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4 11:1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風險控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的民營快遞企業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而得到快速蓬勃發展的,據國家郵政局官網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民營快遞企業市場份額持續上升,業務量比重達83.4%。但在這個繁榮發展的背后卻也帶來了諸多的弊病,給企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諸多風險??爝f作業過程環節多,門點網點也多,收件、發件流向交織復雜,非常容易發生錯收、錯發、貨損、變質、丟失、錯單、延誤等快遞服務質量事故。因此,快遞行業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行業。為應對這一問題,民營快遞企業勢必要建立一套風險控制機制。
2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含義及其特征
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是指民營快遞企業在快遞服務經營中,由于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經營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引起維持經營困難的各種可能。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與國家政治、經濟政策、市場經濟景氣程度、企業管理等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旦風險無法控制或者控制失效,民營快遞企業將面臨市場萎縮、利潤下降,甚至被兼并或者破產。民營快遞企業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征:一是風險的不確定性。體現在:
①風險是否發生是不確定的;
②風險發生的時間是不確定的;
③風險產生的結果如何是不確定的。二是風險的客觀性。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受到上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同時,風險的發生與控制都有規律性,人們只能利用這些規律,而不能消滅這些規律。三是風險的可測定性。個別風險的發生雖然是偶然的,不可預知的,但通過對大量風險的觀察會發現,風險往往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根據以往大量的歷史經營資料,可以測算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程度,并且可構造出損失分布的模型,成為風險估測的基礎。四是風險的可控性。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源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能夠及時了解、掌握這些因素的動向,并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應對風險,就可以有效防止風險的發生或者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即使出現了風險,也可以把風險損失降到最低。
3民營快遞企業風險識別
3.1民營快遞企業外部風險
①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指的是由于自然災害如火災、雨、臺風、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所引起的風險,自然風險一般來說是無法控制、難以預測、難以避免的。由于民營快遞企業末端物流配送業務的范圍十分的廣闊,客戶地域分布也非常的廣,因此遇到自然災害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②政策法規風險。政策法規風險指的是政府有關快遞行業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臺,引起快遞行業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目前快遞行業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法律法規中對于快遞企業的規定比較少,大大的增加了民營快遞企業的運營風險。
③宏觀經濟風險。宏觀經濟風險指經濟活動和物價水平波動可能導致的企業利潤損失。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各國經濟在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宏觀經濟風險程度也相對增大,2008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
3.2民營快遞企業內部風險
①人員風險。人員風險包括民營快遞企業管理者素質,快遞服務人員素質,快遞人員流動性等。民營快遞企業普遍存在著企業管理者素質低,快遞服務從業人員素質也較低,快遞從業人員流動性過大等問題。
②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民營快遞企業的決策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和成本增加的現象。在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大環境下,許多民營快遞企業只重視業務開發,忽視業務合規管理,過分追求發展規模和速度,通過低資費、跨區域攬收提升業務量,忽視了整個企業的經營效益。
③信息風險。信息風險是指在共享信息的過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嚴重的信息污染現象導致的信息不準確性、滯后性和其他一些不良后果的一種相對冒險現象。信息風險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的及時、準確披露和客戶信息安全兩個方面。
4建立健全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機制
4.1建立健全風險預防機制
根據風險的可測定性,民營快遞企業可建立健全風險預防機制,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建立風險意識教育機制。通過風險意識教育培訓,如應對風險模擬、企業風險案例分析、企業風險知識教育等,幫助企業員工樹立風險意識。第二,建立風險分析預測機制。通過對企業自身的風險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再根據企業的內外部狀況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再對風險的屬性、來源、影響和應對風險的成本等作出實事求是的評估。第三,做好風險控制機構設置與協調工作。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相互協調溝通才能實現有效化解。
4.2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根據風險的可控性,民營快遞企業可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建立健全風險控制責任機制。在做好風險控制機構設置的同時,也需要做好對相關風險控制崗位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提高有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責任心,也為在控制風險失敗之后進行有效問責提供了有利依據。建立健全制定風險控制策略機制。這一機制可確保風險控制策略制定實施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當民營快遞企業在面對風險之時,在制定風險控制策略的過程中,要明確制定風險控制策略面臨的首要問題、執行標準、評估標準和方式,制定風險控制策略,并確定最佳策略。建立健全實施風險控制策略機制。是否能有效實施風險控制策略,取決于決策是否果斷和行動是否迅速。為此,企業需要統一指揮,上令下達,提升組織與個人的執行力。當企業風險發生之時,各部門要馬上行動起來,在各自崗位上按照企業的統一部署,為風險控制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有效化解風險奠定扎實基礎。
4.3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反饋機制
根據風險的客觀性,民營快遞企業可建立健全風險反饋機制,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建立健全恢復正??爝f服務經營秩序機制。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干擾、破壞了企業的快遞業務經營秩序。因此,在風險控制結束后,需根據所遭遇的風險的類型和破壞程度的不同,從人、財、物、社會輿論等不同方面恢復企業快遞經營秩序。第二,建立健全員工心理干預機制。任何災難過后,人的心理創傷是比較難以撫平的,為此,民營快遞企業也要有對因遭遇企業風險而受到損害的企業員工提供心理治療的意識與行動。這將有利于激發企業員工勞動積極性,凝聚企業人心、實現民營快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建立健全風險控制的總結和反思機制。對風險發生的原因、風險預防、風險控制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總結和反思,找出可供借鑒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民營快遞企業自身的風險預防、控制能力。
5結論
關鍵詞:信托金融產品風險委托人控制
一、我國信托業風險分析
隨著《信托法》及《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的出臺,我國信托業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許多信托公司迅速推出了大量的信托產品,這些信托產品打通了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隔閡,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理財方式,受到廣大投資者的普遍歡迎。我們在對此感到欣喜的同時,還應對信托業存在的風險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強有力的控制,以使信托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1.信用風險。信托行動中的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受托人信用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對其他信托主體人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受托人的信用是信托公司經營的生命線,而委托人正是出于對其無比的信任才將自有財產委托給信托公司,而一旦信托公司喪失了信用,那么它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基礎,就會迅速被市場所淘汰,甚至還會對同業其他企業的信用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信托公司在經營中一定要堅持誠信原則,努力鍛造本企業的金字招牌。
2.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委托人因信托產品流動性的不確定變化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當前,信托投資公司推出了大量的資金信托計劃,這些信托計劃一般屬于中長期金融產品,但是沒有一個可以進行法定交易的平臺,這就使其極其缺乏流通性,其流通性甚至遠遠比不上債券等其他投資工具。一旦宏觀經濟或金融市場發生較大的變化,委托人就有可能會面臨損失。因此,提高信托產品的流動性是信托業一個急迫的課題。
3.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是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變化給委托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根據信托法規,信托投資公司不能承諾或保證信托產品的收益,而其風險應由信托財產承擔。而信托公司往往在投資中追求高回報,管理又缺乏風險控制,造成由于投資項目和合作對象選擇不當使投資的實際收益低于投資成本,或沒達到預期收益,以及由于資金運用不當而形成風險。如:資金來源利率高于資金運用利率,短期資金來源作長期運用等等。這種狀況以往普遍存在于信托投資公司的自營投資和委托投資中,是造成信托投資公司資產質量差的主要原因。
4.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因財務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風險。根據信托法規,信托公司應對信托資產與自有資產分開管理,單獨核算。我國許多信托投資公司財務管理手段落后,在財務狀況發生危機時還全然不知,更沒有建立起信托資產與自有資產之間的防火墻,容易引起信托當事人之間的法律糾紛。
5.管理風險。管理風險在信托業中主要是指信托公司的管理不善給其他信托當事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信托公司以往大都屬于國有獨資的行政性公司,其內部往往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多數公司沒有做到政企分開,在經營過程中受政府干預較大,缺乏科學管理的機制。這種較為弱化的管理模式往往會給委托人及其收益人帶來較大的風險。
6.法律風險。指當信托企業正常的業務經營與法規不相適應時,公司就面臨不得不轉變經營決策而導致的風險。在我國《信托法》已出臺,與其相配的制度法規尚不完善,而信托業有著強烈的拓展新業務的沖動,因此在高速發展的信托業與滯后的法規建設之間蘊藏著很大的風險。
二、信托業風險防范與控制
從1998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對信托投資公司進行了清理整頓并重新登記,80多家資產質量較好的信托公司得以保留。在此過程中,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信托活動進行規范和指導。信托業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但此時我們更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充分借鑒西方同行的成功經驗,在開拓新業務之前,首先建立一套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
1.健全內部控制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扒Ю镏?,毀于蟻穴?!庇陌倌赉y行巴林銀行,由于缺乏內控機制,竟然毀于一個普通交易員之手。我國當前處于市場經濟發育初期,外部環境還沒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市場規則體系,在這種條件下,信托投資公司必須勇于從自身做起,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風險,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1)全員參與,制定信托機構風險控制制度。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首先要制度先行。必須在有利于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制定業務計劃、操作規程和經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在領導體制上,要充分體現監事會的監督制約職能,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決策活動違規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動員全體員工,充分發現經營活動中各個環節所存在的風險,只有全員參與風險控制,才能把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工作聯系起來,上下一致,相互協調,形成一個嚴格防范風險的工作體系,將防范風險的工作落到實處。
(2)建立信托機構的風險控制機構,落實各級風險控制責任。風險控制作為信托機構的大事,必須要有專業的部門來抓。這個部門應直屬總經理管理,并定期向董事會匯報風險管理的工作。通過此部門把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的風險控制活動嚴密地組織起來,并使之責權明確、相互促進、協調統一,嚴格落實已制定的責任制度,并積極開展風險教育,組織群眾性的風險控制活動。
(3)建立內部風險控制機制要以預防為主,保證業務穩健運行。信托機構一旦發生業務風險,后果往往非常嚴重,輕則會使信譽受到嚴重的損失,重則會立即導致企業破產倒閉。因此信托機構要對經營風險實行嚴防死守的態度,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實現信托機構內部組織體系的控制、資金交易風險的控制、衍生工具交易的控制、信貸資金風險的控制、基金風險的控制、會計系統的控制、授權授信的控制和計算機業務系統的控制等。全面貫徹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和央行監管規章的貫徹執行,確保將各種風險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確保自身發展戰略與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并有利于防弊查錯,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證業務的穩健運行。
(4)完善內部控制約束機制,建立合理規范的信托投資公司治理結構。信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取決于其治理結構的合理與健全程度。信托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此對公司進行管理與控制的體系,它規定了公司的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的責任與權力分布,并且清楚地說明了決策時,所以遵循的規則與程序。信托企業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治理結構,委托人與收益人才會對其樹立起高度的信心。股東的基本權利應包括:穩妥可靠的所有權登記辦法,可以轉讓和轉移自己的股份;及時、定期地獲取公司的有關信息;出席股東大會并投票;選舉董事會成員,參與公司利潤分紅。股東有權參與并了解有關公司重大變化的決定,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內部人交易和濫用權利進行自我交易必須受到禁止,利害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受到尊重,在其權益受到侵害時,應有機會得到補償。利害相關者應當能夠得到有關的信息。
(5)建立信托風險基金制度,提高防范系統風險的能力。在銀監會的領導和監督下,建立信托業基金制度。各信托機構應按每年實現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顚4妫y一交由銀監會管理。當信托機構整體出現系統性風險時,可用此基金挽救陷入經營困境的信托公司。金融風險防范與金融風險補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建立了金融防范機制,又擁有金融風險補償的雄厚經濟實力,才能經受起金融風險的考驗,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6)保證信托企業的信息透明度。作為公信力很強的信托企業,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強其內部信息的透明度。應當披露的重大信息至少應包括:信托財產的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信托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公司的發展戰略和階段目標;公司股份的分布;高級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可預見的風險因素;重大的關聯交易及對外擔保情況等重大事項。
2.健全信托法規,從外部控制信托業風險。信托業能夠健康地發展,必須要以法規來引導。在中國信托業發展的初期,信托立法滯后一直是困擾信托業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20多年來,信托業一直在銀行、證券、保險的夾縫中生存,始終走不出整頓、發展、再整頓、再發展的怪圈。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信托業的問題與困境實質上是一種制度性現象和政策性現象。因此,健全法規并與國際接軌是信托業的當務之急。
很多大型企業都建立了資金集中管理模式,但由于企業的管理體系不夠健全,使得內部控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從而限制了這些企業的發展。其中采購和資金報銷環節的風險尤為突出。因此,加強企業采購和費用報銷過程中的內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資金集中管理;大型企業;風險控制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日漸擴大,經營范圍越來越多,經營管理逐漸分散,企業面臨的風險也相應變大,因此內部審計管理的需求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上市公司必須要設立審計委員會也是《薩班斯法案》的要求,內部審計的設立,對提高企業治理效率和財務信息的可靠性都具有深遠的意義,還可以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
一、資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大型企業存在的風險
(一)采購環節風險
(1)部分企業沒有完善的采購管理網絡系統設置。如金額沒有上限,也沒有較為穩定的供應商設置等。在申請采購項目時,由于缺乏統一規范要求,員工使用的申請方式不一,導致采購管理混亂。
(2)在制定采購計劃時,應根據采購需求對供應商進行比價,并且對供應商名單進行最后確認,再向主管部門提交報價審批申請。主管部門所需做的只是事后管控采購業務,而無須管控前期采購工作。
(3)銷售計劃隨著市場的變化時常做調整。由于企業的采購計劃都是依據銷售部門年初設定的計劃編制而成的,采購和銷售部門沒有及時溝通,導致企業雖然有采購預算和計劃編制,卻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求,造成采購過?;蚨倘?,從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企業對采購人員的績效評估機制不完善,使員工的工作責任意識缺乏,不利于提高采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導致企業采購成本不斷升高,供應商供貨質量不斷下降,進而使得企業業績和盈利能力也相應下降。
(二)財務報銷環節風險
費用報銷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看似不重要,但是不考慮生產原材料成本外,員工日常推廣及活動產生的費用支出(如差旅過程中的費用、業務招待費用、推廣活動費用等)同樣在企業主要運營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容易出現商業賄賂等行為。工作人員在日常報銷時,擅于鉆企業財務管理上的漏洞,通過使用虛假發票編造虛假業務進行報銷,使企業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面臨嚴重的稅務風險。財務人員在收到員工報銷時,對其取得的報銷憑證的真實性也難以辨別。員工在填寫報銷憑證時也不能夠按報銷要求規范填寫,使得報銷憑證不符合公司報銷制度的要求而給予退回重新申請,這樣勢必會造成人力、物力等的嚴重浪費。此外,企業財務還經常出現報銷憑證和業務項目不相符的情況。究其原因在于報銷人提供虛假報銷信息。部分企業報銷人員將一些自費項目歸類到企業活動,并且向企業申請報銷這一部分費用。
(三)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業雖然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沒有涵蓋所有業務活動,或可操作性不強,例如對數額僅以“較大”來描述,但具體多少數額才算較大卻沒有明確標準,造成無法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管理者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由于企業各項經濟活動全面置于經濟監督之中,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主要方面、重要環節實施全面控制。在設計企業系統時,關鍵之處在于如何提升設計的完整性,簡化控制程序,提升企業效率,減少企業在此方面的支出。在確保有效性的基礎之上,應該依據企業規模與業務特色進行控制,確定控制節點,對于不同金額應有不同的審核方式。對于牽扯到較大金額的重點項目,應采用更為嚴密的控制措施。這比制度不完善的危害還要大,沒有得到有效執行的制度好比沒有關閉的防盜門,根本不防盜。企業受利益驅動,更看重企業經營,而忽視企業的管理,未建立完善的自我約束機制,通常是違規的事情發生后才采取補救措施,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偏重于事后控制。
二、大型企業風險控制策略
(一)明確會計責權,加強企業各方面的內部牽制制度
當員工將報銷單據遞交會計人員后,在業已完成初次審核后,還應對較大金額的付款申請加以復核。只有當復審人員確定報銷申請無誤時,會計人員才可以將此次報銷的金額付款給相應的收款人。倘若復審人員對于報銷單據存在疑問,就可以在系統中退回此次報銷申請。復核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報銷申請進行第二次審核,檢驗報銷的真實性,涵蓋支持此次活動的文件、發票,報銷項目類型、初次審核人員的審核方式是否符合流程規定等。實現網上電子審批系統后,財務人員無需手工在財務系統中做賬,相應的財務人員只需在員工電子費用申請單上選擇正確的費用類型,點擊批復按鈕即可。相關的費用明細會自動上傳的財務系統,實現電子自動做賬模式。財務人員無需再手工做賬,只需要對審批記錄準確性加以確認即可。不同的費用類型會有與其相對應的費用科目,電子審批系統會根據財務人員在電子審批單上選擇的費用類型進行分類,上傳到財務系統的相應費用類型的科目中。對于應付賬款科目,則設為系統固定使用的貸方科目。只有借方的費用類型科目是根據活動的實際類別進行分類的,貸方科目則設為固定的科目。如果財務人員在電子審批系統中選錯費用類型,上傳到財務系統中后可以在財務系統中進行修正。但也僅限于對借方的費用類型科目進行修正。貸方的應付賬款科目應設置為不可修改狀態。負責銀行付款的財務人員,每次付款時,在財務系統中導出應付賬款科目即可進行付款。不同付款類型的性質不同,對相應財務人員的財務使用權限應有嚴格規定。對于與采購相關的對公付款以及與員工報銷相關的個人付款,應對相應財務人員的財務系統使用權限進行相應的設置。
(二)定期對員工進行采購及報銷相關知識培訓
財務人員及采購人員應對自己負責的區域人員做費用報銷相關知識培訓,并將培訓內容作為對財務及采購人員的績效考核目標。財務及采購人員通過工作中對員工費用申請中常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定期以座談會、電話會議或者其他形式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財務、采購相關知識培訓,優化員工費用申請進度,提高各部門間的配合,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要注重建設重視信息技術,在市場調查時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構架物資信息庫,提升企業信息傳遞效率。此外,還要構架信息管理系統已支持網上采購和審批。降低采購風險,提升企業效率,掌控采購流程。企業應該對各項業務的交易流程有全面地了解,對合同約定的事項特別關注,而且還要注意是否存在合同約定以外的事項。當收到貨物時,采購人員應對貨物進行及時登記。對于作為某些有特殊使用目的的支出要加以關注,與客戶之間保持良好的及時溝通,避免交付貨物的難以收回;或者仍然掛在企業賬上,沒有及時做賬務處理。企業可以通過采用招標的方式,獲得質量好同時價格又合理,性價比高的產品。在招標時,應使用更為公平、公開、公正的方法,部隊企業供應商進行投標限制,確保過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尤其是管理人員,要做好對于招標過程的管理工作。倘若某家供應商確認中標,相關人員應告知企業管理人員供應商信息,企業管理人員在董事會上應安排專人負責其監督工作。如果發現某個中標供應商存在價格虛高,應嚴肅處理相關招標負責人,確保招標流程的合規性和公平性。
(四)做好企業年度財務預算編制工作
這是大型企業風險控制的第四大策略。預算辦法涵蓋企業固定預算、企業概率預算、企業增量預算等等。在進行企業預算編制時,應使用綜合預算編制的方法進行。除去增量預算,還應該對概率預算、零基預算、動態預算等加以考慮。就程序而言,應逐步從增量預算向其他預算過度。對于銀行所用的預算方法而言,其有著各自的優劣性。例如增量預算方法是指基于企業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比對企業上一期業務數變化,在某種水平上升降銀行預算額度的手段。而對于零基預算而言,就并非基于企業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而是基于零這一基數,分析某項開支方式和數量的必要性,將預期收益考慮在內以后進行預算確定。就增量預算過渡到零基預算而言,參考項目重要性程度高低,再根據先后緩急這一策略,進行經費預算。使用這種方式進行過渡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銀行業務穩定。
作者:孟祥革 韓東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預算 管理 風險 控制
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企業經營受內外部環境影響越來越大,企業管理也越來越趨于復雜化,如何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來提高運營效果、防范運營風險成為企業經營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企業的內控管理現狀
我國企業管理尚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內部控制環境不健全,管理基礎薄弱,無法有效預見和控制經營風險。多數企業按要求建立了制度和流程,但實際可操作性差,執行力低,效果較差。
缺乏協調機制,權責不明確。很多企業職責分工不明確,管理鏈條長、流程不清晰,人員變化快,數據不統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運營效率低,經營風險高。
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系統。很多企業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風險評估和防范措施主要由部分管理部門甚至是一般工作人員完成,判斷標準不明確,管理措施存在局限性,導致風險失控。
監督機制不健全。許多企業內部稽查、評價制度不完善,導致監督工作難以落到實處。董事會機構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或者董事會就是半個經營班子,經理層的決策就是董事會的決策,缺乏牽制和監督。
二、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
(一)外部監管的規范,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內控管理
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聯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基礎上,于2010年4月又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這就要求企業單位必須重視內控管理,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加快內控建設。
(二)當前的經營環境要求企業必須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級貸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衰退,將使企業進一步認識到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帶來企業管理理論新一輪的改革和深化。
三、運用全面預算管理工具加強內部風險控制
內部控制理論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五個階段。當前的風險管理框架理論,是在2004年在美國COSO委員會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ERM)中提出的,把企業內部控制提升到企業風險管理階段,管理內容擴展到相互關聯的八個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
從內部控制理論進程演變來看,內部控制內涵逐步擴展,內容不斷豐富,管理思想從財務活動逐步擴展到整個經營過程,從經營活動擴展到戰略目標管理,從內部環境分析擴展到外部風險應對,從過程控制擴展到事前管理(風險識別),將全員、全過程管理思想逐步深化。其管理內涵基本與當代全面預算管理內容一致。
全面預算管理自上個世紀20年代在美國的通用電氣、杜邦、通用汽車公司產生,通過業務、資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確適度的分權授權,戰略驅動的業績評價等,來實現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進而對作業協同、戰略貫徹、經營現狀與價值增長等方面的最終決策提供支持,是兼具控制、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的一種綜合貫徹企業經營戰略的管理工具,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把企業的所有關鍵問題融合于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首先,全面預算與企業戰略規劃密切相關,預算目標一般由董事會制定,代表出資人的利益,是企業戰略目標在短期內經營活動中的具體體現,一般涉及利潤目標、規模目標、投資目標、成本控制目標、資源分配目標等,是內控管理中價值創造、資產安全、風險可控等活動的終極目標。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預算目標是實現控制目標的基礎。
其次,全面預算管理涉及企業的生產、銷售、研發、投資等各個環節,與企業內外部環境密切相關,要求企業必須對各項影響因素進行充分了解和評估,建立動態的風險識別和分析系統,制定風險控制目標和應對措施,并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貫徹推行。預算編制對宏觀形勢、行業趨勢、成本承受能力等活動研究的越透,預算的執行力、穩健度就越高,企業面臨的風險就越小。
其三,全面預算在目標既定的前提下,需要對目標進行再細化、對數據進行再明確、對任務進行再分解、對資源進行再分配,需要管理層對企業內部環境進行梳理優化,完善治理結構、權責分工、人力政策、內部監督等管理程序。制度健全、管理高效、信息通暢的內控環境能促進預算目標的落實和各項預算工作的順利開展,反過來,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也能發現內控管理的缺項和薄弱環節,從而推動風險點控制和內部環境的改善。
其四,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上報、質詢、確定等一個溝通過程,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對完成結果確認、與目標對比分析、確定糾偏方案等實施必要的控制,兩者都需要以經營信息為橋梁,在各部門、各管理層之間實現傳遞,在上傳下達的過程中,基本就實現了風險點發現、防范措施制定、整改措施下達等風險控制的目的。
其五,全面預算管理要求企業必須建立監控評價體系,需要進行信息歸集和分析,需要開展業績評價和薪酬考核,需要對管理過程審計監督。只有形成不同面、多方位的協同管控機制,才能將預算評價做到合理、可行,實現獎懲分明,確保經營風險可知、可控、可承受。
參考文獻:
工程設計行業是通過為客戶提供設計勞務而實現盈利的服務性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行業,已經逐漸由國家管控變為市場管控。為擴大市場份額,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準備或正在走向資本市場。為了規范財務核算,需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即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來確認收入與成本。同時由于分包風險是設計行業面臨的且在實際中容易忽視的一個重要風險,直接影響到企業健康發展,因此還需要有效規避分包業務可能引發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完工百分比法相對于傳統的開票確認收入來講更適合設計企業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收入成本配比的有效性,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分包業務管理不當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經營風險,直接影響到企業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對工程設計企業運用完工百分比法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分包風險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力圖識別出設計企業在運用完工百分比法時存在的問題以及企業的分包風險,并找到應對這些問題和風險的措施,使企業更好地運用完工百分比法,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把控風險,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運用完工百分比法存在的問題及分包風險識別
1.運用完工百分比法存在的問題。設計行業取得的收入屬于提供勞務收入,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相關規定,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企業在提供勞務時根據完工進度確認收入與費用的一種常用方法。設計企業一般項目周期較長,資金回收期也較長,因此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原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與成本顯得更為合理。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對合同完工進度的確認來確定收入與成本,確定完工進度時可采用成本法、工作量法和實際測定法三種方法。由于實際測定法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科學測定,費用高,因此一般采用成本法和工作量法。成本法按累計實際發生的成本占合同預計總成本的比例計算完工進度,要求實際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準確核算,并與完工進度相關,也需要準確的評估合同預計總成本。由于設計行業的特征,不太適合用成本法確定完工進度。這是因為實際設計過程中,項目資源重復利用率高,設計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設計項目的復雜程度、繪圖質量等因素使傳統的人工工時量化衡量變得不再合理;同時由于設計企業主要的成本為人工成本,設計人員的部分薪酬一般在項目完工時才能發放,實際發生的成本不能得到可靠計量。隨項目進程項目設計變更、優化等會投入更多的人工成本和其他費用,但是這些成本并不增加設計進度。因此設計企業采用工作量法確定完工進度較為合理,但在實務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或困難,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1設計工作量確認的依據難以取得。工程設計項目一般分為設計準備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審圖出圖階段。與施工企業不同,在項目進行中工程設計企業已完成工作量不具備由監理等機構出具完工進度報告的條件。設計項目已完工作量一般由具體負責該項目的設計人員統計,工作量僅來源于企業內部,因此可靠性較低。在實踐中由于設計企業處于乙方的被動地位,受合同付款約定和設計內容修改的影響獲得甲方的設計進度確認單或相關工作量確認依據比較困難,即便取得進度確認單,也相對滯后,與實際的設計進度也會存在較大的偏差,影響收入計量的準確性。若設計項目存在分包,則進一步增加了設計工作量確認依據的取得難度。1.2項目總成本難以準確預估。按照工作量法進行收入確認,同時應結轉與收入相配比的成本,這需要設計企業對單個設計項目總成本進行較為合理準確的估算,由于設計行業的特殊性,一個設計人員可能兼顧多個項目,項目的難易程度、設計變更頻率都影響項目成本的歸集,實際工作中設計企業很少對單個項目進行完整的成本核算,項目成本的估算數據的準確性難以保證。存在分包業務的企業,其成本控制和核算資料滯后性就更為明顯。企業要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需要對項目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核算,由于設計企業項目資源重復利用率高,設計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設計項目的復雜程度、繪圖質量、設計變更等因素,加大了項目成本管理和核算難度。根據設計企業的特征,需要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數據統計歸納合理的人工工時費用,并建立較為完善的成本管理和核算信息系統,這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和財力,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1.3后續工作的不確定性導致成本、完工進度不配比。由于設計業務的特征,有的項目成本投入與完工進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例如設計完成后的設計維護、設計變更頻率較高,會發生額外的人工成本和差旅成本,但是對完工進度并沒有產生影響,也不會產生收入的追加。1.4不簽合同導致完工百分比法難以運用。設計項目簽訂的合同是運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前提,但是在實際中企業設計項目存在不簽訂合同的情況,或者簽訂的合同對于付款的約定,沒有按照完工進度約定付款比例,這兩種情況導致合同總收入無法可靠計量,使完工百分比法無法得以運用。2.設計項目分包業務風險。由于設計項目的復雜性和專業性,設計企業有時會采用分包形式將項目的一部分發包給相應分包方,以獲得更加精準、高效的結果。由于更多信息流向企業外部,企業無法掌握,因此分包也變為風險的高發區。目前企業對分包風險的認識還不夠完善,認為分包風險管理就是當分包出現風險時才應去考慮的問題,因此日常風險管理中較少涉及,減慢了風險應對速度,也使得風險應對變得低效。本文根據設計企業分包業務特征,識別出分包風險如下:2.1分包方選擇不當易引發經營風險。分包方的選擇是設計項目分包的前期階段。大多數設計企業對于分包方的選擇流程不夠規范,缺乏合格分包方的入圍、比選環節,沒有制定合格分包方目錄及比選規則。對于規模較大的設計項目分包業務沒有履行招投標程序,加之設計企業與分包方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分包方為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刻意向設計企業提供誤導性的信息,隱藏對自己不利的信息,導致設計企業可能會選擇服務較差的分包方,給后期設計項目的分包實施過程帶來風險。2.2管控力度不足引發質量、進度風險。在設計項目的實施階段,容易出現設計質量風險。設計企業對于分包出去的設計項目往往很少參與過程管理,又由于分包方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設計質量和設計進度上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例如設計方案可實施性差、設計功能不符合要求、設計范圍不符合要求、設計不符合規范、設計變更不能實時跟進客戶的需求變更、設計進度失控、延期等等,這些問題一方面會導致設計工作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無法通過驗收,帶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由于工程設計質量直接關系到后期施工的質量,因此一旦出現問題,設計企業不但在經濟上要承擔連帶責任,對自身的市場信譽、企業形象等無形資產造成嚴重的影響。2.3分包方人員勝任能力影響合同履約和效益。設計分包對于設計企業來說可控性較差,其中分包方負責業務的設計人員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分包方設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和設計經驗不足、沒有充足的時間保障、人員穩定性、職業操守等因素會直接導致設計企業承擔較高的風險。一方面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經驗不足、沒有充裕的時間保障、穩定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設計項目的有效實施,降低設計質量,使設計進度失控,甚至導致無法按照合同履約。另一方面分包方設計人員不良的職業操守會使他們可能出于利己主義而做出有損于項目正常運行的事情,例如泄露設計企業機密等。2.4合同訂立引發的法律風險。在實際中,設計企業關于分包的項目存在不與分包方簽訂合同、分包合同訂立不規范或嚴重滯后訂立合同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設計企業與分包方關于設計質量、設計流程、設計價格、結算流程等關鍵點僅有口頭的承諾,沒有合同或具有法律效力的相關約定,一旦出現問題和糾紛,難以分清雙方權利義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三、針對完工百分比法存在問題的策略及分包風險應對措施
1.針對完工百分比法存在問題的策略。1.1強化進度確認的管理。設計企業應統一簽訂規范的合同,在合同中明確,各階段完成的工作內容,提交的成果性文件對應的收費金額,例如合同中約定初步設計方案階段,設計單位將項目的初步設計方案交付給甲方并通過驗收以后,甲方即支付給設計單位初步設計方案對應的設計費用。同時為了及時掌握設計項目的具體進度,設置項目進度管理員,負責統計設計人員上報的項目進度數據,及時與甲方人員進行溝通,及時取得甲方對設計進度的確認資料。同樣在分包合同詳細約定不同階段完成的工作成果,并依據方案或階段圖督促甲方單位確認。1.2引入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以提高數據可靠性。建立以項目工時為基礎的項目成本管理系統,根據經驗和以往數據統計分析計算人工工時費用,依據不同設計項目預期投入的工時數以及其他成本估計單項成本總預算。引入適合自身情況的成本管理信息平臺,若存在分包可以設置分包項目管理板塊。設立項目成本核算管理部門,對設計項目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充分運用成本管理信息平臺,由設計員根據項目進度填報項目工時,逐級審批,達到對項目進度和過程管理進行有效控制的目的。項目完工后,將項目進行過程中預估的總成本與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比較和分析,不斷更新完善項目管理系統數據。1.3合理預計項目后續維護成本。對已完設計項目,收集信息,合理判斷項目成本的完整性,對于預計產生的后續維護等費用應進行合理的估算,保證項目成本的完整和可靠性。1.4訂立合同為財務核算提供基礎保障。簽訂設計業務合同是運用完工百分比法進行財務核算的基礎,所以必須規范訂立業務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設計進度和付款金額。合同的訂立也是保證雙方權利義務的載體,形成法律上的相互約束,使雙方的合作做到有據可依。2.分包風險應對措施。2.1制定比選規則,規范選擇分包方。制定詳細的分包方入圍比選流程,綜合考慮資質等級、以往設計質量、進度保證、人員素質、服務反饋以及價格收費等內容,建立規范的分包方比選標準,定期更新合格分包方目錄。在實際選擇分包方時,慎重、全面地對合格分包方進行比選,確定最優的分包方。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公開招投標的范圍和標準,對于達到一定規模的項目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分包方。2.2注重質量管理,增強管控深度。加強分包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進度管理,可專門安排人員直接參與設計項目的管理。通過工作周報、質量例會等形式,了解項目設計進度,實時了解甲方在設計方面的需求。對項目設計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及時進行現場的指導。要求分包單位人員定期交付可量化的成果資料,組織專業人士對設計圖紙的關鍵節點進行設計質量的復核,并以書面形式反饋分包方,并監督修改完善。2.3重視人員管理,強化過程管控。對分包方人員綜合素質、勝任能力、以往項目經驗、公司質量復核流程等進行詳細了解,判斷其是否具備勝任能力,分包方是否有完善的復核程序,設計質量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組織項目培訓,要求設計人員制訂詳細的設計進度時間表,并督促完成。要求分包企業人員備份,以備不時之需,在設計人員變動時監督做好交接工作;及時收集整理設計資料和各階段設計成果,減少對相關人員的依賴。2.4規范訂立合同做到有據可依。與分包方簽訂規范的分包合同,在合同中對于設計質量、設計流程、設計價格、設計人員管理、結算流程等關鍵點做出相關條款的規定,一旦出現糾紛,使企業利益有所保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設計企業在運用完工百分比法時,針對設計工作量確認依據難以取得、項目總成本難以準確預估、后續工作的不確定性導致成本與完工進度不配比、不簽合同導致完工百分比法難以運用等問題,以及分包業務中存在風險:分包方選擇不當易引發經營風險、管控力不足引發質量和進度風險、分包方人員勝任能力影響合同履約和效益、合同訂立引發的法律風險,可以通過強化進度確認的管理、引入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以提高數據可靠性、合理預計項目后續維護成本、訂立合同為財務核算提供基礎保障、制定比選規則和規范選擇分包方、注重質量管理和增強管控深度、重視人員管理,強化過程管控、規范訂立合同做到有據可依等措施更好地運用完工百分比法和有效規避分包風險,規范企業會計核算,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作者:李振潔 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S].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司.
隨著市場中金融發展的不穩定,現金流量的管理受到企業經營者關注和重視。企業通過收集、計劃、分析、決策程序對企業的發展時期現金流量進行整體、全面和系統的管理活動,以對現金流量進行管理為中心,同時對企業的未來的資金流動數量和時間對企業的資金賬目進行整體效果的預期和規劃,起到解決企業現金的平衡的作用,達到控制企業風險的效果。
二、現金流量管理與企業風險控制定位
現金流量的管理與風險控制從本質上來講都是一樣的,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其定位自然要具有一致性,都是為了使得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無論是從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進行風險監管和控制,保證企業的運行效率,作為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現金流量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企業生產設備和雇傭勞動力以及資金是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做好現金流量的管理十分重要。
三、現金流量管理對于企業風險控制的意義
現金流量的數據信息能夠體現出企業的可支付能力、償還資金能力以及企業的運行狀況,在可以體現出的信息和數據當中可以令企業決策者做出更為準確和全面的企業決策?,F金流量的管理有助于企業對于財務的管理,通過現金流量的管理可以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監管,減少和杜絕企業的非必要開支,體現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以及根據市場的趨勢定位企業的未來發展,從而保證企業資金的良好運轉。對于企業而言,需要通過降低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的和可能引起的風險性因素控制企業風險,對于潛在的和已經發生的風險性因素要做好有效科學的風險評估,及早做好風險控制預防措施。企業做好現金流量的管理,對于企業的資金有合理健康的使用規劃,能夠降低企業在收支雙方面的不平衡帶來的差距引起的風險。為此,要實現企業的風險控制效果,必須要做好企現金流量管理工作。
四、做好現金流量管理控制企業風險的措施
(一)注意規避風險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出現企業的投資和產出效率超過既定標準,企業可能會出現資金斷裂的情況,資金斷裂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對于企業的現金流量,必須要制定清晰明確的資金流量整體規劃,使得現金流量的運轉能夠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合理分配現金流量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項目。
(二)加強企業監督控制,提高現金流量的使用效率
在制定出現金流量的管理規劃后,要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進行細節的規劃,并要加強在實施環節中的監督和管理,增強企業的資金運轉的流通性,這樣現金的流通會更加有效率,避免企業出現“死賬”“、壞賬”。在企業內部,從企業整體生產運行出發,要保證企業的不同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并進行協調,對于現金的使用要做好審批工作,對于相關部門需要資金的申請要做好相應的申請和審批程序,這樣現金流通的順暢和健康,能夠避免由于企業自身資金問題引起風險。
(三)加強現金流量管理預警機制
由于企業會可能出現生產過剩或者戰略決策的市場“錯誤”行為,這些決策的失誤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對于這些風險需要建立現金流量預警機制?,F金流量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現金流量預算,對企業的有關投資、支出可能不會帶來的預期效益、產出浪費的問題可以進行預防和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因此,要對現金流量進行風險預警,當現金流量達到預算或者要超出預算的時候及時進行情況核實,對現金流量的使用進行分析和研討,合理進行現金使用。
(四)加強企業銷售和收款環節的現金流量管理
對于企業生產經營而言,首先要對于客戶的信息和信譽進行情況核實,特別是在交易過程中的出現付款信譽的客戶要重點關注,在進行款項的審批中要及時關注和記錄。在生產物品需要確保自身商品的存量和發貨時間以及銷售狀況,促進現金流通速度。在收取款項時,要及時進行收款的追蹤,盡量讓客戶全額付款,對分期付款要建立檔案和賬目記錄,對于款項拖欠不支付要做好督促或者尋求法律工作,從而控制企業風險。
五、結語
物流金融,是物流與金融的有機結合,它以物流企業、融資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主體,其核心是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聯合起來,為融資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等增值服務。物流金融的發展,不僅能夠提高物流企業自身的服務水平,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還能夠通過其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聯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效率,最終實現三方共贏。
二、物流金融基本模式
目前,比較典型的物流金融主要有倉單質押,保兌倉,融通倉三種模式。
(一)倉單質押模式
倉單質押模式是物流金融最傳統的模式。早在1916年,美國就頒布了美國倉庫存貯法案,并建立起一整套關于倉單質押的系統規則1。
所謂倉單質押,是指企業將其擁有的貨物存放于金融機構指定的物流企業的倉庫,以其為貨物做為融資擔保,憑借物流企業出具的倉單向金融企業申請短期融資。短期融資的額度通常不超過貨物價值的70%,融資的形式主要流動資金短期貸款、銀行承兌匯票、銀行付款保函等。在倉單質押過程中,物流企業對貨物實施監管,主要扮演中間人及擔保人角色。
(二)保?恫幟J?
在保兌倉模式下,買方、賣方、物流企業(保兌倉)、金融機構四方簽訂“保兌倉”業務合作協議。買方依據其與賣方簽訂的《購銷合同》,向金融機構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后,由金融機構開具承兌匯票,專門用于支付賣方貨款。該承兌匯票由物流企業提供擔保,同時,買方又以貨物向物流企業提供反擔保。賣方收到銀行承兌匯票后,向保兌倉庫交貨,此時業務流程轉為倉單質押。
(三)融通倉模式
所謂融通倉模式,是一種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創新性綜合服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融通倉做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將物流、信息流、現金流有機的結合起來,在為資金需求方提供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服務的同時,提供直接或間接的金融服務,從而架起資金需求方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經營效率,降低運營資本,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益。
在融通倉模式下,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的資產規模、經營狀況、企業信用、擔保措施等多種指標進行評價,充分考慮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及風險抵抗能力,將信用額度直接授予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在授信額度范圍內,以融資企業存放在其倉庫內的貨物作為質押品或反擔保品,直接向融資企業提供結算或融資服務。
三、物流金融的風險
在物流金融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物流企業可以將面臨的風險分為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兩大類。
(一)外部風險
受外部條件變化影響,物流企業主要面臨著市場風險和客戶信用風險。
市場風險:國內外政局的穩定性、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法律環境的變化、質物市場價格波動等都會給物流金融帶來風險。其中,質押產品的價格風險是最重要的一類。在物流金融業務中,質押產品的價格在融資周期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波動。當質押產品價格上升時,質物本身風險較低;而當質押產品價格下降,其變現金額小于融資額度時,就會給業務帶來很高的風險。
客戶信用風險:客戶信用風險是由于融資企業無法履行物流金融協議中的各種責任、信用缺失而給物流企業帶來的風險。在物流金融業務中,融資企業可能不誠信,企圖用較少的質押產品獲得較多的融資,用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滾動提貨時提好補壞等手段來欺騙物流企業,給物流企業帶來風險。同時,當市場環境出現變化,銷售停滯,融資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可能無力償還貸款。或受市場因素影響,質押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變現能力變差等,都可能使得融資企業出現違約行為,加大客戶信用風險。
(二)內部風險
在物流企業內部,經營物流金融業務時,主要面臨管理風險、經營風險、監管風險、合同風險等多方面風險。
管理風險:物流企業的管理風險主要包括組織管理風險及員工管理風險兩個方面。組織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權責分配是否明確、企業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是否健全、業務規劃是否與企業發展戰略一致等。員工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員工是否適應物流金融業務的管理需求,是否具備操作物流金融業務的專業素質。人員是否誠信,是否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在物流金融業務過程中,物流企業人員,特別是監管人員與質押產品及融資企業直接接觸,如果人員素質不夠,在操作過程中粗心大意,交割手續不完善,甚至內外勾結,徇私舞弊,將質押產品非法轉移或挪用,必然會給物流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
經營風險:由于物流金融業務涉及的中間環節較多,業務模式復雜,物流企業不僅要熟悉相關金融業務,還要對融資企業提供的質押產品及其行業特點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對質押產品的市場走勢有準確的判斷。如果出現判斷失誤,可能出現抵押價值不足,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
監管風險:在物流金融活動中,物流企業作為監管方,可能未設計合理的監管制度、或設計監管制度但未嚴格履行,造成貨物在入庫過程中發生錯漏,出現質量、數量問題,或存儲不當,造成質押產品變質損壞,或錯誤釋放貨物,造成倉庫安全性缺失,導致負有賠償責任。
合同風險:合同風險主要存在于合同條款的正確性、完整性;合同簽章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有沒有惡意添加一些無法完成的條款,或者設置一些陷阱造成物流企業無法履行監管責任等。
四、物流金融的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