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19 15:24: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企業數字化轉型階段
企業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數字化轉型不只是企業內部數字化自動化的應用,其正真內涵載于用互聯網的思維打通企業內部的運營流程,將企業的前臺與后臺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從客戶為中心出發,把企業的運作、決策及服務緊密圍繞客戶體驗而進行。
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能夠明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階段分類,對科學、系統研究企業數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紀以來,國際上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階段分類,簡略的概括為萌芽、擴張、業務變革和戰略變革階段,這些階段分類大多以發達國家的視角來進行劃分,對我們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但國家在不同經濟水平,數字的出發點是不同的,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將不一致。綜合國內學者對于企業數字化階段的研究,大體將分為數字化初始期、基礎設施變革期、業務數字化轉型期以及戰略變革期四個階段。
二、企業數字化階段分類研究
企業數字化轉型階段劃分指標。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企業數字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數字化戰略的重視和實施程度、人力資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應用狀況、數字化效益指標等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計算應包含硬件、軟件、通訊設備、視頻會議室、信息化的培訓課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設、專業IT人才團隊、以及技術的維護。應按照如下公式計算(最近5年,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費用占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業數字化戰略的重視和實施程度
企業數字化在企業的地位反映了該企業是否重視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云計算使得21世紀傳統行業競爭無比激烈,將數字化轉型提升到戰略高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其主要評價依據包括:企業信息化領導的地位、信息部門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體規劃水平、信息話的重視程度等。
(三)人力資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企業的任何其他資源都是在人力資源的參與下才變得靈活起來。對于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化能力的評價包括:雇員的IT技能和數字化的理念、是否有專門的數據庫管理員、是否建立了IT部門并配置專業的IT人員、信息部門是否定期進行培訓以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的信息能力和數字化觀念等等。
(四)IT的應用狀況
無論數字化設施建設多么完善,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為戰略高度,IT的應用水平都直接關系到企業數字化戰略的成敗。IT的利用狀況囊括: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程度水平、數字化對決策的支持程度、電子商務的應用、互聯網的應用水平、企業系統之間訊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實現面向外部的電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占傳統業務的比例。包含電子商務的銷售額與總銷售金額的比例和線上購買金額占總采購額的比例。
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階段特征
(一)處于數字化轉型初始期的企業
初始期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初階段,此階段還未建立數字化相關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產過程中的信息技術都不完善,計算機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術的普及率都比較低,使用常用的辦公自動化軟件,企業的信息基礎建設和信息系統應用都處于較低水平,企業停留在硬件系統的建設層次。
(二)基礎設施的變革期
信息部門開始建立;隨之企業開始逐漸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規范,企業在組織結構和營運模式上更加注重數字化變革,信息技術開始融入企業生產的每個環節與職能部門,并且信息化變革更向著企業的統一化模式發展,企業已構建出具規模的內部網絡,此時的信息技術處于推廣和快速發展階段,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較初始階段有明顯完善。
(三)業務數字化轉型期
處于業務數字化轉型期的企業不僅建立了完善的數字化信息系統,配備了專門的數字化部門及專業IT人員,整個企業的信息化意識全面提高,在企業內部實現了數據高度共享,組織通過數字化的變革和業務流程再造將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結合。這個時期的企業生產效率明顯提升,信息系統在隨著業務流程的數字化變革進行調試和改變,由于信息管理系統改進和變動的影響,此階段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進度也會輕微波動。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施行觸及企業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組織架構等過程。在業務數字化變革中,以變革標的為導向保證變革有一個具有方向性的、能夠監測的、有向導的管理環境,為整個變革進程制定計劃,構成有實效的項目小組和有效管理項目進程。選用新的領導方式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企業變革進程的管理的核心價值進行宣傳增強管理層領導工作的有效性。
(四)戰略變革期
企業領導層面,處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變革期的CIO,自身不僅具備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時能夠以過程為導向,根據公司的組織設計進行調整.不僅具備信息分析知識,而且能夠幫助公司篩選和利用關鍵信息.并且還具備了能用投資回報率來決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層領導角色在現階段由CIO來擔當,并制定戰略層次的方案。在制度層次,企業已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企業的價值鏈用互聯網思維聯系和組織起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正真成熟階段,并在企業的戰略層進一步強調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續對轉型進行戰略投資。
四、數字化轉型階段注意事項
(一)創新業務模式
數字化時代,企業最重要的是設計并構建新的業務模式。惟以最適合的規范方法不斷地重新把全部業務要素糾合在一起才能滿足客戶期望,領先于競爭對手。
(二)推動構建客戶和社區的互動
對客戶和社區的自由交換的新模式的構建是企業數字化改造的關鍵能力。傳統企業與客戶交互大多發生在銷售、營銷和售后的過程中。而數字化時代,企業必須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再到企業的財務方面等等,都與客戶進行交互。構建與客戶交流的社區,這一點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區和論壇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恰當的充當了與客戶交互橋梁的角色。使得企業的設計人員、工程師與客戶進行交互,讓顧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三)優化和構建數字化供應鏈
傳統企業以滿足供應商來涉及供應鏈,而數字化企業必須針對顧客優化供應鏈。對數字化供應鏈進行優化,把這個供應鏈網絡中的物流信息進行組織,提取更有價值的信息。依據數字化網絡系統對信息按要求進行管理和輸出。來達到協調遠程客戶與企業的關系,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四)識別轉型時機
通過對企業所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信息的整體掌握來識別轉型時期。需要判斷自身的產品或服務的數字化程度,同時把握自身的競爭對手怎樣應對新的客戶期望。根據時代和客戶的變化要重新定義價值主張,來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來實現數字化的價值。
(五)執行數字化轉型戰略并且持續改進
通過重新定義業務和運營模式,構建新的數字化虛擬社區,來實現客戶的交互和數字化供應鏈的完善。這些不僅需要嚴格執行而且更需要持續改進,隨著市場的變化,顧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隨時變化,只有通過分析客戶交互,來尋求新的源動力。
五、總結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末,從數字化產品與基礎設施開始擴展,進入21世紀初后,開始發展到數字分發與Web戰略階段,其中Web戰略與電子商務以及如何通過Web戰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到業務模式層面,標志為移動革命、社交媒體、超級數字化??v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信息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強大動力,在新世紀背景下,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過對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同階段的闡述,從企業數字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數字化戰略的重視和實施程度、人力資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應用狀況、數字化效益指標等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可以為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一定的借鑒,結合企業本身,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字化轉型道路.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于那些能夠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并率先進行數字化轉型戰略的企業,能夠在變革大潮中占據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 趙冰.淺談制定企業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歐陽峰.我國企業信息化演進的內外影響因素[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27(1):173-174.
[3] 龔芳,金岳晴.企業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數字化轉型-為數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業務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輝.企業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農飛,羅元.數字化轉型[J].首席財務官,2014.01:74-75.
[8] 劉英姿,吳昊,林偉.企業信息化階段發展的模式及.階段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01-103.
ICT;數字化轉型;M-ICT 2.0戰略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ICT strategy of ZTE, three key features of digitalized wave are pointed out, the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industry are analyzed. The methods of digitalized transformation are discussed, and five major innovation directions of ICT are proposed.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user experience improving, including pre-experience, self-help and autonomy, personalization, visualization in the way of digitalized transformation. Moreover, changes of organizations, cultures and mechanisms are also essential assets.
ICT; digitalized transformation; M-ICT 2.0 strategy
1 數字化轉型浪潮來臨
人類文明的發展在不斷加速,刀耕火種的農業文明持續了數千年,蒸汽時代持續了200余年,電氣時代持續了100余年,而互聯網才發展了20余年,就已經讓我們感覺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通信技g(ICT)仍在高速發展中,“數字化浪潮”將席卷各行業,驅動企業加快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同時也為人們帶來全新的產品及服務體驗。
1.1 數字化轉型將帶來顛覆性改變
數字化轉型和以往各行業的技術產品升級大不相同,數字化帶來更加全面、復雜,甚至顛覆性的影響??缃缛诤?、模式創新、快速迭代是數字化轉型區別于以往各行業升級的關鍵特點。
跨界融合方面,不同產業正在逐漸融合,行業邊界正在消失。無論是ICT巨頭,還是傳統企業,都在面臨著既有陣營之外新入侵者的威脅。新對手可能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業務模式闖入自己的行業,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包括更難預測的新競爭格局。這種情況并非偶發于個別行業,而是成為了各行業的新常態。IBM對全球70多個國家、21個行業超過5 200位企業高管進行了采訪調研,大多數人預計行業融合將成為未來3~5年影響其業務的主要力量。
伴隨著跨界融合而來的是模式創新。產業間融合為商業模式創新打開了更大的空間,或者說產業融合必須重點關注模式創新。數字化轉型中,競爭不僅僅是自己所在行業內各玩家的重新洗牌,還包括采用完全不同業務模式的新進入者。新進入者通常瞄準價值鏈關鍵環節,采取非對稱打擊方式,繞開已有玩家或者直擊其軟肋,進行顛覆式洗牌,比如采取生態圈、平臺、開源共享等手段。
快速迭代是數字化轉型的另一個關鍵特點,往往也是傳統企業的薄弱點。傳統企業習慣了在既有技術路線圖和產品框架下,瞄準已有競爭對手按部就班跟蹤、趕超,但是這些技術路線經過多年的滾動,用戶需求失真往往會越積越多,導致傳統企業偏離用戶價值進行無謂創新。相反,新進入者往往能更敏銳、更直接地把握用戶痛點和需求,致力于用戶體驗和價值提升,通過快速迭代的方式更敏捷和快速地響應,從而把握引爆需求,獲取市場主導權。
跨界融合、模式創新、快速迭代是各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數字化轉型特點。
1.2 ICT行業迎接數字化轉型挑戰和
機遇
數字化轉型,是各行業對ICT技術的深化運用。ICT行業是其它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這為ICT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ICT行業自身也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挑戰。
以運營商為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I)、工業4.0、萬物互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ICT新技術和應用,為運營商打開了巨大的新增長空間。運營商在數字化浪潮中,要把握機遇,加快步伐,構建數字生態系統,深入到其它各行業使能數字化轉型,而不宜固守傳統通信為主的服務上。另一方面,數字化浪潮已對運營商造成了巨大沖擊和影響。運營商傳統業務不斷受到互聯網應用服務(OTT)的侵蝕,語音、消息等主營業務收入不斷下降,而寬帶業務增量不增收。運營商原有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也被逐步顛覆,傳統內容提供商(CP)和服務提供商(SP)合作伙伴價值在下降,運營商逐步脫離產業鏈核心位置,對產業鏈掌控能力被削弱。咨詢公司OVUM指出,運營商未來成功關鍵要素包括:轉型、規?;?、以客戶為中心、敏捷、創新、合作伙伴[1]。
ICT傳統企業,如電信及信息技術(IT)設備制造企業、IT服務企業等,也面臨類似機遇與挑戰。軟定義網絡(SDN)/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發展,讓IT廠家可以逐步跨界到電信設備制造領域?;ヂ摼W巨頭引領推動云服務,對傳統IT軟、硬件企業也形成了巨大沖擊。如何快速適應數字化浪潮,有效轉型和把握機遇,是擺在眾多ICT傳統企業面前的共同課題。
2 數字化轉型的宏觀視角
作為ICT行業的領先企業,中興通訊也在探求ICT如何使能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讓信息創造價值。中興通訊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涵蓋各行業的巨大的系y性工程,數字化轉型可以從宏觀和微觀的不同視角進行思考。宏觀視角從全局角度,探討數字化轉型為各行業帶來哪些變革和為ICT行業帶來哪些戰略增長機會。微觀視角從企業角度,探討企業如何數字化轉型。這里先從宏觀視角探究數字化轉型。
中興通訊在2014年布了M-ICT戰略,提出萬物互聯的M-ICT時念。這里M代表了Man to Man、Man to Machine、Machine to Machine、Mobile等涵義?;仡欉^去,ICT產業中“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加速涌現,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展望2020年,ICT產業在創新驅動下充滿巨大想象空間,一個嶄新的數字化世界初現端倪:萬物互聯無處不在,從人與人聯接到人與物、物與物聯接,一切被數字化和聯接;泛在智能如影隨行,從人與人到萬物之間的智慧互動與智能升級;虛擬世界包羅萬象,通過增強視頻以及VR/AR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虛擬與現實世界完美結合,呈現精彩無限的新世界,豐富人類對世界的想象和認知;云計算日益普及,業務普遍云化,云端提供一切,云端支撐一切;共享經濟成為潮流,成為新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創新主旋律,設施、資源、能力、軟件等皆可開放共享。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趨勢將推動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洞察趨勢之下,中興通訊于2016年8月份提出了M-ICT 2.0戰略,如圖1所示,具體界定了數字化浪潮中五大創新方向,包括虛擬(Virtuality)、開放(Openness)、智能(Intelligence)、云化(Cloudification)和萬物互聯(IoE),取字母組合為“VOICE”[2]。
我們認為,未來5年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發展階段,而VOICE則是轉型的五大創新方向。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各行業的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人、物、流程、數據等要素將結合更加緊密,協同更加高效,企業邊界乃至行業邊界將更加模糊,開放共享成為主流,推動商業模式深刻變革。
從用戶體驗看,萬物互聯實現聯結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與共享,讓人類得以更加便捷地感知和駕馭物理世界。物理世界之外,人類還正在創造更為自由和精彩無限的虛擬世界,把體驗推向新的高度;虛實結合,讓人類又可以借助虛擬技術加強對物理世界的認知和改造。面對日益廣闊且復雜的物理與虛擬世界,還需要更簡單、輕松的駕馭方式,智能化逐漸凸顯為必不可少的關鍵手段。萬物數字化和虛實結合,產生大數據,讓機器學習具備施展的環境和基礎,萬物互聯則讓AI有了操控對象和用武之地?!叭f物皆互聯,萬物皆感知,萬物皆智慧”,讓人類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活品質。
從技術使能看,萬物互聯、虛實結合、泛在智能,都需要對數據實現高效的采集、傳送、存儲、加工,快速發展的云計算為此提供了支撐,數字化的資源及其計算都將逐漸遷移到云端,業務將普遍云化。
概言之,VOICE五大趨勢將互相協同和相互激發,帶來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推動形成從技術創新驅動到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技術變革為基礎,商業模式為驅動”的三位一體型商業范式,如圖2所示。在VOICE架構中,商業將聚焦于“萬物互聯(E)、智能(I)和虛擬(V)的需求”為核心,構建在云化(C)的技術基礎之上,運行于開放(O)共享的商業模式中。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ICT行業需要洞察VOICE趨勢,在此五大方向上,ICT企業要結合自身優勢,把握創新和發展機遇。
中興通訊面向2020年的M-ICT 2.0戰略,已明確了VOICE的五大方向作為落地路徑,并制訂了相應發展策略。
在V(virtuality)方向上,聚焦大視頻和VR/AR兩大機會點。機遇來自用戶極致體驗的升級需求。首先是體驗的精細化升級,從抽象的文字向具體感性的圖片、視頻升級,從標清視頻向2K、4K、8K超清視頻升級,這就是大視頻的需求。其次是是體驗的交互性躍升。從按鍵到觸屏,從語音、手勢控制到更自然的VR/AR互動。從體驗的范圍看,人類體驗從物理世界擴展到更自由、無垠的虛擬世界,虛擬技術打破空間和位置的限制,極大地豐富人類的感官體驗,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實現數字體驗和現實世界體驗融合。
在O(openness)方向上,中興通訊洞察到開放已經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內涵,重點關注開源、生態圈、共享經濟這三大領域的挑戰和機會。開源重構研發模式,各參與者從架構、代碼層面就可以實現協同合作,實現產品快速升級迭代。生態圈重構產業結構,讓企業邊界模糊,協同增強,產業中各參與者形成網狀聯結的競合關系,促進端到端價值創造和傳遞,協同發展。共享經濟重構價值網絡,讓價值創造形成網絡,讓分散閑置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利用,從而達到更高的協作和效率水平。
在I(intelligence)方向上,中興通訊將智能劃分為4個層面:基礎智能、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A智能支撐各種硬件或終端實現不同程度的感知及智能,基礎智能正在快速普及,讓智能泛在化。計算智能通過數據挖掘價值,構筑數字經濟的基礎,計算智能正廣泛應用,主要表現為大數據應用。感知智能輔助增強甚至替代人類視聽覺能力,感知智能正在成熟化,讓機器圍繞人并融入人的感知系統。認知智能輔助人類實現各種業務決策,認知智能正在興起,機器通過深度學習逐步具備推理和決策能力。作為使能者,要恰當地結合自身基礎和智能運用的發展節奏,選擇合適的產業化落腳點和培育獨特的競爭力。
在C(cloudification)方向上,云計算對企業IT系統以及運營商網絡都帶來巨大的挑戰和機會。企業IT技術架構從傳統模式逐步演變到云架構。企業IT使用模式,從自建和自維護IT系統逐步轉向購買公有云、混合云服務。在運營商網絡方面,云計算逐步推動電信網絡向軟件定義、靈活彈性、能力開放的目標架構演進。
不僅在網絡連接服務方面提升用戶極致體驗,AT&T還大力開展模式創新和生態系統建設。通過對自身能力整合和外部資源的引入,AT&T已構建了以應用程序接口(API)開放為核心的生態圈。通過計費、話音、消息、終端、物聯網等能力的開放,為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網絡通信和行業應用能力,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業務應用,月API調用次數從2008年的數百萬次增加到數十億次的規模。
3.3 需要組織、文化、機制等多方面
改造
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要進行業務環節和IT系統的優化升級,還要同時開展組織、文化、機制等多方面的轉變,才能適應前面所述的跨界融合、模式創新、快速迭代的數字化轉型要求。數字化轉型中,創新文化是重要基礎,咨詢公司埃森哲提出,托起企業數字文化的有四大基石:靈變組織、數據驅動、主動顛覆以及數字化風險[6]。
中興通訊是一家大型企業,也在積極踐行數字化轉型,積累經驗和方法。2014年提出M-ICT戰略,同時提出了更酷,更綠色,更開放(CGO)的理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中興通訊以開放的心態,與行業內及跨行業的大量合作伙伴一起,圍繞客戶極致體驗,大力開展創新,推動了諸如創客大賽、創客空間等常態化工作。2016年,隨著M-ICT 2.0戰略的提出,中興通訊確定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雙輪驅動方針,系統地推進和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在快速迭代方面,進一步推進敏捷開發,優化了流程和開發模式,從專注寫代碼到更關注開發過程以及與客戶的及時溝通互動。面對開源的浪潮,中興通訊加強開發社區化并打通內外部,推進實踐共同體(COP)模式。通過轉變觀念,創新文化培育,優化組織和機制等一系列舉措,中興通訊穩步推進和實施數字化轉型。
4 結束語
展望2020年,未來將是一個開放共享的數字經濟新時代,萬物互聯、泛在智能、虛實結合將無處不在,業務普遍云化。在M-ICT時代,ICT行業要關注VOICE五大趨勢,它們將構筑未來商業新范式,萬物互聯、智能、虛擬及云化將相互激發,促進ICT領域跨越式產業創新,開放共享將驅動“研發模式、產業結構、價值網絡”商業重構。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圍繞極致體驗和價值創新,洞察最終用戶的體驗升級趨勢,才能避免走彎路。數字化轉型不僅要開展業務流程和IT系統優化升級,還同時需要在組織、文化、機制等多方面轉變。
面向未來,中興通訊提出了M-ICT 2.0戰略,“VOICE of future,聆聽未來聲音”,期待與廣大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數字化轉型之道,迎接數字化浪潮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 OVUM. Digital Economy 2025: Telecoms Core Scenario[R/OL]. (2016-03-10) [2016-11-20]. https:///research/digital-economy-2025-telecoms-core-scenario/
[2] M-ICT 2.0戰略白皮書[R]. 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2016
[3] OVUM. Digital Economy 2025: Core Scenario[R/OL]. (2015-10-02) [2016-11-20]. https:///research/digital-economy-2025-core-scenario/
[4] 十三五與數字化轉型:中國IT市場趨勢與商機[R]. 北京:IDC中國, 2016
一、國內期刊數字化發展現狀
數字時代,為了尋得一線生機,傳統期刊開始探索轉型的途徑和模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國內期刊數字化轉型現狀如何,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又面臨哪些現實困境,值得總結和思考。1.傳統期刊轉型是大勢所趨數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優勢是極快的傳播速度和巨大的傳播容量,它能比傳統期刊更早地報道消息、傳播信息,并且在傳播形式和內容創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滿足數字時代受眾的需求。在數字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傳統期刊轉型是大勢所趨。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積淀,目前,傳統期刊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筆者調查發現,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的很多傳統期刊或采取開發門戶網站、電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創建企業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2.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我國期刊業的市場規模在探索轉型模式的過程中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數字出版年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4403.85億元,比2014年增長30%,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在新聞出版產業收入的總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聯網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的總收入為74.45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6.66%”??梢哉f,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呈現一種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數字化期刊的功勞,這也證明了傳統期刊在數字化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方面是在不斷發力的。3.數字技術人才稀缺,亟須培養筆者認為,傳統期刊數字化轉型發展迅猛,這與期刊業是長線運作的產業,約稿、審稿、編輯、校對、出版發行、交流服務等環節都離不開專業人士的保駕護航有相當大的關系,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既懂數字技術又熟悉期刊運作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并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期刊轉型和發展的步伐。同時,由于數字技術管理人才的稀缺,傳統期刊在轉型過程中缺乏有效建議,不符合實際情況、盲目轉型的期刊不在少數,費時費力、得不償失的情況也不少見。因此,數字技術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轉型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期刊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存在內容缺乏創新、數字版權糾紛頻發、盈利模式尚未確立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二、國內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模式
傳統期刊在摸索和試錯中前行,有那么幾家脫穎而出,找到頗富個性、屬于自己的轉型模式。下面筆者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傳統期刊轉型模式,以期為業界同人提供些許參考。1.傳統期刊的“互聯網+期刊平臺”轉型“互聯網+”時代,許多傳統期刊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或開發門戶網站、電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等渠道向數字化目標進軍。但部分傳統期刊僅僅是將文章原封不動地搬到各個平臺上,這樣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較省力便捷,但卻缺乏創新性,因此對提高傳統期刊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幫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鑒的“互聯網+期刊平臺”的轉型模式是什么樣的?筆者認為《讀者》的轉型之路可稱為典范。(1)“互聯網+期刊平臺”的形式《讀者》雜志創辦于1981年,是讀者出版集團主辦的文化綜合類雜志。多年以來,《讀者》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受大眾喜愛。在數字時代背景下,《讀者》與時俱進,逐步實現全媒體布局,打造“內容平臺+智能終端”的新型數字出版生態圈。2009年,讀者出版集團初嘗轉型滋味,將集團的紙質資源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梳理,同時,將旗下的讀者網、飛碟探索網等網站整合為新的集團門戶網站。該網站除了具備門戶網站的功能,如日常內容的更新,還是一個大型的數據庫,收入了包括《讀者》雜志在內的讀者出版集團旗下的期刊和圖書的內容,讓讀者能夠在線閱讀、下載。這個集團門戶網站實質上成為讀者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業務的一個窗口。2010年,《讀者》進軍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業號粉絲數量已達143萬多人;2012年,《讀者》進軍微信平臺,其微信公眾號分為“微刊”“書房”“讀者+”3個板塊,包括各類精選文摘、趣味雜談等內容?!蹲x者》微信公眾號的作用除了吸納讀者、提升影響力,還能創造經濟效益,比如其推出了“優選商城”。總體來說,《讀者》將長期積累的人氣分流至互聯網,再通過互聯網擴大期刊影響力,線上線下業務相輔相成,才實現了順利轉型。除了《讀者》,很多傳統期刊也采取這種轉型模式,但為什么《讀者》發展得更快?筆者認為,其內容上的轉型可圈可點。(2)精簡內容,重視互動傳統期刊如果不注重內容的創新,只是轉變形式,是無法順利實現轉型的。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習慣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針對這種現狀,《讀者》在欄目及內容設置上不斷精簡。從2014年第16期開始,《讀者》的欄目從20多個調整為8個,而后針對讀者意見反饋,在2015年增加了《互動》欄目,這個調整的過程可謂以讀者為中心。同時,《讀者》還大量采用手繪圖,增加記敘文和小說的比重,以吸引讀者眼球。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的《讀者》,審時度勢,做出符合時展潮流和讀者需求的改變,因此在期刊界暢銷不衰,其成功的經驗值得其他傳統期刊借鑒。2.依托開放存取網站創新期刊模式開放存取(OpenAccess,簡稱OA)在20世紀90年代末在國際學術界大規模興起,后來被引入國內,2004年得到我國政府的公開支持。雖然開放存取目前在我國學術界還處于發展初期,但它卻使我國傳統的學術交流模式和文獻獲取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簡單來說,開放存取是一種學術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費出版,讀者免費使用”的方式,使用戶可以免費獲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時間、空間影響,也不用考慮版權和經費等問題。開放存取模式的推廣不僅使學術交流模式和文獻獲取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也促進了學術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因此,許多傳統期刊依托開放存取網站創新模式。其中,可作為典范的當屬開放存取模式運作得比較成熟的學術網站——中國科技論文在線。(1)國內最大的OA集成平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是針對科研人員困難,學術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等問題而創建的科技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開通運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充分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精簡傳統出版物的發表程序,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大容量、及時、便捷的交流平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在我國開放存取的發展史上具有領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OA集成平臺。同時,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是公益OA平臺,科研人員在該平臺上在線發表、評審論文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而其他獨立經營的OA平臺為了實現持續發展,則采用“作者付費,讀者免費獲取”的運營模式。目前來看,無償支持作者和期刊進行網絡,并為用戶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的優勢之一,這也是眾多傳統科技期刊愿意與之合作的重要原因。(2)資源豐富,功能強大瀏覽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可以發現,目前網站上主要包括首發論文、優秀學者、科技期刊、專題論文、高校認可等欄目。截至筆者統計時,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網站刊載首發論文共92730篇、優秀學者論文共92595篇、自薦學者論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論文共1277866篇,可謂規模龐大、學術資源豐富。網站為用戶提供對所收錄文章統一檢索的服務,是科技期刊、高校學報以及優秀論文便捷展示內容的集成平臺,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對社會公眾的開放。以科技期刊欄目為例,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按類別將收錄的期刊分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藥衛生、農業科學、人文社科五大類,囊括了各大院校學報以及地理、大氣、醫學等各學科的專業期刊,分類詳細,檢索便捷,為用戶檢索所需科技內容提供極大的幫助。目前,開放存取模式處于快速發展期,面對學術成果愈加豐富多樣、信息傳遞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勢,我國傳統期刊采取依托開放存取網站創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實際,發展前景也日趨明朗。3.傳統期刊的二維碼模式二維碼“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打開我們的手機中具有相關功能的軟件,對準二維碼掃一掃,就能實現其指向的功能。談及期刊數字化轉型中的二維碼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機》雜志?!锻媸謾C》是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背景下誕生的月刊。在期刊數字化轉型浪潮沖擊下,《玩手機》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實現轉型,其具體方式是將二維碼印制于平面雜志上,幾乎每頁雜志都有3—10個二維碼供讀者掃描,讀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可以直接進入服裝、化妝品、箱包皮具、手機配件等網上商城。對《玩手機》雜志來說,二維碼的應用不僅實現了紙質期刊內容和形式的數字化,而且延伸了紙質媒介和廣告內容的影響范圍,幫助雜志實現內容的傳播并獲取經濟效益。就目前情況而言,《玩手機》雜志的二維碼數字化轉型模式是比較成功的,平均每本雜志被每個讀者掃描二維碼的次數為10次。但筆者認為,期刊數字化轉型僅靠在平面雜志上印制二維碼是遠遠不夠的,讀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便失去新鮮感,傳統期刊應將二維碼作為一種轉型的輔助模式,與其他模式相結合,開展進一步的轉型探索。
關鍵詞:新聞客戶端;傳統報業;數字化轉型;思考與啟示
中圖分類號:G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6-0094-03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普及,移動互聯網開始擴散并逐漸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來,人類正在快速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據美國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的《思科視覺化網絡指數:全球移動數據流量預測更新2011-2016》報告,到2016年,全球支持IPv6協議的移動設備將超過40億臺,而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將超過150億臺[1]。在我國,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之下臺式電腦為3.80億,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2]。伴隨著上網終端的小屏化、移動化,終端、用戶和網絡環境的加速改善,使得移動互聯網發展突破了“基數”障礙,快速成長。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的廣泛普及,人們對信息接受方式的選擇更多,對信息內容接收的主動性更強,對信息獲取的渠道更廣。這也進一步引發和加速了傳統媒體的重構和升級,尤其是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
一、移動新聞客戶端:傳統報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契機
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傳媒原有的生態環境被深刻改變,使得傳統報業正面臨著巨大挑戰?!昂摗?、“消亡論”一直彌漫和困擾著世界各國報業的發展,顯然,報業的日趨衰微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報業的重新洗牌,調整、重組和轉型勢在必然,各國報業紛紛開始了報業的新媒體計劃。例如,在國外,《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開展了“數字紐約時報”計劃;《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實施了報網融合計劃;甘耐特媒體集團(Gannette)的“信息中心”全面取代已有的新聞編輯室。在國內,解放日報的“5I”(I-news手機報、I-mook數碼雜志、I-paper手機報紙、I-street公共視頻、I-net網站)發展戰略;《遼沈日報》的“5E”(Every Media全媒體、Every Platform全平臺、Every Time全天候、Every Where全覆蓋、Every Demand全搜索)數字化服務工程等。以上種種表明,報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不斷升溫,但同時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目前的報業數字化轉型還基本上停留在網絡版和數字報的初級探索階段。
傳統報業要想在數字化轉型的潮流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要深刻分析并了解當前市場,順應市場需求,開拓適合自己的發展渠道。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終端化的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對人們的媒介接觸行為和接觸習慣的影響深刻,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選擇利用移動終端對傳統媒體的內容產品進行消費。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卓越新聞計劃”(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指出,美國目前有47%的用戶使用移動終端讀取新聞。尤其是以iPhone和iPad為代表的移動風潮的興起,使得用戶在移動網絡端的停留時間大大增加,用戶使用這些終端設備閱讀網絡新聞的習慣也被逐漸培養起來。隨著無線網絡環境的不斷優化,移動終端已經逐漸成為用戶的信息管理平臺和終端。報紙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紙”,而趨向成為一種顯示終端和存儲介質,移動終端也成為了傳統報業與用戶的一種新媒介。
移動終端的普及就像一陣強勢來襲的颶風,很快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同樣也吸引了傳統媒體的跟進。目前,許多報業媒體已經將“移動新聞客戶端戰略”付諸實踐,紛紛推出移動新聞客戶端應用(新聞App)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利用移動新聞客戶端來提升傳統報業的媒體價值和影響力成為數字時代傳統報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傳統報業數字化轉型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
二、移動新聞客戶端對傳統報業的革新
與傳統報業相比,移動新聞客戶端憑借豐富的展現形式、便捷的獲取途徑、個性的閱讀體驗以及社會性、互動性等特點為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和受眾服務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為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種革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傳播載體:加速更替與揚棄式演變
從傳播的發展歷史來看,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報業的發展乃至走向。在報業的數字化轉型歷程中,新介質的發明速度越來越快,報業傳播載體的發展呈現出了加速更替與揚棄式演變的特點。而報業真正的數字化轉型,是從報紙媒體挺進互聯網開始。從一開始最簡單的報紙電子版逐步發展到功能多樣化的報紙網站,然后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報業的觸角延伸到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上來。目前,在智能終端的浪潮下,新聞App(Application的簡稱,指客戶端應用程序)成為各大報業集團爭搶的新陣地。一方面,從用戶角度來看,App為人們統一設定了進入各種媒體內容的入口(如報紙、手機電視),在同一平臺上實現了不同內容的有效對接與聚合,達成了某種規整性與一致性;另一方面,從媒體角度上來看,App成為嫁接媒體與用戶的通道,媒體獲得了相當的用戶基數,同時也實現了同一內容不同平臺的傳播與擴散。早在2010年8月,美國《紐約時報》就利用移動終端,推出了“出版引擎”應用平臺,允許其它內容商在ipad以及iphone上開發他們自己的App,合作共贏,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數字化轉型探索。由此在報業的數字化轉型中,App逐漸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難以阻擋的勢頭,傳統紙媒則呈現出極速衰退之勢。但是傳播的歷史是愈來愈多的歷史,新媒介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傳統媒介的消亡,新的形式往往是偏離或增加媒介大家族的品種,而不是鞏固或替換舊的形式[3]。現在,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移動新聞客戶端作為目前最新應用載體,不僅促進了報業傳播載體的加速更替與揚棄式演變,也強化了多種媒介形式的出現和不同載體平臺的融合。
(二)傳播形式:立體化與細分化加強
在報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隨著傳播載體的不斷演變,傳播形式也不斷向多樣化發展。這不僅體現在傳播技術含量的增加,更多的是體現在傳播內容與呈現方式的匹配度不斷提高,傳播形式的立體化、細分化趨勢不斷加強。
新媒介的產生,一方面開拓了新的需要,另一方面它與傳統媒介構成了多元化的傳播新環境。傳播形式的立體化主要體現在媒介的整合與時空范式的整合。與傳統報紙的展現方式相比,移動新聞客戶端特別是以iPad和iPhone為代表的移動終端上的App應用,它具有紙質載體無法達到的視覺沖擊效果,可以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閱讀、視聽體驗,文本、動態圖畫、音視頻等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充分展現, 并可根據報道內容進行不同配置,實現了媒介的整合。而時空范式的轉換則體現在移動新聞客戶端的普及克服了傳統報業與其傳播對象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共存缺陷,使之得以傳之寬廣與傳之久遠。與此同時,根據不同媒介特征和表現形式不同,傳播形式的細分化趨勢也更加明顯。移動終端作為移動化聯網時代的重要的傳播載體,其獨特的信息呈現方式和傳播特點,促進了傳播形式的細分化,也為傳統報業的數字化革新提供了新的支撐。
(三)傳播內容:差異化與層次化明顯
傳統報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通過對新聞信息的收集、選擇、加工、制作和傳遞等各個環節的改造,使內容資源的傳播形式上實現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整合。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其內容類型更為豐富,用戶所獲取的新聞體驗也更加多樣。
例如,目前使用比較多的移動終端主要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這些移動終端在便攜性較強的共性特征前提下,從內容的呈現方式到用戶體驗等其他方面都有很多差異。所以當傳統報業內容在移動終端上進行傳播時,應注重對信息資源的差異化傳播,并依據不同移動終端的特點將信息進行創新性重組和再造。
在內容資源的層次化方面,移動新聞客戶端可以進行很好的整合。傳統的報紙受時空的限制較多,用戶自主性選擇的空間較小,其內容多以線性結構進行傳播,新聞多依據重要性程度、題材等進行編排。而移動終端的信息傳播多采用超鏈接的方式將更多的新聞信息串接起來,形成多層次的信息網狀結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意愿進行選擇性的閱讀與體驗。在移動新聞客戶端的推進下,傳統報業其傳播內容可以很好地實現差異化傳播與層次化整合。
(四)主客體關系:互動加強與個性提升
在傳統的新聞信息傳播中,報紙占據壟斷地位,新聞信息的提供者主要為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和企業組織,新聞信息的采集、制作和者主要為記者、編輯。雖然受眾也可采用相關渠道如熱線電話、來信等渠道提供線索,但這類信源數量少、采用率低。
然而,在移動終端時代,普通用戶均可利用移動終端設備收集信息、參與報紙互動,新聞生產具有了交互化和內容共創的特征。移動終端與報業數字化轉型的互動,使得主客體之間互動加強,并導致個性化提升和傳受主體邊界的模糊。
在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中,越來越需要圍繞“用戶服務”這個中心環節,體現用戶的參與性、內容的互動性和定制化。移動終端不僅僅可以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借助相關的應用程序實現了用戶以發表評論的形式參與信息傳播活動的可能。
例如,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于2011年在美國推出的首份iPad日報《The Daily》,用戶可以根據興趣點擊相關標題從而獲取相關的新聞、評論、圖片等信息和資料,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爆料、參與播報,還可以在列表中自行添加或選擇喜歡的新聞分類模塊,進行精華內容的整合,用戶同時也可將文章在Facebook、Twitter與他人分享或與他人共創。《The Daily》以自動生成內容、實時“出版”等特點增強了報紙提供個性化用戶服務的能力,使報紙用戶服務更為方便、迅速、及時,《The Daily》這種借助移動終端,開發的新聞應用程序的模式對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具有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
(五)盈利模式:產業鏈拓展與價值延伸
如何通過移動終端上的新聞App贏利是很多傳統報業最為關心的問題,從現有情況來看,主要包括四種模式。
一是現階段完全免費,對于許多初始媒體來說,“圈地”和聚攏人氣是首要目標,這些新聞App從下載到應用完全免費,只有新聞信息內容,沒有收費插件,也沒有廣告,等用戶達到一定基數后,再去籌劃盈利模式。
二是下載新聞App時收費,對于軟件下載進行標明價格,用戶付費后即可下載應用,這種模式在國外占據了一定的比例。三是免費與收費相結合,這種模式相對最為普遍,主要表現為免費是限時限量,超過一定度后再進行收費。四是在應用中加入廣告,通過廣告獲取收益[4]。
盈利模式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成為衡量傳統報業數字化轉型成敗的關鍵因素。就目前來看,移動客戶多端的新聞App盈利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可供普遍效仿的模式尚未出現。但總的來說,產業鏈的拓展與價值延伸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在移動終端時代,拓展產業鏈和進行價值延伸將成為傳統報業的數字化轉型與革新的關鍵。
三、移動終端時代報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啟示
移動終端時代的到來,為傳統報業重整旗鼓、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目前報紙在移動終端上的新聞App應用情況,可以為報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思考與啟示:
(一)渠道為王,內容亦為王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報業所信奉的是“渠道為王”,誰掌握了渠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渠道資源獲得了極大豐富,這種觀念也受到沖擊,于是便有人提出傳媒業已進入“渠道過剩”時期。
但事實并非如此,渠道作為報業發展的關鍵,其核心地位并未改變,主要是在于渠道貫穿了報業發展的全過程,既包括采編渠道,也包括發行渠道、終端渠道,渠道資源的稀缺并未改變,所以報業數字化轉型必須堅持“渠道為王”,搶占渠道,進行渠道整合。
但同時由于移動終端時代,用戶的中心地位得以確立以及用戶需求的多樣性與個性化,如何提供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使用戶滿意、提高產品粘性和用戶忠誠度,也成為報業存亡的關鍵因素。為此,在堅持“渠道為王”的同時,堅持“內容為王”同樣重要,渠道與內容在報業的數字化轉型中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移動化、社交化、本地化
約翰·杜爾(John Doerr)提出“So Lo Mo”模式這一概念,這個概念融合了目前互聯網領域最為熱門的三個關鍵詞——Social(社交化)、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化),他認為這三種模式的結合可給互聯網發展帶來全新的景象,將成為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大勢所趨。
同樣這一趨勢也符合了未來報業數字化轉型之勢。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移動報道系統等新聞移動報道裝備的開發和應用,對新聞媒體來說,“移動”已經不單是一種信息的消費方式,而且也愈來愈趨向成為一種新聞工作方式[5]。報業數字化轉型中要順應這一趨勢,就必須堅持移動化的工作方式和報道手段。同時深化和創新“社會化閱讀”模式,實現社交網絡的應用功能,提供位置服務,提供用戶所在區域附近的相關信息,更新狀態報告,與朋友保持互動交流[6],強調社交化和本地化也是報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三)跨界、融合、變革
“跨界、融合、變革”這是2012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2012)的主題,尋求跨界合作、媒介融合和實現變革成為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關注的焦點[7]。在報業的數字化轉型中,“跨界、融合、變革”同樣必要。移動終端時代,內容生產商、運營商、終端生產商等傳媒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的跨界合作是大勢所趨,同樣各種媒體走向互動融合既是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市場競爭壓力使然。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媒體市場上,任何單一媒體都很難避免市場競爭的各種風險,這就迫使傳統媒體必須尋求與新媒體互相融合的道路,同時進行跨界合作。但是,與什么新媒體融合、怎樣實現融合以及如何跨界合作也就成為了各傳統報業必須思考的重點問題,這也將最終決定了報業的數字化變革成敗。
參考文獻:
[1]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 2011–2016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2.
[3] (美)羅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譯.媒介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4] 余湉湉.傳統媒體iPad運用觀察[J].中國記者,2011(1).
[5] 孫寶傳.“移動”不單是消費方式,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淺談“移動”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0(8).
【關鍵詞】報紙 信息 數字化 轉型
西方學者施拉姆指出:數字化將是人類傳播的主導方式,大眾傳播將在21世紀的10到15年時間里退居次要位置。的確,在信息傳播角度,網絡時代的到來給包括報紙在內的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信息傳遞的載體即媒介,媒介所傳遞的內容就是信息,能否實現信息呈現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是報紙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
從信息傳遞渠道的發展歷程來看,可將其呈現方式至少歸納為三類,即最原始的形態如聲音、標識、符號、文字、圖形、圖像以及視頻等,初級形態如報紙、廣播、電視以及網絡――它們是在最原始的“細胞”上,經過媒介技術和理念的整合而形成,第三形態即媒體融合的產物――它們是初級形態相互交織演化而來。本文所要探究的就是在網絡時代報紙如何在立足自身特征的同時,進行信息呈現方式的轉型,才能與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進行有效融合,產生一種全新的信息呈現方式。
一、信息呈現程度的數字化轉型
報紙呈現信息受到其版面的限制因此內容有限,對于一則新聞消息,報紙更側重新聞本身的深入重點報道。而網絡因其無限的存儲空間,可以做到信息呈現的海量性。因此,在報紙的數字化轉型中,除了自身深度報道之外,同時要注重呈現新聞信息的全貌,不僅包括消息本身還應囊括和消息有關的背景、人員等相關介紹,同類消息的對比參照等。
二、信息呈現角度的數字化轉型
報紙只能在紙張上呈現靜態的圖文信息,而網絡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可以呈現靜態的圖文內容,還可以實現音頻、視頻、flas等多種形式的動態新聞報道。因此對于一則新聞消息,除了簡單的圖文信息以外,還可以通過網絡的平臺實現多種角度的全媒體呈現,從而給受眾更多的選擇方式,并使新聞內容更加豐富。
三、信息呈現時效的數字化轉型
報紙具有定時刊發的特點,當天的報紙已經刊發后就無法再對當前的信息加以報道。而網絡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可以對當前發生的新聞進行即時報道。數字化實現了新聞信息從定時傳播到全時傳播、從及時傳播到即時傳播的轉變。但由于網絡傳播的即時性,其信息呈現形式碎片化現象極為嚴重,這時報紙又可發揮其優勢將網絡的即時信息進行整理,從而清晰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從而實現信息的定時呈現和即時呈現相協調。
四、信息呈現內容的數字化轉型
由于新聞信息的一次性采集、多介質,致使現在很多媒體內部出現新聞內容同質化的現象。報紙信息的數字化呈現應該注重思考不同媒介的傳播特性,體現出自身特點。如果只是同一內容,多介質,那僅完成了流程的革新,并無實質意義。要把數字化呈現的報道和目標讀者接受程度與喜好結合起來,并做到特色創新。如報紙通過線性傳播更具有信息深入挖掘的特性,喜歡報紙呈現形式的讀者一般都具有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希望通過閱讀能進一步探求新聞內容的本質和根源。而經過數字化之后主要是通過鏈接呈現新聞內容,具有自主選擇的特性。喜歡網絡呈現形式的讀者一般都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隨意性,不僅僅滿足于網站頁面所呈現內容,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鏈接選擇與此新聞有關的更多信息來閱讀。因此數字化轉型后的內容信息應根據不同媒介的特點及受眾群體的心理特征和喜好,進行差異化呈現。
五、信息呈現方式的數字化轉型
報紙具有單向傳播的特點,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缺少與讀者的互動,即使有讀者反饋也會因耗時太長而影響到雙方的交流。數字傳播恰好彌補了報紙的這一不足,特別是Web2.0時代的到來,微博、博客、拍客、社區等個人化、互動化信息呈現形式的興起,使受眾不僅作為新聞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成為了信息的傳播者。然而目前來看,多數報業集團的網絡社區不理想,用戶生產的內容短缺。數字化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信息的互動化呈現,除了在平臺中及時加入網友評論等互動環節,還可以將用戶生產的內容融入到數字化的內容生產過程中,對于用戶提供的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專業記者的調查采訪以新聞報道的形式重新呈現,進一步加強信息內容的互動化。
總體上來講,在報紙的數字化轉型中,數字化報紙依然刊登的是當日的重要新聞,但在內容的篩選上有所側重,更加注重深入挖掘新聞內容,側重評論和深度報道。通過對消息類新聞做簡單的索引介紹,并增加特殊的標示作為網站鏈接,提示讀者進入頁面了解更加詳細的報道,將網絡等平臺作為報紙內容的擴展和延伸,將受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數字化報紙上。這樣可以真正介入到新聞采訪報道的全過程中去,去深入挖掘報紙采訪中的剩余資源和價值,并以數字技術優勢去彌補報紙傳播的缺憾。如數字化報紙可以將采訪的全過程以專題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以彌補報紙版面空間的不足。記者還可以將采訪的進程隨時通過網絡等平臺,甚至可以包括記者的采訪手記及記者自己對事件的看法等,這樣讀者看到的就不僅僅是最終呈現在報紙上的一條新聞報道,而是整個新聞事件的立體全貌。
關鍵詞 科技出版;數字化轉型;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40-0210-02
IT業與出版業的火熱交融,促發了這場紙媒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產業變革,使出版產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科技出版單位也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何找準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在轉型過渡期既能保持原有的品牌特色,又能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我國科技出版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分析以更好地觀察科技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前景和可行的戰略選擇。
1 優勢
1)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推動。近些年,數字化出版的快速起步和發展離不開國家及相關部門的各種政策支持。在2006年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積極發展電子書、手機報刊、網絡出版等出租出版形式。2010年,原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當前我國數字出版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指導性意見和保障措施。2012年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也強調了要加快發展數字化出版等文化產業。2014年,《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中央有關部門的審議。各種政策的出臺和法規的制定為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傳統科技出版單位要在轉型初期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抓住一切機遇,穩步過渡。
2)傳統出版資源的積累??萍汲霭鎸I性、學術性較強,對作者和編輯的職業水平要求較高,傳統出版單位就集中了這樣的大批高素質人才,作者與出版單位之間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此外,科技出版單位具有豐富的行業資源。讀者對作者、出版單位、圖書產品的認同和信賴,便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再加之傳統出版質量管理和標準化的嚴格把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3)借鑒國外轉型成功經驗。國外的愛思唯爾、培生、施普林格、約翰威力、湯姆森等科技出版集團在20世紀末期就實現了數字化的成功轉型,在內容整合力、平臺建設、數字操作技術、數字化管理水平、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發展都已經到了相對成熟穩定的階段,實踐操作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這足以證明了數字化轉型后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同時也為中國科技出版單位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經驗。
2 劣勢
1)內容資源管理有待提升。很多國外科技出版集團的成功案例表明,內容資源的優化管理是出版單位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但中國科技出版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科技出版情況還有所不同,由于出版活動的發展歷史、市場化管理程度、出版管理體制等原因,形成了中國科技出版內容資源的分布相對分散、不均的現實格局。這種現狀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內容平臺產品的開發和運營。[1]
2)數字出版行業標準缺失。對于科技數字出版產業來講,行業標準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科技出版單位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能力。[2]除互聯網基礎標準之外,標準化還包括出版元數據的標準化、網絡出版的標準化、出版物流系統標準化等。標準不統一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價值,再次,由于沒有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很多數字出版商之間就不能形成平臺的聯盟,不能將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地開發和整合。這對信息的跨媒體出版所提出的“一次制作,多元應用”的理念背道而馳。[3]
3)國外數字出版業的沖擊。國外的一些科技出版集團,如施普林格、約翰威利、威科、愛思唯爾的數字化轉型起步較早,如今已經進行得相對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們以具有強大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優勢、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為依托,在中國各出版單位正在探索數字化轉型之路的時候已開始全面進軍中國市場跑馬圈地、戰略布局。所以,這些“潛伏”于中國出版市場多年的國外出版集團開始在作者資源、渠道資源、技術資源等方面不遺余力地擴張。
3 機遇
1)經營范圍擴大化。信息的新穎、快速、全面、準確是科技出版較為核心的價值,數字化出版在這些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梢哉f科技出版是數字化轉型最迫切的需求者和受益者,它可以最大可能性地擴展圖書出版產業的經營范圍。當數字出版產業進入成熟期之后,科技出版單位手中的資源可以以多種載體、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推廣和銷售,真正實現全媒體出版經營與管理。
2)出版流程簡約化。以數字傳播為基礎的互聯網使編輯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各項出版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出版信息的獲取和交流都不在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編輯與作者、讀者可以進行隨時互動。編輯可以直接到網上去發現選題,也可以隨時審讀作者遞交的電子書稿。數字化轉型使整個出版流程都實現了數字化管理,選題策劃、組稿、編校、印制、稿酬、文稿等都可在專門的數字平臺上進行實時、動態的管理。
3)生產成本集約化。出版單位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將不用支付昂貴的印刷、裝訂、紙張等費用,也不用承擔運輸、倉儲等成本。困擾傳統出版單位多年的退貨率、庫存積壓問題,在數字出版時代,都將得到解決。通過整合書刊低效的供應鏈環節,降低了整個編、印、發各個流程所需要的時間和費用。這都可以使出版單位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直接提升出版單位的生產利潤率。
4 挑戰
1)同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就科技出版本身來講,其涉足的領域專業性強,讀者覆蓋面相對要小很多,隨著綜合國力的發展內容更新較快,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較高。所以同行業之間在克服傳統出版原有競爭壓力的基礎上,要在數字化管理和經營上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優于其他競爭對手的條件和環境。
2)盈利模式處探索階段。目前,我國的科技出版數字化轉型還沒真正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仍處于投入大于產出階段,或者可以說還沒有形成一種能夠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目前的數字化盈利來源主要是網店購書、在線付費閱讀和下載、廣告三種方式。但移動網絡付費的安全性、付費的便捷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3)版權問題尚未全破解。數字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版權保護的主體、客體以及權利內容都呈現出很多新特點,打破了地域性、時間性和專有性的制約,由此也引發了很多新的問題。如有的出版單位在與作者簽訂數字出版合同時,作品的使用方式、傳播載體、傳播媒介、結算方式、日后收益等問題都沒有相應有效的管理制度進行規范。此外,數字從業者和經營者對網絡空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觀念還很淡薄,自律性也比較差,這也是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癥結。
參考文獻
[1]季仲華.中國科技出版數字化的現狀與發展[J].出版發行研究,2012(9).
[2]黃先蓉,郝婷.數字出版標準化工作的策略研究[J].編輯之友,2013(7).
[3]郝婷.我國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出版,2011(16).
[4]周蔚華.出版產業散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5]鄭愛玲.傳統出版社數字出版現狀與發展策略[J].科技與出版,2013(5).
[6]周蔚華,等.數字傳播與出版轉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數字出版;互聯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2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8-00-01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人們通過互聯網可以自由便捷地獲取各種信息。人們的生活、工作、交流的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可以說,信息時代的到來一下子改變了世界模樣。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途徑大大地簡化了、快捷了。人們通過借助各種終端產品,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獲取任何信息并進行交流互動。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手段,人們可以娛樂,可以交際,可以學習,可以從事商務活動。
所以說,同工業化革命一樣,信息化時代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技術革命。如果說傳統出版業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那么數字出版業就是信息化時代的新產物。
圖書,作為承載和傳播人們智慧,思想的載體,已經存在了數千年的時間。其間,圖書的形態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最初的甲骨、石鼓到竹簡……一直到后來紙質媒介,其形態和面貌一直也沒有停止過改變。其實,今天我們的閱讀載體也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人們已經不僅僅是通過紙媒介來閱讀了。PC電腦、Ipad、智能手機等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主要手段。媒體傳播的載體在改變著,傳播方式在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也在改變著。
2007年以前,全球紙質圖書的銷售額年增長率是10%。2008年以后只有5%。2012年出現負增長1.5%。傳統出版物面臨更新換代的時代。我們隱約可以看到未來的“圖書”用“屏”取代“紙”將成為常態。“屏閱讀”文體結構將大行其道。
資料顯示,英國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在2012年底已經全面停止紙質版的出版發行?!堵迳即壭侣剤蟆芬呀涥P閉?!都~倫堡晚報》申請破產。2012年全球電子書的盈利由上一年的17%上升到25%。亞馬遜電子書的發行量超過了紙質圖書......
從國內同行業來看,很多傳統出版單位紛紛登場數字出版舞臺。時代傳媒、鳳凰傳媒都已經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出了一系列的數字產品,實現了多終端跨平臺閱讀,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形成了產業規模。
從全球出版業界來看,數字化是無法阻擋的時代潮流,我們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只有迎頭趕上才是正道。傳統出版行業如不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將會面臨危機。國家在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這件事上也是積極地在應對。面對目前紛繁復雜多變的信息化時代,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堅信,未來的數字出版領域,傳統出版企業應該成為數字出版領域的主力軍,這就要徹底改變紙質出版的單一模式。我們應該立足于內容提供商和內容加工商的地位。技術上我們可以用現有的成熟的產品作為支持。
與前兩年相比,許多出版單位對于數字化的認識和需求,已從被動轉向主動,許多單位通過調研和走訪,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普遍提高,且觀念更新,思路明確,確定了較為實際的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在具體任務上加強部署,加快推進,主動進入數字出版領域,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道路。
例如,浙江大學出版社提出“積極出擊數字出版領域,實現出版社戰略轉型”的指導思想,將“數字化”戰略列入“十二五”戰略發展。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按照“整合資源”的原則,大力推進傳統平面媒體向全媒體轉型升級,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形成集報刊、網絡、手機、音視頻等多種現在傳播手段為一體、全媒體發展和產業集群的格局。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制定了《集團數字出版工作戰略規劃》,提出建立數字出版轉型的總體支撐架構。引領傳統出版進入全新的數字服務內容領域。云南教育出版社確立了立足自身現有資源,突出區位優勢,以項目實施帶動體系構建,做強以教育為主業的數字出版轉型的總體思路等。
目前,我們國家數字出版領域正在悄然發生著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數字出版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值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的25%,整體規模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到2020年,傳統出版單位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運營份額在總份額中占有明顯優勢。數字化正成為提升我國傳統出版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數字化閱讀比率逐漸增長
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和云存儲技術的發展,閱讀渠道日益多元化,并體驗到多終端無差別的閱讀。國民數字閱讀率不斷提高,出版業已經初步形成了數字出版細分市場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我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調查閱讀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為50.1%。比2012年增長了9.8個百分點。
三、全媒體出版成為數字出版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數字出版呈現出由單一形態到全媒體,由產業概念到規模出版,由傳統出版到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并重的的局面。
在培養用戶閱讀習慣的過程中,“一種內容、多種媒體、同步出版”的全媒體出版模式逐漸成熟。全媒體出版可以綜合利用資源,一部優秀的作品可以同時通過紙質書、手機、手持終端、互聯網等媒體同步出版,并可以改編為影視劇、動漫、游戲作品等,來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實現內容資源版權價值的最大化,全媒體出版模式已成為未來出版市場的發展趨勢。
四、手機閱讀已成為發展最快的數字出版新業態
手機閱讀是移動互聯網的典型應用之一,它受閱讀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較小。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均已推出手機閱讀業務,手機閱讀已經成為發展最快的數字出版新業態,手機網民規模和手機閱讀時長均不斷增長。據統計,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5億,較上一年增加約800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率由74.5%提升至81.0%。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地處西部邊陲的文化大省,作為有知名品牌的優秀出版企業,在數字時代大潮的裹挾下。必須迎頭而上,迎難而上。力爭在未來激烈市場競爭中取得自己的一塊陣地。
參考文獻:
[1]《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 陳生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