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1 16:28: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管理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職業學校的德育管理要樹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井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種要素建立起一套適應“就業導向”需求的“立體式”德育管理體系,進而實現育人的目的
就業是民生之奉,也是職業教育的立足之本。教育部部長崗濟指出: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要,仁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轉變辦學理念,強調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梢?,就業導向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推動學校管理創新的動力。德育管理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塒學校的辦學方向與育人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促進“就業導向”的立體式德育管理體系,進而實現育人的目的。
一、就業導向下的職校德育管理定位
就業導向是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基點。就業導向指導下的德育教育不僅是幫助畢業生確立職業定向、了解人才市_場信息、培養其擇業求職技巧以及良好的心調適能力等,更是從人的持續協調發展條件加以設汁的教育。因為,職校生的“就業”,無論是讓大部份學生獲得職業崗位,還是讓另一部分學生進入高職院校,都是一種職業的選擇行為,是職校生塒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選擇行為,也是職校生人生價值規的重要體現。岡此,在教育要為社會發腱服務、也要為學生未來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下,“就業導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授人以一拽之長、謀得一個功利性職業,而應是培育受教育者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就業導向)的有效途徑。
任何管理活動必須耍以一定的目標為導向,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其實,職校生從入學起,基本上確定了其未來的專業(職業)方向,岡此,學校教育在給予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育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認識自我與職業,培養學生樹立專業學習目標,特別是要讓學生掌握職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發展的要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然而,不難發現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學習無動力、考大學無意識、行為無約束”的現象;在就業過程中,有部分學生缺乏崇高的職業理想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強調“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而當今的社會和用人單位,己再滿足于學生優秀的成績單,而是更注重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并往往把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放在首位。這不得不使我們重新考慮職校德育工作的重心與目標。事實上,職校階段是一個人由學生向職業生涯過渡的準備階段,無論在專業學習還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都應為其適慮今后的職業生涯打基礎,無論是日常行為表現、扦業觀還是從業觀都是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只體體現。因此,解讀就業導向下的職業學校德育就是要從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角度去理解,圍繞著學生學習的積極陛、良好的行為規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擇業觀和社會責任感等的培養,在德育管理的運行中,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
職業生涯發展就是指以個人職業發展為核心的人生發展力程,它需要塒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職業單位發展目標之間的不斷調和,需要對自身心理、知識、能力、信念的不斷提升。以職業生涯發展為內核的職校德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促使學生認識職業與人生、認識自我與社會進步關系,從而激發其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和自覺性,并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為未來的職業與人生價值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要通過職業教育的有效載體——職業生涯設計,引導學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會的基礎上調整就業意愿,樹立塒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信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與即將從事的職業對從業者素質要求的差距,從而形成自覺提高自己的動力機制。 二、就業導向下的職校立體式德育管理體系構建
就業導向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程,應全面貫穿于學校各項工作之始終。而學校的德育管理也是一個系統丁程,它以一定目標為導向,對德育工作進行決策、汁劃、組織、指導和控制,并有效利用德育各種要素以實現培育人的學校管理活動。。根據_系統論的觀點,學校德育管理必須明確日標、研究對象、落實內容、制訂措施,正是這些相互聯系的諸要素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學校德育管理的體系。
要使職校就業導向下的拯個德育過程成為有機、自如地發揮黎體功能的結構,必須建立“立體式”管理體系。所謂“立體式”德育管理體系,就是要讓影響德育的岡素構成有機整體,形成強大的“合力”,從而實現全方位管理和育人的目的。它是以過程管理為核心、以內容管理為參照、以全員參與為保障的一種管理體系。全員管理就是要發動一切可利用的人員參與到育人的過程中來;仝程管理就是強調學業過程、教學過程、活動過稗等全過程的管理:仝面管理就是要強調德育內容的仝向性、形式的多樣性。在內容上,既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心理素質,也要強調就業創業素質等的培養:在形式上,既要強調制度等“理性”的育人岡素,也耍強調文化等“柔性”的管理環境,既要加強德育主干課程的育人功能,又要加強基礎文化課和實習課的育人功能。
立體式德育管理體系這一概念是村學校德育:工作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的。這一管理模式強調了德育管理統一性、協調性和系統性。既然學校德育是全方位的、全體教職工參與,就必須統一領導、統一計劃、統一指導思想、育目的,如果沒有這四個統一,學校符職能部門就會形成各自為政,德育工作松散無力的局商。沒有統一計劃,德育工作必然處于占目、被動地位。同時,山于德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有班級、部門之間的活動,又有全校性德育活動,這就要求協調好符職能部門的局部工作與全校性大活動之問的關系,人人都熱心地投入學校德育活動。此外,立體式德育強調了德育系統性,而系統性決定學校德育工作必須避免占目、隨意、雜亂無章的狀況。山于學校的德育管理是來自學校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只有運用各種獨特的于段,通過各種途徑,從不同的角度來控制或影響德育,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管理剛。實踐表明,建立這樣的德育管理體系,能促進就業導向的職校教育教學改革和育人目標的實現,能把學校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內核的理念和行為上來,有利于德育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也能處理好“育師與育人、智育與德育、德育主干教師與其他教師、德育層次化與序列化”等關系,強調了德育的主體性、實踐性和針對?!?,從而提高職校德育實效性。
三、職?!傲Ⅲw式”德育管理體系的具體運行
摘 要:小學生思想認知能力有限,對于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但也極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思想認識上出現偏差,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則顯得尤為重要?;诖?,主要從管理模式入手,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以為相關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德育;管理模式;策略
德育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國農村小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大量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實踐和努力,我國農村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重視農村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以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一、創新德育工作的管理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成長時期,極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網絡上傳播的一些不良信息會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開展德育工作至關重要,更是學校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學校應創新德育工作管理模式,構建電子檔案,進一步規范管理活動,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德育管理檔案應遵循系統化基本原則,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將有效的資源妥善保存,以備后期查閱所需;第二,應遵循歷史性原則,德育工作根據時間順序進行歸類,比如學校在構建藝術節相關檔案時,應從活動方案的制訂、開幕式相關內容以及閉幕式等內容進行有序記錄,這樣后期在查閱中能夠方便管理者了解整個活動的具體內容;第三,電子檔案管理應規范化。所構建的電子檔案應按照內容,將其歸為不同的類目,后期如需增設相關內容可直接點擊添加,方便查詢與管理。
二、基于城市化背景下農村小學開展德育管理的具體措施
1.擴展德育內容,突出德育的時代性
為提高農村德育的時代性與時效性,農村小學德育管理人員要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的現實狀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增加與調整德育內容,使農村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始終與社會發展、學生需求同步。比如,農村小學教師應堅持從社會熱點事件中汲取信息,比如“該不該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保持冷漠還是伸出援手”等等,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小學生及時了解與洞察社會熱點事件,也讓農村德育工作與時俱進,長期有效。
2.創新德育工作方式,變革德育管理理念
堅持學生本位的管理理念不僅是轉變農村小學德育管理工作方式與模式的重要動力,也是激發小學生參加各種德育活動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根本保障。為此,農村小學要徹底變更傳統機械、僵化的灌輸式德育方式,嘗試推行“體驗式”“自主式”德育方式,比如教師可設置“發現你身邊的美麗人物”等主題,鼓勵學生通過實地考察、體驗學習等方式搜集資料,并在此過程中得到教育,受到啟發,從而大大提高農村小學德育管理工作質量。
3.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擴展德育管理工作范圍
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內容反復、項目眾多的復雜工程體系,需要學校、家長與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其中,構建德育管理網絡,才能使德育管理滲透到小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更加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與身心健康。具體來說,農村小學可以組織家長成立“德育小組”,邀請家長參加到學校德育管理工作中來,并及時匯報學生的實際狀況,協助學校及時調整德育工作內容,同時要加強與德育專家的密切聯系,定期開展相關講座與座談會,為教師傳達最新的德育工作方式與工作理念,解答學校在推行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點,使農村小學德育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高效性與科學性,讓農村德育管理工作實現突破性的進展與進步。
4.構建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
為了更好地完善小學的德育管理,教師還要積極地構建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具體來講,可以從校園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進行具體的構建。在校園內部,要建立起從上到下的完整的管理體系。學校要以校長為核心,發動各級管理人員,建立起由副校長、少先隊部、各班級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等集體參與的管理體系。在校園外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體系。學校雖然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主陣地,但也離不開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小學德育工作是最基礎的教育工作,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它對學生德育管理的培養與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起到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開展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要拓寬信息傳播的渠道,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班級管理;德育教育;重要性;實施策略
1班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班級德育教育內容:班級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師在上述管理過程中要從自身出發,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成德育規范及標準,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不斷完善德育素質,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內容主要包括社會道德、生活常識和常規習俗等,教師要善于將道德內容穿插到管理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以人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從本質上改善班級管理效益。1.2德育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班級管理過程中,還可以改善班級氛圍,提升各項教育工作的落實效益,對教育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對傳統管理片面進行了糾正:在傳統教育過程中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沒有過多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在班級管理中只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約束,沒有真正服眾,上述班級管理根本無法實現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團結的班集體。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學習和生活,內化學生行為,對學生發展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2)順應了時代教育的需求:隨著社會德育形式的日益嚴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讓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順應社會發展需求。除此之外,許多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實行一刀切,沒有形成個性化管理方案,這對學生發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級管理內容為學生插上“翅膀”,提升學生德育水平和學習質量。
2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策略
2.1確定目標,選取正確的班級管理方向: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指出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確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標帶動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效益。因此,教師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對管理目標進行合理設定。教師要依照德育教育環境及今后職業需求設定班級管理期望值,該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識能力水平要求兩方面。確定期望值后教師要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與學生討論,對該期望值進行調整并確定分解目標,提升目標實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處理關系,形成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師生關系是提升班級管理效益的關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從德育角度對師生關系進行把握,依照德育內容明確班級中的師生地位,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為主,以情化人,以學生為管理核心,通過教師行為、言語感化形成積極、高效的管理體系,為班級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教師要把握好細節處理:(1)關愛學生,以學生為班級管理主體: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工作落實過程要求教師學會從學生角度看待問題,換位思考,從學生角度體會學生情感,從而避免師生之間可能出現的沖突。該工作要求教師體諒學生,以德育內容舒緩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從情感上自覺尊重老師,尊重班級管理工作。(2)平等對待,充分尊重學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級管理明確指出學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學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該工作落實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轉換角度看待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被認同。形成以生為本的班級管理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認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工作。(3)鼓勵激勵,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質量: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溝通,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多對學生班級管理中的工作進行肯定,讓學生價值能夠被認同,形成和諧、積極的管理氛圍。2.3選取隊伍,凝聚積極班級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工作需要選取高素質的管理成員,由上述人員帶動班級氛圍,發揮德育班級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師要嚴格考核班級管理成員,確保上述人員達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質量、高水平地實現班級管理工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其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對上述班級管理成員進行評價,確保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建設。教師要對上述班級管理成員進行教育,確保該人員能夠充分宣傳班級文化,為學生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環境和積極的學習氛圍。
3結語
班級管理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對學生發展和教師工作落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班級管理工作優化過程中,教師要嚴格依照德育教育規范約束自己,對德育教育內容進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統化、規范化的班級管理體系。教師要學會通過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內容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將強制管理轉變為自覺遵守,讓班級管理內容成為學生思想的一部分,為學生發展奠定堅實的班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靜文,易連云.班級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3:4-7.
[2]許小娟.淺談德育學分制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1:28-32.
[3]劉雁春.德育工作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2,04:62-64.
一、指導思想
依據學校工作計劃,堅持學校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結合的思想;堅持學校管理的規范性、務實性與教育的開放性和學生發展的多樣性相結合;堅持教書育人與活動育人相結合。
二、工作目標:
1、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德育管理體系,研究新時期高中階段德育工作特點,以道德理想、文化審美為主線,有效開展工作。
2、不斷完善、豐富學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使德育工作做到規范化和制度化。
3、營造全員育人的校風和制度,打造一支師德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的班主任隊伍,要求:全身心投入,全方位管理,全過程負責。
4、完善家長、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作用,創新家訪形式和內容,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家長走進課堂常態化,建立現代辦學的理念和機制。
5、認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德育主題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深化德育活動,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和創新性。開展“感悟青春---尋找身邊的道德榜樣”的大型德育主題活動。
6、繼續堅持班級晨會制,實行主題班會觀摩和展示活動。
7、堅持文化立校,以真正辦人的教育理念為支撐,創辦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建立科技、藝術、體育、文學、英語等文化載體,實現特色與文化立校,從雅言、雅行、雅趣等方面培養文雅的長海高中學生。
關鍵詞: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考核機制 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128-01
研究生教學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隨著人們對教育行業關注度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有關教師也應該明確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地位,不斷加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當代的研究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為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近些年,我國人口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不占少數。這部分人往往思維敏捷,對于新鮮事物具有較快的接受能力,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我們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位置。[1]
一、研究生教學考核機制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研究生教育機構在培養學生德育素質的時候,雖然建立了考核機制,但是考核機制尚不完善,例如有些高校雖然對研究生德育素質進行了培養,但是并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久而久之,就會令研究生感到德育教育形同虛設,大多數的研究生更關注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很少有人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在日常的教學發展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完善現有的教學體系,來更好地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評價機制分析
(一)完善學生的政治信仰
研究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不僅肩負著重擔,還起到了引導性的作用。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評價機制,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方向。在建立考核和評價機制的時候,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政治信仰,要讓當代的研究生有一定的信仰,能夠明確認識到正確的政治信仰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學校且不可忽視馬列思想的傳播,要重視課堂教育,讓研究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設立一定的考核機制,要求學生嚴格低按照思想政治管理制度要求自己,如有違反,一定要給予嚴肅的處理。[2]
(二)規范研究生的學術道德
研究生普遍思維反應敏捷,對于所學的知識記憶牢固,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所以規范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有關高校教師一定要明確學術道德對于學生的影響,要為學生指引正確的發展方向,不要誤導學生,導致其產生錯誤的思想,一定要注意規范學生的學術道德,要求學生運用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去學習。近些年,學g腐敗滋生,一些研究生的學術論文或者是研究成果存在弄虛作假的成分,對于這種有違學術道德的行為,一定要給予嚴肅的處理。有關高校一定要針對這一內容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三)關注研究生的思想健康情況
研究生的思想健康情況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身心成長都會有所影響。首先站在宏觀的角度上來看,研究生已經屬于成人,在心理上具有完善的思考能力。那么,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教師都應該對研究生的思想健康情況給予關注。對于存在思想問題的研究生,一定要及時幫助其糾正,要按照考核機制和評價管理體系來進行人員管理,為培養具有積極健康向上精神的研究生奠定堅實的基礎。[3]
三、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論述了新時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評價機制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現有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就可以有效糾正學生偏頗的思想。通過完善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評價機制,可以提升研究生的基本政治素養,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學軍.高效研究生學生道德師范行為誘發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4(05):145-154.
一、構建大思政教育管理體系
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育教學部門脫節,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主要由思政課教學和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兩個部門負責。側重于理論教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由教務部門管理,而側重于行為教育的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由學工部門管理。教務和學工分屬不同的主管部門,在整體上沒有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無法形成教育合力。二是教育教學人員分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和黨務、團委和輔導員沒有銜接,不能優勢互補,致使教育與教學相分離。三是一些人認為德育是思政工作人員的事,與其他人員無關。青年學子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方方面面正向合力的共同作用。我們常說“教書育人”,即教師除了教書之外還有育人的職責。這些都是影響德育效果的因素。所以,在高校德育中,要實現德育高效的目標,還需要切實樹立整體思想,樹立大思政理念。大思政觀是指從全局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總的看法和方法。其哲學基礎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發展,其工作理念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其方法論是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大思政理念的樹立,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從而整體推進德育發展。就學校教育方面來說,教育管理層應樹立一種大思政教育管理理念,加強對德育的組織領導,成立由校領導和各部門組成的德育工作領導組,統一領導、協調德育工作。同時,把黨團輔納入德育系統,他們是重要的德育人才資源。而專業課、基礎課教師也可將育人工作滲透在平時的教學及活動中,最終推動高校構建黨團委、學工部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以及后勤服務管理者的全員育人機制,形成大思政教育管理體系,創造和諧的育人環境。認為,物質世界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其實,德育管理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不僅是在高校內部應樹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整個社會都應該樹立這種理念。德育管理應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管理的有機組合。目前我國很多學校由于各種原因尚未完全擺脫僅靠自身力量進行管理的意識,使得德育管理效率有限。而要提高德育管理效率,就必須樹立大思政的理念,構建大思政教育管理體系,貫徹德育管理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的原則,充分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連貫管理作用。一是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學生家長推選合適的家長代表組成家長委員會,對學校管理提出建議,并督促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子女。二是建立以校長為首的協調委員會制度,由學校德育工作小組的領導、學生德育和管理的相關負責人、輔導員代表、專兼職德育教師代表及學生代表組成,以促進學校與家庭、社區互通情報,指導家長和社區教育學生,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綜合一致的教育影響。三是建立社區教育委員會制度,由社區教育部門領導、社區辦事處主任、社區學校校長代表、社區文化站站長與社區居委會干事代表等人組成,根據學校德育管理的要求,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并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砥礪學生品性,實現社區、家庭和學校教育一體化,為學生道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
二、實施德育學分制度管理
現代管理的管理效益原理實質就是增效,即有效運用人、財、物及時、空等要素,使之發揮最大效能,取得最有成效的結果。高校的德育管理也需遵循效益原理,獲得德育最優效果,實現德育管理績效。目前,高校德育績效還沒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與分析體系,缺乏科學的考評要求和具體的衡量標準,德育的任務目標缺乏可操作性。因而部分師生不重視德育工作,大學生思想品質的發展狀況很難真正同大學生的畢業推薦、評優等相掛鉤。目前,高校智育和體育已經與畢業證掛鉤,而德育受重視程度較低,德育效率較低。因此,要提高高校德育績效,可以考慮將德育學分作為突破口,探索高校德育測評體系,建立大學生德育學分制度,將德育學分制納入高校管理體制,使之成為一項基本的管理制度。德育學分制將德育學分同學生的畢業就業和獎勵關聯起來,實施德育學分管理,以學分認定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德育的學習和實踐,使德育更加生活化,從而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學??梢猿闪iT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要求,明確每學期或學年的德育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內容和標準,統一制定德育學分測評手冊,手冊由學生自行管理登記。同時開通網絡平臺,學生自行登錄錄入,由學生所在院系審核學生實踐活動情況。德育理論學習主要包括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畢業教育等課程,德育實踐活動包括課堂學習以外的體現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道德修養、意志品質等的日常行為表現及規定的活動,如軍訓。德育實踐活動是德育學分制的核心內容。對于理論和實踐活動的評價,均應設定基本分和獎勵。對于未達到德育學分基本線的學生,學??山y一安排重修,重修仍不合格則安排在畢業學年重修。不參加重修或重修仍不合格的,按照德育學分管理制度,不發畢業證,只發結業證。對于在德育實踐活動中表現優異、德育分數較高的學生,在畢業時優先推薦就業,同時將德育分作為申報學校各種獎勵的重要考核標準。
三、搭建學校與社會聯系的平臺
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提高道德水平、培養德行的重要途徑。高校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將學校跟社會聯系起來,是非常好的一種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方式。大學生通過社會調研、公益行動、社會服務、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一些高校與企業的聯系十分緊密,特別是在一些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校企合作已成為普遍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校企雙方對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求的標準基本一致,可促使學生在與現實社會職業環境融合過程中調整、樹立自己的標準,適應社會需求。因此,高??梢源罱ㄆ饘W校同社會聯系的平臺,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提高德育效果。一是學校和實習單位合作,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提高實踐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質。二是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積極引進和滲透優秀的企業文化,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進而使道德認知得到改善和升華。
四、構建網絡德育平臺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管理在德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管理在德育方面的諸多功能及德育體系的構成進行了理論探討,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德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和理論框架。
一、管理是德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同智力教育相區別的是,德育注重的不全是知識體系的灌輸與引導、它以向受教育者灌輸和建立是非善惡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為最終目的、對人直接進行從意識、觀念、信仰到舉止行為的雙重作用和約束。
從系統論的觀點看、德育體系包含四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觀念層面,主要包括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基本理論;二是制度層面.包括有關的德育政策、德育法規等:三是操作層面.包括德育的方式方法.實現途徑和德育管理、這里的管理,包括管理目標、手段、主體,客體等;四是物質層面,主要包括德育工作者、設施設備、經費等。在四個層面中,現念層面是根本。決定德育的方向和性質,同時為其他層面提供理論支撐;制度層面是規范;操作層面是基礎;物質層面是保證。四個層面密切聯系.又互相區別、功能各異,共同構成德育體系、可以看出,管理這一帶有強制性的行為約束規范,不但不被排斥于德育之外。而且構成了德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實踐證明,管理對于促進德育、提高德育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用一種新的、更全面的觀點來看待和評價管理。這里說的管理.指的是德育工作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教育,主要指以思想政治工作為主要方式的德育過程,一般說來、管理和教育是德育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教育以管埋為手段、管埋則以強制性的形式來實現教育目的,既不能把管理作用絕對化、也不能視管理為可有可無:從管理活動與教育活動的深層次剖面上做進一步的發掘.二者都包含計劃、組織、控制等功能、都以規范對象的行為為最終目的,這是二者功能相同的一面比較起來,管理除包涵一定社會的法律、道德規范和管理雙方主現意志等.還包涵同社會生產力、管理環境、人的相互協作關系等相關的方面、這是由其雙重屬性所決定的。因此.在職能和涵蓋面上,管理具有比教育更寬泛的內容。隨著系統學、管理社會學、行為科學等學科研究的不斷深人,對管理的多方面的作用正愈來愈為人們所了解,管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重理論灌輸而輕能力培養和重共性塑造而輕個性培養的傳統教育模式日益受到挑戰。管理的介人將成為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的一大特征。管理通過組織過程中各要素間合理充分的配置來規范管理對象的言行和思維定勢,實現管理目的、以此起到德育的效果,客觀上使管理具有了德育效應公那種把管理同教育相舒裂,進而否定管理重要作用的觀念和做法,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是會貽誤德育的:
二、構建以策質教育為相導的粗育管理棋式
管理有機融人德育體系,實踐中需要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制約和教育方式。
1.在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
從管理的運作機制看、首先要在管理實現方式上,由直接管理為主逐步向間接管理轉變。一方面,由于我國的教育受前蘇聯教育模式的影響。特別是受傳統封建思想中.‘修身、養性’等教條的負面影響.重共性而不重個性培養卜教育呈現出封閉、集中的特點。這種教育形式反映到德育工作上、過多地強調說教,不重視管理.沒有認真研究管理在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用。管理的方式方法顯得集中、呆板,基本上采取以行政指令為主的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對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有著重大的摧動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社會結合的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配置不再通過政府指令性計創直接進行調控,而是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的利益杠桿來實現,人的行為方式的改變同樣要在“競爭”‘“擇優”的法則下進行,不能隨心所欲或惟長官意志: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德育在內的教育體系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在管埋上,管理的內容、手段、實現方式等要素需要結合外部環境的改變進行新的調整。管理目標的提出和實現、不能依靠簡單的行政指令,而必須著眼于管埋主體和客體的內在聯系,科學設計管理指標和體系,將管理納人教育的全過程統籌考慮。要打破層級制的界限.把管理目標分解為相互連接的行為約束機制,通過諸如風險、利益馭動來促使被管理者自覺接受管理,從而實現管理目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起作用的主要方式:
確立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德育管理模式、實踐中需要克服兩種傾向:一是忽視受教育者在情感、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搞“一刀切”的片面和絕對做法,沒有把管理對象的差異在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式中反映出來,管理的層次和多祥性無從體現;二是違背管理的自身規律,對管理目標可能產生的約束作用缺乏準確的估價。制定不切實際的管理約束機制.總目標與子目標間沒有必然聯系,使管理名存實亡,造成管理失控。
2.在管理意識上.由被動型管理向主動型管理將變
應試教育模式下的管理活動,由于受考試這根指揮棒的影響,管理的一切活動均以應試為中心,以高分為最終目的,使得管理成為簡單的強制約束,喪失了其引導、教育、塑造的豐富內涵。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德育管理.沒有把管理當做一種有效和必須的德育手段,管理成了游離于教育之外的可有可無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變成了一種應付、應急式的被動型管理。
這種狀況的出現,同傳統教育缺乏管理必要性的認識和不重視德育管理有直接關系。管理就其本質來講,也是一種教育活動。因此,管理就是教育。教育捅蓋管理則成為題中應有之義。確立主動型的德育管理模式,就是在充分汲取應試教育中被動、機械管理的教訓基礎之上。將管理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入德育體系,使管理成為德育體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這是素質教育條件下德育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趨勢。傳統德育體系過于倚重說教式教育,并否認和排斥管理,特別在極“左.”路線的時代更是如此。這種情況。說到底是對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清。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沒有管理的主動參與是不可想像的,這是建立主動型管理模式的認識基礎。其次.管理要主動參與德育體系。素質教育條件下德育較之于傳統德育,其目標,標準、湯蓋面均包括了嶄新的內容。完成這樣的教育過程,要求管理在指導思想利方式方法上做出全新的調整。管理的著眼點著力點不能僅僅局限于對人和物的機械管理,而必須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意識,真正發揮管理在提高育人質量方面的促進和保證作用。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教育的摒棄: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可以預見。管理在德育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顯著,教育和管理作為兩種基本方式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德育邁向新水平。
另外,管理在德育體系中的主動介入和有機滲透,為進一步增強德育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新的途徑。管理在德育中發揮作用,要通過制定明確的管理目標.使得德育在目標、指標的制定和評價方面有了清晰可鑒的標準。使量化評價成為可能,為德育體系走向完善和規范化開辟了新的思路。
3.在管理形式上,由分嵌型、無序型管理向整體型、系統型管理轉變