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18 15:5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教育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課程下地理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包括地理教師的現代專業信念、教育理念、專業知識、教育經驗、專業能力、專業道德等多方面。
1、堅定的專業信念
地理教師的信念是指地理教師在自己一生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教師角色、課程、學生、地理學習、教育教學常規、班級的管理等相關因素所持有的堅定不移的觀點,如地理觀、課程觀、教育觀、學生觀等等,其范圍涵蓋地理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與生活經驗,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從而指引著地理教師的思維與行為。擁有堅定信念的地理教師,能夠把地理教育教學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使命,并為之而奮斗。這中間不論經歷什么樣的困難、挫折,都將百折不撓,堅持到底。
2、全新的地理教育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體而言,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新的地理教育目標觀
新課程不僅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特別強調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態度、習慣、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形成。
2.2新的地理教師觀
教學的根本點在于學生的學,教師必須為學生學習服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因此,教師的角色亦被賦予新的內涵: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的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動的學習者轉化為主動的研究者。
2.3新的學生觀
學生是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其尊嚴和人身權益。學生是整體的人,教師既關注學生的認知心理,更要關注他們的情緒、情感體驗、道德修養和人格養成。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在教育教學中允許學生犯錯;學生具有可塑性,正因為如此才使教育成為可能。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人,必須予以充分挖掘。學生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應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2.4新的課程觀
課程管理將由國家統管制逐步走向國家、地方與學校的分權決策制,這意味著教師將有權也有責任參與課程的管理與課程的開發工作。因此,要求地理教師必須具備新的課程意識,形成正確的課程觀念、培養和增強課程開發的能力,逐步由國家課程的執行者轉化為地方、學校課程的研制者和開發者。
2.5新的地理教學觀
新課程要求改變原來的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密切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全面發展。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實現教學行為的幾大轉變,即由教師的“教”轉向重學生的“學”、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學生發展、由重教師的權威轉向重師生的平等交往與對話、由重結果轉向重過程以及由重統一規格轉向重差異性教育。
2.6新的地理教材觀
新課程教材觀認為,不必過分強調教材的精華性、權威性和學術性,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因此,教師不必完全忠實于教材、一味照本宣科,而應大膽質疑與創新;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教材的編寫者;教材應該是多樣化的。
2.7新的評價觀
傳統的評價觀只重視考試、分數、升學率,這樣的片面評價導致了學生的片面發展。新的評價觀認為,評價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多樣化評價相結合,以實現從量到質,從知識、技能到習慣、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全方位的評價,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更好地發揮評價在課程改革中的功能。
3、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
3.1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
地理學科本身是一門既文又理的綜合性學科,跨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地理教師只有博學多才,才能拓寬視野和角度,才能旁征博引,把地理課講的生動形象,饒有趣味,通俗易懂,才能增強教學的感染力與吸引力,才能創造出個性化的教學氛圍,也才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地理教師應不斷加強地理學科之外的其他知識的學習,如文學修養和相關的邏輯學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一般原理、適用的范圍、使用的方法、百科常識和生活知識的學習,了解相鄰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思想、新觀念及一些新事物等。
3.2堅實的地理學科專業知識
堅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核心。地理教師只有完整、系統、扎實、精深地掌握地理專業知識,才能在教學中統攬全局地處理教材,才能教給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技能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智力,使他們將地理知識融會貫通。地理教師堅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包括以下四個層次。首先是熟練掌握地理課程的專業基礎知識體系,掌握其地理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如地球、地圖知識,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或系統的地理知識。第二層次是熟練掌握地理專業的主體知識,及把握地理學科知識體系,不受教材的編排、所任課程的隔離及閾限,如熟練把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地理信息技術等系統知識,并能融會貫通。第三層次是地理教師要有較為扎實的方法論的知識,包括掌握地理科學的思想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以及不同的地理課題的認識步驟、認知策略等的知識。第四層次是了解地理學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如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地理學科與相鄰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內部分支學科間的發展更新,宏觀研究領域、應用研究領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全球性、區域性重大問題的解決等等。
4、豐富的教學經驗
教師的教學不同于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專家型教師面對內在不確定性的教學條件能做出復雜的解釋與決定,能在具體思考后再采取適合特定情景的行為。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況需要教師機智地對待,這種教育教學的機智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種情況下適宜的方法,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就是不恰當的。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當時的情景有分寸地進行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學機智來。在這些情景中教師所采用方法來自個人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因此地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不斷的總結和思考,多聽取和借鑒其他老師的成功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5、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
能力是教師素質的重要方面,是教師開展有效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沒有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做保證,教師的高尚職業道德水平就得不到體現,知識修養水平也無法對教育教學產生實質性效應。具體而言,地理教師應具備以下五種能力:
5.1教育教學能力
地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為順利完成地理教學活動而采取的一系列行為方式和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的能力。包括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對學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的正確引導、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等。成功的地理教師應具備以下能力:
1)教材的理解、分析、處理能力。
2)設計教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
4)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和制作模型、圖表的能力。
6)準確、精煉和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開發智力、進行能力培養與思維訓練的能力。
8)培養正確觀點、進行德育思想教育的能力。
9)命題、設計提問和反饋課堂教學情況的能力。
10)對教學活動進行正確評價的能力。
5.2科研能力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兩條途徑:一是理論學習;二是實踐鍛煉。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因此地理教師要具有強烈的教育科研意識,和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的科研精深。地理科研是地理教學之源泉,進行地理科研能使地理教學不斷豐富與完善;而地理教學又能給地理科研以更多的問題與思索。大量實踐表明,教育科研是教師成功的必由之路。地理科研能力包括選擇和開展地理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的能力;遵循地理教學科學研究的選題原則的能力;了解和運用常用的教學科研方法、掌握地理教學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的能力等。
5.3合作交流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教師的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系。包括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聯系。教育活動的本質是人與人的相互作用,所以,有效地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系是每個教師都面臨的問題。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人與人溝通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為教育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5.4反思能力
中學地理教師的反思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不斷對課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觀念、言論資料、教材、教輔用書、教育現象,在頭腦中謹慎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意見,切忌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地理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經常地進行自我回顧與自我小結。反思的實質在于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心,使教師在不斷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到新高度。
5.5學習的能力
簡單地說,學習能力就是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的能力,是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而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經驗。學習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終身發展的過程,是職前教育、新任教師培訓和繼續教育一體化的過程,地理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為適應新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為新標準新要求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新時期地理教學的需要,使自己在職業生涯的各階段都能保持較高的職業水準。
6、崇高的地理專業道德
地理教師的專業道德應包括教師應具有的思想品德(即教師的師德意識、教育理念、職業態度和人格水平。)和地理教師的專業道德(即地理教師正確的地理觀、愛國主義情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地理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以及地理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地理審美等方面)??梢钥闯?,地理教師的專業道德是地理教師對地理教育工作的一種深厚感情,是地理教師對待教育工作的一種態度,是教師思想、觀點、個性品質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表現。地理教師崇高的專業道德對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個性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教師的知識能力比做“硬件”的話,那教師的專業道德就是名副其實的“軟件”。
二、新課程下提高地理教師專業素質的途徑
1、學校建立有利于教師專業素質提高的制度體系,創建“學習型校園”。
學校應整合好教導處、教科室、教研組等力量,調動教師個體的積極性和群體的合作性,保證學校教育研究有序有效的進行。學校必須從實際出發,制定有創新的、有活力的制度體系,包括課程制度、教學制度、評價制度、教研制度、獎勵制度、評優評先、青年教師進修制度等管理制度,以人力、物力、財力諸方面為教師提供學習和研究的保障,幫助教師不斷創新,走向成功。學校應特別注重教師學習制度的建立,為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使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
2、在教學反思中實現發展
從教學活動過程中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表現有了哪些進步;教學過程是否如你所期望的,發生了什么;反思上課時改變了計劃的是哪些內容,為什么;思考是否能從教學過程中找到新的課題。
3、在借鑒中求拓展---課例研究
觀看名師教學課例,并進行仔細分析,領悟名師的教學理念,揣摩名師的教學藝術,實踐名師的教學行為,并重點透析名師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做法。不斷反省和修正自己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設計、調整教學行為,追求更有成效的教學效果,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專業素質整體發展。
4、在彼此交流中實現同伴互助
加強教師之間的對話、交流和合作,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5、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為契機積極參加各種培訓
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為契機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盡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適應新課程對地理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鄭建。新課程與地理教師素養。貴州省教育學院地理系。
〔2〕趙會勤。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沙溪鎮溪角中學。
〔3〕姚繼東。新課程下中學地理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研究.哈爾濱市道外區教師進修學校。
〔4〕徐滿。談新課程下地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河北省寬城縣湯道河高級中學寬城。
〔5〕新課程師資培訓資源包研制工作組。新課程師資培訓資源包。
〔6〕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走進新課程
關鍵詞:新課改 地理教師 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160-02
地理是一門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國地形地貌和天氣、氣候的一門基礎學科。高中階段教師傳授地理知識,能夠為高中畢業后進入大學學習深造的同學拓寬知識和視野。因此,高中地理接受新課改理念是有重要意義的。地理的新課改要求培養并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與傳統地理教育相比,地理這一學科不再以應試教育的思想為主,它會在啟發同學學習地理興趣的同時,展現地理學科的內涵。新課改的到來會使得課堂耳目一新,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思想,改變并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構建出一個高效有趣的地理課堂。
1 新課改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1.1教師應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無論是教師職前的師范學習還是學習進修,都是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儲備和充實。如果教師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還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自主學習,用豐富的地理知識武裝自己的教學理論,使得自己儲備的知識能夠與教學經驗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們應該抓住能夠研修培訓的一切機會,在結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做到時常反思自身學習出現的問題和課堂教學研究,做出適當的自我調整,從而提升教師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我反思能力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同樣也需要自我反思,這是一種需要能力,地理教師應該提升自我反思能力,這樣才會對地理教育制定更好的教學方案。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以及專業化發展都需要通過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從而得到發展和提高。教師反思的內容應從教學目標和效果等方面入手,教學過程中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所達到的預期效果,是否有學生的提問打亂了上課進程,這些都是教師在進行自我反思時,應給予關注的問題。
反思的過程中一般經歷先后兩個階段:一是對教學內容實施產生的懷疑和猶豫,二是為了消除這種困惑狀態而采取一些行為措施。在經歷了這兩個階段的反思后,教師們往往能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之處,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教育教學能力,增加教學能力實踐方面的經驗。因此,在地理教學上要進行新課改的改革,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自我反思能力。
1.2具備充足的地理專業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新課改理念是通過探究每一個專題來代替原有的教學模塊。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增加了他們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和熱情,也有利于幫助他們鞏固了基礎知識。專題研究的成立,對地理教師的專業知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還要對學生在研究專題方面的探究方法進行引導。因此,地理教師扎實而又充足的地理專業知識是保證學生吸收知識、掌握學習地理方法技能的保障。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將地理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地理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體系,一些基礎知識必須要熟練掌握,如對學習地球、地圖知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對學生進行地理教育的同時,盡量不要受到教材的限制和影響,傳授地理學科知識時,應熟練地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術等系統知識融入到課程當中。在講解地理課題方面,地理教師應引導同學采取科學的思維方式,來了解地理課題的步驟和認知策略。此外,地理教師除了對課本上的專業知識進行講解,還應告訴學生要時刻關注地理學科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
1.3在新課改理念下要堅定地理專業信念
為了響應新課改的理念,地理教師必須拋棄陳舊落后“滿堂灌”的教育觀念,同時,地理教師必須堅定自己專業的信念,擔任起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這一重要角色。如上新課時,教師要善于運用典型的故事或涉及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等方式引言,激起學生興趣。地理教師只有堅定不移地按照新課改理念進行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等常規事務,才能更好地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吸引學生對地理這一學科的興趣。
2 進行地理新課改的具體措施
2.1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如果“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教學模式還不改變,不給學生課堂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對于地理這一學科就會失去主動性,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的傳統教學,老師只是著急傳授課本上的內容,學生唯一的表現就是努力認真聽課,于是,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容易打瞌睡。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將地理知識和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自己牢固掌握學習方法,具備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新課改提倡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教師們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師生角色轉換學習等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2.2創新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的大量使用是新課改的重要體現,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的使用越來越多。教學當中,加入了大量信息技術,不僅容易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還有助于為學生營造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們獲取地理信息意識。許多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地理這一學科的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效率。
2.3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生活背景,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也都有所差異。針對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大多教師都是本著“教學相長,有教無類”的思想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對情況不同的同學只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而看到學生的進步。新課改提出,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根據愛好學習地理學科。
3 進行地理新課改的意義
地理學科進行新課改的目的是發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也是促進教師發展自身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
地理教學實施新課改,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每位教師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這也是新課標提倡的教育理念。新課改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學生就能自己主動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改對地理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要學會接受新的思想和教學理念。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才能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技能。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基本能力之一。地理教學實行新課改以及地理教育實現迅速發展需要具有較高教學素質和較強專業能力的地理教師。
地理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地理教學技能還要具備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學會怎樣組織管理學生,靈活應用多種教學媒體,在地理教學進行新課改的過程中,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4 結語
新課改的目的在于為學生創建一個高效有趣的地理課堂,學生可在課堂進行各種思想和問題的交流,充分展現出課堂的活躍性和積極性。可見,新課改對于地理課程的有效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教師不僅要對高中地理學內容進行識別和分類,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利用自身教學實踐的經驗優勢,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更好地體現出新課改帶給地理課堂的嶄新面貌。
參考文獻:
[1]李成齋.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科學,2011(2).
【關鍵詞】國培計劃 初中地理 河南
1 項目實施的背景
為了在2020年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實施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 包括“中小學教師示范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采取骨干教師脫產研修、集中培訓和大規模教師遠程培訓相結合方式,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1]?!皣嘤媱潯钡?實施,對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
2商丘師范學院實施“國培計劃――初中地理短期集中培訓”的實踐總結
商丘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師范院校,始終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在中小學教師培養和推進課程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從承擔國培計劃項目以來,商丘師范學院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創新性開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在歷年的教育部網上匿名評估中,我校綜合排名始終名列全省前列。自2013年到2015年連續三年承接了“國培計劃”項目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初中地理學科培訓子項目,累計培訓學員237人。通過對參訓學員的問卷調查,參訓教師對我們的培訓給予了高度評價,滿意度均在95%以上。我們的經驗總結起來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2.1加強領導,組建高效管理團隊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由成教院、教科院、教務處、財務處、后勤服務總公司等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組員的商丘師范學院“國培計劃”項目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成教院,具體負責協調、管理、監督項目的執行。項目實施單位環境與規劃學院也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黨總支書記為副組長的“初中地理國培”項目實施工作組。各部門進行了具體而明確的分工,充分調動、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提供項目實施所需的良好教學和后勤保障條件,為“國培”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科學制定以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為主的研修目標
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和國家關于實施“國培計劃”的有關要求,本項目的研修目強調“培養教育教學骨干”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等。每次培訓前,我們都會對農村中學一線教師、教研員進行培訓需求調研,并到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召開項目論證座談會。根據調研資料,科學設定培訓目標,根據目標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制定具有很強針對性、實效性的研修培訓方案,真正做到按需培訓。
2.3合理設置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的研修內容及課程模塊
根據“國培計劃”課程標準,結合受訓教師的實際情況,研修內容遵循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的原則,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終極目標;以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為核心內容;以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為核心取向;以激發教師專業自主性、提高終身學習力為基本著力點,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構建研修內容。
2.4創新實踐活動方式
開辟形式多樣的主題課程,例如帶領學員參觀商丘師范學院地質標本館、商丘區域地理環境考察等活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國培學員的理解與提煉,特色活動課程獲得學員的高度贊揚。
2.5適時進行以提高培訓效果為主的考核評價
采取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達到課程學習目標的程度進行綜合考核。培訓過程中,堅持培訓工作檢查制度、管理人員聽課制度、定期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制度、學員“評教、評學、評管”制度以及相關的激勵約束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使培訓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得到有力保障。
2.6有效做好以鞏固效果、完善培訓體系為主的培訓后服務
培訓結束后,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后期跟蹤指導方案,定期追蹤返校工作的受培教師,觀察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的發展變化,認真聽取受培教師的建議,進一步改進教師的培訓工作。
2.7對學員進行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班主任對班級進行人文管理,學員是培訓的主體和核心,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環節。圍繞這個中心,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每天都通過飛信向所有學員發一條關于天氣與生活提示等方面的信息;二是每天晚上班主任和項目團隊都在QQ群里與學員交流,隨時了解學員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三是分組形式多樣化,不同的活動采取不同的分組模式,盡可能讓所有學員之間都有合作交流的機會。
2.8注重培訓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
(1)在培訓中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專題學習與交流研討相結合,觀摩考察與反思體驗相結合,相互滲透融合,在理論培訓中強調實踐案例分析,在實踐訓練中突出理論與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討中分享經驗,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學行為。
(2)以參訓教師的需求為中心,以典型案例為載體,創設參與式的教學情境,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引領學員研討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在參與、合作和專家指導下主動建構、總結反思教育教學經驗,發展實踐智慧,提升實踐能力。
(3)靈活采取對話式、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境式、討論式、任務驅動、現場觀摩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增強培訓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課程實施的實效。
3 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雖然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規培計劃實施時間較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各高校都是在探索中實施,因此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就我們承擔的河南省初中地理教師培訓而言,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3.1部分學員的遴選不合規范
從學員身份來看,學員中兼職地理教師較多,有部分的學員以其它學科為主科,地理只是兼任(表1)。部分中學領導擔心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不愿意派遣專業教師外出參加培訓,而是隨意調換與教學無關人員。這些學員地理專業基礎不扎實,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以上這些學員參加培訓時,一般紀律性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到課率低,給我們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他們回到工作單位時也難以有效發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反而擠占培訓名額,造成國家資源浪費[3]。
3.2學員專業基礎差別較大,培訓需求有所差別,難以面面俱到
從學員來源地來看,學員來自市區、縣城、鄉村,有城市教師也有農村教師,他們的層次、水平、需求差距太大,給我們進行針對性培訓帶來了困難(表1)。農村中學教師的培訓機會相對較少,他們對培訓內容的需求往往圍繞平時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困難和問題展開。具體表現在:在培訓內容方面,他們渴望的前三種分別是:教學方法和技能、學科專業知識的更新、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這表明農村中學教迫切渴望掌握相應的學科教學方法與技能,以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我們培訓調研和培訓跟蹤調查中了解到有部分農村中學由于條件限制,新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很難開展,雖然在培訓中感受到了新的模式,但很多都適應與城區學校而農村學校則難以開展。我們的培訓也充分考慮到“城市模式”與農村學校實際的結合。
3.3后期跟蹤指導缺乏有效途徑
由于短期集中培訓只有短短的15天時間,在此時間內很難保證所有參訓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產生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培訓后期對學員的跟蹤指導,通過培訓后續跟進,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使教師成為持續、自主的專業學習者,促進教學行為的改善。但就前幾年的情況分析,后期跟蹤指導會流于形式,僅僅局限于日常交流,大多數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后就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效果不明顯。
4 進一步做好河南省初中地理教師國培計劃的思考
(1)做好前期調研,增強培訓的針對性[2]。為了更好地完成國培計劃,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在每次培訓前都要對部分中學地理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主了解目前中學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所面臨的難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對中學地理教師培訓的需求,從中分析、收集相關數據,以作為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依據。做到培訓目標明確,滿足培訓學員需要。
(2)地方縣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參加“初中地理國培”的教師嚴格審查資格,從申報人員的任教學科、任教年限、年齡等方面嚴格把關,不能把外出培訓當成福利對待,禁止非本學科教師及即將退休教師納入培訓范圍,真正把農村第一線的專業地理骨干教師選參加培訓。
(3)完善國培計劃工作績效評估標準、體系及機制?,F行的國培計劃績效評估體制主要是依托第三方機構組織的網上匿名評估,此舉會對培訓高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部分學員在評價時難以做到公平公正,培訓高校為了提高得分而往往會在教學管理上降低對學員要求。
(4)加大農村中學地理教學設備投入。很多來自農村的地理教師認為培訓期間所學到的先進教學理念回到工作崗位后由于教學硬件設施的欠缺而難以實施,地理教學本身對地理用具的使用率較高,教學設備的大量投入,能讓學生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要發展地理教育,筆者覺得地理設備的大力投入必不可少。農村中學每個班級的地理教學應當有配套的地理設備,如:掛圖、地球儀、GPS以及多媒體教學用具[4]。
參考文獻:
[1]靳蓬.國培計劃教師培訓項目探索與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5):133-138.
[2]馬如彪.楚雄師范學院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地區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的實踐與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2,27(1):89-94.
[3]楊行玉.教師發展專業視域下“國培計劃”的實踐探索與問題反思[J].安康學院學報,2012,24(6):106-109.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地理教學;反思
素質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點,指出了教育的終點,規定了教育的內容,確認了教育的整體性,是當今深入開展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屬。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
1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 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由于我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幾年來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過的歷屆學生都很愛上地理課。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而且也只有通過應用地理知識,才能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正確性與重要性。因為,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經實踐驗證的知識。在應用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加深理解,并鞏固、擴展知識,形成多種技能。也只有在應用地理知識中,才能真實地驗證學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識。
2 對地理教學設計思路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自己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后分析,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過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認識現狀和接受能力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3 對地理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怎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還必須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開教學、通過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和能力的發展,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分析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充實、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內外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從而使教學活動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
新課標出臺后,地理教學逐漸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之中解脫出來,如何上好地理課,讓學生學好地理知識,成了熱門的探討課題。要實現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尋求地理教學的突破口,就要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運用各種教育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轉變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成見,改變學習態度,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有了興趣,就能自覺地去探究這種事物的奧秘,并在探究中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教師要改變地理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高中地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
二、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途徑
1、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發學生興趣
地理學科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地理知識。但是為什么很多學生一直認為地理是一門抽象無聊的學科,這是值得我們高中地理教師深刻反思的問題。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教師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其中運用生動、豐富的教學語言就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教學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不可小覷,它可以有效緩解因教學內容難度大而給學生帶來的緊張、畏懼感,能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首先從心態上得到放松,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
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培養講課的激情
有些教師講課枯燥無味,學生很難激起對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及時的給自己充電,擴充自己的地理知識,爭取走在地理學科的前沿。教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素質,才能在課堂上口若懸河,才能將地理內容講授的豐富多彩。另外,教師要培養講課的激情,激情是教師必備的素質,在平時上課時,教師應該經常改變自己,要養成站著講課的習慣,聲音洪亮,放得開,不拘謹,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激情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更容易專心于教師的教課內容,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3、靈活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高等學校 地理科學 教師專業發展 內容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4-0074-03
當今國際教育界非常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認為這是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必由之路。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到來,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過程中,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必將愈來愈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
1 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所謂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就是使高校教師的工作符合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的標準要求,成為專門職業,并不斷發展提高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既是結果又是過程。作為結果,教師的專業素養獲得全面提高;作為過程,教師專業化就是職前教育、崗位培訓、在職訓練等終生訓練的一體化過程,教師專業發展貫穿于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1]。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地理科學類共劃分為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4個專業。地理科學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質,就是實現地理教師的雙專業性,即以相應地理專業的知識背景為基礎,通過專門訓練獲得教育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地理科學類教師應具有扎實的地理科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合理的知識結構及綜合的專業能力結構。
2 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2.1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理念系統。現代教育觀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思想,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現代教學觀就是要明確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對課程資源開發、生成、轉化、建構與提升的創造過程,學生參與和交往互動是教學過程的實質;現代教師觀就是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激勵者和研究者,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現代學生觀就是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切實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能把學生看作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應看作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是擁有無限創造性和潛能并期待點燃的火花。
2.2崇高的師德修養
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其主要內容包括六部分:一是愛國守法,二是敬業愛生,三是教書育人,四是嚴謹治學,五是服務社會,六是為人師表。該師德規范必將成為廣大教師普遍認同和自覺踐行的行為準則,同時也成為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專業發展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2.3合理的知識結構
2.3.1本體性知識
本體性知識就是教師所從事學科的專業知識,這是高等學校教師教育教學的基礎。高校地理教師要有精深的地理專業知識積累,體現在寬、深、新三位一體的完整結構。寬,是指在地理科學專業領域有著廣闊的知識儲備和學術視野,能洞悉地理科學及相關學科知識的更新,了解學科專業對于社會、人類發展的價值,以及在社會實踐中的多種表現形態;深,不僅指教師掌握專業知識的深度,還指教師在地理科學領域的研究要有一定的水平和較高的學術造詣,成為地理界的專家學者;新,是指對國內外地理科學研究的最新學術進展非常了解,使自己的研究始終處在學科前沿,能引領學科的創新和發展[2]。
2.3.2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就是從事地理教師職業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一是教育科學基礎知識;二是國內外教學改革信息和動態知識,特別是國內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中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策略;三是教育科學研究知識,如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科研課題的選擇、行動研究的實施、成果的表達等。心理學知識也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普通心理學知識;二是學生認知與品德發展的條件、特點和規律;三是教學過程中經常應用到的當代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心理學等。
這些條件性知識對于高等學校地理教師來說,是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新教學工作的依據,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才能了解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既有利于使本體性知識順利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識,又利于激發學生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一名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如果掌握豐富的條件性知識,必將使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3]。
2.3.3科學文化知識
為了實現教育的文化功能,高校地理教師還要博采眾長,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領域的知識屬于廣聞博見,文理滲透,體現教師較高的文化修養和寬厚的知識積累,是教師素質和修養的綜合體現。高校地理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這對拓展學生的精神世界、引領學生走向未來的人生之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3.4實踐性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各種有關經驗的整合,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是教師處理和解決教育教學特定情境中具體問題的知識,也可稱為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機智。地理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層系統,地理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關注周圍常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探索地球表層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規律和空間關系,所以,重視地理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也是地理學科本身發展的需要。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是教師進行教學創新的關鍵。
教師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條件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授起到理論支撐和方法指導作用,解決“怎么教”和“為什么這么教”的問題;科學文化知識體現教師文化知識的廣博性和深刻性,是解決“怎樣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求知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實踐性知識建立在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基礎之上,是教師知識結構中最高層的知識,是解決“怎樣使課程回歸社會、回歸生活、創設生命課堂”的問題。
2.4綜合的專業能力結構
2.4.1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高等學校地理教師最基本的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地理科學專業知識和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和經驗、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教學能力主要由以下三種教學技能構成:
(1)普通教學能力。主要由課堂教學設計技能、講授技能、學法指導技能、提問技能、課堂組織調控技能、教學媒體運用和課件制作技能、學科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指導技能、教學反思技能、評課技能等構成。
(2)教學創新能力。即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能力,包括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創新兩方面的能力。高校地理教師不僅要傳承地理學基礎知識,還要創造和發展新知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地理科學領域有什么知識,還要使學生明白這種知識是怎么創造出來的,怎么被人類利用的,對學生將來發展有什么影響,還可能怎樣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教學內容創新能力。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高等學校教師就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創建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等學校發現性教學模式和方法,具備教學模式和方法創新的能力。
(3)提出學術性問題的能力。學術性是高等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特質之一,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滿足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要具有對教材內容提出學術性問題的能力,提出的問題要有深入研究的學術價值,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討論和思考。
2.4.2科學研究能力
高等學校承擔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由科學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比較缺乏的教師,去完成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任務是很難想象的。高等學校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成為具有更新知識能力的專家型、智慧型、通才型教師;二是科學探究能力和組織實踐活動的能力,使自己成為探究型、創新型教師。地理科學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的學科性質決定了高校地理教師在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學研究能力。
2.4.3教育科研能力
當今中國正處在教育改革的時代,教育科研能力已經成為高等學校教師必備的能力。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要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研究和創新。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強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標志。
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個綜合的能力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選題能力。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在大量的教育實踐活動中能抓住有發展前途和研究價值,有較強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的問題進行研究。
二是課題研究的實施能力。課題確定之后,如何進行研究,這就涉及到選擇研究方法的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環節。行動研究是首選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研究者對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行為和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研究,并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為最終目標。行動研究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組方法。
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能力。教育科研論文由于內容、結構和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理論闡述式論文、研究報告式論文、模式構建式論文、經驗總結式論文、案例式論文等。教師應掌握相關論文類型的表述方法,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能力。
四是合作研究能力。教育科研發展的重要趨勢就是群體攻關,優勢互補。通過群體攻關合作研究,不僅提高了個人的科研能力,整體提高研究隊伍的素質,而且還能發揮科研的群體效應。這種合作意識和合作研究能力將增強科研群體的聚合力,使群體成員形成濃厚的團結合作的科研氛圍,每個成員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很好地完成教育科研任務。高等學校教師不是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可與專職教育科研人員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合作,共同進行教育科學研究[4]。
2.4.4學法指導能力
學法指導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對教師來說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學法指導的內容,一是對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各個環節的方法指導;二是學習動力的培養;三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對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學法指導能力,掌握學法指導的要領及方法,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程內容和不同的教學環節,確定學法指導的目標、措施和方法。
3 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需要統籌規劃的系統工程,需要內外要素聯動,形成合力,就教師自身而言,既要有外部條件的督促和保證,更要有教師自身的研修。
3.1自我實現途徑
3.1.1轉變觀念,自我發展
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就是轉變教師發展觀,與時俱進,樹立自我專業發展意識,確立專業自我,成為“專業化”、“研究型”、“反思型”、“創新型”的地理教師。應將教師自身及所從事的地理專業以往的發展歷程、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問題、未來可能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理智地實現自我,科學地規劃未來。
3.1.2自我研修,終身學習
基于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目標變化和專業發展的需要,高等學校地理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堅持自主研修。無論是地理學科專業素養、教育心理學專業素養,還是科學文化素養及各種相關能力素養,都要靜心研讀。通過自我研修,深刻領會專家們的遠見卓識、深邃思想和現代教育理念,以起到撥云見日、提升智慧之效。
高校地理教師不僅是地理基礎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地理科學理論的研究者和創造者;不僅要進行科學研究,還要進行社會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持續不間斷地終身學習,不僅學習地理學科知識,還要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僅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學習社會、生活、實踐和經驗。
3.1.3勤于反思,總結提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于1989年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已被廣大學者和教師普遍認同。沒有反思會使教師滿足于狹隘的經驗或陷入教學惰性不能自拔;沒有反思,就沒有對挫折失敗的理智反省和對成功創造的歡樂體驗。教學反思要借助于行動研究來實現,通過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不斷探索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學習、實踐、反思、總結、提升,循環不息,定能極大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1.4勇于實踐,學以致用
高等學校地理教師只有把學得的地理知識、理論和方法用于教學實踐,才能檢驗和發展教學理論和方法,積累教學經驗,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通過實踐增長才干。教學實踐過程就是教師嘗試、探索、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過程,這會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甚至會引起一些非議,這就要求教師不懼困難,激流勇進。地理科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5],在城市產業、運輸、能源消耗、廢氣排放、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均可發揮獨特的作用,學以致用就需要地理教師指導學生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
3.1.5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合作交流就是教師共同組建專業團隊,形成“專業發展共同體”,進行合作交流,實現共同發展。專業發展共同體,可以由不同學科專業、具有相同發展特征的教師組成,也可由相同學科專業、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特征的教師組成[6]。河北師大所實行的“大類培養”為“生化地專業發展共同體”的組建提供了條件,在這個相互學習的團體中,不同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學術水平、能力結構、教學風格的教師,進行合作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實現思維和智慧的交流與碰撞,將團體的智慧轉化為個人的知識,從而促進教師個人和團體的專業發展。
3.2外在途徑
3.2.1制定指標,科學評價
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過程中,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對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進行充分調研,分析現狀,提煉問題,制定全面的、系統的、操作性強的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指標體系,以此評價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成熟度和水平,并作為教師提職、晉升、評優的依據。這樣就能客觀評價教師,改變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弊端,促使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的全面發展。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考核系統”的構建和在全校范圍內的實施,是在科學評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有效嘗試。
3.2.2崗位培訓,提升素質
國家、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自身要高度重視高等學校教師培訓,要制定高等學校教師培訓激勵政策,進行國家、省、校分層分級培訓,不參加培訓者不得上崗。對高校地理教師來說,培訓的內容很多,除高等教育法規、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四門教育理論課外,還應包括現代教育理論、地理教學方法論、地理課程論、計算機基礎知識、課件制作以及人文修養課程,培訓主要采用專家講座、教師研討、自主研修等方式。
3.2.3院(系)本教研,突破瓶頸
院(系)本教研就是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依托院(系)的資源優勢和特色,研究和解決教師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交流總結,提升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學研究機制。開展院(系)本教研是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院(系)本教研簡便易行,通過教學研討會、觀摩課、學術報告會、教學咨詢等各種形式,開展學科專業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在教研活動中,可以邀請有經驗的教師或專家參加指導,教師將教學中的困惑、問題、成就展現出來,直接接受專家指導,通過專家引領突破教學瓶頸,實現教師專業發展質的飛躍。
3.2.4擴大交流,拓展視野
加強對外交流,積極參加國內外教學會議,如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委員會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等組織的會議。通過學習交流,使地理教師置身于更廣闊的學術空間,拓展學術視野,了解專業發展前沿,熟悉國內外教師專業化的趨勢和特點,從而采取行動,取長補短,積極應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挑戰。
3.2.5政策引導,機制創新
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通過政策引導,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增加用于提高教師培訓、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的預算,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要強力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貫徹落實,加強師德教育,激發教師重視教學、關愛學生和自我發展的自覺性;要不斷制定和完善高等學校教師發展規劃和培訓計劃以及相關政策,成立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國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和政策支持,為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創造條件[7]。
參考文獻:
[1]董毅,鄔旭東.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反思[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325-328.
[2]王坤慶.淺談大學教師專業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1,(20):51-52.
[3]申繼亮.新世紀教師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2-46.
[4]趙大悌,趙小剛.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268-278.
[5]陸大道.我國地理學發展成就及當前若干值得重視的傾向[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1,(2):1-2.
[6]張景斌,蔡春.教師教育中的合作共同體建設[J].教育科學研究,2012,(1):24-27.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發展
隨著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不論是在國際場合的交流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地理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對高中生而一言,學好地理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在傳統的地理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下,在長期以來應試教育體制的左右下,高中地理的教學理念及方式改之甚微。新課程標準中首次對地理教育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地理的教學不再單純指地理認知能力的培養,開始著重于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這是新的要求,更是地理教學本質的再探索,同時是給地理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發展,地理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完成課改要求和地理教學目標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中地理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需求。
一、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
1. 國家政策的改革
課程改革是世界教育不斷變化著的重大舉措,中國的課程改革是順應世界課程改革的潮流,結合中國自己的教育實際情況而進行的,并且具有階段性的特征,是循序漸進,探索中的前進的過程。
2. 課程特色的變化
每門課程都具有某種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也有相統一的部分。而不論是經歷過高中學習的學生還是對地理教學進行研究的學者。每當拿起地理教材或是走進地理課堂,都會有不一樣的氣息,而對這“不一樣的氣息”。就像不同的人站在你面前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覺,我們身處不一樣的城市會有不一樣的情懷那樣,地理課程具有其獨特的個性。地理的教學是由地理課程所決定的,只有順應地理課程特定性的教學才有可能達到地理課程改革的目的,而這時有著必然聯系的,不是孤立的。
3. 所處境地
課改之初,隨著政策的不斷出臺,對領導者、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的振動和改變都比較大,可謂是大刀闊斧,轟轟烈烈。于是上至領導,下至學校,教師都加強對新課改方針的學習,學習之后加強理解并嘗試著應用到教學之中,是一次較大的改變,需要一個適應期。參與到課改中的所有人在嗅到課改所帶來的新氣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要想改變帶來的困惑和難題,甚至很多的教師,特別是年齡較大的老教師,對新的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甚至提出了質疑和排斥,這是適應期中出現的最突出的癥狀。
二、對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1. 勤于反思,提高教學反思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思考,但其中大量的是雜亂無章的,不受我們自己意識控制的思考很少給人留下對自己行為有價值的東西,本文所指的反思是有意識的進行的一種思考,它的發生時基于出現不確定的,復雜的,困惑的,驚奇的或有明確目標的情境下的。而這種反思的目的是尋找解決這種困惑情景的行為,并對行為背后的假設以及行為與后果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就是說,這里的反思是帶有探究的性質。
2. 善于學習,以學習促進專業成長
“學知不足,業精于勤”,學習對于高中地理老師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教材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獲得,地理知識的不斷更新都要求地理教師通過學習這一唯一渠道而獲得,所以說,善于學習是促進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對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學習無非有兩種形式,一是理論性的學習,一是經驗性的學習。理論性知識包括專業知識及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具有更扎實的專業知識及更豐富的文化知識,新課程實踐中碰到的種種困難也需要這些知識的獲取來解決。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在備課、授課的過程中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此來給自己專業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礎。
3. 樂于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對于教師而言,他所處的生態圈是學校老師,學生,同行。其三個生態鏈是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群體與學校。這個生態圈的生態系統如何不僅會影響教師的發展,也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而每個教師的樂于合作是保持這個生態系統綠色、和諧的關鍵所在。首先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歷來師生之間交往的缺失是討論的熱點話題,地理新課程改革倡導找回這種缺失,倡導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其次是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在于教師自主發展,但自主并不意味著封閉與孤立,相反要求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高中地理的教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創新性與開拓性,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教學方法不當及學生的沖突,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情緒及發展,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單靠一個教師的力量是難以很好的解決的。
4. 勇于改革,以方式轉變促效率提高
參與教學改革是教師能夠理解新課程的最好方式,勇于改革是教師理解了課程改革的最佳體現。高中地理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是首先要對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在新理念的基礎上實施操作,對地理這一學科來講就是要把改革滲透于備課與教學的環節之中,歸根到底是落實到教學方式的轉變上。
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發展有著很強的時代性和重要性,其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代代學生的成長,關系到教師個人的提高,關系到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高中地理課程改革是否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對要加強自身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程度。
參考文獻:
[1] 趙文英.??當代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發展途徑[J].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