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2 15:06: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漢語國際教育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境外教學實習(IAP) 國際漢語教師培養
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實習的重要性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國際漢語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又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點,因此實踐教學活動在專業建設中地位極為重要。很多教研者十分關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高萍、劉艷認為目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存在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實踐教學注重結果評價,缺乏過程培養、實踐教學國際化意識不強、實習基地建設薄弱等問題,提出了以興趣引導、目標引導、職業引導為理念建立三課堂聯動,形成從課內外走向校內外,進一步擴大到海內外的具有持續性和開放性的實踐教學體系。何華珍、郭振偉認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規格是“三型一化”人才,即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幾種觀點都強調了實踐的國際化。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在確定培養目標、選擇培養規格等方面應該更多地考慮到畢業生的就業口徑,教學實習環節應該更加突出專業性和針對性。
二、紅河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紅河學院于2005年獲準設立對外漢語本科專業,是云南省較早設立對外漢語本科專業的高校。自2005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招收9屆本科學生。在歷年不斷修改完善的基礎上,隨著學分制的實施與不斷改進,我校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做了很多次嘗試和調整,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和努力,我校的實踐類教學實習逐步成為一條契合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路子。尤其是境外教學實習(IAP)成為我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
因我校地處邊陲,和越南接壤,到達東南亞各國的交通也十分便利。獨特的區位優勢增加了我校學生到東南亞各國就業的機會。近年來“漢語熱”的持續升溫也增加了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而我校要求該專業學生在熟練掌握英語的基礎上必須修讀一門東南亞國家語言的畢業條件,必然增強了學生在東南亞各國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從最新修改的《教學指導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對培養規格和培養要求提出了新的內容,如“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門東南亞國家語言”和“具有較為開闊的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漢語國際教育能力、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事工作能力”。
專業實習教學環節規定學生必須在國內外學校、國內外漢語中心或涉外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見習、實習、實踐。我校目前在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都建立有漢語中心或漢語國際教育實習基地,該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修讀第二外語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實習單位。比如選修過越南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就選擇越南的實習學校;選修過泰語、柬語或第二外語運用能力足的學生可以選擇到泰國、柬埔寨進行實習(這兩個國家英語環境較好)。實習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但不少于4周,最長可達6個月。
實習學校一般以中學為主,也有小學和大學。這些學校開設有面向全校學生的中文選修課,因此課程量較大。平均每個實習學生每周的課時量達到12節,還要參與一些與漢語有關活動的策劃組織工作,比如漢語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漢語歌演唱比賽等等。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實際的鍛煉和提高,如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第二語言應用能力、國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涉外項目的設計、組織、實施等多種能力。
但是在實習過程反映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小視。比如學生普遍反映的平時課堂里學習的教學理論和真正上講臺后的教學實踐的差距;很多平時從未思考過的漢語本體知識和被留學生問得自己也糊涂了的尷尬;到一個完全陌生環境中的茫然無措;文化沖擊等等。
通過幾屆學生的畢業實習活動,我們逐步探索出一條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之路,也在工作中深深體會到了專業教學實習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必須注重語言學和漢語言理論素養及其運用能力、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做到“兩強”,即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的強,又有專業實踐能力的強。
三、專業教學實習與國際漢語教師培養
教學實習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應用所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扎實基本功、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好專業素質的國際漢語教師。
專業教學實習對國際漢語教師素養的培養作用。第一,引導作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和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成,學生僅僅依靠課堂課程教學往往不能取得較好的專業學習效果。只有實踐的過程才能讓學生檢驗自己所掌握的基本功,知道自己能力的薄弱點,并在實踐過程中得到不斷地提升。第二,針對作用。IAP讓學生走出國門,真正面對母語非漢語的外國留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教學實習更能有針對性地反觀自己的不足。第三,鍛煉作用。掌握一門小語種外語,讓學生能更容易地融入所在國家的社會環境,相對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能幫助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專業教學實習項目的建設及實施,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國際漢語教師培養有實現性。語
參考文獻
[1]高萍,劉艷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79-83.
??塑病痘ノ男岳碚摰牡亩嘣季S特征》首次將互文性理論中“多元”思維特征作為與“互動”并列的思維特征提取出來,對其進行論證分析,從語篇語言學的系統、關系、層級觀等角度切入,深入討論了互文性理論的多元思維特征。聶仁發《有關語篇結構的幾個概念》將語篇的宏觀結構分為基于內容的事理結構、主題結構、文體結構和基于形式的普遍結構,并簡略探討了這幾種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施麟麒《孟子的話語理解觀———“以意逆志”新解》對孟子關于話語理解的名言“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作了較詳盡的考辨分析。楊亦鳴《言語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介紹了神經語言學與言語障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歷史,并從中英文閱讀障礙跨文化對比、漢語成年口吃者詞匯加工的ERP研究、語音與聾人詞匯閱讀三個方面展示了語言學與科技結合的良好前景。李怡《跨文化語用研究語料收集方法———觀察記錄vs角色扮演》以漢英“請求”言語行為跨文化對比研究為例,探討了觀察記錄和角色扮演作為語料收集的兩種方法收集的語料差異、各自的優劣及適用領域。周毅《社會符號學視野下文人畫語篇結構及成因》從語言符號、視覺符號與社會文化情景的互動關系來探究文人畫。周明強《埋怨性話語標記語語用功能探析》討論了埋怨性話語標記(如“真是的”“、何必呢”等)的語用功能。
二、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建設、漢語研究和教學法
崔希亮《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圍繞著漢語本體、教師、學生、技術保障、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五個方面,結合豐富生動的案例闡述了這個學科目前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與應用語言學》分析了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現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與學科發展等重要問題,介紹了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近年在該領域的拓展。王建華《語言經濟學視野下的漢語國際教育》認為漢語不僅是一種人力資源,也是一種經濟資源;漢語國際教育不僅是一項語言文化事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經濟價值。陸儉明《要加強語言信息結構的研究———重新認識“把”字句》以語言信息結構理論為依據,針對以往“把”字句教學中的釋義局限,重新定義把字句的語法意義及對漢語國際教育句法教學的功用。馬真《要加強詞語的用法研究》以副詞“按說”、狀態詞“好端端(的)”、“反而”、“一概”等為例,指出外國留學生詞語偏誤出現的部分原因,是詞語用法研究的缺位和辭書注釋的缺陷(缺乏語義背景),強調了加強詞語用法研究的重要性。稅昌錫《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體標記事態分布研究》梳理了“了”、“著”、“過”等體標記教學的歷史,借用過程哲學將事件看作隨時間展開的動態過程,建立了一個事件過程的事態結構模型。吳應輝《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的現狀、特點與思考》全面介紹了沉浸式語言教學的概念和歷史、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發展現狀、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的主要特點。嚴慧仙《文化認同的多模態話語分析及其對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啟示———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為理論框架,從文字、畫面、聲音三個方面對《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及加長版宣傳片的多模態文本進行解碼,解讀該片所表達的文化認同特征。沈陽《關于漢語規范化的若干問題》闡述了漢語規范化的理論問題,也對當下語言生活實踐出現的不規范亂象進行了批評。胡云晚《政府門戶網站背景下的語言規范觀》通過對浙江省101個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政府門戶網站的語言監測表明,政府門戶網站語言失范率奇高,遠大于傳統紙質媒介。并提出要實現政府語言的規范表達的相關策略。趙翠陽《異形詞社會使用調查與〈現代漢語詞典〉兩版整理規范研究》通過對北大的CCL語料庫(現代漢語)、人民網語料以及國家語委的現代漢語語料庫的語料考察,整理分析了四類異形詞。楊同用《詞的功能與語文詞典的詞性標注和釋義》著重對詞的功能與詞性的關系、功能變化與詞義的關系、詞的功能變化對語文辭書詞性標注和釋義的影響等進行了討論。
三、結語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公共外交觀念;培育;研究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漢語在國際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漢語國際教學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在漢語國際教學工作中,不但要實施優質的教學工作,還要提升公共外交觀念,以此拓展其國際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能力,培育出更為優質的人才。本文分析漢語國際教學中公共外交觀念的影響,明確其中存在的難題,提出優質的解決方案,以此為其實際工作提供依據。
一、漢語國際教學中公共外交觀念的重要性
公共外交理念是由美國埃德蒙?格里恩提出的,其并不是傳統意義上提出的外交,而是國家依據影響國際民眾行為的外交活動提出來的。因此,漢語國際教學工作中的公共外交觀念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中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漢語國際教學工作中的公共外交有利于提升國際的綜合能力。二十一世的競爭和發展主要是依據文化實施的,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展現了這個國家的整體綜合能力。漢語國際教學工作增加了我國在國際文化舞臺中的展現和傳播,以此提升了我國的文化能力和綜合水平。第二,漢語國際教學工作中的公共外交是我國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國家對中國了解的并不多,隨著我國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很多國家對于我國的看法和觀點各不相同,甚至對我國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而漢語國家教學有助于其他國家的人民依據語言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方向,以此認同和肯定中國的發展方向。第三,發展公共外交已經成為提升外交能力的主要形式?,F階段,多數國家都將公共外交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而重點工作就是推廣本國的語言[1]。
二、漢語國際教育中公共外交觀念存在的問題
雖然人們已經明確漢語國際教學工作中公共外交觀念的影響力,但是受到制度、傳播系統等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外交公共觀念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主要展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教學系統不全面。我國在高等教學系統中設定了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專業培育人才,但是這一方面的人才數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需求,響應的綜合素養和外語能力還要不斷的提升,從而為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實施提供有效的依據。第二,傳播系統不完善。漢語的發展和傳播工作需要依據有效傳播系統,構建優質的傳播系統,但是相關工作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網絡技術和平臺的不斷推廣和創新,現代傳媒技術在漢語教學工作中得到突顯。然而,因為現階段漢語傳播系統不完善,無法依據網絡系統和技術等實施教學工作。第三,教學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漢語國際教學工作的知識需要不斷的完善,形式需要不斷的豐富?,F階段的教學知識主要集中在我國文化理念中,學習其發展的歷史、宣傳的觀念以及現代社會發展情況等,雖然具有一定的規范性,但是這些知識需要不斷的拓展,從而滿足實際教學工作的需求,促使漢語國際教學工作在公共外交中更好的發展。第四,不關注教材的構建。漢語國際教學工作的有效實施,有助于展現其具備的公共外交作用,構建優質的素材更是重要的教學工作。但是現階段素材的構建和應用明顯不足。沒有滿足時代的需求,教材知識也不全面,影響教學工作的實施。
三、構建全面的漢語國際教學發展系統
其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國家各個部門自上而下,全面管理,一起努力,構成專業性、完善性、系統性的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系統。語言的拓展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不間斷的宣傳和學習。在長時間中,全國上下要統一發展的步伐,實施有效的漢語國際教學工作。政府要提升資金的投資,為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將漢語國際教學工作設為政府工作實施。第二,孔子學院的構建已經成為我國漢語國際教學工作實施的重要形式,更為其他國家了解中國提供了有效的平臺;隨著漢語教學工作的實施,全世界已經擁有六百多家孔子學院和課堂的構建,并且受到了各個國家人民的歡迎和支持。同時國家應該支持那些非政府機構孔子學堂的構建,從而降低政府的主導能力。第三,多樣化實施漢語國際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中國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等影響因素,促使其他國家的人民可以多方面地了解中國,熟知中國的文化,從而與中國和諧發展[2]。
結束語
因此,漢語國際教學中的公共外交觀念具備的現實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這就需要對其增加關注和認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發展需求,設定優質的解決方案,從而促使漢語國家教學工作更好的實施,以此提升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一、反思性教學法的涵義與作用
(一)反思性教學法的涵義
反思性教學方法,是利用實際的研究與探討,對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教學工具的使用進行實際探索的一種方法。反思性教學法是將教學方式研究及學習方式研究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教育方式,實現“教”與“學”的融合與聯結。反思性教學法涵蓋了思想認知及研究探索兩大方面,包含了“思維”及“實踐”兩大體系,通過先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通過教學實踐反哺教學理念,思維與實踐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
反思性教學法的應用是基于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探索。教師在應用反思性教學法時,需要將教學理論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對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進行不斷地追尋與探索。反思性教學法對于教學活動的要求,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也并不單純要求學生提高其學習效果,而是主動進行教學活動中的反思,思考是否能夠通過更加先進、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來實現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先進性。
(二)反思性教學法的作用
反思性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會使教師在不斷的反思與探索中,摸索出更加高效、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教師提升其教學質量與水平,彌補其在過往教學實踐中的不足與疏漏。
反思性教學法要求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反思,持續地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需要聽取學生的反饋,從而判斷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有效。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教學方法是將教師與學生放到同樣的層級,是教學平等的體現。教師在運用反思性教學法的過程中,就能夠實現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聯系,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反思性教學法對于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才能夠實現教學目的,轉變教學理念,并優化教學方法,而不是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就是現代社會先進教育理念下教師責任感與職業道德的體現。[1]
二、反思性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
(一)反思性教學法的教學方法
反思性教學法的教學方法主要包含以下環節。
1.細心觀察,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反思性教學法要求教師細心觀察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反應,觀察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積極主動,并對教學內容充分地理解。通過觀察,教師能夠尋找到教學活動中的問題,這是接下來溝通、反思與調整改善的前提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法需要教師時刻保持清醒的認知,了解教學目標,理解教學內容,要有清晰的思路來分析教學方式的優勢與缺陷,積極構思教學計劃,制訂教學方法與策略,全方位、全角度地考量應用這種教學方法之后有可能產生的教學效果及不足之處,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
2.交流溝通,嘗試彌補不足
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教師應當積極同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鼓勵學生進行及時的反饋,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評價,明確產生這種評價的原因,從而在充分了解問題的基礎上嘗試彌補不足之處。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是課堂上的提問與觀察,也可以是課后的詢問與交談,可以通過語言交流,也可以利用文字溝通,學生的反饋渠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感受,才能在現實的基礎上靈活調整教學方式與教學節奏,更好地明確教學問題,并加以改正。同時,這種交流與溝通方式還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營造更加良好的教學氛圍,實現教育的平等性。
3.積極探索,改善現有教學方式
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嘗試”,教師需要不斷升級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從而體現教學方式的先進性。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對是否已經改正了原有問題進行反思與判斷。若問題已經解決,則教師可以進行新的教學方式的升級與探索;若尚未解決原有問題,則應該進行不斷嘗試,對有效的改正措施加以鞏固,以防止問題反復出現。
例如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孔子學院在漢語國際教育機構中進行漢語教學工作時,就在漢語語法的教學活動中,發現學生普遍難以理解漢語的語法結構,將漢語語法同英語語法混淆起來,無法理解“了、過、著”這些詞語的具體應用方式,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進展得并不順利。因此,應用反思性教學法的教師在實際授課中,會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主動與學生溝通,嘗試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并積極探索更加適宜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強調這些詞語的使用語境,并安排學生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協作與情景演練,在豐富教學模式的同時,將教學活動順利地進行下去。
(二)反思性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世界各地都有開設的孔子學院,對于反思性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反響來調整教學活性,靈活轉換教學方式,并督促學生養成寫漢語日志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也會通過Facebook等網絡信息平臺來記錄其日常教學活動及教學心得,記錄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與體會,尋找自身教學問題,進而對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積極的嘗試與探索。
部分教師會在課堂中進行錄影,反復觀看教學錄像,反思教學中的問題,諸如教學節奏、時間分配、提問環節、學生的口語表達等,以此來作為反思探索的依據。[2]
(三)反思性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課后研討中的應用
如上文所述,在課后,教師會同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與交流,聽取學生的感想,進而積極調整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部分國家的孔子學院,其教師及漢語教育的志愿者,會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會議,進行教學方式的交流與探討。研討會議也會邀請有代表性的學生參與,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進行積極探討與分析,對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共同商討出應對措施。對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問題,就需要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及其他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改正,尋找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3]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多多采用鼓勵學習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孔子學院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所共同主辦的“漢語橋”中文大賽,就延選學習水平較高及口語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參加其各自國家的預賽,并邀請其中的優勝者來華參賽,對于優勝者進行物質獎勵。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漢語言學習能力。
三、結語
反思性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實踐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教師的職業道德與責任感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自發地、主動地觀察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發現問題并及時彌補,并在課后與學生積極溝通,調整教學方式。因此在實際的應用中,教育機構應當加強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與責任教育,明確教學目標,并提出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周明真.反思性教學法在當代教學中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2).
關鍵詞:對外漢語 古漢語 文化觀照
古代漢語是高等院校對外漢語專業的一門語言工具課,主要是系統講述關于古代漢語的基礎理論知識,闡明有關古代漢語的語言規律,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其“語言科學的理論素養”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對外漢語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這種轉變要求我國的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師不僅具有教授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的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中國文化素養。古代漢語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課,自然也要服務于漢語國際化的國家長遠目標。長期以來,由于古代漢語課程內容的繁雜枯燥以及教學時數的不足,導致學生對這門課普遍不感興趣,教學目的難以實現。如何克服古代漢語教學面臨的困難,成為高校古代漢語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古漢語教學只有自覺進行文化教學,才能使枯燥的語言文字理論變得富有趣味,使學生產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這樣做,不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課外學習古漢語相關知識的主動性,豐富古漢語課的實踐教學內容。
一、挖掘漢字的文化內涵,加深學生對字詞意義的理解
漢字是表意文字,通過字形來表現詞義。古漢語中,大多數詞都是多義詞,這些意義之間有著或近或遠的引申聯系,順著這些引申線索,我們總能追溯到某個字(詞)的本義。詞的本義就是漢字據以構形的基礎。運用漢字的構形理論分析字形與詞本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古代漢民族的文化,也能更好的理解本義與后世引申義之間的聯系,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如“年”,甲骨文作“”,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像人頭上頂著禾的樣子,表示谷物成熟后收割了下來,頂在頭上拿回家。因此,“年”的本義為谷物成熟。古代一年種一次莊稼,谷物從這次成熟到下次成熟就是一年的時間,因此,“年”就有了時間單位“年歲”的含義,從“年歲”義引申出“年節”義,也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關于春節還流傳有各種民間傳說,茲不贅述。年節一過,人也增加了一歲。于是“年”又引申指人的年齡?!墩撜Z·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蔽覀兺ㄟ^分析“年”的字形構造知其本義,又進一步結合古代社會生活和有關傳說分析其各意義之間的引申聯系,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其意義的理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對漢字中蘊含的古代文化予以闡釋,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而且促使他們做深入的探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
二、精選語法用例,讓學生在掌握語法規律的同時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語法是古代漢語教學的重點,內容瑣碎而枯燥。各種古漢語句式的不同形式特點,不同詞類的虛詞的語法功能及與現代漢語虛詞之間的對應關系都讓學生頗感頭疼。如果教師能夠精選古代經典中既反映優秀傳統文化又具有語法特點的典型例句作為語料,用來分析古漢語的句式和虛詞,那么,就會讓學生既容易掌握這些句式的形式特點和虛詞的功能,又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如“詞類的活用”一節就是講古代漢語敘述句的謂語不僅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形容詞,而且作謂語的名詞、形容詞可以和賓語形成使動、意動等特殊的語義關系。我們以《孟子·盡心上》里面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來說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人的視點越高,視野就越寬廣的道理,進而對人生有更深的認識。又如《古代漢語的詞序》一節講賓語前置現象,我們以《論語·學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為例,讓學生深刻認識“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規律。因為該句前半部分符合此規律,后半部分因為賓語是名詞“人”就不符合此規律的要求,故不能前置。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知人”的必要性。我們總是說知己難覓,其實,等到我們學會了主動去“知人”,“知己”離我們也就不遠了。又如學習“者”字結構,我們以《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睘槔茸寣W生掌握“者”字結構的形式和意義,也讓學生從圣人言中學習到生活的真諦。這樣我們就把優秀傳統文化與枯燥的語法教學結合在一起,學生“愛屋及烏”,教學效果自然會好很多。
三、補充文選閱讀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文選是古代漢語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文選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古代漢語的感性認識。為了達到“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的目的,文選教學一般占到古代漢語教學時數的一半左右,可見文選有多么的重要。與文字、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相比,文選更緊密地聯系著中華民族廣闊的古代生活以及民族的心理、風物、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等,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歷史記錄與寫照。所以,學習古代漢語的過程,自然就是學習古代漢語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過程,是了解民族歷史并接受民族思想、情感和精神教育的過程。
文選教學以解釋詞句為主,只有讓學生對文中的詞句的意義都懂透了,學生才能舉一反三,讀懂其它的文言作品。一般而言,只要把文選中重點的詞句講清楚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除了詞句的障礙以外,影響學生對文選理解的就是古代文化常識了,這方面內容包括古人的姓氏名號、職官、地理、歷法等。在古代漢語課時壓縮的情況下,很多高校的古代漢語課都把這一部分通論知識砍掉了,以致這些知識成為了學生文選閱讀的真正障礙?;诖耍覀冋J為文選教學不僅要解釋詞句,也要補充解釋文選中有關古代文化的常識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讀懂文言作品。如《段于鄢》中稱鄭武公的妻子為武姜,為什么這樣稱呼她呢?原來古代姓是用來指婚姻的,女子必須稱姓。武公之妻的娘家為姜姓,武是她丈夫的謚號,女子死后常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謚號來稱呼她,所以稱她武姜。又莊公的弟弟名段,周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排行,段比莊公小三歲,所以叫叔段。叔段后來失敗出奔共國,所以又稱“共叔段”。又如《鞌之戰》中寫“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可見古代戰車上一般是三個人,教師就有必要介紹他們在車上的位次。原來古代車戰時,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驂乘居右;但君王或戰爭時的主帥居中,御者在左。又文章開頭寫“癸酉,師陳於鞌”,教師就有必要介紹古代的干支紀年法?!案伞笔侵甘旄桑醇滓冶∥缂焊寥晒?,“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用來紀年。干支紀年法一般認為興于東漢,西漢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這些實例說明古代文化常識對文選閱讀的重要性。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對古代漢語教學內容予以文化觀照的益處。但是也應認識到,古代漢語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講授語言文字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闡釋漢字的文化內涵,精選代表優秀古代文化的典型用例,在文選講授時補充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都是為了增加古代漢語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不能喧賓奪主,把古代漢語課變成古代文化課。
注釋:
[1]王寧:《古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頁。
(一)留學生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性
在各國不斷謀求政治經濟利益的過程中,留學生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出來。比如,美國為了使其政治大國的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很重要的一個戰略就是利用文化交流對全球產生影響,通過發展留學生教育事業,向全球積極傳播美國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這對美國國家利益及影響力的擴大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F在日本和英國充分重視留學生教育的發展,并且將其上升到國家層面,澳大利亞留學生教育則為該國帶來了巨額的外匯收入[1]。
(二)留學生教育在我國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留學生教育發展的進程中仍然面臨很多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還具有較多優勢。一方面,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社會和諧,作為一個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綜合國力不斷增長,文化歷史悠久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已經變成最值得關注和最具吸引力的國家之一,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我國進行了解和研究。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及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在不斷吸引國際資本的涌入,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也逐漸朝著最易吸引全球投資的方向發展。由于跨國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能夠將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給留學生,所以,很多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及中國文化,并對中國的政策法律、經濟以及政治等進行了解。因此,發展留學生教育不但能夠有效地推廣我國傳統文化,更能促進新興產業的興旺發達。
二、對外漢語教學是發展留學生教育的關鍵
對外漢語教學與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留學生進行學習交流的基礎工作就是要克服和跨越語言障礙,因此要想發展留學生教育就必須對對外漢語教學予以充分重視[2]。
(一)打造高素質的對外漢語教學隊伍
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專門學科,其有效地融合了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語言學等各學科的內容,因此必須要以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為依據,將一支能夠對留學生教育發展起到有效推動作用的對外漢語教學隊伍打造出來。首先,對外漢語教學隊伍必須具備合理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以及年齡結構,這是促進對外漢語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同時也要對教學環節的管理將進行嚴格把控。其次,要以教育部指示精神為根據,與高校教務管理規定相結合,對對外漢語教學工作進行嚴格規范。高校的教務部門必須認真檢查教師的備課、教學計劃的制定、教材的選用等各項工作,同時還要將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全面納入學校教務檢查范圍內,從而對教師進行引導,使其能夠積極探索對外漢語教學這門新興學科。最后,要對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視,對一些優秀教師進行有計劃地選派,使其有機會到國內較高水準的大學進修。
(二)營造良好的對外漢語學習環境
首先,對外漢語教師除了給留學生講授知識之外,還需要認真研究和學習對外漢語的教學體系,并且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具體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改進,推動對外漢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次,教師應該以不同國家留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為根據,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對以漢語教學為主的預科教育予以高度重視。在開展預科教育的時候必須要對學生今后所學專業特點進行充分考慮,并且將漢語教學設置為主要課程,同時還要開設一些與專業有關的相關課程,其中包括計算機課程以及外語課程等。在對留學生開展專業教育的時候需要采用大文、大理的培養模式對其本科一、二年級的課程進行教學,并且選擇單獨小班授課方式,全面促進留學生對外漢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最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著力營造良好的對外漢語學習環境,也就是說除了要對教學隊伍的合理配置予以充分關注外,還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軟條件,以有效促進留學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將更多的留學生吸引過來[3]。
(三)立足于漢語言教學,對留學生教育進行多層次的拓展
首先,必須多層次地發展留學生教育,除了語言進修生,同時也要有攻讀專業學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高層次的留學生越多,對于留學生教育的發展越有利。其次,必須持續提高對外漢語教育水平,對留學生教育進行充分考慮和準備,使其能夠與規?;l展相適應,并且對學位生生源進行重點發展,從而將廣泛而堅實的語言文化基礎提供給留學生[4]。最后,留學生教育多層次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其也是促使留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必由之路。學校在對對外漢語教學予以充分重視的同時,還要與自身學科專業優勢進行有效結合,最終形成專業化的特色漢語教學,比如開設交際漢語及商務漢語等課程,就可以將留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很好地體現出來。留學生教育事業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策略之一。高校必須優化自身的資源配置,提供有質量以及有特色的教育服務。在留學生教育發展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學具有很強的中介作用,因此對外漢語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
國際化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國際上的大形勢同樣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開放程度的提高,近年來,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不斷增長,教育層次不斷提高,為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與一些西方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發達程度還明顯不夠。在西方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國,教育出口得到了高度重視并已成為出口創匯的有效手段之一。市場機制在這些國家的國際教育服務中體現明顯,對教育質量的評價及管理也較多的考慮了市場因素。在我國的傳統高等教育管理中,高校常常以管理者自居,在其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及具體的教育項目設計中,學生及社會需求的因素有時往往被忽視。同理,在教育質量評估時,學生的意見及建議往往也被忽視?!敖逃袌觥边@一術語雖然由來已久,但諸多專家學者在文獻中一度對此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教育管理不屬于市場行為。但近年來,隨著西方一些教育發達國家教育產業化的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教育產業化的管理模式是符合目前的客觀規律的。尤其是在留學生教育方面,無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國家,市場化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在發展我國國際教育事業中,充分考慮市場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加強教育的產業觀意識、合理的運用產業機制促進我國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提高我國國際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二、國際教育服務質量概念的界定
國內外學術界有關質量的定義頗多,有關高等教育服務質量的定義也有多種的版本。芬蘭學者格魯斯是研究服務質量定義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觀點之一是服務質量的評價應以顧客對服務的感知為依據。在此理論基礎之上,本文借鑒ISO9000對質量的定義“一組固有的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將國際教育服務質量定義為:國際顧客(留學生)所感知到的教育服務機構所提供服務的固有特性對其需求的滿足程度,也就是說,國際教育服務質量是指留學生教育滿足教育需求主體明確或潛在需求的程度,它取決于國際教育需求主體對國際教育服務質量的預期同實際感知的國際教育服務水平的對比。從需求的角度看,國際教育需求主要表現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個人及家庭對接受國際教育的需求。鑒于國際教育服務本質上是無形的,而且國際教育服務產品的“生產”與顧客的參與不可分離等特征,國際教育服務質量這一術語可以被認為是國際教育服務過程的優劣程度。借鑒洪彩真等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認為,國際教育服務質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育教學質量;--是行政管理質量:三是后勤服務質量。其中,教育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可以被認為是核心質量。行政管理部門和后勤服務部門的服務質量對教育培養的質量起間接作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既要考慮到教育教學質量,又不能忽視行政管理質量和后勤服務質量。
三、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質量特性分析
(一)無形性
無形性是服務質量與商品質量的最基本的本質性區別。任何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絕對有形或無形的。有形商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時要依靠于無形服務的幫助,無形的服務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時要借助有形的設備和設施來完成。美國學者瓦拉瑞爾?A?澤絲曼爾認為教育服務具有很高程度的無形性。高度無形性使國際教育服務中的一些具體指標的量化變得十分困難,也就給國際教育服務質量的評價及管理帶來了更多的難題。要想準確的評價國際教育服務質量,應先尋求一種方法使這種無形性在最大程度上量化,以便為評價者提供更多、更具體的信息。雖然國際教育服務具有很強的無形性。但是國際教育服務的提供要依賴諸如教學場所、生活場所及各種與教學有關的設施等有形實物,因此,在進行國際教育服務質量評價時既要考慮無形因素、也應考慮有形因素。
(二)國際性
“國際性”也可被稱為“跨文化性”。與其它形式的高等教育不同,生源文化背景的多樣性是留學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國際性是國際教育服務質量最根本的特性之一。楊軍紅(2005)在博士學位論文中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研究中強調了跨文化適應因素在留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該研究以2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為研究樣本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并從來華留學生的日常生活人手,從自然環境和日常生活、語言障礙、人際交往、學術狀況、心理壓力等幾個方面了解來華留學生對我國高等教育的適應狀況。該論文還研究了影響留學生適應程度的個人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研究結果顯示來華留學生的適應狀況的差異性極大。因此,在留學生教育服務質量管理的實踐當中,必須注意到其質量的國際性。盡量滿足不同國別的留學生對教育服務的需求是國際教育服務質量保障的重要問題之一。
(三)需求的差異性
目的決定需求,不同的目的導致不同的需求。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大學生接受的一般是學歷教育,即通過教育取得學歷。取得學歷證書是許多大學生學習的首要目的。而我國目前國際教育中生源構成的最基本的特點之一就是非學歷生的比例遠大于學歷生。來華留學生教育中許多學生并不接受學歷教育,而是接受各種長、短期漢語及中國文化的進修班。通過實際工作中的了解筆者認為,除了取得學歷,我國國際教育服務中顧客的目的還體現在體驗中國文化、學習漢語和尋找商業發展機會等方面。在西方一些教育發達國家留學生的學習主要目的是取得學歷,學歷生的比例遠大于語言生,而在我國情況則正好相反。因此,學習目的的差異性也就成了我國留學生教育服務中的獨特特征之一。學習目的的差異性導致需求的復雜性,也就給國際教育服務質量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注意到國際顧客(留學生)需求的差異性,以便完善教育服務,盡量滿足學習目的不同的留學生對教育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