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6 10:06: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小額信貸;農村金融;問題
一、供給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小額信貸提供主體結構單一,資金大量外流
由于當前農村經濟服務的功能性缺陷,農村的郵政儲蓄機構只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大量分流農村資金,從而出現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一家為農民服務的金融機構的情況,但農村信用合作社不能廣泛吸收更多社會閑置資金。但農村信用合作社不能廣泛吸收更多社會閑置資金。2000年以來,農信社向農戶發放的貸款不足其從農戶吸收存款的1 / 3,即農村信用社農戶存貸比均徘徊在30%。2007年末,全國有2868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約占全國鄉鎮總數的7%。由于農業的收益太低,大多數農民不敢貸款,金融機構也不愿放貸以及農村信貸金額小,管理成本過高,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無法滿農戶需求。
2.小額信貸的資金運用不充足,無法滿足農村需求
目前,我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農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國當前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的絕對數字看上去非常大,并且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和我國減貧的實際需求之間還相差甚遠,同時扶貧資金的增長速度也遠遠低于我國財政總收支的增長速度,扶貧資金在整個財政支出體系中的比重出現了下降趨勢。即便小額信貸在扶貧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只是整個扶貧計劃體系中的一個部分,而當前農村信貸資金不能實現有效配置,農村資金分流仍然嚴重。
3.小額信貸供給的結構性缺陷,難以滿足農村特色經濟
我國小額信貸貸款投向單一,現行的農村小額信貸的發放,極少投放在個體工商業,主要集中在養殖業和種植業。我國主要實行“一刀切”的農村貸款額度制度,額度小,在高效農業、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等大額資金需求的方面,難以支持農戶。除此之外是貸款期限短。我國農村小額信貸最長一般不超過一年,一些農戶貸款到期可能尚未產生效益,因而無力償還貸款,這必將使得小額信貸在促進發展農村經濟的金融支持中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也加大了信貸資金使用的風險。
4.小額信貸的推廣存在諸多問題,達不到可持續發展
(1)小額信貸面臨風險,貸款損失率高。截至2009年1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7.59萬億元,同比增長l1.9%,其中農戶貸款余額2518.6億元,同比增長17.5%,獲得貸款的農戶達9500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7.2%,受惠農民將近4億。
(2)管理成本與利率水平不匹配。以農村信用社為放貸主體的貸款項目(在2007年,由于中國郵政儲蓄的改制,使其分離機構郵政儲蓄銀行也成為發放小額信貸的一員) 在整個小額信貸的業務中處于主力軍地位。然而由于農村信用社存在產權不清、法人治理結構薄弱等問題,使其資產運作情況不太理想。
(3)沒有制定和實行合規免責與考核制度。一般的金融機構發放貸款都需要擔保。堅持有擔保原則,對于保障貸款債權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有關金融法規,金融機構經營貸款業務時,應以有擔保為原則。由于農村小額信貸基本上不需要抵押擔保,現行農村小額信貸原則上不需要擔?;蚩刹扇§`活多樣的抵押擔保形式。如果農戶不還款也無法采取相應的措施。事實上已經出現了農戶賴賬不還的現象。
(4)人才缺乏。小額信貸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項金融工作, 但目前信貸員工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普遍老化的現象仍未緩解,機構人才匱乏,同時業務系統自動化程度還不是很高, 覆蓋面也不廣。信貸員的素質低也影響了貸款工作的效率。
1.農戶對農村小額信貸的需求結構性不足
(1)小額信貸的發展趨勢為農戶產業結構規模化、產業化,農業生產鏈較長,因此農村經濟對資金需求較大并呈持續迅速擴張的態勢,這不僅包括農戶對信貸資金范圍和額度的需求,還包括對貸款期限、利率及方式的期望目標,小額信貸的金額一般為20萬元以下、1000元以上,農村小額信貸并不能滿足種養大戶對于資金的需求。
(2)小額貸款的承貨主體是以農業生產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對農戶消費貸款限制較嚴,實際發放的數量較少,而對于一般農戶,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并且有部分資金可用于提高消費水平,但是比起富裕農戶其資金尚不充裕。
(3)對于貧困農戶,其信貸需求戶數下降、需求量上升,由于農業生產的高風險、低收益的特點,決定了其還款的風險,信用社出于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動性的考慮,對于上萬元的信用貸款就要求必須擁有抵押品,同時此抵押品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這樣大大限制了對貧困農戶的貸款,從而出現“貧困惡性循環”的現象。
2.農民對農村小額貸款需求的積極性低
農戶獲得小額信貸的成本過高限制了申請的積極性。農村信貸市場中,農戶貸款難度大,依然存在著一些尋租、抽租行為,如信用社人員要求申請貸款的農戶請客送禮,或者將貸款的一部分留存在信用社,這樣就變相地提高了貸款成本。成本的提高使得低收入的農戶對信貸望而卻步。
三、結論
總體來說,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當前的首要任務之一。而農村小額信貸的出現和發展為其提供必不可缺的重要渠道,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出路。在加快農村小額信貸建設的同時,對于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正確對待,從事實出發,解決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當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從而推動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發展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林志華.從印度“安德拉邦危機”反思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模式[J].金融發展研究,2011.68-70
一、存在問題
1.農村林業人才缺乏,制約經濟發展。農村林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人,特別是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F林農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思想觀念落后,市場意識不強;同時,他們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較弱,不善于利用科技,對新形勢下如何發展農村林業經濟認識不足等這些因素都嚴重地影響了農村林業經濟的發展。2.林業產業結構變化越來越嚴峻。為追求短期效益,近10年來,廣西桉樹人工林發展快速,年均新增200萬畝左右,桉樹面積、生長量、蓄積量均居全國第一位,有“世界桉樹看巴西,中國桉樹看廣西”的說法。大面積的種植速生桉,使得我省農村林業產業結構越來越不合理。從產業化和特色化上看,未能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化結構,特色優勢并不突出,規模也相對較小,無法滿足市場的多樣性的需求。3.林地分戶經營和產業集約化經營矛盾問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規范流轉,放活經營,明晰產權,調動農民和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熱情,盤活林農手上的林地,讓林農實現增收。但由于大多數林農還停留在傳統的思想模式上,許多林農手上的林地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4.農村林業發展技術含量不高。因為受林農自身素質水平的限制,廣大林農缺乏掌握林業生產經營的專項技術,導致在林地經營上,普遍存在種下去不管理或少管理的現象,更談不上選擇良種樹苗、按規格種植、施肥撫育等科學經營管理,導致林業生產經營周期長,生產與開發的林產品始終處于初級階段,獲得收入低,林農積極性不高。
二、解決農村林業經濟發展對策
1.加大對農村林農的技能培訓,提高林農素質?,F階段農村林農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以體力型為主,技能型較少,智能型更少。加強對林農技術培訓:一方面通過帶領林農外出實地考察、邀請專家授課、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林業科技知識及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通過政府部門引導林業科研部門、高校、企業與農村結對子,將先進的林業科技成果廣泛的運用到農村去,使林農能夠更合理、更科學、更有效的掌握新技術。最終轉變林農思想觀念,提高農村林農的素質,適應農村林業經濟發展的需要。2.鼓勵林地流轉,調整農村林業結構,實現農村林業產業化經營。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發展經濟的壯勞力越來越少,只有將林地向專業大戶、林業企業流轉,才能整合林地資源,實現集約經營,提高科技含量,進一步優化林業生產要素配置,全面盤活森林資源,釋放林地生產力。通過專業大戶、林業企業的先進的技術經驗和管理方式帶動周邊的林農的發展,引導農民科學經營林地,形成農村林業產業模式。同時大力發展觀光旅游林業產業,開發林業觀光旅游功能。豐富農村林業結構,多方面開發林業新經濟功能是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經營發展的途徑。3.建立健全農村林業保障機制,提高林農積極性。通過建立健全林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強對農村林業投入保障、生態效益補償、林業造林補貼等支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簡化采伐審批程序,實行林木采伐分類管理等;建立健全集體林權流轉制度,規范林地承包經營權、林木所有權流轉,優化林業要素配置等等。才能破除一切束縛林農手腳的不合理限制,保障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放手讓林農去闖市場,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增強農村林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凈化農村林業發展環境。4.搞好社會化服務,增加農民收入。政府根據當地的自然經濟條件、市場動向和林業發展規劃,以技術服務為支撐,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引導林農參與當地生態建設,發展林果、種苗、森林生態旅游、特種養殖、林木林副產品加工等林業產業,從而推動廣大林農發展林業產業的積極性,發展農村林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使林農走向興林致富的之路。農村林業發展,不僅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更活躍了農村市場,最終實現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 連鎖經營 對策
所謂連鎖經營,是連鎖商店所采取的一種經營方式和管理制度,它是指由同一經營總部領導下的若干分支企業或門店構成的聯合體為實現規模效益所進行的統一的商業經營活動。連鎖經營作為當今商業活動中最富活力和最具成長潛力的經營方式,在世界各國廣泛流行,成為許多國家商業經營的主流形式。我國農村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且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發展連鎖經營將能更好的適合農村市場的發展需求。但由于我國農村市場的特殊性,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的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1.發展農村連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村基礎設施問題
交通運輸條件差。集中統一配送是連鎖經營銷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得基本保證。因此,能否進行及時,高效的配送是連鎖經營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然而,農村的交通條件很落后,特別是邊遠地區,山區鄉村更是幅員遼闊,路途遙遠,加上人口居住分散化,購買力不高,門店經營規模較小等因素,使配送成本、運輸成本很高,從而導致利潤較低,經營的風險也就相應的增大。
信息化水平低。城市連鎖經營借助發達的信息網絡系統,可以實現管理上的簡單化,標準化和專業化。近年來,農村信息化雖然有所發展但還遠達不到連鎖經營管理的要求。
1.2農村連鎖經營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農村連鎖經營超市大多規模較小,不能形成規模效益。這些超市大多以直營為主,有的甚至于等同于開店,自愿連鎖和加盟連鎖業態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形式比較單一。門店的選址過于集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布局很不合理,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挫傷了人們對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的積極性。
1.3農村人力資源問題
連鎖經營企業管理難度較大,技術含量高,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具有既懂商貿企業管理,又有創新能力和信息管理技術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目前這類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型連鎖經營企業中。農村大中專文化程度的人比例很低,他們大多不愿留在農村發展,因此人才問題已成為解決連鎖經營企業在農村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2.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的可行性分析
2.1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是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的有利保證
截止到2010年,我國有農村人口大約7.4億,占人口總比重的一半以上,中國農民名義人均純收入達到5919.0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9%。農村消費品約占總消費額30%。而這些市場多為傳統經營,其功能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商品質量和品種的購買需求,廣大農村消費者也呼吁建立高質量的商品流通體系,隨著人民消費觀念的轉變,上城市購物的農村人逐漸增多,這與農村沒有相應的商品流通體系有很大關系。這也恰好為連鎖經營企業走向農村提供了機遇。
2.2國家提供優惠政策,鼓勵連鎖經營企業走向農村
我國政府大力發展和推動在流通領域的連鎖經營,尤其是農村鄉鎮連鎖經營的發展,為扶植我國連鎖企業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植政策。2005年商務部下發了《關于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商務部出臺這項政策前,發改委對其職能部門也采取貼息鼓勵,優先貸款的政策等。所以連鎖企業向農村發展可以享受國家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這有利于鼓勵連鎖企業向農村發展。
2.3發展連鎖經營是實施“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實施“新農村”建設是農民樹立鄉村文明,實現共同富裕,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機械化耕種的大規模普及,解放了大批農村勞動力,大批農民進城,不再回村里居住。這時進行新農村建設,合理規劃,整體布局,不僅整合了零散的村落,也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傳統的零售業態已不適應新型農村居住方式的需求,這為連鎖經營走進農村創造了便利條件。
3.發展連鎖經營的幾點對策
3.1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統一的配送中心
基礎設施是實施農村連鎖經營的前提條件。通過相繼實施的“村村通工程”建設,“萬村千鄉’工程建設,農村的基礎設施已經帶到大大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發展連鎖經營的需求,需要更進一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我國發展連鎖經營的過程中,物流配送一直是薄弱環節。因此在縣城或中心城鎮,有條件的連鎖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提高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的能力。
3.2采取直營連鎖和加盟連鎖并有的經營方式
直營連鎖又叫正規連鎖,是連鎖經營的基本形態。這種方式的特點總公司對分店布局與新店開發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方便性。加盟連鎖是總部與加盟店之間依靠契約結合起來的一種形式,風靡世界的肯德基、麥當勞、7—11都是加盟連鎖組織的典型代表。
我國農村市場幅員廣闊,連鎖企業應因地制宜采取擴張方式。在經濟水平好,消費水平較高,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開設直營連鎖,直營店既是區域加盟店的管理中心,也是商品集散,配送中心,同時可以起到樣板店得作用,向消費者樹立良好的形象。在人口分散,購買力低,難以產生規模效益的地區,采取加盟連鎖的方式充分利用原有的商業資源,減少總部資金壓力和風險,加快擴張速度。
3.3以服務農民為宗旨,轉變營銷觀念
發展農村連鎖經營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市場的特殊性,把握農村市場的特點,創新營銷方式。從商品的設計開發到商品的銷售再到商品的售后服務都要農村化。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商品的農村化。在給農村連鎖分店配送貨物時,在提供生活必須品之外,還要兼顧生產資料的供給。二、商品價格農村化。對商品的要求一般為經久耐用,價格實惠,實用方便。三、促銷方式,廣告宣傳方式的農村化。農村人相信“眼見為實”,所以以實物宣傳效果比較好,農村人比較注重傳統節日、結婚、生日等特殊日子,可以以此為契機開展宣傳活動。
3.4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鼓勵發展農村連鎖經營,出臺了優先貸款,財政貼息,減免稅收等方式以吸引連鎖企業到農村發展,連鎖企業要充分利用優惠政策,抓住發展的良機。在發展連鎖經營中,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市場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農村消費品市場準入機制和監管機制,嚴厲打擊坑害消費者,出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經營等行為活動。創造一個健康,安全,公平競爭的農村市場。
3.5注重農村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
連鎖經營比傳統商業業態要求更嚴格,需要的知識面更廣,難度更大,技術含量更高的特征。所以發展農村連鎖經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培養一批既懂企業管理,又懂信息技術,又能在面對新的情況進行及時創新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4.結束語
發展農村連鎖具有深遠的意義,既面臨諸多問題又前景廣闊。隨著農村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只有充分認識到面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策略,農村連鎖經營才可能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肖怡.企業連鎖經營與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李勇.農村連鎖經營的限制因素及發展思路[J].商場現代化,2007,(5).
[3]吳俊.農村連鎖經營要突破的五個難點[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8).
關鍵詞:問題;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一、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農村經濟發展尚存在以下問題:
(一)農業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主要表現在:
1.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雖然近些年經濟作物的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相當的發展空間。
2.規模經營、集約經營等現代農業經營模式仍不是農業經營的主流。目前,我市農業的經營模式仍是以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主,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極不適應,也影響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的步伐。
3.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尚未完全確立。雖然我市目前建立了5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但從總體上看,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導致農民在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銷售等環節難以取得對等地位,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
4.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嚴重損傷了部分農民的積極性。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相當一部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使一部分跟風種植的農民損失慘重,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5.農業生產者的老齡化問題導致農業科技推廣速度偏慢。目前,在農業生產者當中,青壯年幾乎沒有,在部分村,60歲左右的人成為農業生產者的主流,這部分人由于年齡、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明顯偏慢,這也導致了一些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難,影響到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二)二三產業發展面臨瓶頸。主要表現在:
1.產業比較單一。我市的農村企業,主要集中在黃金開采、石材加工等資源性行業和粉絲加工等傳統性產業上,其它行業的企業寥寥無幾。
2.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管理落后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根本解決,將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甚至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而要實現企業的升級改造,又面臨資金、技術、人才等諸多制約因素。
(三)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面臨諸多壓力,主要表現在:
1.資金不足。在目前情況下,興辦農村公益事業,資金壓力巨大。一是集體財力枯竭。從目前農村集體經濟情況看,相當一部分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僅靠轉移支付資金維持運轉,沒有多余的財力進行投入;二是向群眾籌資難。目前相當一部分村過去群眾拖欠的“三提五統”等尚未得到清理,依靠農民自覺自愿地出資進行農村社會事業建設,難度太大;三是財政投入不足。雖然近年來我市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但與農村社會事業建設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眾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眾對班子信任度不高,導致不愿將資金交給集體進行公益事業建設;二是農村居民老齡化,大部分的農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鎮就業居住,導致對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漠不關心。
3.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工程配套資金難以落實,有些工程項目質量低下,農村公路現行的管養體制適應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引起了群眾的猜忌和不滿
二、對策建議
(一)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必須以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為第一要務。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整合城鄉經濟資源、打造鏈接城鄉、工農產業鏈的重要基礎。一是加快土地流轉,推進規?;洜I。土地流轉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牛鼻子”,要重點加快推進農村土地信托流轉,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約,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農業、進入農村,使土地這一農村最大的資源釋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種養能手、專業大戶集中,實現農業的規?;?、集約化經營,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二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技術、信息服務等措施,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三是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化經營。依托糧油、果品、畜牧、水產等優勢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壯大骨干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大型龍頭企業,打造產業旗艦。
(二)發揮“鄉”的優勢,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步伐
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并進,是城鄉統籌必由之路。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必須激活農村的內在活力,充分發揮“鄉”的優勢。一是土地成本優勢。土地等生產要素的低成本供給,是農村工業化起步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原因,并將貫穿整個農村發展全過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慮按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試點宅基地置換,將農民宅基地置換用于城鎮建設,節約集約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勞動力優勢。盡管近些年農村轉移輸出的剩余勞動力增速下降,但農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使部分農民仍處于半失業狀態,大量“4050”人員和部分青壯年并不愿意背井離鄉,農村仍沉淀著大量勞力資源。激活這些勞動力資源優勢,一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使更多的農民從農業生產和土地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教育,使農民有從事非農產業的意愿和技能,引導農民投身工業化和城鎮化大潮。三是自然資源優勢。我市農林牧漁業較快發展,水資源、礦產資源進一步開發,這些豐富的原材料可以滿足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所需。要依托資源優勢,進一步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加快城鎮人口聚集,變自然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在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的基礎上,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重點是發展鎮域經濟,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農業招商促進鎮域農業產業升級,化自然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工業招商夯實發展基礎,大力發展農村工業小區,扶持企業做大做強,變土地和勞動力優勢為工業經濟優勢;通過商貿招商促進鎮區發展提速,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使市場優勢成為經濟發展優勢。二是加快農村人口聚集。重點鎮和小城鎮、中心村應逐級分層次定位,成為吸納農村人口的主要載體。大力提高小城鎮和中心村規劃、建設、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資、擴大消費、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鎮和中心村發展有強有力的主導產業作支撐,有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促進農民就業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鎮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小城鎮開發。
(三)加強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讓農民享受城鄉均等的服務
按照促進城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把基礎設施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和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重點在農村薄弱環節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農村清潔工程建設,逐步將城區環衛管理模式延伸到農村地區。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體系,像抓農村清潔工程一樣,逐步深入推進農村公路交通、電力、通訊、安全飲水等設施建設,將農村相應的基礎設施與城市設施同等對待,使農民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同城同待遇
一是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報銷比例和統籌水平。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立適應農民健康需求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二是繁榮農村文化、體育和教育事業。重點加強鄉鎮文體站、農科教中心、現代遠程教育站、圖書室、村民活動室等農村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實行對農村教育傾斜的政策,推進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努力擴大新農保覆蓋面。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城鄉社會保障并軌統一途徑,適當變通政策,允許城鄉居民自由參加新農?;虺擎偩用裆鐣B老保險,使城鄉人口平等地納入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農村特困戶救濟和大病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戶供養水平。四是建立農村住房保障制度。享受保障住房的群體,一向局限在城鎮低收入群體,農村居民基本被排除在外。要加快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積極探索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的農村保障性住房建設模式,使農村貧困家庭也能享受城鎮貧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權利。
[關鍵詞]農村經濟;問題;對策
1前言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呈越來越擴大的趨勢。農業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已經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亟待解決。
2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第一,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跟不上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庫、溝渠等為主體的基本水利設施大都年代久遠,無法承擔起農業生產中抵御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第二,農業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農業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道路交通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重要的一環,但總體還比較落后,主要體現為運力不夠、質量不高、道路寬度不夠,結構單一,甚至有的地方還未通車,沒有形成交通網絡。水、電、通信設施比較落后,自來水網絡不健全,生活用水質量低,電力設施不能承載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通信網絡不發達,滿足不了農業信息需求。2.2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體制落后。當前農村農業生產力低,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簡單,大多時候還是靠天吃飯,土地還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主要從事種植業,品種單一,質量低。農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農業經濟市場化程度不高,經濟體制落后。農村農產品市場規模不大,運營不規范。農業市場不管是從規模、場地、監管還是農產品流通、產品質量來說,都處于初級階段。農業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剛剛起步且發展緩慢,承擔不起農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支持;鄉鎮企業雖有數量,但質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進行初級農產品加工、銷售,無法形成現代一體化農產品市場;農業產業化、市場組織化程度低,雖然形式多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有所發展,但規模普遍不大,覆蓋面小,管理不健全,無法產生規模效應;農村資源開發力度不夠,資源利用率低,資源閑置、浪費嚴重,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2.3農業科技水平低、推廣應用能力不足。農業科研的總體水平低,科技成果貢獻率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都處于低級階段,農業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資源配置不合理。雖然建立有多級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但與農業科技推廣的需求規律相違背,人力財力集中在遠離農村的省市級機構,而最需要支持的農村基層機構卻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鄉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力量不足或沒有,村級機構甚至是空白。政府對農業推廣經費的投入也嚴重不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應用效益低。農業技術推廣單位的政府屬性沒有改變,在技術推廣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應用到農戶田頭為己任,農業科研脫離生產實際,使得農業科研成果質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發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質的農民從農村流向城市,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是老弱婦幼,農業人口素質較低,農業科技推廣難。2.4農業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農業生產規?;潭鹊停绊懲恋厥褂眯?,導致農產品價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轉包困難大,出現新的耕地拋荒現象。土地承包關系不穩定,流轉障礙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對土地的掠奪性經營,降低土地質量。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嚴重滯后,糧食流通市場未完全開放,糧食品種順價銷售困難,糧補不到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滯后。2.5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農村的部分地區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缺失,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養老保險還處于試點階段、沒有惠及廣大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無法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阻礙農村經濟發展。
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3.1著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第一,大興農田基本水利設施建設,農業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完善并舉,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加強農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間渠系配套。鼓勵農業節水技術,建立節水獎勵和補貼機制。第二,加強農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大農村路網建設,增加國家財政投資,對鄉村進行硬化,路面拓寬,進行道路“鄉鄉通”“村村通”建設,打造鄉村交通網絡。加強農村自來水網建設,改善農村生產與生活用水質量。加強農村電網改造,促進農村工程開發。完善農村通信網絡,促進農業信息化。3.2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第一,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引進先進生產、管理、加工技術,提高勞動技能,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改變落后的農耕模式,形成現代農業。第二,優化農業經濟結構,改變純種植業的單一農業結構,打造農、林、牧、副、漁多種產業并存一體化立體農業。在結構調整上推優淘劣,推進農產品的優質化和多樣化,提升農業經濟的整體水平。第三,規范化建設。加大管理與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場所,擴大規模,規范市場交易秩序,培植農村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促進農村市場繁榮。第四,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擴大鄉鎮企業生產規模和經營范圍,促進生產產品多樣化,擴展鄉鎮企業產品銷售市場。引入資本投入,加大技術升級,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變農產品初級加工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供、產、銷產業化的機制。第五,加大農村資源開發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加強生態保護,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3.3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創造有利于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良好條件。改革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明確各級農業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責,將農業發展效益作為農業科技推廣部門的主要考核標準,優化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引進優秀人才充實到縣以下一線工業科技機構中,使農業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線。加大對農業科研與技術推廣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對農業科研推廣的公共財政投資力度。加快農業科技的轉化與應用力度,依靠技術進步,推廣節水型農業灌溉技術,建設節水灌溉工程;推廣農業科學測土配方施肥施藥技術;針對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積極開展農作物抗病蟲害治理研究和種子選育。開展農業科技教育與技術培訓,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深入鄉村、田間地頭,普及農業科技知識。3.4完善農業政策。第一,完善農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農民土地承包權,加強農村土地的產權保護。建立“依法、自愿、有償”的土地流轉機制,以家庭承包制度為基礎加快土地承包權流轉。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管理和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完善農地產權制度,健全農地流轉機制,加強市場引導,規范市場運作,加快法制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第二,放開糧食收購市場,深化糧食流通的市場化改革。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將商業性經營與政策性經營剝離,實現國企與其他糧食企業的同臺競爭。加快糧食市場體系建設,促進糧食市場的一體化。全面放開糧食經營,敞開收購、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與保護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利益措施并舉,加大農民種糧的給予直補力度,提高糧食風險基金用于直補種糧農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堅持貼近農村實際,按照城鄉一體思路,兼顧地區差異,以保障基本民生為著重點,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增加對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支持,著力解決因資金匱乏而產生的拖欠農村教師工資、辦學經費不足、危房改造、基礎教育負債問題。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堅持家庭養老保障與社會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會化養老的程度。強化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改革農村衛生籌資體制,增強公共財政對村級衛生室的支持,讓農村村衛生室承擔起廣大農民衛生預防保健任務。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互助合作醫療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經濟發達地區,鼓勵農民參加商業醫療保險。
作者:彭華 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密大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政策研究,2008(3).
[2]許紹良.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分析及對策建議[J].河北企業,2008(12).
[關鍵詞]農村金融;存在問題;未來趨勢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5-0053-02
1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發展的狀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二是“三農”貸款持續增長。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國農業貸款余額近3萬億元,約占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14%,60%以上農戶的貸款需求得到滿足。但是當前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村地區資金外流情況嚴重。目前,通過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等商業性金融組織,每年從農村地區流出的資金大于從城市流入的資金,導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受阻,城鄉差距過大;二是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不健全。商業銀行改革以來,幾家主要銀行都大批撤出了在農村地區的營業網點,與此同時,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建設沒有跟上,造成機構網點覆蓋率偏低,農民接受金融服務困難;三是金融產品創新不足,贏利水平不高?,F有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經營傳統的信貸產品和商業保險產品,而對農民需求量較大的小額貸款和農業保險則缺乏創新,造成金融產品單一,贏利能力嚴重不足,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薄弱,而一些非正規的農村金融組織雖然金融服務比較符合農民需求,發展較快,但是潛在風險較大;四是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支付結算體系落后。適合農村經濟特點的金融電子化、票據化基礎設施研發和建設不足,覆蓋的地域范圍小,便捷化程度低。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農”服務的能力,嚴重制約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2 發達國家農村金融體系對中國的啟示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農村金融體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美國農村金融體系來看,美國已經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農村保險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體制,建立起了支持農村建設資金循環的長效機制,較好地支持了農村和農業發展,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借鑒美國經驗,結合中國農村的具體情況,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已經成為下一步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主線。
(1)要鼓勵金融組織創新,推動交易工具和業務品種的創新。要按照農村現實和農業經濟發展實際,培育和發展商業性的、可持續的金融組織。條件許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區銀行和小額信貸組織。鼓勵引進國外農村金融中的專門為農業設計的金融品種,以滿足農村金融需要。
(2)對現有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明確功能定位。農信社要鞏固已有改革成果,辦成商業上可持續、主要服務于鄉(鎮)、村和農民的金融機構,農業銀行要結合股份制改革,通過機制和體制的轉換,充分發揮農業銀行作為大型商業銀行的系統優勢,切實提高對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和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持質量和效益,加強對縣域經濟的服務;積極推進郵政儲蓄改革,按照商業化原則,引導郵政儲蓄資金支持“三農”。
(3)加強政策引導,開展金融知識教育。要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轉變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用市場化利率覆蓋其經營風險。
3 農村金融創新的建議
在銀行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轉變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農村銀行增強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風控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深入,農村金融競爭日趨激烈,農村銀行要想在多元化競爭中站穩腳跟,求得快速發展,必須適應市場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實施差異化經營策略,從而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這不僅要體現在財政扶持和稅收減免上,更要體現在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經營、人才資源、法律保障、輿論宣傳等各個環節上。要扭轉地方政府忽視農村金融工作的局面,把農村金融發展納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合理增設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發展可持續能力強,金融服務不充分的地區,合理增設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農民選擇金融服務的范圍,增強金融競爭力。
(2)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基本功能。著重加強農村的金融基礎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支付、清算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和效率。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產權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加強風險防范,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基本功能。
(3)加強農村金融人才培養。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特別是以農村信用社等為主體的基層農金機構,由于地理位置、待遇和體制等因素,十分缺乏研究型、應用型高端人才。應通過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對農村金融戰線缺乏的實踐和理論人才的培養,加強為農村金融發展而獻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一批政治品質好、業務素質高、研究能力強的新型農村金融人才。完善相關待遇、職稱評定、干部提拔等配套機制,留住人才、重用人才。
(4)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培育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機制。拓寬政策性金融的業務范圍,大力發展面向廣大農戶的合作金融組織,逐步規范和引導民間金融。要通過經濟手段而非行政手段來解決民間金融所存在的問題,并逐步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傳統的信用資源來培育和發展民間金融主體,使金融產業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場化。
(5)加快法律制定,為農村金融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要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穩定的金融法律體系,同時對于建立怎樣的金融監督管理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如何建立等問題,應作出明確的規定并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市場經濟主體的信用觀念和信用意識,農村金融立法應循序漸進,平穩推進,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
(6)建立和完善信貸保險制度和補償機制。首先,建立農村信貸保險制度,積極開發農業貸款損失補償保險品種。其次,建立信用擔保補償機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擔保補償基金,建立區域性信用再擔保機構,以分散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完善特色農業風險分散與補償機制。
參考文獻:
[1]李曉春,崔淑卿.匯豐銀行在我國開設村鎮銀行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探討,2010(1).
關鍵詞:農村 幼兒教育 發展問題 對策
前言
近些年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國家與相關教育人士更多地關注農村教育發展問題。國家將更多的人力與物力投放于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中,農村的適齡兒童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關系著農村兒童的成長,也關系著每一個農村家庭的生活質量。雖然農村幼兒教育水平與前幾年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還有一些問題對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不利影響。筆者選擇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存在問題與對策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1、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雖然一直倍受關注,但其發展中的問題也在不斷暴露出來。下面,我們來對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1農村的幼兒教育受重視力度不足
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關鍵的教育工作,對于幼兒的思維發展有著啟蒙作用。幼兒教育是兒童升入小學生的基礎,也是幼兒整個人生的基礎。國家政府部門一直十分關注幼兒教育的發展情況,從娃娃抓起的教育思想更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幼兒教育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事業剛剛起步,無論是幼兒教育工作人員還是農村的家庭,都沒有給予幼兒教育應用的重視。在農村,幼兒園的入園率很低,這對于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動力的充足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農村的家長的教育理念不足,認為幼兒園教育沒有意義,不能教會孩子任何東西,不愿意讓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展學習。
1.2農村幼兒發展投資不足
長期以來,農村幼兒發展的經費一直不足,政府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的投資不足,導致農村幼兒教育不具體的現象時有發生。就目前情況來看,在政府的學前教育整體投資當中,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投入到了幼兒教育中,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這些僅有幼兒教育資金并沒有完全應用到農村的教育活動中。但是,農村的幼兒教育收費還會受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對于一個貧困的農村,農民不能接受正常的幼兒教育費用。這就使得農村的幼兒教育缺少經費的支持,無法像城市的幼兒教育那樣正常發展。
2、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加強對策分析
農村幼兒教育發展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持,加強農村幼兒教育發展方法的改革,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來講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來對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加強對策進行幾點分析:
2.1加強農村入園率的提高
在幼兒階段,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發展,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對于孩子的一生來講,幼兒階段的教育關系著其思想的發展。在教育事業整體中,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加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是每一位家長與教育人員的重要職責。城市教育的發展已經速度不斷加快,我們需要將幼兒教育的發展重心逐漸轉移到農村地區,使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事業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讓農村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享受一樣的教育環境,具備一樣的教育條件,有利于教育公平。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為農村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幼兒教育環境,加強社會氛圍的加強。在農村,農村的領導者需要利用廣播等工具,從農村本身的教育發展實踐出發,對農村人們進行教育觀點改革,使其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幼兒教育相關者的思想得到改革,才能使幼兒教育獲得更多的支持。另外,政府部門要加強幼兒教育的宣傳工作,引導更多的農村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提高農村幼兒園的入園率。入園率提高了,農村的幼兒教育的工作熱情也會大大提高,這對于農村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2.2加強農村幼兒教育投資
農村的幼兒教育順利發展,需要得到合理投資的支持。從農村的經濟情況出發,勤儉是農村幼兒教育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村幼兒教育人員需要對農村現有的幼兒教育基礎設施加強利用,從現成的農村住宅或者倉庫等合理空間出發,進行幼兒園的開辦。農村的民風較為淳樸,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與學生家長多交流多溝通,使其認識到幼兒教育投資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其次,幼兒園要鼓勵教育工作者自主進行教學用具的開發與制作,利用活動課讓幼兒動起手來,讓大家合起力來為農村幼兒發展提高動力。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幼兒教育的投資,將更多的教育經費注入到農村當中,讓農村受益。只有這樣,農村的幼兒教育事業才會越來越好,農村孩子的個人素質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的進行,使得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幼兒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水平的高低對于未來社會人才的個人素質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農村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筆者對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了向點個人看法。希望教育人員以及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多地關注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為農村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曉青.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