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0 13:07: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衛生統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時代在發展,醫院也在發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以往的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院的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
2.3統計信息可指導醫院管理者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醫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醫院的服務半徑、所轄區域人群的疾病分類結構和變化趨勢。統計信息可以利用統計數字、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反映醫院醫療活動和經營管理情況,同時作為醫院信息來源的主體,不僅要掌握醫院的縱向發展,還要對院外進行橫向的對比分析,據此來確定重點科室、重點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變發展的客觀趨勢,以此分配現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財力,以達到最佳的資源優化配置,為醫院創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3建議
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當好領導管理和決策的“智囊團”,具體有以下幾點: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統計機構,配備專門的統計工作人員,健全醫院信息網絡,從整個醫院管理的角度對醫院信息統計工作提供組織機構上的保障;醫院統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既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又要具備統計專業知識,時代的發展又要求統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所以統計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充分利用專業特長幫助醫療科室進行課題設計、數據處理,使統計職能深入人心;為醫院決策提供可行性論證,使統計廣泛應用于醫院管理決策、醫療質量監督等各個方面;統計工作者要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應主動承擔重要任務,增強醫院統計參與管理的意識,主動跟蹤醫院管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綜合收集、利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為醫院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服務,真正成為醫院管理者的參謀部和“智囊團”;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統計分析及統計信息反饋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綜合性統計分析,其內容包括門診及臨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醫療質量、護理質量、經濟效益及病人滿意度等。并從縱向(與往年同期比)、橫向(與同級醫院比)以及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影響醫療工作的各種正負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提供給醫院及有關部門。院領導往往據此主持召開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的醫療質量分析會,并把統計分析報告進行宣讀,對于成績及問題進行全面討論,給予表揚和批評,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專題性調查,寫出不定期統計分析;改進統計方法:醫療評價更合理在診斷質量評價上,以前我們只評價門診/出院診斷符合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僅這兩項指標不夠全面,又把漏診率、待診率、入院3日確診率納入考核項目,對診斷質量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診斷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燒燙傷、原因明確的中毒和部分創傷等剔除,使其不參與診斷符合率的計算。
兩點體會:第一方便了領導對統計信息的利用,為醫院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第二有效地發揮了統計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于承浩.統計信息在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院統計,2002;9(2):99-100.
[2]張翠紅.統計工作與醫院的綜合管理.地方病通報,2002;17(2):82-83.
[3]侯世方,孫長福.統計職能在醫院信息網絡建設中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5):275.
[4]馬天華.淺談醫院統計職能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4):202.
[5]趙雯.搞好醫院統計要處理好八個關系.醫院管理雜志,1999;6(3):237-238.
[6]董軍,朱士俊.醫療質量實時控制研究與應用.中國醫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偉,胡湖,董軍,等.醫院信息采集質量的監控管理.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2):102-103.
論文關鍵詞:衛生統計;現代醫院管理
論文摘要:醫院統計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院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在醫院的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當前全國衛生系統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圍繞此項活動,醫院的統計工作應如何開展才能更好地為醫院管理服務,充分顯示統計工作的魅力,已是擺在醫院統計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現代社會已處于信息時代,醫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科學的飛速發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廣泛認識。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統計管理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作為醫院管理體系的信息交流樞紐,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視。醫院的科學決策應當建立在充掌握院內的各種信息基礎上。衛生統計專業性強,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各種信息的可靠性,影響醫院經營決策水平,因此,統計工作在醫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醫療競爭日趨激烈,醫院要加強管理,促進自我生存和發展,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必須充分發揮統計職能,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統計信息。只有依據科學的統計信息資料,才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院的全面發展。
1統計數據的性質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時代在發展,醫院也在發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以往的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院的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論文關鍵詞:衛生統計;現代醫院管理
論文摘要:醫院統計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院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在醫院的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當前全國衛生系統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圍繞此項活動,醫院的統計工作應如何開展才能更好地為醫院管理服務,充分顯示統計工作的魅力,已是擺在醫院統計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現代社會已處于信息時代,醫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科學的飛速發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廣泛認識。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統計管理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作為醫院管理體系的信息交流樞紐,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視。醫院的科學決策應當建立在充掌握院內的各種信息基礎上。衛生統計專業性強,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各種信息的可靠性,影響醫院經營決策水平,因此,統計工作在醫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醫療競爭日趨激烈,醫院要加強管理,促進自我生存和發展,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必須充分發揮統計職能,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統計信息。只有依據科學的統計信息資料,才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院的全面發展。
1統計數據的性質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時代在發展,醫院也在發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以往的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院的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論文關鍵詞:衛生統計;現代醫院管理
1統計數據的性質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本次大會以“深化應用、創新服務、助力醫改”為主題,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層次最高、最具權威性的醫療衛生信息技術大會。中國衛生信息學會會長王隴德,重慶市副市長吳剛,衛生部辦公廳主任侯巖,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電子健康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席鄧淑明博士,WHO駐華代表處官員,WHO衛生信息技術官員,重慶市衛生局局長屈謙等國內外嘉賓出席了大會。
來自全國各?。▍^、市)衛生主管部門、信息中心,國家轉移支付信息化建設項目地區項目管理部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高等院校、學術機構的有關人員,以及國內外知名醫療信息化廠商2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
衛生部辦公廳侯巖主任在《我國“十二五”衛生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的主旨報告中指出,衛生信息化建設不僅是醫改的重要任務,也是其他各項醫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技術支撐。加快推進衛生信息化,對于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優化服務流程,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改善就醫體驗,降低醫藥費用,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十二五”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中提出“3521”的發展框架,進一步明確了衛生信息化發展思路為整合資源、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發展原則為統籌規劃、頂層設計,惠及居民、服務應用;發展的切入點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遠程醫療;發展重點為加快居民健康卡推進和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的多元化籌資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和標準、建設信息平臺等方面的職責,主導衛生信息化建設,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多渠道籌集資金,發揮醫療衛生機構的積極性,以及社會力量在人力資源、信息化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努力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
發揮學會作用,推進衛生信息化發展
中國衛生信息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作了《深化應用,創新服務,助力醫改,促進衛生信息化發展》的主旨報告。他指出經過兩年多的認識與實踐,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思路逐漸清晰,任務逐步明確,投入得到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現在,衛生信息化已經成為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醫療保障和衛生監督等各領域的重要技術支撐。衛生信息化在實現便民惠民措施,支撐衛生改革,提高監管、監測、評價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會應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政府、用戶和廠商的合作搭建活動平臺,很好地服務于政府,服務于企業和社會,共同推動衛生信息化發展。為此,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強學術研究工作;二是要加強技術交流和培訓工作;三是要加強學會組織與管理工作,提升學會的業務能力。
抓住機遇,發揮衛生信息化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所做的《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建設中的機遇與挑戰》報告指出,衛生統計與衛生信息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僅是科學管理和循證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且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和技術支撐?!笆濉逼陂g,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建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適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求和要求;二是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高度重視;三是醫療衛生機構的內生需求日益旺盛;四是企業的積極參與和供給能力提高;五是居民的廣泛關注和要求?;诖?,衛生信息化發展要落實“十二五”規劃提出的“3521”的框架,并確定了今后一段的工作重點。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劃,統籌管理;二是加強醫改監測評估工作;三是推進以健康檔案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四是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五是推進居民健康卡建設;六是實施好醫改信息化專項等。發揮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關鍵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從標準研制、標準管理和保障機制入手,加強衛生信息標準建設;二是建立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投入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三是加強衛生信息隊伍建設;四是加強衛生信息法制建設,重點研究制定電子病歷、電子處方應用和遠程醫療的政策法規,以及數字簽名、信息安全、隱私保護、信息公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等;五是加強科學研究與交流合作等。
主會場分享各地衛生信息化建設經驗
重慶市衛生局局長屈謙在《衛生信息化破解醫改難題的探索》的報告中,介紹了重慶衛生信息化建設思路、進展及其初步成效。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電子健康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席鄧淑明博士介紹了《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香港的經驗》。WHO衛生信息技術官員Mark S.Landry作了《使用標準提高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互操作性》的報告,芬蘭SITRA以居民為中心的電子健康服務項目負責人Tuomas Teuri介紹了《芬蘭個人健康檔案平臺和服務》,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院長李新鋼《網絡醫學――實踐與思考》的報告,與大家分享了醫院在建立新型網絡醫療服務體系,開展遠程醫療業務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分會場就8大應用領域展開熱烈研討
除大會主旨報告外,大會還設立了電子病歷與醫院信息化、區域信息化與綜合管理信息平臺、電子政務與信息安全、衛生統計與醫改監測、基層衛生信息化、公共衛生信息化、遠程醫療、優秀論文等8個專題分論壇。各分論壇都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關注,很多分論壇座無虛席,一些代表甚至找不到座位只能站著聽講。
總后衛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劉運成的《軍隊數字化醫院建設與一號工程升級》、武漢同濟醫院計算機中心主任張曉祥的《電子病歷規劃與信息集成》、上海瑞金醫院統計信息科主任孫木的《電子病歷與臨床路徑》、北京阜外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趙的《電子病歷建設與服務模式的研究》等報告給關注醫院信息化的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市衛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謝樺《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上海健康信息網工程》、浙江省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劍鋒《省市縣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和展望》等報告,分享了各地區域醫療以及公共衛生綜合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經驗。
總后衛生部信息中心遠程醫學部主任翟新海介紹的《遠程醫學系統建設過程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總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劉麗華所作的《醫院統計信息集成與管理決策支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馬家奇的《數字醫學與信息化公共衛生》等報告,從各自不同的領域與參會聽眾展開研討。
首先要使臨床醫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并明確預防醫學教學對臨床醫學生的影響意義所在,思想是指導行動的風向標,在思想上充分重視后,學生自然就會帶有明確的目的性進行學習,因此需要通過采用適當的導入法對其進行動員,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經過多年對非預防醫學生教學實踐,我們認識到主要應從以下幾點進行引導,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通過簡單舉例說明預防醫學對臨床授課內容的不足起到補充作用
臨床醫學生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擴大了知識面,對提高其業務水平很有幫助。一般來說,臨床課教材只從臨床的觀念側重對常見疾病進行講述,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會遇到其他涉及預防醫學問題,這時候就可以將預防醫學的概念及其所涵蓋的主要內容做一個大體的介紹,即傳統的預防醫學主要包括三大衛生(職業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以及兩大工具(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而在行醫過程中涉及到的與預防醫學有關的最常見的問題如:某些患者得知病情后往往希望能得到膳食上的指導以及注意事項,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營養學知識方面的技術支持進行膳食治療與食譜設計;對于食物中毒的正確診斷、治療及處理,也需要食品衛生學的知識,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食品衛生學的常識才會及時地對防疫部門進行匯報,從而控制病例進一步增加;再有就是在進行常見或是疑難的職業中毒的診斷治療時,如果具有敏感的意識,就會對病人的職業史進行詳細地詢問,從而減少誤診;再有就是一些地方病的出現,又涉及環境衛生學的知識等等,類似這些問題在臨床講授中很少提及,而在實際工作中又經常遇到。尤其在基層工作中更是如此。
2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有助于加深對疾病的認識,發現重大事件
通過對比明確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區別和聯系。臨床醫學一般只談個體,即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而預防醫學則研究群體,即疾病譜、流行規律和預防措施。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可以對疾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臨床上的診斷治療都有較大幫助。例如,一個以主訴為咳嗽、咳痰、胸悶的病人入院后經胸部X線初步診斷為粟粒性肺結核,但是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并不支持結核診斷,經詳細的病史詢問后發現該患者曾參加過小煤窯的開采,患者描述當時開采時灰塵極大,非濕式作業又無佩戴口罩,同村去的老鄉也有類似的癥狀,經診斷為煤工塵肺,該病為法定職業病。為此,對農民工的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依法取締了許多非法經營的小煤窯,而發現這一重大事件的還是工作在第一線的臨床工作者。當臨床醫生變換從預防醫學角度看問題時,不僅能較為容易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能成為很多重要事件尤其是重大傳染病的一線發現者,如2003年發生的“非典”也是由一線的臨床醫生發現,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了更大的災難。
3有利于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培養實用型的基層醫學人才
目前培養的臨床醫生,主要面向基層,尤其是農村和社區,而適應基層的需求主要是全科醫生。我國現在正在進行社區醫療改革,全科醫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全科醫生培養過程中更是需要克服傳統醫學教育所存在的預防與臨床醫學相脫節的現象,應建立預防醫學的新理論體系,對醫學生進行宏觀指導。該理論體系包括:預防醫學貫穿在疾病自然史的全過程、三級預防的概念、全科醫學的涵義和在我國的可行性、醫學模式轉變理論與健康觀、整體醫學的觀念、初級衛生保健的概念等。不同地域、社會層面有著不同的衛生需求,如:很多山區和農村常見營養缺乏癥;衛生環境差導致的傳染病盛行;有些地區微量元素過多或過少導致的地方病。高級社區出現的某些心理問題,不健康的行為導致某些疾病的高發,慢性疾病如心血管、腦血管疾病、腫瘤將成為主要衛生問題,類似這些問題,往往需要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作為一名實用性人才,防治應該是一體的,通過預防醫學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防治的辨證關系,防為本、治為標,防治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因此,預防醫學教育不僅對培養實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對將來的社會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4通過預防醫學的學習,有利于醫學論文的閱讀與撰寫,培養科研思維
醫學論文的經常性閱讀與寫作,對提高醫學業務水平有較大幫助,一些科研論文中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結果判斷,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統計知識??偨Y工作中的經驗,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也是臨床醫生必備的能力。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兩大學科: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是進行臨床科研的有力工具,包括如何進行醫學科研的課題設計、資料的分析等。不僅如此,預防醫學教學還可以指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了這些思維方法,使之不受一些虛假宣傳廣告等偽科學的影響。這對提高臨床醫學生的自身素質也有較大的幫助。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
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于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選題確定之后,進一步提出問題并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
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傊?,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準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于“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西,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東西。”(巴甫洛夫語)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的撰寫并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搜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后,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準備。
論文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于這類資料;后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于應用。對于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于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于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準確、無誤。
本文通過探討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的不同模式,更有利于促進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完善預防醫學專業實習的評價指標體系。
預防醫學是以預防為主要思想指導,采用各種技術手段,研究健康影響因素及其作用規律,闡明外界環境因素與人群健康的相互關系,制定公共衛生策略與措施,以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為目標的一門醫學科學。預防醫學通過培養學生掌握一般臨床醫學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等預防醫學的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使學生成為理論和實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預防醫學生的就業去向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出入境衛生檢驗檢疫局、衛生事業管理部門(如衛生部、衛生局等)、高等院校、醫學科研單位等。這些單位對學生的各種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如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實踐能力、理論和實際結合能力十分重要,尋求探索各種實習教育教學模式,培養預防醫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目前預防醫學畢業生能力提高的當務之急[1]。
鑒于預防醫學的特殊性,近幾年來,我院從戰略的高度對預防醫學畢業生的實習進行了改革,使預防醫學畢業生更能貼近實際工作需求,本文通過探討我院在近幾年進行的不同預防醫學實習模式,并通過比較這兩種不同實習模式,探討培養優秀預防醫學人才的評價指標體系,目的為了培養合格的預防醫學畢業生。
隨著醫學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我國的衛生防病體制也相應發生了各種政策改革,從而對衛生管理防治等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在實習模式改革前,實習模式主要是在學院內按不同科室選擇課題進行實驗研究或流行病學研究。實習時間為5個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在不同的教研室進行實習。實習方向分為:食品衛生學、職業衛生學、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以及衛生統計學。在不同的教研室進行課題設計,完成畢業論文。在食品衛生學、職業衛生學以及衛生毒理學進行實習的學生需要通過實驗完成畢業論,而流行病學及統計學通常是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整理完成畢業論文。學生在學校實習這一階段的優點十分明顯,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實驗室進行工作,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團結協作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雖然時間相對短暫,但是學生能夠及時和導師探討,了解基本的實驗設計,掌握相關實驗技能,查閱相關的文獻,獨立完成數據分析以及論文的撰寫,對學生的科研能力有非常好的鍛煉和提高。另外,學校經常安排的講座以及最新的科技發展,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跟上科學發展的最前沿,學生在獨立的動手能力方面也有相當大的提升,科研思維的鍛煉對未來工作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為在未來工作時進行現場操作或者取樣、采樣以及實驗室結果檢測和分析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此種實習模式同樣有其弊端,由于學生全程在實驗室中進行課題,從而造成學生對實際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日常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工作單位時會有陌生感,需要一段時間對整個單位的運行狀況進行熟悉;學校與工作單位之間的銜接存在一定的落差,不利于學生立刻進入工作狀態,從而影響正常的工作運轉。
學院發現此問題后,為了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進行了有效的改革。改革后,我校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實習如下:首先,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畢業生在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等單位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實習,主要是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工作,并配合實習基地對各個科室的資料進行整理,或者隨疾病控制中心或衛生監督所實地進行檢查。在實地單位進行實習對于預防醫學生來說非常必要,并且在畢業前這一階段進行實習有很多優點:實習階段等同于在疾病控制中心或衛生監督工作,每天和工作人員一起進行疾病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或衛生監督檢查及資料審核等,學生了解了疾病控制中心各個科室的工作內容,資料的整理、錄入和分析等;了解現場工作的主要內容,實地進行檢查或取樣檢測,學生通過采用各種儀器實地觀察,取樣品以及進行檢測出報告等一系列程序,掌握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方法,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衛生監督所了解各項規章制度、衛生檢疫等工作;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了解了實習單位的工作內容,在進入新工作時非常容易融入環境,大大節約了熟悉工作內容的時間,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
但是,以上工作過程雖然使學生在程序上了解了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日常工作內容,然而同樣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的這段實習時間與年終總結相沖突,因而學生實地觀察和取樣等現場工作機會大大減少,轉而是進行各科的流轉工作,即了解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基本工作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習內容,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實習工作的寬度和廣度;接下來,學生會在5月初返回學校,5~6月這一個月的時間是學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在學校教師的指導下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文獻查閱、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并撰寫論文完成答辯;畢業論文是學生實習的總結與提升,在這段時間里,學生需要掌握多種與科研相關的能力,如查閱文獻、翻譯、統計分析等。這些科研能力為今后進入疾病控制中心進行資料的分析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實踐鍛煉。
然而無論是在疾病控制中心或是在學校實習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在畢業實習改革的近兩年,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比較了兩種實習模式,從畢業論文實習時間的安排,實習單位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實習的指導情況,學院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實習的指導情況,畢業論文實習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情況,畢業論文類型的轉變,等等幾方面了解實習狀況,并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改革后的畢業實習模式效果更顯著,比較貼近實際工作,能夠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習基地進行畢業論文實習,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利用工作單位的資料進行數據處理,并進行外文文獻查閱、資料收集整理、進行論文設計、數據分析處理、論文撰寫等[2,3]。但在調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學生直接進入實習基地,學生與學校導師的交流相對較少,缺乏理論方面的知識引導,因此學生在論文設計、論文寫作等方面非常薄弱,那么在學生實習前開設一些關于科研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寫作的課程和講座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建議在學生進入實習前進行兩方面的鍛煉:首先,了解實習工作的主要內容,配合實習基地進行日常工作;其次,開展各項科研能力的學習,如進行案例教學、文獻檢索學習、科研思維的培養以及科研論文的寫作等[4,5]。
此外,我們也調查了實習單位的意見,在兩種實習模式下實習基地對學生能力的反饋,包括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據的整理統計等能力來進行調查;從實習單位的反饋意見來看,對于現階段預防醫學實習模式的改革具有較好的成效,80%的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適應工作環境較快,能夠快速處理現場的問題,采樣以及檢測方面能夠獨立完成,大大節省了用人單位的時間,能夠快速配合工作人員完成各項任務,總體比較滿意。
以上實習模式的改革舉措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顯著提升預防醫學生的各項能力,適應現實工作的暫時需求。然而,隨著21世紀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使得預防醫學的地位顯著凸現出來,預防醫學不能局限在某個地區或者國家,而是要上升到國際的高度,從全球化的角度進行考慮,建立信息通道的全球化[6],因此對于預防醫學而言,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預防醫學生能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預防醫學生需要逐漸和國際接軌,全方位的看待醫學和人群的健康問題,處理疾病與健康的問題,用來增強全民的保健意識,如何培養更加適應國際的預防醫學人才也是未來將要面臨的重要醫學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預防醫學實習模式的改革還需要不斷的摸索與努力,不斷地進行改革以適應國際化的發展和需求。此外,在未來的發展中,用人單位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出合理的建議,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和發展提供更合理的實習模式,更有利于促進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完善預防醫學專業實習的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公共衛生 人才培養 實踐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職業中毒、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人類的疾病和死亡譜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衛生服務所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在這樣的形式下,我國進行了公共衛生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急需大量應急型、實用型公共衛生人才,而當前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新型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近年來,我院通過改革專業培養目標,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等方法對預防醫學本科教學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能夠適應疾控體系改革需要的新型公共衛生人才。
一、確立新的專業培養目標
預防醫學是醫學的一門一級學科,其與臨床醫學的最大區別是研究對象。臨床醫學是個體醫學,主要研究個體的疾病診斷、治療等;而預防醫學是群體醫學,研究對象既包括個體也包括群體,既有已發病的病人,也包括健康者、亞健康者和無癥狀患者。這使得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的研究領域更加廣泛,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為省屬普通本科院校,人才的培養方向主要面向基層,預防醫學專業的畢業生除考研升學外,很多會進入基層單位,如二級醫院、市、縣、區級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健康教育中心、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等。這些單位對畢業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不高,但需要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我校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從單純的衛生防疫技術人員培養轉變為疾病控制、預防保健、衛生監督、健康教育和衛生管理并舉的復合型綜合人才培養??刂评碚撜n學時,增加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現場處理能力,以適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
二、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
預防醫學本科教學主要包括四部分:公共基礎課程、基礎醫學課程、臨床醫學課程和專業課程。因當前人類疾病和死亡譜的變化,疾病預防控制的模式也已發生根本改變,預防醫學及公共衛生人才需具備更多的臨床及預防專業知識和技能來面對更加復雜的人群。因此在課程體系改革中,我們對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進行了重新調整,對與公共衛生相關性比較大的臨床課程如內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進行了強化,其他課程適當精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過去我校預防醫學專業課程以三大衛生(職業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五門課程為基礎,另外包括衛生毒理學、兒童少年衛生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會醫學等課程。在新的課程體系中,我們增加了食品衛生監督與管理、衛生法學等課程,還增設了公共衛生實踐技能、衛生事業管理、醫學倫理學等選修課,拓寬了預防醫學專業課的涉及領域。
三、加強實踐教學, 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因我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為面向基層,培養應用型人才,主要強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預防醫學具有群體性和公益性的特點,也主要強調實際應用,因此我們對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但傳統的預防醫學實踐教學過于單一,以經典實驗為主,如環境衛生學實驗,主要為大氣和水體環境中有害物質檢測;職業衛生學實驗,主要為職業環境有害物質檢測和人體生物材料檢測;營養學實驗主要為常見營養素的含量測定。這些實驗多年不變,主要為驗證性實驗,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揮,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我校在進行了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調整后,對專業課的實踐教學環節也進行了改革。對部分實驗方法、原理相近的實驗課進行了整合,減少驗證性實驗數量、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提高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從論文選題、文獻查閱、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的具體實施、指標測定、數據統計處理、論文撰寫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實行畢業論文末位淘汰制。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既提高了畢業論文的整體水平,也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技能。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