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0 15:41: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核算方法的定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盈虧情況,可以幫助企業經營者及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在企業會計工作中,會計信息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貫穿于企業會計核算程序的全過程,企業應當選擇適宜的會計核算方法,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這也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政治法規、市場經濟以及企業自身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而會計核算方法的不同導致處理結果的不同,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本文通過對影響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的因素進行分析,強調會計核算方法選擇影響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意義。
關鍵詞:
會計核算方法;選擇因素;會計信息;質量分析
一、會計核算方法的的定義及重要性
1.會計核算方法的界定
會計核算方法即是會計在對企業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持續有效、系統全面、科學合理的反射出經營活動狀況所采用的一種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質量水平的高低具有決定性作用,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會計核算對象具有多元化、復雜性、多樣化等特點,所以在對經濟決策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中不能僅僅采用一種核算方法,不能達到企業監督會計工作、反饋會計問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應建立科學的會計核算體系,構建更符合各個企業內部發展的會計核算模式。我國的會計核算主要有賬戶科目、記賬方法、憑證填制、憑證審計、登記賬簿、成本費用科目核算、財產盤點清查以及編制財務報表等各個具體的環節組成,只有將各個環節運用到會計核算中,才能真正體現出會計核算方法的準確性、科學性、合理性。各種會計核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緊密關系。
2.會計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近幾年,國際、國內經濟突飛猛進發展,對各行各業的要求規范更加嚴格,對會計核算方法更是如此。我國新會計準則也特別規定了我國會計核算方法的具體規范以及運用范圍。會計核算方法關乎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會計質量信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會計核算方法決定的,所以選擇適合本行業或者本領域發展的會計核算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能反映出不同的會計信息,但統一的目的就是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達到核算合理化、科學化的目的。會計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規范化的會計核算方法能準確真實的反映會計信息,確保會計質量水平,促進企業良好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的會計分析、會計預測、會計決策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發展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科學的預測、合理的決策,使得會計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企業的經濟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監督管理。
二、會計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的作用和影響
1.會計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的作用
正確的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會計報表的編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企業擁有的各項資源都屬于自身資產和所有者權益,消耗的各種資源都應該計入企業經營的成本,并且通過銷售行為得到足夠的成本補償,企業通過對外銷售保障資源得到合理運用并是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會計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要素,這六大要素也是會計核算的主要范圍和對象,會計核算以會計憑證和會計數據為基礎。企業在確定會計信息生成時間的同時,還需要確定入賬信息的時態性,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反映不同時態、不同物價的投入成本,會導致會計核算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會計核算方法在保證不受企業管理者干預會計工作等人為因素對會計核算工作造成的影響外,其對會計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恰當合理的使用會計核算方法不僅能增加會計數據及其他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還能保障企業實施正確的經濟決策。
2.會計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會計核算方法存在不確定性,基于會計核算的不確定性,往往對于對于相同的會計業務可以采取不同的會計結算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做支撐,但是會計核算產生的結果卻存在較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會計會計信息的質量。目前,會計信息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會計信息失真,雖然選擇適宜的會計核算方法可以客觀反映會計信息的性質、數量、時態和形態,有利于減少會計信息出現質量問題,但是卻不能避免類似問題。一方面,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使用的是以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為前提條件的,需要根據主體的過去和現狀對該主體的未來進行預測,這種預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這樣的假設或者主觀選擇是很難界定哪種結果是更科學、合理的。但是,在各個經營過程中進行的各種資源分配又必須借助于這種假設和主觀選擇,所以必然導致會計核算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很多會計核算方法的使用時為了對經濟事項進行計價,然而有效經濟業務在需要計價是的金額難以確定,必須通過評估金額來進行計價,這樣的計價方式必然包含了不確定成分,必然會影響會計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核算方法的不確定性,加劇了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
三、影響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的因素
1.根據企業管理要求選擇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要符合企業管理發展要求,選擇與企業管理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核算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企業為了更大的獲取經營利潤,必須要格控制成本,因此在選擇成本核算的會計方法中,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狀況下,應盡可能采用將成本控制在最低狀態的核算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獲利。在控制成本方面,許多企業都特別重視控制采購成本,需結合多種企業發展因素及市場價格的變化趨勢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企業實際發展的計劃成本,并對實際采購成本與計劃采購成本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控制措施。針對在銷售或者材料采購過程中出現的現金折扣、商業折扣在企業的運營中都將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營業利潤額,所以,采用何種折扣比例或者折扣方式是企業控制成本研究的重要會計核算方法。對此,需要根據企業的主營項目、企業資金實力、企業當前發展狀況以及企業長期實施的管理方式等要求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會計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地達到企業長期發展盈利的目的,促進企業經濟繁榮發展。
2.根據會計人員素質選擇會計核算方法
現階段,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選拔考試制度不夠完善,選的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總體偏低,再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偏低,導致會計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對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和使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如果某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總體較高且比較整齊,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時,就可以采用相對復雜的會計核算方法,進行更專業、更科學的會計核算。相反,如果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總體偏低,在進行會計核算方法選擇時就只能選擇采用一些相對簡單的會計核算方法。顯而易見,這兩種情況產生的會計核算結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以上情況,舉例說明,如果企業根據會計準則在計算賬面利潤與稅務機關確定的應稅收益不等時,這就必須確認所得稅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高,就可以選擇負債法來確認所得稅費用,這種計算方法專業業務能力要求較高,計算的結果也比較符合要求,有利于準確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情況。但是,如果企業的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較低,這樣就只能采用簡單的應付稅款法來核算所得稅費用,如果硬性要求他們采用難度較大的負債法進行所得稅費用的核算,無疑會使得核算結果失去準確性,從而增加了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
3.根據業務類型選擇會計核算方法
各個企業經營項目是不盡相同的,針對不同的經濟業務應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理,才能達到真正符合企業經濟發展的目的,減少了企業因會計信息不確定性問題帶來的影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大多數的會計核算都會涉及到固定資產的折舊科目,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核算中通常都采用加速折舊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等三種常用方法,此三種方法適合不同經營業務范圍的企業,加速折舊法一般更適合機器設備與技術更新程度有緊密聯系的企業,直線法則更適合于與年限相關的廠房及建筑的企業核算方法,工作量法則適合于交通運輸的車輛以工時作為主要考核標準企業的核算方法。所以,針對不同的企業的不同固定資產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縮小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能找到更加符合各類企業業務發展需要的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發展來說是更加有利的。
4.根據受托責任要求選擇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往往受企業制度的影響,在產權明斷的企業制度下,企業所有者和生產經營者完全分離,經營者受企業所有者的委托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委托人即企業所有者則通過會計信息來了解、評價生產經營者的經營情況,經營者向委托者提供生產經營的經濟信息,及會計信息,這是會計的基本職能。所以,在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過程中,經營者應該傾向于采用有利于資產保全、限制超前分配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本身的不確定性必然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我們可以通過風險規避的方法,采用比較科學、穩健的會計核算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保證會計核算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
5.根據決策有效性選擇會計核算方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已經不再局限于企業的所有者,對會計信息內容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所有者需要通過過去的會計核算結果、會計信息來對委托經營者的工作進行客觀評價,進行考核。所以,在現實操作中,為了反映企業受托責任履行情況而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及結果也與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核算與報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保證企業所以者和委托經營者的雙重利益,往往會根據決策有效性選擇會計核算方法,這樣的會計核算結果就可以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更科學的、合理的理論依據。
四、結束語
對影響會計方法選擇的因素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多因素影響著企業和經營者對會計方法的選擇,每一種因素的影響程度或每種因素對不同會計方法選擇的相關性。使得會計準則制訂者了解企業對不同會計方法選擇的動機,從而有利于在準則中對會計方法選擇的靈活性和會計披露的程度做出規定;使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了解企業選用會計方法的動機,方便對企業會計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做出較為合理的經濟決策。不同行業的企業對會計方法的選擇不會完全一致,行業的經濟特征會影響著會計方法的選擇,只有找到最適宜、最科學的會計核算方法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作者:何巧涵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梁曉麗.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0(31).
[2]宋紅艷.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北方經貿,2015(10).
(一)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定義的比較我國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在該方法下,長期股權投資以取得股權時的成本計價,其后,除投資企業追加投資、收回投資等情形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保持不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是指是指按照成本記錄投資的一種會計方法。損益表中反映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投資者在購買后從被投資者產生的累計凈利潤中收到的分配額。在該方法下,投資者以成本記錄對被投資者的投資。投資者確認的收益,僅限于投資者在購買日以后,從被投資者產生的累計凈利潤中收到的分配額。收到的分配額超過這種利潤的部分應作為投資的回收,并應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沖減投資的成本。由此可見,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定義的區別:我國成本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一是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響;二是完全控制。西方成本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與我國的第一個核算前提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國成本法核算的第二個前提條件(控制)下,西方根本采用的不是成本法核算,而是權益法核算。因此,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定義上來看,我國對成本法核算的定義是雙重的,而西方對成本法核算的定義只是我國成本法核算定義的第一部分,即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響。
(二)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定義的比較我國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其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化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權益法的核心思想是從投資企業角度.將被投資單位經濟活動及其影響與投資企業視同一體,因此要求投資的賬面價值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變動而變動。國際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根據這種方法,投資最初按照成本予以記錄,隨后再根據投資者在購買后占被投資者凈資產中的份額的變動對投資進行調整。損益表反映了被投資者經營成果中屬于投資者的份額。成本法核算和權益法核算是互補的兩種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所以,既然中西方成本法核算存在分歧,權益法核算必然也有區別。我國權益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重大影響、共同控制;西方權益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重大影響、控制。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定義上來看,他們都有相同的前提條件,即重大影響。但是我國定義中要求的共同控制,西方沒有共同控制的概念,所以只要分清共同控制和控制,中西方權益法核算在定義上存在的區別便顯而易見。
二、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核算范圍的比較
(一)我國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范圍我國頒布的《企業會汁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能夠實施控制或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這兩種情況時,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成本法、權益法的適用范圍是建立在判斷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財務和經營政策的影響程度的基礎上的。企業合并準則如果不規范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將無法解決我國現實中的企業合并問題。因此我國會計準則在制定中與我國的現狀相結合,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納入企業合并準則范圍,明確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應當以賬面價值為基礎進行會計處理。當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關系發生變化的時候,即由于減少投資或追加投資等各種原因,重新判斷新的影響程度,進而決定是否繼續采用原來的核算方法。一般隋況下是通過持股比例進行判斷的,為便于理解持股比例與核算方法之間的對應關系。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選擇方法是:如果持股比例在20%~50%之間應采用權益法,一旦持股比例高于或者低于這個范圍,就應采用成本法;與之相反,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若持股比例發生變化進入20%~50%的范圍就應改按權益法。
(二)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范圍國際會計準則中也對成本法、權益法核算范圍做出了書面性的規范,準則中也涉及“重大影響”這個概念,即如果投資者直接擁有或通過附屬公司間接擁有被投資者20%或以上的表決權,則認為投資者具有重大影響,除非能夠清楚地表明并非如此。相反,則認為投資者不具有重大影響,除非能明顯地表現出這種影響。所有權基本上或大部分為另一投資者擁有,并不排除某個投資者具有重大影響?,F用圖2予以說明:由上我國準則和國際準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確定成本法、權益法上就會出現一個分界線詮釋重大影響和控制,我國在持股比例為20%~50%之間采用權益法,這一點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因為對投資單位有重大影響。
(三)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范圍差異比較首先,我國準則規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時候就意味著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成本法,國際會計準則規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時候無顯著影響采用成本法或者公允價值法(范圍:市場價格未定的時候采用公允價值法,市場價格不可用的時候采用成本法)。其次,持股比例一旦超過50%都達到控制狀態,核算方法就會發生改變,我國采用成本法,而國際會計準則采用權益法。這就意味著中西方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出現差異。例如:當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控股比例超過50%的時候,我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會采用成本法,而國際會計準則將會采用權益法,差異便會出現。我國在控股50%以上與國際準則出現分歧的原因是,因為控股50%能體現出另一個區別核算方法的因素,即同一控制。這個有中國特色的控股50%以上會給我國會計準則進行核算帶來方便,但勢必在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大形式下存在缺陷。
三、中西方成本法與權益法互相轉換的比較及處理
(一)中西方權益法向成本法轉換的比較 在我國會計準則中:因減少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在這種情況下,直接以轉換時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基礎,不必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任何調整。在西方會計準則中:因減少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也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在這種情況下,具體操作與我國會計準則一致。在我國會計準則中:因增加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c種情形的轉換,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由重大影響關系變為控制關
系,電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在西方會計準則中:因增加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c種情形的轉換,雖然投資單位對被投資耽誤由重大影響變成控制關系,但西方準則始終是采用權益法核算,所以這樣情況即使發生。也不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轉換。
(二)中西方成本法向權益法轉換的比較由于新減少投資,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投資單位因處置投資而減少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由控制關系轉換為重大影響關系或共同控制關系,這時,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要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凈收益變動部分。計入留存收益;其他變動部分,計入資本公積應按照處置或收回投資的比例,結轉應終止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在此基礎上比較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凈額,如果原來產生了正商譽,則不調整剩余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如果原來產生的是負商譽,則需要調整增加剩余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將負商譽部分調整至留存收益。國際會計準則中: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新減少投資,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雖然投資單位對被投資耽誤由控制關系變成重大影響,但是西方準則自始至終也是在采用權益法核算,所以這樣情況即使發生,也不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轉換。
(三)西方成本法核算與權益法核算的處理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的轉換和我國會計準則中所列示的基本一樣,導致權益法向成本法變動或者成本法向權益法變動的原因都相同,就是控股比例的變化,不同的地方在于所用會計科目不一樣。西方成本法核算的處理如例1,洛士利公司有以下的證券組合(2007年9月30號)。
【關鍵詞】輔助核算;自定義項;核算元
一、會計科目核算體系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局限
會計科目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分門別類進行核算所規定的項目,傳統的會計核算對象是法人單位,所以,會計科目體系核算的內容僅是法人單位總體的財務狀況,比如,銷售收入科目反應的是所有銷售產品的收入情況。如果需要詳細掌握各產品的銷售情況,則通常是以下設子級科目的方式加以解決。比如:為了對每種產品銷售收入進行核算,可以在銷售收入科目下設定產品二級科目,即:6001 主營業務收入、600101 產品1、600102 產品2,等等。
然而,子級科目核算的結果只能從一個會計事項的角度進行展示。但當需要對一項業務過程,比如一個產品從采購、入庫、出庫、銷售、繳稅和收、付款等一系列使用資金的業務活動進行核查時,這種單一會計事項細分的方式就顯得不完善了。為了解決對整個業務活動進行會計核算的監測要求,可以采用業務所涉及的所有科目進行子科目細分的方法核算,比如對產品銷售業務涉及的采購、庫存、銷售、應收、稅金、相關費用等科目設定產品子科目,以記錄業務進程的會計信息。雖然這種方法記錄下業務發生的會計資料,但受限于傳統會計核算方法,設定子級科目的方案存在著許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
(一)業務進程的會計信息查詢困難
由于業務對象以子科目形式核算,分布在不同科目的不同級次賬下,傳統會計核算方法沒有提供子科目歸集信息的方法,所以查詢業務進程(將產品進貨、庫存、銷售和收款等環節)的綜合會計信息十分不方便,必須另設個性化的賬表以幫助查詢。
(二)不能同時進行多類業務核算
由于下設的子科目只能是一種類型,如果還需要其他類型的業務進行核算,比如,在對銷售產品業務進行核算時,還需要按合同進行核算,這種方式就無法滿足要求了。所以,傳統的會計科目核算體系不能適應多種業務類型的核算需求。
二、利用財務軟件中的輔助核算功能進行指定業務項的業務過程會計監測
輔助核算是現行的財務軟件常采用的功能,常用的輔助核算項目有個人、部門、項目、供應商、客戶等。但要對指定業務項進行核算,這些項目顯然不夠。所以,主流的會計軟件又提供了自定義項的輔助核算設置。如用友ERP-U8 V8.71中,提供了多達16條自定義項的選擇設置。軟件可以針對設置為輔助核算的自定義項提供期初錄入、憑證錄入的必錄控制,提供自定義轉賬、匯兌損益、期間損益、銷售成本等結轉按自定義項結轉等會計核算方法,也提供對賬及多輔助賬查詢等結果查詢的方法。利用對自定義項的會計核算功能,可以便利地實現對特定業務項的業務過程進行跟蹤和和核算的管理需求。
首先將需要核算的業務對象定義為“核算元”。對核算元的業務過程核算的原理是通過一組反應業務進程的會計科目的核算,提供以核算元為信息匯集點的相關科目查詢,以掌握業務(“核算元”)的業務進程狀態。比如,以銷售的產品為核算元,銷售的業務過程包括采購、庫存、銷售、成本、支付費用、繳納增值稅、應收、應付等環節,在用友U8ERP-871軟件中,可以用以下四個步驟完成核算設置及核算。
第一步:確定業務過程核算的會計科目。依據“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主要環節,確定需要記錄的會計事項,即會計科目組。
第二步:在自定義項中定義“核算元”和檔案。用“銷售產品”作為核算元,核算元的檔案為具體產品,如:產品1、產品2。
第三步:在相關會計科目中綁定核算元。即在會計科目設置中,將核算元設定為輔助核算項。
第四步:制單中輸入相關的核算元檔案。
完成這四步操作后,只要按照正常的會計核算處理流程,在會計賬目查詢中選擇“多輔助核算明細賬”或“多輔助核算匯總賬”查詢,即可獲得核算元(產品)銷售進程中,各業務環節的執行狀況。
三、實例操作
下面介紹用友ERP-U8 V8.71軟件中,利用自定義項輔助核算功能,對“產品”核算元進行業務過程核算的具體操作內容。
(一)確定“產品”銷售業務的核算科目
根據管理要求,產品銷售業務經歷庫存、銷售、相關費用、稅金以及收、付款情況,所以在2007新會計制度科目中,確定采用庫存商品(1405)、主營業務收入(6001)、主營業務成本(6401)、銷售費用(6601)、應繳稅費(增值稅)(2221)、應收賬款(1122)、應付賬款(2202)、銀行存款(1002)等作為核算科目;
(二)定義“銷售產品”為核算元
進入企業平臺后(圖1),通過①基礎設置――②基礎檔案――③其它――④自定義項,打開自定義核算單元窗口。
進入“自定義項檔案”窗口(圖2)后,按照以下順序操作完成對核算業務項的定義:
① 在左邊窗口的“自定義項類別”中,選擇表“單據頭”類別;
② 在“自定義項檔案”窗口的項目(共有16條)中,雙擊“自定義項1”條目,打開“自定義項設置”窗口;
③ 在“自定義項設置”窗口中的“項目名稱(簡體)欄下,輸入核算元的名稱“銷售產品”;
④ 在輔助窗口的“數據來源”欄目中的下拉列表中選擇“手工輸入”,
⑤ 在右邊的復選項目中,選擇“必輸”;
⑥ 選擇“需要建檔”;
⑦ 選擇“檢查合法性”。
“必輸”、“需要建檔”和“檢查合法性”三個選項,保證在輸入過程中核算元數據的唯一性。
當完成對核算元的定義和操作設置后,在“自定義項類別”窗口的菜單中,點擊“檔案”菜單,進入核算元檔案的輸入窗口(圖3)。按照下列步驟操作:
① 點擊增加菜單;
② 在“自定義值”欄位置,輸入核算元的具體值,即品名―產品1;
③ 在“代碼”欄位置,輸入產品編號001(可以自行定義);
④ 點擊存盤圖標,保存輸入的內容;
⑤ 在下部的展示窗口中,會列出剛剛輸入的產品名稱以及產品編號。
依次重復以上5步,可建立完成核算元的基本檔案。
(三)選定的會計科目中綁定核算元
在“基本設置”菜單中(圖1),選擇基本檔案――財務――會計科目,選出需要修改的會計科目,雙擊該科目進入科目修改窗口(圖4)。在本窗口中,點擊“修改”功能鍵,然后按照①選擇“銷售產品”核算元;②按“確定”按鈕保存已作的修改。
(四)制單
打開“業務工作”臺上的財務會計―總賬―憑證菜單,選擇“填制憑證”,進入制單操作。當在科目名稱欄選擇科目時,只要選擇綁定“銷售產品”核算元的科目,系統將自動彈出“輔助項”輸入窗口,在此,只要用參照按鈕①打開產品檔案,并選擇合適的產品名,并按②“確定”按鈕確定輸入即可完成檔案輸入操作。操作結果可以用③的副窗按鈕,打開憑證副窗口看到④的顯示。
(五)核算元(銷售產品)業務核算查詢
與會計處理的流程一樣,制單完成后,通過審核和記賬,完成會計核算,同時也完成了“核算元”的核算。核算元核算的結果可以直接通過總賬菜單中的①賬表――②綜合輔助賬――③多輔助核算明細賬,進入查詢定義窗口(圖6)。在此窗口中,首先選擇④多欄賬賬類,然后在條件頁面選擇“過濾條件2頁簽,從⑤銷售產品參照檔案中選出需要查詢的產品,按⑥確認按鈕,便可得到圖7所示的查詢結果。該結果以一個產品為對象,列出該產品業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相關的會計科目核算結果,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業務進展的狀況。
四、總結
由于計算機的應用,傳統手工會計核算的工作已接近完全被取代。適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會計人員應該將其職能轉移到及時、準確地提供管理需要的會計信息上來。以上案例是以會計核算的方式監測業務進程的一種管理應用,說明現代企業的會計人員應該掌握好軟件的各種功能,不斷根據管理要求,設計出不同的核算方案,以滿足管理者對會計信息的各種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會計信息;相互關系
在現代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會計核算是一項基礎的工作內容,其所反映的企業財務活動必須是真實發生的,并且要在企業決策者的需求基礎上進行會計核算,繼而做出相應的會計報告??梢哉f,會計核算為會計信息提供了依據,是會計信息的基礎。而對于會計信息來講,必須要保證其真實性、客觀性與可靠性,這就要求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要嚴格遵照新會計準則的相關標準執行核算。具體來講,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的相互關系主要可以體現在下文所述的三個層面。
一、會計確認的核算方法與會計信息的關系
所謂會計確認,就是當企業發生了一筆經濟交易或財務活動時,需要確認其具體的內容和會計反映方法,并判斷出有用的信息進行會計管理。會計確認是會計核算的基礎環節,是實施會計管理的第一步,包括對時間的確認和對會計要素的確認。在會計確認的核算方法中,首先就需要注意其所確認的會計信息必須要滿足新會計準則上所定義的某一基本會計要素,并且該會計要素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計量性,對該會計信息的確認要能夠與會計信息使用者所作出的決策具有相關性,最后,在會計確認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只有客觀、合理的選擇會計信息確認依據,才能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二、會計計量的核算方法與會計信息的關系
會計計量是會計核算的主要環節,也是核心環節。會計計量的最大作用是解決了企業的財務活動或交易事項應該如何在會計信息上以量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一問題,其計量出的結果不但體現了會計確認,還決定了會計記錄。由此可見,會計計量的準確性與否是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優劣的關鍵。
一般來講,企業的會計計量應該體現兩方面內容,一是計量單位,另一個是計量屬性。其中計量單位可以使用名義貨幣單位,也可以使用固定貨幣單位。在使用名義貨幣單位的一般情況下,會計的計量核算相對更加簡單方便,也能夠相對較好的保證會計計量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若市場發生通貨膨脹現象,名義貨幣就會出現貶值,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就無法得到保證。而使用固定貨幣單位作為會計計量單位,則能夠較為客觀的反映當期的實際會計計量,增大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一致性,但這種計量單位要求會計人員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因為其所反映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會計人員的素質與能力,若其出現主觀判斷失誤,必然會失去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而計量屬性則是指計量成本,包括歷史成本、重量成本、公共價值、可變化凈值等。其中新會計準則為了使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更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并對決策更加有用,全面引入了公共價值計量屬性,規定在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中以公共價值計量并允許債務人確認重組收益,非貨幣易中以公共價值確認換入資產并確認置換收益等。但確定公共價值的主觀隨意性大,增大了經營成果的不穩定性,“公共價值”極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工具。
三、會計記錄的核算方法與會計信息質量
在會計記錄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核算方法有賬戶設置、編制會計分錄、復式記賬、編制會計報表等,通過這些核算方法,形成會計信息,達到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管理的目的。會計記錄的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可靠性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新會計準則在會計記錄方面規定:
1.新準則明確了若干項資產減值跡象以及計量依據,即資產減值的價值是可收回金額的協議銷售價格減去處置成本后的凈額或者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中的較高者,由于未來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從而使資產減值準備的確定更多地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確認,存在著較多的主觀因素。而會計人員主觀判斷和評估準確程度的高低必然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新準則規定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不予轉回,雖然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途徑,但隨著經濟活動的變化,企業原計提的減值存在轉回的實際,新準則規定不予處理,使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的過程,降低了會計信息質量。
2.債務重組要以債務人發生財務危機為前提,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不再計入資本公積。對于實物抵債業務,債務重組利得作為非經常性損益計入當期損益,給上市公司帶來利潤,因此,那些負債金額較高又有可能獲得債務豁免的公司,其每股收益在新準則實施后,將出現大幅上漲。這些由于會計政策變化形成的收益,可能導致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會計信息的質量受到質疑。
3.企業無形資產的攤銷不再僅限于直線法,并且攤銷年限也不再固定,給予企業更多的選擇機會。因此,企業可能會通過減少攤銷年限和加速攤銷來提高公司的業績,或者以相反的手法來降低業績,達到贏余管理的目的。
四、結語
總之,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是有著密不可分的密切聯系,會計核算的準確性與否決定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大小。為了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在新會計準則中,重點對會計確認、會計計量與會計記錄的執行方法進行了相應的改進,以確保企業核算能夠如實的反映企業財務經濟活動,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避免通過會計核算隨意操縱會計利潤,有利于企業更好的管理財務活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稅務會計 稅務籌劃 會計環境
1、企業稅務會計核算的界定
稅務會計是以稅收法令為準繩,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征納雙方為核算主體,運用會計技術和現論及方法對稅務活動全過程的稅收資金進行核算與控制,以全面、連續、系統地反映稅收的實現和收繳情況,從而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一種管理活動。
2、企業稅務會計核算的特征
2.1、稅務會計具有稅收籌劃的特征
企業稅務會計不僅僅是對稅務資金運動的反映和監督,而且能通過稅負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納稅人更加明確地利用合法手段來達到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目的。而通過企業稅務會計的實施和稅收籌劃,依據稅收的具體規定并綜合市場自身的特點來籌劃本企業的經營方式及納稅活動,最終實現享受稅收優惠,減輕稅負的目的。
2.2、應對稅務稽查中的服務作用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經營風險如何加以控制,是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例如應對稅務機關稽查就是避免企業因為各種問題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企業在做納稅申報時,進行納稅調整,使得企業更好應對稅務稽查,更好的防范風險。
3、企業稅務會計核算的意義
3.1、有助于清晰地揭示和反映國家與企業經濟利益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從稅收的角度而言,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國家與企業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濟利益關系。具體體現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應交稅金,如各種流轉稅等。第二,國家與企業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收益分配關系,具體體現為企業所得稅。稅收對企業的影響都是重大的,并且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因此,建立相對獨立的稅務會計核算,有助于全面、綜合地反映企業各種稅金的形成和結果,有助于清晰地揭示國家與企業間收益分配關系的形成及發展。
3.2、有助于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和稅收籌劃
依法納稅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隨著稅收征管制度改革的深化,稅法對納稅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稅務機關的執法和處罰力度越來越嚴格,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也越來越大。在我國現行實務中,企業關注稅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重要性甚至遠勝于納稅籌劃。而建立稅務會計的獨立核算,有助于從根本上防范企業的稅務風險。還有助于企業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
3.3、有助于納稅調整工作量的簡化和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
現行的財務會計核算模式實際上仍然是一種財稅合一的會計核算模式。其缺陷在于:如果企業在財務會計處理過程中嚴格遵循既定的會計目標,可能導致企業在納稅申報環節存在大量的納稅調整,并且隨著會計制度與稅法差異的擴大,這種納稅差異調整將更趨于復雜化。因此,有必要在企業中建立相對獨立的稅務會計核算,將企業中的涉稅事項單獨納入稅務會計核算,由企業中獨立的稅務會計部門或機構來解決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并協調與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納關系。
4、我國企業稅務會計核算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4.1、企業稅務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4.1.1、稅收征管與會計核算管理脫節
新稅制的實施,難以適應《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原來規定的核算內容,尤其是目前價內稅與價外稅的并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角色的互換,使企業日常會計核算復雜化
4.1.2、缺乏統一規范的核算文本
現行的會計制度是先于稅制改革制定的,對稅收會計核算要求只在“應交稅金”科目下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而相繼頒布的新稅種,又只是各個稅種相互獨立地列明會計處理方法。企業會計人員難以從統一的文本中系統了解和掌握稅收會計核算方法,在稅款計繳過程中,難免顧此失彼。
4.1.3、稅務機關缺乏有效的監督
目前會計人員的管理方式是統一由各級財政部門培訓、發證及考核,稅務機關對會計核算工作缺乏硬性監督。對相關的違規行為缺乏合理、有力地處罰力度。更何況企業會計核算管理主要遵循的是財政部門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其解釋權不在稅務機關,只通過一般性的稅法宣傳和公示公告,無法使企業會計人員系統掌握稅收會計核算方法。
5、改進企業稅務會計核算的建議與策略分析
5.1、充分認識稅收會計核算變更產生不利的影響
新的增值稅制實施以后,稅收與成本收入分別核算,計稅方式更加科學合理。但其弊端也許引起警惕,比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后,在認定審查期間停銷或停購待票(增值稅專用發票)時,致使企業經營間歇性中斷;有的企業為減少稅收負擔而采用虛假的稅收會計核算方法,這些都應該在今后的稅種設計和征管工作中充分予以重視。
5.2、建立統一的稅收會計核算規范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應盡量保持稅收會計核算方法的相對穩定。在此基礎上,將各稅種所涉及的稅收會計核算方法,統一匯編成權威和規范的文本,作為會計教學與培訓的必備教材或操作指導用書,并及時補充和完善。健全的組織形式是保證企業稅務會計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的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培訓考核組織管理機制。
5.3、建立稅務會計需加強法治建設
稅務會計的誕生,既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納稅行為,也促使企業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的情況下制定出最佳的納稅方案上,從而為企業稅務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另一方面實現稅收的法治化,其核心在于制約稅務機關權力,將稅務機關稅收征管權的運作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這不僅可以防止稅務機關權力腐敗,而且可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不因稅務機關的瀆職遭受損害。
6、結論
稅務會計核算是一個復雜而又有挑戰性的問題,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企業稅務會計核算的問題,構建了完善核算的體系,希望對相關企業的稅務核算起到一定的指引最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會計電算;全通用;中央數據;分組核算;自動轉賬
“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就是立足于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研究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標準化模塊結構和主輔核算貫通等基本問題的1系列觀念和方法體系。
很多學者認為各單位會計核算存在個性,不可能實現全通用的電算會計。wu可否認,各會計主體的會計核算的確有很多個性,但這些個性往往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如各會計主體設置和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可能不1樣,尤其是明細科目也許相差甚遠,但它們都是會計數據分類核算的歸屬,其賬戶的基本結構仍然是左借右貸,可以用相應編碼來表示各會計主體相差甚遠的這些科目。又如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會計報表差別很大,但它們都是從賬簿中采集數據編制的,可以運行電算會計不同的編表指令來編制這些差別很大的會計報表,而編表指令用戶是可以自定義的。因此,對于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全通用理論研究可以忽略不計。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共同的會計理論基礎。自15世紀復式簿記誕生以來,會計核算已經形成了1整套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會計電算化雖然使得核算手段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會計基本理論仍然適用。(2)規范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有1整套規范化的專門方法,如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形成1個較完整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任何單位的會計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運用這些專門方法。(3)整齊的會計數據流程。會計核算數據的總體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憑證數據1賬簿數據1報表數據”。會計電算化中,賬簿數據不是編制報表的依據,而主要為分類管理提供數據,并非可有可wu。因而只要是會計核算,任何單位都要遵循這1共同的會計數據處理流程。(4)通用的會計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制度》,這是11個不分行業、不分部門、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業會計制度。這為全通用理論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塊的全通用。在實務工作中,賬務處理和報表模塊被公認可以實現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資、固定資產、銷售等模塊,普遍認為經過努力也可以逐步實現全通用,但成本模塊則普遍認為不能全通用。實際上各單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編碼技術和報表模塊可以實現成本核算通用化設計。
綜上所述,全通用理論是可行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的全通用可以為管理信息系統和審計電算化提供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數據平臺,實現會計數據資源的高度共享,從而有利于會計電算化實務的發展。全通用理論框架主要由以下8個部分內容構成。1、核算方法全通用
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編輯、存儲、加工和輸出時所運用的1整套專門方法,其目的是為經營管理提供電子會計信息,實質就是會計核算軟件的設計與開發方法。
會計軟件設計者總是首先調查數據流,完成科目編碼和數據表的設計;然后分析任務,劃分模塊;最后圍繞數據表和科目編碼,自上而下地逐1模塊設計調試,完成初始化、系統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數據輸出等方面的設計任務。因而會計電算化核算專門方法有9個,即科目編碼、數據表設計、模塊劃分、初始化、系統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和數據輸出。這9個專門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不能相互取代,必須配合運用,共同構成全通用電算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9個專門方法全通用,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的技術性保障。
2、主輔核算全通用
日常會計核算,我們通過科目編碼進行,也稱為編碼內核算。但編碼并非萬能,有些更詳細的核算內容,僅依靠科目編碼是wu能為力的。如工資1般按工資總額組成內容進行明細核算,很難同時按職工姓名進行明細核算。又如材料1般按類別或庫別等口徑進行明細核算,很難細化到成千上萬的材料品種。這些工資到人、材料到品種等的核算內容,實際上是更為詳細的明細核算,即使強行編碼到如此詳細的程度,如國內某些會計軟件可進行九級編碼,記賬憑證的編制也wu法適應。因此,編碼并不是越詳細越好,也不是編碼級別越多越好。編碼內核算不能滿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時,就必須用編碼外核算進行補充。哪些內容納入編碼內核算,哪些內容列入編碼外補充,并沒有現成的統1標準,完全要根據本單位核算與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來決定。實行主輔核算相結合,既能適應日常會計核算需要,又能滿足管理者對各種管理信息的需求。
編碼內、外核算存在大量數據交流,比如各種口徑的工資匯總表、發出材料匯總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等輔助核算內容,都會產生大量表格數據,將其打印出來,就是原始憑證,需要據此編制記賬憑證來輸入機內。這些憑證數據的手工輸入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錯。全通用電算會計應尋求1種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動輸入方法,即表格輸入法,來實現編碼內、外核算的貫通。
3、主控模塊全通用
關鍵詞:商譽;會計核算
商譽的會計核算與企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商譽的會計核算的不確定度非常高,往往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商譽的會計核算一般是按自創與并購兩種情況來分開處理的。企業自創的商譽屬于無形資產,是各類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判定哪項支出是為了發展企業的無形資產,且支出所得到的回報也無法判定,因此很難對之加以量化確認。并購商譽一般是在支付結算時當作當期的支出來處理的。當一個企業并購另外的企業時,商譽由其所付的價款超出獲得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差額來決定。
1. 商譽的概念
商譽是指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為企業帶來超額的利潤的經濟潛在價值,也可以指一家企業的預期獲利能力超出可判定的正?;@利能力的經濟價值。商譽是一個企業的整體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商譽本身具有獨特的不確定性,且商譽的形成非常復雜,有關企業商譽的會計核算問題一直是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商譽也經常被定義為一個企業有可能獲得超額利潤的資本化估算價值,也就是超過了其他企業投資相同資本的盈利水平所剩余的價值。每個學者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關于商譽概念的說法不一。但共同的是所有學者都一致認為商譽的會計核算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2. 商譽的特點
2.1沒有實物形態。
2.2商譽融入企業整體,因而它不能單獨存在,也不能與企業其他各種可辨認資產分開來單獨出售。
2.3有助于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難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進行單獨的計價。商譽的價值,只有在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時才能按總額加以確定。
2.4在企業合并時,可確認商譽的實際價值,但它與建立商譽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沒有直接的聯系。
按國際會計慣例,只有外購的商譽才能確認入賬,即在企業合并時才可能予以入賬。自創商譽不能入賬,即使有費用的發生與商譽的形成有某種關系,但也應確認為費用,其理由在于,無法確定哪筆支出是專為創立商譽而支出,無法確定發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譽以及發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長,根據會計的穩健性原則,將這些支出均作為費用處理。
3.常用的商譽會計核算方法
3.1 永久性保留法
永久性保留法要求將并購的成本進行資本化,但并不攤銷,而是將其作為一項永久性的資產保留于賬本。當商譽所依賴的企業被出售或者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商譽確實發生了永久性的貶值時,才能將其注銷。商譽屬于一項無形資產,必須對其資本化,商譽與企業整體密切聯系,只要企業仍在經營,則其商譽是永續存在的。商譽的價值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增加,不攤銷可以有效避免雙重計量。
3.2 立刻注銷法
立刻注銷法要求在購買的當日將并購的商譽進行立刻注銷,以沖減股東所持權益。商譽屬于一項具有特殊性的無形資產,不能脫離企業而單獨存在,也不能夠兌現,其價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商譽是由企業所付的價款超出所得凈資產公允價值差額來決定的,是企業資本損失的一部分,應當立刻沖減資本公積或者類似的資本準備金,相應地對會計報表中股東權益進行調減,按照謹慎原則,不應該將并購時所支付金額的差額的資本化作為一項獨立的資產,應該用股東權益來彌補合并造成的損失。
3.3 逐年性重估法
逐年性重估法要求將并購的商譽進行資本化,然后逐年性地對其總的投資金額的凈值進行評估,在相應地調整了資產與負債之后,將剩余部分應歸類于隨投資而并購的商譽范圍。當進行會計核算后的商譽小于其賬面的價值時,要對其進行攤銷,反之則不攤銷。
3.4 系統性攤銷法
系統性攤銷法要求將商譽當作一項單獨的資產進行入賬,并在核算的有效期限之前進行系統性攤銷。對商譽的成本進行系統性攤銷非常必要。商譽的成本是指預測的超額盈利能力的真實值和預期的凈收益所超出有形資產而正常獲得收益的價值差額。把并購的商譽作為預期收益的一部分來進行提前核算,應在核算商譽并購支付的有效期限內,進行系統性攤銷,在收益中抵減這一部分差額,有利于正確地估算預期收益。
4.目前商譽會計核算方法的不足之處
4.1 不符合責權發生制的原則
責權發生制原則規定要以應計制來對企業當期支出與收入的情況合理地進行核算。在創業初期,企業用在形象宣傳方面的支出會非常大,收入往往很少,企業盈利的能力也比較差。通過不斷的創新,企業的知名度逐漸打響,在同等的條件下企業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而目前的商譽會計核算方法并沒有切實地反映出二者之間的區別,忽視了商譽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的促進作用,并沒有把企業后期收入變化納入核算范圍。
4.2 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則
對企業做決策時有重要影響的經濟事項,如企業投資的重大決策、企業的經營方針轉變等,應該對其進行分項反映和分別核算,并要在會計的最終報表中明顯標記。但是目前會計核算的一般做法是:在企業沒有進行轉讓或者清算前,既沒有對商譽資產進行特別反映,也沒有在會計的單體報表中加以標記。這樣非常不利于企業的投資者全面了解企業經濟的具體信息,導致不能及時做出正確決策。
4.3 不符合全面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原則
會計核算是以會計報表形式向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經濟信息,投資者則通過分析會計報表以決定是否對該企業進行投資。而無形資產所占企業的比重越來越高,其對于企業盈利的影響也不斷增大,使得會計報表所反映的經濟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投資者不能單從會計報表上全面了解企業,其投資的方向容易受到影響,有可能因此遭到損失。
5. 改善商譽會計核算方法的建議
5.1建立新的商譽會計核算方法
要建立新的商譽會計核算方法必須要先突破傳統思維模式, 只有突破了傳統商譽會計核算的理論體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商譽會計核算方法。對于自創商譽進行會計核算已經逐漸地成為了業內的主流,隨著資產的概念不斷發展,會計核算標準的不斷突破,解決好商譽的會計核算問題指日可待。會計核算應該加入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先進的理論知識,不斷改善其理論體系, 以適應由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的轉型需要。
5.2 制定獨立商譽的標準
商譽要比無形資產產生得更早,無形資產都是基于商譽而逐漸地被認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逐漸得到確認并從商譽中分離出來。而兩者重要區別在于商譽的不確定性,商譽的會計核算有著自身的特殊性, 遠比無形資產復雜。由此看來,制定獨立商譽的標準顯得非常必要。并購商譽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 應按重要性的原則, 將商譽與無形資產嚴格區別開來, 制定獨立的商譽會計核算標準, 并在最終會計報表上對其進行單項披露。
5.3 制定企業商譽會計核算的標準
商譽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給企業帶來超額的利潤。判斷商譽的標準應是企業是否具備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 并且將企業的獲利能力大小定做商譽大小的標準。企業超額的利潤不是憑空產生的,商譽在企業中肯定有其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等量的投資資本產生低于市場的平均水平的利潤, 則是負商譽,反之就產生正商譽。
5.4 制定商譽會計核算的原則
商譽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可實現的原則, 要以會計報表上反映的資產及負債作為依據來進行核算, 而不是僅以主觀的判斷來將企業未來盈利的水平當作商譽會計核算的數據。商譽的價值不宜在短時間內頻繁地調整,為了簡化會計核算, 可將商譽會計核算的時間定為一年。
6. 結束語
隨著商譽會計核算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對于商譽研究的逐漸深入, 商譽的會計核算會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是,當前我國商譽會計核算的框架結構還不完善,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逐步完善商譽會計核算的理論體系,以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琴芳.對新會計準則下的合并商譽進行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