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0 14:49: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聯網技術的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物聯網 信息化管理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171-01
發端于1995年的物聯網技術,目前已走進各類型企業中,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經營職能。這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運營形成,實現了“管、營、控”的三位一體,并適應于當前以供應鏈作為企業間競爭的行業態勢。然而,從現階段理論界對物聯網技術的商用化讀來看,似乎過于拔高了該技術的功能特征,而與實際情況發生了一定背離。若放任這種情況發生,將影響到該技術在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定位,從而影響到子系統與整體之間的融合。正因如此,這就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
面對企業的實際需要,本文將建立在價值創造的基礎上來進行討論。之所以遵循這一邏輯,實則在于企業本身作為經濟主體的特征使然。這樣一來,就能規避理論界因過于關注物聯網技術的功能性,而忽略其在投入中的成本構成因素。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 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定位
本文將以大型制造類企業為考察對象,在此情景下來認識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定位。根據經濟學原理可知,隨著物聯網平臺的建立將顯著提高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但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并不意味著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因其受到自身市場規模、內在生產規模等要件的影響??梢?,關于這一點在很多研究者那里并未引起重視。實踐表明,供應鏈基礎上的核心企業往往是物聯網平臺的實際管理者。
建立核心企業情景下,物聯網技術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1.1 需求導向功能
制造類企業往往處于供應鏈的中游,其上游扮演著物資供應的角色。以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主體,其將借助物聯網技術完成采購物流的工作。采購物流屬于三段物流形態的開端,也是決定著核心企業內部生產物流能否合理開展的關鍵前提。
1.3 供給推動功能
與普通生產性企業不同,大型制造類企業一般采取的是訂制花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就使得產成品的銷售前置于生產合同的簽訂之中了。然而,隨著產成品在客戶方的調試成功,在長期的使用中仍面臨著產品部件的更換。此時,核心企業就需要借助物聯網技術進行配件的供給協調了。
以上基于核心企業視角下的物聯網功能定位,就具有很強的收斂性,并也與當前生產實際相契合。
2 定位驅動下的經濟效益分析
眾所周知,企業在開展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時面臨著大量的資金投入。這種資金投入主要配置在了硬件建設、軟件開發和維護,以及相應人員的培訓方面。而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需要扣除上述費用支出并達到預期,才能被認定為合理的應用形式。關于這一點,同樣適用于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為此,以下在兩個方面來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2.1 物聯網技術應用本身的費用支出
由于物聯網平臺是基于互聯網技術而搭建的,這在大型制造類企業中將可以省略很大一部分經費投入。但從以“管、營、控”三位一體化的物聯網業務內容來看,其在經費投入上主要集中在與上游和下游各節點間網絡終端的銜接。此時,這一方面就成為需要重新投入的經費支出部分。
2.2 物聯網技術應用之后的價值創造
價值創造與價值形成之間存在不同,前者體現為設備對抽象勞動的吸收。而吸收效率高將提升有效勞動的量,進而創造出更多數量的價值。作為目前開放形態下的企業生產模式,借助物聯網技術的三位一體作業內容,便能從效率的角度來增強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不難看出,以上兩個方面的經濟效益分析,便能理性看待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前景。從而,避免的任意拔高的不足。
3 分析基礎上的應用路徑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礎上,應用路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構建。
3.1 子系統與整體的融合
在這里筆者不打算從物理層面討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畢竟這在目前已被諸多作者涉及,而是針對他們的不足并在分析技術上提出:需要建立起子系統與信息化管理系統間的融合。一般而言,以ERP系統作為企業信息化的載體,而滿足企業對組織資源的配置,這就要求物聯網技術在應用時應具有對ERP系統的植根性,并著力于對上下游供應鏈各節點業務的協調與管控。這就為物理層面的討論,提出了約束條件。
3.2 人員的崗位能力培養
包括GPS定位系統、條形碼技術在內的物聯網技術體系,其在物理層面不斷得到優化的同時,還應著手開展相關人員的崗位能力培養。從供應鏈管理的要求出發,崗位能力應包含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傳遞和處理能力,以及流通過程中的物資監管能力。不難發現,企業管理理論所指出的管理本質在于對人的管理,在這里的應用分析中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3.3 強化核心企業的職能
理論界在討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時,往往陷入工具理性的假象中。似乎認為只要優化了物理技術,就可以充分發揮其的功能。實則不然,供應鏈系統中的各節點體現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在利益未能達到預期時往往人為降低物流網技術的經濟價值。因此,需要借助核心企業的市場勢力和利潤中心地位,強化對上下游節點的管理。這樣,才能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4 結語
本文認為,目前理論界似乎過于拔高了該技術的功能特征,而與實際情況發生了一定背離。對此,需要理性看待物聯網技術在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彭厚頎.基于工作流的物流ERP架構的設計及應用[J].電腦與電信,2010(12):32-33,36.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運輸;影響對策
引言
2009年國務院將物流業列為我國十大振興產業之一。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貨物運輸中,可以對車輛運輸路線、車貨位置和安全情況、運行環境(如車內運輸溫度、濕度)等進行監控,掌握車輛和貨物的實時信息,防止車貨損失,實現運輸過程的可視性和運輸管理的透明性,從而提高運輸效率、保障安全,提高服務質量。
一、物聯網概述
目前關于物聯網的定義仍然還有一些爭議。綜合國內外資料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RFID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器、GPS系統、各類傳感裝置、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以一定的通信標準、協議為基礎,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人到人、人到物和物到物的互連,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智能網絡系統。物聯網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三層架構,具備智能識別、定位跟蹤和智能監控三大功能。物聯網的本質特征體現為:互聯網特征、識別與通信特征、智能化特征。
二、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
物流運輸領域可以說是最早涉及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領域之一。從運輸方式的維度,在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管道運輸等五個領域都用相應的應用,而且應用情況基本相似。主要就是實現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智能識別、定位跟蹤和智能監控。例如:通過EPC自動獲取貨物真實信息和身份,防止貨物裝卸錯誤、取送錯誤等情況發生。通過RFID電子標簽和傳感器等,掌控貨物、運輸工具、運輸環境、運輸路徑以及駕駛員等情況,實現對貨物和車輛的實時跟蹤和監控,自動提供運輸路線、運輸時間等最優運輸方案。從普通貨物運輸和特種貨物運輸的維度,在特種貨物運輸領域,如冷藏貨物運輸、危險貨物運輸、大件貨物運輸、集裝箱貨物運輸領域的應用相對廣泛一些。
(一)物流運輸領域應用的物聯網技術
通過調研和對近年來出版的《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優秀案例》的分析。并依據物聯網本質,物聯網包含感知技術、通信與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三大技術體系。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實際應用狀況如下:
1.運輸領域常用的物聯網感知技術物流運輸領域的物品不僅品種繁多、形狀各異,而且時刻處于移動、交換過程中,為此,需要對運輸中的物品進行識別、追溯、分類、揀選、計數、定位、追蹤、監控,以及對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狀態進行感知與識別。這就需要用到RFID技術、GPS技術、傳感器技術、藍牙技術、激光技術、視頻識別與監控技術、紅外技術感知技術。
2.運輸領域常用的網絡通信與網絡技術在物流運輸作業中,包含有大范圍和區域范圍內的線路運輸與調度。要實現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的物聯網,需要集成多種網絡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在網絡通信方面,常采用無線移動通信技術、M2M技術、3G技術、直接連接網絡通信技術等;在網絡技術方面采用互聯網技術、局域網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和現場總線技術。3.運輸領域常用的智能技術物流運輸系統具有復雜性、開放性和多樣性。因此也會涉及的廣泛和復雜的智能技術。區域范圍內的運輸物聯網系統包括:ERP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等;大范圍物流運輸系統包括:數據挖掘技術、智能調度技術、優化運籌技術等。
(二)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的典型應用
1.RFID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
RFID技術是物聯網中最關鍵和最核心的技術。RFID在運輸領域的重點應用包括:第一,集裝箱追蹤與管理。能夠實時記錄箱、貨、流信息,用智能集裝箱電子標簽記錄開關箱時間和地理位置信息,實現集裝箱運輸全程實時在線監控。第二,貨物和車輛的跟蹤與管理。貨運車輛上的RFID標簽中包含車牌號、車輛載重量、車輛容積、司機信息、運輸線路、車輛所屬單位、貨物信息等基本信息。第三,通過在托盤等裝載設備上加裝的RFID標簽,實現托盤等裝載設備的跟蹤管理。此外,還在航空集裝設備、貨物追蹤及行李管理、機場貨運車輛的智能調度與管理等方面得到應用。
2.GPS技術在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在貨物運輸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一是貨運車輛運行管理。通過GPS技術對運輸車輛和貨物進行實時定位、跟蹤、監控、調度等操作,同時提供報警功能確保車貨安全,特別適用于對特種貨物和專用車輛的定位跟蹤、長途貨運管理等領域。二是物流運輸監控系統。通過車輛跟蹤、路線規劃與導航、話務指揮、信息查詢、緊急救援等,對運輸過程中車輛和貨物進行監控管理和合理調度。三是網絡GPS系統。通過公共GPS監控平臺,提高了GPS的利用率,節省企業費用,降低物流運輸行業總投資費用和總成本。此外也應用于智能港口物聯網等其他領域。
3.無線傳感網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監測區域內大量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級的自組織的網絡系統,從而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無線傳感器網絡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包括運輸中的設備和車內環境監測、運輸車輛與物品的跟蹤與監測、危險品運輸管理以及冷藏貨物運輸管理等。例如運輸冷藏貨物,溫度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如果車廂內的溫度高于或者低于規定的溫度就是發出報警,以便于采取相關處理措施,保證運輸質量。
4.智能機器人在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
智能機器人是物聯網智能系統的執行者之一。將機器人納入物聯網系統中,利用機器人的自動化性能,實現智能作業與管理。目前我國智能機器人在汽車物流、煙草物流、等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運輸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在兩端的裝卸環節,尤其是冷藏貨物運輸或標準化的運輸環境。
5.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的集成應用
第一,運用GPS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建立運輸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例如通過建立GPS智能運輸管理系統實現貨物實時跟蹤與監控,實現貨物運輸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第二,運用RFID、聲、光、機、電等多項技術,建立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四流”全面協同。第三,基于物聯網的運輸服務信息平臺。一是建立智能貨運與配貨信息化平臺,在線提供實時的貨物信息、返程配貨信息、導航監測服務等。如匯通天下的配貨網站就是這樣的物流信息平臺,另一個典型應用是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一個集裝箱多式聯運智能信息化管理平臺。全程實時監控和跟蹤集裝箱貨物,使貨主、船公司、港口、海關等部門都能隨時查詢集裝箱貨物的實時狀態信息,提高運輸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
三、物聯網技術對物流運輸管理的影響
(一)提高自動化程度,優化運輸管理流程
運輸業務各個環節相輔相成,互相制約,流程極為復雜。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運輸公司、貨主和政府部門能實時監控各個運輸節點和運輸途中的車貨信息,從而提高車輛裝載率,減少所需車輛和人員數量,減少商品損壞、錯運、丟失等情況。物聯網運輸系統能根據車輛和貨物信息自動設計貨物配載方案、最優行駛路線等運輸方案,并直接傳達至車輛和相關工作人員,便于在第一時間組織裝貨運輸。例如在集裝箱運輸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進行自動識別、檢驗和通關、卸貨清點、驗收,提高速度和效率,減少貨物損壞。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從整體上優化了運輸管理的流程,提高運輸環節的自動化程度。
(二)改善運輸信息傳遞,提高運輸效率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貨物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的智能感知和實時監控,能準確定位車輛位置,方便企業對貨物管理、糾紛和應急處理,改變了通過電報、電話、郵件、短信等傳統傳遞信息的方式。運用RFID技術能夠實時收集并對比所運貨物的信息,確保貨物安全,防止貨物遺失、被盜、誤裝、誤卸。傳感器裝置能夠收集貨物所處的實時環境,這對特殊藥品、冷凍食品、貴重金屬等運輸尤為重要。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改善了運輸信息的傳遞,實現了運輸管理的透明化,提高了貨物運輸效率。
(三)降低運輸風險
物聯網智能運輸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和跟蹤車輛與貨物信息,確保車貨安全。如果發現問題,可以迅速準確確定車輛和貨物的位置,并采取補救措施,有時候系統還能自動采取處理,大大降低貨物運輸風險和損失。如GIS系統可對車輛位置和違規車輛進行識別,運輸企業和貨主可以實時獲取信息,確保貨物運輸的有效性。GPS實時監控系統,能隨時隨地查詢交通地理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并實時跟蹤車輛是否存在停滯、偏離或速度異常等情況,若存在立即發出警告信號,迅速糾正,避免人、車輛和貨物發生安全事故,從而降低了運輸風險。
(四)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運輸成本
首先,運用物聯網技術,能夠獲得海量的運輸信息,從而大規模地整合運輸資源,對全社會范圍內的運輸資源的進行優化配置。例如物聯網智能跟蹤技術能及時獲知車輛實時信息,提高車輛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運輸成本。第二,貨主企業、運輸企業、其他利益方可以通過的物聯網監控平臺,實時獲取貨物和車輛動態信息,對貨物和運輸資源做到精確掌握,協助制定最優運輸方案,降低運輸成本。第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運輸過程自動化提高,運輸差錯和糾紛減少,人工成本下降,從而節省物流運輸總成本。
(五)提升物流運輸服務質量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物流運輸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網絡化,使得運輸信息在運輸各方實現共享,提高了運輸企業的整合能力和對市場變化的感知和應對能力。能夠及時準確地向客戶提供有關產品的運輸信息,為客戶制定最優化的運輸方案,為客戶提供最滿意的服務,從整體上提升物流運輸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四、基于物聯網的物流運輸管理對策分析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對物流運輸管理將產生較大的影響。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緊跟信息時代的發展,提高運輸效率,節省運輸成本,提升運輸服務。
(一)國家提供政策支持
雖然物流運輸領域應用物聯網技術有眾多的優勢,但目前也只有少數的資金雄厚的運輸企業可以推廣物聯網技術。政府應在資金上給予政策支持,例如加大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為運輸企業提供優厚的貸款政策或補貼等措施。引導運輸企業開展運輸業務操作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加快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進程。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會產生規模效益,物聯網系統中的產品價格和使用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從而使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二)政府要推動物聯網標準的統一
目前,物聯網標準過于分散,標準不一,RFID使用會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在海南省,為方便對車進行管理,在車上安裝RFID卡。但車出了海南省,RFID卡就無法使用了。這樣,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浪費。因此,政府要盡快促進物聯網相關標準的統一,使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
(三)加強物聯網安全建設
物聯網技術給我們帶來智能化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安問題。這也是物聯網技術應用中的巨大障礙之一。RFID標簽會記錄大量信息,一旦遭到黑客、病毒侵襲,會使信息大量流失甚至被惡意篡改,給運輸企業和貨主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提升安全技術能力,消除物聯網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物流運輸領域涉及的企業和相關部門也要加強自身的信息與網絡安全建設,才能更好適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四)規范物流運輸領域物聯網體系的建設
物流運輸涉及五種運輸方式,有普通貨物運輸,也有特種貨物運輸。運輸企業各自為政,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情況參差不齊。除了從國家層面加強全社會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外,還需要對物流運輸領域物聯網體系進行規范化建設。首先,要對物流運輸物聯網中的相關的技術規范進行統一;其次,對物流運輸軟件以及物流運輸標準進行分析,設計統一的行業標準,從而便于各運輸企業、貨主、政府部分之間進行通信和信息共享。
(五)加強協調機制,促進公共物流運輸信息平臺的建設
物流運輸領域的物聯網建設涉及眾多單位和部門。交通運輸部要牽頭建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組織和協調運輸物聯網系統相關部門合作與聯動,形成不同利益方之間良好的溝通機制。積極推進公共物流運輸信息平臺的建設,對大量分散的運輸信息得進行集成和優化,整合各種運輸方式、物流中心、物流園區的資源,并實施有效管理,提高物流運輸效益、效率和服務質量。
(六)加強物流運輸領域物聯網人才的培養
任何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培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物流運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備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互聯網的思維,了解掌握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技術的發展狀況,并能熟練運用于物流運輸領域。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吃苦耐勞精神,適應運輸生產、服務、管理需要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闕麗娟淺析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及影響[J].現代商業.2014(8):44-45.
[2]吳曉釗王繼祥.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1(2):53-59.
【關鍵詞】RIFD技術 物聯網 物流配送領域 技術標準
物聯網技術近年來成為了計算機信息技術研究的熱點領域,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也開始在現代物流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簡要介紹物聯網發展及其關鍵技術RFID技術的基礎上,闡述了RFID技術在現代物流業各環節中的應用。最后提出了物聯網物流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些應用問題。
一、物聯網的RFID技術分析
不同物聯網系統下,同一物品通常呈現不同的編碼,不同的規則。現階段,基于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物聯網的基礎感知層面的標準體系,嚴重制約著網絡順利融合及物聯網的高效應用。物聯網基礎體系作為物聯網運行的重要平臺,為物聯網更好的應用于物流業起著十分重要的積極影響。隨著感知技術的發展,僅RFID技術體系中EPC技術(EPC系統為全球統一的編碼體系)才能夠與物聯網理念保持一致性,該技術為實現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中更好的應用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物流業主要具有兩大感知技術:RIFD技術和GPS技術。隨著物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物流業感知技術呈現多樣化發展,其主要體現為:M2M技術、視頻識別技術、傳感技術及藍牙技術等,例如冷鏈活動常選用溫度的感知技術、對各業務流程的控制活動常選用視頻的感知技術、物流安全防盜活動常選用侵入系統的感知技術等。
一直以來,國內外物聯網業界中關于物聯網領域的標準問題未形成統一,不同的學者具有不同的認識,持有不同的態度?;谖锫摼W相關標準不僅是物聯網發展的方向,而且還是滿足物流行業應用市場需求的重要理論依據。因此需要各國學者能夠擺正研究態度,統一思想,構建統一的物聯網標準。
綜合上述可見,EPC系統是現行最早、最有效的物聯網應用系統,這一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如物流業配送系統、航空運輸、未來商店等均實現了EPC系統的應用。在銷售商、制造商、技術提供商及技術商品提供商的建設下,EPC系統已成為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其超高頻C1、G2標簽協議等標準已被確定為ISO國際標準,并在物流業中起著較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物聯網技術對物流配送領域的影響
(1)自身功能作用。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部分,該部分具有三大顯著功能:計算處理功能、整合感知識別功能及傳輸互聯功能。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業實現物聯網的應用已成為信息時代下的必然趨勢。將物聯網技術引入物流業中不僅實現了銷售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及物流系統的智能融合,而且還規范了物流工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物流業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智能物流的實現。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推進了社會物聯網的發展,從而影響到物流業的發展。將物聯網應用到物流業中,為消費者實現貨物定位追蹤,降低物流業的工作負擔,真正實現用戶隨時隨地查詢貨物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當前,物流業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物聯網作為實現智能物流的關鍵,對融合內部各系統,協調內部各系統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偨Y來說,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促進物流業趨于安防智能化、維修智能化、檢測智能化及采購智能化發展。
(3)智能化物流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特征、識別與通信特征及智能化特征是物聯網的三大顯著特征,三大特征共同決定著物聯網的高效性。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其將為推進智慧物流革命發揮重大積極影響,進一步拓展物流業發展空間。
近年來,國內各大物流企業相繼認識到物聯網的先進性、重要性,從而紛紛將物聯網引入各項物流領域中,力求實現自身企業又快又穩發展。如無錫某家新建物流中心,其將物流中心與電子商務網絡相機融合,并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特點積極開發智慧物流與電子商務結合模式;又如無錫某家新建的糧食物流中心,其將物聯網感知技術應用到糧食倉儲配送中心中,以實現及時、準確獲取倉儲內糧食的溫度、庫存量及濕度等相關信息。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推進物聯網技術取得迅猛發展,使得物聯網將成為下一個推動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從技術架構方面看,物聯網包括感知層、應用層及網絡層,其中感知層主要表現為各類感應器和傳感器;應用層主要表現為用戶與物聯網的有效銜接;網絡層主要表現為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網絡。同時,物流業只有有效利用傳感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及RFID技術,才能夠充分發揮物聯網在物流業內的高效性職能。從性質方面看,物聯網包括對象的智能控制、對象的智能標簽、環境監管和對象跟蹤。
三、基于RIFD技術的物聯網在物流配送領域的應用
(1)應用到貨物和庫存的盤點等業務活動。物聯網應用到物流配送領域后,使得出入庫產品信息采集更具準確性、快捷性。物流企業運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產品數據的分析、篩選、分類及管理,之后將其整理歸納到相應的數據庫中。若倉儲空間設置相應的貨物進出自動掃描記錄,以此不僅有助于保證貨物的安全性,而且還能夠較大幅度上提高庫存的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F階段,物聯網技術已廣泛運用到貨物和庫存的盤點等業務活動中。
(2)貨物揀選、配送的應用。高效率、高質量信息傳遞是物聯網系統的基本要求。將物聯網引入物流業中,當賣場缺貨時能夠及時的識別缺貨信息,之后自動將其信息傳遞到倉庫管理系統中,由倉庫管理系統對其加工,最后傳送至分銷商或制造商處,由分銷商或制造商依據信息合理安排發貨,大大降低了運營風險的發生機率。同時,物聯網中的RFID技術直接作用于貨物調配環節,有助于提高貨物揀選、配送及分發的速度。
(3)零售商的業務應用。對于零售商來說,物聯網中的EPC技術對提高訂單供貨率,合理儲存貨物、降低庫存積壓風險起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自動結算速度較高的背景下,若賣場貨物儲存量過多,將導致大量的資金占用,極易使產品銷售企業陷入資金緊張的局面,不利于其各項業務正常運行。引入物聯網后可對賣場貨物實時監督管理,并自動識別貨物銷售數量,從而科學合理下發貨物定單,以保證資金的流動性。
(4)消費者中的應用。物聯網的應用給予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僅有助于消費者隨時了解產品相關信息,而且還縮短了消費者排隊等候時間。同時,當消費者可通過物聯網鑒別產品的真偽,一旦發生假冒偽劣產品反饋于賣場或產品生產廠家,以尋求解釋。若賣場和產品生產廠家均不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消費者可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以尋求補償。因此物聯網在物流企業中的廣泛應用遏制了商家的不法行為,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物聯網應用系統包括RFID系統、中間件系統及英特網系統。物聯網應用于物流企業后,當產品完成生產出廠后即刻被貼上EPC碼電子標簽,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EPC碼電子標簽始終存在。EPC電子標碼不僅具有存儲單品信息的功能,而且還能夠產品信息傳送到物聯網中,消費者可實現隨時隨地查詢產品相關信息,真正的實現了對產品的定位跟蹤。
(5)產品運輸、銷售、使用及回收等環節的應用。在產品運輸、銷售、使用及回收等環節,讀寫器承擔著監測EPC電子標簽是否存在的職責,當監測到EPC電子標簽真實存在時,讀寫器將讀寫標簽上的EPC數據信息,之后將其傳送到savant系統上,其中中間件能夠讀取EPC數據,并從Internet上獲取到產品信息的 EPC信息服務器的IP地址,以便及時了解產品的是否到達,產品是否發生損害及產品的銷售狀況。除此之外,運用EPC信息服務器和源EPC信息服務器可記錄和修改產品數據信息。
四、總結
綜合上述可知,將物聯網應用到物流配送領域中,產品完成生產出廠后即刻被貼上EPC碼電子標簽,其中標簽上儲存著諸多產品信息,并將其傳送至物聯網中,以便消費者更為詳細的了解產品信息,從而實現對產品的定位跟蹤。從制造商角度看,制造商對貨物的管理活動中主要集中于原材料供應管理和產品銷售管理兩個方面,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配送領域的應用推進了原材料供應管理和產品銷售管理趨于信息化、智能化及現代化發展,不僅做到了對產品的動態跟蹤運送,降低了產品退貨率,而且還提高了物流企業的服務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將物聯網引入物流業后,為制造商與消費者更好的信息溝通與交流營造了良好的平臺,有助于制造商及時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合理調配內部員工和生產資料,有針對于的進行組織生產,使消費者能夠獲取到所需的產品;從運輸商角度看,將物聯網應用到物流配送領域中,能夠對貨物進行自動分類,并且物聯網中的EPC碼電子標簽能夠依據自身含有的信息對貨物的真偽性進行辨別。同時,讀取器具有產品自動通關和運輸路線的定位追蹤功能,有助于保障產品運輸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通過對產品運輸路線的定位跟蹤,一旦運輸過程中出現故障,讀取器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出訊號,以便物流企業及時作出補救措施,從而將損失控制在最低狀態。
參考文獻:
[1]鄧鳳祥編著.現代物流成本管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3.
[2]李蘇劍等編著.企業物流管理理論與案例[M].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3]朱文和.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務[J].物流技術,2010,(13).
[4]陸忠梅.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應用[J].硅谷,2010,(09).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發展趨勢
移動互聯網有更好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所以在當前環境下企業主要成為了當今通信領域的主流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有著非常大的潛在價值,但是如果對于其發展現狀不能做好有效的把握和了解,對局發展態勢不能做到客觀準確的分析,那么對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就不能做到準確的評估和預測。這會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繁冗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對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確定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1.1移動互聯網的基本特征
移動互聯網是利用移動接入技術將不同的移動終端和互聯網連接起來,其能夠實現用戶對無線網絡服務的應用。具體進行分析,在技術層面上移動互聯網就是以IP寬帶服務為基礎的技術支持,其主要通過各類的移動終端作為媒介,可為用戶提供十分優質的網絡服務[1]。在移動終端的層面上,移動互聯網可以理解為用戶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網絡獲取的一種服務。與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具有較大的優勢,即打破了以往的手機通訊受限現狀,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并促進了兩者之間有效的融合。通過對移動互聯網運行方式和實現方式的理解,其實效性、便捷性、共享性、移動性、開放性和多樣性成為了其主要的特點。移動互聯網的網絡能夠為用戶提供24小時的在線服務,可以為用戶提供信息的及時性,確保信息的最新性。
1.2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從客觀角度來講,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技術,雖然發展存在著良好的一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在現階段移動互聯網技術對于WLAN沒有較高的利用率,這會導致移動互聯網不能正常的運轉,而藍牙的傳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這也不符合其經濟的原則和科學的發展戰略[2]。而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是當前網絡環境的主要問題,這對于移動互聯網技術也具有較大的影響,不利于移動設備的精確識別和準確連接。同時對于移動終端的定位和藍牙技術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降低了數據的傳輸和運送效率??梢哉f這種問題阻礙了移動互聯網功能的實現和發揮,也不利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定位方面,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定位精準度和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智能化和自動化方面也需要進一步的強化?;诖耍谖磥硪苿踊ヂ摼W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應該將提高移動互聯網接入方式的合理性,降低網絡接入的資源消耗,提升網絡定位的精準度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2.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
2.1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智能化融合的發展
近些年來智能化發展漸漸的成為了各項網絡技術的代名詞,很多移動互聯網設備,開始在其發展過程中將智能化發展作為一大發展目標。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得十分許,而且其傳統的輸入和傳輸方式也無法滿足當前不斷日益增長的移動端用戶需求,這將無法為廣大的信息用戶提供更加良好的網絡服務。所以為了有效地緩解和解決這一問題,有機的將智能化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是十分必要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在當前和未來已經成為相關領域的重點問題,在未來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滑行接軌將會成為一個現實,所以在信息的傳送方面,需要將互聯網技術的原有特性予以保留,在不斷滿足規?;那疤嵯?,也要提升移動互聯網數據傳輸的完整性。
2.2互聯網技術與精確定位技術的融合發展
從當前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在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追蹤和定位技術將會有著更加明確的方向,其效率和實時服務也更加的準確。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效和精確定位相結合,能夠起到相互促進其共同發展的作用。它不僅能夠促進定位技術的更加精準,同時也可以助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完善。對于高效精準定位技術的研究,特別是對于多種定位技術的重疊,需要重點對移動互聯網的感知能力予以強化,對于網絡定位的技術和信息資源也要進行充分的利用,這能夠更好的確保其為用戶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精確定位技術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交流方式的進步,而且對于提高定位品質和定位效率也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2.3互聯網技術雨霧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
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多種網絡技術的綜合發展下,物聯網也開始漸漸的衍生,物聯網是IT行業在當前和今后所發展的一個重要對象,它具有十分大的研究價值和發展前途。當前物聯網在很多領域都具有較好的應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大力推廣。當前環境正在不斷的豐富和提物互聯網的功能,將提升物聯網信息的傳輸速率和有效性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高度結合,是這兩者聯合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同時也為新時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這需要采集網絡的信息,同時需要對移動,終端進行時別,對于移動互聯網技術所需要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能夠更好地將各項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實現移動互聯網技術接入方式的創新。當前現有的接入方式還存在著一些的問題,所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結合,能夠有效地彌補相互之間的缺陷,未來還需要在信息傳輸和設備節能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完善,我們的網絡世界將會呈現出一片美好。
3.結語
本研究主要就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簡要分析,筆者認為,作為移動終端用戶,在切身感受移動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需要對其發展所存在的潛在價值進行挖掘。在未來移動互聯網技術會不斷的更新和發展,它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物聯網 本科教育 教學設計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的發展,它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作為基礎,它利用射頻技術、傳感器、分布式計算、無線傳輸及實時數據交換等技術與互聯網形成了一個物物通信的架構和系統。物聯網作為第三次信息產業的發展趨勢,受到了我國政府、教育、科研、產業界的高度重視,各高校相繼申報和試行物聯網專業,預示著物聯網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進程,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的物聯網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難得的高速發展時期。
與此同時,以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也面臨著如何建設物聯網本科專業的嚴峻問題,從如何設置專業的培養方向,如何對培養的目標和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如何將學生的基本能力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本文將結合高校物聯網專業的相關實際進行探討,以期對相關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與依據。
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任何一項技術的出現及發展都必須與其社會發展背景相適應。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信息技術作為推動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強力支撐,將伴隨著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日益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新動力。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在每年的網絡統計報告中指出,我國網民人數將近5億,位居全球第一位,我國在無線射頻技術、傳感技術等領域的不斷研究和實踐,已初步形成了覆蓋人與物的網絡信息技術系統,為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的接入提供了延伸和擴展。
通過對人的分析,我們可以概括出物聯網技術的所實現的功能。比如人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來從外界獲得刺激等信息,并通過人的神經系統來講感知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通過分析和處理,將感知的結果又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人的感官,通過感官的行為來作用于外界的事物。與此相同的是,物聯網技術的實質就是通過多種技術來實現對外界的信息的獲取,并傳輸給中央處理器,通過處理后將結構或指令傳遞給相關的電子設備或元器件,此項過程的完成是在計算、控制、通信、協調與自治中來實現對智能設備的管理與操作,從而實現對物的實時感知、動態反饋等。
二、物聯網專業與課程體系建設關系研究
(一)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設置必須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具有“新、長、?!钡男袠I特點,它不僅涵蓋更的新型技術,也與很多產業存在關聯,因此,對其發展必須由技術領域展開,逐步實現物聯網學科體系的全面深化和建設,在課堂體系設置上要根據社會、產業的發展需求,對課程體系的設計要結合國內外的先進的設置理念,十分審慎的規避風險,從而將“源學科”的專業優勢發揮出來。
(二)對未來社會就業崗位及就業能力進行相適應
物聯網工程專業不僅具有信息技術的特征,同時與工程技術緊密相關,對學科的分類與定位也是當前爭論的焦點。我們知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主要依靠信息技術的傳遞來實現人、機、物的信息交換,從而將其歸屬于計算機學科比較合理。
(三)對物聯網技術專業與計算機專業之間的融合
物聯網技術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之上,必然要與計算機技術的學科產生交叉和影響,因此,在對其專業設置時,要從學科關系上確立計算機專業的地位,并對教材建設、師資配備上保持一定的相適應。
三、物聯網專業本科段的培養目標
制定合格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僅關系到學生未來就業的成敗,同時對于提升院校的教育教研水平至關重要。為此,物聯網專業在培養目標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程體系建設方面
物聯網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遵循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軟件技術等領域里培養扎實的基礎,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具備一定的工程技術理論知識,具備一定處理設計、集成、應用等一體化的技術能力。在課程開設方面要將高等數學、概率與數理統計、電路分析基礎、場論與復變函數、高頻電子技術、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技術、以及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與天線等專業技術作為基礎理論課程。
(二)實踐實習是物聯網技術專業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通過對電子電工實驗室建設,為學生的實習與實操提供訓練場地,物聯網技術與工程技術具有緊密的聯系,特別是軟件課程設計、硬件課程實踐,對各種電子技術、高頻技術、以及通信原理技術都需要在其相應的實驗室進行實踐和操作,唯有此,才能為社會提供高水平、高能力的綜合性技能型物聯網人才。
(三)加強對物聯網專業的師資建設
師資力量是關系到專業開設成敗的重要方面,各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引進與調度上要結合課程開設實際,特別是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高職稱的人才應該作為物聯網專業人才引進的重點。
總之,物聯網專業的發展必將對國家的發展戰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強對物聯網專業的學科建設,著眼于未來,將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學科的綜合優勢轉化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物聯網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
關鍵詞:智慧城市 智慧技術 物聯網技術
0 緒論
如今,中國城市化的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同時,在多數城市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如何兼顧城市的高速發展和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和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是擺在每一個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大挑戰。隨著各種智能化應用的興起,城市信息化正向智能化發展[1],用數字化手段統一處理城市問題,已成為建設和諧城市的有效途徑。
1 智慧城市
1.1智慧城市的定義及關鍵技術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2]。“智慧城市”的定義為: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
建設“智慧城市”離不開物聯網、互聯網、無線網絡、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的支撐。其中,物聯網是建設“智慧城市”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
1.2國內外智慧城市發展狀況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3]。美國率先提出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計劃,接著,歐盟又著力推進“信息社會”計劃,并確定了歐洲信息社會的十大應用領域,作為歐盟“信息社會”建設的主攻方向。最近歐盟委員會更將信息和通信技術列為歐洲2020年的戰略發展重點,制定了《物聯網戰略研究路線圖》。
在國內,尤其是近兩年,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呈星火燎原之勢:北京、天津、上海、沈陽、南京、無錫、杭州、廈門、廣州、深圳、成都、長沙、西安、昆明等多個城市將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升到戰略層次[4]。以上海市為例,“十二五”期間,上海市將率先構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這也是進一步延伸世博后續效應的重要內容。
2 物聯網
2.1物聯網概念及其特征
“物聯網”就是由多個具有更透徹感知能力的傳感器形成的自組織、智能化多傳感網絡體系,再輔以智能化的計算與泛在的互聯技術支撐,從而實現信息的協同融合、泛在聚合、交互共享、智能處理的過程,最終構建成物―物互聯的綜合智慧網絡[5]。
與傳統的互聯網相比,物聯網有其鮮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種感知技術的廣泛應用。物聯網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種類型傳感器,每個傳感器都是一個信息源,不同類別的傳感器所捕獲的信息內容和信息格式不同。其次,它是一種建立在互聯網上的泛在網絡。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絡與互聯網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還有,物聯網不僅僅提供了傳感器的連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處理的能力,能夠對物體實施智能控制。從傳感器獲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處理出有意義的數據,以適應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2.2物聯網技術發展現狀
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物聯網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而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
3 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關系
3.1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內涵關系
物聯網的出現和發展,為“智慧城市”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物質支撐。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是建設智慧城市的手段和工具,是承載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可以說,正是物聯網技術的出現,使智慧城市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天地。物聯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基礎,“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發展的具體應用。
3.2物聯網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依托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城市各領域的智慧化發展與建設。在市政領域,將實現城市市政建設的智慧化,大大促進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在物流領域,可以實現物品快速標識、準確定位和實時跟蹤,同時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實現智慧物流的建設。在制造領域,實現生產制造的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設備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交通領域,為公眾提供出行參考,改善交通狀況,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網的通行能力,實現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在醫療衛生領域[6],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實時的健康監測、保健咨詢和緊急呼救等服務,同時可實現醫院日常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減少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4 結論
智慧城市建設事關長遠發展、關乎民生改善。目前,我國的城市信息化整體處于世界平均水平,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以智慧城市為旗幟,將更有利于加速提升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管理水平。如今,隨著物聯網技術與智慧城市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相信,在政策導向與市場拉動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產業也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數字城市:升級智慧需眾人拾柴[N].計算機世界報,2009―12―28.
[3]陳聊欽.智慧城市:全球城市發展新熱點[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
[2]IBM.智慧城市在中國[EB/OL].(2010-05-20)[2011-01-21].http:///cn/zh/.
[4]張永民.構建智慧中國的模式與對策.中國信息界,2011(6).
本文詳細闡述了物聯網技術在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中的應用要點。
【關鍵詞】物聯網 智能電網 輸電線路 在線監測
1 物聯網技術概述
1.1 概念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對其的定義也比較簡單,即把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從而實現對所有物品的識別和管理的技術稱為物聯網技術。
在物聯網正式概念的提出之前,有一個更早的理念,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電子標簽,傳感器、二維碼等經過接口與無線網絡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可以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互相間的溝通和對話。人們把這種物體聯接起來的網絡稱為“物聯網”。
1.2 物聯網具有的顯著特征
將物與物以及人與物進行的信息連通是物聯網的核心和本質。由此,物聯網的顯著特征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進行體現:
1.2.1 可感知性
可感知性就是物聯網對物體的信息收集功能,即物聯網借助于射頻識別、二維碼和傳感器等設備對物體進行感知、捕獲等信息收集任務。
1.2.2 可互通性
在通信網絡的環境下,一旦將物品接入到信息網絡中,那么就能進行物品信息的實時查詢和共享。
1.2.3 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聯網技術的高級特征,借助于各種高級智能計算機技術,物聯網能夠分析和處理獲取到的大量物品信息數據,這大大提升了智能化決策和控制的水平。
2 物聯網在智能電網應用中的基本架構
2.1 感知層
感知層的主要任務是在輸變電和配電的各個環節中給各類電力設備安裝信息感知設備,這些感知設備通常包括電子標簽(RFID)、智能傳感器、二維碼、紅外感應器和激光掃描儀。物聯網將所有的電力設備組成一個可連通的大網絡,在這個網絡環境下建立起統一的感知信息模型,進而將電網設備的數據匯聚到控制器上,最后通過網關將數據存儲至電力內網中。
2.2 網絡層
網絡層的主要任務是信心傳輸,并且要保證將信息安全可靠的傳輸到應用層,對此,可以建立高性能的“終端接入通信網絡”,制定網絡層“統一通信規約”,兼容各種傳輸模式來進行傳輸,將大大提高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應用層
作為物聯網框架結構的核心,應用層的顯著特點是實現更深層次的資源共享和應用。這需要應用層來改進自身的數據模型、結構和服務組件,這樣才能更好的對物品的信息進行集中的存儲和部署。
3 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主元分析方法的輸電線路故障在線監測系統應用要點
主元分析的方法是將所要研究的物品對象投射到這個垂直空間,并且這兩個垂直的空間是不想關的,即主元空間和殘差空間。
基于主元分析的輸電線路故障在線監測系統主要包括輸電線路設備監測單元,轉發基站和數據處理中心三個部分。
3.1 系統任務
3.1.1感知層的任務
收集電力設備的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按照統一的信息模型上傳都匯聚控制器中,是感知層的主要任務。感知層收集的實時數據主要包括地線、導線、絕緣子以及桿塔上的監控變量值。
3.1.2 網絡層
將感知層傳輸的電力設備實時信息安全傳輸至電力內網,以供各類電力業務調用,這是網絡層的主要任務。網絡層要將感知層收集的輸電線路信息數據上傳到數據處理中心,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傳輸模式并且要采用統一的通信規約。
3.2 結果分析
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主元分析的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通過在輸電線路上部署各類傳感器獲取各類設備的實時數據,本文選取8個輸電線路設備參數包括:導線拉力、輸電線路高壓側溫度、輸電線路低壓側溫度)、接地電阻、導線對地距離,導線舞動頻率、鐵塔桿件應力和絕緣子風偏。通過將8個輸電線路設備參數的實時數據通過感知層和網絡層傳輸到應用層,然后采用主元分析方法對實時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判斷輸電線路是否有故障發生。
3.2.1 輸電線路正常工況建模
統計模型的建立,首先要收集輸電線路正常工況下的歷史信息數據,然后通過采用主元分析方法將正常工況下的主元空間和殘差空間進行提取,與此同時要選取合適的主元空間維度,進而建立起輸電線路正常工況的統計模型。
3.2.2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主元分析方法的輸電線路在線監測
實施在線監測的第一步就是先通過感知層把8個設備的信息數據上傳至匯聚控制器,第二步是要借助于網絡層將實時數據信息上傳至統一的電力內網之中,最后一步便是應用層的任務,應用層要將網絡層傳輸的數據投影到正常工況下的模型,并計算統計變更,比較統計變更值與閥值,這時通??沙霈F以下比較結果,若是統計變更中有一項數據超過了閥值,那么又可以斷定線路發生了故障,若是各項統計變更值都正常,那么則說明輸電線路在正常運行,并無故障發生。
3.3 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內容
當前物聯網技術在輸變電線路在線監測的應用已漸趨成熟,鑒于物聯網的顯著優勢,因此還需進一步發揮其智能電網中的監測作用,對比需對以下方面進行深化:
(1)基于RFID、GPS及狀態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的輸變電設備智能監測模型與全景狀態信息模型的研究。
(2)具有數據存儲、計算、聯網、信息交互和自治協同能力的一體化智能監測裝置的研制。
(3)要進一步加強對基于IEC標準的全站設備狀態信息通信技術及信息集成技術的研究力度,并且對有線/無線通信接口進行進一步的統一也是十分必要的。
(4)當前光纖傳感是電力傳感器的主流,應深化對以光纖傳感為代表的電力專用傳感器的研究。
(5)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中監測設備的可靠供電問題。
(6)以三維立體全景全息可視化系統為代表的綜合信息可視化展示平臺開發及應用。
(7)“云”技術作為新興的存儲技術,其在物聯網的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與全壽命周期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娜,陳晰,吳帆等.面向智能電網的物聯網信息聚合技術[J].信息通信技術,2010(02).
[2]郭創新,高振興,張金江,畢建權.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與檢修資產管理[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10(04).
[3]李祥珍,劉建明.面向智能電網的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J].電信網技術,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