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
時間:2024-02-10 16:4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沒有情感,就像河塘里沒有水一樣。新課改提出實施素質教育,隨著現代化教育觀念的逐漸改變,情感教育也將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每一個政治課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和情感教育相結合談幾點看法。
一、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現狀分析
1.發展智育忽視情感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教育的落實開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提高成績,重視分數成為當前大多數教師、家長及學生的目的,許多教師和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情感教育的目的與價值。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片面追求分數,重視對學生的智育要求,卻忽視了對學生最基本的情感教育,更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無法落到實處。
2.忽視學生情感表達
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行為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開展過程中,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表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趕進度,盡快完成教學計劃,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技能,卻未曾考慮這樣全盤灌輸的思想是否符合學生接受特點。一方面養成了教師的惰性,另一方面也使得W生的情感無法獲得滿足。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學性質決定了必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是對學生思想品德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進行系統教育的必修課程。德育工作是否能真正體現實效性,情感教育的作用必不可少。與其他課程相比,道德與法治課在教學上更能發揮出情感的滲透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倘若教學中,只有空洞的理論說教,而無情感教育,就無法真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更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原則決定了必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
道德與法治課的目的、內容、特點,決定了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只有堅持不懈,發揚愛崗敬業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注入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情緒,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方案
1.明確目的性,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作為教師要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梢岳蒙磉叺膶嵗?,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生聽聞社會上一些正義之事,敬佩之情會油然而生;而當聽聞不雅之事,會即刻產生厭惡情緒。作為教師教學中,就要有目的、有意識、針對性地利用情感教育的兩面性,利用學生已有的判斷能力,引導他們認識何為真、善、美、丑,分析為何好的事情值得敬佩,不好的事情應遭到摒棄。在這種情感因素的引導下,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就會得到明顯提高。古人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有以情感為載體,通過情感無聲的潤澤,才能將道德與法治課真正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內化為學生的認知及行為。
2.以熱愛學生為前提滲透情感教育
學生對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尊敬老師,喜愛老師,也就會自然而然愿意與教師產生情感的交流,對教師教授的課程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而教師要受到學生的尊敬,首先要學會尊重和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根本,如果缺乏愛則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因而,教師要在公平平等的前提下,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也只有當教師與學生產生充分的信任,彼此才能和諧相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以熱愛學生為前提滲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制課教學中,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創設情境,增加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高度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理性的教學內容以感性的方式直觀地反映出來,再現生活現實。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對當今的時代變化要有敏銳的感知力,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也要緊緊跟隨時代步伐,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新聞,了解最新社會動態,拓寬學習體系。教學中可以結合一些典型的案例和事實進行講解,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如講課之前準備好一些歷史小故事,帶領學生共同觀看,然后啟發學生對歷史故事所體現的優秀品質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助于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
4.以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
古人云:“情乎于辭”,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因而,教師在授課時,應飽含熱情,力求以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生動而形象地表達思想情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所學課程內容的美,學習也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良好的教學語言,是觸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的契機。因此,課堂上教師新穎、優美、富有情感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得到感染,自覺融入其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而言之,教育離不開情感的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情感的教育。因而,教師要通過情感教育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到道德與法制課的意義,認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必要性,從而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煥發光彩,使其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
參考文獻:
[1]孫曉 卜范英 《對思想政治情感教學探索的教學與思考》[J] 中小學教材教學 2004 26.
根據《意見》,中考的考試科目涵蓋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7~9年級,以下簡稱《課程方案》)規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9門科目。
各學科的試題要體現立德樹人根本要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注重體現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質和實踐能力。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著重考核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寬度和廣度,試題試卷的整體難度適當,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杜絕偏題、怪題。
同時,各學科的試題應該增強應用性,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科技發展等的聯系,側重考核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性,增加探究性和開放性試題的比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考試方式:筆試為主探索面試、實操等多種方式
《意見》要求各科考試要結合各學科的特點,以筆試為主,探索面試、口試、實踐考察、實驗操作和技能測試等多種方式。物理、化學和生物科目考試分為筆試和實驗操作,其中實驗操作成績不低于每門科目考試總成績的10%。積極探索應用計算機進行考試。
各門科目的考試逐步由各市委托命題過渡到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命題,各市組織實施。理化生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科目考試由市命題并組織實施。
考試成績鼓勵:分數+分級相結合
在考試成績呈現上,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市僅以“等級”呈現成績,避免學生分分計較、過度競爭。
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以分數形式呈現;其他科目可以分數或等級形式呈現。等級劃分及細化具體辦法由各市確定。
道德與法治科目將納入招生錄取科目
《實施意見》明確了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及其計分比例。
據悉,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4門科目外,至少將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和化學4門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鼓勵將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6門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不是主要依據,除學業水平考試外要考察綜合素質,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學校老師要把學生在校的一切相關內容記錄在《河南省初中學生成長紀實報告》相應欄目中,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務求真實,有據可查,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
周口中考科目、內容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的范圍。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時間。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七個科目實行閉卷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兩個科目實行開卷考試。
體育與健康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統一管理,由省教育廳明確統一要求,各省轄市(含省直管縣、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藝術(音樂、美術)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也要進行考核,由省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以初中學校為主實施,相關特長表現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
在考試內容方面,將依據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題庫建設,開展試卷評估與分析,提升考試命題質量和水平。
周口中考時間安排
【重點】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及高中錄取計分科目包含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操作??荚嚦煽円苑謹党尸F,總分80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120分,物理、道德與法治每門70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每門50分,體育70分,理化生實驗三科滿分30分。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和藝術(音樂、美術)等未納入中招錄取計分科目的課程,考核成績原則上以等級呈現,具體等級要求由省轄市統一規定。經教育廳批準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部分科目,統一組織考試,并以一定分值計入中招錄取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做好教學反饋與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變化】
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
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將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使用。這也就意味著,中考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將要遠去,未來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將會越發完善與成熟,同時意味著學生的課外生活會越發豐富。
此外,高中階段學校在招生時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規則,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高中階段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的相關要求應在招生前提前向社會公布,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評價內容和評價程序
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初中學校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不是主要依據,除學業水平考試外要考察綜合素質,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學校老師要把學生在校的一切相關內容記錄在《河南省初中學生成長紀實報告》相應欄目中,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務求真實,有據可查,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
商丘中考科目、內容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的范圍。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時間。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七個科目實行閉卷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兩個科目實行開卷考試。
體育與健康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統一管理,由省教育廳明確統一要求,各省轄市(含省直管縣、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藝術(音樂、美術)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也要進行考核,由省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以初中學校為主實施,相關特長表現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
在考試內容方面,將依據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題庫建設,開展試卷評估與分析,提升考試命題質量和水平。
商丘中考時間安排
【重點】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及高中錄取計分科目包含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操作??荚嚦煽円苑謹党尸F,總分80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120分,物理、道德與法治每門70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每門50分,體育70分,理化生實驗三科滿分30分。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和藝術(音樂、美術)等未納入中招錄取計分科目的課程,考核成績原則上以等級呈現,具體等級要求由省轄市統一規定。經教育廳批準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部分科目,統一組織考試,并以一定分值計入中招錄取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做好教學反饋與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變化】
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
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將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使用。這也就意味著,中考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將要遠去,未來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將會越發完善與成熟,同時意味著學生的課外生活會越發豐富。
此外,高中階段學校在招生時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規則,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高中階段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的相關要求應在招生前提前向社會公布,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評價內容和評價程序
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初中學校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江西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扔瓉碇卮蟾母锢?
2018年4月3日,江西省教育廳舉行新聞會宣布,江西從2018年初一新生起,將初中畢業、高中招生“兩考合一”,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學科成績來源于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這也就是說,從2018年初一新生起,將取消現行的統一中考。
雖然取消現行統一中考,但江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菊嬌強調,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隨學隨考隨清,原則上安排在學年末進行。其中招生錄取計分科目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份進行?!敖靼选读x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眲⒕諎山榻B,具體是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教育等13個學科。其中,外語包括聽力測試,物理、化學、生物包括實驗操作。綜合實踐活動的其他情況(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在考試方式上,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采取書面考試;物理、化學、生物采取書面考試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體育與健康采取現場測試;信息技術采取操作考試;音樂、美術采取過程與終結性考查相結合的方式。“各地可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采取適當的考試方式,文化學科可采取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眲⒕諎烧f。
劉菊嬌介紹,今后將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采用分數或等級等形式呈現,鼓勵實行等級呈現。各科目分值如下:語文120分、數學120分、外語120分(含聽力20分)、道德與法治80分、歷史80分、物理85分(含實驗5分)、化學75分(含實驗5分)、生物55分(含實驗5分)、地理50分、體育與健康50分、信息技術15分。音樂、美術可用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呈現,也可用分數呈現,具體由設區市、省直管縣(市)確定。
關鍵詞:課堂教學;道德與法治;“三步六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85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已成為熱點話題。恰逢由教育部審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新的教材于2016年秋季在七年級開始使用。到底如何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把“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實現高效課堂的轉變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通過筆者使用新教材近一年,總結出“三步六法”教學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階梯一:提倡自主閱讀,提升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
在講授新課前,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本內容,通過閱讀讓學生發現本課知識,掌握基本邏輯思路,讓后續的新課學習提供指引,通過有效閱讀避免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學生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接受從未接觸過的知識,會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產生畏懼,覺得它晦澀難懂、枯燥乏味。通過自主閱讀還學生寧靜的課堂、真實的思維陣地。
1. 方法一:制定閱讀自學提綱,讓學生閱讀找到方向
在教師講授新課前,教師應該創設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提綱,幫助學生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本。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注意總量要適度,不能過多,而且問題要有梯度,從簡單的是什么到為什么最后到如何做,逐層遞進。讓學生邊閱讀邊用筆把相關的課本觀點進行歸納。帶著問題來閱讀比起漫無目標的閱讀收到更明顯的效果。例如,在《品味情感中成長》一課中,筆者在開篇就設計了幾個閱讀提綱:(1)美好情感對我們的意義?(2)獲得美好情感的途徑?(3)負面情感體驗對我們成長的意義?(4)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方法?(5)傳遞情感正能量的意義?以問題引領為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用不同的符號和下劃線標注問題的答案,做到心中有數。這一方法筆者從上學開學一直沿用至今,發現剛開始學生無從下筆不知所云分不清層次到現在習慣了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能夠從問題中掌握本課的關鍵點,中間經歷了師生之間的不斷磨合,盡管學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確,但是允許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 方法二:善用課本資源,拓展閱讀視野
新教材中有許多輔助教學性質的環節,如分為“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方法與技能”等, 教師可以充分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在課堂上直面困惑甚至是質疑,將沖突、碰撞視為值得展開探討與對話的重要議題,以及提升學生思想認識和品德修養的重要契機,引導學生思考、辯理和體驗、感悟。讓他們帶著問題,展開新課的學習之旅。例如,在《青春有格》一課中出現的“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等文言文,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掌握它的含義。
二、階梯二:主張情境化教學,提高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
學生有了對教學內容的基本認知,下一步就應該創設具體化、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帶動新課學習。新教材力圖促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設計的內容與問題中產生一定的體驗共鳴和思想沖突,鼓勵學生開放自我,展現自己真實的矛盾、困惑與情感,通過平等的交流與對話,探索行動策略,促進自我生命的成長。因此,在解決教學核心內容時,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灌”單向的知識傳遞,相反要發揮好新教材的“腳手架”功能,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直面學生生活中真實的困惑、矛盾、沖突,從教授“道理”轉向探尋“方法”轉變,通過對話的方式吸引并激發學生課堂參與、課堂互動的生命熱情。
1. 方法三:挖掘教材“探究與分享”環節,讀透課本
因為它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形式,在呈現材料后進行提問或者提出活動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分享、探討、碰撞。新教材創設的探究問題具有思考性,能夠很好地幫助理解教材正文內容。因此,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舍本逐末過分追求材料吸引眼球而忽視了教材提供給我們的優秀“資源庫”,相反,我們要充分利用“探究與分享”的環節,真正落實該環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變式。充分讓學生領悟正文的核心思想價值。例如,《青春的情緒》一課中其探究環節,教材選取了以“陳玲”這一角色的一系列情緒變化事例為模版,并且創設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從淺入深地討論青春期情緒變化的特點(是什么)到產生情緒變化的原因(為什么)最后到假設你也遇到陳玲的情況如何應對(怎么樣)。筆者通過落實筆頭和口頭表達,讓學生確立正確對待負面情緒的態度,其后教師還可以引用我國古代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志理論,說明不良情緒往往是健康的大敵,橢學生確立良好、樂觀的情緒,這樣既是對課本的落實,同時又拓展了課本內容,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2. 方法四:以“熱點”話題引領,讀活課本
新教材中“探究與分享”環節提供的材料具有一般性參考作用,教師有時可以適當運用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學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甚至不同班級他們的實際水平不相同,要達到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針對具體的學生,找準他們的“刺激點”以此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網上交友新時空》一課中,筆者節選了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小別離》中的片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因為學生很多都看過這部連續劇,并且對主人公“方朵朵”認識較深,對其在電影中的很多故事情節都十分熟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方朵朵在網上寫小說俘虜幾十萬粉絲說明網絡交往的什么特點?”“方朵朵媽媽為什么采用QQ與女兒交往,它與現實交往有什么區別?”等問題,讓學生掌握網絡交往的特點以及網絡交往的利弊等知識。他們隨著教師在課堂上節選的視頻,很快就進入的討論氣氛并且有些優秀學生能夠自覺整理出與本課“網絡交往”的一系列觀點,構建起“網絡交往”的立體知識架構,極大地推進課堂教學節奏。
三、階梯三:推崇實踐探索,增強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倡導“學科素養”的今天,學是為了用,政治課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后,能夠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政治課堂的基礎理論多是從人們的生活而恚且又回歸生活對人們的實踐予以指導。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生活中展開實踐探究,對培養其核心素養更為有利。一節政治課成敗的關鍵是學生能否做到學以致用并把它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此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適當點撥,還學生總結提升的機會。而我們政治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究問題,這種探究可以對某一現象,某一觀點總結出研究方法或提出策略建議,對某些結論提出新的假設。這一能力要求考生不僅能夠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論證政治問題,而且能夠綜合運用政治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政治問題,具有創新思維能力。
1. 方法五:相信學生,提供研究學習機會
當講授完課本內容后,教師要給課堂“留白”,給予學生對話、探討、磋商空間。尊重學生既有的認知與經驗,搭建充分的“支架”幫助學生分享。例如《在品味情感中成長》一課,特意創設PPT專題展示“尋找身邊正能量”環節,通過完成研究性學習,實地調查,制作PPT,介紹我們廣州的好人好事,其中一小組他們研究的“如何治理‘共享單車’”贏得全班同學的贊賞,該小組在向全班同學展示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精神,克服膽怯畏懼的心理,在班集體起到榜樣的積極引領作用。
2. 方法六:鼓勵學生,延伸課堂探索空間
打造立體課堂政治課的教學并不能只局限在課堂有限的40分鐘,政治課所倡導的德育功能目標應該從課堂延展到真實的生活。從感知、理解走向行動。筆者利用家長等社會資源組織學生走進銀行,學會正確的理財觀念;利用我校優秀畢業生的資源組織學生聆聽學長的“青春歷程”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圖書義賣等活動學會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等。例如,筆者所在學校通過開展“專題時政課”帶領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
四、結論
對于新教材,筆者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三步六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中,“三步”是逐層遞進的三步,由淺入深的“三步”,“六法”是綜合交叉的六法,由教材資源的開發運用到實際問題的探索反思構建立體的“腳手架”,幫助學生全方位地掌握學科知識,培養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由于筆者教學經驗有限,對于某些問題考慮亦未夠充分,希望在今后的探索中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 陳秉公.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規律與教學境界[J].江漢論壇,2016(11).
[2] 李美文.初中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路徑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2016(18).
[3] 吳 蓉.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主要特點及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6(9).
大學生法制教育是指對高等院校的非法學專業的大學生進行的法律基本知識的教育。而大學生法制教育與普通公民的法制教育相比,大學生更側重于理論教育,對于普通公民進行的法制教育主要是法律條文的教育,而對于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則不能簡單的進行法律條文教育,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豐富,大學生不會像中小學生一樣簡單的服從家長和學校,而是對許多社會現象進行獨立的思考,他們不僅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再是對法律單一的認識和接受,而是更多的探討和論證,法律為什么會這樣規定?會給我帶來什么?這些都成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特點。當然對于非法學專業學生而言,不可能學習所有的法律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基本法律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大學生如果想更多的了解某一門法律課程,則可以通過其自學能力得以解決,所以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心應該是提高法律意識和樹立法律信仰。
二、現代學校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地位
我們認為,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對建立法治國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養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環節,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陣地,通過學校的系統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基本的法律意識。
首先,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是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徑。所謂法律信仰,就是人們對法律的無限信服和崇拜,并以之為行為的最高準則?!耙粋€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生成相當重要,它是一個國家法治化的關鍵性要素”。正因為如此,伯爾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才會廣為流傳,成為所有崇尚法治的一條真理。法律信仰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認同和依歸,其實質是追求法律至上,只有法律信仰才可能守法。中國幾千年的專制傳統,卻沒有民主法治的文化遺產,從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演繹下來的中國現代文化,不可避免的存在重人治輕法治的封建殘余,如果再不強化法制教育,法治精神就無從談起,法律信仰更是空中樓閣。現代教育的系統性、規模性和科學性有組織性等顯著特點,使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在培育受教育者的法治信仰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通過學校的法制教育,向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的社會成員,就能使整個社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環境,為最實現法治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青少年犯罪是我國當前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從數量上看,青少年刑事犯罪逐年上升??偨Y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共同犯罪、結伙作案多,帶有“黑幫”性質的團伙犯罪亦有增加趨勢;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嚴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較野蠻和兇殘,往往不計后果。這些很多都是因為青少年自身素質不高、抵御能力較差而導致的嚴重后果。一些青少年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游手好閑、好逸惡勞、無事生非加上法制觀念極其缺乏等,其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而學校利用其自身的優勢,根據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的放矢的施加法制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其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能夠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
三、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法制教育的欠缺使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認知
現在很多高校重視科學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和法制教育。我國從1987年就在高校開設《法律基礎》課程,而后又于1998年設置“兩課”,以及后來的05年課改后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后面簡稱《基礎》),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都流于形式。尤其05年課改以后,道德與法律結合,壓縮了原有的課程內容,并且很多老師原來要么是學德育的要么是學法律的,其上課也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將該課程上成單一的德育課或者法律課程,沒有起到應有地效果。另外一些高校內部本身存在不少問題。有些班主任或輔導員責任心不強,缺乏對學生必要地關心和了解,以至于學生不良行為的發展,甚至淪喪到違法犯罪。另外由于學校管理不嚴,規章制度不落實,對大學生遲到曠課,考試作弊和打架斗毆等違規違紀行為未能及時的處理和有效控制,這無疑助長了學生的僥幸心理和反叛心理,使一些不正之風愈演愈烈。
(二)社會不良現象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沖擊
現實生活中很多不良現象對大學生思想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金錢與權力凌駕于法制之上;權錢交易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遵紀守法、熱心助人的人沒有得到褒獎甚至還受到誣賴誤解;還有一些以低俗下流掙人眼球,甚至還以次成為名人,這一切都讓大學生迷惘、彷徨,導致一些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認知產生錯覺,甚至導致其不能明辨是非。另外社會上對一些現象的誤讀,也使大學生無所適從,很多學生對違法犯罪認識片面,就像藥家鑫一樣,認為交通事故中撞人不如撞死,怕受害人難纏進而犯罪。相信權力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拿錢買命,無法無天。有這些思想的人還不在少數,這些都是輿論媒體的片面報道對大學生所產生的一些誤導,而這些誤導有些卻引導著大學生行為。最后網絡深深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其中一些低俗、下流、污穢不堪的東西沖擊著大學生地視野,這些極具刺激和誘惑力的東西很容易讓大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毀掉自己,近來大學生犯罪其中很多都和網絡有關。
(三)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傳播道德規范的重要場所。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部分家長要么過分溺愛孩子,要么對孩子過于嚴厲。過分溺愛的孩子會使孩子過分自我、缺乏磨礪、缺乏同情心和責任心。而過于嚴厲會使孩子形成冷酷自卑的心理。部分家長自身素質低下,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新時期大學生法制教育構建
(一)充分有效地利用《基礎》課程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基礎》不是原來兩門課程內容的羅列,也不是兩種知識簡單的相加,而是要構建大學生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有機結合的一門新課程。該課程將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放到首要位置,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領悟法制精神和道德精神以及兩種精神的實質,幫助大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等綜合素質。為此,該課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只熟悉自己所教的學科,還要通過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教師應當提高對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教師要能夠寓法制教育于道德教育中,使學生認識到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法律以道德自覺為目標,而道德的最底線就是法律。教師要建立“整體教育觀”,將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內容有效地融合,而不是割裂兩部分的內容。一方面讓學生懂得自覺地學法、守法、護法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從根本上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學法、守法、護法的自覺性。另一方面,讓學生懂得把基本道德義務納入法律規范,有助于人們道德情操的養成。因為如果只靠個人的良心和社會輿論來保障道德要求的實施,顯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必須利用法律強制手段加強法律的執行環節,才會使道德義務的約束力從“軟約束”變為“硬約束”。這樣既可以增強人們對法律的信任和敬畏,又可以增強人們對道德的認同,從而保證道德教育的成果。
(二)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目的是讓他們在了解和懂得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增強法律意識,使他們對法律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從而自覺地遵守和維護法律,這也是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及大學生社會化的必要途徑。也是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和融入社會,更快地實現自我的一種方式。道德教育的理想結果是培養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如果一個人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他的內心道德標準就會要求他遵守法律的規范,因為能夠遵守法律的規范本身就是一種道德;法制教育的理想結果則是培養一個知法、守法的人,而法律的基本原則都是來源于道德,對法律規范的深入理解和內化就是對道德規范的遵循。因此,我們法制教育的成果除了培養良好的法制觀念外,還可以進一步升華為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道德教育的成果除了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外,還可以促進良好法制觀念的形成,將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統一起來,有利于法律規則和道德規范相輔相成地調整大學生的行為,也有利于指引和保障大學生的健康。
(三)課堂教學與社會化教育相融合
法制教育不能離開社會這個大環境,而教育者必須學會利用社會這個大課堂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法制教育。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主流媒體,把握一切有利機會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改變傳統“課堂說教”式教學,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為什么要遵守紀律及如何遵守這些規范。如何在社會上保障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如何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權利。當然主流媒體也要積極地引導,褒揚楷模,批判錯誤。對社會道德模范大力褒揚廣泛宣傳,而對于少數的不法分子進行大力的批判,以警示社會公眾。這對于正處于身心重要發展階段的大學生,給他們現實有力的道德和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