家論證會;2011年旅游法起草組在京再次召開旅游法立法研討會。這樣,我國的旅游法規體系趨于形成和完善,更有利于旅游市場秩序的規范和整治。
(三)旅游法出臺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頒布后,旅游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優勢日益凸顯,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的有效支點。旅游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廣大人民群眾的必然需求和權利。
我國旅游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國的旅游立法仍然滯后。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為向旅游者提供安全、有序的服務,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改善旅游環境,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盡快制定一部適合我國國情的旅游法,以此進一步推進和加強旅游的法制化管理。
旅游法調整的對象
旅游法的調整對象包括縱向和橫向兩種旅游法律關系??v向的旅游法律關系主要是強調國家應加強對旅游業的宏觀調控和行政管理監督,以保證旅游業的協調發展,更多屬于行政法的調整范疇。橫向關系主要是調整平等旅游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旅游協作關系,使旅游消費者和旅游服務者在旅游過程中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旅游法調整旅游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帶有旅游或體現旅游活動特點的社會關系。
(一)旅游行政管理機關與旅游企業之間的關系
國家要發展旅游產業,國家旅游行政管理機關必然要根據社會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做出預測,并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確立一定時期的旅游業發展規模,制定出發展旅游業的方針、政策和規劃。這些旅游方針、政策和規劃的制定、貫徹和實施過程中,國家旅游行政管理機關與旅游企業必然要發生各種關系。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與旅游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縱向的法律關系。國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負有監督、管理的責任。這種關系具體表現為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前者主要表現為權力的行使,后者主要表現為義務的履行,雙方的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
(二)旅游企業與旅游者之間的關系
旅游企業與旅游者之間的關系是旅游法所調整的最主要的社會關系。旅游企業同旅游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橫向的法律關系,旅游企業同旅游者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他們之間的關系一般以合同的形式予以確立,各主體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承擔義務,即旅游企業與旅游者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享有相應的權利。
(三)旅游企業之間以及旅游企業同其他企業的關系
旅游活動中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活動不可能只靠一個旅游企業單獨完成。它需要各旅游企業之間相互協作、互相配合,形成一個旅游服務體系,才能使旅游活動順利進行。旅游業自身的這些特點便決定了各旅游企業之間相互依存、協調發展的協作關系。旅游企業除了同旅游企業之間產生關系,還有可能同其他企業產生關系。旅游企業之間以及旅游企業同其他企業的關系也是一種橫向的法律關系。
(四)旅游企業與相關部門之間的關系
旅游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與許多部門都產生關系,如供水、供電、供氣等企業和部門。旅游企業同這些企業和部門之間的關系既有橫向的法律關系又有縱向的法律關系。
(五)旅游者與旅游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
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除了與旅游企業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外,還會與旅游行政管理機關以及其他諸多行政管理機關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如旅游者的正當權益受到損害時,需要向旅游行政管理機關投訴;旅游者出境時,需在公安部門辦理護照等旅游身份證件等。上述情況中旅游者都會與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發生一定的關系。
(六)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
在發展旅游事業的過程中,要貫徹政府的旅游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對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管理,并保護好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之間還有著各自的權限劃分、分工負責的問題。必然出現旅游行政管理機關上下級之間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與橫向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
(七)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關系
涉外因素的法律關系包括了外國旅游者和旅游組織在中國的法律地位;中外合資、合作旅游企業中的中外各方的合作關系等。這些關系一般由我國法律進行調整,但涉及到我國參加的國際有關公約、條約以及國際慣例除外。
旅游法規體系包含的內容
(一)規定旅游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旅游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是旅游企業存在和消亡的法律問題。旅游企業的設立,指旅游企業設立人為取得旅游企業經營的資格,依照法定程序所實施的行為。為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權益,為使我國旅游業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旅游法規體系應當包含旅游企業的準入制度。在我國境內的各種經濟類型的旅行社、飯店以及其他旅游企業,都由國家行政機關審批設立。申請設立的旅游企業必須具備法定的設立條件,由主管機關或其他授權機關審查批準。旅游企業的變更,是旅游企業設立登記事項中某一項或某幾項內容的改變。旅游企業的終止,又稱做旅游企業的關閉,是旅游企業的解散及其經營活動的停止。
(二)規定旅游企業經營的范圍
現代的旅游企業涉及到其他的一些經營范圍,如有的旅游飯店除了有客房和餐飲外,還有車隊、康樂、旅行社、商場等。凡是在該旅游企業實際控制下的部門或空間,均屬該旅游企業的范圍。
(三)規定旅游企業的權利和義務
規定旅游企業的權利,是保護旅游企業的合法權益并維護企業的正常經營管理。如旅行社有權拒絕患有嚴重精神病或其他疾病的旅游者參加旅游團,有權要求旅游者按照規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場所集中;飯店有權要求住宿在本店的客人進行登記,并有權查驗客人的身份證明等。
旅游企業的義務也有很多,如旅行社有義務向旅游者提供與約定的等級標準相符的旅游項目與服務;旅游企業有義務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有義務接受有關行政部門的監督等。
(四)規定旅游者的權利和義務
旅游者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旅游者包括一切進行旅行游覽活動的人員。狹義的旅游者指:與旅行社簽訂合同,并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旅行游覽活動的人員;在飯店內登記住宿、用餐或接受其他服務的人員;購買旅游交通企業的票據并且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了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員;或者旅游者與其他旅游企業構成消費關系的人員。旅游法規體系中的旅游者,主要是指狹義上的旅游者。
旅游者的權利包括:有權要求旅行社提供符合等級標準的旅游產品;有權要求旅游企業提供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旅游產品與服務等。
旅游者的義務包括:在入住飯店進行登記時有義務提供有效的身份證件,并接受檢查;在旅游期間有義務遵守國家和旅游所在地的法律法規;有義務愛護旅游企業的財物及公共設施等。
(五)規定旅游企業的法律責任
旅游企業對自己的旅游者負有法律上的義務,這些義務包括保護旅游者的人身安全、保護旅游者的財產安全以及保護旅游者的隱私權等。在旅游企業向旅游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如果違反了所應盡的義務,旅游企業就應當向旅游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建立健全旅游法規體系的意義
(一)對旅游業的發展實行宏觀調控
國家通過制定旅游法及完善旅游法規體系,對旅游業的發展實行宏觀調控,對旅游企業同有關部門的關系實行有效協調,促進旅游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為旅游法律關系主體規定行為規范
旅游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會產生多種法律關系,在這些法律關系中會出現各種法律問題。例如,旅游者由于某種原因向旅行社提出退團,或者旅行社由于某種原因不能使旅游團按照約定的路線旅游;客人不使用已經預訂的房間而給飯店造成經濟損失,或者飯店因為自身的過錯不能按時向客人提供預訂的客房;旅游交通企業因為過錯而造成旅游者的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旅游餐廳因為提供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飲食而導致旅游者生病的損失;旅游者將旅游企業的財物損壞等。
旅游企業和旅游者以及旅游企業和其他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合同一經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合同雙方必須按合同的規定,向對方承擔法律義務,并享有一定的權利。如果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規定履行義務,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旅游法為旅游企業規定的行為規范包括:旅游企業應當保護旅游者的人身安全;旅游企業應當保護旅游者的財物安全;旅游企業應當保護客人的隱私權;旅游飯店應當保管客人的貴重物品等。旅游法為旅游者規定的行為規范包括:支付相應的旅游費用、禁止攜帶危險品進入飯店和旅游汽車;入住飯店時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如實登記等。
(三)為旅游法律關系主體提供法律保護
旅游法除了明確旅游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保證這些權利義務真正得以實現,還規定對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使受害的一方得到合理的賠償和補償。
(四)促進旅游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旅游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可以避免和制止不按科學辦事、旅游企業不規范經營等現象。而這些現象僅靠原有的行政管理手段以及協調的方式、方法已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旅游業建設和管理的需要。旅游法的出臺與旅游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旅游業、提高旅游企業服務質量、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的需要。從競爭和發展的關系看,旅游法的出臺和旅游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加強了旅游行業的管理,使旅游業的管理納入法治的軌道,促進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富斌.旅游法的若干法理問題思考[J].法學雜志,2006(5)
關鍵詞:互聯網;旅游;經營模式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給各個行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很大沖擊;互聯網的普及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企業經營模式的改進和升級成為當下的主要任務。旅游服務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大潮來襲的背景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需要通過經營模式的改進實現轉型升級,繼而為旅游業的發展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國家旅游局已于2008年開始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為我國向旅游強國轉變提供了保障。在這一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旅游服務行業的經營規模和市場效益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發現了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因此,對旅游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找有效的解決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旅游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旅游企業主體不強,呈現出小散弱差的格局
我國旅游行業發展較為迅速,整體產值不斷提高,但具體到企業而言,則表現出了旅游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自身能力弱、服務水平差等多項問題。以旅行社為例,六安市旅行社從2010年至2015年間,旅行社增加了127家,但均存在經營規模小、經營范圍小、行業利潤低等問題,多數企業年均利潤在1%以下,仍處于群雄逐鹿的時代,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
(二)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
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是旅游行業的一個通病,仍以旅行社為例,我國各地旅行社當前的業務主要圍繞幾個熱點城市進行,沒有對小城市旅游路線形成規模化開發;旅游產品服務也存在較強的模仿痕跡,一家旅行車推出新的旅游產品,其他企業紛紛效仿,造成多數旅行社以同一價格賣相同產品的情況,企業為擴大市場占有率,不得不依靠價格戰來爭奪客戶,降低了行業利潤。
(三)旅游行業信息化服務水平低
我國旅游行業信息化管理處于初級階段,缺乏良性的長效運營機制?;ヂ摼W時代下,世界各國旅游行業紛紛步入低成本、高效率的電子商務階段,我國旅游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仍停留在網上營銷和網上預定環節,信息化運作能力低。旅游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應用較差,網上信息更新不及時,很多景點還沒有自己獨立的域名,旅游者無法及時獲取旅游景區最新的咨詢和新聞動態,更無法實現在線交流。
(四)旅游行業缺乏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創新能力
首先,旅游服務線路單一,無法滿足顧客需求。旅游服務創新需要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全面調查和匯總,經分析整理后開發能滿足顧客需求的新型旅游產品;而我國旅游企業則主要通過模仿優秀企業旅游路線開展業務,缺乏創新性,難以贏取消費者的興趣。其次旅游服務模式方面仍以傳統的星級酒店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整合后的服務,缺乏對自身旅游新興服務模式的創新,更無法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最后,旅游服務創新缺乏消費者參與。企業在創新旅游產品時,沒有調動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僅靠個別主管意識、市場調研和經營設計產品,缺乏群眾基礎。
二、我國旅游企業基于互聯網經營模式的改進建議
互聯網發展一方面實現了信息高效傳輸,使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之間的信息出現了高度融合;另一方面互聯網還實現了資源共享,任何企業都可利用網絡技術了解和搜集旅游消費者的信息及需求,為企業經營模式的改進提供了參考?;ヂ摼W發展帶來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旅游企業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共享性,構建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新型經營模式:
(一)搭建旅游平臺
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從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的實現角度而言,旅游平臺的建設尚未完成,需要進一步完善。
1.客戶社區平臺
社區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能有效加快信息傳輸速度,降低溝通成本,因此成為廣告、媒體、關系分銷市場,可為旅游供應商精確營銷提供準確數據參考。旅游企業若能充分利用社區平臺,則能建立強大的人際關系網,為企業形象打下堅持的基礎,實現口碑營銷。根據互聯網社區和旅游要求,本文提出應建立以下幾種業務:個人空間、即時通訊、交易平臺、信息平臺、游戲平臺、實地旅游以及眾包平臺。個人空間主要是展現旅游者的喜好,如喜歡的音樂、旅游相冊等;交易平臺可幫助消費者完成退票、訂票業務以及其他的在線交易;信息平臺能旅游攻略和景點點評等。
2.員工管理平臺
旅游企業應根據業務發展需求,提供自身的管理水平,滿足旅游平臺對旅游活動組織的管理要求,實現移動辦公和應急指揮。員工平臺的建立主要是為滿足各級主管部門的管理需求,提供快捷的信息化服務。旅游辦公信息化業務主要是對旅游品牌進行管理;控制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管理訂單和報賬;解決客戶投訴,提高客戶滿意度,解答客戶消費疑問;平臺業務支撐管理則是搜集、信息,并對平臺的運行進行實時維護。旅游服務信息化,主要是及時處理導游信息,給游客提供親切的問候,利用旅游呼叫中心加強與游客的溝通,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接聽服務;處理緊急投訴及突發事件,保障游客的個人利益和人身安全。員工關愛和學習平臺,主要是為員工的個人發展提供學習、交流、溝通的平臺,主要包括溝通、發展、助理、激勵、生活、健康以及福利等多個方面。群策群力平臺,即眾包平臺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組織任務完成模式,是利用網絡資源設計商業模式不僅能幫助企業節省研究費用,還能有效整合群眾的力量,提高企業模式改進效率,降低成本。
3.旅游產業鏈相關利益整合平臺
旅游企業利用互聯網,可查詢消費者的消費記錄,對數據庫進行管理,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可對整個旅游市場的發展動向進行準確預測,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企業還能利用在線旅游博客,對旅游市場信息進行整合,制定與產業鏈相適應的推廣策略,規范旅游市場;利用互聯網加強旅游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查企業的不法行為,禁止強迫消費,積極倡導誠信經營;加強旅游服務質量的考核力度,及時處理旅客的投訴,維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樹立良好的旅游風尚;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的作用,提高對外旅游出行服務水平。
(二)信息服務的整合
旅游服務的本質是為消費者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活動提供咨詢、、組合和組織的服務整合機構,即充當旅行要死的生產者,也是刺激旅游消費的推動者,而以上職能的實現均離不開對信息的整合。首先,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定位服務,其主要內容包括位置跟蹤服務、交通和導航服務、緊急救援服務。位置跟蹤服務能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跟蹤服務,使消費者能夠在旅行過程中清楚自身所在的位置,消除不確定因素帶來的緊張情緒,同時還能防止人員走失;交通和導航服務可幫助自駕旅游車少走冤枉路或違反交通規則;緊急救援服務則能消除或降低突發事故帶來的危害,為旅客提供安全保障。其次,要利用互聯網進行移動旅游廣告。互聯網的發展使廣告業務獲得了極大發展,已經突破了空間和時間限制,具有交互性強、送達率高、針對性強、擴散面廣等多項優勢;另一方面,企業還能獲得消費者及時的信息反饋,為企業后期營銷計劃的改進提供參考;消費者還能將旅游咨詢進行轉發,繼而帶動其他潛在的消費客戶,使企業的旅游咨詢得到高效傳播。最后,搜索查詢服務。企業可利用互聯網開展搜索查詢服務,使用戶能根據自身的需要定制所需服務資訊。自助旅游者計劃性不強,多數是臨時起意,對目的地的交通、餐飲、住宿條件并不熟悉,而搜索查詢服務可為旅客提供鄰近的車站、加油站、旅店以及參觀位置和信息,滿足了游客的需求,提升了旅游企業的服務能力。
三、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旅游服務行業應采取積極的措施迎接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挑戰,抓住時代機遇,對現有的經營模式進行改進和升級,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信息傳輸效率、優化業務經營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宗旨,構建科學、高效、先進、多樣、規范的旅游服務模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旅游需求,提高整個旅游行業的經濟效益,最終完成由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的轉變。
作者:史冬防 程華勝 單位: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何正萍.基于E時代新型旅游產業價值鏈的我國旅行社發展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2]吳建興.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上海旅游服務轉型升級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3]姚云浩.旅游產業集群網絡及創新績效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5.
[4]張小明.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與發展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2010年3月,人民銀行聯合等9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194號),這是近年來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第一個全面的金融政策,在創新信貸產品、完善金融服務、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培育文化產業市場,建立和完善配套機制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和政策突破,為渴盼資金輸血的旅游行業送來一場“及時雨”?!兑庖姟分赋?,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信貸原則,加強和改進對旅游業的信貸管理和服務;要根據旅游項目的風險和經營情況,創新發展符合旅游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模式,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加大對小型微型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的信貸支持力度等。《意見》還指出,擴大旅游企業融資渠道,支持旅游資源豐富、管理體制清晰、符合國家旅游發展戰略和發行上市條件的旅游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社會資本支持和參與旅游業發展等,為旅游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尋甸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金融支持基本情況
尋甸縣文化產業起步晚,文化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產業布局較為分散,產業競爭力不強,具有鮮明的“輕、薄、短、小、弱”等特征。文化產業、文化產品以及文化服務體系還不盡完備,產業組織形式分散,規?;?、集聚化程度低,影視服務、藝術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工藝品加工銷售等多元的產業格局尚未形成,特別作為文化產業主體的生產經營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企業規模小,營運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企業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層級低,經營效益、現金流不穩定,與銀行信貸準入門檻對接難。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絡文化服務等文化行業尚無成規模的代表性企業,廣播、電視、電影服務行業有云南天湖島影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F有基本成規模的文化企業主要集中于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具有代表性的有昆明星河溫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云南紅色莊園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云南天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其中昆明星河溫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1200萬元人民幣,企業正處以快速成長階段,企業從業人數從2009年的150人增加到2011年的260人,主營業務收入從2009年末的1509萬元增長至2011年末的3758萬元,兩年內增長了150%,凈利潤從2009年末的313萬元增長至2011年末的733萬元,兩年內增長了134%,凈資產回報率從2009年末的19%增長至2011年末的25%。2009年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企業以抵押貸款的形式每年從尋甸農村信用社新增融資1000萬元人民幣,利率在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50.9%。其中到期已還貸款占全部到期貸款的比例三年來都是100%。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未來3年內昆明星河溫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最優選擇、次優選擇、最后選擇的融資方式分別為銀行貸款、股票融資和債券市場融資,按照企業融資結構理論中的啄食順序企業應該優選考慮內源融資,再考慮債券融資,最后考慮股權融資,出現這一情況是我國的普遍現象,主要是由于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公司管理制度尚不到位、企業債券市場不發達、信用制度不發達等的影響。
近年來尋甸縣金融機構介入文化產業的積極性有較大提升,但融資支持對象仍僅限于點,主要集中于少數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旅游企業及一些能帶來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化項目,尚未推廣及面。由于地方經濟基礎的限制等原因,目前通過信貸融資、股權投資、債券融資、信托這四種新的融資模式還沒有的到有效推廣。在直接融資方面,由于多數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和財務業績難以達到上市融資的要求,上市直接融資模式也并非文化企業融資的普適路徑。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傳統金融服務產品和金融工具難以與其有效對接,金融創新落后于文化產業發展需求。
二、金融支持尋甸縣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貸款擔保薄弱,難以提供有效抵押物,文化企業獲貸能力不足
尋甸文化企業普遍規模小,多缺乏符合現行信貸準入條件的足額抵押物,例如云南天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經營范圍覆蓋高爾夫球場、房地產開發等開發項目,使用土地為地方集體所有,難以提供有效抵押擔保,進一步加劇了“貸款難”;同時,由于企業規模小,融資額相對較小,而信貸管理,特別是貸后管理成本卻與大中型企業相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業機構主動介入支持的積極性。
(二)投資成本大,見效慢,金融機構提供貸款動力不足
目前有條件鄉鎮已將旅游業作為其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并提出了各自旅游資源的規劃與發展目標,但開發的理念與旅游行業的運作還處于初級階段,旅游資源相對分散,優勢不強,使前期投資成本大,投資回報慢。例如星河溫泉計劃開發投資尋甸縣風龍灣旅游區,投資總額十多億元,但從投資回報角度來看,金融機構更愿意將資金投向高回報、見效快的行業中。
(三)融資渠道狹窄,信貸產品、服務創新力度不足
銀行業機構結合文化產業、企業的經營和融資需求特點,對服務手段、信貸管理機制以及信貸產品的探索研發有待加強,融資渠道狹窄,銀行信貸投入不足,直接融資渠道不暢,民間資本參與較少。
(四)旅游企業投資重點偏向地產開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本地旅游業長期較為粗放的經營理念,導致旅游市場產品缺乏競爭力,而高爾夫、溫泉度假區、酒店等成為投資熱點,導致金融支持難以落實到文化產業發展上來,對旅游文化行業的支持偏離了最初愿望。
三、金融支持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系統整合文化產業鏈,促進金融與文化產業有效結合
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加強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支持,打造涵蓋文化產品從生產、服務到終端消費的完整文化產業鏈條。以文化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優勢企業和特色企業為重點扶持對象,尤其是文化旅游、現代傳媒、文化娛樂及演藝等細分行業中的相關企業,加大針對性金融產品創新及服務流程優化,完善相關配套的政策措施,力爭為其提供全方位和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促進這些企業經營能力和業績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健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
財政和發改委等部門要將旅游業列為重點支持行業,成立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構建專項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積極推動我縣旅游業發展。具體是通過政府設立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財政注資引導,鼓勵各種類型的資本依法參與企業運營,促進銀、政、企的有效對接。
(三)加強對文化經營企業的培育、引導和管理
促進其邁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經營管理的軌道,提高運營管理、財務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文化產業、企業與銀行信貸準入的對接度。
(四)鼓勵多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研究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積極介入旅游業的辦法;探索支持文化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形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政策。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等方式多渠道分散文化企業的融資風險,提高相關金融機構和各類投資基金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
關鍵詞:休閑業;旅游業;旅游體系戰略;上海
知識經濟時代帶來兩個問題:第一,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人們也將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網絡化進程,文化之間的融合、滲透也會在越來越多的方面體現出來。休閑作為一個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正快速地向我們走來。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和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的出臺,使得休閑和旅游業的整合成為理論上、實踐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為關注的視點。
本文以上海為例對城市休閑旅游業進行研究,以期為上海都市旅游發展與和諧城市政策制訂提供依據。
一、休閑業和旅游業的關系
1、休閑業發展趨勢
美國學者杰弗瑞?戈比認為,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因此,休閑的意義不僅在于恢復體力,更重要的在于精神的調整與升華。
休閑業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期,為休閑而進行的各類生產活動和服務活動日益成為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據預測,發達國家2015年將進入“休閑時代”。研究者認為,休閑業是圍繞人的休閑生活和為滿足休閑需要而形成的產業體系,是以旅游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娛樂業、商業和交通業為主的產業群或產業鏈,是一種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綜合性產業,21世紀休閑業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休閑業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85%。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將是城市休閑化的臨界點。2007年上海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休閑產業也已經具備堅實的發展基礎。
2、休閑業和旅游業的關系
現代休閑業基本圍繞滿足人們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展開,因此對環境的破壞小。早在50年前西方國家就試圖通過發展休閑業諸如俱樂部、文化館、劇院、博物館、藝術館、體育館、休閑度假村、主題公園、游樂園等來緩解旅游業帶來的壓力。休閑業和旅游業的整合,可以豐富旅游的內涵,擴大旅游業經營范圍,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多方面消遣享樂的需要。因此,休閑業和旅游業的是一種互相包容的關系,旅游要為休閑創造良好的條件,休閑為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二、上海休閑旅游業的現狀
相對于國內其他城市,休閑業在上海的發展歷史較長,休閑產品大致有以下一些類別:觀光、度假、餐飲、購物、健身、文化、娛樂消遣、資訊、科教、工藝等。其中的商業休閑發展尤為迅速,如各色酒吧、咖啡館、茶室、浴場、高爾夫、會所、度假村,F1運動、室內滑雪、攀巖、擊劍、跆拳道、射擊、購物、餐飲、健身、美容場所等層出不窮,休閑文化日趨多元。但是上海休閑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產業規模、產品結構、產業規劃、人才素質、管理制度、市場條件和投資模式等都有待提高和完善。上海旅游業目前的供給能力、配套水平、人員素質、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已與國際接軌,可以為上海休閑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休閑業和旅游業的整合,打造上海的休閑旅游業,可以極大地提高上海都市旅游的競爭力,以滿足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需求。
通過與休閑業的互動整合和與現代服務業的嫁接融合把旅游業的外延擴大到休閑產業,上海旅游業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因此,必須確立“促進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旅游產業素質,綜合發揮旅游產業功能”的“旅游體系戰略”,以休閑產品結構創新為重點再造旅游功能,通過旅游業和休閑業的整合、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嫁接融合,使每一個服務產業鏈條產生經濟效益,進而促進上海旅游業向高階段過渡,以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現代服務業乃至上海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休閑資源、旅行社客源、旅游中介、在線交易平臺,圍繞旅游六大要素,實現一條龍服務,逐步完善城市休閑功能和大旅游功能,完善市民日常休閑的城市休閑旅游體系、周末休閑的環城市游憩帶、節假日休閑的觀光度假產品體系、商務休閑的會議、展覽、節事、獎勵旅游產品體系。同時,加強對長三角旅游的統領,協調和整合,打造大上海全球旅游城市區。
三、上海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對策
1、明確休閑業和旅游業的產業地位,健全管理機構和組織
適時調整產業結構,把休閑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明確和鞏固旅游業作為休閑業主導產業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休閑旅游業的統計體系,準確衡量休閑旅游業的經濟貢獻,并為制定休閑產業標準和發展計劃提供完整的數據資料。具體有以下3點:
第一,明確休閑業行業管理組織。當前,最為可行的做法是強化上海旅游委的協調功能和領導權威,將與休閑密切相連的行業部門組織起來,打破條塊和部門分割,建立有效的聯席會議制度,實現各行業、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與協作,以形成綜合的休閑旅游產業調控能力。
第二,成立“休閑旅游協會”和“休閑旅游學會”等研究機構,營造全社會發展休閑產業、發展大旅游的氛圍。
第三,把休閑旅游發展作為優先產業放在規劃中。政府盡快出臺《關于加強休閑旅游業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條例、法規,制定休閑旅游業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和各項政策措施,加快休閑旅游業的發展,保障休閑旅游業的有序經營和規范運作。
2、全方位開放市場,加快培育休閑旅游市場主體
上海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市場機制來實現。目前旅游業市場化進程和市場開放程度在中國經濟大格局中并非處于領先地位,在生產要素的流動、企業的所有制形式以及公平競爭等方面,旅游業還存在許多體制問題和程序。圍繞著開辦旅游企業的問題,形成了部門之間、企業之間、公私之間等多種利益關系,部分封閉的市場和約束性的競爭關系,是制約上海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因此需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支持,圍繞休閑產業鏈,以旅游業為主導,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的一體化。具體有以下4點:
第一,引導和支持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業參與上海旅游企業的改組、改造和重組,催生一批休閑旅游品牌,培育休閑旅游產業體系,促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休閑旅游企業集團。
第二,在資源整合、發展政策、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扶持,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培育出躋身世界旅游業前100名的休閑旅游企業,推動休閑旅游企業集團進入世界五百強。
第三,發揮現有的錦江、春秋等旅游集團公司的管理、品牌、資本、技術和人才優勢,實現全國性、 區域性乃至國際性的網絡化規模經營;進一步培育旅行社行業批發、的分工體系,實現市場組織網絡化和旅游業管理覆蓋面的突破;促進休閑旅游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扶持中小休閑企業向經營專業化、市場專門化、服務細微化方向發展,建立與大型旅游集團的網絡服務協作關系。
第四,學習借鑒國內外在休閑旅游產業發展、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自己,建立起休閑旅游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本、項目、人力資源、技術裝備等市場,明確、便捷的準入、退出機制和平臺。
3、創新旅游目的地體系和休閑旅游產品體系
(1)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體系
以提高旅游產品開發水平為重點,著力提升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檔次,集中力量打造上海國際旅游城市和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繼續發揮都市觀光產品的優勢,加快度假產品、商務會展產品和專項產品的開發,科學規劃,積極倡導個性化和分散化休閑,打造綜合性的休閑旅游度假城和公司活動樂園,以及在線休閑產品交易平臺。
其一,通過休閑旅游和現代服務業功能的融合和衍生,映像化、戲劇化、活化的嘗試和體驗,打造上海源專項旅游區,黃浦江一蘇州河、延安路一世紀大道兩大休閑旅游產業帶。
其二,時間上全年分散,允許人們可以自主決定何時休假,鼓勵游客到上海郊區去體驗鄉村生活,培育觀光與生態休閑旅游產品、養生休閑旅游產品、郊野運動休閑旅游產品、郊野實景劇、野營地、特色餐飲、農家樂、休閑房地產等,實施城鄉一體化休閑旅游。
其三,重視發展城市的休閑度假帶,建設四大遠郊休閑旅游區,包括:嘉定寶山汽車主題休閑旅游區(F1賽場、汽車城、寶鋼);金山奉賢海洋主題休閑旅游區(金山沙灘、楓涇古鎮、金山農民畫村、奉賢海灣旅游區、上海石化);青浦松江崇明鄉野度假主題休閑旅游區(佘山、東方綠舟、淀山湖、朱家角、崇明東平森林公園、崇明農家樂、瀛東漁家樂、新農村建設);浦東南匯歡樂體驗主題休閑旅游區(野生動物園、南匯桃花村、南匯農家樂、上海鮮花港)。
(2)培養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完善休閑旅游產品體系
以“產品-市場”一體化策略為導向,進行休閑旅游產品的補充和更新換代。
其一是引導消費時尚,創造獨特的休閑體驗,積極挖掘文化底蘊和歷史文化積淀,努力開發體驗型休閑旅游新產品(如專項旅游、網絡旅游、生態旅游、森林旅游、濱水休閑旅游、時尚運動、休閑社區、分時度假、住宅度假、非職業技能培訓的修學旅游、創意旅游、信息港體驗旅游),優化休閑產品結構。
其二是實施多元化戰略,采取“中檔為主,兼顧低高檔”的模式,既滿足大眾需求,又滿足高端消費者的個性化休閑旅游需求。同時,提高休閑旅游業服務質量,推廣品牌意識,以品牌化經營為導向,注重休閑旅游企業整體形象塑造,形成上海鮮明的休閑旅游特色,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其三是實施科技創新工程,推動休閑旅游產業升級,優化旅游產業結構?,F代旅游業的突飛猛進得益于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新型材料、計算機、通信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旅游發達國家,高新技術已在旅游開發、旅游管理、旅游營銷、旅游服務以及旅游教育培訓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網絡銷售、網絡預訂、虛擬旅行、衛星旅游等概念已經被旅游界所采納。盡管上海旅游業發展已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但從總體上說還處于一種高速度低質量的發展模式,高新技術介入旅游產業的程度相當低,對旅游產業結構升級轉換的推動作用不強。因此,要增加休閑旅游科技投入,積極探索網絡技術運用,打造休閑旅游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引導、創造新的旅游需求和休閑消費方式,淘汰落后過時的旅游產品,推動休閑旅游產業結構向高層次發展。
4、創造休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
培育高度的休閑文明,制定完善的休閑條例法規,以法治的建設推動休閑文明的進步,引導上海市民積極進行休閑旅游消費。同時,把開發休閑旅游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完善城市休閑旅游業的內容和功能,維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具體有以下5點:
第一,培育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的人文環境氛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增強城市的美譽度、好客度、親和力,讓游客真正體驗到“親切感、舒適感、交全感、文明感”,培育良好的休閑旅游業人文環境。
第二,從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人手,樹立“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的社會價值觀念導向,建立合理的休假和工作制度,加強基礎設施、休閑設施以及相關社會支持系統的建設,使休閑合理化、日常化、便利化。
第三,合理分配休閑旅游資源,縮小休閑旅游消費的差距,打造良好的休閑旅游服務環境,將社區居民潛在的消費需求充分轉化為現實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