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19 15:29: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藥市場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中醫藥; 國外; 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R19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1-1962-02
1 中醫藥在國外發展現狀
1.1 國外中醫醫療機構與從業人員情況
國外中醫醫療機構主要分為中醫、含針灸、診所、中醫門診部,西醫醫院中醫含針灸科、中醫醫院等。 這些中醫醫療機構遍布全世界160多個國家或地區,在日本、朝鮮、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美國、加拿大、巴西、古巴等國家的部分醫院均選擇性設有針灸、推拿、中醫科室或疼痛門診,每年為數以千萬計的各國患者提供衛生保健服務。各地診所數量差異較大,規模不一,科室設置迥異,在亞洲和歐美一些國家, 中醫針灸診所數量較多, 科室設置較全,通常配備中醫診療常用的設施設備。 而在非洲、中醫藥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機構數量較少。德國大約每15 000人中就有1家中醫或針灸診所, 美國約有8 000多家針灸診所,荷蘭約有1 600家,法國約有2 800家,澳大利亞約有3 000多家中醫診所和近3 000家針灸診所[1]。
國外的中醫院數量較少 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些國家 新加坡約有20家中醫醫院。 近幾年,德國、法國也陸續建立3所中醫醫院,均設有病床。在我國港澳臺地區和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中藥店內還開設坐堂醫診室[2]。
截止到2008年初,國外中醫醫療機構有 5萬多家 ,針灸師超過10萬人 ,注冊中醫師超過2萬名 ,每年約30%的當地人、超過70%的華人接受過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3]。從1987年到2005年, 我國為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54 700 余名來華學習中醫藥的人員。WHO在亞洲設立的 15 個“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中有13個與中醫藥有關,其中7個設在中國[4]。
目前全澳有中醫執業醫生超過2500名 ,另有約3000名以中醫為輔助醫療職業的從業人員。每年中醫及針灸門診人數最少280萬人次。1985年法國的針灸師達7000-9000人,擁有近10個針灸專門學校,18個針灸、中醫研究單位,6家針灸雜志,中醫從業人員達 1萬人[5]。西方人使用中醫藥的比例接近40%,50%的人受過高等教育,80% 以上病人母語為英語[6]。目前國際上中醫藥從業人員大約有30-50 萬人[7-9]
1.2 中藥業市場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在全世界有40億人使用中草藥治病,占世界總人口的80%。2009年我國出口中藥產品銷售額達到了8.3億美元, 中草藥貿易超過200 億美元[4]。亞洲、北美和歐洲是中藥出口的主要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約占中藥出口總值的2/3。這幾個市場的中藥出口近幾年都穩步增長。2008年中藥對亞洲出口4.86億美元,對北美出口1.05億美元,對歐洲出口9 270萬美元,對非洲出口1 049萬美元,對大洋洲出口889萬美元,對南美洲的出口975萬美元。目前,全球四個主要中藥市場為東南亞及華裔市場、日韓市場、西方市場、非洲及阿拉伯市場。法國對中草藥研究的力度低于日、美、德等國,每年用掉中草藥達35 000噸左右[6]。中藥在法國是不能作為藥品進口的,目前一小部分中草藥制品只能作為食品、營養品、補充食品等進人法國。較常用的中藥飲片、中成藥 ,以及針灸用品等均有銷售。
目前 ,世界傳統醫學治療市場每年達到 600億美元 ,而且仍在不斷增長。80%的非洲人求助于傳統醫學 ,而在中國、朝鮮、韓國和越南,傳統醫學已完全進入醫療健康體系。在發達國家,傳統醫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在德國,77%的醫療單位建議病人用針灸治療疼痛[3] 。中藥產業規模小, 行業集中度低。中藥研發能力嚴重不足。
1.3 國外中醫藥立法
世界各國政府現在日漸意識到中醫藥學的重要性,積極推動中醫藥學在本國的發展。2006年召的世界傳統醫學政府論壇上,WHO和東盟力促傳統醫學納入國家醫療體系,1996年美國批準針灸作為治療方法。截止到2007年,中醫藥在中國、澳大利亞、阿聯酋、泰國、越南、新加坡、加拿大、南非等8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合法地位。世界上有54個國家制定了傳統醫學相關法案,92個國家頒布了草藥相關法案。在朝鮮、 越南等國家已被納入國家醫療保健體系,美國有42 個州對針灸進行了立法, 意大利、 奧地利、 巴西、 哥倫比亞等國也對針灸進行了立法,承認針灸的合法地位[3,5,7,8,10,11]。
隨著中醫藥為更多的人接受,各國保險業也陸續將中醫、中藥、針灸納入保險覆蓋范圍。韓國國家衛生保險制度中包括傳統醫學,政府在1980年將在韓國的中醫稱為“韓醫”,允許其存在并納入醫療保險范疇。日本于1976年經厚生省通過,漢方正式列入健康保險,210個方劑、140種生藥在全國范圍內被列為醫療用藥(處方藥),自1991年1月起,部分針灸費用可從醫療保險中支付。 2003年 9月英國補充替代醫學委員會通過了中醫跨行業注冊,西草藥、中醫、印度傳統醫學、針灸等行業平等地參與立法注冊,從而保證了中醫的整體性和應有的法律地位。新的法令法規于2011年4月正式施行,成為第一個進行中醫藥立法的歐盟國家[12]。
1.4 中醫藥治療病種
目前國外中醫臨床上主要使用針灸方法,中藥的應用也正在逐漸增多。中醫藥治療的病種較多,中醫對下列疾病具有較好療效:(1)呼吸系統疾?。喝缌餍行愿忻啊⑦^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2)循環系統疾?。喝缧牧λソ摺⒉《拘孕募⊙椎?;(3)消化系統疾?。喝绮《拘愿窝?、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胃腸炎、藥物性肝損傷等;(4)泌尿系統疾?。喝缏阅I炎、非感染性尿頻、尿失禁等;(5)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癥等;(6)免疫性疾?。喝缈寺〔?、多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7)神經系統疾?。憾喟l性神經痛、彌漫性神經性皮炎、三叉神經痛、中風偏癱、面神經麻痹等;(8)生殖系統疾?。鹤訉m內膜異位癥、不孕癥、不育癥、陽痿、、月經病等;(9)其他:;慢性疲勞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皮膚病等。
1.5 中醫藥教育
法國是開設中醫私立學校最多的歐洲國家,也是開設中醫私立學校最多的歐洲國家,2005年達到了40所,學制2-4年不等,每年培養的畢業生在500人左右[6]。法國就在7所醫學院設立了針灸文憑,凡是應用針灸的醫生必須獲得由醫學院頒發的針灸文憑。德國有中醫學校幾十所[13,14]。
國外中醫藥教育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與中國合作辦學,引入中國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中國中醫藥教育界的積極支持下,境外中醫藥教育發展較快。國外中醫藥教育現有1~5年各種學制,招生對象也包括一些醫學專業人員,如醫生、牙醫、護士、治療師、康復醫學人員等;專業設置有中醫專業、針灸專業、草藥專業及養生康復保健專業;開設的課程包括中國哲學、中醫基礎理論、中國醫學史、證候學、中醫診斷學、漢語、中藥學、方劑學 、藥用植物藥、中醫臨床各學科、針灸學、推拿按摩、體育療法、食療與營養療法等,總學時數約1800~5000h左右,主要為課堂教學,也有一定課時的臨床見習和實習,全日制或業余。
1.6 中藥研究
近年來,西方國家一些醫藥學術機構已開始重視中藥的研究,以植物藥為例,西方有40家植物藥研究機構,500多個研究項目。在日本,許多漢方藥企業建立的漢方研究機構從事漢方藥物研究,建立了藥材生產基地。在英國,Phynova公司以中草藥為基礎,開展抗感染和抗腫瘤研究。在意大利開展中醫藥治療腫瘤、糖尿病的研究。估計有170多家大型國際制藥公司在從事包括中藥在內的傳統藥物的研究開發工作。美國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別對300余種中草藥進行篩選和有效成分研究,從植物藥中尋找抗癌活性成分,取得了較多成果。俄羅斯在中藥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對中醫藥特別是中藥開展了不同程度的臨床科研工作。國際上申請中藥與其他植物藥的專利數量亦在迅速上升。在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加拿大、法國、意大利、芬蘭、新加坡、巴西、俄羅斯等積極開展中醫藥科研方法之研究、中醫臨床研究、疾病的中醫療法研究、中西醫比較研究、中藥藥理及毒理研究等。
2 國外中醫藥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醫藥學在絕大多數國家中屬于非正規醫學范疇,在西方發達國家仍然被歸類為補充替代醫學的一種, 在醫學教育體制中均無合法地位。目前國內中醫系統的雜志還沒有一種進入美國《科學引文索引》;中醫藥學,雖然有許多國家建立了中醫藥、針灸學院,但課程設置多不完善,無材及考試標準,教育水平不高。
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尚未被國際社會普遍理解和接受,中醫藥也未進入國際醫保主流市場,中醫藥國際化人才缺乏,具中醫藥特點的國際標準規范尚未形成,中醫藥產品和企業國際競爭力弱,對中醫藥的基礎性研究大都屬民間機構活動,自然難以形成系統的研究體系。國外針灸研究基本停留在臨床療效客觀性,機理研究不夠。
中藥材飲片和制劑質量不穩定,影響臨床效果[15]。中醫藥學在臨床、科研、教育、中藥等領域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我國中藥產業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我國中醫藥工業1300家企業中,中小企業占90% 以上,排名前10的企業銷售額之和僅占整個中醫藥市場的23.7%, 而世界排名前20 的醫藥企業占據歐美市場的比重則達90%,占世界醫藥市場的比重達60%。我國對中藥作用機理、 物質基礎以及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缺乏統一的質量控制與檢測標準,與國外“洋中藥”在技術含量、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差距明顯。我國藥用資源豐富,藥用植物約有5000余種,但作過化學或藥學研究的不過20%,600多種中藥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藥物,不能躋身國際市場。中藥出口混亂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16]。
3 建議
3.1 加強國際中醫藥動態研究
應該建立一支研究“世界傳統醫學及中醫藥在國外”動態信息的專業隊伍,系統收集、研究上述信息,作為領導決策的耳目、參謀與助手;成為中醫藥醫、教、研、產、經、銷機構的良友與顧問。
3.2 不斷提高中藥材及中成藥質量、療效
推出適合國際醫藥市場的中醫藥重點產品,如治療疑難病癥的中成藥、養生保健營養型中藥產品以及適合國外不同層次、不同科別的中醫藥人員學習需要的中醫藥學教材等。
3.3 拓寬與國外中醫藥交流渠道
在國外推廣中醫治療,還需注意結合具體情況,比如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工作節奏等 ,來考慮療程、中藥劑型、中藥品種等具體問題,與各國政府與機構合作舉辦國際或國外中醫藥大學,開展正規的中醫藥教育。
3.4 加強中醫藥涉外人員的培養 中醫藥走向世界需要一大批既懂中醫中藥,又熟悉外語及外貿業務的各種專業人才,包括市場調查人員、科研協作人員、合資管理人員、醫療教學人員、翻譯寫作人員、跨國經營人員等。因此,除中醫學院原有專業外,有條件的科研、教學、醫療機構應注意開設涉外人員的培訓班及專業。從而加速中醫藥國際化的進程。
3.5 制訂中藥標國際標準
要成立專門機構, 組織專家制訂符合中藥特點的中醫藥標準,包括中藥療效和安全性評價與再評價標準, 中藥材、中藥飲片、提取物及制劑的質量標準,中醫藥名詞術語標準,中藥生產和質量管理規范等主要技術標準等,以形成以中國為主的國際認可的中藥標準體系、中醫藥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審查標準和組織。
參考文獻
[1] 王波.澳大利亞中醫針灸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針灸,2008,32(6):226-230.
[2] 任碩蘭,劉曉明,包文虎.國外中醫醫療機構發展現狀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5): 460-462。
[3] 劉德紅,施永興,陳繼根,等.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貢獻率探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8):1752-1754
[4] 李澤庚. 段志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J]. 推動中醫可持續發展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 7(3):1-3,41
[5] 劉玉英, 靳全友. 中醫藥在法國發展概述[J]. 環球中醫藥, 2009,2(3): 237-238
[6] 張京紅.. 澳大利亞的中醫藥市場與法規概覽[J]..環球中醫藥,2009,2(1): 80-81
[7] 李紅.中醫藥在國外發展的特點和啟示[ 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06, 21( 6): 359-361.
[8] 左言富.中醫藥在國外[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3,19( 3): 184- 187.
[9] 許小芬,胡正路.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 18(3):198-200,232
[10] 許中偉..西方國家中醫藥立法比較淺談―在立法上針灸與中醫藥的分與合[J]..法制與社會,2007,.5: 366-367
[11] 李紅 國外中醫藥發展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6:7-8
[12] 邢沖. 英國中醫立法回顧與思考[J]. 環球中醫藥,2009,2(2):155-156
[13] 簡柳軍. 中醫藥在法國的現狀與展望[J]. 新中醫,2008,40 (12):107-108。
[14] 理查德•傅萊.. 中醫藥在德國的市場現狀[J].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9, 7(2)::13-17
摘要:綜述了國際天然藥物市場發展的現狀和前景,介紹了歐盟《傳統藥品法案》對中藥出口的嚴格限制及中藥進入歐美市場的瓶頸和國內抗冠心病中藥海外銷售概況。
關鍵詞:天然藥物;抗冠心病中藥;海外市場
1 國際天然藥物市場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目前,國際上對天然藥物、植物藥等均沒有統一明確的定義。 就一般而言,天然藥物廣義上是指那些不經過特定化學修飾、且不含化學藥品成分的,以大自然現有物質,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或它們的提取物為功能組分,具有治療效果或保健功能的產品。其中植物藥是天然藥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際天然藥物市場中的幾個霸主級產品,如銀杏、西洋參、貫葉連翹、紫錐菊等,無一例外地都是植物藥。這些產品的植物來源相對單一、確定,關于它們的作用機理以及療效的科學研究也較為豐富、肯定,且其研發和使用有著較長的歷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植物藥工業產品指南》中,對植物藥的定義是:“植物藥系由一種或者多種植物、藻類或肉眼可見的真菌衍生物,通過一種或多種方式,如粉碎、熬煎、壓榨、水提取、醇提取或其他類似方式加工而成……植物藥不包括高純度的經化學修飾的天然物質,它們應屬于常規藥物。”而一些由植物研發、提純和衍化而來的單體藥如紫杉醇等則仍被視為傳統西藥。
需要指出的是,植物藥的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于中草藥,但國際上植物藥的概念也并非固定不變,隨著中藥國際化進程,國際植物藥的概念也必然會進一步發展。此外,這里所說的植物藥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各國政府機構所批準的“藥”,而是以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等形式出現于市場。
此外,國際上還把包括天然藥物、針灸、治療性按摩推拿、中醫等非“西方傳統醫學”的治療方法、藥品等統稱為替代醫學/藥物。
據統計,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藥物的人數約為40億,占世界人口的80%,天然藥物銷售額約占全球醫藥銷售總額的30%。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國際天然藥物市場開始進入一個范圍廣泛、規模龐大的高速發展時期,全球植物藥每年銷售額的平均增幅達10%以上,遠遠高于其他一般行業。到2000年底,僅國際植物藥市場年銷售額已高達200多億美元,其中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有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全球植物藥市場的迅猛增長主要源自歐美等西方國家。不僅如此,這些地區的市場增長潛力還十分巨大。
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天然藥物的市場情況:
美國:市場廣闊,植物藥銷售額已達50億美元左右(保守估計),年增長率約在12%~16%,市場潛力十分巨大。而美國的植物藥資源并不豐富,該國僅能滿足25%的需求,其余則依靠進口。
1997年美國使用植物療法的人數由1990年的150萬猛增5.6倍而達到996萬,而據2002年大衛?考夫曼等人發表在權威刊物《美國醫學協會會報》(JAMA)上的調查報告顯示,現有14%(即約4000萬人)的美國人在使用植物藥,其爆炸性增長,可見一斑。
歐洲:1999年歐洲天然草藥補品的市場規模已達70億美元左右。其中以德國的市場規模最大,且政府調控也最為嚴格,其次是法國。目前,德國衛生部批準可供使用的植物藥約有300種(單方與復方),并有35萬醫生使用植物藥,80%的醫生會給患者開植物藥處方,該國規定病人可報銷約60%的藥費。
另外,許多歐洲國家對中醫采取了接納和寬容的態度。這些中醫診所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普及了中醫知識,促進了中藥的銷售。
亞洲:我國的中醫藥歷來以我國港澳臺地區、東南亞一些國家、日本和韓國為主要銷售市場。其中,日本的中藥市場很大,約為15~20億美元。但由于日本對進口申報中草藥的審批程序冗長而繁瑣,因此我國針對日本的出口幾乎只有中藥材。在日本,從事中藥研發的人員已達5萬人,中藥廠200余家。
日本所生產的中藥,其處方主要來自我國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等,原料的75%又由我國進口,但其在國際市場的產品占有率卻已達80%左右(也有人認為,日本的占有率遠沒有這么高)。日本的中藥產品具有質量穩定、療效可靠、技術支持雄厚、產品定位清晰等特點。
此外,韓國對進口中藥的態度和限制也日趨苛刻。而韓國本國生產的人參、銀杏葉等制劑,每個品種年國際銷售額已超過1億美元。
東南亞的中藥市場基本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我國原料藥材和中成藥中藥產品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相對順暢,無論是品種、劑型、劑量、服用方法、說明及包裝等,都能為當地民眾了解和接受。其中,泰國政府在2000年正式承認了中醫、中藥的合法地位,繼之便積極發展本國的天然藥物產業,并迅速占領了一部分國際天然藥物市場??傊?這些地區的市場已經相當成熟,且日趨飽和,要在這些國家擴廣東藥學院學報,2006,22(1)第1期 姚立新.中國抗冠心病中藥海外市場概況大中草藥的出口量,已相對困難。因此,我國不應把它們作為今后實現出口突破的主要目標市場。
其他地區:澳大利亞對中醫藥的態度較為寬松和積極。不過,西方文化仍是這個國家的主流文化,西醫西藥主導著澳大利亞的醫藥消費市場,加上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全國人口不到2 000萬,市場規模有限,近期內中藥對澳大利亞出口的絕對值,在我國中藥出口中不會有太大增長。非洲等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也存在類似情況。
2 歐盟《傳統藥品法案》對中藥出口的嚴格限制及中藥進入歐美市場的瓶頸
據統計,在全球草藥市場600億美元的銷售總額中,歐洲市場占到了44.5%,約為267億美元。歐洲市場對傳統草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中醫藥要出口到歐洲市場,完成所有認定需費用4億美元,合30多億元人民幣,國內任何一家中藥廠都負擔不起這筆昂貴的費用。
2004年4月31日頒布、2004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歐盟《傳統藥品法案》(EU Directive on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使國內出口歐盟的中藥銳減,該法案對像中藥這樣的傳統草藥制品的推廣使用作了嚴格的規定和限制[1]。據《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7月30日報道,《歐盟傳統藥品法案》對我國中藥出口已形成巨大沖擊。2004年5月份以來,上??诎吨兴帉W盟的出口大幅下滑,對法國和西班牙已沒有出口,基本退出這兩國的醫藥市場。5、6月上海口岸對歐盟出口中藥僅分別為18萬美元和不足19萬美元,比上年同期銳減近6成和3成。其中,對德國出口僅為1萬美元左右,而6月份對法國和西班牙的出口為零。即便是和記黃埔這樣的財團,也不可能將中藥納入旗下在歐洲的OTC零售終端網絡。2011年4月為過渡期,已經在歐盟成員國上市銷售的傳統藥品可以繼續現行的銷售方式。過渡期后,在歐盟市場上從事中藥批發必須申請藥品批發營業執照、出口藥品的生產廠家必須通過歐盟的GMP審查、歐盟的進口商必須辦理藥品進口許可證、出口藥品的質量必須符合歐盟藥典標準。在歐盟成員國境內已使用超過了30年以上的傳統草藥制品;或在歐洲已使用15年以上,同時能提供該產品在歐盟以外的國家或地區應用了30年以上的證明,才能通過登記注冊,作為傳統草藥制品在歐洲銷售和使用。該法案對傳統草藥制品的推廣和使用,作了相當嚴格的限制,準備進入歐盟市場的中小中醫藥企業,將因負擔不起人員和設施方面的要求,被迫退出市場競爭。根據歐盟《傳統藥品法案》規定,只有通過歐盟GMP審查的大型中藥廠,才可能取得出口歐盟的通行證,而更多不能通過審查的藥廠則會無緣歐盟市場。近年來,我國已有好幾個植物藥品種向美國FDA及歐盟一些國家提出注冊申請,至今未獲批準[2]。
以前不少中成藥大都通過地下渠道,在歐美規模很小的藥鋪或私人開的診所里出售。近年來,雖然逐漸進入主流社會,但只是作為 “替代療法”存在,中草藥大多作為食品、營養品或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等進入歐洲市場。即使是醫療保險,也只提供針灸而不提供中醫藥治療。迄今為止,中藥只能私下應用,沒有得到當地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的認可。
近年來頻頻曝光的傳統藥物毒性與安全性問題,以及重金屬含量超標、農藥超標、種植不規范等問題,使國外市場對中藥有很大偏見。為了解決中藥材生產的規范化問題,我國先后建起了好幾個中藥材標準生產基地,但由于建立的時間很短,未形成規模,無法最快速獲得國際市場的青睞?!稓W盟傳統藥品法案》規定30年的使用期,無疑是一個相當高的門檻。相比藥材遇到的困境,中成藥面臨的形式更為嚴峻?!爸兴幱盟幇踩詥栴}”成為制約中藥發展的瓶頸。中成藥進入歐盟各國市場,必須要經過歐盟藥品管理機構認可,包括必須在當地做臨床[4]。
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一直未能打入西歐和北美市場。在歐洲申報時被明確要求必須在當地醫院做新藥臨床試驗,每例臨床費用至少1萬美元;再加上保險費用,高風險高投資,使企業不敢輕易投入。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和上海杏靈的杏靈顆粒通過了美國FDA新藥臨床前評審,被批準以藥品身份進入IND階段;但因企業無實力完成新藥臨床試驗而告吹。
我國的中醫藥已經在亞洲和西方一些國家建立了很高的聲譽,與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合作項目,歐盟的《法案》是從安全角度出發。銀杏制劑最早由德國人研究,在美國作為食品補充劑應用,每年大約有1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與復方丹參滴丸相比,銀杏靈顆粒似乎更具進入美國市場的基礎,但未見有關杏靈顆粒進行臨床試驗的后續報道。
一、國際中藥市場發展現狀
中藥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幾千年,為中華民族的健康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藥事業的發展進程中,中藥不斷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進行廣泛交流,其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并依據中醫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雖然化學藥物一度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擠占了中藥的生存空間,但隨著綠色健康理念的回歸,人們日益認可中藥在醫療、保健及提高生命質量中的作用,這為中藥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目前,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每年交易額超過300億美元,約占世界藥品交易總額的30%。而中藥作為純天然藥物在世界市場也日益受到重視,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接受與認可。但在國際中藥市場中我國中藥市場份額卻不足10%,其他都為日本和韓國所占據。中藥是中華民族長期中醫藥實踐的碩果,而目前國際市場卻被他國占有,我國只占有冰山一角,如果不能盡快找出原因,我國在國際中藥市場上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打壓,勢必阻礙我國中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藥產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中藥作用機理認識模糊
中藥“復方”制劑是中藥治療疾病的特色,靠的是多味藥材共同作用,到底是哪些藥真正發揮了作用,或者是哪些成分發揮了作用卻不得而知。而在中藥復方多味藥材煮制過程中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并出現了新的化學成分,更是不得而知??梢哉f,人們對中藥復方治療疾病的認識是模糊的。
(二)中藥標準難以制定
1.用藥標準。在我國幾千年的中藥使用過程中,主要是靠一代代醫家傳承、手把手教出來的,主要是實踐經驗的傳承,而中藥治療疾病很靈活,是根據疾病的不同情況對方劑基本組方加加減減,并沒有對某種疾病治療用藥的標準。
2.質量標準。中藥材種植廣泛,同一品種可能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種植,由于南北氣候差異,各地光照、水分、土壤礦物質等因素不同,導致中藥材質量差別較大,難以保證中藥制劑的質量。
(三)中藥加工技術落后
長期以來,中藥材重金屬含量超標一直是困擾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的難題,極大地影響了中藥的聲譽和使用。雖然經過廣大中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藥的生產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在中藥的生產工藝、技術方面也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新的制劑不斷涌現,但基于中醫藥自身的實際情況,整體來說,中藥的生產及加工工藝仍然相對落后,中藥成分中重金屬含量超標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中藥產品仍然表現出粗、大、黑、劣。
(四)中藥名稱復雜
中藥在中國使用歷史久遠,名稱多樣,比如“瓜蒂”又叫“苦丁香”,“虎杖”又叫“陰陽蓮”;又因我國地域遼闊,許多中藥名稱有一些別名和地方土稱謂,比如“檳榔”又叫“大腹子”,“紫河車”又叫“胎盤”“人胞”等。這些都不利于中藥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貿易和在國外使用。
三、中藥進入國際市場障礙因素分析
(一)中西醫用藥機理不同
中藥治療疾病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針對生命整體進行辨證施治,講究藥物配伍,以君、臣、佐、使用藥,以達到調理肌體,扶正祛邪,恢復健康之目標。而西藥治療疾病是在西醫理論指導下的對癥下藥,即針對病癥,運用成分單一、專一性強的化學藥物進行靶點用藥。由于二者用藥機理不同,運用中藥復方治病顯得更復雜,想要說明有效成分將變得非常困難,因而中藥治療疾病的量化精準性難以把握。
(二)中藥應用具有特殊要求
在中藥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人們認識到中藥的不同部位藥性作用是不同的,比如用于血虛諸證的補血藥當歸,當歸身用于補血,破血卻用當歸尾,而和血(即補血活血)要用全當歸。
炮制是中藥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過程,是對藥材進行的一種特殊處理,是中藥使用的重要特點。許多中藥材經過特定的炮制處理,或消除和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或改變藥物性能,以保證用藥安全,更適合病情需要。比如地黃,生地黃作為清熱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而生地黃經過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被稱為熟地黃,其性轉微溫而以補血見長,具有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的功效。
(三)中藥獨特的用藥原則
以毒攻毒是中醫藥治療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一些治療瘡瘍腫毒的礦物藥,比如砒石(含As2O3)、朱砂(含HgS)等中藥材,所使用的就是其 “毒性”成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張亭棟運用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國一名抗腫瘤教授對此發表感慨:“……中國人膽量大;而膽量大不是蠻干,膽大來自聰明,來自見識,來自科學?!?但像中藥這樣以物質的有毒成分治療疾病,使之在東西方之間達成普遍共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中藥名稱差異化
中藥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地區的不同和方言的特點,同樣一味藥有諸多稱謂,特別容易引起歧義。中藥名稱在國內就不能完全統一,如果想要進入國際市場,如何翻譯就是一個很大的現實難題。如何界定、規范中藥名稱,制定中藥命名標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中藥走向世界的對策措施
(一)探索中藥新劑型,明確中藥作用機理
中藥復方制劑在治療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復方各味藥作用機理及其攻擊疾病靶點的方向性,可以較好地控制藥物質量效果。目前在我國有江陰天江藥業和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等生產的單味顆粒劑就是一種有益的探索,通過把各品種中藥材制成顆粒劑,可以較好地控制每味藥的成分含量,然后根據復方把顆粒劑制成混合制劑,才能達到控制藥物質量的目的。
(二)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加強中藥標準建設
1.中藥材生產標準化。要想制造出合格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必須首先保證中藥材的質量。目前,我國正在推廣GAP種植,要求在中藥材種子復壯技術、栽培采收規范、植保技術及質量標準研究基礎上,制定出具體藥材品種的SOP,確保其質量??梢愿鶕v史上生產道地藥材的經驗(如四大懷藥)以及各地的氣候、土壤、水文地質等生態條件進行GAP基地建設,生產出質量可靠的優質藥材。
2.制定中藥生產標準。在幾千年生產使用過程中,中藥制劑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目前的生產標準也是參考化學藥標準制定的,以化學藥制藥標準衡定中藥制劑。因此,有必要依據中藥特點加強中藥標準建設,使中藥“真正”走向世界。
(三)中藥走向世界,中醫理論先行
中藥要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會遇到種種困難,除了中藥本身的問題外,還有一個極其關鍵的問題,就是國外對中醫理論的認知度差,導致認可度低。中醫理論基礎是整體觀、辨證施治,而西醫是以微觀分子學、細胞學說為基礎,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藥使用的范圍和認可度;另外,我國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應用一些有“毒性”成分的藥物,以毒攻毒,而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禁止含這些成分的藥物進口,嚴重影響了中藥的應用。因此,積極推行中醫理論,使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西醫理論占據主流地位的西方國家逐步接受中醫理論,為中藥走向世界開辟廣闊的空間。
(四)規范中藥名稱
根據中藥的特點,可以依據中藥的道地藥材(即國際貿易的原產地原則)對中藥的名稱進行規范,制定中藥的命名標準,使中藥符合國際規范,以利于中藥進入國際市場。
(五)培養中醫藥外語人才,規范中醫藥翻譯用語
[關鍵詞]藥企重組;研發創新;醫藥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5.12.108
1醫藥行業概況
醫藥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新的世紀里,在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下,醫藥行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優異的自然條件和優良傳統,在一段時間的發展后,中國經濟在醫藥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本文中,對中國醫藥的現狀和醫藥經濟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根據醫藥經濟的發展,闡述醫藥行業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狀況的問題作為分析對象,分析中國醫藥的缺點,并提出了這些問題適當的解決辦法。
中國人口眾多,健康市場的潛在需求是很高的。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度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升,而各種常見疾病的發病率也因為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逐步提高,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保障水平使居民的購買力增加,因此國內市場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持續擴大,醫療衛生費用支出逐年提高,醫療衛生需求的增長與全國衛生費用的提高刺激醫藥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醫藥制造業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6525家,2000年到2012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從1834億元增長到178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0.88%,我國的衛生費用從2000年的不足5000億元到2012年突破2.89萬億元,增長超過4倍。2014年中國醫藥市場有9261億人民幣的消費規模。
醫藥經銷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步伐,從批發市場角度來看,行業集中度開始增高,2013年前100個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藥品市場規模64.5%,同期上升,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前三位批發商占了29.8%的份額,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個百分點。其中12家公司超過100億,與上年相比,多了4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在50億~100億,多了1家10億~50億企業達到75家,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多。與商業批發相比零售藥品企業不理想,藥品零售市場規模擴張速度放緩。
2醫藥企業存在的問題
第一,中國醫藥企業的行業集中度比較低,缺乏規模效益,普遍存在小、散、亂的現象,難以建立核心競爭力,雖然制藥企業在中國有6500家之多,但只有少數公司超百億,非常少。大多數公司都不具有高的專業化程度,缺乏特色品牌和品種,大多數企業不僅規模小,而且生產條件不好,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分布式布局,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遠遠趕不上更先進的國家。
第二,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不足,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還沒有形成,很多產品都是仿制的,重復的產品多,新產品和獨家的品種并不多,而且在產品的制備技術上也比較落后。中國幾千家藥企大約10~20家是國有的大公司,有一定的研發能力,比如華北制藥、東北制藥以及國藥集團,大約有100~200家屬于中型公司,它們中很多是做中草藥或一些特別的復方藥物,還有1000~2000家小公司。尚未建有一個早期、中期、后期互為關聯的創新藥物研發鏈,是導致中國藥企無序競爭,難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跨國大藥企的研發投入是銷售額的15%,而中國這個數據僅僅是1%。
第三,原料藥的品種和制劑產品的品種不相匹配。中國在國際醫藥原材料生產量較大,但在藥物研究和藥物制劑技術的發展不夠,大部分產品的質量處于低水平,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平均計算我國的原料藥每一種只能制作三個劑型,而發達國家的一種原料可能制作成一個十幾甚至幾十個劑型,還有落后的技術使產品質量穩定性得不到保障。
第四,中國醫藥行業參差不齊的管理水平,因超標的重金屬含量藥品的使用而發生的不良事件普遍存在,這對我國醫藥行業的信譽造成嚴重損害。由于中國醫藥種植,加工,儲存,運輸和生產制作等過程中,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因而影響中藥的質量,而且重金屬污染也影響中藥出口。
第五,經營管理、品牌形象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缺乏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重磅產品。目前我國僅僅是一個制藥大國,離制藥強國尚有較大差距,民族醫藥工業市場競爭能力將處于劣勢,要加強經營管理,樹立品牌形象。
第六,醫藥產品的進出口結構不合理。我國仍處在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出口,比如中藥材料、衛生材料以及較重污染的化學原料藥,進口較昂貴的醫藥制劑,這種模式導致高端技術的出口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例較低。國際市場的拓展力度遠遠不夠,加上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國際市場信息的反應不靈敏。特別是,缺乏一個共同的意識和機制,來開發國際市場。
第七,還需要完善藥品配送系統。由于長期實施的“以藥補醫”等缺陷性的體制,以及在生產藥品價格的制定,采購和支付機制不完善的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問題,加上進入門檻低,缺乏規劃和經營管理,不充分的市場競爭、不到位的執法監督等因素,導致醫藥流通領域的集中度低,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跨區域配送業務開展緩慢。相對落后的醫藥物流,配送管理以及物流成本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藥品配送集中在城市和發達地區,配送網絡還沒有完全覆蓋農村和“老,少,邊,島,漁,牧”等偏遠地區,藥品配送的可及性有待改善。
第八,還要完善醫改機制。醫改制度建設的具體操作存在不足,工作進展不平衡;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不穩定;基本藥物實施帶來的新問題,群眾用藥習慣與基本藥物品種、質量和品牌之間不適應,基本藥物網上采購配送效率低;醫療補償的長效性機制不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管理體系不健全。
3意見以及建議
要做大做強我國醫藥產業,就必須想辦法“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清除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就此,筆者提出中國醫藥產業做大做強的12條建議:
第一,加強醫藥公司兼并重組,擴展了醫藥產業布局。對于大多數中國本土的小規模企業實施兼并,以提高企業競爭力,優化生產要素,構建有優勢產品的集約化、規?;?、大型的有綜合性和競爭力的企業。
第二,醫藥行業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實施新版GMP,加強政府的監督力度,淘汰掉不符合標準的企業,糾正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提高藥品生產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用藥的安全性。只有做到“更好”,才能做到“更強”。
第三,以企業為中心,加快構建技術創新體系。避免新技術產品與市場相脫節,更好地確保技術成果快速轉化為產業,把創新產品及時地投入市場。還要注重創新產品的有效成分、作用機理可控性以及質量標準等方面的研究,并加快發展中國醫藥并推進中藥與國際接軌過程。
第四,嚴把質量管理,提高質量管理標準。提高商品質量和信譽。完善醫藥產品質量安全性、可追溯性等管理制度,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規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定,效率的提高,結構優化,資源節約的績效考核機制,嚴格把關進出口產品質量。
第五,采用標準化的草藥收獲和種植。集成方法和廣泛的傳播和利用現有落后的種植,化肥和農藥,以防止濫用,包括培育產業鏈完整的標準化種植、新藥研發、現代中藥加工和現代醫藥物流,建立重大疾病所需的國家基本藥物和醫藥原料種植基地,保障具有健康發展的醫藥產業鏈。
第六,采用多種方式以不斷壯大的醫藥行業。在中國的傳統醫學,藥物開發,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上,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藥物,并通過有組織的聯盟,發展一批有自主創新和地方特點的優勢民族醫藥企業,使醫藥體系不斷發展壯大。
第七,加強中國保健產品的開發。中國醫藥保健食品、醫療養生,在未來人類的健康領域將具有強大的發展活力。并且在出口上限制較低的優點。以中國保健品為橋梁,提升中國醫藥的國際聲譽,輻射帶動新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第八,生物領域要迎頭趕上。中國的生物仿制藥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好機會。在過去,醫藥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在新技術,加上嚴格的專利保護,使中國醫藥企業無所適從。不過,目前許多專利到期,分享生物制藥技術的成果也變得成熟和開放,制藥公司慢慢掌握了各種技術,中國的藥企的優勢,比如人員的工作,紀律,勤奮工作等都逐漸發揮出來。
第九,樹立完美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全面發展企業戰略,品牌戰略,廣告戰略,市場調研和售后服務等,傾力打造有代表性的具有明顯療效的中成藥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發展以心血管疾病類的藥物為主打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因為中成藥在治療此類疾病療效比較獨特和顯著。
第十,不斷加強中國醫藥與國際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增強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推動醫藥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進程??梢酝ㄟ^先進入非洲市場,站穩之后,逐步向歐美等發達國家進發,進入非洲市場比歐美市場容易得多,還有像亞洲一些不發達國家,以及一些拉丁美洲通過這些市場打出品牌,然后再到歐美市場認證和發展,不建議企業一窩蜂去主攻歐美市場。
第十一,進一步加強醫改部門職能,建立規范長效的機制?;鶎俞t改涉及多個部門,牽涉多方利益,所觸及的深層次矛盾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對醫改部門工作協調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醫改管理部門的職能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還需要整合現有醫改補償制度,建立起補償標準、補償獨享、補償責任、補償時間、資金分配、使用、稽查和管理等方面的科學性、規范化、合理化的綜合補償機制,增強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的信心,鞏固深化醫改的新成果。也不能因為一些人主張的醫改影響經濟的發展而退縮。
第十二,中國醫藥產業不健康,但藥企的“良心一定要正”。醫藥領域的回扣現象恰恰代表了目前中國醫藥企業的現狀:研發不足,營銷過度,不健康的委托關系處處存在。我們的現代醫藥行業才起步幾十年,的確需要一個逐漸規范的過程,但是,環境的不良并不意味著藥企可以昧著良心賺錢:“我們是做藥的,暴力是不道德的,因為它是要治病救命的。藥企的良心一定要正”。
4結論
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新興戰略性產業,促進醫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對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利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和諧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醫藥費用的相關支出也將不斷增長,這為醫藥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醫藥企業要進一步深化合作,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融入科技元素,找準傳統中醫和西醫的結合點,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強化科技支撐引領,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做大做強現代中藥、生物制藥、保健食品等重點領域,完善醫藥機制,建立良好的醫藥企業發展環境,全力推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進之.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將何去何從[J].中國集體經濟,2010(3).
[2]魏端,朱昌蕙.我國醫藥物流良性發展的思路[J].中國藥業,2005(9):15-16.
[3]袁銀根.中醫基礎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4]張鑒鈞.傳統中醫藥:敢問路在何方(第二版)[M].北京:普華永道中國之醫藥組,2009.
[5]胡顯文,馬清鈞.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生物技術產業,2007(1):16-31.
[6]Equity.China Pharmaceutical & Healthcare[R].Hong Kong.DBS Group Research,2010.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結合我州農牧業工作實際,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近期對我州中藥材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州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我州具有優越的地質地貌和氣候條件,土地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越、污染少。從上世紀50年代初,我州中藥材生產有著輝煌的歷史,1952年-1990年,我州當歸收購量達8657噸,年均收購量達227.8噸,1978年我州當歸種植面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超過1萬畝,當年產量870噸,××州維西縣在當歸生產中做出突出貢獻,1974年受商務部表彰并命名為全國十四個當歸基地縣之一。秦艽和當歸因產量高、質量好,曾經是我州中藥材的拳頭產品。但是,農村體制改革后,原有的藥材購銷體系被打破,只有少量的個體工商戶經營藥材,加上藥材市場大起大落,全州藥材種植面積大大減少,從業人員有減無增,全州中藥材只有零星種植,由于規模少、種植分散、產量低、利潤薄、風險大,嚴重挫傷了藥農的積極性,作為××州特色和優勢的中藥材產業逐步沒落。
在“十五”期間和“十一五”以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逐年加大了對藥材基地建設的投入,特別是近幾年來發展較快,以維西縣的秦艽和當歸為主的藥材品種、面積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據統計,20*年低,全州共有藥材種植面積4.5萬畝,以下為各縣具體情況:
維西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9萬多畝,分布在多個鄉鎮,其中永春鄉種植面積較大,主要品種為木香、秦艽、當歸、丹參、桔梗、板蘭根、茯岑、蟲蔞等;德欽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390畝,主要品種有木香、秦艽、當歸、丹參、桔梗、茯岑、蟲蔞、川芎、秦歸等;香格里拉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655畝,主要品種有白術、木香、桔梗、川芎、秦歸等。我州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近幾年發展較快,出現了一些新的產區。我州有良好的中藥材種植傳統和基礎,中藥材生產主要分布在具有傳統種植的鄉鎮,這些地方中藥材生產自然條件優越,有一定的種植經驗。隨著種植結構調整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藥材市場需求加快,近幾年新增面積3萬多畝,出現了一些新的基地。
二是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種植規模的鄉鎮或基地。我州產區較多,相對分散,但隨著中醫藥市場的拉動,逐步形成了永春等在千畝以上的鄉鎮,具有了一定規模和影響,農民掌握了一定的種植技術,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
三是立足當地實際,形成了多種生產運營模式。我州中藥材生產傳統上主要以農民個體生產為主,隨著政府的支持,單位或公司的參與,各地立足當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形成了“基地建設,定單生產”等生產運營模式。
四是品種多樣,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優勢品種。我州中藥材自然資源豐富,適應種植品種較多,主要種植品種有40種以上,同時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優勢品種。如汶南的徐長卿有1000多畝,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為徐長卿傳統主產區;其他如桔梗、丹參、黃芩、黃芪、白術、靈芝、玫瑰也具有了一定規模,在國內省內具有一定影響。
五是中藥材種植效益高,發展勢頭良好。中藥材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一般每畝年產值在2000--4000元之間,個別效益在萬元以上。因此,農民種植積極性很高,一些鄉鎮政府因勢利導,制定激勵政策,加快發展。
六是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基礎條件。目前,我州中藥材生產有了一定規模,但產業化水平不高,而從技術、認識、效益、政策、規模等方面和趨勢來看,正處于一個規模發展的初級階段,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二、我州中藥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我州的中藥材產業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又逐漸衰退的過程。雖然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在農業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生產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基地建設具有了一定規模。但是,由于還存在著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中藥材的生產難以形成規?;?、產業化的發展。主要原因有:
一是技術水平不高,規范化生產嚴重不足。雖然種植基地農民有一定種植經驗,但是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盲目施用農藥、化肥問題嚴重。在一些新種植區,生產管理和技術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我州有三個品種(秦艽、木香和當歸)具有了相當的規模種植,基地建設力度不斷在加大,但距中藥材規范化生產還有一定差距,包括這三個品種在內的中藥材還沒有一項申請規范化生產認證(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是國家對中藥材生產制定的法規性文件,中藥材生產的規范化與否將影響一個地區藥材的聲譽形象、市場地位、生產發展等,同時也會影響市場準入)。
二是中藥材生產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雖然我州中藥材發展趨勢良好,但是中藥材生產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如品種資源潛力、地理環境潛力、種植技術潛力等,如何把這些潛力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效益是重要問題。比如,品種資源潛力方面,××州雖然不是當歸的原產地,但五十年代以來引進縣內種植,已經有五、六十年的種植歷史,產品質量好,深受藥商和中藥醫的歡迎,維西當歸的特點是歸頭大,歸尾小,功能善補,油脂含量高,質量好;秦艽在當地有野生資源分布,種植數量多,藥材地道,深受歡迎。但與其他地區相比,種植面積不大,多數為零星種植。中藥材生產的潛力優勢幾乎沒有發揮出來。
三是政府引導力度不夠,加工企業帶動力不強。政府部門近年來對中藥材基地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產業發展上未能發揮出較強的引導作用,在生產指導、技術服務、行業監管等方面力度不夠,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投入不足,從而造成了農民生產上的盲目性以及銷售上的無序性。同時,由于缺乏加工企業的介入,在品種收購、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等諸多方面存在缺陷,沒有形成嚴格的中藥材種植品種指導、產中監督、規范收購等機制,而且生產加工能力滯后,科研開發能力有限,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因此由于受市場的波動影響,造成了農民信息不靈,種植品種不對路,種植技術差,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上得不到有效保障,種植規模小、品種少、效益差、抗風險能力弱,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三、推動我州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建議
根據我州土地資源豐富,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區、高寒山區占全州土地面積的75%,自然環境優越、污染少,種植青稞、馬鈴薯等其他作物收成低,當地藥材質量好,種植歷史悠久,有傳統的種植技術等特點,建議積極推動我州的中藥材產業發展。
1、提高認識,明確中藥材生產在我州的地位和意義。隨著國際化發展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天然藥物發展潛力巨大。從國際國內市場及國家的配套政策來看,中藥產業正處在良好的發展時期,作為源頭的中藥材生產也遇到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州中藥材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現代的社會資源優勢,中藥材發展理應為我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提高農民收入、為生態立州建設做出貢獻。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州中藥材生產確實為農民增收、地方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農民發展中藥材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我州中藥材產業完全能夠發展壯大起來,逐步成為我州的重要產業。
2、加強領導,積極營造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在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中具有關鍵作用,根據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國家中藥材發展目標,國家、省、市相繼制定了有關促進中藥材現代化發展的政策,為中藥材的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具體中藥材生產中,政府應進一步加強領導,在制定政策、提供支持、提供服務等方面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切實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高度,把中藥材生產開發擺上重要位置,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明確責任、理順關系、協調管理,為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加強與科研院所、企業、市場之間的聯系,努力提升生產技術水平。通過促進各種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中藥和天然藥物研發機構、行業協會、經濟合作組織等,促進和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具有較強的人才、技術、信息優勢;中醫藥企業具備資本、人才、技術、加工、市場等多種優勢,同時具有產業化生產的能力;大的中藥材市場則對中藥材種植能夠起到很強的拉動作用。加強與科研院所、企業、市場之間的合作與聯系,探索和發展多種符合市場要求的經濟合作形式,能夠快速的提升我州中醫藥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水平,加快中醫藥產業的形成。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組織科研院校、公司、基地和農戶,加強中藥生產技術規范和質量控制方法研究,把市場前景好的我州地道藥材列入重點研究計劃,研究制定道地藥材種植規范,爭取列入國家或省研究計劃,力爭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為我州的中藥材現代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4、多管齊下,多方籌措資金,為生產開發中藥材提供充足的財力保證。我州中藥材生產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也正處于向規?;?、產業化、規范化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注入。政府在財政支出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引導是迫切必要的,政府資金重點投入三個方面:一是扶持示范鄉鎮搞好中藥材生產開發,帶動全州中藥材的產業化發展;二是支持科技,為研究藥材規范化生產技術提供資金,加大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水平和效益;三是公共利益投入,如原產地保護、“正品”的保護等。除此之外,解決中藥材生產開發資金緊缺還需要多管齊下,多方籌措資金。一是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國家相關部門每年都安排一塊資金用于扶持中藥產業的發展,要盡快組織力量,通過定項目、建基地、上規模,努力爭取上級的專項資金補助。二是努力爭取金融貸款,我國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對農業生產扶持的力度必將進一步加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對外宣傳,大膽走出去引進來,吸引外來資金注入,加快產業發展。
5、努力發展道地藥材,打造優勢藥材品種。我州中藥材資源豐富,應選準市場前景好的道地藥材,重點研究和開發,發展規模形成產量優勢,提高水平形成品質優勢,加強宣傳形成品牌優勢。如何使本地產藥材的優勢轉化成市場優勢,當地政府和有關機構應出臺政策和辦法。
有野生中草藥1206種。蘊藏量達500萬公斤,載入中華藥典196種。年產10噸以上的大宗藥材60余種,素有“秦東藥鄉”美譽。近年來,依托區位、資源優勢,緊緊抓住建設陜南藥源基地及列入全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示范縣等機遇,按照“建園區、抓龍頭,建基地、抓示范”思路,不斷完善醫藥產業體系,加快中藥現代化進程,著力打造“秦巴現代藥苑”醫藥產業發展成為縣域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年,全縣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4.6億元,人均增收300元。
1中藥農業:發展中藥材28.8萬畝。建成10個規范化種植和野生撫育改造基地、50個藥材種植專業村,其中木本藥材24萬畝、草本藥材4.8萬畝。從事中藥材生產的農戶達2.19萬戶。產量累計2.7萬余噸,產值超過1.3億元,結合退耕還林創建的林藥結合”模式在全國推廣。
2中藥工業:建成了盤龍生態產業園。總投資9.1億元,引進產業項目25個。發展企業19家,產能達到16億元。盤龍、歐珂等醫藥企業生產水平達到省內領先,11個劑型180個品種通過GMP認證,盤龍七、食道平散等產品全國知名,盤龍牌”盤龍七片(酒)被評為省名牌產品,列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輻射帶動了一批中小企業從事保健藥酒、藥膳藥浴、養生茶等系列產品開發。年,中藥工業實現產值3.4億元、稅金1800萬元。
3中藥科技:成立了盤龍醫藥研究所和秦嶺特效藥材研究所。地道品種保護、野生藥材訓化、醫藥品種研發均位于全省前列,引進了陜南唯一的骨傷及腫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主導品種4個,篩選地道品種50個,保護頻危品種8個,為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秦嶺中藥材打下了堅實基礎。
4銷售體系:建成藥材交易市場5個。發展購銷大戶48家,成立藥業協會33個。營銷網點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銷售從業人員達1000余人,藥材、藥品銷售率達100%
二、存在問題
1產業發展規劃滯后。醫藥產業發展戰略定位不明確。嚴重制約醫藥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優勢品種確定和布局不合理。
2工作機制不健全。一是組織機構不完善。中藥現代化、醫藥工業管理、中藥材種植等職能分屬科技、經貿、林業和藥辦等部門,鄉鎮沒有專門的醫藥產業發展機構。二是統一組織協調不到位。產業發展協調不力。三是資金投入不足,省市沒有專門的中藥產業發展機構,中藥實驗示范、科研培訓、補貼獎勵、培育扶持等無穩定投入來源。四是專業人才缺乏,基層藥業技術干部流失,醫藥企業缺乏高層管理和科研人才,不適應現代醫藥發展的需要。
3產業鏈條薄弱。一是中藥材基地規模小。農戶、基地、公司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三是產業化發展龍頭帶動效果不明顯,市場批量供應能力不足。二是中藥生產與加工、銷售與市場脫節。品牌效應較弱,市場份額低,影響產業規模擴張和層次提升。
4科技支撐能力不強。中藥材引種試驗示范和野生品種的馴化保護工作開展不足。濫挖亂采野生藥材現象嚴重,新科技、新品種轉化和運用慢。中藥材資源的研究、保護、宣傳、引導不到位。大量野生藥材資源遭到破壞。
三、建議與對策
目前。今后一個時期,醫藥產業發展還處于外延擴張的初級階段向加工研發等內涵提升的中級過渡期。因此。應以外延和內涵擴張并舉為重點,以打造關天經濟區中藥生產加工基地為目標,圍繞中藥材種植規范化、制藥企業現代化、藥品生產標準化、中藥產品品牌化和醫藥市場國際化的思路,加快醫藥產業擴張升級步伐,形成以中藥農業為基礎、中藥工業為先導、中藥科技為支撐、中藥銷售為紐帶的現代醫藥產業發展格局。
一)修訂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全縣“十二五規劃”修訂完善醫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壯大醫藥產業規模。重點是做強一個園區。大力引進中藥材種植、加工、研發、流通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加快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轉化和運用,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把盤龍生態產業園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現代醫藥科技示范園區。打造兩大基地。做大作響“盤龍”牌盤龍七片等優勢品牌,著力打造全國風濕及骨傷科產品研發基地和關天經濟區現代中藥生產加工基地。壯大三個龍頭。狠抓傳統骨干產品二次開發和系列產品開發,壯大盤龍、歐珂和植物藥業三大醫藥企業規模,帶動發展一批中藥飲片、中藥萃取物、配方顆粒、藥膳湯料和中藥保健品開發企業。形成四大產業帶:按照因地制宜、優化布局、培育主導產品的原則,形成乾佑河流域五味子、紅豆杉、銀杏等木本藥材撫育改造產業帶,社川河流域丹參、荊芥、板藍根等草本藥材種植產業帶,金井河流域豬苓、天麻等菌類和桑葚等特色中藥材開發產業帶,秦嶺沿線高山鄉鎮秦艽種植及盤龍七、扣子七等地道藥材保護開發產業帶。發展五大品種:以五味子、金銀花、紅豆杉、秦艽、豬苓5大品種為重點,建設2萬畝GAP藥源基地,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達到60萬畝。培育六大市場:壯大石鎮、縣城、柴莊、鳳凰、曹坪、營盤等6大中藥材交易市場,帶動發展一批中藥材流通中介和大戶,完善醫藥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陜南中藥材交易市場。
二)聚集醫藥產業發展人才。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支持盤龍公司申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強醫藥產業開發科技力量。二是開展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培養一批本土科技種藥人才,加強中藥領域的科研創新;招聘一批省內外中藥高級科技創新人才。加強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三是支持各類人才向醫藥產業流動。鼓勵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到醫藥企業掛職鍛煉,鄉鎮農林水牧中心設置藥業專干崗位,對醫藥產業干部隊伍按干部年輕化、技術化、全面化和專業對口的要求配強、配硬、配全。
虛假醫療廣告發展成為舉國上下深惡痛絕的詬病,面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錚錚建言,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明確表示:上報國務院,取消醫療廣告!引起媒體和業界的廣泛關注,各方評論不一。
醫保報銷政策,成績不小,問題不少!全國政協委員周超凡用事實說話,詳盡披露出來,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
對中醫中藥現代化產業化問題,吳以嶺委員提出了許多新觀點,令業界人士深思。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切實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迸c溫總理的報告內容相呼應,其仁旺其格委員建言加快發展少數民族醫藥,對蒙醫蒙藥事業給予傾斜投入!
《醫藥產業資訊》雜志創刊后,記者首次獲準采訪“兩會”,本期用較大的篇幅報道業界委員的聲音。關注醫藥產業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為大眾健康“鼓”與“呼”將是本刊不變的宗旨。
現行醫保報銷政策誰來動刀?
以科技創新、學術創新,加快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
發展少數民族醫藥亟需政策傾斜
蒙醫蒙藥現況令人堪憂
現行醫保報銷政策誰來動刀?
醫保報銷政策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是我國人民福利中的一件大事。到2004年8月底,全國共有11847.6萬人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能保證這些參保人員的合理用藥需求,維護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多年來,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不懈努力下,我國醫藥費報銷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廣大群眾的醫藥費報銷問題,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雖然2004版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我國現行的醫保報銷政策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有些方面甚至干擾了國家的有關政策,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不同的意見越來越多。
在十屆政協三次會議上,曾參與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審評咨詢專家,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周超凡鄭重向大會遞交提案,建議“改革現行醫保報銷政策,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本刊記者就此進行了獨家專訪。
現行醫保報銷政策不利藥品企業公平競爭
記者:據有關統計,按照國家藥典委員會品種標準,截止到2003年11月,我國現有批準上市的藥品品種14000種(每個劑型一個批準文號為一種),化學藥大約占6000種,中藥占8000種。在2004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醫保報銷藥品有2960種,僅占上市品種的21.1%,其中化學藥1700種,占西藥總數的28.3%,中成藥1260種(含民族用藥47種),占中藥總數的15.75%。大約11040種藥品沒有進入現在的醫保藥品報銷目錄,約占上市藥品品種的78.9%。您作為專家如何看這一問題?
周超凡:11040種藥品不能平等進入市場競爭,導致人們用藥沒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人們需要更多安全有效的藥品,而不僅僅是這2960種。我國80%的藥廠都是中小企業,為了一個藥品品種的研發生產而投入巨資。一旦不能進入醫保目錄,此藥品基本上就失去了市場,因此生產企業不得不停產或者轉產。如果企業的巨大投入沒有回報,就很難生存下去。而且,藥品不能平等上市競爭,甚至干擾破壞了正常的商品(藥品為特殊商品)競爭規律,違背了國家有關政策,影響了價格機制的調整作用。
限制醫生自由選擇用藥的權力
記者:醫生為病人治療時有一個基本理念,就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病情、副作用最小的藥品,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可問題在于,我國現有78.9%的藥品不在醫保目錄,無法報銷,如果患者要用非報銷品種,實質上被剝奪了應該享受的醫保費用。
周超凡:是這樣的。醫保藥品目錄外的藥品價格相對比較高,患者難以接受,醫生只能違心采用報銷品種,使用藥不能得心應手。通常醫生的處方很少開不能報銷的藥物,不能僅僅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開處方,更多要考慮的是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力。
病情多種多樣,個體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治療的藥品也需要多種多樣。現在由于醫保藥品的數量有限,固定使用一些藥品,時間一長就產生藥源性病的疾病,以后再患上這種病,這種藥品就對此病失去療效,這對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影響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
記者: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要靠臨床實踐的支持。目前我國醫藥臨床經驗的積累是少數藥物提供的,醫生很少接觸沒有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更談不上了解這些藥品的療效,這極大地影響了醫生臨床經驗的總結。
周超凡:如果一個國家藥品經驗的總結僅僅由批準上市的21.1%的藥品提供,不全面也不科學,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和發展自然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大部分藥品不能進入醫保,一部分藥品生產企業也不會再繼續生產這些藥品,同時企業研發新產品的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這樣會對我國的醫藥科技事業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期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阻礙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
藥品目錄的服務重點不清晰
記者:事實上,威脅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敵人,大多還是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中毒搶救的急性病和一些專科疾病?,F在醫保目錄的藥品遴選是在一類選出一些比較好的品種作為報銷品種,一類可能會選擇幾種甚至上十種,但是這類里可能并非是常見病和多發病。
周超凡:這種沒有量化原則和量化標準遴選藥品的方法,基本上是綜合性、宏觀性、概念性的評價,如果一直按照這種方法來遴選藥品,就很難滿足人們廣泛用藥的需求。遴選藥品的人在遴選藥物時,考慮較多的還是藥品的療效和副作用,往往對價格和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考慮的較少。另外,對于14000種藥品,加上每年遞增的新品種,翻來覆去評價,越評越麻煩,浪費國家經費,難以選出理想的藥品,又不能充分發揮現有藥品的作用,甚至還會產生一些不正之風,滋生腐敗。因此,需要對醫保藥品目錄的遴選方法進行改革,要用全局思想和發展觀點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遴選方法,選出對大多數人、對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最合適的藥品。
兩個目錄分工不明確
記者:現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選定國家基本藥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選擇醫保報銷的標準品種和數量,制定醫保藥品報銷政策。社會各界反映,醫保藥品目錄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之間沒有合作點,各干各的,形成重復勞動,給國家人力、財力造成一定的浪費。
周超凡:現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本上不起作用,形同虛設,醫保藥品目錄參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不多。目前不但有全國醫保目錄,而且還有地方醫保目錄,如上海和北京就有各自的醫保藥品目錄。這種情況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給不正之風開了后門,不僅醫藥專家有意見、知情群眾有意見、而且WHO官員和專家也有看法,所以應該虛心傾聽各方面的合理意見,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
重建國家基本藥物領導小組
記者:您呼吁,我國醫保藥品目錄和報銷政策已經到了需要盡快改革的地步??墒?,改革醫保藥品目錄和醫保報銷方法的工作比較復雜,涉及部門多,一兩個部局難以完成,必須有統一的組織。
周超凡:我已建議該項工作要由國務院高層領導來協調,由國務院相關部門來落實,由國務院任命國家基本藥物領導小組的組長,參加成員包括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國家財政部、國家商業部等部門,這些參與部門的領導任副組長,同時還包括專家學者、與此相關領域代表、以及相關社會人士等,群策群力,共同協調。
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分別設立基本藥物辦公室和報銷品種辦公室,共同處理日常工作。目前可以是一個兼職的組織形式,如果時機成熟,國家也可以考慮正式編制。
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報銷制度
記者: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報銷制度的目的在哪?應如何實施?
周超凡: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報銷制度,就是要改革現行的藥品報銷目錄和基本藥物目錄,把現在的醫保藥品報銷目錄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合二為一,統稱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紤]到和國際接軌,應該稱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了突出報銷的問題,可以暫名為國家基本藥物報銷制度。
在國家基本藥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制定國家基本藥物政策,遴選基本藥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可以一起參與研究制訂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不必單獨選品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物,就是醫保藥品報銷的標準品種。這樣不但能節約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國家基本藥物的遴選方法需要改革
記者:您提出最重要的是對醫保藥品目錄的遴選原則和方法進行改革,尋找最科學的遴選方法。
周超凡:應該在每一基礎類選出一個代表品種,按照藥品的藥理、病癥等分類,每一類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類,定為基礎類,在每一基礎類遴選出一個代表品種,作為報銷的標準品種。這樣14000多個品種,就能全部上市,自由流通,供人們治療時選擇使用。
當然,這個標準品種必須要符合大多數人能夠報銷的程度,遴選的藥品不但要質量好、療效好、副作用小,而且要考慮價格、來源和群眾的承受能力,選出對人們最合適的藥品作為標準品種。所以,標準品種的遴選應該堅持臨床必需、安全有效、質量穩定、價格合理、使用方便和保障供應的原則,每一基礎類選出一個標準品種,而且這個標準品種要以國產的同類品種為準。
實行標準定額的報銷制度
記者:您還建議實行標準定額報銷制度。
周超凡:藥品報銷不必受目錄限制,對于藥品的報銷規定,第一,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全部報銷。第二,非國家基本藥物品種也可以報銷,但只能報銷與基本藥物報銷目錄中同類標準品種相同的費用,超出部分自己負擔,節余歸己,不能退還現金,存入醫療報銷的個人賬戶,留作以后支付其他醫療費用。這樣就算國家報銷的費用沒有變化,但是用藥的范圍全部放開,病人和醫生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選擇用藥。
記者:這樣的報銷制度好在哪?
周超凡:如此報銷不但可以解除物價問題,而且可以促進企業14000多個品種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沒有進入醫保的藥品就會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價格,這樣可以解放上市的全部藥品品種,病人可以自由選擇用藥,又能發揮社會現有的全部藥品的作用,使制藥企業活躍起來,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機制,真正地做到優勝劣汰。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5年調整一次
記者:您甚至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時間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周超凡:我國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每兩年調整一次。對于一個新品種,短短的兩年時間,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個藥品的臨床療效,而且,國家的經濟投入也較大。
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和衛生資源的增長是一致的,國家每五年制定新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落實新的衛生資源的比例,由這個比例決定醫療報銷費用是否會增長。所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每五年調整一次比較合適,在這個期間,可以充分地總結經驗和教訓,解決出現的問題。
以科技創新、學術創新加快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
“吳委員,我是……”“好啊,歡迎你來!”電話打到中協賓館709房間,報出家門后,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以嶺醫藥集團董事長吳以嶺教授很爽快地約定了采訪的時間、地點。
這幾年,媒體競爭日趨激烈,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遭到各大媒體的多輪“轟炸”,他們變得出言謹慎,甚至躲避記者,吳以嶺委員的態度讓記者意外的高興!
主導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不片面追求與美國FDA接軌
記者:吳委員,您每年的提案都很有份量,我注意到您今年就“發展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又遞交了提案。
吳以嶺:從根本上確立中醫藥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過去幾年我國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國家八部委成都會議共同制定《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將我國中藥產業作為重大戰略產業加以發展,并強化對中藥產業的政府扶持;國家發改委“十五”期間支持“中藥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國家科技部自1992年開始實施《中藥現代化行動綱要》,但總的看來支持力度仍然不夠!中醫藥創新能力仍然不足!與國外相比中醫藥制備工藝及市場占有率仍然落后,因此我建議確立中醫藥的戰略地位,將“中醫藥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重大科技專項,納入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盡快提升我國中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競爭力。
記者:現在有一種現象,動不動就與美國FDA接軌,很多中藥或保健品以進入FDA臨床前試驗為榮,很多人對中醫中藥西化十分憂慮,您怎么看?
吳以嶺:這個問題很好!這也是我建議要實施振興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重要性的問題。作為傳統醫藥大國,我國應主導制定中醫藥的國際標準,讓世界中藥與中國標準接軌,這樣我國中藥產業就可以逐步占據世界中藥市場的主動權,切不可片面追求與美國FDA接軌,那樣將使我國中醫藥產業永遠處于被動地位,也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現。我們要根據中醫藥自身特點建立中醫藥創新成果的評價體系,要區分原始性創新、延伸性創新、整合性創新等不同層次,要對中醫學術體系和臨床辨證論治具有重大影響的原始性學術創新及新藥研發成果進行重點激勵與扶持。
記者:聽得出來您對確定中醫藥產業的戰略地位問題十分關注,甚至心急如焚。
吳以嶺: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健康產業將成為朝陽產業,這將給中醫藥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但國際中草藥的市場份額高達300億美元,而我國僅占3%-5%,這與我國傳統中藥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而且我國現有西藥99%是國外專利或仿制藥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應成為我國的獨特優勢,兩千年中醫理論與治療方藥是中藥新藥研發的巨大寶庫。此外,近年來國外大型制藥企業已經加快搶灘中藥產業,因此急需確定中醫藥產業的戰略地位。
學術創新中醫藥實現現代化和產業化的關鍵
記者:建國后50多年來,中醫藥界對中醫藥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現實情況卻存在諸多不足,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2005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醫藥的理論創新未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中醫學術理論創新研究滯后主要原因是什么?
吳以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觀念滯后:不能充分認識中醫學術創新對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的帶動作用,未能將其放在核心位置加以重視和支持。國家支持主要偏重于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中醫藥,對中醫學術按照其自身發展規律加以創新研究支持不足,導致解放后幾十年來原始性理論創新成果很少;二是醫藥脫離:無視基礎性研究的不可替代性,重術輕理,重藥輕醫。在中藥新藥研發過程中大多是脫離中醫理論指導,采用西藥理化方法,從中藥中分離、提純有效成份,以Ⅰ類新藥、Ⅱ類新藥為目標,片面強調中藥現代化,追求與美國FDA接軌,未能重視以中醫學術創新帶動方藥研究的中醫藥發展的歷史經驗。國家科技管理部門對代表中醫理論創新的復方藥物立項支持不夠,國家藥品監管部門按西藥審批辦法審批中藥,對復方藥的理論創新及處方依據重視不夠,導致低水平研究和大同小異的重復研究過多,更缺乏體現中醫理論特色的證候學藥物。上述現狀嚴重影響了中醫學術的創新研究,更難以帶動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
記者:學術創新是中醫藥學學科發展的靈魂和核心,是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的根本保障。中醫學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發展和繁榮都是在吸收當時最新的科學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學術創新而實現的。我看到您的提案指出,只有遵循中醫學自身發展規律、創新發展中醫學術理論,才能帶動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的快速發展,使傳統中醫藥學跟上時代步伐,走出國門造福人類。
吳以嶺:我建議支持中醫學術按照其自身發展規律又充分汲取現代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要建立起新的辨證分析理論,使之成為既符合中醫自身發展規律又充分吸收現代科技,整體綜合和微觀細分相結合,概念清晰、論述準確、能為醫學界廣泛理解和接受的現代中醫理論體系。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就這一重大課題組織論證,明確定位、統一認識,減少無謂爭論,加大扶持力度及基礎性研究的投資力度。
記者:現代臨床應用的著名方劑都是某一重大學術理論創新的代表性方藥。在兩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醫藥學始終遵循著自己的軌跡和規律,您強調說,與時俱進的學術創新是其保持蓬勃生機的內在動力。
吳以嶺:中醫學術理論創新,將直接帶來臨床療效的提高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中醫“理法方藥”的一體性不應人為割裂,不應片面強調中醫現代化,要以中醫學術發展帶動中醫現代化,以中醫現代化帶動中藥現代化和產業化。在國家有關部門重大中藥專項立項中,要突出中醫學術創新性和指導性,對具有理論創新體現中醫理論特色的復方中藥,應給予支持與立項資助,使我國在21世紀生命科學的新歷史時期,再涌現出一批理論創新、證候明確、應用廣泛、流傳后世的千古名藥。
記者:河北以嶺醫藥集團創建10周年慶典活動,我和國家藥監官員、知名中醫藥專家及外國駐華大使應邀出席,并參觀了新建制藥廠及醫藥研究院,親身感受到您領導的企業發展迅猛,后勁十足。
吳以嶺:河北以嶺醫藥集團自創辦以來,堅持以中醫學術創新為先導帶動中醫藥現代化與產業化,通過絡病理論創新帶動現代中藥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抗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的研發,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創新藥物,發展成國內醫藥界具有較大影響的現代化醫藥產業集團。集團醫藥研究院承擔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礎理論課題―“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對絡病理論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軌跡進行深入探討,較為準確地把握了絡病理論發展的學術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絡病學說研究的理論框架―“三維立體網絡系統”,從絡脈與經脈在時空方面的差異性探討絡脈氣血運行特色和功能實現形式的特殊性,對復雜生命現象做出更深刻的解釋,系統研究絡病發病、病機、辨證與治療。經國內著名專家鑒定后一致認為:“該項研究按中醫學術自身發展規律進行的,初步建立起‘絡病證治’體系,首次形成系統的絡病理論,為絡病學學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國內外屬創新性成果?!笨梢娭挥凶裱嗅t學自身發展規律創新發展中醫學術理論,才能帶動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的快速發展。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中藥現代研發體系
記者:近年來,國際上一些跨國制藥公司加強了對中藥的研究和知識產權的占有,國外許多資金雄厚、科研實力強大的藥廠將中藥的現代化研究作為一大研究方向,日本、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其經濟和科技優勢,大量收集我國中藥處方信息,通過改變劑型、添加劑、工藝等方法,搶占中藥知識產權,嚴重沖擊著我國的中藥品種。
吳以嶺:目前我國一些現行制度還不利于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流失還比較嚴重。我已建議有關部門,結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盡快研究切實可行、適應傳統中醫藥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加強對某些制約中藥專利保護環節的對策研究,從制度上促進中藥專利的產出和保護。
記者:您還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現代中藥研究開發體系,是中藥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基礎。為什么強調以企業為主體?
吳以嶺:企業在一線能直接感覺市場的需求,盡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現代中藥創新體系,允許具有高層次科研隊伍和科研實力的企業成為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各種工程的技術中心。對企業創新藥物研發的科技投入要從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真正發展起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先導型現代中藥企業。同時要加強校企、院企聯合,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的優勢互補。
記者:據我所知,我國中藥產業多數為近十幾年來創辦的,規模較小,創新能力差,在國內市場尚難與國外大型制藥集團抗衡,更難以爭奪國際市場。
吳以嶺:這是客觀現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建以來,在加強醫藥企業規范管理的同時,大力支持中藥企業,對促進中藥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次我建議要進一步制定振興民族醫藥產業的政策,重點扶持一批已經形成市場規模、科技含量高、有快速發展前景的科技先導型中藥企業,從稅收優惠、科研立項、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支持,促其做大做強,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藥企業。對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前50名的中成藥進行跟蹤,實施品牌培育計劃,加強保護與支持,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藥品牌產品。
加入WTO是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國家扶持現代中醫藥產業的政策,現代中藥制藥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加快現代中藥研究,建立一批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先導型現代中藥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相信只要各級政府支持,政策到位,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和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堅持中醫理論創新和現代中藥同步發展,我國必能涌現出一批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先導型現代企業,實現民族醫藥的快速持續發展。
發展少數民族醫藥亟需政策傾斜
“少數民族醫藥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應當充分認識發展少數民族醫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長期規劃,加大扶持力度,使全國的少數民族醫藥工作更上一個臺階。”3月7日上午的第十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聯組會上,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蒙醫科主任其仁旺其格委員就“加快發展少數民族醫藥”的發言,引起與會委員和媒體的關注。本刊記者就此作了深入采訪。
記者:我國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各民族在歷史上創造出神奇的醫學文化。您先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其仁旺其格:除中醫中藥外,目前已整理出醫學資料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包括蒙、藏、維吾爾、傣、壯、苗、瑤、彝、侗、土家、朝鮮、回回以及哈薩克、布依、哈尼、仡佬、羌、佤、景頗、水、怒等民族。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現在許多外國人,不僅僅是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還有歐美一些人對我國少數民族醫藥特別感興趣。少數民族醫藥的地位到底怎么樣?
其仁旺其格:由于各民族的發展條件不同,文化背景各異,其醫藥文化的發展程度亦有別,有的歷史悠久,著作豐厚,自成體系;有的資源豐富,但沒有文字,直到現在才用漢文總結了自己的醫學理論和藥物知識,但他們都是中國傳統醫藥的一部分,是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醫藥匯集了各少數民族的醫藥文化精華,是我國不可忽視的衛生資源。在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利用本地的藥物資源,因地制宜,治療本地區、本民族的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疑難病,解除眾多病人的痛苦,為當地的醫療、保健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者:他們的發展現狀如何?
其仁旺其格:據我了解,截止2003年底,我國有衛生機構83,733個,衛生隊伍總數4,826,592人,其中民族醫醫院157個,有床位58,293張,從業人員總數8,712人。另外,還有民族醫診所359個,人員總數673人。已有4600余名民族醫人員獲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14個民族醫??票涣袨橹攸c建設單位,部分民族藥品已進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全國有高等民族醫藥院校3所,蒙、藏、維三個民族醫藥學科被列為重點學科。編纂民族醫藥教材76門,研究完成了《中華本草(民族卷)》中的蒙、藏、維藥部分,組織開展蒙、藏、維、傣等15個民族的60部民族醫藥文獻整理,《布依族醫藥》、《彝族醫藥基礎理論》等30部著作的整理編輯工作已經完成。有報道說,某民族地區民族醫每年治病的工作量達到了縣以上各級各類醫院和其他部門醫療機構診療任務的總和。
記者:據我所知,目前,少數民族醫藥的研究絕大部分停留在文獻研究與整理上,對方劑的開發、劑型改革、工藝改進和技術的規范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全國至今沒有一家能代表國家級水平的民族醫藥研究機構。
其仁旺其格:是的。不過有一些自成體系,具有完整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的民族醫藥,在其發源地或發展區域內根深葉茂,從業人員比較多,醫教研機構也有一定的規模。此次會上,我建議各少數民族地區應將這些相關專家、機構整合起來,建立一家能代表他們的民族醫藥研究最高水平的研究院或研究中心,統一管理和負責當地民族醫藥的研究工作;同時要盡可能集中業界優勢研發力量,在全國范圍內選拔有較高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的人才,使研究隊伍結構合理、全面。
記者:信息化浪潮沖擊各行各業,民族醫藥在這方面是否還得走較長的路?
其仁旺其格:在基礎研究方面,為了繼承民族醫藥理、法、方、藥,歸納總結前人經驗,對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可靠而便捷的信息支撐,必須做好信息數字化基礎工作,建立基礎理論、各家學說、病因病機與診斷、治則治法、藥學、方劑學、藥物化學、藥用動植物礦物學、預防與養生學、針刺與灸療、放血療法等內容的信息數據庫。
記者:由于民族醫藥專業院校建立時間較短、底子薄、設備簡陋、技術相對滯后、迎合市場需求等原因,民族醫藥院校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出現了一些“西化”現象,削弱了民族醫藥教育,導致學生的民族醫底子差、基本功不扎實的局面。如何扭轉這一現象?
其仁旺其格:一方面要加大對民族醫藥的支持和宣傳力度,增加投入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應當讓民族醫藥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去辦學,不能硬拿西醫學的辦學方法和特點來衡量和規范民族醫教育,而且??平逃?、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應有側重面,以滿足社會和醫院對各種類型人才的需求,打好基礎,逐漸建立民族醫藥學的終身教育體系。
記者:有人曾經提出,加快民族醫藥的產業化進程,把民族醫藥作為民族地區支柱產業來發展,您怎么看?
其仁旺其格:這對民族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族醫藥自身的發展,無疑是十分有利的事情。但是民族醫藥自身的發展和強大應先于產業化過程,或者說,在基礎與臨床研究達到一定規模,科技含量明顯提高,人才需求基本滿足,臨床醫學、醫學教育和研究方面有了比較雄厚的后盾時,才能實現產業化,并將成為一個地區的支柱產業。
記者: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醫醫院一般都建院時間短,底子薄、層次差距不大,長期以來對民族醫臨床教學重視不夠,投入嚴重不足,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醫院首重醫療,能勝任民族醫臨床教學的基地絕對數量不足,帶教質量不高。現在招生規模的年年擴大,臨床實踐質量必將繼續下滑……
其仁旺其格:在民族醫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看清它的后果,下大力氣改變這一局面。讓學生在實習中不間斷地到臨床工作第一線去體驗,在反復臨床實踐中,增強感性認識,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不斷強化基本功,鍛煉臨床工作能力。
記者:您的建言鏗鏘有力,可操作性很強。
其仁旺其格:只是談一些具體的想法,盡自己作為醫衛界委員的職責。就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我向國家有關部局鄭重建言:
1.制定少數民族醫藥中長期發展規劃,督促實施。
2.實施國家中醫藥法律法規,根據地區和不同民族醫特點,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或條例。
3.把扶持少數民族醫藥事業與扶貧、支持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結合起來,擴大投資來源。
4.單列少數民族醫藥事業費。
5.搞好少數民族醫醫院建設,同時做好師承教育。
蒙醫蒙藥現狀令人堪憂
“作為醫療衛生行業主力軍的蒙醫蒙藥事業,目前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蒙醫藥機構大多是從綜合醫療機構中分離出來的,起步晚、底子薄、先天發育不足、后天營養不良,多年來政府沒有給予蒙醫特殊的傾斜政策,更沒有專項建設資金,歷史欠賬較多?!?其仁旺其格委員見到記者,就快人快語,直奔主題。作為醫衛界唯一的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就此關心的問題向大會遞交了提案。
記者:近年來,當地政府在此方面是否有大的動作?
其仁旺其格:為了弘揚蒙醫蒙藥,從科研、生產等方面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支持,但是由于財政困難,很難拿出更多的資金,業務用房緊張、技術裝備落后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記者:我每年從北京回內蒙古采訪或探親,看到許多牧區、鄉村百姓生活依然很苦,缺醫少藥,有病看不起硬拿命扛著的現象令人心痛!
其仁旺其格:2004年初,政協對蒙古族聚居的幾個旗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解困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蒙古族聚居區的區域性貧困問題的確十分嚴峻,這一地區和農牧民已成為特殊貧困區域和特殊貧困群體,嚴重制約著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一個突出的表現是,基礎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農牧民缺醫少藥,就診醫病難,因病致貧返貧率較高。
記者:我在內蒙古看到許多蘇木、鄉鎮衛生院條件簡陋,我真擔心,這樣的醫療機構對患者的生命安全能夠有保障嗎?
其仁旺其格:貧困農牧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得不到及時醫治,往往小病拖成大病,使原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據了解,因病致貧返貧達40%左右?;驹O施薄弱,房屋、設備陳舊,一些旗縣的基層衛生院房屋大多數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有50%的房屋趨于危房,急需進行重建或翻修。醫療設備殘缺不全、陳舊老化,嚴重影響衛生院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工作。
記者:內蒙古近幾年經濟發展已取得了很大成績,為什么在關乎民生的醫療衛生方面卻如此落后呢?
其仁旺其格:基層衛生院實行差額補貼、自收自支的機制,財政只負擔醫務人員工資總額的25%,其余75%的工資和醫療經費全由衛生院自理。這樣,不僅醫務人員工資難以按月足額發放,就是常用藥和生理鹽水都難以保障,加之貧困戶賒款打針吃藥,加大了衛生院的經濟負擔。有些衛生院由于設備簡陋,缺醫少藥,就診病人就更少,收入下降,無力維護醫院正常開門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