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5 05:07: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經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于這種模式,有人認為其對于引導國內外工商企業投資農業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土地“流轉”到那些龍頭企業,如果公司經營不善或是遭遇其他市場風險,誰來保護“農業工人”的利益。當然,超大這種嶄新的經營模式所取得的成就不容抹煞,但是農業產業化是否一定要把土地交給龍頭企業,“超大模式”是否能夠解決“三農”問題?本文希望通過分析“超大模式”,探討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一、關于“超大模式”的特征分析
“超大模式”的核心是實現“公司基地一體化,農民工人化”。其具體做法是:公司基地建設所需土地,由地方政府作為中介向農民租賃,租賃期一般與農民承包期相一致。通過土地有償租賃的形式把農民的耕地經營權租賃給公司,這樣基地相當于一個車間,農民相當于這個車間的工人。農民除了定期向“超大”收取租金外,還當起了超大產業的“產業工人”,不僅有效解決了結構調整中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的困難,還避免了自然災害風險、自主經營的市場風險及生產上的技術風險。
二、“超大模式”的效率評價
“超大模式”的實質是資金或技術所有者依賴土地經營權來實現三種要素的組合,它改變了土地經營主體,并且使土地的集中程度提高,具有規?;⒓s化經營的特征。從實踐的結果來看,這種模式對改變農業的經營方式,迅速提高農業經營效益有明顯的作用,但是更進一步從微觀和宏觀層面上來分析,我們不難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微觀層面:企業內部存在過高的成本
“超大模式”實際上就是雇傭勞動的組織形式,而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雇傭勞動組織形式內部存在過高的成本。在農業生產中,勞動監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勞動者具有自身利益最大化傾向、機會主義和偷懶的動機,因此農業產業中的勞動與其他經濟活動中的勞動一樣,勞動本身并不是一個有效的投入,勞動的實際供給才是一個有效的投入。而在勞動者的勞動與勞動的最終成果缺乏之間聯系的情況下,勞動的實際供給顯然取決于勞動監督的有效性。然而,農業經營的分散性增加了勞動監督的困難。與集中的工業生產不同,農業生產散布于廣闊的空間。因此農業生產受時空的影響,勞動監督極為不便。土地經營規模越大,所使用的勞動力越多,經營者與直接勞動者之間的社會距離就越遠,有效地組織勞動者并激勵其努力勞動的難度也就越大。因此,隨著企業投入精力的增多,勞動監督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二)宏觀層面:
1.農民的利益難以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據了解,很多農戶與超大集團都沒有簽定過正式的書面合同,有關基本工資與效益工資的確定、勞動時間與勞動強度的安排都是口頭承諾的。農戶們的真正意愿沒有得到反映,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公司于農戶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二是公司與農戶存在力量不對等的問題。正由于這兩方面的客觀差異存在,使得農戶在與公司的談判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公司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組織者和主導者,公司可以憑借自身的強勢地位不與農戶發生契約關系。由此農戶便無法參與企業運作模式各方面的商討中,使得自身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2.缺乏有效的勞動計量,降低農業生產效率。對任何經濟活動來說,勞動者之所以有工作的積極性,是因為其每一份邊際努力都能得到一份邊際報酬。如果缺乏有效的勞動計量,就無法真正實現按勞付酬,勞動激勵的作用勢必大大減弱。在家庭經營模式中,由于每一個農戶在自己經營的土地上的收入基本是該農戶投入勞動的成果。勞動越多,勞動質量越高,農戶所得就越多。農戶的每一份邊際努力都得到了一份邊際報酬,并且閑暇與偷懶的社會成本內部化為勞動者的私人成本,從而產生最大的刺激激勵。而“超大模式”的擴散有可能肢解許多家庭經營的農戶。當這些農戶作為農村社會經濟的細胞,不再發揮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功能時,農業的生產效率將受到重大影響。
3.存在逐漸瓦解家庭經營制度的隱憂。土地集中規模經營雖然顯露出一些優勢,但公司憑借資本、信息和技術優勢搶占農村土地。公司進入農村經營土地,雖然在名義上他們獲得的仍然是土地的使用權,但由于價格低、面積大、期限長,他們事實上成為了這片土地的真正主宰。原土地上的主人變成了新土地主(公司)的雇工或“佃農”,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沖擊了家庭經營制度的基礎。事實上在現代化進程中,許多國家對公司進入農村經營土地都有較嚴格的限制,如美國很多州都制定了限制公司從事農業活動的立法。“超大模式”動搖了家庭經營制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所謂的農業產業經營,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依靠龍頭企業或各種中介組織的帶動與連接,將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等諸多環節連接為完整的產業鏈,實現多種形式的一體化經營,形成系統內部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利益機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式。
在中央發出的關于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中就有如下表述:“農業產業化經營應當是公司帶動農戶,而不是公司替代農戶。為穩定農業、穩定農村,中央不提倡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的承包地。地方也不要動員和組織城鎮居民到農村租賃農戶承包地?!币虼?,“超大模式”從根本上來說不利于“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不宜大力推廣借鑒。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理想選擇
農業產業化應始終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家庭經營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為我國農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后隨著農業勞動者不斷向非農產業轉移,家庭經營規模會逐步擴大。但家庭經營制度不會改變,是長期存在的基本制度。同時,當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工農業生產率增長不平衡必定開始縮小。由于農業生產率的增長受到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制約,所以農業產業越進步,影響農業生產率增長的“自然界限就越退縮”,而社會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如今我國工業化已進入中期發展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正是產業進步的產物,急需建立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農業產業化的理想經營模式應是土地家庭經營+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隨著農業過剩勞動力的轉移,家庭經營仍然是農地經營主體,并通過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而兼容大規模經營的優勢。這種方式的規模經營,其重點不是用行政手段集中農民的土地而是強化農戶作為獨立的商品者的地位,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一,規范和完善農戶面臨的不完全競爭的,不均衡的市場經營環境。
農戶作為獨立運作的農業企業,與其他行業的企業一樣,都是根據市場給出的信息來經營。因此,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一定要把市場放在首位,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內在的,真正的龍頭來看待。只有在完全競爭、均衡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參與者才能擁有交易的全部信息,才能將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在這種市場交換中,供求雙方就會在均衡的買賣價格中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合理經營關系,農戶與其他方面的最優化的經營關系通過市場買賣就能直接實現,農戶不但能得到整個產業化流程甚至全社會的平均利潤,而且在一定風險的壓力下有競爭力的動力和約束。這時市場機制會調節社會的農產品需求,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從而改變農戶的經營內容范圍。
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1、建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一是堅持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核心,做好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二是大力發展各種經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2、建立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一是要及時、準確地提供市場經濟信息;二是要適時解決生產資金和生產資料,以便能按照市場的需要組織農產品的生產;三是要提供必要的科學技術服務體系,以提高農副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四是要提供農副產品的銷路,提高農副產品的增值能力;五是要提供方便的運輸,加大農產品的流轉,確保貨暢其流,從而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3、建立科技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科教服務體系,通過廣泛深入農村服務,使農業的技術應用得到保障,通過大力普及科技教育和文化教育,培養新一代農民,使農業生產經營的技術水平迅速提高。4、建立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農村金融組織,實行農業投入主體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要擴大服務領域、改進服務質量,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農村信用社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開列農業貸款專項資金項目,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要積極發展農村各類金融組織,構建新型的農村金融體系。
征稿欄目
1.前沿聚焦:發表農業、林業、環保、食品業、旅游業、資源產業學科前沿、生產實踐前沿問題的觀察性、前瞻性論文。
2.工作研究:發表農業、林業、環保、食品業、旅游業、自然資源產業等有關科研、管理、推廣工作中的總結性論文或調查報告;行業和區域社會、經濟、科技、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方法和經驗性論文。
3.資源•產業:刊登農業、林業、土地、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及礦產資源規劃、開發、利用保護;相關產業經營、創新與發展的論文。
4.環境•安全:刊登生態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保護與治理有關各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的論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論文。
5.經濟•管理:刊登生態經濟、農業經濟、林業經濟、旅游經濟、綠色食品經濟、資源經濟、環境經濟各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的有關論文;行業管理、企業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論文。
6.生態•旅游:刊登綠色生態、生態工程、生態控制;生態旅游、旅游規劃、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建設的論文。
7.園林•園藝:刊登園林設計、風景園林、園林工程、園林技術;花木園藝、果蔬園藝、育種栽培方面的論文。
8.動物•畜牧:刊登動物科學、動物保護、畜牧科技方面的論文。
9.農林•植保:刊登植物保護、植樹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論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綠色材料工藝、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論文。
11.能源•技術:刊登節能技術、清潔能源技術、替代能源技術、太陽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論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綠色食品工業生產、質量控制、儲運流通方面的論文;農產品加工、林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綠色加工技術等方面的論文。
征稿對象
歡迎全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廣大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碩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員等積極賜稿!
稿件要求
1.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理論性、科學性、實用性。
2.文稿內容格式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等。
3.論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為宜,參考文獻不少于6條。
4.來稿文責自負,嚴禁抄襲和一稿多投。
5.編輯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內回復,全部稿件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一個月內沒有收到用稿通知則請與本刊編輯部聯系確認。
6.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E-mail、郵編等信息,以便本刊編輯聯系有關事宜。
7.投稿方式:來稿請通過電子郵件附件發送或通過郵局投寄,并請注明:投稿《綠色大世界•綠色科技》。
聯系方式
編輯部地址: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中建大廈1804號郵編:430074
E-mail:
網站地址:Http:∥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程、規模與組織形式、時間結構與地域差異的考察,剖析了明清時期陜西廟會市場的時代特點及其在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并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了廟會市場在西部環境相對閉塞的省區商品流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通過對陜南、關中兩區廟會市場發展的不同軌跡,初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商品流通渠道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場體系,以及廟會市場在其中所發揮的截然不同的作用。
關鍵詞:明清 陜西 廟會市場 市場體系 區域不平衡性
【“摘要”為3號黑體、居中、字間空1格;下空一行,內容不少于400字,小4號宋體,兩端對齊,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
【“關鍵詞”:小4號黑體。關鍵詞之間用空格隔開,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
【請插入頁眉頁腳。頁眉:內容為 北方民族大學:論文題目,頁腳內容為頁碼,居中?!?/p>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tourism-marketing is becoming the key factor of the tourism. Tourism is stepping into the era of marketing orient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ourism-marketing is the prime problem on NingXia tourism. The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design of the NingXia tourism, market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ing.
KEY WORDS: NingXia Tourism marketing Ideas marketing
【英文摘要另起一頁,要求: 】
【Abstract 小4號Arial 體,加粗,居中,內容用 Times New Roman 字體,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兩端對齊】
【關鍵詞(Key words 小4號Arial 體,加粗,內容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 行間距1.5倍數, 中間用空格隔開。其余與中文格式相同,兩端對齊】
【目錄另起一頁,“目錄”為小2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下空一行】
【內容小4號宋體。下空一行為章、節、小節及其開始頁碼。 行間距1.5倍數?!?/p>
【請采用自動插入目錄格式。目錄爭取在一頁內結束】
目 錄
一 導論.................................................................................. 5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內容............................................................... 5
(二) 相關概念的界定................................................................... 5
1.“鄉村旅游”與“農業旅游”...................................................... 6
2.“農家樂”...................................................................... 7
二 孔雀村農家樂現狀調查.................................................................. 7
(一) 調查背景......................................................................... 8
(二) 調查方法......................................................................... 8
(三) 基本資源情況的考查............................................................... 8
(四) 農家樂經營業主的基本素質分析與經營概況分析....................................... 9
1. 基本素質分析................................................................... 9
2. 孔雀村“農家樂”經營情況分析.................................................. 10
(五) 客源市場消費和滿意感的調查分析.................................................. 10
1. 客源市場消費的調查分析........................................................ 10
2. 旅游產品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11
3. 旅游產品意見分析.............................................................. 12
三 孔雀村在“農家樂”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3
(一) 孔雀村資源破壞嚴重, 政府及村民旅游資源開發意識薄弱.............................. 13
(二) 農家樂經營業主基本素質較低,隊伍老齡化嚴重...................................... 14
(三) 經營產品單一雷同,投資巨大,政府補貼微少........................................ 14
(四) 客源市場結構呈老齡化且家庭結構復雜.............................................. 15
四 孔雀村農家樂旅游開發對策及建議....................................................... 16
(一) 利用資源優勢,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加強政府補助與引導.............................. 16
(二) 提高經營者的基本素質,將經營隊伍年輕化.......................................... 16
(三) 拓寬客源市場,定價適宜,樹立口碑效應............................................ 17
(四) 改善衛生環境,增加鄉土氣息...................................................... 17
結語..................................................................................... 19
致謝語................................................................................... 19
參考文獻................................................................................. 20
附錄..................................................................................... 21
(一)農家樂旅游顧客問卷調查.......................................................... 21
(二)訪談問卷........................................................................ 22
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研究
管理學院 **級**專業 ***(姓名)
例上:[論文另起一頁,題目為小2號黑體、居中;下空一行]
[署名:文章第二行 小4號宋體 居中,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
前 言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前言”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下空一行】
【論文內容:內容不宜過多,小4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段首行縮進2格,兩端對齊】
一 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程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標題一, 黑體三號,居中】
【內容:內容宋體小四號, 標題一下面必須跟上一段或兩段,三段贅述的文字內容,然后再起標題二內容,兩端對齊】
(一)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程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標題二, 黑體三號,居左】
【內容:內容宋體小四號, 標題二下面必須跟上一段或兩段,三段贅述的文字內容,然后再起標題三內容, 行間距1.5倍數,兩端對齊,】
1. 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標題三, 黑體小三號,居左】
【內容:內容宋體小四號, 標題三下面必須跟上一段或兩段,三段贅述的文字內容,然后再起下面的標題內容, 行間距1.5倍數,兩端對齊】
結 論
上文只是就《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注釋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由于本文體例所限,有些問題并沒有作專門的討論,在此作一簡單的說明。由于本人學力所限,三號墓遣策中的一些問題,只好存疑待考。本文所討論的“問題”本身可能也存在問題,敬請大家指正。
【“結論”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
【下空一行。內容:小4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段首行縮進2格,兩端對齊】
【標題一,標題二,標題三, 結論,致謝語之間行距請根據美觀度適當空出兩至三行】
致 謝
本論文從立題到論文撰寫整個過程都是在導師李井會教授,高禮讓教授和于洪梅講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特別是李井會教授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都給予我極大的關懷和幫助,在傳授我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及創新能力,為我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開闊了我的視野。導師敏捷的思維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兩年半來,我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無不凝聚著李井會教授的心血,我將最誠摯的謝意奉獻給我的導師。
【“結論”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
【下空一行。內容:小4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段首行縮進2格,兩端對齊】
【標題一,標題二,標題三, 結論,致謝語之間行距請根據美觀度適當空出兩至三行】
1. “鄉村旅游”與“農業旅游”“農業旅游”是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為主要吸引物的活動。農業旅游與農業資源、農業技術、農業產品、農業區位及農村文化密切相連(李天元,2003)[1]。由于觀光農業發展較快,人們常把“農業旅游”稱為“觀光農業”(黎小蘇,1987)。觀光農業是近幾十年來興起的一種融農業經營與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它以農業種植為依托,把農業經營和觀光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游客前去觀賞,是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韋慶遠(1983)指出:盡管“觀光農業”與“農業旅游”意趣基本一致,但由于“觀光農業”反映的是傳統“觀光型”旅游形式,無法體現當代農業旅游參與性、娛樂性、休閑性等特征,也無法體現旅游的農場、園地、森林等不同風貌。規范的稱呼是“農業旅游”,它不僅包括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度假農業,也包括農業修學、農業考察、農業科研等形式。應該看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農業旅游概念的內涵在不斷擴大,最初只把田園風光、農事活動作為農業旅游的吸引物,后來加入農村的建筑、農村的習俗,然后又加入農村的文化等等。
【注釋:采用腳注(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選腳注,編號格式選1、2、3、4、5)】
【腳注必須是和文章中的引用以及參考文獻相對稱,嚴禁胡編亂造】
【引用書本著作順序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標注)[M], 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引用期刊順序為:作者,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始頁碼?!?/p>
【引用網址順序為:作者,題名[J],網址名,年份,插入網址,具體到文章html格式,例如:寧夏日報,銀川市抽查六成“農家樂”衛生狀況堪憂[EB/OL,2003,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其他情況參見《學術論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例下:(文中紅字引用出自以下腳注-例上)
參考文獻
[1] 李天元.旅游學概論(第五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50-155.
[2] 黎小蘇.陜西之特產—牲畜[J].山西:陜行匯刊,1988,7(2):25-29.
[3]寧夏日報,銀川市抽查六成“農家樂”衛生狀況堪憂[EB/OL],2003, 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參考文獻”四字,4號黑體,居中。下空一行。 內容5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引用的文獻順序,參考著作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標注)[M].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引用期刊為:(作者.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p>
【引用網址順序為:作者,題名[J],網址名,年份,插入網址,具體到文章html格式】其他情況參見《學術論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附 錄
[1] 陜西省旅游地圖
[2] 陜西省廟會市場調查問卷情況說明
[附錄可按照論文情況增加 “附錄”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下空一行。
論文摘要:近幾年,黑龍江墾區的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實現了多方面的突破但在所有制結構、經濟結構、經營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多弊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農業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本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黑龍江農墾現已是我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水平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目前,墾區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3%,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職工人均生產糧食34噸,高于15個發達國家人均生產糧食25噸的水平;糧食生產能力達到226億斤,提供商品糧超過200億斤,商品率近90%。黑龍江墾區被譽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費用少、能夠應對突發事件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國家“直屬糧倉”。 進入新世紀以來,墾區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5年在中國企業500強中位列第149位,居農業行業首位,2007年北大荒集團已經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前百名行列。在新的歷史時期,黑龍江農墾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因此研究新時期黑龍江農墾的農業經營體制對于其今后的更好、更快發展意義重大,對于其他農墾及農村的農業經濟體制創新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黑龍江農墾農業經營體制的發展及現狀
以黨的為轉折點,墾區經濟社會進入了改革發展時期。1979年,開始變革經營管理體制,實行“財務包干”,突破統收統支制度,打破了農場吃國家“大鍋飯”的問題,從1981年開始,農場對生產隊實行“整體承包,統一核算,利潤分成,虧損受罰”的承包責任制。
1984年,借鑒農村改革成功經驗,墾區開始興辦職工家庭農場。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墾區農業改革完成了第一個飛躍,興辦了近20萬個家庭農場,逐步建立起以職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兩自理”(生產費自理,生活費自理)和“四到戶”(土地到戶,農機到戶,核算到戶,盈虧到戶)為標志,大農場套小農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徹底打破了“國家出錢,職工種地,負盈不負虧”的傳統經營機制。
1997年,以九三分局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共青農場頒發規范的《職工家庭農場證書》為標志,墾區拉開了農業實現第二個飛躍的序幕,使農業改革由家庭承包階段走向規范的、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新階段。
2006年墾區開始實行“兩田制”,并作為土地承包經營基本制度,長期堅持。2006年,綏化分局農場對管理區體制進行了創新,即管理區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并實現管理區辦公司的公司化改革。這一輪改革的開先河者為綏棱農場第八管理區,后在全場乃至全分局推廣。管理區辦公司是農場雙層經營體制的進一步細化與延伸,是農場基層組織的一次擴大開放和與市場的全面對接,是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深化與擴大。
二、黑龍江農墾農業經營體制存在的問題
雖然墾區的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實現了多方面的突破,但在所有制結構、經濟結構、經營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多弊端。
(一)所有制結構單一
雖然墾區已經改變了原來的單一國有的所有制結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但所有制結構單一的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一股獨大的現象仍很嚴重。多數墾區企業集團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
(二)經濟結構單一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發展,墾區已經打破了單一糧食種植結構,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打破了“原字號”農業經營方式,發展農產品加工;打破了“小而全”的自我服務體系,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初步形成了比較健全的農業產業體系。但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在三次產業結構中,二三產業的比重仍然偏低,發達國家的二三產業的比重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0%以上,農墾不足60%。
(三)仍以粗放經營為主
1947年-1996年是墾區的粗放經營階段。從1996年農業大跨躍開始的,墾區在耕地基本沒有增加的條件下,靠科技進步、內涵挖潛,糧食比上年猛增40%,單產突破500斤/畝,標志著墾區進入了高速高效發展時期和集約經營的初級階段。但是受技術、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等多因素制約墾區的經營仍以粗放經營為主。
三、主要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集團母子公司體制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組織化程度。”發揮墾區農業資源優勢,按照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在墾區層面組建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使之成為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是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北大荒農墾集團是以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為核心企業,以墾區國有農場為基礎,以國有及國有控股工商運建服企業為骨干,以資產為主要聯結紐帶,集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要加快北大荒農墾集團的構建步伐,適時推進集團改制。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母子公司體制和相應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集團的戰略規劃、融資投資、資本運營、市場營銷、外經外貿、信息服務與科技開發等功能,提高集團的市場競爭能力。根據系統管理、內部分開的原則,逐步實現政企分開。盡快把北大荒集團建設成跨系統、跨省區乃至跨國的特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二)推進產業結構戰略調整,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質量效益為目標,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戰略舉措之一。墾區應該以發展質量效益農業為中心,穩定增加糧食產量,著重提高農產品質量,形成糧經飼種四元結構。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積極開發花卉、棚菜、藥材等特色產品生產,以名優特新產品占領大市場,取得好效益。要大力采用高科技發展以奶肉牛為重點的畜牧業。按照農業產業化要求,突出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構建米、面、油、乳、藥、酒、麥芽、飼料等產業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三)努力推行適度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
墾區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具備的兩個優勢:一是墾區種植業生產的集約化程度較高,有較強的機械化生產能力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有能力實行適度規模經營;二是有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的新型經營組織,它們已具有一定的自我積累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有條件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所以墾區應該繼續努力推行適度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尤其是技術集約以此來完善現有的農業經營體制。
(四)完善創新支撐體系,增強墾區核心競爭力
新形勢下推進墾區改革發展,靠創新體系支撐,要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管理和文化等創新支撐體系建設,堅定不移地把創新理念融入到墾區科學發展實踐中,不斷完善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創新機制。尤其是針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要依托各級培訓機構、大專院校和科研基地,多形式、多渠道培訓一批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為提高農場主素質、農業增產增效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要積極招賢引智,充分利用北大荒博士后工作站等引智機構,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智力和人才,特別是企業高管人才,以適應墾區集團化發展的需要。繼續實施“管理區千名大學生”和“農牧場百名研究生”引進工程,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韓乃寅,逄金明.北大荒全書—農業卷[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2]萬寶瑞.中國農村經濟管理與研究[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林善浪,張國.中國農業發展問題報告[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有關農業經濟碩士論文范文一: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經濟發展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和科技一直在以較為驕人的勢頭發展,各方面取得的成績較為顯著。相對來說,農業的發展卻不太理想。伴隨三農問題的進一步提出和近幾年一系列助農政策的實行,我國的農業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契機?,F階段,如何將農業的發展與我國先進的信息技術、信息資源恰當地結合,成功地實現農業信息化,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業經濟發展;作用機理
1農業信息技術在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
1.1農業信息技術有利于密集化農業就業結構知識的出現
農業信息技術產業化和傳統農業的信息化促使生產要素的投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重要的生產要素由之前的要素逐步地變為知識、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比較,腦力勞動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地增大。知識密集型產業,如農業信息咨詢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對腦力勞動者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現在的農業相關就業人員如果想要高效率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利用一切時間加強自身學習,用先進的知識與技術武裝自己。
1.2農業信息技術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向更高級的方向
發展具體的表現為:傳統農業得到改造,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推動農業產業化過程向自動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造,農業生產效率較之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農業生產模式不再是以前的粗放式大批量生產、高消耗生產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兩高一優高度集中式生產模式,農業生產由之前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方向轉變,前者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這為部分勞動力向獲利更多的產業部門流動創造了機會,農業產業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得到根本性的調整,促使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增長。農業信息技術還有利于新興產業的形成,如農業信息網絡服務業、農業應用軟件制造業、農業信息咨詢服務業等,作為農業領域先導產業的農業信息產業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農業產業逐步地向農業產業技術高技術化方向轉變。
2農業信息積累在加快農業技術進步方面的作用
農業信息作為知識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地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和傳統農業不同的是,現代農業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農業生產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準確有效的信息支持,為了最終達到增加生產經營中的確定性,減少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我們需要將土地、勞動和資本等生產要素進行信息化操作,促進其緊密協作能力的發揮。信息化的這種效用在農產品創新、市場開拓、農業技術更新換代等重要環節上應用較為明顯并且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都有所體現。換句話說,農業信息、知識和智力資源現在已經成為農業經濟增長的戰略性資源。農業信息是農業知識和智慧的基礎,農業知識是農業信息的積累,農業智慧是農業知識的激活?,F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農業信息的指導。如果我們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后。農業信息對產前的指導具體表現為消費變化、市場供求狀況預測等信息可以幫助農民確立生產門路,發展產銷對路的農產品。產中主要是用種量、出苗率、基本苗數、有效穗數等要素信息的指導,為了盡可能地確保各產量要素信息和總目標產量的最終實現,在各階段各環節實行生產控制。同時要確保各種新技術信息能夠及時地傳遞給生產者,促進技術物化,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支出,提高經濟效益,相關人員一定要參照勞動消耗量信息、物質消耗量信息、管理費用信息等成本信息來展開成本支出的控制工作。而在產后,農產品的包裝、價格、銷售渠道等營銷策略都要在市場消費信息的基礎之上來進行確定。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勝利,我們需要按照市場供求趨勢、價格升降趨勢、對手的實力和應用策略對自身最終的競爭方式和方法進行確定。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出: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決定勞動者素質、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物質與能源開發和利用程度的關鍵性因素逐步地轉變為農業信息、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業科技知識,科技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生產力。經過物化的科學技術具備更加強的能力創造使用價值,經濟效益最大化更能有所保障。農業信息化在加快農業信息,尤其是農業科技信息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程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農業生產經營面貌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觀,最終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
3農業信息化在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的作用
3.1農業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產業化的管理效率
對于政府來說,信息技術是一個非常好的幫手,政府不僅可以在它的幫助下成功地實現農業產業化管理方式的轉變而且它還能為政府提供便捷高效的宏觀管理模式與手段。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處于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企業,農業信息技術是他們改善原有組織結構、人力資源、市場營銷、企業風險等管理模式的得力助手,通過它的幫助企業可以有根據地對自己的管理模式進行升級改造,有效地降低了自身的管理成本和風險。
3.2農業信息化有利于農業產業化活動空間的拓展
隨著農業信息化的全面發展,農業信息服務業將逐步地發展成為農業產業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擺脫傳統資源的束縛,按照市場的實際需要,將信息、技術和知識作為傳播的紐帶,有效地建立各種靈活多樣的農業經營實體。除此之外,農業信息活動,如網上農科教育、網上農產品交易、物流配送、網上結算等都離不開農業信息服務的配合與支持。在農業信息服務的推動下農業信息活動才能更加順暢。
3.3農業信息化能夠增強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能力
農業信息化賦予農業信息和知識新的意義,兩者開始作為新的資源要素被應用到農業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對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傳統農業要素的集約程度與配置關系進行引導、控制與改變,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并且進一步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科技和知識含量的顯著增長,這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的增強。
3.4農業產業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產業化農業主要指的是緊跟市場發展步伐,知識密集程度高,系列化生產經營配套,企業化集團優勢突出的市場農業。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更有利于我們將農業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氛圍中,增強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實力;農業信息化更有利于我們將強優農業企業進行聯合,為我國農業經濟在跨國競爭中占據更大的優勢奠定基礎;同時,農業信息化還有利于我國農業開發網上貿易和電子商務,這可以為農產品和農業服務貿易快速交易通道的直接建立提供良好的條件。信息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生命線,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打造農業產業化與農業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徐崇志,李青.國外農業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與我國農業信息中心技術發展途徑探討[J].塔里木農墾大學學報,2007(3).
[2]唐啟國.淺談農業現代化與農業信息化建設[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1).
[3]張向先.基于網絡經濟環境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07(12).
[4]張德修.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趨勢、前景及對策[EB/OL].
[5]劉楠楠.關于農業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3(4).
[6]繆小燕.試論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J].圖書情報知識,2003(1).
[7]崔巖,鄭少峰.農村信息化及其對農業產業化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2(5)
有關農業經濟碩士論文范文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探析
我國遼源廣闊,農業資源較豐富,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關系我國國民生計的基礎產業,長期以來,農業經濟的發展備受國家的重視,三農問題逐漸成為我國中央及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我國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實行集約化農業生產方式改革,逐漸加大了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提倡可持續發展戰略。本文主要介紹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涵義,分析當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我國農業經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向以及實現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為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策
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穩定社會環境,實現經濟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農業經濟是一種資本高度密集,生產專業化,經營規?;嘟Y合的生產模式,主要體現的是集約化思想,但由于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人們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種種因素影響,導致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日益尖銳。力求從技術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與集約化生產的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發展是解決這些矛盾、沖突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涵義
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是指經過體制改革,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在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的條件下,能夠永續利用農業資源,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最終滿足現代人類以及我們的千秋后代對農產品的需求。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到生態環境、農業、農民、農村等多個領域,強調實現社會、經濟以及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使社會人類社會、生態環境以及農業生產都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確保農產品的穩定供給,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②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豐富社會產品,重新調整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加強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與投入。③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合理開放、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經濟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2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經濟產業結構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作物面積比例較大,主要用于蔬菜以及果樹的種植,但由于農村信息閉塞,農民無法及時、準確的把握市場經濟需求的瞬息萬變,常常會存在跟風現象,導致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趨同,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滯后、脫節,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較為嚴重。
2.2農業經濟增長緩慢
一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以大力發展工業以及城市建設為主,采用剝奪農民以及剪刀差的農業補償方式及支持我國的工業化發展,大量的農業資金流入城市以及工業產生,農民收入長期得不到提高,無法積累并投資農業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滯后。
2.3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
我國農業發展規模較大,但缺乏科學、系統的規?;芾碇贫?,種植較零散,導致農產品品種以及質量水平較低,同時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農產品的各項指標都沒有達到國際相應標準要求,缺乏市場競爭力。這些問題都是導致農民不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因此進行集中式進行規?;N植高質量農作物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2.4生態環境惡化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以機械以及農業化學品位主,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破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農業灌溉用水效率較低,嚴重浪費水資源,一方面導致水資源短缺,另一方面也對空氣和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②農膜、農藥、化肥等會破壞土壤、大氣以及水體的自然生態循環,其使用殘留物也會造成嚴重污染。③過度使用化肥、地下水以及農業機械導致土地板結以及土地鹽堿化問題較嚴重,可適用土地面積大大減少。④一些規模化經營的農產品加工廠的廢棄物,家畜養殖場的糞便,農業生產消耗產生的廢棄物,對農業環境以及自然環境都有較大的破壞力。⑤人類無節制的向大自然索取農業資源,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漠化問題凸顯;使用的農藥等農業化學品會在農產品中殘留一些有害物質,人們的安全飲食問題得不到保障。以上問題都成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3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向
3.1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經濟與經濟效益高度統一
農業經濟發展的目標是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有效利用,努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以及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應不斷改善、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相互協調。
3.2綜合利用資源,提高初級生產力
所謂初級生產也就是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據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有利于綜合利用資源,達到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農業經濟發展應該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合理開發并利用,對可利用資源進行有計劃的開發,增加可利用土地的面積。
3.3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形成技術密集型農業
科學技術是任何一個產業創新與發展的不竭動力,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成果,突破傳統勞動密集型農業生產模式,形成技術密集型農業,使資源、技術、農業以及社會都能夠共同發展,相互促進。
4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4.1提高農業科技發展水平
未來農業經濟發展應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的研究與發展,同時應不斷學習并借鑒世界發達國家比較先進的一些技術,并適當引進農業種植技術和生產技術,積極引進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品種,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以及產品質量,進而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使農業科技不再成為影響我國農業生產力落后的主要原因。
4.2建立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管理機制是確保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前提。首先可以建立農業合作社,引進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以及生產機械進行統一經營和管理,提高農業資源的充分利用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應實現農業產業化種植,引進高價值的經濟作物進行統一種植,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產業化發展,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4.3加強農業資源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護
①可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以及農業生產方式,避免農業灌溉水資源的嚴重浪費,環節水資源緊缺問題,也選擇可以使水資源不受污染的農業技術,避免造成水體污染。②應盡量減少農藥、化肥以及農膜等污染,選擇低污染或污染,同時有助于生態良性循環的清潔農業技術。③國家應加強對農業資源的控制以及宏觀調控,杜絕以犧牲生態環境,盲目追求農業經濟收入的行為。同時加強草原退化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的治理力度,積極實施退耕還林等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④應在農村建立農產品的深層次加工,以及農副產品的回收再加工系統循環產業鏈,提倡循環再利用、多次重復利用的節約思想,形成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不斷探索與實踐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諸多矛盾和問題,我們應堅定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創新并發展農業科技,堅持生態保護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李佳穗.農村法治問題與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農村經濟,2011(6).
[2]王亞輝.農業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探析[J].現代農業,2011(10).
(1)農產品流通體制研究 (2)社會主義所有制與產權問題研究 (3)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問題研究 (5)公有制實現形式問題研究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關系研究 (7)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地區轉移研究 (8)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研究 (9)企業經營機制問題研究 (10)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問題研究 (11)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研究 (12)企業兼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3)企業管理創新及其機制研究 (14)企業家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15)中小企業發展與融資問題研究 (16)鄉鎮企業發展問題研究 (17)企業集團發展問題研究 (18)集團公司內部母子公司關系及產權管理研究 (19)國有企業改革問題研究 (20)我國企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21)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行為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行為研究 (22)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 (23)欠發達農區工業化、城市化問題研究 (24)加快中小城鎮建設問題研究 (25)農村費改銳問題研究 (26)減輕農民負擔和提高農民收入問題研究 (27)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有機結合問題研究 (2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與企業關系研究 (2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演變和發展趨勢研究 (30)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行為研究
同學們不見常見經濟學畢業論文的問題
問:這2個題目網上都已經有人寫了,再寫老師會說是抄襲了吧?
寫文章要有技巧,更要有新意,就如一個人說話,要說能讓人記住的話。
方法有這樣幾條: 別人在正方,你就讓站在反方,還會有人說你抄襲嗎?所謂研究,就是探討,理念研究、學術研究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知道這一點很重要。 別人是大題目,你就以小見大、小題大作。大題目不好寫,要有深度,要研究透徹,要形成體系,但是,化時間搞清楚一個點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有亮點就行。
舉例:《中小企業發展與融資問題研究》這個題目
有人將中小企業融資難歸結為處于融資競爭的弱勢,這是完全錯誤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還在于中小企業本身,原因有幾個:
1、企業產權制度不完善導致企業產權不明晰,如虛假注冊資本、股權設置、企業的設立與清算;
2、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導致經營不規范、風險成本加大,如偷漏稅、財務管理、企業行為和個人行為界限不清,政府、稅務、銀行“三表”的現象;
3、法律環境不完善導致企業信用極度惡化,如:商業信用缺失、逃廢債;
4、家屬企業和職業經理的推行,如一代企業的接班人問題、職業經理的社會認同和自律,要知道喬布斯也不是老板,是CEO。
論文摘要: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業產業化,核心是形成先進的農業產業鏈。將農業職業教育的專業優勢與現代物流經營理念相互滲透,構建培養現代農業物流人才教育教學體系,對于建設和諧、節約型社會將具有極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中國農民收入低和農村的生產方式、觀念是密切相關的,今天的農村生產經營仍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為主,分散、跟風經營的高生產成本,銷路不暢的瓶頸現象,堪憂的是,農村有資源卻貧窮。解決“三農”問題亟待在中國農村形成生產規?;?、深加工;經營產供銷一體化;結構綠色生態鏈,從而走出一條新型農業產業化道路,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物流。
中國是農業大國,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化的人才何在?如何培養?如何發展、構建培養現代農業物流人才教育教學體系并以此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目前由于物流業在我國正向著現代化邁進,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創新和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標體系,尤其是農業物流人才教育領域更是缺乏規范化的物流人才培養途徑。因此從教育體系的構建入手,以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決心為契機,結合現代物流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圍繞農業物流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建設、師資建設、教材建設四大方面構建教育教學體系,努力探求培養高素質農業物流專業人才的途徑已勢在必行。
農業職業教育要真正培養出能夠帶動農業、農村、農民擺脫貧窮的現代農業物流人才,應從以下三點出發:第一,首先改進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在職業教育中淡化專業間的界限,拓寬專業的口徑,增強專業的彈性,加強專業間的交叉性和互聯性。今天中國農村不僅需要農業技術人員,更需要既懂農業又懂市場運作、產業經營、銷售、管理、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復合型人才;第二,加強實踐環節,物流業所需要的專業人員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只有理論和實踐真正得到良好的結合,物流業才能得到較快的發展。高水平的物流教育培訓體系,才能保證農業物流業專業人才較高的專業素質。同時針對農村經濟落后、復雜的現狀,構建農業物流教育體系一定要實現對學生的創新、適應、分析、判斷、經營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的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是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的基礎;第三,廣大的生源應該立志于農、取之于農,立足于農、服務于農。因為解決“三農問題”無論以人為本還是抓經濟源頭,聚焦點是要有農業規模、循環、生態、綠色經濟的建設者。
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者欲從教育教學領域尋找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構建培養現代農業物流人才教育教學體系,是一項富有時代使命的重要課題,也是當今職業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處。具體應該體現在三個比較優勢上:農業產品產業鏈規模經營比獨立經營和單品經營農產品所具有的成本效益優勢;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人才培養模式比獨立專業學科的人才培養,具有理性、前瞻性和適應性的優勢;傳統產業(農業)和現代新興產業(現代物流)相結合,具有古典精粹與現代潮流相結合的創新理念優勢。
總之,按照我們現有的農業職業教育的專業優勢與現代物流新型經營理念相互滲透,構建現代農業物流人才教育教學體系,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現代農業物流人才,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節約型社會將具有極其重要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