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前景
時間:2024-02-08 15:46: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物醫藥企業;融資問題
當前,我國把生物醫藥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大力推動其發展,其一個新興行業發展迅猛,年均增長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也迅猛擴張,其增速為全球藥品市場場增速2-3倍,為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一、生物醫藥行業特點
生物醫藥行業屬于技術、資金密集性行業。該行業的技術壟斷性強、進入壁壘高、預期利潤高決定了其如下特點:資金投入量大、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技術要求較高、投資的風險和利潤大等。具體來說:高技術要求:生物醫藥行業專業要求高,必須具有高知識的人才才能夠從事醫藥行業,屬于典型的知識技術型企業;高資金投入:前文也提到,醫藥行業的科研周期長,這就需要充足的資金對其進行保障,從而保證其研究的順利進行。長回報周期:較長的科研周期決定了醫藥行業的回周期也較長,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變成生產力之后才能看到回報;投資風險大:新藥物研發成功率很低的結果。投資收益高:新藥物一旦被成功研發,將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新生藥物在投入市場的兩年或者三年之內,其前期的研發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藥物甚至還同時產生數倍的廣闊利潤。與此同時,充足的資金對于生物藥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決定作用:生物醫藥的研發在耗費時間的同時,還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當今社會技術更新換代又快速,若因資金的缺乏導致生產設備或者研發設備無法得到及時更新,研發能力便不能夠提高,高精尖人才便無法進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質人才流失;沒有資金,已經研究出的成果可能無法進行最后的臨床應用實驗。因此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問題一直是絕大多數企業的心頭大患。
二、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的現狀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日漸形成
十年之前,產業資本及其投資者,是我國生物醫藥企業主要的融資來源,但2006年之后,市場上出現專業的跟蹤并投資醫藥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同時我國的資本市場上中小板、創業板也逐漸走向成熟,不少生物醫藥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資。盡管當下對于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融資結構越來越豐富,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種類上。
(二)銀行融資難
大多數企業在融資時首先會找銀行,生物醫藥企業也一樣,但我國的銀行卻幾乎不會對生物醫藥企業給予支持,能夠在銀行得到融資的企業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醫藥企業,很少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我國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醫藥企業能夠獲得銀行貸款。一方面是因生物醫藥企業研發的長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風險,使得銀行不愿意對其進行貸款;另一方面,研發信息的不對稱性使銀行很難把握企業的發展前景,缺少放貸信心。還有,很多生物醫藥企業的資產集中在研發人員的智力資本和設備,企業不能向銀行提供相應的抵押財產來擔保。此外,我國政府也沒有出臺相應的貸款政策來支持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使得銀行對生物藥企業的貸款持消極對待的態度,積極性也不高。
(三)股權融資艱難
我國的《證券法》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條件,其中有一條為:“開業時間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連續盈利?!边@對我國不少新成立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較為苛刻,很多企業前期基本為不斷投入,能夠持續盈利的很少,這是由生物醫藥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四)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資本投資開始踴躍
從2007年開始,各類風險資本逐漸進入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一方面,我國的大部分生物藥企業,特別是中小生物藥企業,對風險投資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風險投資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機后也開始逐漸從傳統產業和行業退出,進入醫藥類等新興行業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開始大量篩查生物醫藥開發項目,評估其風險和投資收益,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投資論證。
三、對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的建議
(一)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
首先,針對生物醫藥企業要建立多元化投資結構,政府在撥款支持的同時,政府的自籌資金也能夠順利投入支持;國內各種金融貸款存在的情況下,允許國外有資質的投資也能夠進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須在基礎性的研究方面要相應的加大投入力度,通過設立一些大型技術創新基金來支持,或者也可以出臺政策向相應的生物藥企業提供無息的貸款、差額擔保等多種方式;還可以通過減稅、增加研發投入、研發設備更新費用的抵扣稅款比例等方式來提供支持。
(二)大力發展風險投資
在市場上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不斷擴大融資范圍;同時要輔之以積極的保障措施,倡導社會上的資金管理公司或者證券公司參與投資,同時努力吸引國際上合法合規的資本風險投資。與此同時,積極開創新的融資模式,使融資市場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多種適合生物醫藥企業的融資渠道。希望我國的醫藥企業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自身情況出發,積極探索出符合自己企業發展的融資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實現企業的融資,從而為企業的研發創造良好的資金環境,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作者:張仕林 鄭磊 單位:長春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任春青.對企業融資結構的分析和判斷.商業現代化,2008.2.
[2]彭熠,黃祖輝,郭紅東.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與評價.科學研究,2006.
比爾?蓋茨的預言不無道理。2010年5月6日,中國首富易主為一家生物醫藥公司――海普瑞(002399SZ)實際控制人李鋰。
據資料顯示,全球生物技術藥品市場1996年為127億美元,1997年約為146億美元,且每年以超過lO%的速度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MF)負責人預測,到2012年全球抗癌藥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15%,僅抗腫瘤藥物市場銷售總額就將達到80GT,美元左右。
就中國生物醫藥市場而言,截至目前,雖然生物制藥板塊指數從年初至今已累計下跌16.09%,PE相對于滬深300的估值溢價率已從最高位溢價率的237%(2010年11月)跌落,但目前溢價率仍在190%左右。
中投顧問最近預測顯示,預計“十二五”期間,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項目將引領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而“十二五”規劃對于重大創新藥開發的資金扶持規模預計將從“十一五”時期的66億元擴大到105億元。
種種跡象都表明,生物醫藥發展迅速且前景廣闊。
2011年6月26日,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在“2011年國際生物經濟大會”上透露:2010年中國生物產業產值超過1.5萬億元,抗生素、疫苗、有機酸、氨基酸等多種生物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笆濉睍r期,科技部將發揮“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新藥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3個重大專項的引領作用,加速培育生物醫藥產業。并且《生物醫藥發展“十二五”規劃》將在中秋過后出臺,此次規劃將會在產業發展方向和財政支持上給予更明確的扶持,產業將迎來一個重要發展機遇期。
如此可見,作為“十二五”振興中“七劍下天山”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從幕后走向臺前。但對于中國生物醫藥來說,機遇與挑戰同在,落后與先進并存是目前行業現狀。但制約其行業發展的瓶頸都有哪些?行業戰略如何制定?中國生物醫藥路在何方?“年輕”的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面臨抉擇。
搶螃蟹時代
“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和開發起步較晚,直到70年代初才開始將DNA重組技術應用到醫學上,而且最初理論層面較多,進入產業還未成形。”軍事醫科院五所病毒研究室主任秦鄂德教授向《環球財經》記者分析說,生物醫藥行業的特性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起步晚是中國生物醫藥的短板。但未來隨著國民經濟較快增長、龐大人口基數及老齡化趨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醫藥的需求合力未來生物制藥行業產值會保持每年至少20%的增長。
“從大環境上講,生物醫藥產業同汽車、通訊、電子產業相比相對落后,占GDP的比重和國民醫療消費水平同國外有一定的差距。但從另一方面說發展的空間大,國外看重的就是我國人均醫藥消費?!笨谍埢?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樓小強向記者表述了幾乎相同的觀點。
由此可見,由于醫療消費的剛需和市場的廣闊,中國將成為國內外生物醫藥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據了解,目前我國從事生物技術產業和相關產品的公司、大學和科研院所有600余家,其中注冊的生物醫藥公司有200余家,具備生產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40多家已取得生產基因工程藥物試產或生產批文,并形成了上海張江、北京大興生物醫藥“南北雙雄”基地。
截至目前,以國農科技(000004SZ)、一致藥業(000028szl、海王生物(000078SZ)為代表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就有上百家。
除了國內企業的集中發力,隨著我國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發達國家的生物制藥公司紛紛通過直接出口藥品、獨資辦廠、合資控股等多種方式,“進軍”我國醫藥市場。
繼在中國開展“生產轉移”后,又開始“研發試水”,國外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轉移其研發業務。CRO(藥品研發外包服務)的“東進大潮”則是入主中國市場最為激烈和最為鮮明的例證。
研發外包業務典型的代表企業有瑞士羅氏制藥公司(VTXROG)、德國拜耳公司(XEBAE)、美國強生(NYSE:JNJ)、瑞典阿斯利康(LSE:AEN)、丹麥諾和諾德(NYSE:NVO)和英國葛蘭素史克(LSE:GSK)等。
在生物醫藥臨床領域,進入中國的國際制藥企業基本上都會在中國開展臨床研究,一些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就會承擔相應的臨床研究工作,如美國輝瑞公司(NYSE:PFE)和美國惠氏(NYSE:WYE)等。
2004年,諾華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合作研發模式是技術、資源共享模式。上海藥物研究所從藥用植物提取物中分離純化天然成分,經諾華公司篩選,發現十幾種活性物質可進一步研究開發。同年底雙方又共同簽署了第二輪為期3年的合作協議。
無獨有偶。2007年8月美國禮來與和黃醫藥簽署合作協議,開發癌癥及炎癥性疾病中多靶點藥物,金額高達1億美元,創國內之最。2008年11月,雙方在新藥研發方面再一次簽署了高規格共同開發與合作計劃。根據協議,禮來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與和黃醫藥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開發新型的癌癥藥物靶點新藥。美國禮來、輝瑞等與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建立了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新型藥物研發合作模式進入中國。
2011年9月22日,美國施瑞科技公司與炎黃光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3億元,就組建“生物醫藥研發及面向全球的電子商務平臺”簽訂了合作協議。
至此,中國生物醫藥領域摻雜了國內企業、外資獨資和中外合資企業并舉的局面業已形成,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生機凸顯。
仿制亂象
可一邊是“攻城略地”的紅紅火火,一邊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考量中國生物醫藥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仿制還是原創。
“我國生物制藥企業競爭力普遍偏低,最明顯的劣勢就是我國的藥企缺乏長期研發高投入的實力。中國目前每年審批的藥品數量中90%是改劑型和仿制藥,創新藥比例偏低?!敝袊膊☆A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所研究員杭長壽告訴《環球財經》記者,中國生物醫藥目前的現狀是仿制占據市場主要地位。截至目前國內未研發出一個能打入國際市場的化學新藥。同樣,擁有天然優勢的被譽為“國粹”的中藥,至今也沒有一個產品暢銷歐美。
“國外研制一個新藥需要5~8年的時問,平均花費3億美元,而我國仿制
一個新藥只需幾百萬元人民幣,S年左右時間;再加上生物藥品的附加值相當高,如PCP,診斷試劑成本僅十幾元,但市場上卻賣到100多元,因此許多企業(包括非制藥類企業)紛紛上馬生物醫藥項目,造成了同一種產品多家生產的重復現象。比如干擾素,生產企業20多家,EPO有10多家,白介素10家左右,盲目的重復生產將有可能導致惡性競爭?!毙袠I人士馬良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基因工程藥物大多數是仿制而來,成為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普遍現象。
記者通過查詢資料驗證了馬良的說法。據資料查證,目前中國生物技術制藥公司雖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藥物生產文號的不足30家。1998年只有2家公司的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銷售過千萬的廠商僅有10多家,其余各公司的銷售額在幾百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各種干擾素加起來的銷售額不過5億元左右。全國生產基因工程藥物的公司總銷售額不及美國或日本1家中等公司的年產值。企業規模過小,無法形成規模經濟參與國際競爭。
“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磅炸彈式’的創新藥物,一直是困擾著中國生物醫藥的弊病。沒有形成自己的專利,利潤很大一部分空間被國外企業拿走了。”杭長壽研究員說,創新能力缺乏制約了國內醫藥工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領域的延伸。很多藥物品種是低水平重復,一個仿制藥物或制劑有幾十家、上百家企業竟相申報,無序競爭造成了仿制藥廠利潤低下,缺乏競爭力。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已批準上市的13類2S種380多個不同規格的基因工程藥物和基因工程疫苗產品,只有6類9種20多個規格的產品屬于原創。高新區生物醫藥產值最高的前15家企業,2010年生物醫藥產值合計僅為3561億元。
可緣何仿制藥成為市場主力呢?“控制正在上升的醫療保健支出是管理者和立法機構促進生物仿制藥使用最根本的動力”,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都普遍認同的觀點。
生物仿制藥被政府和醫患雙方接受將是對小分子仿制藥的一種映射控,生物仿制藥在諸如德國、英國和美國之類的成熟的仿制藥市場的接受程度將很大。盡管人們對生物仿制藥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爭議,但是由于生物仿制藥具有降低醫療保健費用的潛力,因此諸如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正在積極推動生物仿制藥的立法。
可仿制給行業帶來的傷害卻遠遠大于其“合理”的存在,這點已成為行業的共識。
“國內生產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藥物都是模仿而來,這將潛伏著巨大的危機。一方面產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內銷。另一方面,仿制生產國外專利產品的做法將受到限制,一些產品的生產甚至可能會遇到產權糾紛的問題。”馬良向《環球財經》表述了他的擔憂。國外大型制藥企業早已虎視眈眈,瞄準國內最大的企業下手,如果敗訴,則損失最大的是生產企業。如某藥業投資約1億元,發展分泌型人生長激素,產品還沒有上市就被美國列入為起訟的黑名單。
“其實仿制之所以興起和行業性質有關,除了研發成本,國內藥企缺乏長期研發高投入的實力,對新藥研發的意識還沒有到戰略高度,畢竟這個行業投入和回報不是短期行為?!睒切姀娬{說,對藥品研發的意義認識不足和缺乏創新意識是造成研發無力的根源。
“生物仿制藥公司必須與專利藥企業,還有醫療保健提供者、甚至患者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且殺出一條血路。對于生物仿制藥公司來說,策略必須是直接針對與專利藥公司有關的。但是傳統的仿制藥公司并不擅長新興市場的銷售和促銷,因此,仿制藥公司將面臨實實在在的挑戰。”杭長壽也如此向《環球財經》記者坦言。
“橋頭堡”的瓶頸
“從全球看,生物制藥業競爭的焦點主要是新藥的開發能力和藥品營銷,市場是生物醫藥的‘橋頭堡’。搶注新藥證書、搶占市場占有率是開發技術轉化為產品時的關鍵,也是不同開發商激烈競爭的目標,若被別人優先拿到藥證或搶占市場,也會前功盡棄?!睒切娨徽Z蔽之。
根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我國生物技術藥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25%,到2000年總產值達到54~72億元人民幣,利潤達16~26億元人民幣。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潛力誘人,市場擴容速度較快,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同時,國外企業進入中國也是看好中國生物醫藥的廣闊市場?!澳诉x擇與先聲藥業建立合資公司,一方面是因為雙方的業務有契合點,另一方面是因為先聲藥業積累了不少市場渠道與政府關系,而且先聲藥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這是外資企業最青睞的地方,有了這些關系和渠道,外資藥企進入國內市場也會更加順暢,這也是外資藥企進入中國市場普遍采用的方式?!敝型额檰栣t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告訴《環球財經》記者。
機遇總是和挑戰并存,市場大是利好,但制約中國生物醫藥的瓶頸又是什么呢?
“藥企和研發的脫節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首要瓶頸。根本的話語權在于平臺和市場,目前研發的落后使得國內醫藥無法同進口藥相抗衡。問題是我們很多的醫藥消費都是被國外醫藥公司控制的,新藥都是國外研發的?!睒切姼嬖V記者,就生物醫藥研發領域而言,專業的研發配合藥企對市場、營銷、渠道的優勢,產業鏈才是完整的。但研發外包給國外企業做代工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國內沒有形成研發企業和藥企的對接。
“由于我國生物醫藥科研資金投入嚴重不足(1998年整個行業投資才40多億元,僅相當于美國生物醫藥公司開發一種新藥的投入),實驗室裝備落后,直接制約了科研機構開發新藥的能力。同時生產廠家只想坐享其成,不重視研究開發的投入,不重視培養新藥的自主開發能力?!毙袠I人士張斌證實了這一說法。
“其實藥企也有難處,生物醫藥的高成本特性是企業顧慮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目前我國的研發水平除了化學合成具有優勢外,在研發的其他領域相對薄弱,企業為風險考慮也無可厚非吧?!币晃徊辉竿嘎缎彰膹埿丈镝t藥企業負責人向《環球財經》記者坦言道。
其實說來,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理由很簡單。中國CRO企業的訂單主要來自歐美藥企,化學合成是中國大多數CRO的優勢,而國外大牌CRO則把控著后期臨床。決定權不在一切都是空談。
除了企業間的錯位,資金的短缺和資本的滯后成為阻礙生物醫藥的又一難題。
“我國生物醫藥科研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中試環節薄弱,生物和現代醫藥產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所用的發酵、細胞培養及各種介質、儀器依靠進口,我國生物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產業化水平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碧旖驀H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史晉海向記者坦言。
“其實創新藥怎么做?以前政府部門出錢,但資金都流到科研院校,這種方式就值得思考,因為學術界和
工業界是有距離的。學術界關注研發理論,但工業界考量的是市場?!睒切娭毖缘?,生物醫藥行業需要政府、資本、企業的合力,只有產業鏈打通了行業才能有序發展。
不過可喜的是,2010年2月8日,在北京銀行與北京市科委“全面推動‘科技北京’行動計劃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北京銀行表示向生物醫藥產業的企業提供50億元人民幣專項授信額度。并現場向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及康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業發放共計9600萬元貸款。
變革立身
瓶頸存在,但行業必須發展。隨著主要醫藥市場國家不斷推進的醫療衛生改革、醫學模式由晚期治療向早期預防的轉變、生命科學領域技術的新突破,生物醫藥產業領域變革勢在必行。
原國家醫藥管理總局計劃司司長韓立新指出,改革開放以前我國醫藥工業設計參照的是原蘇聯的模式,而原蘇聯并沒有施行GMP;改革開放后醫藥界引進外資,自然就引入了GMP。而除GMP之外,國外制藥業有關環保、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的標準也是由合資企業引入中國的。外資的進入實際上推動了我國醫藥工程設計與國際接軌,這也是合資企業在引入資金、引入產品與技術之外所做的不容忽視的貢獻。
由此可見,引入外資和中外合作模式顯然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首選。
“合資企業和品牌合作是中國生物制藥企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日本的制藥企業也是這樣的模式,開始也做仿制藥,然后合資,最后是自己的品牌。還有一個模式是同歸國的制藥企業合作。”樓小強告訴《環球財經》記者。
不過目前隨著生物醫藥的發展,從政策層面對行業的振興和規劃也已提上日程。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向記者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出現四大變化。首先,創新能力將有突破性進展,25個創新藥有望投產;其次,國際化進程將加快,制劑實現向歐、美、日市場大量銷售;第三,質量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第四,一批企業實現轉型。
同時,科技部也圍繞改善民生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需求,結合現有的基礎,制定生物技術與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統籌今后5年生物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發展,推動中國生物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發展。
一是著力增強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培育生物技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生物技術領域研究資源的開發和共享。通過政產學研用聯盟等多種途徑,促進具有優勢的科研院所與企業的戰略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技術企業,加速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二是充分發揮國家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加速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加強技術集成示范,加速培育生物育種、生物醫藥等產業?!∪且月鋵崌胰瞬乓巹澗V要為契機,加強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國家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實施生物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引進計劃,加強生物技術人力資源的開發,注重人才培養,吸引和凝聚一大批國際一流生物科技領域研究和產業化經營管理人才。
115.27億元,實現利稅15.20億元,利潤8.93億元,其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國第10位;維生素類、氨基酸類、解熱鎮痛類等部分醫藥產品生產已居國內領先水平。但是應當看到,目前,湖北省醫藥工業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部分發達省份大力扶持醫藥工業并使其超常發展,湖北省醫藥工業發展與部分發達省份的差距日益拉大,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一、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醫藥企業集團
一是大力推動企業資產重組。重點培植10個左右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支柱企業,3個左右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企業集團。以七大產業群落內的廣濟藥業、潛江制藥、百科藥業、八峰藥化、武漢健民、中聯、紅桃K集團等公司為重點,加快企業資產重組步伐,促使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形成有發展前景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二是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鼓勵有實力、有發展前途的民營企業大膽收購、兼并那些解困無望的國有企業,借用他們的殼體乃至藥品生產許可證,加快自身的發展。三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外著名的跨國公司來湖北投資,通過合資合作或重組等方式,共建一批重大項目,使世界一流技術與省內企業結合起來,形成湖北省醫藥行業發展的“排頭兵”。同時,加強各種形式的孵化器和孵化網絡建設,著力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科技型企業家,催生一大批機制靈活、管理規范、具有高成長性的生物醫藥企業。
二、積極推動醫藥科技創新
一是盡快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科技創新體系。到2010年,湖北省力爭在全行業建立國家級技術中心4個,省級技術中心20個,使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5-20%。大力扶持企業重點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二是加大對醫藥科技的投入。一方面,省、市兩級政府對新藥的研制,在科研立項、經費補助、新藥審批及固定資產投資上應給予大力支持。對于基礎性研究和為新藥開發服務的篩選中心、毒理、藥理實驗室及臨床試驗基地要加大投入。對開發國家一、二類新藥的中小企業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和銀行貸款擔保優惠,保證年均科技創新經費每年有所遞增。另一方面,應要求企業達到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5%的標準,增強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三是充分實現產學研的融合。大力創新利益激勵機制,鼓勵科研院所與企業以利益關系為紐帶,建立一種緊密的聯系,徹底改變科研與生產兩張皮,產品從研發到投放市場周期長,科研成果轉化難的問題。
三、大力發展醫藥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精品名牌
一是要大力發展現代生物醫藥。把武漢東湖開發區建成全省生物醫藥研究和開發基地;盡快把鄂州葛店開發區建成全省生物醫藥生產基地;支持廣濟藥業利用生物發醇工程,開發維生素及激素類產品,使之成為世界最大的維生素B2生產基地之一;支持八峰藥化利用生物技術不斷開發、改造氨基酸系列產品,使之成為全國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氨基酸生產基地。二是要快速推進中藥現代化。以武漢為核心,黃岡、宜昌、恩施、十堰、咸寧為重點,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藥產業基地和生產企業;抓好鄂西南、鄂西北、鄂東北三大中藥材基地建設。三是要加快發展優勢化學原料藥和化學制劑藥品。四是積極發展保健、功能食品。拓展維生素、氨基酸、中藥飲片、中藥材等藥品在食品、飼料添加劑、植物保護劑和促進劑、化妝品、家庭衛生用品和化工中間體等領域的發展空間。
四、進一步推動醫藥企業信息化建設
一是建立省級醫藥信息平臺。以省經貿委醫藥工業情報信息中心為平臺,采取會員制方式,廣泛吸納會員,為會員醫藥企業搞好行業的信息搜集、信息和信息咨詢。二是積極加入國家級醫藥信息中心了,湖北省的醫藥企業應積極采取簽訂協議或申請入會等形式,加入國家經貿委醫藥工業情報信息中心,及時廣泛的共享醫藥科技文獻、技術、市場、專利等信息,提高企業的決策管理水平。三是積極推進醫藥企業信息化。力爭用3-5年時間使制藥企業普遍推廣、使用計算機在線控制技術,實現制藥過程中各項單元制造技術與裝備的智能化組合應用及關鍵工藝參數的在線檢測、連續采集和程序化、自動化控制;醫療流通企業要在總結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逐步完善金融支付清算系統。
五、切實加強醫藥企業標準化建設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
一、摘要: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枝江市的主導產業,為小城市主導產業的選擇提供借鑒。
二、關鍵詞:枝江 主導產業
三、前言:
主導產業一般是指在區域經濟增長起帶動作用的產業,主導產業代表著產業結構演變的方向和趨勢,引導和推動著整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進程。產業結構的變動就是通過主導產業的變化、轉移和更迭來實現的。因此,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與確定是區域產業結構高級化、合理化的關鍵,也是區域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中心問題。
四、枝江市主導產業的選擇背景:
枝江市地處湖北省南部,長江中游北岸,總面積1310平方公里,縣域經濟發展位居湖北省前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已經邁入中部地區鞏固成果、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湖北省宜荊荊城市群被確定為湖北省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以及宜昌市被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這些有力因素為枝江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枝江市必須把握機遇,大力發展主導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五枝江市主導產業的確定方法:
枝江市未來主導產業的選擇,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產業發展的普遍規律與趨勢、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宜昌總規的導向、現有產業基礎、區域優勢產業與競爭力分析
5.1產業發展的普遍規律與趨勢
從產業的發展規律看,各國經濟基本上是沿著“農業輕工業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的軌跡向前發展。在這條產業轉移的鏈條上,中國正在發展重工業這個階段,重工業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對于枝江來說,以輕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將逐漸轉變為輕重工業并行的格局,機械、電子等產業將獲得越來越大的增長空間。
我國不同時期支柱產業發展的基本態勢
時期 支柱產業
1996-2010 機械、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建筑、汽車
2010-2030 電子信息、機械、建筑、汽車、生物產業
2030-2050 電子信息、汽車、建筑、生物產業、海洋產業、空間產業
5.2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
從國家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將是未來發展的主題。在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中,中部地區要發展成為全國的“三基地一樞紐”——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產業發展的重點包括:①以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②按照優化布局、集中開發、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環保的原則,鞏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推進大型煤礦建設,加快電力和電網建設,大力發展原材料精深加工;③以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為著力點,建設現代裝備制造業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實力和水平。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
對于枝江來說,在主導產業的選擇上必須要符合國家的總體宏觀政策,即發展現代農業、原材料精深加工,并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逐步形成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新興支柱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
5.3宜昌總規的導向
宜昌總規中對宜昌全市的生態環境進行了功能區劃分,并結合氣候資料和地形情況,針對環境容量及環境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明確提出,化工、建材、冶金等有氣污染的工業,相對適宜布置在市域東部平原地區,其他地區不適宜布置有氣污染的工業項目。枝江市位于市域東部平原地區,相對環境擴散條件較好,其工業布局不會對宜昌市區產生嚴重影響。
按照宜昌總規的引導,枝江市(除安福寺鎮外)屬于東部沿江產業促進區,沿江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沖突較小,丘陵山區以生態保護和旅游為主,為工業發展促進地區,主要發展化工、建材、電子、醫藥、食品等產業。
5.4現有產業基礎
枝江市目前已形成了包括24個行業的工業結構體系。其中,比重超過5%的為飲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紡織業,接近5%的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醫藥制造業,表明食品、化工和紡織是目前枝江的主要支柱和優勢產業。特別是食品行業,僅飲料制造的產值就超過了總產值的25%,如果加上農副食品、食品制造業的產值,則食品工業的比重接近40%,是第一大產業。
從年均增長速度(由于資料有限,選擇2009年數據)來看,食品、造紙印刷、冶金行業增長迅速,年均增長速度都超過了枝江市的平均水平。醫藥和電力行業從無到有,機械電子、化工、建材也有較高的發展速度。
枝江市各工業行業發展情況
5.5區域產業優勢分析
區位商是現代經濟學中常用的分析區域產業優勢的指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集群識別方法,用來衡量某一產業在一特定區域的相對集中程度。通過計算區位商可以測定該地區各工業行業部門在更大區域中的相對專業化程度,間接反映區域間經濟聯系的結構和方向。
當區位商>1時,意味著本地區該行業供給能力除滿足本地區需求之外,還可以對外提品,有對外擴張的能力, 該行業為該地區的生產專業化部門,在競爭中具有一定優勢;
當區位商
當區位商=1 時,意味著本地區該行業供給能力恰好能夠滿足本地區需求。
比較枝江各大工業行業在全國、湖北省和宜昌市的地位,在全國、湖北省和宜昌都具有優勢的行業為食品、醫藥、造紙和紡織,其中食品行業在全國和湖北省范圍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紡織行業在宜昌市的優勢最大;在全國和湖北有一定優勢而在宜昌市不具備優勢的為化工業;在宜昌市有一定優勢而在更大范圍內不具備優勢的為冶金和森工行業;在全國、湖北省和宜昌市都不具備優勢的行業為建材、電力和機械電子。優勢比較明顯的行業基本上是依托本地資源進行加工的行業,高技術裝備制造業在區域分工中處于弱勢地位。
枝江市各行業區域優勢分析
5.6產業競爭力分析
主導產業的選擇原則之一就是根據資源稟賦的差異,選擇有市場發展潛力,能發揮比較優勢的產業。同時培育競爭優勢,加強產業關聯度,培育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采用波士頓矩陣來分析枝江現有各工業行業的競爭力??蓪⒅懈餍袠I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Ⅰ類行業稱之為野貓(問題)類行業。特點是目前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小,均低于5%,但增長速度高于全市工業平均增長速度,未來有些行業具有增長潛力,但有些行業可能進入衰退。列入本類行業的有醫藥、電力、造紙印刷、冶金等。其中醫藥行業具有較高的發展速度,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Ⅱ類行業稱之為明星類行業。指當前占有較大比重,且增長速度高于平均速度的行業。一般來說,明星類行業可繼續成為支柱產業。列入本類行業的為食品行業。
Ⅲ類行業稱之為金牛類行業。這類行業當前占有較大比重,但近年來的增長低于平均速度,屬于發展動力有所不足的產業。包括化工、紡織和機械電子業。
Ⅳ類行業稱之為瘦狗類行業,指比重低于5%且增長速度低于平均速度的部門,屬于低增長或衰退型行業,包括建材、森工和水的供應業。
六、結論
從對以上影響因素的分析來看,枝江選擇主導產業的余地較大。
枝江市目前發展基礎較好的產業是食品、化工、紡織,冶金和機械電子也有一定實力。其中食品行業無論是從區域比較還是競爭力來看,都具有非常突出的優勢,應作為第一大主導產業。
化工、紡織是枝江傳統的支柱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符合當今世界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潮流。通過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有很大發展空間,也應作為主導產業。
機械電子雖然目前在全國和省域層面尚不具備比較優勢,但由于其屬于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產業,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目前枝江市已經吸納了一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通過引進上下游企業可以形成一定的產業鏈條,可作為潛在主導產業。
制藥產業由于其產品的特殊性而直接關系民生民健,歷來是世界各國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環境要求的日趨提高、藥品QC標準的更加嚴格,國際化學原料藥生產布局正進行著新一輪的調整,各主要發達國家主要控制研發和市場兩個環節,正加快把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在新一輪產業分工和產業轉移中枝江醫藥工業可以獲得新的發展。同時,生物醫藥是世界上公認的“成長型”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可作為潛在主導產業。
包括森工在內的建材行業目前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但其吸納勞動力能力較強,而且新型建材業近年來在國際建材市場上發展迅速,逐漸取代了傳統建材的主導地位,具有較長的產業鏈,可作為潛在主導產業。
冶金、電力能源、造紙從長遠發展看,其產業鏈較短,能耗高、污染大,吸納就業能力有限,因此不適合作為主導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確定枝江的主導產業為:食品、紡織和化學工業。同時將機械電子、生物醫藥、新型建材等產業作為潛在主導產業進行培育,在第三產業中,現代物流屬于政策鼓勵發展的產業,枝江也具有較好的發展條件,可作為主導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勇,黎苑楚,陳水清,彭于福,趙慶厚,陸建華 湖北省主要市州特色主導產業評價與布局研究【J】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